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的故事

2024-07-08

一休的故事(共10篇)

一休的故事 篇1

一休的故事

从前有两座山,一座山上住着“一休”和尚,另一座山上住着“二休”和尚。

山上没有水。每天一休与二休都需要到山下来挑水,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

某一天,二休去挑水时,发现一休竟然没出现,他想,或许一休生病了。第二天,二休再去挑水,一休还是没出现,二休就开始担心了,决定去探望一休。

上山后,他发现一休正在大树下打太极拳。二休很惊讶地问道:“一休,为什么你没有挑水还有水喝呢?”

一休回答说:“这3年来,我每天挑完水,都会利用零碎时间来挖井。现在我已经挖好一口井,井水源源不绝地涌出,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用下山挑水了!我还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做我喜欢的`事。”

因此,一休从此不用再挑水,二休却依然不能休息。这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由来。

拥有金山跟银矿,其实不值得羡慕。与其选择万贯家财,倒不如选择一个会持续冒出钱的杯子。

很多人害怕上班的收入不确定,上班族急于寻找双薪,下班之后还要辛勤工作,以为这样就可以远离贫穷。

其实,无论兼做几份工作,单靠增加工时获得的收入永远无法让你摆脱贫穷。

一休的故事 篇2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词汇成了许多人深入学习的重要障碍。词汇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学习的进程。因而在课堂上, 词汇的教学占了相当的比重, 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当前对高中语法和词汇教学的研究很多, 但是利用自编的故事结合多媒体进行词汇复习的尝试却寥寥无几。本文将分析高中课堂词汇复习教学的现状, 对自编故事词汇复习法及其价值进行阐述, 并就如何进行故事编写加以探讨。

二、高中课堂词汇复习现状

1. 教师词汇复习教学现状

威尔金斯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中说:“我们不能接受语法比词汇更重要的说法。事实是没有语法, 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 如果没有词汇, 则什么也传达不了了。”“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习者理解和运用词汇和词汇组合的能力。” (Lewis, 1993) 因而英语教师都非常重视词汇教学, 一大部分教师已经利用多媒体自制课件, 加入声音、图像使学生更能直观形象地学习词汇, 加深记忆。这与传统教学环境下的词汇教学模式相比, 是非常大的提升。

但在词汇复习这一环节, 大部分教师仍沿袭原来的方法: (1) 让学生课后自己复习或者做课后相关练习。在课堂上通过听写检测学生的词汇记忆情况。 (2) 采用考试的方法来检测, 一般一个月一次。主要通过单选和短文填词这两种题型来考查。听写大多只考查单词的拼写与释义, 致使学生只注重单词的拼写和词义, 在词汇运用方面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因而在作英语输出时无法正确地使用所学词汇。

2. 学生的复习现状

笔者做过调查, 班上80%以上的学生都是根据词汇表来复习单词, 进行简单的重复和死记硬背, 甚至不考虑词性。教师对此难辞其咎。另外, 在考卷中对单词的考查分值一般不超过15分, 导致一些学生即使本阶段单词不过关, 照样可以拿到好成绩, 从而对单词复习产生倦怠。

由于词汇考查方式和学生词汇复习方式单一, 词汇再现率低, 导致学生词汇记忆效果不理想, 不懂得正确使用所学词汇。

三、故事词汇复习法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创造条件提高词汇的重现率,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笔者的初步尝试

故事可以将一个个无关联词组有意思地连接起来。故事教学法在小学和中学初级阶段经常被使用, 而且效果良好。实际上在高中阶段, 利用故事来复习单词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增加学生记忆的乐趣。因此, 笔者运用故事词汇复习法作了初步尝试。

笔者就词汇搭配问题做过一个小实验。动词中加-ing形式宾语的有以下几个常见的动词:resist, suggest, advise, risk, allow, permit, appreciate, miss, admit, insist, practice, imagine, avoid, escape, delay, finish, regret.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之后笔者又教给学生口诀, 要求学生记忆并重现, 效果也不佳。最后笔者在多媒体屏幕上展出了一个标题, 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我看小蜡笔的悲惨遭遇。接着再展示故事并要求学生翻译画线的单词并在纸上写下来。故事如下:Mommy外出抵制日货, 偶建议看看小蜡笔, daddy冒险答应, 感激daddy, 大喊yes, 出口竟成了miss, 赶忙承认错误, 悔之晚矣, so坚持天天练习口语, 想象自己成为口若悬河的Bush, 避免推迟看完我的小蜡笔。学生立刻发现画线的词都是后面加-ing形式宾语的动词。在碰到作文或者单选题时, 他们脑中很快闪现这个故事, 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 且记忆深刻。

2. 笔者的再次尝试

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 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 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进步。在设计任务时, 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 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受到上个实验的启发, 结合《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的要求, 在高三的词汇复习阶段, 笔者根据重点词汇自编了故事。故事取材于新闻热点话题、名著或者历史知识。

例如:在复习Unit 3Celebration Lesson 3&4时, 刚好发生了杨丽娟追星其父自杀事件。笔者就编了以下这个故事:为了参加刘德华的婚礼, 没有收到请柬的杨丽娟出现在入口处, 正要大声喊叫“华, 不要和她结婚”时, 一个很帅的小伙子把她拉到一边, 她面无表情地吼道:“又是你, 你应该知道我喜欢的是华。”他流着泪说:“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抛弃了你, 我也会等你的。” (画线处为重点短语)

