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里奇迹》观后感

2024-10-23

《绿里奇迹》观后感(共8篇)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1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一: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分为六部,原作为连载小说每月推出一部,于是成就了一个出版业中的奇迹:所有的六部同时全部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十本书的位置竟被占去了六本。合为一卷的完整版则毫无悬念地冲顶榜首。

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的走廊上铺了绿色的油毡,因此这条在其他监狱称为“最后一英里”的不归路,在冷山就被叫成“绿里”。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走过“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斯蒂芬·金似乎一直对监狱不能释怀,这一部,自然还是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正是监狱小说中的杰作。这也难怪,正是在这最接近地狱的“绿里”上,人性的善、恶才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才格外惊心动魄。“恐怖小说之王”掘发“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的和悲剧的道德真相”的一出大悲剧,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感天动地,震撼人心。

分三天,一天两部,昨晚正式看完了这本斯蒂芬·金的代表作。

倒是很久没有这种震撼的感觉了„„那种让你想写>读后感写了标题之后又不知道怎么下笔最后把比方下的感觉„„

《绿里奇迹》为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是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这个>故事由狱守和囚犯们共同演绎。

珀西·韦特莫尔,与州长有姻亲关系,整天拎着胡桃木警棍专横跋扈张牙舞爪,但实际上外强中干,在一个死囚犯闹事时吓得魂飞魄散。他似乎仇视这里一切美好与快乐。他用残酷至极的手段执行了一次死刑,那时他人性中的残忍狠毒报复暴露无遗。他对着德拉克罗瓦先生的老鼠朋友叮当先生一脚踩下去,在脊骨的断裂声和鲜血的喷溅中他竟笑着说:“我知道他会落在我手里,这是迟早的„„”

德拉克罗瓦先生,一个因杀了五六个人(具体罪名我记不清了)而判处死刑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日中找到了快乐——一只被它称作叮当先生的小老鼠。面对这只老鼠身上,人性善良的一面显现了出来。他买了一个雪茄盒,装上棉花作为叮当先生的房间,满心欢喜地看着它大嚼自己给它的的薄荷糖,“就像钢琴家父亲看着五岁的儿子弹练习曲。”他用蜡笔将一个线轴涂上颜色,像马戏团里那样扔出线轴之后叮当先生同鼻子顶回来。这些,成了这充满死气与绝望的监狱中主要的乐趣。看着德拉克罗瓦先生与叮当先生游戏,又有谁能把德拉克罗瓦先生与他的罪名联系到一起?叮当先生给他带来了>温暖与慰藉,他在上电椅前,流着泪与叮当先生告别。最后托付给保罗·埃奇康比的事,就是叮当先生——“就这个,别伤害他„„头儿,别让那坏蛋伤害我的老鼠。”不幸的是,在那个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夜晚,德拉克罗瓦先生在心脏停止跳动前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拜珀西·韦特莫尔所赐„„

威廉·沃顿,19岁,胳膊上带着“野小子比利”的刺青,冥顽不灵,身负多条人命,残忍狠毒。在监狱中一次甚至用锁链勒住一位狱守的脖子(就是那次混乱吓得珀西魂飞魄散)。他似乎是一个罪恶与人性阴暗面的集合„„

最后是《绿里奇迹》的“书胆”——约翰·柯菲,这个仿佛上帝派来的天使一样的人。他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因为强奸了两个小女孩并残忍斯杀害了她们而入狱。发现他时,他抱着两个小女孩裸体的尸体泪如雨下:“我制止不了,我想克制的,可是来不及了。”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改变着与守门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他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了——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奇迹,这个来到人间祛除苦难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

——柯菲

有人觉得柯菲的英文与咖啡同音也有意寓:人世间本来就是苦的,只有当你习惯和适应后,你会发现原来苦中也有美的滋味。

几年后,保罗·埃奇康比和妻子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祸。抱着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妻子,保罗大声呼喊着“柯菲”,然而没有人回答,只有燃烧的汽油和燃烧的尸体味,只有雨水不间断地从灰色的天空倾注而下,敲打着水泥地面„„

“我至少还是患了一种老年病:我失眠了。每天深夜我躺在床上,听着孱弱的男女老人无望的咳嗽声,听他们咳着咳着,渐入老境。有时候,我听见一声呼叫铃,或走廊里传来的叽里嘎啦的皮鞋声,或贾维兹太太把小小的电视调到晚间新闻的声音。我躺在这儿,如果月亮就在窗外,我就看月亮。我躺在这里,想到布鲁托尔,想到狄恩,想到有时威廉·沃顿说黑鬼,算你说对了,就等着瞧吧。我想到德拉克罗瓦说,埃奇康比头儿,看这个,我教会了叮当先生一个新把戏。我想到伊莱恩站在日光室命令布拉德·多兰别来烦我。有时候,我在瞌睡中看见雨中那座立交桥,约翰·柯菲站在桥下的阴影里。在这样的片断式的梦境里,我决没有看花眼,肯定是他,是我的大块头,他就站在那里看着。我躺着,我等着。我想到詹妮丝,想到我失去了她,他在雨中浑身鲜红,从我手指缝里消失了,我等着。我们都得死,没有例外,这我知道,但上帝啊,有时候,这条绿里真的太长了。”„„

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

篇二:绿里奇迹观后感

最近这几天突然对汉克斯着迷了,接连看了好几部他的电影,可今天看的这部《绿里奇迹》注定要让我失眠,本片讲述了一个狱警同他所看护的犯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曾二获奥斯卡奖的汤姆。汉克斯饰演狱警保罗,每天都要面对大量被判有罪的杀人犯们坐在电椅上受刑。约翰,由于被控残杀二个年轻的女孩而入狱,可他纯真的本性,不寻常的气度引起了保罗对他所犯罪行的怀疑。他真的有罪吗?

这是一部探讨生存意义的影片,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 监狱的背景下,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轻缓而华丽,牺牲了紧凑,用它自己独有的节奏缓缓的语调地姗姗道来。我们跟着它的速度去认知和感受。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电影,比起现在这些更顾及观众感受的电影相对而言显得非常主动。我在想,真正的艺术是不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应该是被动的恶俗趣味而更多葆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能让人们信服甚至让人沉溺而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这样的定位给了这部电影极其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自我挥洒的余地。极尽铺张地把剧情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得非常细致到位,188分钟让人不感觉拖沓甚至让人感觉流畅,宽松而漫长的篇幅如此轻缓而高低起伏辗转反复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

完全可以用奢华来形容这部电影,奢侈的是电影铺张的篇幅,华现是电影所有做到了极致的细节。极尽奢华,是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剧情给我的整体感觉。电影的每个镜头却是和这种整体的感觉完全相反的朴实。淡黄色调的镜头看起来厚重而充满了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奢华却朴实,厚重而悲悯,所有这些在情感上格格不入却相辅相成的风格因素造就了这部经典不朽的电影。

