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球实践课教案(再备课)

2024-10-20

实心球实践课教案(再备课)(通用11篇)

实心球实践课教案(再备课) 篇1

实心球教学设计

(常州市外国语学校姜庆军)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是初中学段有效提高学生上肢力量的重要的练习手段,也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之一,同时还是常州市体育中考素质类和平时成绩项目之一。通过投掷实心球的各种练习,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尤其是爆发力),提高学生全身肌肉的协调用力能力。

七年级学生已进入青春发育期,各项身体素质即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他们感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增强,观察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也有了提高,同时有意记忆有了较明显的发展。

本节课为实心球单元教学的第一次课,教师通过完整练习法、诱导练习法、限制练习法和探究学习法,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怎样产生更快的出手速度(全身协调用力)和什么是比较合理的出手角度?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法,使学生直接感知和探究动作要领,使学生尽快从动作的泛化相过渡到分化相,初步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在学练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安全意识,在集体学习和集体思考的过程中实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学习知识形成运动认知以及体验运动乐趣的目的。

1、准备部分:利用学生所了解的实心球投掷方法,导入学生进入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教学,通过游戏“抢占阵地”热身,同时集中学生注意力。创新双人球操,使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主要肌肉、关节和韧带得到充分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基本部分。

2、基本部分:通过单人徒手、双人徒手练习建立实心球出手动作定型,通过完整练习和坐姿投掷、跪姿投掷对比使学生体会“要想产生较快的出手速度,必须有更大的力量(全身协调用力)”的动作要领,通过清晰、简洁动作要领口诀,使学生对完整动作及如何用力有了初步感觉和概念。结合教具演示出手角度,逐渐过渡到限制线练习,初步形成正确的出手角度的本体感觉,为尽快进入动作的泛化相阶段提供条件。最后利用垫子做远度标志线,结合限制线进行投掷,有效巩固投掷技术动作。通过单足跳、双脚跳,有效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穿插腰腹力量练习,实现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

3、结束部分:利用街舞的简单动作,调节学生生理、心理紧张度,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课。

实心球实践课教案(再备课) 篇2

一、备课堂教学模式

在备课时,要着重研究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一要做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其目的是反对满堂灌,提倡精讲、多练;二是把“微笑、尊重、宽容、民主、探究、合作”带进课堂,主要是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促进课堂的和谐、高效;三要做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其目的是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平时要多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通过去粗取精,制定基本框架,确定基本流程,形成基本的操作方法,升华为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教师容易接受、学有榜样,随时可通过听课接受指导。

二、备课堂教学阶段性和侧重点

(1)教学阶段性。集体备课时,要集体认真研读数学教学大纲,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为备课打好坚实的基础。要在深刻认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提出教学建议,共同为备课出谋划策。“了解”“理解”“会应用”是三个不同的阶段,备课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并且设定不同的内容与要求。比如,“了解”阶段的数学思想有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类比等;“了解”阶段的数学方法有分类法、反证法和类比法等;而“理解”或“会应用”的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消元法、图像法等。以上列举的“了解”“理解”“会应用”,都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中的衡量标杆。如果不遵循相应的教学层次要求,任凭自己的想法随意提高或降低知识点的讲解层次,会给日常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2)教学侧重点。备课时,数学教师要认真研读数学教材和相关的辅导材料,同时,辅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把握教学侧重点。备课时,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明确知道哪些内容学生能轻松掌握,哪些内容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哪些内容是教学重点。而且,同一问题,有些学生可能容易掌握,有些学生则可能觉得比较难。因此,必须针对具体学情,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备好相应的教学措施,务求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人人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三、备课堂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策略。在备课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合格人才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主动探索和主动发展。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应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层次性、学习的趣味性。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2)引导激发策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广泛搜集学习材料,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引导。要精心设计内涵丰富、意趣深邃、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吸引到有兴趣的、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因材施教策略。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层次性。一般来说,可以分为自主、合作、体验、发展四个层次。因此,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注重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发现知识、定理和公式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备课堂达成培养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审题认真,准确无误。(2)可以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合理、科学的数学模型。(3)学生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4)善于归类。对于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够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善于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能总结相关的解题思路。(5)能够及时进行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6)学会依据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结合现实问题进行编题。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集体备课对于凝聚教师集体智慧,对于提高数学的教育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集体备课,从教学模式、教学阶段性和侧重点、教学策略、达成培养目标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更好、更适合学生的备课方法,从而备出更高质量的课。

摘要: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重视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把集体智慧糅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数学集体备课中,要注重备课堂教学模式、备课堂教学阶段性和侧重点、备课堂教学策略、备课堂达成培养目标,从而备出高质量的课。

对微课实践的再认识 篇3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各种媒体不断涌现,如今时代已被贴上了“微时代”的标签。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新生产物,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使用这种现代化的课程资源来优化传统教学。以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树的基本概念”为例,阐述微课的制作流程,并通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总结微课的教育价值,进一步提出微课的评价标准,希望能为教师更好地认识微课、开发微课以及促进微课在教学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微型教学视频;微课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12-03

