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毕业自我鉴定(精选8篇)
物流管理毕业自我鉴定 篇1
行政管理专业是近年来的热门专业之一,那么有关行政管理毕业自我鉴定要怎么写呢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行政管理毕业自我鉴定 行政管理毕业鉴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管理毕业自我鉴定 行政管理毕业鉴定
这四年来。在校期间,本人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本人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我一直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具有团体协作精神的青年。
在思想方面,通过大学四年系统全面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用正确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注时政,通过了解和学习党的有关动态和精神,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顺利通过党校考核,获得了党校结业证书。
在学习方面,本人认真学习每一门功课,基本掌握了从事行政管理,特别是信息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及与此相关工作的能力,在校期间,我非常注重英语和计算机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专业二级考试和英语四六级考试;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现代办公所需要的各种软件工具,并自主学习吸收一些国内外现代企事业的管理知识理念,以进一步完善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
通过四年的努力学习,我的学习成绩整体上了一个台阶,获得了院三等奖学金。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虽然即将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学习从此终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学习,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
在工作方面,自入校以来,我一直担任寝室的寝室长,在担任宿舍舍长期间,积极主动地为同学服务,有意识地协调好舍友之间的关系,通过舍友的协作,搞好宿舍内务工作,为同学营造了良好的休息、娱乐、学习氛围,在舍友的共同努力下,曾在学校的宿舍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也为所在班荣获“校优秀班级” 和“xx 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的光荣称号做出了有力的后勤保证,本人也因此获得了“xx 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
此外,我还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了多次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多次在“五四”期间参加青年自愿者活动,看望并帮助孤寡老人等。在大学放暑假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最大程度上提升自己各方面素质。
行政管理毕业自我鉴定 行政管理毕业鉴定
本人自 20XX 年就读行政管理(大专)专业以来,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中,经过两年多来老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业。
行政管理是一门务实性、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在岗的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两年的学习,使自己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学习等方面都取得
了质的飞跃。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及团队合作精神。在此同时,学习了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安全生产法等等法律、法规,提高了自己的政策水平和明确是非能力。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热爱本专业并投入了积极的.热情,通过扎实学习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门课程,我系统的掌握了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及工作实际,增强了公共关系和人力资源应用能力的锻炼,能灵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不仅在思想境界、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培养了我一定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将和老师、同学们握手道别的时候,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信念,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把行政管理的思维观念转化到企业日常生产管理中,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作一份绵薄贡献。
行政管理毕业自我鉴定 行政管理毕业鉴定
在思想上,我从一个普通学生到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共产党员,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我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对别人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也是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我认真学习党的各种理论,并努力把他们付之于实践,对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学习上,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生活和工作中,当然我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性情太直率了,需要处事冷静稳重才好。我对班级和学生会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对人友善,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在技能上,以培养自己从专才向全才转化为目的,系统的学习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的掌握了 windows,officeXX,wps 等软件;能运用 dreamweaver、front 制作网页,并利用课余时间熟悉电脑硬件。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论文写作《“四度”统一的公共管理新视野》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XX 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二等奖”。我的小说《激情岁月》在第七届“小天鹅”杯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中获“二等奖”。
总之,大学让我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价值观得到矫正!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XX 年应届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使我不畏困难,善于思考,但年轻也意味着阅历浅、欠缺经验,更需要虚心向学。将来的工作是对我知识的检验,也是对我人生的挑战。
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我希望找一份与自身
知识结构相关的工作,如行政助理、办公室文秘、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证明自己,发展自己!
物流管理毕业自我鉴定 篇2
求职自我效能感最早由Ruth Kanfer和Charles L.Hulin (1985) 提出, 主要关注个体对自己求职技能的觉知, 是一种具体形式的自我效能。John P.Trougakos等 (2007) 认为, 求职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有能力获得满意工作的信心程度。本研究中, 对求职自我效能感的操作定义为“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获得满意工作的信心 (主观评价) 。作为一种个体因素, 求职自我效能对求职行为、求职结果的作用已被很多研究证实。如冯彩玲等 (2009) 以836名高校毕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求职自我效能对求职行为起到正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 求职行为也随之增加。目前对于求职自我效能感的24篇研究多以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因此, 对高职生求职自我效能感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与探索, 提高就业质量将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工具。
调查对象来自常州科教城轻工学院、机电学院、工程学院、纺织学院和信息学院5所高职院校的毕业实习学生或部分刚毕业并参加工作的学生, 共发放问卷450份, 回收413份, 筛除后得到有效问卷399份。
研究工具为自编的高职毕业生求职自我效能感问卷以及被试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求职自我效能感问卷由两个维度, 共18道题目构成, 采用Likert6计分。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由被试的性别、专业、求职情况、就业压力等12道题目构成。
二、研究结果
(一) 问卷分析。
对问卷是否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检验, 巴特利特球体检验 (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 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01) , KMO值为0.947, 表明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以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因子变量, 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 共抽取出2个因子, 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7.419%。采用方差极大法进行因子矩阵的旋转, 并给这两个因子命名为:一是职业认知效能, 指高职生完成诸如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职业自我认知任务时的信念;二是就业效能, 主要指高职生完成就业任务的信念, 如应对面试或解决就业中的困难情境等。经检验, 总问卷和职业自我认知效能、就业效能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是0.940、0.881和0.924, 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各项目的归属、因子负荷及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解释率见表1。
