2011治未病实施方案

2024-05-14

2011治未病实施方案(通用8篇)

2011治未病实施方案 篇1

2011-2012学年大唐路小学“治未病”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和提高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及“治未病”,特制定本方案。

一、“治未病”目标与原则

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的目的是减少小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避免由于危机引发的伤害行为,提高学校及小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

“治未病”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为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增加小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小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重在预防。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并学会正确的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

3.完善系统。通过构建“治未病”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协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勉互助,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

4.处理果断。危机干预工作要准确判断、果断处理、有效干预,避免因处理不及时、不得当而激发或加重学生的困扰,给学校工作带来被动局面。

二、“治未病”的关注对象

“治未病”的关注对象是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与心理测评中发现以及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包括以下十二类。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4.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5.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6.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7.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8.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9.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10.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

11.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12.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危险程度更大,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

三、“治未病”工作环节

构建完善的工作系统,开展有效的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必须努力构建以下五个系统:

1.发现系统。要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鼓励学生本人积极求助。要选择科学的工具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防患于未然。要开展危机重点人群排查工作,并建立快速反应通道,对有危机或潜在危机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2.监控系统。要主动收集学生心理疾病与危机信息,做好监控工作。要组织有关专家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心理鉴别,通过早期干预、心理咨询和跟踪调查,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评估一整套工作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干预系统。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干预的最佳时期一般在事件发生24小时之后,72小时之前。危机干预过程包括: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危机的类型和性质紧急培训干预人员;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心理卫生的宣传;建立良好的干预关系;耐心倾听,认真记录,甄别危机的程度;通过澄清、解释、安慰以及问题解决技术的应用,协助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减少或摆脱危机的影响,恢复心理平衡。在危机干预中,可采用热线电话咨询、个别咨询、心理支持性团体咨询、网络咨询、心理健康材料发放等方法。

4.转介系统。学校应该与精神卫生机构建立良好的联络和协作关系。对处于危机中的学生要请专家进行心理评估,要按照有关规定,对不属于咨询范畴的、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以便及时采取心理治疗或住院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有自杀企图并计划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一旦发现,应立即对其实行有效的监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并迅速通知学生家长到校,共同采取干预措施;对自杀未遂的学生,应立即送到专门机构进行救治。

5.善后系统。危机过去之后,干预工作仍然需要。可以使用支持性干预及团体辅导策略,通过班级辅导等方法,协助经历危机的小学生及其相关人员,如同学、家长、班主任以及危机干预人员正确总结和处理危机遗留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并进行跟踪调查,尽量减少由于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治未病”的措施保证

1.加强领导。学校成立危机应对领导小组,由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该项工作,并向学生公布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电话。要制定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的细则和流程。要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教育、测查、诊断、干预等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运转。要废除不利于学生救助的既有规定。

2.人员保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的建设,做到有专人负责,有专职队伍,有专业人员,有危机专门培训。一旦遇到灾难性或重大的心理创伤事件时,有能力提供紧急的、质量有保证的服务。要定期对从事学生工作的干部、教师、班主任、及学生干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业务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鼓励和支持学生善用学校心理服务的资源,转变歧视心理疾病的态度,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及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3.构建预防体系。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班级、系级和学校预防体系。

班级预防。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向班主任或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构报告,把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校级预防。学校要将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体系中,必须开设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必选课程,通过课堂途径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自我调适方法,提高学生识别及防护心理疾病的能力。对处于危机状态需要立即干预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大唐路小学

2011-3-1

2011治未病实施方案 篇2

1 中医治未病政策机制创新的重大意义

1.1 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行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于保障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医源性疾病、化学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绿色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医药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文化认同使中医“治未病”思想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各种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养生保健方法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2]。中医治未病是以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3],“我的健康我做主”,这不但是老百姓真正的期盼,也是贯彻“预防为主”战略方针的具体行动。

1.2 是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医疗费用的持续增长,对有限的社会资源提出了严峻挑战,“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4]。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疾病谱中比重加大等因素的影响,给现有的医疗保障模式和体系带来压力和挑战。从世界范围看,即使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基于现代医学和以巨额财政补贴为代价的医疗健康保障模式,也被认为是“供不起和不可持续的医学”[5]。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是“穷国办大卫生”[2]。因此,必须将有限的卫生资源投放到那些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服务中去[6]。通过中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使人们不生病、少生病或延缓发病,就是最具成本效果的服务之一[6]。

1.3 是实施“健康中国”伟大战略的重要抓手

现阶段我国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仍然较差,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严峻挑战。为此,政府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健康公平性,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公共政策为落脚点,以重大专项、重大工程为切入点的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有助于全面改善国民健康,确保医改成果为人民共享,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四个基本原则之一[7]。中医治未病以其独具特色的先进理念、丰富多彩的特色技术、历史悠久的深远影响,必将成为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故积极探索中医治未病政策机制创新对于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4是弘扬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的重大举措

