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求职材料

2024-06-12

6第六章求职材料(精选3篇)

6第六章求职材料 篇1

第六章 财产损失保险

一、单项选择题

1.费率的表达形式为(B)。

A 百分率

B 千分率 C 万分率

D 贴现率 2.运输货物保险采用(A)。

A 定值保险方式

B 不定值保险方式 C 重置价值保险方式

D 定额保险方式 3.附加险十分发达的险种是()。

A 家庭财产保险

B 船舶保险 C 运输货物保险

D 农业保险 4.建筑工程保险采用的是(A)。

A 工期保险单

B 工程保险单 C 历年保险单

D 定期保险单 5.对团体火灾保险一般采用哪种方式赔偿?(B)。

A 第一危险赔偿方式

B 比例赔偿方式 C 限额责任赔偿方式

D 溢额赔偿方式 6.对家庭财产保险采取()。

A 限额责任赔偿方式赔偿

B 溢额赔偿方式赔偿 C 第一危险赔偿方式赔偿

D 比例赔偿方式赔偿 7.农业保险也被称为(D)。

A 财产保险

B 种植业保险 C 养殖业保险

D 两业保险 8.农业保险适宜采用(B)。

A 高保额制

B 低保额制

C 适中保额制

D 高、低保额结合制 9.农业保险适宜采用(A)。

A 统保方式承保

B 单独方式承保 C 共保方式承保

D 重置方式承保 10.工程保险承担的主要是(A)。

A 技术风险

B 自然风险 C 经济风险

D 社会风险

二、多项选择题

1.财产损失保险的共同特点(ACDE)。

A 防灾防损特别重要

B 险种种类多

C 业务经营十分复杂

D 投保人、被保险人与受益人高度一致 E 保险标的是有形财产

2.财产损失保险的运行可以概括为(BCDE)。

A 投保

B 防灾防损 C 理赔

D 展业承保 E 再保险

3.保险人的承保主要包括(BC)。

A 展业

B 核保 C 签单

D 防灾防损 E 再保险

4.家财险的特点是(ACD)。

A 额小量大

B 责任大 C 以火灾、盗窃等风险为主

D 业务分散 E 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

5.运输保险的特征是(ABCD)。

A 异地出险现象

B 第三者责任大 C 保险标的具有流动性

D 保险风险大而复杂 E 保险金额小

6.机动车辆保险具有如下特点(ABCDE)。

A 行程不固定

B 流动性大

C 业务量大、投保率高

D 第三者责任风险大 E 陆上运行

7.建筑工程保险承保的是各类建筑工程,即(BCD)。

A 军用建筑工程

B 民用建筑工程

C 工业用建筑工程

D 公共事业用建筑工程 E 专用建筑工程

8.农业保险保险金额的确定主要采取以下方式(ACD)。

A 保产量

B 定额方式 C 保成本

D 估价确定 E 按生长阶段确定

9.农业保险受到以下风险的双重制约(AC)。

A 自然风险

B 社会风险 C 经济风险

D 国家风险 E 财产风险

10.农业保险面对的重要风险是(AB)。

A 各种气象灾害

B 生物灾害

C 疾病灾害

D 田间管理灾害 E 区域灾害

三、判断题

(W)1.任何一笔财产损失保险业务均需要通过再保险来分散风险。(T)2.火灾保险是适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保险业务。

(W)3.运输货物保险保障的是运输过程中的货物的安全。

(T)4.在大多数国家,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均是强制性保险。(W)5.在我国车辆损失保险的基本保险费是统一的。(T)6.船舶保险的附加险不发达。

(T)7.建筑工程保险和安装工程保险在业务内容上有交叉。(T)8.农业保险尤其需要政府的支持。(W)9.安装工程的风险分布具有分散性。

(T)10.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具有风险大,损失高的特点。

四、名词解释 1.财产损失保险 2.火灾保险 3.固定级差费率 4.财产保险基本险 5.财产保险综合险 6.家庭财产两全险 7.联运险 8.工期保险单 9.碰撞责任

