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心灯作文

2024-05-18

点一盏心灯作文(通用10篇)

点一盏心灯作文 篇1

在我失落和迷茫的时候,有一个人会像一盏温暖的灯,时刻照亮着我,为我指明前进的道路,而她,便是我的妈妈。

从我小学起,我就对舞蹈充满了渴望,憧憬着未来我也能像白天鹅一样,站在金色的舞台上,表演着芭蕾舞《天鹅湖》。于是妈妈给我报了舞蹈培训班,我欣然接受。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连踮起脚尖都很费力,甚至站都站不稳,更何况落落大方的表演呢。然而我并没有轻易放弃,努力的站起来,努力让自己跟平稳,舞蹈老师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谨记于心,从没有一丝懈怠,但结果却不尽人意,看到别人轻松地踮起脚尖,高傲的仰起头,脚步如蜻蜓点水变轻盈,真的似一只“白天鹅”,而我却是孤独而丑陋的“丑小鸭”,想变成天鹅肯定是痴人说梦吧。我委屈的眼泪不争气的簌簌的落下来,强忍住的笑脸也崩不住了,心里真的好失落,但也不服气。难道只有有天赋的人才有资格学习芭蕾舞吗?难道平凡的人就不能做一个舞者吗?

我回到了家,向妈妈哭诉了一肚子话。妈妈什么也没说,只递给我一本《安徒生童话》,我翻开的第一页就是《丑小鸭》我看了一遍,从和丑小鸭被受冷落,排挤,到最后变成一只拥有一身洁白发亮羽毛的白天鹅,故事中的丑小鸭在湖面中看到自己的样子,它笑了,我也笑了。妈妈说:“你想变成白天鹅吗?”我点点头。妈妈亲吻了一下我的额头,说:“我相信你,你能行!”顿时,我整个人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信心倍增。

又一次舞蹈培训课。我用尽全力终于站起来了,可持续不了3秒,狠狠的摔在了地上,我又爬起来,再站一次,再跌倒,再爬起来,我成功了,不由自主的蹦了起来,竟然没倒,可以走路了诶。

之后,我越来越爱舞蹈了。她像我的影子,无时无刻不在我身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选上参赛的名单,然而表演的节目正是四小天鹅演绎的《天鹅湖》。

紧张又忐忑的心在台下候场,到我们了。我和三只小天鹅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到舞台中央,踮着后脚尖,昂头45度,双手放在身前,轻轻的搭成一朵花的形状,舞台上的灯光“唰”地一下投下来,照在我们身上,音乐起!一哒哒二哒哒,四只小天鹅在湖面上婀娜起舞,陪伴着天鹅展开翅膀的音乐,刹那间,我看见了台下一盏最亮的灯,那便是我的母亲。

点一盏心灯作文 篇2

一、用爱心去爱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 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 工作更要细致入微, 在学生遇到思想障碍和生活困难时, 要主动走到学生身边, 帮学生建立自信, 给学生以温暖和关爱。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生活依赖于父母, 一旦离开父母来到学校, 生活上将面临着新的考验。我校的学生要住校, 一住就是两个星期, 衣、食、住、行要自己料理, 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这个时候, 他们的情绪和思想很容易产生波动, 学习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我总是以兄长和朋友的身份融身于学生中, 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稳定好学生的情绪, 教学生学会生活。

学生栾秀景, 入校几天就向我请假回家, 问她原因, 她流着泪不肯回答。在我的耐心开导下, 才明白其中的原委。原来, 开学几天的军训生活又苦又累, 她的脏衣服集了一大堆, 想起来就犯愁, 犯愁就想家, 觉得在学校一天也呆不下了。我和蔼地给她讲学校的管理规定, 开导她要学会生活, 学会自理。在她受到触动后, 我就先做示范, 然后手把手教她洗, 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 我帮她洗完了那堆衣服。衣服晾在外面后, 我说她:“往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我很愿意为你提供帮助。”她破涕为笑, 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我说:“谢谢老师的帮助, 我会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的。”

生活上不能自理好何止她一个。开学初的一个月的时间, 班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我的帮助和鼓励。但是我知道, 我对学生的帮助终究是有限的, 我不能搀扶学生走一辈子, 应该让学生丢掉拐棍, 自己去走路。于是, 我在班级上开展了“结朋友, 暖人心”活动, 让学生以宿舍为单位结成生活小组, 选出了一名生活小组长, 要求学生自己去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这样, 在入学后很短的时间内, 学生就适应了离开父母的生活, 并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再也没有学生因为生活问题而哭鼻子。

一天晚上11点多钟, 天下着大雨。学生宋志超因服“胃复安”药过量, 嘴和脖子不舒服, 疼得满床打滚。得知情况紧急, 我顾不上找雨衣, 便一头钻进雨中, 跑了一里多路, 敲开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家门, 看到我浑身被雨水湿透了, 已经睡下的司机师傅被感动了。他立即穿上衣服, 和我一起把宋志超送到医院。在医院里, 我穿着一身湿衣服跑上跑下, 挂号, 找大夫, 取药, 陪着打吊瓶。直到深夜2点多, 我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因为淋了雨, 又跑得急, 出了汗, 我大病了一场, 但我没有落下学生一节课。当我流着鼻涕为学生讲课时, 学生们都很感动。事后, 宋志超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才知道, 老师是那么爱我。以前惹老师生气, 现在想想真后悔。如果我再犯错误, 就对不起您。”宋志超本来是班上出了名的小混混, 现在转变得连我也感到惊讶, 学习勤奋了, 再也不惹事生非了, 还经常帮助同学, 老师们都感到欣喜不己。

