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好人事迹材料

2024-07-25

教师好人事迹材料(精选10篇)

教师好人事迹材料 篇1

3月,我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带着自己火热的心和满腔的热忱进入了阎良区武屯镇最南端的老寨小学。在那里我度过了人生最幸福最快乐最难忘的三年。

刚离开大学的校园,又进入小学的校园,对学校的老教师来说我和他们的孩子年纪相仿,对学生们来说,我这位老师只是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大孩子。

一进校,学校的校长就让我带六年级,由于教师太少,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十八门功课都是我一人上。41名学生,工作任务多番重呀,但作为年轻人,我干的是乐此不疲。从此,我和学生们打成了一片,不久我就发现,我深深地爱上了这帮小家伙,而他们也无比喜欢上了我这个老师。有时晚上值班,孤零零的,我就叫上学校附近的学生晚上和我睡在一起,不但能给他们辅导课程,还能和他们谈心,了解学生们心里都想些什么,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有时候下大雨,路远的学生不回家,买点馒头和“辣子条”(那几年学生的零食以此为主),看这他们站在房檐下,瑟缩着吃着这些东西,我很难受,有想哭的感觉。于是,每逢下雨的天气,我就在房间炒上一大锅菜,让班上不回家的的学生一块和我吃饭。现在想起那种场面,我还是幸福的想哭。

这是我的第一届学生,许多都考上了大学,现在已经上大二了,他们几乎所有人现在还和我联系,有时打电话,有时聊QQ,有时给我在空间留言,学生们都说很想很想再回到小学上一回六年级,让我再给他们代课,我感到欣慰,我认为我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了。

3月,由于我工作业绩突出,教育组领导把我调到了武屯镇中心小学,半年后,又由于所带毕业班成绩突出,把我调到武屯镇任官小学当教导主任。在这里我又度过了辉煌难忘的两年。

20我结婚,为了不影响工作,我硬说服我未婚妻把结婚的日子攒到国庆长假,我没有请一天假,七天的时间结婚足够了,事后,我爱人老说我跟个傻子一样,人家都请假,就你不请,就你害怕耽搁学校工作,就你害怕耽搁给学生上课,学校是你开的,学生是你自己生的,我还是一笑了之,有必要解释吗?因为我是一名人名教师,

元月,我爱人已经怀孕9个多月了,由于是双胞胎,医生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她照顾好,而我并没有让初为人父的喜悦感冲昏我的头脑,我仍然坚持按时上下班。一天我正在学校上课,我爱人打电话,说她正在医院,由于羊水破了,马上就要上产床,让我赶紧到医院。我都不知道我我当时为什么那么平淡,我说,下午一放学我就去。下课后几个老教师知道了,赶紧叫我别上课了,现在立马去医院,还说这么重要的事情不敢耽搁,你个傻小子。到医院后,我爱人情绪激动,在我母亲面前把我破口大骂,说我没良心,光知道上班,媳妇身孩子难道是小事吗?请半天假你会死呀?我无语,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错。

20暑假,我骑摩托车不小心栽倒,全身擦伤,更严重的是颈椎出了严重的问题,而当时,阎良区“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序幕刚刚拉开,“两基工作”的复杂和繁忙相信许多老师都十分了解,大量的资料工作都落在我这个教导主任身上。学校没有年轻教师,学校里没有一个人能操作电脑,我硬是让我的颈椎“坚持”了下来。现在,阎良区已顺利通过验收和复审,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教育强区。我认为这个军功章里也应该有我的多少万分之一吧?

慢慢的孩子上幼儿园了,每天要接送,这都落到了我的肩上。我爱人在超市打工,两班倒,经常10点钟下班。有时候我要到学校值班,我就到幼儿园把孩子一接,然后不回家,把两个孩子带到学校,晚上煮点方便面让他们两个吃,第二天又送到幼儿园,路途很远,真是辛苦。有时,我要到学校值班,天太冷,我把孩子先接回家,把电视开开,让孩子看动画片,然后叮嘱他们谁叫门都不许开,然后我再把门一反锁,让两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从六点等到十点,等他们的妈妈回来,我有时想到两个可怜的孩子在家的情形,我实在于心不忍。

日子一直很平淡,但是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我很幸福很快乐。不管是教师节、春节、国庆节、中秋节、端午节,总有学生给我发短信:老师,很想很想你,有时间再去看你,祝你节日快乐;老师,知道我是谁吧?我是你学生,祝你春节快乐,工作顺利;老师,大学的课程真多呀,给我支个招吧,对了,祝你情人节快乐;……读短信时的幸福感没有人能体会得到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在许多年后还对你念念不忘,还对你充满无尽的感激,这已经足够了。

