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集体备课发言稿

2024-10-17

化学集体备课发言稿(共8篇)

化学集体备课发言稿 篇1

化学集体备课发言稿

王瑞

2013-04-01

一、教学目标要求与教学重难点

课题1内容主要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以及盐的命名、种类和用途。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以及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制碱先驱-----候德榜,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及应用。本节重点是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材内容分析及难点突破方法

本课题是从盐的用途认识氯化钠,由此引出粗盐提纯,学习蒸发操作,熟练溶解、过滤操作;认识碳酸盐性质和用途,了解含有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的检验方法,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判断酸碱盐之间是否反应,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重点突破: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学生熟练书写常见酸与盐、碱与盐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播放flash动画,动态演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难点突破: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体会归纳出酸与盐、Na2CO3与Ca(OH)

2、酸与碱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通过合作探究实验:NaOH能与CuSO4或FeCl3 反应、NaCl与AgNO3、Na2SO4与BaCl2都能发生反应,并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有这些已知反应的生成物特点,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播放flash动画,从微观角度形象、动态地演示复分解反应发生所具备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条件的判断,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先对盐类进行分类和命名,让学生建立起盐的概念。第二课时介绍常见盐氯化钠的提取,复习过滤的操作,认识蒸发这一实验操作;第三课时继续介绍常见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并掌握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的鉴别方法;第四课时对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探究并总结盐类的性质。

三、教学设计过程

1、课题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图片,引出盐的组成特点及化学性质,分析归纳熟悉的酸与盐、碱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点,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直观形象,突破重难点

初三的学生,已具有了一些理解感悟能力,为了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学习器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度。通过flash动画,动态展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相互交换成分”是如何进行的,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来突破重难点:

3、归纳总结

通过书写常见盐的化学方程式与置换反应的特点的比较,总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类型。

4、实验探究

通过CuSO4与NaOH、FeCl3与NaOH、AgNO3与NaCl、Na2SO4与BaCl2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碱与盐、盐与盐发生反应有沉淀生成,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了感性认识,将感性认识转化成理论知识,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化学知识以实验为基础”的道理,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认识。

5、拓展提高

通过教学设计中的具体练习,在巩固复分解反应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系统与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渗透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化学集体备课发言稿 篇2

关键词:集体备课,准备,预案,精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兴起了集体备课热潮。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 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教师团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集体备课的重心是教师的全员参 与,共同研讨,一般是以同年级同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制订学科教学计划,集体备新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研究教法,讨论各章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及其在高考中的地位(是常考点还是轮考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与各个知识点相配套的课堂练习,并对各个知识点在近年的高考中的题型作出预测、分析,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使教学预案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集体备课中,我们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 点、定人员、定内容。即每一周定出两节课在指定的会议室由同年级同科组的教师讨论下一周每节课所要上的具体内容。

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钻研———中心发言———集体交流———集体反思———形成精案。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行之间的一种合作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是同行之间的一个互助、促进和提升过程。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钻研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因此,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教师个人首先要思考并形成较高质量的初案,以保证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备前精心准备

各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理解课标,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提前备好一周的教学简案。

每次集体备课之前,教研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定出下次的中心发言人及定出备课的范围,每位教师备前要对将要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初备。教师的个人钻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定知识点。把下一周每节课的教学设想设计出来,弄清楚每一节课包括多少个知识点,及各个知识点在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及在高考中的地位。定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和关键点,设计突破 重点、难点的 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

(2)备课程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 要部分,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如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备学生。我校的教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已具有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还需要教师再点拨和引导。我们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才真正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4)备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各节课的内容和学 生的具体 情况来灵 活选择教 学方法。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由于理论性较强,概念也比较多,我们就采 用问题讨 论、归纳总结 的教法;又如《钠的化合物》这一节,可根据本节的内容采用实验法和对比法展开教学;对于课后的阅读材料,我们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议学生自学。

(5)备课堂练习。我校的教学模式是“堂 清、日结、周总、月测”。其宗旨是教师讲清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总结、延伸,做到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各个知识点在高考中常以什么形式、什么题型出现,是常考点还是轮考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与各个知识点相配套的课堂练习,并且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有利于保证学生熟悉、掌握各个知识点。

二、加强集体交流,形成预案

集体交流是集体备课的核心。开展集 体备课有 利于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集体备课是集中所有同年级同科组的教师的智慧,整合个人钻研的成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首先由中心 发言人把下一周每节课的教学设想设计出来,弄清楚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及各个知识点在高考中所处的地位。定出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及思路。中心发言人对整节课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之后,教研组长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进行适当的补充,如对某个问题还有哪些独到的解决方法,对某个例题或练习还有哪些困惑等。在讨论过程中,依托群体智慧,释疑解惑,教师之间相 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讨论应如何导入新课,采取何种方式突破重难点,如何选择典型例题、练习等;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讨论本节课还需要补充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引申到何种程度,哪些知识点应精讲,哪些应略讲,哪些可以通过学生交流自己解决,哪些需要师生交流合作,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后由学生完成,完成各知识点大致需要多少时间等。另外本节课如何进行小结,是由学生自己完成,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讨论所选取的课堂练习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延伸、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如我们在备《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时,要认清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一直贯穿整个高中的各个章节,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知识点,这是高中知识的重要概念,也是难点和考试热点。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在其他题型中也有部分渗透。氧化还原反应这节 所包含的 知识点有:氧化还原 反应概念;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氧化性;还原性;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化合价变化及电子转移方向及数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等等。要为各个知识点分配 课时,并选出相应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堂练习。同时 也要对所选的题目进行讨论,看是否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梯度。如学生在学习如何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时,就感到很难确定电子转移的数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按一定的梯度来设计有关的例题,使学生由易到难,真正领悟到在做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的各种题型时,要先看方程式两边的数字,看计量数、下标的数字、前后变价的数字,然后才能计算。如果前后的数字不 相同,就应以小的数字为标准。最后由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综合集体的意见和 智慧,在个人初 备预案的 基础上形 成教案。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