(二) 毕业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特征。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的得分描述见表2。由此表可知,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得分中等, 信心指数不高 (4分代表有点信心) 。进一步对被试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配对组t检验后发现, 被试的职业自我认知效能显著高于被试的就业效能 (n=369, t=2.607, p<0.05) 。
(三) 毕业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以专业和城乡为分组变量, 以求职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和总分为因变量,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毕业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学差异。结果见表3。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四) 高职生不同个体压力等情况下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就业压力、专业成绩和实践经验水平的高职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详见表4。
(五) 高职生不同求职行为下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分析。
以高职生求职成功率、求职努力程度和求职成败经验等求职行为对高职生求职自我效能各维度上的得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详见表5。
三、结论与启示
(一) 高职生求职自我效能普遍水平不高。
通过对高职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调查, 我们发现, 高职学生对自己能找到满意工作的能力有点信心, 但信心程度并不高, 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自我认知效能显著高于就业效能。在常州地方产业结构下, 工科高职生的就业效能感显著高于文科生。籍贯 (城乡) 不同的毕业生在就业自我效能上差异显著。当前各高职院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相关实践教育活动, 使得高职学生保持了良好的职业自我认知效能水平。但是我们也应当要继续重视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就业效能水平不高的现象。岳昌君等 (2004) 研究显示, 就业能力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个体因素之一, 面试技巧、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就业能力的缺乏会导致毕业生对自己能应对面试、顺利解决求职中所遇困难的信心程度产生消极影响, 而会导致个体就业效能水平降低。因此, 高职院校需要更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相关实践教育, 开展相应的求职训练, 加强顶岗实习和毕业期间的求职动向的关注和指导, 特别是要切实帮助高职学生提高解决就业中遇到各种困难情境的能力和途径, 提高高职生的就业品质。
(二) 求职自我效能感在就业压力和学业、实践经历上存在差异。
通过调查, 我们也发现高职学生自我感知的就业压力和学业情况和实践状况会导致高职学生求职自我效能的差异。一是高职学生自感压力大小对求职自我效能的影响显著。自感就业压力大的高职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总分与各维度上的得分都要低于就业压力一般的高职毕业生。魏炼 (2012) 在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源分析中发现, 社会以及家庭的压力是高职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 由于社会成见造成的自卑感使得高职学生就业压力要显著高于普通本科生。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 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自我压力管理教育, 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在高职学生中开展了压力管理的相关课程, 可见, 高职学生的压力管理能力是一项高职生需要的, 可以教育实施的一项必要的就业素质。二是专业成绩的高低使得毕业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分上的差异显著, 专业成绩良好的毕业生, 其在就业效能和总效能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专业成绩较差的毕业生。三是实践经验的多少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分上的差异显著, 实践经验较多的毕业生, 其求职自我效能感高于实践经验较少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应该更加拓宽学生实践渠道, 鼓励和营造多样的学生可参与的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 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 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形成对职业的认识, 在职业实践中锻炼人际交往等能力, 提高就业的效能。
(三) 求职自我效能感在个人求职行为上的存在差异。
通过调查, 我们还发现高职毕业生的个人努力程度和求职成败经历的不同使得其在求职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努力程度高的毕业生, 其就业效能感显著高于努力程度低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经历多的毕业生, 其求职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成功经历少的毕业生。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要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拓展就业工作口径, 引入职业心理辅导, 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处理求职过程中的受挫现象, 避免引发高职生产生焦虑、恐惧的消极情绪。引导高职学生正确看待周围同学的成功经历、情绪状态和替代性经验, 消除信息来源中的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求职自我效能感产生的消极影响, 引导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评价自己, 修正自我认识上的偏差, 增强自信。
摘要:采用高职生求职自我效能问卷, 对高职生求职效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第一, 高职学生对自己能找到满意工作的能力有点信心, 但信心并不高, 职业自我认知效能显著高于就业效能;第二, 高职生的求职自我效能在专业、籍贯 (城乡) 、自感就业压力、实践经历、专业成绩上有显著差异;第三, 高职生个人努力程度和求职成败经历在求职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高职学生,求职自我效能,职业认知效能,就业效能
参考文献
[1] .冯彩玲, 樊立三, 时勘.高校毕业生求职自我效能、求职期望、求职意向与求职行为的关系[J].管理评论, 2009
[2] .王桢, 时勘, 高晶.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3] .唐民.职业自我效能感对高职生就业的影响及其培养[J].职教论坛, 2010
毕业前的心理自我疏导 篇3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这是军旅歌曲《当兵的历史》中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唱着悠扬的歌曲,怀揣青春的梦想,我们满心欢喜地踏入了心仪已久军校的大门,从一名普通的高中毕业生成为了一名军校学员。时光荏苒,一晃三年多过去了,我们从一名新兵变成了一名老兵,从一名新学员变成了即将毕业的一名老学员。在这即将毕业的时候,我们高兴与焦虑同在,梦想与担心共存,入学时“忠诚于党,服务人民”、“忠诚可靠,竭诚奉献”的庄严承诺记忆犹新,那么,怎样才能不负自己的誓言和军校四年的培育,毕业后尽快融入、适应、胜任部队的工作而建功立业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毕业学员面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查漏补缺,只争朝夕,夯实业务素质基础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更好地适应部队工作,多出佳绩,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基础,还要有强健的体魄,过硬的业务技术和一定的管理能力。为了在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更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必需首先搞好查漏补缺工作,并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直至毕业的最后一天。
第一是查漏。三年多来,我们完成了共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的学习,由于时间有限、事务繁杂,我们可能把通过考试或取得好的分数当成了第一位,而对课程的地位、作用、性质认识不足,系统性也掌握不够,知识内容可能有盲点,学习方法也不一定最优,特别是“踢开头三脚”的实践课技能、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基本信息应用技术不一定熟练掌握,现在应该在头脑里放放电影,根据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脉络梳理,找出自身缺项和短板。
第二是补缺。在查漏的基础上,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根据最后几门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对淡忘或盲点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的进行科学的专项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特别是在毕业前的专题和论文撰写中或毕业联考或综合考核中,要注意把所学知识归纳成一体,提炼出精髓,贯穿应用中,争取在能力上有一个提升,缩小与部队、岗位工作之间的差距。