本片对人物、人性的描述和揭露非常到位,从狱卒到死囚的关系到各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饱满。作为叙述者第一人称的保罗以一个旁观、客观却主观的角度讲述了真正的主角约翰·克菲的传奇事迹,而在他眼中的各色人等也就成了电影冷眼旁观的解读角度。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保罗所看到那个绿色旅程中的形形色色,我们的客观是保罗的主观。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那些镜头背后如话悲悯的阐述。除了看守的狱卒之外,在E区里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将面对的都是死亡。最后的旅程上是否有奇迹其实并不太让人关心,我更想观望的是如何去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而这些注定将在这里走完一生的人将会带着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走向终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虔诚地祈盼那个最后的救赎,不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和安份,虔诚而悲悯。这也许也是人性对于生命最后的敬畏和虔诚了。斯之将死,其行也善。

为什么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会带给E区里所有人欣喜若狂的愉悦呢。因为这片绿色的大地是生命的最后终站,而老鼠,却在这里寻找到了一个开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的老鼠不是老鼠,狱卒不是狱卒,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都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敬畏。众生平等,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如果说伯格曼是不相信和怀疑上帝存在的代表,那么本片的导演明显是相反的,在本片中似乎可以无处不在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可是在本片中的上帝似乎对人类已经很失望了,约翰·克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上帝的化生,可是让他感受到的确实人类的痛苦,最终上帝也忍受不了人类而选在结束他的生命,其实对不和逻辑的事情我向来都很反感的,我会认为那是导演没有办法处理事情了而不得已选择的方式。可是本片中的好几处有为常理的神化之笔却让我拜服,也正是因为有这几笔的存在而更加升华了导演所要表现的主题。

篇三: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这部电影就是在探讨这个问题。一个关押死刑犯的监狱,被关在这里的犯人都是犯了死罪的,不久的将来要“去另一个世界”,所以身处这样的环境是多么的令人窒息。我们可以理解这里就好像阴界与阳界的交接点,作为一个交界点,按照常理这个点的关系会比较复杂,就像两国边境会成为走私与贩毒的场所,两省交界是逃犯的聚集地,城乡交界点是社会边缘人物的天下一样,作为阴阳的交界点,这里自然会有善男信女,也会有牛鬼蛇神。监狱里的狱警、被关押的犯人,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直到有一天,一个皮肤黝黑,身体健硕,面目狰狞的“ 天使” 的出现,他永远穿着一身肮脏的“ 劳动服”。请你不要不相信眼前的情景,本片的片名翻译成《绿里奇迹》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 奇迹” 两个字就从这个“ 黑天使” 开始。他的来到,打破了这个阴阳交界点的原有秩序,后来发生的事情与其说彻底打破了这个“ 黑暗与无望” 社会的秩序还不如说“ 黑天使” 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他的特异功能帮助了身边需要帮助的善人,同时也惩罚了罪有应得的恶人,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你处在什么阶级,无论你还能活多长时间,“ 性亦善”!

但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天使降落在人间,为了融于人群,褪下了雪白的羽翼,换成了一件黑色的外衣,“黑天使”最终坦然面对了死亡,与其痛苦的活着不如爽快的了断,而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事与愿违,他活在别人误解的仇恨中,由于社会种族阶级的歧视,他无法为自己辩护„„

《绿里奇迹》是一部看完之后会让人陷入深深思考的电影,思考生存的意义,思考善与恶的本能。世人对时光流逝大致是不经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罢,皆可止于瞬息。全片充斥着一种凝重的气氛,这种凝重通过影像重重的撞击的人们的心灵。我想,我们人类之所以存在是有意义的,既然存在就要实现存在的意义。人的一生不在于存在时间的长短,而是在于存在过程中的精彩!

《绿里奇迹》 篇2

本片以倒叙方式描述美国南部一个监狱长保罗的经历(汤姆·汉克斯饰)。他负责看守狱中死囚,并监督死囚接受极刑。一天,因强奸两个白人少女而被判死刑的黑人约翰(迈克尔·克拉克·邓肯饰)来到保罗的监狱。约翰体格魁梧、外表吓人,但其实心地善良,而且具有神奇的医疗力量。保罗和同僚开始怀疑他是否杀人真凶,而黑人约翰则好像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救赎世人一样,坦然坐上结束他生命的电椅,为白人赎罪。

无可否认,这个富有圣经神话色彩的监狱故事,被迪拉特邦炮制得戏味浓郁,充满感人场面。对宗教教义和神迹有兴趣的观众,会觉得这部长达3小时的电影,是一次难忘的观影经验。编导不厌其烦地拍摄电椅行刑的骇人过程,其反对死刑的态度至为明显。片中约翰治病救人的力量,在这里被夸大至神话的地步。

本片最值得欣赏的是演员的演出和角色的分配。汤姆·汉克斯演得好是意料中事,但配角的扎实演出也使影片生色不少。演保罗同僚兼好友的大卫·摩斯与演黑人死囚、虐待狂狱卒和恶贯满盈的杀人犯等演员,演技都可说入木三分。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3

作为死囚监区的监狱长,Paul见到了一个身材巨大但又头脑简单且胆小的死囚Coffey,通过查阅案卷,Paul很震惊:Coffey居然侵犯并杀害了两个小女孩!更令人惊奇的是Coffey居然有神奇的力量,奇迹不断出现:Paul长久困扰的讳疾居然不治而愈、已经被踩死的Mr.Jingle突然又活蹦乱窜、Melinda Moores的脑瘤也被吸出,从而成为健康人。Paul也终于发现了原来真凶另有其人,而Coffey也每每自责于自己当时没有救活两个可怜的小姑娘!最终,怕黑的Coffey还是依然选择了电椅来告别这丑陋的尘世,而Paul则独自承受孤独,不断送别往生的朋友。

目睹着电椅之刑的震撼、残酷,聆听着死刑犯刑前的告白:“如果我真心诚意忏悔的话,我是不是能够回到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并永远活在那个时候?天堂就是那个样子吗?这跟我的信仰不谋而合……”我们不得不对死刑制度进行反思。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权的一种极刑,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刑罚方式,最早起源于先民社会的血亲复仇,“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但自1764年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阐述“死刑,是一场国家同公民的战争,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并进而提出“取代死刑的终身苦役的强度足以改变任何决意的心灵”的观点后,三百余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死刑存废之争就一直经久不息,持续论战。而在我国签署联合国人权公约后, 国内刑法理论界围绕死刑命运也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值得注意的是 年2 月2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 》明确废止了13 种非暴力犯罪的死刑,这是我国继 年1 月1 日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后又一极具震撼性的死刑改革的重大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刑罚观和死刑观,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死刑的认识,并有利于培塑公众的宽容心理和现代文明心态。但是在限制和逐步废除死刑成为我国主流观点、争论的硝烟渐散之际,相继发生的“药家鑫案”与“李昌奎案”再次将死刑制度存废推向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是正如冯军教授所指出的“因为犯罪人仍然是人类的成员,值得享有人类尊严,也因为对犯罪人适用死刑容易导致对无辜者误判死刑,所以,对于犯罪人,绝对不能判处死刑,需要立即废除。”死刑是不得已的价值选择,生命最为宝贵,如何保障对如同Coffey一样的冤假错案,司法补救能留有余地?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有学者提出“死刑非经司法部核准回复不准执行,既须经司法部核准,仍留有改正之余地矣”,我以为或许也就是基于此,新中国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良性功能才得以有效发挥。

