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教学反思(通用12篇)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1
《变阻器》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归纳,整节课让我感觉内容紧凑、师生互动氛围浓,学生探究欲望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就这节课的构思、教法及不足反思如下。
首先我将新教材的这一节内容与老教材进行了比较,新教材中多了“电位器”这一内容,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介绍较详细,而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和作用作为学生的探究活动。于是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定在了“滑动变阻器的探究”上。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几个与探究相关的活动材料。我将几支不同型号的铅笔芯进行了比较实验,最后确定使用2B铅笔。对滑动变阻器的构造,查阅了许多参考资料,进行归纳,尽量做到让学生听起来浅显易懂,又容易接受,为了进一步贯彻新教材中与生活联系的思想,我还找到了一批继电器中用到的电位器实物,能很清楚地观察到电位器的结构,有助于探究其原理。
课堂教学中,我以“调光灯”引入课题,用这样一个学生能观察和体会到的例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正题,紧接着我对“灯泡亮度为何会发生变化”、“什么引起了电流的变化”、“改变电阻的方法有哪些”、“哪一种方法更容易做到”等提出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铅笔芯实验的验证让学生充满了兴趣,也使得自己事先的结果得到了肯定,获得了初步的成就感。
而对于“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我则采用完全开放式,由学生自己探究,自主学习,自己讨论,最后交流探究结果,解决疑难问题。
这一堂课的重点是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和连接方式,因此我给这一探究活动安排了足够的时间。为了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一定的方向,而不是漫无目的,我先组织学生讨论了一下“有四个接线柱,但只要接两个”,有几种接法?这样的提示下,学生的探究活动就顺畅多,整个探究——交流——总结过程中井然有序,效果较佳。
由于所剩时间不多,但作为“变阻器”不仅仅是指滑动变阻器,我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手段,给同学们看了“电阻器”和“电阻器的读数”,并对电位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虽然这节课总体效果不错,仍然存在几个不足之处。比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我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由于考虑了课的完整性,太过急噪,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太少,还有在探究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工作还不够,另外,对学生的评价太过单调。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2
一、《变阻器》的教学过程设计
上课伊始, 教师通过演示自制的可变亮度灯 (用铅笔芯控制小灯泡的亮度) 引入新课———变阻器,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物理探究能力。教师组织以下四个物理学习活动。
活动1:做做想想
师:大家利用桌面上的器材 (电阻丝、小灯泡、干电池、夹子、若干导线和简易电路板等) 自制一个变阻器, 接入电路并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同时想一想“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改变?”
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再在小组里交流, 最后让一组代表上台展示汇报, 全班交流讨论。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自制的变阻器有什么缺点?” (要求学生先交流后回答)
生1:电阻丝太长, 使用起来不方便。
生2:当我们想改变较大的电阻值时不方便。
对于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不做评价, 而是出示我们实验室用的滑动变阻器, 告诉学生这是我们改进后的变阻器。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滑动变阻器后继续组织学生开展下面的活动。
活动2:看看找找
师:大家仔细看一看滑动变阻器由哪些部件组成?找一找滑动变阻器和我们自制的变阻器相比, 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改进?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并表述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接着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 , 让学生指出结构示意图中与实物相对应的部分;再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符号” (图2) , 让学生指出其接入电路时电流在其中的路径 (结合结构示意图和实物解说) ;最后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流通过滑动变阻器时的路径, 引导学生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活动3:试试看看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它有四个接线柱, 要把它接入电路, 共有几种接法?滑片左右移动时, 灯泡亮度如何变化?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四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每组应用桌面上的材料动手试试。每试一种接法都要把它的接线柱、滑片移动方向和灯泡亮度变化记录在表中 (给定表格) 。
各小组同学相互讨论, 首先, 设计出实验电路 (图3所示) , 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 尝试控制小灯泡的亮度。同时, 教师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实物连接与电路图连接进行对照, 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各小组同学积极动手动脑, 合作交流, 边操作边观察边记录。接下来是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先将一个小组的记录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 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错误的集体纠正, 不完整的由其他小组继续补充, 老师把有关内容填写在表中, 成为如下完整的记录表:
在教师的指导下, 各小组相互讨论上表记录的结果, 共同归纳出:
1. 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 (“一上一下”) , 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 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2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 (“同上或同下”) , 其中“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而“同下”电阻总是很大。
这一阶段的活动, 老师参与其中, 及时了解学生的操作和思维情况。
活动4:想想议议
师:刚才同学们使用的滑动变阻器只是变阻器中的一种, 想一想“生活当中还用到哪些变阻器?”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欣赏一段音乐 (放音乐, 调节录音机音量旋钮) 。
师:同学们想一想, 老师调节的这个音量旋钮相当于什么? (提示:声音越来越大, 声音越来越小, 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
生:变阻器。
师:它正是一个变阻器。人们把这样的变阻器叫“电位器” (边拆开录音机的音量旋钮边讲解它的结构) 。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 变阻器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生:调光台灯、调速风扇……
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 教师先向学生演示并解说自制的水位仪, 将水位通过变阻器转化为电阻的大小, 再通过电路转化为电流的大小, 这样, 电流表的示数就显示出水位的高低。紧接着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利用变阻器设计一个能够显示风力大小的仪器, 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并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此时, 同学们有的议论纷纷, 有的认记录、写设计方案。教师深入学生中间, 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
二、《变阻器》的设计思路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全班同学都能认真观察, 动手实验, 分析、归纳,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各项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体现了如下思想:
1. 物理学习是一种充满互动与合作的活动。