笔者让学生先在故事中找出语言点再翻译。在翻译过程中, 学生必须运用语法知识, 明白词的用法, 才能准确地完成翻译任务。之后, 笔者挑出优秀翻译作品公布, 欢迎他们提出意见。这样, 单词的重现率提高, 学生再也不会觉得自己所学的单词没有用处了。久而久之, 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翻译水平提高了, 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3. 笔者的改进

反思之前的尝试, 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 连贯性不强。由于在复习时, 一单元分为两节课, 故而最初, 笔者以两课为单位编写故事。但后面发现以单元为单位来编写的效果会更好。因此就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写。例如在复习Unit 11The Media时, 笔者编了以下故事:很多人在分析吴国灭亡的历史原因时, 总责备西施。在我看来, 西施是值得世人尊敬的, 我要为她辩护。西施, 只是一个受雇于越王、无力反抗的弱女子, 越王企图用“美人计”灭了吴国, 于是要西施帮忙, 让她假装喜欢吴王。可怜的西施忍受着巨大的耻辱, 可最后却享受不到胜利。 (语言点Lesson 1&2:reform, demand, stand for, announce, analyze, blame, employ, attempt, defend, favor, respect, dislike, pretend, hire.) 郑生与西施一样是无辜的, 也一样是个美女, 适合做这份工作。她也为越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人们往往没有把这考虑在内。其实, 郑生一直为西施做广告, 因此, 我们可以推断, 郑生不出名, 是因为无人为她做广告。 (语言点lesson 3&4:advertise, consist, contribution, suitable, classic, budget, consideration, as long as, innocent, scene, conclude.) (2) 未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之初, 笔者正好教毕业班, 考虑到时间紧迫, 因此24个单元的故事全部出自笔者之手。学生虽然对故事很感兴趣, 但是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课标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 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 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发展合作精神, 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 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在基础年级段, 笔者开始对此进行改进, 让学生积极参与编写故事。主要有以下做法: (1) 拓展故事。即, 以笔者的故事为基础, 让学生进行改编或者拓展, 评选出最优秀作文。有的学生英文基础不扎实, 但想象力、创造力非常丰富, 因此所编故事非常精彩。教师通过赞扬以及面批等方式,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使其对英语产生兴趣, 增强自信心, 提高英语水平。 (2) 学生自编故事, 其他同学来翻译。 (3) 成果展示。张贴学生优秀作品, 并适时进行朗读比赛。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故事词汇复习法很受欢迎, 但是也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编写故事可以利用历史人物、小说中或影视中的人物作为故事的主角。如《熊出没》中的光头强等。

其次, 编写故事时最好以一个单元为单位。展示故事时, 教师要声情并茂, 提起学生的翻译兴趣。可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制作的相关图片。

再次, 在翻译之初, 教师要批阅每位学生的翻译作品, 挑出优秀作品在班上进行展示, 来激励学生。

第四, 可按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一组3-6个人, 不定期进行编故事和翻译比赛。这样做的优点是:编写的故事会涵盖到各个方面, 如音乐、体育、绘画、历史等。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还可以加强英语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五, 故事翻译可在课堂上或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第六,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成功。如通过在班级上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张贴优秀习作等方式表扬与肯定学生的努力, 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学习兴趣。

最后, 建议配合班级词汇墙及便利贴帮助学生记忆, 即把重要单词用便利贴的形式贴在墙上。或让学生自制单词记忆小本, 定期进行交流。

五、结束语

根据语言点, 创造性地自编故事来帮助学生复习掌握词汇, 提高单词重现率, 是复习词汇的一个好方式, 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成丽英.探索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 (3) .

[3]陈则航, 王蔷.中小学外语教学[J], 2010 (3) .

[4]雷兰川.基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词块教学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 (5) .

聪明的一休 篇3

一天,一休放学回家路过集市,看到许多人围着一个台子在看热闹。一休也挤了进去,他看见台上正中央写着“赛诸葛”三个大字。原来这里在搞擂台赛,“赛诸葛”是擂主的外号。

赛诸葛在台上喊:“谁敢上来和我比试射箭?”一休在台下大声说道:“明天是星期六,我准时来与你比赛!”

第二天,一休和他的好朋友“电脑迷”来打擂。赛诸葛对一休说:“咱们来比谁射得准。”赛诸葛让助手在20米远的地方悬挂了三个铜钱作靶子,然后对一休说:“你看着!”说完,嗖,嗖,嗖!连发三箭,三支箭全部射中了铜钱。

“好,好!”观众一片叫好。赛诸葛乐得嘴都快咧到后脑勺了。赛诸葛对一休说:“该你了,用你的箭!”“好的,我要借用你这个人当靶子,你敢吗?”“有什么不敢的!”赛诸葛说完,在相关部位带上防护设备。只见一休给赛诸葛头上顶了一个大西瓜,膀子上挂了4个西红柿,耳朵上各坠了1个大红枣。赛诸葛问:“你要射几支箭?”

