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素书有感

2024-05-17

读素书有感(精选10篇)

读素书有感 篇1

《素书》说什么

素书 原始章第一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素,原指纯色的绢,未沾染颜色。解读本书的关键字,就在“素”。列子说:“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到太素阶段,一切未相互分离,天地未判,阴阳未分,一切昏昏默默杳杳冥冥。守着素字,就是要抱元守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冲和为本,执中为要。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一切的根源,是一切的总推动力。道生万物之后,世界、宇宙这个大系统就确立了。道按不同的视角,可以作不同的分类。第一种,按系统的层级划分。道,世界、宇宙、万物演化的本源、第一因、总推动力,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大系统确立的根本所在。天道,大系统确立之后,世界、宇宙、万物演化发展所遵循的核心法则、所依赖的根本路径、所演变的根本算法(规律^-^)。比如,在太阳系,在世界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里,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各种生物、山脉、海水、天空、地底岩浆等都受到太阳、月亮、地球本身及其他几个行星运转规律的影响、制约/促进。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特别是伏羲之后、炎黄子孙,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归纳总结,以河图洛书八卦为精要,提出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指导生产、生活、和万物相处等人类活动。人道,人类这个大系统里子系统中的子系统,要想发展繁衍,人口少的时候,纯纯自然,各行其事,所谓小国寡民,天地这个大系统能够提供充足的资源养育人类(所谓天地,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人口多的时候,超出天地自然提供的资源承载能力,那么,人类就需要有组织大量人口生产、生活能力以保证人类这个种族的发展、繁衍。这个时候,伏羲,出现了。观天文,察地理,发现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天人合一等理论,指导人类的生产劳作,保证人口大规模的扩张增长。最初,人口大规模扩张的时候,我们使用放养、散养的粗放、松散的部落联盟(所谓炎黄蚩尤之间的战争,就是大规模的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组织,各个部落均应用伏羲归纳总结的理论体系指导生产生活。后来,华夷之辨、五服圈层体系、分封建国、井田制、宗法制等是部落联盟的升级版(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城市),这个阶段,以城市为核心,生产生活,天子守在文明的核心区块(所谓要在中央,事在四方),王、诸侯、大夫等分守四方。之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大规模的城市群,是组织更大规模人口生产生活,所谓帝国,也是我们直到如今都在沿用的制度。第二种,按人类奉行的法则划分天道,奉行天地大系统的根本法则、路径、算法,人类纯纯自然的时候,见素抱朴,无私无欲,无偏无执。人类和万物相亲相爱,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帝道,人类,开始渐渐有私有欲,有偏有执,和万物开始分离、疏远。帝,就是花蒂所指的蒂。天子(三皇、五帝),在中央,各方均纯纯严格按照中央的指导,执行生产生活的活动,没有地方的偏私。大家可以看看花蒂的形象,就能明了帝道指什么。王道,夏商周三代,开始用仁、义、礼指导生产生活,管理组织行为。比如,礼乐制度、宗法制度、井田制度、分封建国制度等。这一切,都导致私欲、偏执大盛,或者反过来,私欲、偏执大盛,导致不得不使用仁、义、礼来规范人的生产生活行为。霸道,用法、术、势、用威权、用强力约束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比如,商鞅变法,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等。妖道/贼道,编织一套话语体系,吓唬、哄骗民众,不能指导人类生产,却指导亿万人类的生活。说什么彼岸世界、六趣轮回、极乐天国、炼狱苦海之类的,然后兜售一块烂布条说是谁谁用过的,卖你十两银子,一张画了花的纸条,卖你五两银子,许诺你登极乐、超苦海。这是犯罪。如果商鞅再世,这类人是要被咔咔咔的回头看这句话,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为什么黄石公只讲到礼为止?道、德、仁、义、礼之中,道、德是天地大系统里的永恒存在,仁、义、礼是人类社会子系统里天然人性之中的长久存在(比如,西方有过实验,给婴儿分别观看两种场景,一种场景某人帮助困境中的动物或别人,婴儿会开心、愉悦、笑,另一种场景某人伤害困境中的动物或别人,婴儿会伤心、难过、哭泣,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表情),而法、术、势、机、巧,都是人类社会组织之中短暂、瞬息即变的东西。道、德(天道),是以天为本。帝道、王道(仁、义、礼),是以人为本。霸道、妖/贼道(法、术、势、机、巧),是以少数人为本,所谓法律不过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最有效工具,所谓讲故事,不过是少数人忽悠多数人掏钱供养的最机巧最无形的手段。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道,确立的天地这个大系统,人、万物生活在大系统之中。人作为万物之灵,发现了道,践行着道。万物,蠢蠢然,受道的驱动。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德,天地这个大系统确立各项核心法则,人根据这些法则行事。万物受法则制约生存。规范人类的生产生活秩序。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仁,人和人之间根据天然纯纯的人性相亲相爱,相互扶助生存繁衍。规范邦国的生活秩序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义,人类社会中,行事的最核心准则,众人认可的天然正义,众人认可的最大公约数。规范社会行为的秩序。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礼,人日常生活中,言动视听的最基本守则,是根据道德仁义发展衍生而来指导人日常生活的基本伦理守则,规范国家日常生活的伦理秩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以上的五者,是人类、国、家、社会、个人生产生活的根本。人都得遵守,不可废弃、忽略。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贤人、君子,懂得以上五者之后,在国、家、社会、个人的生产生活的盛、衰、成、败、治、乱上都能够通达明了,在个人的去、就上都能掌握透彻。为什么黄石公不说圣人呢?因为,圣人是人主(比如黄帝)、帝师(比如广成子)这样的存在。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在合适的时候,运用以上五者,能够飞升到王佐、相父这样的位置,治理、平定、兴盛天下,在合适的机会,以上五者指导行动,能成就不世的功业,利益千秋万代,比如张良帮助刘邦定天下。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所以,贤人君子抱元守

