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奇迹读后感

2024-06-29

放牛班的奇迹读后感(精选5篇)

放牛班的奇迹读后感 篇1

《放牛班的奇迹》读后感

最近看了一本校长推荐的书,名字叫《放牛班的奇迹》,这本书描写的确实是一个奇迹,一个在现实社会中很难出现的奇迹,不过都说是奇迹当然难出现了,那这个到底是什么样的奇迹?且听我慢慢说来。

这本《放牛班的奇迹》是由一位美国的女作家兼教师艾琳·格鲁维尔和她的学生所写的,其实就是他们的日记整理而成的,但是,应该出于当地的政治问题,作者一行只写了艾琳老师的名字。

艾琳老师开始时是一个刚毕业于名校的学生,和我们当初一样,对社会、对工作、对生活都抱有相当大的兴趣和期望,她来到了美国威尔森高中实习,这间学校表面看是一所很普通很普通的学校,但是古语有云,别被表面所迷惑,内里的乾坤还多着呢,这里有一个十分独特的地方—203教室。

203教室让我想起了一部电视剧,叫《终极一班》,虽然这个故事类型已经相当俗套,讲的就是一班特别的学生,不是特殊人群,也不是特别乖,而是被冠以“独特的人”的一群社会的败类,是被主观定义为“没有希望的人”,在我们身边也有为数不少的这些人,他们被学校放弃,因为被流放到这里的人都是一些罪犯、吸毒分子,要么就是父母坐牢,要么就是有犯罪前科。如果这些人离开了学校,就真的是“黑社会欢迎你”了。

再说回我们的主角艾琳老师,她很不幸地来到了威尔森高中,更不幸的是她被分配到了203教室,初初看到这帮孩子,她感到惊讶,事实上,谁见到这帮人都会感到惊讶,她感到害怕,恐惧曾经让她退缩,但是,作为一个教师,教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保护学生茁壮地成长是基本的任务,应该义不容辞的。所以,实习结束后,她选择了留下,她不放弃203教室,不放弃里面的这帮学生。

对于一班非常规学生,教育的方式也不能用常规的了,她每天都去做兼职赚钱,不是养家,而是用来买书,买世界名著,看电影,看舒德拉的名单,还募集捐款用来做旅费,到华盛顿见教育部长,游览欧洲,让孩子们走到世界的不同地方,见识不同的人,记录不同的生活。改变课堂的死板,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这是她的理想,也算梦想吧。

好像艾琳老师这样的老师在203课室是并不受欢迎的,可以说是让孩子们感到非常反感的。种族歧视在美国是很平常的事情,毕竟那里曾经是殖民地,在白人心中黑人永远都比自己低一个等级的。他们拉帮结派,占领领地。他们很明确地划分每个种族,每个小圈子,活生生的黑社会写照。现在,艾琳老师走进了他们的圈子,他们肯定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反抗,就是他们最好的表现。

而在办公室,艾琳老师也不是过的很好,“教学风格太反传统”成为了对她的形容词,在我们现在的开放社会中,有人反传统地做出一些事来的时候,我们首先感觉到的不是觉得他是创新,而是觉得他是标新立异,出风头,更何况是在艾琳老师那个年代,那个国度。

艾琳老师很想改变这个现状,但是种族冲突与社会恶习已经完全把孩子们熏陶得不可救药,没办法,艾琳老师得继续反传统了。

撕掉带有种族其实的画,她才发现孩子们原来对种族的观念很模糊,于是她通过人种间的互动,让他们慢慢与其他人种接触。

找到突破口后,艾琳老师接着发给每位学生《安妮的日记》,这本书讲的就是二战期间德军迫害犹太人的故事,主角安妮在迫害之下到处藏身,到处反抗,但最后还是被抓到集中营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种族冲突例子,被艾琳老师好好利

用了。而且,她慢慢地成功了。

模仿着《安妮的日记》这种方式,艾琳老师让每个学生都拿起笔,记录着自己的一点一滴,最后编撰成书,就成为了这本《放牛班的奇迹》了,而这个“放牛班”的人,全部都能高中毕业,大部分人还考上大学了,质的变化啊。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世界上的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去教的老师,很多时候当我们主观地认为某个学生没办法教好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到底是这个学生真的没办法教了,还是我们没有用心去教?孩子是无辜的,就像我教的三年级,他们还小,思想根本就不成熟,而这个不成熟就得让我们介入,将他们的性格进行塑造,往往一个学生积极还是堕落,就看我们的塑造了。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是艾琳老师成功的地方,结合我日常的教学,我们也应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有教无类是作为一个教师基本要履行的责任,而我也是负责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我很爱他们,我把这个班集体就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每天对着他们,就想对着我的家人,我爱护我的家人,也爱护这班特殊的家人,在生活上,我塑造他们,在学习上我教育他们,我们班不是一个班集体,而是一个家,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学习与生活的权利。

虽然,我可能没有艾琳老师那么成功,但是我不缺乏她的那种孜孜不倦,我有那种关心,我也不缺乏耐心,既然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每当遇到教不好这种情况,我就要问问自己,是方法错了还是别的原因?总之,我要教好每一个学生!

