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奇迹

2024-08-22

不完美的奇迹(通用8篇)

不完美的奇迹 篇1

摘要:绘画中的整合, 就是对所拥有的素材进行筛选, 有进有退, 有取有舍, 最终达到突出明确主题思想的效果。就油画家而言, 就是要对不同造型、不同明度、不同颜色和不同内容的素材进行识别与选择, 吸取与调配, 让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使画面更有说服力, 更有视觉冲击力, 创造出美妙的视觉图像。

关键词:整合,构思,取舍

在绘画过程中, 要对不同造型、不同明度、不同颜色、不同内容的素材进行识别与选择, 吸取与调配, 让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使画面更有说服力, 更有视觉冲击力, 创造出美妙的视觉图像。在委拉斯凯兹的《镜前的维纳斯》中, 人体和布褶挤出一条两端上翘的美丽弧线, 给画面营造出轻松的气氛, 人物的动作看上去也很随意, 虽然她的身体在床上制造出了一些褶纹, 但还是使人感到, 维纳斯的身体非常轻巧, 好像可以将她毫不费力地托起。但在现实生活中, 试图让模特摆出维纳斯的姿势, 结果这个姿势非常别扭, 不仅使模特很辛苦, 更重要的是床与布好像都不能承受这重压, 而乱成一团。此刻, 轻松惬意的感觉被一扫而空。在委拉斯凯兹的这幅作品中, 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对画面进行了整合, 巧妙地在画面中制造了一条上弧线, 消解了重负的压力, 营造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可见, 在构思艺术作品时, 整合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绘画中整合的概念和作用

绘画中的整合, 就是对所拥有的素材进行筛选, 有进有退, 有取有舍, 最终达到突出明确主题思想的效果。在构思一幅作品时, 首先, 会思考把主要的东西放在哪里。所谓主要的东西, 就是与主题, 即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直接相关的东西。客观物象虽然一来就在那里, 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它的价值。画家必须从自然中筛选出能够借以表达自己的主题的东西, 并反复尝试看看把它放在画面中的什么位置最合适。这时就需要整合。其次, 需要一些辅助东西把主要的东西联系起来, 借此突显我们的主题。所谓辅助的东西, 就是与主题不直接相关, 但艺术家需要它们作为主题的陪衬的东西。这也得通过整合来达到。最后, 我们需要把没用的东西去掉。所谓没用的东西, 就是一些虽客观存在, 但是却有碍于主题的表达, 于是他们就在整合的过程中被删除掉了。通过整合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明确, 使画面各部分的关系协调统一, 富于节奏感。

二、整合的方法

对画面进行整合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素材进行识别与选取, 第二步是调配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 识别与选取素材

对素材进行识别与提取的过程其实很类似于收拾书房。一提起书房首先想到的是书。这是书房中最重要的东西。书的摆放是否合理、有序, 直接决定了书房的舒适和实用程度。这就如同构思一幅作品时, 用来表达主题的那些部分。在构思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些部分的位置、造型、颜色等问题, 因为这几乎将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而这些问题的解决, 无一例外都必须要整合。以委拉斯凯兹的早期作品《水贩》为例,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这样写道:这幅画画的是一位老人正在塞维利亚的街道上卖水。但是我们看到了些什么?一位老人面容憔悴, 一脸皱纹, 衣衫褴褛, 一手扶着一个大陶壶, 另一只手正准备接过一个小男孩手中的透明玻璃杯。一束光掠过小男孩的脸, 又擦过老人的胸前, 照在大陶壶上。就画面而言, 这是在塞维利亚, 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并不重要, 好像也没人追究是不是在街上。重要的是什么?是一个水贩卖水, 这个非常平常的日常生活片段。所以画中的水贩、买水的人, 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主要的东西, 所以它们是最重要的。对它们的设计是否合理也就基本决定了这幅画的成败。它们就好像是收拾书房的时候书的位置。经营它们的位置, 让水贩在画面的左侧, 还是右侧, 靠上还是靠下, 就如同收拾书房时, 把书选择放在房间中靠近窗户的一面, 还是选择另一侧一样。在这个过程中, 画家思考与尝试看看如何整合画面更有视觉冲击力, 就像思考如何整理书房才更简洁、大方一样。比如, 为了突出这一卖一买两个人物, 艺术家有意加强了他们脸上的明暗对比关系, 两个陶壶的明暗对比也被加强了。而当在现实中还原这一场景时, 发现如果像贡布里希说的是街景用外光拍摄, 那么光线将平均地洒在画面中所有的东西上, 即三个人, 两个陶壶, 两个桌子, 一个玻璃杯。但如果用室内的聚光灯光线拍摄, 又不可能刚刚好只加强水贩和陶壶等, 这些与主题直接相关的东西, 所以艺术家一定是为了主题的需要加强了画面中与主题直接相关的事物的明度对比关系, 对客观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可见, 在构思时, 对画面主体进行整合是必要的。

(二) 调配各部关系

在构思作品时, 一定要注意调配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调整画面关系时, 不仅要重视主体物的描绘, 同时还要注意那些辅助表达主题的事物。它们虽然不是最重要的, 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有了他们主题才得以突显, 才更可能在观众不经意的一撇时, 抓住观众。这就如同书房中不能只有书, 还要有书架、桌子、椅子等等物品。它们的摆放就决定了书房是否易于静心养气, 凝神思考。以《镜前的维纳斯》为例, 画面中除了维纳斯和镜子之外, 还有一个天使和几块衬布等, 这些都是辅助的东西。这些东西能够进一步说明主题。比如天使就正好把维纳斯和镜子联系在了一起,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天使拿着镜子, 这样就使主题更明确了。同样, 那几块布也是为烘托气氛而存在的。此外, 在构思时, 画家将把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删除出自己的画面。这就好像如果书房中放了电子游戏机、汽车配件这类的东西, 就会显得极其碍眼和不搭调一样。比如, 在米勒的《拾穗者》中, 三位农村妇女穿着粗厚朴实的衣裙, 正在收割后的麦田俯身捡取落在地上的麦穗。右侧的妇女站得高一些一手扶着膝盖, 中间的那个好像已经捡了很多麦穗, 腰上系着的袋子已经被麦穗塞得满满的。左侧的妇女则一手拾麦穗一手拿到背后。乍一看, 这好像是在不经意间选取的一个田间劳作片段, 但是其实这不经意的片段正是艺术家整合的结果。如果在现实中还原这一场景, 会发现无论怎样都很难与画中人物的动作保持一致, 而且姿势看上去很僵硬, 光线也不统一。这是因为画家对画面进行了整合, 加强了安定、平衡的感觉, 使人物的动作和分布中萦绕着一种有计划的韵律, 使整个设计保持稳定。为了使画中人物的姿势看起来行动迟缓而吃力, 并干活专心, 画家简化了边线, 使边线多圆少方, 而且还尽量减少了她们身上的衣纹, 使得衣服的质感又厚又硬, 突显了人物朴实的性格。更值得注意的是, 三个人物都没有正面的表情, 这样可使观众更专心于关注她们捡拾这一行为, 不必分心于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就如同, 在书房中一般不要放太多装饰, 以免分散人的注意力。所以, 就构思艺术作品而言, 要向收拾书房一样, 把那些有碍于主题表达的东西去掉, 这样才能使主题更鲜明, 画面更有力量。

画家们长久地经营着千变万化的形象, 把它们收集在一起, 经过不断的尝试, 有效地整合进自己的画面中, 使作品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这就是整合的妙处, 也是艺术家的智慧所在。在构思一幅写实油画作品时, 画家总是通过对素材进行识别和选取, 并调节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升作品的整体效果。画家将客观事物进行一些小修小改, 使整体效果大为改观, 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中营造出了一小块净土, 使人们的心灵可以得到暂时的满足。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2]郭文堉.西方美术史要[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4]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5.

[5]马林兰.创作手稿[M].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8.

