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景的精选作文

2024-09-04

自然风景的精选作文(通用12篇)

自然风景的精选作文 篇1

虫声糅杂着薄雾,细雨搅碎了时光。

踱步在街道上,一阵清香袭来,寻着花香,一路觅去。

拐进巷子,巷子中立着一棵棵桂树,清风拂过,飘落的花悄悄钻进衣角,那股幽香在鼻尖打旋,引得我使劲地闻。被秋雨打落的桂花飘落在地,尽管没有往日的形态,依然花香依旧,黏在人的脚上。

再向前走,来至一家店铺。店铺没有多少装饰,很是简朴。信手推开门,往里一看,眼前是各式各样的工艺品,拿起一件看,原来是前人笔下“木质之佳,当以红木为最”的红木。

再往里一看,一位老人映入我的眼帘,老人认真的雕刻着手中的红木,刀锋婉转,不急不慢。雕刻完手中的红木,老人似乎发现我早已伫立多时,急忙招着手喊我过去坐下。

走近老人,细看了老人的外貌,老人头发花白,一身衣服洗得发白,但又似乎泛着红木板的红晕。

坐在红木桌椅上,喝着老人递来的茶,我向老人问道,为何不采用机器雕刻,既省力又省时间。老人听了我的话语,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在大部分商家都采用机器雕刻,只是追求速度和产量,做出来的工艺品粗糙,远远比不上手工的精巧,况且这也是对记忆的传承啊。”

说罢,老人继续拿起身旁的红木,认真雕刻起来,看着老人雕刻的身影,揣摩这老人的话语,我想到了很多。

眼前的老人或许普通,但他耐心地雕刻手中的红木传承这技艺,老人雕刻红木的专注认真成了我心中美丽的风景。走出店铺,雨已停,巷子中的桂花开的更加茂盛

风景不一定是自然界的景色,不一定多么宏丽壮观,老人雕刻红木的专注认真或许普通,但成为了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装点着我的人生。

自然风景的精选作文 篇2

一、开课:孩子们意外,听课老师吃惊

开课后,孩子们得知这节课不上“课”,能够玩一玩,很兴奋。听课的老师们则深感意外甚至吃惊(或许还有老师感到失望)。根据笔者的建议,孩子们主动邀约坐在教室后面的听课老师加入他们的制作活动,有几个老师很是不习惯,显得扭扭捏捏。很快就主动加入孩子们之中的是杨世良主任和段健莉、吴炯玉、王光萍、李全芝等几位老师———从这里,笔者感受到,这些老师日常和孩子们的距离一定很近。始终没有加入的几位老师,笔者担心他们日常很少和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也大约会对他们敬而远之,担心他们和学生之间没有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

关于作文教学,王栋生老师认为,首先语文老师要“做一个让学生信任的人”。一般认为,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是缺少真情实感;其实学生不只缺少真情实感,还缺少对语文老师的信任。因为,学生的作文,读者基本上就是自己和语文老师,只有学生信任语文老师,他(她)才可能抒写真情实感,我们才可能听到学生“面对自我心灵的生命歌唱”(王栋生)。这也是我做语文老师的真切体验。惭愧地说,我不是一个能让所有学生都取得高分的语文老师,还好,我勉强可以算是一个学生信任的语文老师,一个学生愿意亲近的语文老师,学生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喜悦、烦恼和对世事人生的看法。

二、我的“教”:真诚而有创意地表达

这节课,在教学结构上,我采用了“学—用”式结构,先“教”学生如何做祝福卡片,如何真诚而有创意地表达。我没有“讲方法”,而是用了几张图片:第1张是我曾经制作赠送给学生的圣诞祝福卡的外观图片,第2张是一个学生赠送给我的祝福卡片———重点介绍内容:“老师,是你和谐的微笑、温和的话语,像音符一样,在我的生命里奏出美妙的乐章,把我点缀得更加精彩美丽。你的帮助、你的关心,也把我的记忆巩固得更加刻骨铭心!”建议孩子们像这位同学一样有创意有个性真诚的表达。

第3、4张图片是我给学生的圣诞祝福卡,内容是:

第3张:因为心里存着你曾经的问候,我的天空,昨夜星辰和今夜星辰一样美丽。

第4张:因为你,我真的相信,孩子是上帝派来点化我们的天使;我的确明白,为什么即使在三九严冬,我心之旷野依然是春暖花开风和日丽。

第5、6张图片是两张特别的卡片。第5张是我2013年5月10日到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清河完小参加教学研讨活动,一个叫陆源琛的六年级男生送给我的———是我和他交谈时,他用一张草稿本上撕下来的横格纸临时“制作”的,内容是一首藏有他的名字的藏头诗(我当时和他商议改了2个字):

陆广洋宽学无止,源流哪有到头时。

琛天禄地为时短,知物识理万古长。

我一向有珍惜孩子所赠“礼物”的习惯,即使在他人看来微不足道。机缘巧合,刚好陆源琛同学也在这个班。介绍到这张卡片时,我特意邀请他上台,让听课的老师们也认识他。孩子们对他和我曾经的故事,似乎也很好奇。

第6张卡片是我自己设计的一张2011年圣诞节给学生的卡片———“好学生·好朋友证书”:

_____同学:

经127班副班主任推荐,“世界好学生·好朋友评选委员会”评选,你被评为“世界好学生·好朋友”。

特发此证。

世界好学生·好朋友评选委员会(公章)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三、孩子们的“习作”:流淌出真情与诗意

下课时,还有部分孩子没有完成制作。因为接着交流,我没有能将孩子们的“习作”收集齐全。下面是有代表性的3张卡片的内容:

卡片1:

老师,我觉得上您的这堂课我很快乐。您就像一缕阳光,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您就像一滴雨水,滋润着我们成长。老师有时间你您常来我们马台参观。

马台中学七年级104班

徐元健同学

2013.11.28

封面一角:“祝福您,老师。老师,谢谢您给我们上这堂课。”

卡片2:

亲爱的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做贺卡,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您很亲切,我很喜欢您。您让我们感到温馨。但是第一次见面又很陌生、紧张,您指导我们做贺卡,第一次贺卡就送给您吧!

老师,这是一条流向远方的小溪,我知道小溪的那一头很美很美,可是我在小溪的这一头,您能带我到远方吗?

