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印纹美术教案

2024-07-07

美丽的印纹美术教案(共6篇)

美丽的印纹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美术上册第6课

教学主题

美丽的印纹

课时

第(1)课时

执教者

蒙翠琴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学习目标(1—2个目标)

教学目标:(1—2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由于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创造美的学习活动的快乐,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学习目标:(1—2个目标)

1、学会干印和湿印简单的方法和步骤。

2、能用印纹添画组合出新的造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课前准备:学生和教师一起收集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件。

(二)课前教师收集一些运用拓印方法进行画面肌理创作的作品。

二、导入新课:

教师事先准备好四个小组用的颜料:红、黄、蓝、绿。(分别用小盘放着)找学生蘸上颜料后在白纸上印,让学生观察纸上出现了什么?

三、讲授新课:

(一)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颜料后敲印以及用各类拥有纹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探究,从而找出产生纹理的原因。

(二)利用印纹制作画面时要注意色彩的协调、疏密的安排(可以是没有具体物象的)。

(三)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图章时,先剪出图形的外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厚薄明显的地方线条光滑而清晰),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要构图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指导。

第一课时:利用手掌、手指作画

第二课时:利用生活实物进行拓印(如树叶、钱币等)(树叶不能够采摘,可以捡拾落叶)

五、学生评价作品,小结。

六、课后拓展:

1、用印纹和彩纸剪贴来组织画面,譬如:用叶脉敲印出草丛,配上彩纸剪贴的蝴蝶,可以产生另一种作品的效果。

2、对印出的纹理进行联想,看看能成为什么……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添加,完成作品的创作。

使用到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活动

活动名称:小小印刷者

活动目的: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肌理美感,进一步运用拓印出的印纹,添画出美丽有型的造型。

活动分工:小组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物品进行拓印,完成创作。

活动步骤:小组合作,制作一枚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的图章,然后各组将自己的图章盖出的印纹剪下来,在黑板上的纸上拼贴出一幅大画。再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美化装饰。

板书:美丽的印纹

步骤:1、蘸颜料2、印在纸3、覆盖上画纸用硬的东西轻轻的刮印4、在印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美丽的印纹美术教案 篇2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大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逐渐提高, 他们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 并学会借助辅助工具来表现物体的细节特征。剪纸工艺, 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美丽的窗花花边》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折、剪等, 让幼儿手、眼、脑并用, 在与材料的活动中, 培养耐心、细致、安全、卫生的手工习惯, 通过学习剪纸陶冶情操, 激发创造性思维, 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初步的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结合大班幼儿剪纸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等, 为本活动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 学习用对称折叠的方法折剪出窗花花边。 (2) 能大胆探究、制作不同纹样的窗花花边。 (3) 养成细致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的重点为:掌握剪窗花花边的方法。

难点是:幼儿能大胆探究、制作不同纹理的窗花花边, 不将细节处剪断。

三活动准备

第一, 课前组织幼儿欣赏各种窗花花边, 了解窗花花边的组成。

第二, 现场提供与窗花花边有关的民间剪纸、泥塑玩具等。

第三, 信、课件 (有代表性的窗花花边纹样) 、步骤示意图、各色长条纸、铅笔、剪刀、垃圾盒、背景音乐、压膜纸等材料。

四教学过程

《纲要》中指出:“应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的方式和特点,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在此次活动中打破了以往常规的教学思路, 将此次活动用教师和幼儿意外收到工艺厂的邀请函, 帮忙设计制作窗花花边, 到他们根据邀请函要求进行设计制作的情景作为主线, 贯穿于整个活动中。

1. 教师出示制作精美的窗花花边, 通过情景语言,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导入课题

问题: (1) “小朋友, 老师前几天在窗花花边展示会上买了几条漂亮的窗花花边, 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 (教师引导幼儿从花边的结构、构成等方面来欣赏评价) (2)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样的窗花花边?它是什么样图案?连续花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 我们一起来看看窗花花边展示会上还有哪些不一样的花边?出示课件, 进一步了解不同特点的花边。

