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进货检查和记录制度

2024-09-06

食品进货检查和记录制度(通用11篇)

食品进货检查和记录制度 篇1

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和台账记录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做好食品采购索证和验收卫生管理工作。

2、把好食品采购关,采购的食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不得采购《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采购的食品及其原料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3、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证。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的,或向供货商直接批发采购的食品还应索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者化验单。

4、食品定点采购,蔬菜等食品防止受到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肉类采购放心品牌并索取检疫证明,确保食品原料新鲜卫生。各类定型包装食品尽可能选用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的产品,保证安全卫生。

5、不采购质量不新鲜、腐败变质、发霉、生虫、虫蛀、有毒有害、掺假掺杂、超过保持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食品。

6、、采购的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在包装标识上按照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份、保质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清楚,容易辨识。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食品必须有中文标识。

7、、采购食品添加剂必须选购国家允许使用、定点厂生产的食用级食品添加剂。

8、采购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斜、食品用工具、没备、用于清洗食品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对人体安全、无害。

9、建立食品索证、进货验收台帐并进行记录,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索证、验收以及台帐记录保管等工作。

10、负责食品索证、验收和台帐记录的人员应掌握餐饮业常用食品卫生法规规定和食品卫生基本知识及感官鉴别常识。

11、在采购食品时,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采购时应现场查验供货单位的资质。

12、在采购食品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现场查验和索证:

(1)从食品生产企业或批发市场批量采购食品时,应按照生产批次向供货商索取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复印件并经供货商签字或盖章。非批量采购食品时,应索取购物凭证。从固定供货基地或供货商采购食品的,应索取并留存供货基地或供货商的资质证明,签订采购供货合同,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索证。对于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连锁餐饮企业,可由连锁区域总部统一索取并保存各类相关证件及检验报告,在需要时向其下属连锁店提供复印件或传真件。

(2)采购食用农产品应索取销售单位或市场出具的购物凭证。(3)采购生猪肉的,应查验确认为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的产品并查验其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并索取购物凭证。

(4)采购食品添加剂时,应查验该产品是否获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食品卫生许可及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并索取购物凭证。

13、食品在入库或使用前应有专人验收,查验产品包装、标识及一般卫生状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索证要求和其他相关要求,核查所购产品与索取的有效凭证是否一致,并建立台帐如实记录食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

14、妥善保管索证的相关资料和验收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

食品进货检查和记录制度 篇2

日本的卫生检疫分为四个层面,首先是中央部门所属检测机构可以检测。通常地方都、道、府、县保健所也可以实施检测并对食品安全进行监控。一般来说,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由厚生劳动省负责,日本也允许经过政府注册的民间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事实上形成了国家、地方保健所、民间机构和企业4个层面的卫生检测机制,为确保食品安全夯实了检查基础。

日本厚生劳动省通过其管理的31个检疫所进行监控检查。主要检疫窗口有小樽、仙台、成田空港、东京、横滨、新潟、名古屋、大阪、关西空港、神户、广岛、福冈、那霸等检疫所。其中神户检疫所的设备和检测技术最为完善,横滨检疫所的设备和技术也很完善。一般情况下,日本允许报检货物办理通关手续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如货物进入日本市场后通过抽查发现问题,日本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召回、退货或废弃处理。日本厚生劳动省根据其检疫所提供的检测报告,每月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事例通过其官方网址公布,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违法内容、厂家名称和处罚措施等。

日本进口食品的分类和监控的主要内容

日本把食品分为157类,其分类参考的主要依据是哪些食品是日本民众食用量较大的食品,并根据进口数量,违反食品卫生法的可能性,监控检查的情况等因素。

日本厚生劳动省针对进口食品的监控检查项目内容作了具体分类,例如,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使用材料标准、容器包装、防腐烂、防变质、防霉措施,有无卫生证明书,保存标准,是否对食品进行过辐照,是否使用转基因食品等,都是日本针对进口食品等的必查内容。而且每年定期公布年度监控检查计划及实施命令检查对象产品。

日本进口食品监控检查件数的计算方法

监控检查件数的计算方法一

日本根据不同检查分类(残留农药、抗菌性物质等、添加剂、成份规格、真菌性毒素、转基因、放射线照射),暂设定具有一定可靠性的违反情况检查数量为299件。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指南,此数量在检查违反率为1%以下的样本时,可靠性为95%。换言之,每检查299件可能会出现1件违规事例,其可靠率在95%以上。

在统计学中,v为总的真实违反率,n为样本数(随机抽样时),此时在n个样本中至少检测出1个违反案例的准确率P为P=1-(1-v)n。

监控检查件数的计算方法二

根据上述所示的检查数量,日本参考进口件数、进口重量、过去的违反率、过去违反相关规定的危害程度等,对各食品种类和检查分类设定必要的检查件数。例如以稻米为例的检查件数的计算方法:

对违反《食品卫生法》食品的判定程序和依据

日本对进口食品要进行监控检查,日本相关检疫所会根据检测结果,并根据日本《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对食品有无违反食品卫生法进行判定。笔者在浏览日本厚生劳动省违反事例网页时,经常会看到产品被扣留的原因为“成分规格不适合”、“使用基准不适合”、“材料基准不适合”、“使用了指定外添加剂”、“一般制造加工和调理基准不适合”、“保存基准不适合”、“使用了转基因食品”以及对食品进行了辐照等内容。