卡片3:

老师,您就像天空,我就像一只幼鹰,是您让我有了飞翔的天地。老师,是您教会了我如何飞翔,我相信,我一定会长成一只雄鹰。

当然,学生的“作品”并没有一下子语出惊人,而且不乏简单与稚嫩,有些表达还略显词不达意或不恰当,但是,“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真情始终胜过无病呻吟。我很反对神话公开课的倾向,公开课也不一定全是亮点,很“奇怪”众多公开课上学生怎么都那么聪明?!

四、课后的交流:请相信改变的力量

要解决目前学生“厌作”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改变既有的僵化而不灵动的定式思维。

有一次,陪同北师大楚江亭教授到学校调研品牌学校创建工作,楚教授说了一句令我茅塞顿开的话:“就是因为我们所知道的、所认为的阻碍、束缚了我们发展。”我当时油然联想到庄子的“斯以其所知害其所不知”,我们常常因为太执着于“所知道的、所认为的”而放弃了去尝试着相信和实践其他方法的机会。

由于这节课很不像所谓的作文“课”,课后,我和大家做了题为《请相信改变的力量》的交流。大致意思是: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目前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是学生怕写、不愿意主动写,是对作文、对母语没有运用的兴趣的问题。我们需要改变已有的定式思维,去探索一些旨在培养学生有创意地运用母语的兴趣、唤醒学生生活意识的教学创意。介绍了关于作文教学的两句话:“读书形成的经验也是写作的经验。”(王栋生语)“作文之道无他,仔细生活而已。”(曹永军语)

结合本节课的取向,重点谈了对何谓“仔细的生活”的认识:

1.培养学生关注平凡而琐碎的生活的意识与习惯。

2.就如何有创意地表达寻常生活事件,如何从平凡而琐碎的事件中提炼出意义和主题,给学生一些示范。

3.采取编辑班级刊物、校刊、学生个人专辑等形式营造一种写作生活的氛围,并以邦东中学编印《绿珠风采》、青华中学编印《青华文苑》及我给学生编辑个人专辑《十四岁的天空》《采蘑菇》等做了说明。

4.借鉴余映潮老师的方法,从“小”字着眼,开发一些灵动多姿的写作训练形式,最好这些形式的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或说生活的语文,而不是写作作业,就像前述我和学生之间的圣诞祝福。本节课的卡片制作即是其中一种,我曾采用或建议采用的还有随笔、微博、说说、班级贴吧、一句话“名言”、为家乡的某种特产写一句广告语、为学校写一句爱惜粮食或保护花草、不乱扔果皮纸屑的警示语等形式。接着介绍了随笔(或日记)的形式,并以我个人的几篇随笔为例做了解说。我举例用来说明的几篇“下水”随笔基本都是我给学生示范如何表达琐碎平凡的生活的“例子”或自我练笔之作:

其一,《我的森林公园》:

几个小女生和我开玩笑,叫我不要骑自行车,去买辆宝马开。我说:“宝马算什么,还不值我的森林公园中的一棵树。”

“吹什么牛,你有森林公园?”女孩H先忍不住笑了,小女孩们的笑声如泉水般清脆。

我笑着故问:“不信吗?”

“在哪里,你的森林公园在哪里?”还是女孩H嘴快,小女孩们都等待着看我如何回答。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就是我的森林公园呀!”我脱口而出。

“哈哈哈……”她们全都忍不住开怀大笑。

……

其实,不只是逗孩子们玩,我的确有我的森林公园。多少次,我在园中妻花子草侣兽朋禽赏西山月落观东山日出,好不快活!我的森林公园可能比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富翁们的私家公园都要大得多美得多。而我付出的只是爱、关注及我的拥有观而已。

滔滔浊世,为了拥有而终日忙忙碌碌的人们,何不停下来,想想:什么样才叫作拥有?

其二,《冬日,我和阳光有个约会》:

很高兴,临沧的冬天又来了!

进入冬季,临沧虽不会太冷,但随着季节的深入,也是寒意渐增———主要是早上,天气晴好,白天则与春秋无太大差异。

早晨,去上班的路上,每想到办公室里将会如约而至的阳光,似乎脚步就轻盈了许多。约八点半,冬日暖和的阳光会刚好从东窗照进办公室,而且正好照到我的座位,先照到头上,稍微有点刺眼,似乎有意引起我的觉察,似乎在调皮地和我打招呼:“早上好,我来了!”之后,照在我的肩上、脚上,以至把我整个地拥抱在暖和之中,稍后才移到茶几、沙发一角,到十一点多才在我不经意时移出东窗去———而这时,室内已是暖意融融,宛若春秋之午后。

……

下午约三点钟,阳光又从西面的窗子如期而至,似乎在向我鸣响时光之铃,让我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时光之如梭岁月之可贵。当阳光也好奇地直视我的电脑时,让我难以看清打开的文档或页面,只能拉上窗帘……待再留意,不知何时,它已经灿烂到对面高楼的顶上、墙上和更远的山林之上去了。

或许是朦胧的月色,或许是一声惊雷一场毛毛细雨一片虚无缥缈的云,在远处或近处,有声或无声,曾向你送来美好的问候,美好得甚至暖和得胜过冬日早晨的阳光,你是否曾经留意?!

冬日的早晨,我为什么必须按时去上班?因为,我和阳光有个约会。

其三,《一肩松涛》:

老家素有过年插“松对篷”的习惯———在堂屋门正对的院子边插棵小松树,正月十六后才拔掉;回家过年,帮不上什么忙,早饭后,喝了茶,带上妻子女儿和三个侄女,到家对面的山上去玩,顺便拾点柴、砍棵合适的松树。

回来时,妻子女儿各抬一捆柴,侄女福金自行走路,土仙照顾最小的木兰,我则抬着长满翠绿松针的松树走在最前面。

正想着好久没有听到松涛声,忽然起了风,吹得肩膀上的松树转动起来,我也被转动起来。一会儿,风小了,但刚好使肩上的松树发出阵阵“唰唰”的亲切的松涛声。我则边想着“人,万物之盗……”边扛着一肩松涛轻松地向家走去……

感谢机缘的巧合,从来没有想到,那美妙的松涛声也是可以扛在肩上的。我忽然明白:有些幸福,只有在承担着某种责任的时候才会品味到。

其四,《我们———致127班全体同学》:

曾经共赏悠悠的云,灵动的雾,巍然屹立的山;曾经共听秋虫的呢哝,南汀河的如诉如泣,月亮和星星的窃窃私语;曾经共度多少个或阴或晴但都充满希望的早晨,多少个有音乐和欢声笑语相伴的午后,多少个远山的碧绿和西天的晚霞互相辉映的傍晚。

如果你们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或许我就是小溪旁那永远站着的绿色的风景;如果你们是烈日下那坚强的绿叶,或许我就是晴空中那朵即将变成雨滴的云;如果你们是冬日早晨阳光下那青翠犹存的小草,或许我就是小草上那晶莹的露珠。

如果未来是一个花园,那五颜六色中一定有绽放着的你们;如果未来是一个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湖,那潋滟的波光中一定有你们在荡漾;如果未来是一条急流若奔的河,那汹涌的波涛中定然有你们隆隆的声音!