学生们还经常到我家去看望我,每年都有。就在的5月19日,一下去了二十几个人,有上初二的,初一的,还有现在的六年级学生,把客厅围了个水泄不通。学生们为我买了许多礼物:有人合伙为我买的手表,有人买了一本书,有人买了几条小金鱼,有人买的蛋糕,有学生还给我拿了几盒烟……我真的很感动。

我的QQ里,我教过的学生几百名都在学生栏里,有好些学生建的群都让我进去,我有时都不知道是哪一届的学生,经常有学生发来消息问候,也有学生发邮件、发贺卡,有的则经常聊天,向我请教学习生活上的许多问题,从大二的学生到现在的六年级学生,天天都有。我都三十四岁了,但我一直认为我只是学生的大哥哥。

谁爱学生,学生就会更爱他,我相信这句话。并且学生们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多年来,我所带的毕业班成绩一直名列区镇前茅,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每年分班时,总有许多家长要求把自己的孩子放到我的班上。他们说,林老师带学生,他们放心。这让我感到很高兴,虽然,我并不是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但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也是一种小小的成功。我去年代的六年级三班被评为区级模范班集体。

我是平凡的人,干的是平凡的工作。我已经工作了十年了,今后我还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继续坚持下去,干好这一份党和人民交给的事业,用自己满腔的爱去浇灌每一朵小花,要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开出更加娇艳的花朵!

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篇2

z路239弄5号的一对孤老,妻子叫韦羡韫十几年卧床不能下楼活动,丈夫叫孙光华脑梗后行动不便,两人在生活上都无法自理。在乐龄的帮助下解决了一日三餐的饮食问题,但是,看病难的现实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居委会发动居民自愿与这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结对,为老人办点实事,解决看病难的问题。z知道后,积极主动与这对孤老结成对子。她讲不出深刻的大道理只说了一句朴实的话语:“我也会老的,现在能帮助别人时,不能推迟,而且要尽心尽力”。一年多 来,春夏秋冬风里来雨里去,无数次和丈夫蔡吉清一起推着老人去医院看病。有时一星期要去医院二三趟,在医院一个陪着老人另一个楼上楼下奔波,帮忙挂号、付钱、取药、推进推出配合做检查,一去医院就是大半天,在等待时z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问寒问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了能准时看专家门诊,z经常起早摸黑到居委会借轮椅,接老人下楼,然后快步把老人推到医院,忙的不亦乐乎满头大汗。

z还经常帮助这对老人购买生活用品,想为老人所想,急为老人所急。老人喜欢吃馒头,z就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购买,当一对老人吃到香喷喷松软的馒头时,z高兴的合不拢嘴。今年夏天特别热,老人想吃西瓜,z就冒着酷暑帮忙买回了西瓜,老人抖颤着双手捧起西瓜激动的说:“谢谢!谢谢!”,还写了一封发自内心的感谢信。居委会在居民大会上及时表扬了z关爱孤老的事迹后,z憨厚的笑着说:这没什么,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是我应该做的。z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营造了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和谐文明小区做出了自己的努力,z真是居委会的好帮手。

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篇3

69岁的孙锁林是丰舍苑的一名老年党员志愿者。20xx年底,上海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给小区居民出行带来了困难。刚做了微创手术的孙锁林拿起铁锹下楼去铲路上的冰雪我身边好人好事事迹材料我身边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作为居委“书香乐园”的管理员,每周4天负责乐园的管理和整理书报。他还是曹路镇巡访团的队员,每接到任务,便穿梭在各居(村)之间,到现场了解情况,汇成资料后上报。一次,老孙发现民春路人行道上停放了一辆小面包车,与搭档如常上前劝说车主规范停车,车主不但不听劝,更扬言要打人,老孙不仅没有生气,走上前对他晓之以礼,耐心解释。事后,车主也为自己的鲁莽行为向老孙道歉。志愿公益活动是服务他人,快乐自己,这也就是老孙的梦。