五、简答题

1.工程保险的特征。2.运输保险的特征。

3.财产损失保险的共同特点。

4.火灾保险费率确定需考虑的因素。5.安装工程的特点。6.农业保险的特点。

7.农业保险经营需注意哪些事项?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第六章 篇2

一、名词解释

1.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2.等温冷却转变

等温冷却转变是指工件奥氏体化后,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区间内等温保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3.连续冷却转变

连续冷却转变是指工件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速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4.马氏体

马氏体是碳或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5.退火

钢的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6.正火

正火是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7.淬火

钢的淬火是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

回火是指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9.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10.真空热处理

在低于一个大气压(10-1~10-3Pa)的环境中加热的热处理工艺,称为真空热处理。

11.渗碳

为提高工件表层碳的质量分数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碳含量梯度,将工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碳原子渗入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碳。

12.渗氮

在一定温度下于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氮,又称氮化。

二、填空题

1.整体热处理分为和

2.根据加热方法的不同,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 表面淬火等。

3.化学热处理方法很多,通常以渗入元素命名,如、硼 等。

4.热处理工艺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

5.共析钢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其高温转变产物有:、和。

6.贝氏体分和两种。

7.淬火方法有: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等。

8.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和等。

9.常用的冷却介质有、、等。

10.常见的淬火缺陷有与、与开裂 等。

1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法,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 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和 工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三种。而且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 浅。12.按回火温度范围可将回火分为 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13.化学热处理是由、和三个基本过程所组成。

14.根据渗碳时介质的物理状态不同,渗碳方法可分为碳三种。

三、选择题

1.过冷奥氏体是温度下存在,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A.Ms;B.Mf;C.A1。

2.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选择在,亚共析钢则应选择在A.Ac1+30℃~50℃;B.Accm以上;C.Ac3+3 0℃~50℃。

3.调质处理就是 的热处理。

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头。

4.化学热处理与其它热处理方法的基本区别是。

A.加热温度;B.组织变化;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5.零件渗碳后,需经

A.淬火+低温回火;B.正火;C.调质。

四、判断题

1.淬火后的钢,随回火温度的增高,其强度和硬度也增高。(错)

2.钢的最高淬火硬度,主要取决于钢中奥氏体的碳的质量分数。(对)

3.钢中碳的质量分数越高,其淬火加热温度越高。(错)

4.高碳钢可用正火代替退火,以改善其切削加工性。(错)

5.钢的晶粒因过热而粗化时,就有变脆的倾向。(对)

6.热应力是指钢件加热和(或)冷却时,由于不同部位出现温差而导致热胀和(或)冷缩不均所产生的内应力。(对)

五、简答题

4.完全退火、球化退火、与去应力退火在加热规范、组织转变和应用上有何不同? 答:

5.正火和退火有何异同?试说明二者的应用有何不同?

答:正火主要适用于低碳钢,冷却方式为空气冷却;退火主要适用中碳钢和高碳钢,冷却方式为炉内冷却。

6.今有经退火后的45钢,组织为F+P,在700℃、760℃、840℃加热,保温一段时间后水冷,所得到的室温组织各是什么?

答:在700℃加热,保温一段时间后水冷,所得到的组织各是F+P;在760℃加热,保温一段时间后水冷,所得到的组织各是F+M;在840℃加热,保温一段时间后水冷,所得到的组织各是M。

7.淬火的目的是什么?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如何选择?