一、时时惕励,保重温养自己,等待、催化合适的时候、人主、团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如果懂得了以上五者,没有碰见合适的时候、合适的明主、合适的团队,那么也就和草木同腐朽,所谓荒草一堆草没了。贤人、君子,懂得以上五者,透彻国、家、社会、个人的盛、衰、成、败、治、乱变化,保重自己,遇见合适的时间、时机、时势之后,得合适的人主、团队,在合适的时点出山治理、平定、兴盛天下。所谓贤人君子在最好的年华,遇见最合适的你(人主、团队),成就了最好的你(天下、国、家)。比如高卧隆中的诸葛孔明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出山展布天下,惊才绝艳,名重于后代。如果以上都没有,贤人君子和草木同朽或者将以上五者传给合适的人。比如黄石公传道张良。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贤人、君子高行以上五者,无论遇或者不遇均能名重于后代。遇,名重于后代天下亿万众人;不遇,名重于得其传道的后代学员。

这一章,高度概括大系统、子系统奉行的法则,及贤人君子掌握法则之后行动的准则和成效。

正道章第二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上文“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这是讲贤人君子自己。本章正道二字,确立一个衡量人才的标准,告诉你真正的人才应该是什么样。和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团队成员,才值得共事。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道德经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直者渝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其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憄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是万物之根;德,是万物之本,蓄养万物;万物是道德的枝叶花果。德,根据境界和层次划分,如下几类玄德,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是德的最高境界和层次。蓄养万物,但是不并持有主宰万物,而是令万物自自然然各得其所欲,繁衍生息。上德,是若谷、不德。如山谷、大海,蓄养万物,以天之德养万民,抱元守一,与天合德,不以人之私德蓄养万民。广德,以天德教化万民,行不言之教,不是言语谆谆规劝指导万民如何生产生活。建德,从天德里抽取原理降格运用到人类社会之中,建立王法、朝规,希望朝代长久,传之万世。下德,是颁布繁多的指南、规章、言语谆谆教化万民,以王/人之私德教化万民。从玄德、上德、广德,都是教化万民返回到淳朴天真的状态。下德,就开始有王/人的偏私了。根据蓄养人口和地域规模划分,如下几类身德,尊道而行,遵循天道,蓄养个人自身的正气、浩然之气,虚极静笃,专气致柔,能到婴儿状态,骨弱筋柔而握固。操作方法,初级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天有无贼,见之者昌”。家德,建立家庭之后,阴阳相合,男女相荡,生养子女,那么还是一样,遵循天道,乾行健,坤行厚,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然后,对子女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做父母并不控制主宰子女,只是养育、成就子女,之后随子女自行其事,传给子女尊道贵德。乡德,一个人,遵循天道,蓄养自身正气、浩然之气,对子女养育成就而不控制主宰,不以言语谆谆教导规劝,而是以身体力行的行动教化子女,如此,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自然繁衍生息出许多的子孙后代,渐渐形成一个小村庄,小社会,同时,其他地方的人,闻风而动,自动心悦诚服,来归附到这样的人身边,时间一久,家变成村,村变成几个村,几个村变成一个乡。这样的人走到何处,何处的人就愿意尊敬他,跟从他的教导。于是,这个乡的民众,也就尊道贵德,繁荣昌盛。乡民听从这个人的教导,这就是乡德。国德,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村,一个乡尊道贵德繁荣昌盛之后,渐渐就形成一个国(一座城)。该国的民众,愿意跟从这样个人的教导,生产生活。天下之德,再进一步,天下人都愿意听从这个人的教导,那么这个德就是天下之德。以上身、家、乡、国、天下之德,本质都是一样的,遵循天道,与天合德,身体力行,虚极静笃,专气致柔,养浩然正气,自然天下万民都跟从教导,纯纯返璞归真。这几类德的境界和层次,都在玄德、上德、广德、建德范畴之内,都还是以天为本。下德,开始以人为本。老子讲,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我们继续说,失礼而后法,失法而后贼(比如王莽篡位,曹操窃汉,袁项城窃戊戌民国),失贼而后妖(比如编造天国、彼岸世界、六趣轮回、三世因果、宿命、业障等),失妖而后技(比如,核弹、金融产品、比特币等,当然要做专题详细讨论)。下德之后,开始失德,逐渐用仁、义、礼,都是以人为本,以绝大多数人为本。法、贼、妖、技,都是以少数人为本(人口规模逐渐减少),法,还是以剥削阶级为本,贼,以偷窃集团为本,妖以讲故事集团为本,技,以掌握技术的垄断集团为本,看看排名前十的持有比特币的那些人就知道了,一场比特币的局,窃取了多少人多少规模的财富。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尊道而行,与天合德的人,能够使远方的民众心悦诚服来归附,立下的信,能够使得不同的人都来遵守奉行,践行的义,能够令众人认可赞同和执行,养出的才,能够明察古代历史的情弊,洞彻过去的事情,作为如今的参照,内心澄澈、光明,能够照见团队成员行事的幽微隐蔽的情况,所谓日月朗照之下,哪里有新鲜事?能够做到这些的人,称作人中之俊。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行为办事可以作为标杆,智慧能够决断疑惑嫌隙,立下的信誉,可以使得众人都能够履行约定,心中的廉洁,可以是众人相信他能够公正分配财物。能够做到这些的,称作人中之豪。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处在职位之上,勤勤恳恳,克服困难、障碍,超越舒适、安逸,严格履行职位的义务、责任,所作的工作有效推进,面对大义,不回避,勇于承担风险、责任,令大义得到伸张,遇见嫌隙不计个人的得失、评价、毁誉,勇于解决问题,逢见利益,绝不为了个人的私囊鼓起来,而贪鄙苟得,不顾大义、正道。做到这些的人,称作人中之杰。以上三类人,可以处在不同的层级,发挥不同的作用,组建成优秀的团队,攻坚克难,建功立业,取得优秀的成绩。贤人、君子,要和以上这样的人共事,才能发挥自己所学,展布天下,利益万民,名重后代。再次考察《黄帝内经》的说法: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庄子讲: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文中子《中说》讲,子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那么,我们传统的人才的境界分级,也就一清二楚。从上到下,分别是:真人,至人,神人,圣人,贤人,君子,人俊,人豪,人杰,人雄,人英。再往下,就不必讨论了。所谓青城四秀,侯人英、洪人雄、于人豪、罗人杰的名字出处,也就是来自这里哈。其实,英雄杰豪俊,经常出现在武侠小说、男人的名字之中,也算起名者对人的期许。如果能够真的做到,确实很不错,足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至于君子、贤人、圣人、神人、至人、真人,那是不常见的,估计分别是五十年、一百年、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三千年才能有机会遇见一个。问下,为什么诸葛孔明不去投奔曹操一展抱负,早日平定天下,或者为什么曹操不去隆中三顾茅庐,求田问舍,请出孔明,共克时艰,匡扶天下?