学生于小宁是学生管理科的“常客”, 经常违反纪律, 看录像, 打游戏, 赌博, 抽烟, 欺人打架, 曾因打架受过学校的纪律处分。他破罐子破摔, 上课不是睡觉, 就是扰乱课堂, 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不少学生找到我, 要求调位, 不愿在他的周围。有一次, 他在校外喝得酩酊大醉后, 进了车间操纵车床, 差点出了事。照这样下去, 他念完三年也不能毕业。我多次做他的工作, 都没有明显的改变, 我伤透了脑筋。但无论如何, 学生是来学校接受教育的, 做教师的不能容许自己的学生, 在走出校门之前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我在寻找适合于他的教育策略。我决定改变方法, 避开缺点, 寻找他的闪光点。于小宁爱唱会跳, 我就让他组织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他第一次受到重视和尊重, 也仿佛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他格外卖力气, 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 组织同学排练, 一句一句地教唱, 甚至还很有创意地编排了出彩的节目。几天下来, 他的嗓子都哑了, 还是一遍一遍地组织排练。在他的一手组织下, 班级的节目在学校演出获到极大的轰动, 并入选参加了全市的文艺汇演, 也获得成功。我在班级上进行总结时, 给予了于小宁这样的评价:“如果没有于小宁的工作, 我们班的节目就不能出彩, 感谢于小宁为班级所做的贡献。我们都在期待, 于小宁不仅在文艺方面是出类拔萃的, 也有能力成为我们班学习上的佼佼者。”在同学们的掌声中, 于小宁默不出声, 我知道, 我的激励起作用了。从此, 于小宁找回了自信。班上的老师和学生都发现, 于小宁的话少了, 他在暗暗地努力。期末考试, 他的成绩一跃进入班级前十名。

二、用诚心去引导学生,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教育的最高境界, 在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和信任每个学生的前提下, 用诚心去引导学生, 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思考, 去判断, 去实现自我完善。

在班主任工作中, 我总是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空间, 给班干部更多的自主权, 让他们独立开展工作。这当中, 我只是充当了一个服务者的角色, 协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譬如在校规班规的落实和检查、文体活动的开展、座位的排定、卫生的管理等方面, 我只是做好协调和服务, 主体工作放手给班干部去组织开展。

为迎接学校举办的“五爱”摄影展, 班干部自己组织同学开讨论会, 广泛听取意见, 确定参加会展的主题, 研究照片的来源, 进行照片的选取、整理和装饰等。在号召同学回家搜集有关照片时, 班干部借来照相机, 把班上同学间的相互关爱、和睦相处的事例拍成照片。活动期间, 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欢乐, 身上充满着干劲, 这种共同努力的情形令人感奋。

我班新年联欢晚会的节目, 从设计方案到具体实施, 从节目内容到形式都由学生自己做主。杜喜飞、于晓宁两位同学的霹雳舞, 都是他们自己利用星期天请教老师, 利用课余时间训练的。教室里硬梆梆的水泥地上没有铺垫, 时常这里碰出血, 那里蹭破皮, 但他们从来没叫过苦, 从来没有泄过劲。在他们眼里为班级争荣誉, 累也快乐着。通过积极引导, 我为学生搭建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 既展示了他们的青春活力, 张扬了他们多姿多彩的个性, 又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自觉性和主人翁意识, 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 为学生将来参与社会生活积淀了力量。

三、用责任心去严格管理学生, 增强学生自律意识

马卡连柯告诫我们:“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在班级管理上, 我“严”字当头, 严格要求, 严格落实。每级学生入学后, 我都首先带领他们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 并实行考试过关制, 严把考试关, 将学习成绩与操行评定直接挂钩, 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我经常利用班会和课余时间, 带领学生进一步巩固校规, 并结合校规与学生共同讨论, 制定出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班规。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自己提出遵纪标准, 然后自觉遵守纪律, 以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培养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执行校规、班规必须严格, 时间长了, 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严在当严处, 严在细微中, 常规管理事无巨细, 应抓在时时刻刻, 方方面面。因此, 我详细制定了班长职责、团支部书记职责、学习委员职责、卫生委员职责、文艺委员职责、生活委员职责、舍长职责等制度, 并把班级分成5个学习、纪律小组, 着力营造互帮互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班级管理氛围。班干部检查、打分、评比, 每两周总结一次, 表扬先进, 鞭策后进, 发扬优点, 纠正缺点。在抓好学习、纪律将学生培养成合格毕业生的同时, 注意培养学生合格工人的形象, 并从我做起, 做好表率:亲手为着装不整的学生扣好扣子;亲自带学生到理发店剪掉长发;示范、纠正学生的坐、立、走姿等;亲手捡起教室地上的小纸屑, 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有学生说:“见刘老师真发怵”, 倒不是学生不亲近我, 而是怕被我找出衣着、言语、行为不当的地方而感觉不好意思。就这样从点点滴滴中严格要求学生, 培养他们良好的形象。

四、用热心去勤勉实干, 把工作做细做透

在班主任的具体工作中, 我坚持了“腿勤、口勤、手勤”。

“腿勤”, 就是坚持主动“靠班”。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 通过细致观察, 广泛了解,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 了解他们的行为目的, 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 督促他们学好、做好。平日, 我每天早晨、课间操、中午、课外活动等时间都同学生一起活动, 经常从早晨学生起床到校, 晚上学生睡下才离校, 自己的孩子几天见不到我是常事。

“口勤”, 就是思想工作常抓不懈。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班干部、同学谈心, 了解学生情况、心理动态, 对班里可能发生的问题, 提前介入并抓住要害, 加以疏导, 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学生李建刚与邻班学生因点小事发生争吵, 并各自找了一些人约定星期五放学后再作了结。在与学生交谈中得知此事, 我立即找到李建刚和邻班学生, 了解了情况, 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使他们化干戈为玉帛, 握手言和了, 避免了学生间的一场恶性打架, 避免了对两个或若干个学生及其家庭的伤害。

“手勤”, 就是坚持言传身教, 示范在先, 做出表率。刚入学军训时, 学生的内务卫生整理水平很差, 就利用训练休息时间, 带领学生到宿舍, 亲自动手整理学生的内务, 讲要领、作示范, 一遍又一遍, 不厌其烦。我在汗水湿透衣背的辛苦中, 带出了学生熟练、高超的内务整理技术, 所带班级在全校内务卫生整理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

“腿勤、口勤、手勤”, 对学生的促动很大, 使他们认为班主任无时不在, 无事不知, 无活不干。班级工作无法应付了事, 很难侥幸过关, 事事处处都得认认真真, 培养了学生严谨细致、认真踏实的精神。

正因为我工作中做到了“爱、导、严、勤”, 我所带的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由于工作成绩突出, 我所带的班级屡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05级数车班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班集体”;我也连年被学校或本系统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三次被评为市先进教师;两次被评为市师德标兵。

点一盏心灯 篇3

这次来,纪教授要给杂志社全体编辑(后来,广告部的美女们也强烈要求加入)进行两天的生命教育“种子”培训,要把我们变成生命教育的传播者。小编有幸成为她的贴身助理,与她“零”距离接触!忙碌的两天下来,神奇的是,小编一点都不累,反而觉得精神头十足,好像身体里哪一扇力量之门被打开了。难道这就是生命教育的魅力所在?