日本对进口食品是否违规进行判定的基本程序是:由基层检疫所根据检测结果,通过事物联系的方式向日本厚生劳动省医药食品局食品安全部企画情报课检疫所业务管理室进行报告,该室也会将检测结果报告单,即违反食品卫生法联系书转给输入食品安全对策室。该室根据判定结果在厚生劳动省网址上进行公布。该报告单主要涉及产品名称,申请数量及重量,违反数量及重量、全量,出口国,产地及制造商,进口商,到达年月日,申请年月日,申请登记号码,检查年月日,检测原料采样方法,检测结果,判定理由,处分方法指导方案,备注等。比如,日本对一批进口干燥香菇进行了如下检测,日方会做以下记录或标注:

(一)该产品是将生鲜香菇切割后用机械干燥和包装的干香菇。

(二)按照食安输发第0331004号要求实施了农残、二氧化硫、放射性物质的监控检查,横滨检疫所检出放射线照射物质。如试验结果所示。但农残和二氧化硫为未检出。

(三)按照2008年3月31日食安输发第0331004号要求,命令进口商对甲氰菊酯进行在查,经过财团法人食品环境检查协会检查,结果为未检出。

(四)现场检查时确认为全量同一批次。外观感官检查未发现异常。结果判定该产品不符合食品一般制造加工以及烹饪处理的(不得将食品用放射线照射)的标准。认定全量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第11条。会较为详细地说明检测结果和判定理由和依据。

通常,日本厚生劳动省会根据对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污染、抗菌性物质、重金属污染、二氧化硫、霉菌毒素、使用标准、容器包装、防腐烂、防变质、防霉措施等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定。实际上,日本每类食品都基本设定了成分规格和使用标准。比如,添加剂的成分规格是指在添加剂里不得含有有害不纯物质,担心引起健康危害。因此,日本在制定食品添加剂时,制定了个体的成分规格。在成分规格里除添加剂纯度外,对在生产时产生的副产物、有害毒素、重金属含量的最大残留量作出规定。日本检疫所检测中经常发现违反加工食品的成份规格(如大肠菌群呈阳性等)、违反蔬菜与冷冻蔬菜成份规格(违反农药残留标准)、违反水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成份规格等(含有抗菌性物质)。

日本规定不得使用和销售指定外添加剂。日本对添加剂实行指定制度,使用了非指定添加剂就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在日本,添加剂由日本厚生劳动大臣进行指定。例如,日本检疫所经常会检测出类似于使用了甜蜜素、TBHQ、聚山梨酯、偶氮红质、喹啉黄、乙酸钙尼泊金甲酯、胆碱磷酸、油溶黄、苏丹红四号、酸性湖蓝V,一氧化碳、维他命K等非指定添加剂。明显违反了食品卫生法。

每类产品也都有它的使用标准。通常对制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要根据安全性试验或有效性评价结果,根据需要制定。首先以动物试验结果为基础,以人一生中即便每天都摄取也完全不会产生影响的摄取量(一日允许摄取量,Acceptall Daily Intake,简称ADI)为安全系数,考虑到日本国民对各种食品的摄取量,制定使用对象和使用标准。例如使用于规定对象范围以外的食品,如发现使用了山梨酸、安息香酸、二氧化氯、着色剂等;或者残留量过多,在干蔬菜中含有二氧化硫等,都属于违反了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nlc202309040532

日本厚生劳动省告示第三百七十号对食品的保存标准也作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保存食品时不得使用抗生物质;也不能以保存食品为目的对食品进行福照。同时,日本厚生劳动省还制定了食品加工制造相关条例标准。

在日本冷冻食品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它的制造水平或烹饪调理水平。是否加热,在冷冻前加热或在冷冻后加热,要根据具体产品的制造标准或保存标准而定。在日本,对产品的材料基准也有明确规定。同样,日本不允许使用非转基因食品或不得对食品进行辐照。总而言之,日本相关检疫所会根据具体检测情况,根据日本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相关规定进行综合判断。由于中日两国检测方法有所差异,有时导致检测结果不一致。两国有必要进行检测方法和技术层面的交流。

对违规食品的通报或处罚

一、对外通报扣留原因和处罚措施

近年来,日本厚生劳动省每月都对扣留原因以及内容进行通报。日本厚生劳动省在其官方网址定期公布国外进口食品扣留情况,或向出口国家的官方管理机构进行通报。其中的内容包括国名、生产厂家所在地区、名称、产品名称、违反内容、原因、处理办法、检查等级以及处罚措施等。处罚措施包括废弃处理或退货、自主检查、监控检查、命令检查等。出口商应密切关注日本扣留情况,可以根据日本公布的产品扣留情况以及实施的处罚措施情况,调整产品标准,进行自主检查或采取相关改进措施。

二、日本对进口食品的处罚措施和解除条件

日本对进口食品的处罚措施很严格。通常监控检查的频率被提高至30%后,如再次发现违规事例,则产品进入命令检查程序,接受批批检测,检测费用由企业承担。

那么,具备什么的条件才能解除命令检查?按照日本2009年度进口食品监控指导计划的相关规定,“被实施命令检查后,出现以下情形,违规食品被确认向日本出口不会再发生问题时,可解除命令检查,进入通常的监控检查程序”。

