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2024-09-17

教师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

教师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参加贵州省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主要针对《民族政策常识》和地方民族政策这两方面结教材进行解读。金炳镐老师从课程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及特点、课程的理念这三大点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两本教材,并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为我们今后在上好这门课指明了方向。

他说,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今天我们教师有义务和有责任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那就是上好和用好我们的教材。

加强民族团结就是要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国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

坚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就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多少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社会稳定、繁荣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稳定压倒一切,确保社会稳定是当前我区各部门各条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面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做好反分裂和维稳工作,是我们的国家在稳定的环境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金炳镐老师的话总回荡在我的耳边。反思教学走过的18年来,恰恰相反,对不参加统考的学科,我们从来不愿意多花时间去探究,真正违背了教育的价值,使我们的教学充满功利色彩,真不该啊!

三天的培训结束了,我将把这次培训会的精神带回来,改变理念,在教材实施中,努力走好每一步

镇远县涌溪初级中学:周海荣

教师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篇2

一、中小学教师对大理市民族团结教育的评价

(一) 调查说明

采用自制《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调查问卷》, 问卷的第一部分为“学校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及功能”, 共14个题项, 由措施和功能2个因子构成。第二部分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 包括27个题项, 由本地主体少数民族特征、中华民族特征和民族理论与政策3个因子构成。第三部分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包括12个题项, 由知识教育活动、文艺体验活动2个因子构成。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 对大理市9所5类中小学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 调查所涉及到的学校为村小学教师15名, 镇小学12名, 市小学10名, 镇初中10名, 市初中17名, 市高中5名,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 教师评价结果与分析

被调查对象共69名, 为中小学担任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教师或班主任。其中男教师16名, 女教师53名。

1. 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及功能评价

村小学、镇小学和市小学在教师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措施、功能上的评价明显高于镇初中、市初中和市高中得分 (均P<0.05) ;初高中的教师认为, 学校及教师们都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升学的压力上, 对民族团结教育措施、功能的关注度都明显不足。总体上, 对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总体功能, 所有选项“符合”比例绝大部分都达到了60%以上 (见表1) , 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功能有着高度的认识, 认为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学校及个体层面都有其必要性, 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总体评价水平不高, 关注度不够, 但教师们能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民族个性特征, 并能据此因材施教;数据还显示文科女教师更适合开展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工作。

(%)

2. 教学内容与活动评价

1) 教师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与活动评价总体相当低

最高分“民族理论与政策”仅为3.37分, 最低分“知识教育活动”为1.46分, 尤其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得很差。总体上, 一年中组织3次及以上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比例达50%以上的分别是“参加民族节日活动”活动和“跳课间民族健身操”, 其比例分别为53.6%和56.5%, 而比例最低的是“听民族文化、宗教政策知识讲座”和“参加民族知识竞赛活动”组织3次及以上的比例仅为15.9%和18.8%。表明大理市中小学在民族团结教育表现为更多地依靠课堂理论讲解, 活动开展得不多。相对来说, 文艺体验活动开展得更丰富, 而知识教育活动就少得可怜了。

2) 教师普遍对与民族历史事件及宗教政策知识的关注不够

为客观把握教师教育教学中涉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基本情况, 按题项对教师所涉及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情况的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数据显示,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关注当地主体少数民族的节日 (66.7%) 、音乐舞蹈及美术等艺术形式 (63.8%) 、分布区域和人口 (56.5%) 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 (52.1%) 等, 而较少关注的主要是重大历史事件 (33.4%) 、著名历史人物 (47.8%) 、宗教信仰 (42.1%) 及白族的语言文字 (47.8%) 等问题。其结果提示, 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

3) 对中华各民族的节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关注较多

数据表明说明尚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教师 (详见表2) 在教学中不关注有关中华民族特征方面的教学内容, 相对关注较多的问题是中华各民族的节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而40~49岁年龄组教师涉及到的“少数民族特征”教育教学内容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老师。数据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教师 (53.2%) 在教育教学中能涉及较多的民族政策与理论方面的内容, 其中, 教师们较多关注的内容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等问题。

(%)