这是一个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 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 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这节课在总体思路的设计上以“活动”来组织和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本人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将教学内容转化、加工成“想想做做”、“看看找找”、“试试看看”、“想想议议”四个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其成为师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载体, 以此贯穿整节课。在具体活动的设计上, 主要围绕四个问题来展开:“自制变阻器”、“观察滑动变阻器”、“使用滑动变阻器”、“生活中应用变阻器”。有了问题, 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目标, 才有任务驱动, 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作前提,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也就无从谈起, 学习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因此, 物理教学要使活动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运用的过程, 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现物理教学的核心价值。
2. 物理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物理知识的活动。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 物理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物理知识的活动。这节课通过四个学习活动, 让学生自制变阻器,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了实验技能, 使学生亲身体验了自制仪器的成就感, 培养了学生运用观察、自学、讨论、交流等各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习“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时, 教师让学生对比滑动变阻器与自制变阻器, 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评价, 及时发现不足, 并在改进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经验, 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时, 教师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的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等学习活动中自己建构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在建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物理活动经验, 形成了物理学习活动的技能, 发展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学习“变阻器的应用”时, 老师先通过调节录音机的音量旋钮, 引导学生发现变阻器在其中的应用, 接着提出“变阻器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调光台灯、调速风扇等, 再通过展示教师自制的水位仪, 进而向学生提出“如何利用变阻器设计一个能够显示风力大小的仪器?”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极大活化。这样的教学, 学生不但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并掌握了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了解了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还学会了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真实地经历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3. 物理学习活动是学生从事物理思维的活动。
物理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 是学生从事物理学习、探索、掌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活动。因此, 在物理学习活动中要有物理思维的含量。没有物理思维含量的物理活动就失去了物理学习的核心价值。这节课组织的四个活动都具有丰富的物理思维含量。在活动1中, 学生的手、眼、脑都在活动, 他们用手操作实验, 用眼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与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变化, 用脑来思考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改变, 将小灯泡的亮度变化与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变化进行比较, 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变阻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在活动2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评价, 表述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培养学生自学、合作、观察等多种能力。在活动3中, 学生的手、眼、脑并用, 在比较各种不同的接法及其出现的现象关系时发现了共性, 从而自觉地进行抽象概括, 掌握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活动4中, 学生动手、动脑, 在探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时, 通过师生互动, 启发学生去发现、发明和创造, 并鼓励学生想想“如何利用变阻器设计一个能够显示风力变化的仪器?”这都有一定的物理思维含量。
参考文献
如何突破滑动变阻器的教学难点 篇3
一、 新旧知识衔接,展开学生讨论
为了学好滑动变阻器的有关知识,我在教学第三节“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识时,着重加深了学生对电阻知识的理解:在导体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在导体材料、长度相同时,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为引入新课和搞清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打下基础。
接着,充分利用所学的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设置一个问题:如何改变导体的电阻?让学生思考,同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学生会根据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去猜想,其中不排除有其他的想法,教师将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不同的探究实验小组,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改变导体的长度是最方便的一种方法。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随滑片滑动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制成动画,并将有电流通过的那部分电阻线用彩色显示,这样更能直观地使学生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二、展示调光台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好奇心很强,教师可以出示调光台灯实物,并当堂演示调光台灯亮度的变化,并在观察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这种台灯与普通台灯有何不同的地方?(2)调节旋钮,台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调节灯光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推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泡明暗的变化是由于电路中的电阻发生了改变的结论,这时将学生带入问题所设计的物理情境中。进而又演示:一段放在木条上的镍铬合金线,P为导线一端的夹子,左右移动夹P的位置,接入电路的电阻随着变化,电灯亮度也随着变化,启发学生:“如何改进这个变阻器以方便操作?从而自然地引出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
三、 出示实物器材,放手让学生实验
教师出示滑动变阻器实物,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首先认识其构造,并重点强调观察四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提出相关问题:(1)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要被刮去?为什么刮去?(2)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3)哪两个接线柱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如何画其结构示意图及元件符号?
为了突破学生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难点,可以设计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实验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要使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大小相同,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2.要能控制电流大小,应该使用滑动变阻器上哪两个接线柱?3.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4.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5.观察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滑动变阻器的部件比较多,接线柱多,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又是动态的,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滑动变阻器原理的理解上感到起点较高,学生难于接受。但通过这样反复实践,层层加深,不断领会,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或向右运动时电阻丝的长度、电阻大小、电路中的电流等物理量的关系。
四、应用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在学生弄懂滑动变阻器知识的基础上,我又向学生列举了如下习题:1.画出滑动变阻器的各种接线结构示意图,并且表示出它们接入电路的情形;2.对每个滑动变阻器分别说明当滑片向左运动和向右运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又怎样改变?