中医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预防思想[8]。中医治未病是指通过治理调养体质,增强个体抗病能力,防止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变的方法,其内容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9]。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长期以来在保障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人们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10]。中医“治未病”思想被国际上称为“最先进”、“最超前”的思维,它将人的认识带入“无病世界”、“无医世界”的高境界。国际上于20世纪末,围绕医学目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大讨论,所得的共识是“好的医生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仅是把病治好的医生”,“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是关于健康的科学”[11]。这与中医“治未病”之目的不谋而合[12]。随着人民群众健康观念的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目的调整,中医治未病理念和预防保健实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治未病工作,自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中医治未病理念尚未全面普及,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量较小、面较窄,服务模式和体系不完善,服务手段和形式单一,专业技术队伍缺乏等问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13]。积极探索中医治未病政策机制创新,深入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必将使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得到全面继承,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 中医治未病政策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

开展中医治未病政策机制创新,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全面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健康的公平性,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挖掘改革潜力,破解发展难题;按照“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原则。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积极探索中医治未病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促进中医治未病现代化,让中医治未病深入参与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领域,突破中医治未病事业发展瓶颈。积极探索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构建中医治未病服务供给体系,完善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建立服务支持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3 中医治未病政策机制创新的目标任务

3.1 探索中医治未病新都模式(简称“1233工程”)

构建中医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完善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实施中医治未病“1233工程”建设。即建设1个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打造2个平台:中医治未病供给端联盟、中医健康云平台;创新3个模式:混合所有制模式、连锁经营模式、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探索3个结合:中医治未病与基因技术、免疫技术、智能化技术相结合。

3.1.1 建立一个中心

通过创新混合所有制模式,由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引入社会资本、技术、管理模式、营运机制建设中医治未病中心,制订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中医治未病中心的运营监管。

3.1.2 打造两个平台

即中医治未病供给端联盟和中医健康云平台。通过打造两个平台,建立新都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具体为健康检测与评估、健康指导与监测、健康干预与维护六大服务模块。

3.1.2. 1 打造中医治未病供给端联盟。

由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联合社会资本建立新都区中医治未病中心,建成新都区中医治未病健康教育、科研培训、业务指导中心,并与各基层中医治未病工作站签订“中医治未病服务合作协议”,成立中医治未病供给端联盟,与当地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向居民提供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3.1.2. 2 打造中医健康云平台。

由新都区中医治未病中心主导,开发中医治未病信息平台和后端医师平台;联合智能健康检测设备厂家,开发前端健康感知平台;实现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移动设备上线,实现移动健康管理。

3.1.3 创新3个模式

3.1.3. 1 创新混合所有制模式。

以混合所有制和产业化为推手,把中医治未病体系从公立医院体系剥离,借助生产企业、中医药高校、科研机构、中医院的学术技术成果,形成独立的运行机构。

3.1.3. 2 创新连锁经营模式。

以中医治未病中心为基础,探索创新中医治未病连锁经营模式,实现“标识标牌、技术服务、经营管理、服务理念”四统一,坚持“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三化管理。

3.1.3. 3 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

在中医治未病中心实现生产、学术、科研、运用一体化模式,激发中医治未病中心内部人才的能动性、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质量。

3.1.4 探索3个结合

3.1.4. 1 中医治未病与基因技术相结合。

应用于健康检测与评估。在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状态评估等项目的基础上,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开展基因筛查服务,对于高危人群利用中医健康云平台进行实时服务跟踪,指导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3.1.4. 2 中医治未病与免疫技术相结合。

在广泛开展针刺、灸法、拔罐、推拿、刮痧等中医特色干预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免疫技术,调节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平衡,提高对“未病”人群健康干预与健康维护的质量。

3.1.4. 3 中医治未病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

实现移动健康管理。通过运用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把治未病服务延伸至家庭,实现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服务的一体化。

3.2 建立中医治未病服务支持体系

探索建立中医治未病工作运行新机制,加强治未病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建立政策保障制度,推动健康保险创新,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开展提供支撑。

3.3 探索与社会养生保健机构联动机制

创新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将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治未病供给端联盟与社会养生保健机构联动起来,探索与社会养生保健机构联动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方法、途径、机制和模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不足,构建开放性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联动体系。

3.4 建立中医治未病服务评价体系

根据健康服务效果评价的常用原则和方法,探索建立中医治未病服务评价体系,即干预健康状态成效评价、中医治未病内部绩效评价和外部绩效评价;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估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4 中医治未病政策机制创新的保障措施

4.1 政府引导

新都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为组长的“成都市新都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计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卫计局党委书记、局长兼任,负责协调日常工作。

4.2 部门协作

明确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编办、区目督办、区卫计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政府法制办、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责任,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协同配合。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指导、协调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4.3 市场驱动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一方面引入社会资本,采用混合所有制模式,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引导和激发需求。

4.4 多方参与

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养生保健机构、商业保险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另一方面,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密切合作,最终确保中医治未病工作顺利推进。

2011治未病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治未病;消化病;社区;中医预防保健社区推广项目

一、背景

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目的调整,中医预防保健实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等问题。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均要求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课题组在南京几大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有明确消化性疾病病史的居民占45.3%,常常有各种消化道疾病症状的占68.2%,说明所调查的社区居民是消化性疾病的高发人群。针对社区居民在问卷中反映出的问题,专家进行研究、评估,制定了中医相关的干预手段及药物使用方案,确定了“居民消化病中医预防保健社区推广项目”,包括久痢、胃脘痛、泄泻病等。

