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朋友有感(共16篇)
读朋友有感 篇1
。
《感恩朋友》首要讲述朋友间不求回报的97个片断。其中包括朋友间“最短的距离”、“零距离接触”、“无言生死性”、“真情弥香”、“盘点友情”和“青涩橄榄”五大部分,讲过了人与人之中的相处、互相帮助、互坚信任、互相理解等具体事例,使我懂得了日常中要学会感恩朋友。
日常在人世间,我们应该感恩妈妈的养育之情,但是我们也要一样对朋友情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是朋友,使我们心里感受到了人世间的友情,我们应该持于一份平常的心,去学会感恩。感恩朋友就像太阳一样给了我们灿烂的光辉;感恩朋友像大地一样赋于我们博大的胸怀,感恩朋友就像鲜花一样带给我们芬芳,感恩朋友就像雨露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感恩并不是为了回报,而是让自我快乐,让其他人快乐。因为生命的好处在于设身处地地感恩其他人。
在日常中,我们有许许多多表现感恩的方法,例如:在妈妈生日时,给他们送上一张贺卡;给饥饿的小孩送上一碗热乎乎的饭;给路上有困难的人带给帮助;给迷路的人带路;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辅导功课……
《感恩朋友》让我学到了在日常中不曾碰到的状况,给我之后的日常指明了方向,教我做人的道理。因此说读书是快乐的,读书是有所收获的,读书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更多应届毕业生求职网【读后感】推荐阅读:
读朋友有感 篇2
我国明代不仅造园活动有较大的发展, 造园理论也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特别是计成所著, 并于崇帧七年 (1634年) 刊版印行的《园冶》 (1) 一书, 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计成, 字无否, 江苏苏州吴江县人, 生于明万历十年 (公元1582年) 。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 而且能诗善画, 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园冶》共三卷, 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 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 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 《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情趣。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在十篇的论述中, 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篇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的理论, 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特别是相地、掇山、借景更是该书精华的精华, 而屋宇、装折、窗、墙垣则着重建筑艺术的具体论述。
《园冶》一书的精髓, 可归纳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两句话, 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 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 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 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 经过艺术剪裁, 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 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例如在园林中叠山, 就“最忌居中, 更宜散漫”。亭子是园林中不可少的建筑, 但“安亭有式, 基立无凭”。建造在什么地方, 如何建造, 要依周围的环境来决定, 使之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 使环境显得更丰富自然。例如在厅堂前置山, “耸起高高三峰, 排列于前”, 那就是败笔。长廊是游览的路线, “宜曲宜长则胜”, 要“随形而弯, 依势而曲或蟠山腰, 或穷水际, 通花渡壑, 蜿蜒无尽”。楼阁必须建在厅堂之后, 可“立半山半水之间”, “下望上是楼, 山半拟为平屋, 更上一层, 可穷千里目也”。
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 再现原物, 而是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 又高于自然, 尽可能做到使远近、高低、大小互相制约, 达到有机地统一, 要体现出大地的多姿。园林有的似山林, 有的似水乡, 有的庭院深深, 有的野味横溢, 各具特色。如苏州拙政园, 经过造园家的巧妙布置, 这一带原来的一片洼地便形成了池水迂回环抱、似断似续, 崖壑花木屋宇相互掩映、清澈幽曲的园林景色, 真可谓“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佳作。“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 亦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因”是讲园内, 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园冶》说:“因者, 随基势高下, 体形之端正, 碍木删桠, 泉流石注, 互相借资;宜亭斯亭, 宜榭斯谢, 小妨偏径, 顿置婉转, 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 园虽别内外, 得景则无拘远近”, 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 俗则屏之, 嘉则收之”, 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 使视线越出园垣, 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如遇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 古寺凌空的胜景, 绿油油的田野之趣, 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 为我所用。这样, 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 随机因借, 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计成所阐述的造园理论与具体经验, 不仅对研究古典园林非常重要, 而且对于今天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卷一《兴造论》里, 开篇作者就提出:“世之兴造, 专主鸠匠, 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强调了“主人” (即相当于今天的建筑规划设计师) 的重要性。其后又说:“半间一广, 自然雅称, 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 犹须什九, 而用匠什一, 何也?园林巧於因借, 精在体宜, 愈非匠作可为, 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需求得人, 当要节用。”更是强调了主持造园规划设计人的重要性。
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计成做规划设计的过程。
计成说:“相地, 立基。”首先对项目要进行定位, 对基地各要素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规划设计的原则、设计的依据及设计的理念。