微课(Micro-lecture)亦称微课程,是指微小的课,它时间短,内容少,可以在点滴的时间碎片中用于学习一个理论知识或掌握一项实践技能等。2010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审评活动。此后,微课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发展起来。2012年9月,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北大未名集团协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暨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中,遴选出优秀教学案例1570份,其中微课600份。2012年11月,《中国教师报》依托移动互联网“教育通”云平台,主办了“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31个省级赛区,1600多所高校的12000余人参赛,638件作品入围全国决赛……这些微课征集、评选、竞赛提高了中小学和高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微课建设活动的发展。

微课既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辅助教学资源,又可以作为非正式学习的自主学习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因此,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对微课的定义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2015年(第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树的基本概念”为例,阐述了微课的制作流程,并通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总结了微课的教育价值,进一步提出了微课的评价标准,希望能为教师更好地认识微课、开发微课以及促进微课在教学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微课的定义

我国学者对微课有着不同的解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1.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1](胡铁生,2013)

2.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2](焦建利,2013)

3.“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黎加厚,2013)

4.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4](张一春,2013)

5.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5](郑小军,2013)

可见,关于微课的定义,至今还未达成共识。但其共同之处有以下三点:第一,微课的构成。微课是一种以短小精悍视频为载体的,包括各种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资源包。第二,微课的目标。针对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集中说明一个问题,使学习者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促进学习者学习。第三,微课的作用。微课能够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等,能够为变革学习方式做出一定贡献。

二、微课的特点

汲取上述微课界定的合理内核,笔者认为: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针对某个特定的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研发的一种基于网络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由多种资源构成的,可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课程资源,其特点如下。

1.时间较短、内容较少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教学视频一般仅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相对于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焦、主题明确,不仅可以突出讲解课堂中的某个学科知识点,而且可以集中反映课堂中的某个教学环节。

2.资源丰富、使用便捷

微课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它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与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教师的微反思、学生的微意见、专家的微评价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结构紧凑、类型多样的资源包,既可以支持在线学习,也可以下载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

3.草根研究、趣味创作[6]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深受数字化时代师生的青睐。制作微课的技术难度低,这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在网络环境中展现个人教学能力的机会,激发了教师制作微课的热情。

三、微课的制作

以2015年(第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树的基本概念”为例,讲解其制作流程。

1.选题

选题是制作微课的起点,科学的选题是微课得以成功的基础。“树的基本概念”选自王建国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第9章“软件技术开发基础”第3节“数据结构”。该内容既是高频考点,也是“数据结构”的核心知识点。笔者认为,制作本微课不仅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树的基本概念”,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撰写微教案

在微教案中,要对微课的各个环节进行整体规划。首先,要有清晰的课程设计思路。其次,要构建完整的课堂结构。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教学对象是本科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学习“树的基本概念”之前,已经对线性结构的基本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基于此,本微课首先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提出了树(非线性结构)的3个基本特点。其次采用问答式教学法,根据讲解的知识点分层设疑,通过逐步解决8个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树的相关术语:层、父结点、根结点、子结点、叶子结点、结点的度、树的度、树的深度。

3.制作微课件

微课的制作有多种类型,包括:数码设备拍摄型、录屏软件录制型、多媒体软件创作型、混合方式制作型。“树的基本概念”采用录屏软件录制,以PPT为载体,舍弃了教师形象、学生形象和教室环境等信息,从而有效避免了无关因素的干扰,具有极强的表现性。笔者利用PPT制作微课件注意了以下几点:

(1)坚持原创,PPT紧密围绕知识点。

(2)PPT界面布局合理,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文字大小、间隔合适。

(3)解说在讲究科学性的基础上,力求生动有趣,以便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强化教学内容[7];同时,为了提高微课件的艺术效果,根据微课件的内容和形式来选择适当的音乐和必要的音响,以渲染气氛,烘托情绪。

4.生成微视频

微型教学视频简称微视频,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以流媒体形式呈现教学过程。微视频“树的基本概念”的生成步骤是:

(1)启动Camtasia Studio8,选择“Record the screen”按钮。

(2)打开预先制作好的PPT,点击“观看放映”按钮,使PPT进入放映状态。

(3)选择区域(Camtasia Studio8默认“Full screen”),点击“rec”,开始录制PPT。

(4)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解内容。

(5)PPT放映结束后,按“F10”停止录制,点击“Save and Edit”进行保存并编辑。

5.整理辅助材料

微课除了微教案、微课件、微视频之外,还有学习指导单和微习题等。学习指导单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智慧和教学领导力,涵盖了微课名称、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教学形式预告四个子项。学生阅读学习指导单,可以明确微课的内容,认识微课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从而选择恰当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此外,微习题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是微课教学中不可跨越的一个环节。将知识点融入微习题,不能太浅显,也不能太复杂,要让学生在逐步理解的同时,强化知识点的深刻性、全面性和开拓性。

微课制作完成以后,需要上传到相应的网络环境中。如2015年(第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对微课作品的提交方式如下:[8]

建立微课作品文件夹,将文件夹上传到百度云盘,然后提取该百度云盘的分享链接,通过报名系统填报到“根文件夹”网址栏中即可,其他各栏内容可以不填。上传的各类文件的具体要求是:

(1)微教案:必须提交。应反映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提交文件要求:

■文件格式:Word文档(.doc、.docx)。

■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2)微视频:必须提交。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或语音提示,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具体技术要求:

■主流视频格式:MPEG、WMV、MP4、AVI、FLV、SWF。

■屏幕宽度:不低于600像素,不超过1024像素。

■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播放时长:不超过10分钟。

■片头:10秒左右。标注微课标题、作者和单位。

(3)微习题:必须提交。根据微课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习测试题目,每件参赛作品至少提交2道不同难度的客观题,鼓励提交更多各种类型的习题。提交文件要求:

■文件格式:Word文档或Excel文档(.doc、.docx、.xls、.xlsx)。

■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附习题答案。

(4)微课件:选择性提交。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未用到微课件,此项可以不提交。提交文件要求:

■文件格式:PowerPoint文档(.ppt、.pptx)。

■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5)其他文件: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也可以提交,一并放入作品提交压缩包中。

四、微课的应用

微课是教育变革的有力工具,怎样做到微课与传统课堂的有效结合?什么才是一个好的微课?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将作品“树的基本概念”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通过对实践的反思,得到了自己的见解。

1.微课的教育价值

微课跳出了传统课堂的条条框框:一节40或45分钟的传统课堂,教师站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学生坐在位置上规规矩矩地听、认认真真地背,偶尔也会有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之后就会出现疲劳、走神等现象。微课恰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抓住了学生注意力的最佳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突出重难点,在课前、课中、课后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微课应用于课前的知识回顾和预习,课中的知识归纳和提炼,课后的知识巩固和扩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自主学习,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有助于专业发展。

2.微课的评价标准

微课的兴起是教育信息化中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观。然而当前,微课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还存在诸多困惑与不足。一套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引领微课发展的指南,是提升微课质量的关键。为了确保微课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应在开发微课的整个过程中明确并贯彻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四性”高度统一的要求。

(1)科学性

微课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观点、方法和科学的知识与技能,因此科学性是微课的前提。

(2)教育性

微课的教育性要求体现在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材料的设计、活动的安排等应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3)艺术性

艺术性主要关注微课能否通过声与像的魅力来增加感染力,使教学内容赋有艺术气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技术性

技术性是对微课开发的技术质量的具体要求。

总之,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整体。应坚持教育性第一的原则,以教学效果作为检验微课质量的主要标准;科学性是教育性的基础,又是通过教育性来反映的,二者均处于主导地位。[9]艺术性和技术性是为教育性和科学性服务的,艺术性能更好地表现教育性和科学性,而技术性是实现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的技术保障,它们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发微课时是不可忽视的。

(感谢黄斌老师对本文的悉心指导!)

[ 注 释 ]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8):36-41.

[2]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3]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4]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5] 郑小军.我对微课的界定[EB / OL].[2013-04-30].http://blog.sina.com.cn / s / blog_4711a0210102e6ge.html.

[6] 百度百科.微课[EB / OL].http://baike.baidu.com / link?url=vVyRkbO94f73YSXIpw1Vdu_OCm7UO40JPD24fHDccqmx44lha5pIROxjEYC-IdnmmQCApdDzU8K4YhkJsEl2h_.

[7] 黄斌.CAI课件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9):20-23.

[8]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2015年大赛:微课与课件类作品设计与提交要求[EB / OL].[2015-04-01].http://www.jsjds.org /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30.

[9] 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2.

《弟子规》第一课备课与教案 篇4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课程类型:

综合课

教学用具:

教材、奖励币、小礼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本书和孔子。

(2)能理解本课的核心词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3)能熟练的朗读经文,理解经文的大意。2.故事目标:

通过故事“孟宗哭竹(孝)”、“孔融让梨(悌)”、“狼来了的故事(信)”“董遇三余读书(余力学文)”内容理解主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复述其中的一个故事。3.德育和礼仪目标:

(1)让学生知道“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做人”的重要品质,先做好人再做好学问;

(2)学习拜孔礼和深揖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本文中学到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核心词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和余力”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 2.多媒体教学; 3.启发式教学; 4.问题教学等。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自我介绍:同学们,你们好!(说完行揖礼,教师要精神饱满、有爱、有活力,可以卖萌~~~)我是xxx老师,你们可以叫我X老师,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学习《弟子规》。2.学习揖礼和拜孔子(仪式性的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融入到新环境中来)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刚刚老师跟大家打招呼的时候没有招手,而是鞠躬了,老师行的是向长辈行礼时用的揖礼,你们想学吗?

好,全体学生起立,站好,整理一下自己的穿着。

双手外展内合,平伸指交叠,男生左手在外(女生右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在胸前定位。

双手向外推手上推前至口鼻前方,弯腰(躬45或60度),双手向前伸如抱一环,同时说:“老师好”,上身要慢慢地前倾,不能速度过快,手臂也不要乱动,贴紧身体。

同学们,咱们再来一遍,之后表扬学生:你们学得真快!好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拜孔子,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我们一起给孔子行深揖三拜礼。

深揖三拜礼

基本动作解析:展臂双手在胸前立掌,向前上方推出,推高至齐眉前上方,两臂伸直同时躬身。

具体步骤:在胸前抱手立掌定式,两掌指合并侧立,拇指内贴在食指旁,手臂基本端平肩部;一拜,双手向前上方推至额头前上方,低眉顺目,头、颈皆不动,边鞠边前伸直两臂,手立掌,手臂前推极致,以臀胯部为轴下躬,深躬90度;兴,起身,双手立掌回至胸前;再拜,躬身行礼,兴,起身;三拜,躬身行礼,兴,起身双手回至胸前。

