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中国教育界的奇迹(共12篇)
魏书生,中国教育界的奇迹 篇1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16岁时初中毕业就从沈阳到盘锦当知青,18岁时在乡村当民办教师,后来又当了6年的工人,当工人的时候放弃当工厂领导的机会而一再要求当老师,最终28岁时如愿以偿地始到盘山县中学教初中。教学20多年来,从班主任,到教导处主任,从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到教委主任、教育局局长,从未离开过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性岗位。
在20年的教学工作中,他每年有4个月的时间奔忙于开会和教学研究交流之间,并且每天还要写大量的文章和处理大量的来往信件,同时还要搞自己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学校行政事务等。尽管他的工作是如此的繁忙,但20年来,他所教的学生,无论是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的点化,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他的语文教学方法和观点的前提是注重德育和民主管理;注重班级日常的管理工作;一切同学生商量,但一旦决定就要坚决执行;将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学习习惯为最重要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其主要的观点和成果大致有如下一些: 一、六步教学法:
六步课堂教学法:即1定向、2自学、3讨论、4答疑、5自测、6自结。定向即师生共同商量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以鲁迅的《故乡》为例,课堂学习的重点为1字词;2文学常识; 作者及时代背景;3人物肖像及语言描写;4分析人物性格变化的原因。自学及自己通过工具书或者已有知识独立学习课文的过程。讨论即将自己不懂或者难以弄清的问题同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寻求解决。答疑即与同学讨论交流后依旧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后请求老师引导解决,或者提交全班同学集体讨论解决。自测即自我测试。自结即自我总结,总结学习方法和收获、启示等。六个步骤基本如此,具体应用则变化无穷,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可分为侧重于某个方面的课型,如以自学为主的自学课、以讨论为主的讨论课、以复习为主的复习课、以解决疑难为主的答疑课、以检测为目的的自测课等。
二、课堂教学激发兴趣十法:
1组织教学:如唱歌活跃轻松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集体朗诵诗歌,即兴口头作文等(大家同时各说各的,大声的说)。2设计导语,引入情景。3设计板书:如用不同的字体进行板书,如讲议论文用仿宋体和黑体,说明文用楷书或者魏碑,记叙文用行书;故意将难写的字写错引起学生注意;变换表述形式、采用图表和图画等。4注意上课时的教态和仪表、精神面貌等。5讲究说话的语调、节奏和起伏。6引导想象、将语言或者文字构思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生活或自然的美好画面、真实情景。7引导学生进入情景。8请学生猜测教师的心理或者想法。9用一点班级用语,如班级学生的妮称与“雅号”,或者班级“暗语”等。10让学生当小老师,代替老师完成一些教学方面的事,如板书或者相关的其它听说读写活动。
三、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
将语文全部知识点归纳为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将初中六册课本中的语文知识大致分为四个部分:汉语基础知识、古诗词文言文知识、文学文化常识、阅读与写作,这是主干部分的第一层次。
第二个层次为树的支干的部分,如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这样八个方面。文言文包括字、实词、虚词、句式四个方面。文学常识包括外国、古代、现代当代四个方面。阅读和写作包括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体裁六个方面。共23个方面。
进一步分析,每个方面又包括基本知识点,如语法,就包括词类、词组短语、单句、复句四个知识点。这是大树枝丫部分的第三层次,大约130多个知识点。
最后需要点滴积累的语文知识为大树的叶子,只有达到枝繁叶茂的程度,语文知识和能力才能全面整体而自然地形成,并且持续发展,丰盈,渊博,最终达成语文素养和人格修养的全面提升。
学生按照这棵语文知识树,可以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对其相关的语文知识系统进行查漏补缺,复习、总结、提高深化。
四、引导学生提前在假期自学整册教材:
要求学生提前自学整册语文教材,在学的过程中写出《自学语文教材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七个部分:
1列生字表。将文言文与现代文分开列出,并且注上拼音、分别点清个数。2列新词表,文言文与现代文分开列出,并且注好拼音和解释,同时进行编号,以便明确学习进度。3单元分析:统计本书有几个单元,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文言文分别有几个单元,什么方面的单元是该册书的重点。4习题归纳:按字、词、句训练题目多少道,语法、逻辑、修辞训练题目多少道,听说训练题多少道,读写训练题目多少道进行统计。5知识短文归类。分别为汉语知识短文几篇,听说读写知识短文几篇进行归类统计。6书后附录:写清附录内容是什么和对学好语文的用处。7列文学常识简表:包括整本教材涉及的作家或者诗人的名字身份,作品名称,节选自何处,有何名句。外国作家要写清他们的国籍,年代和作品名称。
五、引导学生自学一类文章和一篇文章:
1如学习几种常见的文体,可以采用填表法,具体如下:
1说明文:
课题
事物的特征
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方法
2小说: 课题 人
物 环
境 情
节 姓名 性格 社会 自然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3议论文: 课题 论点 论
据 论
证
理 论
事 实
立 论
驳 论
4散文:
课题
形
散
神不散
选 材
结 构
表 达
中 心
线 索
2采用“四遍八步”读书法进行引导学生自学一篇文章:四遍,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
第一遍,跳读。完成两项任务:1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2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每分钟1500字)
第二遍,速读。完成三、四步任务:3复述内容;4理清课文结构和层次。(每分钟1000字)
第三遍,细读。完成五、六、七步任务。5理解掌握字、词句;6圈点摘要重要部分;7归纳中心思想。(每分钟100字)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文章写作特色与语言特色。(速度根据需要)
具体读几遍往往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也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完成八项任务,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侧重和取舍,不能墨守成规,生搬硬套。
六、分析文章层次和中心思想的方法:
1如何划分文章层次:
1记叙文五种:按时间顺序划分;按空间顺序划分;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按材料性质划分;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来划分。
2议论文四种:三段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
3说明文:大致可以参照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方法。
但是,不是每篇文章的划分都有一致的意见,原则上只要讲得清道理就行,合乎情理即可。
2如何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1、看文章题目。2看文章开头和结尾。3 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适用于记叙文)。4分析人物性格。5综合文章各段段意(比较适用于说明文和特殊的议论文)。6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如鲁迅的文章)。
七、如何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在初中阶段,分析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一般情况大致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
1分析中心。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深刻。
2分析选材。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具有典型性,材料是否新颖,取舍是否得当。分析结构。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层次和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
