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板报制作”教学设计

2024-06-19

“电子板报制作”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电子板报制作”教学设计 篇1

《制作电子板报》教学设计

莆田市荔城区北高埕前小学 关丽斌

教材分析

本课是WORD这一章教学的一次综合实践,要求综合运用本章的知识,制作一个电子板报。本节内容包含文字录入及格式设置、图片插入及设置、版面设计等内容,本节要综合运用本章前面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在本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情分析

本章前面各节内容已经学完,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及小测试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文本录入及格式设置的方法,会插入图片并调整大小、位置,会运用文本框等,具备了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板报的能力,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本节最大的认知障碍点是电子板报版面整体布局的规划设计,既要内容丰富,还要格式美观,需要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办纸质小报的经验,综合运用到电子小报的设计规划中,用word软件完成以前手工绘制的任务,体会共同点和不同点,达到实践应用的目的。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制作“电子板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WORD”一章的各知识点。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制作“电子板报”:(1)、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

(2)、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

3、情感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电子板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综合运用本章知识。教学难点:版面整体规划设计。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演示网上和其它班学生制作的电子板报,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电子板报的整体设计和具体使用的软件功能。

2、学生观看各自电脑上的电子板报。教师巡视辅导,并及时穿插讲解。

二、调查

1、我们班参与做过黑板报的同学有多少?

2、手抄报呢?

三、讨论:

1、常见的传统宣传小报有黑板报,手抄报等;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越来越讲究环保以及高效,那么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制作高效环保的宣传小报呢?

——用电脑制作的板报,电子板报

2、能说出它有什么优点吗?

(1)环保(无纸办公),高效(制作高效,信息及时)(2)成本低,能快速传递(通过网络等)(3)制作、修改方便快速,图文丰富生动

四、了解:电子报刊的基本要素

1、报头:报刊名、刊号、出版人、出版日期、期数等(真实的或虚拟的)

2、报眼:即导读栏,应设置超级链接

3、报体:除报头、报眼以外的部分

五、电子板报的艺术化(版面整体规划设计)

1、边框

2、艺术字

3、文本框

4、图片

六、word 2003电子板报制作过程: 1.确定主题。主题是所表达思想的体现。

2.素材的选取。根据主题搜索、寻找文字图片素材,并筛选(信息的获取于整理)。

3.版面设计。首先选择纸张大小,而后规划版面,版面是主题内容的具体体现,设计时要均衡、整体协调、美观大方。不熟手时最好起草稿。主要分规则的和不规则两种 4.录入文字并配图美化。先录入文字,后图片等美化。精益求精的修改过程。

七、小组合作:

1、想好设计方案

2、小组合作制作简单的电子板报。

八、提交作品 1.展示优秀作品 2.互相学习、交流

九、全课总结

“电子板报制作”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想要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如果过大、过多, 则无法在规定教学时间内完成;如果过小、过少, 则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太少, 无法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体可操作, 应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者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笔者所选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 该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做中学, 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全书共有7章, 78个学习任务, 制作班级板报是第4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中的第11个任务, 教学时间为2学时。该内容是Word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对学生来说有一定挑战性。笔者所教的一年级护理专业学生, 已学习了Word的基本操作, 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基础, 但缺乏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学习较被动, 没有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思想活跃, 想象丰富。根据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分析, 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板报制作的基本思想和组成要素;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并编辑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和自选图形的操作;能实现图、文、表混合排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学习, 感受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学习, 学会团队合作, 培养探究能力;通过讨论, 评价同学作品的优缺点, 并说出依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科学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 体会合作的快乐并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需教师认真分析教材, 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并将教学内容用适当的途径表达或呈现出来。它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 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一般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 不同知识类型、不同课型的设计等。教学内容一般以教材为主体, 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需求做适当选择和扩充。

首先, 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制作班级板报的内容以任务实例的形式展示, 对插入和编辑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等图片对象的基本知识点没有做过多的阐述, 但这些操作又是制作板报的基本操作, 因此可增加这部分内容, 并通过教师点拨结合自学的形式完成该内容的学习。其次, 分析教材并结合教学目标后确定重、难点。确定能灵活在文档中插入和编辑各种图片对象为本次课的重点, 综合运用Word基本知识和技能实现图、文、表混合排版, 制作比较综合的文档为本次课的难点。最后, 根据实际教学环境设计教学程序, 将教学内容有效地呈现给学生, 并做好课前准备。制作班级板报是Word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需通过若干步骤才能完成课本任务。如果直接将任务抛给学生, 学生会无从下手, 所以, 笔者将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整个任务。由于要用到之前学过的文档格式化内容, 因此课前已要求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笔者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复习知识, 打好基础;情境激趣, 引出主题;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实践运用, 师生评价;知识拓展, 评价反馈。

第一环节属于复习环节。由于本次课要大量用到之前学过的诸如分栏、页面设置、边框、表格等操作, 所以首先采用抢答游戏法检查学生复习情况, 操作正确的同学可获得一份小礼物, 这份小礼物是对认真复习同学的一个肯定和鼓励, 同时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环节通过情境导入, 引出主题。首先, 分别给同学展示三个文档。文档一仅进行了简单排版, 文档二是在文档一的基础上插入各种图片对象, 文档三则是通过对文档二中图片对象的合理编排, 真正实现图、文、表混合排版的综合文档。看过三个文档后, 提出问题:哪个文档效果好, 好在哪里?然后再展示一组用Word制作板报的精彩案例,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为内心需要, 使这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三环节主要由两个任务组成。情境导入后首先提出第一个任务:在文档中插入各种图片对象。该任务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可相互讨论。由于学生基础不同, 部分学生很快会掌握操作方法。可邀请他们担任小老师, 指导没有掌握的同学完成操作, 并鼓励他们走上讲台为大家演示操作方法,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最后由老师来演示操作步骤, 归纳操作方法, 并将学生插入图片的文档和之前展示给学生的文档三进行对比, 同时提出问题:同样都在文档中插入了图片, 效果为什么完全不同?引出第二个任务:编辑图片对象。提出任务后, 采用启发探究的方式, 引导学生探究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编辑方法。过程采用学生探究———老师指导——学生互助———学生演示———老师操作演示——归纳总结———展示学生作品的方法。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又提高了探究能力, 突出重点的同时又强化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前三个环节为第四环节突破难点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学生三人分成一组, 确定组长, 每个小组利用老师分发的素材, 完成制作班级板报的图文混排作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设计、排版完成制作板报的任务, 每个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感和特长。在合作过程中他们可以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 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而老师则充当引领者和协作者的角色, 指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创造。作品完成后, 找不同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 通过作品的交流评价, 有利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最后一个环节是梳理、总结、拓展和评价的环节。先找学生总结学习感受, 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再由教师梳理这节课的内容, 归纳总结学生本次课的表现, 并再次强调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通过讨论得出图文混排在贺卡、自荐信封面等其他方面的应用, 拓展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最后以评价表的形式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时间设计

