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课文鲸教案

2024-11-04

小学五年级课文鲸教案(共10篇)

小学五年级课文鲸教案 篇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鲸》教案

比较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鲸》一文在介绍鲸的特点时就使用了这种说明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式:

一、鲸与人、猪比较,突出鲸体积大、体重沉的`特点。

课文在说明鲸身体如何庞大时,将鲸与人作了比较:“人站在鲸的嘴里,举起手来,还够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是很宽敞。”前一句以人的身高来写鲸张开嘴的高度,后一句以人围桌看书还显宽敞来说明鲸嘴张开的空间,由此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出鲸的头部有多大,那么整头鲸的体积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说明鲸体重沉的特点,课文把鲸舌与几十头大肥猪相比,“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那么整头鲸该有多重呢?同学们自可想象。

二、鲸与牛羊比较,突出鲸作为哺乳动物的特点。

鲸与牛羊比较,在文中共有两处,一处是“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一处是“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通过比较,说明了鲸与牛羊一样都是哺乳动物。

课文不仅拿鲸与不同类动物作比,而且还有齿鲸与须鲸的对比,通过对比,说明它们:①所吃食物不同;②吃食物的方法不同;③呼气的情形不同。

由以上可以看出:比较这种说明方法可以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理解。我们在阅读课文时要仔细地体会。

五年级上册鲸教案 篇2

知识和能力: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过程和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深入学习课文。练习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喜欢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和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重点突法: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来认识不同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认识鲸的生活习性。难点突法:边读边思考讨论。

教法:展示有关鲸的资料,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学法:课外搜集鲸的资料,了解鲸的生活习性。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鲸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号称“海中之王”,它的体型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它来了,一齐和它打招呼。(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特点?鲸是鱼类吗?可分为几类?(板书:大、类属——哺乳动物、种类——须鲸 齿鲸、生活习性)

2、课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鲸非常大?(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引入新课:读到这,大家肯定很好奇,鲸的身体这么大,它吃的是什么?又是怎样睡觉的呢?要了解这些知识,就要认真阅读4——7自然段了。)

三、学习新课,学生自由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

1、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可以用“自述”的方法,可以用画画的方法,可以用朗读的方法,可以用“介绍朋友”的方法等),自由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方面去学习(4——7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作者是怎样介绍的?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标起来。(课件展示阅读要求)

2、学习成果展示

(1)刚才大家的学习很认真,相信大家的交流会更精彩。哪些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收获用自己的方式与大家分享呢?我们看哪些同学介绍得清楚明白,方法独特。

(2)学生介绍,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3、交流

(1)鲸的吃食部分(生把自己当作鲸,作自我介绍)。教师点拨、引导:

A、从这位同学的汇报中,我们知道了: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课件展示)

B、比较句子: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须鲸吃虾和小鱼。(体会课文中用词的准确性,说明文的严谨性、科学性)

C、这段课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吃食方式呢?请读读有关的句子。(列数字、举例子)

(2)介绍鲸的呼吸(生画简笔画作介绍)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A、这位同学真棒!用画简笔画的方法给我们介绍了鲸是怎样呼吸的,既形象又生动。现在大家知道鲸是用——肺(生答)来呼吸的了。

出示句子: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 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好处是:生动直观,给人深刻的印象。)B、鲸用肺呼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出示句子: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必须”这个词可以省略不要吗?为什么?(不可省略,突出了鲸每隔一定时间要 呼吸的重要性。)

C、鲸呼吸的时候喷出的水柱相同的吗?

出示句子: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D、鲸用肺呼吸,再次说明鲸不是鱼类。(3)介绍鲸的睡觉(生展示简笔画)A、其他同学也试画一画鲸睡觉的样子。

B、体会用词的准确性: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C、鲸为什么要这样睡觉?(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一旦有危险就可以四散游开。)(4)介绍鲸的生长。(生朗读介绍)

A、你从这位同学的介绍中,了解了鲸的哪些特点?(胎生,吃奶长大)这些特点再次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B、这段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从这些数字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一段的数字,突出了幼鲸个头大,生长快的特点;突出了鲸的寿命长的特点。)

四、我来说一说理由:为什么鲸不能参加比赛?

