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

2024-07-19

不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共8篇)

不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 篇1

互联网金融与票据业务创新研究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快速发展,并不断向票据业务领域渗透,互联网票据市场发展呈现新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票据;创新

一、互联网金融与票据业务的意义与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的意义

互联网金融是运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金融,既包括电商等互联网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素引擎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开展金融业务,也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开展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有利于促进金融体制改革,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1)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显著降低了支付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刺激实体经济交易的增加。(2)增加金融服务覆盖面。由于“小微”层面客户缺乏信用记录和有效抵押品,以及“海量、小微” 的交易特点难以满足传统金融要求,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具备高速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高速传播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拓展了金融服务边界。(3)增强了金融行业竞争和创新活力,改善了金融服务质量。互联网金融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从而降低了金融中介门槛,加剧金融脱媒,并通过互联网思维为客户提供具有创新精神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快速发展。(4)互联网金融能够获得交易双方的信息,通过海量数据的积累和挖掘可以分析用户的信用等级,并能有效监控交易主体的资金流动,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可靠性。

(二)互联网票据的作用

互联网票据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提供商业汇票服务的一种业务模式。它的发展对实体经济和票据业务都具有积极的作用:(1)能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互联网票据的生长点在于小额票据,而其持有者往往是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大、贴现难度高,难以通过银行获得融资。据统计,目前国内票据市场流通的票据中,20%左右为面额低于500万元的小额票据,小额票据的市场规模达到了9万亿元,然而持有小额承兑汇票的企业,往往只能将汇票质押给民间中介,并付出高昂的贴息,有时候贴息甚至达到20%。互联网票据不仅大大降低了小额票据贴现的成本,而且使得流程更为快捷,有效地破解了传统小额票据贴现过程中遇到的成本及技术瓶颈,盘活市场上沉淀的小额票据存量,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2)可以为个人投资者和小散资金提供新的理财渠道。目前票据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均是机构,包括了企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基金等,而个人无法经营票据业务,但通过互联网建立的票据交易平台使得票据中介业务多了一个交易方,即个人投资者,可以与传统中介公司形成竞争关系,既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也促进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3)能够更为广泛地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票据业务本身直接对接实体经济,虽然目前由于收益率原因,互联网票据主要集中于小票,为中小企业服务,但当票据利率整体上扬时,互联网票据亦可以通过集结小众资金来服务于大中型企业,从而更为广泛地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4)可以促进票据市场规范发展。互联网平台本身不具有票据从业资质以及审验票据和托管、托收票据的能力,如果和银行、正规票据专营机构合作,并借助自身的信息优势,可以规避民间票据中介一些不合规的影响,从而遏制现存的大部分票据乱象。(5)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互联网信息对称、公开竞争,互联网票据能够客观的反映市场供求双方的价格偏好,有利于寻找票据市场的均衡利率,维护市场的稳定。

(三)票据业务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业态

目前互联网票据的主要形式是市场上如火如荼的“互联网票据理财”,即融资企业或者融资人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质押担保,通过互联网平台向投资者募集资金。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7月共有“银企众盈”融资项目、“票据贷”、“票据宝”、“微财富金银猫票据”、微财富票据宝、宝票盈家等至少6种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发行公司主要以金银猫、淘宝网、票据宝网、新浪微财富、投储在线等互联网公司为主。根据相关网站统计显示,金银猫成立于2013 年10 月,截至2014年4 月底已上线超过400 个票据贷产品,平台总交易额超过7000 万元; 招财宝成立于2014 年4 月,当月阿里巴巴招财宝就推出81 款票据贷产品。从各自推出的票据贷产品来看,招财宝平台上的产品更为集中,大多数产品期限都在两三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左右;而金银猫平台上的产品分布更广,期限从十天到六个月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从5.8%到9%不等。

互联网票据理财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大环境。随着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出,其较好的用户体验,较低的资金门槛,以及相对较高的收益率,掀起了全民理财的热潮。同时,互联网票据的迅速发展也有其时代的原因:(1)从票据供给方看,市场存在大量的小额票据,但由于资信等因素难以找到合适的出口。(2)从资金供给方看,受市场及政策等影响,互联网理财挂钩的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滑,“宝宝”类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大幅下降。而互联网票据理财主要集中在小票,收益率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能迅速吸引大量逐利性强的“草根”资金。(3)从平台搭建方看,互联网公司借助已有的互联网平台和大量的用户信息,搭建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的成本较低,而收益颇丰;另外通过理财平台锁定了客户的资金,能够提高互联网交易客户的吸引力和忠诚度;同时互联网票据平台也助推互联网企业向金融业的渗透。这些特点契合了市场各方需求,从而像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发展。(4)从票据业务创新及衍生产品、增值服务等发展情况来看,也需要适宜加强与互联网方的互动合作。

二、互联网金融中票据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凡事都有正反的两面,就在互联网票据蓬勃发展的同时,它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虽然很多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都声称“其产品唯一的风险为银行倒闭”,然而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和创新性以及票据业务自身的特性,使得互联网票据既具有互联网金融的普遍性问题,也存在一些个性化风险:

1.风险管理能力弱。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已有众贷网、网赢天下等P2P网贷平台宣布破产或停止服务。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有待配套,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特别是P2P网贷平台由于准入门槛低和缺乏监管,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温床。去年以来,淘金贷、优易网、安泰卓越等P2P网贷平台先后曝出“跑路”事件。

2.网络安全风险大。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高虚拟性,互联网企业掌握了大量客户敏感信息,包括身份信息、银行信息以及财产信息等,容易引发系统性故障或遭受大范围攻击,造成整个网络瘫痪,导致客户资料泄露和交易记录损失,甚至发生互联网金融犯罪,危及客户资金安全、客户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

3.合规风险突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监管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互联网企业没有票据经营许可,不能参与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虽然现在互联网票据理财大都以收益权为标的,不存在票据买卖行为, 但实质上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同时,由于缺乏监管和行业约束,互联网平台在实际交易中也可能会触及买卖票据等违法违规问题。

4.系统性风险加大。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群体主要集中在社会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差的普通百姓,并且人数众多,容易引发社会问题,一旦发生风险,对经济社会稳定的影响巨大。

5.票据兑付风险。一方面是假票风险,虽然互联网票据理财的票据大都由银行进行审验,一旦出现假票就存在资金回笼问题;另一方面是信用风险,由于互联网票据理财主要集中在小面额票据,其真实性、合规性的风险隐患相对更大,同时其承兑银行多集中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一些小型金融机构,信用等级相对要低一些,相应的到期兑付风险也会上升。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票据业务创新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逐渐向票据市场渗透。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票据贷”、微信理财、金银猫票据理财产品,都充分体现当前互联网向票据市场扩张的趋势。当然,从更广的角度看,依托互联网技术在票据市场中的应用其实比较早,例如,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建立的“中国票据网”,就是最早形态的互联网票据业务形态之一,该网站作为一个信息集中、展示、交流的平台,也算是互联网在票据市场中的最早应用。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借道互联网金融发展,进一步推进票据市场创新与发展。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本质,票据市场组织架构及产品;其次,探讨如何将互联网应用于票据市场及票据产品业务各个环节,推进互联网票据业务创新;最后,进一步研究如何防范互联网票据市场的风险。