(一)出口国家制定并贯彻了再发防控对策,即出口国家针对问题产品采取的诸如新规则、农药管理状况、强化检查体制等措施,经过两国政府间的磋商、通过现地考察、进口时的检查确认了其对策的有效性时可解除命令检查。

(二)涉及农药残留检测的命令检查的对象产品等(涉及不检出标准的产品除外)在2年间没有违反事例,而且命令检查的实施件数在300件以上无违规事例,可被临时解除命令检查。换言之,之后的期间仍被置于强化监控检查程序中。日本提出的理由是,根据统计学原理的提示,虽然存在一定的可信度,但仍存在被检出违规事例的可能性,应仍然维持对该进口产品以及检测项目所涉及的监控检查的频率,继续实施一定期限没有发生违反事例,才可能被完全解除命令检查。(但在实施强化监控检查期间发生违反事例,将被再次启动命令检查程序)。

(三)出口国家推荐的优良企业,通过双方政府磋商或现地考察被确认不会再发生违反事例时,也可解除命令检查程序。

我国相关部门和出口企业了解这些措施,对促使日本解除我国出口食品命令检查措施,规避风险,保障输日食品贸易的顺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食品进货检查制度 篇3

一、法律依据

《食品安全法》中规定有进货查验义务的人有食品生产者、食品经营者和农产品销售者,其中第五十条讲的是我们食品生产企业的进货查验内容。

第五十条 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法条中明确说明,进货查验要查验许可证和合格证明,如果不能提供合格证明需要进行检验,记录的内容必须包含“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这给我们设计进货查验记录表个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该如何理解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最主要原因是使食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可追溯,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有据可查。如何理解许可证和合格证明呢?许可证是代表经销商合法经营的主要依据,许可证包括经营许可、生产许可等。那么合格证明如何理解呢,其实合格证明包括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相关部门的监督检验合格证,这个合格证并不是一次索取终身有效,而是有时效性的,理想情况下,每购进一批原料,既要索取该批次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必须合格有效。

只有在证明合格有效的情况下,对原料可不进行入厂检验,否则,将要对原料进行入场检验,检验项目需根据不同原料进行确定。

三、进货查验记录表格该如何设计

《食品安全法》中规定,进货查验记录应当包含“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我们可根据实际参考下图。

四、进货查验有对企业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进货查验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原料性污染;

第二,供货方提供了虚假的合格证明导致产品污染的,可以要求赔偿;

第三,企业管理中可更好的掌握各供货商的原料质量,对供货商进行对比;

食品进货检查和记录制度 篇4

制度汇编

单位名称:商洛市畅腾潇湘影城有限公司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一、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

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开展食品从业人员晨检,督促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人员调离食品岗位,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3.从业人员上岗操作时穿戴整洁浅色工作服,手部清洁,不留长指甲、佩戴手饰;上岗期间不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4.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 并随时更新,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

二、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之后方可上岗。

2.食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

3.定期组织食品经营人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每年不得少于40学时,并做好相关培训记录。

4.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内容等记录归档。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1.食品经营者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

2.食品安全管理员应组织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和相关知识培训。.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4.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督促患病人员调离食品工作岗位。

5.建立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6.接受和配合食品监管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1.食品经营者应保持经营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卫生,经营的食品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食品安全的督促管理工作,并做好进货食品索证索票和查验登记工作,经常查验食品质量,严格执行食品准入各项标准,保证不经营任何不合格食品。

3.经质量自检不合格的食品,应立即撤柜停止经营,进行销毁或作无害化处理。

4.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对有关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公示。

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1.采购食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从具有相关资质的供货商采购,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落实索证索票、查验记录制度。

2.食品储藏要离墙离地,按入库的先后次序、生产日期、分类、分架、生熟分开、摆放整齐、挂牌存放。

3.及时清理变质、有异味、污染不洁或超过保存期的食品。

4.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封闭容器贮存,并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食品批发企业应当建立销售台帐,详细记录购买方和销售食品的相关信息,以备查验。

6.按规定做好不合格食品召回工作。

经营场所及设施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1.加强经营场所清洗消毒。确保内外环境干净整洁,地面无杂物、积水,废弃物盛放容器密闭。

2.配备充足食品经营需要的冷藏、冷冻、加工制作、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垃圾收集设施;食品留样设施;三防(纱门、纱窗或门帘、金属防鼠板、防鼠隔栅)等设施设备。

3.规范处理食品废弃物。

4.坚持食品用具定期餐具清洗、消毒、保洁。5)定期组织对所有设施设备进行保养,及时维修,确保正常运转。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采购食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从具有相关资质的供货商采购,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等复印件进行留存。

2、严格落实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购进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名称、规格、批号、数量、供货者名称以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

3.按照食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整理相关资料,妥善保存备查。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食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不得少于二年。

4.将进货票据、发票、检验报告装订成册,自行编号,做到与记录台帐对应。

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1.按照食品储藏的要求进行存放。食品要离墙离地,按到货的先后次序、生产日期、分类、分架、生熟分开、摆放整齐、挂牌存放。

