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座右铭

2024-05-16

金庸座右铭(精选9篇)

金庸座右铭 篇1

武侠小说最主要的构成元素当然是“武”与“侠”,我们不妨分开来说。

先说“武”。何为“武”?有人曲解为“止戈为武”。我在以前的一篇读书笔记中已经说了,这是一种有意地曲解,因为“武”字下面的不是“止”,而是一只手。所以手持武器就是“武”。“武”好听一点就是格斗技巧,直截了当地说就是杀人的技能。在充满艺术性的唐代,“武”从“术”的层面上升到“艺”的层面,于是“武术”就进化为“武艺”。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武”又与“功”组合,于是就有了“武功”的说法,实际上“武功”就是神化的“武术”。

金庸以及他同辈的一些港台武侠小说作者,不像他们的前辈宫白羽或者后辈温瑞安那样会武术,他们写武功完全是纸上谈兵,于是各有各的解决办法。如古龙是虚化,根本没有招数,就是一个“快”字。小李飞刀就没有人见过,见到的就是死人。金庸的办法是两条,一是武功的性格化,二是武功的神奇化。

从《射雕英雄传》开始(此前的作品尚未完全达到这个水平),金庸笔下的武功都是性格化的,也就是说是为人物量身定做的。你看,同样的降龙十八掌,在郭靖身上是沉稳,是大气;在洪七公、乔峰身上是威猛,是刚烈。黄药师的弹指神通是防不胜防,透着几分诡异。这种诡异发展到他的徒弟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就变成了阴森狞厉了。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表现了人物的机巧,杨过的黯然销魂掌表现了人物的绝望,周伯通的左右互搏表现了人物的顽皮。而张三丰的太极剑的无招无式,段誉的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就是暗藏禅机了,表现了作者对中国哲学的理解。这个问题以后再说。用武功来表现人物性格,这本来就是大多数武侠小说作者追求的境界,而金庸可以说是做得最好的。至于武功的神化就不用多说了,难得得失金庸能想出这么多好听的招数名称来,而且还富有层次感。金庸笔下的武功是唯美的,留下充分想象空

间的。至于现在电视剧上把六脉神剑演成激光武器实在是叫人啼笑皆非,但是也是无奈之举。

何为“侠”?在上古时代“侠”不是褒义词,韩非《五蠹》中说:“侠以武犯禁。”列为“五蠹”之一。再看太史公的《游侠列传》,所谓侠就是朱家、郭解、剧孟之流。这些人就是一些地方豪强势力,不受朝廷差遣,甚至横行乡里。用句今天的话来说,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如果说与后世的侠有点关联的就是“重然诺,轻

生死”,快意恩仇。李白的《侠客行》写的就是这种“侠”。

到了话本时代,侠客的除暴安良,一诺千金,快意恩仇就发展到了极致,侠客就成了正义的化身。《七侠五义》中的欧阳春就是这类侠客的典范。而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写的无非是“正邪”之争,正的自然是侠,邪的就是魔。对这个传统定义金庸进行了彻底颠覆,金庸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是非观重新定义“侠”。

金庸笔下的大侠从郭靖开始着力塑造的有郭靖、杨过、张无忌、乔峰、令狐冲等。至于狄云、石破天、韦小宝这些,我认为金庸不是定义为大侠的,甚至段誉、虚竹这类也不是。金庸笔下的大侠除了传统的快意恩仇一诺千金的基本特征之外,再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正邪之争”的层面上了,内涵更丰富。我想至少有这些,首先是民族大义。除了令狐冲外另外几位无不处身于尖锐的民族矛盾之中而坚守民族大义的。难能可贵的是金庸不是简单的以汉民族为标准来划分阵营,他写出了民族矛盾的复杂性,揭示了民族之争就是生存空间之争的事实。我想,这点认识应该比一些历史学家更高明。这种复杂性在乔峰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其次是对生命的尊重。金庸笔下的大侠都是“仁者”,就像金庸在《鸳鸯刀》中强调的那样,“仁者无敌”。这不是以往武侠小说中的“除暴安良”,而是人性。这点,在张无忌、令狐冲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

可以这样说,正是人道主义的光彩提升了金庸小说的品位。

金庸名言 篇2

3.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4.阿紫问姐夫:她有什么好,我哪里及不上她,你老是想着她,老是忘不了她?姐夫平静的答:你样样都好,样样比她强,你只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5.人生在世,去若朝露。魂归来兮,哀我何悲。

6.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7.就算你们斩我一千刀一万刀,我也要她做我的妻子!