二、消化病中医预防保健社区推广项目

1.久痢(溃疡性结肠炎)

①护理与调摄。生活调摄:注意休息,重症者应卧床休息,轻症可适当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应保证充分睡眠及休息。避免受凉、防止肠道感染。心理护理: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愉快,避免不良刺激,避免精神过度紧张。饮食护理:注意饮食调节,以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低脂少渣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无刺激性饮食为主,避免食用牛奶或乳制品等含乳糖蛋白食品。忌食油腻、生冷、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饮食。必要时可进行一些食疗,煲汤、粥,如莲子山药粥等。皮肤护理: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擦洗,肛周涂油保护。长期卧床者注意皮肤护理,如臀部及肛门等,必要时可外擦万花油于长期受压的皮肤面。

②中药外敷治疗。脓血便者:取黄连、吴茱萸、木香适量分别研末,混合均匀,装入布袋或取适量醋调后,外敷脐部,纱布固定。2-3日/次。

伴有腹痛者:热证:取五倍子、黄柏、吴茱萸适量分别研末,混合均匀,装入布袋或取适量醋调后,外敷脐部,纱布固定。1-2日/次。寒证:取丁香、肉桂、吴茱萸适量分别研末,混合均匀,装入布袋或取适量醋调后,外敷脐部,纱布固定。1-2日/次。

2.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

①基础治疗。处理原则: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一般治疗:饮食以易消化的软食、半流质为主,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及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做好疾病的宣教,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使用胃粘膜损害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可的松等。

②外治疗法。药物外敷:根据辨证选择相应的处方,如脾胃虚寒或感受寒邪用丁桂散(由丁香15g、肉桂15g、吴萸6g、小茴香9g组成);瘀血者用失笑散加乳香、没药;胃热,选用三黄散(黄连、黄芩、大黄);寒凝气滞,选用艾叶。共研细末,外敷中脘穴部位,以纱布围固,1日更换1次。双手搓热,按摩胃脘部,反复进行,使局部温热较甚为止。适用于胃脘痞满,喜温喜按者。搽药疗法:鲜姜30g,香附15g,将生姜捣烂,香附研成细粉,装茶杯或保温杯中,冲入开水,筷搅匀,用毛巾蘸药在胃院部轻轻摩擦20分钟,每日2次,3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虚寒证患者。兜肚疗法:三棱、良姜、莪术各15g,艾叶45g,肉桂、木香、草果、丁香各10g,水仙子、红花各15g,砂仁6g,共研细末,用柔软的棉布40cm,摺成20cm见方的布兜,内铺一薄层棉花,将药均匀撒上,外层加一块塑料薄膜,然后用线密密缝好,防止药末堆积和漏出,日夜兜在胃脘部,一般于立冬开始,至第二年春分除去,药末1-2个月换1次,适用于瘀血证患者。干姜15g,甘松、细辛、肉桂、吴茱萸、白芷各10g,大茴香6g,艾叶30g,共研细末,用柔软的棉布40cm,摺成20cm见方的布兜,内铺一薄层棉花,将药均匀撒上,外层加一块塑料薄膜,然后用线密密缝好,防止药末堆积和漏出,日夜兜在胃脘部,一般于立冬开始,至第二年春分除去,药末1-2个月换l次,适用于寒性患者。

③饮食疗法。佛手粥:佛手柑15g,煎汤去渣,不宜久煎。以粳米10g,冰糖适量同煮为粥。粥成先入佛手汁,微沸即可,日服2~3次,用于肝胃不和证。猪肚方:猪肚1个,莲肉3g,红枣30g,肉桂3g,小茴香9g,白糯米60g。米同药俱入肚内,以线扎住口,外用清水,煮极烂。顿食,蘸甜面酱食之。本方有健脾益胃,温中止痛之功,用于胃寒证。麦冬粥:麦冬30g,煎汤取汁。用粳米100g煮半熟再加麦冬汁及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每日早晚服食,适用于胃阴不足证。

④护理要点。饮食有节,不宜过饥过饱,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生冷、肥甘等,进食宜慢;起居有常,防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调节情绪,避免精神刺激;戒烟戒酒;避免使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如非甾体类药物、激素等;适当参加体育锻练,增加体质;定期复查胃镜,防止癌变。

3.泄泻病(肠易激综合征)

①推拿:促进肠道消化液分泌与吸收,使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

推腹部任脉:病人仰卧位,术者用一指禅推法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央的中脘穴开始,缓慢向下推到气海、关元穴,反复操作3~5遍。

摩腹揉肚脐:用手掌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使腹部有明显的温热感;用掌根揉肚脐1~2分钟。

滚推背腰部:病人俯卧位,术者滚背腰部脊柱两旁,重点在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反复3~5遍,并以掌根自背部脾俞开始直推至大肠俞5~10次。

掌根揉八髎:用掌根按揉八髎穴1~2分钟。

横擦腰骶部:用小鱼际横擦腰部肾俞、命门穴及骶部八髎穴,透热为度。

按揉足三里、上巨虚: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小腿外侧的足三里、上巨虚各1~2分钟,以酸胀为度。