我们必须承认:当前在我国,死刑还是“必要的恶”,还需重视公众对严刑处罚严重犯罪的诉求,还需通过适用死刑来震慑犯罪和抚慰被害人,阻止血腥犯罪,实现对生命的尊重保护,因此不可能短期内废除死刑。但是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坚持“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犹记得德国统一后,法官对因奉命枪杀偷越柏林墙的公民而被指控犯罪的原东德士兵说:“你举起枪是你服从命令,但是你完全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力,你可以不打死他嘛!”也希望我们也能坚守这“一厘米的良心”!

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4

故事是从老保罗和一个叫珍的老太太讲的故事开始的……

六十多年前,监狱里死刑区来了一个大块头,看到这个人就以为他定会打破监狱的平静,会给监狱带来很多麻烦,但没想到这个大块头问最关心的事是晚上睡觉会不会关灯,这个杀人犯居然怕黑。直到他治好了保罗的病,才让人觉得另有内情,我觉得上帝不会把这种超能力给一个坏人的。

刚进监狱,约翰?科菲和保罗说:“我也没有办法了老板,我试着挽救却来不急了。”直到看完才理解这句。约翰看着两个小女孩死在自己的怀里,但自己却来不急挽救了,反以他才会那么伤心,而且这种痛苦不知道跟随他多长时间了,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世人的痛苦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谁能受的了?所以他累。

因为佩西故意没有将海绵浸水,戴尔死的异常痛苦,让盼望他死的观众们都承受不了,当然更是如排山倒海般袭向约翰,让感同身受的他痛不欲生。“好累啊,老板,累死了。”

为了出去给梅琳达治病,被比利抓住了手,约翰看到了他的内心,看到了以前两个小女孩的事,所以他祛除梅琳达的病魔之后,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吐出来,而是借此惩罚了坏人。

在走上绿色之旅前,保罗要将约翰释放,无法回答上帝提问的理由应该只是借口,但约翰的回答反映出了他的孤独、痛苦,和求死的决心,他太累了。

约翰:“你告诉天父,你这是在行善。我知道你很伤心,很烦恼,我感觉得出来,但你可以释怀了,我想做个了结,真的,我好累,老板。我不想再像孤鸟一样单飞,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我不想再看见人间的尔虞我诈,我不想每日承担全世界的痛苦,世界上的痛苦实在太多,像碎玻璃般无时无刻地刺痛我的脑袋……”

在约翰死刑时的电刑室里,两个小女孩的家人依旧认为约翰是凶手,他们心怀痛恨,希望杀他两次都不够;见惯了生死的狱警们却一个一个泪流满面,承受着最大的痛苦……;而此时的约翰却看到了天堂。凭约翰的能力,没人能把他抓进监狱的,他进来是自愿的,就是在等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是的,他承受的太多,太累了,只有这样才能解脱出来。

约翰将自己的能力分给了保罗,希望他能够理解并分担自己的痛苦,保罗因此得到了比其他人长寿的生命,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故事没有交待约翰的来历,但对西方文化来说,能治愈伤病、痛恨罪恶、感受全世界的痛苦的只有一个——耶稣。所以直到保罗坚信约翰的能力来自上帝,而自己扼杀了上帝的奇迹,所以才会承受失去亲朋的痛苦。亲眼看着自己的太太、儿子、朋友相继辞世,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总结 篇5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1

《绿里奇迹》分为六部,原作为连载小说每月推出一部,于是成就了一个出版业中的奇迹:所有的六部同时全部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十本书的位置竟被占去了六本。合为一卷的完整版则毫无悬念地冲顶榜首。

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的走廊上铺了绿色的油毡,因此这条在其他监狱称为“最后一英里”的不归路,在冷山就被叫成“绿里”。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走过“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斯蒂芬·金似乎一直对监狱不能释怀,这一部,自然还是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正是监狱小说中的杰作。这也难怪,正是在这最接近地狱的“绿里”上,人性的善、恶才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才格外惊心动魄。“恐怖小说之王”掘发“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的和悲剧的道德真相”的一出大悲剧,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感天动地,震撼人心。

分三天,一天两部,昨晚正式看完了这本斯蒂芬·金的代表作。倒是很久没有这种震撼的感觉了,那种让你想写读后感写了标题之后又不知道怎么下笔最后把比方下的感觉。

几年后,保罗·埃奇康比和妻子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祸。抱着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妻子,保罗大声呼喊着“柯菲”,然而没有人回答,只有燃烧的汽油和燃烧的尸体味,只有雨水不间断地从灰色的天空倾注而下,敲打着水泥地面。

“我至少还是患了一种老年病:我失眠了。每天深夜我躺在床上,听着孱弱的男女老人无望的咳嗽声,听他们咳着咳着,渐入老境。有时候,我听见一声呼叫铃,或走廊里传来的叽里嘎啦的皮鞋声,或贾维兹太太把小小的电视调到晚间新闻的声音。我躺在这儿,如果月亮就在窗外,我就看月亮。我躺在这里,想到布鲁托尔,想到狄恩,想到有时威廉·沃顿说黑鬼,算你说对了,就等着瞧吧。我想到德拉克罗瓦说,埃奇康比头儿,看这个,我教会了叮当先生一个新把戏。我想到伊莱恩站在日光室命令布拉德·多兰别来烦我。有时候,我在瞌睡中看见雨中那座立交桥,约翰·柯菲站在桥下的阴影里。在这样的片断式的梦境里,我决没有看花眼,肯定是他,是我的大块头,他就站在那里看着。我躺着,我等着。我想到詹妮丝,想到我失去了她,他在雨中浑身鲜红,从我手指缝里消失了,我等着。我们都得死,没有例外,这我知道,但上帝啊,有时候,这条绿里真的太长了。

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2

我愿以咖啡之名,称呼那一个大块头黑人约翰?科菲。科菲与咖啡同音,在片中,当约翰?科菲自我说时,也数次提及。我一向觉得咖啡是这么一种东西:气味浓郁,气质内敛,不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感觉。像约翰?科菲,一个身材魁梧,心灵细腻脆弱,却拥有神奇的力量的人。

我们无法知晓咖啡是如何拥有这种神力的,他会透过对人身体的接触,知晓你的过往,会将你体内的病魔导入自己体内,然后把病毒化为一种飞虫般的细屑从口中喷出体外,使你远离苦痛。而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却被关进了死牢,正因他发现了两个遭人伤害的垂死的双胞胎女孩,意欲施救确实无力回天,只好抱着渐冷的尸体痛哭,而寻女心切的父亲正好赶到……