虽然我从教不是很久,论经验我还相当缺乏,而艾伦老师给了我自信,看到她的故事,她的成长,我也能看到我的未来了,我不会复制艾琳老师的方法,但是我会得到她的启发,教学是要讲求方法的,再有知识的老师缺乏方法的话也不能把学生教育好,方法就是从教学的经验中而来的,积累经验再总结方法,然后再实施在教学上。

艾琳老师还教会了我一样东西就是沟通,光有经验与知识而缺乏沟通的话,在课堂上也只是只有你说,你和学生之间没有沟通的话,你不会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再聪明的学生也会有不懂的时候,也会有失落的时候,怎样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现象并加以干预是很重要的,而干预就需要去沟通了,及时找到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在一般的情况下,也要多找学生谈心,多听取他们的想法,不管对与错,这都是代表了他们自己,对了,支持一下,错了,改正错误。

艾琳老师还告诉我们,教学要走出去,要放眼世界,让学生多接触课堂以外的知识,看到书本以外的东西,书本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外面的世界是无限的,要认识世界,关注世界,像艾琳老师那样组织去旅游显然是不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但是我们能把世界搬进我们学校,搬进我们的教学,地球仪就很好地让我们认识世界的地理,世界名著能让我们认识世界的文学,世界名曲能让我们认识世界的乐章,世界名画能让我们看清楚世界的反映。很多很多的东西都能让我们很好地了解世界,从而结合到课堂中去,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放牛班的奇迹》真的是一个奇迹,一个在社会上已经不多见的奇迹,虽然在中国,种族冲突的问题并不严重,年轻人犯罪也没美国那样突出,但是我们也不能松懈,我们有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或许我们不能创造奇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我们总能办到吧。

《放牛班的奇迹》 篇2

下文选自本书第一章,是艾琳在正式上课前所写的一篇日记。

精彩片段

去年做实习老师时,我非常天真。我想避开肤色和文化问题,但当第一次上课的铃声响起,一个叫沙罗德的学生拍着篮球悠闲地走进教室时,这个问题立马就摆在了我面前。他是一名高三学生(编注美国的高中有四年),是从位于城市另一头的我们的竞争对手学校受了处分转学过来的,他的坏名声比他本人来得还要早。据说他用枪威胁了他的前任英语老师(我后来才弄清楚那只是一把塑料水枪,但它却足以成为压倒一切的最后一根致命稻草)。起初几分钟,他直言不讳地挑明他恨威尔森,恨英语,也恨我。他的唯一目标就是让我这个像“保守的私立学校学生”一样的实习老师哭鼻子。他没想到的是,还不到一个月,他就成了那个哭鼻子的人。

沙罗德成了一个恶意玩笑的取笑对象。一个同学厌烦了沙罗德的怪异行为,给他画了一张带有种族特点的讽刺漫画,画上的他有着巨大而夸张的嘴唇。当这幅画在班里被传看时,其他同学都笑疯了。等沙罗德看到画时,他看上去就好像要哭似的。他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外壳第一次开始破裂。

我拿到这幅画时勃然大怒。“这是纳粹分子在大屠杀时使用的宣传伎俩!”我吼道。一个学生怯生生地问我:“什么是大屠杀?”这令我十分震惊。

我问道:“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听说过大屠杀?”没有一个人举手。于是我又问:“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被人用枪指着过?”几乎所有的手都举了起来。

我立刻决定放弃我精心计划的课程内容,把宽容作为我整个课程的核心。

从那一刻起,我就打算通过使用新教材、邀请嘉宾做讲座和组织实地考察的方式努力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可我只是个实习老师,没有经费来实施我的这些计划。因此,我找了两份兼职——在万豪酒店做前台和在诺德斯特龙百货公司卖女式内衣。我爸爸甚至都问我:“为什么你就不能做个正常的老师呢?”