二、端正态度,满怀信心,尽快适应角色变换
首先要从观念上、思想上、工作上、意识上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转变。大学毕业后,我们突然间由知识学习者成为各项工作的落实者,由单一受教者成为日常事务的执行者,对全新的工作岗位、繁杂的工作头绪和陌生的特别是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极易产生失落感甚至恐惧感,担心领导交办的工作干不好、日常事务不胜任、所学知识用不上,导致信心不足,甚至裹足不前。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自信力,具有敢打、敢拼、敢闯的思想准备和奉献精神,能干的工作抢着干,困难的工作努力干,不会的工作学着干。其次要以边学习边积累边提升的原则,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变、书本教程向技术经验的转变、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被管理者向管理者的转变。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聪明才智,展示自身素质,以端正的思想态度和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当中。
三、加强实践,善于学习,提高实际任职能力
在校期间,虽然学习了许多专业理论,但毕竟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死知识,由于在校学习期间与基层部队接触较少,没有实际岗位工作经验,没有在实践中的运用与体会过程,既使具有再强的理论素质与功底的毕业学员,也代表不了你一定将会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通过个人自学、经验借鉴、他人带教、工作实践等多个方面加强学习,更多的与他人進行沟通交流和学习请教,及时为自己充电。之前的书本知识已经为我们尽快进入角色打好了铺垫,我们要在新岗位上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欠缺的地方,查找自身的不足,带着问题去学,带着信心去看,带着谦虚去问,带着疑惑去想,同时,还要立足岗位,学以致用,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学历高并不代表着工作能力强,更代表不了业务素质硬,因此,我们一定要放下面子,虚心向各级领导、身边同志,甚至是班长、士官、普通一卒学习请教,以此来培养自己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当经常对照前一阶段领导交办工作的开展完成情况进行自我反省,在每次的工作任务中勤总结、勤积累,以此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更好的运用到日常工作当中。
四、团结协作,牢记使命,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经过高考的军校生历经四年的大学生活后来到部队,有些人会在心理上产生或多或少的优越感,甚至部分具有“官二代、富二代”背景的学员还会存在一定的高傲心理,在学习工作中会出现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想法与观念,对待领导曲意奉承,对待同事不屑一顾,对待战士冷眼相看,似有“变色龙”之嫌,自以为“会来事”。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部队这个大家庭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走在一起,为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建设现代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履行使命,每个人都要奉献自我,为部队建设发展添砖加瓦,这就需要我们拥有至高无上的“兄弟姐妹情、同壕战友爱”。正因如此,我们就更应当处理好与各级领导和战友的关系,在生活中做到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相互尊重、彼此帮助,在学习中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援手,尽自己最大努力尽可能给予他人更多的帮助与关心,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真正成为战友们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工作中的完美拍档,生活中的知心朋友。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更进一步,更快提高自身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与素质,早日成为受部队欢迎的人才。
物流管理毕业自我鉴定 篇4
公共管理
时光荏苒,光阴飞逝,三年的大专弹指一挥,转眼就要告一段落了。在校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己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
对于我个人而言,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沐浴着党的阳光逐渐长大,从小学开始就知道因为党我们才有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从小学、初中、高中到现在大学,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我的思想也随着年龄以及知识层面的加深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我的思想意识当中共产党的先进思想与先进事迹,潜移默化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诸多路线、方针、政策都能与中国的现实相符合,从不同层面上推动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想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受到良好的教育,应当积极的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队伍当中,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我选择加入党组织,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好的面貌去为人民服务。
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我的最大特点是:勇于拚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求学有所用。
在大学的学习和锻炼中,我学会了怎样用一颗热情真挚的心,去追寻心中的梦想,学会了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
在思想品德方面,我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有着坚定的政治方向。在校学习期间,我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在2020年学校组织的党课培训中,取得了党课培训结业证书。
时间总是很快就过去了,我的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了,即将毕业的我又要面临社会的考验,在学习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为以后的生活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的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对自己做了如下自我鉴定。
学习方面,我勤奋刻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了相关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民政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导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社区管理》、《中国民政文化史》……并在大二时获得学院奖学金。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在结束大学生活,踏进社会之际,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将以饱满的精神锐意进取,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
在生活中,我积极参加社团,并成为大学生创业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骨干成员。参与班级、系、院组织的各种
集体活动,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向心力。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运用专业知识到马庄苑社区协助社区人员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参与金昌社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接受学校的安排到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进行实训。
行政管理毕业自我鉴定 篇5
在三年的x大学习中,我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面授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细心地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写出心得体会。
在课下,我能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完成课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做到认真、工整、正确。另外我还充分利用中央x大庞大完善的远程教育网络,参与在线学习,解决学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自我鉴定 篇6
思想政治方面,本人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能在工作和学习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热爱本职,作风严谨,为人正派,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忠心拥护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本人平时关心国家大事,总是尽力去做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事。在汶川大地震中,积极投入到为灾区捐款捐物活动中。平时勤俭朴素,谦虚谨慎,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爱护公物,而且作风正派,是非观念强,道德品质优良。
学习方面,自参加XX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习以来,本人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学好各门课程,积极阅读课外书籍,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三年学习,现已认真完成了行政管理方面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所学课程考核。