教学实践的集体反思,也是集体备课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做焰色反应这个实验时,如果是按高一第一册第57页的实验3-6那样做的话,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我们根据“食盐不慎溅到火焰上,火焰呈现黄色”得到启示:我们大胆改进实验,在一个蒸发皿中滴加酒精至蒸发皿的三分之一,然后点燃酒精,在火焰上直接撒碳酸钾、氯化钾,就可以看到火焰呈现紫色,为了对比钠元素的焰色呈黄色,再向火焰上撒氯化钠,这时只能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为了说明蓝色钴玻璃的作用,让学生再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蓝色的钴玻璃有滤去黄光的作用,避免杂质造成的干扰。教师个人教学后要进行教学反思,记录成教学后记,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教学过程有时难免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学生的思想、经验不同,也使教学具有不确定性。每个教师要把个人反思拿出来讨论。在集体备课时就先要对上一周所学的内容进行教学实践反思,讨论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还有什么需改进的,然后由中心发言人把集体反思的信息反馈到学校的资源库中,以供下一届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参考使用,尽可能减少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失误,提高教学 质量,使教师少 走弯路、共同 成长。

三、备后注重完善,形成精案

由于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人生 阅历、知识结 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素养、个性气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教学风格,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手段等的理解、利用也各有差异。所以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技术和艺术上的优势与风格特点,显得十分重要。

集体备课后,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要根据自 身的教学特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的设计,再形成精案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总之,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集体备课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作用,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我们用“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的心态来对待集体备课,用“踏实”“执着”“精致”的工作态度来准备集体备课,那么我们一定能够使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达成基本共识,使集体备课达 到优化。我们通过同题设计,引导教师设计好课堂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更是如此。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的实践与研究 篇3

[关键词] 集体备课 准备 预案 精案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5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兴起了集体备课热潮。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教师团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集体备课的重心是教师的全员参与,共同研讨,一般是以同年级同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制订学科教学计划,集体备新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研究教法,讨论各章节的知识点、重难点及其在高考中的地位(是常考点还是轮考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与各个知识点相配套的课堂练习,并对各个知识点在近年的高考中的题型作出预测、分析,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使教学预案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集体备课中,我们要做到“四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即每一周定出两节课在指定的会议室由同年级同科组的教师讨论下一周每节课所要上的具体内容。

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钻研——中心发言——集体交流——集体反思——形成精案。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行之间的一种合作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是同行之间的一个互助、促进和提升过程。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钻研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因此,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教师个人首先要思考并形成较高质量的初案,以保证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备前精心准备

各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理解课标,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提前备好一周的教学简案。

每次集体备课之前,教研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定出下次的中心发言人及定出备课的范围,每位教师备前要对将要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初备。教师的个人钻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定知识点。把下一周每节课的教学设想设计出来,弄清楚每一节课包括多少个知识点,及各个知识点在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及在高考中的地位。定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

(2)备课程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如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备学生。我校的教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已具有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还需要教师再点拨和引导。我们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才真正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4)备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各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由于理论性较强,概念也比较多,我们就采用问题讨论、归纳总结的教法;又如《钠的化合物》这一节,可根据本节的内容采用实验法和对比法展开教学;对于课后的阅读材料,我们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议学生自学。

(5)备课堂练习。我校的教学模式是“堂清、日结、周总、月测”。其宗旨是教师讲清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总结、延伸,做到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各个知识点在高考中常以什么形式、什么题型出现,是常考点还是轮考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与各个知识点相配套的课堂练习,并且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有利于保证学生熟悉、掌握各个知识点。