求人之志章第三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本章求人之志。一个人的志向(最终的理想目标)、志趣(实现理想路途上停留下来所欣赏的风景)、志意(奔向理想目标路途上的每一步坚实的脚印)不同,外在的神情、语言表达和内容、行为表现、喜好的事物、阅读的书籍、朋友类型、出入场合等都会有所不同。志在个人、志在家庭、志在百里、志在千里、志在天下的人,外在的各项表现自然有所不同。同样,用志在个人、家庭的人所取得的成果、成绩去比较、要求或者嘲讽志在百里、千里、志在天下的人所处的状态,岂不是一个笑话么?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程度的付出克服不同程度的困难。比如,毛先生这样的志在天下,要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人,他所付出的岂止是个人的精力时间心血,他付出家族成员许多人的生命,克服的岂止是和别人的沟通障碍等困难?以他的才华,以他的能力,如果要荣华富贵要个人、家庭的飞黄腾达,岂不是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 本章求人之志,既是贤人君子的持身行事的准则,也是贤人君子组织管理团队展布天下时所应注意的关键之处。所谓真金还需火炼。本章的内容就是贤人君子面对事情锤炼自己和团队的真火。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嗜欲深,则天机浅。王师沪宁讲,和平养无限天机。古语说,玩物丧志,玩人丧德。一个人嗜好什么欲望什么,什么就会将一个人的精气神牵引夺去、耗散挥霍,偏向什么;一旦偏向什么,就会认不清是碰见非善恶,断不清心头的疑惑困难。老子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外在的珍宝、好玩之物、绚丽光华的美衣华服,外在的美妙的声音或者蛊惑人心或者垂怜你心或者牵引你的魂灵,外在珍馐美味佳肴牵引的舌头味觉令你吃了还想吃不知不觉胃袋容纳不下的时候还想容纳直到送医院洗胃,宝马雕车、飞鹰走狗、豪车酷跑让你心头生出一种高人一等、优越感、有特权的狂心大发的感觉。这些,外在的所谓美好的低层次的东西都是你心头的负累,令你的心有偏有私,阻碍你的心养出一泓澄澈、照见无尽天机,这些东西都会阻碍你抑制心头的非正当、不是的念头,阻碍你灭去偏私、离经叛道的念头。所以,黄石公讲,要禁绝嗜好和奢欲。世间最好的色彩,是纯色,最好的音是天籁,最好的味是本味,最好的行是安步而行。所以,返璞归真,见素抱朴,才是最高(于凡人)也是最低(于真人)的要求。如果毛笔字,能够写到寡淡的境界,那才是真境界,才是真的好字。所以,本书名“素”,就是要你纯纯自然天真,不要沾染嗜欲,不要沾染偏私啊。贤人君子,要养无尽天机,要一心澄澈,如日月之明,洞照纤尘秋毫,绝不能受嗜好欲望的牵引负累。嗜好欲望之中,酒色,最能累人。烦恼是伐性之斧。酒色,是牵引烦恼的最强之物。酒,是迷魂汤,能乱你的性,误你的事,为你取祸,让你丢城失地,令你丧命。色,是败精者,令你身败名裂,亏德,失国。各位看看影视小说看看历史看看身边的人事,多少例子,多少血泪教训,告诉你酒和色害人是多么的深。张飞醉酒撒疯而丧命。汉成帝因迷醉赵飞燕姐妹而失去子嗣。武则天因薛怀义、张易之而败德惹来千古污名。多少当代的官员因为小三因为情妇而贪得无厌毁身亡家断送了卿卿性命和锦绣前程。《金瓶梅词话》开篇有诗:【酒】: 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疏亲慢友多由你,背义忘恩尽是他。切须戒,饮流霞,若能依此寔无差,失却万事皆因此,今后逢宾只待茶。【色】: 休爱绿仿著朱颜,少贪红粉翠花钿。损身害命多娇态,倾国倾城色更鲜。莫恋此,养丹田,人能寡欲寿长年。从今罢却闲风月,纸帐梅花独自眠。圆悟克勤禅师讲,金鸭香销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年少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酒色之累,禅师也不愿回首。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倒在了酒字和色字上。天下侯王一手封的项羽,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倒拽九牛尾的帝辛,跋扈一世的董太师,斑斑历史,不胜枚举。一个人权位越高越重,酒色的祸害也就越会放大。平头百姓,只是误己误家,