擦脚底涌泉:用手掌小鱼际擦脚底涌泉穴50~100次。

②根据病情可选择红外线照射、药物离子导入、中药泡洗、按摩疗法等疗法。

三、实践效果

课题组对大学生实践团队开展医疗培训,于一年间带领社会实践团队在社区开展卫生实践服务,包括医护类技能培训、公益讲座、体检义诊、知识宣传、推拿陪护、药膳制作、功法教授等活动。

在衛生实践服务结束后,调查发现,常常出现各种消化道疾病症状的居民比例下降了10.3%。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健康宣教对指导居民健康的生活习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该调查研究反映了消化性疾病的普遍性及消化病中医预防保健社区推广项目的确切保健效果,大学生开展社区卫生实践服务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深受群众欢迎,在社区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对扩大中医药服务的新领域、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均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篇4

一、基本情况

xxx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经过 60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区中医龙头单位。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

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

(一)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 江(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副组长:杨正弦(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

苟洪娟(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代 虹(綦江区中医院副书记)王成虎(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杨昆鹏(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

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

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 主 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副主任:封孝和(副高级中医师)

委 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工作职责:负责加强对技术规范、人才培养、服务模式与考核评估方面的研究与指导。

(三)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科医务人员 主 任:封孝和 中医护理:罗媛媛

医务人员:刘梅红、孙景云、陈瑞、钟廷刚、王思景、胡德成、左询。

工作责职:负责健康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健康干预、中医回访及成果转化。

四、“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一)合理设置“治未病”服务区域

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的要求,“治未病科”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我院定位为集门诊、中医体质检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治未病科。按照中医健康体检区、健康咨询指导区、健康干预调养区、健康宣教区合理划分区域,设健康信息采集室、中医体质辨识室、健康调养咨询门诊、肥胖门诊、失眠门诊、高血压门诊、糖尿病病门诊、传统疗法区、健康档案室、健康宣教室。为满足以上条件,整合现有资源,将我院名中医馆及康复科二间治疗室共同打造成治未病科,将中医院本部门诊二楼打造成治未病分部。11月中旬完成装修,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功能满足治未病业务开展需求。具体建设方案附后(附件1:2014年中医院治未病科改造方案;附件2:治未病科中医药文化建设打造方案)

(二)设备配置: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2014年12月10日以前完成所需设备(四诊仪、中医经络检测仪、红外线热象检测设备、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电脑熏蒸治疗床、可调式微烟艾灸器、中药膏方包装机、茶饮包装机、中药煎煮壶及中药茶盒等)的招标采购工作。具体配置名单附后(附件3:治未病科配置设备清单)

(三)服务项目

除政策要求开展的服务项目以外,以点带面,有选择性重点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研究制定治未病工作流程。将现代医学体检与中医健康检查发现的阳性人群、慢病门诊及院内各临床科室中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体质偏颇人群和出院中医回访患者及时无缝转接至健康干预区,实施个性化的健康调养方案,提供饮食、药物、非药物、中医运动、心理等健康干预措施。

1、中医治未病与现代医学体检结合,通过开展以下特色中医体质检测项目,形成区域性竞争优势。

(1)中医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的手段,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

(2)中医舌象、面象和脉象检测:通过脉诊、舌诊及面相的采集和特征提取,为您诊断个人的体质,如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等,并提供给您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3)中医经络评估:可以依据人体的经络穴位,在短时间内反应全身经络运行及内脏器官生理病理状况。通过经络检测仪对人体十二条经脉进行检测,在病人无任何症状特征时,通过经络能量数据显示病变趋势和征兆。

(4)红外热像检测:该仪器是一种集红外热成像技术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一体的高新医疗诊断设备,它把被诊断目标的温度信息以图像形式显示出来,使其温度分布一目了然,与人体器官组织等正常温度图像比较进行诊断,可供医疗单位用于人体多种组织及器官的炎症、肿瘤、代谢异常及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

2、重点打造慢病门诊

通过对包括广东省中医院在内的多家单位的治未病中心的考察,现阶段围绕人群基数大,中医传统疗法疗效好的“失眠”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种实施干预。

(1)针对失眠:开展针灸、音疗、药枕、经颅磁刺激治疗偏头痛失眠、中药沐足、药膳等干预手段;

(2)针对肥胖:开展耳穴疗法、电针、推拿、中医运动、熏蒸、穴位贴敷、药膳等干预手段;

(3)针对高血压:开展耳穴疗法、药枕、中药沐足、穴位贴敷、药膳、中医运动等干预手段。

(4)针对糖尿病:开展耳穴疗法、点穴、中药沐足、针灸、药膳、中医运动等干预手段。

3、重点打造传统疗法区(健康干预区):按《2013年版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的所有内容逐渐开展适合我们地区的技术。如:针刺类技术、推拿类技术、刮痧类技术、灸类技术、中医肛肠类技术、骨伤类技术、气功类技术等。

五、“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步骤

(一)学习调研,成立组织。(2014年10月1日~2014年10月30日)

组织相关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学习,对中医“治未病”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分析,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梳理开展工作思路。成立领导小组与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至先进地区考察,进行相关工作调查摸底,召开专题座谈会,制订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方案,签定任务协议书,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个人。做好项目建设的动员和宣传工作。