所谓生命教育,被纪教授总结为十二个字:关爱自己、关爱别人、关爱自然。看似简单,而纪教授却是用生命在践行。

纪教授65岁的人了,儒雅温柔,连讲两天课一点问题都没有。经小编偷偷观察,发现了她的秘密:腹式呼吸。小编近水楼台,先拜师学艺:呼吸时,胸部保持不动,让气流缓缓进入腹部,肚子慢慢鼓起。这样深厚的呼吸使人沉静,说再多的话嗓子也不会哑。纪教授的课程都井然有序,好像都和她有种链接。尤其是纪教授的课上会利用多种资源,绘本、动画、搞笑视频、励志故事、各种PPT、光盘等,那么多资料,分成N个文件夹,把小编搞得头昏脑胀,可纪教授却一点都不乱,资料在哪儿,她一清二楚!这样下来,她节约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做事,不像我们,有时光为找东西就浪费N多时间。

纪教授的记忆力很好,十几个人自我介绍一遍,名字职务她就全都能对号入座,小编就纳闷了,她怎么做到的?跟纪教授在一起,小编觉得自己好像时时处于“充电”状态。帮她做事,得到的全是鼓励和赞美,即使提给你意见,她也会微笑着在每条意见后加上句“对不起”。这种不妄下判断、不自高自大地对他人的尊重,或许就是无形的魅力。

第二天下午,我们安排了一场公共讲座。纪教授亲自提前看场地,安排座位位置,要求小编给每人准备一份讲课提纲,要用彩纸打印,并每人发一个小塑封袋,里面装上两颗葡萄干。小编觉得浪费,建议现场发葡萄干,但纪教授说有时浪费也是一种节约,浪费了一些小塑封袋,可是却节约了时间,来分享更多的内容。

讲座预期五百人,结果许多人慕名而来,人数一下子激增到了七百,需要临时加椅子。我们想等所有人都坐好了再开始,纪教授却坚持按时开始,一边讲一边让后面的人落座,因为不能惩罚早到的人。

讲座过程中,参与互动的人会得到纪教授送的小礼物——台湾紫斑蝶邮票。但纪教授送礼物的方式很特别,她先讲解邮票的特殊含义,再请“重要的人”:山东省妇联副主席范晓丽或者杂志社郝社长颁奖,并合影留念。让这枚小小的邮票中,注入了深深的含义和祝福。

看似随和的纪教授,却有这么多的原则和坚持。开始小编不太理解,后面慢慢明白,正是这些,有效地保证了讲课质量,让纪教授的心血没有白费,听课的人,也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实惠。纪教授爱护自己的心血,也最大限度地帮了别人,小编顿悟:原来,爱自己和爱别人真的是一回事。

讲课时,纪教授给我们看了一个名为《免洗筷里藏猴子》的PPT,里面讲到,其实一次性筷子的木头里面有很多类似“猴子脸”的缝隙,漂白筷子时使用的硫磺或双氧水会留在缝隙里。用这种筷子吃饭时,那些有毒物质就会释放出来,对身体很不好,不仅如此,一次性筷子更是对木材的极大浪费!她拿出一管类似口红的东西,打开来,哈!原来是双折叠筷!这双筷子,她随身携带。这不就是“生命教育”最好的践行吗?同事们当即决定,一起去团购折叠筷,爱护自然,更是爱护自己。

上纪教授的课,你无法做个蹲在岸上看别人在水里扑腾的旁观者,轻松快乐中,你就被她带下水,亲身去学习如何“游泳”。看动画、绘本、视频、PPT,做各种好玩的活动,纪教授像个孩子一样活泼灵动,带领我们玩寓意颇深的游戏,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她学了很多东西……

点一盏心灯给自己作文 篇4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

与其与生活对抗,不如坦然接受;

与其让灵魂被空虚毁灭,不如点一盏心灯给自己,使之灿烂生辉。

耳闻“世风日下”的慨叹,扪心自问:你是否也如浮萍般随波逐流?目睹歪门邪道的伎俩,反躬自省:你是否也热衷于对那通幽曲径的探索?生活理所当然是不可能太完美的,纵使是黑暗与罪恶,也当处变不惊。若是洁身自好,你还有几分愤世嫉俗的资格。否则,牢骚断肠,也不过糟蹋了宝贵的唾沫;怨气冲天,也只是厉声掩饰下的怯懦。

拔着头发是离不开地球的,既然如此,你就不应只学会———黑夜里翘盼启明的星座,严寒里渴望太阳的光波;不应该习惯于———危困中仰求“青天”的拯救,迷津里祈祷佛祖的点拔。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让世界少一个阴暗的角落。那么,你就点了一盏心灯给自己。生活也使你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

如果你是真实的,你一定会想到许多机会昨日已错失,新的机会仍有,但更难把握,但请继续,佳境总在坚持之中。岁月的风铃在我们耳边叮呤作响,站在青春的路口静静凝望,前方的道路曲折蜿蜒,直通向那被称为“明天”的地方。回头看看自己的足迹,那一双双脚印记下了我们每一次的踉跄和跌倒。过去曾为没有得到而伤悲,也曾为失败而后悔,但这不过只是心头的一个结而已。人生的路上有绿洲也有沙漠,有繁华也有荒凉,有风吹雨打也有鸟语花香,有花开的欢欣,也有花谢的感伤……但不要只为过去而心情痛悔或得意忘形,应该找一个黄昏时分匆匆打点余下的青春,裹起一卷简单的行囊,继续找寻梦想中的森林。对自己说无论如何,平原保留着我的足迹,高山印证着我的身影,大海融入了我的气息,天空记录了我的飞翔!那么,你就又为自己点一盏心灯,生活也使你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生命。

现实的灯光也许会灭,然而我们前进的脚步却不能因之而停滞。也许长夜漫漫,黑夜侵蚀了灵魂,风雨沧桑了容颜,永不可灭的是亮在心灵深处的灯光。

点一盏心灯美文 篇5

内向很多年了。内向的世界不怎么好,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夜,仿佛顶着一个漆黑的囚笼,永远行走在冰冷的孤独里。内向,是羞涩的,是拒绝的,它隔绝了很多快乐。因此,总觉得,内向的世界是灰暗的。