这是一个误会。可咖啡不言不语,承受着疯狂的拳头及愤怒的辱骂,带着所有的神奇,走进了这座里头有一条铺设着绿地毯的路的监狱。这一段一里长的绿地毯之路上,将会上演他最后的神奇。这就是《绿里奇迹》(TheGreenMile),继《肖申克的救赎》后,美国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的又一经典之作。

这是一件普通的监狱,就连那条铺着绿地毯的名为绿里的路实际上也没有任何温情的存在:那条路通向死刑室,在那里,死刑犯们将坐上电椅,结束或是罪恶或是痛苦的一生。那是一条死亡之路。绿里的起点,便是这死刑犯牢房,牢里的狱警除了佩西仗着有后台装腔作势却欺软怕硬外,老大保罗、豪威尔等都是好人,而犯人中除了新来的威廉无法无天频出恶作剧外,其他人不论往事怎样,都已是心平气和。生活除了偶尔的骚乱,算是平静。唯一的消遣,便是一只不知从哪跑来的、与牢友德拉克做起了朋友的机灵小老鼠金格先生。

咖啡被保罗淳厚的性格所染,施手治愈了困扰他多年的膀胱炎,使保罗震惊不已。之后,他的神力又施展在被佩西所踩踏而奄奄一息的金格先生及身患癌症而日渐憔悴的保罗的同事海尔的夫人美琳达身上,同样化腐朽为神奇。这些神奇使保罗对咖啡的罪行愈发怀疑,正因那样丑恶而血腥的行径,绝不会出自这样一个尊重生命的人,亦绝不会出自这样一双拯救生命的手。

一次意外的接触,咖啡知道威廉就是杀害双胞胎姐妹的凶手,他借机挟住佩西,将治疗美琳达时未吐出的秽物注入佩西的身上,呆滞的佩西走到威廉的牢房,拔枪将其射死。咖啡将真相告诉保罗,而保罗也将这一混乱处理妥当,但随之刑期已尽,咖啡仍是难逃一死,他穿过绿里,坐上电椅,离开了这个烦躁的世界。

当保罗已是逾百岁的老人,当他看着同样是走过了半个世纪仍是奇异着活着的金格先生,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晚自己而来早自己而,看着自己不知尽头的生命,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们承受了咖啡的神力的结果,也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惩罚他处死了天赐的神奇。当咖啡临刑时,保罗就知道,如果就这样将这个天赐神力者送上绿里,在自己死后,肯定无法回应上帝的责问。但是咖啡拒绝了保罗的好心,拒绝在他的帮忙下越狱,他选取了死亡,选取了解脱,选取了走向渴望已久的平静。

对咖啡来说,监狱并不可怕,它只是外面世界的一个缩影,当他发现自己身负异能时就已经知道,自己将同时被这种神力所困,他将听尽生命的呼救,看尽人性的丑恶。应对千万寻求的生命,应对整个沉沦的世界,他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他将永远为这个世界所困扰、所伤害、所监禁。因此,选取绿里之路,从此远离喧嚣、惊吓与痛苦,却是他所渴求的。保罗明白这一点,悲痛而清楚地明白着。

在打上电椅开关那一刻,神奇离我们而,却得到了永远的解脱。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3

人人都有尊严,就算是死刑犯,他们也有。

如果我真心诚意忏悔的话,我是不是能够回到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并永远活在那个时候?天堂就是那个样貌吗?帮会名字大全

------艾南彼特

最后的旅程,是一座叫绿色旅程的死囚牢房,正因那里的地板都是绿色的。别人叫它绿里。但是,里面住的皆为死囚,而监舍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绿色,生命之色,电影一开始仿佛就在向我们预示生命奇迹的诞生。电影用倒叙的方式讲叙了在死囚牢中凄迷时光里那些不可思议的光景,主管保罗的回忆串联起1935年前后路易斯安那州死囚们的生活。

保罗·艾治科姆(汤姆·汉克斯饰)是那里的狱监,对于走过绿里、继而在电椅上惨叫毙命的死囚行刑程序,他俨然早已无动于衷。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还有保罗的好友-----狱吏布鲁托,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华顿,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以及监狱长赫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等形形色色的人们。绿里的生活寂静又死气沉沉,但神秘的约翰·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约翰身藏的神秘力量使绿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为什么这块曾带走了无数囚犯生命的土地会最终成为老鼠生命延续的安家之所,而早已习惯于对囚徒们执行死刑的狱吏们也纷纷默许了这个生命的存在?是不是人们早已厌倦生命的离去?厌倦那种目睹生命逝去的感觉?也许电影里的老鼠并不是老鼠,狱吏不是狱吏,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生命都应得到应有的敬畏。休问梁园旧宾客

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在彼特死了之后,狱吏佩西伸着手触摸着他的躯体时依旧戏谑嘲讽,布鲁托斥责佩西说:他已经偿还了他的罪责,不再对这世间抱有歉意,因此,把你的脏手拿开。而在老鼠金格先生被佩西踩死的一瞬间,人们对生命逝去的震撼感受更是得到了升华,佩西因此变得更加面目可憎,对布鲁托和观众们来说,佩西的存在似乎比那些已经为自己的行为而付出了生命的死囚显得更加丑陋和愚蠢。佩西永远也不会明白,除非尊重死囚、尊重生命,否则他永远不会得到别人对他的尊重。连环杀人犯华顿也许比佩西更懂得生命,虽说谈不上尊重,但是他会懂得利用人们之间彼此的爱来杀死他们,这样的行径是十分可怕而可耻的。

约翰·克菲最终用他自己最极端的方式惩罚了佩西和华顿,完成了他的使命。他们对生命的施虐和狂妄注定了他们最后的宿命。

除了尊重生命外,影片的制作者还处处向我们投射着反死刑(电刑)的倾向。

比如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但路易斯安那州在1935年并没有电刑,只有绞刑,而且在1957年之前一向都在法院执行死刑。影片不惜曲解历史,其用意昭然,就是为了渲染死刑。

而影片中透过对于电刑执行过程的长篇细致刻画,无疑试图向人们展示死刑(电刑)的残忍,影片中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彼特,在经历了两次电击之后,才冒着烟抽搐着死去。第二个囚犯,老鼠金格先生的主人德拉克,由于狱吏佩西的暗中作梗更是经历了一次极度痛苦的电刑,德拉克凄惨的告别方式无疑赚足了观众的同情。影片的高潮,无疑是最后对无辜者科菲的电刑执行,科菲以其耶稣般的殉难方式宣告了人类死刑的愚蠢----枉杀好人,成为死刑制度无法弥补的硬伤。最终汤姆汉克斯的一句我受尽一生的折磨是正因我错杀了好人,更是将影片对死刑的厌恶情绪推至顶点。