读素书有感 篇2

我国明代不仅造园活动有较大的发展, 造园理论也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特别是计成所著, 并于崇帧七年 (1634年) 刊版印行的《园冶》 (1) 一书, 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计成, 字无否, 江苏苏州吴江县人, 生于明万历十年 (公元1582年) 。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 而且能诗善画, 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园冶》共三卷, 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 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 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 《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情趣。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在十篇的论述中, 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篇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的理论, 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特别是相地、掇山、借景更是该书精华的精华, 而屋宇、装折、窗、墙垣则着重建筑艺术的具体论述。

《园冶》一书的精髓, 可归纳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两句话, 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 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 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 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 经过艺术剪裁, 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 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例如在园林中叠山, 就“最忌居中, 更宜散漫”。亭子是园林中不可少的建筑, 但“安亭有式, 基立无凭”。建造在什么地方, 如何建造, 要依周围的环境来决定, 使之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 使环境显得更丰富自然。例如在厅堂前置山, “耸起高高三峰, 排列于前”, 那就是败笔。长廊是游览的路线, “宜曲宜长则胜”, 要“随形而弯, 依势而曲或蟠山腰, 或穷水际, 通花渡壑, 蜿蜒无尽”。楼阁必须建在厅堂之后, 可“立半山半水之间”, “下望上是楼, 山半拟为平屋, 更上一层, 可穷千里目也”。

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 再现原物, 而是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 又高于自然, 尽可能做到使远近、高低、大小互相制约, 达到有机地统一, 要体现出大地的多姿。园林有的似山林, 有的似水乡, 有的庭院深深, 有的野味横溢, 各具特色。如苏州拙政园, 经过造园家的巧妙布置, 这一带原来的一片洼地便形成了池水迂回环抱、似断似续, 崖壑花木屋宇相互掩映、清澈幽曲的园林景色, 真可谓“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佳作。“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 亦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因”是讲园内, 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园冶》说:“因者, 随基势高下, 体形之端正, 碍木删桠, 泉流石注, 互相借资;宜亭斯亭, 宜榭斯谢, 小妨偏径, 顿置婉转, 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 园虽别内外, 得景则无拘远近”, 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 俗则屏之, 嘉则收之”, 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 使视线越出园垣, 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如遇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 古寺凌空的胜景, 绿油油的田野之趣, 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 为我所用。这样, 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 随机因借, 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计成所阐述的造园理论与具体经验, 不仅对研究古典园林非常重要, 而且对于今天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卷一《兴造论》里, 开篇作者就提出:“世之兴造, 专主鸠匠, 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强调了“主人” (即相当于今天的建筑规划设计师) 的重要性。其后又说:“半间一广, 自然雅称, 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 犹须什九, 而用匠什一, 何也?园林巧於因借, 精在体宜, 愈非匠作可为, 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需求得人, 当要节用。”更是强调了主持造园规划设计人的重要性。

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计成做规划设计的过程。

计成说:“相地, 立基。”首先对项目要进行定位, 对基地各要素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规划设计的原则、设计的依据及设计的理念。

园基可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计成说园地只有山林地区为最好, “园地惟山林最胜, 有高有凹, 有曲有深, 有峻而悬, 有平而坦, 自成天然之趣, 不烦人事之工”。但也各有偏好———“古之乐田园者, 居于畎亩之中;今耽丘壑者, 选村庄之胜”, 且不同的园基有不同的情趣———“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园, 不第便于乐闲, 斯谓护宅之佳境也”, “江干湖畔, 深柳疏芦之际, 略成小筑, 足征大观也”。

“相地”是从卜邻、究源、察地等几个方面考虑。卜邻就是选择园地时, 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 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条件、林木植被及周围的构筑物等多种因素。主要考虑“因借”的因素。“倘嵌他人之胜, 有一线相通, 非为间绝, 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 才几分消息;可以招呼, 收春无尽”。

究源, 指探究水的源头———“卜筑贵从水面, 立基先究源头, 疏源之去由, 察水之来历”。水也宜合理利用, “临溪越地, 虚阁堪支;夹巷借天, 浮廊可度”, 且“架桥通隔水, 别馆堪图”, 隔水接以桥梁可以另建馆舍, 从而形成很好的对景关系。

察地亦包括植被。“多年树木, 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 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 荫槐挺玉成难”。

作者最后强调“相地”的原则要因地制宜, “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

先相地, 后立基。先要布置厅、堂、阁、室等屋宇的位置, 然后因地制宜, 考虑“宜亭斯亭, 宜榭斯榭”, 再后“开土堆山, 沿池驳岸”, 间杂植物配置。植物配置不但讲究“栽培得致”, 随季候的不同有所变化, “曲曲一湾柳月”“遥遥十里荷风”“编篱种菊”“锄岭栽梅”“寻幽移竹, 对景莳花”“桃李不言”, 而且强调了植被随季节变化的重要功用性, “一派涵秋, 重阴结夏”。