淬火的目的主要是使钢件得到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与适当的回火工艺相配合,更好地发挥钢材的性能潜力。

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因为在此温度范围内,可获得全部细小的奥氏体晶粒,淬火后得到均匀细小的马氏体。若加热温度过高,则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使钢淬火后的性能变坏;若加热温度过低,则淬火组织中尚有未溶铁素体,使钢淬火后的硬度不足。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此时的组织为奥氏体加渗碳体颗粒,淬火后获得细小马氏体和球状渗碳体,能保证钢淬火后得到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如果加热温度超过Accm,将导致渗碳体消失,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后得到粗大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量增多,硬度和耐磨性降低,脆性增大;如果淬火温度过低,可能得到非马氏体组织,则钢的硬度达不到要求。

8.回火的目的是什么?工件淬火后为什么要及时回火?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和减小内应力,稳定组织,调整性能,以获得较好的强度和韧性配合。淬火钢的组织主要由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有时还有未溶碳化物),其内部存在很大的内应力,脆性大,韧性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如不及时消除,将会引起工件的变形,甚至开裂。

10.渗碳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渗碳后要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

答:渗碳的目的是提高工件表层碳的质量分数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碳含量梯度。渗碳后的工件,都要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目的是为了使工件表面获得高的硬度(56~64HRC)、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而心部仍保持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

11.用低碳钢和中碳钢制造齿轮,为了使齿轮获得表面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其心部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各需采取怎样的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后组织有何差别?

答:对于低碳钢制造的齿轮,为了使齿轮获得表面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其心部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需采取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组织:表层是回火马氏体(高碳),心部是回火马氏体(低碳)。

6第六章求职材料 篇3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⑴掌握弯曲变形与平面弯曲等基本概念; ⑵熟练掌握用截面法求弯曲内力;

⑶熟练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⑷利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⑸掌握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2、教学内容

⑴平面弯曲等基本概念; ⑵截面法及简便方法求弯曲内力;

⑶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⑷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⑸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二、重点难点

1、平面弯曲的概念;

2、剪力和弯矩,剪力和弯矩的正负符号规则;

3、剪力图和弯矩图;

4、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的微分、积分关系;

5、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三、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建议学时 7学时

五、实施学时

六、讲课提纲

1、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种类 ⑴平面弯曲的概念

简单回顾 轴向拉、压:

图6-1 受力:Fp作用在横截面上,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

变形;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

剪切:

图6-2 受力:Fp作用在杆的两侧面上,作用线⊥轴线。

变形:两相邻截面(力作用部位,二力之间)发生相对错动。

扭转:

图6-3

受力:T作用在垂直于杆轴的平面内(横截面内)。变形:相邻截面发生相对转动。

弯曲:讨论杆的弯曲暂时限制在如下的范围;

①杆的横截面至少有一根对称轴(一个对称面)

图6-4 ②载荷作用在对称平面内

在此前提下,可讨论杆件弯曲的 受力特点:所有外力都作用在通过杆件轴线的纵向对称平面内:

图6-5

变形特点:杆件轴线在载荷作用平面内弯成一条曲线。受力、变形具有上述特点的弯曲称为平面弯曲。

⑵何谓梁?

凡是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件,通常称为梁。

⑶梁的种类: ①简支梁

图6-6 ②悬臂梁

图6-7

③外伸梁

图6-8 ④多跨静定梁

图6-9 ⑤超静定梁

图6-10

2、梁的内力及其求法 ⑴梁的内力—剪力与弯矩 ①确定约束反力

图6-11 ②内力分析

用截面法沿m-m截面截开(任取一段)

图6-12 按平衡的概念标上FQ,M。

FQ--与横截面相切—剪力

M—内力偶矩—弯矩

③内力值的确定 用静力平衡条件:Fy0 FAFQ0 得 FQFA

Mo0 FAaM0 得 MFAa

(O--截面形心)

⑵剪力、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剪力:当截面上的FQ使该截面邻近微段有做顺时针转动趋势时为正,反之为负。

图6-13 弯矩:当截面上的弯矩使该截面的邻近微段下部受拉,上部受压为正(即凹向上时为正),反之为负。

图6-14 ⑶求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图6-15 求图示梁截面 A、C的内力: 解:①求反力: FA5kN,FB4kN