为了未来,为了夏的佳木秀而繁焉秋的硕果累累,我多么高兴能够守望、倾听你们长大、开花、结果的声音!

2008年4月7日晚于耿马

其五,《击鼠》:

我目前在中学的居室,石棉瓦屋面,纸板顶篷,前窗为旧木窗,后窗则是较新亮的钢窗(原来也是旧木窗),因原为教室,前后窗都显得极为宽大,晴能享阳光月色,阴可品细雨薄雾,这是我最为满意之处。

先前,由于室中储有米粮,后木窗久经日晒雨淋,大部分枯损,可恶的鼠有的在木窗上啃穴潜入,有的在顶篷上凿洞而降,每夜熄灯刚卧,狡猾的鼠们随即报到,糟蹋粮食,发出肮脏的声响。我最恨鼠辈的作作索索,必击杀而后快。每击之,必突然开灯,一跃而起,迅速堵住穴口以断其归路,用棍棒胡乱击打,逼其躲进事先斜靠在墙脚的木板底,然后再不慌不忙,猛然将木板夹向墙壁,并用铁锤重击木板。鼠多难以漏网。

关于如何唤醒学生生活意识,重点推介了王栋生老师的课例———《你的生活是大地》。

五、新思路构想: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

帕克·帕尔默认为,“好的教育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关于作文教学的研究,我们在“技术”层面内研究很多,但在技术层面之外花的功夫很不够。我们很善于给学生讲各种写作技巧,却不善于给学生示范,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善于引导学生关注与表达琐碎而平凡的生活,或舍不得在这方面花费时间与精力。

窗外的风景作文五年级精选 篇3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各种各样的花儿都在比美。你看,它们争奇斗艳,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各个信心十足。不过,它们的裁判是谁呢?如果没有裁判,比赛会不会不公平呢?裁判是这一朵还是那一朵?哦,我知道了,它们是在投票,你看,你看,它们有的兴高采烈,有的愁眉苦脸,不知道投谁才好……

夏天,知了不停地重复着:“热死了!热死了!”只有荷花开得那么盛,那么美。像一位亭亭玉立、貌美如花的姑娘。行人有的吃着冰激凌,有的像知了一样直喊热,还有的扇着扇子……

秋天,许多果子成熟了,有柿子,有枇杷,还有石榴。菊花和桂花到现在才开放。

用感谢自然为话题的作文精选 篇4

您好!

您就像一个无私的母亲,时时刻刻照顾着生活在她怀中的孩子,六十多亿的人类孩子和数不清的动植物孩子。每天清晨,您把太阳送上东行的马车,叮嘱他要尽职尽责,将光和热洒向大地的每个角落。然后,又随风一起去看庄家的生长情况。您亲吻每一朵花,每一棵草,让露水滋润着他们,让土地照料着他们。您又来到河边,同鱼儿低语,与水花并肩嬉戏。您又飞上天空,同白云一起游荡,与鸟儿一起飞翔。 中午,您让大树投下绿荫,让微风轻轻抚摸人们的脸庞。让旅途中的人忘记疲劳,陶醉于风景的美丽。您走进独自在家的孩子的小屋,轻轻哼着小曲使他们忘记恐惧,让美丽的童话进入他们的梦乡……

傍晚您又唤醒星星和月亮,让他们照亮漆黑的小道,帮助迷路的人回家。您又召唤来萤火虫,给勤劳的蚂蚁照亮洞口。您耐心地坐在石头上,听着啄木鸟的烦恼。您还会让花仙子别忘了给掉了乳牙的孩子送去一份礼物……

春天,您让冰川融化,挥动小魔棍,让小草发芽,树木吐绿。夏天,您让百花争艳,让清流洗掉人们身上的灰尘。秋天,您让瓜果飘香,枫叶变红。冬天,您抖动着鸭绒枕头,

让雪花空中飘洒,孩子尽情追打……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您用那博大的胸襟做出了多么无私的奉献。大自然——人类美丽的母亲,灿烂的花儿是您微笑的脸庞,婉转悠扬的鸟鸣是您的动听的歌声,巍峨的青山是您矫健的身躯……

描写风景的小学生写景作文精选 篇5

缝山公园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公园,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拾级而上,路两旁草木郁郁葱葱,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悦耳的虫鸣,偶尔还有几只蝴蝶翩翩起舞给人带路;树上的鸟儿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又像是在演奏一首欢快的乐曲。

我舅舅家虽然在乡下,但是他们那里的风景不仅美丽,而且也非常独特。

早上我一起床,就去舅舅赶鹅的淡水湖了。那个淡水湖很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它很清,清的仿佛像雨露一样;它很绿,绿的像一块美丽的翡翠镶嵌在舅舅家。

我寻找着湖的源头,忽然一帘10米多高的瀑布引入眼帘——那就是湖的源头。

在瀑布下方有一个水井。水井四面都被一朵朵美丽的荷花包围着,一阵微风吹过,一池的荷花便跳起舞来,那舞是多么的优美!我常常和小伙伴们来荷花池玩,我们有的打水仗;有的把荷叶摘下来,遮挡住毒辣的太阳;有的用荷叶做成的小碗呈着清凉的水洗脸……

玩累了,舅舅就带我去花海玩。来到一望无际的花海,我第一个念头是美啊!第二个念头是美啊!第三个念头还是美啊!你看那美丽的蝴蝶花,仿佛是一只只可爱的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小白菊也不再胆怯,慢慢地抬起头。这几种野花虽然远不如名花那么美丽,但却异常漂亮。

自然风景的精选作文 篇6

那到我们写作时应如何通过寻常事物来抒写我们的情感心灵呢?