不完美的奇迹 篇2

今年的灾难片出品极少,《海啸奇迹》算是其中较为不错的一部。这部打着西班牙出品的灾难片其实并没有多少欧洲电影的特质,相反,从主演到特效却都带着较深的好莱坞烙印。灾难显亲情,绝境现人性,便是《海啸奇迹》所传递的内核。而这个套路,基本上属于所有灾难片的标配,譬如《完美风暴》《世界末日》《活火熔城》等如此。至于《2012》《后天》等佳片,则是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加出色的发挥和扩展。从技术角度来看,《海啸奇迹》的大场面特效制作不算出彩,和《2012》这样的大片比起来颇有不及。不过《海啸奇迹》对于灾难的写实较为出色,海啸汹涌而来的巨大破坏和过后的满目疮痍,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与日本2011年海啸的电视直播相比相差无几。很显然,导演并没有把影片的重点放在大场面和感官刺激上面,海水肆虐的表现中规中矩,尸横遍野的镜头只是一闪而过,他着重表达的是在灾难面前的人性。

基督教有很多传统仪式,洗礼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以水为涤荡罪恶之物,受洗之后便跟随耶稣,有了信仰的力量和方向。在《海啸奇迹》这部影片中,海啸带来铺天盖地的海水,所过之处草木摧折,人化鱼鳖。而班内特一家在亲人离

散之际,依然固守信念,自救救人:娜奥米·沃茨饰演的母亲玛利亚身份是医生,海啸发生后带着长子卢卡斯劈波斗浪,死中求生。重伤逃生的同时,玛利亚依然不忘希波克拉底誓词,救起一个小男孩。而长子卢卡斯在和母亲因逃生与救人发生分歧之后,又遵母命在医院中助人寻亲,整个人借此洗礼,得到净化提升,一夜间长大成人。

完美保健品被诉“不完美”真相 篇3

继鱼腥草事件、欣弗药品风波后,保健品安全问题广受关注,此报道刚刚刊发,报纸、网络相继转载,瞬间将一贯低调稳健著称的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推上了舆论的风头浪尖,在国内畅销了10余年的完美拳头产品———完美牌芦荟矿物晶也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所有种种不利的消息让业界和消费者愕然、完美产品一夜之间俨然成为让消费者“千夫所指”的魔头,恐慌在蔓延……

完美的产品到底怎么了?完美保健品对人体是否真的可以造成危害?它的安全性是否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可?究竟哪些环节出了问题?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完美保健品是否对人体有危害作用

上述报道称完美公司生产的芦荟矿物晶是致人死命的幕后杀手,服用后导致多人死亡或病残,同时曝出一份触目惊心的涉及50多人的“死亡名单”,并称这份死亡名单中20多人已死亡,30多人伤病、残疾。

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是由马来西亚完美资源有限公司在1994年投资设立于广东省中山市,以生产健康食品、个人护理品、家居日用品和美容护肤品等大众消费日用品而著称。

截止目前,完美国际机构达5家,在全国设立了33家分支机构,同时,开设了3600多家完美服务中心,产品市场在香港地区及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不断拓展。在华投资累计达8亿元人民币,并于2006年12月获得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牌照。

完美2005年被中国质量信用评价中心评为“AAA+级中国质量信用企业”,“2004-2005年度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和“2005-2006年度全国食品安全百佳先进单位”,在2006年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评比中,完美公司获得“2006年度全国食品安全十强企业”称号……2002年6月至2003年1月,完美公司通过保健食品GMP认证、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权威认证。

一面是对人体有危害作用的产品,一面是光环笼罩、产品在中国行销近14年的外资直销巨头,哪一个是完美的真实的一面呢?完美公司是否真如投诉者所说的那样“命案缠身”?

在这份名为“使用完美产品受伤害客户资料(部分)”的名单中,受害者波及浙江、江苏、山东、福建、辽宁、湖南等地,报道中详细列举了某些人服用芦荟矿物晶后,导致精神病、集体群发性肝炎以及死亡等事件。

以两份报道的共同报道对象———宁波的患者吴亚仙之死为例。家住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恒村的吴亚仙是一位农村女工,早年患有脑血管硬化和脑膜炎后遗症,2005年10月7日前后,服用芦荟矿物晶7日之后,突发脑血管破裂死亡。吴的家人认为,吴亚仙之死是完美公司的芦荟矿物晶造成的。

和吴亚仙案例相比,江西瑞昌市鲁家湖水产场张湾村一组55岁村民张远发的死亡更加蹊跷。张远发服用芦荟矿物晶在1小时内就发作,发作不久后就死亡。

报道认为,造成受害者死亡的罪魁祸首之一:芦荟矿物晶里面的多种微量元素超标,如锌、碘等元素都超过了国家标准,并以3家检验报告为证。罪魁祸首之二:部分“完美氨基酸片”配料表和“完美健怡茶”配料表中,配入了“阿斯巴甜”,并称“阿斯巴甜”可能在人体内会转化成甲醇、甲醛、冬氨酸、苯丙氨酸,可使脑部产生化学变化而引起头痛、沮丧、情绪不稳定、失眠、高血压、行为失常、心智迟缓、食欲无常、干眼症、忧郁症、肌肉酸痛等。如果孕妇食用过量的阿斯巴甜,可能会生出基因异常的下一代。

文章中认为50人死残与完美的芦荟矿物晶有关的主要依据是三份检验报告。

事实是否如此?三份检验报告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具的?是否对上述结论具有证据性意义?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首先采访了上述报道中提到的三家检验机构。

三份检验报告结论均不成立

上述报道中分别提供了三家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即:山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送检检测报告、沈阳市质监所检测报告,并以此为证得出50人的死残与完美的芦荟矿物晶有关。

三家检验报告是在何种情况下出具,是否得出微量元素超标的结论?

报道中提到“山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一份“2006W1779号”检测报告中,完美矿物晶的锌含量是136.4mg/kg。”报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列出数据,食品中锌含量在水果中不得超过5mg/kg,在豆类及制品和鱼类中不得超过100mg/kg,同时说明100mg/kg也是锌限量标准中的上限,依此得出完美矿物晶锌含量超标的结论。

事实果真如此么?

记者联系到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检部,该处负责人查到这份2006W1779号报告后告诉记者:“我们于2006年11月11日出具了此报告,是山东一家律师事务所送来的,我们的报告没有结论,并没有得出锌含量超标的结论,这是送检产品,我们无法对送来的产品核实,所以送来的是否真正是完美的产品无法确认,所以我们只出具了一个检验结果。”

“我们才看到相关报道,并看出很多漏洞,不知是作者专业性不够还是其他原因,有些偷换概念,比如文章中引用食品标准来套用保健品的标准,这是不准确的,如果报道中称是我们检验中心得出的此结论,我们将对这些不实报道追究法律责任。”

再来看看第二份送检检测报告。

报道中称“在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一份检验报告中,完美矿物晶的锌含量是11.4mg/100g,折合成kg则是114mg。”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很为难:“报道中没有检验编号和批次,我们很难查。”

经过了一天的查询后,2007年4月11日,福建出入境检验中心负责人给记者答复:“我们每年检验大概15000份报告,没有检验单号,我们很难核实是否是我们出具的报告。况且我们测试的数据仅仅对所送来的产品样品负责,单单根据送检来的产品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而且我们单位也不参与抽样环节。”

该负责人表示:“我们看了相关报道,说我们提供的报告证明了该产品微量元素超标,这样的结论是不准确、不充分的,我们保留进一步核查的权利。”

第三份报告:以沈阳市质监所检测报告为证。

报道称“沈阳市质监所出具的芦荟矿物晶标准所做的第054654号检测报道中碘含量为975.5mg/kg,如按该营养强化剂的标准,超标了1000多倍。”

记者联系到沈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赵丽秀所长告诉记者:“我们的这份报告是2006年7月作出的,当时是私人送来的样品进行检验,当时委托人没有留下电话、地址。我们仅对那一小瓶来样负责,样品是不是厂家生产,我们无法、也不会去考证,而且并没有对该产品得出结论。”

既然三份检验报告都没有得出多种微量元素超标的结论,报道中声称“50人致死致残”是因完美产品所致的依据就显得缺乏有效的依据了。

此外,报道中还涉及到烟台恒翔司法鉴定所的一份2006年发布的“临鉴字第R1033号”鉴定书,文章中提到“该鉴定书称原志山因服用保健品完美于2004年11月26日被诊断为药物性肝炎,住院期间发现胃溃疡,后诊为胃癌,手术将胃切除2/3。原志山的胃大部切除符合六级伤残”。