一休说:“我第一次用总数的 射你头顶的大西瓜;第二次用剩下的箭的 射你膀子上挂着的西红柿;第三次用剩下的箭的 射你耳朵上坠着的红枣,最后还剩6支,你自己去算算吧!”

赛诸葛清了清嗓子,说:“我从最后剩6支逐步倒推,6支箭占第二次射后的(1- ),也就是第二次射后还剩- )=8(支);这样可求出第一次射箭后剩8 )=12(支);12支占总数的(1- ),说明你带的箭一共有12- )=18(支)。”

赛诸葛接着说:“你用其中18=6支箭射我头上的西瓜,用(18-6)=4支箭射我膀子上的西红柿……”

“你算对啦!”一休说,“你站好,千万别动!看箭!我让你喝西瓜汤!”说完,6支箭全部插在西瓜上。西瓜水一直流到赛诸葛的脖子里。

一休大笑道:“下面我给你表演绝活,背着你我也可以全部射中!”他边说边转过身,朝相反方向一连射出4箭。观众喊道:“你这往哪儿射啊?”这时,“电脑迷”手拿摇控器拨动旋扭,小声说:“给我掉头!”只见一休射出的箭齐刷刷地调过头来,全部射在赛诸葛膀子上挂着的西红柿上。

接着,一休把弓朝天上一举,说:“我再来一个绝的,箭朝天喽!”说话间,两支箭一齐朝天飞去,“电脑迷”赶紧拨动旋扭,箭突然一拐弯,朝赛诸葛两只耳朵上的红枣飞去。啪,啪!红枣全部落地。

最后,一休拿出剩下的6支箭,说:“最后这6支箭是送给你赛诸葛的。”说着,嗖嗖……6箭齐发。

“我不要,我不要!”赛诸葛拔腿就跑。可是他往哪里跑,箭就跟着他往哪儿飞。

赛诸葛边跑边叫:“这哪是箭哪,简直是导弹!”只听噗、噗几声,有2支箭射穿了他的上衣,2支箭射穿了他的裤子,还有2支箭把他的两只鞋钉在地上。箭虽然没伤着赛诸葛的皮肉,但他被吓得像泄了气的皮球,动弹不得。

(待续)

□动脑乐园

我家的一休哥写人作文 篇4

我家有一位聪明的“一休哥”,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任何问题在他面前都不是问题。他有时是我学习上的“辅导老师”,有时是我的“玩具医生”,……他就是我爱动脑筋的爸爸。

有一次,我和爸爸在玩一个孔明锁。我们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一个能打开它的秘诀。后来,爸爸拿起孔明锁,转来转去,观察每根木棒之间的接口。不一会儿,他停了下来,把孔明锁放在桌上,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仔细看一下,这里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我拿起孔明锁,翻来覆去地看,忽然,我发现了它的玄机:“有一个地方塌下去了。”这让我欣喜若狂,我骄傲地对爸爸说:“在这里!”爸爸笑而不语。于是,我便把那根木棒推了上去,往后一拉,整个孔明锁就被我的“暴力强拆”拆下来了。仔细一看,孔明锁是由十二根木棒拼起来的,它是利用木棒之间的连接点和木棒上的缺口完美拼成的,它的结构简直妙不可言。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怎么把它装起来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金点子”。爸爸呢?神态自若,没有冥思苦想。只见他把木棒放在桌子上面,不停地摆弄着……过了一会儿,一个孔明锁就成形了。原来,爸爸利用了木棒上的那个缺口,成功地把孔明锁又拼好了。我心里暗暗佩服他。

一休的故事 篇5

目标

通过《一休哥》的舞蹈,锻炼幼儿的手足灵活性,协调性。

培养活波开朗的性格,在舞蹈中体验快乐,初步表演的欲望。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准备

①经验准备:幼儿看过动画片《一休哥》

②物质准备:音乐,小贴花

过程

①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喜欢不喜欢看动画片?看过《一休哥》吗?

②教师放音乐,为幼儿跳一次完整的舞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手足动作。

③分步教幼儿学动作

Ⅰ:两手放到耳朵旁边,头向右倾斜,向前慢慢地画圈圈。然后,反向做同样的动作。反复练习。

Ⅱ:两手击掌,左手上举,手臂伸直,换右手做同样的动作。两手击掌,左手向下,手臂伸直,同样做反向的动作。两手击掌,左手向前,再做同样的动作。

④用语言(真棒,表现的很不错等),肢体(拥抱)鼓励或表扬孩子们,激发兴趣。

⑤指导幼儿,和幼儿一起做连接的动作。

⑥整理小队伍,结束活动。

一休的故事 篇6

小孩子天生爱听故事, 这种审美需求似乎与生俱来。儿童故事是滋养孩子心灵的鸡汤, 是提升孩子生命质量的精神食粮。

一、众里寻他千百度:读什么

不同的阅读对象, 应该选择不同的阅读文本。对于心理结构不成熟、阅读习惯没养成、社会认识不充分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 更是如此。

在有关一年级的阅读能力建设课题研究中, 笔者曾经给一年级学生讲过《夏洛的网》, 在实际的讲述过程中很快遭到了冷场, 老师讲得起劲, 孩子们却自顾自忙得起劲。事实证明, 《夏洛的网》虽然是很精彩的, 但它不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听, 更不适合作为刚入学儿童的启蒙故事书!