(二)全面建设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

1、按《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和管理指南(修订版)》要求,治未病改建工程于2014年11月31日完成,包括治未病科和治未病本院分部的建设,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2、按照治未病科评审标准要求培医务人员7名,其中主任一名(副主任中医师)、中医护理一人、中药师一人、技师三人,管理人员一名。完成上述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工作任务学习和评审细则的培训工作。

3、设备于2014年11月第一周完成论证,11月底完招标采购到位,于12月底完成所有设备的培训等工作。

(三)验收阶段(2015年1月1日~1月15日)

完成治未病科改建,设备设施完善后,进行验收整改。合格后制定相应流程,开展治未病工作服务。

治未病相关政策 篇5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落实吴仪副总理关于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卫生健康前移的战略方针,从健康需求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围绕亚健康的内涵及其中医辨识、分类、干预等关键科学问题集中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重点项目。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两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要把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作用作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两年来的深入调研、反复修改完善、广泛征求意见,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要求,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为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造福人民健康,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站在全局高度,高瞻远瞩,做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决定。《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挥“上工治未病”思想在预防保健和医疗中的作用。

2007年11月29日,在中医中药广东行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上,吴仪副总理宣布我省“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启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布确定我省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8年8月出台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确定了两批、共46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涉及17个省(区、市)和局直属直管医院,同时确定了上海、广东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市。

广东省中医院率先运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有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的部分服务内容,目前已开展体质辨识2万多例,健康调养月门诊量达3000余人次,形成了9种体质的调养方案和专科调养方案。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根据服务人群的特点,开展孕前体质辨识与保健指导,至今开展孕前体质辨识近万例,给予体质保健指导2000余例,受到群众的欢迎。

广东省中医院通过整合中医体质辨识、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以及传统疗法中心,成立“治未病中心”,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各项工作很有成效。浙江省中医院在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中进行“辨体优育”,实施孕产妇体质辨识,提供孕前、孕中和产后的辨体干预和辨体施养,其着眼点、切入点紧紧扣住了中医“治未病”的重点,很有建设性。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建立“健康保健中心”,为亚健康及健康人群提供中医药服务,思路很好。武汉市中医院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季节,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疾病进行适时干预或预防,深受群众欢迎。他们在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中,从服务模式、服务范围、服务途径、服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开展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历经30余年的研究,以《黄帝内经》和历代医家的体质理论为依据,建立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为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昆仑健康保险公司联合有关企业、中医医院,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提出了治未病健康保障模式(“KY3H”模式),这种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可嘉,令人感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干预研究”项目将从亚健康量表及评价指标体系、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与分类、亚健康基础数据库、亚健康中医药干预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分为“辨识体检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疗法中心”等三大板块,环环相扣。如果有人前来就诊,一般先到辨识体检中心,做一个西医体检和中医体质辨识,明白自己属于哪种体质,易患什么疾病。做西医体检前一天晚餐要清淡,晚餐后禁食,当天早晨起床后禁食、水,空腹抽血,遵医生指导做相关检查。也可以单纯做中医体质辨识检查,就不需要提前做以上准备,但在看中医师前,必须认真填好体质情况调查表。通过“辨识体质”后,到“健康调养咨询门诊”,请坐诊的中医药专家把脉开方,“量身打造”一套怎样不生病的“锦囊妙计”。但要注意的是,健康调养与一般看病有所不同。去找专家前,建议事先把自己的体质辨识报告、体检结果、以往看病的资料等健康档案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把最想要专家帮您解决的问题分类写下来,以便专家更深入、细致、准确地为您制定健康调养的计划,指导您如何正确养生保健。专家的建议,假如您觉得很难做到,您可以直接给专家说明,和专家一起另想办法。最后,再到“传统疗法中心”,根据中医辨证选择针灸、按摩、熏蒸、砭石等不同的中医干预方案进行调理。

我在广州“治未病”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纪实(名院名采)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7:30 05:53:24

一堆需要修改、完善的建筑设计图,使我不得不整日面对电脑。繁忙的工作迫使我放弃了酷爱的足球运动。挨更守夜、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近来,一直自以为身体强壮的我,常常感到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朋友说我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建议我到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去看看,什么是治未病呢?带着疑惑我来到了广东省中医院。

1.导诊

来到位于广州市大德路的广东省中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明净的门诊大楼。刚进大门,导医小姐就面带笑容地迎了上来,听我表明来意后,亲自把我带到了北区三楼--中医体质辨识中心。一路上,她告诉我治未病中心由三大块组成,在中医体质辨识中心我会了解到自己是什么体质;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医生会为我提供针对性的健康调养方案;如果我需要接受非药物治疗可以去传统疗法中心。

2.健康评估

来到体质辨识中心,医生指导我填写了中医体质量表,询问了我最近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的情况后,为我制定了个性化的体检方案,并运用一套先进设备进行全身功能检测与经络测评。经过系统的中西医检查和评估,医生说我是湿热体质,还为我介绍了这种体质的常见表现、心理特征、易患疾病等,使我对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对我提出的睡眠质量不好的问题,专家首先疏导了我害怕睡不好的心理障碍。并提醒我,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守时规律,注意睡眠卫生,晚间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少吃夜宵。