二、加强集体交流,形成预案

集体交流是集体备课的核心。开展集体备课有利于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集体备课是集中所有同年级同科组的教师的智慧,整合个人钻研的成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首先由中心发言人把下一周每节课的教学设想设计出来,弄清楚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及各个知识点在高考中所处的地位。定出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及思路。中心发言人对整节课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之后,教研组长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进行适当的补充,如对某个问题还有哪些独到的解决方法,对某个例题或练习还有哪些困惑等。在讨论过程中,依托群体智慧,释疑解惑,教师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讨论应如何导入新课,采取何种方式突破重难点,如何选择典型例题、练习等;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讨论本节课还需要补充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引申到何种程度,哪些知识点应精讲,哪些应略讲,哪些可以通过学生交流自己解决,哪些需要师生交流合作,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后由学生完成,完成各知识点大致需要多少时间等。另外本节课如何进行小结,是由学生自己完成,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讨论所选取的课堂练习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延伸、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如我们在备《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时,要认清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一直贯穿整个高中的各个章节,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知识点,这是高中知识的重要概念,也是难点和考试热点。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在其他题型中也有部分渗透。氧化还原反应这节所包含的知识点有: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氧化性;还原性;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化合价变化及电子转移方向及数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等等。要为各个知识点分配课时,并选出相应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堂练习。同时也要对所选的题目进行讨论,看是否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梯度。如学生在学习如何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时,就感到很难确定电子转移的数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按一定的梯度来设计有关的例题,使学生由易到难,真正领悟到在做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的各种题型时,要先看方程式两边的数字,看计量数、下标的数字、前后变价的数字,然后才能计算。如果前后的数字不相同,就应以小的数字为标准。最后由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预案的基础上形成教案。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

教学实践的集体反思,也是集体备课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做焰色反应这个实验时,如果是按高一第一册第57页的实验3-6那样做的话,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我们根据“食盐不慎溅到火焰上,火焰呈现黄色”得到启示:我们大胆改进实验,在一个蒸发皿中滴加酒精至蒸发皿的三分之一,然后点燃酒精,在火焰上直接撒碳酸钾、氯化钾,就可以看到火焰呈现紫色,为了对比钠元素的焰色呈黄色,再向火焰上撒氯化钠,这时只能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为了说明蓝色钴玻璃的作用,让学生再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蓝色的钴玻璃有滤去黄光的作用,避免杂质造成的干扰。教师个人教学后要进行教学反思,记录成教学后记,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教学过程有时难免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学生的思想、经验不同,也使教学具有不确定性。每个教师要把个人反思拿出来讨论。在集体备课时就先要对上一周所学的内容进行教学实践反思,讨论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还有什么需改进的,然后由中心发言人把集体反思的信息反馈到学校的资源库中,以供下一届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参考使用,尽可能减少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失误,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少走弯路、共同成长。

三、备后注重完善,形成精案

由于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素养、个性气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教学风格,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理解、利用也各有差异。所以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技术和艺术上的优势与风格特点,显得十分重要。

集体备课后,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的设计,再形成精案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总之,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作用,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我们用“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的心态来对待集体备课,用“踏实”“执着”“精致”的工作态度来准备集体备课,那么我们一定能够使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达成基本共识,使集体备课达到优化。我们通过同题设计,引导教师设计好课堂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更是如此。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不断推进,更应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主体性和热情。在我校建立的教师集体备课的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和制度中,把是否主动参与集体备课作为个人教学评优的条件之一,把人人主动参与集体备课作为考核教研组先进工作的条件之一,把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情况作为考核相关优秀骨干教师的条件之一,从而保证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效参与集体备课,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新的台阶。

[ 参 考 文 献 ]

李小君.让集备课走向高效[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6):9-10.

化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篇4

本学期的总体教学计划是完成苏教版化学1的1-3专题教学任务,知道化学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能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关注个人生活及生存环境,体会化学与个人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对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能做出合理的判断。掌握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基本养成良好审题、析题、答题习惯。

具体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要求有:了解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反应规律,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学会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清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各种对应概念;掌握氯、溴、碘、钠、镁、铝、铁、铜、硅等元素及化合物的存在、性质、制法、用途以及这些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会元素、原子、离子符号以及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等的书写和应用;掌握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溶液的配制分析、物质的制备性质等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掌握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微粒数、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每个章节的重难点,把握教学进度。专题一和专题二是整个高中学习的基础,因此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讲解,要做到会的学生达到一定的层次,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要有一定的印象。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端正态度,让更多的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2、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践调动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和解决化学问题时能理论联系实际

3、以化学新课标为指导,以校组工作计划为参考,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潜能,提高素质。

三、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5)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计划:

集体备课发言稿 篇5

非常感谢上级领导给了我们红沙沟中学一个与各位老师交流的机会,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夯实集体备课,优化小组合作,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去年中考,我校各科中考成绩突出,其中,生物获得全市第六名的好成绩,我获得生物教研成果奖,生物组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研组,这些成绩的取得,当然离不开我校领导对我们的鼓励和大力支持。

通过对这几年生物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利用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初二生物备课组积极应对,以保证我们生物总复习紧张有序的进行。

下面,我从4个方面汇报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1、营造研讨氛围,丰富教学内涵

2、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3、优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尊重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营造研讨氛围,丰富教学内涵

现将我校生物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做简单汇报,恳请专家、同行批评、指导。

我校生物备课组是每周二下午第八节开展的一项定时、定点活动。集体备课的实施过程:

①自研教材: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分工对主备内容重点思考,拟订发言稿;

②集体研讨:各人作重点发言,大家补充、讨论、修正,在教研组组长、骨干的点拨下,形成最佳课时方案;

初二下学期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学过的知识,因此测试是经常的。我校每次测试的试题都经过我们生物组集体研究、搜索、筛选,最后成题。这样做,虽然老师们耗费的精力多,但学生却在每一次测试中有更大的收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③分工主备:在形成共识方案的基础上,各人就自己主备的单元内容写出详细教案(但教案上留有空白栏——教师自主创意活动),分发给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单元教案;