工作事迹好人好事事迹材料推荐 篇4

李占香,男,60岁,XX县XX卫生院分院任全科主治医师。1984年开始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基层卫生院从事一线诊疗工作。杨家台是他的故乡,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从医四十年多来,他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这里......在十几平米的诊室里,询问病情、把脉开药;在病床前扎针挂瓶、查体听诊;在崎岖的山路上,巡诊出诊、送医送药......沿着一条条单调而平凡的崎岖山路,李占香从青春韶华到两鬓染霜,一走就是45年,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山深处的健康天使。”他的事迹曾在XX新闻网、XX日报官网、XX都市网、健康资讯新民网等多家媒体登载。

“我早到一会儿,病人就多一份希望”

李占香所在的XX卫生院位于我县西北部深山区,30多个自然村散步于40平方公里的大山里面。路远、路险,是当地3000多群众看病的最大困难。

“要不是李大夫爬山过岭来我家,我父亲可能就不在了。”陪家人看病的赵于仓眼中噙着泪花讲述了李占香一次夜诊的经历。

一个多月前,他父亲因前列腺增生急需导尿管排尿,李占香接到求救电话时,已经是晚上12点了,过山隧道因维修不通行,李占香就翻山越岭地来了。“他来时满身都是泥土和草叶子。我从小在这片儿长大,那几座山,就是白天走也得加万分小心,漆黑漆黑的大晚上,让李大夫爬山,实在是难为他了。”赵于仓有几分歉疚地说。

“我早到一会儿,病人就能多些希望。”不管路多难走,只要有可能,就尽快赶到,这是李占香40多年从医生涯的习惯。

位于XX三县交界的三叉口村,90年代初交通极为不便,距离XX卫生院有80多里山路,为了给当地一个病人输液,李占香手拔着山上的小树、山草一点点儿前进。往返一趟竟要两天,李占香一去就是十几趟,直到病人痊愈。

“不管什么时间,不管是谁,李大夫随叫随到,什么苦都能吃。”李占香的同事臧新玲介绍,这几年山里路好走了,李大夫可以骑自行车出诊,每年几乎都要骑坏一辆自行车,车胎更是每月一换。

“我加把劲儿,病人或许就会少花好多钱”

“不怕家里穷,就怕病折腾。”生于农村的李占香,深知山里人生活的艰辛。他从走上医生岗位起就立下了誓言:尽可能让病人少花钱。

XX村的张小米患有习惯性下颌骨脱节,近三年来,每年都要复发8-10次。每次找到李占香,李占香就用熟练的正骨手法给她完整复位后,不收她一分钱。

“她家做生意赔得一塌糊涂,两个儿子穷得媳妇都娶不上,我收她的钱简直没天理了。”李占香理直气壮地说。

98年初冬的一个下午,附近村里一个孩子放羊时不慎摔伤,多处骨折,情况十分紧急。李占香跟随孩子家长一路护送孩子到市里的大医院。孩子脱离危险后,已经是晚上十二点多。为了给孩子家长省下几十块的旅馆住宿费,李占香和几个乡亲顶着初冬的寒风,在大街上来回转到天明,才搭班车回家。

“我加把劲儿,病人或许就会少花钱。”为了提升自己医疗水平,只有高中学历的李占香,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看报。他精心研制的“气囊压迫止血”法,因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且不损伤鼻腔粘膜,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鼻出血都有良好效果,不仅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更受到许多同行的称赞。

“我干得是医生,就得多担当一点儿”

2000年冬天,杨家台村一村民腹痛难忍,卫生院大夫们诊断为肠阻梗,必须立即手术。但当时大雪封山,不要说车辆,就是步行走出大山都不可能,而有手术条件的县医院离这里有将近百里路。

“我来做吧,不能眼睁睁看着人死啊。”在连一把肠钳都没有的条件下,李占香主动承担起了手术任务。经过细致缜密的准备工作后,李占香为病人成功实施了剖腹探查术,半月后,病人康复出院。

“万一病人有问题,这是负不起的责任啊。”回忆当时的情况,在场的医生都心有余悸。

“如果看着病人死去,而我却什么也没有做,我一辈子良心都过不去。”李占香斩钉截铁地说。

在紧急出诊路上,身患糖尿病的李占香因为出现低血糖,头昏眼花险些晕倒,靠大嚼路边菜园里的青豆角才捡回一条命;为让昏迷的脑溢血病人早日苏醒,他衣不解带的护理整整十五个昼夜,病人醒了,他却倒在病床上了;每周“五加二”、每天“白加黑”,成了他几十年的工作节奏……

好人常慧珍事迹材料 篇5

山村里的特别“母子”

多年前,常慧珍的婆婆姜润梅的弟弟因病去世,撇下身患智障的弟媳田碰妮和年仅15岁的侄子姜贵生无人照料。尽管家中人口多,吃饭都成问题,但姜润梅还是将可怜的母子收留了下来。姜润梅去世后,常慧珍又和自己的儿媳,一起悉心照料田碰妮和姜贵生。

常慧珍和姜贵生就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特别“母子”。姜贵生不能与人正常沟通,但最听常慧珍的话;不论家中有什么好吃的,常慧珍都专门给姜贵生留一份,等他回来吃......

