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我说谎观后感

2024-05-12

别对我说谎观后感(共2篇)

别对我说谎观后感 篇1

黄沙飞,烟花漫天

——《别对我撒谎》心得体会

这段视频主要是讲我们为什么是骗子,如何识别谎言以及为什么要大费周折从识别谎言走向寻求真相,最终走到信任的建立。演讲者是《识破谎言》的作者,她提到自从她写了这本书以后,谁都不愿意再和她面对面打交道了,甚至约不到人去星巴克喝咖啡。我们渴望真相,却不一定能承受真相,当然,这段视频并不是说我们要如何成为一个测谎者,它要说的重点是——说谎是一项协作行动。

谎言本身没有丝毫的力量,而当人将谎言信以为真,谎言的力量就产生了。忠言逆耳,谁都明白这种感受,那么如果我们被骗了,那是只能怪我们自己相信了谎言。关于说谎的第一条事实:说谎是一项协作行动。并不是所有谎言都是有害的。有时,为了保住社会尊严,我们愿意说谎,有些秘密还是不要道破为好。比如我们说“这首歌很好听”“亲爱的,你穿这件一点也不显胖”“真不好意思,我刚从垃圾邮件里看到这封邮件”。而有时候,我们不愿意参与说谎,而这有可能给我们造成损失。

去年仅美国就因公司犯罪损失了9970亿美元,谎言可以造成巨大损失。想想次贷危机,还有像罗伯特.汉森等双面特工,谎言能出卖一个国家,能够削弱安全保障,能够破坏民主制度,能够夺走国家卫士的生命。欺骗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亨利.奥伯兰德,是一个非常高明的骗子,英国高官说:“他有能力破坏整个西方世界的银行体系。”

现在网络到处都搜不到这个人,他接受过一次采访,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有一条守则,每个人都愿意给你某样东西,只要是为了得到他们渴望的东西,他们就心甘情愿地拿东西来交换。”难就难在这点,如果不想被骗,你就必须知道,你渴望什么。

欺骗是人们试图在现实与愿望之间架起桥梁,把我们理想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生活,种种愿望和梦想与现实中的自己联系起来,难道我们就是用谎言来填补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差距吗?研究表明:在每一天,你被欺骗的次数从10次到200次不等。的确,这其中有许多是善意的谎言。而另一项研究显示:陌生人见面后的前十分钟内,说谎的次数为三次。第一次听到这个数据,不免觉得心寒,真不敢相信人们说谎竟如此频繁,当然,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对陌生人说谎的次数比对同事说谎的次数要多,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说谎次数多,男性关于自己的谎言比关于别人的谎言多出了8倍,女性说谎往往是为了保护他人。如果是一对普通夫妻,那么你和配偶每交流10次就有一次在说谎。也许有人可能觉得这很不好,如果未婚,那么每交流3次就有一次在说谎。说谎这件事很复杂,这跟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交织在一起,我们总是对真相拿捏不准,而有时候是因为我们不理解生活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我们反对说谎,但我们背地里却赞同。社会对种种这些做法包容了几千年,已经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一岁的孩子会假哭,停下来看看谁走过来了,再接着哭;两岁懂得吓唬人,五岁撒谎都可以不打草稿了,九岁就是掩盖真相的高手,等到了大学、工作,接触到

更多的人、事、媒体,我们便进入了一个后真相社会。欺骗是信任毁灭的致命点,可是我们却真的承受不了所谓的真相,有时候真相是个表象,谎言反而更接近真实。

如果一味的追求真相却承受不了真相的人又何苦?只是自欺欺人,含恨而终。我们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那可以改变自己。我不觉得有人之初的性本善,或许那是种无知懵懂,没有经历风沙洗礼的纯粹而已,不一定就成了善良或者说成不了带着智商的善良。人格就是从黑暗中走出的人性。这种人性带着血色,活灵活现,就算装饰着一些谎言,也总是更让人印象深刻、感慨良多。洁白的精神不过是供人向往憧憬,空洞的真相不过是暗淡的物象,到处都应该这样、只能这样,形形色色,栩栩如生,人自得一静处留心间。