校核:Fy0 Fpq6FAFB0

316540(无误)②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 截面A左(不截到FA):

Fy0 FpFQA左0

FQA左FP3kN

(使该段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MO0

Fp2MA左0

图6-16 MA左326kNm

(上拉下压)

截面A右(截到FA):

y0

FpFQA左FA0 F532kN

图6-17 截面C左(不截到M1):

图6-18 截面C右(截到M1):

图6-19

QA左MO0

Fp2MA右0

MA右326kNm

Fy0

FAFPq2FQC左0

FQC左5320

MO0

Fp4FA2q21MC左0

MC左3452121 4kNm

Fy0

FAFPq2FQC右0

FQC右5320

MO0

Fp4FA2q21M1MC右0MC右34521212

6kNm ⑷小结

基本规律 ①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时,既可取梁的左段为脱离体,也可取右段为脱离体,两者计算结果一致(方向、转向相反)。一般取外力比较简单的一段进行分析。

②在解题时,一般在需要内力的截面上把内力(FQ、M)假设为正号。最后计算结果是正,则表示假设的内力方向(转向)是正确的,解得的FQ、M即为正的剪力和弯矩。若计算结果为负,则表示该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均是负的,其方向(转向)应与所假设的相反(但不必再把脱离体图上假设的内力方向改过来)。

③梁内任一截面上的剪力FQ的大小,等于这截面左边(或右边)所有与截面平行的各外力的代数和。若考虑左段为脱离体时,在此段梁上所有向上的外力会使该截面上产生正号的剪力,而所有向下的外力会使该截面上产生负号的剪力。

④梁内任一截面上的弯矩的大小,等于这截面左边(或右边)所有外力(包括力偶)对于这个截面形心的力矩的代数和。若考虑左段为脱离体时,在此段梁上所有向上的力使该截面上产生正号的弯矩,而所有向下的力会使该截面上产生负号的弯矩。

另外,若考虑左段梁为脱离体时,在此段梁上所有顺时针转向的外力偶会使该截面上产生正号的弯矩,而所有逆时针转向的外力偶会使该截面上产生负号的弯矩。

3、剪力图和弯矩图

为了知道FQ、M沿梁轴线的变化规律,只知道指定截面上的FQ、M是不够的,并能找到FQmax、Mmax的值及其所在截面,以便对梁进行强度,刚度计算,我们必须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⑴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梁内各截面上的FQ、M一般随横截面的位臵不同而变化,横截面位臵若用沿梁轴线的坐标 x来表示,则梁内各横截面上的FQ、M都可以表示为坐标x的函数,即

FQFQ(x)剪力方程

MM(x)弯矩方程

在建立 F Q(x)、M(x)时,坐标原点一般设在梁的左端。

⑵剪力图和弯矩图 根据FQ(x)、M(x),我们可方便地将FQ、M沿梁轴线的变化情况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方法是

横坐标x---横截面位臵

纵坐标F或M---按比例表示梁的内力

QFQ、MFQ画在横坐标的上边、M画在横坐标的下边

⑶剪力图、弯矩图的特点:(举例说明)例题6-1:

图6-20 解:⑴求约束反力

整体平衡,求出约束反力:

FFPFPAl;FBl 注意;约束反力的校核

⑵分段列FQ(x)、M(x)

注意:三定 ①定坐标原点及正向 原点:一般设在梁的左端; 正向:自左向右为正向。②定方程区间 即找出分段点;

分段的原则:载荷有突变之处即为分段点。③定内力正负号

截面上总设正号的剪力、弯矩。三定后即可建立FQ(x)、M(x)

列FQ(x1)、M(x1):

AC段:(根据 图b列方程)