2.贮存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封闭容器。3.食品批发、配送企业出库要详细记录食品流向。建立销售台帐,详细记录购买方及销售食品的信息,以备查验,账目保存期限为二年。

4.定期对贮存食品进行查验。发现食品有腐烂、变质、超过保质期等情况,要立即进行清理。

5.定期对仓库卫生检查。确保贮存地点通风良好、干净整洁,符合食品储存要求。

废弃物处置制度

1.食品经营者将本单位产生的废弃物按一般废弃物、危险废弃物、餐厨废弃物分类存放、处理。

2.废弃物收集容器标识清楚。

3.食品经营者按类别依法规范处理废弃物。

4、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不得随意倾倒、排放废弃食用油脂。

5、严禁乱倒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倒入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1.及时报告。食品经营单位发生可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于第一时间立即向商州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情况。

2.及时救治伤员。第一时间将伤员送往医院,积极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3.停止经营活动。发生可疑食品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分析原因,对可疑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原料立即封存,放入冷藏箱(柜)等待调查人员查验,禁止继续使用和擅自销毁可疑食品、原料;对制作、盛放可疑食品的工具、容器以及厨房等可能的中毒现场进行控制。4.积极配合调查。对发生疑似或认定为食品安全事故后,积极配合执法人员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对可疑食品进行封存、留样及现场控制等具体工作。

5.及时总结堵塞漏洞。事后要及时分析总结,排查安全漏洞,认真开展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投诉受理制度

1.态度诚恳、耐心、冷静、积极处置顾客投诉,并如实记录。

2.及时开展调查,寻找问题原因。3.及时回复投诉人问题原因和处理措施。

4.根据问题责任大小,适当采取给消费者以赔礼道歉、优惠、免单、赔偿等措施,取得消费者满意。

5.投诉内容分类整理,定期分析,对带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管理制度

1.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应规范齐全,同时做好进货查验记录。

2.食品添加剂实行“五专”管理,即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3.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超量使用或者滥用。

4.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不得添加非食品原料,不得添加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篇5

一、为了使采购的原辅料(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能够满足

生产合格产品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单位购进的原辅材料一律应当进行实地查验,经过验证后方可入库。

三、在进货查验原辅材料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时,应查验供货方主体资格的合法有效证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的相关文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记录生产许可证编号、复印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以备日后检查。

四、进货查验记录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以及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及批号、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对本企业自行检验食品原料的,要记录检验结果集保存检验记录。其中,联系方式中应当注明供货者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

五、对原辅材料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查验内容包括:

(一)查验包装标识是否有中文标注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厂址,是否在包装上显著位置清晰标注净含量、规格、型号等项目。

(二)(三)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说明、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经感官鉴别是否存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

(四)(五)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质量情况。

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末检验、检验,是否伪造检验、检疫结果,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情况。

(六)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标注的原产国国名或者地区名已经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名称和地址。

(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检验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采购。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由供货者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方可采购进货。

六、应加强原辅材料的外观质量检查,对包装不严、破损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变质的,不得入库,并立即停止进货和使用,进行返厂或无害化处理。

七、在进货查验时,发现产品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应拒绝验收。发现有假冒伪劣时,应及时报告。

食品进货检查和记录制度 篇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的规定看,“查验”的义务主体是“食品经营者”,而“记录”的义务主体是“食品经营企业”,二者有所不同。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 “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 的规定,“食品经营者”包括所有从事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的企业、个人、其他经济组织。那么“食品经营企业”包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呢?依据《民法通则》第二十六条:“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可以起字号”的规定,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应属于“公民”的范畴,是公民这一种民事主体的特殊形式。由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中关于其他组织的解释中,未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其中;该《意见》第46条中也对个体工商户作为诉讼当事人问题作了规定:“在诉讼中,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有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对个体工商户适用简易程序当场实施行政处罚定性有关问题的答复》(工商个字〔2001〕第177号)中也明确“对个体工商户当场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二章第四节的规定,按公民对待。”实践中我们也知道,在登记管理上尽管个体工商户要履行工商登记手续,但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却将个体工商户作为独立于企业之外的一种特殊经济形态来管理与规范;在法律活动中企业是法人或其它经济组织的一种形式,能以企业自身的名义进行法律活动,而个体工商户在法律活动中是公民而不是其他组织(企业)。所以说个体工商户不属于目前我国法定意义上的企业,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

纵观《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简称“一法一例两个办法”),笔者理解,“食品经营者”、“食品经营企业”、“食品批发企业”、“其他食品经营者”交叉使用,不能理解为立法者的失误,而应该理解为立法者在“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设立上对不同经济组织形式的区别对待。立法者显然是考虑到个体工商户是一人或者家庭经营,人员少,文化素质不一,在食品记录制度上搞一刀切不符合实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定:法律没有规定经营食品的个体工商户有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义务,强制个体工商户履行“记录”义务没有法律依据,自然是违法行政。

二、对个体工商户未建立和如实记录食品台帐能否处罚?