事实上,在我第一次把场面弄得一团混乱之后,“正常”似乎也没那么糟糕。我带学生去纽波特比奇市一家供上流阶层使用的、白人居多的电影院看《辛德勒的名单》,震惊地看到女人们紧紧抓住她们的珍珠项链和钱包,面露惶恐之色。一家当地报纸还刊登了一篇头版文章报道这件事,描述我的学生如何被恶劣对待,在这之后我还收到了死亡威胁。我的一个邻居对我十分不满,竟放肆地说:“如果你这么喜欢黑人,你为什么不干脆嫁给一只猴子?”

整件事都很有戏剧性,而我甚至还没有拿到我的教师资格证。幸运的是,我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一些教授们读到了这篇报道,邀请我的班级参加由《辛德勒的名单》原著作者托马斯·肯尼利举办的一个研讨会。我的学生给肯尼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几天后我们收到了去环球影城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见面的邀请。我简直无法相信!这位大导演想要见一见这个被我戏称为“像一盒绘儿乐蜡笔一样五颜六色”的班级以及他们那“成天惹事儿的菜鸟老师”!令斯皮尔伯格惊叹的是,这些“难以教化”的高三学生们竟然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并成为一个如此亲密的团体。他甚至问沙罗德明年“我们”还计划上演什么样的返场节目。

我现在深信,如果沙罗德都可以改变,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所以基本上,我应该准备面对一屋子的沙罗德。如果赢得沙罗德的认可需要一个月,那我想知道,要让一帮14岁的躁动的孩子们改变观念又需要多长时间?

赏析

美国长岛威尔森高中203班来了一位刚刚毕业的菜鸟老师艾琳-格鲁维尔小姐。和所有的新老师一样,艾琳心怀梦想,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忱和期待。可是她要面对的是一群怎样的学生呢?班上的孩子被贴上了“无法管教”的标签,他们痛恨学校,痛恨老师,痛恨社会,还由于种族歧视的原因痛恨彼此。他们的生活充斥着毒品的迷幻、酒精的诱惑、家庭的破碎、帮派斗争的恐惧、暴力的威胁……在这样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他们堕落而绝望。幸运的是,他们在此时遇见了艾琳,一切开始慢慢改变。艾琳虽然震惊于学生们的所作所为,但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用募集的捐款和自己兼职挣来的钱给孩子们购买课外读物,带他们读名著,看电影,赴华盛顿面见教育部长,与文化名人面对面交流,并积极鼓励他们拿起笔如实记录自己的生活。一颗颗封闭的心灵次第打开,他们渐渐被激发出自信,开始憧憬自己的未来。《放牛班的奇迹》是一份关于203班的真实记录,它见证的是阅读与写作的力量,是爱的奇迹。

虽然这些学生曾经沉沦,但他们的本质并没有坏到无可救药。相反,他们的心灵空虚而迷茫。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是种族的隔阂与仇恨。他们从小生活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陷入了仇恨和相应的帮派斗争,有的人沉沦于此变得麻木,有的人看着身边的亲友失去生命变得痛苦而又迷茫。正如节选中所述,他们每个人都有被枪口瞄准过的经历,但在被问及什么是大屠杀时却一无所知。于是艾琳放弃了精心准备的课程,把宽容作为教学的核心。这是一项塑造心灵的艰苦工程。艾琳带领他们走进书籍的世界,去不同的地方旅行,与不同的人交流,并给了他们成长的“武器”——用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思。于是,他们像《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编注:安妮是二战时纳粹集中营的受害者)一样,开始用文字去真实地记录生活的苦难与喜悦,用写作和陈规陋习、种族偏见相抗争,去开辟崭新的人生道路。面对生活的不幸,他们曾经恐惧、悲伤、愤怒,却又茫然无措。现在,他们学会了用心灵书写,将成长的悲喜与对生命的思考镌刻于空白的纸张之上,把所有的烦恼、疑惑和迷茫都诉诸笔端,于不知不觉中抚慰了悲伤,消除了恐惧,也解决了问题。从他们每个学期的日记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一点一滴的变化,从最初的迷失到最终的实现梦想,他们走过的路并不平坦,但却经历了灵魂的洗礼、蜕变和升华。

