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2024-06-14

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共8篇)

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篇1

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业银行)贷款管理,规范贷款行为,防范贷 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等法 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是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农业银行各种类贷款管 理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本制度中所称贷款系指农业银行对借款人自主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 付息的货币资金。

第四条 本制度中的贷款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第五条 贷款管理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区域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第六条 贷款的发放和使用要坚持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相统一的原则,自主经营,自 担风险,区别对待,择优扶持,有借有还,到期归还。

第七条 贷款管理实行行长负责,分级审批,集约经营,审贷分离的体制。

第八条 贷款发放实行权限管理,总行对分支行实行授权和转授权。

第九条 本制度适用于农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贷款业务。农业银行向境外借款 人提供贷款和境外分支机构贷款管理制度另行规定。

第二章 贷款对象和基本条件

第十条 贷款对象(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 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 然人。

第十一条 借款人申请贷款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借款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

(二)贷款使用确有经济效益,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原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清偿或 落实了经开户行认可的还款计划;

(三)在农业银行开立基本帐户或一般存款帐户,在其帐户内应保有不低于贷款余额10%的 存款作为结算支付保证。自愿接受农业银行的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如实向开户行提供有关 经营情况和财务报表; (四)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累计额未超 过其净资产总额的50%;

(五)实行贷款证的地区,应持有人民银行颁发的贷款证;

(六)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应当经过工商行政管 理机关办理年检手续,特殊行业须持有有权机关颁发的生产经营许可证;

(七)不符合信用贷款条件的,应有符合规定担保条件的保证人、抵押物或质物;

(八)申请短期贷款,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应低于70%。申请中、长期项目贷款,应有经国 家有权机关批准的项目立项批文,并有符合国务院规定比例的资本金;

(九)申请票据贴现,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票据。

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违背或降低上述基本条件发放贷款。

第三章 贷款种类和方式

第十二条 贷款按期限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一)短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贷款。一般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中的 流动资金需要。短期贷款依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风险度或授信额度发放和管理。

(二)中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

(三)长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的贷款。中、长期贷款一般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和建设中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需要。

中、长期贷款实行项目管理,并采用担保贷款方式。

中、长期项目贷款分为技术改造贷款和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系指用于企业进行 技术改造中固

定资产投资的贷款。基本建设贷款,系指用于项目单位进行新建、改扩建项目 中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

第十三条 贷款按方式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一)信用贷款,系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信用贷款只对经审查确认资信优良,能 按期偿还贷款

本息的借款人发放的短期贷款。

(二)担保贷款,系指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1保证贷款,系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 不能偿还贷款

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办理保证贷款,应当对保证人担保资格及其偿还能力进行审查,并签订担保合同。

2抵押贷款,系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 产作为抵押物

发放的贷款。

办理抵押贷款,应当对抵押物的权属、有效性和变现能力以及实现抵押权的合法性进行严 格审查,签订

抵押合同并办理抵押物的有关登记手续。根据抵押物的不同情况,合理确定贷 款抵押比例。贷款额不超过

抵押物变现值的70%。

3质押贷款,系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 产或权利作为

质物发放的贷款。

办理质押贷款,应当对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设定质权的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与出质人 签订质押合同,并办理相关的登记手续。贷款额不得超过质物现值的80%。

(三)票据贴现,系指以购买借款人未到期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的贷款。

第四章 贷款期限和利率

第十四条 贷款期限根据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周期和还款能力,由借贷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并在借款合同

中载明。技术改造贷款期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基本建设贷款期限 一般为5年,最长不得超

过10年,特殊情况需要超过10年的应报总行批准。

票据贴现期限自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止,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第十五条 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应在贷款到期日前10天向贷款开户行提出借款展期 申请。由开户

行报贷款审批人审批。担保贷款展期,还应由贷款保证人(抵押人或出质人)出 具同意展期并继续担保的书

面证明。

所有贷款只能办理一次展期。短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定期限;中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 定期限的一半;

长期贷款展期最长不得超过3年。借款人未申请展期或申请展期未得到批准,其贷款从到期日次日起,转

入逾期贷款帐户。

第十六条 贷款利率的确定和利息计收。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政策和计息方法,确定 每笔贷款利率,并在借款合同中载明。

对有关部门贴息的贷款,农业银行应当按贷款条件自主审查发放,严格管理,应补贴的利 息由利息补贴

者直接补偿给借款人。银行按正常规定向借款人计贷款利息。

逾期贷款和挤占挪用贷款按规定计收加、罚息。

除国务院决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决定停息、减息、缓息和免息。国务院确定的贷款 停息、减息、缓息和免息,要严格按规定办理。

第五章 贷款经营

第十七条 农业银行依法自主经营贷款,除国务院特定贷款外,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涉。各级行在总

行授权或转授权范围内依法经营贷款。未经授权和转授权的不得经营贷款。

第十八条 县、市、区支行(以下简称县级支行)是农业银行贷款经营的基本单位。各级行 均应在权限范

围内经营贷款,按上级行授权,负责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检查、贷款发 放收回及权限内贷款审批等

管理工作,确保贷款效益。

第十九条 总行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及直属分行(以下简称分行)应依据国家区域产 业政策和农业银

行发展规划,统筹安排辖区内贷款投向和投量,负责权限内贷款的审查、审 批。

第二十条 充分发挥农业银行系统整体功能,逐步加大总、分行调控力度。突出效益原则,努力培育全

系统重点信贷区域、高效信贷行业和优良客户群体,实现集约经营。

第二十一条 实行人民币、外币贷款统一经营。

第六章 贷款程序

第二十二条 借款申请。借款人需要向农业银行借款,应当向开户行直接申请,申明借款 金额、借款用

途、借款期限、借款方式、偿还能力及还款来源等基本情况,并提供以下资料 :

(一)借款人及保证人基本情况;

(二)财政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核准的借款人、保证人上财务报告,以及申请借款前一 期的财务报告;

(三)原有不合理占用贷款纠正情况;

(四)抵押物、质物清单和有处分权人的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及保证人同意担保的证明文 件;

(五)实行贷款证的地区、应提供人民银行颁发给借款人的贷款证;

申请中、长期项目贷款还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情况;

(三)在开户行存入规定比例资本金的证明;

(四)实施项目必需的有权机关的有效批文;

(五)项目投资来源及资本金到位情况;

(六)与贷款相关的其它资料。

第二十三条 贷款受理。开户行同意受理的借款申请,由借款人填写《借款申请书》,开 户行负责人签

署意见,由贷款综合管理岗登记,移交贷款调查岗进行事实认定。

第二十四条 对贷款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评定内容包括企业领导者素质、经济实力、资 金结构、履约

情况、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等因素。贷款企业信用等级统一划分为五个等级: AAA级、AA级、A级、B级、C级。评定企业信用等级坚持企业自愿,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统 一指标,综合评价,按程序评定的原则。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由总行制定。

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由分行组织,信贷部门具体操作,评定结果内部掌握。也可委托有关资 信评估机构进

行,评估结果经分行信贷部门认可。

第二十五条 贷款调查。开户行信贷部门调查人员应及时组织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及借款 人基本条件进

行调查核实,测定贷款风险度,并提出意见,移交审查人员进行审查确认。

对中、长期项目贷款,还应及时组织具有相应项目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贷款项目评估。

对自然人申请借款,应对其品格及还款能力进行调查。

第二十六条 贷款审查。贷款审查人员应当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审查,复测 贷款风险度,并提出贷款意见,按规定权限报批。

第二十七条 贷款审批。贷款实行按确定程序分级审批制,上级行接到下级行贷款报告后,先由贷款管

理部门负责审查,并提出意见,报同级行贷款审查委员会审查后,属权限内的 贷款由行长审批,超过审批

权限的再报上级行审批。

第二十八条 签订借款合同。农业银行贷款经营的基本单位均有权按授权与借款人签订借 款合同。借款

合同应使用农业银行统一印制的《借款合同书》。《借款合同书》应逐项填写,不得遗漏。保证贷款、抵

押贷款、质押贷款如有必要,也可单独与保证人、抵押人、出质 人签订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需要办理登记的,应依法办理登记。

第二十九条 贷款发放。借款合同签订后,开户行要按借款合同规定按期发放贷款。

第三十条 贷后检查。贷款检查人员要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经营情况进行经常性 跟踪调查或定

期检查。检查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向主管领导报告。应建立贷款风险早期预警制 度。对借款单位管理人员、银企关系、债权债务关系、产供销、财务状况等方面发生变化,可能危及贷款安全时,应及时向有关领导

报告。在贷款事实风险形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 施。

第三十一条 贷款收回。要坚持按借款合同规定的期限收回贷款。在短期贷款到期前7天,中、长期贷

款到期前30天,开户行要向借款人发出到期贷款催收通知书,按期收回贷款。贷款逾期,开户行要及时

发出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做好逾期贷款的催收工作。

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应与开户行协商。

第三十二条 贷款总结评价。贷款开户行应对借款人的贷款使用及归还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中、长期项