勤勤恳恳的工作了十年,有个心结却一直打不开。我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很多人告诉我,是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颠峰。这个答案,勾画出了一幅幅唯美的人生蓝图,只听上一听,就引人入胜。让我们穷尽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追寻,却总是忽略了它的本质——欲望。追求富足、不甘于平淡,错了吗?错,也不错。错在方向,不在过程,且听我慢慢说道说道。

那天,因为工作需要,乘船上岸。上岸后不久,就听到背后传来一声扑通的巨响,回头一看,发现是船上的老人掉到江里了。一个七老八十的老人家,岁数甚至超过妈妈,仿佛前一秒还晃荡在眼前的慈祥微笑,下一秒竟有种内心炙热情感被抹灭的恐慌,涌上心头,救、救、救!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呐喊。

费尽手脚,把人救了起来,送回了船。迎接我的,是船主无情的殴打。前一秒钟,我还在感觉,内向的世界仿佛被扎穿了一个缝隙,如同茫茫黑暗里透入了黎明前的曙光似的,快乐、激动、兴奋等等情绪在集体爆发;后一秒钟,我竟然无法理解,船主的行为所蕴含的。船主的那声怒吼,完全把我震懵了,:“你为什么救她上来,老子的计划都泡汤了!”

这家伙完全没有想到第一时间去看看老母亲的受伤情况,以及替老母亲换掉湿透的衣物,我是空有一腔热血耍给空气看了。据了解,这个事件发生后,小机驳找到项目部索要过赔偿,因为仅仅只是受到惊吓,事情就不了了之了。事后我仔细琢磨了下,发现这个事件令人痛惜的地方竟不下五点:一,年老的母亲辛苦养儿,到老还仍旧需要配合儿子工作才能有口饭吃,老无所依;二,儿子认为没有义务赡养老母亲,道德沦丧;三,儿子认为外人救老母亲而导致自己无法索要大额赔偿,伤害了他的个人利益,心肠歹毒;四,如果没有我介入救人上岸,那么面临巨大数额赔偿的项目部,无辜牵连;五,就是我救人还挨打,莫名其妙。

难怪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如今的人不缺钱,缺德。我为此深觉诧异,现在人们的思想究竟怎么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去了哪里?先贤管子曾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以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我们大多数人不说是富裕的,但是吃饱饭,有存款,这点还是没问题的。但是现在很多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忽略了知礼节、知荣辱的重要性。我虽然仅仅是面对了一次不公正的待遇,可是,如果我没有道德约束,不谨守自己的道德底限,一定会导致发生不可挽回的结果。一想到可能发生的可怕局面,我忍不住要说——过多的考虑个人得失,不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让一条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消逝,让自己终生内疚、后悔甚至自责,那么,何不伸一把手,即使受点委屈又何妨。得失之间,一目了然,我有理由相信,少些功利,多些人性,是为人的基本原则。

客观来说,这个事件本身,可算做个人出身引发的社会病态。确实,每一个人自出生伊始,就不存在平等、公正的起步——毕竟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才情不会等同,个人家庭背景不会等同。而因此衍生的经济支撑和教育人文,也将天差地别,公正吗?不公正。上述的这些因素,会产生人生的巨大鸿沟,但也仅仅是区别在起点上。正如足球比赛场上的一句话,足球是圆的,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既然已经输在了起点,我们更应该树立自己的底限,建立合理的信念。与其抱怨世道的不公,抱怨自己没有好爹,还不如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充实自己、强大自己,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和加分。毕竟,努力过才能看到希望,有希望才能看到更好的风景。

以前的我,很迷茫,思想跟随着欲望,整个人就那么机械式的,下意识的行动。只知道一味的埋头努力拼搏,从不考虑为什么而出发;只知道一味的追求刺激、新鲜的生活,从不考虑为灵魂确定方向;幻想着自己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拥有一切,从不考虑真正得到了什么。现在想来,真不是个滋味。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我们都快成为金钱的奴隶了。事实上,我们的生活,除了物质享受,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在这一刻,我的欲望变了。我渴望,去尝试一些快乐的味道,去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去读一本有意思的`书,去和母亲谈一谈生活状况,去和孩子一起做做游戏,看一看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一下不同的人生滋味。想到这里,我感觉精神一松,眼前的一切,味道也似不同了,似乎工作压力都没以前那么大了,空气也变的清新了,人也变得更阳光了。

生活中从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对美的发现。一时眼界的升华,同样的风光,也能瞧出别样的味道来。内向久了,人会自闭,浸泡在欲望里久了,心灵会蒙上了一层污垢。区区一件小事,翻起的浪花不过一朵而已,我竟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是胸中存正气的感染力啊,它如同在茫茫黑暗中航行的船舶,看到恒古常明的灯塔;如同久旱的田地,遇上天降甘霖。

欲望,在这一刻,竟有些迫不及待的,催促着我持续享受这种感觉。看来,我们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胸怀正气,只是激发起来,还缺少诱因。正因为,这股正气不但可以稀释我们心灵的污垢,还能带给我们精神滋养。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去激发、去吸收更多的正气,做一做净化自己灵魂的工程。

点一盏心灯,倾听心灵的声音 篇6

文/赵才军(贵州省威宁县小海镇)

春花望月两心痴,捻墨凄填梨花词。此间孤影凝盼泪,谁在倚栏扣相思?

迫切的思念凝成了朦胧的烟雨,打湿了小巷深处石板上的一路红尘。是谁在细柳之下,持一把落刺青花的伞,吟一首小诗,厥一曲小调,眺一抹夕阳,轻润毫笔,浅写诗行?

“朱砂血,相思瘦,孤影映壁魂幽幽!今生爱,君记否?千山相隔长相守!”一纸花笺沾满了泪痕,字字珠玑万语千言,捧着经年信守的约定,挽一种淡淡的哀愁,把三生石上铭记的真爱,缱绻在默默轮转的岁月里。

瓣瓣心香,随着漫漫的烟雨飞舞,予清辉的夜中栽在了天涯,隐却了一段寂寞的行程,在执着的守候间只为一人开花。

“夜无眠,笔下相思泪满笺。四月雨,五更弦,痴心凝盼瘦娇颜!”笔尖中转过的悠然矜持,恹恹哀怨低鸣,断魂了朝朝暮暮的寂寞,妄图穿越字缝中的觅觅思念,独倚阑珊,轻蹙娥眉底抚菱花镜里又徒添的几分瘦弱。一纸载不动的千般思念,踏遍天涯,在诗词的绿肥红瘦纷飞中,勾勒出一个永恒的归宿。

轻喃的呓语在谁枕边的星空下,沉聚了唐诗的多情,梦断了宋词的温柔?不悔的承诺让谁在流年里,画地为牢,自锁心门,受尽了苦难的等待?如是,轮回里真有前世的约定,那么,今世如约的期盼是否只是穿心而过的苦楚?