FQ(xPb1)FAFl(0FQ(x2)FAFPFPblFP(a

FPblx2FP(x2a)(a≤x2≤l)⑶绘FQ、M图

据式⑴、⑶作FQ图,如图(d)所示。

据式⑵、⑷作M 图,如图(e)所示。⑷确定FQmax、Mmax

FPal 据FQ图可见,当a>b时,FQ据M图可见,c截面处有,Mmax

maxFPablFPl4若a=b=l/2,则Mmax

特点之一: 在集中力作用处,FQ图有突变(不连续),突变的绝对值等于该集中力的大小;FPblFPalFPl(ab)FP;图有一转折点,形成尖角。(M

图的切线斜率有突然变化)

例题6-2

图6-21 AC段:

FQ(x1)FAMOl(0OM(x2)FAx2M

MlOx2M(a

O若a>b,则集中力偶左侧截面上有最大弯矩

MMOalmax

特点之二: 在集中力偶作用下,弯矩图发生突变(不连续),突变的绝对值等于该集中力偶矩的大小;

MOalMOblMO;但剪力图没有突变。(FQ图连续,并不改变斜率)。例题6-3

图6-22 FQ(x)FAqxql22qx(0

qx22 M(x)FAxqx2qlx2(0≤x≤l)⑵

由FQ、M图可见: 支座处:FQmaxql2

2FQ=0处:M特点之三: maxql8

从例题8-1(集中力)、例题8-2(集中力偶)、例题8-3(均布荷载)可以看到:在梁端的铰支座上,剪力等于该支座的约束反力。如果在端点铰支座上没有集中力偶的作用,则铰支座处的弯矩等于零。例题6-4

图6-23 FQ(x)qx(0≤x≤l)⑴ M(x)qx2(0≤x≤l)⑵

max在固定端处:FQMqlql2

2max

特点之四: 在梁的外伸自由端点处,如果没有集中力偶的作用,则端点处的弯矩等于零;如果没有集中力的作用,则剪力等于零。特点之五: 在固定端处,剪力和弯矩分别等于该支座处的支座反力和约束力偶矩。

特点之六: 最大剪力、最大弯矩及其位臵。

最大剪力发生位臵:梁的支座处及集中力作用处有FQmax,例题6-3及6-4 最大弯矩一般发生在下列部位; ①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处 例题6-1 ②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处 例题6-2 ③FQ=0处,M有极值 例题6-3 ④悬臂梁的固定端处 例题6-4(外伸梁的支座处往往也有Mmax)例题6-5

图6-24 特点之七: 在梁的中间铰上如果没有集中力偶作用,则中间铰处弯矩必等于零,而剪力图在此截面处不发生突变。

例题6-6 再分析例题6-1;集中作用在l/2处

图6-26 再分析例题6-3:简支梁承受均布载荷

图6-27 特点之八: 对称结构、对称载荷,FQ图反对称,M图对称,据此特点,下面这道题即可方便作出 FQ、M图(只要列出一半的剪力、弯矩方程即可作图)

图6-25 q(x)10x2

q(x)5x

AC段:F1Q(x)FA25xx102.5x2(0

⑵ 例题6-7

图6-26 特点之九: 对称结构,反对称载荷,FQ图对称,M图反对称。

特点之十: 梁中正、负弯矩的分界点称为反弯点,反弯点处 M=0,构件设计中确定反弯点的位臵具有实际意义。

4、q(x)、FQ(x)、M(x)之间的微分和积分关系。

留心例题6-1到例题6-4;特别是例题6-

3、例题6-4,可以发现:dM(x)dxFQ(x),dFQ(x)dxq(x)。是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⑴q(x)、F

Q(x)、M(x)之间的微分关系。

图6-27 取 dx一段讨论,任设F

Fy0Q(x)、M(x)均为正值。

FQ(x)q(x)dx[FQ(x)dFQ(x)]0

dFQ(x)dxq(x)⑴

Q式⑴的物理意义:梁上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FdFQ(x)dx(x)对x的一阶导数,等于该截面处作用在梁上的分布荷载集度q(x)。