记者分别在中国司法鉴定网和山东省司法厅网站司法鉴定机构查询栏目中未能查到这家鉴定机构,而经山东省司法厅(局)审核登记的鉴定机构有70家,记者未能找到这家机构的身影。拨打烟台当地114查询机构,话务员告知记者,该机构号码没有登记。记者在互联网上也未能找到该家机构,查到了与之“一字之差”的另一家机构———烟台信恒翔司法鉴定所。

该所负责人孙惠文告诉记者,因时间关系不能查到该鉴定书是否为本机构出具,但他表示,鉴定所只会对胃切除后果做出鉴定伤残,不会得出是吃某产品造成该后果的结论。至于患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伤残,鉴定机构无法得出结果。

权威检验部门:完美产品无毒无害

记者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他们分别对完美的产品进行了检验,报告检验结果均显示其送检的完美芦荟矿物晶、健怡茶、完美营养餐、完美高纤乐4种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中重庆检验报告是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送检的,送检样品的可靠性、真实性应该说是毋庸置疑的。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主任技师戴昌芳告诉记者,该中心过去两年对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完美芦荟矿物晶冲剂产品前后进行过11批次的检验,结果均显示:产品质量稳定,所检验产品的批次符合企业产品标准(Q/WMRY04-2005)的要求。产品安全无毒: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完美芦荟矿物晶冲剂产品属无毒级物质。

该中心对“死亡名单”中涉及的产品也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产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属无毒级物质,安全无毒。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品安全监管处罗平华处长向记者表示,完美芦荟矿物晶是经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经长期日常检查,他们没有发现改变行为。

针对“完美芦荟矿物晶中锌超标”一说,罗平华表示,锌元素在芦荟矿物晶产品属功效成分,是主要原料之一,完美矿物晶中锌含量符合质量标准规定。

对“完美芦荟矿物晶碘含量超标1000倍”的报道,罗平华则认为,完美芦荟矿物晶根本没有含碘的原料,企业标准没有此项指标。广州质量检验所对生产批号为20041218的产品抽检并没有检出碘。

关于“阿斯巴甜”问题,罗平华表示:阿斯巴甜(甜味素)是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其使用范围为各类食品(罐头食品除外),使用量无限制,只要求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应标明含苯丙胺酸,没有其他标示要求。完美公司产品“完美氨基酸片”和“完美健怡茶”使用和标示阿斯巴甜是符合规定的。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品安全监管处负责人还表示,至今为止,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有收到任何可以断定该产品致病及致死的报告。

为此记者对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总裁特助兼市场部总经理张旭辉进行了专访,他向记者出具了18份产品证书清单,包括国家、省级质监局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及三份广东省疾控中心提供的检验报告和毒性试验报告。

在得到权威部门的检测结论后,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声明:完美产品完全合格。

广东省药监局、广东省疾控中心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公布了相关检测结果,认定“完美芦荟矿物晶”是安全无毒的合格保健食品。

中国保健协会为完美洗冤保健品致死致残报道不实

完美“死亡名单”风波给完美造成巨大影响的同时,其冲击波对整个保健品行业的公信力也带来了巨大打击,消费者纷纷质疑保健食品的安全性。

就在此时,中国保健协会特意组织了国内数名保健食品专家、学者对完美芦荟矿物晶等保健食品进行了独立的论证。

事实是否如报道所说,完美保健品致死致残?

中国保健协会论证完毕后发表的声明则为完美洗刷了冤屈。

声明中称:首先,完美芦荟矿物晶是国家正式批准的保健食品,上市前其产品质量已经得到国家监测机构的多次检测认定。其次,在国家行政部门历次监督抽查中,也从未发现“完美芦荟矿物晶”存在质量问题。

中国保健协会认为,此次针对完美公司保健食品的有关报道是不真实的、缺少事实根据的。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副会长叶柏林则提出了五大依据,说明完美产品的安全无害:一是完美产品有多个权威部门的批准文号,我国保健食品的审查非常严格,不会有疏漏。二是各部门产品实行质量跟踪,表明完美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三是完美产品先后通过GMP、HACCP、ISO9001、ISO14001四项权威认证,这是完美品牌产品安全的保证书。四是目前各个检测部门对于完美产品检测报告,说明了完美产品的安全性。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不超标,也不含有碘。五是完美公司是国际大的公司,各个部门设置多重检查,不可能全部存有漏洞。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金宗濂教授对记者说:“我国的保健食品批准过程非常严格,要经过食品毒理试验、功能学检查和100例人体试验合格后才能获得批准。目前国内8000-9000种保健食品,都要通过安全性评价,在服用推荐用量100倍无害的情况下,才可获批。”

针对完美产品,众位专家一致认为,完美产品的质量是可靠的。

完美:有不正当竞争的黑手在背后操纵

张旭辉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在中国经营了10多年的侨资企业,公司对产品的质量问题一直都十分重视。我们欢迎工商、卫生、技监等部门随时对我们的产品进行抽检。既消除消费者的疑虑,也还企业清白。”

随后,记者又采访到完美公司浙江、上海分公司负责人,他们表示,对完美产品很有信心。

完美北京分公司经理孙波告诉记者,北京有70家完美的专卖店,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也没有出现退货现象,很多经销商做完美产品已十几年了,都相信公司、相信产品没有问题。

记者还随机采访了完美保健品的几位消费者,北京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我已经吃了近5年的完美牌芦荟矿物晶,感觉很不错,但还是有些担心报道的消息。”

广州的消费者秦小姐告诉记者:“完美牌芦荟胶治疗痘痘挺有效,现在仍在用。”

记者接着联系到北京、上海、杭州工商有关负责人,得到的答复是,暂时还没有收到关于完美保健品的相关投诉,工商部门也将适时对此事介入调查,保证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没有人得到这份完整的死亡名单,还有一个蹊跷是,所有受害者全是病入膏肓或者有长期重大疾病病史,并都居住在偏远的乡村,几篇稿子内容大致一致,引用的检测报告内容也都一样,难道城里人的维权意识不如偏远的山村?”一位调查同行在分析了“完美死人事件”报道后质疑道。

张旭辉告诉记者,在过去5年内,完美平均每年销售芦荟矿物晶420万罐,全国有3000多家经销商。

“如果真有毒素的话,为何完美产品能畅销20余年?更古怪的是‘50人死亡名单’基本都是农村贫苦群体,完美保健品的消费群体更多的应是城市中高层收入者,为何城市消费者投诉率低?难道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一位业内人士奇怪地反问。

张旭辉说:“我们怀疑是有不正当竞争的黑手在背后操纵。”

曾几何时,许多人印象中的保健品业是个十足的暴利行业。为了迅速赢得“第一桶金”,众多的保健品企业如过江之鲫冲入这片市场期望切块蛋糕,大多直销企业,其所销售产品均聚焦在保健品系列上。直销业内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

完美别被误伤成另一个三株

保健品业的许多专家和经营者接受记者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担心一场官司损失40亿元,这个弥漫在中原大地和全国商界上的三株悲情会不会在完美身上上演?