一是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这种写法也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寄托某种感情、趣、思想观点。通篇文章使用这种方法或技巧, 就称为托物言志或写物寄意文。运用这种方法抒情, 要抓住描写对象在某方面的特征, 凭借这些特征来抒发某种感情。如纪伯伦《组歌》中的《浪之歌》就是较好的借物抒情之作。在这首诗里, 海浪被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 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诗人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 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衷肠。

二是妙用象征, 巧抒感情

我们所说的象征, 也即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 表示与之相似和相关的抽象事物、概念或思想感情。象征的构成是事物之间由人类想|象活动参与的, 传统习惯上的和心理上的、感觉上的特殊联系, 如用黄河、长城象征中国, 用烈火、红色象征革命, 用白鸽象征和平, 用松鹤象征长寿等。象征由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方面构成, 象征体即用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那个具体形象, 也就是写物寄意中的那个“物”;象征义即通过象征体所表达的某种概念或思想感情, 也就是写物寄意中的那个“意”。由某种象征体联想到它可以具有的象征义, 或由某种象征义出发去联想可以表达它的象征体, 都可以构成一篇写物寄意的文字。如高尔基的《海燕》一文, 就通篇釆用象征手法, 表现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初期激烈复杂的阶级斗争, 成功地塑造了作为革命者象征的海燕的形象, 使作品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效果。在这首散文诗中, 作者是通过塑造海燕的形象来抒发思想感情 (即借海燕这一黑色的精灵的形象, 歌颂革命者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的。

三是巧用联想, 拓展思维

联想是由眼前的或想到的某一事物, 进而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 物的心理过程。如果二者之间互相类似而联想到一块, 那就是类似联想。一种具体事物与一种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 可以存在形态上的、性质上的、情境上的类似性, 于是就用某一具体形象来表示与之在上述某方面类似的抽象事物、思想感情, 同样构成又一类写物寄意文。如郭沫若的《雷电颂》一文, 作者由雷想到车轮载向江湖大海, 联想到渴求自由, 由电联想到最犀利的剑, 这样就巧妙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是善用移情, 抒写内心感受

我们也可运用感情迁移的方法, 即移情来抒写内心的感受。如我们学习的课文《春》, 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了事物中去, 使所写的事物像我们的朋友那样亲切有趣, 逼真生动, 更接近于我们的心理, 使我们易于理解。这一点又更显著地表现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中。例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句, 作者把他的情感置于万物之中, 所以春天到来时万物都是满心地欢喜, 开始复苏, 像把眼睛睁开了似的。这样写, 我们不仅感觉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 也使他笔下的“一切”都具有了生气勃勃的活力。

五是深入思考, 写出独特感受

保护自然作文400字作文精选 篇7

河流被污染了,水中的生物将无法生存,也不能用它浇灌庄稼,人类将吃不到新鲜的食物。同样,地下水如果被污染,人们将喝不到洁净的水,人类将会生病、中毒,甚至可能会死亡。所以,任何人都不应该往河里投放有可能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空气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保证。如果空气被污染了,所有生物将会生活在“毒气室”一样的环境里,疾病和各种灾难将会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日久天长,人类就会灭亡。可见,洁净的空气是多么重要啊!

垃圾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见人类的坏习惯——乱丢垃圾的行为实在太严重了。随意堆放的垃圾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滋生病菌、传播疾病、污染空气以及河流等等。

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精选 篇8

我一想起我们班的那个小胖同学,我就生气,恨不得把他抓起来打一顿。他经常针对我做一些恶作剧,每次他看见我生气,就笑得合不拢嘴。前几天,我们语文课上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老师告诉我们:“那场大火让300多名太监、宫女、工匠烧死,很惨。”老师讲完后就下课了。

小胖同学趁我不注意就把写着“大太监”的纸条贴在了我背上,就在我去上厕所的路上,我发现同学们都捂着嘴偷笑,似乎我是一个怪物,正当我莫名其妙时,我们班的潘同学大笑着把纸条拿下来给我看,我立刻红了脸。于是我把纸条拿给老师看,老师气得脸一阵白一阵青。找来小胖同学,把他教育了一顿。还罚他给我写道歉书。没想到第二天小胖同学还是死性不改,这次他做的事情真是过份,根本没有集体荣誉感。上午下课时,老师和我们说:“同学们,快点把垃圾处理掉,一会要卫生检查,不要被扣分。”老师说完,我就马上跑到卫生角把垃圾桶里的垃圾袋扎好,放进一边的塑料箱里,然后又拿个干净垃圾袋套在垃圾桶里,然后我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等到12点20分时,检查卫生的同学来了,他们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后,就告诉徐老师说:“你们班的垃圾袋没扎好放进塑料箱里,垃圾桶也不套垃圾袋,扣5分。”后来,徐老师对我说:“陈天晨,你怎么搞的,这次卫生检查被扣分了,评不上奖状了。”我委屈地说:“我刚才明明都把垃圾处理好了,怎么会这样呢?”我走到卫生角一看,果然,垃圾袋没扎好,垃圾堆得满地都是,连套好的垃圾袋也不见了。正当我不知所措时,罗同学站起来大声说:“刚才好像小胖同学往卫生角去过了。”徐老师就问小胖,小胖红着脸,低着头对老师说:“是我干的,我下次不敢这样了。”说完,他跑过去把垃圾给装袋了。徐老师看他认错的态度还可以,就训了他几句,就饶了他。从这件事后,小胖同学虽然有时候还会小恶作剧,但是不敢再犯大错了。

自然风景的精选作文 篇9

为了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一览文题,我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表解。

在借助上表一览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作文题之后, 请允许我表达一下我对每道题的具体感受,虽然只是管中窥豹,但还是想一吐为快。

一、苏州题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过怎样的眼神?那留在你记忆深处的眼神,又曾怎样长久地拨动着你的心弦?

请以“遥远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3)不要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60分)

【点评】和2012年的“心中有支欢乐的歌”相比,“遥远的眼神”我更加喜欢。这是一道有引导语的命题作文。引导语由两个帮助考生写作的问句组成,是引导考生回忆和再现生活的两个问句,是搜寻范围由大到小、逐渐聚焦的两个问句。

“眼神”,即眼睛的神态。考生可以想到“怎样的”眼神:是那么炯炯有神,还是那么蒙眬灰暗? 是那么惹人怜爱,还是那么勾人魂魄? 是那么见之忘俗,还是那么动人心弦? 考生也可以想到“谁”的眼神:来自于人,还是物? 考生更可以想到“眼神”带给“我”什么感受,留给“我”怎样的影响和思考。

而“遥远”,起码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既不是现在,也不在身边。当然,还可以指即将消逝或者已经消失的。

然后再结合引导语:原来“眼神”是在“记忆深处”;原来“眼神”是在“长久地拨动着你的心弦”,是在心里。虽然“遥远”,却始终“相随”。考生如果这样思考,不仅有话可写,而且也不会走题偏题。