4分析表达方。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小说用描写塑造人物和环境;说明文有分类、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画图表等说明方法;议论文的特点重在分析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
5分析语言:主要注意四点:1是否朴素、准确、简练;2从修辞方面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3语调是幽默、讽刺,还是庄严、沉郁?是冷淡、悲凉,还是欢乐、喜悦?4分析人物的语言是否个性化。
分析文章写作特点,关键是抓住主要的、突出的、与众不同的方面的特点进行评析。
八、如何指导学生互批作文:
要求从10个方面写出具体的评语,每个方面给10分,满分100分,具体情况如下:
(一)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几个每一个扣1分,最多扣到10分。4有几处病句,凡有病句的地方,要画横线,每处扣2分,最多扣到10分。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感叹号、问号的使用,明显错误的地方每处扣2分,超过10分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
(二)6看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是否鲜明、集中。7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1是否围绕中心。2 是否符合生活实际。3 是否具有典型性。8看文章结构:1层次段落是否清晰。2过渡是否自然。3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9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作文指导要求,如记叙文是否要求夹叙夹议,说明文是否有描写的成分,散文是否能够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10看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要求文章语句不重复罗嗦、读起来顺口、见解精辟。
后五条要求是写文章提高水平方面的要求,每条10分。不做太具体的规定,由批改人酌情扣分,最后累计得分,按60分以上为中、75分以上为良好、85分以上为优秀。批改作文每次尽量进行轮流不同的同学进行批改,以体现新鲜感和让每个同学都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作文,要求每个同学在批改过程中都按10个方面逐条写出具体的评语。
以上八条加上平常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语文作业,作业内容可以是日记、课堂笔记、作文、语文知识摘录、古诗词背诵、书法临摹等,字数在300-500字之间,具体内容和数量根据不同学生进行适度要求;给学生划定语文知识应该掌握的范围和程度,由学生自己出题考试,多个学生轮流或者联合出题、抽题组成试卷、自己评定试卷,总结得失;教师监督指导,检查反馈,引导提示学生有关要注意的方面。
我觉得,以上的这些魏书生语文教学法选粹性的系统性片段,对我们很多的中学语文教师是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意义的,故在此归纳缩微,希望能够给广大的同行起到一个大体涉猎的作用,有助于扩展我们的教学法研究视野。
不一般的教育家——魏书生 篇2
做一名普通的教师,这就是魏书生的理想。他说:“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我只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普通人,一个称职的教师。”而为了实现这教师梦,魏书生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求索。
1969年,19岁的魏书生当上了民办教师。在学生们身上,他看到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心灵世界,一个十分纯洁美好的世界”。两年的教师生活,使魏书生“不可救药”地迷上了教育。在此后的6年工厂岁月中,厂里派他读大学他不去,要他当厂长接班人他不当。为了能圆教师梦,他努力工作,先后写了整整150次当教师的申请报告。1978年2月,魏书生终于夙愿得偿,到盘山县三中教语文课,当班主任。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魏书生“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教书育人之道很快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瞩目。
1979年,他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除统考外,他没搞过测验、考试。一学期的教材,他只用30多节课就讲完了。但这届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县里遥遥领先,参加县里中学语文能力测验,获得第一名;参加全县30所中学听说读写竞赛,获第一名;升学考试成绩比重点中学平均分还高7,8分。六步课堂教学法
魏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教学方法,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个步骤,即“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提出新课的重点。难点。然后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力求通过“讨论”找到答案。如果仍不能解决或者存在分歧,便再请老师“答疑”。问题解决后,学生自己出题或相互出题进行“自测”,检验学习情况。“六步课堂教学法”是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来把握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魏书生这套教学法是以信息论为理论基础创立的,其结构主体是建立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在教学实践中,他还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作出调整。例如:易懂的文章以学生“自学”解决问题为主,“讨论”“答疑”为辅。如果“自测”的效果很好,就可以略去“自结”的环节。这套教学法,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他说:“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眼前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如果学生把探求科学当成了自己最大的乐趣,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利益,还有什么能阻挡住他们学习的步伐呢?”魏书生不是一般的教育家
1983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年会”在北京召开。在与会者中,有叶圣陶、吕叔湘、苏灵阳、白介夫等声名显赫的教育权威,也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专家,还有香港地区的特邀代表,共约百人。
年仅33岁的魏书生,也出席了这次群贤毕至的教育盛会,讲的是德育问题。尽管这似乎是一个又老又旧的话题,难出新意,难获共鸣,但在小组里却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他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大家一致推举为第二天全体大会上的发言代表。
在第二天的全体大会上,魏书生的发言进一步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每个人在大会的发言时间是有限制的,最多只能讲20分钟,连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也不能违规破例。但是,在他讲了10多分钟后,会议代表便纷纷向会议主持人递条子提建议,要求延长魏书生的发言时间。他获得了整个会议的最大特权,讲了30分钟。
当魏书生走下讲台时,那热烈持久的掌声和情不自禁的赞叹,便是最真实的评价。
会议发言仍在继续,可魏书生已经被数家报刊的记者、编辑和一些省市的代表围了起来,约他写稿,请他讲学,与他探讨他在台上未能展开的诸多问题。
上午的大会刚刚结束,大会主席团便召开了临时会议,经过研究,中午将一纸顺应代表之意的临时通知贴了出去:当晚原定的活动取消,改由魏书生同志详细介绍教育改革的经验。
于是,当天晚上魏书生更为详尽细致地给全体与会代表又讲了两个小时。他的发言引起了整个大会的轰动,并被语文教学的行家们称为“爆炸性的经验介绍”。
从此,魏书生的授课示范、教改报告、育人经验介绍、人生哲学漫谈,一发而不可收地向全国的每一个省市区辐射开了。把教书当享乐
弹指一挥间,廿载流逝。时至今日,魏书生总结创造的“六步课堂教学法、语文知识树、班级管理自动化”等教学教改经验,业已成为全国同行学习的典范,其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表彰他在教育改革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全国劳动模范、模范班主任、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十佳师德标兵。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
但当有人问他,在所有的角色中,现在更喜欢哪个7魏书生仍然这般袒露心声:“还是班主任!”