园基可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计成说园地只有山林地区为最好, “园地惟山林最胜, 有高有凹, 有曲有深, 有峻而悬, 有平而坦, 自成天然之趣, 不烦人事之工”。但也各有偏好———“古之乐田园者, 居于畎亩之中;今耽丘壑者, 选村庄之胜”, 且不同的园基有不同的情趣———“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园, 不第便于乐闲, 斯谓护宅之佳境也”, “江干湖畔, 深柳疏芦之际, 略成小筑, 足征大观也”。
“相地”是从卜邻、究源、察地等几个方面考虑。卜邻就是选择园地时, 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 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条件、林木植被及周围的构筑物等多种因素。主要考虑“因借”的因素。“倘嵌他人之胜, 有一线相通, 非为间绝, 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 才几分消息;可以招呼, 收春无尽”。
究源, 指探究水的源头———“卜筑贵从水面, 立基先究源头, 疏源之去由, 察水之来历”。水也宜合理利用, “临溪越地, 虚阁堪支;夹巷借天, 浮廊可度”, 且“架桥通隔水, 别馆堪图”, 隔水接以桥梁可以另建馆舍, 从而形成很好的对景关系。
察地亦包括植被。“多年树木, 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 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 荫槐挺玉成难”。
作者最后强调“相地”的原则要因地制宜, “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
先相地, 后立基。先要布置厅、堂、阁、室等屋宇的位置, 然后因地制宜, 考虑“宜亭斯亭, 宜榭斯榭”, 再后“开土堆山, 沿池驳岸”, 间杂植物配置。植物配置不但讲究“栽培得致”, 随季候的不同有所变化, “曲曲一湾柳月”“遥遥十里荷风”“编篱种菊”“锄岭栽梅”“寻幽移竹, 对景莳花”“桃李不言”, 而且强调了植被随季节变化的重要功用性, “一派涵秋, 重阴结夏”。
对于局部小地形的构筑, 作者提倡“高阜可培, 低方宜挖”, 才能达到“适兴平芜眺远, 壮观乔岳瞻遥”的境界。
立基的顺序, 要按重要性。接待客人的地方, “厅堂”先定, 必须正中, 光线要好。“古者之堂, 自半已前, 虚之为堂。堂者, 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 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然后可以布置“室”等起居用所。一般“书房”也比较重要, 应优先选择位置。要满足幽静、优雅、敞亮等要求, 要能激发灵感。“书房之基, 立於园林者, 无拘内外, 择偏僻处, 随便通园, 令游人莫知有此”。
沿这些重要建筑布置游“廊”, 设计观景路线及视点。“廊基未立, 地局先留, 或余屋之前后, 渐通林许。蹑山腰, 落水面, 任高低曲折, 自然断续蜿蜒, 园林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
考虑路线时要依据景点位置, 景点位置要考虑视点及观景路线, 并互动调整。“寻幽移竹, 对景莳花”, “高阜可培, 低方宜挖”, “围墙隐约于萝间, 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 纵目皆然;竹坞寻幽, 醉心既是”。
游廊、亭、榭、花径构成了游园的路线与节点。“花间隐榭, 水际安亭”, 这是造园中构成风致的要素, “斯园林而得致者”。但“亭安有式, 基立无凭”, 选地立基并无准则, “惟榭只隐花间, 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 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 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 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 非歌濯足”。说到游廊, 或蟠山腰, 或穷水际, 通花渡壑, 蜿蜒无尽, “斯寤园之‘篆云也’”。
厅、堂、书房等建筑应考虑窗的位置, 确定对景。“桃李不言, 似通津信;池塘倒影, 拟入鲛宫”, “疏水若为无尽, 断处通桥;开林须酌有因, 按时架屋。房廊蜒蜿, 楼阁崔巍, 动‘江流天地外’之情, 合‘山色有无中’之句”。
同时设计园林构图布局, 这两者相辅相成。在构图中, 作者始终强调造园要追求画的意境。“园说”篇中提道:“窗牖无拘, 随宜合用;栏杆信画, 因境而成。”在“村庄地”中作者描绘:“桃李成蹊, 楼台入画。”在“掇山”中作者又重申:“深意画图, 余情丘壑。”从而最终达到“景到随机”,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景观专项设计是对于规划内容进行深化的阶段, 与施工紧密结合, 如屋宇的做法 (包括门楼、厅、堂、斋、室、书房、亭、台、楼、阁、榭、轩、卷、广、廊等) 、花径做法 (乱石路、鹅子地、冰裂地、诸砖地等, 还包括具体的很多花样) 、装折做法 (栏杆、屏门、仰尘、风窗等装饰物件) 、门窗、墙垣、掇山、叠石等。还有一些诸如匾额、对联、题词等由文人游园时有感而发完成, 如红楼梦大观园题词等。
规划设计的过程, 最有价值的有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方面是怎么做。规划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作者以中国古典诗画为底蕴, 以实践为基础, 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 为后世的园林设计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摘要:《园冶》集中体现了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思想, 影响远及海外。本文旨在对其造园精髓思想加以提炼, 力图变换一种视角, 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将其加以剖析、引申, 希望有益于我国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园冶》,精髓,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年5月第2版.
[2][美]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年7月第1版.
读“书法”杂志有感 篇3
倘若领导同志或所谓名人的字,写得的确卓越,够得上法书,我不但不反对这么办,而且双手拥护这么办。但恕我率直,有的写得却实在并不出众,甚至是毫无足观,而刊物却偏要借重,这就很值得商榷了。因为你办的是“书法”杂志,而不是任何其他别的什么东西。我相信,有些领导同志由于工作关系是题过一些字,但却未必就自视为书法家。他们未必就那么不谦虚。我们也不要迷信名人都能写得一手好字,他们可以因其那些方面的成就而有“名”,却未必然在这些方面有其“实”。在“彼”为权威,在“此”就可能并不出众。这就象鲁迅说的,决不要相信,无论什么人一到某种地位,就都能成为“通人”。孔子不是还要以七岁的项橐为师吗?就是因为孔老夫子这位大圣人、大权威,不得不在小孩子项橐的智慧面前甘拜下风。当然,编者难免有其苦衷在,不能完全责备他们。因为如果他们真正敢于有点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而并不这么办,那么被人扣上“脱离政治”、“不为社会主义服务”之类的帽子,还是很不好受的。这曾经是风气使然。但时至今日,还很浓厚地存在这么一种风气,就未免令人有点不解了。
我不懂外国文,不知道外国的书籍或杂志是否也都这么办。那么我就查一查中国的古书吧。手头正好有一部《全唐诗》,这就只好请教它了。也是打开一看,果然首先映入眼中的正是太宗、高宗以及历代后妃之作,然后才是各家诗人之作,包括我们的伟大诗人李、杜在内。我这才有点“解”了。虽然不是“于今尤烈”,却的确也是“古已有之”。我们不免也承接了这么一点“流风余韵”。《全唐诗》是通政使曹寅奉命主持编辑的,这么做可以理解。可是,难道我们今人不应该比他“解放”一点吗?