8.姑姑,倘若我有不是,你尽管可以打我骂我,就算你一剑杀了我,我也心甘情愿!但是你不能不认我!

9.这本来面目一露,但见他形相清癯,丰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

10.我今生娶不到你,我就是乌龟王八蛋!啊不,再多加一个蛋,乌龟王九蛋!

11.天下的人中,我只想被他一个人爱着,我也只爱他一个,就算你再喜欢我一百倍,我也绝不稀罕,还请谷主取除婚约!

12.我是一文不值,狗屁不如。你呢,就有如狗屁,值得一闻!

13.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14.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15.你爱一个人要一生一世爱她,但往往做不到,不是你不想做到是你无法做到,世事难料,当初也只是当初了。

16.你若是死了,我就陪着你,我答应你,永远也不让你孤单!

17.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18.就算再过一百年一千年,我们俩都变成灰了,我们的灰也要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9.与其奔波劳碌,厮杀拼命,还不如和你一起安安静静,快快乐乐的度过!

20.穆念慈道:他是王爷也好,是乞儿也好,我心中总是有了他。他是好人也罢,坏人也罢,我总是他的人了。

21.做人要能瞎蒙,就瞎蒙,生活尽量放轻松。

22.鸠摩智微微笑道:世外闲人,岂再为这等俗事萦怀?老衲今后行止无定,随遇而安,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

23.书到用时方恨少,肉到肥时方恨多!

24.话虽是这般说,可是烦恼之来,岂是轻易摆脱得了的?倘若情丝一斩便断,那也算不得是情丝了。

25.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26.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27.这套曲子模拟大海浩淼,万里无波,远处潮水缓缓推近,渐近渐快。其后洪涛汹涌,白浪连山。而潮水中鱼跃鲸浮,海面上风啸鸥飞,再加上水妖海怪,群魔弄潮。忽而冰山飘至,忽而热海如沸,极尽变幻之能事。而潮退后水平如镜,海底却又是暗流湍急,于无声处隐伏凶险,更令聆曲者不知不觉入伏,尤为防不胜防。

28.18天的时间太短了,为什么老天这么残酷,只给我们这么短的时间!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

29.世上聪明人本来是有的,不过这种人你遇上了,多半非倒大霉不可。

30.这些雪花落下来,多么白,多么好看。过几天太阳出来,每一片雪花都变得无影无踪。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许许多多雪花,只不过已不是今年这些雪花罢了。

31.师父,你得不到心爱的人,就将她杀死。我得不到心爱的人,却不忍心让他给人杀了。

32.嘿!佛经上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降世,一落地便自称天上天下,唯我一人称独尊,这句话跟古往今来,打遍天下无敌手,倒配得上对儿。

33.终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君,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金庸的小说对联 篇3

碧海潮生难掩痴心一片

落英缤纷终埋玉人灿烂

横批:谁明我心?

欧阳锋

半生险恶却有义子如此

倒走九阴反成奇功盖世

横批:有待后人

令狐冲

笑傲江湖吟九天

怎堪难对心中意

横批:究竟爱谁?

张无忌

宝刀屠龙有九阳护体敢叫乾坤大挪移

倚天争锋兼圣火无敌难明元璋虎狼心

横批:空负绝艺

洪七公

一生正气降龙掌中显侠义本色

疾恶如仇打狗棒下无奸佞之徒

横批:顶天立地

李莫愁

莫,莫,莫,莫道仙子本无情

愁,愁,愁,愁煞红颜终变心

横批:情为何物?

谢逊

文武双全,狮王原本少年时

家毁人亡,恩师却是禽兽心

横批:终得善果

杨过

狂,傲,单臂斩尽天下只为不符心愿

痴,癫,一诺苦侯十六终成神仙眷侣

横批:但为君故

郭襄

风凌渡口雪连天,终闻世间有男子如斯.

峨眉山上松如涛,红尘隔绝伴古佛青灯.

横批:一见杨过误终生

乔峰

胡耶汉耶怎损英雄肝胆分毫,

情耶义耶却使天下泪流满襟.

横批:好个男儿!!!

陈家洛

书剑双绝领袖群伦一支红花独秀,

恩仇两难怎堪进退万里黄沙成冢.