在案件核审中有办案机构提出,在2007年的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食品经营者就全面建立了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两项制度。目前《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年7月26日国务院令第503号)和《河南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05年12月22日河南省政府第96号令)并没有废止,对个体工商户未建立和如实记录食品台帐我们仍然可以依据《特别规定》第五条责令停止销售;也可以依据《河南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个人不同意上述意见。这里涉及到法律适用问题,如果国务院没有废止《特别规定》,它自然是有效的,但是只能适用于除食品之外的其他产品;行政执法人员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时只能适用《食品安全法》。这是因为从法的适用原则看 , 《河南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是地方性规章,《特别规定》是行政法规,《食品安全法》是法律,属上位法, 又是在《河南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特别规定》之后出台的,是新法, 无论是按照 “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 还是 “ 新法优于旧法 ” 的法律适用原则,工商机关在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时,不能在《食品安全法》和《特别规定》及《河南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之间进行选择性适用,只能适用《食品安全法》。

有人质疑说,对上位法没有规定的事项下位法可以作出规定,况且《特别规定》第二条

第二款也明确“对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有规定的,适用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适用本规定。”既然《食品安全法》没有规定,《特别规定》及《河南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有规定就可以作为依据。此话不错,但这里的情况是《食品安全法》对“记录”制度的义务主体范围已经有所考虑并做出了明确规定,并非没有规定。正是因为对上位法已经考虑并做出了规定的事项,下位法不能作出与上位法不一致的规定,为执行法律的事项而制定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事项而制定的部门规章——工商总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也均对“记录”制度的义务主体范围作了《食品安全法》一致的规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定:对个体工商户未建立和如实记录食品台帐不能实施行政处罚。

三、对个体工商户食品台账应该如何监管?

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实现问题食品的可追溯,对保障食品安全有重要作用。但通过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规章的立体研读,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个体工商

户处于“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之外,那么个体工商户是否就成了问题食品可追溯制度的盲区?工商机关能否积极行政实现个体工商户经营的食品可追溯这一行政管理目的呢?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虽然没有规定个体工商户有“记录”的义务,但对个体工商户愿意高于法律标准承担记录义务的,法律不但不禁止,还应当鼓励、提倡。所以工商总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条作了这样的规定:“(第一款)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第二款)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第三款)鼓励其他食品经营者按照前款规定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这里的“其他食品经营者”显然主要是指个体工商户。“鼓励”即激发、勉励之意,属非强制性行政指导行为,这就是我们对个体工商户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实施行政指导的依据。

综上我的结论是:对个体工商户未建立和如实记录食品台帐应予行政指导而非行政处罚。在具体实施中须注意:

一是遵循自愿原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指导应当以行政相对人自愿为前提,谋求相对人同意或协力,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自主权。工商行政指导只有征得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力,才能实现其预期目的。

二是遵循非强制性原则。实施行政指导时只能采取宣传、建议、辅导、表彰、奖励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通过行政相对人的理解和配合达到行政管理目的。行政相对人拒绝接受行政指导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行政强制行为以及其他不利于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处理手段强迫其接受行政指导。

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篇7

一、根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建立完整的产品购进记录。

二、消毒产品的购进必须注明产品的通用名称、生产厂商、剂型、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供货单位、数量、价格、购进日期等。

三、验收人员必须向产品供应商索要卫生许可证、产品卫生许可批件、产品的检验报告、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三、保管好产品的进货发票,以备查验,制定和执行有关保养、养护的制度,并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注意通风、做好防火、防虫、防鼠等工作,保证药品的质量。

四、消毒产品与药品分开存放,并专人保管。

一、采购员、仓库管理员要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把好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的入库验收和出库发放关。

二、采购员、保管员共同对每次购置的物品进行质量验收,查验采购计划、领货单据,查验每箱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并逐一登记造册。

三、对入库的医用耗材、器械,要认真检验三证是否齐全。不全的产品不得入库,不见实物严禁填写入库单,签批手续不全不得办理发放。

四、加强在库物品的管理。保管员及时清查库存物品的有效期,对过期失效物品,按规定申请报废。

五、要求仓库物品必须上架保存,摆放整齐,严防因保管不善造成物品霉烂、虫蛀。经常检查防火、防盗设施,确保库房安全。

六、每月30日保管员、药械主任、开票人员、分管院领导共同进行仓库盘点,并在盘存表上签字存档,做到帐卡物相符,帐帐相符,盘实金额作为下月初始余额。

食品进货检查和记录制度 篇8

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进货质量监督管理,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购进的任何食品一律应当进行实地查验。采购的食品必须是新鲜、无变质、无污染的食品。

第二条 在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第三条 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查验内容包括:

(一)定性包装食物的验收:

1、验包装上内容是否与检验报告内容相符;

2、验生产日期、保质期,如果已超过保质期的决不能收;

3、验包装是否有厂名、厂址;

4、验食物外观:有无破损、污损、变形、杂物、霉变等;

5、嗅气味,是否有异味;

6、手感,是否有异样

(二)非定性包装食物的验收:

验收食物时一定要坚持“一看二闻三手感“的原则,有问题的食物坚决不能使用。

1、看:是否有腐烂、霉变的食物;

2、闻:是否有异味;

3、用手感受有无异样;

4、看:蔬菜是否新鲜。

第四条 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采购进校。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采购进校。