3. 团结教育的考核方式评价

对调查问卷中所列的有关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7种基本考核方式进行频次描述性分析, 调查显示7种考核方式调查结果主观性、随意性很强, 很难以把握其标准, 而考核是以班级对学生的操行评分为其主体形式为特征的。当前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考核在很多教师中尚未建立明确的意识, 故此, 急需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考核方式与标准, 以客观评价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最终目标。

4. 中小学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困难与问题

有42%的教师不清楚是否“缺乏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49.2%的教师认为在升学压力之下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此项工作;43.5%的教师也不清楚上级主管部门是否对此项工作开展检查;34.7%的教师认为上级相关部门与学校之间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缺乏沟通;46.5%的教师认可“缺乏师资进行此项工作”;50.7%的教师认为“缺乏可供参考的课程设计案例”;47.8%的教师认为“缺乏可供参考的相关活动设计案例”, 20.3%的教师认为对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够, 导致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沟通产生困难。纵观整个调查的基本情况, 亦可看出, 大理市的民族团结教育尚未形成一个多层面多方位共同支持的教育体系, 应景似的教育与教学实难保证其真正的效果。

二、推进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策略

根据调查情况, 本研究认为要构建一个切合大理地方实际的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教学体系, 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包括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条件体系。

(一)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1. 双管齐下, 加强对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导与监管

建议民宗局与教育局两家合作, 双管齐下共同出资出力, 从不同角度加强指导, 加强上下级之间与各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相互学习等, 从各个层面, 提高对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构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管理、督导及研究机制,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切实减轻中小学应试升学压力, 加强各区域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 建立有效的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评价体系

2009年, 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同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指出, “各地中小学要根据《纲要》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将各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而本研究调查发现, 我们需要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考核方式与标准, 以客观评价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最终目标。对于学生, 针对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可以将民族基本常识纳入平时考试和升学考试, 而初中阶段可以将民族政策基本知识纳入考试范围, 高中阶段则可以将民族理论等内容纳入考试。对于教师, 教育行政部门及民宗局, 应成立专门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检查与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进行全面检查与考评, 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以完善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考核机制, 最终实现教育局与民宗局协同管理, 再到学校的二级管理模式。

(二) 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1. 形成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

大理市当前教师关注度较高的主要集中于各民族的节日、音乐舞蹈及美术等艺术形式、分布区域和人口等直观的常识性内容, 而对系统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认识不高, 难以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民族团结知识结构。因此, 课程建设力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以及心理年龄特点, 应从直观到抽象, 从常识到理论, 逐步地建立梯级形式的课程体系。低年级学生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本民族及中华各民族的节日、生活习俗与禁忌、著名历史人物等。高年级重点在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地域分布与居住特点、民族团结重大历史事件、宗教信仰与民族心理等内容。可单独成册, 各有重点。

2. 民族团结的能力训练活动

主要内容为精心设计民族团结知识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文艺体验活动。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要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渠道, 才能保证其最终目标的实现。在活动设计中要注意教育与学生切身利益的结合点、与人们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 [4]我们要研究民族团结活动中, 我们的教育主体 (教师) 、客体 (学生) 、媒体 (学校) 以及各类介体文化 (社会与家庭环境) 等各种因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与功能;研究学生心理成长变化中, 如何调节“主我”与“客我”的关系, 生成“主我”与“客我”结合的心态, [5]为精心设计民族团结知识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文艺体验活动提供心理学支持。充分挖掘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渠道, 全面推进青少年民族团结能力训练。适用于各年级。

(三)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条件体系

1. 搭建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训平台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 也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6]首先, 建立一个全市的民族团结教育协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研究, 开发优秀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与探讨等;其次, 通过建立民族团结教育网站, 以会员的形式, 对相关教师进行网络培训, 共享教学资源;再次, 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学习, 重点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 使其教师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并最好是选择女性的文科背景的教师来组建民族团结师资队伍, 形成自己的民族团结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2. 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挖掘地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 把地方民族文化发展与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紧密结合, 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也可专门编写白族民族团结发展史一类的书籍, 以史为镜, 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分析和探讨各种民族现象, 使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结合教育基地建设, 增强认识, 在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武, 刘云山.民族团结宣教也要三贴近[N].新华每日电讯, 2009.