④修改施教: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空白处对统一教案作一定修改,成为自己的课时教案,然后施教;

⑤二次备课:施教后写下教后反思,教研组适当安排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另外,我们还将集体备课与听课评课相结合与教学录像观摩相结合与命题研究相结合。

积极在组内开展教研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并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观看优秀教学录像,总结经验,力求体现在平时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们这项工作是在摸索中前行,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力求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为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一)进行小组结构的优化。

我校改变以往的“帮带式”小组组合为灵活的“平等式”组合,依照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同内容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既可以是优中差生的等级组合,也可以是全优、全中、全差平级组合,还可以是全男、全女的性别组合,可以是老师的指令组合,还可以是学生的自由式组合。实际上每一次新的组合,学生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管是扮演哪一种角色,学生都是在尽力谋求参与、发展的机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目的。

(二)进行学习内容的优化。

如果单纯从学习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可通过小组学习来完成,但从效率的角度来讲,就必须对小组学习的内容进行优化。

1、具有争议性的,通过小组争议,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2、具有合作性的,通过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解决。例如分工完成某些练习等。这些内容一般都是量大、面广,因时空局限靠单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这样做就能各个击破,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优化。

小组学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1、合作式。即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争辩式。针对课内出现的一两个矛盾焦点,全班性争辩,学生参与的机会很有限,如果及时把这些能激活学生内部语言的话题放到小组内展开,就能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3、交流式。一般安排在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学信息。

4、竞争式。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

(四)进行学习时机的优化。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我们做到了以下3点:

1、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时,运用“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只有发挥自己的潜能才可以完成。对重、难点问题,学生独立学习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相当数量的中上程度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甚至无从下手。学生独立学习完成后,转入小组合作,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解题的思路和问题的答案就渐渐明朗开来,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在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时,组织小组讨论,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学生自己自学时,往往会提出疑问。这时教师要从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道题,交付小组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种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穿针引线的教学形式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正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3、当遇到问题会有多解性时,组织小组议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问题的答案会有不确定性,多解性,教学中出现这类题时,更确切地说有意识地提出这些问题,发动学生展开争论,训练他们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优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一)布置形式多样

作业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课堂作业的布置中形式比较随意,这是我们做的两次作业:

这一次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显微镜这一节的重难点(图片展示)

另外还有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图片展示)

(二)重视作业批改矫正

再累也要批改,再忙也要反馈,批改的形式多种多样:全批、面批、集体批等;批语的形式多样:有赞扬性、鼓励性、希望性的,启发性的。这些评语让学生在老师的“话语”中阔步前进。批改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错误,我都及时总结反馈,对知识性的错误我都及时反馈到学生,课堂上重点讲解,进行巩固。比如说刚才的一次作业,这个学生做错了选做题,其实这个题有一半以上学生的都做错了,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会关闭?()

A、雨天过后B、浇水以后C、叶面喷水后D夏季晴天午后

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夏季晴天午后,气温很高,气孔受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关闭,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从而保证植物不因过分失水而死亡;我又让学生联想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这个时间段里,是不是这两个生理过程也受影响了呢?针对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证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会减弱。通过学生讨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知识之间的链接,真正达到了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校在中考中之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与我校对优秀学生的大力培养是分不开的。在这一方面,我觉得我校“以情育人,以自身的言行去感化优生”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法如下:

1、在每一次作业或试卷批改过程中,给学生写上一两句鼓励的话语或评语,能让学生从心里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与尊重,以后他们做作业定能认真完成,每次交作业都有一种期待的感觉。

2、每次单元测验或月考后,让他们先自我分析错误点,再与学生共同分析试题的得失,老师从中加以提醒与点拨。在此过程中让优生们多表达自己的审题与解题方法,从中体会到主人翁的感觉。

3、每次测验后对于进步较快的优生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鼓励,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优生从中体会到“从学习中寻找快乐”的感觉。为了更好培养优生的奉献意识,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组织他们评讲作业、为其他学生答疑、一帮一辅导等,有利于优生得到他人的认可,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因此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应多善待学生、宽容学生的无知,我充分利用表扬的武器,放大学生的优点,给学生积极的评价。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了学生内心上进的原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培养了更多的优秀学生。

以上是我们在生物中考复习方面的一些粗浅做法,肯定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请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篇6

篇二: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银泉小学—邬丽芳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

《年月日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之

一。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 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三、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认识年月日》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2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自己获取的,而且来自于课外,教师要很好的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教案,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进程。如“现在想一想,你们都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我想却能真实地反映儿童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篇三:集体备课发言稿

夯实集体备课,优化小组合作,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非常感谢上级领导给了我们红沙沟中学一个与各位老师交流的机会,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夯实集体备课,优化小组合作,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去年中考,我校各科中考成绩突出,其中,生物获得全市第六名的好成绩,我获得生物教研成果奖,生物组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研组,这些成绩的取得,当然离不开我校领导对我们的鼓励和大力支持。

通过对这几年生物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利用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初二生物备课组积极应对,以保证我们生