故事阅读要特别注意适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 要考虑他们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心理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一年级的小朋友大都爱幻想、好探索、喜新奇, 以形象思维为主, 而且, 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生命, 都和自己一样, 是有感觉, 会思考的, 可以像人一样说话, 像人一样做事, 具有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因此, 最好选择那些内容有趣生动, 充满想象, 采用拟人手法的故事书。富有想象力、充满幻想的故事正好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和阅读、审美趣味相结合, 使孩子们在想象的王国里尽情和文本形象交流、碰撞, 从而得到极大的快乐与满足。同时, 最好选择文字量不大, 篇幅短小, 结构简洁, 层次分明的故事。

与孩子心灵相通的动物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印度的《五卷书》序言就这样讲:古代有一个国王有三个蠢笨的儿子, 国王要他的丞相调教这三个儿子, 但是无能为力。后来, 一个年长的婆罗门愿意承担这项教育任务, 并保证在半年之内教会三个王子管理国家的才能。他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最能吸引儿童的动物故事作为教材, 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由此编成这部流传千古的故事书。对于小朋友来说, 他们与动物有一种天然的心灵相通。《十万个为什么》中的动物篇故事, 《森林报》中有更多的动物故事, 展示了一幅幅童话般的画面, 趣味性强,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孩子们如痴如醉。

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能扩展学生的想象。童话将现实生活逻辑中不可能有的事情, 依照“幻想的逻辑”, 借助夸张、象征、对比、拟人、错位等艺术手段写成故事。童话借助幻想, 把许许多多平凡的事物编织成一幅幅异乎寻常的图景, 在读者面前展开一个个绚丽多彩、奇妙荒诞、超乎现实之上的世界。《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个瑰丽、华美、神秘的世界。孩子们驰骋于幻想的世界, 使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精美有趣的经典动画能吸引学生眼球。动画是以绘画形式作为人物造型、环境空间的主要表现手段。《黑猫警长》《大闹天宫》……这些熟悉的故事, 曾经让我们自己的童年目不转睛, 长大了, 那个颜色和韵味还一直留在心底。打开这些精彩的故事, 精美的画、经典的人物形象, 立刻就能抓住孩子们的眼球。

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能丰富学生的见识。民间故事语言奇异, 内涵丰富, 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 特别是一些歌颂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精神的, 鞭挞好逸恶劳、投机取巧、贪婪吝啬的故事, 能丰富学生情感, 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正如本雅明在《说书人》中说:“曾经, 民间故事是全人类的启蒙老师……民间故事教导先民, 并且直到今日都还在教导儿童, 那是最具智慧的方式———以狡诈和喜悦的心境面对神秘的世界。”

诙谐生动的寓言故事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寓言篇幅短小、情节简单, 不拘一格, 故事又浅显易懂, 特别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点;寓言常有生动的比喻、明确的寓意, 用比喻的方式讲故事阐发道理, 特别适合一年级小朋友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寓言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每一则寓言都可以说是人某一方面经验的总结, 具有极强的思想启示作用。在那些触动心灵的寓言故事的熏陶下, 孩子们会慢慢懂得如何区分美丑, 明辨是非, 并激发内心对于美的渴望, 对公正、无私、仁爱等优秀品质的追求, 在稚嫩纯真的心灵播下爱的火种。

二、兴趣掩映万化中:怎样读

兴趣是内驱力, 情感是内需力。开展故事阅读教学必须围绕这两点进行。孩子自己有兴趣爱好, 有情感需求, 才会自觉地学习, 甚至终身学习, 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习惯。

教师讲读是基本。一年级的孩子, 特别是农村完小的孩子, 对读故事还没有概念, 体会到故事世界中的无穷乐趣还有一个过程, 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讲读故事就是把孩子领进故事大门的过程, 如春雨点点入土, 滋润孩子们心田, 点燃孩子们对故事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读报课给孩子们读故事, 在学习课文时给孩子们读与课文相关的故事, 在作业做完后的空隙给孩子们读故事, 在所有合适的时间里给孩子们讲故事。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地接触故事, 感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与神奇。

快乐领读作示范。当老师将读故事进行到一定的时间, 孩子们拼音已经掌握, 识字量渐渐增加, 教师有必要适当扮演“甩手掌柜”的角色。推荐故事书、布置读故事的作业, 让读故事成为孩子们的常态。在此基础上, 选拔培养班级小小故事大王, 引领班级读故事、讲故事的风气, 一年级小朋友最不缺少的就是上台表演的兴趣与激情, 很多学生经过课堂讲演的锻炼, 越讲越流利, 越讲越有范儿, 故事也越来越精彩, 参与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 由一开始的几个尖子生渐渐普及到普通学生。班级随时可以组织故事比赛, 绝对不会冷场。

故事妈妈润心田。当前, 很多农村学校外地民工孩子较多, 家长学历偏低, 以我校的一年级为例, 有六成以上家长是小学学历。家长很难有能力、有精力辅导孩子学习, 更不可能自觉地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儿童文学的熏陶。不少家长认为把语文书学好才是正经事儿, 看那么多闲书没有用。所以要推进故事妈妈、故事爸爸的培养, 开展故事妈妈培训, 签订亲子共读协议, 让故事妈妈进课堂为全班学生讲故事等多种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告诉家长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引导家长参与亲子共读, 支持孩子看故事书, 形成学校、家庭相结合的故事教育阵地。