电影近乎完美的向我们展示了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观,但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狱吏佩西成就了绿里,但同时也正是其败笔。纵观整场电影,佩西所犯的错误,就在于让一个罪有应得的死刑犯的行刑过程充满了痛苦,以及谋杀一只老鼠未遂(被科菲拯救),但是在电影创作者们的观点中,这些行为却仿佛十恶不赦,以至于要背负谋杀他人的罪名(被科菲操纵枪杀华顿),并且遭受精神病的折磨,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报应。电影创作者为了表达对死刑犯人的尊重和同情,却不惜肆意践踏折磨一个真正的无辜者,这便是电影的不如意之所在。

于是,电影过后,我不禁重新陷入迷惑,到底什么样的生命值得尊重?是一律的众生平等,还是有选取的平等。如果有选取,选取的标准又是什么?人类珍惜他者的生命,是不是仅仅正因它们能给人类带来快乐?比如电影中会杂耍的老鼠。我期望把这些问题留给所有的读者和观众,让我们一齐思考,生命的好处。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4

《绿里奇迹》这部电影就是在探讨这个问题。一个关押死刑犯的监狱,被关在这里的犯人都是犯了死罪的,不久的将来要“去另一个世界”,所以身处这样的环境是多么的令人窒息。我们可以理解这里就好像阴界与阳界的交接点,作为一个交界点,按照常理这个点的关系会比较复杂,就像两国边境会成为走私与贩毒的场所,两省交界是逃犯的聚集地,城乡交界点是社会边缘人物的天下一样,作为阴阳的交界点,这里自然会有善男信女,也会有牛鬼蛇神。监狱里的狱警、被关押的犯人,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直到有一天,一个皮肤黝黑,身体健硕,面目狰狞的“ 天使” 的出现,他永远穿着一身肮脏的“ 劳动服”。请你不要不相信眼前的情景,本片的片名翻译成《绿里奇迹》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 奇迹” 两个字就从这个“ 黑天使” 开始。他的来到,打破了这个阴阳交界点的原有秩序,后来发生的事情与其说彻底打破了这个“ 黑暗与无望” 社会的秩序还不如说“ 黑天使” 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他的特异功能帮助了身边需要帮助的善人,同时也惩罚了罪有应得的恶人,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你处在什么阶级,无论你还能活多长时间,“ 性亦善”!

但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天使降落在人间,为了融于人群,褪下了雪白的羽翼,换成了一件黑色的外衣,“黑天使”最终坦然面对了死亡,与其痛苦的活着不如爽快的了断,而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事与愿违,他活在别人误解的仇恨中,由于社会种族阶级的歧视,他无法为自己辩护……

《绿里奇迹》是一部看完之后会让人陷入深深思考的电影,思考生存的意义,思考善与恶的本能。世人对时光流逝大致是不经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罢,皆可止于瞬息。全片充斥着一种凝重的气氛,这种凝重通过影像重重的撞击的人们的心灵。我想,我们人类之所以存在是有意义的,既然存在就要实现存在的意义。人的一生不在于存在时间的长短,而是在于存在过程中的精彩!

绿里奇迹观后心得5

最近这几天突然对汉克斯着迷了,接连看了好几部他的电影,可今天看的这部《绿里奇迹》注定要让我失眠,本片讲述了一个狱警同他所看护的犯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曾二获奥斯卡奖的汤姆。汉克斯饰演狱警保罗,每天都要面对大量被判有罪的杀人犯们坐在电椅上受刑。约翰,由于被控残杀二个年轻的女孩而入狱,可他纯真的本性,不寻常的气度引起了保罗对他所犯罪行的怀疑。他真的有罪吗?

这是一部探讨生存意义的影片,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 监狱的背景下,独辟蹊径地展现了狱吏与死囚间的微妙关系,其中的黑色悬疑气氛、象征不同道义符号的特殊人物以及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心理冲突。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轻缓而华丽,牺牲了紧凑,用它自己独有的节奏缓缓的语调地姗姗道来。我们跟着它的速度去认知和感受。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电影,比起现在这些更顾及观众感受的电影相对而言显得非常主动。我在想,真正的艺术是不是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应该是被动的恶俗趣味而更多葆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能让人们信服甚至让人沉溺而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这样的定位给了这部电影极其宽松的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自我挥洒的余地。极尽铺张地把剧情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得非常细致到位,188分钟让人不感觉拖沓甚至让人感觉流畅,宽松而漫长的篇幅如此轻缓而高低起伏辗转反复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

完全可以用奢华来形容这部电影,奢侈的是电影铺张的篇幅,华现是电影所有做到了极致的细节。极尽奢华,是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剧情给我的整体感觉。电影的每个镜头却是和这种整体的感觉完全相反的朴实。淡黄色调的镜头看起来厚重而充满了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奢华却朴实,厚重而悲悯,所有这些在情感上格格不入却相辅相成的风格因素造就了这部经典不朽的电影。

本片对人物、人性的描述和揭露非常到位,从狱卒到死囚的关系到各个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饱满。作为叙述者第一人称的保罗以一个旁观、客观却主观的角度讲述了真正的主角约翰·克菲的传奇事迹,而在他眼中的各色人等也就成了电影冷眼旁观的解读角度。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保罗所看到那个绿色旅程中的形形色色,我们的客观是保罗的主观。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那些镜头背后如话悲悯的阐述。除了看守的狱卒之外,在E区里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将面对的都是死亡。最后的旅程上是否有奇迹其实并不太让人关心,我更想观望的是如何去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而这些注定将在这里走完一生的人将会带着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走向终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虔诚地祈盼那个最后的救赎,不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和安份,虔诚而悲悯。这也许也是人性对于生命最后的敬畏和虔诚了。斯之将死,其行也善。

为什么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会带给E区里所有人欣喜若狂的愉悦呢。因为这片绿色的大地是生命的最后终站,而老鼠,却在这里寻找到了一个开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的老鼠不是老鼠,狱卒不是狱卒,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都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敬畏。众生平等,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如果说伯格曼是不相信和怀疑上帝存在的代表,那么本片的导演明显是相反的,在本片中似乎可以无处不在的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可是在本片中的上帝似乎对人类已经很失望了,约翰·克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上帝的化生,可是让他感受到的确实人类的痛苦,最终上帝也忍受不了人类而选在结束他的生命,其实对不和逻辑的事情我向来都很反感的,我会认为那是导演没有办法处理事情了而不得已选择的方式。可是本片中的好几处有为常理的神化之笔却让我拜服,也正是因为有这几笔的存在而更加升华了导演所要表现的主题。

《绿里奇迹》影评 篇6

虽然都是根据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说改编,但除开《迷雾》,另外两部作品并非金最拿手的恐怖题材,而是无论在文学还是电影领域都算不上热门的监狱话题。事实上,包括《迷雾》在内,德拉邦特所执导的这三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做成人寓言。《肖申克》是关于人在体制内的僵化与追求自由的渴望,《迷雾》则残酷的揭露着在极端情形下人性的丑恶,以及绝望中人类的选择。而与之相比,拍摄于上世纪最后一年的《绿里奇迹》,则更像是一则充满着宗教隐喻的醒世寓言。