别对我说谎 篇2

恐怕没人敢说:“我从来都没有说过谎”,因为这句话注定会被视为一个滑稽的弥天大谎。谎言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从孩童耳熟能详的“狼来了”、“匹诺曹”,到现代社会的“水门事件”、“拉链门”,似乎在社会生活的任何角落都可以觅到它留下的蛛丝马迹。王尔德曾撰文讽刺说: “撒谎这门艺术已经式微,或许只有律师是例外。”百年之后,谎言泛滥的程度似乎比以往更为严重。英国记者洛特就曾经把上世纪80年代称为“谎言的十年”,而美国记者布列德莱则认定:“近几年说谎似乎已如传染病般爆发,以至于我对谎言已然拥有了免疫力。”

《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三联书店2008年12月出版,317页,定价32元)一书的作者,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也是一位对谎言具有“免疫力”的人,最近热播的美国电视剧《对我说谎》(Lie to me),就是以保罗·埃克曼为原型创作的。

作为心理学家的他,年轻时跑遍了世界各个角落,就是为了证明一个理论——表情是全人类通用的,而非文化的产物。为了排除跨文化的影响,他还曾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丛林部落里生活了3年,研究与世隔绝、未受到西方文明影响的当地人的表情。通过对脸部肌肉群运动及其对表情的控制进行的多年研究,他开创了一套“读脸术”,即开发了“面部动作编码系统”来描述面部表情——根据人脸的解剖学特点,将其划分成若干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运动单元,并分析了这些运动单元的运动特征及其所控制的主要区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表情。通常,他将被测试者说话时的表情和行为拍摄下来,用面部动作编码系统逐一分析,即不难寻找到谎言的破绽。但埃克曼博士并不期望这本书成为说谎者亦或是抓谎者的宝典,因为“要求人们在任何人际关系中都不得说谎,未免简单粗暴,要求对于任何谎言都应予以拆穿,也未免会欺人太甚。”只有检视说谎或说实话的时机,才有助于理解很多人际之间的关系——“我们既不可能像婴儿那样毫无遮掩,也不是随心所欲的百变神通,我们既能说谎也能诚实,既会辨识谎言,也会懵然无知,既会被骗,也会探知真相。我们可以选择,这才是我们的本性。”

充满谎言的国度

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八年之后,尼克松仍然否认他在说谎,就像其他政客一样,他只承认自己隐瞒了真相。他说,为了获胜并保住公职,那是必要的手段:“对某个人的看法,你最好不要实话实说,因为有一天你可能用得到他……对世界上其他领导人,也最好不要讲真话,因为你可能将来要跟他们打交道。”

明知不说实话不对,但不承认是在说谎,这样的人并非尼克松一个。从约翰逊的越战谎言、尼克松的水门丑闻到里根的伊朗一康塔拉案,还有前参议员哈特在1984年竞选总统期间婚外情谎言。不仅政界如此,商界于今尤胜,华尔街金融界丑闻不断,甚至体育界也不能幸免,入选棒球名人堂的皮特罗斯隐瞒赌博、奥运健将约翰逊隐瞒服用禁药等说谎事件比比皆是。假如信任荡然无存,那么任何重要的关系也不能幸免,假如发现朋友背叛了你,为了他自身的利益再三说谎的话,那么友谊就免谈了;假如婚姻中配偶不止一次地欺骗对方,那么婚姻也就名存实亡了;假如公民发现他们的领导人总是说谎的话,除非使用力量来压制,否则这个政府也不可能长期存在。

然而,说谎似乎是人类的一种本性。说谎的历史几乎和整个人类文明史一样漫长。正如《牛津英语辞典》的解释: “在现代用法中,谎言(lie)一词通常表示道德上的严重瑕疵,一般言谈中,顾及礼貌,多避而不用,常以较为委婉的同义字假话(flasehood)与不实(untruth)来代替。”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不说实话,我们很容易就直斥为说谎,但对自己喜欢或崇拜的对象,尽管他所言不实,说谎这个字眼却很难启齿。水门案发生之前,尼克松把民主党的竞争对手比喻成说谎者时,曾说过这样经典的话:“这个用过的车,你敢向他买吗?”然而,他自己善于隐瞒真相与捏造事实的本领,却被他的共和党崇拜者誉为颇具政治头脑。不过,这些问题都与“说谎”(lying)或“欺骗”(deceit)的定义无关。