“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予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这个消息,他也想趁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准备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五、拓展知识,全面了解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鲸已经有了比较正确全面的认识。随着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和了解,人类对鲸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展示鲸的照片)。看,人们又发现了更多种类的鲸。

让我们一起走进鲸的世界去看看,观赏鲸家族的部分成员。(课件展示)教师以鲸的自述形式介绍蓝鲸

我,就是鼎鼎有名的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我身长3米,体重190吨,相当于33头大象或300多头黄牛的体重。我的一条舌头就有4吨重,比一头大象还要重。我的力气特别大,能抵上一个火车头的拉力。因此,有人管我叫“大力士”。怎么样,大家记住我了吗?

听了蓝鲸的自述,你们觉得蓝鲸讲得怎样?

(介绍自己体型大、力气大)运用列数字介绍自己的身长、体重。运用作比较讲自己与大象、黄牛作比较)

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领悟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下面请同学扮演一种鲸进行自述,注意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六、提升情感,保护动物

1、请大家看一份资料

人们利用虎鲸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服务,有人把虎鲸的叫声在海上播放,可以吓跑危害渔业的海兽;美国已经成功地驯养虎鲸具备深潜、导航、排雷的本领,让其打捞海底遗物,管理人工养殖的鱼群。而蓝鲸更是浑身都是宝,它的脂肪可以制造肥皂;鲸肉营养丰富;

鲸骨头可以提炼胶水;鲸肝含有大量维生素;血和内脏器官又是优质肥料。看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2、看P43资料袋,看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

3、说说你学这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鲸》是一篇说明文,讲了鲸的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为了表现鲸的特点,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七、动笔练习,深化认识

学习了课文,我们对鲸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很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9、鲸

鲸 类属——哺乳动物

种类——须鲸和齿鲸

生活习性:吃食、呼吸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教案 篇3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

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呈现目标

三、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四、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__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五、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六、理解诗句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

七、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鲸》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吨、敞、哺、滤、矮”5个生字,会写“吨、敞、哺、滤、肺、潜、矮、判、胎”9个字。掌握“宽敞、哺乳动物、又矮又粗、判断、胎生”等词语。

2、初步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鲸的生活习性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2、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3、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一吨 宽敞 哺乳动物 过滤 肺部 潜水 又矮又粗 判断 胎生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吨、哺”两个字的读音。

(在写字上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哺”字右边上面的点不要丢掉。“滤”字笔画多,左窄右宽。“肺”字右边不要写成“市”字。“矮”字左右不要写反。)

2)交流:课文每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理解词语:胎生 哺乳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们最想了解鲸的哪一部分情况呢?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找出并朗读相关段落,说说介绍的内容。

(2)从哪几句话中能看出鲸的这一特点。

(3)围绕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能读出相关的语气吗?试一试。

2、在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引导

鲸的外形特点:

(1)(课件出示)

●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从这几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学生练读,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显得很宽敞。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比较,体会出鲸的大。再练习朗读。)

(2)指导朗读

(3)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还记得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吗?还记得我们的学习要求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你打开书,把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再仔细读一读,再交流学习所得。

(引导学生继续按学习第1段的方法汇报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汇报总结板书。如:可以把鲸的种类、吃食、呼吸、睡觉等归纳到一起列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鲸的各方面特点写的这么清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2、学生小组学习。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点拨指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以下过程是教学的预测,不是教学的程序,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演变(可以以鲸的角色来自述)

在远古的时代,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课件演示鲸的进化过程。)

(师课件出示填空题)

在(),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它们的前肢和尾巴()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很远的古代”、“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

2)种类:须鲸 ——没有牙齿

齿鲸 ——有锋利的牙齿

3)生活习性:

①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须鲸 吃小鱼小虾(“吸进”“闭上”“滤“吞进”等词写出了捕食经过。一顿可吃两吨多,说明食量大。)

齿鲸 吃大鱼海兽(“扑上去”“咬住”“很快”看出很凶猛。)

②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共同点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教师出示插图 指导学生朗读。(……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③睡觉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

生把画好的简单图画展示出来,再用语言描述。体会出鲸的警觉和自我保护意识。

④生长

胎生 生长快 寿命长

4、朗读感悟

我们对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学习这一课自己的收获。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六、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并从以下几项作业中任选一项,进行练笔。

1、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2、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教学课文鲸教案设计 篇5

绘画是培养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最好方法,自由自在的绘画能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在画画过程中,又会对事物有新的认识,这样就形成了孩子智力发展的良好循环,因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绘画。鉴于此,我在教学课文《鲸》时,充分利用电脑绘画既形象、生动又便利、快捷的优势展开教学。

一、初读课文,画“鲸”

小学生活泼天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发达,因此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把自己从课文中了解到的有关鲸的知识,用图画的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表现出来。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学好知识,读懂课文。

二、再读课文,改“鲸”

电脑绘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观性,图画栩栩如生且便于修改。我在学生初读画鲸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就近结合成临时小组,分别对他人的图画审阅、评价,指出不足之处,讲讲这样修改的理由。例如:有一个同学画了一条鲸,旁边又画了一头大象,但是大象跟鲸画得差不多大,同组的同学指出后,从文中找了为什么,然后一起动手对画进行修改。又如:一位同学画了一条须鲸在吞吃小鱼小虾的画面,可其中有一条小鱼比那条须鲸的个头还大,同组同学指出了这个不恰当的地方。再如:让学生画鲸睡觉的`样子,想想鲸为什么围成圈儿睡觉,让学生对生活在海洋中的鲸认识得更深,更细。学生在画画中学文,个个学得兴趣盎然,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懂得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精读课文,补“鲸”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教学大纲再好,也不能给儿童必备的全部知识,必须不断用课外阅读来加以补充。”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学生只学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课外阅读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加之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不一致,这就要靠教师的指导,因此,我在学生了解了课本上的有关鲸的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到网上素材库中去寻找鲸的知识,结果学生从中又了解到鲸是可以降温的,齿鲸只吃须鲸的嘴唇和皮肤等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并让学生将这些知识有选择地补画到自己的图画中。从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原则,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五年级小学生作文鲸的自述 篇6

在很远的古代,我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悠闲地在陆地上生活着。可是为什么到了现在,我们却在海洋里生活呢?呵呵,不知道了吧,那我就告诉你:其实呀,我们的祖先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才发生这样的转变。先由陆地到浅海里,再由浅海到海洋里,四肢也就退化成了鱼。

我们体形也变得非常庞大,身长大约有17多米长,约有30多吨重,最小的也有多公斤。

而且,我们的种类也有很多,主要分为须鲸和齿鲸。当然,种类不同,吃食也应有所不同:须鲸很温柔,不像齿鲸那样,吃食又快又猛,它们而是张着大嘴,把小鱼和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再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食物吞进肚子里。

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鲸所喷出来的水柱,来辨别鲸的种类和大小。须鲸喷出来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如同花园里的喷水一样;则齿鲸喷出来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像没有水了的水枪一样。

因为我们的繁殖能力也不是很强,一年才生产下两三头,再加上人类不断捕杀我们,我们也将面临灭绝的灾难。所以,我表达我的家族们呼吁地:人类,请不要再去捕杀我们,我们也是有生命的,让我们一起创造和谐美好的地球家园吧!