社会实践方面,我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三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假期期间,主动选择深入商品流通企业见习,了解了社会,发现了不足,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水平,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锻炼了丰富的社会能力。在业余时间里,本人喜欢阅读,勤于思考,不断用知识充实精神世界,提高行知态度,丰富平凡人生,尤其对文学、历史、经济、计算机等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
物流管理毕业自我鉴定 篇7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出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是检验本科教学质量与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是培养英语类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 是完成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过程 (教育部2008) 。但是, 多年以来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及指导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顾佩娅等2010)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采用单一的学术论文写作形式, 不重视论文的指导及教学工作, 很多方面只注重形式 (王崇义2004) , 不符合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鉴于此, 国内学者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做了很多研究, 如:关于论文选题、指导对策、写作方法及毕业论文的管理、评估的研究。他们发现, 英语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中存在形式单一、论文质量不高、抄袭等现象。
解决以上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改变毕业设计仅以论文为评判目标的检验方式。鉴于此, 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提出了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的改革方案。改革方案一改传统的单一论文形式, 将毕业设计分成6 个形式, 即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英语文学创作及反思报告、翻译实践及反思报告、项目研究及反思报告、英语视频制作及反思报告和英语作品发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与专业方向选择相应设计形式,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完成个性化毕业设计。
在改革过程中, 有很多因素决定此次改革的进程, 如学生对于改革的自我效能感机制因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受影响学生自信心和能力, 干扰其对具体设计形式的选择, 同样影响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 进而影响改革的顺利开展。
本研究旨在研究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新型的多样化的毕业设计改革中的自我效能感, 以期推进改革进程。
一、文献综述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 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某项活动, 也就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项活动的主观性判断, 决定人们是否实施应对行为、努力的程度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 会影响学习者选择何种学习任务、确立何种目标、付出多少努力、在面对困难时有怎样的坚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会获得哪些成就 (Bandura2000;Pajares 2009;Shunk&Pajares 2005) 。 Zimmerman (2000) 提出当人们遇到熟悉的任务时, 自我效能感可提供预测性优势, 并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完成任务。此外,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目标选择也有影响 (庞维国2003) 。
自19 世纪中期开始, 很多学者把自我效能感应用到与学习相关的研究中 (Bandura 1986;Pajares 2009) 。研究发现学习者倾向于选择有把握的任务而避免可能失败的任务。也就是说, 自我效能感会干扰学习者选择相应的任务。Zimmerman, Bandura & Martinez-Pons (1992) 认为, 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确地判断, 因此, 更倾向于选择有挑战的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任务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学习者倾向于选择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任务, 而放弃相对较难完成的任务 (岳好平、施卓廷2009) 。
部分学者认为,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与自我约束水平有关系。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表现会因自我约束能力的不同而不同, Pintrich &Schrauben (1992) 的研究发现, 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在自我约束方面明显弱于自我效能感相对较高的学生。Bandura (1997) 进一步证实了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坚持性方面更弱, 相反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努力并且具有更强的坚持性。另外, 吴喜艳与张庆宗 (2009) 在调查了113 名英语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 发现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随着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变化呈相同变化。
此外, 有些学者认为自我效能感也会干扰学生选择具体大学专业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Hackett&Betz 1989;Lent, Brown&Larkin 1984) 。仲彦与王微萍 (2008) , 王毅敏 (2006) 等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会影响其学习成绩, 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但部分学者得出与之不一致的结论, 如吴喜艳与张庆宗 (2009) 调查了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就间的关系, 发现两者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但自我效能感间接地影响学习成绩。然而李航与刘儒德 (2013) 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写作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以及写作焦虑对成绩的影响, 发现写作自我效能感与成绩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水平对其写作成绩进行一定的预测。
目前, 唐芳与徐锦芬 (2011) 对218 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写作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调查研究, 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并且学生对于写作活动的自我效能感与成绩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但是并没有发现学生的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此外, 张淑芬与余文都 (2010) 调查了379 名大学新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 发现了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即性别对自我效能感的能力感维度有显著影响。然而, 关于学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 的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本次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毕业设计改革中, 学生需要选择具体的设计形式, 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生学业任务选择和努力的付出有密切关系 (Bandura 2000;Pajares2009;Shunk&Pajares 2005) , 因此研究毕业设计改革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必要的。而目前国内鲜见关于毕业设计改革中学生自我效能感调查的相关实证研究, 不利于对于毕业设计 (论文) 的研究。
很多学者对自我效能感做了实证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多数为单一的定量研究, 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 不能提供质化的证据, 本研究在沿用前人问卷形式的基础上, 加以定性分析, 期望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以期推动毕业设计改革的进程。本研究以解决英语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主题, 探讨毕业设计改革中不同性别、不同毕业设计形式和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差异, 可以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提供可行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问题
本研究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研究, 以期回答以下问题:
1. 学生对于改革形势的总体效能水平如何?
