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园地播撒阳光的使者

2024-06-27

做科研园地播撒阳光的使者(精选2篇)

做科研园地播撒阳光的使者 篇1

做科研园地播撒阳光的使者

---------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二小简翠萍先进材料

简翠萍,女,现年35岁,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二小校长、党支部书记,任教四年级数学。长期以来我一直任教低、中年级数学,在担任学校负责人期间也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坚持担任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湖北省骨干教师,宜昌市学科带头人,连续三届区学科带头人,湖北省优秀数学教师,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湖北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研究中心成员,省数学学会会员。

一、心有阳光,提升科研能力

“要想把阳光播撒到别人心田,自己心中先要有阳光”。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首先要提高学习力,为此,本人坚持自觉读党报党刊,及时了解时事政治和国际国内形势,增强政治敏锐性。自觉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认真学习胡锦涛书记在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增强工作使命感。带头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每天看三报,每周看一本业务杂志,每月看一本专著,每学期都要看一本文学书籍;《中国教育报》、《教师报》、《新课程研究》和《中小学数学》是最爱的报刊杂志;自费订阅了2本杂志)转变教育观念,并带头实践新课程理念。一年来,先后自费购买、阅读专业书籍10多本,做笔记上万字,可以说阅读已经成为我的一个重要习惯。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组织的业务学习,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每一年做业务学习笔记一万多字。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和研讨,先后参加了市、区级教育科研培训。作为湖北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骨干研究组成员,坚持参加省级、市级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交流、研讨。区级组织的每一项学科培训从来没有落下过,在数学新教材培训中先后为全区老师培训讲座、评课三次。在区级非学历远程教育中,我一丝不苟的听专家讲座,认真做笔记,自觉完成学习作业和考试,并为全区数学老师出学习作业题和考试题。曾被评为区级继续教育先进个人。

二、播撒阳光,实践科研引领

1、“下水”——常在河边走,也有下水游。从校长的职业发展路径看,个人之所以能成为校长,通常首先是因为教学出色,然后才能“教而优则仕”。在新课改中,校长成为教育者成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改革领头羊的客观要求更加迫切。

“下水”带课。只有下水,才知道水暖水寒,才晓得孰轻孰重,才能更好地引领。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全部负责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备、教、批、辅、研、评各环节均是亲力亲为,无人代办;无论管理工作多忙,尽量不耽误学生的课,备课、作业批改大都是利用中午、下午放学后的时候进行。我率先进入课改,从课程改革的起始年级任教起,并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反思,给人的感觉,我总是持续在做重要而非紧急的事情。

“下水”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的“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中小学已经凸显出来。有远见的校长,应该通过引领校本研究,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我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常事,教学研究、新课程下的校本管理研究,都是重要的课题。学校的电教培训、英语培训、业务学习、分组研讨,总能看到我在那里。我长期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阵地,亲研亲教,经常和年级学科组的老师开展备、教研讨。有了我的“下水”,老师们也总是能很好地进入状态。我亲自“下水”承担课题研究,承担的《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生课堂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一批课题先后通过省、市、区结题,成果在一定范围推广。“下水”执教研究课、展示课。无论有多忙,我每学期都要在校内执教1—2次公开课,我的公开课总是引来学校大批的听课老师。在学校组织的学科带头人带教课上,我第一个“下水”上课,给老师们示范。“下水”听评课,每周一第一节课总是看到我提着凳子带着一队人员到教室听课,我每学期听评课都在40节以上,仅这学期听评课已经达到65节,在评课活动中我总是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促进教学交流和反思。有了我的“下水”研究,校内研训工作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且成效显著:我也在研究中成长为区课改专家,省、市、区优秀数学老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名师和一大批优秀教科研成果。

