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均质性试验试卷(通用2篇)
外加剂均质性试验试卷 篇1
外加剂匀质性试验
第1题
外加剂含水率在试验中有两次放入干燥器的冷却时间分别为多少?
A.10min和15min B.20 min和20min C.30 min和30min D.25 min和15min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2题
水泥净浆流动度中将搅拌好的净浆倒入截锥圆模内提起后用秒表计时多久? A.10S B.15S C.20S D.30S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3题
水泥胶砂减水率跳桌完毕后测量的直径是哪两个方向上的长度?
A.取相互平行方向 B.取相互垂直方向 C.取两个最大直径 D.取两个最小直径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4题 在GB/T8077-2012外加剂密度试验规范中20℃的水ρ是多少? A.0.998 B.0.998 C.0.999 D.1.0000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5题
外加剂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中的结果表示要包含哪些内容? A.用水量 B.外加剂掺量
C.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时间 D.截锥圆模尺寸
E.水泥强度等级名称、型号及生产厂 答案:A,B,E
您的答案:A,B,E 题目分数:8 此题得分:8.0 批注:
第6题
以下关于外加剂水泥胶砂减水率试验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有哪些?
A.水泥的选择没有特殊要求
B.砂应选择用水泥强度检验用的标准砂
C.掺外加剂胶砂流动度为(180±5)mm时的用水量与基准胶砂流动度(180±5)mm时的用水量的比值就是减水率的大小 D.基准胶砂流动度达到182mm那么掺外加剂的流动度需符合(182±5)mm的要求
E.搅拌好的胶砂分两次装入模内,第一次装至截锥圆模的三分之二处,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20mm 答案:A,B,E
您的答案:A,B,E 题目分数:8 此题得分:8.0 批注:
第7题
外加剂含固量试验中液体试样称量质量? A.3.12g B.3.0023g C.5.0023g D.4.1234g E.3.0082g 答案:B,D,E
您的答案:B,D,E 题目分数:8 此题得分:8.0 批注:
第8题
外加剂含水率试验中称量瓶的恒量过程中,称量瓶第一次称量为23.3621g。那么第二次称量质量为多少就符合恒量要求? A.23.3627g B.23.3623g C.23.3624g D.23.3625g E.23.3626g 答案:B,C,D
您的答案:B,C,D 题目分数:8 此题得分:8.0 批注:
第9题
在GB/T8077-2012外加剂细度试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外加剂试样应该充分拌匀并经100~105℃烘干 B.称取烘干试样10g,称准至0.0001g C.条件允许可以采用负压筛析
D.将近筛完时,应一手执筛往复摇动,一手拍打摇动速度约每分钟120次
E.当每分钟通过试验筛质量小于0.005g时停止继续筛析 答案:A,D,E
您的答案:A,D,E 题目分数:8 此题得分:8.0 批注:
第10题
混凝土外加剂含固量试验需要将称取的试样放入100℃的烘箱中烘干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11题
混凝土外加剂含水率试验称取试样约3.0000克置于称量瓶中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12题
混凝土外加剂密度试验使用的试验方法为比重瓶法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13题
混凝土外加剂细度试验中天平称量样品需要精确至0.0001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14题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中称取试样300g,倒入搅拌锅内。加入推荐掺量的外加剂及87g或105g水,立即搅拌。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15题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胶砂减水率试验中将搅拌好的胶砂装入模套内在跳桌上,以每秒一次的频率连续跳动30次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试卷总得分:100.0 试卷总批注:
外加剂均质性试验试卷 篇2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萨北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低渗透油气藏将成为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因此必须提高低渗透油层采收率。储层非均质性是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油田调整开发方案中必须重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是指储层的基本性质(岩性、物性、电性以及含油气性)在三维空间上分布的不均一性[1]。本次研究以详细的沉积微相划分为基础,在宏观上从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及平面非均质性等方面来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为调整开采计划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2]。
1 层内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部垂向上储层性质的变化,包括垂向渗透率、粒度韵律性、层理构造、夹层等的不均匀性和差异。它是直接控制和影响一个单砂层层内垂向上水淹厚度大小和驱油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3]。从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看,层内非均质性可归结为层内渗透率韵律性及非均质程度、层内不连续薄夹层分布等。
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分析资料,归纳该区层内渗透率韵律模式为:正韵律、反韵律、均质韵律和复合韵律,其中复合韵律包括复合正韵律、复合反韵律、正反复合韵律、反正复合韵律。水下分流河道以正韵律为主,河口坝以反韵律为主,席状砂以反韵律和复合反韵律为主。