对于局部小地形的构筑, 作者提倡“高阜可培, 低方宜挖”, 才能达到“适兴平芜眺远, 壮观乔岳瞻遥”的境界。

立基的顺序, 要按重要性。接待客人的地方, “厅堂”先定, 必须正中, 光线要好。“古者之堂, 自半已前, 虚之为堂。堂者, 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 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然后可以布置“室”等起居用所。一般“书房”也比较重要, 应优先选择位置。要满足幽静、优雅、敞亮等要求, 要能激发灵感。“书房之基, 立於园林者, 无拘内外, 择偏僻处, 随便通园, 令游人莫知有此”。

沿这些重要建筑布置游“廊”, 设计观景路线及视点。“廊基未立, 地局先留, 或余屋之前后, 渐通林许。蹑山腰, 落水面, 任高低曲折, 自然断续蜿蜒, 园林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

考虑路线时要依据景点位置, 景点位置要考虑视点及观景路线, 并互动调整。“寻幽移竹, 对景莳花”, “高阜可培, 低方宜挖”, “围墙隐约于萝间, 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 纵目皆然;竹坞寻幽, 醉心既是”。

游廊、亭、榭、花径构成了游园的路线与节点。“花间隐榭, 水际安亭”, 这是造园中构成风致的要素, “斯园林而得致者”。但“亭安有式, 基立无凭”, 选地立基并无准则, “惟榭只隐花间, 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 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 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 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 非歌濯足”。说到游廊, 或蟠山腰, 或穷水际, 通花渡壑, 蜿蜒无尽, “斯寤园之‘篆云也’”。

厅、堂、书房等建筑应考虑窗的位置, 确定对景。“桃李不言, 似通津信;池塘倒影, 拟入鲛宫”, “疏水若为无尽, 断处通桥;开林须酌有因, 按时架屋。房廊蜒蜿, 楼阁崔巍, 动‘江流天地外’之情, 合‘山色有无中’之句”。

同时设计园林构图布局, 这两者相辅相成。在构图中, 作者始终强调造园要追求画的意境。“园说”篇中提道:“窗牖无拘, 随宜合用;栏杆信画, 因境而成。”在“村庄地”中作者描绘:“桃李成蹊, 楼台入画。”在“掇山”中作者又重申:“深意画图, 余情丘壑。”从而最终达到“景到随机”,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景观专项设计是对于规划内容进行深化的阶段, 与施工紧密结合, 如屋宇的做法 (包括门楼、厅、堂、斋、室、书房、亭、台、楼、阁、榭、轩、卷、广、廊等) 、花径做法 (乱石路、鹅子地、冰裂地、诸砖地等, 还包括具体的很多花样) 、装折做法 (栏杆、屏门、仰尘、风窗等装饰物件) 、门窗、墙垣、掇山、叠石等。还有一些诸如匾额、对联、题词等由文人游园时有感而发完成, 如红楼梦大观园题词等。

规划设计的过程, 最有价值的有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方面是怎么做。规划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作者以中国古典诗画为底蕴, 以实践为基础, 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 为后世的园林设计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摘要:《园冶》集中体现了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思想, 影响远及海外。本文旨在对其造园精髓思想加以提炼, 力图变换一种视角, 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将其加以剖析、引申, 希望有益于我国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园冶》,精髓,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年5月第2版.

[2][美]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年7月第1版.

读“书法”杂志有感 篇3

倘若领导同志或所谓名人的字,写得的确卓越,够得上法书,我不但不反对这么办,而且双手拥护这么办。但恕我率直,有的写得却实在并不出众,甚至是毫无足观,而刊物却偏要借重,这就很值得商榷了。因为你办的是“书法”杂志,而不是任何其他别的什么东西。我相信,有些领导同志由于工作关系是题过一些字,但却未必就自视为书法家。他们未必就那么不谦虚。我们也不要迷信名人都能写得一手好字,他们可以因其那些方面的成就而有“名”,却未必然在这些方面有其“实”。在“彼”为权威,在“此”就可能并不出众。这就象鲁迅说的,决不要相信,无论什么人一到某种地位,就都能成为“通人”。孔子不是还要以七岁的项橐为师吗?就是因为孔老夫子这位大圣人、大权威,不得不在小孩子项橐的智慧面前甘拜下风。当然,编者难免有其苦衷在,不能完全责备他们。因为如果他们真正敢于有点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而并不这么办,那么被人扣上“脱离政治”、“不为社会主义服务”之类的帽子,还是很不好受的。这曾经是风气使然。但时至今日,还很浓厚地存在这么一种风气,就未免令人有点不解了。

我不懂外国文,不知道外国的书籍或杂志是否也都这么办。那么我就查一查中国的古书吧。手头正好有一部《全唐诗》,这就只好请教它了。也是打开一看,果然首先映入眼中的正是太宗、高宗以及历代后妃之作,然后才是各家诗人之作,包括我们的伟大诗人李、杜在内。我这才有点“解”了。虽然不是“于今尤烈”,却的确也是“古已有之”。我们不免也承接了这么一点“流风余韵”。《全唐诗》是通政使曹寅奉命主持编辑的,这么做可以理解。可是,难道我们今人不应该比他“解放”一点吗?