这是一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对于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改变电流作用的理解要透彻,并且能够灵活地与题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解答第1、第2个滑动变阻器的有关问题时,实际上是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1)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有几种接法?(2)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后,电流流经了滑动变阻器的哪一部分线圈?(3)当滑片向左或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线圈变长还是变短?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大还是变小?这一系列的思考题其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归纳出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首先要看清滑动变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其次可根据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向,确定电流在滑动变阻器中的流向,明确电流流经滑动变阻器的哪一部分电阻线圈;再次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方向,判断电阻丝变长还是变短,确定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变化,得出电流大小的改变情况。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永安中学)
《滑动变阻器》的教学反思 篇4
滑动变阻电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仪器,所以我把它作为专题复习的一个内容,单独拿出来进行一节课的复习。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是从四个方面来复习滑动变阻器的:一是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知识,既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铭牌的含义、电阻丝的特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二是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包括串联和并联时,调节滑片能引起哪些相关物理量的改变。三是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分为两种实验,一种是滑动变阻器在其中起分压作用的实验,有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定值电阻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第二种是起改变电流作用的实验,焦耳定律实验,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四是生活中的滑动变阻器,让学生举例说出。在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选配了适量的巩固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己觉得在课的设计上还是比较成熟,应该能是很好的一节课,但在实际上课时,却和设想的不一样,可以说,不算一节很成功的复习课。有些地方可能是启发引导的不够,很多地方学生对本该知道的东西都说不出来,或说不到位,有的问题解释好几遍还有学生不明白,一直问个不停,在时间上,就显得不是很充分,最后没有练习的时间了。还有,在各部分之间过渡的不够自然,流畅,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得加强锻炼。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我的教学水平一定还会有不断的提高。
变阻器教学设计1 篇5
临武县
楚江中学 王建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
2.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3.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师:实物投影、电路示教版、灯泡、三节干电池、导线若干、铅笔芯(约10厘米长)、亮度可变台灯、电位器。
生:滑动变阻器、小灯泡3.8V、4.5V电源、开关、导线、实验报告单(共计12组,每4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验引入
师:展示连接的灯泡电路。由一节电池改为两节电池串联供电,观察灯泡亮度变化,回答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电压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就会改变。
师:再出示调光台灯,演示调光台灯亮度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思考:引起灯泡亮度变化的原因?
二、展开新授
(一)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师:要解释台灯亮度的变化,我们看下面的实验:在电路中加入一段铅笔芯,在一端自由移动金属夹,使连入的铅笔芯长度改变,观察现象
生:讨论交流。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使其电阻变化,从而改变了电路中的电流。
师:(总结)利用金属夹在铅笔芯上移动来改变电阻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变阻器。变阻器一般分为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两类,重点学习滑动变阻器。
师:展示滑动变阻器实物,点拨: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板书原理。
(二)学习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1.变阻器结构的学习
师:观察实验台上的变阻器,完成活动一:认识滑动变阻器(展示活动内容)
(1)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2)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3)铭牌标注的两个数字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生:观察并回答
(板书)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4个接线柱
电路元件符号:
2.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师:现在我们一起探究如何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出示探究问题:
活动二 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设计实验,思考下面的问题
1.要改变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完成电路图。
2.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连入电路时可能有几种接法?
3.这些接法是否都能起到改变电路中电流的作用?
生:思考讨论前两问,然后师生矫正。
师:在学生明确第二问答案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实验探究,提示滑片先放中间。
分析交流:实验发现,正确连入变阻器的方法是。移动变阻器的滑片,阻值不变的连接是。
师生总结,板书:变阻器连接要一上一下,同上同下阻值不变化。
师:移动滑片,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如何变化呢?展示探究问题
活动三 1.为防止刚接通电路时电流过大损坏电路元件,应把滑片置于阻值
处,即 下方接线柱(远离还是靠近)。
2.在滑片移动过程中,每种连接中连入电路的电阻如何变化?有无规律可循?设计一个实验表格,如图所示。
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实验探究。
交流评价: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
师: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变阻器?试举例说明。
生:举例,电视、收音机的音量调节器等。
师:补充介绍,展示电位器。
三、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四、思考练习
1.在本次实验探究中你经历了哪些环节?
2.试写本次实验的探究报告。
3.节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
3.符号:
4.使用:
①变阻器连接要一上一下,同上同下阻值不变化。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
②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起提示引导作用。为节约时间,进行分组实验,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让学生去分析总结。2009-02-24 人教网
滑动变阻器教案 篇6
新港中学