(设计意图:《纲要解析》中指出, 在美术课中,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以活泼多样的形式进行内容讲解。在活动一开始, 教师用情景和欣赏美丽的课件的方式, 能充分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设计收到工艺厂寄来邀请函的情景

请幼儿做小小设计师, 帮助设计不同纹样图案的窗花花边。引导幼儿用对称折叠的方法, 大胆设计、制作不同纹样的窗花花边。

情景语言:小朋友, 刚才老师收到一封工艺厂寄来的信, 信中说:“大班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工艺厂想请小朋友当我们公司的小设计师, 来设计漂亮有趣的窗花花边, 你们愿意吗?设计之前我们公司有几个要求:用对称折叠的方法设计连续花纹;大胆地设计自己喜欢的、和别人不一样的花边纹样;制作细致、耐心。只要设计符合要求, 我们将在2012年的春节中大量制作并推出。”

问题:“连续的花纹是怎样剪出来的?”“你想设计什么样的窗花花边?”

教师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法。教师可在此时出示示意图, 引导幼儿观察。做适当的技能指导, 引导幼儿解决怎样将细节处剪不断等问题, 从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在音乐背景下,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 随意选择不同颜色、长短的纸条开始制作。此时教师巡回观察, 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 及时加以引导和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情景、播放课件, 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激发幼儿的联想, 感受设计的乐趣。让幼儿丰富各种窗花花边知识。出示直观的制作示意图, 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制作原理, 为后面的创作做铺垫, 体现了发展与创新课题三个层次的理念——再现、模仿、创造。)

3. 展出、分享交流作品

第一,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装入压膜纸内, 展示在前面的黑板上, ”引导幼儿相互讲讲自己设计的花边和同伴的有什么不同?

第二, 请幼儿互相评价同伴的作品:“你认为谁的设计最好?为什么?”引导幼儿从纹样的设计、连续性、精致性等方面来评价。

(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和各种能力的机会与场所, 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理解、欣赏。”通过让幼儿相互讲述、互评等, 让幼儿体验到自己活动的成功感, 扩大信息量, 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提高, 个性得到张扬, 品质得到升华,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类环节的设计理念。)

4. 延伸活动

大家一起将设计好的窗花花边打包寄给工艺厂, 请他们作进一步的选择。

(设计意图:凡事要有始有终, 既然设计了情景, 就给幼儿一个完整的过程, 增加情景的游戏性。)

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树林 篇3

传统的绘画活动因过于强调技能而遏制了幼儿的创作热情,每次绘画活动总有一些幼儿不想画、不喜欢画。幼儿天性爱玩,如果将玩的因素渗透到绘画中,创设一个充满游戏趣味的活动情境,在玩耍中探索技巧、自由绘画,出“奇”定能制胜。记得一次水粉活动结束,几个幼儿在盥洗室清洗调色盆,不知哪个小调皮用抹布沾着颜料往墙上扔着玩,其他幼儿见了纷纷效仿。他们嘻嘻哈哈玩得不亦乐乎,白瓷墙上很快出现了一幅“抽象画”,看上去竟然蛮大气、蛮漂亮的。受此情景启发,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让幼儿用“扔”的玩法痛快地边玩边画。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反复推敲,我设计出了下面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报纸球和抹布团用“扔”或“按”的方法,在白色画布上留下色块,并注意合理地布局画面。

2.根据色块的形状大胆想象,创造性地添画出姿态各异的树、花、果等物来表现美丽的树林。

3.玩中作画、合作作画,体验集体作画的创作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许多关于树林的图片或绘画作品。

2.材料准备:

每桌一份加洗洁精调制的颜料:

鹅黄、嫩绿、深绿、咖啡色、橘红、橘黄、大红、嫩黄、中绿。

人手一个抹布团、报纸球;人手一支小号排笔;人手一块擦手湿巾;每人一件罩衣。

3.音乐准备:

背景音乐:《爱的罗曼史》

4.场地准备:

活动室墙面用报纸糊底,再挂上4×2米的白色画布。画布下方铺塑料地垫。活动室两边放两排条桌,桌上摆绘画材料,每桌底下一个空塑料篮。

活动过程:

一、探索“扔”和“按”的技巧,激发活动兴趣

1.观察操作材料、了解活动内容。

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特别的画画材料,看看有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边玩边画画。

(评析:看了材料,幼儿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出来——今天要怎么玩?会画什么样的画……在充满期待中,一张张小脸写满了迫不及待和跃跃欲试。)

2.观察画布上的色块,寻找玩色办法。

(事先在白色画布上“扔”或“按”出几块色块)

师:瞧,这里有几块漂亮的颜色,它们是用纸球和布团印出来的,猜猜是怎么弄上去的?