二、南通题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点评】且不论内容,单说这题面的排列,真好看,读起来更抒情。近年来,南通中考作文题保持了一种风格,总是那么情深深意蒙蒙,但2013年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了些变化,变得和江南水乡的苏州一样,有吴侬软语的味道。大家请细看,“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和“遥远的眼神”多像一对亲姐妹,只不过一个激情张扬些,一个清秀脱俗些。欣赏这道题时,我情不自禁地怀想起2012年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现场复赛题“有一种声音”,于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而且南通明确规定书写5分,让我感动得几近落泪。

三、常州题

阿尔卑斯山的一条路旁竖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很多时候,当我们朝着远方的目标一路奔跑的时候,常常会错过许多不该错过的风景。况且,如果你有一双慧眼,风景又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

请以“不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60分)

【点评】读题之后,立马想到,常州人还真喜欢“慢”,常州城不应该叫“龙城”,该叫“慢城”。记得2011年考过“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现在又来一个“慢慢走,欣赏啊! ”,切不可在风雨兼程的匆匆赶路中错过“不该错过的风景”。学会关心自己,才会懂得关心他人;学会享受生活,才会珍惜并创造美好的生活。

引导语的最后,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提醒:别把“风景”教条,它的内涵丰富着呢,写实的,写虚的,比拟的,象征的……只要具备“风景”的特质,均在可写之列。其实,这道题真正的秘密在于“不该错过”:本该具有却丢失,原是必然却无缘,是那个岁月该有的,是那个季节该有的,是那段艰辛的过程该有的……

四、盐城题

请以“放慢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认真思考题目含义,选择恰当的角度;(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5)书写认真规范。(60分)

【点评】同样是对急功近利式的浮躁表达一种反思甚至批判,盐城卷的命题人更为直截了当。“放慢脚步”四个大字,观点立场、价值判断、审美取向等,一切尽在不言中。苏北人的特质于命题中可见一斑。与常州题相较,盐城题还真少了那么点婉约和柔美。

风格虽然有别,但异曲同工。“放慢脚步”,是为了“慢慢走,欣赏啊!”,还是因为“行色太匆匆”? 是因为走得太快了太领先了,还是因为走得太吃力太疲惫了? 是为了左顾右盼,多一些收获,还是因为方向有错、办法欠妥,需要总结、反思甚至调整? 正如命题要求中所提到的,认真审题,内涵较丰,角度亦多。

放慢脚步,是对个体还是群体?是对个人还是国家?是对小事还是大事?是放慢脚步,还是放慢心灵? 是放松心情,还是放下欲望? 无不是可以用武之地啊! 既然如此,弱水三千,又如何取一瓢饮呢? 这对思路纷至沓来的考生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

五、扬州题

渐至佳境

【渐至佳境】比喻兴味逐渐浓厚或境况逐渐好转。

知识越学越有趣,乐曲越弹越流畅,风光越赏越美妙,作品越读越精彩,与人相处越来越和谐,对镜微笑越来越自信……

成长中,谁都有过姿态不断调整,知识不断深化,领悟逐步加深,境界逐步提升的经历。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60+3分)

【点评】首先想到的一句话是,苏中地区都能单独列出书写分,前有南通的5分,这里有扬州的3分,后有泰州的4分。当然,2013年徐州也有3分书写分。

扬州的“渐至佳境”实在是一道让人叫绝的好题,和高考作文题相比,不仅不逊色,而且要胜几筹。

四个字,既暗示文章应该有的高潮———“佳境”,且这“佳境”又是因人而别,可大可小,可实可虚;又暗示到达高潮的情节发展过程和特质———“渐至”,且扬州的“渐至”又与常州、盐城的“慢”一脉相连,心心相印。“渐渐”而来的过程和变化,“至”于“佳境”时的喜悦与心动,让阅卷者也会产生“垂涎三尺”的阅读期待。

稍有点遗憾的是,引导语实在太多,又是成语解释,又是两段不同侧面的提示,命题者是担心考生读不懂“渐至佳境”四个字吗? 其实,这种理性一时“短路”的“人文关怀”,总是在惠及一部分人的同时,又伤害了另一部分人;在“打开”思路的同时,也“定式”了思路。这是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把正常的考试过于政治化的一种不正常的表现,损害的是最起码的考试公平。非要让“不知者”知之,这样的选拔还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如果排除命题人想要炫一下自己的可能的话,那么,这样的“渐至佳境”,对于阅卷而言,说不定反而是“人为添乱”,会导致评价质量的“每况愈下”。

六、泰州题

请以“这样多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4分)。(60分)

【点评】就五个字,如盐城题一样,前无引导,后无提示,干净利索。“美丽”是一个特别时髦又特别永恒的话题,于是就有了泰州这道关于“美丽”的作文题。

同样是“美丽”,这一道题又更美丽。写作的关键在于,要抓住“这样”和“多”,做足文章。可以是本来已经“美丽”,但再来一个锦上添花,于是“这样多美丽”;可以是本来“美丽”但有点俗气,于是来一个删繁就简,于是大方得体、清新脱俗,便显得“这样多美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七、南京题

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

请以“书里有个‘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0分)

【点评】印象中,南京中考语文的命题人对读书情有独钟,2012年是“带一本书去旅行”,2013年是“书里有个‘我’”。六朝古都的子嗣若不读书,中华希望何在?

乍一看这道题本身,似乎有点怪味豆的感觉;但只要细看一下引导语,便会即刻明白,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沉醉于读书的故事。“三更有梦书当枕”,书里书外是一人。这和我们平时训练的“我喜欢的一本书”有很多相似之处。

阅读,就是一种寻找,在陌生的地方找到熟悉的自己。要写得好,你必须得“读”进去,用心用情用体验去读,然后随情节一起发展,跟书中的“我”一起沉浮。内外虽是两个“我”,但要让它们成为一个“我”。

或许是我个人的偏好,大凡敢于在考试中还提倡读书或写作的,我总觉得这个题里“有个‘我’”。

恕我直言,我没有细细研究每个大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总的分值是不是一样,也没有研究过读写分值的比例。可是,全省各大市中考作文赋分有66分,有65分,一般也得60分,而南京的作文为什么只赋50分呢?