“应该说我最擅长当班主任,当班主任就是为学生服务的,要发现每个学生人性中最美的地方,启发激励他让他成才,在我眼里从来没有差生的概念”,魏书生说。
有一次,魏书生班级转来了一名学生,语文考试才得了8分。他没有批评学生,在了解学生上课不听、回家不看书和不写作业后,他反而表扬说:“你看,你一不听课,二不看书,三不做作业,还考了8分,证明还是有基础嘛。”
魏书生给这位学生计算期末成绩能涨到26分,学生不服气:“老师你也太瞧不起我了,肯定超过26分。”结果,期末考试出来,学生得了35分。学习兴趣被调动后,这名学生语文成绩逐步爬升,最后也能及格了。
魏书生说:“曾经有人认为,我的语文教学不像语文教学的样子,而是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但我越往语文教学的深处探索就越感觉到:人脑这部机器应该分两部分,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两者不能相互取代,学习的动力不能代替学习的实践;反过来,学习的实践也不能代替学习的动力。回忆自己走过的语文教改之路,我感觉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我教语文极为轻松,根本原因在于育人,在于引导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魏书生的教育人生学习心得 篇3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范围,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而更好的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值得去学习和完善的地方。学习了魏书生教育人生后,深受教育。魏书生专家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三十多年,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执着追求,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用魏老师的话说,辛苦着并幸福着快乐着。他说:“我一进课堂,精气神全来了,就像自己是颗小树苗,一下子扎根在学生的泥土里,在学生的举手投足、喜怒哀乐中,汲取我的精神营养,然后舒枝展叶,活得特别舒服。”魏书生专家“松静匀乐” 的人生境界,是我们学习追求的目标。他的观点,就像是一盏盏指路的明灯,为我照亮前进的方向。掩卷沉思,许多在以前工作中曾困扰着我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一、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魏书生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我感触最深的是:解放学生,解放自己。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还课堂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老师或者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不作为。魏书生专家认为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施以人格的影响,而不是扮演说教者的角色,师生是教学的合作者。其次,教师的作用是诱导、指导、辅导,而“不替学生讲学生能讲清楚的问题,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第三,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养成定计划、预习、整理错题集、自己留作业、自己出考题等好习惯。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有了终身相伴的好老师,这是“无形的教师”;先有有形教师的教,然后可以不需有形的教师的教,就能无师自通。即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当学生经过积极思考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时,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了主人,拥有了自信,才能做自己学习的主人。魏书生专家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解放学生,解放自己,并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自学能力在学生成长和终身学习中的作用,学习魏书生教学理念,重视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求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领悟魏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魏书生认为,幸福人生的共同特点是谁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强,谁的人生就充实,就快乐,就幸福,他把“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以公平正常之心对待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每一天平常的日子,在一天天平平常常的日子中,一点一滴地去研究更深入更细小的事情的规律。守住平常心,我们就每天都能享受到学习、工作、尽责、助人的快乐。守住平常心,我们就能发现:任何一份平平常常的工作,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钻研进去,都有广阔的天地,都有无穷无尽的学问,也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守住平常心,松静匀乐地工作学习,尽责助人,我们的精神便能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都生活在净土、天堂之中。
教育需要爱,教育需要无数教师充满智慧的爱。一个人当他做着自己感到快乐的事,他就会以满腔热情投入其中,他的潜能就能激发出来,他的人生价值也就会充分体现出来。
魏书生教育名言 篇4
■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思察,心域极宽。
■ 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
■ 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
■ 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
■ 人如果学会了驾驭自己的智力,驾驭自己的认识,驾驭自己的感情,他就从一个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
■ 有毅力的人,能变不可能为可能;没毅力的人,能变可能为不可能。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办的事情。
■ 人的各种欲念,时时在头脑中争先恐后地显示着自己,最终强战胜弱。势均力敌时,则由意志来裁决。也有时坚强的意志出来抑强扶弱。
■ 荣誉是动力,也是羁绊,是担子,也是包袱,全看人怎样对待它。
■ 矛盾、麻烦是进步的障碍,但也是进步的阶梯。
■ 人生的航船驶在生活的海洋之中,风浪是家常便饭。愉快幸福与否,不在于有无风浪,而在于征服风浪能力的强弱。强者幸福、愉快,弱者痛苦、悲哀。
■ 人要想不背叛自己,就得制定符合实际的计划,强化检查措施,加大检查密度并不时研究自己执行计划的情况,定期对计划加以调整,不使任务量过紧或过松。
■ 人真正的幸福和愉快的感觉是什么?就是能战胜自己某些狭隘东西的感觉。
■ 人来自动物界的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动物性,这就决定了人永远要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永远需要战胜自己的阴暗面。人最强烈、最持久的幸福感就是征服自己惰性之后产生的幸福感。
■ 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
■ 懦夫每天都在重复着自己昨天的言行,因循、守旧,像一层厚厚的土,深深掩埋着他的才能,他只是在这土的下面叹息、抱怨。
■ 用心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及时加以拍摄。不要非得成为一篇,也无须前后连贯,只在它新奇,为平日所未有就行。
■ 新奇的思想像流星,能划破思想沉闷的夜空。对习惯于沉闷的守旧的人来说,它无关紧要,也无需捕捉。而对于想要创新,想要战胜自己的人,就非要增强捕捉思想流星的本领不可。
■ 要为前进寻找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
■ 人生道路不是直的,走起来免不了要有反复,这是就全局而言,就理论而言。
■ 古往今来,日月星辰,江河山川,太空长河;你是这样的开阔广大,可生活在你中间的人,能有几多脑细胞来领略你的无限风光呢?
■ 那狭隘的思想和人与人之间不正常关系,禁锢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强占了他们的脑细胞,使太阳的光辉、大自然的胜状照不进,映不进,使许多人带着昏暗的头脑,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地为了鸡毛蒜皮的权、利而咬得头破血流。呜呼哀哉!
■ 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
■ 思考惯了的人不思考,不思考惯了的人思考,几乎要花费同样的毅力才能战胜惯性。
■ 一个民族,只有真正树立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观念,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民族。
如果一个民族的大部分人都任意挥霍时间、空耗时间、那这个民族势必愚味落后。
■ 对时间的慷慨和对时间的吝啬,常常显示了一个人的愚味程度。
■ 真正的谦虚在于忘掉谦虚和不谦虚而直奔真理,这是一个实干家必备的品德。
■ 人生的偶然性是不可驾驭的,幸运和不幸也是不可驾驭的,能驾驭的是自己对幸运与不幸的认识和态度。
■ 一个人的恩怨得失、成败荣辱,过了几十年再回过头一看一看,真小得可怜,而真、善、美却是永放异彩的。
■ 当我们在为个人的兴衰荣辱奔波的时侯,当我们为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侯,当我们在干将来毫无益处的事情上反反复复绕圈子的时侯,当我们在遇到挫折而感到眼前漆黑一片的时侯,实在应该把眼光放到几十年以后,回过头来看今天。或者干脆把自已当成一个几百年以后的人,像我们现在评价历史人物那样,来看一看今天的自己和旁人,这样,很容易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 那些善于自我埋没的人,总是刚一看到百分之一失败的可能,就已泄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勇气。胜利者比失败者常常只是少一点怯懦。
■ 受人喜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乐观开朗是受人喜爱的重要条件。
■ 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困难,乐观者则在每个困难中都看到机会。
■ 怎样处理人际关系?也好处理,也不好处理。想得太多,反而不好处理。只要坚持与人为善的宗旨,对谁都好心,能助人时且助人,即使对反对自己的人也决不加害,一片好心,一片诚心就好办。
■ 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
■ 对别人要一片好心,与人为善。能助人时且助人,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这样,别人由于你的存在而快乐,你自然也就容易笑起来。
■ 聪明的人到别人的脑子里去找助手,于是他的力量大起来,明明是对手,后来也会帮助他。狭隘的人到别人的脑子里去找对手,指责人家,挑剔人家,猜疑人家,浪费智力,到处树敌。到后来,连朋友也经受不住他的猜疑不得不和他分道扬镖。
■ 要深切地理解人,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为人为善,要有以德报怨的胸怀。
■ 世界这么大,空间茫茫,历史这么长,时间无限。人与人能够遇到一起,实属不易,应该在互相尊重中,共度这难得的空间和时间。
■ 幸福不是物质的,尽管他和物质紧紧相联。幸福是精神上的概念。我的体验是:幸福是欲望和需求之间得到了平衡。因此我们每个人应当培养一种社会上可以实现的欲望。比如说我的欲望是做实事,这可以实现,因此,这就容易获得平衡。每做一件实事,便是幸福。我总感到自己是幸福的!