读《朋友》有感 篇4
读了《朋友》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朋友是人生中能与你同甘共苦、出生入死的一个人。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我在上学期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在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我身为班级的运动员代表,参加100米、4×100米的比赛。比赛前,同学们来给我助威,我当然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于是就自信满满地说:“我是谁?未来继刘翔后的跑步运动员。不用说,我也会拿第一的!同学们听后非常高兴,只有两三个和我作对的男生说:“什么嘛,你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说你卖了,你“夸”就能把“卖”给顶了!我听了后,下定决心要拿个第一,让他们刮目相看。
比赛开始了,其他选手像离弦的剑一样飞了出去,而我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停在原地。看着对手已经跑了一半了,我才反应过来,连忙追了上去。可想而知,我得了100米的最后一名。
回到班级队伍后,我一直低着头,沉默不语。和我作对的男生说:“王婆,瓜有人买吗?怎么跑了最后一名?”说完,他便哈哈大笑,周围的男生也跟着起哄。这时,班长走过来说:“没关系,只是一场比赛嘛,没必要看得那么重,重在参与嘛!”周围的好朋友也都纷纷送了安慰的话。她们有的给我纸巾,有的给我递水,也有的拿起衣服给我遮阳。“谢谢你们!”我非常激动,“没事儿,谁让我们是你的朋友呢!”经过她们的安慰,我在4乘100米中和其它三位同学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同学们把我围在中间欢呼,我也非常高兴,因为我吃到了希望的果实,喝到了用友谊酿的甘甜的水。
读《朋友》有感 篇5
书中我最欣赏的是宁佳心,虽然她是单翼天使,但她坚强乐观。她没有女孩的自私和小心眼,总是带着一颗宽容大度,真诚的心去对待朋友。
确实宽容是阳光和雨露,朋友间需要彼此信任。那次的书事件至今还记忆犹新。
“你的那本《单翼天使不孤单》太好看了!还给你!”陈黎静把书递给我。我迫不及待地接过书,翻开第一页,还没看清上面的字,“哗哗哗”好几页纸像蝴蝶般在空中翩然起舞,最后重重地摔在地上,一动不动。我转过头,生气地责备陈黎静:“陈黎静!这可是新书,我自己都没看,就借给你了。你怎么能这么不爱护呢!”陈黎静俯身替我捡起纸页,“我没有弄坏你的书呀!我看时小心翼翼的。当时还好好的呢!”我火冒三丈:“不是你弄坏的,那你的意思是刚才我自己把纸撕下来的?”听我这么一说,她涨红了脸,不知所措向我解释:“看的时候确实完好无损,可能是我放着时,表弟不小心拿出来玩了才弄坏的吧!”我更为气愤,新书借给她不好好爱惜,却给别人拿去玩,实在是太可恨了,我咬牙切齿,拽着那残损的书页。“别找借口,自己弄的就是自己弄的,干嘛推到别人身上!”“我真没有,请相信我。”见我如此态度,陈黎静语无伦次地安慰我:“对不起,要不我赔你一本。”“哼,现在说对不起有什么用?赔就赔!”我狠狠瞪了她一眼,一扭头就走了。因为这件事,我们渐渐疏远了……
难道友谊比不上一本书吗?回过头来想想,我真是大错特错了!我和宁佳心相比,我是那么小家子气,我本不该为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可我却做不到,想到这里,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 篇6
————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
乍一看到这个书名,原以为又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或者和什么成功学相关的,我对此类书籍一向无甚好感。但直到抱着好奇的心态并戴上批判的眼镜一股脑儿读完以后,才发现,这本书真的不一样。因为它让我开始动脑子,去思考很多问题。
首先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要叫《把时间当作朋友》,它的副标题“运用心智,获得解放”更符合全文的内容。因为从本质上讲,这本书讲的也还是一种成功学,尽管它花费了整整一个章节去打击所谓“成功学”,却始终逃不开它是一本“教人成功”的书的这个事实。既然我们的本职是教书育人,那么,就从如何帮助学生成功学习谈起吧!