刘欣欣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变阻器的原理;知道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会使用电阻箱并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想然后进行课题设计,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总结成果,及研究成果的价值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培养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的能力;通过使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变阻器的种类;通过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分析归纳变阻器的原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从而掌握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变阻器的兴趣;积极主动指出变阻器的原理,能将自己的发现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中体会科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应用及其价值,从而使其精神得到愉悦。二. 教具
学生用(按组分配):几个定值电阻,铅笔芯,电阻线,没有绝缘层的铜导线 铝导线,铁丝,导线,小灯泡,开关,初中物理电学学具盒,滑动变阻器,电源。教师用:用自制的滑动变阻器控制若干个小灯泡发出明暗变化的自制教具一 个,多个投影片。三. 重点、难点
重点:变阻器的原理与接法。
难点:能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四.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自制并演示小灯泡明暗发光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指出其中的奥秘主要是巧妙应用了变阻器,从而引出学生猜想并引导学生设立本课探究的课题:变阻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有何应用价值;变阻器有几种;变阻器使用要注意什么问题;变阻器的电路图符号怎么表示;变阻器在电路中怎样连接;怎么知道连入电路的阻值;变阻器的结构怎样。㈡进行新课
1. 首先选择变阻的原理进行探究
教师出示由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组成的简单电路,并演示其能正常发光由此引出疑问:此电路能否改变灯泡的亮度(学生很快回答:不能)再引导:能否将此电路稍加改动,从而达到改变灯泡亮度的目的。(学生讨论后回答:改变电压或再串入一个小灯泡。)教师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教师设置探究要求,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前提下要将小灯泡的亮度改变就应该串入一个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导体,同学看老师这有铅笔芯,电阻线,没有绝缘层的铜导线铝导线和铁丝下面由同学设计一个实验,在这些导体中你逃选一件进行探究,在设计电路中要使用电流表,以观察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学生挑择不同的导体进行设计实验,并兴致勃勃很快动起手来。我在下边巡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电路连得较快,实验现象明显,有的学生反复将不固定的那个导线夹来回移动,看见灯泡忽亮忽暗,兴奋极了,一般同学也较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任务,这时我又再次提醒学生:你们的实验是通过改变什么来改变灯泡的亮度。而有将铜(或铝、铁丝)选去的则实验并不成功,我就让他们想想为什么会这样的。探究变阻器应选择什么样的导体探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让不同的组选派代表到讲台上用教师早已准备好的电路上进行演示。在学生演示时我用钳子将学生正在实验的导体进行剪断,以探究电流路径。并由学生说明导线的长度变化对电阻的大小、电流的大小、以及灯泡的亮度之间的变化联系。从中探究应选择什么样的导体,在用铝电线的演示时教师要指出:如果导线过长其电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改变电流——变阻器 的原理。紧接着,我说刚才大家所使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变阻器,我又加强语调说,从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发现改变电阻线的长度,可以很方便地改变其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我见变阻器的原理探究较顺利的完成,想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改进,将一个长电阻线逐步改装成一个变阻器。2.探究变阻器的种类及变阻箱的使用。教师让学生思考刚才实验的电流特点,(用定值电阻时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的变化中跳跃式的,同时也可以读出阻值。而用笔芯、电阻线时这此变化是则是逐渐的,阴值也不知联入了多少。)
教师说明: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变阻器,可以知道阻值的是电阻箱,教师投影电阻箱的模型,并说明电阻箱的使用方法,为了达到巩固并进行一下练习,同时探究电阻箱的特点(阴值的变化范围等)。而用滑动的方法使电路发生变化的变阻器是滑动变阻器。
3.探究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1)线圈。教师启发性提出问题:要使电阻调节的范围更大,我们还需更长的电阻线,如:10m,20m等,但太长的电阻线连入电路中,使用起来太不方便,那么怎样才能使这根很长的电阻线方便地连入电路和使用,有什么改进办法。学生讨论回答——绕成线圈(投影只有线圈的投影片)
2)支架。教师开始引导:导线较软,线圈没有支架,容易散乱。学生讨论回答——绕在支架上。这个支架得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教师引导得出这个支架的特征是:绝缘的耐热的有一定形状的。再一步得出材料的选择可以是:硬纸筒,圆木棒,塑料棒,瓷筒等(教师在原来线圈的投影上在叠放与线圈正好相吻合的矩形支架投影)3)滑片。教师引导:线圈表面有涂油漆绝缘如何将电流导出呢,经过启发,讨论,采用部分刮漆的办法解决达成了共识。用导线夹即滑片将电流导出。(教师将一提前做好的代表滑片的纸片放在投影上)
4)金属杆。教师引导启发,用手移动滑片使其无规律性,经过启发,讨论学生得出设计一个轨道,使滑片能在线圈上特定的区域内滑动。(教师在叠放只代表金属杆的投影片)
5)为了使之连入电路→加接线柱。
这样一个完整的滑动变阻器的投影就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鼓励并加以总结:以上过程实际由同学们自己设计了一个滑动变阻器。同时教师在进行介绍滑动变阻的结构之后再介绍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图符号。紧接着,让学生从实验桌抽屉里拿出事先备好的滑动变阻器的实物,并结合教材,说出滑动变阻器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样就为学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铺平了道路。4.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变阻器的使用
学生探究实验:滑动变阻顺有4个接线柱而接入电路时,如果只需接两个,共有几种接法同时思考每种接法中滑动变阻器上哪些部分有电流流过。并要求会画出电流的路径。
在学生探究结束后让学生在教师事先画好六个滑动变阻器的投影上画出电流路径。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选择中有规律性的内容。
教师设计问题由学生讨论:哪几种连法不起改变电阻的作用 ?又有哪几种方法的作用相同?那么正确使用的方法是什么?
结论:使用方法是都使用上面的两个接线柱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为零,不能改变电路的电阻;都使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为最大值,也不能改变电路的电阻;这两种连法是错误的,那么只有一上一下的连法才正确。这样只剩下四种方法了。而这四种方法又可分为两类,因为当只使用A或B接线柱时上面的接线柱选择哪个对电流的作用相同因为连入电路的电阻线并没有改变。为了巩固以上知识,让学生在我自己设计的用镂空的方法来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投影片上演示电流路径,并表示出滑片的移动、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变化,和金属杆中电流的流向。
5.探究铭牌的意义,引出注意事项
先让学生先试讲,由师生共同纠正不准确词句的方法,最后得出准确含义。(1)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通过的最大电流;(2)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阻值最大端。
6.探究“初中电学学具盒”中滑动变阻器结构和原理及使用方法 首先让学生观察“初中电学学具盒”中滑动变阻器结构,同时教师投影其结构图并与实验室用的滑动变阻器进行比较,为了巩固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的和注意事项的领悟,让学生利用“电学学具盒”进行设计电路能使小灯泡发。7.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应用
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应用滑动变阻器的生活实物。教师总结滑动变阻器不但在音响中用来控制音亮,在调光台灯中用来调节光的亮度,还可以用来感测液面的升降变化,教师出示油量高度指示器的投影,并由学生讨论后让一个同学到前边演示说明,以达到对知识掌握的验收的作用,同时可时进行矫正。[三]课堂小结
以学生设计的探究问题为线索进行小结。
电学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选取 篇7
一、滑动变阻器的选择
1. 保证电路的安全
额定电流就是使用电器可以正常工作且不出现断路等危险的现象的最大的电流,如果在实验中通入用电器的电流太大并且大于规定通过的最大电流时那么则会烧坏滑动变阻器且引起断路,所以在选择滑动变阻器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使这个滑动变阻器可以正常的工作.在不同的线路中,滑动变阻器流过电流的计算方法不同,要在实验前根据不同的通电线路做出合理的计算之后再选择滑动变阻器.