物总复习紧张有序的进行。

下面,我从4个方面汇报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1、营造研讨氛围,丰富教学内涵

2、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3、优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尊重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营造研讨氛围,丰富教学内涵

现将我校生物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做简单汇报,恳请专家、同行批评、指导。

我校生物备课组是每周二下午第八节开展的一项定时、定点活动。集体备课的实施过程:

①自研教材: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分工对主备内容重点思考,拟订发言稿;

②集体研讨:各人作重点发言,大家补充、讨论、修正,在教研组组长、骨干的点拨下,形成最佳课时方案;

初二下学期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学过的知识,因此测试是经常的。我校每次测试的试题都经过我们生物组集体研究、搜索、筛选,最后成题。这样做,虽然老师们耗费的精力多,但学生却在每一次测试中有更大的收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③分工主备:在形成共识方案的基础上,各人就自己主备的单元内容写出详细教案(但教案上留有空白栏——教师自主创意活动),分发给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单元教案;

④修改施教: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空白处对统一教案作一定修改,成为自己的课时教案,然后施教;

⑤二次备课:施教后写下教后反思,教研组适当安排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另外,我们还将集体备课与听课评课相结合与教学录像观摩相结合与命题研究相结合。

积极在组内开展教研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并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观看优秀教学录像,总结经验,力求体现在平时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们这项工作是在摸索中前行,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力求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为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一)进行小组结构的优化。

我校改变以往的“帮带式”小组组合为灵活的“平等式”组合,依照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同内容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既可以是优中差生的等级组合,也可以是全优、全中、全差平级组合,还可以是全男、全女的性别组合,可以是老师的指令组合,还可以是学生的自由式组合。实际上每一次新的组合,学生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管是扮演哪一种角色,学生都是在尽力谋求参与、发展的机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目的。

(二)进行学习内容的优化。

如果单纯从学习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可通过小组学习来完成,但从效率的角度来讲,就必须对小组学习的内容进行优化。

1、具有争议性的,通过小组争议,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2、具有合作性的,通过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解决。例如分工完成某些练习等。这些内容一般都是量大、面广,因时空局限靠单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这样做就能各个击破,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优化。

小组学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1、合作式。即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争辩式。针对课内出现的一两个矛盾焦点,全班性争辩,学生参与的机会很有限,如果及时把这些能激活学生内部语言的话题放到小组内展开,就能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3、交流式。一般安排在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学信息。

4、竞争式。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

(四)进行学习时机的优化。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我们做到了以下3点:

1、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时,运用“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只有发挥自己的潜能才可以完成。对重、难点问题,学生独立学习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相当数量的中上程度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甚至无从下手。学生独立学习完成后,转入小组合作,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解题的思路和问题的答案就渐渐明朗开来,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在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时,组织小组讨论,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学生自己自学时,往往会提出疑问。这时教师要从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道题,交付小组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种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穿针引线的教学形式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正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3、当遇到问题会有多解性时,组织小组议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问题的答案会有不确定性,多解性,教学中出现这类题时,更确切地说有意识地提出这些问题,发动学生展开争论,训练他们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优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一)布置形式多样

作业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课堂作业的布置中形式比较随意,这是我们做的两次作业:

这一次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显微镜这一节的重难点(图片展示)

另外还有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图片展示)

(二)重视作业批改矫正

再累也要批改,再忙也要反馈,批改的形式多种多样:全批、面批、集体批等;批语的形式多样:有赞扬性、鼓励性、希望性的,启发性的。这些评语让学生在老师的“话语”中阔步前进。批改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错误,我都及时总结反馈,对知识性的错误我都及时反馈到学生,课堂上重点讲解,进行巩固。比如说刚才的一次作业,这个学生做错了选做题,其实这个题有一半以上学生的都做错了,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会关闭?()a、雨天过后 b、浇水以后 c、叶面喷水后 d夏季晴天午后

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夏季晴天午后,气温很高,气孔受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关闭,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从而保证植物不因过分失水而死亡;我又让学生联想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这个时间段里,是不是这两个生理过程也受影响了呢?针对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证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会减弱。通过学生讨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知识之间的链接,真正达到了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校在中考中之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与我校对优秀学生的大力培养是分不开的。在这一方面,我觉得我校“以情育人,以自身的言行去感化优生”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法如下:

1、在每一次作业或试卷批改过程中,给学生写上一两句鼓励的话语或评语,能让学生从心里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与尊重,以后他们做作业定能认真完成,每次交作业都有一种期待的感觉。

2、每次单元测验或月考后,让他们先自我分析错误点,再与学生共同分析试题的得失,老师从中加以提醒与点拨。在此过程中让优生们多表达自己的审题与解题方法,从中体会到主人翁的感觉。

3、每次测验后对于进步较快的优生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鼓励,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优生从中体会到“从学习中寻找快乐”的感觉。为了更好培养优生的奉献意识,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组织他们评讲作业、为其他学生答疑、一帮一辅导等,有利于优生得到他人的认可,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因此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应多善待学生、宽容学生的无知,我充分利用表扬的武器,放大学生的优点,给学生积极的评价。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了学生内心上进的原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培养了更多的优秀学生。

以上是我们在生物中考复习方面的一些粗浅做法,肯定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请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篇四:集体备课发言稿