(一)从互联网金融看票据市场创新的机会

关于互联网金融,从本质上看,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精神与金融功能的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开放式、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金融消费群体及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等。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票据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还是以企业、银行为主,票据市场的交易工具主要还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票据市场中的运行模式是从企业签发票据开始,企业一般可以利用票据进行支付、结算,利用票据向银行进行贴现融资;银行可以持有票据到期,可以通过转贴现、再贴现进行再融资等等;直到票据到期时,企业或银行通过托收,收回相关票据款项。

从票据签发环节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般可以通过向其开户银行申请签发承兑票据,用于支付或融资。一般企业只能在其所在的开户银行申请,在申请对象上存在区域限制。从银行角度看,一方面是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了解企业是否有对签发票据并需要银行为其承兑的业务需求,另一方面,银行也要考虑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从现实情况看,银行只是根据其开户企业的申请而被动应对,难以及时满足企业的需求。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发布企业签发票据需求的信息;银行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掌握需求信息,并根据企业的相关信息对是否满足企业需求做出准确判断。

从票据贴现环节看,如果企业能签发由银行承兑的汇票,其需要通过票据贴现进行融资时,可以向具有票据贴现资质的银行申请票据贴现。从银行的角度看,为办理企业票据贴现,需要做好企业资质审查、票据真实性审查等多方面工作,根据银行自身的信贷规模、资金等状况,才能做出是否进行票据贴现的决定。从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看,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以第三方的相应服务票据质押、委托等其它方式,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融资,可以避免银行对其进行很多方面的审查,节约成本与时间。另一方面,银行通过互联网可以迅速发现票据贴现需求,同时,从互联网可以了解需要进行票据融资的企业的相关信用状况,甚至可以借助具有合格资质的第三方对企业的信用评估,这样,银行借助互联网平台能节省办理票据贴现前的很多审查成本,更准确判断票据融资企业的风险,从而决定是否办理票据贴现业务。

从票据转贴现环节看,票据转贴现实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票据交易。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得银行想利用票据进行交易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同业之间的票据需求,根据需求提供相应的票据以供票据转贴现交易。同时,具有一定的资金、规模的银行需要通过从其他银行购买票据以满足其经营需要时,一般还是通过平时建立的营销网络进行联系,寻找具有可能的交易对象。目前,整个票据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权威性的信息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可以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甚至是交易平台,利用网络信息快捷了解银行票据业务需求,在银行交易双方具有足够信用的情况下,通过委托第三方票据审验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进行票据业务交易,再通过银行进行资金清算。在我国票据市场中,票据业务的主要形式除票据签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外,还有包括票据经纪业务、票据代理业务、票据理财等业务,在开展这些业务过程中,经营机构总是通过市场营销、推介宣传,吸引、寻找潜在的客户,提供票据业务服务。互联网在需求信息的搜集、信息的充分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推进票据市场创新与发展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二)基于互联网的票据市场创新探索 1.业务模式的创新

从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交易模式看,更多是使用票据进行支付、融资的企业和银行以及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在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之后,票据市场的业务合作模式至少有如下三种方式可供讨论。

(1)“互联网企业+银行”模式,互联网企业是指互联网技术建立起专属的客户群的企业。互联网企业以自己的客户群和互联网平台为基础,通过与银行合作,形成票据业务发展的新模式。银行利用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平台,宣传包括票据承兑、贴现、质押、审验、托管等服务在内的多种业务。互联网企业可以作为银行营销的前端,利用互联网技术,发现企业的票据业务需求,撮合银行、企业之间的票据业务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对企业信用、财务等进行分析,为银行提供充分、准确的客户信息,以利于银行防范风险。

(2)“互联网企业+企业”模式,这种模式是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企业票据融资需求,进而向社会提供投资信息,为企业、社会提供投、融资服务。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同,其能提供的票据面额的大小、票据本身的信用等业不一样,互联网企业整合票据融资信息后,可以对票据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融资项目,为个人、企业、甚至银行提供票据投资的机会。在这种业务模式中,互联网企业作为业务发起的主动方,需要引入合格第三方,对企业所提供的票据进行审验,确认票据具有的真实的贸易背景,防范伪假票据,并对票据进行托管,负责对票据的到期托收,确保投资的合法、有效,防范业务风险。(3)“银行+互联网”模式,这种业务模式是银行通过招聘互联网技术人才,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票据业务信息平台、甚至是票据业务交易平台。在这些互联网平台上,银行可以发布包括票据业务在内的各种金融产品、服务讯息,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产品、服务的搜索,查询与自身融资需求以及经营现状相匹配的票据业务服务。企业在平台上注册并填写一些基本信息后,可以全天24小时在线提交融资需求。银行在收到企业发送的融资需求后,在信贷政策和信贷条件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偏好从中选择目标客户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对接。

2.票据产品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时代,基于互联网的票据产品创新更多是基于信息的可获得性、交易的便利性、产品的标准化等特性。因此,互联网票据的产品创新可以为大型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票据产品服务、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票据理财产品服务、将票据资源进行证券化进行投融资服务等票据产品创新。

(1)供应链票据产品。银行可借助互联网,广泛掌握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多方面信息,以行业、产业的龙头企业为中心,结合产品链、供应链等特点,有效整合企业上下游的客户资源,以票据的承兑、贴现、质押融资、审验、托管、理财等票据业务服务为内容,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票据融资服务”。在结合支付结算、融资借贷、资金管理等服务和产业链中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基础上,通过为相关企业提供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甚至理财等票据业务服务,不断拓宽银行金融服务范围。

(2)票据理财产品。现在市场中出现P2P、P2B等模式的票据理财产品,这种产品由于收益高而得到市场投资者的热捧。但目前这种票据理财产品往往是以一个投资项目出现,投资标的很低,且由于缺少监管,平台的组织者难以把控票据风险,因此,该项业务存在很大风险。

银行作为票据业务的主要经营者,风险控制能力强,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出票据理财产品,吸引广大投资购买,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不但可以解决目前网络票据理财的标的低的问题,更能有效防控业务风险。银行应对以票据投融资功能为重点的票据理财产品及服务研究,初步建立起适应货币市场发展需要、符合信贷市场转型需要的票据业务产品体系,不但可以通过票据理财产品服务社会中广大个人投资者,更可以抓住证监会和保监会扩大券商、基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范围,放宽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管制的政策先机,推进票据业务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跨市场经营。

(3)标准化票据产品。票据标准化也即是通常所讲的票据证券化。银行可以根据其持有的大量票据资源,根据票据代偿期的不同、承兑机构的不同,将票据进行分类,建立“票据池”,并以此为基础,研发出可进行跨市场交易的标准化票据交易工具,并将此标准化票据在银行间市场、或者通过网络平台面向广大投资进行销售。