奖励阅读有奇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还没有完成脱离幼儿园小红花奖励的范畴, 通过奖励阅读的方式, 能极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是围绕故事阅读奖励, 设立故事阅读最多奖、故事讲读最棒奖、故事理解最快奖、故事接龙最牛奖等形形式式的奖励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把故事书作为奖励渗透到班级管理中, 对周记写得特别好的孩子、早自习认真朗读的孩子、代表班级参加比赛的学生、偶尔表现较好的调皮学生等, 给予故事书奖励, 让更多的学生接触故事书, 阅读故事。

抛砖引玉是高招。有效利用小学生的期待心理, 开展故事阅读。一年级的小朋友一旦听了故事的开头, 就非常期待知道故事的结果, 最后到底怎样了呢?这是他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而且孩子们常常特别希望看到一个美好的结果。因此, 有的时候, 讲到一半戛然而止, 让学生自己兴致勃勃地去看故事结局也是一个好办法。

读书小队可燎原。农村孩子有一个特点:彼此之间交往比较密切, 同一村的小朋友经常聚在一起玩耍。特别适合成立假日读书小队。通过因地制宜设立读书小队, 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更有利于彼此之间互换故事书, 交流各自最喜欢的书, 把读书活动真正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每一刻。当孩子们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 孩子们还会自发地成立读书小队, 他们或是以好朋友为单位把书集合起来交换着看, 或是把位置较近的几个同学的书集合起来交换着看, 让孩子们看课外书的氛围渐成燎原之势。

用故事激发兴趣, 用兴趣促进学习。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农村学校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从一年级开始, 用故事启蒙的办法打开孩子的心灵, 有心插柳, 希望蔚然成荫。

摘要:故事是启迪孩子心智的一把金钥匙, 用故事激发兴趣, 用兴趣促进学习。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故事,启蒙,一年级

参考文献

[1]朱自强著.儿童文学概论.2009年

[2]宋文翠著.儿童文学概论.2010年

[3]薛瑞萍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2008年

[4]小学语文.杂志

[5]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6]吉姆.崔利斯著.朗读手册

一休本是有情僧 篇7

一休的母亲曾是日本皇宫里一位受宠的妃子,一休本来应该是一位皇子,受万千宠爱,衣食无忧。可他母亲怀着他时,因“有南志” (一说她是南朝派来暗杀天皇的奸细)而被逐出皇宫,贬为庶民。为让他躲过此劫,母亲忍痛送年仅五岁的一休出家为僧。

苦难让人成长,再加上天赋异禀,小一休很快便能参禅悟道,一步步成长为令人尊敬的一休大师。按说僧者应该戒情戒欲,可一休偏偏最看重“情”字。他一生四处漂泊,形如乞丐,却总是处处留“情”。

他会把自己费尽口舌得来的治疗咽喉疾病的药方,转身写在街头的木牌上,和众人分享。他会利用自己的名望,在扇面上题诗写字,只为帮一对贫困夫妻渡过难关。他会在灾年设粥棚,救济贫苦大众。

他的情太重,重得根本不像僧人,可他从来没想要戒掉,反而在大彻大悟的暮年,谈了一场惊世绝伦的恋爱。

那一年他77岁,在大雪纷飞的冬日,他初遇一位盲女——森。当时,森正在街头人群中卖力表演歌舞,她的一颦一笑,一低头一甩袖,都是道不尽的风情。她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但舞蹈动作依然轻巧、娴熟,在寒冷的冬日里,她如天空中一片飘飞的雪花,轻盈得落地即化。

一休的心里生出悲悯,也生出爱意。只是相遇匆匆,二人一别而过,从此各赴天涯。但是盲女森从此在一休的心里投下了影子,他专门写了一首诗,纪念这次相遇。一休原以为这相遇也不过像雪花般很快了无踪迹,没想到,第二年万物复苏时,他与森再次邂逅了。

那次邂逅,他们彼此脸上都带着欣喜与深情。他从不吝啬表达情意,而森对他也仰慕已久。

从此,森成了一休的侍者,他们坦然牵起彼此的手,一路风尘仆仆,到处流浪;吃化斋来的粗茶淡饭,住简陋的村边茅屋,相拥着取暖,相携着欢歌。

和森在一起的每一天,一休都尽情品尝着红尘美好。他会静静地看她午睡,她的眉眼、她的睡姿、她的梦呓都让他心生欢喜。他会在天冷时为她加衣,并对所有的操持都甘之如饴……

只是他们这样的组合,注定要承受更多的风雨与阻碍,和尚怎能恋爱?盲女又怎配得到大师的青睐?为了不牵连一休,森欲自杀谢罪,还他清白名声。一休却用绝食立誓,若你不在,这红尘有何留恋?流言与诋毁,他从不在意,他唯愿“唤我手做森手”。

