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韦冬余老师的简介

2024-10-22

扬州大学韦冬余老师的简介

扬州大学韦冬余老师的简介 篇1

韦冬余:(1983—),男,汉族,江苏省连云港人,扬州大学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专业讲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与(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教师教育。已在《全球教育展望》等核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社专著1部;参与撰写著作2部;主持厅级课题1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

一、工作经历

2001.9-2007.6 工作于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镇第二中心小学,曾任语、英、自然、社会、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多学科老师,担任四年班主任工作

2013.6起工作于扬州大学文学院,任教语文课程与教学专业,任教课程有:本科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学语文教材分析;研究生——语文教育研究方法

2013.11扬州大认定为,扬州大学文学院讲师

2013.12评为扬州大学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二、教育经历

1998.9-2001.6 连云港师范学校(2000年升格为师专),中师

2001.9-2004.6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函授大专

2002.3-2002.8 连云港市赣榆县第二期小学教师英语培训班结业

2005.1-2008.1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函授本科

2007.9-2010 .7 徐州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010.9-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2012.5月获批教育部国家公派留学,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于2012.8-2013.3(8个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学习。

三、代表性著作

1.专著:创生性课程与教学——创生取向课程实施与探究教学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2.参与撰写《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李季湄,张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撰写《第十一章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材编写》。

四、代表性论文

1.课堂怯场的主观原因及教育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24,全国中文核心.

2.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辩——基于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解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8.

3.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的特点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0.

4.让课程实施在对话中创生 [J].现代教育论丛,2009,11.

5.教师的主体地位:建构与解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6.课程实施的理想与未来——创生取向课程实施:本质与涵义[J].教育科学论坛,2010,1.7.别让“课外辅导”变成“有偿家教”[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10):21-23,全国中文核心

8.杜威“探究教学”中儿童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探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4):11-15,EBSCO收录

9.高中课程改革中要处理好六对关系[J].今日教育,2011(10),省级

10.“标准答案”审思[J].教学与管理,2012(1),全国中文核心

11.让学生学会创造知识:教学目标新取向——兼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想的反思与超越[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2(2),全国中文核心

12.略论知识与教学的关系[J].教学与管理,2012(25),全国中文核心

13.我国探究教学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管理,2012(8),全国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

14.特色教师发展的路径探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0),全国中文核心。

15.论施瓦布探究型课程思想[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CSSCI

16.论学科探究教学的基本特质[J].现代教育管理,2013(9),全国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

四、主持的课题

1.2013年度扬州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施瓦布探究教学思想与我国语文探究教学改革研究》

2.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施瓦布探究教学思想研究》

3.2014年度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五、参与的课题

1.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国家重点课题《高中阶段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2.参与上海市浦东新区课题《重建课堂教学》,2011

3.参与上海市浦东新区课题《重建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验研究》,2010年

4.参与上海市浦东新区课题《浦东新区优质学校计划》,2011-2012年

5.参与省部级课题《1978年后中国当代教育》,2012。

上一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下一篇:“技能大赛”学生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