素书的原文及译文 篇4

《素书》是作者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全书六章共讲了五个问题。

一 、阐清楚自己的思想系统,即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及‘潜居抱道,以待当时’的处世哲学。暗示读者,只需具有道、德、仁、义、礼五种质量,再逢时机,定可建绝代之功,极人臣之位。

二、阐清楚用人准则。作者根据才学之不同,将人才分为俊、豪、杰三类。是故其无异儒家的理性知道及道德水平的准则。作者认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危莫危于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等等,都是来自日子的总结,有著指导性意义。

三、为他人干事时加强个人修养的定见。‘博学切问’、‘恭俭谦约’、‘近恕笃行’、‘亲仁友直’等,反映了儒家的道德知道;‘绝嗜禁欲’、‘抑非损恶’、‘设变致权’、‘安莫安于忍辱’、‘吉莫吉于知足’等,又具有道家思想的成分,儒、道兼收并蓄,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的一应俱全。

四、总结安邦治国的阅历。作者认为‘短莫短于茍得’(敌对短期行为)‘后令缪前者毁’(政策有必要备有连续性)‘足寒哀痛,人怨伤国’(失民意者失全国)‘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崇高,天然所钟’(反映了作者的天道知道和非神观念)。这些,关于后人参政有必定的启示。

五、论说了自己的处世之道。我们中国人的政治是人治的政治,能否处理好人际联系,是作业能否亨通的要害。作者提出‘好直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轻上生罪,侮下无亲’、‘上无常守,下多猜忌’、‘近臣不重,远臣轻之’等,都给怎么处理好各种联系提出了借鉴。

六、奖赏惩罚,合情合理;法律制度,简单易行,礼之底子!以待己之心待人,以化人之心化己,当如是也。

《素书》问世以来版本甚多

有明朝窜眇阁刊《先秦诸子合编》本、《汉魏丛书》本、明朝唐琳刊本、《说郛》本、《二十二子》本、《百名家书》本、明朝王士祺本、明朝溪香馆刻杨慎评本等等,不一而足。

内容简介

读《让步有度》有感 篇5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这是对中国未来的呼吁, 对教育回归正源的较量与挑战, 是中国教育走出死胡同的启程, 是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思路改革的嘹亮号角。对孩子让步太多, 孩子就想当然地疯长, 周围的一切让学生感到烦:父母喋喋不休地讲中国传统的孝道;每天起早贪黑“两点一线”的上学放学……除了学习以外, 孩子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在家庭的温室里疯长, 他们是家中的宝。老师也怕“烦”。为了迎合家长爱孩子的情结, 教师就没完没了地要求, 用作业抑制孩子自以为是的、想当然的自由, 用关爱的方式、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关在像笼子一样的学校里。这样, 在家庭和学校的温室里, 学生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与无忧, 触摸不到大自然的气息, 嗅不到泥土的芬芳, 感觉不到世界的精彩与无穷, 感受到的是学习的无奈。现实确实是这样, 学生在教师、家长不知疲倦的说教中成长为一只只井底之蛙。他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不敢越雷池半步, 墨守成规的思想在一代人的心中落地生根并开出繁茂花儿。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说出了教师心中无奈的话, 震撼了父母的心坎, 喊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怕孩子出现任何差错, 各级教育部门对教育、对教师加上了一条条堂而皇之的要求, 束缚了教师童心未泯的天质。有的家长管不了孩子, 想把育人树人的任务双倍加在教师头上, 然而又不忍心让孩子吃苦受累, 对孩子多有包庇、溺爱, 形成“5<2” (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成果, 不如周末两天的娇生惯养) 的教育怪圈。教师“传道”的宗旨处在两难境地中, 何谈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对孩子让步, 既捆绑了教师的手脚, 更束缚了年轻一代梦想的翅膀。捆绑了我们的手脚是小事, 但是它困住了我们教育孩子快乐成长的思想;捆绑了我们的手脚, 就是捆绑了孩子, 捆绑了未来, 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故步自封、邯郸学步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是否想过, 我们是不是走得太远了。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我们不能选择学生, 但我们可以为学生设想和创造时代;我们不能选择学生, 但我们能选择教育方法。马卡连柯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 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 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 也是一种义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坏教师用一种方法教40个学生, 好教师用4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有权利、有义务, 就必须用爱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给他们一个完整的教育。精彩人生从小开始, 何必让步?“玉不琢, 不成器。”把孩子当宝, 何必用这种方式?经历磨难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青少年需要磨炼, 他们惧怕那黑黑的穿越未来的隧道, 总是渴望有一双援助的手将他们一路护送;家长怕孩子吃苦受累, 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别宽畅, 就连进医院生孩子都要求医院做剖腹产, 没有经历产道狭小的空间, 没有经历艰难的挣扎;教师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 怕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 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抄给学生!这样下去, 将来的社会上, 怎能有独立、创新、慎独的人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父母和老师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不要太多迁就, 不要太多让步, 给他们受伤的机会、受惩罚的机会、锻炼的机会, 给他们磨炼的空间。这样, 他们才会在未来的社会上凭借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力量占据一席之地, 用坚强的臂膀托起未来中国绚丽的朝阳。

读鲁迅《立论》有感 篇6

人是有智慧的高等灵长类动物。人不会像动物那样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大小事件只是被动接受。人有思维,会思考,对客观事物或问题,或多或少总是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人有语言,有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的能力,还有通过语言与同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欲望。当人类不停进化,社会不断进步,以至发明了文字之后,人们也开始使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了。人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具备了立论的条件,需要和能力。

然而,中国人是最怕表态,最怕站队,最怕“立论”的。

赵高指鹿为马,就是典型的逼人立论的手段。到底是鹿是马,只要是视力正常,智力健全,具备基本常识的人,都不难得出答案。但关键在于,这绝不仅仅是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要向一个拥有野心和势力的残暴强权者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选择站队的重大抉择。正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从强权,固然能保全性命与前程,但实在是有违良心;遵从良心,反对强权,就必须要有牺牲性命的觉悟。而不表态立论的人,若不是自身拥有足够的地位和实力能加以牵制,或是让人忌惮到无法逼迫的明泽保身之辈,就只能是被视为墙头草加以消灭以防后患的炮灰了。

上下五千年,无数血泪铸就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一旦“立论”,就意味着将自身乃至整个家族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了赌桌上,买定离手,不可更改了。押对了,飞黄腾达;押错了,血本无归;两边押注,立场不坚定,左右不讨好,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两边都不押,难以独立生存。所以说,立论,难!