2. 自我效能感是否具有性别差异?
3. 选择不同毕业设计形式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是否具有差异?两者关系是怎样的?
4. 有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是否具有差异?关系是怎样的?
(二)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15 级英语高翻、英语教育、英日复语、语言文化方向全体毕业生。
(三) 研究工具
1. 问卷
本次毕业设计形式共6 种, 但是全体毕业生的选择包括其中的5 种, 即英语论文写作、文学创作、视频制作、翻译实践和项目报告, 没有作品发表。笔者根据这5 种设计形式分别设计问卷。本研究所使用的自我效能感问卷由边玉芳 (2003) 设计的量表发展而来, 包含17 道题, 涉及能力感、努力感、成就感与挑战感四个维度, 其中包括5个能力感方面的问题, 以及努力感、成就感和挑战感方面的问题均4 个, 被试就给出的问题从“5、4、3、2、1”5 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5”表示完全符合, “4”表示基本符合, “3”表示说不清楚, “2”表示基本不符合, “1”表示完全不符合。量表总分范围在17~85 分之间。
2. 信度检验
笔者根据SPSS16.0 软件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自我效能感问卷中17 个调查项目做了Cronbach’s Alpha信度检验, 得出信度系数为0.774>0.7, 表明此研究可进行进一步统计检测。
3. 访谈
本研究在采用自我效能感问卷基础上对被试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每种设计形式随机抽取2 人, 共10 人。访谈问题在自我效能感问卷的基础上设计, 包括对问卷中具体题目的回答进行深入了解, 并就受访者的回答随机追加问题以期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4. 数据收集及数据分析
由笔者担任主试, 被试者在仔细阅读指导语后,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成问卷测试。问卷不涉及个人隐私, 回答时间约8~9 分钟, 之后通过SPSS16.0软件技术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共215 份, 其中女生199 份, 男生16 份。
收集完问卷后, 笔者对10 名受访者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为了获取详尽可靠的信息, 在访谈前, 受访者了解访谈问题, 并对访谈做了相应说明。访谈方式为被访者容易接受的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访谈时间控制在10~18 分钟之间。研究者在征得受访者的同意下, 在访谈中使用了录音设备, 并在访谈后对录音进行了转录以用于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 毕业设计改革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
笔者对215 名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四个相关维度通过SPSS软件做了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 结果见表1。
表1 显示,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设计改革中的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中等偏上 (M=3.9666, 1<M<5) , 就自我效能四个维度而言, 平均值介于3.7767 至4.4419 之间, 按程度排序为努力感、成就感、能力感和挑战感。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对于新的改革形式没有出现消极的反应;相反, 大部分学生对于毕业设计改革持有积极的态度。尽管在自我效能感的四个维度上能力感与挑战感均值相对低一些, 但是学生具有较高的努力感, 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努力的程度。笔者通过访谈发现10 名受访者都相信能够尽其所能,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努力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此结论为Bandura (2000) 等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他们认为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者在进行某项活动时投入的努力程度。
(二) 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将研究对象分为男女两组, 对于男女生自我效能感差异问题, 笔者对相关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结果见表2。
经卡方检验, 男女生自我效能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Χ 2=0.044, P>0.05) 。
也就是说, 学生对于毕业设计改革的自我效能感不受性别的影响, 这与Pajares &Valiante (1997) 的写作理解受性别差异影响的结论不一致, 但与唐芳和徐锦芬 (2011) 得出一致结论, 他们认为大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无性别差异。Pajares &Valiante (1997) 做的研究中被试者为男生103 人、女生115人, 男女生人数相当;而唐芳和徐锦芬的被试者为男生157 人、女生61 人, 男女生人数相差较大。本研究搜集到的男生问卷只有16 份, 而女生199 份, 男女生人数上差异较大, 与唐芳和徐锦芬的研究相似, 因此得出与之相似的结论。男女生间不具有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男生人数过少。但英语专业现实情况即男女比例差异较大, 这也许能够代表整体情况。
(三) 选择不同设计形式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差异
1. 选择不同设计形式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差异
为研究选择不同毕业设计形式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是否具有差异, 笔者对相应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检测, 结果见表3。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选择学术论文写作的学生与选择翻译实践、视频制作、项目报告的学生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07, 0.006, 0.013<0.05) , 但是与选择文学创作的学生间不具有显著差异 (P=0.066>0.05) 。
通过访谈, 笔者发现在10 个受访者中5 人认为在6 种设计形式中学术论文写作最难, 3 人认为文学创作最难, 2 人认为视频制作最难。A同学说“学术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与写作能力, 而我自己从没接触过正式的学术论文, 因此对我来说学术写作最难。”相对于翻译实践、视频制作与项目报告, 学术论文写作对学生的研究、写作、语言和学术的综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 选择学术论文写作的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判断并有信心能够独立完成学术论文。B同学说:“我觉得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不够强, 但我会通过学习、阅读文献努力地弥补, 并且我有信心能够按时完成我的论文。”而文学创作同样需要较强的文字功底与创作能力, 对于没有经验并且不了解文学的人来说, 无疑也是困难的。
此外, 选择翻译实践、视频制作、文学创作和项目报告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访谈过程中, 受访学生表示目前还不了解新形式的反思报告该怎样写, 不知道有哪些具体的要求与格式, 但是他们相信学校会给出明确的指示。不同于以往单一的学术论文写作形式, 翻译实践、文学创作、视频制作与项目报告为大连外国语大学毕业设计改革小组推出了新型毕业设计形式, 之前没有先例, 学生对于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认知是一致的, 即不能明确地判断出这四种形式的难易程度, 这可能是选择这四种毕业设计形式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原因。
2.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形式选择之间的关系
为讨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所选毕业设计形式有怎样的关系, 笔者将相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检测, 结果见表4。
经相关分析, 自我效能感与学生所选毕业设计形式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0.265 (P<0.05) 。就自我效能感的四个维度而言, 成就感和挑战感与毕业设计形式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5) , 能力感、努力感与毕业设计形式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P>0.05) 。