2. 根据最小值选择
如果滑动变阻器串联在实验的电路中,且作用为限制电流的通过时,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就应该根据电路中阻值最小的一个电阻来决定,如图1所示在这个限流电路的电路图中,通过最小的电流的情况为将P调节至B端,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然后此时最小的电流I=E/(R0+R),则R0=E/I-R.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来,这个滑动变阻器为差的结果,其选择的值应该使这个公式成立,不应该出现有负值的现象,所以要根据该电路中阻值最小的电阻来决定.
3. 在实验中根据实验条件及原理选择滑动变阻器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十分重要,在一个实验中不管电阻的作用是分担电压还是限制电流等作用,都要求在实验中滑动滑片时,能够使各个数值能够均匀且平缓的变化,这样有助于我们观察实验的过程和避免实验器材不必要的损害.如果滑动变阻器阻值选择不合理,会造成滑片移动很大的距离而电流表或电压表数值变化不明显,或者是滑片只移动一点点距离时,电流表或电压表数值发生巨大的变化.
如图2所示,题目中电源的电动势为9V,电源内部电阻忽略不计,要对约40~50Ω的电阻Rx测量阻值,毫安表量程为0~300 m A为其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00Ω,额定电流为1A.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1700Ω额定电流为0.3 A.
最大的电流值有公式可以得出为0.225 A,由于要使电流表偏转其量程的三分之二,所以在选择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该小于5Ω.由于要使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距离较大,且减小误差,那么则应该选取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R1.这样滑动变阻器可以更好的发挥功能.
4. 选择滑动变阻器应该尽可能减小系统的误差
在实验中由于实验仪器的精密性有限,那么就要求在选择滑动变阻器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导致误差的变大.误差是由于仪器设计不够精密,且计算方法有限等我们不可以改变的因素造成的.所以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如何使误差降到最小值.在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中就要求我们要对各个原件的细微的误差做出计算,综合各种计算的结果选择出最合理的滑动变阻器.
二、两种滑动变阻器连接方式
分压式的连接方式适用于被调节的电阻的阻值远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用限流式连接的话,会导致负载两端的电压变化的幅度特别小,而引起了非常大的实验误差,这就使整个电学实验失败.按照物理实验中将误差降到最小的元则,应选择分压式来进行物理实验.在有些实验中,有些实验数据需要从零点开始测量,则这个时候也应该使用该方法来进行测量.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实验电源总电压很大,其电流可能会烧毁各个用电的原件,但是此时并不是被调节的电阻远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考虑到整个实验电路的安全应该采用分压法.分压方法也可用在不知道电阻大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此电路是安全的状态.
当滑动变阻器调节的数值范围是在用电器的最大电压电流和最小电压电流的范围之内时可以使用限流法,以保证整个电路的安全性,防止对各个用电器造成损伤.一般可以使用分压式也可使用限流式时,往往考虑节约能量的角度出发,选择限流式的连接方式.在使用半偏法时选用的是限流法接入电路.
在选择滑动变阻器连接方式时,要对各个滑动变阻器进行计算,按照公式来比较哪个为适当滑动变阻,电流电压的大小是否使电路安全,然后再进行选择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方式总之我们在实验前一定要考虑此种做法是否安全,误差是否很大,是否符合物理电学实验的原理,以及是否会浪费资源等等问题.在连接滑动变阻器时也应该注意将滑片调节至阻值最大处,并且将导线合理的连在导线柱上,避免出现短路和断路的现象.我们掌握很多的滑动变阻器选择实验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加以应用和练习,是不会提升我们的物理实验水平的.我们应该在大量的练习中应用我们所总结的方法,然后自己再重新的整理出一套自己做物理电学实验滑动变阻器选择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仅只对学习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有用,还会使我们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获得很大的益处.
摘要:电学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是我们必须要掌握和熟练应用的一个知识点,我们应该在大量的练习中整理出一套自己做物理电学实验滑动变阻器选择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仅只对学习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有用,还会使我们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获得很大的益处.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变阻器
参考文献
[1]常又春.高中物理实验过程性教学探究[J].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2).