目贷款要在贷款项目达产1年后,写出贷款项目后评价报告及时报贷款审批行。

第三十三条 贷款档案。应建立辖区内贷款档案,完整记录每笔贷款活动的全过程及借款 人的生产经营

和财务状况。贷款档案应由贷款综合人员负责管理。

第七章 不良贷款监管与考核

第三十四条 不良贷款系指呆帐贷款、呆滞贷款、逾期贷款。

呆帐贷款,系指按财政部有关规定列为呆帐的贷款。

呆滞贷款,系指按财政部有关规定,逾期(含展期后逾期)超过规定年限以上仍未归还的贷 款,或虽未逾

期或逾期不满规定的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含呆帐贷 款)。

逾期贷款,系指按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不含呆帐贷款和呆滞 贷款)。

第三十五条 不良贷款的登记。不良贷款由贷款开户行会计、信贷部门提供数据,经稽核 部门审核并按

规定权限认定,由信贷部门逐笔登记,建立台帐,定期逐级上报。在报上级行 的同时,抄报同级人民银行

分支机构。

第三十六条 不良贷款的考核。按月考核不良贷款占用额和占用率,以此评价各级行信贷 资产质量。按

季通报各级行不良贷款增减变化和清收任务完成情况,并与有关奖惩指标挂钩。

第三十七条 不良贷款的催收和呆帐贷款的核销。贷款管理人员负责不良贷款的催收,稽 核部门负责对

催收情况的检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呆帐准备金,并按规定条件和程序核 销呆帐贷款。

贷款豁免权属国务院。除国务院批准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要求农业银行豁免贷款。

第八章 贷款管理责任制

第三十八条 贷款管理实行行长(经理、主任,下同)负责制。各级行行长应在授权范围内 对贷款的发放

和收回负全部责任。行长可以授权副行长或贷款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贷款,副 行长或贷款管理部门负责人

对行长负责。

第三十九条 各级行均应建立有行长或副行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贷款审查委员会(小组),负责贷

款的审查。

第四十条 建立贷款分级审批制。总行根据分行所辖贷款质量、管理水平和贷款风险度授 予其不同的贷

款审批权限。贷款审批权限每年调整一次,分行以下机构贷款审批权限,由分 行转授。

第四十一条 实行审贷分离制,严禁个人自批自贷。贷款调查人员负责贷款调查评估,承 担调查失误和

评估失准的责任;贷款审查人员负责贷款手续合规合法和贷款风险的审查,承 担审查失真失误的责任;贷

款审批人员负责贷款审批,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贷款检查人员 负责代款的检查,承担检查失误,管理不

严的责任。

第四十二条 实行贷款管理岗位责任制。把贷款管理的调查(评估)、审查、审批、检查、综合及发放、收回各环节的责任系数量化到岗、到人。发生不良贷款按职责相应承担清收等 有关责任。

第四十三条 实行大额贷款专管制度。对大额贷款和重点企业贷款要派驻厂信贷员或驻厂 信贷组进行专

门管理。对大型企业集团且贷款达到一定额度的,应相应建立分理处或支行,全面加强贷款管理和提供信

贷服务。

第四十四条 实行贷款管理人员离职稽核制度。贷款管理人员调离工作岗位,要对其在任 职期间和权限

内所发放的贷款风险情况进行稽核。正确认定其任期内工作业绩,严格区分工 作责任。

第四十五条 实行贷款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等级管理制度。所有贷款管理人员都应通过考 试或考核,取

得贷款管理岗位任职资格,持证上岗。在此基础上实行等级管理。对不同等级 的信贷员授予不同的贷款管

理权限。信贷员任职资格及等级的考试(考核)、评定,由总行制 定统一标准和统一印制证书,分行组织评

定。信贷员等级每两年考试(考核)、评定一次。

第九章 贷款保全和清偿的管理

第四十六条 谨防借款人借兼并、破产或股份制改造等途径逃避农业银行债务、侵蚀信贷 资金和借承包、租赁等途径逃避信贷监督以及偿还贷款本息的责任。

第四十七条 贷款开户行应参与借款人在兼并、被兼并、破产或股份制等形式的改造、改 组过程中的债

务重组工作,要求借款人落实贷款债务,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上级行报告。

第四十八条 对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借款人,应在承包、租赁合同中明确落实原贷款债 务的偿还责任。

第四十九条 对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借款人,原贷款债务由改造后的股份公司全部承担,重 新签订借款合同;对实行部分股份制改造的借款人,改造后的股份公司按占用借款人的资本 或资产的比例承担原借款人的贷款债务。

第五十条 对联营后组成新的企业法人的借款人,要将原贷款债务落实到新的企业法人,并重新签订借

款合同。

第五十一条 对被兼并(合并)的借款人,应在被兼并(合并)前清偿贷款债务或提供相应的 担保。也可由

兼并(合并)企业或合并后新成立的企业承担原借款人贷款债务,并重新签订借 款合同。

第五十二条 对与外商合资(合作)的借款人,应继续承担合资(合作)前的贷款归还责任,并要求将合资

(合作)后收益优先归还贷款。借款人用已作为贷款抵押、质押的财产与外商合 资(合作)时必须取得开户行的同意。

第五十三条 对分立的借款人,应在分立前清偿贷款债务或提供相应的担保。或由分立后 的各企业按照

分立时所占资本或资产比例承担贷款债务。

第五十四条 对产权有偿转让或申请解散的借款人,应在产权转让或解散前落实和清偿贷 款债务。

第五十五条 对破产的借款人,开户行应依法参与借款人破产财产的认定与债权债务的处 置。对已设定

财产抵押、质押的贷款债权,农业银行依法享有优先受偿权。无财产担保的贷 款债权应按法定程序和比例

受偿。

第十章 贷款管理电子化

第五十六条 贷款管理电子化建设方案由总行制定,并组织开发统一的贷款管理信息采集、传输系统。

逐步实现总行、分行、支行间的贷款管理电脑网络化。

第五十七条 各级行信贷部门和电脑信息管理部门应按时将规定的贷款管理有关数据、资 料及借款人档

案、信息输入电脑,及时上网传输。

第五十八条 各级行信贷部门和电脑信息管理部门应严守贷款有关机密,不得将电脑操作 码告知无关人

员或泄漏借款人的商业机密。

第十一章 贷款管理特别规定

第五十九条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对其发放贷款。

(一)借款从事国家明文禁止的产品、项目或违法经营活动的;

(二)借款申请者属于国家机关、团体和不具备法人资格、不按企业经营的事业单位;

(三)生产经营或投资项目未取得环境保护部门许可的;

(四)借款用作企业注册资本金、股本金或法定资本金实收资本不到位的;

(五)借款用于财政性收支的;

(六)在实行租赁、承包、联营、合并(兼并)、合作、企业产权有偿转让、股份制改造等体 制变更过程中,未清偿原有贷款债务及未落实原有贷款债务或提供相应担保的。

第六十条 严禁违反贷款管理程序或逆程序发放贷款。

第六十一条 国务院指定由农业银行承办的特定贷款,按《中国人民银行特定贷款管理办 法》有关规定

办理。

第六十二条 严格遵守人民银行制定的企业贷款主办行制度。

第六十三条 同一辖区内不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级分支机构对同一借款人发放贷款。

各分支机构不得超越辖区发放异地贷款。

第六十四条 不得对自然人发放外币贷款,经人民银行批准的除外。第六十五条 发放贷款除按规定计收利息外,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六十六条 严格控制信用贷款,积极推行担保贷款。

第十二章 罚 则

第六十七条 借款人未按本制度第九章有关规定履行义务,致使贷款债务悬空,开户行对 其停止发放新

贷款,并提前收回原发放的贷款。造成贷款损失的,依法起诉,追回贷款。

第六十八条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可对其部分或全部贷款加收利息;情节严重的,可 停止支付借款

人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

(一)不按借款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贷款的;

(二)用贷款进行股本权益性投资的;

(三)用贷款从事证券、期货买卖和房地产交易的;

(四)未依法取得经营房地产资格的借款人用贷款经营房地产业务的;

(五)不按借款合同规定清偿贷款本息的;

(六)套取贷款相互借贷牟取非法收入的。

第六十九条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要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或逾期不改正的,可 停止支付借款

人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

(一)向农业银行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资料的;

(二)不如实向农业银行提供所有开户行、帐号及存、贷款余额等资料的;

(三)拒绝接受农业银行对其贷款使用情况和有关生产经营、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的。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七十条 本制度由总行制定、解释和修订。

第七十一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篇2

信贷是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货币借贷行为, 是一种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而进行银行信贷管理是为了提高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用, 运用信贷杠杠, 对国民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金借贷关系进行组织、疏导、调节和控制。具体到商业银行内部, 信贷管理则是指商业银行在组织存款、发放贷款的活动过程中,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对存款进行管理, 以求其数量平衡 (规模管理) 、期限合理 (流动性管理) 、结构对称 (比例管理) 和优质高效, 最终实现安全经营和效益性、流动性的高度统一。

信贷管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如何做好信贷管理工作, 从大的方面来说, 涉及到社会在生产的各个层面,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小的方面来说, 有利于促进银行内部的信贷管理规范化, 使信贷决策科学合理, 并最终提高信贷管理效率, 而只有确立了明晰、科学的管理目标才能合理组织其他环节, 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 取得最佳管理绩效。