礼成!好,请坐。有的同学纳闷了,我们学习《弟子规》为什么要拜孔子呢?因为呀《弟子规》第一句话就说了:弟子规,圣人训。弟子是谁呢?就是指我们小朋友。那圣人呢,是孔子。意思是说:《弟子规》这本书就是作者参考了先师孔子给人们的教诲后编写的,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跟老师读一遍: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带学生读一读,不必解释),这也是咱们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

二、学习:

(一)课堂导入:

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呢?因为它是我们小朋友行动的准则。我们还小,不管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虚心去学习。弟子规的内容呢,主要是从居家、在外和接人待物几方面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说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之后,我们慢慢地就会变成一个特别棒的孩子。

(二)诵读经文 1.听录音;

2.跟读,老师领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有读不准的重复几遍;【可以快读、慢读、带节奏读、带动作读等等;学生跟读后要表扬那些声音洪亮的,跟着节奏走的,适时的给小奖励币,树立榜样】

3.个别学生领读;(有部分学生是背过的,请他当小老师,和自己到大屏幕前边去领读,之后给小奖励币表扬,让大家鼓掌作为鼓励。)

4.全体学生齐读(视学生情况而定,老师可以主导,也可以提示一个字,不能冷场,多读两遍);

(三)经文讲解 读完了,接下来,我们看这些讲的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学!1.“弟子规,圣人训。”

跟老师再读一遍。咱们刚刚已经讲过了,接下来看下一句。2.“首孝悌”

做人最基本的是孝悌,那孝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孝”。古文字的孝字,上部是一个弯腰驼背白发飘飘的老人形,下边的子代表小孩,表示小孩搀扶老人的意思。敬重老人,帮助老人,这正是孝道的具体表现之一。《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所以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恭敬父母,进而要孝敬父母。

——那怎样做是“孝”呢?

展示“孝”PPT,小朋友在妈妈生病的时候端水,我们有谁这样做过?老师相信有小朋友们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对不对?谁给老师来讲讲,生活中的例子。

在家里„帮父母的忙,如做家务、洗自己的衣服、给家人倒水等 在学校里„认真学习,不打架,调皮,让父母担心 在外边„注意安全,讲礼仪,懂礼貌,保护公物等 引导两三个学生分类举例子。

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孟宗哭竹》。孟宗是三国时期江夏人,他的母亲生病了,大夫说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母亲。可是呀,当时正是冬天,小孟宗跑到竹林一看,哪儿有竹笋啊?他急的哇哇大哭,他的孝心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奇迹发生了,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小孟宗小心的摘取了竹笋。回到家之后,马上用竹笋为母亲熬好了笋汤,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

这个故事大家都听懂了吧?老师再带着你们学一学这个故事的文言文(带着学生读一遍文言文,再疏通一下)。

【文言文】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dǔ),冬日思笋煮羹(gēng)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yú),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总结“孝”的含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现在最基础的是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家长添乱,然后再去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悌”呢,讲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

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兄弟之间友爱的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孔融四岁的时候,爸爸拿了一盘香梨,让孔融分给哥哥弟弟们吃,孔融挑大个的梨给别人吃,挑了个最小的梨给自己。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文言文】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注释】

1)融: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年才四岁,便知道谦让之礼。2)弟:动词,尊敬兄长。3)长:这里指兄长。4)知:晓得、了解。

小朋友们,谁有兄弟姐妹?亲戚家的也算。你们会分享零食和玩具吗?进而举例讲解。

2.“次谨信”

先跟老师读一遍,老师先讲:人生最基本的就是行孝、行悌,做到后再说“谨信”。谨言:见到长辈和老师问好;与人交往要说实话,多赞美别人,不说脏话,不大吵大叫。

慎行:有礼节,懂礼貌,站立行走都有规矩;做事情慢慢来,不慌里慌张的;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不占别人的小便宜;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关心朋友,互帮互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不早退、出去玩儿注意安全等等

守信: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比如在家里答应妈妈做的事要做到,在学校里答应老师要完成作业完成,和朋友约好的事情不变卦等等

(老师举些例子即可)

老师举例讲解引导学生说出例子来。

3.“泛爱众”

先跟老师读一遍,什么是泛爱众呢?前边我们学了孝悌之爱,是在家里和父母亲人之间的“爱”;那在学校呢?我们是不是要对老师尊敬、对同学友爱?我们还要爱小动物、保护植物,对不对?光头强爱护自然和小动物了吗?如果他把树都锯完了,小动物们还有家吗?如果没有家了你会不会难过?他们是不是会很难过?(适当的引导,比如把句子后面拖长,让学生说关键词,多夸奖鼓励!)

总之,老师讲解并引导学生说出“在家、在外、出去玩对人、公物和自然”表现出的“爱”。

4.“而亲仁”

老师先讲要亲近有仁德、品性的人如良师、益友,向他们学习,要多读好书(圣贤典籍),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典范。我们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每个人身上呢,都有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比如说xx爱帮助别人,我要向他学习;比如xx听课特别认真,xx读书声音特别洪亮,xx爱回答问题,xx的坐姿特别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最好在教室转一圈把所有的学生都夸一遍)

5.“有余力,则学文”

先跟老师读一遍,老师讲解,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起居必须要做的事,先做人,再做学问。前面学过的做到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进学校学习啦。在学习,你们都上哪些课呢?(学生会讲很多)我们都有很认真的学习,是不是?!