文/荷萌(五年级)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 篇7

五年级的语文老师们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该如何进行课文教学设计呢?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文中的“沮丧、懊恼、诅咒、难以置信”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新词佳句。

2.默读课文,能通过人物(教授、作者)的言行神态、行为变化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教授对“我”真诚的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懂得对人要多些宽容、多些关爱;同时通过对“我”拉小提琴经历的了解,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并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4.运用抓住课题及课文关键词句等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教学准备:

老师

乐曲:《月光奏鸣曲》,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认真朗读课文,抄写下列词语。

白痴 沮丧 绝妙 懊恼 神圣 蹑手蹑脚 潜滋暗长

2.形近词组词。

锯( ) 蹑( ) 眶( ) 受( )

踞( ) 镊( ) 框( ) 授( )

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沮丧---- 懊恼---- 诅咒----

和谐----洋溢----难以置信----

全力以赴----声望----安详----

慈祥----

4.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介绍主要内容:______

5.读课文找出人物的变化。

“我”演奏变化

家人情感变化

老教授鼓励言语的变化

像是据桌腿的声音

简直是个白痴

“是我打搅了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播放《月光奏鸣曲》。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二)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说明: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质疑可有多种角度,其中对课题的质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对课文的主旨也有了理解。

二、初读课文。

(一)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好好地读读课文)。

(二)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老妇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交流:( )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请同学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对于文中这两位主要人物也已经有所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1.唯一的听众: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引读体会老教授的身份之高。“声望”就是——(名望),首席小提琴手则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这位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还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可见她是多么受人尊敬啊!

2.“我”:“音乐白痴” 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理解“音乐白痴”:父亲和妹妹一开始认为“我”是一个——(音乐白痴),因为他们觉得——(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们听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二)默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快速浏览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运用抓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理解“指点”并质疑。

1.结合妹妹前后评价的两句话。

2.理解“指点”(在技艺上进行指导、点拨。)

3.对照妹妹的话质疑。

说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统领全文中心的重点词语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同是又能梳理出文章的一条主线。

(五)小结。

老教授究竟有没有指点“我”?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我们要了解的。一般我们会通过什么指点别人?(语言传授,动作示范)。课文主要描写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解开这个疑问,进而感受她美好的心灵。

四、作业。

基础题

1.熟读课文,抄写词语。 (易混易错字)

2. 多音字注音组词:藏( ) ( )调( ) ( ) 曲( ) ( )

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沮丧---- 懊恼---- 诅咒---- 和谐---- 洋溢---- 难以置信---- 全力以赴---- 声望---- 慈祥----

4.抄写文中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5.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介绍主要内容: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围绕着课题将故事主要内容完整地叙述出来吗?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总觉得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吧!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他们的故事中去吧!去沐浴爱的雨露,去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直奔重点,挖掘主题。

一个人由开始被人认为在音乐方面是白痴的、弹琴如锯桌腿的,到后来的在各种文艺晚会上面对成千上百的观众演奏,这有多么大的变化呀!老教授究竟有没有指点“我”?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一般我们会通过什么指点别人?(语言传授,动作示范)。课文主要描写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解开这个疑问,进而感受她美好的心灵。

说明:直奔主题,要求明确,使学生学有方向,心中有数。

三、深入学习老教授的话,体会对“我”的鼓励和指点。

(一)初读老教授的话,理清线索。

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老教授说的话,并大声念出来。

2.交流,出示

“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句学生可能找不出,可让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第九节)

3.自读,读通句子。

4.引读,理清线索。

由于父亲和妹妹说听我拉琴是种折磨,于是,有一天清晨,我独自躲在林中练琴,恰巧遇见了一位老人,在我准备溜走时她对我说了这么几句话——(男生读)我被这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此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去林中拉琴给她听,而她也总不忘对我说——(女生读)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渐渐地,我开始变了,有一次,她竟对我说——(齐读,随机改成直接对话)

说明:通过引读,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

(二)细读老教授的前3句话,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过渡:初次见面时,“我”被老教授那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因此才会有以后的每天清晨都去拉琴给她听的事情发生。

1.你觉得怎样的语言称得上是“诗一般的语言”。(节奏明快,语句优美)

2.自读句子,你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感觉优美吗?