请猜对的幼儿尝试操作,提醒孩子注意颜料的滴漏,保持环境和自己身体的干净。

3.尝试玩色游戏,合理布局画面。

(1)幼儿集体尝试,两种材料分别尝试两次:一次用投掷方法,一次用按压的方法。

师:你们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幼:用纸球“扔”出来的颜色淡一些,“按”出来的颜色深一些。

幼:我用布团压出来的印和纸球压出来的印花纹不同。

(2)幼儿自由游戏,引导他们将整个画布印满图案。

(评析:纸球和布团玩色的技能不难掌握,如果采用传统的教授法,幼儿肯定不感兴趣。所以在这里采用了自主探索的方法,幼儿探索的过程因具有挑战性而变得有趣,探索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增强。)

二、展开丰富想象,探讨添画技巧

1.欣赏并联想。

组织幼儿洗干净手,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欣赏刚才玩色的作品并想象“这些色块看上去像什么?”

2.交流并添画。

提问:(1)这些漂亮的色块像是什么季节的?为什么?

(2)这些色块看上去像什么?

师:你能试试把一个色块变成一棵大树吗?(请幼儿尝试添画树干)

师:除了这样画,树干还可以怎么画?(请其他幼儿尝试添画其他姿态的树干)

(3)这些色块除了像树叶,还像什么?

(评析:对幼儿来说在玩色游戏留下的不规则色块上进行想象不难,可要把想象的东西通过添画更为直观地表现出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为了降低难度,这里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引导个别幼儿进行示范性添画尝试,从表面看幼儿掌握技巧的过程比较慢,其实自主探索和经验互补更益于幼儿技能的掌握。)

三、进行自由添画,体验创作快乐

1.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拿起小画笔在这些色块上把刚才想好的东西添画出来吧!

2.教师参与添画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地辅导。(播放背景轻音乐)

四、欣赏绘画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1.交流添画情况。

师:你添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画的?

2.赏析作品。

师:宝贝们,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竟然画出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你觉得这幅画美在哪?

(评析:教师由衷地赞美幼儿的作品会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幼儿的自我欣赏不应该是空洞无物的,所以这里设计了关于欣赏视角的提问。)

3.作品命名。

师:画家们都会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你们这些小画家想给自己的画起什么名字呢?

师:那就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名字记住我们今天一起画的画吧!

(评析:相互配合完成一幅大气的画作对幼儿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为了让他们能牢记这个愉快的合作故设计了命名活动。)

五、活动延伸

带幼儿去小树林散步,教育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美丽的印纹美术教案 篇4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课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都很喜欢画画,他们习惯用彩笔、油画棒等工具去作画,拓印这种绘画形式他们平时接触得很少,所以对很多孩子来说,拓印是一种新奇的绘画形式,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用树叶等有纹理的物品进行拓印练习,让学生体验拓印的乐趣、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导入、尝试探究、示范指导、欣赏拓思、创作体验、展示评价、拓展延伸几个环节,运用观察法、探究法、尝试体验法等学法,使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拓印技法,并能运用合适的材料拓印出美丽有趣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懂得印纹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表面有凹凸纹理的物件进行拓印实验,初步懂得产生印纹的原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手、树叶等印纹创造肌理效果,有意识地进行画面组织。

四、课前准备:①教师准备树叶、硬币、瓶盖、水粉颜料、白纸、范画等。

学生收集表面有凹凸纹理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情景动画《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小朋友们,讲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段视频,请看。(生看完视频)视频中的小画家都有谁呀?(小鸡、小狗、小马、小鸭)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小画家可真了不起,它们画画不需要用笔,那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生:用它们的脚掌印出来的。