下面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呢叫做董遇,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学习的。

很久以前的董遇小朋友,家里没有钱,不能进学校学习。他小小的年纪呢,就要去工作了,比如种地、砍柴。我们吃的馒头、米饭和面包等等,就是下田种地收获的粮食做的。他是不是很厉害啊!他白天工作,就没有时间读书了。那什么时候学习呢?(小朋友会互动说晚上)晚上没有电灯照亮,他怎么办呢?老师跟你们讲啊,有小朋友啊,特别聪明,会捉萤火虫照亮,或者在下雪天,用雪光照亮,今年冬天下了雪,你们看看会不会很亮,以后老师会具体给你们讲这些故事。我们再说说这个董遇小朋友,他呢,除了晚上,还有哪些时间学习呢?看图片,对了,有下雨天还有冬天。因为这个时候没办法工作。他是不是特别节约时间,特别刻苦啊?!

(五)中华儿童礼仪——见面礼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见面礼呢?我们看一看图中这些常见的见面礼,老师说名称,你们告诉老师分别是哪张图片。

(招手、鞠躬礼、握手礼、拥抱礼、脱帽礼、合十礼)

最后,我们再复习一下向长辈行的揖礼。以后我们再遇见长辈、老师的时候,可以行一个揖礼,大家就都会夸我们是懂礼貌的好孩子。接下来,咱们练习一下。1.练习:带领学生一起练习,两两练习。

2.应用:同学们给老师、现场的父母行礼。回家以后给父母长辈行礼。3.规定:上下课要向老师行礼致敬。

三、再读一遍以及练习题

四、背诵及作业(详见ppt)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备课教案 篇5

1、通过开“圆圆超市”的游戏,发展幼儿扩散思维的能力。

2、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而不讲出物体的名称。

游戏准备:

1、布置好商店柜台:录音机及磁带

2、圆圆超市的牌子,各种圆的东西事先放在一辆小车里

游戏过程:

1、开始部分,用语言集中注意,引起对游戏的兴趣。

小朋友,昨天我们在哪里参观的?这些超市里是卖什么的?你喜欢超市里买东西吗?好,现在我们就来玩开超市的游戏。

2、基本部分

(1)挂店牌,庆祝开业。

开超市首先要有个店牌,(出示牌子),我们这个超市叫什么名字?(集体认读牌子)。

(2)设想商品。

圆圆超市里是专门卖圆的东西,请你们想一想,你想把什么东西放到超市里卖?(幼儿自由讨论、阐述)

(3)进货:小朋友想到的圆东西真多,现在,老师当经理,经理就去进货了。(从门外推进小车,车搬出三大盒东西,请三位幼儿扮售货员,分别按吃的、用的、玩的布置柜台)

(4)引导幼儿集体评判,说出物品的名称及分类是否正确。

(5)营业。

交代到圆圆超市买东西的游戏规则:到圆圆商店来买东西有个规矩,买东西的人不能讲出你要买东西的名称,只能讲出你要买的东西是吃的、用的还是玩的?这个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可以做什么?或可以怎么玩?

教师做顾客示范买东西一次。

幼儿选择角色,自由进行游戏。

3、结束部分

实心球实践课教案(再备课)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

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一第1、2、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再引导学生总结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主题图情景,引入新课

1、观察主题图,根据信息条件提出问题。

(1)说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的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滑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二、结合情景,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解答。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71—44+85 =27+85 =113(人)

答:现在有113人在滑冰。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再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92×6 =2×987 =1974(人)=1974(人)答:

第一种方法中,因为是照这样计算,就是照每天接待同样多人数计算,先算出987÷3一天“冰雪大地”接待的人数392人。再算6个一天接待的人数392×6(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争。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小结:同级运算:+(X)号在前就先算+(X),-(÷)号在前就先算-(÷)

三、巩固练习

第5页做一做第1、2题。

1、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2、一箱橙汁48元,一箱有12瓶,芳芳要买3瓶,须付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1—4题。

【板书设计】

课题二:没有括号的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例3,做一做,练习一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掌握“先乘除后加减”,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什么?找出信息条件。

2、引导提问: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结合情景,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小组交流:结合主题图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学生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答:购门票需要60元。(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2、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乘除,后加减。

三、巩固练习:

1、第7页做一做第1、2题,2、练习一第5、6题。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的知识你需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7、8、9题,第10题有能力者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三:带有括号的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P10例4,做一做,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再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观察主题图,你知道什么?找出信息条件。

2、引导提问:如果每30人需要一名保洁员,180人需要几位保洁员?

二、结合情景,教学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合作: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可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根据汇报板书(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先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在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最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答: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3名保洁员。

(3)比较式子(1)和(2)的计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小括号起了什么作用?

2、小结: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再计算过程中要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1、妈妈用100元,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给她买了一副手套,一件冬衣54元,一副手套6元,妈妈还剩多少元?