教学时间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 应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确保将教学内容完整地呈现给学生, 并有充分时间强化教学重、难点。

制作班级板报总学时为2学时, 根据五个教学环节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分配如下:第一个复习环节, 分配10分钟。课前已经布置了复习任务, 利用10分钟时间检查同学复习情况的同时, 可以一起回忆Word格式化的内容。第二环主要通过不同文档的展示导入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3分钟。第三环节包括两个任务,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操作、演示、教师总结等方法, 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时间25分钟。第四环节为突破难点的环节, 通过学生讨论、自主探究、作品展示、学生及教师点评等方法, 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Word基本知识和技能实现图、文、表混合排版, 时间42分钟。第五环节评价反馈、知识拓展环节, 主要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和学生表现的评价, 同时提出拓展和希望, 时间10分钟。

四、教学措施设计

教学措施设计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教学媒体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更有效地组织教学。

本课是在装有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计算机房完成, 通过充分运用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实时监控、电子举手、提问等功能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为充分体现教材“做中学, 做中教”的理念, 主要运用SCL (Student-centred learning)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 采用“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刚上课时用游戏法, 可以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 让学生尽快投入到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可以让学生的操作有明确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 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 通过该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法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 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

五、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具有对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判断的作用, 是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教学评价设计包括终结性评价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设计。前者的评价主体是教师, 主要以提问、练习、课堂小测验等形式检查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后者的评价主体既包括教师, 也包括学生, 属于过程性评价, 主要用以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表现。这种评价设计除了学生能够表现其认知方面的成就外, 还能展现出学生个体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难以评价的素养[1]。

在教学中, 笔者将两种评价设计相结合, 在第二、三教学环节中, 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有诸如提问、学生操作演示、学生作品展示等手段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对于学生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表现, 则通过评价表的方式了解, 设计了学生自评表和小组评价表, 学生自评表由学生本人填写, 小组评价表由组长填写, 这样能最大程度上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表现。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可以促使教师更深层地研读教材, 更全面地分析学习者特征, 教学中更自如地切换各个教学环节, 游刃有余地把控整个教学活动, 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快速成长。

摘要: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制作班级板报为例, 阐述了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中, 如何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Word教学,中职教育

参考文献

“电子板报制作”教学设计 篇3

【关键字】Word 图文混排 版面 素材 电子板报

本节涉及的内容在教材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本章前几节内容的总括;另一方面,它也是前几节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教材以完成制作小报的任务入手,较为详细地叙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及思想:

1、板报的版面大小设置:板报的版面通常有四开或者是八开的纸张。为了便于打印输出,通常将纸张设置为A4纸型。教学中以A4纸型为介绍对象。

2、编辑报纸的主要内容:美术编辑、专栏编辑、副刊编辑、版面编辑等编辑工作。

3、编辑工作的过程:制定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制作标题、设计版面等方面。

4、板报的版面构成要素:由报头、版头、标题、稿件、插图、报花等组成。

5、板报的制作过程:①设计制作报头;②编写刊头;③制定标题;④组织稿件;⑤设计报花;⑥布置版面。

6、打印输出:①页面设置;②插入页码;③打印预览;④打印。

本节是文字处理的重点之一,学习目标非常明确。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前边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电脑板报的设计制作。通过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加深学生对前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培养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资源共享”、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制作小报,培养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根据本节所处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首位。

由于Word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基本的操作技巧已经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作了充分的练习和使用,所以此处不再将任何一个Word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作为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处理。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设计制作电脑板报的过程中,往往在报头设计制作和版面设计上有不到之处。尽管报头字是整个报刊的灵魂,但由于初中学生拥有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的局限性,要设计制作质量较高的报头难度较大且花费的时间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比较熟悉且制作难度相对较小的艺术汉字的形式来表现。

建议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更不宜花太多的时间来设计制作报头字,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报头设计的教学呢?本人认为,教师可以预先收集或设计一些比较典型的报头作为示例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其中可抽取一两个自己认为设计制作质量较好的报头,分析它们的设计制作过程。所以在教学本节内容时,本人认为应要求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理解板报版面的构成要素、设计制作过程以及打印输出的操作过程上,难点应放在设计布置版面以及打印输出的设置。

根据以上所确定的重点、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首先理解清楚板报版面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设计制作过程。教学中对于设计制作报头、编写刊头、制定标题等内容,宜采用边讲授边演示的教学形式进行;对于组织稿件、插图、设计制作报花等操作,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教学中有关的素材发布到班级群上,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下载。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以利于完成本节内容的教学进程,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为下一章网络基础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布置版面是设计制作板报的一个难点,它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灵活应用计算机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其中尤其考查了学生对色彩运用、图案搭配、整个版面的协调美观处理等审美能力。在教学这一难点的时候,可以在上一堂课结束时布置一项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采用的手段是让学生上网选一份晚报分析它的版面结构,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铺垫。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些获奖作品作为样稿展示。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有模仿的对象,另一方面以此来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样稿的选择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处理。本人认为,如果本校学生电脑板报设计制作水平较高,可多选国家级、省市级作品,让学生“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本校学生设计制作水平一般,宜多选本校学生的作品,少选国家级、省市级水平太高的作品。这样做,目的有二:其一,让学生认识到在他们的周围原来还有如此多的电脑板报设计“高手”,产生竞赛心理;其二,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好好学习,自己也能设计制作出漂亮的电脑板报,可以促进学生的对学习电脑知识的兴趣。当然,对于电脑板报设计制作一般的学校,也应杜绝不选水平较高的作品,否则可能使学生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这不利于他们的正常成长。