笔墨里的诗词背叛了落在四月风中的哭泣,合着盛开在春的花语,将梦绕魂牵一瓣凄美的娇艳,让惨白的唇柔美如茵的吟吟诵读。将泪隐藏在月色隐去的夜里,静静等待!那个执手天涯,回首红尘的人。

蘸一缕花香,在月夜下描一副永恒的情长,临摹一段远古的尘烟,至千年韶光的落红断香处,穿越成笔尖美丽的荒芜。于遥远的羌笛唤醒的无限爱意,点燃颊上那一抹桃红柳绿的春幕!把午夜里的心思,摇曳成寂寞的百合,将温情写满星星的眼泪,自此隔守天涯。

一滴晶莹的泪,打散了桃树下的孤影,开启前世许下的契约,等来此世一生的疼爱!于是!在落烟纷纷里,把芊芊柳枝折成了依依牵挂!从此,俯首繁花一世,将姹紫嫣红零落成泥,仰看心魂以怎样的姿态缠绕在朗星疏眉中,落在等候顾盼的长睫上,把晚霞孤雁望断成痴!

染上心语的诗篇,被谁的身影打乱了墨迹?住在文字里的疼,把失眠剪断了!泪眼婆娑着轻叩弥漫夜里的每一个角落。细雨打落的残樱,一如轻许下无数遍的誓言,被一道道斜阳涂抹成了血色,载不动承诺的重担,散淡在冰冷的月色里,孤零零地悲凉着天涯。指尖划过瘦峋的箫声,一滴蓝媚之泪在风中传输着在绝望里一生挚爱的深情眷恋!绵绵不绝的想念和似水桃花的守候,携着梦进入了荒凉之城,注满一汪碧波深情的诗句,带着前世的痴怨,遵循着未了的因果,今生!等着彼岸有人划舟来渡。一句亲爱的!融化不了千山万水的遥远,若,一生的誓言等不来百年回眸,注定要跨过千山万水赴这一场咫尺天涯来相忆,花落菩提也要用尽一生苍老,去守候一个永恒!

“月弦奏,瑟瑟歌,愁思一卷眉间锁!墨笺字,情覆勾,千重莺音娇颜羞!”在守望的山岚处渴求,将蹉跎的岁月凝成初见时铭记于生命中的相许,苦等千年,刻镂一段红尘执念的故事,淋湿了星月的眼泪,绞碎了一轮笔墨的至死不渝。

点亮一盏心灯 篇7

◆课堂上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常说要“还给学生时间权”,但我发现,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总觉得时间不够用,40分钟的课堂对他们而言似乎太短,真是这样吗?他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成串的问答,大量的讲解,充斥着课堂。一些看似符合了“以生为本”理念的教学设计背后,实际上仍无法摒弃教师本位。课堂上,无效工作做得太多,但老师和学生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最近听了一节五年级的课,上的是《再见了,亲人》。开课伊始,教师提出:“课文中都写了谁?”

甲生说:“课文写了大娘。”老师面露嘉许,学生安然落座。老师环顾全体,再问:“还写了谁?”

乙生被叫起,回答:“小金花。”老师耐心引导说:“我们说答案的时候注意要说完整句。”乙生马上反应过来,说:“课文还写了小金花。”

“很好!”老师欣喜于学生的“进步”。“还有吗?”最后,丙生被叫起说了“大嫂”。到此,三位同学“前赴后继”终于完成了老师“千呼万唤”的完整答案。

面对如此情景,我心里很不平静。一个连二年级学生都可以一次性圈画出来,用一个完整句回答的问题,竟然耗时将近六七分钟,是老师预设的“民主”,还是学生在互相“谦让”,为的是给同伴留白?让人不解的是,在这篇文章中,老是想要让学生说出的这三位主人公分明是在同一段中出现的,要同时说出三个人并不难!执着地纠结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教师意图何在?看到学生们循规蹈矩地站起坐下,教师满面春风地盲目认同,我有一种“出离的愤怒”。

在这样的课堂上,时间在流逝,生命被浪费,教师却全然不知。究其原因,教师对于学情的不关注,对于问题深度把握的欠缺及教学意图的不明晰,使得我们自己常常不知道“时间去哪儿了”?

所以,要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我们呼唤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更要追求在有效问题引导下的智慧碰撞和思想生成。

◆敢于与“错误”美丽相遇

那么,一堂语文课中,到底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有效问题呢?通过调研,我发现很多老师在提问都缺乏目的性,有的是毫无意义的“半句话式”的提问,比如,教师问,“你们看,这就是事情的……”(学生齐声回答“起因”);还有的提问,教师的意图十分明显,比如“你们喜欢吗?”诸如此类的无效问题太多。

有些课堂上,老师可能不停地在追问,看似环环相扣,非常紧凑,实则很难和学生在思维上碰撞出火花,根本不是在交流。比如,在讲《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教师一上来就发问:“大自然的启示是什么?”一个接一个地让学生回答。因为没有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学生有点茫然无措,老师在费力地“挤牙膏”,学生则在努力地猜测老师到底要什么!时间过去了大半,学生说出的“启示”还是与教参有所出入,教师只得无奈地给出了“正确答案”,让学生抄在了笔记本上。这样的提问虽然有明确的意图,但似乎只是关注所谓正确答案,而忽视了质疑的初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说到底,我们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也不是为了得到标准答案而提问。提问中要不怕学生出错,也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把它变成教育资源。

记得前不久做职评评委,其中有一道案例题,要求对《小猫种鱼》教学片段进行分析:

《小猫种鱼》的公开课已接近尾声,教师让学生用“种”扩词,并练习说一句话。学生说了很多句子:“农民伯伯在田野里种花生。”“妈妈在山坡上种玉米。”“我和姐姐在花园里种花。”……

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可不可以说种太阳?”其他学生哄堂大笑。

老师却耐心地询问:“你为什么这样问呢?”

这名学生认真地说:“不是有一首歌就叫《种太阳》吗?”

“好孩子,你说得一点儿没错。”老师带头为这个学生鼓掌,鼓励道:“你能把这首歌唱给大家听吗?”