师:是的。这些小画家的画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用脚掌印在雪地里变成一幅美丽的画。请问大家这些印出来的花纹美吗?(很漂亮)那今天老师要教大家怎样来表现美丽的印纹。

2、揭示课题

“美丽的印纹”

二、新授

(一)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材料能印出花纹

1、、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树叶、硬币、瓶盖、橡皮擦等材料,我们来试一试哪些材料可以印出美丽的印纹?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印的。(老师一边讲解一遍在黑板上示范)选好你喜欢的材料平放在桌上,再把纸铺在材料的上方,用蜡笔或铅笔在上面涂抹。同一张纸上可以印多个印纹哦,大家快动动你们的小手行动起来吧!(教师进行拓印方法指导)要求学生同桌分工把这些材料有花纹的一面用油画棒印一印,看哪些材料能印出比较清晰好看的花纹?

2、学生汇报印的结果:能印出花纹和不能印出花纹的材料各有哪些。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用手触摸能印出花纹和不能印出花纹的材料,通过比较探究发现能拓印出花纹材料的特点。

4、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实验,大家能不能告诉我用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印出清晰好看的花纹呢?(表面凹凸不平)。

5、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地方能找到表面凹凸不平能用于拓印的的材料?

(二)老师示范指导,使学生掌握拓印的方法

1、师:除了用油画棒拓印这种方法外,还能不能用别的方法去印呢?(用印泥压印)

2、教师拿出一截切断的莲藕,请一学生上台把莲藕切面的花纹试着用印泥印在白纸上,然后师生点评印的效果,总结第二种印泥压印的方法。

3、教师示范在纸上用印泥印出手纹。

4、师:看到这些美丽的印纹,能使你联想到什么?(生回答,师给予鼓励)

5、师:如果我要把这些印纹变成一幅画,还可以在画面中添加些什么?

6、师生合作示范把莲藕的印纹和指纹通过添加变成蘑菇和毛毛虫,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添加太阳、云朵、草地等,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完整。

7、根据两幅范画完成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两种不同的创作思路:印——画;贴——印。

三、欣赏学生范作,开拓学生思维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同桌交流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印出来的?

2、课件分别出示课本上的作品和补充作品,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谈谈欣赏后的感受和想法。

四、学生开始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用能拓印的材料印出美丽有趣的画面。

2、学生按要求进行拓印或压印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1、教师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张贴在展示区。

2、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到前面介绍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者选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说一说,最后鼓励性师评。

六、课堂小结

从美术生活中发现美丽 篇5

一、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

1.内容选择生活化

小班幼儿知识、经验少, 表象贫乏, 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决定了他们在观察事物时没有明确的目的, 观察的顺序比较混乱, 对于物体在空间里的相互关系并没有任何法则。因此多为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 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多指导幼儿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 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2.选择的内容要有价值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 教师至少应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小班幼儿年龄较小, 尚处于涂鸦后期和象征期的早期。因此在造型上他们所表现的形象还不能完全表现出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尤其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技能, 而这些绘画技能正是需要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幼儿游戏体验观察, 让幼儿从中得到体验, 再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创设具有游戏性的美术教学环境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作为幼儿园组织与实施的内容之一。同时也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中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不做过多的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在幼儿需要时给予及时帮助。

1.绘画材料要丰富、有趣、多变, 陈列应具开放性

幼儿园美术活动离不开材料, 单一枯燥的操作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儿童的发展。他们需要更多的新事物刺激其好奇心, 激发他们动手的欲望, 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但丰富的材料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适合幼儿的实际年龄、材料的多样性, 其实材料的选择范围很广, 生活中存在的物品都能成为绘画的材料。

2.游戏情境的绘画教学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 教师要为其创设游戏情境, 使美术活动具有娱乐性。绘画教学中根据提供的游戏, 让幼儿先去感受自己内心的变化, 再通过大脑中原有的形象来想象和创造, 或者尊重幼儿的自发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指导。教师用故事和游戏情境来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这种情境的创设能使幼儿感到新奇而有趣, 并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 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幼儿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和成长。