家国天下

灭绝师太:

灭情灭爱单未灭争强好胜暴戾习气;

绝子绝孙唯不绝独断专行家长作风

横批:灭绝了好

杏子林中不识平生义,聚贤庄上杯酒斗群雄,已知往日英雄气尽逝,从此沧桑;

雁门关口尽领终身情,万军阵前断箭震蛮主,未闻昔时浩气歌长吟,至今缠绵,

资料

横批:远山一峰

杨州无赖,坑蒙拐骗得娇妻,

鹿鼎爵爷,阴险狡诈攀权贵。

横批:小宝无敌

出身草莽为人木讷遇明师,勤能补拙终成侠之大者,

浪迹江湖处世忠厚得良缘,义难两全不忘为国为民。

横批:大智若愚

北侠师北丐,师徒皆侠之大者

西狂承西毒,父子均世上奇人

郭靖:

侠心侠骨可所谓侠之大者,

傻头傻脑真能算傻人好运

金庸演讲 篇4

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宁海人。

查家几百年来名人辈出,领尽风骚,清朝皇帝康熙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 而琼瑶、钱学森都与金庸有亲戚关系。

查良镛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抗战后期,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查良镛看不惯一些国民党职业学生在大学里横行霸道,整人打人,于是“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谁知,他的“侠举”惹了祸,校方勒令他退学。“查少侠”只好离开校园,浪迹江湖当查良镛从《大公报》调到《新晚报》时,梁羽生正好也在《新晚报》任职,两人成为朋友。他们时常海阔天空闲聊--而聊得最起劲的则是武侠小说。

1955年,查良镛偶试身手,写出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金庸”作为一个“神话”由此诞生。

《雪山飞狐》一出,石破天惊,全城争读。《射雕英雄传》更被视为“天书”,新派武侠小说的宗师地位,由此奠定。那年,查良镛34岁。

35岁那年,查良镛拿着他的8万港币,自立门户,创立《明报》。他凭着如椽妙笔,凭着他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等,撑起《明报》大业。

1965年年中,查良镛漫游欧洲一个多月,于是请倪匡“化笔”写《天龙八部》。查良镛旅欧回港,倪匡相告:“金庸,真不好意思,我将阿紫的眼睛弄瞎了!”

1965年底,查良镛创办了《明报月刊》。《明报周刊》开了香港娱乐周刊的先河,也为查良镛带来可观的利润。《明月》和《明周》这两颗星星,辉映着《明报》这个月亮。 查良镛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另一支是写社评的“香港第一健行”。

查良镛写武侠小说,最初是为了赚钱,而后是为了撑《明报》大业;到了60年代末期,则是试图在武侠小说创作方面进行一些新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政治取向和对现实社会的一些看法。于是,便有了政治寓言--《笑傲江湖》,以及社会问题小说--《鹿鼎记》。 1972年,金庸挂印封笔,金盆洗手。

封笔之后,查良镛把近来所写的武侠小说逐字逐句地修改。经过的修订,一套15种共36册《金庸武侠小说全集》终于出版完毕,用一副对联概括就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

中国武侠小说最为辉煌的查良镛、古龙、梁羽生、三位大师的新派作品;而以查良镛的武侠小说为巅峰。

这正是:“武林”至尊,唯数金庸;风行天下,谁与争锋?

1993年4月1日,查良锒宣布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之职。多年来一步步“淡出江湖”的“金大侠”,这次可是一退到底,退得干干净净。从此,他不再拥有曾给他带来财富和荣耀的《明报》。

“淡出江湖”的查良镛,过着平平淡琰、自由自在、无牵无持的生活。除了周游列国、游山玩水,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家里读书、研经、下棋、听音乐

金庸书院散文 篇5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海宁不仅以观潮闻名,更是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近现代的风云人物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等均出自海宁。在盐官观潮海塘不远处,建有一处崭新的古书院。说崭新是因为它叫金庸书院,说古老是因为它完全按被焚毁于火的清代安澜书院的样式重建,浓浓的文化风味一脉相承,书院点缀着小镇的安祥宁静。

在中国现当代的文学舞台上,金庸无疑是斑斓璀璨的武生,他把侠文化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作品问世以后,欣起过一阵阵的阅读浪潮,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大陆,当金庸武侠小说渐渐流入,一时洛阳纸贵,有市井之处就有人读金庸小说。在智能手机一统江湖之前,有多少届理工男都是在读遍金庸的十五部大作后走上社会的.。世纪初两岸三地的文学界评选了20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金庸有二部作品入选,分别是《射雕英雄传》和《鹿鼎记》,而且排名靠前。他是为数不多的能有两部作品入选的作家,武侠小说在高雅的文学殿堂上也占得了令人瞩目的一席之地。