第五条 学校食堂食品采购采用公开、公平定人不定期向社会采购的方式进行。价格在一般情况下应低于市场零售价。

第六条 采购的食品由食堂主管配好每天所需食品的品名、数量,并作好记录交予送货人,送货人必须按品名、数量按时送货到校。

第七条 食堂食品的验收采用食堂主管负责,炊事员协助验收的方式进行。

第八条 食堂主管对每天食堂所需的食品进行质量、数量、价格等方面的验收,杜绝变质、霉烂的食品进入食堂。同时记录食品的数量、价格,并有一名炊事员证明签字。

第八条 学校炊事员在拣菜、洗菜等过程中,自始自终把好质量关,不得将劣质菜冲入优质菜中,对于采购的霉烂变质的食品,炊事员有责任提出异议,并有权拒绝采用。

第九条 食品采购验收过程中如有重大问题,应及时向校长、总务处汇报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第十条 学校所采购的食物要根据用途分类存放,不能把易变质的食物与其他食物放在一起,不能长时间存放易变质的食物。第十一条 贵重物资领用后要有专人负责保管,严格控制用途;对物资使用量要有科学的预测,保证在规定的领用时间内领货,以增强工作的计划性;使用物资既要保证规格,又要杜绝浪费,以节约成本。

药品进货和验收质量管理制度 篇9

一、药品进货应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必须从药材公司或药品批发企业购货。

二、严禁从非法渠道采购药品。

三、在接受配送中心统一配送的药品时,应对药品质量进行逐批检查验收,按送货凭证的相关项目对照实物,对品名、规格、批号、生产企业、数量等进行核对,做到票货相符。

四、验收时如发现有货与单不符,包装破损,质量异常等问题,应及时报告公司销售和质量管理部门,在接到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的退货通知后,再作退货处理。

五、验收进口药品,应有加盖红色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药品应有中文标签和说明书。

六、药品验收合格,质管人员应在送货凭证上签上“验收合格”字样并签名或盖章。

七、药品购进票据应按顺序分月加封面装订成册,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两年。

药品陈列管理管理制度

一、陈列药品的货柜及橱窗应保持清洁卫生,符合药品陈列环境和存放条件,防止人为污染药品。

二、应配备检测和调节温湿度的设施设备,如:温湿度计,空调或风扇等。

三、陈列药品应遵循药品分类管理的原则,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内服药与外用药,易串味药品与一般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与其他药品应分开存放,并按品种、规格、剂型或用途分类摆放。类别标签应放置准确,字迹清晰。

四、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的陈列方式。

五、危险品不应陈列,确需要陈列时,只能陈列空包装。

六、须设置拆零药品专柜,拆零药品应集中存放于拆零药品专柜。

七、每月应对药品陈列的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药品销售及处方调配管理制度

一、在销售药品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规定的制度,向患者正确介绍药品的功能、用途、使用方法、禁忌等内容,给予合理用药指导,不得采用虚假和夸大的方式误导顾客。

二、药品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等方式进行销售。

三、过期失效、破损、污染、裂片或花斑、泛糖泛油、霉烂变质、风化潮解、虫蛀鼠咬等不合格药品严禁上柜销售。

四、处方药须凭医师处方调配或销售。药剂员应对处方内容进行审核,处方审核完毕药剂员应在处方上签字划价。处方调配或销售完毕,调配或销售人员应在处方上签字,并向患者交代服用方法、用药禁忌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处方调配程序一般分审方、划价、调配、复核和给药。

五、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药剂员应当拒绝调配或销售。如患者确需,须经原处方医师更改或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或销售。

六、处方应收集并分月或季装订成册,应按要求作好药品销售记录。收集处方和处方销售记录保存不得少于两年。

拆零药品管理制度

一、药品在拆零前,药剂员应仔细查看药品的包装、合格证明和其他标示以及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必须注明的内容,并检查药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严禁将不合格药品拆零出售。拆零药品保留原包装和原标签,严禁拆零药品用其它无标示的容器盛装。

二、拆零药品应陈列在拆零药品专柜,按贮存要求摆放整齐,瓶盖要随时旋紧,以防受潮变质。拆零药品专柜应有明显的标识。

三、拆零药品销售使用的工具、包装袋应清洁卫生。分零使用的药匙(至少两支)应装入防尘、防污染的容器中。拆零用具应整齐摆放。

四、药品拆零装袋,不得用手直接触摸药片或其它剂型药品,应使用药匙取药装入药袋,并在服药袋上标明品名、规格、服法、每日、每次剂量和药品有效期等,以保证病患者用药安全。

五、拆零销售的药品应做好名称、规格、生产厂家、批号、效期、拆零日期和最后销售完日期记录,经办人应签字或盖章。

药品养护检查管理制度

一、每月应定时对药房陈列药品进行养护检查。对陈列的药品可每季度按“三、三、四”循环的原则进行养护检查,如实做好养护检查记录。

二、被列为重点品种的药品和拆零药品,近效期药品应按月养护检查,对药品品名、规格、数量、批号、效期、厂家、养护结论等情况如实记录。

三、经营需低温冷藏的药品,应配置相应的冷藏设备,将需低温冷藏的药品存放其中,并做好温湿度记录。

四、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应按其特性采取筛选,凉晒,熏蒸等方法进行养护。

五、应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对店内的温湿度情况进行检测,并按时记录。温湿度达临界点或超标时,应采取通风除湿、降温等措施,以保证陈列药品质量和安全。温湿度监测及调控记录簿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两年。