(4)票据基金产品。银行或非银行机构通过网络平台设立票据基金,一方面,通过网络宣传,吸引投资者购买票据基金进行投资;另一方面,利用票据基金积极开展票据贴现、转贴现等业务以获取票据业务收益,为票据基金的投资者服务。同时,通过管理票据基金获取相应的管理费用,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经营、管理票据基金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5)票据托管服务。针对目前互联网票据市场中的业务发展趋势以及票据托管需求,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票据业务管理优势,通过建立网络票据托管平台,加强票据理财托管业务创新,不断扩大票据托管客户群,形成向各类型金融机构提供票据托管服务的“有形市场”。通过研究推进票面信息数据化,利用托管平台和科技手段,对商业汇票的票面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建立数据库,通过对票据折现因素、票据分级、票据风险类型等因素的深入研究,逐步建立票据资产的定价模型,不断完善托管平台的信息增值服务;通过对票面信息的分析,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精准的判断,发现和挖掘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发新产品,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除上述这些票据产品外,我们还可以进行商业本票以及票据衍生品创新研究,并依托互联网开展交易。

3.授信方式创新 银行在开展票据业务过程中,通过需要对申请签发、贴现票据的企业以及开展票据转贴现业务的金融机构进行授信。在传统金融模式下,银行只能通过历史信贷信息判断授信对象的信用水平,信息获得性差,授信评估难、成本高。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可根据电子交易平台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等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客户授信评级模型,易于获得信息,且获得的信息全面、及时。银行可以通过丰富的信息综合判断授信对象的信用状况,并授予其一定的信用额度。此外,银行可根据客户的用信状况、存款记录、评级情况等因素,实时调整授信额度和期限,以实现授信动态化。

四、互联网金融中票据业务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

近两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互联网票据业务也不断加快创新和发展。但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业务监管还有待加强,风险管理环节比较薄弱,影响互联网金融的稳健发展。因此,为推进我国互联网票据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风险防范、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等,为互联网票据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1.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一是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工作。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在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均无对互联网金融的规定,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应考虑修改上述法规以及《刑法》、《公司法》等法规中的部分法律条款,使得相关法规能够有互兼顾,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专利、软件、品牌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卢度,为互联网金融创造宽松的法律环境。二是加快对票据法的修改。目前,我国《票据法》对票据签发的真实贸易、票据背书转让有明确的要求,而随着互联网票据的兴起,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会开展票据转让、票据基金、票据证券化、商业本票据等新型的票据投、融资业务,因此,建议加快对《票据法》的修改,增加融资性票据的有关规定,允许以互联网等新型电子平台的票据业务准入,防止现行票据法律法规对互联网票据创新发展的制约。2.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一是支持新一服务机构面向互联网近日领域加强信用产品研发和服务,建设互联网进入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二是建立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利用各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所产生和采集、查询到的大量信息数据所形成的公共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社会信用信息,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共享数据库,对信息的提供和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整合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各类信息,建立起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3.加强对互联网票据发展的监管。一是明确监管部门,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议由央行或银监会负责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票据业务的监管,制定出台互联网票据业务相关监管规定,确保监管的合法性、全面性和专业性。二是建立互联网票据的行业协会,建议由银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互联网票据的经营机构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定,通过加强内控建设,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防范风险和安全经营能力。

4.加强互联网票据的合规经营管理。一是要引导互联网票据业务的经营机构增强合规经营意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二是要严把准入环节,互联网票据业务的经营机构必须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正式营业;三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互联网票据的经营机构建立对资本充足率、流动性、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客户资料的保密与隐私权的保护、电子交易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信息资料进行独立评估报告的备案制度;要求向客户提供每一笔交易的信息,使客户可以便捷查询投资进度和拥有的资产状况;要求借贷双方要标明利率、期限等要素,对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以及债务追偿、司法介入作详细规定;四是建立风险评估系统,建立能够全面动态评价互联网金融风险、实现分类监管的风险评估系统。

5.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强互联网金融适当性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一是及产品认知、风险识别能力;二是引导投资者通过征信机构的数据全方位评估借款人,快速解决信息失灵问题。另外,要引导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互联网平台,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投诉渠道建设与管理,不断增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6.推进互联网票据业务创新在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上海自贸区自建立以来,成为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实验区,为互联网票据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互联网票据业务的创新,如融资性票据产品、票据基金等票据业务的创新,一时还难以突破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束缚,可以在上海自贸区进行互联网票据业务创新试点,利用上海自贸区的开发的政策,发挥自贸区的先行先试的作用,不断推动我国互联网票据业务创新发展。

不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 篇2

互联网金融 (ITFIN) 也就是将互联网应用技术和金融业务结合, 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功能化金融业务, 创建服务体系。我国互联网金融格局主要是由传统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两部分构成, 前者主要指在传统金融业务基础上的互联网创新及电商化经营, APP软件等, 后者主要指使用网络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的电商、P2P、手机理财APP, 及类似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

首先, 在用户方面,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使用者规模不断增加, 尤其是小型或者微型的企业和零售业务, 充分运用互联网金融谋求发展, 据统计, 2011你那网上银行交易金额达到781万亿元, 用户注册有4.34亿, 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其次, 运作成本低,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 资金供求双方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中介, 省去了交易的成本, 在垄断方面没有利润可寻, 他们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自行交易, 这样既可以节省运营成本又可以让使用者在透明的状态下交易, 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第三, 互联网金融业务有一定的风险, 中国相应的信用体系及法律不完善, 较低的借贷门槛准入, 为不法分子的入侵提供了便利, 此外, 网络本身就存在风险, 网络金融犯罪也是层出不穷, 使用者的财产安全可能会受到威胁。

二、互联网金融业务对银行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 对央行的影响

央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 是国家等级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 特别是在货币体系角度来看, 央行有着独一无二的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权利, 且对其它金融机构有着监管的权利。首先, 央行受到互联网金融业务影响的主要方面也是在货币体系上, 互联网金融业务推动了电子货币的使用, 这样会限制一定的交易和投机行为, 进而冲击到整个货币体系, 尤其在货币乘数方面更明显。其次, 在社会融资数据方面。央行把融资数据作为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指标, 这样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然而, 传统的数据统计不没有计算互联网业务的融资规模, 这样就导致数据指标不准确。再次, 金融产品或者是收益的利率, 一般比银行的利率高, 然而,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使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势在必行。除此之外,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很多高收益项目出现, 对一些资金的流向和规模很难进行监测, 势必会影响到央行的宏观调控效果。

(二) 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传统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主要的业务是存贷款, 低利率吸收公众、企业等的存款, 再以较高的利率贷出是主要的运作方式, 中间的差价就是所得利润, 起着调节经济、创造信用的功能, 是整个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 特别是在存贷款的金额方面。例如, 现在很多的存贷款业务都运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P2P模式, 取代了商业银行在存贷款方面的地位, 弱化了商业银行的价值, 这种虚拟的互联网运作模式缩小了商业银行存在空间, 势必造成冲击。

(三) 对金融监管方面的影响

金融监管主要是指国家政府通过指定的机构, 例如, 央行, 规范或者限定金融交易的行为, 属于政府规制的行为。定期对金融机构监督和检查, 确保其健康稳健的运行,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业的风险, 规范存借贷行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 而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更新, 这样必然限制金融监管作用的发挥, 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监管难度增加。主要表现在, 相关的金融监管的法律的滞后性, 不能很好的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监管不当的问题经常出现;在技术层面上, 对传统银行金融体系的监管方式不适用与互联网金融业务, 这种不匹配性导致乱象出现;金融监管界限模糊, 没有明确的监管界限划分, 很难对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有效监管。