3.健康调养咨询

知道了自己的体质,我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健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西区五楼的“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接待了我,看过辨识体检报告、仔细询问一番并诊察舌脉之后,为我制定了一套健康调养方案,告诉我从调节心理、平衡膳食、起居调摄、运动保健、自我穴位按压及经络保健等几个方面进行日常调养的方法,并推荐给我几种适合的药膳和健康茶饮。

4.传统治疗

在医生的指引下,我来到了传统疗法中心,在那里,看到许多人在接受各式各样的中医传统治疗。接诊医生看过我的辨识调养报告后,为我做了平衡火罐,治疗20分钟后,我顿觉轻松,疲惫尽消。

5.收获

治未病工作计划 篇6

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及措施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深入开展“治未病”“治未病”服务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13年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西医并重”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优良传统,转变服务理念,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独特作用,构建有中医特色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按省级建设标准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设立“治未病”机构、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同时,配合上级部门进一步探索实施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途径、模式、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构建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体系,为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医“治未病”的服务网络做好基础工作。

三、主要任务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运用创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建立“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构建中医特色鲜明的”治未病”服务服务体系。

1、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按省级标准开设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整合体检资源,设健康评估诊室、健康咨询诊室、健康干预诊室。在工作上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提供载体。

2、丰富“治未病”服务内容。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连贯的“治未病”服务,逐步形成集”治未病”服务服务、传统疗法服务、体检服务、咨询服务、特需服务、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链。服务对象面向全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3、完善“治未病”支撑条件。

成立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组织保障;成立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专家小组,完善人才、技术保障;加强“治未病”科学研究,大力培养一批“治未病”优秀人才,积极展示和传播“治未病”中医特色”治未病”服务,推进“治未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完善“治未病”服务支撑条件。

四、工作安排

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工作目标。工作中丰富形式、注重实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及时总结。

1、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03月—2013年04月):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广泛宣传中医“治未病”工作任务,积极抽调相关专家、人员,购置相关设备,做好“治未病”工作准备。

2、工作实施阶段(2013年04月—2013年08月):按照建设标准,在相关条件成熟完善的基础上,开设中医”治未病”服务科,在业务工作上与医疗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有机连接。

3、工作推进阶段(2013年09月—2013年11月):完善设立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治未病”中心,逐步在各科室普及展开“治未病”工作。

4、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根据上级中医“治未病”工作机制和相关政策,科学评价、全面总结“治未病”工作情况,将“治未病”与临床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医文化、健康保障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设好特色明晰、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治未病”中心。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成立由名老中医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开展和免费健康咨询服务,指导全县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

2、推广适宜技术。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设饮食、运动、药膳、膏方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进行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治未病”优势。

3、加强人才培养。在实际工作中选拔培养更多的具有中医理论造诣和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推进“治未病”工作,并根据“治未病”学科的特点,边实践、边探索,并不断总结、提供经验。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治未病”“治未病”服务服务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工作目标。工作中丰富形式、注重实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及时总结。

4、加强宣传推广。“治未病”是中医保健的特色和优势,开展“治未病”工作,既是继承中医药学术的重要体现,也是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专家队伍在医院或社区义诊等,通过制作影视、多媒体宣讲材料、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大众媒体,让社会了解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普及“治未病”知识,进一步让中医特色“治未病”健康文化转化为促进健康的自主行为。新沂市中医院预防保健科

二〇一三年三月五日篇二:2014年治未病工作计划 五华县中医医院

“治未病”科2014年工作计划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先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我院根据2013的工作情况,制定了2014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如下: 1.继续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

1)购进中医经络检测仪(正进行招标):

2)以康复科中风专科为中心设立“治未病”服务点,制订相应管理制度,配备相应设备。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服务对象面对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具体措施: 1)、运用健康教育讲座的模式,更多更广的在全民中提供治未病中医治未病宣传推广,将适宜技术推广到全民家中。2)、印制中医治未病宣传手册,免费向居民发放,并提供治未病咨询讲解活动。3)、全面开展城乡居民中医体质辨识工作,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建档率达到40%,群众中医药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50%。

3、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归档、报送工作。

具体措施:在开展治未病推广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做到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定期整理,确保资料的齐备、系统和规范。

4、完善“治未病”的工作规范。可以派人参观国内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医院,结合我院实际,完善工作规范,流程安排和特色建设,并且逐步加以健全。具体措施:初步定于今年5月份到上级中医院参观学习,再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逐步加以健全。

五华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2014年1月1日篇三:201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彬县中医医院

201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积极落实开展“治未病”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不断拓展中医药的服务领域,逐步探索建设适应我县中医工作,切实做好人群众需求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和省中医药局【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彬县中医医院为积极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努力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李皓帆

副 组 长:衡冲 史富安

成 员:刘永宏 李军洲 孙爱萍 强喜宏 王双维 张云侠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刘永宏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二、“治未病”工作原则

1、“治未病”服务建设

医院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新模式,其功能定位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理念。为进一步完善“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我们将“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和“瘥后防治”三个层面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服务当中。将服务对象分为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群、慢病人群和康复人群等,对不同服务人群进行分类管理,分别制定服务方案,充分发挥“治未病”服务作用。