中药饮片购销管理制度

一、中药材、中药饮片应按法律规定和制度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企业购进,并对质量进行验收,做好验收签字。

二、中药材、中药饮片购进票据应按购进时间顺序单独分月(季)加封面装订成册,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两年。

三、、必须配置调配处方和临方炮制所需的设备。各类设备应清洁卫生,计量器应秤戥准确。

四、中药饮片装斗前应做到质量复核,不得错斗、串斗,防止混药事故。装斗人员应填写装斗复核记录。

五、中药饮片斗前应张贴统一印制的药品正名正字标识。

六、中药饮片应凭医师处方配方销售,按照审方、计价、开票、配方、核对、发药的程序进行操作。

七、中药配方处方应收集留存并分月装订成册。应按要求作好配方销售记录。

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药房应整洁。内地面、墙壁、顶棚无积尘,无污染物,无蜘蛛网,无碎屑剥落。药房内的清洁应按时打扫,并随时保持货柜、货架、各类商品和各种用具的清洁和卫生。

二、药品货柜上安装的柜门应完好,取用商品后应及时关好,以防止异物、灰尘、老鼠或其它动物进入造成药品和其它商品污染。

三、药房所有人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理发、勤修指甲、勤洗手,工作服应勤洗勤换,保持整洁。

四、药房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健康检查资料要保管两年以上,留存备查。

五、凡发现员工患有传染病、皮肤病、精神病以及其它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应及时调离接触药品的岗位。

服务质量管理规范

一、工作人员应树立为患者服务、对患者负责的思想,将“患者至上、信誉第一”作为中心的宗旨。

二、每天营业前应整理好药房卫生,并备齐药品。药房内应做到货柜货架整洁整齐、标志醒目、货签到位。

三、药剂员工上岗时应着装统一,整齐清洁,佩带胸卡,微笑迎接患者,站立服务,有举止端庄、文明的形象和良好的服务环境。

四、药剂员接待患者时应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态度和蔼,使患者能充分感受到得到优质服务的满足和愉悦。

五、计价应准确,要礼貌地交给患者。

六、药剂员应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七、应将服务公约上墙,公布监督电话,设有“患者意见簿”,认真对待患者投诉并及时处理。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是国家加强药品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中心各工作部门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做好该项工作。

二、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报告制度。

三、当有门诊患者反映在药房购用药品或住院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时,当班工作人员应认真聆听门诊患者的叙述,值班医师详细了解住院病患的症状,详细询问患者相关情况,如属药品未标明的不良反应现象,应将收集的信息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及时报告中心质管部门,由公司质管部门核实情况后上报。四、一般不良反应可在24小时内以填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形式报中心质量管理部门,如收到较为严重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必须立即电话报告中心质量管理部门,待事情处理后,补填报《药品不良反应记录表》

五、遇到门诊患者反映的不良反应事件时,工作人员应劝告顾客立即停药,视情况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解释,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应规劝顾客或患者立即到医院处理。

不合格药品和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一、对药监局和公司质量管理部门通知的不合格药品,药房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下柜,存放于不合格药品存放处,并按通知的要求退回配送中心由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二、对配送中心配送的药品,验收员在验收过程中如发现的不合格药品,应予拒收,并立即报告质量管理部门,经质量管理部门同意后退回配送中心由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三、药房在销售和养护检查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药品,应立即下柜,存放于不合格药品存放处,并查找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药品扩散化。

四、对于患者退回的不合格品,由门店质管员确认后放入不合格药品存放处。

五、对有效期在6个月(可自定时限)以内的近效期药品应及时销售。临效期时限应下架停售,并按不合格药品处理。

六、近效期药品为重点养护检查药品,应每月养护检查并有记录。

七、因各种原因产生的不合格药品,均应作好不合格药品登记和处理记录。不合格药品处理应退回公司总部由质管部门按规定进行处理。

质量管理工作检查考核制度

一、为保证药房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保证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定期对药房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进行考核。

二、药剂员应认真学习掌握中心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程序规范操作要求,强化质量管理各项日常记录。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三、药房每半年全面开展一次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考核工作。检查考核主要内容即:

1、药房硬件建设状况;

2、以中心制度为标准,检查考核药房执行各项制度的记录资料簿。

四、在质量管理工作检查考核中,中心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和有效的改进措施,药房应认真落实,改进落实情况应做好记录。

质量负责人职责

一、质量负责人应熟悉和了解与药品经营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和掌握GSP条款和公司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在中心质量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二、对配送的药品从验收、分类、陈列、养护检查、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药品质量行使否决权。

三、对各岗位和各个环节凡涉及到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应给予切实、有效地督促和指导。

四、质量负责人与其他药剂员共同做好处方药销售的审方和复核工作,按规定在处方或处方销售记录上作审核签字。

五、在药房内提供咨询服务,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六、在中心质管部门指导下,每半年一次检查本店GSP及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做好《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记录》。对涉及质量管理方面的资料应及时收集整理,做到资料项目完整,内容真实准确。各项资料要妥善保存备查。

七、凡涉及药品质量的投诉,质量负责人应与药房负责人一道做好接待工作。必要时,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以维护中心信誉和形象。

质量验收职责

一、认真执行《药品验收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原始凭证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购进及销后退回药品进行逐批验收。