三、银行金融体系的应对策略

(一) 提高央行的宏观调控水平

面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央行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积极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不断深化金融改革, 运用货币政策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提高央行的业务操作水平, 相应的财政部门的财政政策也要跟上, 在面临胡亮网金融业务发展的形势时, 央行应该确保自身的可靠性, 把握好经济发展命脉, 加强宏观调控。

(二) 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创新

首先, 面临业务冲击, 商业银行应该站在经济形势的前沿, 加强自身银行业务的创新优化, 增强竞争方式的灵活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群开发不同的业务, 改革和推出金融新产品, 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其次, 商业银行还可以改变业务经营模式, 调整战略规划, 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挖掘新的服务内容, 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密切合作, 实现网上的投资理财, 还可以进行企业重组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第三, 商业银行也可以开发支付平台, 借助互联网, 开发交易平台, 在进驻电子商务市场时, 商业银行可以开发手机网上银行业务, 抢占移动支付的空间, 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此外, 商业银行加强和电子商务的结合, 能够有效拓宽金融服务范围, 运用各种服务手段, 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 维护好基础数据, 立足专业领域, 提高服务质量

第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客户群体和交易信息逐渐庞大, 然而这些信息和客户的挖掘仍然是以清晰、完备的基础信息为依靠, 因此, 银行金融体系仍然要以基础数据开发为重, 确保信息的增值, 这样也能够提高管理效率。

第二,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优势在于交易不受人群和数额规模的限制, 人人都能互联, 而且网上交易具有实时性和公开性, 获得客户信任, 银行金童体系也可以根据这一优势, 提高服务质量和透明度, 降低银行交易的成本, 对于数额规模不大的散户也要认真对待, 获得信任, 增强客户黏性, 再次基础上还可以深度开发客户资源, 宣传理财知识。

第三, 现在很多的银行也开始利用互联网, 加强投资, 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 但是如果每个银行都开发出一项像淘宝那样的电商业务, 必然会带来资源浪费, 不利于提高管理, 因此, 银行根据自身情况立足专业的领域, 发展特色业务, 创新开发更多精专的业务, 避免广撒网, 乱投资, 提高在同行的竞争力。

(四)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 也存在金融风险, 为了净化其运行环境, 需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加强监督和控制。第一, 建立以监管当局、内控制度和行业自律为主要特征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加强金融监管法律的完善程度, 根据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特点, 完善监管机制, 确保金融业务的合法性。第二, 在监管的技术手段上加强创新, 运用网络技术, 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全面监管, 避免这一领域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第三, 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合作,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弱化了国界的限制, 在互联网上, 金融体系的开放性特征明显, 很多国际业务也如火如荼的开展, 所以, 我国也应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 加强协调和合作, 一方面这是我国大国形象树立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 国际上的金融监管也在起步阶段, 我国及早参与, 可以争取主动权, 维护自身的利益。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冲击着银行金融体系的经营模式, 服务内容及宏观调控的思维方式, 同时, 也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活力, 这就需要银行金融体系正确对待, 迎接挑战抓住机遇, 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业务给央行、商业银行及金融监管体系等方面带来的问题, 提高央行的宏观调控力度, 加大商业银行创新力度,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立足专业领域, 发展特色业务, 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增强经济活力。

互联网业务:银行的金融“危机” 篇3

日前,支付宝被银行叫停了信用卡向支付宝账户充值通道,而原因就是因为,支付宝用户可以使用支付宝进行套现,而导致银行收取的信用卡手续费降低。一位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就只能停止这项合作”,显然,我们的银行因为对于互联网缺乏足够的理解,才会出现这种决策错误,而不得不亡羊补牢,在对于互联网缺乏足够理解的情况下开展互联网业务,遭遇困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大船难掉头

目前绝大多数银行的互联网业务还都只是浅层次的互联网业务,并且这种互联网业务具有标配性质,没有太多的建设性和新意。臃肿庞大的银行业尾大难掉,于是才让民营支付有了机会。推出了更多具有创新力和服务水平高的互联网业务。

对于银行来说,家大业大就必然面临转身慢的缺点,同时也会更加保守,一旦出现问题,业务有延迟,客户的信息会有丢失,这对于银行是非常大的影响,一位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行的信用是最重要的,信用风险是银行的第一风险。”

数字一百发布的市场调查显示,安全性仍然是用户对于电子银行最为担心的因素,其次是人性化、便捷性。而对于银行来说,更是如此,一位工商银行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银行的IT更注重安全,首先需要稳定,在开发新业务的时候,第一个考虑的就是稳定不稳定,有什么风险?领导会首先问:有什么风险?”

因此,许多银行都采用自建数据中心的办法,这样将数据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然是安全了,但也要面临极高的IT成本投入。工商银行的北京数据中心建立于2002年,一共三层,四个机房,每个机房500多平米,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此大的数据中心也必然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2002年建立,那时候刚开始数据化,想着怎么也能用个20年吧,结果不到10年就不够了,现在把我们办公楼扩建成机房了。”

自己的数据中心盖的“气势恢宏”,但速度上却慢了民营企业不止一步,支付宝2004年成立,仅用了6年时间用户数就突破了5.5亿。

网上支付业务因为电子商务而崛起,按理说银行的互联网业务也应该如此。

2010年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达到了4.5万亿人民币。截止去年6月30日,我国的网民的规模已达到了4.85亿,居全球第一。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了36.2%,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的意识不断的增强,电子商务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也不断的拓展,应用的水平不断的提高,呈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的态势。

从2007年起,商务部相继发布了关于网上交易指导文件,关于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指导文件,和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文件,等一系列的政策性指导文件,制定颁布了《网络购物服务规范》、《电子商务服务规范》、《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

国家对于电子商务可说是大力扶持,整个市场环境也是相当不错,因此各个第三方支付企业鱼跃龙门,但为什么我们最大最牛的金融机构银行在互联网上却是“风平浪静”呢?让我们先看看我国银行的主要互联网业务有哪些。

作为银行的所有互联网业务来说,最最核心的就是互联网支付业务,因为只有支付业务是刚性需求,也只有支付业务是银行可以利用其“垄断资源”而形成的业务。

而现今各大银行的互联网业务如此波澜不惊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支付业务,用户拥有刚性需求的支付业务没有做好,又怎么可能斗得过如狼似虎的第三方支付呢。

当然,银行没有做好支付业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担心风险可说是一大原因,对于银行而言,互联网业务主要存在信用、操作与市场三大风险,对于风险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即使如此,大量的金额银行担心风险,却完全可以先从小额支付做起,即使只将小额支付做好,现在银行的互联网业务也不会如此尴尬。

另外,现在银行的互联网产品都是基于已有用户的需求去研发,鲜有银行试图利用互联网业务去吸引或开拓新用户,大多数银行仍只是把互联网业务当成是一项增值业务而非核心业务,开拓新用户的主要手段仍然是靠线下的金融业务。

可以说,银行仍然没有完全理解互联网。渠道为王?