滑动变阻器必考点练习 篇8
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右端滑动
时灯逐渐变亮,应选择下列哪种接法( )。
A. M接A,N接B B. M接C,N接D
C. M接C,N接B D. M接A,N接D
2.(2014年 四川省资阳市)小明同学探究“通过导体的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电路图与实物图如图所示。
已知电源电压和电阻R1的阻值均恒定,电流表A的
量程为0~0.6 A,电压表V1的量程为0~3 V,电压表
V2的量程为0~15 V,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 Ω 1 A”
的字样。
(1)小明按电路图将实物连接起来,闭合开关前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 端(填“左”或“右”)。
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A与电压表V1的示数为零,
电压表V2的示数不为零,若是电路中的电阻R1或
滑动变阻器R2发生故障,则故障 。
(2)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电流表A与电
压表V1的示数,得到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当导体的阻值不变
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 比。
(3)实验中,记录电流表A与电压表V2的示数,得到
一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作出U-I图线(实线部
分),如图所示。则该实验中,在保证实验器材安全
的前提下,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A。
3.(2015年 黑龙江省绥化市)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
不变,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
逐渐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示数变大 B. 电流表示数不变
C. 电压表示数变大 D. 电压表示数变小
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9 V,R1=7 Ω,滑动变阻器
R2的最大阻值为30 Ω,若电流表采用0至0.6 A量程,
电压表采用0至3 V量程,为了不使电流表和电压表
损坏,求滑动变阻器R2的取值范围。
滑动变阻器中考物理复习 篇9
滑动变阻器是电学实验的重要器材,中考试题必有涉及。滑动变阻器考查主要形式有:电路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以及滑动变阻器变形应用。此知识点是学生学习电学以来最大的难点,很多学生往往由于学习不系统不扎实,很容易造成失分。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注重学习顺序,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一、先来认识滑动变阻器的原型
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取铅笔芯,将铜线绑在它的一端,另一端可以在铅笔芯上移动,在移动时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让学生说出小灯泡亮度变化的规律,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学生会发现:铅笔芯连入电路越长小灯泡越暗,铅笔芯连入越短小灯泡越亮;联系到长度对电阻的影响则得出:铅笔芯连入电路越长,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所以小灯泡越暗;铅笔芯连入越短,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小,所以小灯泡越亮。
二、再来认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瓷筒、电阻线圈、金属棒、滑片、接线柱。
结构如图所示:
三、认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滑片相当于电夹;电阻线相当于铅笔芯,增大了电阻的变化范围。
则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电阻线连入电路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
电路符号:
四、再来研究滑动变阻器的应用
(一)电路连接
1.连接形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目的是起到分压和控流的作用,一般滑动变阻器要串联入电路。
2.连入电路的方法──有六种,分别为(附有结构图)
・接A、C
・接A、D
滑片向右滑动时,使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接B、C
・接B、D
滑片向右滑动时,使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接A、B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连如电路,如同一个定值电阻,起不到变阻的作用
・接C、D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零,如同一条导线,起不到变阻的作用
3.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其铭牌,如标有“50Ω 2A”,表明变阻器的阻值可在0~50欧之间变化,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4.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位于电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例(宁夏)某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均完好。
(1)(1分)下图甲是测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请你在○里填上合适的电表符号。
(2)(2分)根据图甲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2分)该同学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刻发出微弱的光亮,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灯泡亮度不变。导致上述现象的两个操作错误是
①;②。
(4)(2分)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公式表示)。利用该实验电路,你还能研究相关的哪一个问题?。
答案:(1)甲图中左上为电流表;与电灯并联的应为电压表。
(2)乙图中电流表右侧接线柱与小灯泡左侧接线柱相连,小灯泡右侧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左下接线柱相连,电压表的左右接线柱分别与小灯泡的左右接线柱相连。
(3)①电路连接好之前开关已闭合;②滑动变阻器作为定值电阻接入电路。
(4)R = U/I
测灯泡的电功率 或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小结:对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考查,一般依附电学实验题不独立成题。在连接时谨记连接要领──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在开关闭合前应保证连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值
(二)对滑动变阻器作用的考查
中考中应用滑动变阻器的实验有:
1.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1)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加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例(2009潍坊)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电阻R/Ω
5
6
10
15
20
30
电流I/A
0.6
0.5
0.3
0.2
0.15
0.1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滑动变阻器R′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答案: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调整R′的阻值,使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2.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
滑动变阻器用来改变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实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3.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