银行信贷管理从根本上讲就是遵循信贷资金循环周转规律, 协调信贷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所以, 银行信贷管理具有广泛的内容, 具有系统工程的性质。如果按照制度、体制、机制和支持技术加以归纳, 大体上包括信贷关系的基础管理、市场定位和营销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资金定价管理和规模与结构配置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 贷款风险管理是银行信贷管理的核心。贷款风险是指银行在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 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影响, 使银行信贷资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 从而使银行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贷款风险主要存在于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 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银行的信贷资金不能按期收回和正常周转, 导致资金出现呆滞、呆账和坏账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如, 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后, 由于市场供求变化、价格调整、体制改革等因素影响, 使贷款不能按期归还和正常周转, 出现预期贷款、挤占挪用贷款等, 是信贷资金难以收回和出现损失。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包括贷款风险识别预警、贷款风险分析测定和贷款风险防范处理三个环节, 构成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 贷款风险的识别。

是指银行在各种贷款风险发生前, 对贷款风险的成因、类型及其程度进行分析、判断, 以此为基础, 准确预测可能发生的贷款风险, 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贷款管理活动。贷款风险最常见的表现是企业违约, 因此银行信贷管理部门、客户部门可以通过日常的信息积累和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 对贷款作出预警。

1、企业资产负债比例过高, 将影响其真实偿债能力, 如果出现贷款大量集中到期不能及时清结, 银行贷款风险就会随之增加。

2、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龄过长;存货所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偏高;营业周期过长;资产的流动性不足等。

3、应了解企业账款抵押财产是否参加应有保险;在抵押期间内, 抵押物市场价格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特别是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等原因造成的影响。

4、企业经营成本提高, 收益水平降低, 效益滑坡, 甚至严重亏损, 将直接危及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收回的物质基础。

5、应关注企业因分立、合并、兼并、改制等法律地位的变化或转包、租赁等经营方式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产生的影响。

(二) 贷款风险分析测定。

形成贷款风险的主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从银行信贷管理的角度, 可将其分为贷款对象选择失误、贷款方式运用不当及货款期限确定不合理等几个方面, 并量化为贷款决策的一个基本依据, 即通过综合考虑共同影响贷款风险的多种因素, 包括贷款对象、贷款方式、贷款形态和贷款期限对贷款资产风险的影响, 测定贷款风险度。

从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实践看, 目前对贷款风险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

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 把贷款分为五类。分别是:1、正常类,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 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2、关注类,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 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3、次级类,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 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即使执行担保, 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4、可疑类,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即使执行担保, 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5、损失类,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 本息仍然无法收回, 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二种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做法, 即按照贷款是否计息把贷款分为正常和受损害两类, 这种模式可以看成是以期限为依据的分类方法。

第三种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做法。这些国家的监管当局一般不对金融机构的资产分类做出规定。

长期以来, 我国对贷款的分类一直沿用财政部1988年《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一逾两呆”的分类规定, 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状况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 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这种分类方法表面上是以期限为基础, 实际上也包含了风险因素。

(三) 贷款风险防范处理。

在识别、测定贷款风险的基础上, 银行信贷管理部门应进一步选择最佳对策, 采取转嫁、分散、补偿等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各种贷款风险, 包括事前防范、事中化解、事后救济等三个方面。

1、事前防范。

银行在信贷经营管理中, 对低效、无效企业或高风险项目拒绝发放贷款, 以免发生贷款风险。事前防范的主要方法有: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并根据客户不同的信用等级给予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严格银行信贷登记与咨询管理制度, 充分运用金融系统贷款卡网络技术, 防止借款人多头贷款、设置套贷、骗贷等;慎选贷款方式, 严格控制信用贷款, 积极推广担保贷款等。

2、事中化解。

面对不可回避的贷款风险, 各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 就是分散策略和风险转移。 (1) 分散风险的基本途径是实现贷款结构的多元化, 避免将信贷资金集中投放于某一类贷款、某几家客户等, 而是有选择地将贷款分散开来, 以降低贷款的风险程度。首先, 将贷款分散投放于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和多家客户, 可以防止某一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某一行业因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效益普遍大幅滑坡, 或某一客户的破产、倒闭等不利变化给银行贷款造成严重损失;其次, 在贷款总规模一定或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单个客户的平均贷款规模越小, 客户经营失败对银行贷款安全的冲击越小, 因此在同等条件下, 银行应控制大额贷款的发放;第三, 一般的, 采取信用方式发放贷款的风险要高于同等条件下采取担保或抵押方式发放贷款的风险要高于同等条件下采取担保或抵押方式发放贷款的风险。因此, 尽量减少信用贷款比重, 相应扩大担保贷款比重, 是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的有效对策。另外, 由于贷款期限越长, 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就越大, 贷款的安全收回就难以确定, 因此, 银行应使长、中、短期贷款的比例保持一个适度、合理的结构; (2) 转移风险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分别是贷款担保、贷款利率浮动和贷款证券化。

3、事后救济。

有贷款风险, 就有可能发生风险损失, 贷款风险发生后, 贷款银行应积极采取救济措施, 对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损失最大限度地予以补偿, 贷款风险补偿的形式主要有: (1) 贷款定价。在贷款利率水平确定的前提下, 贷款除以成本作定价基础外, 还要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 贷款定价应加进风险因素, 预计补偿将要产生或已经形成的风险损失; (2) 提取呆账准备金。我国《商业银行法》关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 商业银行应按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 从利润中提取呆账准备金, 用以补偿呆、坏账损失; (3) 抵押权的实现。银行贷款以客户部分或全部合法、有效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 当借款人违约时, 贷款行可以通过合法途径, 依法对抵押物或质物进行占有、折价、拍卖或变价, 补偿贷款损失; (4) 保险。贷款行可以对一些风险大的贷款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 也可以要求客户以其资产或抵押物向保险公司投保, 一旦贷款遭受损失, 可以向保险人要求赔付或补偿。

摘要: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横扫全球, 银行贷款管理的不足暴露无遗, 这也引发政府加大对银行贷款的监管力度。本文主要概述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过程, 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的研究有所裨益。

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中国高校贷款 问题 美国 启示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16-02

一、 中国高校贷款的产生背景

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人才的需求,我国政府在2001年《教育视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规定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

因此,从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连续5年扩招,在校生人数由1998年的643万扩大到2000万,增长了311%;毛入学率从9.8%增加到19%,初步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多数高校原有的教育资源无法承载急剧增多的学生人数,教学和后勤基础设施都不能适应高校发展需要,而财政投入也跟不上扩招步伐的前进速度。因此,资金短缺是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扩大规模的“瓶颈”。

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受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增长很快,而与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相反,全社会对贷款的资金需求持续低迷,年度贷款规模多年没有用完,加之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偏高,银行和金融机构风险约束强化出现慎贷倾向,即使拥有大量贷款库存,国有商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也不愿将其贷给需求资金的民间中小企业。

在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和国有商业银行系统之间,一边是对资金的强烈渴求,一边是对扩大贷款对象、减少闲置资金的强烈渴求,而在这两者之间又有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渴求作为推动力,因此政府在对高校扩张进行核算并决定视之为扩大内需、增长GDP以及缓和就业的手段后,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突破以往的基本存储和简单信贷关系,以“银校合作”的方式开始了全面的互动合作。

二、中国高校贷款的现状及特点

(一)中国高校贷款现状

据2005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与预测》蓝皮书中称,2005年我国公办高校的银行贷款总额已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

“负债经营”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高校直接向银行大量贷款,这在我国建国后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高校贷款的数量在增多、范围在不断扩大,高校贷款的现状令人堪忧。由于银行贷款的使用是有偿的,有明确的资金使用成本,高校需要到期按时还本付息,而大多数高校一年的收入除去支付人员经费、教学、学科学位建设、科研等公用支出、以及本科教学“四项经费”的支出,所剩资金仅勉强偿还银行贷款的利息,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去解决银行贷款已经不可为之,部分高校陷入了以贷款还贷的恶性循环。

(二)中国高校贷款特点

1、高校贷款是风险贷款。高校属于政府公共事业领域,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国家财政拨款始终是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国家对高校的管理体现在编制管理、经费管理、工资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由于高校的资产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因此高校本身不能进行担保贷款,也不能进行抵押贷款。高校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国家政府为担保承担者来与银行进行的“银校合作”贷款行为,也就是说一旦学校发生财务危机,将直接给国家带来很大的影响和损失。

2、高校贷款金额普遍较大。从1999年中国银行与清华大学签署“银校全面合作计划”的十亿到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友好协商5亿融资再到后来国有商业银行与各大高校签署的贷款协议中可以看出,高校贷款金额数目之庞大。贷款金额庞大这一现象并不是只存在于个别高校,据有关数据统计,从1999年开始,“银校合作”成为一种风潮,各大高校平均贷款数额都在上亿元。

3、高校贷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不明显。由于高校贷款主要用于学校基本建设投资、购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四项经费支出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投资周期长,效果也不明显。

4、高校还贷能力弱。目前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学费住宿费收入、科研经费收入、校办产业上交利润和高校自筹等。但由于国家财政拨款和科研经费收入属于专款专用,一般不能用于投资基本建设和偿还贷款。部分高校除去一年上亿元的工资奖金和教学、科研、行政开支,所余款项只够偿还贷款的年利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高校贷款的问题主要来自于高等教育的扩张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高校、政府、银行三方共同推动高校贷款超速增长;高等学校资金来源不足,非贷款渠道筹资规模有限。