语文学科二年级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篇五:二数第10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二数第十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备课时间:4月25日

中心发言人:王尔帅

出席人:全体二年级数学老师

一、教学内容:

1、复习1课时

2、认识角 3课时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熟练地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叫,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区分角的大小。

5、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重点和难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区分角的大小。

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

3、复习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四、教材分析:

1、在拨算珠的活动中复习隔位退位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2、隔位退位是三位数减法教学的难点,为此,教材安排了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一个练习。

3、利用估算三位数加法的经验,估计三位数减法的差大约是几百。

4、联系实际教学角。

首次教学角,暂时不给角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对角有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1)第64页例题创设的情境是一名男孩剪出了一个五角星,一名女孩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桌面上放着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片、一个闹钟,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图形和物体。《标准》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为此,教材作了两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边上画上红线,引导学生看这些红线和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然后隐去实物,剩下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讲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第二步是继续在情境图里寻找其他角。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印象观察物体,丰富角的感性材料。例题通过在实物与角之间的反复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对角的首次感知。在学生找到其他角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与数学里的“角”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

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

(2)第65页例题和“试一试”进一步认识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这个知识分三步教学,第一步观察三个钟面,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不同,教材说“转动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学生的注意引向角有大、有小,直观感受时针与分针叉开得大,形成的角大;叉开得小,形成的角小。这是对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断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要让学生说出这些感受,体会角大、角小的含义。第二步把两根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绕这一点转动纸条,做出大小不同的角。活动角的两条边可以随意张开或收拢,因而做成许多个大小不同的角,从中感受角的两边叉开,角就变大;两边收拢,角就变小。在活动角上获得的体验比钟面上丰富、深刻、概括,用这些体验解释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剪刀角变小这两个现象,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是它的两条边叉开程度决定的。第三步是“想想做做”第4题,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折角的活动中加强对角的认识。这项活动要应用角的知识进行推理,还要按推理有步骤地操作,教材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提示。首先应该想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于是利用长方形纸的一条边为角的一条边,折出另一条边,就折出了一个角。然后想角的两条边叉开或收拢能改变角的大小,由此折出大一些或小一些的角。如果学生不完全照教材图示的样子,自己想办法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应该得到鼓励。

5、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初步知道锐角和钝角。

这部分教材以认识直角为重点。

(1)教学直角编排了一道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第一步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教材把提取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纸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骤,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折法,再动手折并仔细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时选用不规则图形的纸,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也能折出直角,但原来纸上的四个直角会干扰学生对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发现直角同样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直角同样大,已经有用纸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对其他的角作出判断。凡是和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页第1题还通过图示规范比试时的行为,学生具有这种比试与判断的能力,不但知道了更多的、存在于物体表面上的直角,而且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如果直角的位置摆得很

正,容易看出它是直角。如果直角的摆放位置有变式,不容易直接看出它是直角,这时就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其他已有的直角来比一比。

“集体备课”之我见 篇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目标就是培养师生合作能力,发挥同科教师团队合作的优势。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却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

1. 杂和教案

教研组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各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然后由备课组长收齐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这种“承包式”的方法,没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谈不上同科教师智慧的碰撞。

2. 下载拼凑

集体备课组在组长的倡导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网上下载各英语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这种做法简单易行,根本就没有教师自己参与的成分,更没有体现出教师团队合作的优势。

3. 组长包办

时下,集体备课在各地已成为一种时尚,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每组挑选一位有一定威望和地位的骨干教师充当组长。但是在集体备课中,往往由组长包办,其他教师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备课由组长包办,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4. 套用模式

我到许多学校学习听课时都发现类似的情况:几位教师上课的导入、话题、步骤、活动设计、例句、家庭作业、课外阅读都如出一辙。后经了解得知,这几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并将其“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课堂中。课堂教学本来要体现出教师的教学个性,采用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在一理现状。

1.晓之以理。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人都有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强调每个人的潜能在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促进自身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古今中外无数成材者就来自于贫困家庭,这很好证明了人的潜能和向上的本性的伟大驱动力。

教育者可以引导贫困生正确看待贫困,勇敢直面苦难,认识到经济贫困只是暂时的困难,并不代表自己就比别人低一等。学生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学业、人格品质上,应充分利用贫困这笔宝贵财富,将贫困的压力转变为勤奋学习、增强能力、锻炼品质的动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贫困,最终达到超越贫困的境界。

2.动之以情。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自我的积极面,关注个体正在经历的知足、满意等主观感受和过去体验的良好状态,同时关注对未来的乐观希望、当前的幸福感。它包括积极的个性特征,如爱、勇气、给予、创造和持之以恒。在群体水平上,它包括培养个体承担社会责任的美德,培养更好的公民品质。

教育者对贫困生的教育工作要充满责任心,用自己的真挚情感感染、激发贫困生的情感,实现情感沟通,引导他们克服由于首因效应、刻板效应而形成的对社会、他人的认知偏差及由此产生的躲避、敌意等消极的人际态度,从而促使贫困生定程度上抹杀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更谈不上打造高效课堂。