沿着青石板铺成的甬道进入书院,一边墙上的金庸作品石刻壁画雕工精细层次分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五幅故事情节勾起人们浮想联翩。东西水阁、书剑堂、藏书楼是书院的主体建筑,分别起展示、交流、讲坛、收藏的作用。家乡为他们值得骄傲的乡贤提供了一处研究金庸的重要场所。

小说是作者经验与想象的反映,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就以他熟悉的家乡海宁为背景,陈阁老家的传说是他少年时常听的故事。如今,陈阁老宅依然坐镇盐官古镇的中心,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驻跸陈家。

金庸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戏剧与小说的影响,人物个性单纯,爱憎分明,如郭靖的诚朴、黄蓉的机灵。他把这些人物置身于时代变迁的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构以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为读者展示了宏大的想象空间,从而使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他的英雄主义理想,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英雄主人公表现出来,如乔峰的刚烈、令狐冲的潇洒、郭靖的正直、杨过的专情,甚至韦小宝适者生存的为人法宝,尽管他们性格不同,才情各异,但在他们身上都有共同点,那就是一个义字。这一孟子首倡的哲学思想,已是深入民族骨髓的能量,成为检验个人品行的标尺。一个人要对得起自己容易,要不负他人很难,人不能对不起朋友,可当这个义字和仁相冲突,和德相抵触,和道相违背时怎么办?所以才会在义字前加个正字,正义是民族的最高追求,这也是金庸小说要表达的共同主题。金庸把新武侠小说引领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这种影响力将经久不衰。

金庸小说经典语句 篇6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正气凌然,英雄本色,但人一旦凭自己的来判定他人的善恶,那将使社会形态陷于危机。

一言既出,死马难追。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一见尼姑,逢赌必输。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为甚么你就甘心受我棍骗?因为你心中喜欢我,是不是。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金庸小说经典语录 篇7

陈家洛:如果有人和你的意中人态度暧昧,你一定要看清楚他(她)是男是女。还有,不要和第一个意中人的妹妹谈恋爱,那会很尴尬。

《碧血剑》

袁承志:不要对第一个认识的女孩子许任何承诺,否则,你就会把她培养成野蛮女友。更糟的是,你不能跟更好的在一起。

《射雕英雄传》

郭靖:追女孩子其实很简单,比如说,在她扮成小乞丐的时候,请她吃一顿大餐。

杨康: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神雕侠侣》

杨过:初恋女友是最好的。不管遇到多少女孩子,总之,第一个最好。

《倚天屠龙记》

张翠山:娶老婆千万不能娶对不起兄弟的,不然,你只能自杀。

张无忌:喜欢你的女孩越多,你被设计的机会就越多。还好大多时候是无害的。

《雪山飞狐》

胡一刀:宝藏与妻子,选择妻子。

《飞狐外传》

胡斐: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你爱的人是个尼姑,而且她不肯还俗。

《连城诀》

狄云:当你无钱无势的时候,一定不能找年轻漂亮的女朋友。不然,万一有钱有势的家伙看上她,你就有苦头吃了。

《侠客行》

梅芳姑:想得到心上人,就要让自己看起来有些缺点,至少让他觉得自己完全配得上女朋友。

《天龙八部》

萧峰:打人之前,最好先确认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女友。

段誉:追女孩子就要死缠烂打,永不放弃,光明总会到来。

虚竹:爱情其实是误打误撞,就像我得到西夏公主。

《笑傲江湖》

令狐冲:得到女孩子芳心的最好方法———在她面前说:你多么爱另一个女孩子。

《鹿鼎记》

韦小宝:恋爱不能抓大放小,应该大小通吃。最好是确定一个主攻点,其余攻击点也不能松懈。

《白马啸西风》

李文秀:绝对不能把男朋友拱手相让,否则你一定会后悔的。

《鸳鸯刀》

袁冠南、杨中慧:很高兴我们不是兄妹。

《神雕侠侣》

小龙女:这些雪花落下来,多么白,多么好看.过几天太阳出来,每一片雪花都变得无影无踪.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许许多多雪花,只不过已不是今年这些雪花罢了。

《神雕侠侣》

小龙女:我只管过儿一个人,别人的事,我不管。

《射雕英雄传》

我看《我看金庸》后感(范文) 篇8

再者,王大师在文中从头至尾都说金庸的小说低俗无味,而说自己写的当代文学才有趣味,还是什么“四大支柱”.但我要问: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去读金庸的书,而不去读“当代文学”呢?难道他们都低俗,都不懂得欣赏吗?文人写书不就是为了能让大多数人去读,去欣赏吗?难道像王大师那样,虽然出了许多书,但是很少人读,很少人看,成了书店里的摆设,这才是不低俗不无味吗?邓小平喜欢引用这样一句话:“黑猫,白猫,捉到耗子的就是好猫”,受这句话启发,我也想说:武侠,散文,当代文学,有读者欣赏的才是好书.就我所知,金庸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特聘的高级教授,他的《笑傲江湖》也由中央电视台计划投拍.王大师总不会认为那个大学和中央电视台也低俗吧!