2、“治未病”工作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相结合。医院积极整合针灸、推拿、拔罐、按摩、熏蒸、穴位注射、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并在医院发放社区慢性病简易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教资料,在社区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通过上述各类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了“治未病”优势。

3、“治未病”工作与健康信息建设相结合。

依托医院现有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整合“治未病”预防保健信息、中西医门诊就诊信息、疾病随访管理信息、妇女儿童保健信息,打造独具特色的信息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建立中医特色的、动态全程的健康状态信息库奠定基础。

二、“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治未病”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治未病”工作方案拟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协调工作,工作小组负责“治未病”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完善服务平台在原有中医门诊的基础上增设“健康状态信息采集室”、“健康状态辨识和评估室”、“健康干预室”。

1、“健康状态信息采集室”由经过系统培训的中医师坐诊,利用中医辨证、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未就诊人群进行体质辨识,既有中医体质辨识,从宏观上把握健康状况,又有现代医学微观检查,及时排查各种隐匿的疾病。

2、“健康状态辨识和评估室”有名中医长期坐诊,为就诊人群做出健康评估,提供健康调养方案。

3、“健康干预室”为就诊人群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中药足浴保健室:进行重要足浴养生保健。

中药全身熏浴保健室:进行中药全身熏蒸养生保健。

针灸、按摩、推拿理疗室:对各种关节病、疼痛、偏瘫、脑瘫、皮肤病康复理疗。

(三)、美化就医文化

1、更换具有浓郁中医药特色的文化包装匾牌,努力营造“返璞归真”的传统医学模式。

2、制作体检中心与治未病中心健康宣传彩页,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通俗易懂的展现给就诊人群。

3、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体检、保健项目,普及“治未病”预防保健知识与方法。

(四)、开展人员业务培训联合专业机构,聘请有关专家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治未病”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工程流程,掌握体质辨识的基本方法。

(六)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在每月的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活动中,增加中医预防保健、养生调摄等内容,普及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与技术方法。

(七)应用“治未病”理念,开展疾病预防工作。在患者及社区居民中宣传普及,在以后的“治未病”工作中使其逐步规范化,更具有可操作性,是社区内的不同人群都能够享受到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

“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意即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从“未病先防”、“防微杜渐”、“疾病防治”三方面,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以掌控防治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教育 篇7

1 中医医院为什么要开展“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概念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健康不仅仅是个人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还包含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医院的职能定位已由单纯的医疗型向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复合型转变。中医医院的职责不仅担负着治疗疾病, 还要向广大群众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预防保健工作、帮助群众建立自觉自愿的健康生活方式。“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传统理论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本质是一致的[1]。因此, 中医医院开展“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越性。21世纪我国的卫生事业关键在于预防保健, 中医“治未病”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 开展“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教育对促进人们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2 如何开展“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教育

中医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 采取集体和个体的形式, 普及中医基本知识及养生保健方法及技术的一项工作。其目的是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 增强体质,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为中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支撑, 充分体现了预防医学和个性化诊疗的理念。中医医院可以通过网络或视频、宣教栏宣教、印制中医健康教育处方、举办专题讲座或义诊等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传递给广大群众[3]。

2.1 促进中医传统健康文化宣传, 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

大力宣传、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 提高社会认知和认可程度;加强中医预防保健知识与方法宣传, 提高广大群众增进和维护健康的自主行为能力。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构建形式多样的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中医健康文化传播平台。印制专业的中医“治未病”宣传资料, 通过放置在医院门口的宣传架上供大家取阅和送资料下社区、下单位等方式普及中医“治未病”的知识。

2.2 运用“治未病”思想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

中医医院可根据中医特色开展“治未病”的健康教育工作[4]。为了适应中医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可组织形式多样的服务。

2.2.1 聘请中医专家编写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制订各类人群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养生保健, 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及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水平的目的。名老中医根据体质辨识结果为就诊人群进行健康评估, 辨证施治, 随机制订健康调养方案依照辨识结果及因人而异的调养方案, 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 缓解不适, 阻断疾病的发生发展, 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2.2 积极探索中医药在保健护理、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通过开展中医药特色护理、创新和拓展“以健康检测、评估为基础, 健康风险干预为关键, 健康促进与改善为目的”的健康体检后续管理与服务, 将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既普及实用的中医保健调理技术, 又使新医改环境下的医院健康体检运营体系得到有效的整合优化, 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治未病科要求受检者认真填写中医体质辨识量表, 结合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对其进行体质辨识, 让每位受检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针对不同体质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中医调养方案, 提供健康咨询、饮食指导、运动指导, 并且进行示教和发放碟片, 建立永久性电子健康档案, 不定期随访或电话回访, 随时与他们取得联系, 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未病”所在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形态时期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 使健康教育指导计划充分体现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达到养生健体的“治未病”效果。