教师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49-01

0

一、加强学习,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把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上述重要精神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不但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

如讲第二课民族团结政策一课时,我列举新疆的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1)吴登云——帕米尔高原上的“白衣圣人”,48年前的盛夏,年轻的吴登云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来到了位于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48年来,他带着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刻苦学习,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成为帕米尔高原上的各族人民爱戴的优秀医生,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地区缺医少药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2)有着至善、至爱、至美的心灵——记法学院学生王燕娜先进事迹,王燕娜(为维族兄弟无偿捐肾的汉族姑娘)女,汉族,26岁,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桂林路社区团支部团员,社区青年志愿者。2007年3月,维吾尔族少年毛兰江被查出患有急性肾衰,生命危在旦夕,须立即做换肾手术,而他家中所有直系亲属都不符合换肾标准。2007年9月17日,王燕娜了解到情况后,隐瞒了家人,辞去临时工作,主动提出无偿捐献肾脏的请求,希望能够尽已之力,来挽救这个维吾尔弟兄的生命。(3)库尔勒的民族团结的案例——白克日·卡伊尔先进事迹,白克日·卡伊尔,一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什店火电厂的维吾尔族职工,这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在2002年5月17日这天,被撕心裂肺般的孩子的呼救声惊动,在凹凸不平、杂草丛生的岸堤上,急速跑了40米的白克日·卡伊尔纵身跳进了冰冷的孔雀河,在与河水奋力抵抗的过程中,他始终把孩子托在自己的上面,自己却完全沉没在水中。(4)吐尔洪·尼亚孜和王春生:用生命谱写壮丽凯歌的事迹,2008年5月21日孔雀河畔为救13岁男孩厍江林,他们先后牺牲了。(5)书上p14页孔繁森的故事,让学生观看影片剪辑,让同学们谈感想。

用身边的实事、事例让学生能加深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同分裂分子划清界限。使他们牢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宗教观和民族观。

三、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艺术之间的结合。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应该开展“四讲”活动: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二讲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三讲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璀璨的文明;四讲各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各班每学期结合本班实际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办好一期“民族团结”墙报。组织以“民族团结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开设民族常识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学校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与民族政策的教育,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民族政策、民族风情、民族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民族政策常识课的开设,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对相关民族知识的认知水平。

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实验证明,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爱国、爱家乡的观念,应当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教育。在教学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行为习惯上,注重养成教育。在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建立师生平等、团结、互助的和谐关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XX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篇4

XX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的范文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XX教师民族团结心得体会》的范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最近,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道德大讲堂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使我深受感动。下面我从自己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1、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2、通过学习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

3、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作为学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4、通过学习使我不仅可以促使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这次教师职业道德讲堂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个历程碑

总之,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如此顺利,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引路人,如果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逐渐脱落思想的“尘垢“,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让学生心悦城服地接受教育,必须下番功夫。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学生的明天,学生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吧。

新疆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又是祖国边防,担负着巩固边防、守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因此,新疆的13个民族必须团结在一起,搞好民族团结。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在新疆,民族团结是大局,是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的建设,也不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因此每年的5月春暖花开时,新疆各地都会荡漾起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之风和政策之风,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报刊、广播、电视宣传,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带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身边,团结互助蔚成风气。我校也不例外,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民族团结有多么的重要。

多少年来,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在师生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使他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针对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和暴力恐怖分子的活动,校领导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破坏民族团结的极少数人是无处藏身的。

总之,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新疆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教育出大量的有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团结教育心得 篇5

我国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心得体会

范文网

周 淑 玉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优秀 篇6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新疆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上对国、下对家。需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旗帜鲜明反分离,坚定不移抓稳定,不断推进新疆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推进小康新疆、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建设。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要坚持反对分离维护稳定,就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分离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反分离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新疆反分离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理直气壮地揭批“分离分子”集团大肆歪曲历史事实、企图搞乱人们思想、模糊人们视线的险恶用心;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离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离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离分子”集团分离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立足实际,认清形势,加强团结。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离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长期以来,“分离分子”集团一直处心积虑地破坏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和自觉行动,以更好地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新疆发展进步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一反三,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反分离斗争的新形势,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切实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坚决粉碎“分离分子”的新一轮进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

