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口才的朗读文章

2024-11-27

练习口才的朗读文章(精选3篇)

练习口才的朗读文章 篇1

解缙呈鱼上疏

永乐皇帝闲来无事,想到江西吉安一带游玩,传下圣旨,要吉州知府筑路修桥接驾。

刚刚考中学士的解缙得知此事,暗暗思忖:皇上每次巡游奢侈挥霍,百姓税收加重,劳役陡增。这次一定要设法劝阻皇帝,打消巡游念头,使吉州 百姓免受灾难和荼毒。于是,他连夜赶写了奏折,次日上朝,面奏皇上。

皇上一见奏文,勃然大怒:“解缙,天子出游,乃施恩泽于民间,你因何阻挠?真乃狗胆包天!” 解缙不慌不忙地说:“皇上息怒,解缙上疏,实为龙体之安!皇上有所不知,吉州自古有‘吉水急水’之称,那里山高无路,唯有从水路走,水急浪大,岂不惊了圣驾?” 皇上说:“我命吉州府打造巨舟,岂有镇不住‘急水’之理!”

解缙笑道:“纵然有巨舟,却难过峡江县。江西俗话‘峡江峡江,压断手掌’,那里江窄暗礁多,莫说巨舟,就是竹排也很难通过。”说着,解缙招了招手,下宫捧来一条扁鱼。解缙呈上,说: “皇上请看,此鱼产于峡江,由于江窄,久而久之,连鱼身子也压扁了。”

皇上一看信以为真,便取消了游吉州的打算。

练习口才的朗读文章 篇2

一、朗读与练习相结合促进英语教学

朗读是指大声朗读课文以及课外的精彩文段。练习是指做口头和笔头练习, 它包含对单词、短语、句型和语篇等各项语言局部技能自动化的训练, 也包含语法习题以及阅读理解、语法填空、口语听说等高考题型。语言学家Kreshan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 (1) 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 (2) 输入只是外因, 要使其转化为习得还需关注内因, 考虑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情绪、动力、自信心等情感因素 (th Affective Factors) , 因为这些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输入有着过滤和制约的作用。另一位语言学家Swain (1985) 的语言输出理论认为, 如果学习者想使他们的二语水平既流利又准确的话, 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 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不难理解, 朗读和练习两者都包含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这符合上述两位语言学家所提出的理论。朗读能调动人体的各种机制, 使口、眼、耳、脑并用, 内化所学语言, 强化记忆, 培养语感, 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朗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自信心。高中课文篇幅较长, 新单词量大, 能流利准确地朗读一篇课文并不容易。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 从生疏到熟练, 自信心自然而然地增强了。练习可以使学生去思考和操练, 从而逐渐熟悉、掌握课文的生词、词组和语法。朗读和练习是相互促进的。朗读是练习的基础, 熟悉课文单词词组和语法, 才可能进行练习。而练习反过来也促进朗读。通过练习, 学生逐渐熟悉并掌握了所学的单词、词组和语法, 所以进行朗读时, 由于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 朗读的流利度则会更高, 情感处理则更加准确得体, 朗读的效果则自然更好, 如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随着新内容的不断增加, 通过朗读和练习的良性循环, 学生的词汇量不断增加, 对语法系统不断熟悉和巩固, 听说读写能力也在朗读与练习中, 得到不断的提高, 逐渐达到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

二、朗读与练习两者不可偏废

目前, 有很多学校的师生把高考作为英语教学的唯一目标, 比较偏重练习、做题, 而忽略朗读, 忽略教材内容。他们认为通过大量练习, 学生就可以在高考中取胜。甚至有些学校的单元测验也是完全按高考题型来设计, 没有考查教材所学内容。这导致学生学习课本内容不够踏实, 脱离了教材, 而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课外的习题。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单调的学习模式必然浪费时间, 降低学习效率, 也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朗读是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条件下比较快捷高效的学习方法, 因为每天通过一定时间的朗读可以不断重复所学内容, 把词汇和语法融入到句子、篇章中, 目标性强, 可以有效解决学生遗忘快和词汇量少的问题。另外, 只是一味强调朗读, 而忽略做题训练, 这也会使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特别是难以培养成绩拔尖的学生。这样会使成学生缺少动脑思考、独立钻研的时间, 对于语言内化是不利的, 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学生在考试中由于疏于训练而失利。因此, 我们必须同时兼顾朗读和练习, 不可偏废一方。