我认为,集体备课应是同科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不是各备课教师的杂和教案,也不是一人说了算的,更不是网上资料的下载拼凑,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因此,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体现集体智慧的合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首先,可以通过讨论、切磋,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次,通过介绍经验,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通过信息共享,资料共用,大家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更广的范围收集信息,充实教学内容。教师要仔细认真地分析、挖掘和研究教材,避免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一定要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其中。

2. 制订详细教学计划

任何工作都必须提前制订计划,没有计划,工作就会缺乏超前性。集体备课也如此,教研组在确定了教学任务并完成了教学分工后,组长就应该着手进行集体备课的准备工作。包括:根据教学内容,选定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根据开课时间,排出新学期集体备课安排一览表,并尽早通知到组里的每一位教师,以便于中心发言人早做准备,研究教材,收集资料,准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也便于其他教师做好相应准备,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气质,教师也不例外,加之他们在专业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会有差异。再加之不同教学班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氛围不同,教师要以友善、平和的心态处世。

3.导之以行。在积极心理学看来,社会关系、文化规范、潜能发展的家庭影响能够为人的能力、潜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比如家庭、学校、社会的文化条件、语言环境等,都是这样的支持系统。而贫困生往往从小就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环境中,经常遭到周围同学的歧视和嘲笑,使他们产生非常低的自我评价,产生无助感。家庭、学校、社会应给贫困生营造一个积极的氛围和环境,把助人与育人有机结合,让他们意识到各种资助措施只能为他们“输血”,只有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意识和品格,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培养自我“造血”的能力,这才是育人的根本。

4. 励之以志。

人格研究是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家要重点研究人格中所包含的积极特质,特别是人格中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乐观、爱、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等。

为此对贫困生要进行“抗逆”教育,引导贫困生正视贫困,立志崛起,然后有步骤、有计划地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激励、磨炼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意志、参与竞争的决心、取得成功的信心,积聚正能量,开创新时代。

你将拿什么回忆童年

毛凤伟

(鹤壁市鹿鸣小学,河南鹤壁

童年,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次。

孩子时期应该是一个个美丽的童话,甚至是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有美好的回忆都是在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让成人为之羡慕,以至当我们静心思索生活时,总想回到童年。

也许社会、家长会问:什么样的教育是学生所爱?什么样的童年值得回忆珍藏?答案很简单:能够给学生幸福快乐的生活,让每个孩子拥有更灿烂的笑容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童年。

一、父母篇

饭后,心不在焉地按遥控器,看着儿子在卧室地板上摆起浩瀚大军:三四十辆各种汽车摆起阵势,一群兵人听从他的发号施令……不由自主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是那样短暂,就像流星,眨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茫茫的记忆中,我寻觅着童年的足迹。一幕一幕就像放电影似地触动心弦,快乐在心中回荡。想起自己孩童时,脖子里挂一把大钥匙,那随意撒野的土坡,一起奔跑撒欢的小伙伴,还有那随手拈来的泥巴、沙包、柳枝、狗尾巴草……春天,吹着自己做的柳笛,带着自编的所谓的草帽,爬墙头打仗;夏天,爬树捉知了,溪水里建水坝,摸鱼捉虾、打水仗,草丛里捉蛐蛐,斗蛐蛐;秋天,麦田里捉迷藏,拿着竹竿打枣,玩老鹰抓小鸡;冬天,比赛抽陀螺,陀螺是自己用硬木棍削成的,抽陀螺的鞭子也是自己做的。看谁的陀螺旋转得最久。滑着父亲用竹凳做的滑雪板,在自家门前的坡上呼啸而去,就像飞一样的感觉,又费力地拉上来,一遍一遍……小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玩着长大的。至今想起那些玩儿来,竟还会暗暗窃笑,仿佛又找到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美好感觉。

二、子女篇

再看看现在的孩子,当若干年后,他们也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是一个人面对电视荧屏?是独自在电脑虚拟的空间里与怪物搏斗?……

现在的孩子,童年太缺乏“接触自然”的快乐,或者说有些“电子化”了。现在的小孩爱搭积木,玩拼图、电动玩具、毛绒玩具,还有会说话的智能玩具,甚至玩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他们的玩法带着鲜明的工业文明特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用的、穿的已不再是奢侈品,但活泼、天真没有了,慢慢地也就孤僻了、自闭了、抑郁了,不会与人交流了。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所以,要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清代郑板桥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就要求我们在集体备课时一定把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倡导教师自觉地把个人的教学行为置于课程目标、教材的规范之下,又要鼓励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每节课的教法、风格上充分展示自己的特点。如果把集体备课统得过死,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就会限制教师的思维活性,影响教师个性的发挥,课堂也就缺少活力,缺乏个性。

4.课后的总结和反思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充分检验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案,课后要及时记下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反思研究,总结经验,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反思阶段,通过评课议课过程,共同发现不合理的教学环节,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做进一步的完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讨论活动的结束,而是教师的创新思

三、思索篇

就两者的玩法而言,前者是自己动手做着玩,后者是玩工厂生产好的玩具,玩现成的;前者是带有创造性地玩,后者是按照设计人员设置好的程序和方法被动地玩;前者多与小伙伴合群地玩,后者则多独自、孤独地玩,有的甚至一个人在虚拟世界里玩。被动、孤独地玩,能产生深刻而真切的感受吗?我想,他们将来拿什么回忆童年呢?