■ 人类还是青年时代,人类将来要走的路比起已经走过的路来,不知还要长远多少倍。
正确的哲学观念,科学的思想方法,可以使人望到几十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以后,然后,再从那个角度上看待今天的一切,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 思想感情的潮水需要疏导,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问题在于怎样摸清水性,因势利导。
■ 终止一个坏习惯和培养一个好习惯,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 看社会问题,有时不能过近、过细。过近过细,则会歪曲事物的本质,粗枝大叶有粗枝大叶的好处,过细则有过细的坏处。
■ 人完全有理由,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是有乐观主义的精神。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驾驭大脑兴奋中心的能力。
■ 当人陷进某种困难的时侯,点状思维和线状思维的人便很不容易跳出那郁闷、苦恼的兴奋中心。而立体思维的人则不然,他们能在最困难、最不利的境遇中,用最短的时间,让自己大脑的兴奋中心在广阔的时间范围内纵横驰骋。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有目的地,迅速地去选择一大堆摆脱困难的方案,然后再在这些方案中筛选最佳方案。
■ 人其实都要到相对真理中去寻找真理,适当用自我安慰的方法去获得幸福。谁如果追求绝对的幸福,谁如果不会抑制自己的贪欲,谁就真正跌进了痛苦的深渊。
■ 万事万物有一利必有一弊,反逆定理便是有一弊必有一利。恶人之谤,可令好人清醒,不致于飘飘然忘乎所以;可令好人自励,不致于停滞不前;可令好人奋发向上,更多地挖掘自身潜力。
■ 就普通人而言,人们更喜欢的不是十全十美的人,百是既有超凡能力,又偶尔犯点错误的人,心理学上管这叫犯错误效应。
■ 只有少数人能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百折不挠地朝前走。另有一部分人是走走停停,盘算一下是否吃亏。更多的人是在正确与不正确之间徘徊、选择:在正道上走一段,折回来,再到邪路上走一段,又折回来,坐在中间犹豫一下,再重演一遍。所以他们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追求,没有固定的.理想。他们本来可以为人民贡献很多光和热,结果都在这选择、犹豫中消耗掉了许多。
■ 常有这样一些人,当犯了错误或有了罪行受到批语或惩罚时,便深感委屈地诉说起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功劳来。他们是这样理解功过的:把功看作正数,把过看作负数,两个绝对值相等的功过之和应为零。所以,他们面对着过,数起自己的功来,目的自然是求两者之间的和为零。
■ 功过可以抵消,只是在特殊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事,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这种加减法。如果功过抵消成为一条法律了,社会将会大乱。拾金不味者便有盗窃的资本;今天提前上班了,明天便可以迟到;甚至曾经舍已救人的人,会因此而具有了杀人的权利。
■ 功过必须分明,自然科学的许多法则不可和社会科学的法则互相代替。
■ 索取不是爱,献身才是爱。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明天,热爱人民吗?那么收回你向他们索取名利的手,洒下你的热血,捧出你的诚心,献出你的汗水、力气,你会在这献身中寻到欢乐与幸福的真谛。
■ 因为你不想索取,你就永远不会有索取不到的痛苦;因你总想献身,你就无论何时何处,都能享受到因献身欲满足而产生福。
■ 你爱事业,如果只是为了同它索取个人的需要的东西,那么,这种爱是假的。
■ 你爱事业,是为了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称得上是真爱。而只有爱到愿意自我牺牲的程度,才能够在事业上做出成就。
■ 人的幸福,主要不是取决于自己得到别人多少爱,而在于他输给别人,输给国家、民族多少爱。得到别人许多爱,却不知道爱别人的人,一定是一个欲壑永远填不满的失望者、牢骚者、病态者。用自己全身心爱过别人、集体和国家的人,即使从别人、集体、国家那里得到的很少,在心理上也是安宁、满足、自豪、幸福的。
■ 吃苦吃得很多的人,使不以苦为苦,使很容易满足,生活稍有好转便到自己贡献太少,而对不起生活。
■ 人常常做错事,然后懊悔。谁都会懊悔,但很少有人能适当地掌握懊悔的量的合适程度。有时懊悔得不够,于是常常重犯同类错误。更多的还是懊悔得过了份,支付给懊悔的时间过多,以至于支付予补过的时间,开创新局面的时间,也都用于懊悔。结果,时间在懊悔中流逝,懊悔者收到了双倍的懊悔。
■ 当你懊悔时,赶快抓起一件实事来做,就容易变得快乐。
■ 多用时间来瞻前,来实干;少用时间去顾后,去空想。
■ 一个人,经常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同样事,做得多了,就形成了习惯。而习惯了的事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做,想停止都艰难。
■ 巧妙地利用惯性,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
■ 思想观念能控制人的生理机能;落后的观念,能压抑、腐蚀人强健的生理机能,当然也包括大脑的生理机能。先进的观念,能使病弱的生理机能强健起来,能使愚钝的大脑生理机能变得聪明起来。
■ 宇宙浩茫,人生须臾。从日月星晨的空间角度望地球,它只是一颗星;看自我,微小到无形。从古往今来的时间角度看人类,她还在青年时代;看人生,更为短暂。唯其渺小,唯其短暂,个人才更应该将自己这一滴水溶进为实现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滚滚洪流中,多做实事,快做实事,去寻求生存的幸福。
■ 一个改革者应该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
■ 只有爱国的人,灵魂才有归宿,人格才高尚,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 人是矛盾的集合体,人心灵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无时不在斗争着。没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任凭这种斗争呈自然状态发展,任凭生命之舟随波逐流。
■ 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则能够用自己的意志,调动心灵中真、善、美的力量,有意识地去战胜假、恶、丑,使自己生命之舟沿着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航线航行。
■ 如果人们把胡思乱想的时间拿来写日记,没有话写,就把胡思乱想的内容洒在纸上,那么我想,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自己心理的保健医生,就会成为一个自新的强者,就会从那流淌在纸上的横七竖八的思绪中理出一个规律来。逐渐地,乱的越来越少,系统的越来越多,无效的思维也会被束缚住。
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 篇5
杨
杰
教学应该以“书本”和“大纲”这个本为出发点,在魏书生的讲课中我们看到的是始终紧扣住课本和大纲的要求。我想一堂课学生能学懂课本知识就是成功。如果脱离学生实际,去引导学生求知更广阔的领域,这无异于揠苗助长,其结果不言而喻。教育是实事求是的,任何好高骛远只能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有一堂魏书生的公开课就是从作者、作品、字词、引导分析课文这些传统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这些恰恰被一些只追求标新立异的教师给抛弃了。当我们抛弃课本和大纲而去寻求更新颖的教学内容时,当我们把课外补充知识大量带入课堂时,我们可能就把本应掌握的知识丢掉了,学生本应学会的基础知识,本应掌握的技能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削弱了。
教师还要改变以下几个教学观念:
1、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2、采用“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按预先制定的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在自学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从生活和学生经验出发,创设激发学习欲望的学习情境,并由情境直接引入学习的主题,富有实效性,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4、采用启发式教学,杜绝注入式、灌输式教学。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当问题,以问题引导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5、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上述思维的基本过程,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6、教师具有一定亲和力,自然亲切,生动活泼,对教材内容合理取舍,拓展延伸。
魏书生老师总结的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也非常值得教师们学习研究:(1)创设意境,通过谈话、口头作文、呼喊“我们能行”等方式来调整学生的情绪、创造愉快的课堂环境、选择民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热爱教师的情感转化为热爱学科教育的兴趣,也就是激活兴趣;(2)明确目标,也就是这一课关于知识、技能、情绪、思维等方面的训练要求;(3)传授方法;(4)自学知识;(5)探索规律;(6)互测互结。在自学指导方面,魏书生要求学生先制定计划、再养成习惯、最后自我总结,不仅要视自己的智商、情商制定和实施计划强化自己,还要适应教师,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自学计划。
对待学生, 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是人的教育,人是千差万别的,是具有能动性的。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应该是对人的培养,是对人的知识的提升,能力的发掘和素养的促成。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批判,而是建设。
人要高高兴兴地活着,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变人的苦乐观。教师的职业就是让自己和学生同时享受快乐。“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信他的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
魏书生,中国教育界的奇迹 篇6
这幅图的灵感来自魏书生老师的一句名言“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
对这样一句名言进行“图”的制作,我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首先我将这句话熟稔于心,反复揣摩它的深刻涵义,不断深化认识从而产生创作激情;在揣摩中,静心想象再想象,常常想象如何从天外看地球、看社会、看学校、看班级、看老师、看学生;有时我会突发奇想,转换思路,立足班级,往远处看,往更高处看,无限宽广深远地看家庭、看学校、看社会、看自然,层层向宇宙看去。终于在2009年11月和2010年7月我分别绘成了这两幅“仰观自然无间图”。
面对着“仰观自然无间图”,我感慨万千:
班级、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之间是“无间”的、一体的。
班级连着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班级是学校的一部分,是社会的一部分,归根结蒂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的所有信息都反映在班级之中,反映在班级中的人身上。仰望星空,班级要伴随着自然的演变,要跟上社会的发展,要与学校一起不断进步。
魏书生老师和学生虽身在教室,但他们与社会、世界息息相通。他们常常关注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自强不息,认真读书;他们也会寻找春天,养花养鱼,摸鱼,打雪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小小的人,小小的班,融入大社会,融入大自然。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学生,够大气,有美感,有悟性,有灵性;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大教育。
一个人的成长是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班级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社会、家庭影响的合力远远大于班级教育的总和。
我们在强调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尤其自然这个源头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归根结蒂都要“道法自然”。我们应该牢记大自然的本质,遵循这世界上最伟大的规律,我们的教育应该:
多一点自然的天然性,少一点教育的人为性;
多一点自然的无间性,少一点教育的割裂性;
多一点自然的综合性,少一点教育的单一性;
多一点自然的非线性,少一点教育的直线性;
多一点自然的默化性,少一点教育的功利性;
多一点自然的均衡性,少一点教育的遗漏性;
多一点自然的节律性,少一点教育的繁杂性;
多一点自然的乐天性,少一点教育的苦行性;
不了解大自然的规律是令人遗憾的,如果不想去了解则是可悲的。
读魏书生《教育专著》有感 篇7
鸡冠山九年一贯制学校高宏昌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里这样说: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能使人知识精确。读书笔记或知识卡片,是博览精取的结果,是知识宝库的精髓,治学的精神食粮。对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必要。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利用寒假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和《教学工作漫谈》等教育著作,感受颇多。
感悟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读书是第一位的,思考是第二位的,只读书不思考,往往是身入宝山空手而返。孔夫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者,迷惘而无所得也。它告诉我们思考的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这样认为:读书是借别人的智慧,思考才是自己的智慧。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人类思考的结果,人的成长更是如此。我在阅读《教学工作漫谈》时深深感受到魏书生的卓越、渊博和机敏,折服之余,我发现在他专业成长的过程
中,除了勤于读书之外还有另外至关重要的两点:那就是课前的独立阅读、思考和课后的深刻反思、总结。一句话,没有了思想,人就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没有了思想,教育者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他注定了会一事无成、枉度此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思想的创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需要胆识,需要勇气,也需要宽松、宽容的氛围。让我们共同去营造,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美好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感悟二:蹲下来,亲近学生,听学生的心声