综观美国高校贷款制度,我们可以从中寻求到一些对于我国高校贷款困境的解决方法或值得借鉴的途径。由此,我们将对美国高校贷款的具体做法予以分析。

三、 美国高校贷款的具体做法

(一)联邦政府直接贷款

《高等教育设施法》和《高等教育法》要求联邦政府为公立和非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设施建设提供为期不少于50年的贷款。《高等教育法》将各州的高等教育建筑事务局也确定为贷款对象。其高等教育建筑事务局建立的唯一目的在于为其所在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教学辅助设施。

美国高校在资金来源方面分两个组成部分:其一是联邦政府拨款,其二是由联邦财政部以发行有价证券的形式向社会拨款。高校贷款利息率具有较强的弹性,联邦政府给美国高等学校设施建设贷款的年利息率设定了一个5.5%的上限,这可以有效的减少高校的还贷压力。

(二)联邦政府担保、保险贷款

所谓担保贷款即联邦政府或其下辖、参股、赞助的机构以担保人或保险人的身份为高等教育机构向第三方的贷款提供担保或保险。当高等教育机构拖欠或无法偿还贷款时,由担保、保险方基于该第三方全部或部分补偿或赔偿。担保贷款有以下好处:第一,政府不必提供大量资金直接贷款给高校,大大减轻了联邦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联邦政府会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一定的利息补贴;第二,因为有联邦政府做担保,高校可以比较容易从第三方得到贷款,而且能以较低的利息得到贷款。

(三)州政府直接贷款和担保贷款

除了联邦政府以外,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也以直接贷款、担保贷款和保险贷款的方式为其所辖高等教育机构设施建设提供贷款或与贷款相关的扶持政策。这一规定起源于堪萨斯州1941年的一项法律,该法律规定堪萨斯州从制造业收取的税收中的25%用于为6所州立大学的校园建设提供低息担保贷款。此后,其他州都纷纷效仿,直至今天的普及状态。

(四)发行债券等有价证券

从广义上说,发行债券等有价证券也是贷款的一种形式。债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普通债券,一种是免税债券。债券还期分中长期和长期两种。中长期的还贷期为25年-30年,利率在5%-6%之间,而长期债券的还贷期则长得多,利率也相对高些。

除此之外,美国高校经费来源还有在联邦政府的资助、州政府的资助、社会的捐赠和基金融资以及项目融资等渠道。

四、美国高校贷款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高校设施建设贷款的分水岭,此前美国高校贷款主要是以直接贷款也就是政策性贷款的方式进行的;而此后,美国高校贷款逐步转变为担保贷款也就是商业贷款。这与我国当前的高校贷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的不同点就在于美国高校的商业性贷款采取担保贷款的方式,而我国高校贷款则以信用贷款为主。

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尤其是在贷款政策方面,结合我国的现状,我们可得出以下启示:

(一)高等教育立法制度还需完善

美国对于高校贷款的法制管理无论从大项上还是小项上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规定的细小之处都涉及到所请工人的每小时最低工资。法制的完善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能有效的遏制在资金上面的隐性消费,督促高校的消费行为,规范高等教育体系。

(二)加强政府管理

高校的经费以及开支从根本上讲还是大部分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只有政府加大投入才能在高校资金使用方面“理直气壮”的进行管理,只有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进行宏观调控,才能从源头上减轻高校的贷款压力,减少高校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三)高等教育体制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政府应不断进行高等教育体制的创新,谋求多元化发展,以解决新阶段带来的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应大力支持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在更大层次上满足我国多层次、多元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时实现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对部分公立高等学校进行股份制改革,提高其自身融资能力和活力。

(四)银行的理性决策

国有银行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自主承担风险的主体,在进行贷款业务时,应客观评价业务对象的风险与收益,理性决策。贷款前应收集高校的会计信息与声誉之类的状况,对高校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严格规定归还数目、年限,严格依法放贷。贷款后应跟踪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另外,银行应加强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及时沟通与交流,共同分析贷款高校的财务状况,实时防范贷款风险。

(五)高校的开源节流

高校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除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和各项转向建设资金外,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如建立董事会和校友会,吸收捐款,积极募捐。“节流”方面,高校要充分认识到高校贷款的本质,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建立规范的经济责任制度,做到“贷款决策要审慎,贷款投资要可行,贷款程序要规范,贷款审计要严格”。形成勤俭治校、量力而行的观念,建设节约型大学。

(六)高校合理贷款

高校在申请贷款时要依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客观合理的确定贷款规模。在申请贷款前,应制定出具体的发展规划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透彻的分析从而得出自身的偿债能力。从国家现在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已逐渐度过了80年代出生潮的入学高峰期,高等教育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定会走质的突变。因此,高校在处理好短期改革所需资金问题的同时还应放眼未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还贷期间也应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利率的变化,适时做出相应的还贷计划的调整。

(七)教育银行的开设

国家在各大行业基本上都有专门的扶持对口银行,在教育这一影响国家发展大计的领域也应有专门的对口银行。国家可以开办教育银行专门解决高校贷款问题,并鼓励有资金实力、热爱高等教育的企业投入。教育银行的开设可以使教育资金的拨款迅速有效,方便政府对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进行有效的调控。

参考文献:

[1]林莉.中国高等学校贷款问题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殷伟伟.高校贷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2008.

[3]李素敏.高校贷款规模过大的原因及对策刍议.2006.

[4]葛春.当前我国公立普通高校贷款问题的形成与化解.2008.

[5]郭国庆,汪晓凡.中国高校贷款问题、成因与对策.2008.

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篇4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业银行)县域医院贷款业务经营行为,促进相关业务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农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县域医院贷款指农业银行向县级公立(或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医院发放的贷款。

第三条 发展县域医院贷款业务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择优支持。重点支持二级乙等(含)以上、在当地具有相对领先优势,或非限定性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公立医院。

(二)风险可控。根据客户偿还能力审慎确定贷款额度,科学约定贷款期限,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保证县域医院贷款业务稳健发展。第二章 贷款对象、种类及条件

第四条 贷款对象。县域医院贷款对象为注册地在县域内(县、县级市)的县级公立或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医院。

第五条 县域医院向农业银行申请贷款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所有权性质为公立或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

(二)医院等级在二级乙等(含)以上(未进行评级的医院,由有权卫生部门出具相应等级认定证明,也可同等对待),上年非限定性收入在3000万元(含)以上或非限定性收入在县域排名首位。

(三)中医医院药品收入占医院年总收入的比率<60%,综合医院药品收入占医院年总收入的比率<50%。

(四)事业基金和待分配结余之和不小于0。

(五)信用等级在BBB-级(含)以上。

(六)当期负债总额低于上非限定性收入。

(七)在农业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自愿接受农业银行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

第六条 贷款种类。县域医院贷款分为流动资金贷款、一般固定资产贷款和项目融资。县域医院流动资金贷款是指为满足医院客户正常经营过程中药品采购、设备维修等日常经营周转需要发放的贷款。县域医院一般固定资产贷款是指针对医院扩建、改建、装修、医疗设备购置等固定资产投资而发放的贷款。县域医院项目融资是指针对医院整体搬迁建设而提供的贷款。

第七条 贷款种类条件。县域医院申请下列贷款种类,除具备第五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中期流动资金贷款。

1.信用等级原则上在BBB级(含)以上。2.与农业银行合作关系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

(二)一般固定资产贷款。

1.信用等级原则上在BBB级(含)以上。2.自有资金比例不低于30%。

(三)项目融资贷款。除满足一般固定资产贷款条件外,还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上一非限定性收入大于5000万元。2.提供符合农业银行要求的抵押(保证)担保。3.与农业银行签订事业法人《账户监管协议》。第三章 贷款额度、期限、方式及还款方式

第八条 县域医院贷款纳入客户授信额度管理,同时:

(一)上非限定性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含)的县域医院客户,贷款额度原则上不高于上非限定性收入的50%。

(二)上非限定性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县域医院客户,贷款额度原则上不高于上非限定性收入的70%。

(三)项目融资贷款额度一般不高于上一非限定性收入的80%。第九条 县域医院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原则上在1年以内,最长不超过3年。县域医院固定资产贷款期限按照《中国农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以经评估的借款人预计现金流情况合理确定,原则上不超过10年,最长不超过项目建设期加上15年。贷款期限超过10年的应按规定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县域医院贷款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担保贷款按照中国农业银行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借款人以信用方式办理医院贷款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信用等级原则上在BBB级(含)以上。

(二)项目贷款还款额低于前两年非限定性收入平均值的20%。

(三)前三年经常性收支结余之和大于零。

(四)用信后资产负债率在50%(含)以下。

(五)无恶意不良信用记录,无不良贷款余额。

(六)在借款主合同之外,同时签订《账户监管协议》并满足如下管理要求:

1.须将主要收费归集账户设定为监管账户。

2.监管账户余额原则上不得低于借款人在我行贷款余额的5%;存款份额不低于我行贷款份额。

第十二条 县域医院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应根据借款人现金流量和风险控制要求确定,期限在一年(含)内的,可采用到期一次性还本方式。