“我们可别被误伤成了第二个三株!”张旭辉感慨连连,“现在做实业,尤其是做保健品市场太难了。”

据记者了解,在1994年,三株产品上市,当年销售额完成1.25亿元,1995年完成23.5亿元,1996年开始超过80亿元,正在高歌猛进的三株集团马失前蹄,在1998年全国媒体纷纷炒作湖南常德“八瓶三株要了一条老汉的人命”的新闻中翻了船,一年之后,三株赢了官司却输了市场,尽管湖南高院的终审判决证实了假新闻,即使三株集团是被冤枉的,也已元气大伤、无力回天,市场和消费者无情地遗弃了三株。

媒体对“常德事件”的过度炒作以及累月追踪报道的“杀伤力”让商界不寒而栗。一位老总对记者说:“炒作不实报道可以直接导致一个企业小患变成大患,危机变成杀机……”

记者了解到,完美“死人事件”经不少报纸及网络转载,给广大消费者、经销商、公司声誉本身都带来了难于估量的影响,已有不少地区供销商遭遇消费者质疑和退货。

守望不完美默默耕耘 篇4

信息技术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既要上课, 又要担负设备维护、管理等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繁杂工作, 甚至还要兼做其他工作, 繁杂的事务让人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教学问题;没有其他学科教师那么多课时, 却坚持在自己的课堂上努力耕耘;没有传统学科教师的地位, 却是学校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有人调侃说, “做人难, 做教师更难, 做信息技术教师难上加难”。的确, 几乎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曾经或正面临着类似的尴尬, 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面临着许多困境, 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似乎走得格外艰难。

●发展的动力源于内心

苗逢春教师曾经说过, 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要做到“手上有点技术, 嘴里有些知识, 教学方可有效果”。在我们发牢骚时, 不妨反思,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自己的专业能力够好吗?如何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呢?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技能等方方面面, 它决定着教学工作能否有效的开展。现在,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已经认识到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从原来的被动应付到现在的主动参与。但也有不少教师总是强调领导不重视、学习机会少等客观原因, 为自己的消极懈怠寻找诸多的理由。其实, 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但成长更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一颗种子不会因为头顶一个大石头而停止或怯于成长。

苗小芸老师:“专业成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较好的外部环境, 但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我们内心的原动力。”

●学无止境追求的是思想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专业成长的快与慢, 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有没有学习的习惯, 取决于学习视野的宽窄和学习积累的厚薄。我们只有通过学习, 知识面广了, 底蕴深了, 才能在教学中做到驾轻就熟。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手中首先要有点技术。不要说没有教师教, 网络时代, 只要想学, 网上就有足够的教程资源。不要抱怨自己的工作是打杂, 打杂中涉及的技术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很多技术其实就是在“打杂”中学会的。

张善森老师:“我觉得单纯上好课成不了名师的, 需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现在觉得读书太重要了, 但又不能静下心来读。”

王建红老师:“记得前几年, 优质课评选时用Flash做课件比较时尚, 其他学科老师找到了我, 我不得不学了Flash;学校要做刊板了, 学校没有经费请校外专业人员设计, 我又不得不学了Photo Shop;因为兼任了学校网管员的工作, 我不得不学了网页制作。而这些软件, 也正是信息技术教师技能比赛的必考内容。所以说, 不要抱怨, ‘打杂’成了我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苗小芸老师:“集体培训与学习往往众口难调, 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当前社会, 学理念有很多国内外专家的著作可供研究与借鉴;学技术网上教程也很多, 只要想学, 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

●教无止境的内涵是实践创新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有一种“技术情结”, 常常忽视了教育知识的学习、教学能力的培养, 导致在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与其他传统学科教师相比,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存在差距。其实, 课堂才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 只有借助于课堂这个载体,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发展, 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

困境中同时也蕴含着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学科虽然课时少, 但我们不必像传统学科教师那样忙着赶教学进度, 忙着进行测试, 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课堂教学上, 真正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出发, 充分运用教育的智慧和谋略,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从而让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只能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放下怨言, 通过主动的学习、交流、研究、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实现自我价值。

一是多听课。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我们可以跨学科听课,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点, 有的教师善于调控, 有的教师善于评价, 多听听学校其他学科教师的课, 吸取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精华。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短板, 带着问题去听, 必然会有所收获。

二是积极外出学习。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远, 不临深渊, 不知地之厚, 我们要多学习, 要多争取机会出去学习。

于天虎老师:“我现在最需要的是外出学习观摩, 能开眼界, 有很多新东西学习, 自己也能有很多的感悟。尽管有些不可能一次学会, 但至少是知道了, 可以在课堂上去尝试。”

王建红老师:“上次省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 有个老师非常想去学习, 我给她出注意, 让她自己去向领导申请, 并且提出可以自己承担费用。最后领导被她的诚心打动了, 同意让她去。”

三是主动参与。每年各级教研部门都会组织一些相应的教研活动。对于评比活动, 有的教师觉得自己的课反正也评不上优质课, 所以连去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态度决定一切, 要进步, 首先要克服自身的惰性!不管是优质课还是公开课, 都是教师们对日常教学进行展示的机会, 教学设计彰显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法预设展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而课堂的生成点拨则体现了教师的指导艺术。一节优质课的准备、实践、课后的反思与交流以及来自同行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能够促进教师跃上新的专业发展境界。对教师自身而言, 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是一次提升自己的过程, 给予教师的远比荣誉多得多。所以, 我们要积极参与, 认真备好、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一定要相信, 上课教师的收获远远大于听课的人。

侯红玮老师:“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我要上优质课’的意识要有!”

四是脚踏实地去实践。走在信息技术专业化成长这条崎岖蜿蜒的山路上,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憧憬与希望。然而, 光有理想是不够的, 不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名师们, 虽也是“心向往之”, 却由于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或者被琐碎的事绊住了脚, 导致“行不能至”。追逐理想的过程中, 坚持是最重要的, 或许听过《第56号教室》雷夫讲座的老师会有同感, 他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坚持。这种坚持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需要应对外界压力, 几十年如一日, 不是件容易的事。

苗小芸老师:“我们首先得有理想、有目标, 才会有需求, 自身没有需求就很麻烦了。”

张善森老师:“树立教育理想, 保持斗志, 坚持是最重要的。”

常智老师:“每次外出听完课都感触很深, 雄心勃勃的, 可回到单位又回到了原点。”

张善森老师:“没有时间实践, 总是想当然。课是磨出来的, 没有实践的机会, 怎么能上好课!”

五是自我反思。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反思能够使我们冷静审视自己的教学, 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 反思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 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说, 这或许更有价值与意义。有位叫谢烨的美术老师, 获得过省优质课第一名, 她就曾经写了一篇名为《行走在路上—我的优质课赛课故事》的反思, 长达2万多字的反思记录了她成长的整个过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多写教后反思或随笔, 及时把每节课的得与失记录下来,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并且坚持下去。

不完美的奇迹 篇5

简·奥斯汀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创作了多部关注当时英国女性婚姻与爱情生活的小说,如《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等。《理智与情感》是奥斯汀最早公开发表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这部小说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姐妹俩———代表理智的埃丽诺和代表情感的玛丽安,并且通过对她们各自寻找理想的爱情和婚姻的经历的描写,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体现了在理智与情感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的主题。作品虽然主要通过对两姐妹情感经历的描写来展开,对其中男性角色着墨较淡,但她自如地运用诙谐的语言和反讽手段来暴露理想丈夫们的弱点。

1 通过对比揭示男性角色的弱点

奥斯汀以独特的女性角度把英国式的幽默感融入到《理智与情感》这部作品里。在叙述语言方面,她一方面用漫画式的夸张来描述人物,一方面进行画龙点睛的评论,明褒实贬,绵里藏针。奥斯汀擅长刻画人物。例如,在《理智与情感》里,她巧妙地成对刻画人物,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个性,但在故事中与别的角色对照后更生动,个性鲜明。正如这部小说的题目———理智与情感———代表着两种迥异的性格和对待感情的态度,小说中的人物也是成对出现,如埃丽诺和玛丽安,约翰达什伍德和约翰米德尔顿爵士,爱德华和罗伯特费拉斯,以及布兰顿上校和威洛比。这些性格迥异的人物通过他们行为和情感强烈的对比感染读者。作者用对称的叙事结构,对比的手法展示了小说中三个男性角色不一样的个性和对待感情不一样的态度。

1.1 通过对称的叙事结构

在小说第十章,奥斯汀通过对称的叙事结构强化了布兰顿上校和威洛比两个男性角色的对比。玛丽安和达什伍德太太对威洛比的高度赞赏与玛丽安和威洛比关于布兰顿上校性格的负面评价形成鲜明的对比。玛丽安和达什伍德太太对威洛比的评价很高:威洛比在达什伍德太太和玛丽安心目中是完美的,认为他“是个十分精干的小伙子,他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性格开朗,感情丰富”。相反,威洛比对布兰顿上校抱有偏见:“布兰顿就是那样的人,嘴上大家都称赞他,其实没有谁喜欢他;大家都想见到他,可是没有谁想到要去和他聊天。”玛丽安对布兰顿上校的评价更糟:“他既没有天资和情趣,又缺乏朝气,他的心灵缺乏热情,他的声音单调乏味。”对比突显出布兰顿上校岁数大,表情严肃,性格沉闷。相较而言,威洛比年轻,有活力,富有激情。威洛比这样的年轻人更符合注重情感的玛丽安的青睐。