2.2.3 组织中医专家举办“治未病”的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 春季是一年中阳气转盛、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时也是“百病发作”的季节, 因此要格外重视“治未病”。我院2012年3月20日由治未病科举办了中医健康教育活动, 并特地邀请医院中医专家给居民讲解“中医养生与体质调养”, 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讲座之后还为居民提供了一对一的义诊咨询活动。讲座与义诊活动让居民能够了解自己的体质和掌握更多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指导其日常生活起居。居民很珍惜与专家面对面接受健康教育和互动的机会, 愿意积极参加健康讲座和免费义诊活动, 大家都期待着下一次的义诊活动。我院治未病科还开展了针刺、灸法、火罐、推拿、刮痧、保健运动和各种有效的中医药康复治疗项目, 在传播中医养生理念的同时指导了居民的健康生活。

2.3 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一种特色疗法, 是一种预防养生保健方法, 其基本理论依据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据中医《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观, 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夏季阳气最旺, 可以借药物温热之性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 使人体阳气充沛, 抗寒能力增强, 减轻疾病的症状, 减少疾病的发作。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防病治病的一个主要手段。我院治未病科已成功开展了“三伏贴”疗法, 以接受呼吸系统类疾病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容易感冒等) 、痹症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肾病养生保健 (分肾阳虚、肾阴虚、阴阳两虚3类) 治疗者居多, 这些疾病多为冬季易得或易加重, 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提前治疗可以减少发病频率、减轻发病症状,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病人经过连续3年或3年以上治疗后发作症状明显减轻, 发作间隔延长甚至痊愈, “治未病”的“三伏贴”疗法已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接受并逐渐推广。

2.4 举办以“推广膏方, 服务健康”为主题的膏方节

中医膏方作为中医治疗方法中重要和具有鲜明特点的组成部分, 具有历史悠久、效果明显、服用方便、防治皆宜的特点, 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预后防复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冬令进补”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一个中药的进补原则, 数九寒冬是进补膏方的最佳时期。我院治未病科于每年立冬到翌年的立春开展膏方节活动, 一直备受市民信赖。我们诚邀医院资深中医专家坐诊, 号脉开方, 通过中医辨证制定最适合每个个体的滋补膏方, 以期阴阳平衡。膏方节期间可举办各种中医养生保健专题讲座, 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为居民科学养生提供帮助, 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 努力让居民“少得病、晚得病、最好不得病”, “花小钱, 办大事”, 以实现“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标, 达到祛病健体、健康长寿的目的。

总之, 中医医院的发展必将以“治未病”的思想精髓为核心,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保健、养生、康复、诊疗等服务。而使“未病先防”的理念深入人心, 中医健康教育要先行, 这样才能让人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充分体现中医特色, 把中医传统健康文化的优势真正彰显出来。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歆, 王利敏, 陈家旭, 等.亚健康调查中的中医健康教育[J].中医管理杂志, 2010, 18 (9) :784-785.

[2]朱建平, 王岩梅, 黄铮, 等.浅谈“治未病”与中医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5 (12) :1065-1066.

[3]祝亚兰, 杨郁文.中医特色理论与现代健康教育及疾病预防[J].江苏中医药, 2007, 39 (4) :54-55.

良医治未病 篇8

“赢在中国”某参赛者请教张瑞敏说:“张总裁,您日理万机,最优先处理的事是什么?”张回答说:“重复发生错误的事。”

的确,重复发生错误的事,表示我们的问题管理有警讯了!不然何以会一错再错?他也说道:“管理者必须进行问题管理,而不是危机管理”,强调把企业出现的任何危机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防患于未然,及早解决可能演变为危机的问题,和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

实务上,仍有许多管理者,终日工作像个“救火队长”一样,为处理已爆发的突发事件和问题疲于奔命,从来无法静下心来思索如何防危杜渐。让管理者当救火队长的缺点,除了“大材小用”不符成本效益原则外,由于因为忙着执行操作的细节,耽误管理规划工作,只忙着“灭火”而无暇规划“消防”,回到事发的根本上,从源头控制起,才能让一个专业经理人回归到管理角色的本位,一劳永逸。殊不知许多问题是日积月累而成的,有些甚至于已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危机一旦爆发,再怎么有能力的救火队长也解决不了危机背后积累已久的问题。Paul Niven在 2002 一项针对全球抽样企业,经理人执行战略规划的调查中揭露,85%的经理人每月花在讨论战略与规划的时间不到1小时!而这种情形,据我的观察在东方更形严重。

“问题”,无疑是管理者面临的必修课,为了解决它,除了使用前述所提到的要因分析去找出根源,防患未然以外,再提供一个必备的管理改善方向,那便是兼顾“落后管理指标”与“领先管理指标”的掌控。简单地说,落后指标就是对已经发生结果所衡量的管理指标(例如: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减少2%);而领先指针是指驱动最终结果的达成过程或原因的管理指标(例如:销售额减少的原因,是客户满意度降低或产品质量不稳)。我们不能等到发现销售额不佳后,才拼命派业务代表去招揽生意、更大规模的推出营销方案,这样的做法只能解决短期的问题。就长期而言,平日应多专注于顾客服务响应,以期提高满意度,或是严格质量管理等等。运用具因果连结的战略性管理思维,我们所管理的就是问题的“根源”而非“乱象本身”。

上一篇:少先队建队60周年征文700字:对不起,我的红领巾下一篇: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