二、验收药品时,检查药品的外观性状,同时对药品内外包装、标签、说明书、标识及有关证明文件进行检查。

三、验收整件药品的包装中有产品合格证。

四、对验收合格的药品应及时上柜销售;对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应及时存放不合格药品区,做好记录。报告质量负责人和药房负责人进行处理。

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篇10

标题: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版本号/修订号:1/0 章节号:

4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1目的确保终产品合格,维护公司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终产品的检验。职责

3.1质量技术部负责对最终产品的检验。

3.2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协助质检员对终产品的检验。程序

4.1出厂检验是公司对产品的最后一次质量考核,也是判定产品是否满足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因此,出厂检验应严格按照标照要求进行检验。

4.2化验员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并做好详细记录。

4.3若某些项目公司化验室无法完成检验时,应由质量技术部安排有资格的单位进行检验。

4.4终产品检验完成后,由质量技术部人员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若合格,则出具《出厂检验报告》,经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允许出库;若判定为不合格,则按照《不合格食品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理。

4.5 每一次终产品检验完成,质检员都应做好详细的记录,记录应清晰、完整,并且能准确反应食品的质量状况。

4.6每批次产品均应有留样,留样应放存于专设的留样库(或区)内,按品种、批号分类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食品进货检查和记录制度 篇11

为加强本经营单位(公司)贮存场所设备、材料出入库管理及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降低库存,完善和规范物资管理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贮存场所物资入库有关制度:

(一)物资采购回来后首先办理入库手续,由采购人员向仓库管理员逐件交接。库房管理员必须凭随货清单、采购计划单、检验合格证认真清点并检查好所要入库物资的数量、规格型号等项目,做到数量、规格、类别、价格准确无误,质量完好,配套齐全,并在接收单上签字(或在入库登记簿上共同签字确认),如发现物资数量、规格、类别、价格、单据不齐全,质量残次时,不得办理入库手续。

(二)对于在外加工货物应认真清点所要入库物资的数量,并检查好物资的规格、质量,做到数量、规格、品种准确无误,质量完好,配套齐全,并在接收单上签字。

(三)物资进库根据入库凭证,现场交接接收,必须按所购物资条款内容、物资质量标准,对物资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入库登记。

(四)物资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入库。

(五)物资入库,要按照不同的型号、材质、规格、功能和要求,分类、分别放入货架的相应位置储存,在储存时注意做好防锈,防潮处理,保证货物的安全。同时把采购物资相关配带的各种文件、资料经整理登记后移交本经营单位(公司)档案室统一管理。

(六)物资数量准确、价格不串。做到帐、标牌、货物相符合。发生问题不能随意的更改,应查明原因,是否有漏入库,多入库。

(七)易燃、易爆、易感染、易腐蚀的物资要隔离或单独存放,并定期检查。精密、易碎及贵重物资要轻拿轻放,严禁挤压、碰撞,倒置,要做到妥善保存,其中贵重物资应入本经营单位(公司)内小仓库保存,以防盗窃。

(八)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晒、防冻、防鼠工作,严禁与我本经营单位(公司)无关的人员进入仓库。

(九)仓库经常开窗通风,确保库室内清洁卫生。由于仓库的容量有限,货物的摆放应整齐紧凑,作到无遮掩,标牌要醒目,便于识别辨认。

二、贮存场所物资出库有关规定:

(一)各类物资的出库,原则上实行“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做到不易保管的先出,包装简易的先出,易变质的先出。

(二)物资出库时,严格实行三级把关原则。仓库管理员和领用人应认真核对出库单上的时间、名称、规格、数量是否与实物相一致并查看审批人、审核人是否签字,核对无误后方可发货。同时领用人、仓库管理员在出库单上签字。做到帐、标牌、货物相符合。发生问题不能随意的更改,应查明原因,是否有漏出库,多出库。

(三)仓库管理员严格执行凭发货单发货,无单不发货,内容填写不准确不发货,数目有涂改痕迹不发货,发生上述问题应及时的与相关的责任人做好货物的核对,保证发货的正确性,及时解决,及时供货,保证合同的完整履行。

(四)物资出库后,仓库管理员要认真做好出库登记,向主管部门做出入库报告。并在财务软件中及时下账,同时妥善保管出库票据,每月低将票据整理后统一交本经营单位(公司)财务管理部门,由它们及时装订存档,以便核查。根据实际情况和各类物资的性质、用途、类型分门别类建立相应的明细账簿和台账。定期进行各类存货的分类整理,对存放期限较长、过期失效等不良存货,要按月编制报表,报送采购中心处理。

(五)本着“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原则领用物资,坚持专物专用和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杜绝一次性领用,一次性出库。物资出库坚持一盘点,二核对,三领用,四下账的原则。对贪图方便,违反领用原则造成物资失效、霉变、大料小用、优料劣用以及错领等损失,仓库管理员应负全部责任。为了防止出现出库货物差错,要严格遵守出库制度,应先写好出库单并且相关责任人签字后,交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出库登记工作,完成后才可以到仓库拿取货物。库存物资如有损失、贬值、报废、盘盈、盘亏等现象,仓库管理员不得采取“发生盈时多送,亏时克扣”的违规行为。

上一篇:学校视导员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电气化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