小结:滑动变阻器的以上作用都源于其串联入电路后,能起到分压的作用;可不能忘了在电路中的基本作用是:分压、控流,保护电路。
五、拓展应用
在滑动变阻器滑片位于两个端点时,分别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和导线,借此用它来代替定值电阻,利用一个电压表和已知最大电阻的滑动变阻器来测电阻。
例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电源、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已损坏,能否利用现有器材完成实验。
解析:
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
(1)将滑片移至最左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记作U。
(2)将滑片移至最右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记作。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10
关键词:仿真;实验课件;ActionScript;关联对象
中图分类号:G 40-0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73-02
ActionScript脚本命令是Flash行为动画的精髓,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若能利用ActionScript给运动对象设置适当的命令,则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生动的交互式动态效果,与实际实验现象相同。
下面,就以Flash8中文版为制作工具,以初中物理《变阻器》为内容,利用ActionScript脚本命令来控制关联对象的运动。本课件要达到的要求是:开关闭合后,通过鼠标拖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相关联的电流表指针、灯泡的亮度、连入电路中的线圈动态指示图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图1)。
一、创建组件
新建640x480规格大小影片,在第1帧中分别制作如下组件:
1.图形组件
滑片、开关刀、指针、灯光、连入的线圈分别绘制创建成图形组件,其余的静态部分共同绘制组成一个图形组件“背景”。剪除“灯光”、“滑片”、“连入的线圈”组件(后面备用),调整场景1中第1帧中其它组件的位置和层次,使“指针”指在电流表零刻度、“开关刀”呈断开状态。
2.按钮组件
本例按钮有两个,一是滑片按钮,二是隐形按钮。“滑片按钮”(组件名)的制作是将“滑片”图形组件放到“向上”帧,在“执行”帧插入帧,制成一个无动态效果的按钮;“隐形按钮”(组件名)制作方法是在绘制按钮时只在“执行”帧画一个矩形就可。将“隐形按钮”拖入场景1第1帧框住“开关刀”,并单击按钮后打开左下方的“动作”窗口,给按钮写ActionScript脚本命令:
on (release) {
play ( );
}
3.基本影片剪辑组件
本例共需4个基本影片剪辑组件: 命名为“针”、“光”的组件只需在各自第1帧分别插入“指针”、“灯光”图形组件; 命名为的“线圈” 影片剪辑组件是在第1帧插入“连入的线圈”图形组件,在第3帧上插入帧,在第4帧上插入空白关键帧,这样就可做成一个闪动的效果; “滑片1” 影片剪辑组件是在第1帧插入“滑片按钮”组件,并给按钮写ActionScript脚本命令(//后为说明,不需输入):
on (press) {
startDrag ("", false, 238, 259, 382, 259);
}
//点按钮时能在固定的水平线上限定的范围内左右拖动
on (release) {
stopDrag ();
}
//释放按钮时拖动停止
将“滑片1”放在场景1第1帧变阻器上金属棒右端的适当位置,测试一下影片,看滑片是否可在正确的范围内拖动,否则要调整上面脚本命令中的范围数据(由于与作者创建的各组件的大小位置及中心点位置可能不同,所以具体数据要调整)。
二、命名实体(实例)
将图库中的组件拖到场景1中就成为了一个实体,Flash 可用setProperty 语句设置实体的属性来控制实体的变化从而实现其行为动画玄目的动态效果的,所以要命名实体。
在场景1中单击第1帧后打开“动作”窗口,写入脚本语句:stop ( ); ,然后在第2帧插入关键帧,同样写入语句:stop ( ); 。将“针”、“光”、“线圈” 影片剪辑组件从图库中拖入场景1第2帧。先选定“针”编辑它的中心点到针的下端(即旋转中心),再移动其位置,使旋转中心与本帧中的“指针”图形组件下端重合,再删除“指针”图形组件,选定“针”影片剪辑,打开“属性”窗口(如图2),将其命名为“zen”;同理将“光”选定后移动到灯泡上,把中心点编辑到“光”的中心,打开“属性”窗口,命名为“guang”;选定“线圈”将其调整到滑动变阻器上使其覆盖黑色线圈,把中心点编辑到线圈的最左端,打开“属性”窗口,命名为“xian”。
以上3个实体是子实体,本例中的父实体“tou”的制作命名过程如下:先制作“滑片2”影片剪辑组件,制作方法同“滑片1”,只是限定拖动范围为(-239, -5, -95, -5)。将“滑片2”拖入场景1第2帧,移动到与“滑片1”重合,删除“滑片1”,再选定“滑片2”,打开“属性”窗口,命名为“tou”。
三、创建“联动滑片”影片剪辑
“联动滑片” 影片剪辑组件的制作是本例的关键。在场景1第2帧中选定“滑片2”执行“插入”菜单第一条“转换成元素”命令,创建成名为“联动滑片” 的影片剪辑组件,然后在场景1中双击此组件打开编辑,将第1层改名为 “滑片”并在第2帧插入帧,在“滑片”层上增加“动作” 层,并在此层上创建两个空白关键帧(如图3)。
双击第1个空白关键帧打开“动作”窗口写出如下ActionScript脚本命令:
setProperty("/guang",_xscale,0.3*(49-(Number(getProperty(tou, _x))+14)));
//设置实体"guang"在X轴上的缩放比例,getProperty用于获取实体"tou"的X轴坐标。
setProperty("/guang",_yscale,0.3*(49-(Number(getProperty(tou, _x))+14)));
//设置实体"guang"在Y轴上的缩放比例。本行与上行的配合使用可以使灯光随滑片位置的改变而放大或缩小。
setProperty("/xian",_xscale,(Number(getProperty(tou, _x))+239));
//设置实体"xian"在X轴上的缩放比例,本行的作用是使线圈的伸缩随滑片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setProperty("/zen",_rotation,-(Number(0.3*(getProperty(tou, _x)+120))));
//设置实体"zen"的旋转角度大小,本行的作用是使指针的旋转角度随滑片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双击第2个空白关键帧打开“动作”窗口写出如下ActionScript脚本命令:
gotoAndPlay (1);
//转到第1帧并播放,使实体“tou”始终处于激活状态。
四、完善与调试
回到场景1中,选择第2帧,将本帧中的“开关刀”图形组件以刀的左端为中心点旋转成水平与开关座连通成闭合状态,同样也把“隐形按钮”组件旋转使它框住开关,更改“动作”中的命令为:
gotoAndStop (1);
以上的目的是使使用者能通过单击开关在第1帧与第2帧(电路断开与闭合)之间任意跳转。
完成后,请测试一下影片,本例可能出现问题、要调整的部分有以下两处:
1.滑片的位置,特别是开关断开与闭合时,1帧与2帧中的滑片要重合,都要在金属棒限定的范围内滑动,拖动与不拖动时起点要在同一位置。如果出现以上问题,可调整“滑片1”和“滑片2”中“滑片按钮”的“动作”语句中的数据。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11
1. 新建影片文档
启动Macromedia Flash Professional 8, 新建一个影片文档, 在“文档属性”对话框中设置影片尺寸为“500×400”, 背景为“白色”。
2. 导入滑动变阻器素材
执行“文件/导入/导入到库”命令, 弹出“导入”对话框, 将滑动变阻器素材分别导入到库中。
3. 创建Flash动画元件
如图1所示, 若滑动变阻器接线柱C接电源的正极, 接线柱A接电源的负极, 那么电流流过滑动变阻器的路径为:从接线柱C流入, 经过金属杆、滑片P、电阻丝AP段, 从接线柱A流出。通过金属杆、滑片上电流用动态的深灰色线条来表示, AP段电阻的电流用深灰色的方块来表示。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MC元件的制作方法。
(1) 创建“通过金属杆上的电流”MC元件
执行“插入/新建元件”命令, 弹出“创建新元件”对话框, 将元件命名为“线条1”, 选择“行为”为“影片剪辑”。在“创建新元件”对话框中, 单击“确定”按钮, 进入“线条1”元件的编辑场景。选择工具箱中的“线条工具”, 设置“笔触颜色”为深灰色。拖动鼠标绘制一条线, 在图层1上的第2帧, 按F6键, 插入关键帧, 按方向键, 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如图2所示。这样“通过金属杆上的电流”MC元件就制作好了。
(2) 制作通过“滑片P”电流的MC元件
首先用上述方法, 制作一个效果如图3所示的深灰色线条MC元件, 将其命名为“线条2”。再新建一个名为“滑片”的MC元件。将库中的“滑片”素材元件拖放到场景中, 将制作好的“线条2”MC也拖放到场景中, 如图3所示。
(3) 创建“通过滑动变阻器电阻线AP段”的MC元件
新建一个名为“有效电阻”的MC元件, 选择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 设置“笔触颜色”为无, “填充色”为深灰色.拖动鼠标绘制一个矩形, 在图层1上的第2帧, 按F 6键插入关键帧, 将“填充色”改为深灰色, 如图4所示。
4. 布局场景
(1) 创建“整个架”图层