有许多人所言无实,但并非欺骗,例如无心提供不实信息的人就属此类:一个患有妄想症的妇人自称是抹大拉的马里亚,尽管所言不实却不能说她说谎;投资顾问建议客户作出某项投资,但最终血本无归,除非他明知自己的建议不实,否则也不能说他是在说谎;某个人的外表传达了错误的印象,但他未必是在骗人;螳螂拟态成一片树叶也不是欺骗;一个额头高的人看起来很聪明,事实并非如此,但也不能说他是在骗人。

一个人能够选择不说谎却说谎,才算是说谎者。说谎就是明知故犯地误导别人,想让别人接受错误的信息。说谎可以是正当的,也可以是不正当的;而说谎者可以是好人或者坏人,也可以是受欢迎的人或不受欢迎的人。但不管怎样,说谎者一定有选择说谎还是说实话的能力,而且一定明白两者之间的差异。说谎的主要方式有两种:隐瞒真相与捏造事实。所谓隐瞒,说谎者只是保留某些事实不说,而未说出任何不实之事;捏造则更进一步,说谎者不仅未保留真实的一面,而且无中生有。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说谎者通常比较喜欢隐瞒真相,而不是捏造事实。隐瞒有很多好处,别的不说,单单不需要造假这一点,隐瞒就比捏造来得容易。一旦被发现,善后工作也比较简单,可用的借口极多,包括“不知道”、“打算以后再说”、“忘记了”等等。比如在“水门事件”中曝光的一卷录音带显示,总统助理黑格就建议尼克松搬出“不记得了”来搪塞相关指控。而有些谎言单靠隐瞒还不够,比如为了获得一份工作除了要隐瞒没有工作经验的事实,还要伪造出一份从业经历才好,聚会无聊透顶,为了不得罪主人除了要隐瞒想赶紧回家的念头还得编出一套过得去的借口。

靠不住的测谎仪

1978年,巴兹·费伊在托莱多被捕,罪名是抢劫杀人,受害人认识巴兹,临终前指称蒙面歹徒“看起来像是巴兹”。警方要求巴兹·费伊接受测谎仪测谎。他接受了测谎,结果显示他说谎,他可能就是凶手,换了测谎人员和仪器后,结果仍然同前一次一样。于是他受到起诉,罪名恶性谋杀,被判处终身监禁。直到两年后,真凶落网,坦白罪行,费伊才被无罪释放。

测谎仪是谎言社会中出现的一种充满争议的现代化工具。《韦氏词典》为“polygraph”一词所下的定义是:“一种设备,可以同时记录数种不同的情绪脉冲,并予以描绘下来,通俗地说,就是测谎仪(lie detector)。”脉冲的记录则是利用笔在移动的纸带上偏转所绘出的。尽管测谎仪能测量各种行为变化,但一般来说,是指测量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变化,如心跳、血

压、皮肤传导性、皮肤温度等。

如今,使用测谎仪的情形越来越普遍,想找工作要先接受雇主的测谎,想当警察也要接受警方的测谎,在军事间谍案和商业调查案中,测谎仪同样大量应用。单以美国来说,根据最权威的估测,每年使用超过100万次,其中又以民间雇主的使用为最大宗——年约30万次。但关于测谎仪准确度的科学证据却极少。相关论文与书籍虽然多达4000余种,真正做过实际研究的却不足400,其中能够符合最低科学标准的不超过三四十种。

这种仪器有时被称为测谎仪,《韦氏词典》说的并没有错,但却造成了误导,因为仪器本身并不能分辨是谎言还是真话。很多时候,因为测谎仪是根据人体心律、体温、血压等变化来工作,所以只能显示一个人因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心理波动,却很难告诉我们是@--种情绪。于是,测谎仪就很容易犯下所谓的“奥德赛谬误”——苔丝德蒙娜的恐惧不是因为害怕被抓到红杏出墙,而是一个忠实的妻子因害怕丈夫不相信自己而感到痛苦,但奥赛罗却分辨不出来。受到怀疑时,不仅说谎者情绪会产生波动,无辜者也难免。某些人,光是叫他参加测谎,就足以产生恐惧。

蛛丝马迹让谎言穿帮

“你怎么可能知道我在说谎?”