首先,成功不是买彩票,可以瞬间降临,它需要时间来积累,但是时间不够用却是很多学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没时间预习,没时间做题,更没时间复习,甚至已经没时间吃饭和睡觉了。似乎是“没时间”才导致了“不成功”,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那些被大量用在了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聊天、玩闹的时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时间一刻不停的在消逝,谁又真正抓到住呢?所以,管理的焦点根本就不是时间,而应该是自己!我们需要教会学生的,也正是如何让学生管理好自己。
培根说: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思考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思考,于是,我们运用了提问这一策略。从我们提问让学生回答,到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效果如何呢,提问了就是思考了么?我们常说,不思考的人是没有问题可问的。但是会思考的人有问题往往并不用去问他人,因为他们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那些问题。所以,最终,我的发现是,所有学生的提问,最终都是源自于人类史上所有的人都共同拥有的弱点:懒惰。把自己懒得思考的问题,交给别人来解决。这样的提问,形同虚设。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心智所具有的力量吧。“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相信许多人都会赞同这点,我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其实,很多事,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的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没办法对那件事情没兴趣。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慢慢提高孩子的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尤其在开始阶段,能够不时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就需要设置相对平缓的阶梯式学习任务,让学生一步一步的顺利完成。切忌难度跨越太大,拔苗助长的事往往都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把事一步一步做好呢?对于学生来说,往往过分关心自己正在用的方法是不是正确。仅仅正确还不够,还要考虑这方法是不是足够巧妙。更进一步,除了正确与巧妙之外,还要效率,因为人生苦短,如果成功太慢,那么幸福必然减半。可是,这些貌似出于“理智”的想法肯定是有局限的。否则的话,有一个现象就根本无法解释了:很多人用非常愚蠢
而无效率的方法,却最终确实成功了。因为事情往往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尴尬是,如果我们不开始行动,根本就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确实不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了之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其实,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方法,而不是找到方法再学习。要让学生们明白:不能再让自己成为自己大脑的奴隶,而是要选择翻身做主人。要学会自制,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懒惰,要适当的享受成就感,但也不要忘了适当的推迟满足感。要与时间做朋友,要能够让自己时刻精确的感知到时间,并用纸笔制定下现实可行的计划。不必强迫学生非要一下子就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因为制定长期计划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想要开拓学生的心智并获得学习的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摆脱经验的局限。个体的经验是有限的,群体的经验也是有限的,有时候,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思考,不可一味的靠经验过日子,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教会学生他们应该知道的知识;而一个卓越的老师,要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他们想知道的知识,千万别做成李笑来口中那个“教”一群小猴子的大猴子。要教会学生自学能力,学会做笔记,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时刻了解学习的进程,要让他们充分理解老师对于他们的意义,能够正确的对待老师,并最终通过不断的实践让知识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
读《让步有度》有感 篇7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这是对中国未来的呼吁, 对教育回归正源的较量与挑战, 是中国教育走出死胡同的启程, 是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思路改革的嘹亮号角。对孩子让步太多, 孩子就想当然地疯长, 周围的一切让学生感到烦:父母喋喋不休地讲中国传统的孝道;每天起早贪黑“两点一线”的上学放学……除了学习以外, 孩子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在家庭的温室里疯长, 他们是家中的宝。老师也怕“烦”。为了迎合家长爱孩子的情结, 教师就没完没了地要求, 用作业抑制孩子自以为是的、想当然的自由, 用关爱的方式、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成绩的好坏把学生关在像笼子一样的学校里。这样, 在家庭和学校的温室里, 学生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与无忧, 触摸不到大自然的气息, 嗅不到泥土的芬芳, 感觉不到世界的精彩与无穷, 感受到的是学习的无奈。现实确实是这样, 学生在教师、家长不知疲倦的说教中成长为一只只井底之蛙。他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不敢越雷池半步, 墨守成规的思想在一代人的心中落地生根并开出繁茂花儿。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说出了教师心中无奈的话, 震撼了父母的心坎, 喊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怕孩子出现任何差错, 各级教育部门对教育、对教师加上了一条条堂而皇之的要求, 束缚了教师童心未泯的天质。有的家长管不了孩子, 想把育人树人的任务双倍加在教师头上, 然而又不忍心让孩子吃苦受累, 对孩子多有包庇、溺爱, 形成“5<2” (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成果, 不如周末两天的娇生惯养) 的教育怪圈。教师“传道”的宗旨处在两难境地中, 何谈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对孩子让步, 既捆绑了教师的手脚, 更束缚了年轻一代梦想的翅膀。捆绑了我们的手脚是小事, 但是它困住了我们教育孩子快乐成长的思想;捆绑了我们的手脚, 就是捆绑了孩子, 捆绑了未来, 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故步自封、邯郸学步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是否想过, 我们是不是走得太远了。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我们不能选择学生, 但我们可以为学生设想和创造时代;我们不能选择学生, 但我们能选择教育方法。马卡连柯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 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 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 也是一种义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坏教师用一种方法教40个学生, 好教师用4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有权利、有义务, 就必须用爱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给他们一个完整的教育。精彩人生从小开始, 何必让步?“玉不琢, 不成器。”把孩子当宝, 何必用这种方式?经历磨难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青少年需要磨炼, 他们惧怕那黑黑的穿越未来的隧道, 总是渴望有一双援助的手将他们一路护送;家长怕孩子吃苦受累, 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别宽畅, 就连进医院生孩子都要求医院做剖腹产, 没有经历产道狭小的空间, 没有经历艰难的挣扎;教师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 怕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 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抄给学生!这样下去, 将来的社会上, 怎能有独立、创新、慎独的人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父母和老师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不要太多迁就, 不要太多让步, 给他们受伤的机会、受惩罚的机会、锻炼的机会, 给他们磨炼的空间。这样, 他们才会在未来的社会上凭借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力量占据一席之地, 用坚强的臂膀托起未来中国绚丽的朝阳。
读鲁迅《立论》有感 篇8
人是有智慧的高等灵长类动物。人不会像动物那样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大小事件只是被动接受。人有思维,会思考,对客观事物或问题,或多或少总是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人有语言,有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的能力,还有通过语言与同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欲望。当人类不停进化,社会不断进步,以至发明了文字之后,人们也开始使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了。人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具备了立论的条件,需要和能力。
然而,中国人是最怕表态,最怕站队,最怕“立论”的。
赵高指鹿为马,就是典型的逼人立论的手段。到底是鹿是马,只要是视力正常,智力健全,具备基本常识的人,都不难得出答案。但关键在于,这绝不仅仅是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要向一个拥有野心和势力的残暴强权者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选择站队的重大抉择。正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从强权,固然能保全性命与前程,但实在是有违良心;遵从良心,反对强权,就必须要有牺牲性命的觉悟。而不表态立论的人,若不是自身拥有足够的地位和实力能加以牵制,或是让人忌惮到无法逼迫的明泽保身之辈,就只能是被视为墙头草加以消灭以防后患的炮灰了。
上下五千年,无数血泪铸就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一旦“立论”,就意味着将自身乃至整个家族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了赌桌上,买定离手,不可更改了。押对了,飞黄腾达;押错了,血本无归;两边押注,立场不坚定,左右不讨好,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两边都不押,难以独立生存。所以说,立论,难!