同一个导演、同一个原著作者,甚至同样的监狱体裁,《绿里奇迹》不可避免的无数次被人拿来与《肖申克的救赎》相比较。这种比较不那么公平的地方在于,且遑论后者难以超越的经典地位,只要注意到二者中一个充满励志和友情等主流正能量,另一个则灰暗绝望颓唐,哪个更容易引发人们的观影快感和如潮好评,就非常明显了。

但在我看来,正是《绿里奇迹》中包含的这一丝残酷决绝的味道,和极其明显的宗教意味,赋予了本片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是一幕现代版的“受难”,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可以视为对圣经故事的复刻。而在这种“牺牲”和“救赎”中产生的浓浓宗教感,让整个故事在“人性”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几分“神性”的意味。

从《胜利大逃亡》到《巴比龙》,再到导演本人的名作《肖申克的救赎》,几乎所有类似体裁的电影里,监狱都是作为象征束缚人性、或是体制桎梏的某种能指存在,而在本片中,监狱更多的被赋予了基督教中的“原罪”含义。除开卡费和沃顿,其他人的罪行我们无从得知。但在只有一级谋杀才有可能判处极刑的美国,每一位来到这里的罪犯一定都是犯下了不可挽回的罪状。而他们洗清“罪”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那条窄窄的“绿里”通道,用生命回归天国的方式,祈求上帝和被害者的原谅。

从剧情来看,很难判断拥有“神力”的黑人巨汉卡费的入狱,到底是自我心甘情愿还是无奈含冤待雪。但若是将他与那个愿意背负着荆棘和十字架,用死唤醒世人的神之子视为同一种能指,那么他的身陷囹圄明显带着一种对世人的救赎。他的神力,是将一切伤痛吸入自己的体内。而当他怀抱污名而死,围观的人如同多年前的耶路撒冷市民一般,为他的死而叫好,这也更加鲜明的象征着耶稣基督的孑然孤世。神之子被他所挚爱的子民亲手送上死亡的十字架,而卡费也被他所试图拯救的女孩父母所误解、所憎恨。在他走上电椅之时,当电流将生命从他的体内带走之时,闪烁的灯光和狱卒的眼泪,是先知者对他的祭奠,而受害者亲人的咬牙切次和旁观者的冷漠无语,也正是懵懂世人最贴切的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卡费愿意,保罗和其他狱卒甘愿冒着风险放他自由。可是卡费身心俱疲。他对这个世界的悲观,让他放弃了可以延续的生命,也放弃了可以帮助更多人的机会。正是这个世界的“恶”,让拥有“神之力”的他绝望。

这种“恶”,在本片中以狱卒佩西和犯人沃顿为代表。他们分别是体制内与体制外两种“恶”的代言人。佩西蔑视生命的尊严,不但破灭了德拉克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暖期待,甚至赋予了他最痛苦的死亡过程。他的出身所带来的权力背景,让他肆无忌惮,而监狱管理者身份带来的一点点不起眼的权威,却被他用来满足心底卑鄙的恶欲。而佩顿则是另一种无法无天的野兽,他生存的唯一目标是为了满足各种原始的欲望。别人的痛苦是他的快乐,别人的鄙夷是他的满足。这样毫无道德底线和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意识的渣粹,却用自己无法原谅的罪行,让善良的卡费为之买单。

卡费最后对他们的惩处,带着几分黑色幽默的意味,也或许带着些只有恶才能消灭恶的暗喻。但无论他们的结局如何,卡费不可能复生,一对小女孩不可能复生,这个荒谬的世界上的最终胜者,每每总是“恶”的哪一方。

因为“恶”,所以“神”不再拯救世人。不知道这是否表述出斯蒂芬金对现实的失望,但即便是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细细想来,仍旧不寒而栗。

而保罗,理所当然的带着圣经故事里亲手下达处死耶稣命令的罗马总督彼拉多的影子。但从他的名字,和年老后对卡费“神迹”的宣说,不难明白斯蒂芬金在他的身上糅合了另一位圣经人物的形象,那就是新约圣经多数内容的撰写者、基督教历史上仅次于耶稣的二号人物、最伟大的圣徒圣保罗。将功臣与罪人合一,让传承耶稣者与杀戮耶稣者合一,是这位恐怖小说大师的又一奇妙构想,既突出了基督教义里所拥有,也应该被所有正常宗教所具有的感化和导善的功能,又隐晦表达了这样一种含义——肉体的生杀予夺,并不意味着精神意义上的臧否取舍。而精神上的不朽,恰恰是从身体的腐朽开始的。

最终,保罗被赋予了比常人久得多的生命,从而不得不亲眼目送一个个亲人和朋友离去,直至孑然一身,孤独终老。这是对“弑神者”的终极惩罚,却也是对“颂神者”的另类祝福。当然,关于漫长岁月对一个人究竟是惩罚还是祝福,片中不过点到为止,若要加以论述,那恐怕又是另外一篇大文章了。

全片影调弥漫着一股陈旧、压抑的氛围,仿佛看着画面,鼻子里便能闻到那种凝固、绝望的味道。几乎一色的室内戏对布光的考究与否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从成片效果来看,本片绝对做到了教科书级别的高度。从顶光突出的神圣效果,到底部光源带来的诡异视觉,从多重布光造就角色面部立体感,到整个场景的油画质地与古典审美,导演将一方小小监牢,融进了人世间的林林总总,也极大的突出了电影作为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讽刺和批判作用。

这不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也不是一个能够从中读到励志、煽情、刺激、惊险和好莱坞主流价值观的故事。即便是在以创作生命力旺盛和类型多样著称的斯蒂芬金的笔下,本片的原著文本也显得另类特别。本作浓郁的超现实色彩和《圣经》底色,给人冷静的反思,让观众从玄奇的叙事背后,几乎毫不费力的读懂作者的表述野心。只是这种讽刺与批判,既不指向我们的日常伦理和道德界限,也不指向社会制度与行为规范,而是如同神一般对普世的怜悯与责爱。我们通常将作者对作品的操控成为“上帝视角”,这一次,斯蒂芬金却真的用上帝般的视角,打量着这个令人绝望的世界。

《奇迹》观后感 篇7

主人公景浩,父亲跑了,母亲因为先天性心脏病走了,只留下一个六岁的妹妹景彤与其相依为命。可祸不单行,妹妹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要做手术,需要一笔巨额手术费。于是景浩开始了艰辛的筹款之路:想通过倒卖翻新机,结果遇上重点打击翻新机,血本无还,连房租都交不起,被房东赶了出来。