式⑴的几何意义:任一横截面上的分布荷载集度q(x),就是剪力图上相 关点处的斜率。

MO0

M(x)FQ(x)dxq(x)dxdx2M(x)dM(x)0

略去高阶微量

dM(x)dxFQ(x)⑵

dM(x)dx式⑵的物理意义:梁上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M(x)对x的一阶导数等于该截面上的剪力FQ,(x)。

(x),就是弯矩图上相关点处的式⑵的几何意义:任一横截面处的剪力F斜率。

对⑵式的两边求导,则

dM(x)dx22QdFQ(x)dxq(x)⑶

式⑶的物理意义:梁上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M(x)对x的二阶导数dM(x)dx22,等于同一截面处作用在梁上的分布荷载集度q(x)

数学上:二阶导数可用来判定曲线的凹向,因此:

式⑶的几何意义:可以根据 M(x)对x的二阶导数的正、负来定出M(x)图的凹向。

⑵根据q(x)、F①若q(x)=0 ∵dFQ(x)dxQQ(x)、M(x)之间的微分关系所得出的一些规律:

=q(x)=0,即FQ(x)=常数

∴F图为一水平直线; 又∵dM(x)dxFQ(x)=常数,即

M图的斜率为一常数

∴ M图为一斜直线。并且 当FQ00时,M图为上升的斜直线(/); 时,M图为下降的斜直线().当FQ②若q(x)0(即分布荷载向下)∵dFQ(x)dxQ=q<0 ∴F图为一下降的斜直线()又∵dM(x)dxFQ0

∴ M图下降。再∵dM(x)dx22q0

∴ M图为一凹向下的曲线(∩)③若q(x)0(即分布荷载向上)∵dFQ(x)dxQ=q0 ∴F图为一上升的斜直线(/)又∵dM(x)dxFQ0

∴ M图上增。再∵dM(x)dx22q0

∴ M图为一凹向上的曲线(∪)④若dM(x)dxFQ(x)0(即悬臂梁、外伸梁在自由端作用集中力偶

M,而梁上又无q、FP作用)则 M图的斜率为零,M图为一水平直线。若dM(x)dxFQ0,M图在该处的斜率为零时,则在此截面上M 为一极值。⑤若dM(x)dxFQFQ 或

dM(x)dxQFQFQ

(即分段列内力方程的分段点,F变号)

则M在该处必有极值。当F当F ⑶q(x)、F∵dM(x)dxQQFQFQ时,M有极大值; 时,M有极小值。

Q(x)、M(x)之间的积分关系

q(x)

∴FQ(x)q(x)dx

若梁上任有两点:a和b,则

FQFQFQbaq(x)dxab

几何意义;任何两截面(b,a)上的剪力之差,等于此两截面间梁段上的荷载图的面积;

又∵dM(x)dxq(x)

∴M(x)FQ(x)dxba

MMbMaFQ(x)dx几何意义;任何两截面上的弯矩之差,等于此两截面间的剪力图的面积。⑷q(x)、F Q(x)、M(x)之间的微分关系和积分关系的应用 作内力图既快又正确的三句话:

抓住“关系”; 注意突变; 定点控制。

利用q(x)、FQ(x)、M(x)间的微分关系和积分关系作FQ、M图

例题6-8

图6-28 例题6-9

例题6-10

图6-29

图6-30 例题6-11

图6-31

5、用叠加法绘制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⑴叠加法的基本思想

当梁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微小时,梁上若干外力对某一截面引起的内力等于各个力单独作用下对该截面引起的内力的代数和。

⑵叠加法①同号图形的叠加

图6-32 ②异号图形的叠加

图6-33 叠加法的三句话: ①截面相对应,同号只管加。

②异号重叠处,不用去管它;抓住控制面,一一相减加。

上一篇:冰心诗歌下一篇:中级口译翻译经典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