他与森相恋十年,这也是他生命中最后十年,一直到圆寂,他都与森紧紧相携。因为这段情,一休的暮年如春花般灿烂,每一个琐碎庸常的日子,都被他品出了细细的喜悦。

一休一生皈依佛门,是正宗的僧人。僧人本不该有情,可他一生至情至性,是纯粹的有情僧。

一休的故事 篇8

目前尽管故事类电视节目数量众多, 电视台也很热衷于推出新的故事类节目, 但是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理论模式, 仅仅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处于一种盲目的摸索过程中。做好故事类的节目选材工作主要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作出思考:

(一) 故事类节目的选题工作

首先, 故事类电视节目在选题方面需要考虑的就是题材的故事性;然后在选取故事内容时就要考虑故事的新闻性, 内容方面有悬念的部分, 各类线索是否明显;最后要考虑故事中主人公是否具有鲜明的人物特点。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 要根据电视台此类故事类电视节目的定位来进行故事内容的选取工作, 同时也要兼顾电视台所在地区主要观众群体的因素。例如吉林卫视推出的一档名为《牛群》的故事类电视节目, 其内容故事主要是选取东三省地区的民间故事, 语言风格上也具有明显的东北特色, 应和主要观众群体的需要, 同时由于近年来东北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火爆, 具有东北特色的风格故事、语言也很容易得到民众的认可。再如江西卫视推出的一档名为《传奇》的故事类节目, 此节目的定位就是每天讲述一个我们身边的故事, 旨在弘扬传统道德文化, 传播真善美。

(二) 叙事结构的安排

有关调查显示, 在现在所有故事类节目中, 情感类、奇闻异事类最为受欢迎, 但是同一类型的节目在收视率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这类差异则主要是由叙述方式、语言风格等因素所导致。

不同题材的故事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叙事结构。在对于题材属于奇闻异事的这类故事的讲述中, 可以采用散点归一的方法进行讲述。具体就是在讲述故事中不按照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的顺序进行, 而是讲述有关故事主人公或者中心事件的一些分散的小故事小事件, 最后根据这些小故事的内在联系, 以及其中包含的一些线索得出最后的结论。这样的叙事结构能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吸引观众。

在人物类、情感类故事的讲述过程中, 可以采用时间发展与感情纠葛并行的讲述方式。对于人物感情类的故事, 由于故事内容复杂, 事情脉络交织不清, 如果按照正常的叙事方式进行讲述则缺乏趣味性, 很难引起观众兴趣。这就要求编者有较高的编排能力, 把握好故事的明线和暗线, 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故事的明线与暗线的交织进行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最好地表现故事的情感发展, 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观众心理需求研究

(一) 观众的求新心理

求新性、好奇性是人类的心理本能, 越新奇越刺激的事物越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一个正常、健全的社会人是心理不断健全, 身心不断完善的, 这离不开对外界信息的吸纳。民众的这种需求, 使得媒体不断探索寻求新信息、新知识。现代人喜欢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最简明的方式来获取新的信息, 同时为扩展知识面和了解社会生活, 对各类事件都有兴趣了解。所以, 故事类电视节目选材上可以尽量注重新奇, 选取的故事内容要接地气, 关系广大民众的生活生产, 同时也要关注新闻事件、娱乐新闻等方面。在讲述方式上, 要注意合理性和简洁全面性。

(二) 观众的求知心理

观众的求知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具体知识的关注。作为一个个体, 技能知识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所在。而作为一个社会人, 首先就是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情况, 其次就是要接纳正确的人生观。有数据显示, 电视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所以故事类电视节目应该注重知识内容的贯穿。

三、结语

电视媒体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 在制作故事类专题电视节目时, 要认真选取故事题材, 在讲述方式上也要注意合理性、科学性, 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琳.电视栏目的独立视角与平民化诉求[J].重庆社会科学, 2010 (3) .

[2]何浩.电视节目娱乐化态势反思[J].今传媒, 2010 (2) .

一休的故事 篇9

教书育人是为了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德、各种学习能力(特别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社会建设人才,这正是目前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了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孟子也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物理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系统的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和各种学习能力。

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物理故事培养学生成才?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试图作一初步探讨。

二、运用物理故事育人的方法

用物理故事育人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只有从实际出发,因时、因事、因人制宜,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思维特征,方法对头,才能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智慧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物理故事育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渗透于物理课堂教学中

物理故事应与物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并有机地水乳交融般地渗透于物理教学内容中。或将物理故事用于引入课题,或将物理故事用于讲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

如,教师通过物理故事《瑞利发现氩气》告诉学生,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利用测密度的方法发现了一种新气体——氩,进而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物质密度知识有何应用?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追踪问题的答案,立即进入教师创设的物理情境中。又如,教师讲述物理故事《马德堡趣事》,使学生头脑里初步建立起大气有压强,且大气压强很大的概念。再如,教师讲述物理故事《伽利略滚球理想实验》,用以导出牛顿第一定律,并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以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深刻揭示自然规律。