两代人爱心接力

常慧珍婆婆收留这对母子起初的那些年,田碰妮的情况还好点,吃饱饭便独自呆在家中,不干活也不惹事。姜贵生则不同,时不时打了邻居的孩子,或者被人欺负了。姜润梅在照顾一大家人的同时,还时常得给张两家赔情,向李四家讨公道,日子过得贫苦而艰难。

1990年4月,当时担任大东庄村妇联主任的常慧珍,来到重病的婆婆床前,弥留之际,婆婆拉着常慧珍的手说:“慧珍,我没有金银财宝留给你,能留下的只是一颗关心人、帮助人的心,碰妮母子就交给你了。”望着婆婆期待的目光,常慧珍在婆婆身边大声说:“妈,您放心吧!儿媳有一碗米,就有田大妈母子半碗。”于是,吃喝拉撒、请医送药、缝补洗涮,这一承诺就是24年。

冬天,常慧珍冒着大雪按时去给田碰妮母子烧炕,不料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摔倒了,一连几天起不了身。看着躺在床上的婆婆,孝顺的儿媳杨宝红默默接过了婆婆的“班”,她一边照看5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一边与婆婆一起照顾田碰妮母子的生活。

不管他们对不起良心

常慧珍的家中并不富裕,多年来,一家人仅靠4亩薄田维持生活,

田碰妮因受伤瘫倒在床上后,常慧珍只好将家中的炉火搬到了她的房间,自己家则每天靠柴禾烧炕取暖。那段时间,常慧珍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赶到一里以外的田家,端屎、倒尿、生火。之后,她又赶回家中,做好饭菜后,再给田家母子送去,病中的人脾气暴躁,常慧珍就变着法的逗她开心。她自己也是70多岁的`老人了,也需要别人照顾,可她总是用自己苍老的双手承担起了这对母子的生活,把爱给了这对智障母子,她总牵挂着她们就是没有关心自己.....

几年前,田碰妮在她70岁生日即将到来时离开了人世。她的死让姜贵生的去向成了村中人热议的话题,大家纷纷认为常慧珍两代婆媳已经付出太多,现在应该把姜贵生交给当地政府或民政部门抚养,但是,常慧珍义无反顾的把姜贵生带回自己的家。

邻居们纷纷劝说常慧珍,“将母子送到相关部门,或者让人家的女儿接走吧。”常慧珍听了摇摇头:“我不能那样做,我不管他们,对不起良心。我有能力,我就管一天,我倒下了,还有儿媳妇。”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6

昨天,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兰姨的儿子,紧紧握住梁书记的手,感动地说:“梁书记,请你帮我找一下一个叫阿田的居家养老服务员,我要谢谢她救了我妈妈的命,如果不是她,我妈妈已经不在了,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好……”。

事情追回到今年3月19日那天下午,居家养老服务员袁顺田同志在兰姨家搞清洁卫生,突然看见兰姨口吐大量鲜血横倒在椅子上,袁顺田同志本能地申手去抓台面上的固定电话求救,但兰姨肥胖巨大的身体刚好挡住了固定电话。在这个时候,袁顺田同志临危不乱,一心想着迅速救人,为了争取时间,她一边用自己的手机呼叫120救护车,一边向距离兰姨最近的女婿单位跑去求救,在同一时间,救护车和兰姨的女婿一齐来到兰姨家,迅速将半昏迷状态的兰姨送往医院抢救。因为袁顺田同志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处事果断,为抢救赢来了时间,使兰姨得到及时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还有一次,是在今年3月初的一天,袁顺田同志和往常一样到兰姨家搞清洁卫生,刚到不久,突然听见厨房传来“砰”的一声响,随着响声一看,只见煤气炉周围一团大火,袁顺田同志临危不惧,立即冲上前把煤气瓶关上,并迅速灭了火,避免了一场火灾的发生。以上这两件事故,如果不是有服务员在场,临危不惧,遇事不乱的话,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袁顺田同志这种临危不惧、沉着镇定、处事果断的精神值得我们和所有服务员学习,因此,我们要把居家养老报务工作不断发展扩大,让我们的爱心传遍社会每个角落。