在艾琳的帮助和引导下,这群曾被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写作,爱上了生活,哪怕生活依旧不堪重负。通过阅读与他们个人经历相似的故事,他们学会了坚强,明白了无论受过怎样的苦难,仍旧可以追求更好的未来。通过与经历过种族大屠杀的人们交流,他们明白了种族歧视的残酷与可悲,也明白了自己可以像安妮一样通过记述自己的故事让世人永远铭记这些残酷的事实,用个人的力量改变世界。通过写下自己的故事,他们倾诉了痛苦,也学会了沉痛的反思,并努力从生活中汲取向上的力量。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故事,他们才发现身边的人看似平常,心中却都深藏难以抚平的隐痛,由此学会了爱和尊重。他们曾经不幸地沦为了环境的牺牲品,经受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坎坷与磨难,但阅读与写作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从这扇窗里,他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看到了蓝天和远方,看到了他人的苦乐悲喜,也看到了自己心灵的阴暗和明亮。透过这扇窗,他们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知道了在这个世界的不同角落,人们在经历着相似的或不同的悲喜,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也都有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正视自己、改变自己是需要勇气的,而他们勇敢地选择了这条艰难却充满力量的路。他们不再让悲伤、愤怒和仇恨占据着自己的灵魂,没有在愤怒中自我封闭,没有让暴力和恐惧的种子生根发芽,没有让盲目的仇恨和狭隘的种族观念遮蔽双眼。他们走上了一条与父辈完全不同的路,一条改变自己命运、家庭命运的路,一条崭新的、打破命运魔咒的路。他们意识到,虽然这个世界上依然存在邪恶,但对待邪恶的方式却可以改变;偏狭是无知的表现,爱与尊重才是超越仇恨的最为强大的力量。

孩子们的蜕变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他们的良师益友艾琳老师。她把自己宝贵的课余时间也奉献给了学生,为他们打开了广阔世界的大门,也引导他们反观自己的心灵,用笔、知识和爱去超越偏狭、对抗不公、传递希望。《放牛班的奇迹》不仅是艾琳的教学奇迹,也是用阅读与写作改变人生命运的奇迹,更是爱的奇迹。

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 篇3

但是,继续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觉,顽皮的孩子和马修总是会发生些什么,这些事却显得那么自然,并且想想这也是为什么马修会和这群让每个老师都头痛的孩子们相处得如此和谐、融洽。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同个爱好——音乐,在马修的培养下,他们合唱的歌声是那么动听、美妙。

影片的一开头,是由一个叫佩皮诺的人执行遗嘱而引起了,之后,关于池塘之底的回忆喷涌而出。

确定自己人生走到最低点的马修,来到一个类似于监狱一样的学校。那里的孩子们几乎都属于被抛弃的一类孩子,马修不相信这些孩子有那么坏,用音乐感化他们,其实不应该说是“感化”,在马修心中,孩子们都是可爱的,他做的只是用音乐唤起他们心中爱而已。

看这部片子之后的第一个感觉,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感动于这么好的老师,而是为里面的音乐所震撼。正如马修在影片中说的:“音乐和体育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力量。”西方人都很喜欢音乐,这从很多影片中都能看出来。西方的舞台剧,音乐剧,歌舞电影都发展得很好,这就是西方的一种文化。优秀的歌舞电影都是从音乐剧改编的,而优秀的音乐剧,不,应该说,无论是优秀的还是平庸的,都是来自西方。

《音乐之声》《贝隆夫人》《芝加哥》等大批的优秀歌舞电影的前身都来自美国百老汇,音乐的力量深入人心,孩子们被关在那么一个类似于监狱一样的地方,却依然能唱出那么动听的音乐,世界上总是有一些东西是不可囚禁的。

之后,就是感动于马修,感动于他的一切。孩子们本来是所谓的“无可救药”的孩子,最后却变成了很可爱的孩子。马修老师有一段经典的台词,是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孩子们唱的《风筝》,他是这么说的:“我能感觉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风中舞动的风筝),在远方玩建小屋的游戏(请不要停留),美好的天气令他们心碎(飞向海洋,飞向天空,一个男孩在向你仰望。在暴风雨中,你举起双翅,不要忘记回来)。”最后他被开除的时候,孩子们送别的时候唱的也是这首歌。能赢得孩子们,还有除了校长以外的所有老师的支持,并不是偶然。对孩子们,他真正为孩子们着想,学生犯规的时候,他私下处理,并不是包庇学生,只是他明白,在这样的学校,把学生交给校长,只会导致学生的性格发展得更糟糕。而且,他并不是无原则的,必要的时候,他也会表现出强硬的一面,比如对蒙丹威胁佩皮诺事件的处理。这样的老师,无疑是孩子们的天使,改变孩子们一生的人。孩子们敬爱的是,是真正喜欢他们为他们着想的老师,所以马修最后赢得了学生。而因为他的离开,本来对校长很忠心的三个学校工作人员,竟做了他们以前绝对不会做的:开除校长!这已经足够了.“伟大的艺术家在镜子中看到真实的自我,我是克莱蒙马修,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一个代课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 篇4