2. 融化于学生个别教育中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偏差和问题。如有的学生怕苦畏难,一遇物理难题就打“退堂鼓”,退避三舍;有的学生做实验不认真,马马虎虎,写实验报告时便胡编乱造拼凑数据;还有的学生死记硬背物理公式、概念和规律,不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等等,不一而足。物理故事能为教师提供很好的教育素材,给那些个别学生“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如,教师给怕苦怕难的学生讲《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物理故事,说的是爱因斯坦少年时代就大胆设想:假如一个人以光速跟着光波跑,他会不会处在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波场中呢?当时世界上没有一个物理学家能回答这个问题,爱因斯坦迎难而上,经过十年沉思,终于回答了这个问题,创立了狭义相对论,震动了物理学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要像爱因斯坦那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发挥创新精神和攻关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又如,教师对做实验不认真的学生讲物理故事《密里根油滴实验》。1910年,密里根企图用油滴实验证明电荷只能是电子电量的整数倍,有一次却在油滴上发现了分数电荷的事例,在处理数据时他抛弃了这一数据。后来的实验和理论证明,层子具有分数电荷(1/3e,2/3e),使他失去了一次发现真理的机会,令人惋惜!以此教育学生要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每一个实验数据,具体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实验数据的物理意义。也许,这正是导致科学新发现的起点和契机。

再如,教师可给死记结论不会活用物理知识的学生讲物理故事《爱迪生救妈妈》,说的是少年爱迪生善动脑筋,利用平面镜反射光线的性质,急中生智,搭建了无影灯,让医生顺利为妈妈做了阑尾切除手术。爱迪生巧用物理知识的故事,定会使学生深受启发。

3. 贯穿于学生课外学习中

物理课外学习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物理故事育人在这个天地里也大有作为。

精心组织物理学史专题报告会。教师在充分占有资料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每学年可举行1—2次大型的物理学史专题报告会,向学生系统介绍著名优秀物理学家(如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玻尔、李政道、杨振宁、吴健雄和丁肇中等)的生平事迹、卓越贡献、学术思想、优秀品质、科研方法及社会评价,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鼓舞,从小立大志,以优秀物理学家为楷模,刻苦攻读物理。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阅读物理学家的人物传记、物理学家撰写的回忆录。学生可以从中领略到物理学家创业之艰难,道路之坎坷,意志之坚强,从而学习他们光辉的科学思想,可贵的治学精神和独特的研究艺术。

“春风润物细无声。”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尝试创新的种子,随即在学生的心田里萌发,成为激励他们不断创新的永恒动力。优秀的物理课外读物是良师益友,是发动机,其作用是巨大的。如,美国女发明家洛琳·燕璐,小时读过《居里夫人传》,听过物理学家费米的演讲,对她后来的事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发明了放射免疫学,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4. 教师与家长密切合作

教师应十分重视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任何一个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家长是一个有很大优势的课外教师群体。

可以通过家访或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良好表现、特点与长处,向家长推荐一批优秀的出版物(物理故事、物理学家传记和回忆录等),使家长乐于为孩子选购,自己阅读后,也可以讲给孩子听,或与孩子一起开展讨论研究,探索物理学家成功的秘诀与宝贵经验,勉励督促孩子向他们效法,帮助与指引孩子找到自己成才的最佳具体路径,鼓励与鞭策孩子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促使他们早日成才。

三、结论

感动校园的故事 篇10

一、在三尺讲台上展现精彩的自我

王秀红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老师, 她于1977年1月来到高井中学任教至今。当被问到教师这个职业带给她的最大回报是什么, 王老师说:“看着一张张笑脸, 听着琅琅的读书声, 就是我最大的满足。如果能赢得学生的肯定评价, 那就是我平凡生活中的快乐点缀。”现在王老师临近退休, 但热情不减当年, 和她一样的老师还有不少。他们一生也许都不会有机会名扬四方, 但一直无怨无悔地付出着, 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不平凡的人生。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环背后, 教师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不断感悟和反思, 不断充实自我, 才能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尹红芳, 一名普通的心理教师, 她热爱自己的工作, 因为在工作中她深深感悟到自己的重要与价值。每当学生向她袒露内心世界, 让她有机会分享孩子们的成功和喜悦、分担孩子们的痛苦与忧愁时, 每当看到孩子们低着头走进咨询室又兴高采烈、一身轻松地离开时, 她都会有一种深深的幸福感!还有一位普通的老教师武志兰, 她所悟出的道理或许能让很多人内心有所触动:“一份工作只有在你真正了解并能胜任的前提下, 才谈得上兴趣。但每一项工作在开始时, 都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去战胜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你才能真正了解它有哪些方面真正吸引你, 每个人做工作都会遇到问题, 如果不为解决问题全力以赴, 兴趣就就永远只停留在你的想象中。教育工作也是一样, 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感悟到它的真谛。”

当你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教育工作时, 教育对你来说就不仅是一份职业, 也是一份事业。杨慧云校长就是其中的一位, 32年的教育生涯, 她曾经辉煌过, 也曾经迷茫过, 但从未懈怠过。她常说, 选择了教育职业, 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 选择了几许奉献。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 她常常放弃常人眼里的权力、荣誉乃至利益, 却从不放弃学校发展乃至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学校氛围感染下, 一批新招进的年轻教师也在迅速成长, 范晶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对于学计算机的范晶来说, 还有比教师职业报酬更高的工作可以选择, 但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征服了她, 使她甘心奉献于这片天地之中。她说, 她喜欢一双双渴求的明眸, 这种目光的追逐让她感到了自己的重要。