结果表明,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对于毕业形式的选择。笔者发现10 名受访者都是根据自身的经历来选择毕业设计形式, D同学说:“我在上高中时写过诗歌和小说, 对我来说选择文学创作要比选择其他形式更容易。”D同学的话为Zimmerman (2000) 的结论力添新证据, 他认为当学生遇到熟悉的任务时, 自我效能感会发挥预测作用。本次毕业设计改革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设计形式, 学生首先要判定自己的能力, 进而选择最适合自己并且最有信心完成的设计形式, 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 指导教师不得干涉学生的判断,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的设计形式最适合自己而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学生在考虑选择哪种设计形式时, 倾向于选择对于自己较容易完成的设计形式, 而避免认为较难完成和没有信心完成的设计形式, 这进一步支持了岳好平、施卓廷 (2009) 的研究结论, 他们认为学习者会选择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完成的任务, 而放弃自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 同时验证了Bandura (1986) 与Pajares (2009) 的发现, 他们认为学习者倾向于选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任务而避免自己认为会失败的选择。
(四) 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差异
1. 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差异
为研究选择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者通过SPSS16.0 对相应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5。
1:考研2:找工作3:出国留学4:先工作, 不排除继续深造的可能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有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形式时, 未来规划不是主要因素, 在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所选的设计形式主要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的, 或者因为之前有过类似的经历而选择自己最有信心完成的设计形式。C同学说:“选择做视频制作时并没有过多考虑未来规划的因素, 只是自己比较喜欢视频制作, 我之前自己做过视频, 周围也有很多朋友懂得怎样制作视频, 他们也能给我很多帮助, 而且我的口语很好, 我觉得我能把我的毕业设计做好。”可见, 学生对未来的规划, 不会影响学生对于设计形式的选择。
2.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未来规划之间的关系
为研究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未来规划间的关系, 笔者将相应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见表6。
经相关分析, 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其四个维度上的能力感、努力感、成就感与挑战感与学生未来规划均不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P>0.05) 。
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在选择设计形式时不会考虑未来规划因素, 只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设计形式,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证实了自我效能感与学生未来规划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这一结论。然而, 打算考研和出国深造的学生会因为以后要继续进行学术研究而倾向于选择学术论文写作。E同学说:“希望我的毕业论文能为以后的学术研究积累经验并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 尽管自我效能感与未来规划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但是不可否认,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还是会受到未来规划因素的一定影响。
结束语
本研究发现:1. 学生对于改革形势的总体效能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中学生努力感水平最高;男女生对于改革的自我效能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2.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所选形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未来规划之间不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3. 选择学术论文写作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选择翻译实践、视频制作与项目报告的学生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而与选择文学创作的学生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选择翻译实践、视频制作、文学创作和项目报告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4. 有不同未来规划的学生间自我效能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学生对于毕业设计改革总体表现积极的态度, 在自我效能感的四个维度上最高的是努力感, 而能力感、成就感与挑战感略低。学校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培养具有多方面能力的人才, 并且在毕业设计改革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与挑战感。因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形式选择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学校应积极开发出更多合理、适合学生展现能力的毕业设计形式, 可选择的形式多, 有助于学生准确判断自己的能力, 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设计形式。
物流管理毕业自我鉴定 篇8
[关键词]自我构念;大学毕业生就业;独立型自我;互依型自我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3.018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历来备受学生本人及其家庭乃至企业、政府的高度关注,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一直未曾停止过[1-2]。从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看,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分别着眼于外因和内因两个层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外因层面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和系统,如教育结构、教育制度、经济环境、就业政策等[3-4]。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内因层面的研究,从国内相关文献来看,绝大多数是从人力资本要素如生理特质、专业能力、社会兼职、在校管理经验、学习成绩等角度进行分析[5-6],而对能够全面反映和表征行为主体之文化与心理特征因素——自我构念——对就业影响的研究则非常欠缺,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表明相关研究成果几近空白。研究表明,行为主体在自我构念上的不同,会影响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能够决定个体的行为,进而导致不同的结果[7-8]。自我构念理论自1990年代开始获得重大突破,并在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大学毕业生就业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验证和应用。在我国目前社会文化、家庭结构、经济环境、教育模式和就业形式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从自我构念角度深入挖掘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既有利于相关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又有利于行为主体从自我构念角度纠正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偏差,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更趋理性。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模型
自我构念最初是由心理学家Markus和Kitayama于1991年提出,指的是基于个体文化差异背景下如何从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角度来认识自己的一种关于自我的认知方式[9]。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自我、他人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与认知,这些不同的理解与认知形成了不同的自我构念。随后,Singelis[10]根据Markus与Kitayama提出的自我构念的概念又进一步指出,自我构念本质上就是个体究竟是把自我与他人进行明确区分,还是把自我与他人相联系的有关思想、情感与行为的集合。Lam[11]则把自我构念视为个体认为自身在多大程度上处于社会关系的情景中。个体所属的特定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自我构念的不同,自我构念的核心就是个体对自我的理解与认识方式,其本质就是“自我—他人”的关系。