鲁迅《立论》中老师讲的故事更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

“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这其实在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最通常的做法是说些好听的、祝福的话,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好。将心比心,大喜的日子谁也不想触霉头,何必惹人不痛快,给自己找麻烦呢?

但小孩子大多还没有被成人世界的人情世故磨光了棱角,所以《皇帝的新装》里才有了唯一的真话。

鲁迅《立论》中纯洁而善良的“我”,心存道德良知,胸怀美好愿望,向成人提出了让自己纠结的问题: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两不得罪,又保全自身,这问题成人是怎么解决的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那么……。阿唷!哈哈!Hehe!he,he he he he!’”

“这孩子呵!”——怎样?您可以自己想。

“您瞧!”——瞧什么?您想瞧见什么就瞧见什么。

“那么……。”——那么啥?您想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

“阿唷!哈哈!Hehe!he,he he he he!”——打什么哈哈?我什么都没有说,也什么都说了。

我给出了基本的句式,留给您去填上最让您满意的内容。

我没有说慌,也绝不会遭打,更不会被跨省。

我们只是平凡的大多数,趋吉避凶成了本能和生存法则。有人说:“别跟我谈理想,戒了。”所以,真理、道德、良知,在生存的现实面前那就是浮云啊浮云。

所以,群众表示情绪稳定,淡定围观,悄悄路过,被采访也只会说:“我是来打酱油的”。

如果哪天网络实行实名制,我想,还有多少人会出来“立论”?恐怕都成了万年潜水艇了吧。

读《改革政府》有感 篇7

当时美国副总统戈尔受委托主持美国的政府改革,大部分思路来自此书。其实,政府官僚主义在全世界普遍存在,书中这些改革途径都是很值得其他国家和地方参考借鉴的。

书中阐述了政府在以人民为重的指导思想下,注重自身的运转效率。其中收入获取方式多样化、支出合理化及支出效果化等问题,是保证政府有效运转的基础。其中提出这样的主张,“不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

书中也谈到了美国当年所遇到的“突击花钱”的问题,如果到了财政年度结束时,主管们还没有把钱用光,就会产生两种情况,即他们会失去结余下来的钱,还有,第二年他们得到的钱会减少,于是就产生了财政年度结束前,政府突击花钱的老习惯。当时加利福尼亚州的维塞利亚市就进行了改革,允许各部门保留各自的结余,这样不仅消灭了突击花钱的现象,同时也鼓励了各主官节约开支,也是让各主官像所有者那样来考虑问题,“如果这是我自己的钱,我会这样花销吗?”

这本90年代的著作,来自于对美国政府改革的探索,也指导了美国政府的继续改革。如今10几年过去了,中国政府也到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对中国而言,哪种形式的政府将更高效呢?也许恰如戴维所说的,他们的结论具有全球意义:企业家精神。

从戴维的这本书里,我们多少会借鉴了一些改革思想。虽然本期讨论“突击花钱”,但各方也都在打圆场,认为“年底突击花钱不违规”。可是不得不承认确实存在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只是拿“不违规”进行辩解而已,既是不违规,也不能说没有问题、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年底突击花钱虽不违规,但与均衡预算执行进度相比较,违规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给产生违规提供了土壤。如果财政预算支出执行都集中到了年底,在年底很短时期内要花掉较大财政资金,就可能存在一些机构花掉不必要的资金,购买不必要的项目,甚至弄虚作假虚列支出项目套取财政资金,也可能想法设法套取财政资金用于职工年底福利支出等。最起码,年底突击花钱给违规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读《水啸雾都》有感 篇8

伦敦, 这座宏伟壮丽的城市即将遭受一场史上绝无仅有的灭顶之灾, 人们依旧按部就班, 泰晤士河似乎还在静静的悠闲的流淌, 然而暴虐的特大洪水已经准备好吞噬这座世界之城。

狂虐的飓风带着猛烈的海水已经在苏格兰东北部登陆, 并向内陆步步紧逼。排山倒海般的潮水瞬间将所到之处化为乌有。猝不及防的人们都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以副首相为首的伦敦当局慌乱之中迅速启动应急措施, 严密监视洪峰的动态。巨大的洪流正在向伦敦袭来, 泰晤士河水正在猛涨。

罗伯是泰晤士水闸的首席设计师, 父亲莱纳德教授也是一位天才的工程师, 罗伯对父亲一直怀有芥蒂, 他认为与父亲无话可说。莱纳德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测算出一旦洪水袭来, 泰晤士河的水闸必将被击溃, 他及时将此情况报告给了危机控制中心的纳什女士。然而他的警告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危机控制中心的专家并不能准确地判断情况, 不置可否的副首相竟向人们承诺洪水不会抵达伦敦市区。我们看到人类妄自尊大, 藐视大自然的力量, 必然会受到惩罚。