2、“引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把新课程的教师专业成长定位于:提高学历、培养能力、增强实力、开发潜力、形成活力。一是增强生命意识。一支有生命力、有活力的教师队伍,首先得有很好的生命意识。教师的生命意识包括三个层面:学生层面——尊重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让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教师层面——关注自我的幸福体验,关注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综合层面——注重互动,注重对话,教师和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互相交融,互相统一,互相印证。生命意识的这三个层面也正是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为此,我开设校长聊天室,平等对待、尊重每一位教师,与每一位教师交换思想、沟通心灵。二是引进良师益友,实施专家引领。定期、不定期聘请研训中心、校外学科专家到校指导、讲座,开阔老师们的视野,解决老师们的疑惑。三是赠送“精神食粮”,实现理论引领。阅读虽是每一个都会有的人生体验,但要读懂新课程这本书,读出不一样的收获,读出成长绝非易事。我给老师们买教育理论、心理学、人生哲学、名著等书籍,把书送到专用阅览室,把书送到老师手中,让老师踏上书的阶梯,在新课程中成长。四是免费品尝“大餐”,实施兴趣引领。在新课程实施中,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现场典型案例观摩,更易让教师直观认知。只要有培训、观摩,我总是挤资金、给时间让老师们出去,仅上半年,就有40多人派出去免费学习,提高老师们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3、“击水”——激活一池春水。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一是从实践“真问题”开始,引领反思。教师的研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我在校本教研过程中强调解决“真问题”。教学实践中,我提议让每位老师结合每天的教学实践,随时记录一些较小的真实的教学问题,供自己或集体研究。一段时间后,教师进行问题梳理,描述发现这个问题的教学现象,再阐述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思考,形成书面材料,从而形成案例文章、教学叙事。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完成。二是逐步完善集体备课,引领合作。新课程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实行集体备课已有两年,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我也是主备者,也是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中有任务、有活动、有效果。三是登“坛”献讲,专业引领。作为课改专家,对学校教师实行专业引领也成为我的工作任务之一。学校的“二小论坛”,我率先登坛,宣讲自己的教育信念、领悟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的集中业务学习,我不时失机地渗透一些教育的哲学思想,以“润物无声”;学校开展的听、评课,我耐心、细致地评价、引导,即有对课堂教学优点的肯定,又有无限深情的希望。四是给教师制造“关键事件”,让环境引领。制造关键事件,即让有潜质的老师参加各类研讨活动的交流发言,参加竞赛等活动,我积极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创造教师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们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使其成为成长中的“关键事件”,让教师体验成功,收获成功,从而培养了一批名师、一批土专家。

三、聚焦阳光,物化研究成果

近三年来,我积极投身课改,率先垂范,积极投入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形成了民主、和谐、开放、充满人文关怀的独特教学风格。我研究理念先进,先后主持、参与了5项区级以上课题的研究,承担的课题实验成效显著。2005年,我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的市级课题《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市级结题,并获优秀等次;«优化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行为»在宜昌市“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体系”课题研讨会上交流;我作为该课题的负责人,及时撰写了开题报告、实验方案、阶段小结、研究论文;«试论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市、区级交流,该论文作为结业论文通过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论文答辩。同年,我主持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各学科中的运用》通过区教科办、省和国家电教馆验收,该项研究成果在2005年夷陵区年度科技成果进步奖评比中获“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2005年-2007年主持承担的省级课题《体育民族资源-莲葙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通过省级结题,该项成果获省教研室评选的一等奖,个人获得省级体育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6年,我作为课题第二负责人参与的《学生在数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省级结题,课题成果获省级一等奖。同年,我主持参与的《小学数学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获夷陵区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区教科所评定),个人撰写的《问题解决型教学结构摭谈》获夷陵区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2006-2008年作为核心组成员(第二负责人)参与的省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研究》今年通过省级结题,此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夷陵区2007年科技成果进步奖评选中获二等奖,研究成果在我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面积推广,个人获省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我自觉提高研究水平,积极物化研究成果,个人撰写的«也谈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谈»、《可爱的数学课堂》、《问题解决型课堂结构摭谈》〉、《试论开放式教学》等20多篇论文、案例在《中小学数学》、《当代教育》、《宜昌教育》等国家、省级、市级刊物发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明的一天》、《9的乘法口诀》等50多篇文章、案例在区级以上获奖。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运用研究成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研究课改教材使用的新策略,对新教材能灵活使用,不断改进教法,探索教学新模式,执教的《时、分的认识》、《跳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万以内数的认识》、«不退位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整理和复习»、«长方形的面积»等研究课、示范课、送教课均很好地体现了新标准、新理念,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执教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和《角的初步认识》分获市、省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并多次在区级教师新教材培训中讲座、交流,个人获区教学质量管理先进个人。