在对自我构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学者们还对自我构念的构成维度进行了研究,其中Markus和Kitayama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和里程碑意义。他们把自我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独立型自我和互依型自我。[9]独立型自我侧重于强调自我与他人的差异和区别,倾向于明确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和想法,积极展示自己的能力,注重创造自身的独特价值并努力实现想要的目标,与他人沟通更加直接和坦诚,并敢于根据自身内心的真实感受做出相应的外在行为。通常认为,独立型自我在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个体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在集体观念至上的东方文化背景下往往会遭遇许多阻碍。互依型自我强调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作用,重视自身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地位,与他人的沟通显得迂回委婉,善于根据不同场合调整想法和变更行为,并依据自身所在群体及群体对自身的期望来衡量自我和规划自身目标。通常认为,互依型自我在具有东方集体主义文化背景的个体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假设:不同类型自我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会产生不同影响。
但是,无论独立型自我还是互依型自我都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难以直接测定。因此,后续一些学者尝试探索对上述两种类型自我的进一步界定和诠释,其中尤以Cross[7]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把独立型自我这一构念分解为个人主义、自主性、行为一致性、自我本位四个维度或因子,并对每个维度给出了界定和诠释:个人主义主要体现了个体对其自身独特性的重视程度;自主性用以说明个体在公众面前的自如和直率程度;行为一致性则是指个体在不同场合下言与行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而自我本位则体现了个体是否具有将自己置于考虑的首要位置及以自我为中心的偏好或倾向性。对于互依型自我的界定和划分,Cross简要地用集体尊重型自我和关系依赖型自我两个维度来诠释和表征:集体尊重型自我主要说明自我对长辈及权威人士的尊敬程度和对集体决定服从的意愿程度,关系依赖型自我则主要说明个体对自身与他人之间关系的重视程度。Cross对于两种类型自我之界定与划分的研究范式,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不仅使自我构念的相关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使自我构念研究由单纯的定性研究开始走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其具体表现为相关量表如CSC开始在多个国家、不同领域不断得到验证。
由于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的自我构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自我之各维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和测定,就可以藉就业质量这一综合性指标得到体现。而根据杨河清等[12]的研究结果,能够基本反映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表征大学毕业生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是否相符的人职匹配程度,二是反映大学毕业生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各种保险、薪资水平、福利待遇、假期等在内的薪资福利水平,三是反映包括员工培训、工作稳定性、合同期限、职业前景等在内的大学毕业生未来职业趋势的发展空间。
根据上述自我构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之假设、对自我构念各维度的分解和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测定指标的筛选,可建立如下理论模型(见图1)。
二、研究设计
1.量表设计
本研究以上海、郑州、西安、济南、杭州、青岛、北京、武汉、太原9市31所高校的正在寻找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资料的发放和收集主要基于研究者的个人社会网络。
首先根据本文研究目的,结合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关文献,以CSC量表有关问项为基础对其进行适度修改,形成初始问卷,然后对初始问卷进行小范围的试调,以检验问卷信度和效度是否符合要求,而后对初始问卷进行修改,形成最终问卷。最终问卷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被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自我构念有关问项、就业质量有关问项。被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专业等。自我构念部分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情况,通过对Singelis 1994年开放的自我构念 CSC量表稍作修改而得到,包括独立型自我构念分量表和互依型自我构念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又分别涵盖了15个问项。15个问项构成的独立型自我构念分量表,主要用于表征包括个人主义、自主性、行为一致性和自我本位在内的4个独立因子,同时另外15个问项构成的互依型自我构念分量表,则用于对关系依赖与集体尊重两个独立因子的测定。所有问项均采用Likert七点量表法,要求被调查对象表达他们对相应问项的认同程度(“1”代表“完全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有点不同意”,“4”代表“不同意也不反对”,“5”代表“有点同意”,“6”代表“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就业质量部分主要由反映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其所从事工作之间相关程度的人职匹配、说明大学毕业生目前收入状况的薪资福利和表征大学毕业生未来职业趋势的发展空间等问项构成。
2.样本来源
调查时间从2014年5月10日开始,截止到2014年6月10日,因为这段时间恰好是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暂告一段落、返校从事毕业设计等相关事宜的阶段,对问卷调研非常有利。此次一共发放问卷1 632份,其中纸质问卷658份,电子问卷974份,最终回收纸质问卷534份,电子问卷802份。经过逻辑检验并剔除部分问项拒绝回答或漏答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 2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8.3%。有效问卷中,男生占比53.3%,女生占比46.7%;本科生占比63.8%,研究生占比36.2%;文科学生占比42.3%,理工科学生占比57.7%;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占比64.3%,尚未签订就业协议(包括有意向单位但未签订合同和无意向单位)的学生占比35.7%。
三、实证分析
1.不同类型自我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的差异性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不同类型的自我是否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对独立型自我和互依型自我得分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见表1),发现两种类型的自我确实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可见,不同类型的自我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确实存在不同的影响。
2.自我构念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相关性
由于本研究的资料数据主要是通过自陈问卷法对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而获取的,不能排除共同方法变异CMV的影响,为此,通过采用Harmans单因素试验对CMV的测试表明,所收集数据中该问题并不明显存在。自我构念各维度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见表2。由表2可知,自我构念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自我构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回归分析
上述相关分析仅表明自我构念及其各维度与就
业质量在数据统计上的相关性和相关强度,并不一定能够确定它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此,为了进一步确定自我构念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现将就业质量作为因变量,自我构念及其各维度作为自变量,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3。
根据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独立型自我与互依型自我及其各维度的因子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尽管样本数据来源单一及样本容量导致某些因子对应的P值较大(统计上不显著),但仍然可以看出自我构念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自我构念各维度的因子可以共同解释约126%的就业质量变异性。
4.自我构念各维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