3.指名读读2-7节,划出老妇人看到和听到的内容。

师:这些话看上去很平淡,为什么会令我觉得像诗呢?老人是怎么会想到说这些话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初次见面的那天她看见并听见了什么?

交流,出示

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琴声就像在锯桌腿。

我不由得诅咒自己:“我真是一个白痴!”

我的脸顿时红起来。

4.结合看到和听到的内容,想像老教授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

想像说话

师:现在你就是这位老教授,请联系看到和听到的内容,说说此时你会怎么想?

出示:老教授看到……听到……,心想……

随机理解“诅咒”,体会“我”的自卑。

“诅咒”就是咒骂的意思。“我”为什么要“咒骂”自己?(懊恼、沮丧到了极点。)

指导读句,读出懊恼的语气。

小结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通过彼此之间的互相补充,明白了老教授对“我”说这些话的用意。

5.体会“每天早晨”,感受老人告诉“我”拉琴贵在坚持。

老人最后还嘱咐我——(就在每天早晨),从这句话中你有没有听出来,老人其实是在告诉我什么?

6.再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自读,现在你就是“我”,听了老教授的这3句话之后,分别会有哪些感受?(同桌配合读读、议议。)

师生配合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7.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这些话读起来感觉并不优美,但却令我觉得是诗一般的语言了吗?

8.小结: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妇人呢? (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9.指导朗读。

自由读句:这是一位老教授用心良苦的指点,自己试着读好句子,要注意语气、语调。

指名读

说明:通过细读老教授的 “诗一般的语言”,再体会“我”的内心感受,突出了老人的善解人意,对年轻音乐人的关心、热情鼓励。

(三)质疑,理解第一个“秘密”。(学习第8节)

指导学生抓住两处“秘密”提出问题。(预设:秘密是什么意思,这两个秘密一样吗?)默读课文的第八节,我心里珍藏的这一个秘密是什么?你知道了吗?

五年级语文《灰椋鸟》课文及教案 篇8

课文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通过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灰椋鸟水杉郁郁葱葱翘首仰望椭圆互相应和栖息地毯翩翩起舞扑棱棱深涧情不自禁

呼朋引伴

(二)我能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中的多音字“和”、“翘”标注拼音,读顺文中的长句,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

2。文中描写鸟的句子很多,你最喜欢那些,好好读一读,再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5自然段。

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组合作探究】

1。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写鸟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喜欢。

2。细读课文,用笔找出能体会出百鸟归林的“壮观”的词句。

3。想像说话:“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向归来的同伴倾诉些什么见闻和收获?在你欢呼、赞叹之时,你是否想过该感谢谁?

【深入探究】

学生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集体交流,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1。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那我们小学生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请你为保护动物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诗词觅趣:唐诗觅“鸟””

请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鸟名,使之组成一句完整的唐诗。

(1)细雨鱼儿出,微风______斜。

(2)草枯______眼疾,雪尽马蹄轻。

(3)落霞与孤_____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身无彩______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殷勤为探看。

四、课堂检测

(一)语音世界(读拼音,写词语)

ǒu rán shèng zhuāng huì hé guī mó

( ) ( ) ( ) ( )

gǎn rǎn qīng sù qiáo shǒu yáo wàng

( ) ( ) ( ) hū péng yǐn bàn qī xī dì tǎn

( ) ( ) ( )

(二)巧手连线(把能搭配的词用直线连起来)

挑着箩筐坚强的基础

挂着红榜坚决的立场

贴着黑板坚定的态度

栽着杏树坚实的性格

(三)能力广角(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的句子打“√”,不是的打“×”)

1。一个像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向我走过来,把我扶起来。( )

2。岩石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开了。( )

3。这时,好像在谁的指挥下,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 )

4。工人们愤怒极了,像山洪一样往里冲。( )

(四)难不倒我(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五)课文传真(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灰椋鸟开始归林了。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没过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它们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子里不停地鸣叫,好像在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好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回来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急急地寻找自己的栖息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林中热闹极了,到处可以听到灰椋鸟的叫声。