反对分离维护团结稳定,就要深入揭批“分离分子”图谋“分离新疆”的反动本质。多年以来,以”分离分子”为思想的分离主义集团不愿意看到新疆的繁荣进步,他们数典忘祖,背叛祖国,投靠国际反华势力,和西方敌对势力沆瀣一气、几十年来从没有停止干扰破坏国家安全和新疆稳定的活动。无论“分离分子”集团如何采用两面手法宣扬“中间道路”和“非暴力”,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图谋“新疆分离”。铁的事实使人民群众再一次看清楚了“分离分子”集团及其追随者的丑恶嘴脸,再一次认清了他们的险恶用心,再一次揭开了他们犯戒背祖的真面目;铁的事实也充分证明,“分离分子”反动本质一点也没有改变,永远也不会改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直接指挥下,已经取得了处置“7.5”事件、全面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但分离分子绝不会甘心他们的失败,又开始谋划明年的一系列分离破坏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在反对分离、维护祖国统一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要始终站在反分离斗争的前列,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要始终坚持祖国统一高于一切的原则,不断增强与“分离分子”集团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反分离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

坚持反对分离维护稳定,就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多少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搞分离、搞破坏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各族人民不答应的。团结稳定是福,分离是祸,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分离分子”分离集团图谋“新疆分离”的反动本质,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与“分离分子”分离集团斗争到底的信心,深入揭批“分离分子”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决地同”分离分子”集团分离活动进行斗争,反对分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还要进一步提高讲政治、讲党性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无小事”的思想,团结一切力量,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做好反分离和维护稳定工作,为新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为新疆走中国特色、新疆特点发展路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局面。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方法探究 篇7

教育部2008年12月15日发布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要求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是对青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学校要不断加强对青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在青年成长成才成人的全阶段。呼伦贝尔学院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非常浓郁,这为呼伦贝尔学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使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院在每周七天共14次的校园广播中,有1 /4的时间用来播放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的宣传教育。设立在校园里的24块宣传板,每月更新一次,其中固定的五块版面由各院系轮流负责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民族观,使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各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的思想深入人心。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是我国所有民族院校和一些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在学生中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宗旨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及我国民族政策的教育,使其主动贯彻我国民族政策,牢固树立起振兴各民族经济文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地区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此类课程的课时。笔者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做关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调查时了解到,内蒙古地区大多数大学生对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知了解程度较高。他们认为,现在的民族政策符合我国实际,这对维护国家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

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载体。“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既具有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普遍特征,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由民族地区高校各民族师生共同创建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汇融合、和谐共存与提高的校园内部各种文化形态存在的外在和内在表现,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民族地区高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对于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人文和物质环境,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1]高校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中,应该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呼伦贝尔学院多民族的生源构成决定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呼伦贝尔学院共青团组织开展了一些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做如下梳理,以期能对其他高校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方面提供参考。

1. 常年开展的民族民间广场舞是呼伦贝尔学院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项常态活动

由于地处祖国北疆少数民族地区,呼伦贝尔学院每年都组织3 000多名学生学跳民族民间广场舞,并有1 000人以上的学生参加民族民间广场舞表演比赛。实践证明,通过开展民族民间广场舞的推广普及和传承创新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结教育,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自信健康的心理,增进了团队意识,有效地开辟了思想教育和德育的新途径。

2. 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各民族同学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

呼伦贝尔学院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逐步系统化、规范化、精品化。截至2011年,已经开展了18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呼伦贝尔学院的品牌传承项目,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已成为校园文化艺术的盛会,整个活动历时一个多月,总计参与学生达到万余人次。这些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陶冶了他们的精神情操。各民族学生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促进了民族团结。

3. 坚持开展“让爱伴我成长———我与民族同学的故事”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活动

近年来,呼伦贝尔学院一直在全院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让爱伴我成长———我与民族团结的故事”征文活动,各民族同学也乐于参与其中。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评比,将选出的优秀作品报自治区教育厅,并以获奖作品为演讲内容进行演讲比赛。把民族团结教育寓于征文演讲活动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4. 校园民族文化涂鸦墙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