这名学生边唱边跳,快乐不言而喻,课堂气氛被带动起来。

歌舞结束后,一个小女孩神气十足地站起来说:“孙中山种了中华民国。”课堂上立刻沸腾起来,有了前面的认识,课堂上没有了嘲笑声,却出现了一道道探求的目光。老师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把这个一鸣惊人的句子写在了黑板上,然后介绍了孙中山的事迹。小女孩激动不已,两腮绯红。孩子们似懂非懂,但在老师激昂情绪的感染下,都陶醉地笑了。那笑容,犹如一朵朵灿烂的鲜花,开在每个人的脸上,开在每个人的心里。

面对这个案例,很多参评教师竟然否定了“种太阳”和“种中华民国”的说法,理由是:语法要规范,不能这样遣词造句,老师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应该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我觉得很遗憾,忍不住对参评老师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语文课堂除了要体现工具性,你认为还承载着怎样的责任?”

因为在我看来,这个案例最能体现我们一直强调的,要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学习权、探究权和发展权,我也由衷地为老师的做法而赞叹!本来平淡的课堂,因为学生一个看似错误的答案而打破,面对“错误”,教师没有听而不闻,也没有拘泥于所谓的语法而妄加否定,而是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思维创新是教育的底线。只有能够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课堂,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当老师善于与错误美丽相遇,课堂精彩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语言的表达也会更加丰富。

从上面的案例也反映出,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要沉着冷静,要有独立的判断,还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有价值的问题,适时点拨引导,提升教学价值,而不是一味肯定或简单否定,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一位“人师”。

◆课堂教学是一门“功夫在诗外”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节精彩的观摩课,旁人问:“您用多长时间准备这节课?”历史教师郑重地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

历史教师的话,值得每一位做教师的认真品味。他启示我们,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我们投入全部的知识素养。而知识素养的获取与提高,需要我们不断地读书学习,充实自己。

可我发现,现在很多语文教师都没时间阅读,他们每天被繁重的工作和庞杂的生活琐事羁绊着,身心始终无法在“书香”中得到滋养。一名不再阅读的语文教师是可怕的,他传递给学生的只能是在自己干涸的容器中抽离出来的“尘垢”。因为缺少了文学素养,语文教师也就缺少了应有的活力。

曾经听过一节有关“古琴”的校本课程,年轻的音乐教师博古通今,将大量的音乐、文学、影视艺术融为了一体,我感慨于这样的魅力课堂。课下交流时,小老师不好意思地说:“为了这节课,我假期特意读了《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要不然真怕给学生讲歪了。”这最简单的话语,却让我很感动。这样的课外功夫,如今有多少老师会“特意”为之呢?

这让我不禁想起听过的另一节课,讲的是节选自《儒林外史》的一篇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课堂上,有学生将主人公的“吝啬”说成是“俭朴”。老师只是简单地纠正了学生的答案,一带而过。课后,当被问及:为什么不能用“俭朴”时?教师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显然,不了解原著的内容及相关背景,又缺乏对社会生活精神文化应有的价值判断,教师就无法对人物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考量。其实,抓住学生的这一回答,从两个词语含义的辨析中,恰恰可以领会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而援径探幽,领会作者写作的精髓。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把握住“愤”“悱”的时机。但因为缺少知识积淀,课前没有做足功课,教师丢失了一个有力的“补白”机会,也是去了一次有价值的教育契机。

所以,教师必须首先成为学习者,从书本中学习,从社会生活中学习,善于将教学与学习相联系,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将各种课外资源或即时生成的资源信手拈来,拓宽课堂的深度与宽度,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的活力。

比如,最近一段时间,马航MH370失联事件牵动着世人的心,也因此使大家对于航空知识、军事知识,特别是雷达问题有了关注的兴趣。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四年级《蝙蝠与雷达》一课时,就巧妙地引入了这一信息,将教学内容延伸到了课外,既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的好奇,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使一篇客观平实的说明文多了一些人文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价值。

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设计值得肯定,反映出的是一种关注时事、善于捕捉并运用信息的专业品质。但我认为这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仍落窠臼。要知道,生活在当今网络时代的十几岁的城市孩子,对于电子雷达、超声波的了解未必比对蝙蝠的生物现象了解的少(据我了解,从小生活在北京的孩子几乎都没有见到过除标本以外的蝙蝠)。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能否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先围绕马航MH370失联事件引发的各路传闻,引出雷达的话题,然后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开展一次有关雷达的学习活动?从了解雷达开始,进而追溯人类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是怎样从自然界现象和生物学原理中获得启示的。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符合当前生本教学的理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永远存在缺憾的艺术,随着阅历和认识深度的增加,教师会不断有新的发现,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这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历史教师为什么用一生备一节课的原因。

也因此,身为教师,不可不读书学习,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我发现,在一些语文课堂里,教师只是在教“书本”,学生被当成了知识的容器。教学的过程就是为了告诉学生一个不变的标准答案。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向孩子们讲述了一只青蛙眼界窄小、目光短浅的故事。在职评答辩时,我们提供了这个案例。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小青蛙听说井外的世界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你们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学生依次回答:“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在美妙的畅想中,突然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青蛙也可能看不到这么美的景色。”

教师先是一愣,然后充满疑惑地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是的,学生说出了一个现实,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危及自然界。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纷纷说:“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它看到到处灰蒙蒙的,到处弥散着呛鼻的味道。”“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

面对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会怎样做呢?是循循善诱,是置之不理,还是一概否定?

一些教师认为,教学应该尊重文本,学生的回答有点离题万里,于是赶紧刹住车,引导学生回到文本的寓意中来。

也有一些教师觉得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不符,这里明明是要畅想外面的世界辽阔而美好的,学生却说了一堆负面的东西,背离了德育渗透的初衷,于是否定了学生的说法。

再看看课例中的教师是怎么做的呢?他没有急于否定学生,而是引导他们:“那么,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呢?”

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思考片刻,都有了答案。他们都积极发言,有的说:“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有的说:“我们到街上去清扫垃圾。”有的说:“我们让爸爸妈妈少开车,减少污染。”……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这位教师笑道:“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请静心反思一下,课堂上自己是哪一种老师?不管你是谁,都请思考: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再深入些,对学情再了解多一些,对课堂预设再充分一些,机械、教条的内容是否会有所改变?我们的课堂是否就会多一些灵动?多一些精彩?当我们的课堂出现“意外”的情形时,我们是像鸵鸟一样只是“埋头”于书本?还是用标准答案框住学生的思维?还是像课例中的教师那样,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判断、学会改变?