1。仔细想一想,作者站在观察灰椋鸟的。

2。这段话是按顺序记叙的。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

3。在这段话中,最后三句话之间是关系。

4。用“﹏﹏”划出作者由眼前的事物展开想象的句子。

五、课后作业

1。摘抄课文中10个词语抄写两遍。

2。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写鸟的句子?把它们积累下来吧。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学反思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_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课始,我利用谈话方式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重点段落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特别针对“投入”、“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倾诉”、“百鸟争鸣”、“似……,如……”等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体会后再朗读。

小学五年级课文鲸教案 篇9

本文是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演讲稿形式的文章,不免感觉陌生(连第一自然段从哪里开始都不知道),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就向学生讲授了演讲稿的特点:真实性和鼓动性,内容贴近生活。必须讲真话,带有强烈的情感。语言规范,明白易懂。并很快帮助学生理清了自然段。

课文条理清晰,重点部分的语言形式基本雷同,于是,我请学生按照“问什么,为什么,提出希望”把每一问分成三层。学生边读书边分层,很容易就做到了。接下来的合作探究环节更不是什么难事儿。学生因为先前已经分了层,对几个自然段的语言形式感觉很清晰。所以,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一切都挺顺的。

但是,课堂上总感觉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回答正确率太高,可回答问题的含金量感觉太低。课后思考:可能是文章的结构太清晰了,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反而让课堂失去了往日的生趣,顺理成章的课堂更看不出学生的智力差异。看来,教学永远存在缺憾!

小学五年级课文鲸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天窗》是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名著之旅”。课文选自茅盾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孩子在夏日里下雨或夜晚时,被关在屋里,透过天窗展开想象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与向往,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具备了阅读感悟的基础。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不深,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很难把握。因此,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学习阅读的方法;在品读中感悟情趣、放飞自己的想象;在品读中培养语感、欣赏名家的语言;在品读中积累语言、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引导质疑、创设情境等来深化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要让学生有充分朗读、默读和思考时间,优化、活用教材,加强听说读写的联系,在愉快的学习旅程中爱上阅读,并乐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教学难点】

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搜集有关作者茅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课题。

1、朗诵诗歌《童年》

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也装满了欢乐。

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使人回味无穷。

2、播放茅盾故乡——江南小镇乌镇的图片。

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孩子们请看,这是作家茅盾爷爷的故乡,江南小镇——乌镇。那里有涓涓长流的小河,微波起伏的河面上漂浮着美丽的乌篷船,河边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木板房,天晴时,木板窗扇扇打开,阳光射进屋内,多美呀!的确,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是当茅盾爷爷回忆童年往事的时候,最让他难忘的却是那小小的神奇的天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天窗》。

二、检查预习。

1、什么是天窗?

2、乡下人为什么要在屋顶上面装天窗?

过渡:乡下人安装天窗是为了采光,那么天窗在孩子的心中是什么呢?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天窗在乡下孩子的心中是什么?

文章中有一句话写出来,看谁能找出来。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2、质疑: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就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问大家吗?

预设:天窗都在什么时候成为了乡下孩子唯一的慰藉?

为什么会成为孩子们的慰藉呢?怎样慰藉呢?

3、过渡语:那小小的天窗在阵雨来临时是怎样慰藉孩子们的呢?

四、品读课文4、5自然段,畅谈感受。

1、品读第4自然段。

(1)这一段的感情非常丰富,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边读边品,看语句里包含哪些感情。

(2)指导朗读本段,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从高兴到难过的情感变化。

(3)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高兴的部分,男生读失落的部分,最后齐读。

(4)你从男女对读中收获、感受到什么。

外面世界的自由与精彩,屋里世界的黑暗与孤独,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渴望,理解“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过渡:那天窗是怎样慰藉这些失落的孩子们的呢?