“宝贝,谎话是很容易认出来的,因为谎话只有两种;一种生着短脚,另一种生着长鼻子,不信你看,你的谎话就是长鼻子的那一种。”

——《木偶奇遇记》

所有谎言都会因为欺骗者的行为而露出马脚,其间有两种迹象可循:其一是说谎者所犯的错误会泄露真相;其二是虽然没有泄露真相,但它可能暗示了说谎者目前所说和所表现的并不是真相。其一被称为“破绽”,其二被称为“线索”。一个人是否在说谎,说谎线索可以提供答案,却无法揭露谎言的内容,只有破绽才能告诉我们内容本身。

谎言穿帮的原因极多。有时是客观物证:隐瞒的文件材料,手帕上的唇印,都可能成为说谎的证据。有时则是人为爆料:心怀妒忌的同事、被遗弃的配偶、被买通的卧底,都可以是谎言穿帮的来源。在这本书中,埃克曼博士所研究的重点是说谎本身所出现的错误,即说谎者无意间出现的破绽与说谎线索:表情变化、身体行为、声调变化、呼吸的深浅、说话的口误、微表情、肢体动作的失误等等。

问题是,说谎者为何无法避免这些行为上的失误?没错,有些谎言的确是天衣无缝,说谎者的言谈举止全都无懈可击,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原因何在?答案有二:其一是因为想法,其二是因为情绪。正如弗洛伊德所宣称:人有眼能看,有耳能听,就能相信没有人能藏得住秘密。就算他双唇闭上了,但他的手指却唠叨不休,全身都流露出破绽来。

没有事先想好说辞、充分设计并加以排练仅仅是说谎时暴露说谎线索的原因之一,隐瞒或不实地描述情绪状态的困难也会造成穿帮。谎言并非全都与情绪有关,但只要涉及情绪,通常都会对说谎者造成某些特殊的困扰。情绪一旦波动起来,某些变化就自动发生,自己既做不了主也控制不住,而且都是短短一瞬间的事。情绪在言辞、声音、身体上显露的情形,说谎者为了掩饰情绪而留下的痕迹,以及伪装的情绪所显现的形态,都是“抓谎者”必须熟悉的。“抓慌”绝非轻而易举,问题出在信息的千头万绪上。短时间内要顾及的细节数不胜数:言辞、停顿、声调、表情、头部动作、手势、姿态、呼吸、脸颊绯红或发白、冒汗等等,所有这些来源所传递的信息,不是说来就来同时涌现,就是转瞬即逝彼此交叠,抓谎者丝毫不能分心。说谎者通常并不留意、控制并伪装自己的所有行为,就是他们想如此的话,恐怕也不容易做到。

对抓谎者来说,面部提供了最有价值的信息来源。无意识的面部表情是进化的产物,人类的许多表情跟其他灵长类动物并无二致。某些情绪,例如快乐、恐惧、愤怒、厌恶、悲伤、痛苦等等,这些面部表情是普世一致的,不分年龄、性别、种族或文化。面部表情是最丰富的信息来源,可以把瞬间极细微的内心感受、泄露出来。表情既会说谎,也会遭出实情,而且经常是两者同时发生。面部通常包含两种信息:一种是说谎者想要表现的,另一种是他想要隐瞒的。装出来的表情或许乱真一时,但在下一刻,掩藏的表情可能就现形了。

最具诱惑的面部破绽之一就是“微表情”。这种表情可以完整呈现隐瞒的情绪,但转瞬即逝,往往为人所忽视。从浮现到消失,“微表情”一闪而过的时间,不到1/4秒。虽然观察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学习和训练,抓谎者们都能够学会抓住这种一闪即逝的表情。“微表情”十分诱人,因为它们内容丰富,提供了隐瞒情绪的破绽,另一种出现比较多的破绽则是“碎表情”。当一个人意识到某种表情会显露心情时,立刻中断该表情,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碎表情”。“碎表情”延续时间比“微表情”长,并且打断本身也值得抓谎者玩味。

上一篇:特殊的节日作文300字下一篇: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