在星期五的下午第二节课,是我们最最期待的电影课啦~大家走进音乐厅时,电影已经开始了。

虽然前面没看到,但我以前看过这本书。电影的主要内容是:1948年当克莱蒙――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在一所寄宿学校找了一份工作,他就像进入了地狱一般。他对匆忙逃走的原任学监的经历感到惊讶,又听说了可怜孩子穆同从楼顶上倒下去摔死了,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其他老师的冷酷,孩子们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的管教像警察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孩子们的冲动。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乐曲,他用纯净的音乐换回了教师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困扰孩子们身心的锁链,抚平了他们易受伤的心。圣洁而纯净的音乐不但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看完电影后,我发现:仁爱、友善、宽容的极致是让所有同学眼中充满喜悦的泪水。

放牛班的春天的读后感 篇5

新的学期到来我迎来了学院干部培训,在老师、同学的带领指导下我们学生干部于23号下午观看了教育性片《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具有强烈教育意义的法国影片。它主要讲述了代课音乐马修老师与育幼院里那些顽皮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一开始马修刚来到了育幼院就亲眼目睹一个个极其顽皮的孩子捉弄老师的恶劣手段。第一天上课他就遭到孩子的讥讽和戏弄。一天下来,他累得筋疲力尽,他甚至担心会被那些孩子用刀子杀死。但是慢慢地他发现那些孩子们面对的是死板的规定,冷酷的校长,冷漠的教师。这部法国电影的主人翁马修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平凡而伟大”,他是个默默无闻的管教学校的音乐老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像马修老师这样伟大的人,只是他们默默无闻我们都没注意。

看完这部影片,尤其是看到马修离开学校时,那些曾经顽劣的学生用纸飞机与马修告别,马修给了他们一个微笑。那一幕我感动了。我不禁被马修那种伟大的师爱所感动。马修长的并不好看,甚至因为自己的秃头而被孩子们嘲笑。但是他却不在意,他只记住了孩子们可爱的地方,不去想孩子们的顽皮。他是一位失败的音乐家,但他却是一位成功的老师。他是教师的光荣。

我未来职业可能是做一名教师,想做一名像马修一样的教师。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我知道了应该怎样做一名教师。马修是老师中的典范,是教师们的榜样。这部电影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学生,无论他多么顽皮,差劲,教师都不应该放弃他。他们需要一个有耐心的教师,慢慢地去感化他,找到他心中的钥匙。那时你将会发现他的内心是那么的美丽而且那么纯洁。马修是所有教师的榜样。他的教学方式值得所有老师学习。他是以德服人,令学生心服口服,而不是体罚学生。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同学犯了错,我们老师没有打他,骂他,而是用心的去说服他。之后也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过分的责怪他。奇怪的是,那个同学竟渐渐的变好了。而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老师当时为什么那么做。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它会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使自卑的学生不再自卑;使那些“坏孩子”变好......它能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努力向前。

整个影片下来我为这位伟大的教师而感动,其实生活中的我也有过许多多多少少的感触,孩子就是孩子,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的思想的带动下才能有火一般的心。要把孩子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孩子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这个暑期我也不负重托带了几天的孩子,好累好纠结。在孩子的世界那么童真,想要他乖乖听话的确很难,顽皮是每个孩子的象征。但是只要发现其中的乐趣他会学的更开心。

马修老师是多么普通的一个人,中等身材,貌不出众,语不惊人。又是多么不平凡啊!在他心中,每个孩子都是落入凡间的天使!他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在每一个我所能看清楚的场景中。踏入这个学校开始,他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却一直在做着。那个打伤了老师的孩子,是有心还是无意?应该怎样惩罚?这些对马修老师来说好像并不那么重要。也许在他看来,惩罚这个学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即使打他一顿,或是关他禁闭,都并不能使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究竟做了什么。而让他去照顾被自己打伤的人,看着伤者的痛苦,看着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

痛苦,对他的心灵也是一种触动。即使没有揭露他,对这个学生也是一种更好的教育,马修能用音乐感召孩子们冷漠已久的心,唤起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与热爱。当公爵夫人欣赏孩子们的演唱时,他们的表现无疑达到了一个高潮。无论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纯净、完美融合的歌声,还是领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籁般的声线,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们的歌声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马修给予他们信心与爱的结果。

马修以一个教师的爱心,与学生之间慢慢建立起了相互的信任。作为日后的榜样,我真的被马修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执着所感动。与马修老师相比,我们缺少的不仅仅是耐心,更重要的是以心换心——理解和尊重。如果我们对学生足够信任,足够尊重,有足够多的爱,也许会收获更多的欣喜,更多的感动。

--10装潢

上一篇:的商场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下一篇:全州地方税务工作会议暨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