三、抓好朗读与练习的有效措施

1. 课堂教学必须以教材为本, 练习也应紧紧围绕课本教学目标和内容来设计。

如果教师脱离课本来讲课, 甚至连练习和测验也脱离教材, 这将会误导学生, 使他们认为不需要花时间去钻研教材, 只需多做课外习题就可以了。因此他们不会主动积极地朗读课文。如果在课堂中注重课文的细节, 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的难词难句, 去归纳词组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现象, 另外在单元测验中有意加入有关该单元内的单词、词组和语法的题型, 而不是清一色的高考题型, 那么学生将会带着体验所学词句和语法现象的态度以及在单元测验中取得更好成绩的期许去主动积极地朗读课文, 这样就可以进入朗读—练习的良性循环。

2. 充分高效地利用课堂、早读和晚读时间, 培养学生每天朗读英语的习惯。

在课堂中, 教师应尽量教会学生朗读单词甚至课文, 让学生获得初步的语音印象, 为课后的朗读打下基础。在早读和晚读时间里, 首先, 教师要做到准时到位, 安排好课代表领读后, 教师可以在两个班之间走动, 发现读得不顺的句子, 应该带读, 直至学生能读顺。另外, 教师要控制早读和晚读的纪律和秩序, 杜绝学生讲闲话现象, 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其次, 要注意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培养朗读尖子, 并让他们去带动其他学生朗读。再次, 教师还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 由读得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并负责检查组员的朗读, 同时尽力教会组员朗读课文。最后, 教师每天应布置一定的朗读作业并在课堂上抽查。总之, 通过日常的朗读活动, 使学生养成每天朗读英语的习惯。

3. 采取得当措施, 让学生的朗读与练习共同发展。

当前许多学生不愿开口朗读英语, 多是由于不会读, 或者怕读错。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该从基础抓起, 先教会学生读音标, 然后教会学生看音标读单词, 再过渡到读句子和课文。对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放低要求, 并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 并适时给予表扬, 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每学期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全级甚至全校性的朗诵比赛, 通过宣传扩大影响, 使全校师生重视英语朗读, 并以此促进学生的朗读。同时, 教师要把朗读与课文讲解、语法学习、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等紧密地结合起来, 互相促进, 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只有成绩有所提高, 学生不断地尝到朗读带来的甜头, 他们才会在英语朗读上继续努力。反过来, 只有通过反复朗读, 掌握课本的内容, 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的练习。此外, 教师要摒弃“满堂灌”习惯, 坚持“少讲多练”的课堂教学原则。在课堂上, 教师可采用导学案的模式, 把要讲解的知识点和练习书面化, 让学生提前预习。在上课中, 教师应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去完成规定的任务。通过小组竞争, 教师点评给分的模式, 让学生通过练习, 自己去总结和归纳语言知识。我观察到如果课堂时间里学生练习的时间多, 教师讲解时间短, 整堂课的学习气氛比较活跃, 课堂纪律也比较好。反之, 课堂气氛则比较沉闷, 课堂纪律也会较差。这是因为如果学生练的时间多了, 他们都会集中精力去讨论研究, 去竞技, 没时间去做其他事情, 这样课堂效果自然会较好。

总之,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朗读和练习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两大要素, 只有采取得当措施, 确保两者紧密结合, 共同发展, 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能力和考试成绩。

摘要:本文论述了朗读与练习相结合对高中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并提出了在教学中抓好朗读和练习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朗读和练习

参考文献

[1]刘再华.不应忽视英语朗读在教学中运用[J].基础教育外语研究, 2000 (7) .

[2]史清泉.试论“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 (4) .

[3]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4) .

朗读,修改文章的好方法 篇3

古人把写诗说成是“吟诗”,这“吟”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朗读。“新诗改罢自长吟”,诗圣杜甫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诗歌锤字炼句的。鲁迅先生在谈到写作时也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字,一定要读来顺口。”阿·托尔斯泰除了自己坚持用朗读来修改文章之外,还把这种方法介绍给青年。他说:“在写作的时候,要做到口里朗朗有声,所有的大师都是嘴里一边大声地念,手里一边写的。”我国著名作家赵树理提出了这样一条写作标准:“让读者听起来顺耳,念起来上口。”讲的是同一道理。

通过朗读,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朗读中嘴里一边念,耳朵一边听,就能发现文章中的毛病。如有些词语听起来不顺耳,有些句子读起来不顺口,有些段落缺少过渡或前后意思重复,有些地方表达不清楚,有些修辞方式欠妥等,这些问题都能够在朗读中发现,在朗读中改正。

上一篇:付款证明单下一篇:听证会书面意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