八、淮安题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书签是夹在书里用来标记阅读的,它让阅读更加方便。书签取材广泛,哪怕是用过的一张车票,喜欢的一片树叶……皆可成为书签。书签大都画面随意,文字简洁,富有哲理,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

一枚小小的书签往往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寄托着别样的情愫。书签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引发着我们无数的联想……

请以“一枚书签”为题(也可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60分)

【点评】淮安题的贡献在于考生可以自己根据材料拟题;而且,这是一道面对“文体不限”时,可以写成说明文的题。

淮安题的另一个优点是,和南京题一样,在写作要求上只列了两条,简洁利落。当然,在内容的选择上,淮安题也与南京题相近,与读书有关。

当然,说的是“书签”,关注的依然是背后的人,是背后的人的读书生活和精神生活,可见命题者还是颇具匠心的。建议大家在作文训练时,好好用上,而且请一题多做,就像一鱼多吃一样,意义和收获将会是你们想象不到的。

但我不喜欢的地方是,引导语太婆婆妈妈了,和扬州题有得一比。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我不相信,都参加中考了,还有考生不懂“书签”的用处和意义吗?

九、徐州题

总有一次惊喜

要求:(1)以“总有一次惊喜”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63分,含书写分3分)

【点评】请允许我表达第一眼之后的印象:这是一道好犯难的命题。这个“惊喜”到底是发生了呢,还是没有发生呢? 是过去时,现在时,还是将来时? 如果是将来时,是要在一次次失望中隐含着必然有一次“惊喜”的出现呢,还是等待命运和上帝,总会有“铁树开花”“咸鱼翻身”的机会呢?

题面是“惊喜”,而文章恐怕更多的还是叙写“平庸”“无趣”“艰难”“倒霉”“失望”之类。这样的写作导向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这和“面对绝望(平庸)”之类的作文题又有何异呢? 哦,知道了,有差异,它在灌注一种理念:即使一次次失望或者绝望,依然要充满希望地生存下去。海子说得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海子自己也没把未来等来;普希金说得好,“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可惜的是,普希金没有走到不惑之年,也就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生活不易啊!

回眼再看,发现这道题还是有点道理的。一是有激励作用,即使“众里寻他千百度”,也要相信,曙光就在前头。二是有引导作用,要学会寻找快乐、惊喜的元素。三是题目中有几根“暗桩”,如果发现不了,就会写偏题或跑题。比如,是“惊喜”,不是“欢喜”;此处的“总有”,不是“常有”,而是“难得有”;数量词是“一次”,万不能不小心写成“数次”;还有 ,“惊喜”二字也可以多解。如此看来,这道题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精彩之处的。

十、宿迁题

当苦苦探索而不得其解,或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够理想,此时,你是否想到,还有一种办法……

请以“还有一种办法”为题,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60分)

【点评】宿迁人就是不一样,写作文也那么实在。这是一道面向生活,面向真实生活的文题。引导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文章求其诚,这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主张,也是写作的正路。

题目虽然是“还有一种办法”,但写文章可不能只有一种办法。虽然几条曾经尝试过的路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可文章中还是要先铺写或做必要的交代,然后,再考虑“还有一种办法”。“还有一种办法”是做到的,还是刚刚想到有待验证的,这就看文章到底是怎么一个做法了。

好一个联想:办法总比困难多;天无绝人之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俗语、名言是积极的正能量,更是写作的暗示。“蓦然回首”,宿迁题与徐州题还是有某种默契神似的。

十一、连云港题

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上,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带给了我们恩泽,师长的关爱拨动了我们的心弦,生活的波澜触发了我们的感慨,青春的火花点燃了我们的激情……这种力量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我们不断地汲取与发挥那成长的力量,一路前行,再也不会畏惧那路上的荆棘坎坷!

请以“成长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3)不得抄袭;(4)字数控制在600字~800字之间;(5)卷面整洁,书写工整。(60分)

【点评】比起2012年用海子诗中的“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来命题,2013年的这道“成长的力量”应该更适合中考。再加上一段引导语,这个正能量应该是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不断地汲取与发挥那成长的力量,一路前行,再也不会畏惧那路上的荆棘坎坷! ”

这个引导语也是一个喋喋不休的唠叨,而且,还会给人误导。因为,根据这样的提示,成长的“力量”便会下意识地聚焦在“阳光雨露”“关爱”之类的“他力”和“外力”上,如果大家都这样写,文章会让人觉得好没劲。甚至,我总觉得,顺着这个引导语,作文的题目应该改为“外来的力量”。当然,这肯定不是命题者的初衷,因为,即使是来自外部的力量,也要转化成内在的动力。换句话说,这“力量”可能不仅来自于外在,更多的应该来自于强大的自己。

十二、镇江题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潜台词”有“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的意思。

请以“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60分)

【点评】这道题蛮有味道的。一是“潜台词”的味道。考生必须懂得什么是潜台词,必须寻找有写作价值的潜台词。既要有潜伏,又不能潜伏得太深,否则,谁都弄不明白就麻烦了。二是“心动”。为什么会让“我”“心动”? 两者之间有什么故事,什么默契,什么关联?做出来就是真的有味道,否则就是走“味”偏“道”。三是所写的人和事最终能证明心理暗示的作用与意义。四是以故事线索为题。如何用好线索关联人事,展开故事,表现人物,呈现情感与主旨,的确是一件不得不用心的事。

十三、无锡题

无锡有两道作文题,一大一小。先承上说大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远方的山是美丽的,远方的海也是美丽的。

幻想的翅膀让我们总觉得斑斓的远方,才是最精彩的去处。

然而又有谁知道,自己脚下那一小块驻足之地,才是最稳实可靠的地方啊!它能磨砺你的思想,敏锐你的目光,坚定你起步的脚板,充实你背负的行囊……

请以“我从脚下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2)文体自定,诗歌除外;(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4)不少于600字。

【点评】在举国上下、各行各业、各式人等都在追梦的今天,无锡的命题者反其意而用之,大胆地命出“我从脚下出发”的文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勇气。

把写作的视点转移到关注自身,关注自己的脚下,关注每一步的行动和实践,实在是体现了应有的“正能量”。从脚下出发,其实是从脚下的土地出发,从所处的岗位出发,从已经拥有的出发,从现实出发……如果平时真能以“我”为中心,写好一系列故事,何愁这600字不感人呢?