第十三条 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应采用分期还款方式,根据客户未来现金流状况,合理确定还款计划,并分别填写借款借据。还款方式原则上采用按季(半年)方式,不采用按年还款的方式。固定资产贷款提款有效期一般不超过1年,还款宽限期一般不超过项目建设期加上2年。第四章 贷款操作流程

第十四条 办理县域医院贷款业务的基本流程为:客户申请→受理→调查(评估)→审查→审议(合议)→审批→(报备)→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收回。

第十五条 贷款调查(评估)、审查、审议(合议)与审批。在县域医院贷款调查(评估)、审查、审议(合议)与审批过程中,除遵照农业银行法人信贷业务相关管理规定外,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科学评估影响。

(一)借款人借款行为是否已取得主管部门批准;过去3年和未来3年内是否有大型固定资产项目支出;当地政府财力和信用状况,借款人主要领导个人信用状况。

(二)有效资产是否虚高。应收医疗款中是否存在大量坏账未剔除;主要固定资产是否以原值计入报表或资产减值有没有合理反映。

(三)贷款品种、额度是否合理。根据借款人资产、负债、收入、结余、预期收入增长情况,确定投资规模、贷款额度是否合理。

(四)除迁建项目外,一般固定资产贷款评估可不做项目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分析。

(五)盈利能力分析。可参照净资产的增加额确定,具体为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的修购基金、待分配结余四项增加额。

(六)同业分析。医疗水平、条件和非限定性收入在当地行业地位如何,对药品收益的依赖性是否过高。

(七)借款人自有资金来源分析。除外部拨款外,主要资金来源于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的修购基金、待分配结余、建设期收支结余。

(八)市场容量分析。当地人口、辐射人口、与大中城市的距离、参加新农合人数是否还有增长幅度。

(九)合理预测收支变化情况。主要参照前几年收支变化趋势及同业、市场容量分析预测今后收支情况。

(十)科学制定还款计划。项目贷款还款额是否低于前两年非限定性收入平均值的20%。

第十六条 贷款发放。经营行根据审批内容、合同约定、项目进程和借款人商定项目用款计划,并根据贷款人受托支付的有关规定发放贷款。第十七条 贷后管理。客户管理行和经营行应严格按照农业银行贷后管理规定和借款合同约定进行贷后管理,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和重大风险报告制度。在借款期限内,出现下列情况及农业银行贷后管理规定中列明的风险预警信号,危及信贷资金安全的,要按规定及时预警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和化解措施。

(一)院长、主管财务副院长和财务负责人发生变动的。

(二)由于国家医改政策和医保调整,导致借款人收费水平下降,可能对贷款还款资金来源产生不利影响的。

(三)借款人有新建项目对贷款还款来源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

(四)借款人向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且其总负债额超过我行授信额度理论值。

(五)借款人或担保人涉及诉讼,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

(六)县域内其他医院发展导致借款人竞争力下降的。

第十八条 贷款收回。经营行应于还款日前30个工作日向承贷主体发送还款提示。第五章 附

第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于已纳入三农金融部管辖的各分支机构。第二十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中国农业银行相关信贷制度办法执行。

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含农村信用合作社县联社,下同)。地方政府兑付被撤销地方金融机构的债务向中央借款,不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紧急贷款,系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帮助发生支付危机的上述金融机构缓解支付压力、恢复信誉,防止出现系统性或区域性金融风险而发放的人民币贷款。第四条 紧急贷款的审批权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以下简称总行)。经总行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以下简称分行)可依据本办法规定审批、发放紧急贷款。第二章 贷款条件

第五条 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统称借款人)申请紧急贷款,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中国人民银行开户行设立“准备金存款”帐户,且经批准已全额或部分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

(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处置借款人的支付风险高度重视,并已采取增加其资金来源以及其它切实有效的救助措施;

(三)借款人已采取了清收债权、组织存款、系统内调度资金、同业拆借、资产变现等自救措施,自救态度积极、措施得力;

(四)当地政府和组建单位或股东制定的救助方案已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或分行批准,并承诺在规定时限内实行增资扩股,逐步减少经营亏损,改善其资信情况,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和违法案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经济、行政或刑事责任;

(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提供担保;

(六)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已派驻工作组或专人实施现场监管;

(七)中国人民银行认为必要的其它条件。

第六条 城市商业银行申请紧急贷款时,其原股东欠缴的股本已补足,资本充足率低于规定比例的,已开始实施增资扩股。

第三章 贷款用途、期限和利率

第七条 紧急贷款仅限用于兑付自然人存款的酬金和佥利息,并优先用于兑付小额储蓄存款。

第八条 紧急贷款的最长期限2年,贷款到期归还确有困难的,经借款人申请,可批准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紧急贷款展期,应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报批,并由担保人出具同意的书面证明。第九条 紧急贷款应执行总行制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发生逾期的紧急贷款,应执行再贷款罚息利率。

第四章 贷款管理

第十条 分行申请增加紧急贷款限额,应以分行名义书面申请。总行受理分行申请后,由货币政策司会同有关监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行长或主管副行长审批。

第十一条 对分行发放的紧急贷款实行单独管理和限额控制。分行应在总行下达的紧急贷款额度内,依据本办法规定,审批、发放和管理紧急贷款,确定对单个借款人的贷款方式、数额和期限,并对辖内紧急贷款的合理使用和安全负责。

第十二条 分行应与借款人签定《借款合同》,并与借款人或其出资人、第三人签定《担保合同》,依法建立完备的贷款担保手续。

第十三条 分行应对紧急贷款实行专户管理,在再贷款科目下单独设立“紧急贷款”帐户;在借款人准备金存款科目下单独设立“紧急贷款专户”,并按月向总行列报辖内紧急贷款的限额执行、发放进度、周转使用和到期收回情况。第十四条 分行货币信贷部门应配合监管部门做好借款人支付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监管部门应按照发放紧急贷款时规定条件,督促借款人及其组建单位或股东和地方政府逐项落实承诺采取的救助措施。

第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采取适当形式,对紧急贷款业务的管理情况进行内审。第十六条 借款人应以法人名义(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县联社为单位)向中国人民银行开户行申请紧急贷款,并提交足以证明其符合紧急贷款条件的书面文件和资料。

第十七条 借款人在借用紧急贷款期间,所筹资金除适用于兑付储蓄存款外,应优先用于归还紧急贷款,不得增加新的资产运用,不得向股东分红派息,并向中国人民银行开户行报告每笔资产、负债的变动情况和每日的资金头寸表。第十八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归还紧急贷款本息。对逾期的紧急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可依据《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约定,从借款人准备金存款帐户中扣收贷款本息;依法处置抵押物、质物,用于归还贷款本息;依法要求保证人履行还款保证责任。第五章 罚则

第十九条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可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紧急贷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其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一)虚报材料,隐瞒事实,骗取紧急贷款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挪用紧急贷款的;

(三)未按人民银行批准救助方案采取自救措施的。第二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有下列情形之一,上级行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行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超过上级行下达限额发放紧急贷款的;

(二)不按照本办法规定对象、条件、期限和用途审批、发放紧急贷款的;

(三)对辖内紧急贷款管理不力、严重失职的。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经总行批准,对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外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紧急贷款,适用本办法。

银行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 篇6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优化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本行”,支行、分理处统称“分支机构”)信贷资产结构,防范信贷风险,确保信贷业务依法合规经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目标,根据《贷款通则》、《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不良贷款,是指按四级分类的逾期、呆滞、呆帐贷款和按五级分类的次级、可疑、损失贷款。以及下列违章违纪贷款:

(一)超越审批权限、化整为零、垒大户、自批自贷、一户多贷、大额贷款不经集体审批的贷款;

(二)跨区域贷款;

(三)违规以贷收息,以贷还贷;

(四)违反规定或擅自越权展期的贷款;

(五)冒名贷款;

(六)未按规定依法办理抵(质)押手续发放的抵(质)押贷款;

(七)帐外经营发放的贷款。

(八)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条件的贷款。

(九)向无借款资格人发放的的贷款以及发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投向不合理的贷款;

(十)利用职权合股经商、从中渔利、或索贿受贿发放的贷款;

(十一)其他违规违纪发放的贷款。

第三条 不良贷款责任人。本制度所称不良贷款责任人是指: ①本行行长、副行长、有关高管人员、贷款管理委员会委员、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及风险管理人员、信贷部门负责人及信贷管理人员;②本行营业部主任、副主任、信贷管理人员(含信贷会计,下同);③本行分支机构行长(主任)、副行长(副主任)、信贷人员;④违法、违纪、违规办理贷款业务的人员;⑤擅自发放贷款的非信贷岗位人员以及与不良贷款有关联的其他岗位人员。

在调查、审查、审批贷款时,所有责任人员都必须在贷款审批相关材料或会议记录中明确“同意”或者“不同意”意见,并签名。没有明确表示“不同意”意见的,或者没有发表意见以及意见表示模棱两可的,均视同“同意”。第一个同意贷款的人,确定为贷款管理第一责任人。其他贷款管理人员共同为第二责任人。

第二章

不良贷款责任及责任追究

第四条 不良贷款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处理的轻重应当与不良贷款责任人的过错情节和应承担的责任相适应。