本节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设计布置版面以及打印输出的设置。将它作为难点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接触打印机的使用,也就不可能有太多的实践机会,所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操作都比较困难。但我们知道,在平时的工作中,打印输出可以说是我们进行字处理的最终目标,它与版面的设计制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时,要求学生通过设置能够亲手打印出自己的作品。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学会打印输出的有关设置工作;二、让学生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总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放在首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尽可能多地寻找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完成教学内容,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面向“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 吉林大学出版社

制作电子板报刊头教学设计 篇4

1.通过制作电子报刊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3.通过对优秀电子板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感目标

1.通过欣赏优秀电子板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2.用“闻国歌而兴爱国之思”板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二,活动概述:

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试探,讨论和自主学习,完成制作电子报刊头这一任务,学会在电子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对象和为艺术字添加背景图案,以及了解图形的组合与取消组合的操作.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第五章第二节制作电子板报系列内容的第一部分,是制作电子板报的第一步.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剪贴画”的操作,学会了制作电子贺卡.本节课主要介绍插入艺术字以及为艺术字添加背景,这又是深入应用Word的又一实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并能灵活应用.为了便于组织教学,将书中“添加背景图案”和“设置背景图案”两个知识点合并,着重介绍“添加艺术字背景图案”,同时增加有关“阴影”设置的内容.在此之后的第二节课以上机为主,学生开始制作自己的电子板报.本节的重点:1,插入艺术字2,添加背景图案;

本节的难点:1,修改艺术字格式2,添加背景图案3,组合与取消组合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工作:

1.网下载板报“党旗飘飘”,并将刊头改为书中的例子“闻国歌而兴爱国之思”.2.VCD中截取“国歌”音乐.3.准备两篇本校学生的获奖电子板报.4.自制课件.5.教师用计算机和学生用计算机.6.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Latar2000.学生准备工作:

1.复习上节课制作贺卡的知识.2.预习内容第五章第二节《制作电子报刊刊头》.3.准备一份制作电子报的素材,并将自己的板报取一个好的刊名.五,教学安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示范指导和演示,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上机练习,结合书中的“学着做”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与备注

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l展示一篇“闻国歌而兴爱国之思”电子板报.l我们再一次聆听了国歌,此时心潮彭湃,又一次地激起了我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同学们,现在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用你们的智慧和热情报效祖国.这份板报的内容是庆祝建党80周年,表现的是爱国的主题,正文中用到了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剪贴画,还有今天要学习到的艺术字.而刊头“闻国歌而兴爱国之思”是板报的主旨,板报的内容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本节课我们着重介绍刊头的制作.(板书课题)

在国歌声中欣赏“闻国歌而兴爱国之思”电子板报.通过刊名与国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提出本节课任务:制作电子板报刊头.分析课题,分解任务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刊头是如何制作的.我们不难看出刊头是由“文字”和“背景”两部分组成.这里的“文字”是不是不同与我们前面所学的文本方式

我们称它为“艺术字”.l思考

l学生回答(是.它更漂亮,更有立体感)

教师利用自制课件演示.师生共同分析.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与备注

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一

l在Word中艺术字是被当成图形来对待的,可以像图形一样被移动,缩放.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插入剪贴画”的操作呢

l艺术字的插入方法是否与它相似呢

请一位学生试一试.l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上机操作.l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表扬其闪光之处,并指出其中的缺点.如:“颜色不太合主题(黑色)”“字打错了(如”闻“成了”问“)”怎样修改呢

l请学生自学课本119-121页“学着做”,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修改艺术字形状

(2)修改艺术字格式

(3)旋转艺术字

有时间的学生,增加课本121页“动手做”练习.l教师巡视,辅导差生.l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演示学生的作品

请一位学生示范“旋转艺术字”的操作.l学生回答(单击“插入”菜单→“图片”→“剪贴画”)

l一位学生示范

“电子板报制作”教学设计 篇5

[摘要]目前,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工具性学科已在小学普及开来,但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知识”本身,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容易使小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能以较浓的兴趣掌握好知识点并加以应用?本文就“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不断地变化,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使学生能以较浓的兴趣掌握好知识点并加以应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和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我根据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体会,具体谈谈“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制作Word电子板报”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关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学科,与传统的其它学科相比具有其鲜明的自身特点。从心理学上讲,通过提出问题,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而问题的解决又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境,师生发现问题,以问题的出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问题指引下,进行自主的探索,又在探索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像科学家研究某种问题的过程一样,以主人的身份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创造力,进而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制作Word电子板报”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我负责的是三年级六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就是Word的学习。而在Word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制作一份电子板报。在我们学校,教室里的黑板报、学校的宣传栏中的作品都是学生自己制作的电子板报。

对“制作Word电子板报”这块内容的教学(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很多,需要很多节课时的学习),我一开始采用的教学方式大都是边讲边让学生操作练习,或者讲完知识点后,才让学生练习。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样虽然能及时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却不能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从根本上达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过以后也很容易就遗忘。

因此我改变策略,在设计时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应用信息,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将若干个知识点集成在一张板报中,让学生在制作时,自觉探索,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在具体的作品中。这样,不仅激发并始终维持了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在学习后有极大的成就感,达成了信息技术学以致用的最终效果。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我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针对教学内容,预先根据某一主题,设计并制作一张电子板报,并将要学习的知识点隐含在其中。

(2)、上课时,教师首先将设计好的电子板报展示给学生,请同学们欣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的兴趣。

(3)、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制作效果,教师提问“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能不能自己制作出这样的效果”。