层内非均质性可以用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等指标来定量描述。并利用这些参数对各个小层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并且绘制了各时间单元各个参数的相控等值线图。以试验区高Ⅰ油层组GⅠ2+3b时间单元和高Ⅱ油层组GⅡ25时间单元为例,GⅠ2+3b时间单元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渗透率平均值为0.16μm2,渗透率韵律以正韵律为主,渗透率变异系数0.144~0.662,突进系数1.108~1.867,级差1.268~3.778,说明该时间单元非均质性很弱。而GⅡ25时间单元沉积微相类型以席状砂为主,渗透率平均值为0.05μm2,渗透率韵律以反韵律和复合反韵律为主,渗透率变异系数1.414~0.704,突进系数1.013~3.667,级差1.023~57,说明该时间单元非均质性较强。
夹层的研究是非均质性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夹层分布很不稳定,很难进行横向追踪,它们的存在对储层垂向、水平渗透率影响极大,因此,定量研究其分布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从各时间单元内夹层总厚度分布情况、夹层平均厚度分布情况、夹层分布频率和夹层分布密度几个方面细致地对夹层进行研究。夹层的存在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影响油层的开发效果和采收率,如何利用夹层进行细分开采,抑制底水的锥进非常重要。
2 层间非均质性
层间非均质性是指储层或砂体之间的差异。包括各种沉积环境的砂体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律性或旋回性,以及作为隔层的泥质岩类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即砂体的层间差异,如砂体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的差异[4]。
本次研究利用岩心渗透率实测资料对各个小层的非均质性参数进行统计(表1),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储层的GⅠ2+3b和GⅠ8时间单元非均质性较弱;以席状砂为主要储层的GⅡ24和GⅡ25时间单元非均质性较强。但由于研究区整体渗透率较低,实质上,该区层间非均质程度仍以中等非均质型为主,且以席状砂微相为主的GⅡ油层组比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的GⅠ油层组的非均质性严重。
隔层的性质及分布是影响层间均质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研究区6345个井层的隔层进行统计:根据该地区细分层特征,隔层也相应不同,有夹层区,跨层隔层区,无隔层区,有效厚度间区,砂岩间区和表外砂岩间区隔层六种。从不同的隔层分布看全区隔层分布范围广,且厚度较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承压能力,纵向上对流体流动具有较强的遮挡作用,但隔层发育同时也加剧了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3 平面非均质性
平面非均质性是由于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5]。本区平面上不同沉积相带储层物性差异明显,即使是同一相带,由于位于不同的沉积部位,其渗透率分布也很不均匀,表现出平面均质性的差异[6]。它直接影响着油藏的驱油效率及油气最终采收率。
渗透率变异系数在河道微相总体系数较平均,数值较低,说明均质性好;河道间微相变异系数变化较大,数值较高,平均渗透率较低,均质性较差。由此可以看出,非均质参数平面分布受沉积相带分布、砂体连通性的影响。以GⅠ2+3b时间单元为例:渗透率总体分布一般。渗透率最大值1.2μm2,高值分布在1.0~1.2μm2,比例很低,不足1%。低值分布在0.2以下,比例很大,超过85%。说明即使在同一种微相内,平面非均质性也较强。
4 非均质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储层物性差异大,层间、层内及平面均表现为严重的非均质性,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层内非均质性导致层内“死油区”;(2)层间非均质性导致“单层突进”;(3)平面非均质性导致“平面舌进”。
储层宏观非均质造成开发层系的层间、平面、层内和孔间等各个层次的矛盾,不同类型储层,各矛盾对开发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要认识到非均质性,选择合适的注水层位,尽量提高水驱的波及系数,从而提高水驱过程的采收率。
5 结论
(1)研究区高台子油层储层层内及层间属中等—弱非均质性,平面上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属中等非均质性。
(2)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微相的控制。不同微相间储层非均质性变化快,同一微相内部,平面均质性也存在较大差异。
(3)储层宏观非均质性造成开发层系的层内、层间和平面等各个层次的矛盾,各矛盾对开发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要认识到非均质性,选择合适的注水层位,尽量提高水驱的波及系数,从而提高水驱过程的采收率。
摘要:本文在沉积微相基础上进一步对储层层内、层间、平面的非均质性及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庆油田北二区东两三结合试验区高台子油层层内及层间属中等—弱非均质性,平面上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属中等非均质性。通过对此类储集层非均质性系统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油气藏,合理部署井网、划分开发层系、制定合理的三采调整方案,提高开发效益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相似情况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萨北油田,北二区东,高台子油层,储层非均质性
参考文献
[1]于翠玲,林承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4):15-18.
[2]周新桂,孙宝珊,等.山东汶西凹陷边界断裂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砂体的控制[J].地质力学学报,2004,10(3):235-244.
[3]师永民,霍进,张玉广.陆相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200.
[4]朱大岗,孟宪刚,邵兆刚,等.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相及其构造演化特征[J].地质力学学报,2004,10(3):245-252.
[5]杨少春.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1):53-56.
【外加剂均质性试验试卷】推荐阅读:
水泥外加剂07-20
外加剂法05-14
外加剂应用10-11
外加剂适应性能06-18
油井水泥外加剂10-10
混凝土外加剂07-28
外加剂的施工管理06-11
混凝土外加剂及应用09-19
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07-23
4外加剂泄漏事故应急处理办法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