鲁迅《立论》中老师讲的故事更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
“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这其实在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最通常的做法是说些好听的、祝福的话,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好。将心比心,大喜的日子谁也不想触霉头,何必惹人不痛快,给自己找麻烦呢?
但小孩子大多还没有被成人世界的人情世故磨光了棱角,所以《皇帝的新装》里才有了唯一的真话。
鲁迅《立论》中纯洁而善良的“我”,心存道德良知,胸怀美好愿望,向成人提出了让自己纠结的问题: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两不得罪,又保全自身,这问题成人是怎么解决的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那么……。阿唷!哈哈!Hehe!he,he he he he!’”
“这孩子呵!”——怎样?您可以自己想。
“您瞧!”——瞧什么?您想瞧见什么就瞧见什么。
“那么……。”——那么啥?您想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
“阿唷!哈哈!Hehe!he,he he he he!”——打什么哈哈?我什么都没有说,也什么都说了。
我给出了基本的句式,留给您去填上最让您满意的内容。
我没有说慌,也绝不会遭打,更不会被跨省。
我们只是平凡的大多数,趋吉避凶成了本能和生存法则。有人说:“别跟我谈理想,戒了。”所以,真理、道德、良知,在生存的现实面前那就是浮云啊浮云。
所以,群众表示情绪稳定,淡定围观,悄悄路过,被采访也只会说:“我是来打酱油的”。
如果哪天网络实行实名制,我想,还有多少人会出来“立论”?恐怕都成了万年潜水艇了吧。
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 篇9
【导语】《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是一位从小就与大自然动物们一起生活、成长的小女孩蒂皮写的一些野外生活的故事。令大家共同与大自然互诉心声,共同保护我们的星球,为大家创下保护动物“朋友们”的意识。以下是东星资源网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篇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
今天,我发现了一本书,书名是《我的动物野生朋友》。一看到书名,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听说过家禽跟人教朋友,可是野生动物怎么能和人交朋友?跟人交朋友还是野生的吗?我带着一个个问题读了起来。
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在非洲出生后跟那里的野生动物有了感情,交了朋友,跟它们玩耍,给她带来奇趣、欢乐、惊险、幻想,以致皮肉之苦。
我打开书,发现有很多很多作者和野生动物的图片,爬在野象鼻子上,坐在鸵鸟背上,豹子骑在背上,两手抓着鳄鱼,搂着狒狒,抱着狮子……我一边看一边思索:作者的这些图片真的好奇异呀!充满野性的动物跟她这么好,更奇特的是蒂皮会跟动物说话,她可以用头、用眼睛跟它们说话,用心灵与它们沟通。而且它们也懂得作者的意思,它们在回答作者,它们做出一些动作,或者是用眼睛看,好像它们要说的话都从眼睛里说出来。好神奇的蒂皮啊,她有那么多的野生动物朋友。
我看着看着就变得气愤:既然人类可以跟动物交朋友,为什么还要残忍的把它们猎杀?难道这些大自然的孩子们就这样互相残杀?人类和动物本来就是一家嘛!可是如今多少动物已经濒临灭绝,人类却无所事事,继续那样害人害己的行为!我知道作者的目的了,她是想自己的经历和照片打动人们,从而让人们不再猎杀动物,读到这,我真想大声说出:“蒂皮,我永远支持你!偷猎者,停下你们卑鄙无耻的行为吧!”
让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团结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星球——这个将由我们继承的星球!让我们告诉所有的大人们:尽一切努力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篇二】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
我在寒假中,经老师推荐,我荣幸地读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
书中描写了小女孩蒂皮与野生动物交朋友的故事,我一下子就被这一连串逼真动人的事情、美不胜收的图片所吸引,从而爱上这本书,爱上这本书的主人公和那些与她混在一起的可爱的野生动物。大人们常说,我们小孩子是天真的小动物,说我们的心与自然和动物是相通的。同样,在纯净的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界,许多动物很自然地能与人相处,亲密无间。而破坏了的自然界就被我们人类的迷信和工业化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种种对动物生存的挤压与威胁造成人与动物隔膜、敌对,只有重新认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能才出现书中女孩蒂皮这样用孩提之心与野生动物为友的人。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她体会到动物世界复杂得很,绝不要害怕,但永远要小心。她认为害怕没有出息,动物从来不凶恶,但有点好斗,只要理解它、尊重它、爱护它,不招到它的误解,就能从动物那里得到善意的回报。她不能容忍别人屠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凭她纯真的直觉,断定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
我十分喜欢蒂皮,因为我也喜欢风吹着头发,喜欢动物,喜欢冒险,我真羡慕蒂皮可以和那么多的动物亲密接触,我只有仓鼠小银,长大了我要做一个生物学家,交很多很多动物朋友。
【篇三】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
坐在书桌前,打开一本名叫《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书,跟随着主人公蒂皮走进了非洲的野生动物。于是这个美丽的寒假变得生动、活泼。
刚开始看,我就感觉到了,一位来自非洲的、喜欢风吹着头发的、总想把作业写的十全十美的身上带着“野性”的小女孩儿向我走来,她就是蒂皮。
蒂皮刚出生就和狒狒住在一起生活,或许是因为她从小就和动物生长在一起,所以她会与动物说话,只不过她是用眼神和心灵来说,用心来感受动物。
蒂皮有许多的动物朋友,比如她的大象哥哥——阿布。阿布已经是一头三十多岁的成年象了,它和蒂皮经常在一起欢乐的玩耍,每当蒂皮坐在它的头上,双腿搭在它的大耳朵上的时候,蒂皮就会觉得很温暖……
蒂皮本来属于文明社会,穿着粉色的公主裙,坐在钢琴旁优雅的弹着令人陶醉的乐曲。但是由于她的父母都是从事给野生动物摄影的,所以蒂皮一出生,她的父母就将她交给了大自然。
看完这本书后,我不禁羡慕起蒂皮的野外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不象我们就算是在假期,还是生活得很枯燥。不是闷在家里写作业,就是无聊地看电视,无奈地弹钢琴……不能像蒂皮那样接近大自然,亲近那些可爱的动物朋友。假如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都能像蒂皮那样从小生活在野外里,有着自由自在的童年,那我们人类的童年是多么美好啊!