在教科研这块园地里,要使园地枝繁叶茂,花开满园,我还需时刻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去引领,让 “引领”成为一种常态,让教育科研的阳光洒满园地,使教育科研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生长点,成为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新的支撑点,成为营造学校特色新的闪光点。

夷陵区小溪塔二小

简翠萍

2008年12月6日

做播撒阳光的教师 篇2

一节音乐课,李老师在前面带着同学们唱着歌,小军突然一下推倒课桌,书本、文具撒了一地,并气呼呼地要打前面一个男生,李老师喊他,他根本不听。我冲到班级时,他涨红了脸,像只小狮子。在我的怒视下,他慢慢地扶起桌子,不情愿地收拾起地上的东西。待他冷静过后,我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是前面那位同学叫了他的绰号。

语文课上,我在讲台前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慢慢走到他座位前,大声说:“小军,我刚才读到哪一段了?” 他像刚睡醒的样子,歪歪扭扭地站起身,挠挠头,冒出一句:“读的什么?没听到呀。”学生哄堂大笑。我又好气又好笑,示意他坐下,告诉他上课要认真听讲。

平常学生休息的间隙,我总是在班级走廊前转悠,有时会看到他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愣着神,眼神忧郁。他到底是怎么了?在他坚硬的外壳下,我隐隐看到一颗脆弱的心。

一个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砖房,屋内光线昏沉,墙上贴了几副老旧的年画,上面落了厚厚一层土。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只有他和爷爷在家。

“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

老人叹气说:“他爸妈走了3年,很少回来……”

他出去了,作业本摊在黝黑的桌上,我随手翻开,是他写的日记。“爸爸妈妈,我想你们,我今天犯错了。上音乐课时,我前面的一个男生,叫我‘野孩子,我让他别说,他偏不听,一直在那说,我推翻了桌子,我知道我不对,可我不是‘野孩子。他们总是嘲笑我,我难受呀,请爸妈原谅,以后我会注意的。”

我五味翻涌,一阵心酸。我决定帮助他。课上,我提醒他听讲,放学后,我留下他进行辅导,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他的成绩差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因长期缺乏良好的习惯,也无人管理造成的。

我为他列了一张学习表,作业之余,要求他每天背诵一首古诗,看5页课外书,我从学校图书室借了许多书给他。起先,他极不情愿,草草地完成任务,但在我的督促下,他只好按照要求去一点点完成。慢慢地,他的学习有了变化,字迹工整,错误也少了。后来,他作业做完后,还不愿回家,高兴地拿出语文书,开始在书上勾勾画画预习第二天的课文了。

可能是我对小军更多的偏爱,他对自己也有了信心。我特地安排他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让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小歌唱家”比赛,他挑选了一首《一个师父仨徒弟》。比赛是现场直播,他一曲唱完,台下掌声如潮,他获得了唱歌比赛一等奖。小军的表现着实令同学刮目相看。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当上了小组长。

每天早上,他第一个来到学校,把黑板擦得一尘不染,把教室后面的垃圾清理干净。上课前,他会把讲台前掉落的粉笔头捡起来;下了课,他默默地来到我身边,帮我提电脑,拿文件夹,跟在我身后。他是用他的方式在表达对我的感激。我高兴的是,他开始懂得回报别人了。

学期结束时,小军一家来找我。在校园里,我第一次遇见了他爸妈,两个质朴的人不知怎样感谢我。

小军穿了一身新衣服,此时依偎在父母身旁,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灿烂而幸福,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看着充满朝气的他,我仿佛闻到了阳光的味道。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心灵依托的地方,他承受了太多的苦,他只有紧紧闭上心灵之门。

“生活里不能没有阳光,没有阳光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做一个播撒阳光的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收获一路芬芳,是怎样一种幸福呢!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言辞优美的排比句下一篇: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