3.将绘画过程看作游戏过程,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绘画是语言的先导, 表现美好的良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术活动对于幼儿其实就是一种游戏, 是他们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 也是表现他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态度的特殊形式。美术活动中需要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要激发幼儿画画活动中的主动创作能力。我们往往只重视培养幼儿的美术技能, 重视活动结果, 却忽视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与体验, 造成了预想、努力与教育结果的不一致。所以, 满足幼儿美术游戏的需要, 让幼儿自主创作, 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康的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将绘画与游戏相结合, 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

每个幼儿对于游戏的玩法及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绘画中的表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用自己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非常的想象和情感, 我们就应该尊重和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纲要》指出艺术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要使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在游戏中巧妙地结合绘画、在绘画中加入游戏, 让幼儿更有兴趣地探索下去才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丽世界, 也是家长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应该要做的事情。因此平时要将幼儿的生活及游戏有效渗透到美术教学过程中, 努力将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 使孩子能在愉快的情绪中, 轻松、自然、饶有兴致地学, 从而培养绘画能力。

关键词:幼儿游戏,美术教育,优化整合

参考文献

巧用美术孕育课堂美丽 篇6

【案例描述】

孙犁的《荷花淀》用诗一样的语言,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这篇小说来说,却是文中有画,文中有诗,这实在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诗化了的,如同人间仙境般的有着无限开阔境界的荷花图。这正是作品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确定为学习通过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第一部分“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的时候,在范读、集体朗读,充分感受作品优美、清新、宁静的风格的基础上,我提问: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作品展示的时间、地点。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月亮、小院。这两个问题的确很简单。有的学生开始低头看书,有的看着我,期待下一个问题的抛出。而我却用粉笔在黑板上随手画了一个弯弯的月亮,并且画了一道栅栏来表示小院,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有的疑惑,有的好奇,有的开始讨论,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于是我问谁能把这幅画的人物补充完整?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最后一致推荐美术科代表来完成,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水生嫂编席的画面逼真极了。在他的带动下,有的学生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接下来的教学就特别轻松,精彩不断呈现。那“新鲜的荷花香”弥漫了整个教室,仿佛有一股股清新的气息扑鼻而来,大家沉浸在这一愉悦之中。

就是这样一个由文字转化为图画,再现情景的环节,使学生更好地走进了文本,同时又跳出了文本。他们的智慧正在释放,情感正在碰撞,动态生成的无穷魅力不断地展现。

【教学反思】

1.寻觅结合点,发现专业魅力

学科整合是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目标。在中职教学中,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文化课缺乏兴趣,学科的整合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寻找到语文课与美术专业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专业发展,达到语文与专业发展双赢的目的呢?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迁移理论的相同要素说:只有当技能具有相同因素时,一种技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技能。他告诉我们,如果两种学科之间含有共同成分,都有迁移的现象发生,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找到它们共同的成分加以利用。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美术专业知识,可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经历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的过程,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搭建大舞台,绽放学生美丽

相信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搭建一个足够大的平台,那么他们将释放无尽的潜力和魅力,我们的教学会成为一种艺术,会充满青春的活力,会有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会呈现出不曾预期的美丽。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才会自觉去学习。可见,激发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节课将语文与美术巧妙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讨论、交流、展示,尽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情趣高昂,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变得更专注了,回答问题更自信了,笑容绽放在他们清秀的脸庞上。

将语文与图画相结合,使文字与色彩、线条互换,生动形象。这节课绘图环节的设计,切合了学生的专业特长,精彩不断生成。实际上,当学生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时,他们已经历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的过程,加深了对课文意境的理解,实现个体的超越、对文本的超越,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美术因子已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提深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成长,达到语文与专业学习双赢的目的。

我很珍惜这节课“美术与语文完美结合”带来的这份理解和感悟,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空,让学生徜徉在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的营养,期待在我的教育教学中能绽放更多的美丽。

上一篇:劳动的作文小学下一篇:武夷山职业学院2010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