一本书让我亲近了大自然的动物朋友,一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位漂亮的小姑娘,我喜欢这本书。让我们跟随着蒂皮的脚步去亲近动物朋友们吧!
【篇四】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
我读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我被文中蒂皮爱护小动物所感动了,蒂皮和小动物很亲切地玩耍和交谈,还有她和一些凶猛的动物交朋友的那种自信和勇敢再被我感动了。
我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蒂皮和大象阿布的友谊,在蒂皮母亲的一个朋友家里,他有一座大象园,喂它们食物,照料它们,像家里人一样关爱它们,作为回报,大象们也乐于帮他们的忙,让游客坐在它们的背上走来走去,或者给人拍电影。让我觉得大象和人之间的感情很深。
为什么蒂皮能和动物们和平共处呢?蒂皮能和动物做朋友呢?为什么蒂皮不怕动物呢?我读完了整本书找到了答案。因为现在的人不会和动物们做朋友,它们杀害动物,不保护动物,不会和动物们做朋友,所以只有有爱动物的人,保护动物的人,才能和动物做朋友。
这时我不禁想到了我和我的朋友,虽然我们经常会闹矛盾,但是我们还是好朋友。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吵架了,我们就谁也不理谁了,有一天,我正写着作业,他也在写作业,写着写着我的钢笔没水了,正巧我的朋友的稿纸也用完了,就在我们大眼瞪小眼的时候,我们想出了一个主意,于是我给了他一张稿纸,他给我了一支钢笔,就这样我们冲着对方笑了笑,我们和好了,这一件事情让我感觉到了友谊的珍贵。
这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让我体会到了生活中有许多珍贵的事,和珍贵的人,以后我要珍惜友谊,珍惜朋友。
【篇五】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
自从读完了《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我就更加爱护小动物了。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对他们友善,他们自然会对你和睦相处;你伤害他们,他们就不会对你友好,有时还会发起攻击。
我个人很喜欢养动物,可却不喜欢卖的那种。我喜欢那种没人要,没人养(没病)的“小可怜”,因为我知道,就拿狗来说,市场上卖的都是从小几天就硬拿出来卖的小狗,本身有母亲,是可以终身陪伴母亲的,可人们却狠心将母子、母女生生拉开,这难道不是铁石心肠吗?这难道不恶劣吗?这难道不可恨吗?站在小狗的立场上感受一下,你刚出生几天,感受着母亲无私的爱,感受着母亲温暖的母乳,却有人要把你拉开卖掉换钱,而且,一去不复返……这是不是十分悲伤呢?这使不使你母亲伤痛呢?而我要养的那种“小可怜”,是因为他们本身失去父母,天天受饿,你难道不会心软吗?正因为心软,就找到了同情,有以关爱,所以才会收养它与你一起长大。
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有感 篇10
读完这本书,闭上眼睛,彷佛身在非洲!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杂草,大树......看着动物自由自在的生活!小作者蒂皮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她想告诉我们动物从来不凶猛,但比较好斗,只要理解它,尊重它,爱护它,不调逗它的误解,就能从动物那里得到善意的回报,蒂皮说!
动物原本可以成为人类的朋友!可就是有的人为了金钱而滥杀动物,导致有的动物快接近灭绝,甚至绝种!
读《改革政府》有感 篇11
当时美国副总统戈尔受委托主持美国的政府改革,大部分思路来自此书。其实,政府官僚主义在全世界普遍存在,书中这些改革途径都是很值得其他国家和地方参考借鉴的。
书中阐述了政府在以人民为重的指导思想下,注重自身的运转效率。其中收入获取方式多样化、支出合理化及支出效果化等问题,是保证政府有效运转的基础。其中提出这样的主张,“不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
书中也谈到了美国当年所遇到的“突击花钱”的问题,如果到了财政年度结束时,主管们还没有把钱用光,就会产生两种情况,即他们会失去结余下来的钱,还有,第二年他们得到的钱会减少,于是就产生了财政年度结束前,政府突击花钱的老习惯。当时加利福尼亚州的维塞利亚市就进行了改革,允许各部门保留各自的结余,这样不仅消灭了突击花钱的现象,同时也鼓励了各主官节约开支,也是让各主官像所有者那样来考虑问题,“如果这是我自己的钱,我会这样花销吗?”