从布兰顿上校的感情经历、对伊莉莎母女的不离不弃,可以看出布兰顿上校是非常重情义的一个人。布兰顿上校虽然对于玛丽安一直怀有爱慕之情,但得知玛丽安对威洛比一片痴情,所以他一直克制着自己的感情没有对玛丽安表白。直到最后玛丽安被威洛比抛弃后,他一直默默关心和帮助玛丽安,最终打动了玛丽安。从这些可以说布兰顿上校是既理智又不缺乏情感的,是一个绝版好男人。而威洛比被剥掉华丽的外衣,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肮脏、无耻、丑陋的灵魂,挥霍无度,沉迷酒色;诱骗伊莉莎,始乱终弃;为了奢侈虚荣变得冷漠自私,娶了一个富家女从而辜负了玛丽安对他的情谊。通过对称的叙事结构造成了讽刺的效果。玛丽安心目中理想的年轻帅气、外表不俗、感情充沛的男性、丈夫的标准是靠不住的。

1.2 男性角色行为的对比

尽管作者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高尚的男性角色和卑鄙的男性角色的对比,但是效果却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在读者的眼中,高尚的男性角色并不吸引眼球。他们很低调,外表其貌不扬,言谈不风趣。小说中对爱德华和布兰顿上校的描写透露出无趣和思想贫乏是这两个角色的主要特征。相较而言,威洛比好像是个更引人注目,有趣的角色。

爱德华仅仅在他第一次去拜访邦德庄园时对美景的描述、对周围无聊人物的诙谐调侃,短暂地展现出他的魅力之后他又回复成平谈无奇。在整篇小说里,无论爱德华所说的话和做的事都让其显得像是一个沉闷、毫无生气的同伴。当他遇见、爱上埃丽诺的时候,没有说过一句深情的话,或做过感动人的事情。之后当爱德华尴尬地碰到埃丽诺和露西在一起时,他不善于言谈,说话乏味无趣,毫无特色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这个角色呆板乏味的印象。

布兰顿上校在小说中初次出现时是黯淡无声的。作者好几次暗示了他沉默寡言和神情严肃是源自于他之前的感情经历,而他本身不是一个阴郁的人。直到小说最后,布兰顿上校向埃丽诺透露他的过去:他年轻的时候有过一段不幸的的感情经历,他的父亲和哥哥迫使他深爱的女子伊莉莎嫁给了他的哥哥,伊莉莎最终和她的丈夫离婚,后来因为负债而拘留,年纪轻轻地就过世了,留下了一个私生女小伊莉莎,他信守诺言抚养伊莉莎的女儿小伊莉莎。他对朋友重情重义,对于仅仅见过两三面的爱德华,他也同样充满了仁爱之心。布兰顿上校主动向爱德华提供德拉福的牧师的职位。在玛丽安病重之时,主动接达什伍德太太。他是小说中男性角色中对爱情最坚定不移,最恪守诺言的一个。但是,布兰顿上校始终未能摆脱掉沉默寡言,缺乏朝气的印象。他对玛丽安的爱慕并没有在小说中生动的展现出来,而是在小说最后由作者叙述出来。乏味无趣的角色会影响小说对主题的推动。

小说中唯一浪漫的男性角色是威洛比,他给人的印象深刻。他帅气的外表完全俘获了17岁少女玛丽安的芳心。他第一次出场也颇具浪漫的色彩:在倾盆大雨中,女主角玛丽安不慎失足扭伤了脚,他打猎经过,把她抱起送回别墅。作者从外貌、动作、言语、小说中别的角色对他的评价以及作者的评价等方面刻画了这个浪漫的角色。但是威洛比的行为和言语是不可信赖的,玛丽安的感情是真挚的,而威洛比的感情是虚伪自私的。他为了自己的虚荣心,逃避对爱人和朋友的责任。当威洛比的资助人史密斯太太与之决裂,将他赶出家门,为了继续自己奢侈的生活,满足自己物质上的欲望,他抛弃了玛丽安,娶了一位阔小姐为妻。在对待小伊莉莎的感情上他也是不负责任的,他将她不幸的结局归咎于她强烈的感情和贫乏的理智。

1.3 男性角色在结局上的对比

爱德华因为他与露西之前的秘密婚约,虽然他认为当初的订婚是错误的,也不再迷恋露西,但他选择克制自己对埃丽诺的爱慕之情,让露西去选择是否继续保持婚约。直到最终,露西先违背了婚约,爱德华得以解脱,从痛苦不堪中转而获得了幸福。虽然他的行为是理智的,但是在读者的眼中,正如玛丽安对他的看法,爱德华没有什么优点,内心很平静,在他的身上永远感受不到浪漫和激情。

布兰顿上校用真心和耐心,最终打动玛丽安,和玛丽安终成眷属。可以说布兰顿上校的行为自始至终都是理智又不缺乏情感的。但是在读者看来,玛丽安嫁给布兰顿上校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迫于家族的利益。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恋爱和婚姻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与众人相关的社会行为,因此必须顾及他人的利益和要求。布兰顿上校追求玛丽安时是单相思,他与玛丽安在前半部话不投机,几乎没有什么情感交流,而与埃丽诺交流更多也更投机。埃丽诺从理智出发,认为有必要促成妹妹与布兰顿上校的姻缘。最终,玛丽安认识到自己的看法与事实相距太大,她命中注定要抑制十七岁时的那股钟情,怀着敬意和友情,嫁给之前嫌弃的年龄太老、无法结婚的对象。

威洛比最后抛弃了玛丽安,娶了一位阔小姐为妻。当威洛比听到玛丽安结婚的消息,十分悲痛。过了不久,史密斯太太公开宣称,他与一个正派的女人结婚是原谅他的最基本的理由,并主动饶恕了他。这就使他相信:如果一开始他就能真诚地对待玛丽安,他既能过得幸福,又能变得富有。威洛比对自己的不道德行径无比懊悔。在与埃丽诺的交谈中他表示自己是真心爱玛丽安的,承认他为了追求虚荣牺牲了爱情,当埃丽诺对他的未来提出忠告时,他说:“我一定尽力勉勉强强地过下去,家庭幸福是不可能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威洛比是不幸的,他的内心是矛盾痛苦的,而这种不幸和痛苦正是他的放纵和缺乏理智,以及在情感上的匮乏和冷漠自私造成的。

2《理智与情感》对男性角色的幽默与反讽

读者可以从这几段姻缘察觉一个矛盾:一方面奥斯汀需要为女性找一个归宿,结一门好亲事,另一方面她对男性又是基本不信任的。她的作品是对哥特式的浪漫爱情故事的反讽。

2.1 通过主题来表现

在小说中,威洛比和爱德华都是经济不独立,需要依赖他们的资助人———史密斯太太和费拉斯太太。他们两人都辜负了达什伍德姐妹的情谊。威洛比对玛丽安“一方面毫不控制自己的感情,做一切可以讨好她的事,另一方面又不想用感情回报她”;爱德华和别的女子露西已有了婚约。

爱德华的母亲费拉斯太太得知爱德华要娶露西为妻,立即剥夺了爱德华的继承权,爱德华失去了经济来源,对未来如何谋生一筹莫展。缺少收入,如何有足够的钱来结婚是爱德华一直面临的难题,以及后来和露西解除了婚约,重获自由要娶埃丽诺的时候,爱德华都处于经济窘迫的境地。

与爱德华相比,威洛比有一小笔收入,由于他一贯大手大脚,开销太大,负债累累。因此经济窘迫同样是威洛比面临的问题。他依赖于他的资助人史密斯夫人,希望从她那儿继承一大笔财产来还清债务。威洛比“一直想娶个有钱的女人,让自己富足起来”。而且他结婚的对象必须得到史密斯夫人的认可。所以,他是绝对不会娶没有丰厚家产的玛丽安。

颇具讽刺效果的是,在奥斯汀的小说中,通常女性处于没有经济来源,需要“嫁个有钱人”。在《理智与情感》,恰恰相反,经济大权掌握在女士们手中,她们有权力决定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婚姻,这些“穷困潦倒”的男主人公倒像为了财富而结婚的小女人。