不良贷款第一责任人对贷款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不良贷款第二责任人对贷款负部分或者次要责任。

第五条 对不良贷款的管理实行“包放、包收、包效益并承担经济责任”的终身责任制。不同的贷款管理责任人对不良贷款按下列标准承担不同的责任: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包片信贷员为第一责任人,并对形成的不良贷款负100%责任;

2、在规定审批权限内,信贷业务人员直接经办的全部贷款,信贷业务员为第一责任人并对形成的不良贷款负100%责任。

3、超过信贷员审批权限,信贷员调查同意报分支机构负责人审批发放的贷款,信贷员为第一责任人负70%责任,分支机构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负30%责任。

4、信贷员不同意,分支机构负责人坚持发放的贷款,分支机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100%责任,信贷员不承担责任。

5、超过分支机构审批权限,分支机构审查同意并上报本行审批的贷款,分支机构调查信贷员为第一责任人负60%责任,分支机构负责人、本行审批人员共同为第二责任人分别负30%、10%责任。信贷员不同意上报,分支机构负责人坚持上报的,分支机构负责人为第 3

一责任人负90%责任,本行审批人员为第二责任人负10%责任,分支机构信贷员不承担责任。

6、本行贷款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书面推荐分支机构发放的贷款,本行贷款管理委员会成员为第一责任人负90%责任,分支机构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负10%责任。

7、分支机构集体多人调查、审查、决策的,多个调查、审查、决策人共同对相应比例的责任负责;本行集体多人调查、审查、决策的,多个调查、决策人员共同对相应比例的责任负责。

第六条 会计(主管)人员也有管理贷款的相应责任,因下列情形造成贷款风险和损失的,会计人员应当承担责任:

信贷人员按合同约定扣收贷款本金和利息,并要求会计人员协助扣款的,会计人员接知后没有扣收贷款,因此造成贷款风险和损失的,按借款人当时的帐上资金额承担责任。信贷人员没有发出通知的,会计人员不承担责任。会计人员承担责任的部分,同额抵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第七条 造成风险和损失的不良贷款包括贷款本金和贷款利息。贷款管理责任人对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贷款负一定的连带责任。除前款规定外,其实现形式主要有:1.全额赔偿;2.非全额赔偿;3.经济处罚、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和其他处理。以上三种实现形式可以并处。

(一)全额赔偿是指责任人按100%承担责任;

(二)非全额赔偿是指责任人按比例承担责任的部分;

第八条 因不可抗力和政策性因素造成贷款损失,经本行稽查核准后,可以酌情赔偿或者不赔偿。

第九条 形成不良贷款或造成贷款损失以及当责任人的经济能力无法继续履行赔偿责任的,或者赔偿损失不足以抵销其过错的,由本行依据有关规定和程序,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下列处理:

1.停止责任人的贷款调查权、审查权、审批权、决策权。

2.降低薪酬系数或解聘职务、职称、待岗清收等。

3.取消信贷员资格、信贷员等级。

4.警告、记过、降职、撤职、开除(解除劳动合同)。

5.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处理可以并处。

第十条 当年新放贷款到期收回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罚收保证金,并按前款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贷款或损失的,按《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相应处理:

(一)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借款凭证等内容填写不规范给贷款债权有效性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

(二)对到期贷款未按规定履行催收手续的;

(三)未按规定执行信贷业务审批备案制度的;

(四)未按规定实行贷款“三查”制度的。

(五)发现借款人、担保人严重不良行为不如实报告,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发现的重大问题故意隐瞒,误导贷款审查的;

(七)帮助客户编造虚假材料套取信用的。

(八)未按规定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或调查严重失真的;

(九)未按规定核实抵(质)押物、质押权利及担保人情况,造成担保合同无效或担保人、抵(质)压物、质压权利不具备担保条件的;

(十)未按规定到有权部门办理抵押物的评估和登记的。

(十一)未经审查岗审查发放贷款的;

(十二)审查岗人员因审查程序走过场,导致借款合同、担保合同无效的;

(十三)未根据审查提出贷与不贷以及金额、期限、用途、方式和限制性条款等建议的;

(十四)未对送交的信贷资料、调查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的;

(十五)未按规定验证借款人、担保人具有法律效力证件的;

(十六)未按规定对借款人核定的授信额度进行审查的;

(十七)审查通过有关责任人不明确的信贷业务的;

(十八)未坚持柜面办贷,贷款责任人直接立据放款的;

(十九)违规办理内部职工及其近亲属贷款或提供担保的。

(二十)未按调查程序进行审查并提交正式审查报告的;

(二十一)审查通过明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信贷投向的信贷调查报告和评估报告的;

(二十二)审查通过违反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有关规定的信贷、拆借等业务的。

(二十三)隐瞒审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的;不坚持独立审查,按他人授意进行审查的。

(二十四)违规审批向不符合借款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的;违规违章审批跨辖区贷款的;违规违章审批未落实保证金的票据承兑业务的;违规审批向国家和上级部门明令禁止的行业或企业发放贷款的;未经特别授权,超过核定的客户最高额度审批发放贷款的;未履行有关大额贷款备案手续,造成贷款损失的;违规审批化整为零、多头贷款的。

(二十五)审批发放需审贷委员会(组)审议而未审议或虽审议但未通过的的信贷业务的;越权或变相越权审批信贷业务的;

(二十六)逆程序审批信贷业务的;审批发放不符合信贷政 策和贷款条件的信贷业务的;审批发放冒名贷款、一户多证、超限额贷款的。

(二十七)在办理担保贷款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在签订贷款担保合同后,未按规定办理登记等相关手续的;

2、未按规定审查担保人的资信情况;

3、未按规定核实抵押物、质押物真实性、有效性及抵(质)押物的价值和变现能力的;

4、接受抵押、质押担保,抵押率、质押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

5、抵押、质押贷款收回前,提前解除抵押、质押手续或提前返还抵押物权证、质押物的。

(二十八)审批办理不符合承兑条件的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的;

(二十九)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1、贷款占用形态反映不实的;

2、贷款未落实贷后检查责任制的;

3、贷后检查走过场,对问题应发现而未发现或发现问题不汇报的;

4、在贷款发放后未按规定进行信贷跟踪检查或无书面检查报告的;

5、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未予指出并采取相应措施的;

6、违反信贷档案管理规定,发现信贷档案资料遗失、损毁未及时报告或及时追查、修补的;私自销毁、隐匿、篡改、制造虚假的信贷业务资料、证明、数据或凭证的;

7、未按规定办理贷款展期手续的;

8、违规办理跨辖区贷款的;

9、未按规定及时向借款人、担保人主张权利,导致借款合同、担保合同超过诉讼时效的;未在法律规定期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擅自对借款人实行贷款挂帐停息、豁收或缓收利息的;

(三十)在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审批、暗箱操作或因失职造成债权不能 9

落实,导致损失的;对借款人、担保人催收不及时,导致丧失诉讼时效或担保人免责的;对不良贷款借款人监控不及时,未及时对借款人、担保人的有效资产采取措施,丧失保全时机的;对改制的债务人或担保人隐匿财产或发生重大变故,应发现未发现、发现后隐瞒不报或未采取有效措施的;对破产债务未在规定的期限内主张权利,或在借款人破产终结后未继续向担保人追偿的;对借款人、担保人应起诉未起诉,致使债务人或担保人隐匿财产、抽逃和转移资金,致使债权无法实现的;明知债务人或担保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不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致使债务人或担保人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导致案件审结后已无任何资金可扣划、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的;对有利于债权实现的判决、裁定或调解,没有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导致执行障碍的;案件执行时,不积极配合法官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导致判决或裁定不能执行或可执行的财产被隐匿、资金被抽逃转移的;对已诉未结案监控不力,债务人和担保人有执行能力而未及时申请强制执行并督促法院执行的;擅自对外放弃债权、承诺不予起诉、一诉了之、执行不力或不予执行的;与对方当事人内外勾结、恶意串通,致使案件败诉或不能执行的;对拟诉讼的案件,诉前未按规程操作,贸然起诉造成损失的;不按时出庭参加诉讼,导致案件撤诉或败诉的;在诉讼过程中的举报材料不全,明确应该收集的证据没有取证的;事实陈述不清或出示对债权不利的证据,导致案件败诉的;对一审败诉的案件,在法定的上诉期间内应上诉而未上诉,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需要申请再审的,而未在法定期间内及时提起申请再审的;诉前未按照有关规定备案、审查起诉的,致使案件败诉或不能执行的;擅自同对方当事人签订和解协助,给债权带来隐患或导致信贷资金严重流失的;诉前审查不周密,盲目决定起诉,给信贷资产造成损失的,由不良资产管理委员会成员按比例承担资产损失;

(三十一)抵债资产用于抵偿不良贷款过程中的下列情形:

1、抵债资产变现收入扣除取得和变现抵债资产时发生的有关费用支出后,按规定应冲减待处理抵债资产而未冲减、未足额冲减或挪作他用的;

2、蓄意压低价格处置抵债资产的;

3、未对接收的抵债资产建立分类卡片或登记簿并记录抵债资产相关要素的;