从我国银行的提供的互联网业务不难看出,我国的银行把互联网更多的当做是一种渠道来使用。

就像中国银联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庄晓所说:“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三网融合竞争的不断推进,消费者对于支付渠道的需求,已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支付渠道和支付方式的创新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

多渠道协同发展本身并没有错。

就目前国内的银行而言,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应该是有三个渠道,一个是人工网点,第二个是客户经理,三是电子银行,那么具体而言,所谓的人工网点,就是银行发展业务,与客户打交道的一个基础,那么最早银行就是透过这个网点,透过来发展客户与业务的,而客户经理是客户与银行交流的主要对象,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方式,人与人的交流,始终是银行经营与服务的一个重要的形式,而电子银行则是伴随着IT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售理与服务渠道,互联网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银行的经营的模式。

单就电子银行发展目前拥有三个有利的条件。第一是政府的支持,第二是成本的压缩,第三是客户的需要,而正是由于这些条件的一些相互的融合,结合了IT与互联网的发展,电子银行已经从新兴的渠道,变为银行服务的主要渠道。据悉,目前交通银行的电子银行的分流率已经达到了近70%,也就是说交通银行的客户有超过2/3的业务是通过电子银行来去完成的,也就是说用户正在渐渐习惯使用非传统的渠道(也就是互联网)来进行办理与接触银行。未来银行接触客户主要的方式与载体都将由实变为虚。

“虽然电子银行的重要性也越发的凸显,但是从传统渠道对于银行来说仍然是不可取代的,因此如何协同,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交通银行总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李青认为主要有四个重点:“一个是梯度的价格体系,就是不同渠道的价格,应该呈现不同的梯度,来吸引客户到低成本的渠道来进行办理,第二个是提供远程的服务,那就是客户经理和贵面可以远程,就是类似柜面化的集中化的营运的服务,而非像现在目前传统的面对面的分散的一种方式来进行,第三个是渠道的整合,这个我下面还会展开来讲,第四个是提高产品的覆盖,因为随着电子化水平的提高,就能压缩柜面的比例,提高营销人员的占比。”

渠道是多元化发展以后,整合了必将是未来服务的方向,归纳一下是一个体验趋同、服务协同与安全共同,这就是李青所总结的“三同”:不同的渠道,应当尽量采用一般的操作流程,还包括有一

nlc202309031516

个统一的操作的界面,这样来降低不同渠道的门槛和陌生感从而实现体验相同;服务协同就是一个服务可以在不同的渠道,串联起来进行办理,我们也可以第一步是在AM道上做,第二步可以在B渠道上做,最后可以在C渠道来完成,甚至同一个产品的服务,应该是在多个渠道上面的同时的发布;而安全共同就是要解决目前复杂的安全体系,就比如网银,现在的安全体系有通过短信认证的,还有手机号码认证的,各种盾牌、令牌数不胜数,而这些认证的方式,在未来应该是可以统一起来的,银行可以把复杂的安全体系由客户向银行来进行转移,李青认为在创新上,“未来将是由目前现在是基于渠道的产品创新,而向基于产品的渠道创新来进行改变,在未来的银行多渠道的服务体系当中,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移动的设备,将趋于越来越核心的一些重要的一种地位,未来的金融服务也必将是基于无卡金融这种服务的来进行的。”

渠道和产品须齐头并进。

现在很多银行仅仅将互联网当做渠道来使用,但是没有自营的产品,想要和和来势汹汹的第三方支付较量是很难的。

银行的互联网业务想单单依靠渠道也就是平台取胜是很难的。因为从平台角度来看,第三方支付的平台要比电子银行的平台强太多,因此,银行的互联网业务还需要有自己的产品,只要渠道和产品齐头并进,银行在互联网领域才能有所作为。

比如说依托于渠道为王的思想,银行推出了就是所谓的无卡取现,通过手机银行我们来进行预约、来实现ATM上面的无卡能够把钱取出来,不用插我们就直接取现由于这个过程当中,无需携带银行卡,在提高去宽便利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用户的安全性。

与之对应的无卡消费,亦是如此,所谓的无卡消费就是客户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消费预约,然后再POSS机上,我们输入相关的一些信息,就可以完成交易,其中也是不需要银行卡的参与。在2010年的年初,交通银行将手机银行与企业的网银进行整合,推出了手机银行财务总监的频道,就可以通过手机银行与企业网银系统的相结合,企业网银的用户可以摆脱网络,包括设备等一些限制,直接通过手机进行对工账户一些查询付款授权等一些操作,这样能够实现企业账户移动管理的需求,来提升移动金融的财务管理的能力。

只有将渠道转化为产品,银行才有望走出危机。

随着生产经营,包括生活服务的日益移动化,各大机构在移动业务领域,纷纷投入了巨资,现在的手机银行将出现两个趋势,就是网上银行化趋势与电子商务融合的趋势,也就是手机银行未来将可能取代网银,成为客户办理业务的首选,李青认为:“未来网银的服务,应该是范网银的概念。它可能提供了银行的基本服务,同时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的一些兴起,未来电子银行的服务应该是超越渠道,它将创造客户,发现新型的客户,与新型的业态是新价值模式的创造者”。

因此随着手机银行网银化与电商化的发展,未来的银行服务可能是将通过新型的电子商务与传统银行业务的结合,生活服务与金融服务的融合,推进银行的互联网化,来丰富银行获利的渠道,转变传统经营的模式,使一站式的银行服务,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客户的日常生活和经营的各个领域当中去。

未来篇

电子金融发展的一个趋势是越来越社区化,电子银行将更多的承担了一些社区方面的服务,比如说我们可以把所有关注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还有涉及到IT方面,这些方面都承载在一个平台上,大家关注自己所关注的东西可以进行上下游之间的互动,这样的话可以建立一个很好的交流圈,这是越来越社区化。

世界正在不断向着全球化的方向迈进,银行如是,电子银行更加如此。随着境内的企业走出国门,还有外资企业到中国进来,现在来讲对银行提供金融服务这方面来讲越来越受到更多的挑战,比如说跨语言,跨区域的金融监管,跨区域的财务报表这些方面都给银行服务或者整个服务团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而想要面对这些需要的就是银行的创新。

另一个趋势就是集约化,在很多大型外资企业以及国内的企业,包括央行这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比如说成立区域性的处理中心,结算中心和咨询中心等。

随着电子金融的发展,包括各大银行互联网业务的开展,以及各第三个支付机构的出现,同时有我们手机支付蓬勃的发展,现在渠道确实成为我们在银行的柜台,还有我们ATM机,网上银行以及手机支付等多渠道当中。

在过去的2011年当中,在整个银行的互联网业务中,个人消费者包括企业消费者,确实也发现了传统产品的一些弊端,以及在新产品和传统产品融合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矛盾的地方,或者说目前发展还不够完善的地方,这些都需要我们的银行机构去努力,为用户提供最好的线上金融服务。

在银行的传统柜台、ATM机以及网上银行还有手机支付当中,有一个涉及到安全和便利的命题,就是便利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与安全发生冲突,但是他是必然的,如果我们大家能够继续的去整合,继续的去完善,无论从理念上还是技术上还是时间上做到一个很好的整合,就像整合渠道一样,我相信我们的用户会更加的满意,我们的企业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新的运用的领域。