“xx好人”申报事迹材料 篇7

孔珊,女,汉族,1968年4月出生,大专文化,寿县科协一名普通干部。在工作中,对上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主动为领导分担时间紧、技术难度大的工作,对下她率先垂范,帮助同志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受到县科协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在生活中,她孝敬父母公婆,体谅支持丈夫的工作,关心女儿的成长,用勤劳、善良、坚韧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点滴小事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孝老爱亲之歌。

孔珊的丈夫是一名人民教师,对乡村教育工作和孩子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经常利用节假日和周末的时间为孩子们补课,丈夫的其他兄弟姐妹在外地,几十年来,照顾老人和家务活儿的重担自然落到了孔珊一人的肩上,公公自年轻时身体就不是很好,有严重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婆婆的关节患有类风湿病,老两口都离不开人,更需要细心的照料。那时候,孔珊自己家庭并不富裕,一家三口挤在40多平米的老房子里,没有条件和父母、公婆一同居住,她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到乡下的公婆家里,照顾年迈的老人,为他们做好晚饭,烧好热水给他们擦洗好,再赶回家里,照顾读书上学的女儿。

为了公婆的病,孔珊也没少往医院跑,到处寻医问药,听取专家的意见,为的是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好在经过孔珊多年来的悉心照顾,公婆的病情还算比较稳定,没有向更严重的程度恶化。孔珊自己的父母有兄妹们的帮忙,并不需要她操很多心,但孝顺的她也还是像闹钟一样,一到周末就准时去陪伴老人。白天的机关工作千头万绪,晚上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去照顾他人,日复一日,自己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新老毛病一堆,颈椎腰椎一疼起来浑就身不能动,即使犯病的时候,她也强忍着,一刻不落下工作和生活。

时间长了,同事们无不例外地被她身上那股坚持的劲打动,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但就是这简单的一个“孝”字,却写满了人间的温暖与沧桑。因为做好一件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坚持做好这件事,每每同事们夸她真是个“中国好儿媳”,向她竖起大拇指时,她却略带羞涩,淡然地回答,“父母苦了一辈子,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父母,孝敬父母,这不需要大力称赞,是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做的呀。”她是这样说的,也是用实际行动这样做的。

现在条件好了,孔珊和丈夫商量后,第一时间将公婆接到自己家中,方便日常照顾,2017年年末,90高龄的婆婆需要住院治疗,孔珊早晚奔波于医院和单位,过上了两点一线的生活,婆婆年迈加上生病身体不舒服,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对一些小事表现得不耐烦,稍有不顺心就数落起这个她平日里逢人就夸的儿媳妇。一次孔珊下午加班,比平时晚了些到医院,白天丈夫在学校请了假看护母亲,下午的时候接到学生家长的电话,匆忙离开了医院,但是粗心大意的丈夫忘了给母亲的水瓶里接上热水,他前脚走距离妻子后脚到也不过半个小时,孔珊刚进医院走廊,就听到婆婆抱怨,“老了,不中用了,没人管我了,人都跑哪了,是想喝死我吗……”,她在进门前,深吸了一口气,似乎这一声可以暂时缓解自己白日的疲惫,随即就收起工作时的认真严肃,努力逗着婆婆开心,用柔和的语气迎着婆婆的话,她的善良和努力,隔离床的病友们都看在眼里,“亲闺女也不及你半分了”。

夫妻俩在私下里,丈夫时常不由自主地对着孔珊感慨,“咱父母如今高寿,多亏了你为这个家的付出,父母健在安康,享受四世同堂天伦之乐的人家怕是不多啊,老婆,你辛苦了”。

2018年10月25日

诚实守信好人事迹材料 篇8

自加入公司以来,无论在场站还是在调度中心,他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诚实守信”,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是最朴实最贴心的。,他还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

在他看来,诚信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一种力量。一直以来,他也一直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行为准则,也一直用诚信来面对每一位同事,来面对身边的人,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他处处率先垂范,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答应同事的事情都努力做到,看到谁需要帮忙,就主动去帮忙。有一次,他答应了一个新来的同事要教他熟悉站内的工艺设备,那天早上他才下了夜班,一个晚上没有睡觉,站长和同事们都让他先去休息好了再教,他坚持说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得做了,而且还得做好,在工艺区里大至每一个设备小至每一个阀门,他都讲解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一直到了中午,双眼熬得通红,我们看了都觉得心疼,在同事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去休息。