(4)、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同,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

(5)、我们让回答“不能”的同学说说疑难的所在,让回答“能”的同学说说这个效果的制作步骤。如果是学过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温习旧知识点;如果是新知识,教师或者顺着学生的回答将这个知识点讲授了,或者留下悬念,到后面的环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

(6)、通过不同意见同学的回答,学生自然会在讨论中发现自己思考中的不足,同时产生尝试创作的欲望。

2、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该阶段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探究问题

一旦学生产生了创作欲望,就要引导他们将问题变成一种可解决的形式。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看看它们包含哪些知识点(如图片制作、版面设计、文字处理、内容筛选等等),哪些自己可以解决,哪些需要进一步学习,并让学生自由创意、自主选择主题、自行组织素材。

(2)、围绕主题,收集资料

明确了探究的主题之后,接下来就要组织学生收集制作所需要的素材和制作中某些未知知识点的资料。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些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在备课时为学生准备好,一来可以节省时间。避免走弯路;二来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来可以避免学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准备的资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未学的知识点,教师可在课前制作好相关的课件或网页,让学生自行打开学习;二是制作电子板报的素材:教师可以收集几个主题的图片、文档、装饰图片等放在一起,以便让学生从中选择。考虑到学生只是三年级,一开始老师可以只收集一个主题的图片和文档,让学生制作;慢慢地,可以变为收集几个主题的资料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制作;最后,还可以将几个主题的资料都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归类、自主选择。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归类信息的能力。

(3)、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资料备齐后,学生就可以拟订编制作品的步骤。准备小组协作的,要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由小组长带头,大家一起讨论。例如制作板报时,要对文字的艺术处理、图片处理、版面设计、文章筛选等等作好明确的分工,任务明确了,完成起来就会非常顺利。或者不同小组相互讨论,共同探讨,确立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3、解决问题

接下来,学生或独自操作或小组合作,从事先准备好的资料中,调出课件学习新的知识点,并从素材中确定主题、筛选图片、选择文字内容,最终完成作品的制作。教师可以在旁边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单独指导。对于共性的问题,必要时也需要通过网络广播进行指导。

4、作品展示,相互评析

最后,让学生把作品存到教师指定的文件夹里,一来学生可以在该文件夹中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相互评析;二来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广播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评析,发现优点,找出不足,师生一起总结该课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三、总结

在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兴趣浓厚,精神饱满,亲自动手,大胆尝试并勇于发言。不仅迅速掌握了新的知识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的创新能力,此外通过小组活动,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电子板报制作”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内容以电子版报为载体,通过制作《学习报》主题活动,介绍了页面设置、板报版面布局、文本格式设置、表格嵌套应用及单元格中文本和图片格式的设置等操作方法。通过展现不同的样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word编排板报的强大功能。通过任务的驱动,让学生运用所学新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主创新,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在学习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上学期和前几节课对于word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在对word中插入艺术字、图片、文本框、自选图形等知识已经基本掌握,可以说为电子板报的制作打下一定基础,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仍比较差,还需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学上可采用因材施教,与实际相结合的分层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倡导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设置板报页面的操作方法。

2、了解用表格嵌套的方法布局板报页面。

3、学会在表格中插入图片并合理设置图片。

4、学会设置单元格的底纹和边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设置板报页面,单元格中文本和图片格式的设置与修饰方法 2.教学难点

运用板报布局、表格嵌套的操作方法美化板报,单元格底纹和边框的设置。[教学准备]:多媒体广播控制系统,课件,图片和文字素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1、PPT展示黑板报、手抄报、电子板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这些板报中最经济环保的是哪种板报,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份简单的电子板报。揭示课题:制作电子板报。

(二)探究活动,制作电子板报

我们先观察下这份板报有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表格框架——文字——图片——底纹边框)

1、版面布局

问:哪位同学会绘制这个表格作为框架

学生上台操作,教师引导讲解。课件展示多样的版面布局 学生跟着学习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添加文本,设置文本格式

问:哪位同学会在表格中添加文字,并设置竖排文字 学生上台操作,教师引导讲解。可选择其他主题板报。学生跟着学习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插入图片、艺术字

(1)插入图片

图片能够起到美化板报的作用,图片的添加要与文字主题相适应。

问:哪位同学会添加图片

学生上台操作,教师引导讲解。学生跟着学习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插入艺术字

教师讲解:同学们通过之前的观察会发现,电子板报中的小标题都是通过艺术字来实现,使用艺术字有其特别的作用,艺术字使得文字更加生动醒目,很适合作为标题。

教师操作,学生跟着学习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设置单元格的底纹和边框

教师讲解、演示设置单元格的底纹和边框的操作。学生跟着学习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品评价

转播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小结并点评。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四)、课堂总结

1.让学生说说今天都学会了什么?

“电子板报制作”教学设计 篇7

●电子教材的概念和优势

目前, 关于电子教材的定义众说纷纭, 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有些学者认为,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利用电子多媒体技术编辑开发制作的, 通过现代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或专用阅读器进行阅读使用, 通过多感官刺激进行识记, 主客体互动的电子出版物, 统称电子教材。”[2]学者李林等[3]认为, “电子教材又称数字教材、电子教科书, 是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教学系统。它把电子教材、学习资源、虚拟教具、学习服务、学习终端等几个方面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教学系统来满足无所不在的学习需要, 支持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反复使用, 而且具有及时性、共享性、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特点。”还有些学者则认为, “电子教材是基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具备教学交互功能及系统化知识体系的教学软件。”[4]尽管关于电子教材的定义目前尚没有严格的定义, 但是电子教材的优势却是显而易见的。

与纸质教材相比, 电子教材具有如下优势:第一, 相对于传统教材的一成不变, 电子教材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第二, 电子教材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料和链接, 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第三, 与传统教材相比, 电子教材可以节约大量的纸张, 降低了教材制作及再版的成本, 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美国精品电子书的优势分析