这本90年代的著作,来自于对美国政府改革的探索,也指导了美国政府的继续改革。如今10几年过去了,中国政府也到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对中国而言,哪种形式的政府将更高效呢?也许恰如戴维所说的,他们的结论具有全球意义:企业家精神。
从戴维的这本书里,我们多少会借鉴了一些改革思想。虽然本期讨论“突击花钱”,但各方也都在打圆场,认为“年底突击花钱不违规”。可是不得不承认确实存在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只是拿“不违规”进行辩解而已,既是不违规,也不能说没有问题、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年底突击花钱虽不违规,但与均衡预算执行进度相比较,违规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给产生违规提供了土壤。如果财政预算支出执行都集中到了年底,在年底很短时期内要花掉较大财政资金,就可能存在一些机构花掉不必要的资金,购买不必要的项目,甚至弄虚作假虚列支出项目套取财政资金,也可能想法设法套取财政资金用于职工年底福利支出等。最起码,年底突击花钱给违规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读《水啸雾都》有感 篇12
伦敦, 这座宏伟壮丽的城市即将遭受一场史上绝无仅有的灭顶之灾, 人们依旧按部就班, 泰晤士河似乎还在静静的悠闲的流淌, 然而暴虐的特大洪水已经准备好吞噬这座世界之城。
狂虐的飓风带着猛烈的海水已经在苏格兰东北部登陆, 并向内陆步步紧逼。排山倒海般的潮水瞬间将所到之处化为乌有。猝不及防的人们都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以副首相为首的伦敦当局慌乱之中迅速启动应急措施, 严密监视洪峰的动态。巨大的洪流正在向伦敦袭来, 泰晤士河水正在猛涨。
罗伯是泰晤士水闸的首席设计师, 父亲莱纳德教授也是一位天才的工程师, 罗伯对父亲一直怀有芥蒂, 他认为与父亲无话可说。莱纳德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测算出一旦洪水袭来, 泰晤士河的水闸必将被击溃, 他及时将此情况报告给了危机控制中心的纳什女士。然而他的警告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危机控制中心的专家并不能准确地判断情况, 不置可否的副首相竟向人们承诺洪水不会抵达伦敦市区。我们看到人类妄自尊大, 藐视大自然的力量, 必然会受到惩罚。
灾难终究如期而至, 滔天骇浪轻松跃过水闸, 数亿吨的洪水急速奔进伦敦市中心, 地面即刻成了一片汪洋, 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全部淹没于洪水中, 大水甚至从地下隧道喷涌而出, 带着无比强大的冲击力奔向恐惧万分的人群, 数万被困的乘客顷刻溺水而亡, 八百万伦敦居民的命运在一线之间改变, 他们在苦苦挣扎逃生于这场伦敦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莱纳德被指挥中心派直升飞机救下, 而罗伯与萨米被凶猛的洪水冲走。幸运的是他们俩在历经千难万险后竟在洪水中活了下来。凶猛的风暴过后留下的是伦敦城的满目疮痍, 上百万的死尸在水上漂浮着, 另外还有两百万人无家可归, 为了紧急抢救伤员和输送难民, 政府下定决心要炸掉昂贵的大坝系统以达到泄洪的目的。然而已经谅解父亲的罗伯和父亲、萨米为了开闸放水, 依然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水闸的控制仓, 就在萨米为即将下水的罗伯惴惴不安时, 深深爱着自己儿子的莱纳德趁他们不注意穿好潜水衣潜入水中, 准备亲手开启排水系统, 而这一去能够返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悔悟的罗伯深深地为父亲捏了一把汗。政府最高层下达指令,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必须在十分钟内炸毁大坝, 飞机已经准备就绪, 待命出发。形势紧急, 千钧一发, 罗伯在水下使尽了自己最后一丝力气终于成功将水闸打开, 瞬间滚滚洪流奔腾而去……
在灾难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无助渺小。而在灾难片中, 输了灾难, 我们还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人的无助。片中的地铁修理工, 在同伴被卷走之后手足无措, 眼神惶然, 手里只攥住了一枚戒指, 那种无奈与无措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而洪水肆虐过后留下的满目疮痍, 令人觉得深深的悲哀。悲哀中人们也不禁在思考, 到底如何才能从这场大灾难中走出来。
而实际上在1953年发生过一次潮洪。这次潮汐引发的洪水淹没了这个东海岸的防洪线。英国有超过300人在这次风暴导致的洪水中丧生。仅简弗岛就有59人身亡。下游没有过顶的潮水出现, 中央伦敦也遭受了一场潜在的极具毁灭性的洪水。潮水也波及北海的附近的其他国家, 尤其荷兰, 在荷兰的防洪线被淹没时就发生了2000多起惨剧。
在这次事件发生后, 建设泰晤士水闸的计划被提上议案。正式开始是在1982年。政府意识到建设有效的防洪系统项目已经成为伦敦未来计划很重要的一部分。于是, 工程师们已经在展望世纪末的“伦敦入海口2100工程”了。其实不仅仅是伦敦, 全世界范围内, 去年乃至今年都发生了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全人类都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灾难来临时, 人类所能做到的实在是太有限了。我们为受灾的人们感到无比的悲哀。而这部以伦敦为灾难背景, 触及到目前社会比较关心的海洋极端天气灾害问题, 让人们意识到,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冰川融化有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增多和灾难发生。要节约能源, 保护地球, 人们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读朋友有感 篇13
清荷 文
山有多高?水有多深?不亲临怎知?当我们手捧一杯香茗,走进诗梦,就像走进辽阔的世界,欣赏着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座,耳边萦绕着悦耳的歌曲,眼前闪现出动人的画面,除了慨叹作者的才华外,是否还想到幕后编导老师们曾付出怎样的艰辛劳动呢?