总之,将服务产品化以实现自己智能支付的职能,同时积极地与支付机构以及电子商务机构进行内部整合,也许才是中国的银行度过这场互联网危机的唯一机会。

不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 篇4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受到了P2P、众筹、电商平台等线上信贷平台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进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大数据、云金融、移动支付等的新兴发展的金融创新业务正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在中国的信贷业务中迅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互联网的众多金融业务中,P2P、众筹、电商平台等一系列网上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国家最新研究数据显示:P2P的网贷平台已经突破了2750家,P2P在互联网金融业中发展最为迅猛,新的平台日益增多,交易额耶迅速增长,上半年的新增交易额与全年的交易额相差无几,突破3000亿大关。9月-11月份更是每个月高达千亿的交易额,还在持续不断的增长中。据统计,网贷的总体成交额突破万亿,已经跻身为当前主流理财投资行列。互联网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的惊人增长速度,可以用“井喷式”来形容。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融资平台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来说无疑是起到了“分流”作用。就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而言,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此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视,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应对互联金融崛起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确保商业银行信贷主体地位以及商业银行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1.弱化了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报告指出,以前,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长期贷款规模高于短期贷款规模,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元年的到来,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规模圆圆超过了长期贷款规模。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服务对象主体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传统的融资渠道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吸引了大量的中小企业进行网贷。而传统商业银行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采取线上融资策略,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加速金融脱媒,进而导致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呈现出线上短期融资贷款金额飞速增长而线下贷款业务发展减速发展的态势。

2.基于信贷业务的收入利润减少

对于急需资金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在借贷过程中,容易被传统的银行忽视掉,难以找到更好的资金源。而互联网借贷方便、快捷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的个人和小微企业进行网贷。融资贷款的客户群体的转移,商业银行客户资源缩减,导致传统商业银行的放贷业务减少,导致商业银行的收入利润的减少。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使用的是虚拟运作的方法,这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式,虚拟运作的方式大大减少了运行的总成本,使得互联网融资总成本小于传统工商业的融资总成本。据可靠数据得知,阿里巴巴的小型贷款业务成立3年之久,之间的微小企业贷款总额到达1000亿,平均每笔2.3元的成本堪比一些商业银行贷款费用的的1%,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无疑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莫大的优势。

3.传统信贷业务流程弊端凸显

传统商业银行的审批程序复杂,融资速度慢,不仅需要严格遵循借贷审批程序,还需要对借款人各个方面实施全面的考量和评价,比如:借款人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还款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等。商业银行无论其建设规模大小,都必须严格按照这一系列复杂的审批程序办理信贷业务,且对于一些小微企业所涉及的贷款事项,商业银行还必须对其进行实地考察,通常贷款审批时间都需要话几十天,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开展审批程序负责,审批速度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小微企业以及个人对资金的需求特点,吸引了众多的小微企业及个人进行网贷。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4.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信贷业务的监管

互联网金融由于起步较晚,发展并不成熟,整个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据统计,20以来P2P网贷平台频繁发生公司跑路、提现困难的情况,数量高达677家。这些问题网贷平台多数成立时间较短、注册资金少。据宏观新闻报道:这些问题网贷平台中国,以山东居多,数量高达160家,占问题平台的23.6%;广东次之,共105家,占问题平台总数的15.5%.其次是浙江、上海、安徽、背景、四川、河北。主要是由于网贷平台想要获得发展,采取支付高额利息的方式吸引投资者,虽然达到了吸引投资者的目的,却让网贷平台难以支撑长时间的高额利息,最终导致问题平台跑路、提现困难的现象。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进程相对较慢,信贷业务监管体系尚不健全,进而导致金融风险聚集。然而,传统商业银行是采用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对信贷业务进行监管,却因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与传统金融完全不同的模式,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难以对互联网金融展开分类监管;此外,金融监管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多变、迅速的发展趋势。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金融监管的主体、内容的变更。

三、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1.加大创新力度,紧跟时代步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视力度,积极培养并掌握一批优秀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传统商业银行对信息部门不予重视,以至于投入过少,进而导致信息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难以跟上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的步伐,无法及时准确的掌握客户对金融产品的真实需求,进一步增加了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推出产品被迅速淘汰机率,增加了运行资本同时也增加了运行风险。因此,传统商业银行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建立一支优秀的信息技术团队,对信息技术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其施展的空间,让信息技术人员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二,加快网贷平台的建设力度,创建属于商业银行的特色网贷平台,找准客户的需求特点,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以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特点对客户进行分类,并积极推出迎合融资者需求的金融产品。其三,企业在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还需要加大与传统电商企业的合作,与传统电商企业形成“强强连手”,借助信息化发展步伐,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光大银行淘宝平台的网上营业厅等成功经验,积极创新,以促进传统商业银行实现信贷业务发展的进一步突破。

2.建立健全征信体系,加大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力度互联网金融平台进入门栏低,仅需一个手机号码以及一个身份证号码便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用户,而互联网金融平台并没有对用户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用户信息都缺乏真实性、完整性。让平台的运营存在这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加大了平台运营成本以及其面临的风险;加上相关地区频繁出现问题平台跑路、提现苦难的现象,进而让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真实性、可靠性存在质疑,这也成为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因此,商业银行在建立健全线上网贷平台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征信体系,重视对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的核查;加大对金融等闲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优势,减少商业银行线上网贷平台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进而达到降低运营风险的目的。

3.提升客户服务,发挥传统优势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相比,商业银行无论是实力、规模、知名度以及客户的信任度都明显强过互联网金融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其抗风险能力往往得不到保障近年来倒闭跑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就是很好的例证。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比拟的。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竞争时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服务学习互联网金融的优点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四、结语

不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 篇5

业务招待费是每一个企业都会涉及的费用项目,但限于相关税收政策的繁杂和间隔,又没有系统的解释或引导,对一些企业来说,业务招待费涉及的财税问题仍很模糊,很多财会人员在处理业务招待费时,仍呈现“五花八门”的现象。鉴于此,我们拟对业务招待费涉及的财税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

1.现行税收制度的基本规定

税收制度是企业处理业务招待费的行为规范,企业的行为必须符合这个规范,才能防范涉税风险。目前涉及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的税收制度基本有二:

(1)双重扣除标准的设定:60%与5‰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即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应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标准。

(2)计算基数的设定:销售(营业)收入包括哪些收入项目

根据国税函[2008]108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补充通知》附件中附表一(1)《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的规定:“销售(营业)收入合计”填报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确认的视同销售收入,该行数据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

至此,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就明确了,它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确认的视同销售收入;但不包括营业外收入。

2.业务招待费与餐费的关系

在很多人尤其是非财务人员的观念中,招待费就是吃吃喝喝的费用。其实不是,业务招待费与餐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是一种必然的“餐费就是业务招待费”的归属关系。

(1)业务招待费包括餐费,但不仅仅是餐费

顾名思义,业务招待费是招待客人的花费,而招待客人,光吃喝是不够的,衣食住行可能都得管。可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对业务招待费的范围却没有作出详细的解释,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税法认同哪些业务招待费? 这得从税收征管实务中来探讨这个问题。在税务执法实践中,税务机关通常将招待费的支付范围界定为餐饮、住宿费、香烟、食品、礼品、正常的娱乐活动、安排客户旅游等项目。例如,《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中解释,招待客户的住宿费和景点门票可以作为业务招待费核算;同时也对此进行了说明:必须有大量足够有效凭证证明企业相关性的陈述——比如费用金额、招待、娱乐、旅行的时间和地点、商业目的、企业与被招待人之间的业务关系等。