1.针对电子书使用者需求设计, 风格定位准确

开发任何一本电子书之前,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其受众, 这也是美国精品电子书成功的要素之一。定位好受众人群、年龄特点、偏爱喜好等要素, 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例如, 少儿类的电子书设计应迎合孩子那种活泼可爱的风格, 界面色彩可以适当丰富些, 多增加交流互动的元素, 使得孩子可以在娱乐中获取知识, 如电子书The Beatles Yellow Submarine就是针对孩子设计的, 从图1所示可以看出其风格特点, 能够有效抓住孩子的心理。

2.交互媒体的应用, 增强电子书趣味性

美国的电子教材中运用的交互设计十分有新意, 常借助ibooks author提供的Wigdet (交互媒体) , 如画廊、媒体资源、测验题、Keynote、交互图像、3D图像等。例如, 图2所示为电子书Life onEarth中的一页, 图中左下角部分属于视频讲解部分, 而右边在讲解细胞核内的DNA仅仅围绕核小体的时候, 采用的是3D图像, 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指, 自由转动这个图像, 从各个方位都能看清楚, 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对于内容的理解。

3.合理选择与构建电子书内容

美国很多电子书选择了大量的、丰富的、学习者熟悉的素材, 内容涉及广泛。这些素材不仅对学习者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拓宽了学习者的知识视野, 丰富和提升了学习者的经验。此外, 国外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强, 很多美国的电子书籍在电子市场中是收费的, 只可以免费下到样张, 而且很多电子书购买后只可以在一个移动平台上看, 不支持多点共享。

4.界面布局、色彩搭配和谐统一

美国很多电子书籍的界面设计让人感觉很舒服。究其原因, 首先是因为美国电子书的设计达到了视觉简化的效果, 尽量减少了那些分散注意力且与电子书核心思想无关的内容, 使信息得到有效传递。其次, 很好地把握了整本教材的布局风格, 使其各种编排要素在结构及色彩上保持一致, 做到了界面布局的和谐统一。以Life on Earth一书为例, 书的内容主要与生物有关, 因而全书采用绿色为主色调, 清晰自然地表达了书的主题, 而且每页合理搭配了媒体元素, 有效点缀且不复杂。

5.交流互动环节完善

美国电子书中的很多互动设计都能够激发学习者极大的学习兴趣。例如, 图3所示为电子书The Beatles Yellow Submarine中的一页, 在平板电脑上, 我们可以看到小蝴蝶是在飞的, 画面很富有动态性。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可以用手指拖拽蝴蝶, 自行选择它所要放置的位置, 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此外, 国外很多电子书中加入了测试题、匹配题等互动环节, 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我检测, 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6.以制作成本为基础, 达到效果最优化

在美国, 电子书是根据书的开发成本和受众对象进行设计的, 一些文学类的图书, 设计就比较简单;而儿童读物的设计就会相对复杂, 交互元素和界面安排都很丰富。可以看出, 电子书的设计不能按照一个模式, 要根据制作成本和受众对象, 力争在成本预算内制作出最高质量的电子书。

●我国电子教材制作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无扩充

目前, 很多国内的电子教材只是单纯地将纸质版教材转换成了电子版, 在转换过程中并没有经过教学设计, 这样使得电子教材失去了其优势。电子教材和普通的电子书不同, 电子书可以是小说、文学名著等, 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设计和增加拓展内容, 但是教材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 需要充实各种资料, 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2.版式设计缺乏创新

国内的电子教材很多都是纯文字的, 以白底黑字的形式呈现。版式的设计千篇一律, 内容页面几乎采用统一的模式, 章节之间差别甚小, 这样的设计使读者不能清晰地感受到章节之间的关系, 导致思路不清晰。

3.缺少交互设计

对于电子教材而言, 交互设计可以算是其最有利的元素。但是国内电子教材中有关交互的设计相对匮乏, 这样无法突出电子教材的优势, 很多教材只是配上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图片, 与其有关的视频音频都相对较少, 交互媒体元素更加匮乏。

4.色彩搭配不和谐

目前我国一些电子教材主色调的选择不能体现教学内容和特点, 与教学内容不符, 甚至没有主色调, 这样很难突出教材的中心主题。此外, 有些电子教材界面背景的选择与教学内容不符, 或者与教材内容反差小, 妨碍了学习者接受教学信息;背景色跳跃太大, 又造成了学习者的视觉疲劳。

●美国精品电子书对我国电子教材制作的启示

1.打破纸质教材传统形式, 挖掘兴趣

美国精品电子书籍的最大优势就是形式新颖, 给使用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 我国在进行电子教材开发的过程中, 应该抓住教材自身特点, 由教材编排者对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使教材的重难点清晰可见, 增加电子教材的趣味性。

2.针对教材的学习对象, 设计合适的教材形式

我国在电子教材开发制作时, 首先应做好定位, 也就是该教材设计针对的学习对象。如果电子教材是针对儿童设计的, 就应该增强其趣味性, 如多加入一些交互设计, 适当插入图片、视频、音频等元素, 将版面风格设计得活泼可爱一些, 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儿童的学习兴趣;如果电子教材是针对高校学生设计的, 就要重视教材的实用性, 多加入一些知识性的内容,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 添加拓展阅读, 以丰富教材内容。

3.利用交互设计, 增加电子教材趣味性

所谓的交互设计, 就是在电子教材中插入动画、演示文稿、3D图像、测试题等内容, 这样可以丰富教材内容, 激发兴趣。例如, 在生物教材中讲解细胞的分裂时, 可以插入相应的细胞分裂动画, 这样可以使学生看到细胞分裂的完整过程, 有利于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教材中可以设计针对教材内容的测试题, 并使学生进行自我检测之后就能看到正确答案和相应的解释,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针对学习者阅读习惯进行设计

设计电子教材要在确保提供足够信息量的同时还要注意简明、清晰。通常一个平面的上部和中上部被称为“最佳视域”, 应将主要教学内容, 如课程标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都放在这个位置上, 来吸引学习者注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 还要注意界面的“留白”, 留白有助于缓解学习疲劳, 还能够给学习者想象的空间。