2、品读第5自然段。

(1)透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线划出看到的,用“~~~”划出想到的。

(2)汇报交流。

A、看到的: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

师问:“卜落卜落”是个象声词,表示声音的大还是小呢?为什么?

B、想到的: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C、指导朗读:屋里和屋外有什么不一样,应该怎么读?小组合作朗读。

D、是什么让孩子们从小中看到大,从单调看到丰富呢?(想像)

E、师小结:

小小的天窗使孩子们的想象变得活跃起来,他们从有限的视野中看到的跳动的雨脚、带子似的闪电想象到外面广袤的世界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这种通过想象带来的感受要比在露天真实看到的要强烈的多,透过一扇小小的天窗,雨中的世界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变得如此奇妙,如此丰富,难怪孩子们会在这又黑又静的屋子中感受到“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五、自学第6、7自然段,读写联动。

1、过渡

当夜幕降临,孩子们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告别了池塘边、河滩旁的玩耍,被逼上床休息的时候,透亮的天窗又是怎样安慰孩子们的呢?自学课文6、7自然段。

2、PPT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边读边用线画出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句子。看到的用“——”,想到的用“~~~”

3、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抓住“一颗星,一朵云”“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奇幻的云彩”帮助学生体会出孩子们的想象大胆;抓住“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体会出孩子们的想象合理。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看到的,学生读想到的。

5、创设情境,读写联动。

想象力是神奇的翅膀,乡下的孩子看到了窗外的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快乐,现在你就是浙江乌镇的一个的孩子,在这样的夜晚,被关在这样地洞似的屋子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抽生读写。

生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生2:

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生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闪过的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_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

6、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天窗外变换的景象,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从中体会到了无限的乐趣。正如书中的孩子们,这小小的天窗成为了我们心灵“唯一的慰藉”。

7、创设情景,男女生合作读第七自然段。

孩子们,在上个世纪初,没有变形金刚,没有布娃娃,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夜晚的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读——

六、品读课文8、9自然段,感悟神奇。

1、过渡:

乡下孩子通过天窗外的景象展开的丰富想象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板书

神奇)

2、质疑: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或者说发现了什么问题?

预设1、为什么这里不说这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那么这里的小小的一方空白可以是什么呢?

预设2、作者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追问:那个同学可以用书中的例子或生活中的例子说说。

3、男女生合作朗读小诗

男:是它,让我想起无数宇宙秘密;

女:是它,让我联想到种种神奇事件;

男:

是它,让我从无中看出有;

女:是它,让我从虚中看出实。

男:它是应该被感谢的!

女:它是神奇的!

男:它是谁?

女:它是——天窗!

合:它是——神奇的天窗!

七、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1、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天窗已经被孩子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那么对于孩子们来说,天窗是什么呢?

2、诵读诗歌《天窗》

“天窗”是想象的翅膀;

“天窗”是心灵的慰藉;

“天窗”是快乐的源泉;

“天窗”是孤独时的朋友;

“天窗”是启迪智慧的老师……

3、师总结:

这小小的天窗激发了矛盾爷爷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为我们创造了一部又一部的文学巨著,《子夜》《林家铺子》《春蚕》……希望大家找时间去阅读。

八、拓展阅读

(一)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祖父的园子》

1、祖父和我在园中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3、汇报交流。

(二)推荐学生假期阅读《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当代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我们以前学过的《火烧云》也节选自它。这部作品是作者在病重期间以自己的童年回忆为线索,描写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镇——

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落后的生活现状。全书七章,虽说俨然一体却又可以各自独立。可以说不但是小说,还是散文、叙事诗。

九、作业

1、背诵《天窗》和《祖父的园子》自己喜欢的段落。

2、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阅读《同步读本》中《童年,在这里留下脚印》和《月光饼》。

板书

26天窗

慰藉

神奇

附:

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祖父一天都在院子里边,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wo)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底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花,就开一个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同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1、祖父和我在园中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上一篇: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下一篇:何处月色独好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