2.2 通过情节安排来表现

小说中的情节由戏剧性场面来推动,反讽渗透在人物出场之中。男主人公的出场总是出人意外。例如在第十六章,当爱德华骑马出现的时候,玛丽安差点错把他认作威洛比;在第二十六章,玛丽安在伦敦对遇到布兰顿上校而不是威洛比倍感失望。在这两个场景里,小说中的人物以及读者都期待着威洛比的出场,结果令人失望的是,出场的男主人公是另外两个外表“不完美”的男主角中的一个。当玛丽安病重之际,晚上大家盼望着布兰顿上校来探视病中的玛丽安,结果却是威洛比。虽然这些“不该来的人总是来,该来的人总不来”的小插曲是为了戏剧效果,但是这些“不被期望的”男主角们好像被弱化、模糊了。

3 结束语

奥斯汀把男性角色刻画的并不完美,甚至用讽刺的手法暴露他们的弱点。不难看出,奥斯汀对男人的态度很是纠结,她一方面对理想男性/丈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男性的缺陷又让她怀疑、失望,这表现出她对婚姻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她笔下不完美的男性角色显示了奥斯汀女性意识的觉醒,表达了女性对平等、真情的呼唤。

摘要:以简·奥斯汀的成名作《理智与情感》为题材,对这部小说中不完美的男性角色从对称的叙事结构、行为表现以及最终结局上的对比几个方面深入分析研究,深刻体会这部现实主义杰作幽默和反讽的喜剧色彩。

关键词:《理智与情感》,男性角色,反讽

参考文献

[1]Fergus,Jan.Jane Austen and the Didactic Novel[M].London and Baringstoke:Barnes&Noble Imports1983.

[2]Mooney Laura G.Romance,Language and Education in Jane Austen’s Novels[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UK,1988.

[3]Mudrick,Marvin.Jane Austen──Irony as Defense and Discovery[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8.

[4]Poplawski,Paul.A Jane Austen Encyclopedia[M].Westport:Greenwood Press,1998.

[5]Scott,P.J.M..Jane Austen:A Reassessment[M].London:Rowman&Littlefield,1982.

[6]Teachman,Debra.Student Companion to Jane Austen[M].London:Greenwood Press,2000.

[7]简·奥斯汀·姜春香译.理智与情感[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

[8]黄梅.《理智与情感》中的“思想之战”[J].外国文学评论,2010(1).

不期待完美——谈问题学生 篇6

在许多老师看来, 学生上课不专心, 就是“不想学”;不按时完成作业, 就是学习不认真;顶撞老师, 是“成心捣乱”;打骂同学, 是“没有家教”……诸如此类的学生, 就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

其实许多“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属于心理上的困惑, 是伴随成长而来的烦恼。如果把这些“问题”简单地从觉悟、道德等方面去判定, 有失偏颇。

成长中的烦恼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弄清楚它的根源, 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爱写作业的学生, 有些是因为家长过于忙, 对孩子只管吃喝, 不管学习, 缺少对学习目的的引导;有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达不到老师、家长的要求, 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顶撞老师的学生, 大多在学校得不到重视和赏识, 来自老师或同学的岐视和冷遇致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 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暴力倾向的学生个别是在与同学相处时有过被暴力的经历, 更多的原因是家长处理问题往往蛮不讲理, 这些学生就会转而向其他人或者动物施暴, 以释放心理压力。

生活中可以找出很多“产生问题”的原因, 这里不一一赘述。

被周恩来誉为“国宝”的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 眼里是没有问题学生的, 她从教60年, 从没有和学生发过一次火, 从没有请过一个学生家长, 从没有惩罚或变相惩罚过一个学生, 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过队。

霍懋征老师不是按学生是否合自己心意来对待他们, 在她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正常的, 他们需要的是爱和帮助。

如果, 家长多引导孩子, 帮助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如果教师对学生多一份引导少一份不耐;授课时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爱学习的问题学生就会少很多吧。

如果, 学校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 教师不用一把尺子将学生比出高低, 关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激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问题学生就会变成正常学生吧。

如果, 家长不再制造暴力, 家长温文尔雅, 孩子也会安静安宁许多吧。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拿钥匙的人需要有耐心去寻找相对应的锁。当我们眼神中没有了对“问题学生”的厌恶, 存于心中的是对学生“问题”的分析, 那开锁的过程就会有耐心并贯穿始终。

试想, 生活没有激情, 工作缺少动力, 有时情绪不佳, 错了迁怒于人, 在成年人的经历中不也会成为一种“问题”而经常存在吗?所以, 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多几分理解与宽容。

换个心态去想, 换个眼光看, 换个方式面对, 在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其实只是“学生的一种问题”。

不完美的奇迹 篇7

在商品房交易中,购房者总是对商品房质量存在很大的疑虑,这主要是由于开发商总是试图掩饰商品房的缺陷及其不利因素,而尽管由于房屋的重要性,购房者一般会在购房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总体上购房者对于房屋的实际质量和价值往往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入住以前,住房者很难对房屋的许多功能有充分的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应该对哪些功能给予更多的重视,大部分的购房者仅仅是凭感觉来判断房屋的价值。而事实上,大部分的购房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主要是靠开发商的宣传进行判断的,这实际上就使得在商品房的交易中,开发商的夸张宣传和对一些并无实际意义甚至莫须有的因素的利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社会利益来说,这当然是不希望看到的情况。但在一定程度上,购房者对于房屋实际价值的判断能力不是单纯靠购房者的努力能够在短期内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商品房交易行为进行一定的分析。

2 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及其完美贝叶斯均衡

2.1 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动态博弈的基本特征是各个博弈方的行为不是同时,而是有先后次序的。在多数情况下,后行为的博弈方在自己行为之前都可以观察到先于自己行为的其它博弈方的行为,也即后面阶段选择的博弈方有关于前面阶段的博弈进程的充分信息。这种完全了解自己行为之前博弈进程的博弈方称为“有完美信息的博弈方”。如果一个动态博弈中所有博弈方都是有完美信息的,我们就称这种博弈为“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但是动态博弈中也可能存在至少部分后行为的博弈方,无法了解在自己之前行为的部分或全部博弈方行为的情况,也即没有关于博弈进程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但是尽管各博弈方对于博弈过程不是完全清楚,但是对于博弈的结果也即各个博弈方的得益是完全清楚的,我们称之为“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亦可简称之为“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2.2 完美贝叶斯均衡

在博弈论中,我们的目的就是求出其纳什均衡,对应于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完美贝叶斯均衡必须满足以下这些要求:

1).在各个信息集,轮到选择的博弈方必须具有一个关于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每个节点可能性的判断。

2).给定各博弈方的判断,他们的策略必须是序列理性的。

3).在均衡路径上的信息集处,判断由贝叶斯法则和各博弈方的均衡策略决定。

4).在不处于均衡路径上的信息集处,判断由贝叶斯法则和各博弈方在此处可能有的均衡策略决定。

3 商品房交易的不完美信息动态均衡模型

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博弈方之间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性。当购房者购买了一处房产后,往往会觉得合算、不合算,或者占了便宜、吃了亏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发现住房价值和原先估计价值有一定距离的情况,是因为购房者对于房屋的信息了解较少,他们可以通过房子的户型、地理位置、楼层等比较容易确定的因素判断房子的质量和价值,但是许多内在的毛病和缺陷却不容易发现,例如说,卫生间漏水,墙面爆皮,隔音效果太差,甚至建筑不符合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等对于房屋的正常居住非常重要,但购房者很难在买房时都进行检查,或者是根本不会想到进行检查的问题,特别是当开发商刻意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掩饰之后,想发现这些问题就更难了。但是开发商当然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所以开发商在此博弈中掌握着比购房者多得多的信息。