5.有效利用电子教材的优势元素进行设计

电子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最大区别就是可以让教材动起来, 并且发出声音。因此, 在制作电子教材时有效地插入视音频, 将会为其润色不少。例如, 在讲解语文教材里古诗词的时候, 如果插入与之相对应的视频故事, 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更加容易理解诗词内容;在英语教材中, 插入相应的课文或者单词的音频, 就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眼睛和耳朵,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英语内容的记忆程度。此外, 还可以在教材中增加相应的网络内容链接, 使学生可以通过点击链接去学习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拓展内容, 这样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开发中国特色电子教材, 切勿过分模仿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国的学生可能无法适应国外教材的编排方式及特点, 如果草率地将国外电子教材的特点应用于国内电子教材开发中, 只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事倍功半。因此, 我们开发电子教材过程中, 需要针对我国学生的实际特点, 结合教师的授课习惯, 再融合国外电子教材的有利因素, 做到张弛有度, 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结束语

教材作为文化知识传承的工具和载体, 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虽然基于我国现在的国情, 电子教材还不能够完全取代纸质教材, 但是目前已经有部分教育发达地区开始推广和使用电子教材。因此, 我国应在合理地借鉴国外电子书籍成功特色的同时, 结合自身特点, 力争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的电子教材。

参考文献

[1]Governor’s Priorities for Education in California.Digital textbooks[DB/OL].http://www.ose.ca.gov/ei/#textbooks, 2010-10-26.

[2]闫兵.职业教育电子教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5, 1 (7) :69-73.

[3]李林, 王冬, 覃文圣, 等.论电子教材取代纸质教材发展趋势的必然性[J].中国信息界, 2011 (5) :42-44.

“电子板报制作”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电子专业 电子制作 入门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a)-0176-02

职校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近几年陷入了低谷。如何培育我们的高水平的产业大军,从国家到职业学校都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尝试:资助职校生学费、培养“双师”型教师……我们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现今,职校学生中大量存在着厌学、弃学的现象,如何能抓住学生的心,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

电子制作作为最能吸引学生专业兴趣的手段,不应该只是作为课外辅助手段。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将电子制作融入到新生的专业入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针对电子专业的入门教学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1 尊重学生个性,建立超市任选式的电子制作项目群

现在的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自身的与众不同。传统的电子实习中大家统一完成同一个制作项目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习开始前,要通过的前期工作为学生准备好大量的电子制作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独一无二的电子制作项目即可以提高制作时的关注度,又可以避免以往实习制作时互相抄袭的偷懒现象。每个学生要想完成自己的电子制作项目,就必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选件、布局、焊接、调试等工作。

项目选题宜小不宜大。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比较倾向于项目教学法(尤其是专业课),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活动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未来职场生活需要的能力。项目从选题、设计、元件购买、电路板设计制作……大多周期较长,比较适合于高年级学生,切不可生搬硬套到入门教学上。某些教材上的理论验证性实验又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刚入学的新生知识积累少,学习持续性差,我们在选题的时候要注重短、平、快:制作周期要“短”;融进的知识要“平”(理论较强的知识跳过,留待以后逐步学习);出成果要“快”(产生成就感)。

多年的实践教学显示,像有源音箱、调光灯、声光控电路、自行车转向警示灯、霓虹灯控制器、防盗报警器、电热毯连续调温器、电子温度传感器等都比较受学生欢迎,即有较强的实用性,又比较容易受到周围人的认同和称赞。

2 建立以电子制作为核心内容的入门教学模式

刚进入中职电子专业学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对电子专业要学习的内容并不了解,基础差、学习能力低,但绝不缺乏对电子专业知识的神秘感、好奇心和自信心,却又缺少知识学习的持续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三分钟热血”。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喜欢按部就班,总是先完成理论准备,再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就错过了抓住学生兴趣的好时机。

电子专业的技术特点是易学难精,入门门槛并不高。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以电子制作实习操作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全程以学生自主进行电子项目的制作为主;教师辅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我们把理论知识打散,在制作过程的几个关键时期,教师利用简短、高效的理论辅导课,分散地将理论知识(简单电路的计算;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量;电烙铁手工焊接;电路图的识图;电路工作原理;元器件的安装方法;电路调试检测;简单的钳工技术等)传授进去,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为了自己的作品,主动接受知识。学生回归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不要怕学生在某些电路原理上可能会有些一知半解,他们可以跨入电子专业的门槛就是最大的收获。

3 电子制作项目内容应多科兼顾,不宜单科独进

目前,职业中学所采用的教学法,是基于某一学科的基础,由某一任课教师根据所教内容选择某一合适的项目来进行教学实习。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内容设计上,基本都局限在本课程内,很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学生所学的全部内容,科学地处理好不同学科间的关系。这样就会使一些理论性强的学科处于不利的地位。我们应该尽可能将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及相近专业的课程进行有机融合,相关教师密切合作,共同确定教学项目。比如:在制作过程中不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设置需要理论计算的障碍等。应以某一課程为主,要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将知识重新组合。切忌电子技术的教学实习就局限在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电工基础的教学实习就局限在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里。

4 建立科学、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为分层次培养提供依据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仍以考试为主。考试是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考试方法简单,形式单一;考试的内容依附于教材,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成绩虽在其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这种“一站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很难准确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更不要说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了。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那几部分?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摸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考勤奖惩分

仿造电子工厂的考勤制度,结合学校实习情况,建立起严格的实习考勤奖惩机制。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病假、事假、旷课、迟到、外出等情况分别制定出详细的扣分标准,代替工厂的物质罚款。对一个月内保持全勤的学生,予以加分奖励。每月对出席情况进行汇总和讲评,期末进行学期评定。

职教毕业生的懒散、纪律差是用人单位轻视职教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职教毕业生虽然有技术,但适应不了工作单位的奖惩条例、严格管理,自动辞职或被迫离职的例子屡见不鲜。在实习中通过严格的考勤制度奖勤罚懒,让学生在入学以始就适应这样的氛围,既有利于培养纪律性,又提高学习的专注度。