当然,那些持怀疑和否定意见的教师也许会有他们的理由,教学如果偏离了教材,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如果不遵照教科书中上的标准答案,学生考试会吃亏的。

可是,究竟是教材重要,还是学生的发展重要呢?是要死记硬背一个标准答案,还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表达的能力呢?

很多教师可能真的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在这次的职评答辩中,有一个《狐假虎威》教学片段的案例分析:

师:故事读完了,你想对老虎说些什么?

生:虎大王,狐狸是借了你的威风才吓跑百兽的。

生:你上当了,百兽怕的是你。

生:我想对狐狸说一句话。

师:哦,想说什么?

生:狐狸,还是你了不起,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老虎!

(其他学生对此说法颇感新奇)

师:(一愣,片刻后露出笑容)真会动脑筋,认识与众不同!

生:(马上举手)狐狸真聪明,会随机应变。

生:以后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也应该像狐狸那样机智、勇敢。

看了这个片段,很多参评教师否定了第三个学生的说法,提出狐狸怎么能说是聪明呢,聪明是褒义词,这里应该说狡猾。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认为,教师们大多都回答说,教参上的答案是“狡猾”。

这些教师对教参、对专家的话记得很清楚,也深信不疑,所缺的是自己的独立的思想。于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缺少自我判断,唯书、唯上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学习的兴趣被扼杀,思辨的火花在一次次的被否定中熄灭。

为什么不能夸狐狸聪明呢?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同样的文本,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从人本的角度看文本,老虎恃强凌弱,欲吃掉狐狸。狐狸为了求得生存,而利用了老虎的愚蠢,并巧妙地借助老虎的威势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对于狐狸这种不畏强权,与强敌斗智斗勇以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利的正当行为,我们有什么理由要一味的予以贬斥和挞伐呢?

其实这个案例中的教师,恰恰很善于引导,体现出民主、人文性的教育情怀,从而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与价值。

上次做高职评委时,还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请认真读一读一位特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读写训练环节,谈谈从中获得了哪些借鉴。

教学内容:《新型玻璃》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

生:都明白了。

师:不过,我不打算让你们说,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

师板书“自述”两字。

师:“自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

……

师:谁来读读自己写的?

生:我叫吃音玻璃,我虽不像“夹丝网防盗玻璃”那样防盗,不像“夹丝玻璃”那样坚强,不像……

师:“坚强”可以改为“坚硬”。

参评的教师们积极思考,无一例外,找到的都是可借鉴的优点,但我却不以为然,每次教师回答后都会补问一个问题:你怎么看老师让学生把“坚强”换成“坚硬”?老师们说:“这位教师注意学生的用词,并及时给予纠正。”

有个别教师则从我的问话中“发现”端倪: “我觉得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我会先组织同学讨论……”是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查找不足。

可我不知道,这位老师所说的答案究竟是什么?组织学生要讨论什么呢?以其昏昏,又何能使人昭昭?

正如参评的教师分析的那样,这位特级教师能够选择“自述”的方式让学生将学语言的过程转化为用语言,很好地反馈出了学生学习内化的效果,其设计值得肯定。但是在“坚强”与“坚硬”的问题上,这位特级教师只关注了语言的“规范”,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创造。既然是玻璃“自述”,即可理解为将玻璃拟人化,那“坚强”一词的运用显然比“坚硬”生动贴切得多。而遗憾的是,老师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更为遗憾的是,老师也没有去关注了解一下那位“学习主体”的意见,只用一个瞬间就武断地“秒杀”了这位学生从学文本到创造性地用文本的思维火花。

说到底,教师眼里必须要有学生,不能只盯教材、教参、标准答案、考试、分数,要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让他们敢于创新、大胆思考,在掌握已知的基础上去积极的探索未知。

因此,我们现在搞教研、搞培训,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根本目的还在于对教师民主人本思想的唤醒,让我们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更加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创设更加民主、平等、真正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一个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各种表现作出正确的反应,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让学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点一盏心灯小学生读后感 篇8

不过还好,至少是自己想说的话。下面就是正文了。

本来以为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可是看了以后,感觉和高中的时候经常看的《智慧背囊》很相似。但不同的是,《智慧背囊》每个小故事后面都会有一些“建议性”的点评。之所以说是“建议性”的点评,是因为我觉得我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见解。而这里完完全全都是一些独立的小故事。里面讲的都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我们暂且叫做是“寓言故事”吧。但是,感觉还是没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之类的好看,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哈哈,记得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还重新看了一遍《安徒生童话》。但是,你会有不同的感悟就是了。小孩子爱故事,大人也喜欢。老少皆宜,真真假假的。

其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开放的,只要你愿意去思考,去想,去研究,你总会得到一些很深刻的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

是的,故事里面的每个人物,不管是他还是她还是它,里面都有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复杂的,所以每个人的感情、感受、感悟也都是复杂的。你在看小故事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觉得这种情景自己其实也经历过?每个人的一生你不知道都会经历过什么,但是就像曾经一句话说的,大概意思就是,去接受你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不管是好的坏的,这样你自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吧。

经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如果你经历的比别人多,那你肯定比别人的人生丰富和饱满。经历是需要时间的,你不可能在你20岁的时候去经历30岁或者40岁的事情。所以话句话说,经历是不是也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我们一直在教小朋友说,学习一定要学会总结,只有总结才会有进步。其实,生活和经历也是一样,关键在于我们在经历之后有了什么样的收获。我们有自省吗?有进步吗?有改进吗?有“吃一堑,长一智”吗?我想这样做的估计很少,说实话我也做不到。所以,失败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很难也很少。

刘墉之所以那么成功,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一个“集子”,肯定离不开自己对生活经历的反复推敲,反复感悟,反复总结。他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一盏心灯作文800字 篇9

有人说,母亲是一位有着丰满羽翼的天使,而当她选择做母亲的那一刻,便折下了翅膀,锁入木箱,一心守护着地面上的那盏灯,再也不会开启。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一直都是和蔼温柔的。但听奶奶说起往事,我才发现,母亲也曾是一名脾气暴躁的奇女子,但不知从什么来时候开始,她一改从前,大方稳重。似乎从我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她的生活,便天翻地覆。