由此可以看出,业务招待费是围绕客人的全部合理花费,餐费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餐费不一定是业务招待费

在企业实务中,也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一吃饭就计入业务招待费,有的企业甚至设置了这样的费用三级账: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员工聚餐。把员工聚餐也不分青红皂白地计入业务招待费,这账下得就有问题。业务招待费是企业为经营活动的需要而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与员工就餐无关。或者说,吃饭不一定属于业务招待。

由于无法对餐费发票进行区分——不知道是招待客户吃的还是自己吃的,也是处于管理的需要,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税务机关一见到餐费发票就认定是业务招待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肯定是不合理的。同时也说明企业在进行餐费账务处理时,缺乏准确分类和手续。例如,员工外出工作吃饭,员工加班工作餐,公司年末的员工大会餐等,这些与接待客户根本没有关系花费,就可以记入企业的销售费、福利费等科目核算,但要按要求附足证明。

业务招待费包括餐费,但餐费不一定都是业务招待费。在税收监管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中,这个问题要搞清楚;不然,吃亏的肯定是企业。

3.业务招待费的税务稽查重点

作为限制性费用,业务招待费属于企业主要的纳税调整项目,也是税务稽查的重点。但其中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若企业主动调整,则规避的税务风险;若被查出来再调整,则有可能遭受惩罚性的处罚。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从理论上讲,只要作假,就能查出来。所以,一些企业财会人员用小聪明弄出的小花样,总能被揪出来,也总给企业带来惩罚性的损失。

税务稽查重点,一般都是“高发现象”;业务招待费的“高发现象”大致如下:

(1)混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用,把业务招待费揉进会议费用中去。例如,有些企业长期在某一固定宾馆招待客人,与宾馆签订会议协定,统一结账,以会议费用的名目开具发票,把这些业务招待费揉进会议费用。

(2)将出差途中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记入差旅费用。例如,有些企业在外地请客,就故意混淆费用性质,将这些业务招待费记入差旅费用。(3)将业务招待费记入市场费用或其他支出。例如,有些企业将招待代理商的费用,揉进市场开发费用等。

(4)用餐费发票冲费用,列入业务招待费以外的科目。例如,企业普遍存在的用发票冲账的现象(大额整数报销的费用基本都是冲账行为),其中很多是餐费发票,都记入业务招待费之外的其他科目。

企业应针对上述稽查重点进行排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实执行《会计法》第三条“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的规定,以及国家的税收政策,防范税法惩处风险。

4.业务招待费的控制方法

依据我们提出的行为成本控制理论(任何成本都是由人的行为带来的),业务招待费属于行为成本的一种,要控制住人的行为尤其是吃的行为,肯定要“两手一起抓”:一手抓制度,一手抓文化。

(1)建立业务招待费的控制制度。这个制度有两个核心:一是“捆绑”机制,把业务招待费的支出与具体行为人的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控制其“现场支出行为”。例如,把业务招待费划分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甚至个人,节约了按比例发奖金,超支了扣工资。那么,员工招待客人时,就会考虑到这费用中有自己的利益,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下,他往往要采取低成本策略(跟花自己的钱似的)。如此以往,就能在企业形成良好的节流风气,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招待文化。二是建立举报制度,遏制铺张浪费的“招待”行为;加大力度查处假公济私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企业不同,业务招待费的控制方法也有所不同,但只要善于借鉴,就能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控制措施。一些优秀企业的做法,比如按级别确定招待标准,按招待人数核定业务招待费数额,业务招待费包干,与饭店、宾馆等协议单位合作降低招待成本等,都有可取之处,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借鉴采用。

(2)逐步建立优秀的招待文化。如果说“制度限制支出”的话,那么“文化就能创造节约”。文化能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这就像春节文化令游子返乡一样),优秀的企业招待文化一旦形成,就能产生节约的作用。例如,在一种节约成风的企业中,员工在招待客人时,其意识里肯定存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念,进而影响其具体行为。这就达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

优秀的企业招待文化是在激励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领导人要带好头,如果出现一次“你在那啃鲍鱼而让员工吃咸菜”的行为,其他人逮着机会就可能要上行下效了。你的企业就可能遭遇折腾了。

5.业务招待费的节税筹划 在现行的税收政策下,业务招待费其实是可以进行节税筹划的。方法之一就是“拉长企业杠杆”,来提高业务招待费的计算基数,消化超标的业务招待费。

例如,某生产企业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0000万元,按照现行税收制度可扣除业务招待费50万元的业务招待费,超标部分要进行纳税调整。假如业务招待费入账90万元,调整40万元,按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要补交企业所得税10万元。针对这种情况,在2011年,企业可将其销售部门分离出去,成立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企业生产的产品以8000万元卖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再以10000万元对外销售,整体上均不影响增值税总额和企业所得税总额。这样,业务招待费的计算基数就增加到18000万元。业务招待费在两个单位分配:生产企业承担40万元业务招待费,销售公司承担50万元业务招待费,均不超过各自收入总额的5‰,不用进行纳税调整。这就相当于节约了10万元企业所得税。

不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 篇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于自身得饮食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婴幼儿得身体健康。近几年来总是有婴幼儿食品出现质量不达标得产品,这也引起了家长的关心和担忧。婴幼儿得免疫力低,对于伪劣产品得敏感度会更高。近日由于恒天然公司肉毒杆菌事件,使得可瑞康奶粉在新西兰销售的部分产品被召回。很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担忧,那么可瑞康奶粉是不是也会在中国的市场上全部下架,已经买到的可瑞康产品是不是也不能够再给宝宝们食用呢?其实并非如此。

据官方部门调查显示,目前确定出的3个批次的可瑞康牌2段婴儿配方奶粉使用含有肉毒杆菌的浓缩乳清蛋白粉。在这3个批次中1个批次在奥克兰仓库中,1个批次在货轮上,另1个批次在澳大利亚。这些“问题奶粉”是绝对不会被投放到市场销售。另外 可瑞康婴幼儿配方奶粉普装系列一阶段和婴幼儿配方奶粉金装系列二阶段也仅在新西兰地区销售,而涉及到召回得奶粉也只是这些。同时我国受到影响的也是指非奶粉用途的乳清制品。因此可瑞康奶粉在中国的销售不涉及任何的影响。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连续性管理 篇7