在所读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魏老师建议老师们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学生,用赏识的语言去说学生,不论什么学生,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离异,为了生计无人照顾她,她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不求进取。当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立即向她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她谈心,在生活对她问寒问暖,鼓励她学习,并且把她当作自己的朋友,经常和她聊天。慢慢的,她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最后进了自己理想的中学。
当代教育大师魏书生简介 篇8
•魏书生,男,1950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68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现任盘锦市教育局长、党委书记
◎魏书生曾是一名工人,却写了150次报告要求做老师。
◎魏书生是语文老师,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魏书生同时出任几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魏书生是一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家庭和谐,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魏书生曾是中国唯一一位同时担任中学班主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市级在任教育局长。
◎魏书生巡游讲学海内外,至今演讲1400多场次、公开课800多节,所到之处,场场爆满。◎魏书生不是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本畅销。
◎魏书生从未上过大学,却做过大学校长,且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魏书生不是学者,但他的教育思想却作为教育成果在海内外推广了几十年。
名言(共勉)
•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变自我,天高地阔。
•要为前进寻找条件,不为后退拼凑理由。
•文章是越不写,越不会写,越不愿写,越不敢写。
• 1.格式是否正确
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8.看文章的结构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
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图说魏书生 篇9
唐老师今年已经75岁高龄,从当班主任到进行班集体建设研究,他走过了50多年的教育生涯。他的身份很普通,退休前只是江苏省无锡市教科所的一名德育教研员。然而,作为班集体建设的研究者,从魏书生成名的上世纪80年代起,唐老师就一直在研究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
“研究班集体建设,不到盘锦非好汉”
——唐云增老师如是说
今年10月份,为了筹备“第十九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我和唐云增老师一起来到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发祥地辽宁盘锦。10月14日上午9点,魏书生老师约见了我们两人。那天,唐老师很早就叫我起床吃早餐。他对我说,我们得早点作准备,不要迟到了,还叮嘱我一定带好相机,并检查了好几次他带来的关于“图说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研究资料,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9点整,我们准时来到盘锦市教育局三楼楼梯口303房间——魏书生老师的办公室。魏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寒暄的话还没有说完,唐老师就迫不及待地谈起他“图说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研究来。当唐老师把一幅“魏书生班级教育操作系统图”展开时,魏书生老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说,30多年来,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以这样的方式来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听了唐老师对这幅图的构思和创作过程,魏书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这样的图简明扼要,抓住了关键,老师们一看就懂,很实用⋯⋯
唐老师把他带来的图一幅又一幅展现出来讲给魏书生,魏老师站在旁边,时而非常专注地听着,时而兴奋地和唐老师交流着⋯⋯虽说盘锦已是秋意深深,然而此时,在魏书生简陋的办公室里,明媚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和着他们亲切的话语,让人感到了浓浓的春意。我拿着照相机,一次次记下他们交流的瞬间。
当我们走出盘锦市教育局大楼时,已是中午时分。站在楼前,唐老师仍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笑着对我说:“研究班集体建设,不到盘锦非好汉。”
入迷者事竟成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对他所从事的事业,都有一种痴迷的状态。唐老师对于自己独创的“图说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研究,也有一种让人敬佩的痴迷。这种沉醉其中的痴迷,带给他的是思考的幸福和快乐。
每一次见到唐老师,我都会注意到他那个随身背着的黑色小挎包,吃饭时也不离身。我以为那里面是贵重的钱财。然而,今年3月在西安,我才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里面装着的全是他研究魏书生的资料,有魏书生的文章,有构思的草图。我随手打开一本魏书生写的书,每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唐老师写的批注,文字量有的比正文还多。我开玩笑地对他说,怪不得你与这个包形影不离,原来,里面是比钱财更贵重的宝贝啊!
魏书生约见我和唐老师当中,临时出去办事,在那10多分钟时间里,唐老师对魏书生简陋的办公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会儿让我帮他拍下墙上周恩来的画像,一会又让我拍下魏书生办公桌上的摆设,还让我拍下了魏书生坐着的那把老式木椅。他对我说,任何一个优秀班主任,他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而一个人的人格就体现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可谓一叶知秋。他告诉我,研究魏书生,他除了读魏书生的书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走访和魏书生关系密切的人,从他们那里了解更多关于魏书生的生活“趣事”,这些事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人格,构成他教育人生的基石。他说的这几句话,既有一个研究者敏锐的触觉,又有一个研究者深刻的思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由于要用图画来阐释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所以唐老师非常关注各种各样的图案。在盘锦,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一道菜上来后,唐老师握着筷子,凝神看着。坐在旁边的我说,唐老师,您愣什么神儿?动筷子啊!他侧过头悄悄对我说,这道菜是一个美丽的图案,受它的启发,我又有一幅图了。在魏书生老师的办公室里,他对那个简易沙发的外套产生了兴趣,因为布料上的图案是四方连续的枫叶。他说,枫叶有思念的意思,这个图案对我很有启发⋯⋯
唐老师多次和我说过,他的思考,很多是在做梦时形成的,而且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半夜几点,做梦醒来,他一定克服浓浓的睡意,当即把梦中的情境记下来。
我们都听说过很多有关科学家成功的灵感来自梦境的故事,这不是神话和传奇,是他们痴迷投入的必然结果。面对唐老师的痴迷,我想说,入迷者,事竟成!