现在的孩子明显比我们那时胖了很多,“聪明”许多,见识多了,干净许多,“礼教”很多,我们是背着书包满操场跑,玩累了,天也黑了才回家,现在的孩子出了校门,书包是爷爷奶奶背着,跑快了、摸脏东西了、稍微有危险的事……就立刻有警告,有制止。很多事情,很多时候,孩子们都在家长的监护下去玩、去做。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为此,我们不能束缚与管制孩子的发展,快放手吧。保持其好奇心,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其进行质疑与探索。多组织户外活动,领着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韵,让其体验着、尝试着、感受着,进而体验人类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兴衰成败,领略各种人文风光,体会经典知识所带来的生命冲动,这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最好的方法。如果我们不能为孩子提供活生生的教育空间,不能满足其好奇心,就会失去童年的天真。

让孩子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更健康地成长,在与他人的和谐共处中,体验生存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健康的生命意识应该是懂得尊重他人,敬畏生命的。只有自己尝试了一切,才知道什么是难忘的,什么是追求的,无意中就影响着他们,教育他们什么是快乐。现在的孩子看似什么都不缺少,其实缺少的是放开身心。童年时期那些美好的故事里所隐藏的哲理会伴随孩子一生。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健康而活泼的、阳光的、好动的,我们应该多关心孩子,给其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其在玩中快乐地生活;进行健康的生命教育,让其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多给孩子爱的关怀,让其感受到生命的重要,体验生活的快乐。孩子应该从我们这里获得必备的生命健康教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自我做起,体验生活的美妙,在社会生存中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多年以后,希望孩子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回想起留在记忆深处玩儿来,也会暗暗窃笑,也能对童年的事津津乐道。

路和成功教法生成了有研讨价值的问题。教师应该以这些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生长点,抓住它、把握它,并解决它。针对每一次主题研讨,集体备课组应及时总结、完善和反思,将宝贵建议和经验做法归纳整理,形成有价值的案例、反思、教学论文,这对于每个教师的成长进步都有深远的影响。不可否认,集体备课可以节省时间,减少劳动,并有利于分享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但集体备课不能完全代替个人备课。从实际情况来看,集体备课之后还需要对集体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这样才能做到既充分体现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特色,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化学集体备课发言稿 篇8

一、集中个人与集体智慧

1.独立备课——个体智慧群体化

主备人要提前认真搜集素材,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点,确立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学过程、板书及作业,并就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深入的思考和设计,提出困惑与问题,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其他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同样提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解读和思考,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

2.集体研讨——集体智慧个体化

集体交流的过程,是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火花相互碰撞的过程。研讨时,先由主备教师讲解本次备课内容的初步构想,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虑,同时其他教师也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谈谈自己的一些困惑。然后全体成员共同探讨,既可以为形成完善的教学方案而协同努力,也可以对其中的一点感悟而交流探讨;既可以为备课过程中的某点提出质疑,也可以就不同的理解进行争辩。教师通过交流合作逐渐排除各自心中的疑虑,不断调整最初的教学构想,自觉地摒弃不合理的教学设计,经集体讨论、修正之后最终形成最佳方案。达成共识后,每位教师结合自身特点,详细分析已有的教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基本环节等操作细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在需要调整的地方做好标记,对已有的教案进行“二次加工”,使教案上形成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3.反思交流——个体智慧群体化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能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高质,能使教师专业素质不断发展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后要及时认真反思,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感悟。主要对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归纳,尤其对失败之处,要有具体的改进和补救措施。

二、关照个体与群体差异

实施教学,就得考虑本班的学生状况。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基础,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教师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我们为上课所做的一切准备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生本教育”理念也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主张为帮助学生学习而设计教育方式。

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制订教学步骤、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必须与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相适应。教师在备过程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启发提问、知识讲解、巩固复习等,要针对他们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确定其知识的分量轻重、进度的快慢、提问讲解的方式方法等,以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够实现目标要求。

2.針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

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坚持“优秀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学因生少而适当降低要求”的原则。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大约同步完成,教师可以统一调控教学活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查漏补缺,杜绝课内作业课外做,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不良现象发生。

三、研究个性与共性的策略

1.教学目标要统一,但实现目标的方式可以不同

尽管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目标,但由于教师的水平不齐,对目标的把握不一定完全准确,所以,必须集体讨论、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包括学生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要求,这些要求每位老师必须统一。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课堂上实现目标的方式,每位老师可以有自己的特色。

2.教学的重点要统一,但教学方法可以不同

教学的重难点要统一,即课堂上要求学生掌握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必须统一要求。但教师扩展的内容及探究问题所设的情境材料、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可以彰显个性。

3.完成的作业要统一,但选做的作业可以不同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有个性和差异的,这就要求老师在集体备课中对作业精心研究,共同探讨,研究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课堂中的测试题要有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作业和选做试题加上星号,供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之,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准备和前提,集体备课是个人备课的完善和提升。只有利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优势,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坚持不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快速成长,才可能达到我们预设的课堂质量,实现发展学生的最终目标。

上一篇:古隆中的导游词下一篇:实施性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