上述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只是表明了不同类型的自我及其各维度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并没有揭示自我构念各维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为此,本文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探索该影响程度。把通过问卷调研得到的第一手数据导入AMOS 17.0,并经标准化处理后,可得到自我构念各维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拟合模型的影响系数(见图2)。图2中,e1~e6为自变量(自我构念的6个维度)的测量误差,err1~err3为因变量(就业质量的三个维度)的测量误差。评测指标χ2=9.320,P=1.53,df=9,χ2/df=1.036,RMSEA=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在对已有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不同类型自我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不同的假设,然后构建了自我构念各维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的理论模型,最后对不同类型自我构念各维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在不同类型自我之间确实存在差异。独立型自我和互依型自我得分差异的显著性检验(P<0.01)证明了这种差异之存在,而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结果进一步佐证了这种差异
之存在及差异程度:对AMOS拟合标准化的计算表明,独立型自我对就业质量的综合影响程度为0505,互依型自我对就业质量的综合影响程度为0603,这说明在中国目前的文化和就业环境下,互
图2自我构念各维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系数
依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比独立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上更具有一定的综合优势。
二是自我构念各维度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子。Harmans单因素试验对CMV的测试和表2相关系数分析表明,自我构念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自我构念各维度联合组合成的因子共同解释了就业质量12.6%的变异性,说明自我构念与就业质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三是不同类型的自我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从人职匹配角度来看,独立型自我的综合影响系数为0.479,显著低于互依型自我的综合影响系数(0605),这说明互依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比独立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更重视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匹配程度,即学以致用;从薪资福利角度来看,独立型自我的综合影响系数为0.582,略高于互依型自我的综合影响系数(0.554),这说明独立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更加看重目前的收入和待遇;而从未来职业的发展空间角度来看,独立型自我的综合影响系数仅为0.461,而互依型自我的综合影响系数则高达0655,这意味着互依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前景显著优于独立型自我大学毕业生的。
四是不同类型自我的构念维度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计算表明,互依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的集体尊重和关系两因子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综合影响系数分别为0.632和0.575,这说明两因子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或者说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大学毕业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独立型自我的自主性、个人主义、行为一致性和自我本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综合影响系数分别为0776、-0.201、0.576和-0.276,这说明独立型自我的大学毕业生的自主性和行为一致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大学毕业生的自主性和行为一致性。而个人主义和自我本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系数为负则表明,过度的自我主义和个人本位必然为用人单位所顾忌,这两个因素可能成为大学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在制约因素。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和文化背景,提出以下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更趋理性。
首先,大学毕业生应充分认识到自我构念及其各维度在就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在面临就业不顺时不应一味抱怨和归因于外部环境,应更多地深刻挖掘自我构念中存在的某些负面因素并努力改正之。
其次,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和岗位对大学毕业生自我类型有不同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在投递简历和应聘前应对自我类型与岗位性质和要求之间的契合度有比较准确的认识,最好能够把自我构念各维度与意向职位之间的匹配度进行量化打分并进行排序,聚焦和锁定真正适合和匹配自我的职位,这样不但能够集中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提高就业效率,也能有效避免就业过程中由于不切实际的全面撒网、广种薄收甚至不收而使心理层面不断受挫,进而可能逐渐削弱自我对就业的信心和勇气,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此外,大学毕业生还应充分注意不同类型自我在就业上的差异,意识到过度强调自我的独特性和以自我为中心都不利于就业;大学毕业生在努力发挥自我自主性的同时,需要摆正自身的位置,尊敬长辈和权威人士,妥善处理好自我与他我的关系,这都将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理性顺利地就业。
[参考文献]
[1]喻名峰,陈成文,李恒全.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J].高等教育研究,2012 (2):79.
[2]涂晓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7(2):117.
[3]赵崇毅.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视点[J].经济特区,1995(9):151.
[4]陈成文,杨歌舞,谭日辉.就业政策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88.
[5]黄敬宝.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探究——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作用的考察[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2):36.
[6]彭树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6):61.
[7]Cross S E,Madson L K.Models of the selfconstrual and gender[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7(1):35.
[8]Lam B T.Selfconstrual and 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 among VietnameseAmerican adolescents:An examin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lfconstrual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6(1):67.
[9]Kim M S,Hunter J E,Miyahara A.Individualvs.culturelevel dimensions of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effects on preferred conversational styles[J].Communication Monographs,1996(1):29.
[10]Singelis T M.The measurement of independent and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4(20):580.
[11]Lam B T.Selfconstrual and 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 among VietnameseAmerican adolescents:An examin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lfconstrual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6(1):67.
【物流管理毕业自我鉴定】推荐阅读:
物流管理本科毕业06-01
电子商务物流毕业生自我介绍08-24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09-06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07-24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写作01-17
物流管理工作自我鉴定08-27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荐书08-11
物流管理应届毕业生个人简历11-16
物流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个人简历07-04
2010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