王大师在评金庸低俗的同时,也指出了他心中的趣味,“我们有过自己的趣味,也有四大支柱:新时期文学,摇滚,北京电影学院的几代师生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十年”.依我看,这些虽然是高尚的,但其中也不乏高高在上的成分.比如,新时期文学也受西方的影响一直在走下坡路,至今缺少像鲁迅,茅盾,老舍,冰心那样的得到广大读者崇拜的作家.再说摇滚,中国的摇滚热已一去不复返.田震(曾经是中国的摇滚天后)改了曲风,唱起了通俗;崔健(中国摇滚的天王)原想东山再起,但也力不从心,和者盖寡吗!

金庸作品的读后感 篇9

金庸的武侠和哈利波特是我的童年,这些作品几乎伴随着我的每一天。所以最近有时间,我又打开了金庸,想看看在我阅读量增加了那么多后再看,有什么新的体会。确实和原来的感觉不一样了,现在我眼中的金庸和刘慈欣一样,脑洞很大但是文笔一般。

金庸老先生在古文方面的造诣非常高,这点在起章节名称就能看出来。几乎每部书的章节名称都是整齐的固定字数的字。书中人物唱曲作诗时借鉴的诗词都非常巧妙,无不和当时氛围很搭调也和主角性格相符。除此之外就是各种武功秘籍了,当时我还觉得很神奇,以为金庸老先生这么厉害,真的可以写出修行之法。现在想来也是某些古文的节选了。

金庸的作品背景大多放在有外族入侵的时候,江湖上的英雄拯救国家,纵然易超群兄但是敌不过大势所趋。除了读笑傲江湖和侠客行没太感觉到政府的存在,在其他作品中都会有官兵杀人或者胁迫官员的情节。有南宋时期的射雕,神雕,元代时候的倚天,最多的是反清复明时期的,鹿鼎记,书剑恩仇录,碧血剑等都有和起义相关的题材。

金庸的打斗场面非常精彩,一招一式好像在看电影。但是涉及感情的细节在我现在看来有点突兀。有很多地方让我不理解,莫名其妙相遇的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就互相爱上对方了,除了眉来眼去几下没有任何铺垫。还有至亲过世后,当事人当时肝肠寸断,投身报仇事业,然后很快就可以和其他侠客谈笑风生了。如果让我现在看金庸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爱上他的。看来小的时候的我比较侠义,现在已经是个世俗之人了。

我想我小的时候喜欢金庸也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从字里行间里看到了我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大侠的未来。金庸笔下的主角都是运气极好的,即便出身不好,资质不好,总能在机缘巧合下得到全世界都想要的东西。可能是一匹汗血宝马,一个非常厉害的兵器,最关键的就是武功秘籍了。这秘籍可能是碰巧遇见一个绝顶高人,然后再碰巧几乎或者压根就不收徒弟的老前辈传授了绝顶厉害的独门绝技。也有可能是误入石窟,见到墙壁上的图形,秘籍。或者打死一只猴子也有可能得到武林至宝。往往最开始接触的并不是顶顶厉害的武功,而是学了些平庸的招式,和别人打架差点小命不保。然后消失了一段时间再重新回来的时候再和同一批人交手,对手都会想,想不到这小子竟然武功大进,是我小觑了他。小的时候我以为这样的机遇随处都有,我也可以遇到,等以后考上清华北大,出任美国总统都是看我心情的事情。现在的我知道这都是不可能的。我喜欢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但是我知道这不是现实。小的时候我也觉得高大英雄和小巧的美女是标配,我要是多才多艺也可以找到十分厉害的丈夫。现在重新看,发现金庸笔下的男主角们在感情方面渣男还挺多的。韦小宝就不说了。大多数男子见异思迁,或轻易承诺,或不知道保持距离最后伤了别人的心。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大侠们都应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大狂吧,为了自己的名声行侠仗义,不考虑姑娘的根本需求。不过我怎么能期望在武侠小说看到言情的桥段呢。但是现在让我看杨过调戏众女子,郭靖在华筝问题上的摇摆,还有袁承志移情别恋等会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上一篇:躲进世界的角落读后感下一篇:花丛访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