在高端科技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命运,图文并茂,视听兼顾,打破了传统的尴尬文字,让我们的感官无限享受,让疲惫的身心得以安宁,让浮躁的心灵得以慰藉。心中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此刻所有的语言文字在编导们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不足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畏之情,更何况圣文老师说他们无私的奉献,不求任何回报,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难能可贵,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难道我们还会无足轻重吝惜手臂吗?答案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其中的滋味对于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深有感触,为了上好一节课,制作ppT常常趴在闪烁的屏幕前,抖动着双手 直到深夜,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兴趣,不是课件需要你,而是你需要什么样的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反复发掘教材,发掘绝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才能转化成可利用资源。。。ppT只是简单的制作还废寝忘食,何况他们是特技,还有自己的日复一日,如出一辙的工作,甚至上有老下有小,孝顺父母,教育子女,哪一样都不能等闲视之,这样他们就比常人负担重,工作量大,时间精力又不充沛,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正如圣文老师说有时他们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才能完成,这样的辛苦让我们百感交集,思潮翻滚。。。
作为唐诗宋韵的初到成员,不夸张的说感激涕零,但足以让我们感恩戴德,笔走至此,我想大家已经和我一样心照不宣,我不会香墨染笺,也不会闲箫弄玉,更不会轻歌曼舞,只会发自内心的对他们默默的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让我们携手轻轻地说一声:编导老师们辛苦了!再悄悄道一声祝福:祝愿诗梦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读《沁园春·雪》有感 篇14
把我们的心推向怀念的深处。
毛泽东, 你从雪地走回,
从韶山到井冈山,
从遵义城头到延安窑洞到北京。
从昨天到今天,
自从你走进了中国现代历史,
便使雪、纷飞的雪,
渐渐地融汇了中国大地,
融汇了世界关注的天空。
你的一声震撼,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便使雪、纷飞的雪,
飘走了千年来秦皇汉武,
成吉思汗立下的神坛!
雪, 仍在飘飞,
飘进了今天中国的城门码头,
你却继续向前,
一步一步向着雪的深处走去,
读《柳林风声》有感 篇15
当好奇的鼹鼠闯入那片可怕的黑森林,河鼠二话不说,将所有危险抛之脑后,冲进森林救出了鼹鼠;当贪玩的蟾蜍疯狂地迷恋上汽车时,鼹鼠、河鼠和獾想尽了一切办法,带着它们的朋友走回正道;当蟾宫落入森林中的强盗手里时,伙伴们齐心协力,与敌人斗智斗勇,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夺回了蟾宫,好好教训了森林里的那群恶霸……这一幕又一幕,让我深有感触。是啊!或许,友情就是黑暗中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或许,友情就是当你误入迷途时的百般劝导;或许,友情就是你落寞时为你拼搏的身影……②
合上手里的书,一阵和风拂过我的心田。哦,这四个好伙伴,能为朋友牺牲一切,对待他人又是如此真诚、和善!是友情那强大的力量改变了蟾蜍,改变了森林,使森林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变得一片祥和!可是有时我们却不如它们,为了一点利益,而失去了那最美好的友情。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他们拥有许多朋友,可是当他落寞时,当他失势时,平日里的朋友在一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又有谁会愿意站出来帮他一把呢?和这四个朋友的情谊比起来,真是自愧不如!③
我忽然想起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突然遇到一只大熊,一个人看见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躺倒在地上装死,熊从来不吃死人。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另一个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不能患难与共的人,不算真朋友。”面对这种生死考验的时候,你最为信任的朋友却背叛了你,你心中又会作何感想?④和《柳林风声》中这群好伙伴比起来,我们真惭愧,这四个朋友的性格完全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友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平日里,它们享受着各自那惬意的生活,但是只要朋友需要,它们就会出现,这份友情真让我神往!⑤
我爱《柳林风声》,它用那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告诉我,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不能白白放弃,因为友谊是万分珍贵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柳林风声》,让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哦,这本书真好!⑥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读后感一类作文,很多同学最难把握的是读和感的关系和结构布局,处理不好容易畸轻畸重。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在结构比例上,读占小部分,感占大部分,重点在于感。但是很多小学生写读还行,写感较难。这是因为,小学阶段,同学们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大多数缺乏条理,或者无话可说。
仲小舟同学这篇读后感处理得不错,感的部分也有血有肉,不无病呻吟。把感的部分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把联想和对比结合起来运用,用活了。
指导老师:田莉莉
读朋友有感 篇16
四(4)班曹睿聪
《米小圈上学记——好朋友铁头》这本书主要讲了米小圈离开了幼儿园,离开了他的“铁哥们儿”——铁头后发生的故事,里面讲了米小圈想了种种办法让铁头到了他们班,结果姜小牙想独自占有铁头,米小圈想把铁头抢回来,后来在妈妈的批评下,米小圈去和他们变成了“好朋友三人组”。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认识了活泼开朗、幽默的米小圈了,还有米小圈的“铁哥们儿”——铁头,真名邢铁,特烦的徐豆豆、门牙特大的姜小牙、漂亮有才华的潘美多等一些有趣的人。
读着故事,我不禁想到了我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好朋友,我本来的“铁哥们儿”,后来被另一个同学抢走了,我当时非常生气,都想跟他们绝交,也想去把他抢回来。可读了这本书后,我的想法转变了,决定三人一起做好朋友更好。想到我就去“求和”了,最后也成为了“铁哥们儿组”。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不要做自私的人,要做大方的人!也懂得了:要乐于帮助别人。
每个人都有点自私,但我打算改掉这个坏毛病,变得越来越大方,获得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读朋友有感】推荐阅读:
读漂亮朋友有感600字05-26
最无私的友谊----读朋友有感10-14
读《骑马》有感07-02
读青春有感07-02
读清贫有感07-06
读《雪国》 有感08-29
读《周易》有感08-29
读哲思有感05-08
读乡村有感05-09
读素书有感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