独木桥畔风景美
作为一个教育研究工作者,最忌讳的就是不经过独立思考而进行材料的堆砌,尤其当你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教育家的时候。唐老师的“图说魏书生教育思想”无论从研究方法、表述形式还是研究途径来说,都是一种独特的创造。唐老师曾不止一次和我说,他的这项研究走的是“独木桥”。然而,在我看来,他所走过的独木桥却另有一番吸引人的风景。
“图说魏书生教育思想”,呈现形式图文并茂,对于中小学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来说,简明扼要,有很强的操作性;而对于研究者来说,每一幅图又内容丰富,思考深刻。这些图,既是对魏书生教育思想的阐释,又创造性地融入了中国哲学元素、国画写意意境,细细揣摩,耐人寻味。
唐老师对我说,他只有上师范时学到的一点绘画常识,目前的这些图画还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他的思想,他让我为他物色一两位既热爱教育研究,又有绘画天赋的人选,帮助他作进一步的完善。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因为他的研究不一定要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结果,而是给我们提供了研究魏书生教育思想的一个新视角和新途径,于此,已是意义非凡了。
唐老师的研究方法也很独特。为了抽取魏书生做班主任工作最本质的要素,他复印了魏书生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所有著述,把魏老师用过的一个又一个方法、表述过的思想逐条剪下来;然后,他准备了十几个洗菜用的小箩筐,拿着剪下来的这些纸条,把意思相似或相同的分别投进同一个小箩筐内,他称之为“合并同类项”。结果,他分出八个不同的要素,构成了一幅“魏书生班级教育操作系统图”。
可以想见,静静的夜晚,台灯下,高度近视的唐老师,凑近一张他拿起的纸条,认真看完后,把它投进一个小箩筐。那是怎样一幅美丽的情景啊!我想,每当他为一个纸条找到一个小箩筐时,他的脸上一定会露出快意的微笑。
你要是到唐老师家作客,你可能会发现一些莫明其妙的东西。有一段时间,他正在思考好行为、好习惯、好品质,以及坏行为、坏习惯、坏品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他把两个方面的六个可能性写在小硬纸卡上,用线栓起来挂在书房门口的天花板上,高度恰好碰到他的脸。每天进出书房,这几个小纸卡就在他的脸上碰来碰去的,不断激发他思考“好行为、好习惯是不是导致好品质”等一系列的问题。
唐老师的思考更是与众不同。他曾不止一次和我以及他的朋友谈起“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的区别。他坚持认为,世界不是“一分为二”的,是“一分为三”的,除了正反两极,还有中间状态。唐老师的“一分为三”思想正确与否,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我敬佩他乐于思考的精神和享受思考的状态。“图说魏书生教育思想”,就是他快乐思考的结晶。
中国需要像魏书生老师这样的本土教育家,也需要像唐云增老师这样深爱我们教育家的研究者,正是他们的努力,这些教育家的伟大思想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发扬光大,生根结果。
(作者单位:太原市《德育报》报社
山西太原030031)
责任编辑王清平
对魏书生教育管理理念的评析 篇10
魏书生教育教学管理思想以其智慧性和体系化在中国的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他的著作成为很多校长和班主任手头必备的管理宝典。
一、班级管理模式
研究者认为魏书生管理思想的根源是“人本”思想和“法制”观念,但是魏书生的人本思想以及他的民主、科学管理与现代管理科学中的理念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对魏书生管理思想有必要从教育的(精神)层面和管理的(操作)层面加以认识。精神内涵是管理手段和途径的核心,操作模式又是管理的外在形式,健康的精神内涵必须由科学的操作模式来实现,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从教育方面看,魏书生凭借他的人格魅力进行班级管理,根源于他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体现在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相互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他摒弃了以往班级管理中只注重管理、纪律等硬性要求,忽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僵化的管理习惯。
从管理层面看,魏书生通过多年的摸索,形成了一套精密完整、自成一体的管理模式。从建立计划开始,即从时间、空间、偶发事件三个方面制订一系列计划、规矩、制度、程序,还建立了检查监督系统,包括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干部按照各自的责任制进行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和总结反馈系统。魏书生班级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最大特色是可操作性强,它是在依据学校、班级的具体情况,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制订的,在形式上做到精确、具体。克服了我国当前普通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和以结构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把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保持了一致,是我国普通教育中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与夏山学校的比较
夏山学校创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它以主张学生自由发展而闻名于世。夏山学校实践自由教育理想,创办人尼尔是英国的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魏书生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在某些方面与夏山学校有着共同之处。在与夏山学校的对比之中,我们更能深入和全面地认识魏书生管理思想的价值所在,以及不足之处。
1、管理的高度自治。尼尔认为,一个学校没有自治,就不能算是一所进步的学校,只是妥协的学校。只有当孩子能完全自由地管理他们的集体生活,他们才有真正的自由。夏山学校中,所有的规则是大家一起订定的,周末的“自治会”就是一种制订规范的公共场所,由学生轮流担任主席,教职员与每位学生,不论其年龄大小,都是一人一票,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学校的大小事,都按会中讨论出的规则或决定来学习或活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也是依靠严密而完整的制度运行,这些大大小小的制度也是由学生参与制订,征得多数学生的赞同,并能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调整。
2、免于惩罚的教育。尼尔认为“恨生恨”,处罚永远是一种恨的行为,处罚和恨永远是恶性循环。尼尔认为自由儿童不需要任何体罚,因为他们不需要很坏的行为。免于惩罚并不等于无视学生的错误。夏山学校也有惩罚,有自动罚款、罚不准看电影等。魏书生对待犯错误学生的处置与夏山学校比较相似。他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制订了写说明书、写心理病例、唱歌、做好事等办法,帮助学生认识错误。这些对犯错误学生的处罚都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没有过于严厉,很人性化。
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和教育环境的迥异,魏书生的管理与夏山学校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3、效率的而非自由的管理目标。魏书生的管理制度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和效率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的管理目标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使得魏书生的班级有一些军事化的特征,几乎所有的任务都是高效率完成,使学生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夏山学校主张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给孩子绝对的自由。为了能让儿童健康地长大成人,夏山学校放弃了所有的管训、约束和一切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真正实现了“学校应适应儿童,而非儿童适应学校”的诺言。虽然学校里设置了课程,但只是为教师准备的,学生可以选择上课,也可以选择不上课,更不用为考试而担心。因为尼尔相信“幸福也可以定义为一种最少受压抑的状态”,只要儿童有充分的自由,他们就能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品格。学生参与制订规则是让他们行使自由时不影响他人的自由,是要让儿童在追求自由、实现自由的过程中担负起人生的责任、义务。而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中,一旦规则制订,只有选择“做、遵守”的权利,没有选择“不做、自由”的权利。
4、集体的而非个性的管理模式。魏书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个人要服从集体利益,学生很多时候犯错误都是因为给集体“抹黑”,就要写说明。而夏山学校,个人的自由占有重要的地位,追求个性化的发展,只要不影响他人,学生可以“为所欲为”。上课是自由的,学生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喜欢,学生可以连续几年不上课,干自己的事情。夏山学校更多的是依靠整体的健康文化对个体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对比之下魏书生更强调学生的服从,重规训而轻教化。集体共同的发展方向也代表了个人的发展方向。
5、成才的而非成“人”的发展标准。魏书生特别重视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他非常自豪自己的学生能考进好的中学、大学,自己外出讲座、开会,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落下。他的教育管理最终是使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有所进步。而夏山学校主张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在学校里,并不是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尼尔认为游戏在学生的生活中更重要,不能剥夺他们玩耍的权利。尼尔曾说,他宁愿培养出一个快乐的清道夫,也不愿培养一个神经不正常的学者。夏山学校注重培养健康自由的孩子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成功的人。这样看,魏书生的教育管理思想有一定的偏狭,当然这是我们整体的教育制度和文化环境决定的,魏书生也不能超越。
三、理性对待魏书生的管理思想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理论非常适合中国的普通教育的现实,但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必须理性对待。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理论过于严密严整,他所制订的班规几乎没有任何漏洞,几乎考虑到所有的细节。详细到足以控制学生学校生活的任何方面。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做好每天的事情,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性、多元化,在追求管理效率的过程中,忽视了青少年成长中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敢于创新的特点,一种标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活泼、主动的发展。有学者甚至认为,魏书生班级管理的秘诀并不是什么“民主”与“科学”,核心其实是两条:一是思想控制,即通过每天的“发人深省、激人奋进”的格言作为“道德长跑”的日记(其中还强调要写分析自我、战胜自我等内容)、表扬先进批评落后的“班级日报”等,从而使学生的脑子里装满的都是一种声音,达到对学生思想的内在控制;二是相互监督,表面上他把权力给了学生,但实际上学生的监督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延续了他的权力,并把这种权力渗透给每一个人,使每个人成为被监督者的同时,又是监督者,从而达到控制学生外在行为的目的。