后来,他又想把深宁C8的零件卖给深宁公司,但公司老板赵振昌并不是慈善家,他要景浩自己成立一个工厂,自己找工人拆零件,并且零件的合格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才接收,并且没有定金,全部归他自己负责。景浩将自己的全部家当卖出,并做高空清洁工才将厂子建起来,并费了一番苦心的找工人,手把手教他们拆零件。历尽曲折后,终是成功以百分之八十七的合格率如期完成,并得到了两年500万的合作协议。最终彤彤的病得治了,景好也如愿完成了大学学业,并创立了景浩通讯,其他人也都家庭事业有成,结局圆满。

电影名中的“笨”字,并不是说他们智商低,而是同愚公移山般的坚定与执着。他们都不是受上天眷顾的人,处境困难,命运不幸。但他们就像一只蜗牛,坚定地,不断努力地向着目标爬着。即便行动缓慢,但终会到达梦想的彼岸。

天不助者自助之,凭着这样的信念,景浩骑着电动车在大街小巷中狂奔,摔倒了,忍着痛爬起来,车坏了,靠双腿跑,赶上列车,得到机会;凭着这样的信念,景浩在半夜遭贼时,奋不顾身,终将货物追回;凭着这样的信念,景浩终于拯救妹妹,成就人生。

奇迹男孩观后感 篇8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奇迹男孩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奇迹男孩观后感1

今天我看了电影《奇迹男孩》,讲述了10岁的奥吉天生脸部畸形,又经历了27次手术,非常不幸。此前一直在家中跟着妈妈自学。小学五年级时,奥吉进入父母为他精心挑选的学校上学,因为天生脸部畸形,小奥吉戴上头盔掩饰自己真实的样子,不寻常的外表让他成为同学们讨论的焦点,并终日受到嘲笑和排斥。

然而,小奥吉没有被嘲笑和讥讽吓倒,而是勇敢冲破了内心的壁垒,打开了头盔,变得自信坚强。也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欢迎。

这一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个是不要嘲笑别人,这样会让别人非常难受,第二是被人嘲笑时不要气馁,只要拥有坚强的内心,就一定会受人尊敬的。

奇迹男孩观后感2

每个家庭都不会希望有一个残缺的天使降临,有的时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的,有那么千万分之一的概率就中奖了,奇迹男孩就是讲的这样一个故事,家里的第二个孩子降临了,由于父母基因问题导致了脸部畸形,还好父母没有放弃他,母亲放弃了事业陪伴着,直到五年级的时候决定让他走进校园,面对残酷的现实,小男孩是幸运的,有一个有爱的家庭,爸爸妈妈很疼他,姐姐也很溺爱他,在学校,一开始收到了同学们带有异样的眼光,伙伴的欺骗跟远离,但是小男孩没有自暴自弃,依然热情,依然乐观,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友谊,获得了勋章,成为了一个奇迹。影片很感人,情节不拖沓,看到最后的时候不由得为男孩鼓掌。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幸运的,完整的来到了世上,有着一手好牌却打烂了生活,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有家人,有朋友,何愁过不去。18年开始了,新的一年我们奋勇向前,创造出自己的奇迹人生。

奇迹男孩观后感3

今天是寒假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奇迹男孩》,爸爸说这部电影在外国很受欢迎,所以,我也是满怀着期待。

奇迹男孩就是讲的这样一个故事,家里第二个孩子降临了,由于父母基因问题导致了脸部畸形,还好父母没有放弃他,母亲放弃了事业陪伴着,直到五年级的时候决定让他走进校园,面对残酷的现实,小男孩是幸运的,有一个有爱的家庭,爸爸妈妈很疼他,姐姐也很溺爱他。

在学校,一开始收到了同学们带有异样的眼光,伙伴的欺骗跟远离,但是小男孩没有自暴自弃,依然热情,依然乐观,最后通过自己努力获得了友谊,获得了勋章,成为了一个奇迹。影片很感人,情节不拖沓,看到最后的时候不由得为男孩鼓掌。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幸运的,完整的来到了世上,有着一手好牌却打烂了生活,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有家人,有朋友,何愁过不去。18年开始了,新的一年我们奋勇向前,创造出自己的奇迹人生。

奇迹男孩观后感4

期末考试结束的这天,我和同班的两位同学一起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奇迹男孩》。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叫奥吉的小男孩,他得了先天性脸部残疾。爸爸妈妈为了保护他,从小让他在家里自学。到他五年级时,爸爸妈妈精心为他挑选了一所学校。当他去学校后,同学们都说他是个丑八怪,还欺负他。但是,奥吉从不自暴自弃,依然刻苦学习,最终在一次科技课用他的表现证明了自己,赢得了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在某方面有缺陷而取笑他、欺负他,因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的,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奇迹男孩观后感5

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推荐的教育大片儿,同学们一定抽时间观看,能培养我们的正确的人生观。影片中温情细腻的故事非常接近儿童生活。例如奥吉失去平日的朋友、没有人理他、上课的过程、春游、小朋友喜欢的万圣节等等活动。

《奇迹男孩》是《奇迹》一书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生命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但爱让生命化为不可思议的奇迹。”10岁的奥吉天生脸部畸形,上五年级前他一直在家中自学,当他到学校读书后大家都疏远他,称他为怪物。同学们都不和他接触,说他有传染病,他终日受到同学的嘲讽和戏弄。就连好不容易交到的新朋友也似乎不太值得信任。

电影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奥吉以及他周围的人是如何对待他,做了怎样的牺牲和改变,最终变成更好的人。这部影片用一种喜剧温馨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一种善良、勇敢与温暖。

这个世界或许有恶的存在,但我们应该用力量维护这个世界的真善,相信吧,你的一次善举可能带来美妙的奇迹!

奇迹男孩观后感6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一部电影,它的名字叫做《奇迹男孩》。

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叫奥吉,他出生的时候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尽管动了27次手术,可他长的还是特别丑。在他10岁之前他的妈妈一直在家里照顾他。到了他10岁时,他的妈妈想:如果这个孩子不上学,那怎样才能融入到社会呢?于是他的妈妈决定让奥吉去上学!