用鼠标单击场景左上角的场景1, 返回到场景1的编辑状态。用鼠标双击图层1, 将图层1重新命名为“整个架”。打开库, 将库中的“滑动变阻器”素材 (缺少滑片和导线连接) 拖放到场景中。
(2) 创建“导线”图层
执行“插入图层”命令, 新建一个名为“导线”的图层, 选中工具箱中“铅笔工具”, 画出接入滑动变阻器上的导线, 如图5所示。
(3) 创建“滑块”图层
用同样方法, 新建一个名为“滑片”的图层。将库中的“滑块”MC元件拖放到场景中, 如图5所示。将元件的实例名称命名为“hk”。
打开“动作”面板, 定义动作为:
说明:滑块在滑动变阻器电阻线的最左端位置是 (227, 225) , 滑块在滑动变阻器电阻线的最右端位置是 (330, 225) 。这样滑块就可以在金属杆上滑动了。
(4) 创建“电流1”图层
新建一个名为“电流”的图层, 将库中的“线条1”MC元件拖放到场景中, 如图5所示。
(5) 创建“有效部分”图层
新建一个名为“有效部分”的图层, 用鼠标拖动该图层, 放在“整个架”图层上。将库中的“有效电阻”MC元件, 拖放到场景中, 如图6所示。打开“属性”面板, 将元件的实例名称命名为“yxbf”。
(6) 创建“动作”图层
新建一个名为“动作”的图层, 打开“动作”面板, 在其中定义帧动作为:
5. 测试和保存文档
如果将导线接到滑动变阻器的其他接线柱, 制作方法类似。最后, 执行“控制/测试影片”命令, 测试课件效果, 如果满意, 将课件影片导出并保存。
变阻器教学反思 篇12
变阻器
一、【温故知新】 师: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生:材料、长度、横截面、温度。师:其中,长度如何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 生:其他因素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结构简图,元件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2)通过探究活动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过程和方法(1)通过思考观察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教学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学习导航】
一、新课引入(5分钟)创设情景,采用多媒体实验引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发思考,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二、变阻器原理的学习(10分钟)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铅笔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实验探究 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的变化 方案目的(改变长度):如图所示,在导线间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观察并记录小灯泡 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获得证据或数据的来源。在观察到现象后及时做出记录,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揭示科学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灯泡亮度变化,实质上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灯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们先来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板书)
三、学习正确使用变阻器(20分钟)(1)变阻器结构的学习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提问:
◆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
(板书)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
符号:(该部分内容简单,让学生观察,师生共同解决,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法和讲授法。)(2)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我在此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另外。还借用课件直观、生动地显现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过程。提出问题(投影)◆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 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上台进行 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导实验学生每次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交流评价 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出:(板书)使用: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本环节中以教材内容和设计好的实验报告为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估”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破“变阻器”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四【巩固拓展】 完成课本7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五【课堂小结】
第4节 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3.符号: 4.使用:(口诀)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的电阻总是很小。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滑片越远离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大。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56页1——8题
七【教学反思】 一个仪器,讲清它的构造、原理、作用并不十分困难。怎样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由感性的肤浅认识──到理性的理解──再到熟练得使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受到启发。我认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让学生感觉知识离自己并不远,努力思考就能想出好办法,设计会更加合理。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进,印象会更深,应用起来会更亲切、更熟练。
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新的课程观更强调课程是一种活动,因为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活动来实现。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作为教师,只是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讨论活动,积极寻找学生的思想火花,遵循“不干涉”原则。比如在讲授变阻器的原理时,教师引领学生分析与电阻有关的几个要素为后面的教学设伏,并通过用铅笔芯改变小灯泡亮度的实验,让学生自主得出应该改变导线的长度。接着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将铅笔芯换成变阻器演示实验,运用“类比”的方法因势利导突破难点,揭示变阻器的原理,事实证明运用此法效果十分的好。在教授变阻器的使用时,教师又是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进而总结出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切忌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口诀的形式总结出来,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识记掌握。从课后的调查与作业效果来看,此处的教学十分成功。
【变阻器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变阻器获奖教学设计07-08
《变阻器》实验教学创新课堂设计07-12
初中物理变阻器教案08-28
《变阻器》的评课稿10-07
人教课标八年级下第六章电压电阻 第四节 变阻器教案07-23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08-20
声母教学反思 拼音声母教学反思12-30
金属活动性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11-10
教学比赛教学反思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