于是,我们可以将以上商品房交易抽象成这样一个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问题:第一阶段先是开发商选择建造怎样的房子,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仅有好、差两种方式,对应于房屋综合质量的好与坏;第二阶段是开发商决定以高价还是低价出售,同时,我们假设只有高和低两种价格;最后是购房者决定买还是不买,我们假设买方要么接受价格,要么不买,但是不能讨价还价,以上这些假设与实际当中的商品房买卖是基本上相符的。在这个动态博弈中,购房者作为一个博弈方对第一阶段开发商的行为不了解,所以这是一个不完美信息动态均衡。需要注意的是本博弈中第一阶段开发商对于房屋质量的选择是在此商品房交易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因此在买卖双方考虑这个交易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只是购房者不清楚而已,这是我们解决不完美信息动态均衡常做的处理。

我们用V和W分别表示商品房质量好与坏时对于购房者而言的商品价值,且V>W;用Ph和Pl分别表示开发商出售房屋高价和低价,且Ph>Pl,再假设仅有当商品房质量差而开发商又想以高价出售时才需要对房屋缺陷进行刻意地伪装和掩饰,从而会产生伪装费用C。此商品房交易模型用图1表示。其中八个终端得益数组的第一个数字为卖方纯收益;第二个数字为买方纯收益,即消费者剩余。

由于在实际交易中,由于房屋的重要性,在经济条件许可时,绝大多数购房者想买的就是好房子,很少人图省钱买廉价房,我们可进一步进行如下假设:

这表示用高价买好房子比用低价买差房子要合算,而用低价买差房子至少不至于亏本,但如果用高价买到差房子就要吃亏,这在实际中是比较符合购房者的选择的。当然还可能用低价买到好房子,这样的得益最高,但因为这只能是偶然的情况,我们不予考虑。下面我们就来求解此博弈的完美贝叶斯均衡。

4 商品房交易的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完美贝叶斯均衡

首先,当C>Ph-Pl时,也即对差房子进行伪装的钱大于以次充好多收入的钱时,此博弈可以达到最理想的市场完全成功的完美贝叶斯均衡。此时,价格能够完全反映房子的质量好坏,好房子自然卖高价,差房子也自然会要低价,而买方会买下所有的房子。此完美贝叶斯均衡的双方策略组合及相应的判断如下:

(1).开发商在房子质量好时要高价,质量差时要低价;

(2).买方会买下所有出售的房子;

(3).买方的判断是:

四个条件概率依次为卖方要高价时商品房质量好、要高价时房屋质量差、要低价时房屋质量好、要低价时房屋质量差的概率。

对买方来说,根据上述判断,如果卖方要的是高价,则买的期望得益为:

如果卖方要的是低价,则买的期望得益为:

以上两种情况下购房者选择不买的受益都是0,因此对于买方来说买是相对于不买的绝对上策。

对于卖方来说,根据买方的判断和策略,当商品房质量好时,由于Ph>Pl,当然要高价,当商品房质量差时,由于Pl>0>Ph-C,要低价才是合理的,因此质量好时卖高价,质量差时卖低价是他唯一的符合序列理性的策略。而当卖方采用此策略时,买方的判断当然也是完全合理的。因此,此策略组合和判断就通过了完美贝叶斯均衡的各个要求的检验,是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根据市场和均衡类型的分类方法,这个完美贝叶斯均衡属于市场完全成功类型的分开均衡,也就是对于社会而言最有效率的市场情况。

可是一般情况下,C不会达到如此有利的情况,常常导致较差的市场情况,甚至市场完全失败。接着我们就来讨论另一种极端情况,C=0,也就是以次充好完全没有成本的情况。这时任何开发商都会以高价出手房屋,高价根本无法反映房屋质量的好坏,如果此时再出现:

也就是购房者的期望得益小于0,购房者当然选择不买,同时开发商一套卖不出去。这时会出现完全失败的市场情况,购房者无论房屋质量好与坏都不买,开发商也一套都卖不出去,也就是房地产业的崩盘。

另外如果C=0,即使初始状态为

因为C=0,开发商没有任何理由耗费更多的资金把房屋质量建造的比别人更好,也就是说,很快Pg的值会降低,从而使得上式恢复到小于0的情况。即使不仅仅考虑价格仅有高、低两种情况,认为价格是连续可变的,上述情况同样不可避免,这也就是市场完全失败的情况。。

因此,更加具有普遍意义也更加符合实际的情况是Ph-Pl>C>0,在这种情况下,对差房子进行伪装的钱少于以次充好多收入的钱,因此开发商有把差房子进行伪装,以高价出售的动机,而对于购房者来说,只要期望收益大于0,他们还是会进行交易的,当然,此时就要冒着以高价买差房子的风险了。下面我们就来构建在这种情况下的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

以上依次为好房子卖高价的概率,差房子卖高价的概率,好房子卖低价的概率和差房子卖低价的概率。

同时设好房子在所有商品房中的比率为Pg,差房子为1-Pg。

在以上假设下,开发商选择以高价出售的情况下,房屋质量好的概率为:

在这种情况下,高价并不能代表房屋一定是质量高的房子,为了使讨论比较简单,我们设定购房者买高价房时以Pb的随机概率决定买,以1-Pb的随机概率决定不买,而当房屋价格低时,由于W-Pl>0,购房者买下所有的住房,于是有:

记购房者购买高价房的期望收益为I1,购买低价房的期望收益为I2,则:

此时若有,购房者会购买全部高价房,反之,购房者会购买全部低价房,此两种情况,就是市场部分成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的期望得益为正,但是这种情况会导致良莠不齐的市场存在,最终会有部分购房者受到损失。而当时,购房者的判断为高价出售的房屋中,质量好的房子的概率为P(g|h)。此时,购房者购买高价或低价的房子期望收益是一样的。但是如前文所述,由于房屋的重要性,大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高价房,因此我们设定购房者会根据市场上,房屋价格的比例来随机决定自己购买高价房时买的比例

对于开发商来说,房屋质量好的开发商的期望得益为:

因此房屋质量好的开发商当然会选择卖。

接着再来考虑房屋质量差的开发商,设伪造后的高价房的期望得益为I3,未进行伪造的房子的期望得益为I4:

当I3>I4时,房屋质量差的开发商会将所有房屋进行伪装,当I3<I4时,开发商不会进行任何伪装,而当I3=I4开发商会将5 0%的差房屋伪装成好房屋高价出售,剩余房屋低价出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求出了此商品房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具体如下:

1).买方在购买高价房时以的概率随机决定买还是不买,在购买低价房时全部购买;

2).卖方在房屋质量好时以高价出售,在房屋质量差时随机选择一半房屋进行伪装后以高价出售,剩余以低价出售;

3).买方的判断为:

这就是本博弈的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我们将以下面用具体的实例来进行检验。

5 此博弈完美贝叶斯均衡的实例检验

首先经过计算,我们进行如下取值:

这样我们构建出来的完美贝叶斯均衡为:

1).购房者在购买高价房时以0.8的概率随机决定买还是不买,在购买低价房时全部购买;

2).开发商以0.5的概率将质量差的房屋进行伪装然后高价出售,其余以低价出售;

3).购房者的判断为高价房中质量好的房屋占3/4。

首先我们先检查购房者的判断是否符合卖方策略及贝叶斯法则。以高价出售的房屋中质量好的房子的条件概率:

与买方的判断一致。

购房者购买高价房的期望收益为:

购买低价房的期望收益为

有,因此购房者以80%的随机概率购买高价房和购买低价房的收益是一样的,不会全部购买高价房或低价房。

对开发商而言,房屋质量高的开发商的期望收益为:

质量差的开发商将差房子进行伪装后以高价出售的期望收益为:

不进行伪装的期望收益为:

因此开发商进行不进行伪装,期望收益都是一样的,所以房屋质量差的开发商会以50%的概率对房屋进行伪装,他的混合策略也通过了序列理性的检验。

根据以上分析,双方的上述混合策略组合和购房者的相应判断构成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是一种市场接近失败的均衡,当然不是理想的市场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质量好的开发商只有80%的机会卖掉房子,而购房者花大价钱也并不能在期望收益上比低价更有保障。