4、未按规定要求不定期对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处置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对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处置工作中违规违章行为发现后未及时处理的;

5、抵债资产在保管过程中,因保管不善造成资产损失、丢失的;

6、在抵债资产处置变现前,以贷币资金支付抵债资产接收价格高于全部贷款本息(含表外应收利息)差额给借款人或担保人的;

7、抵债资产接收后,无特殊原因未及时办理有关过户手续的;

8、未经批准将抵债资产自用或无偿出借的;

9、在出租、变现抵债资产过程中,弄虚作假、内外串通、以低价出租、变卖给关系人的;

10、未经审批或超权限接收、处置抵债资产的;

11、接收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资产作为抵债资产的;

12、接收依法不得转让的资产或接收其他不宜抵债的资产的;

13、抵债资产接收价格低于全部贷款本息(含表外应收利息)时,其差额部分擅自放弃 11

追索权的;

14、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处置过程中失职、弄虚作假或徇私舞弊的;

15、在不良贷款管理、处置中,因失职造成超过诉讼时效、担保人脱保或未在规定期间向法院申请执行的;

16、抵债资产变现后,应冲减待处理抵债资产而未冲减挪作它用的。

17、在贷款核销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违反呆帐贷款和其他损失核销、申报、审查、审批程序规定的;

(2)核销工作中超权限审批业务的。

(3)核销工作中泄露核销信息或内外勾结、损害本行利益的;

(4)核销后收回呆帐贷款未按规定进行帐务处理的。

第三章

第十二条 不良贷款责任人因违纪、违法由国家机关追究其责任的,不得免除按本制度规定应当受到的处理。

第十三条 本制度出台前的不良贷款及其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按以前的制度或办法规定实施责任追究,没有制度和办法规定的,按本制度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我行所有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不允许任何信贷管理人员有超越本办法的特权。

第十五条

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篇7

1来自贷款企业的风险分析

1.1 贷款企业的选择风险

商业银行在给贷款企业发放仓单质押贷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贷款企业的行业特点。有些企业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有些企业产品市场需求不稳定、有些企业行业处于竞争激烈的时期,这些都是仓单质押贷款操作时要考虑的行业选择风险,商业银行贷款时对这些企业要保持谨慎态度。相反,对于企业的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稳定、有较高平均利润率的产品企业、产品供需渠道也相对稳定的行业,商业银行对他们可采取较宽松的贷款环境。当然,商业银行还要看到贷款企业整体实力强弱、抗意外风险能力强与不强等特点。有些企业属于国家相对垄断的行业,这类企业是高风险高收益行业,商业银行给这类企业贷款时要特别考虑抗系统性政策风险的能力。

由于仓单质押贷款的特殊性,在仓单质押贷款企业的选择时要十分慎重,不同行业将使仓单质押贷款面临不同的风险。同等条件下,选择以下企业将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①商贸企业特别是纯贸易型企业,行业风险较大;

②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式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主要依赖经营者个人能力,选择此类企业风险也较大;

③企业规模较小,财务状况一般的企业风险也较大。

1.2 贷款企业的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由于贷款企业经营不善,在经营过程出现微利甚至亏损,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或资不抵债无法还本付息,从而使商业银行遭受贷款资金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仓单质押贷款过程中,尽管有仓储货物作为抵押品,但由于仓储货物多种多样,在企业发生财务状况恶化时,作为抵押品的仓储货物仅仅能降低信贷风险。当企业真正面临经营不善而无能力归还贷款时,商业银行虽有拍卖、变卖仓储货物的权利,但必然会由于各种原因遭受损失。所以,在商业银行放款初期,对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做详细调查并有选择地进行贷款发放是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对策。

1.3 贷款企业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贷款企业为顺利贷到款项,有意向银行隐瞒可能会影响贷款的信息,例如虚假财务报表、高风险投资项目和一些非贷款合同允许的项目等。道德风险的另一种表现是贷款企业即使有还贷能力却不愿履行还贷义务;再就是贷款企业与仓储企业串通,共同骗取银行贷款,从而使银行蒙受信贷资金损失的风险。总之,贷款企业的道德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质押物的合法性、贷款企业的业务能力、贷款企业的信用评级、质押物的质量、仓单的可靠性等几方面。商业银行可以从贷款企业的发生偿还贷款本息的记录、贷款企业以往的履约情况和贷款企业过去违约被法院等机构记入黑名单的情况来判断所贷企业的道德风险大小。

2来自仓单的风险分析

2.1 仓单合法性风险

我国法律上对提取货物时是否必须是存货人没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各仓储企业有自己的规定,有的认单不认人,有的认单还要认人。仓单质押贷款很多业务的开展都涉及到相关的法律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法律上关于仓单质押贷款的规定还不完善,所以在仓单质押业务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按照法律办事,同时注意堵塞法律上的漏洞,在有争议的事项上事先以协议予以说明,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个别贷款企业串通仓储企业有关人员出具无实物的仓单或入库凭证向银行骗贷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加大了仓单的合法性风险产生。

2.2 仓单形式风险

根据我国合同法,仓单的格式内容致少包含以下几项:仓储物的品种、仓储物的质量、仓储物的数量、仓储物的件数、仓储物的包装、贷款企业的名称(若个人则是姓名)、住所、仓储物的损耗标准、仓储物的储存场所、仓储物的储存期间、仓储物的仓储费,仓单的填发人、仓单的填发地点和仓单的填发时间。虽然我国合同法中对仓单形式规定很不统一,但仓单作为一种重要的所有权凭证,同时又是重要法律依据和有价证卷,以上要求是必须要载明的。但我国仓储企业繁多,又加上现阶段没有法律对仓单的完整格式做过统一,因此在现实操作中商业银行也会遇到一些难以辨识的仓单,这进一步加大了仓单的形式险。

2.3 仓单背书转让风险

关于仓单的背书转让,我国法律规定有所不同,这引来了仓单背书转让的争议,并给仓单背书转让带来一定的风险。在《合同法》中,我们可以查到第387条说明,只要保管人同意并盖章或签字,且仓储货物客户或仓单拥有者愿意在仓单上背书转让的,仓储物的权利可以转让给第三方仓单持有者。但我们在我国《担保法》中又查到,仓储物质押后的仓单,仓单持有人不能转让给第三方仓单持有者使用。《合同法》和《担保法》的规定是有不尽相同的情况,因此在实际操作以中应该怎么办,商业银行、贷款企业和仓储企业必须事先约定、共同协商,否则将会带来额外的风险。比如若双方事先未做任何约定的情况下,一旦仓单从商业银行或贷款企业手中丢失,落入非善意第三方手中,对仓储货物的安全是一大威胁,可能带来仓单的转让风险。也可能会出现在贷款企业归还贷款后,不能凭仓单提取仓储货物,这样必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若仓单转入贷款企业持有,那么在仓单质押贷款期限满时,商业银行由于仓单流失,追回贷款的权利就很难得到落实,给仓单质押贷款带来风险。

3来自仓储货物的风险分析

3.1 仓储货物的选择风险

仓储货物的选择风险主要体现在仓储物自身的自然性质上。仓储货物物理、 化学性质不稳定,存在腐烂、变质等风险。在开展一笔仓单质押业务时,商业银行一定要对贷款企业所要质押的仓储货物究竟适不适合质押做出判断,并不是所有的仓储货物都适合来作仓单质押,质押仓储货物的种类要有一定的限制。对商业银行而言,仓单质押贷款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贷款人对仓储物的故意隐瞒或欺骗而造成的,所以仓储物的慎重选择对于仓单质押贷款尤其重要。我看过一个这样的案例,仓储企业为贷款企业作白酒的仓单质押,开出仓单后贷款企业到商业银行处贷款,款贷到期后由于在质押过程中白酒挥发,然而挥发白酒的价值也不容易确定,使得商业银行和仓储企业都受到损失。

3.2 仓储货物的价格风险

仓储货物价格易波动,存在质押货物的价值有可能低于原有价值的风险商品。在一段时期价格的稳定程度和质量的稳定状况都是在仓单质押贷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商业银行碰到质押货物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则可能会出现企业贷款额度高于质押货物价值的情况,这给企业还本付息带来困难,贷款成为坏账的可能性加大,从而带来一定的价格风险。此外,一些仓储货物需要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才能核审,不具备这些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将会降低仓储物的市场价值,使商业银行面临仓储货物质保金额不足等问题。

3.3 仓储货物的变现风险

由于某些仓储货物存在有限的使用范围,需要变现时难以很快变现,造成质押货物的评估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相符。有的借款企业为了多贷到款,想尽各种办法抬高质押货物的估值,而仓储企业为了争取客户或扩展业务,为满足贷款企业的这种需要伙同其以假乱真,造成仓储物的评估价值与真实变现价值相差甚远。此外,一些实力不强的仓储企业由于技术水平、评估经验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科学预测某项仓储物的价格变动趋势,对其价值判定不准,这就使质押货物真实变现价值低于评估价值,给仓单质押贷款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3.4 仓储货物的合法性风险