要求(1)太重要了,既要有经历的事,更要从事中明理。如何表达,还是需要写作智慧的。

再说小作文:

阅读右边的漫画,完成题目。(6分)

漫画题目:适当弯曲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漫画所表达的观点,并对观点作简要的论证。(字数100字左右)

【点评】见到漫画作文题,非常亲切! 虽然只是一篇6分的议论片断。当然,更有意义的还在于,从题型来说,这是一道看图作文;从表达方式来说,这是一道关于议论的小作文。

按常理,观点的概括不会有错,一是漫画本身就有一个对比,二是还有题目的强烈提示:适当弯曲。难度在于对观点的简要论证。既然要论证,就必须回答“为什么”。是用公理来论证呢? 还是找事实来论证呢? 还是运用逻辑推断来论证呢? 阅卷时怎么把握呢?而且,还要在100字左右的“螺蛳壳”里。

如果平时不写不练议论文,这6分恐怕就基本泡汤了。

逐题表达了个人的认识之后,最后,请允许我做一个简单的归纳。

风景独好的命题作文,呈现了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真实性与导向性的融通。综观2013年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作文命题,可谓题题都指向考生真正的生活,指向考生真实的读书学习和人生成长的生活,无一道给人以“假、大、空、玄”之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命题的奇迹。更为精彩的是,这些题目在直指考生真实生活的同时,体现出了非常好的教育引导功能:引导考生学会读书、学会感恩、认识人生、感受成长、寻找方法和力量……充分发挥了中考作文作为“指挥棒”和“风向标”所应具有的正能量的引领作用。

二是公平性与人文性的渗透。公平性既表现在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更体现为能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一个相应的发挥空间,一般考生“写得出”,优秀考生“写得爽”。与此同时,这些文题又充分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性化关怀。例如,有的在题目中非常明确地写上“我”,有的在写作要求中注明“结合自己”等字样,旨在引导考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有的,甚至借助引导语打开或激活考生的写作思路。总而言之,命题者希望考生能够写作愉快。

三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综观2013年的命题表述,无论是题干、标题、要求还是注意事项等,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标点、语法、修辞和逻辑方面的错误,更没有出现“无厘头”式的引导语和常识性、科学性的错误;既没有冷僻、艰涩的文言,也没有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以上这些细节,体现了命题者治学的严谨以及良好的语文素养,更体现了命题本身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在注重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的同时,许多命题还具有较好的艺术性,传达出了一定的命题智慧。只说泰州的“这样多美丽”,和“美丽”相比,命题的优劣就不可同日而语,更不用说“渐至佳境”和“我从脚下出发”等命题,那可真不是一般的智慧了。

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我相信,2013年全省各地诞生的中考好作文,数量肯定相当可观。从考试选拔人才的角度看,让不同层次的考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这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再说,好的考场作文题不只是一笔考试的财富,更是一笔作文教学的财富,尤其是在初三作文教学中。这些题目,有的甚至完全可以放在初一、初二时,结合作文教学与训练使用。我们提倡生态写作,坚持的就是低碳高效,和谐共生。既要资源节约,更要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反复使用,让优秀的命题资源发挥最大最好的效益。

自然风景的精选作文 篇10

每天早晨,我从睡梦中苏醒过来,总是听见鸟儿在树梢上枝枝喳喳的唱著优美的歌声,那一句句的悦耳的旋律,一直常在我的脑海里回荡。有一次,妈妈带我到一位朋友家去聊天,正好,那位朋友饲养了非常多种类的鸟,有八哥,鹦鹉,白文鸟,,,,各种不同的鸟类,这些鸟类各有不同的声音,如八哥会一直重复你说的话;而鹦鹉则是有礼貌的和别人打招呼,彷佛是彬彬有礼的小绅士;白文鸟会唱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等,但是,偶尔还有些令人笑的不支倒地的小插曲,如:弟弟模仿苏贞昌的模样,一直喊「冲冲冲」(闽南语),於是,八哥便学了起来,也开始模仿起苏贞昌,喊起了冲冲冲,而且这只八哥不只声音有点好笑,甚至连模样都很滑稽,使得大家都笑倒在地。至今,我都还记忆犹新呢!

雨,也是有著优美的旋律。有时忽大,有时忽小,在夏季闷热的午后,总是雷电不断,伴随著雷电的午后雷阵雨,就像是个交响乐团似的,由雷电来当指挥,雨滴来当演奏者,而云朵就是观赏者了,你看,多麼一个完美的交响乐团演奏,竟然就在天空中顺利,完美的演出;春季的梅雨,总是滴滴答答的哭个不停,就像是向天空诉苦,多麼令人同情啊!

春天,像是大自然投入母亲的怀抱中,让母亲亲我,抱我,称赞我,春天一到,许多冬眠的动物都纷纷的醒来了,经过了雨季,植物纷纷的从地底下的学校冒了出来,大地焕然一新,蜜蜂也嗡嗡嗡的出来采花蜜,准备下一个冬天的到来;夏天,蝉儿枝枝的叫著,唤起了许多孩子戏水之梦,总是在酷热的夏天,一跃而下的跳入游泳池中,这样才能消消暑气呢!秋天,迎风而来的秋风,总是舒服的吹在我的脸上,此时,最适合放风筝了,在微风萧萧的响著中,和风筝一同翱翔在天空中,那是多美好的事啊!;冬天,大地的演奏就此告一段落,大家都等待著春天的到来。

生活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只要仔细的聆听,体会,就会发现声音的美妙了。


六年级大自然相关作文:

1.六年级作文:我爱大自然600字

自然风景的精选作文 篇11

今年暑假,我们到了祖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香港的灯光是最亮的,它是由香港老百姓的万家灯火组成的,每到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的灯光一打开才出现了这样的美丽奇观!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闪闪发光的银沙滩。随着人流走到了银沙滩门口,一眼望去看到了一座小桥跨在两岸之间。走进沙滩,金灿灿的阳光照在沙滩上,沙滩变成了一片银色,亮晶晶的,放眼望去大海上波光粼粼,水天一色。

有的孩子正在海里游泳,而我躺在沙滩上静静地感受着大自然给与我的快乐。突然,一声“加油”把沉静打破了,我连忙站起来想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咦?爸爸在追着蚂蚁跑?我凑到前面看了看,原来爸爸在追着一个小螃蟹跑。我也去追了一只小东西,踩在这软绵绵的沙滩上,我感到无比幸福。

我没有追上它,就跑就大海里玩了,玩累了就坐在沙滩上,用细沙把自己的腿埋起来放进水里,这时我想:海滩上的风景真美!刹那间,一辆摩托车从沙滩上奔驰而过,酷极了!

夕阳西下,我恋恋不舍的走回了家。

香港的美包括了很多,夜美,水美,沙滩更美!我爱美丽的香港,你呢?