2、计算:

45÷3+30×4(45+35)÷7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课题四: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内容】课本P11例5,做一做,练习二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培养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四则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5(小黑板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想一想,它们各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查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2、概括运算顺序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第12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辅导,再学生互评,最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二第4题。

【板书设计】

课题五:有关“0”的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P13例6,练习二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2、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重难点】

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小黑板出示:

100+0 = 0+568= 0×78= 154—0= 0÷23= 128—128= 0÷76= 235+0= 99—0=(25-25)÷25=(25-25)×25=

二、教学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提出问题:0是否可以做除数。全班辨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4、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不能做除数。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说? 四,作业:练习二第4题。

课题六: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的第5—14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复习运算顺序。

1、先说说运算顺序(小黑板出示)(72+108÷36)×64(400—75×2)+125 63÷12÷(38—29)

2、计算下面各题:

45+35÷5(45+35)÷5(135-135)×64(75-75)÷15+125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生列式解答,师提示:求平均数怎么计算?再集体讲评。

2、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再师讲评。

提问:如果180÷72这样行吗?(不行,因为180表示大象每天的食物,而72是表示熊猫2天的食物,所以不能相除。)

3、完成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再教师讲评 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4、完成练习二的第8题

分析:“5秒航行60千米”通过这一句话可以求出什么? 学生分析后再列式解答。

5、完成练习二的第10题:看看哪组方法多。

三、拓展练习

1、练习二第9题,生活中,小学生很喜欢玩这种游戏,你会吗?学生试练,再小组讨论,最后集体讲评。

6×4×(3-2)4×2×(6-3)……

2、练习二第14题,提示:一个符号就是代表一个数,你能根据运算顺序用符号列出算式吗?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意义吗?

四、作业:练习二第11、12、13题

实心球实践课教案(再备课) 篇7

教材分析: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一般规范的说明文不同,在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文章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生字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学习说明中融合描写以使文章生动的表达方式。B、体会本文语言古朴典雅、优美生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累有关桥的常识,审美的一般常识,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难点:学习说明中融合描写以使文章生动的表达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知识,需要进一步熟练巩固。同时对描写抒情在解说过程中的作用要仔细领会。

教法及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搜集信息,筛选资料,积累。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桥的图片及资料。教师准备:录音机。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钢琴曲《秋日私语》为背景音乐。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我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那么桥的美都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桥之美》。(二)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本文作者: 选自《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点缀()驻()足 和谐()煞()它风景 前瞻()后顾 险峻......()

3、解释词语: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开始稍微差一点儿,而结果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及思路。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作者看来,桥的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提示: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启发是让学生生发开去,谈自己的看法。

2、学生拿出准备的桥的照片,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桥美在哪里。从你自身感觉到的角度,自由的表达。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段落——第四段,采用小组齐读、男女分读等形式,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本段为了说桥的构图之美,分别列举了哪些类型的桥梁?(鸟镇的石桥、江南乡间的石桥、横跨湖面的长桥、多孔桥、风雨桥。)

2、本段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

3、本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种形式的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形式和作用。)

(二)本文用了大量的描写以使文章生动,试分析下列描写的好处: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只舒畅的气。(其实,苇从不会“发闷”,也不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杨柳浮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反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中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听桥之歌声,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旋律,这吸引着画家追寻着桥的身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互相交流。选出代表,交流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四、质疑问难。

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共同合作,分析,讨论,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有疑问的,可在全班级展开讨论。教师肯定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必要时给予合理的点拨。

五、拓展延伸。

仿照本文的写法,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致。本文以画家的眼光,以优美的笔调写出了桥的美,又在作者的笔下知道了桥的知识。请同学从具体的角度谈一下你学了本课的收获。学生五至六人发言交流。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

六、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扩展下面的句子,使其内容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原句:白云漂浮在天空。扩展句:

八、板书设计:

桥之美

吴冠中

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 —— 不同的美学效果 桥之美

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 ——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实心球实践课教案(再备课) 篇8

◆ 识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结合史实,理解近代中国关于先进文化求索的历史结论。理解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澄清指导思想多元化的错误,提高比较鉴别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本堂课应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2)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以讨论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3)赏析法。(4)实例分析法。运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反思评价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教学重点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教学难点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四、教学建议

教师通过课前的小组调查、讨论,课上的介绍分享,与探究谈论等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是讲授、探究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1)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漫、图片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解决认知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校园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力求将课堂单一的传授知识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核心解读

1.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内涵(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

(2)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纲领):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容:

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的。第二,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第三,这是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环境中,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易错点提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没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声音单调、思想停滞、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文化要多样性。但是,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就越是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4.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什么能够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怎样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探究导入

2009年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李长春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少年,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设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当前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探究分享。教师归纳: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导入二:问题导入

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人主动。从这时起,近代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教师设问:

(1)你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作用?(2)你怎样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先进文化?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探究分享。教师归纳: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实心球教案 篇9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1、透过学习,明白双手向前实心球的动作方法

2、初步掌握头后持球和向前抛球的高度,提高学生出手的速度

3、听从教师和组长的指挥,培养学生有序的自主活动

学习资料:双手向前抛实心球

学习步骤:

一、准备热身-10分钟

教师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

2、教师检查服装,宣布课堂资料,提出要求,进行安全教育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推掌游戏”