民主在魏书生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一、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教育效果,促进教育工作。而民主则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越牢固。所以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的关系,这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而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的首要任务则是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民主思想,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教与学之间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关系。
要和同学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老师还必须关心、尊重学生。魏书生老师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种关心学生的感情,因为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更加热爱、更加亲近,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 除了关心,教师还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老师与学生交心赢得学生尊重的基础。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体察每个学生的存在及其特点,宽以待人。实践证明,当每个学生感到被老师尊重、欣赏、接纳时,他就会全心全意的与老师配合,并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魏老师给学生出的日记题目重复最多的就是《尊人者,人尊之》,他说:“你尊重别人了便是尊重自己,便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帮助别人一定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魏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使班级体建立起了良好的民主师生关系,就为民主的决策和民主的教学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民主的决策过程
魏书生事务繁忙,真正用于教学的时间很少,但他却能用这小部分时间把学教得很成功。有人问他有什么秘密武器时,他说他有两个字的长处:多和学生“商量”,当班主任,我一直记着自己这一点长处,并努力发展这一点长处。魏书生这里的“商量”便是他民主决策的过程。
魏老师的民主决策在实际工作中处处都能体现出来。魏老师带的班级的每项制度,每件比较大的事,在确定之前都要有一个商量的过程,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由集体举手或投票表决。譬如:作业究竟是自己根据实际确定还是由老师布置,单元或平时检测是进行还是不进行,作文是同学互批还是由教师批,这些问题他都和学生一起商量,请同学们讨论表决、确立怎么办,这样就避免了脱离学生实际的较大失误,同时又获得了学生热情自觉的支持。实践证明,学生对他们自己参与制定决策总是拥护并认真执行的。
正是由于有了前面教师的民主思想,和学生建立了民主的关系,决策也就很自然地采取商量和集体表决的民主方式。魏老师的民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民主的课堂教学无疑则是重中之重。
三、民主的课堂教学
魏书生认为教学是双边活动。教课的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在教学中时时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学生参与进去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好。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魏老师坚持多和学生商量,上课讲什么内容,用多少时间,用什么方法讲,某道习题有没有练习的必要,某篇文章有没有朗读的价值等,一些看起来较小的问题,也尽可能征求学生的意见。魏老师正是在和学生的商量中很轻松地把学生引进教学中,积极发挥了学生主人公的作用,通过和学生商量,使魏老师很好地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魏老师的课堂民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换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魏书生民主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遇到问题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发动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这样才会使教和学高度融合,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这样的民主课堂教学,时间长了,学生便养成了发表自己意见,更积极地参与教学的习惯,老师也养成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使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篇12
2015年9月12日,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在定西市人民政府礼堂进行专题报告。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盛大的报告会。之前曾多次听到魏书生这个人名,却不曾这么近距离的去认识这么一位六十五岁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报告会上,座无虚席,魏老师精彩的报告感动着每一位在场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能受到魏老师教育思想的熏陶,我很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他重点讲了珍爱生命,强身健体,守住心田,守住根本的前提,即“松、静、匀、乐”四个字,也就是“身体放松、心灵宁静、呼吸均匀、情绪快乐”。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少一些牢骚与抱怨,多一些责任与干劲。只有做好说了算的事,不为说了不算伤脑筋,生活中才会多一屡阳光,工作中才会多一份努力,为人处事中才会多一些宽容。
其次,他建议千千万万的老师们要始终做到“三个守住”,即:守住传统,守住经典,守住自己的基本功。教育是一种老老实实的科学,不能玩一点花架子,关键是能够坚持不懈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一句一句说实话,一件一件干实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学而时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的“教”与“学”流传了千年却从未改变过,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升个人的教育教学本领去守住这些传统和常识。
再次,他毫无保留的分享了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关于班级管理,魏老师说一靠民主,二靠科学,要充分调动学生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改正、自我提升的潜力,做到“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要干”。这样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各司其职,才能既使班主任老师真正得到身心上的解放,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
另外,魏老师的报告还有许多非常精彩、精辟的地方,比如: 少说多做的好习惯-----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是每位教师必须牢记心中的。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教师要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做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所应具备的良好习惯:1.记忆习惯;2.演讲习惯;3.读的习惯;4.写的习惯;5.制定计划的习惯;6.预习的习惯;7.适应老师的习惯;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11.出考试题的习惯。其中,“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我深受启发,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懒惰的心理,大事做不来,小事也不想做,这种思想非常不可取。只有做好点点滴滴,才能取得长久的进步。其次,“自己留作业的习惯”也非常有道理,我们总是抱怨学生成绩不理想,老说怎么这么差,总是和自己以前所带学生做比较,其实,作为老师的我们完全可以放手叫学生自己给自己布臵作业,使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准确的起点,让他们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喜悦。而不是全班为统一的作业,这样做只能是徒劳无功,好学生不够“吃”,后进生“吃不了”,长久以往,抑制了学生的发展。
每天做到7个1分钟:
1、学生每天回家做1分钟的家务劳动。
2、每天写1分钟的日记。
3、每天至少唱1分钟的军歌、好歌、振奋人心的歌。
4、每天至少做1分钟的高抬腿、大踏步等体育运动。
5、每天做1分钟的注意力、记忆力等集中思想的训练。
6、每天做1分钟演讲训练。
7、每天至少读1分钟读中外名著。一分钟记忆力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采用多种形式使课堂活起来。
报告之后,我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与班主任工作,感觉自己所欠缺的非常多,以前总是感觉自己所学的一点知识就可以搞好教学,其实这远远不够,自己真正离高效课堂还差了好多。听了魏老师的讲座,我必定将自己在报告中的所听、所思所想应用于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且常常做好反思,多学习、浏览网上优秀的教学资源,保证自己永远拥有一桶“活水”。
【魏书生,中国教育界的奇迹】推荐阅读:
对魏书生教育管理理念的评析06-12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有感08-28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心得07-03
魏书生教育思想-班级管理篇08-18
学习魏书生教育理念心得体会08-27
读教育家魏书生著作有感09-26
魏书生的理论和实践07-10
谈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心得体会-20107-15
魏书生演讲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