从小,我便喜欢在母亲空闲的时候,拉着母亲,坐在台阶上,听她讲起那些于她而言,珍贵的回忆:“那时候啊,我们常常在一起疯耍,后来,慢慢地投入到了各自的生活中去,也就很少联系了……”每每这时,我都能看到母亲眼中的怀念。夕阳正好,风过林梢,连小花儿也低垂着脑袋,像是在替母亲惋惜。

后来长大了,生活越来越好,却再也没有往日的那份清闲。不爱社交的我,面对越来越大的.世界,变得胆怯,忐忑且暴躁。时常对着母亲发脾气,而母亲也从一开始的训斤,慢慢不再理会。我以为我和母亲会就这样越来越远。

直到那天,阴云笼罩了天空,雨点像断线的珍珠不停往下落,带着点淡淡的忧郁,也带着点淡淡的宁静。去往学校的通道,有一个土坡,雨一下,便寸步难行,不得已之下,母亲让我下车,让我往边上走,别弄脏了小白鞋。因为赌气,我淡淡看了母亲一眼,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走,好不容易上了坡,却只听到什么东西倒下的声音。因为在土坡上滑倒的人数不胜数,我怔了怔,心中祈祷着什么,回头,却只见母亲艰难地扶起车子,下意识,我想冲下去,母亲抬头,冲我喊道:“别下来,快去上课吧,别迟到了。”我犹豫了,母亲笑着朝我招手,就在这一瞬间,视线变得模糊了,世界像笼上了一层白纱。却好像有什么温暖的东西,流入心中,把原本冰凉漆黑的旷野,重新点亮。

自那之后,我不再对着母亲发脾气,转而任何心事都和她倾诉。直到现在,仍旧未变,我无法形容这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却在母亲那儿找到了答案。她说,她点亮了我心中的那盏灯。是的,她点亮了的。可不仅仅因为当年,而是源于她十五年如一日的陪伴,鼓励,与守护。

用爱心点亮每一盏心灯 篇10

摘要:教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每天要面对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困惑与问题,没有强大的内心、没有广阔的爱心是走不远的。爱是一切工作的源泉,学生在爱的感召下,会受到鼓舞,感到信任和依赖,从而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关键词:爱心 鼓励 进步 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5.1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问题,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问题,特别是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紧张,很多都是住宿生,更要对其心理进行疏导。在学生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要主动与其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因某个学生成绩差而放弃对其的教育和指导,而是要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找出合适的方法,要多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用爱去感化每一位同学,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在班主任领导的大家庭中的温暖,从而健康成长!

一、让班级充满爱,加强班级凝聚力

我所带的班级成绩、习惯相对较差,不少老师都认为难管,学生缺少信心,自我要求不高。我根据班级情况,调整了培养目标,以鼓励和期待为主,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为此,我加强了出勤、卫生、纪律的管理,我班在年级中逐渐崭露头角。我在班上大力表扬同学们的进步,分析每个同学为班级做出的贡献。同时,经常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如主动和老师打招呼、打扫卫生、帮宿舍老师收备品,我都会大力表扬。另外,我还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趣味运动会第一名、承办年级颁奖典礼、英文话剧最佳协作奖,这些活动和奖项都让学生信心百倍。在家长、宿舍老师的紧密配合下,我班学生在出勤、学习、卫生、活动上有较大的进步,也彻底摘掉了年级垫底的心理阴影,学生的自信心空前高涨,班级荣誉感强烈。

二、用爱心感染学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在我班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后进生的教育问题。所谓“后进生”,是指在品德、学习、纪律某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后进生不是天生的,他们中有的是受不良社會风气的影响,有的是父母离异、不正常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有的是身心发展中各种消极因素恶性膨胀的结果。后进生大多对自己要求不高,也往往容易受人指责和歧视,自信心不足,这些学生最捣蛋,也最敏感,老师的态度他们总能迅速捕捉,他们也更渴望老师的理解和宽容。我认为,一切工作的前提是老师真的爱学生,并相信他们可以越来越好。

Y同学父母都在外地,长期一个人生活,加之父母和他的交流较少,他对学习不上心,经常迟到,内心也比较冷漠。开学初,我就联合任课老师、家长对他的点滴进步大力表扬,让他觉得自己也能做好,并不比别人差,平时也注意关心他们,在前三个月他一直坚持的不错。进入十二月,天气寒冷,他的老毛病又有些冒头,和他的谈话中,我得知他不吃早饭。我没有简单的说教,而是用行动去感化他,连续两周每天给他准备早饭,关心他的身体和生活。两周来,我看到了他眼神中的变化,他的心慢慢解冻,逐渐放下防备,眼神也变得柔和起来。他没有过多言语上的感谢,在一个早上,他给我送来了爱心早餐,拍拍我的肩膀,告诉我:“老师,谢了,以后不用操心我了”。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所有严厉的背后是对他们深深的关爱,我们班也率先实现了迟到0记录。

三、充分发掘学生潜力,让阳光自信伴孩子成长

L同学是高一从外地刚转来的学生,他性格内向、自卑、敏感,不爱说话,学习基础差。 三年来我和他谈心、逛校园、一起学习、给他阶段性的奖励,我们一起查资料、讨论某历史事件,一起畅谈大学生活。他逐渐开朗起来,对于学习也有了兴趣。我还清晰地记得在一次语文展示上,L同学准备了好久但却始终不敢走上台去,语文老师劝说了两次都没成功。语文老师找到我,说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如果再不展示就算了。尽管我给了他很多鼓励,L同学在第三次展示课上居然躲起来了。我心急如焚,满世界找他。当看到他低落的眼神时,我按捺住心中的怒火,告诉自己要冷静处理。我让他陪我在校园里散步,我缓缓地和他聊起天来。在我的一再劝说和期待下,L同学终于克服恐惧站上了讲台,我用相机记录下这振奋的一刻。L的父母也为孩子的大胆突破而欣喜不已。在毕业时,他去到了心仪的丹佛大学攻读历史专业,家长对此非常满意,也非常感谢学校的培养。对于腼腆的L同学,我还有些担心他在大学不适应,但在最近,L同学打电话说在大学挺开心的,也很想念我。听到学生健康顺利的发展,我真是无比欣慰。

三年下来,我班在各方面都进步显著,高三时两班均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全A生(各科在80分以上)从0个到5个(占班级四分之一),80%的同学被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录取。

上一篇:九年级数学优秀教学反思下一篇: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