4、体操队形群众做准备操:

a.头颈运动

b.扩胸运动

c.腰部运动

d.膝关节运动

e.弓步压腿

F.踝腕关节运动

5、实心球辅助练习:A、男女两排应对面双手胸前上举实心球

B、两排应对面做单手向前滚实心球

学生活动:1、学生成四列横队,精神饱满

2、认真听清课堂资料,明白听从指挥,统一行动

3、学生分2小组分散游戏

4、听师口令认真做准备操

5、听从指挥统一练习

二、掌握技能-20分钟

组织:二列横队

教师活动:

1、教师讲解双手向前抛实心球的动作要领,提出要求:两脚前后分开重心在后腿,

双手举过头顶放置于脑后

2、组织学生原地徒手练习,加强学生挥臂速度

3、教师示范,明确向上抛的高度4、组织学生两排应对面练习,强调向上的高度

5、请学生示范双手向前抛实心球和单手推实心球,进行比较分析原因6、改善动作,继续练习

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初步掌握动作要领2、跟师原地做徒手动作3、看清示范,两排学生听师哨声应对面练习4、认真看两种不同的示范,群众评价,分析原因5、提高出手速度,继续练习

组织:群众的练习

三、放松游戏-10分钟

(时代列车)

教师活动:

1、游戏要求:每位队员将自己的左脚伸向后面队员下垂的左手,后

面的队员将左手抓住前面队员的左脚脖子,右手搭在前面队员的右肩。排首选手

手拿红旗高高举起;排尾选手将脚向后弯曲。构成一列火车。排首选手站在起点

线后,听到发令声后,带队向前跳动。⑵若中

以队尾一人过终点线计时。用时少者胜。

2、各小组比赛,统计成绩,教师评价。

3、教师组织学生两人手握手相互放松

4、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学生活动:1、认真听,明白游戏的方法

2、各组听教师哨声进行游戏

3、统计比赛结果,群众评价

4、两人手握手相互放松

实心球教案设计 篇10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课程学习,懂得实心球是发展上肢、腰腹力量的重要器械。通过练习提高、巩固正面双手掷实心球技术动作,特别是完整动作的用力顺序。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成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正面双手掷实心球正确的技术动作。

2、难点:身体用力顺序的协调和出手角度、速度的控制。

四、教学、学法:讲解、示范、讨论

五、教具:实心球、挂图、口诀

六、教学过程

课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方法运动负荷

时间

次数

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次课的内容、要求

4、安排见习生组织:

○○○○○○○○○○

○○○○○○○○○○

要求:快、静、齐

3分

准备部分

1、手腕、脚踝、膝关节活动

2、分小组活动:跳小绳、跳大绳

3、实心球球操:

①头部运动

②肩部运动

③腰部运动

④膝部运动

组织:

1、男女分为四小组,男生跳大绳、女生跳小绳。

2、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要求:

1、个小组长带领好本组成员完成跳绳热身活动;

2、实心球操跟随教师,听口令,努力完成,将动作做规范

基本部分

1、教师请一位同学与自己一起做示范。其他同学观察,并思考两者之间动作的差异。

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想一想为什么教师掷的远?并要求几位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力量、技术)

3、教师做完整动作示范,并叙述动作要点、教授口诀。

4、同学们跟着教师做徒手动作的练习。

5、分组有球练习(正面双手掷实心球)

组织:

○○○○○○○○○○

○○○○○○○○○○

要求:学生安静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方法:

1、徒手练习时根据教师口令,逐渐由分解动作过度到连贯动作。

2、有球练习时,两人一组,用一球相互投掷。四排两组。

20-30

基本部分

6、游戏“实心球胯下接力赛”

7、放松运动《正面双手掷实心球口诀》

想要把球掷的远

请你牢记这口诀

双脚前后或平行

身体后倾如张弓

双手持球于脑后

蹬地收腹快如风

两臂顺势甩鞭子

出手角度牢记心

勤来运动勤动脑

生活学习好轻松

容易犯的错误和纠正:

1、出手角度过高或过低

纠正:寻找参照物进行练习

2、用力顺序不协调

纠正:按照口诀反复练习

方法:四列纵队人数相同,听到口令后将实心球从胯下传递给后一位同学,全队最后一名负责将球放入之地位置,一分钟内传递最多的为胜利队。

要求:一人一次只能传递一球,排头和末尾队友可以离队外其余人不可离队,若球在传递时失误脱手,则不可以捡回。

方法:两人相互进行手臂、腰腹的按摩。

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整理器材

2、总结本次课,表扬优秀学生

原地双手向前抛实心球教案 篇11

原地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基本掌握实心球的握法和持法,预备姿势,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投掷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身体的协调性,加强其力量素质。使80℅的

学生学会整个动作,并能达到6米以上的距离。

情感目标:通过整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超越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集体的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的意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场地器材

田径场、实心球、口哨、长绳。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用力蹬地,送髋展胸,快速挥臂(鞭打)用力将球掷出。

教学难点:用力顺序及出手角度。教学突破

1、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效果。

2、实心球教学时,教师采用讲解、示范、传授、启发、设问等方法,引导学生知道正确的动作方法及用力顺序,满足学生的学会目标,探究动作顺序的好奇心,从而达成个人本次课目标及与别人挑战的信心。