4.2 目标激励分

学生在每天实习开始之前,都要提交当天的实习目标,目标的安排是否适当由教师来评判和修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电子制作的项目进度不同,灵活的制定当天的实习目标。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便于教师把握电子制作的完成情况。每天实习结束后,教师根据实习记录,对每名学生的目标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做出公开的加分和扣分评定。每名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实习表现负责,避免了有些同学在实习中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现象。

4.3 阶段测验分

在实习的几个关键时期,由教师安排几次阶段测试。测试的内容既可以是像电烙铁手工焊接计时赛、万用表测件等操作技能测试,也可以是针对电子制作的某些问题进行的答辩。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甚至可以停止个别学生进行下一阶段实习制作的权利,重复巩固前一阶段的练习,直至达到要求的训练水平。测试的成绩在期末汇总为阶段测试总成绩。

4.4 理论常识分

对于电子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常识,也要进行笔试。笔试内容建议多出主观题、分析题,减少客观题,让学生有发挥自己水平的余地。

以上四项分数在期末汇总为实习成绩,任一单项不及格则总分不及格。每名学生多要建立自己的实习表现记录册,做到有据可查。

当前,职教毕业生的去向大致为:高职升学;电子工厂流水线熟练工人;电子维修技工。根据实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培养。

5 春风化雨,培养职业素养

职业学校既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地方,也是学生提高如何做人做事的综合素质的育人场所。近几年来,职业教育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生源越来越少,不得不降低招生标准,很多新生在知识、能力、个人修养方面甚至达不到初中生的标准。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理论、技能的学习和提高,还要在入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停留在宣传、呼吁的表面上,要真正融入到实习中去。

首先,注重从小事抓起。比如:实习前集合、实习后讲评时全体列队肃立;实习期间无论大小事必须征得教师同意;保持实习场地卫生;实习结束清理实验台,摆放好工具等。逐渐养成良好、规范的职业习惯。

其次,组织学生参观大型的电子工厂。用优美、整洁的环境吸引学生;用严谨有序的场面教育学生;邀请优秀的电子专业从业人员介绍经验,与学生交流,既树立学生的职业信心,又要立足自身、脚踏实地。

再次,组建电子专业维修服务队。统一服装、统一标识,吸收优秀学生参加,边做边学。以实际维修经验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以“热情、周到、文明、规范”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人员流动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吐故纳新,保持这一精英团体的活力,辐射调动更大范围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豆玉杰,等.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

[2]杨长亮.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J].职教通讯,2006.

[3]李俊梅,等.项目教学法在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电子板报制作”教学设计 篇9

2.教师将收集到的资料扫描到计算机里,并做资源共享。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入

通过插入艺术字和没有插入艺术字的两期板报的对比,使学生了解,美化一个文档,除了对文档中的文字进行格式化操作,在文档中适当的对题目进行修改、使其艺术化,可以使文档更加生动、活泼,页面更加美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发挥想象,制作一期关于赞美祖国或环境保护方面的板报。2.团结合作,让内容更加充实。(三出示自学提示

1.找到插入艺术字的多种方法。

2.调整艺术字的方法可以参照剪贴画的调整方法。3.注意艺术字颜色的调整,要多样化,使用多种方案。

学生活动:参照提示,根据需要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和艺术字,进行设置,并将结果保存到固定文件夹。让学生之间能相互浏览其他人的作品。

(四自学新课过程(学生独立学习,教师指导

Word软件的艺术字库内容丰富、模式多样,适合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1.艺术字的插入方法

方法1:在菜单栏找到“插入”-“图片”-“艺术字”

方法2:在艺术字工具栏找到快捷按钮-立体的蓝色字母“A” 2.艺术字的编辑和文字的修饰

学生结合剪贴画的相关操作和教师的提示,自己总结出艺术字的编辑操作。A.艺术字大小的调整和位置的移动与剪帖画的操作方法基本一致。B.修饰艺术字,改变艺术字原来的样式,加上特殊效果等。3.艺术字工具栏的相关使用 第一项:插入艺术字

第二项:编辑文字(输入文字,并进行简单修饰 第三项:艺术字库(多种样式的艺术字

第四项:设置艺术字格式(艺术字的颜色线条、大小、版式等的修改 第五项:艺术字形状

第六项:自由旋转(改变艺术字的方向 第七项-第十一项:自由试用,不作重点。(五自学释疑

1.艺术字多用在什么地方? 答:在文档中插入的艺术字大部分以标题为主,这样可以使文档的标题更加醒目,富于感染力,从而达到进一步美化文档的作用。

2.艺术字工具栏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没有? 答:在选中艺术字时艺术字工具栏会显现。

3.板报设计实例展示、讲解。(六合作探究

在板报里增加艺术字、图片、剪贴画、文本框,使板报更加美观。怎样让它们和谐地拼凑在一起。探讨艺术字、图片、剪贴画等的属性,进行修改,美化。(七自主测评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想象利用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一期关于环境保护的板报设计。

(八小组汇报成果,教师总结

1.小组选代表汇报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并向其他同学展示小组作品。2.教师点评作品,总结本课。

“电子板报制作”教学设计 篇10

关键词:课程设置;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

0 课程设计

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课程越来越重视课程设计。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中的“设计”二字,需要以课程实施的对象“学生”为前期准备。高职学生在认知上的特点是学生的思维呈现从一到多的发散式状态,即对待问题的解决从“是什么”转变为“可能是什么”,学生能假设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情境并加以理解与思考,不一定需要亲身经历。对于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能通过假想的思维想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课程设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1]。在职业教育中,通常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对培养未来的劳动者有着“关键作用”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关键能力需要通过课程设计来实施与完成[2]。

1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背景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面向电子制造业、电子服务业、电子开发业等行业领域,其对应的产业链和主要岗位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置分析

在高职教育中,《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面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其对应的岗位有工艺工程师、产线作业员、材料工程师等。课程的作用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技能和能力,即,①电子产品制作工艺的相关知识;②常用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工具、装配准备工艺、焊接技术与工艺、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整机设计与装配工艺、调试工艺等;③基本职业道德和素质。