6 结论

根据本文的分析,由于商品房市场属于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购房者和开发商之间会构成不同性质和效率的市场状况。而根据我国商品房的现状,我国的商品房市场基本上属于市场部分失败的情况。也就是说,在我国的商品房交易中,房屋质量好的开发商得到的收益仅比房屋质量差的开发商略大一点,而消费者的利益也得不到保证,必然会有部分好房子卖不出去,也会有相当部分消费者倒霉上当。要消除这种情况,从根本上说,应该消除信息的不完美性,也就是让消费者获得辨别房屋质量好坏的方法,可是搜集信息和获得辨别检验房屋的知识和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成本相对于商品房来说可能也不在小数,因此这种方法没有太大的实用性。另一个方法就是设法增大C,也就是增加质量差的开发商对房屋进行伪装的费用。除了提高社会和政府机构的检验标准外,实用的方法还是比较多的,例如房屋质量好的开发商可以进行“昂贵的承诺”,如房屋出现质量问题时包退、包换、双倍赔偿等,此类承诺的意义在于给制假者造成了两难的困境,他们如果做出相同的承诺会面临很高的赔偿成本,而不做出相同的承诺消费者必然会对他们的房屋产生怀疑,这样就会加大质量高的房屋出售的可能,降低劣质房的销售量,从而达到改善市场的作用。在上例中,C仅为100,这就体现了我国商品房销售中重宣传,少实质性保障的情况,因为花在大量宣传上的钱无论如何相对于增进房屋质量的钱还是比较少的,这种情况的改变需要开发商,政府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行。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方宁康.商品房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不合理性与回归途径[J].中国房地产金融.1994,5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8

[4]Fudenberg,D.And J.Tirole,Game Theory[M].MIT Press.1991

[5]Roy Gardner,Game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M]John Wiley&Sons,Inc.1995

不完美的奇迹 篇8

税收遵从也称纳税遵从, 是指对纳税人依法照章纳税状况的评述。纳税人依法进行税务登记, 及时纳税申报, 及时足额缴纳或代扣代缴税款, 则为税收遵从, 否则为税收不遵从, 也称为逃税。[2]税收遵从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许多学者应用博弈论方法建立了各种税收遵从模型。大多数税收遵从博弈模型都假设税收稽查是完美的, 即税务部门通过稽查必定可发现逃税纳税人的逃税证据, [3][4][5]但现实中税务部门的税收稽查并不完美。Feinstein (1991) 的实证研究表明, 稽查人员的查出概率具有差异, 平均查出概率约为50%。[6]由于税务部门难以获取C2C电子商务的交易信息, 导致税收稽查非常困难, 税收稽查是不完美的。因此, 笔者建立了一个考虑不完美税收稽查的税收遵从博弈模型, 定量分析C2C电子商务税收遵从问题, 以期为我国制定C2C电子商务税收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C2C电子商务税收遵从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假设纳税人有高应税收入水平和低应税收入水平两种类型, 分别称之为H类型和L类型, 其应税收入分别为H和L。这两种类型纳税人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和1-P, P为纳税人和税务部门的共同知识。博弈的顺序是:纳税人先进行纳税申报, 然后税务部门选择是否对纳税人进行稽查。L类型纳税人会如实申报收入, 而H类型可以选择如实申报或低申报。对于H类型纳税人, 其低申报若不被税务部门发现, 则可少缴纳税收;若被发现, 则不仅要补缴税款, 还要被罚款。假设税收为比例税, 税率为t。罚款与所逃税额呈正比, 罚款率为π。纳税人申报的应税收入为θ, θ∈{H, L}。税务部门并不知道纳税人的真实类型, 当其观察到θ后, 将选择是否进行稽查, 其目标是最大化净收入, 即征收的税收和罚款并扣除稽查成本, 稽查成本为CA。税务部门若观察到θ=H, 则不会选择稽查, 因为稽查会花费成本却不能增加收入。税务部门若观察到θ=L, 则将以一定概率进行稽查。假设税收稽查是不完美的, 能成功发现H型纳税人逃税的概率为σ。

为简化分析, 假设CA>pt (H-L) 。其含义是:税务机关由于稽查成本足够高, 因此出于成本的考虑, 不能稽查所有的低申报纳税人。

模型的解是序贯贝叶斯纳什均衡。H类型纳税人申报低收入的概率用ε表示, 税务部门的稽查概率用η表示。模型存在以下两个均衡。

模型的求解过程如下。

根据 (1) 和 (2) 式, H类型纳税人和税务部门净收入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当 (3) 和 (4) 式都等于零时, 模型有一个内点解, 即均衡1。均衡1出现的条件是 (1+π) σ>1, 且pt (1+π) (H-L) σ>CA。

C2C电子商务税收遵从模型的分析

1.C2C电子商务税收遵从的均衡条件

均衡1表明, 当C2C电子商务税收稽查成功率较高时, 税务机关将以一定概率对C2C纳税人进行稽查, 而C2C纳税人以一定概率逃税。

均衡2的条件是, 。均衡2表明, 当C2C电子商务税收稽查成功率较低时, 税务机关将不对C2C纳税人进行任何稽查, 即放弃对C2C电子商务征税, 而C2C纳税人则完全不会进行纳税申报。这正是目前我国C2C电子商务的税收遵从情况。

2.稽查成功率对C2C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和稽查率的影响

对于均衡1, 税收稽查成功率会影响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和稽查率。根据均衡1, 可得到:

容易发现 。这表明在均衡1中, 税收稽查成功率的提高, 将使得C2C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和稽查率降低, 即C2C纳税人更愿意遵从, 同时, 税务部门更愿意减少稽查。

在均衡2中, C2C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和稽查率都是不变的, 税收稽查成功率对两者没有影响。但若税收稽查成功率的变化使均衡条件改变, 则C2C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和稽查率将改变。下图描述了同时考虑均衡1和均衡2时, C2C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和稽查率随税收稽查成功率的变化曲线。

上图表明, 当税收稽查成功率较小时, C2C电子商务税收不遵从率为1, 稽查率为0, 表示C2C纳税人完全不遵从, 而税务部门放弃对C2C征税。一旦税收稽查成功率超过某个临界值以后, 不遵从率和稽查率随之降低, 这将提高税收部门的税收征管效率和收益。

解决C2C电子商务税收遵从问题的对策

1.加强税务部门与C2C平台的合作, 建立纳税信息共享系统

模型分析表明, 税务部门在不能获得充分的C2C纳税人信息的条件下, 无法有效进行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 C2C纳税人也不会进行纳税申报。因此, 解决C2C电子商务税收遵从问题的关键是获得C2C纳税人信息。由于C2C交易一般都需要通过C2C平台进行, 因此, 税务部门必须与C2C平台合作, 建立纳税信息共享系统, 才能有效实现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税务部门应尽早研究如何将现有的税收征管系统与C2C平台系统进行对接, 包括数据格式标准、系统接口开发、数据完全等。

2.加强电子商务税收宣传, 培育C2C经营者的纳税意识

在我国, C2C经营者还没有很好的纳税意识, 认为C2C电子商务就应该免税。C2C平台也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就业等理由支持C2C免税。对于交易额较小、未达到起征点的C2C经营者, 税务机关当然不应对其征税, 但一些个人C2C经营者的交易额已远远超过起征点, 甚至一些企业以C2C形式进行网上交易。对于这些个人和企业, 税务部门应该对他们依法征税, 否则会造成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的不公平。因此, 税务部门应加强税收法律知识的宣传, 明确说明C2C电子商务同样应该依法征税, 培育C2C经营者的纳税意识, 促进他们主动进行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

3.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优化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流程

征税会给C2C经营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即税收遵从成本。税务部门应考虑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简化税收征管程序, 降低C2C经营者的税收遵从成本, 为C2C经营者纳税提供便利。税务部门应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实现对C2C电子商务征税的电子化, 通过优化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流程, 尽可能降低C2C经营者的税收遵从成本。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额达1.85万亿元[EB/OL].http://ec.iresearch.cn/shopping/20140114/224908.shtml.

[2]王锐.税收不遵从的识别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 2003.

[3]Graetz, M.J., Reinganum, J.F., Wilde, L.L.The Tax Compliance Game:Toward an Interactive Theory of Law Enforcement[J].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1986, 2 (1) :1-32.

[4]Sansing, R.C.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n a Tax Compliance[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3, 68 (4) :874-884.

[5]Zeng, T.Taxpayers’Tax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Decisions in a Game Theoretical Model[J].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 2002, 19 (2) :155-172.

上一篇:车用发动机下一篇: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