自然风景的精选作文 篇12

关键词:18世纪,时代背景,自然风景园

英国自然风景园泛指18世纪在英国产生的园林形式,并传播至欧洲其他国家,取代17世纪相对正式、对称的法国园林成为当时欧洲主要的园林风格。 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是“英国对于世界性的园林风格所作的唯一重要贡献”。无论是政治、经济、 社会还是文化,这一园林形式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解读英国自然风景园。

1. 社会政治

一段新形式艺术的出现往往折射出这一历史时段社会的变迁。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这场由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阶级联合发动的成功政变,使英国顺利实现了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确立了议会的主权,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的出现使君王的政治权力形同虚设, 园林不再是君主特权,曾经以君王为服务核心,深居高墙由植物精心妆点的古典主义园林也丧失了存在的基础,风景园在此时得以发展。

1714年,汉诺威王朝入主英国,辉格党获得超过60多年的政治优势,在野党派以逃避的态度,迁回各自郊区的农场和庄园居住。这些园主和贵族的财力物力都无以和法国王室匹敌。法国园林,强调轴线对称,植被修建,其高昂的营造和养护费使落魄的园主无法再建造恢弘的巴洛克式园林。因此, 造价低廉,贴近自然的园林形式成为更加适合当前的造园手段,也奠定了风景园的基础。

2. 经济发展

18世纪初期,推动园林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农业革命——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发明,以及耕作制度的进步、变革。此外,呢绒取代羊毛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极大地刺激了英国养羊业的迅速发展,最终导致了圈地运动的扩大。“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的乡村面貌,连续的草地成为主要的乡村景观。另外争夺海上霸权需要建造船只,加之燃料和建材的匮乏,木材的需求量加剧增加,因而全国掀起一场造林运动。”1由于树木的种植,英国形成了缓坡草坪上树丛点缀的自然风光。( 图1)

18世纪中叶,英国率先爆发了工业革命,先进的生产力使英国经济迅猛崛起。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所保障,国家财富的迅速增长。 “经济史学家菲利斯·迪恩估计在1700-1780年之间国家的总产出增长了67%,到1800年增长了151%。”2另外,随着英国国力的增强,英国在大航海时代的尾声接连取得海上霸权的地位,也对对外贸易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这一时期,英国自然风景园的造园运动达到空前的活跃状态。以园林设计师万能布朗为例,他在从1741至1783年去世之前,先后改造设计自然风景园二百余座,包括斯陀园、布伦海姆风景园、 查兹沃斯庄园等。

3. 哲学思想

自然风景园的产生,不仅涉及英国政治体制等社会因素,而且深入到哲学思想及文学美学等文化思潮。17世纪,经验主义哲学的崛起,使英国屹立于世界科学的前沿。英国皇家艺术学会所产生的“科学”新面貌更是提倡对本土环境的研究,在这种情景下,过去以法国等其他欧洲园林为模板的园林营造手法遭到质疑,寻求新的具有英国特色的园林艺术迫在眉睫。

1 | 连续的草地与点缀的树丛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17世纪以洛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哲学为新的园林艺术奠定了哲学基础。洛克在1690年《人类理解论》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一书中写到:“我们所获得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 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3在经验主义的影响下,美学的评判标准得以重新审视。经验主义哲学对于启蒙运动起到了很大的激发作用。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哲学家培根认为:“凡是高度的美在比例上都显得有点古怪。”4这一想法意味着人们开始用自然的原则来评判什么是美。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将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覆盖了自然科学、哲学、 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各个知识领域。启蒙运动者坚信艺术要模仿自然 , 这里的自然多指原始的生活状态,其在艺术上的反映,就是要忠实地临摹自然 , 不求改善或者美化。

4. 相关艺术

除了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影响,18世纪文学与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形成。

18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安定,文学上崇尚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者们认为所有文学作品都应效仿古希腊罗马的著作以及当时法国的经典著作, 并且认为理想的艺术应基于秩序、逻辑、确切及情感控制的基础上。新古典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的约瑟夫·艾迪生,曾发表了《论花园》,文中写道:“在自然的荒野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风景,有着无穷变化的景象,我们经常能听说一个诗人爱上了乡村生活,那里的自然风光完美无瑕,有着最能激发诗人想象力的景致...... ”5文中的“一望无际”“无穷变化”“乡村”为自然风景园营造一番理想的田园之美。艾迪生认为,大自然的雄伟壮观是造园所难以企及的,由此引申出园林愈接近自然愈美的观点。

同一时代的绘画与文学风格相辅相成,都是充满对质朴生活的向往,对传统自然的渴望。自17世纪以来,法国和意大利风景园家的作品深受英国人的喜爱,大量作品被介绍到英国。在引入的作品中, 以法国风景画家克洛德·洛兰(Claude Lorrain)、 尼古拉·普桑 (Nicolas Poussin)、意大利画家加斯帕尔·普桑 (Gaspard Poussin) 等人创作的风景画最为著名。( 图2、3) 这三位画家笔下的自然是以传说中的场景为蓝本,再加上想象的加工,呈现一种世外桃源的风景理想,这也成为英国自然风景园学习的原型与范本。

2 | 克 德· 洛 的 景 ( 图 来:http://www. claudelorrain.org/Landscape-With-The-Marriage-OfIsaac-And-Rebekah.html)

3 | 加斯帕尔·普桑的风景画 (图片来源:http://367art.net/ gallery/P/Poussin__Nicolas/Landscape_with_a_Calm_by_ Nicolas_Poussin_22559.html )

同时,中国造园艺术也对自然风景园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中国园林首先由坦普尔爵士于1692年引入英国,他在《论伊壁鸠鲁的花园,或轮造园艺术》一文中,高度赞扬了中国造园艺术, 并对时下正流行的巴洛克式园林进行了批判。他在文中写道:“在我们的世界里,建筑和花园的美感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比例、对称和统一的格调体现出来的;道路和树木的布置则是为了彼此之间的对话,并且要有准确的距离。中国人对这种方式嗤之以鼻,他们说,只有刚学会数数的孩子才会把树沿着道路一棵挨一棵地笔直种下去,还在其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园林的美对中国人来说应当是伟大的、 引人注目的,但各部分之间不应存在明显的秩序和比例,中国人的超凡想象力体现在他们的园林布局中。……” 6

真正将中国园林艺术运用到造园实践是在18世纪,以钱伯斯为代表。1722年,他在《东方园林研究》 中进行了有关中国风格的探讨,感叹自己国家的园林是空虚的。他批评英国的造园家和评论家都过于强调粗旷的自然。在1758年 -1759年出任邱园的建筑负责人期间,他建造了以中国塔为代表的多座中式建筑。(图4)

上一篇:网上党课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汇报下一篇:感谢您的恩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