当前涂鸦在中国慢慢地被人们所熟知,很多城市都掀起了“涂鸦”热,大大小小的涂鸦作品出现在涂鸦墙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涂鸦一词最早起源于一句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顽皮乱写乱画,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而现在所指的“涂鸦”作为一种正在成长中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喜爱,并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诠释着涂鸦文化。

呼伦贝尔学院为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陶冶学生的民族情操,特在校园体育馆后面的文化墙上开展“民族文化涂鸦墙”活动。不同民族的学生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特色以文字与绘图的方式展现出来,既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文化育人氛围,促进了各民族同学间的交流交往,又成为校园传播民族团结与民族文化的新兴载体。

5. 搏克大赛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间的交往,是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搏克是蒙古族的一项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其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倡导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和谐的平等关系。在内蒙古同类院校中只有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的搏克运动员在进行小规模的训练和比赛,很少有举办全校比赛的。呼伦贝尔学院针对搏克运动的特点,结合呼伦贝尔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学生实际,基本上每年都要举办全院范围的大学生搏克比赛,通过搏克比赛所倡导的人人平等、不畏强暴、不欺凌弱小,重在参与的精神,达到增进友谊、加强民族团结,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呼伦贝尔学院的搏克比赛分团体组、男子组、女子组,参赛选手主要以蒙古族学生为主,其他民族同学也积极参与,甚至蒙古国留学生也参加了比赛。经过几年的发展,由最初的几十人参加发展到一百多人参加,观看学生也越来越多,受众面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对加强各民族同学间的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效果明显。

6. 蒙语主持人大赛、民族舞蹈比赛等活动加强了民族团结教育

呼伦贝尔学院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学生3 700多人。作为多民族融合的边疆高校,决定了呼伦贝尔学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特殊性,也使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体现呼伦贝尔学院加强民族团结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民族歌舞晚会、民族歌曲大赛、民族诗歌比赛、民族文化讲座、“舞动校园”全院舞蹈比赛、蒙语主持人大赛、蒙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必将对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的科学感受力、文化领悟力将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

四、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寓于主题活动中,使之成为一项常态教育活动

为提高青年学生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呼伦贝尔学院团委组织各学院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团日活动,例如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建党90周年等活动为契机,以学习研讨、座谈交流、主题报告会、团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在全院团员青年中形成了爱国主义的热潮。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活动,广泛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民族团结代代传”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此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五、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

邓小平理论认为: “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增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性措施。”[2]学生干部在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学校活动开展、上下信息的传播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呼伦贝尔学院在选拔学生会、社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的干部成员时,特别注意少数民族学生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比如呼伦贝尔学院的第16届学生会,普通成员242名,其中少数民族59名,占24. 4% ; 部长及副部长共38名,其中少数民族17名,占44. 7% ; 而3名主席团成员中则有两名是少数民族学生。各院系各班级也都注重选拔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有威信、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学生来担任学生干部,这个举措是有效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特别纯朴,注重感情,一旦教师对他们表示理解和信任,并委以重任,他们一般都会全力以赴,协助学校教师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为了防止和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活动,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各高校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辅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培养使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从而加强高校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社会。

让民族团结的教育深入人心 篇8

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互助友爱、荣辱与共。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历史上凡是民族团结搞得好的时期,国家就能兴盛发展,人民就能得到实惠。反之,则社会动荡、人民遭殃。历史已经证明。各民族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制定和实施了民族隧域自治等一系列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和睦以及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政府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稳定发展和民族地区繁荣进步,充分显示了党的民族政策的科学性和优越性,也充分证明了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只有懂得民族团结来之不易,才会备加珍惜手足亲情。中华民族在经过了无数次的风雨考验和无数次的斗争反复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读本》科学阐述了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全面介绍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高度概括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回答了当前我国民族领域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为我们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和依据。认真学习《读本》,是增长知识、深化认识的需要,也是理解党的民族政策、自觉同各种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行为作斗争的需要。

上一篇:支教老师发言稿下一篇:语文教师个人考核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