灾难终究如期而至, 滔天骇浪轻松跃过水闸, 数亿吨的洪水急速奔进伦敦市中心, 地面即刻成了一片汪洋, 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全部淹没于洪水中, 大水甚至从地下隧道喷涌而出, 带着无比强大的冲击力奔向恐惧万分的人群, 数万被困的乘客顷刻溺水而亡, 八百万伦敦居民的命运在一线之间改变, 他们在苦苦挣扎逃生于这场伦敦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莱纳德被指挥中心派直升飞机救下, 而罗伯与萨米被凶猛的洪水冲走。幸运的是他们俩在历经千难万险后竟在洪水中活了下来。凶猛的风暴过后留下的是伦敦城的满目疮痍, 上百万的死尸在水上漂浮着, 另外还有两百万人无家可归, 为了紧急抢救伤员和输送难民, 政府下定决心要炸掉昂贵的大坝系统以达到泄洪的目的。然而已经谅解父亲的罗伯和父亲、萨米为了开闸放水, 依然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水闸的控制仓, 就在萨米为即将下水的罗伯惴惴不安时, 深深爱着自己儿子的莱纳德趁他们不注意穿好潜水衣潜入水中, 准备亲手开启排水系统, 而这一去能够返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悔悟的罗伯深深地为父亲捏了一把汗。政府最高层下达指令,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必须在十分钟内炸毁大坝, 飞机已经准备就绪, 待命出发。形势紧急, 千钧一发, 罗伯在水下使尽了自己最后一丝力气终于成功将水闸打开, 瞬间滚滚洪流奔腾而去……

在灾难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无助渺小。而在灾难片中, 输了灾难, 我们还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人的无助。片中的地铁修理工, 在同伴被卷走之后手足无措, 眼神惶然, 手里只攥住了一枚戒指, 那种无奈与无措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而洪水肆虐过后留下的满目疮痍, 令人觉得深深的悲哀。悲哀中人们也不禁在思考, 到底如何才能从这场大灾难中走出来。

而实际上在1953年发生过一次潮洪。这次潮汐引发的洪水淹没了这个东海岸的防洪线。英国有超过300人在这次风暴导致的洪水中丧生。仅简弗岛就有59人身亡。下游没有过顶的潮水出现, 中央伦敦也遭受了一场潜在的极具毁灭性的洪水。潮水也波及北海的附近的其他国家, 尤其荷兰, 在荷兰的防洪线被淹没时就发生了2000多起惨剧。

在这次事件发生后, 建设泰晤士水闸的计划被提上议案。正式开始是在1982年。政府意识到建设有效的防洪系统项目已经成为伦敦未来计划很重要的一部分。于是, 工程师们已经在展望世纪末的“伦敦入海口2100工程”了。其实不仅仅是伦敦, 全世界范围内, 去年乃至今年都发生了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全人类都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灾难来临时, 人类所能做到的实在是太有限了。我们为受灾的人们感到无比的悲哀。而这部以伦敦为灾难背景, 触及到目前社会比较关心的海洋极端天气灾害问题, 让人们意识到,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冰川融化有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增多和灾难发生。要节约能源, 保护地球, 人们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读《沁园春·雪》有感 篇9

把我们的心推向怀念的深处。

毛泽东, 你从雪地走回,

从韶山到井冈山,

从遵义城头到延安窑洞到北京。

从昨天到今天,

自从你走进了中国现代历史,

便使雪、纷飞的雪,

渐渐地融汇了中国大地,

融汇了世界关注的天空。

你的一声震撼,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便使雪、纷飞的雪,

飘走了千年来秦皇汉武,

成吉思汗立下的神坛!

雪, 仍在飘飞,

飘进了今天中国的城门码头,

你却继续向前,

一步一步向着雪的深处走去,

读《柳林风声》有感 篇10

当好奇的鼹鼠闯入那片可怕的黑森林,河鼠二话不说,将所有危险抛之脑后,冲进森林救出了鼹鼠;当贪玩的蟾蜍疯狂地迷恋上汽车时,鼹鼠、河鼠和獾想尽了一切办法,带着它们的朋友走回正道;当蟾宫落入森林中的强盗手里时,伙伴们齐心协力,与敌人斗智斗勇,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夺回了蟾宫,好好教训了森林里的那群恶霸……这一幕又一幕,让我深有感触。是啊!或许,友情就是黑暗中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或许,友情就是当你误入迷途时的百般劝导;或许,友情就是你落寞时为你拼搏的身影……②

合上手里的书,一阵和风拂过我的心田。哦,这四个好伙伴,能为朋友牺牲一切,对待他人又是如此真诚、和善!是友情那强大的力量改变了蟾蜍,改变了森林,使森林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变得一片祥和!可是有时我们却不如它们,为了一点利益,而失去了那最美好的友情。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他们拥有许多朋友,可是当他落寞时,当他失势时,平日里的朋友在一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又有谁会愿意站出来帮他一把呢?和这四个朋友的情谊比起来,真是自愧不如!③

我忽然想起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突然遇到一只大熊,一个人看见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躺倒在地上装死,熊从来不吃死人。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另一个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不能患难与共的人,不算真朋友。”面对这种生死考验的时候,你最为信任的朋友却背叛了你,你心中又会作何感想?④和《柳林风声》中这群好伙伴比起来,我们真惭愧,这四个朋友的性格完全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友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平日里,它们享受着各自那惬意的生活,但是只要朋友需要,它们就会出现,这份友情真让我神往!⑤

我爱《柳林风声》,它用那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告诉我,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不能白白放弃,因为友谊是万分珍贵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柳林风声》,让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哦,这本书真好!⑥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读后感一类作文,很多同学最难把握的是读和感的关系和结构布局,处理不好容易畸轻畸重。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在结构比例上,读占小部分,感占大部分,重点在于感。但是很多小学生写读还行,写感较难。这是因为,小学阶段,同学们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大多数缺乏条理,或者无话可说。

仲小舟同学这篇读后感处理得不错,感的部分也有血有肉,不无病呻吟。把感的部分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把联想和对比结合起来运用,用活了。

指导老师:田莉莉

上一篇:写勤学名言下一篇:强化人才服务机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