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出质人享有依法对质押货物的所有权或处分权。因此贷款企业向仓储企业交付质押物时,仓储企业不但要进行货物验收,还要进行货权验收。货物验收主要是对仓储货物的品名、仓储货物型号、仓储货物数量、仓储货物有无质量问题等进行检查,在技术操作上较容易实现。仓储企业对货权验收有一定难度,仓单质押贷款要求必须是贷款企业自有的所有权仓储物才可以进行质押贷款,若一些非法获得物(如走私品或他人货物)被贷款企业用来进行质押,则必然会产生质押物名不符实的风险,对商业银行和仓储企业都会带来损失。另外,存在所有权属有争议的财产作质押,质押人虽然支配着质押商品,但并不实际拥有此质押财物,如有些属违禁物品,若商业银行审查不严,这类仓储物就很容易给商业银行、仓储企业和贷款企业带来不必要的争议,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仓储物的合法性风险。

3.5 仓储货物的交付适当风险

在仓单质押贷款业务中的仓储货物交付适当风险主要体现在下列两种:一种是贷款企业根本没有把质押仓储货物交给仓储企业保管,而是由自己仍然控制质押仓储物;另一种是质押仓储物交付错位,贷款企业将质押仓储物交到并未和商业银行签订仓储物监管协议的仓储企业,造成错位。若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和仓储货物监管不严,以上两类情况在实践中无论发生哪一类都会给商业银行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办理商业银行仓单质押贷款业务时,一定要认真核实仓储货物是否已经交付妥当,仓储企业是不是已经核审完毕,务必要注意防范仓储货物交付失当所带来的风险。

3.6 仓储货物的监管风险

在仓单质押贷款管理过程中,对仓储货物最了解的是贷款企业,商业银行和仓储企业均对仓储货物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多,特别是商业银行。因为仓储货物的直接监管者是仓储企业,为了保持信息的对称性,商业银行必须要求贷款企业公布仓储货物的完整信息,便于商业银行和仓储企业监管,以降低仓储货物的监管风险。就我国当前的仓储企业来说,真正能达到中铁物流公司和中国储运公司的管理水平的并不多,而更多仓储企业设备老化、管理简单、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水平较低,使得商业银行对仓储企业的质押商品监管困难,只能采取一些诸如人工监管的较低的监管方式,容易引发监管不到位风险。另一方面,部分仓储企业建立起了仓储管理计算机信息监管体系,但仅发挥了部分监管效果,没有真正实现贷款企业、商业银行、仓储企业的信息集成相互查寻、业务操作流程纯网上运作的便捷方式。

4来自仓储企业的风险分析

4.1 仓储企业出入货管理风险

在仓单质押贷款的过程中,仓储货物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有从原材料到产品的转换过程,也可能存在边还款边出质部分仓储货物的情况。如商业银行按贷款企业加工进度发放部分贷款,贷款企业购进原材料后,通过生产形成产成品继续作为质押物,其间难免有最初原材料质押物减少,而产品质押物增多的情况,所以对出入货的管理是仓储企业的重要任务,仓储企业必须按照商业银行的要求随时监控仓储货物的出入情况。按照仓单对仓储货物记载的各种要素进行严格对照检查,作为仓单质押贷款的质押物,一定要按时点指标进行管理,由贷款企业编制原材料、产品加工计划并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要根据贷款企业交来的加工计划,不定时地检查和监管仓单的转换情况,确保前后仓单在质押贷款的质押比率上的一致性,避免因出入货管理造成仓单质押贷款风险。

4.2 仓储企业的道德风险

仓储企业是商业银行和贷款企业的中间联结枢纽,仓储企业的诚信度是决定商业银行仓单质押贷款风险大小的重要因素,所以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仓储企业与贷款企业业务往来的调查。要重点调查仓储企业与贷款企业有无互相串通虚开仓单或互开仓单现象,以便骗取商业银行仓单质押贷款。如果仓储企业有道德上的不自律,违反保管义务,对质押仓储物疏于管理,甚至虚假登记保管物、虚开仓单,则仓单质押贷款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4.3 仓储企业的规模风险

仓储企业的类型多种多样,他们所能承担的风险也各不相同,但真正能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业务的并不多,传统意义上的仓储企业仅能代管商品从而收取一定的费用,所能承担的风险较小;但是在仓单质押贷款业务中,仓储企业突破了原有的功能,他们不仅承担商品保管人,还要对商品的价值进行评估、还要对贷款企业进行贷款担保、同时还要充当商业银行与仓储物货物的联系人。所以,仓储企业的经济实力、仓储企业管理水平、仓储企业硬件设备、仓储企业经营规模、仓储企业财务状况等均与仓单质押贷款的风险有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3).

[2]胡愈.现代农村物流金融风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1).

[3]孙家庆.物流风险管理[M].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8).

[4]李严锋等.物流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6).

[5]包耀东.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物流金融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物流科技,2011,(6).

[6]王含笑.新兴物流金融业务发展风险及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3).

[7]高扬.如何防控仓单质押贷款风险[J].新金融世界,2011,(1).

[8]张明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物流融资模式的收益模型分析[J].物流技术,2010,(10).

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贷款审批流程;Web应用;金融数据

一、基于Web的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的现状分析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之一,是商业银行产生经济效益主要手段之一。目前金融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减少不良贷款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在金融界已经有很多的商业银行将自己的银行业务应用到网络中来,并且为商业银行取得不错的商业效益。使用网络给客户提供贷款申请、贷款审批,成为了商业银行在电子网络中的又一目标。

目前银行管理已经趋于电子化,贷款审批也逐渐趋于电子化。基于Web的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管理系统将贷款审批电子化管理,不仅能方便客户申请贷款,通过简单的操作来进行贷款,而且该系统能更加方便的提供给贷款管理人员、审批人员进行记录、管理和审批等,对商业减少不良贷款率有很大的帮助。

二、商业银行对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的研究

目前已有不少商业银行将他们的银行业务应用到电子网络中来,并且为商业银行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例如网银、网上基金、网上汇款等等。对于现在所处的电子化的时代,网上贷款也许会慢慢成为贷款的主导,而管理起来也会比传统的方式要方便、明了,对减少不良贷款率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贷款审批流程的复杂度,用电子化管理,可以避免审批中因疏忽所跳过原本应有的审批流程,而各级审批人员可以对这份贷款申请给予自己的意见,这样也就可以通过查看其它人的审批意见对自己审批作为参考,避免不良贷款产生,并且各级审批人员的都有着各自的审批权限,这样对于贷款的管理也将变得更加方便。

现在网络项目所使用的Web技术,大多都使用SSH框架作为网页开发的框架。采用这种方法构建贷款审批的网络应用系统,也是商业银行研究的一个范围,利用网络申请贷款不仅方便了客户申请,而且网络审批也方便了审批管理人员对各个贷款的管理,能更好地对各个贷款进行评级,统计不良贷款的概率。所以商业银行对网络贷款申请和审批具有浓厚的兴趣。

三、基于Web的银行贷款审批的设计

系统根据功能对象总的分为三大模块、客户模块、职员模块、管理员模块。其中客户模块包括贷款模块,客户信息模块;职员模块包括贷款模块,职员信息模块,管理客户模块;管理员模块包括管理部门、职位模块,管理职员、用户模块,管理审批流程、贷款模块。

首先系统面对的用户群主要是银行客户群及银行职员,他们将会同时使用系统,同时访问甚至是修改数据库,由于客户群庞大,所以所需要的数据库的项也因此很庞大,所以数据库的项目要能存储足够多的数据。

其次数据库安全性尤为重要,所以利用权限的方法来规定用户只能获得权限内的数据,例如客户从客户登陆端登陆后,只能获得与自己相关的贷款信息、个人资料信息,不能查看他人的贷款信息及个人资料信息;职员从职员登陆端登陆后只能获得自己权限内的功能,贷款审批只能获得自己需要审批的贷款项目,贷款签约、贷款贷后管理、管理客户都必须需要拥有权限才能够操作和管理。

四、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管理的改进

在项目开发出来后,在审批流程这个功能中,采用了一个审批详情表来储存整个审批过程的详情的方法,而不是将每个审批过程分开,创建多个审批表的方法。由于审批详情仅在几个地方存在差异,所以利用一个审批详情表,将大部分相同的数据项作为审批的共同点,再将不同的数据项同时创建在这个数据表中,,这样大大减轻了因系统调用多个数据表带来的繁琐,这也是这个系统与其他审批系统相比中的优点之一。

由于系统仅仅面向贷款审批,对于这个系统,拓展空间还很大,可以拓展其他业务功能。比如可以将银行存款、取款、汇款等银行基本功能加入其中。

五、结论

当今商业银行慢慢电子网络化,很多的银行业务的操作都在网络下进行,所以开发网络型的银行业务系统存在着其自身的价值,也是为银行业务电子网络化做出其微薄的贡献。

对于这个基于Web的系统开发到网络应用中也是比较有前景的。因为银行业务对于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很高,所以对将来加强这个系统的安全性也十分的重要。

参考文献:

[1]张 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11(6):34-36.

[2]李志: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12(6):45-49.

[3]陈天河:轻量级Web应用开发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0-103.

[4]张 格:中小企业融资与中小银行的发展[J].金融论坛,2009(9):56-58.

[5]Allen N.Berger,Gregory F.Udell.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financial growth cycl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8(22):39-41

上一篇:村团支部工作职责下一篇:基层金融机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