在学校中奥吉遇到了许多同学,刚开始他遇到了很多嘲笑,但他的家人给了他很大的支持。慢慢的,奥吉也收到了很多同学的善意和帮助,同学们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最后,奥吉在自己的努力坚持和身边家人朋友的帮助下还获得了学校的.奖章。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奥吉是个坚强又善良的男孩。由此,我想到我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奥吉学习他的精神,遇到困难应该咬牙坚持,遇到嘲笑应该不为所动,同时也要珍惜友谊。在学习和生活中做最棒的自己。

奇迹男孩观后感7

今天我看了电影《奇迹男孩》,讲述了10岁的奥吉天生脸部畸形,又经历了27次手术,非常不幸。此前一直在家中跟着妈妈自学。小学五年级时,奥吉进入父母为他精心挑选的学校上学,因为天生脸部畸形,小奥吉戴上头盔掩饰自己真实的样子,不寻常的外表让他成为同学们讨论的焦点,并终日受到嘲笑与排斥。

然而,小奥吉没有被嘲笑与讥讽吓倒,而是勇敢冲破了内心的壁垒,打开了头盔,变得自信坚强。也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与欢迎。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个就是不要嘲笑别人,这样会让别人非常难受,第二就是被人嘲笑时不要气馁,只要拥有坚强的内心,就一定会受人尊敬的。

奇迹男孩观后感8

影片讲述了一个脸部有畸形的男孩子进入学校获得老师家长同学鼓励和帮助变得自信并获得成功的故事。

他的妈妈痛苦的生下他后,却发现是个畸形,可他妈妈并没有放弃,进行了27次手术后,奥吉终于正常了些。他妈妈爱他,相信他,让他去上了学。他之所以去上学,是因为他有一种动力,一种家庭给他的爱的力量。他从抵触到接受人们的目光和同学们的嘲讽,直到他用真诚打动了同学,结交了许多朋友。

而有一个男孩子从刚入学时就与他作对,直到他的家长出现,我才知道为什么这个孩子会欺凌一个本来就弱小的人。他的家长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的儿子,甚至怪罪到奥吉身上,并用给学校的投资威胁,最后决定换一所学校。其实当校长正义凛然地指出他错误时,他完全可以认错并反驳家长,表示不愿意退学并向奥吉道歉,奥吉原谅了他并成为了好朋友,也就是完全正能量。这样的效果好一些。

这个世界缺少的并不是完美的人,而是正义的,有同情心的人。

奇迹男孩观后感9

看完《奇迹男孩》,我不禁对奥吉产生了一股敬佩之情!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名叫奥吉的小男孩,一生下来就连续做了27次手术,才把他从死神的手掌里解救出来。他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获得啦很大的成就!

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管你是富二代,还是流浪汉,还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只要你选择了自己想做的事业,就应该坚持下去,不管中途遇到任何麻烦和困难,你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去做,再大的困难也不足为奇。

在我的身边,也发生过相同的事情。从一年级开始,老师教我们怎样写博客,妈妈下载好软件,就陪我几乎每天都坚持,一直坚持到现在,写博1000多篇,并且获得了好多奖项,好多本书和《博物》。我以后也要坚持下去!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做事贵在坚持!

奇迹男孩观后感10

最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奇迹男孩》,以为是励志片,原来是温情片,主旨在于鼓励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但同时也在提醒每个家长无论怎样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时刻都要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在孩子犯错时纠念纠行,在孩子气馁时鼓励鼓气。

通过这部片子让我知道了,每个人都需要发自真心的友谊,也需要用真诚去对待朋友,片中奇迹男孩在“丑陋”面容下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因此在成长的路上,要坚定自己的步伐、要有足够的智商,要有良好的品行,更要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和为自己拼搏的责任心,爸爸妈妈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完全有能力让自己成为太阳,温暖自己和他人,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努力,到了那一天,我们都会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奇迹男孩》的善良,让人回味绵长,反省自量,主旋律悠扬。

奇迹男孩观后感11

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奇迹男孩》。这部电影讲述了奥吉天生脸部畸形,经历了27次手术。他出生到10岁,一直跟着妈妈在家自学。小学五年级时,奥吉进入小学读书。因为天生脸部畸形,奥吉带上头盔,同学们嘲笑他,不和他玩耍。

但是,奥吉没有自暴自弃,仍然很乐观开朗,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友谊和勋章,成为了一个奇迹。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拥有健康完整的身体。当然,我们也不能嘲笑别人,要拥有善良坚强的心。

奇迹男孩观后感12

昨天,妈妈带我去看了一部美国电影,叫《奇迹男孩》,这是一个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电影的主人翁是一个小男孩,名叫奥吉,他生下来的时候脸部畸形,由于怕被人嘲笑,一直没有上学,由妈妈教他各种知识。

到了必须上学的时候,奥吉该读五年级了。为了不让别人嘲笑自己,奥吉每天上学都会戴上宇航员的头盔,他的爸爸、妈妈、姐姐总会对他说:“你是最棒的,因为妈妈教过你一切!”

在学校里,奥吉起初受到了很多讽刺和嘲笑,但经过他的努力和家人的鼓励,他战胜了各种困难,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在毕业典礼的时候,奥吉成为全校唯一拿到金牌的学生。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有很多东西要向奥吉学习,学习他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学习他乐观真诚,天天向上的态度。

奇迹男孩观后感13

最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电影《奇迹男孩》,以为是励志片,原来是温情片,主旨在于鼓励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但同时也在提醒每个家长无论怎样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时刻都要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在孩子犯错时纠念纠行,在孩子气馁时鼓励鼓气。

通过这部片子让我知道了,每个人都需要发自真心的友谊,也需要用真诚去对待朋友,片中奇迹男孩在“丑陋”面容下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因此在成长的路上,要坚定自己的步伐、要有足够的智商,要有良好的品行,更要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和为自己拼搏的责任心,爸爸妈妈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完全有能力让自己成为太阳,温暖自己和他人,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努力,到那一天,我们都会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电影《奇迹男孩》的善良,让人回味绵长,反省自量,主旋律悠扬。

奇迹男孩观后感14

这个双休日,妈妈带我一起去看电影《奇迹男孩》。奥吉是一个天生面部畸形的男孩,他做了27次手术,但依旧惨不忍睹,让每一个看到他的人都把他当作怪物。所以,奥吉很自卑,每次出门的时候都要带一个宇航员头盔,他希望自己能够隐形。

10岁的奥吉在妈妈的建议下进了学校。虽然校长给部分同学打了电话,希望能够好好对待奥吉,但他还是受到了很多打击,同学们都歧视他,对他指指点点,没有人跟他一起玩,也没有人跟他一起吃饭。但是他有一颗聪明的大脑,科学学得特别好。他勇敢地面对这些挫折,战胜自卑,赢得友情,获得学校最高奖学金。

我想,奥吉长得那么丑陋,都能够自信地生活,能够获得别人的赞赏和友谊,我一个正常的孩子,有什么理由自卑呢?有什么理由觉得同学不喜欢自己呢?

奇迹男孩观后感15

最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奇迹男孩》,以为这就是励志片,原来就是温情片,主旨在于鼓励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但同时也在提醒每个家长无论怎样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时刻都要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在孩子犯错时纠念纠行,在孩子气馁时鼓励鼓气。

通过这部片子让我知道了,每个人都需要发自真心的友谊,也需要用真诚去对待朋友,片中奇迹男孩在“丑陋”面容下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因此在成长的路上,要坚定自己的步伐、要有足够的智商,要有良好的品行,更要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和为自己拼搏的责任心,爸爸妈妈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完全有能力让自己成为太阳,温暖自己和他人,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努力,到那一天,我们都会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上一篇:环保工人的小学五年级作文下一篇:体育学生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