3、传球接力游戏,分组有序、自主、合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每人参与、配合、投入、分享,体验集体的乐趣与力量。

一、教学常规(2~3分钟)教法:

1、集合整队:

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报告出勤。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1)、投掷:学习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初步学会正确的投掷用力顺序。(2)、游戏:“8”字跑跳长绳学法: 组织形式:

×××××××××××××××× ×××××××××××××××× ○○○○○○○○⊙○○○○○○○ ○○○○○○○○⊙○○○○○○○

要求:明确目标,主动学习,安全第一,互帮互学。

二、热身活动(6~8分钟)趣味慢跑

徒手关节操与合作准备活动

教法:

(一)、准备活动:

1、队列队形练习;

2、趣味慢跑。

(二)、个人徒手操:

1、扩胸运动;

2、振臂运动;

3、全身运动;

4、跳跃运动。

(三)、双人专项准备活动:

1、压肩运动;

2、互背运动。学法及组织形式:

组织:教师带领同学蛇形慢跑,要求:精神饱满,跑动路线准确,合作积极有序有趣。

组织:四列横队。

★★★★★★★★

★★★★★★★★ ●●●●●●●●

●●●●●●●●

要求:动作有力、到位、协调、舒展。

三、原地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18~20分钟)动作方法:

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时,能做出双手持球于头上后方,身体后仰(尽力成满弓),由双腿用力蹬地到髋关节及躯干屈曲,肩部迅速向前,快速挥动手臂,最后屈腕,把球掷出。

动作要点:

用力蹬地,腰腹急震,挥臂,压腕,拨球,用力将球掷出。

教法:

1、示范讲解(要求:重难点突出)

2、带领学生进行动作诱导的练习,并用口令指挥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

4、、教学比赛 学法及组织形式:

组织:两列相向横队,相距16米左右。

●●●●●●●●●●●●●

★★★★★★★★★★★★★

要求:有组织、有纪律、注意安全。教法:

1、熟悉球性;

2、双手头上掷实心球:

1)、教师示范讲解。

2)、学生模仿徒手练习;

3)、学生持球练习

要求:听统一口令,服从指挥,用力顺序正确,上下肢用力协调,动作快速连贯,蹬地、收腹、挥臂、压腕、拨球。

易犯错误: 双腿用力蹬地及髋关节、躯干屈曲动作不够,只用手臂将球掷出,用力不协调。纠正方法: 多做模仿练习,体会动作的本位感,做出背弓,然后再投掷。4)、学生自订达成目标练习;

(男7.5米优,女5.7米优;男5.3米达成,女4.3米达成)5)、学生展示、挑战练习

四、拓展练习: 动作方法: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队,分别在1-4号位上,单数同学头上传球,双数同学胯下传球,以速度最快的队为胜。规则:

1、球必须要依次传,以速度快的为胜。

2、每组可派一人做裁判 教法及要求: 教法:

教师讲解方法和规则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

3、教学比赛。

要求:

快速、准确、合作、公平。学法及组织形式:

四组组长负责到各自场地练习。

五、放松活动与结束语(6分钟)

整理放松 小结评价 师生再见 教法:

随着教师的手势进行深呼吸

要求:

按动作节奏,师生同乐,充分放松,达到放松的目的。布置课后练习及提出相应要求; 宣布下课,与全体同学“再见”。学法:

手牵手跟随教师的动作,随节奏轻松完成放松操;相互抖手臂; 认真听讲,客观自评、互评、小组评价; “老师再见!”

值日生点收器材、归还。组织形式:

× × × × × × × × ○ ○ ○ ○ ○ ○ ○ ○

教学探讨与反思

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又是锻炼身体,增强力量的锻炼手段,按田径规则的投掷方法,是田径运动的比赛项目。投掷教材包括投掷能力及投掷技术的教材。发展投掷能力是初中投掷教学的主要目标,但必须通过发展速度力量和掌握合理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本次课是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第一次课,重点是用力蹬地,送髋展胸,快速挥臂(鞭打)用力将球掷出。难点是用力蹬地,送髋展胸,快速挥臂(鞭打)用力将球掷出。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以增加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投掷教学要注意安全,要有自信,同伴能相互帮助。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在教学中没有考虑到男女生的运动素质的差异导致大部分女生没能掌握动作要领;第二,教学时间分配稍有欠缺,使评价部分的时间不够用,可能导致学生体会不够深刻特别是女生;第三,场地设置还不是最合理,导致课的练习密度与预期有所差距。以上不足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完善。知识链接

实心球在作为中招体育考试项目之前,只是在素质项目以练习或游戏形式出现,在体育教材中必修和选修内容中尚未介绍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因此,给指导中招体育考试训练的老师带来一定困难。投掷实心球是一项枯燥又乏味的项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技术,提高实心球成绩是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进行探讨。实心球的项目特点

实心球是一项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影响实心球成绩有三个因素,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实心球出手初速度主要是由最后用力投掷球的距离和时间决定,用力距离越大,时间越短,则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就越大,出手初速度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及掌握正确的投掷实心球技术。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对投掷成绩也有较大的影响,最佳出手角度不是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它随着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出手角度因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而变化,男生可以大一点而女生应小一点。

上一篇:彝族导游词下一篇:职工代表发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