2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課程设计

2.1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开发步骤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内容与实施与电子信息类产业发展联系紧密,因此,课程开发主要围绕新技术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实际的岗位需求来进行,分为以下五个步骤。①深入电子信息类企业调研,收集相关的信息;②分析本课程面对的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③提取与《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相关的培养目标信息;④设置本课程相关的工作任务;⑤依据工作任务,分析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单元。

2.2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实践性分析

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践性,如图2所示。

2.3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的职业性分析

本课程内容以职业标准和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需要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和设计参照企业调研中收集到的实际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基本信息,并且综合考量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中与本课程相关的要求。

3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分析

3.1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选择

“电子板报制作”教学设计 篇11

1《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的设计

1.1 课程设置定位与设计思路

《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课程,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 也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以电子电路为基础, 以单片机智能控制为核心, 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 理论实践一体化,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培养主线、项目任务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体系。

通过项目设计与制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相关理论知识, 进一步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获得系统工程的理念, 获得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 获得创新意识的熏陶, 逐步成为具有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计思路着重于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产学结合,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电子产品选择的原则为代表性、实用性、适中性。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1.2 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

目前关于电子制作实训的教材不多, 不太适合高职教学。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知识和动手能力, 校本教材《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指导书》将重点放在一个项目上, 让学生通过这一个项目的训练, 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与其它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 教材没有给出现成的原理图、PCB图、软件代码等供学生使用, 而是通过介绍其它实例, 让学生利用现有条件, 采用上网搜索、图书馆查资料等方法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动手做出该项目。

教材的编写基于典型的产品开发过程:任务分析———方案设计———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软件设计与调试———性能检测———产品性能改进———产品制作———技术文件编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本教材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意识、有步骤地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融入到教学实施中去, 用来培养学生具有电子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分析能力, 能根据任务要求完成方案设计, 能运用开发工具进行电路软硬件设计与制作, 能按要求完成电路设计、安装调试工作, 能对电子产品进行参数、技术指标测试, 具有严谨的职业态度、规范的操作习惯、高度的责任心, 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1.3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从最基本的单元电路入手, 传授电路的设计方法、工程计算、元器件的选择原则等内容, 进而使学生尝试较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学的能力, 应用网络等资源查找资料的能力, 团队协作的能力。

课程教学鼓励老师不拘泥于某几种教学方法, 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师的教学特点, 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可采用多种方式, 如: (1) 采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2) 引入虚拟仿真技术, 激发学习兴趣。 (3) 运用开放式教学, 增强学习效果。 (4) 组织学生参与竞赛, 以赛促学。

2《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的实施

2.1 课程实施时的师资队伍

从实施角度来看, 主讲教师应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或“双师素质”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电子产品开发设计与生产工艺应用能力, 并且作风正派、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团队有14位专兼职教师, 其中专职教师9人, 兼职教师5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和有企业经历教师的比例合理, 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践要求。此外, 本课程组的专职教师大部分与企业合作开发过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 参与过指导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并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次。

2.2 课程实施后取得的效果及不足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以来, 截止到2013年12月, 总共有54个班进行了实训, 学生累计超过二千多人。从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受到了很好地教育, 得到了学生的好评。通过项目设计与制作,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相关理论知识, 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技术、protel、电子工艺等书本知识;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了系统与工程的观念:电子产品从信号输入、中间处理到最后的输出, 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参数设置和接口要求都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 只有从系统的角度全面考虑、自上而下地规划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对学生来说, 《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专业工作中将会用到, 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稳定、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获得创新意识的熏陶, 逐步成为具有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但实施《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后, 也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学生基础不一, 实训课前不预习。

《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应该安排在《电路与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PROTEL应用实训》、《单片机技术与项目训练》、《电子产品结构与生产工艺技术》等课程之后, 上课前应该对这些前序课程好好进行复习总结, 但现在的情形是很多学生考完就忘, 课前也不预习, 等到实训课时才发现有许多知识需要回忆巩固, 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整理。

针对此现象, 可以采取提前让学生明白本实训课程与其它课程的不同之处, 早做准备的方法来改善。

(2) 实训课程课时少, 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

《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授课时间为两周, 后改为三周后又改为两周;时数为52课时, 后改为72课时, 60课时, 又改为52课时。在两周或三周实训中牵涉到的知识点非常多, 如:电子产品设计方法的内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方案设计、实施的工作计划、整机结构设计;原理图设计、电子元器件的正确选用、局部电路仿真;印制电路板排版设计的基本原则、PCB的DFM、PCB设计;编程规范、软件设计、proteus仿真;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检验方法、焊接质量检验;软硬件联调、故障处理;电子产品的整机组装知识、性能检验;电子产品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等。因此实训时必须抓重点, 并且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

同时, 为了突出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的特点, 指导教师将重点放在总体方案制定、抓方向、抓进度、讲解相关重要内容上, 强调对学生设计中的错误或不规范之处逐步加以引导, 在老师或同学的启发下, 由学生自己纠正或改进,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 用不同方案设计,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3 结束语

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普及电子科学技术是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更是培养21世纪科技人才的需要。在广大学生中普及电子技术, 使他们接触电子元器件, 动手安装制作一些电子作品, 学习和掌握一些电子技术的开发、试验和应用的技能、技巧, 对他们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而这些科技动手能力和科技素质的培养对其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电子综合应用能力, 掌握现代电子产品印制板设计技术与设计方法, 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而开设的。随着课程建设的进一步进行, 将按照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对课程的有关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 使学生得到更好地锻炼。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从课程设置定位与设计思路、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阐述了课程设计;从课程实施时的师资队伍、课程实施后取得的效果等方面对课程的不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训课程,课程设计,课程实施

参考文献

[1]胡远望, 陈必群, 巫胜洪.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指导书[M].常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3.

[2]胡远望.浅谈高职院校EDA技术的教学与实验[J].常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 2009 (4) .

上一篇:六十年的成长历程下一篇:民事答辩反诉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