互联网金融的翘楚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额宝用户已超过8000万, 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5000亿。这样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对系统实时性以及业务连续性要求当然更高。系统中断对公司的影响是巨大的, 截至2014年3月31日, 余额宝一季度为用户盈利57亿元。美国加州一家市场调研公司对8个金融行业宕机 (业务中断) 1小时的成本测算显示, 各行业造成的损失从15000美元到650万美元不等, 平均损失为120万美元, 金融业运行中断将损失650万美元、信用卡销售认证系统损失260万美元、ATM费用损失每小时达14500美元, 那么拥有超过5000亿资产管理规模的余额宝一旦出现宕机, 其损失也将是难以估计的, 由此可见但凡涉及金融领域, 业务中断的影响面大, 实现业务连续是互联网金融必须要实现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目标。银行在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过程中, 通常由信息科技主管部门牵头围绕生产中心、灾备中心、测试中心等多个部门开展灾备建设工作, 但2011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 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自此商业银行也逐步开展了跨部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 规范了应急响应、恢复策略和后期跟进等相关工作。逐步从原有的被动建设灾备中心, 到主动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逐渐形成了从确保核心业务灾备能力到逐步深入确保所有重要业务连续的思路, 银行的高级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水平也从简单的灾备提升到全面的风险管理层面。事实上2008年汶川地震时, 首家银行进入灾区已是3天以后;而随着银行业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不断完善, 在2013年的雅安地震时, 24小时之内就已有银行开始为灾区提供金融服务, 业务连续性管理建设和发展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 出于成本考虑, 不可能像传统银行那样建立独立的灾备中心, 并对灾备中心、生产中心等建立ISO20000运维体系。大多数中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战略逐步建立起符合公司业务特点, 满足合规要求, 实现业务连续目标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第一步, IT运维服务及机房外包。正如传统银行业是从IT灾备逐步进化为跨部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 互联网金融企业同样首先需要保证业务开展所需依赖的IT基础设施安全、可靠和有效。需要与IT运维服务和机房外包供应商签订服务水平协议, 协议中除了需要对7*24小时机房监控、巡检、告警通知、运行分析等进行规范, 同时应该借鉴目前银监会和保监会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要求, 在协议中规范服务供应商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职责、权限划分、报告机制、应急处置模式以及演练配合等相关工作, 在与IT运维服务及机房管理的供应商签署服务协议时就将其纳入整个公司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第二步, 明确恢复策略。在2011年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中规范了银行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其中包括业务影响分析 (BIA) 和风险评估 (RA) 。但就目前而言, 我国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远没有银行广, 业务复杂度也远不及传统商业银行, 它们往往是依托强大的用户群, 开展类似虚拟营销的工作, 业务和风险场景相对单一, 几乎完全依赖于信息系统, 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时, 可以简化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 侧重于明确信息系统的RTO以及信息系统故障场景下的恢复策略。之后的业务连续性演练场景也应侧重于信息系统层面, 例如: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演练、机房环境应急演练、电力中断应急演练和信息系统故障应急演练。

第三步, 明确通报机制和公关目标。传统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即使部分信息系统中断, 仍然可以依靠银行网点部分实现对外服务, 但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 系统中断可能就意味着服务的全部终止。目前绝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因系统维护而无法对外服务时, 通常提前通过短信 /微信 / 电话 / 网站信息公布等方式告知客户, 这种提前告知的方式可以被大多数用户所理解。但当公司经历系统意外故障或中断时, 往往由于缺乏相关经验, 无法及时有效地上报监管机构, 并告知客户, 其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明确信息系统恢复策略, 并制定应急预案之后, 需要着力于明确事故后的通报机制和公关手段, 如此才能将信息系统中断对公司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

第四步, 业务连续性演练,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通过不断地演练, 演练的复杂程度、重要性、范围和演练目标等因素不同, 所采取的演练方式也有所不同。以系统功能故障而造成无法实现资金提取, 导致客户情绪激动为例, 包括监察稽核部、市场部、运营部门在内的各个部门, 职责分工不同, 同时其相应的应急处置技术复杂度又较低, 可以采取分散演练的方式。而对于技术含量较高, 又属于中断事件应急演练的关键环节, 且由单一部门负责, 则应倾向于采用集中演练的方式。分散演练和集中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少应急演练对公司日常运营造成的影响。

我们不建议互联网金融企业像传统商业银行那样一步走、全面化地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 但在简化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的同时, 互联网金融企业仍必须考虑到五大因素。

公司可能遭遇的中断事件, 并考虑需要面对中断事件时的业务中断时间;

可能的恢复速度, 其与RTO存在差别, RTO是用户希望能够恢复的目标, 而公司往往受制于资源难以确保RTO的实现, 所以公司必须考虑系统中断发生后需要多久才能恢复;

恢复程度, 是否需要恢复每条记录和交易, 是否存在不需要恢复的数据;

可用的技术, 由于互联网金融地理、资源、资金等方面的限制, 必须结合考虑所选技术在本地区的适用性、实现条件以及实施时是否受现有条件制约;

业务连续性实施方案的总体成本, 实现业务连续 性管理需要投入多少经费?不实现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损失是多少?

这五方面因素不是孤立的, 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五大因素, 同时做出舍取。

互联网金融如何“不出圈” 篇8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多被形容为“野蛮生长”,但不可否认的是,2015年7月18日公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互金宪法”。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意见》只是国家政策,并非法律。读者可能会问:既然只是政策,是不是不用遵守?非也。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六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这里的“应当遵守”,就是“要遵守”的意思,没有选择权,与之对标的是“可以遵守”,守法者就有选择权了。

金融改革发展大背景下,与股权众筹、P2P网贷资产合规性相关的《证券法》《信托法》都在进一步修改,尺度之大,令人期待。其中,互联网金融业内最关心的是股权众筹的合法性,对不特定对象吸收存款是否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中豁免。笔者除了关心这些问题,也关注P2P网贷风险保证金的合法路径问题。2015年7月18日《指导意见》发布之后,监管机构中,保监会率先在7月22日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暂行办法》;同年12月28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银监会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16年4月15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

2016年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在法律人眼里,这一事件具有特殊意义。笔者代理的互联网金融首例不正当竞争案中,曾援引过“奇虎与腾讯案件”的判决要旨:“在市场经营活动中,相关行业协会或者自律组织为规范特定领域的竞争行为和维护竞争秩序,有时会结合其行业特点和竞争需求,在总结归纳其行业内竞争现象的基础上,以自律公约等形式制定行业内的从业规范,以约束行业内的企业行为或者为其提供行为指引。这些行业性规范常常反映和体现了行业内的公认商业道德和行为标准,可以成为人民法院发现和认定行业惯常行为标准和公认商业道德的重要渊源之一……自律公约系互联网协会部分会员提出草案,并得到包括本案当事人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广泛签署,该事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该自律公约确实具有正当性并为业内所公认,其相关内容也反映了互联网行业市场竞争的实际和正当竞争需求。”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将为业内企业的行为“立规矩”,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获得司法支持。

互联网金融企业遵守的法律、政策、行业规范层次关系如下图所示。

讲完“上层建筑”,谈一谈“落地”。最近,笔者接到许多咨询电话,开始是P2P网贷平台负责人,希望笔者帮忙找下家接盘;接着,行业新闻满天飞,有平台负责人陆续被带走,他们的家人打电话询问各种问题:“我与他1个月前办了离婚,还能委托你吗?”“他被抓之前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明了什么?”“取保候审是什么意思?”“你能带我进去看他一眼吗?”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问:这些网贷平台老板都犯了什么罪?实际上,这个问题需要修正一下,应该是:这些平台高管的行为涉嫌哪些罪名?

总的来讲,互联网金融刑事案件常见罪名有以下3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集资诈骗罪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经营罪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徒法不能以自行”。面对愈演愈烈的非法集资犯罪泛起,互联网金融领域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开始施行。互联网金融转型期间,需要业内密切关注,将法律贯彻到经营管理中,才能更好促进互联网金融法治化早日实现。

上一篇:华星让我成长下一篇: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连载+模拟训练题(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