集团好人榜人物事迹材料 篇9

孙同峰,1989年进入我港参加工作,在矿石码头公司工作至今。自参加工作以来,孙同峰不断超越自我,从一名门机司机到电气主管,再到如今的机械运行公司总工程师兼技术创新工作室主任,一步步走来,收获了数不尽的成绩与荣耀。曾获“大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十大节约环保标兵”、“第三届大连名师”等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技术创新工作室获全国交通建设系统“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干一行精一行,大家眼中的技术狂人。作门机司机,他是既会操作又会维修的行家里手,大家称赞他 “人机合一”;作电气技术员,将机械电路原理烂熟于心,理论和实际完美结合,被大家视作电气维修“天才”;当技术创新工作室主任,他所掌握的英语、计算机、电气维修等技术让专业学科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们都羡慕不已。孙同峰可谓是个技术狂,心里总想技术上的事。遇到技术活儿,他随时解决,从不过夜,无论多晚,总是要摆弄明白,做完之后才安心。为了强化英语学习和训练,他把自己的电脑、手机都调为英文模式;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他把许多节假休息日都用在看书、学习上……矿石码头公司目前使用的卸船机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全变频技术,综合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英语、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知识。一名大学生要7、8年实践工作经验才能将这些技术全部掌握。而只是技校毕业的孙同峰却靠着勤奋的学习和不断的积累,掌握了电气系统的全部工作和运行原理,成为“专家型”技术管理人员。孙同峰的成功不仅让这位技术尖子成为公司里大家竞相学习的榜样,也让诸多知名外企把招贤纳才的目光投向这里。德国ALSTOM和芬兰一家著名的起重机公司先后把高薪的“绣球”抛给他,他却不为所动。“父母、我和妻子都是大连港人,从小对大连港的.文化就耳濡目染,我对大连港有着深厚的感情。”

攻克技术难关,企业发展的突出贡献者。,以孙同峰命名的劳模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在孙同峰劳模技术创新工作室基础上,矿石码头公司在基层队建立基层创新站4个,吸纳技术人员23名,孙同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带领技术骨干,将技术创新工作与现场生产紧密结合,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向科技和管理要效益。重点围绕安全运行、节能降耗、修旧利废等方面组织实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推广,在大件设备现场维修、进口配件国产替代等方面填补了空白,大幅节约了维修成本,为企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设计出单机卸船效率2750吨/时卸船机的大机运行数据取数及远程故障诊断监控系统,实现了第一时间在远程监控卸船机运行及故障状态的功能;创造性地实施了“平衡作业法”,使矿石码头卸船效率领跑全国;对4、5号卸船机供电主接触器进行技术改造,一举突破技术瓶颈,节约维修成本14.6万元。孙同峰组织设计实施的“卸船机帘式下料口改造”项目,避免了每船1000余吨的物料撒漏,每年创造近百万的经济效益;他提议实施的“回收废油润滑钢丝绳”项目,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提高了56%,成本节约100余万元;他组织研究的“大码头卸船机相控模块通风控制系统改造项目”每年可为公司节省成本230万元。

学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10

针灸学院中医学针灸日语方向七年制班刘亮同学,敬老爱幼热心公益,大学四年坚持为家乡做奉献。他从上高中起就成为一名淄博市敬老志愿者,他利用假期到老年公寓和空巢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家中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帮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为养老院的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宣传健康保健和应急救助知识,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参加义卖活动,为帮扶老年人筹集资金;建设和维护老年人活动网站。

几年来,参加志愿者活动上百次,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有1万余名大学生参加到淄博市敬老志愿者队伍中。现在,刘亮担任家乡山东省淄博市关爱帮扶老年人协会大学生“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队队长并负责网站宣传、志愿者招募及注册工作。20xx年被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市老龄委、市文明办等6部门授予孝感淄博模范人物荣誉称号,20xx年被淄博市文明办、淄博日报社、市广电等5部门授予淄博市敬老志愿服务十大模范人物荣誉称号,20xx年被淄博市文明办推荐为淄博好人候选人。

刘亮作为当代大学生敬老爱老的楷模,在公益事业上以年复一年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热心于公益事业,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用不平凡的行动感动我们每一个人,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出作为一名志愿者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社会上传为佳话。

上一篇:江苏省苏州市妇女联合会文件下一篇:地理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