二、在目光的交流中传递爱的教育

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教师是“孩子王”, 一进校门就开始和孩子们打交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一上讲台就要用知识去发展孩子的智慧;教师还是“家长代言人”, 只要学生在校园, 精神上就得绷着那根弦, 时刻考虑孩子的安全、情绪和健康, 甚至到放学出门时, 还不忘提醒他们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我们都知道意大利的一本名为《爱的教育》的书, 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 它让我们看到了爱的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 学生更需要不是圣人的老师。在讲授《祖逖》这一课时, 张春华老师按照惯例导入新课后自己泛读了一遍课文。这时, 有学生指出:老师念的是逖dí, 但自己查字典是却是tì。张老师立刻从同学那借了一本字典, 一查果然读tì。于是张老师走上讲台诚恳地向同学们道歉, 并表扬那位指出了其错误的同学, 表扬他的勇气和认真。张老师的坦诚与实事求是的态度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张老师抓住时机教育大家说:“我今天之所以犯下这个低级错误, 主要因为是‘想当然’……结果事实证明我是错误的。希望同学能从我身上吸取教训, 对待知识万不可想当然。一定要有根有据, 一丝不苟。以后我一定避免这类错误, 请大家监督。”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老师诚恳的态度、中肯的话语不仅使错误得到了及时的修正, 更重要的是鼓励了学生质疑权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学生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甘为人梯的老师。

其次, 教师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邹海波老师的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 当发展第二批团员的时候, 当好多同学因为听到自己的名字而欢心雀跃的时候, 他却低下了头。下课后, 他来到老师的办公室, 小心翼翼地、哽咽着问是否还有入团的机会。原来孩子的爷爷病重住院了, 他想送爷爷一枚团徽。孩子说完时已泣不成声, 这深深地打动了邹老师。从此以后, 邹老师开始关注这位可爱的但又有些顽皮、不喜欢学习但又偏偏爱上生物课的孩子。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 邹老师不仅询问了孩子爷爷的病情, 还耐心地给孩子讲解学习的必要性和方法, 并和孩子钩小手指, 约定好好学习后就让他加入团员。他笑了, 笑得如窗外明媚的阳光。他在一篇名为《信任》的日记中写道:“我是一名差生, 大多数任课老师对我都是放弃的。就在您觉察到这一切之后, 不断地鼓励我……教给我学习方法, 还和我拉钩。老师, 感谢您对我所做的一切, 感谢您对我的信任, 我一定会记住这个约定并为它奋斗, 希望在一年后我会有所转变。不, 不只是一年!我会用永远超越昨天的自己, 在想放弃的时候, 想起那个下午, 想起那个约定, 想起您对我的信任, 去努力做好。因为我不想辜负您对我的信任!”对后进生来说, 他们比优秀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与帮助, 只要教师用一颗真挚的心去接近他、帮助他和欣赏他, 就一定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一定能看到门后面那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

再次, 教师要让微笑走进课堂。季鹏是一位年轻的生物老师, 他的微笑总是挂在脸上, 他带着学生从初一开始就在校园的草地里认识生命, 理解生命。他告诉学生, 再微小的生命, 也不甘活于股掌之间, 更不能让他们牺牲在放大镜之下。学生们或许还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蝗虫、蚱蜢这样的害虫也不能扼杀, 但已经学会阻止别人把脚踩向小生命。他告诉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好的学习方法, 在他的班上连考试最差的学生也不会害怕上生物课。啊, 原来微笑不仅是一种心态, 更是一种能力和力量。孩子们从老师的微笑那里所获得的学习乐趣, 绝不仅仅是一张优秀的成绩单所能够代替的。

三、在蹉跎的岁月中留住永恒的真情

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就可以在愉悦氛围中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 在蹉跎的岁月中多一份相互关怀的真情, 一份共同成长的记忆。

教师每天除了和学生打交道之外, 就是和同事在一起, 他们会经常集体备课、相互观课、共同参加教研活动, 等等, 工作中相互关心和帮助的良好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对教师冯淑霞来说, 她永远忘不了2000年的秋天, 他们一家终于团聚在了北京, 但同时也让她尝尽了二次就业的艰辛。就在她想要重新回到教育岗位的希望就要破灭的时候, 是高井中学接受了她, 让他回到了熟悉而又钟爱的教育战线。但对冯淑霞这样一个来自落后山区的乡村教师来说, 要适应北京的教育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到学校的第一个学期, 朴实、热情的同事们在各方面给予了她极大的帮助:为了让她尽快熟悉这里的教学环境, 她所任教班级的班主任们主动向她介绍班里学生的情况, 同组的老师更是热情地帮她熟悉教材, 提供教学资料, 向她传授教学方法。当时北京的学校已经开始普及电脑, 要实行“班班通”工程, 而她在这之前还从来没有碰过电脑!对于冯淑霞来说, 学习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 她必须一一向人请教。凡是请教到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在同事们的帮助下, 经过一个学期的苦练, 她终于取得了“计算机实用技术A级证书”。冯淑霞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相互关心和帮助的教师集体, 才是积极健康向上的集体, 也才能有利于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同事间不仅能了解到工作上的困难和需求, 就连生病等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记得那年, 身体一向健康的王秀红突患胆结石症住进了医院, 手术后从朦胧中醒来, 当她睁开双眼时, 家人、校领导和同事们都守在她的床前……

上一篇:白酒类营销方案下一篇:写贫困生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