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的成语(精选7篇)
关于人的成语 篇1
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年高德劭: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 怀瑾握瑜: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 麟凤龟龙: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 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 璞玉浑金: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浑金璞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 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 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 助人为乐:帮助人就是快乐。
○ 与人为善: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舍己救人: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 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 救死扶伤:扶:扶助,照料。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 扶危济困: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 排难解纷:原指为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今指调停双方争执。
○ 劫富济贫:劫:强取;济:救济。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 仗义疏财: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 解囊相助:囊:口袋。拿出财物帮助别人。
○ 解衣推食: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 绝少分甘: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 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 云行雨施: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外貌
○ 眉清目秀: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 双瞳剪水:瞳:瞳孔,指眼睛。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 秀外慧中: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 面如冠玉: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 国色天姿: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 倾城倾国:倾:倾复;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 靡颜腻理: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 闭月羞花: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 童颜鹤发: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 雾鬓风鬟: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 粉白黛黑:粉白: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黛黑:画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妆饰。
关于人的成语 篇2
关键词:基督教,文化影响,圣经成语
俄罗斯是个信仰宗教的国家, 拥有深厚的宗教底蕴。宗教对俄罗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俄罗斯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作为基督教分支的东正教对俄罗斯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经典《圣经》随着基督教的传播, 其价值已经远远超出宗教的范畴而进入社会范畴, 成为各国尤其是信奉基督教国家的学者们研究和探讨的一大领域, 这与其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自98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后, 东正教就开始与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事实上, 俄语中有相当数量的成语来源于《圣经》或与《圣经》息息相关, 从古至今圣经成语在俄罗斯一直被广泛应用, 这些成语除了发挥语言功能以外, 还具有价值导向的功能。
1《圣经》向俄语成语渗透的途径
丹尼斯·舒米林指出, 圣经成语进入俄语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类是出自古斯拉夫语的《圣经》文本, 例如:врачу, исцелилсясам (正人先正己, 责人先责己) 、нищиедухом (精神贫乏) 、вавилонскоестолпотворение (巴比伦通天柱, 混乱无序) 等。这其中除了部分由古斯拉夫语构成的成语被相应的现代俄语成语排挤掉以外, 其他的则成功保留下来, 成为语言中的稳定部分。
另一类是出自标准俄语版本的《圣经》, 例如:дом, построенныйнапеске (空中楼阁) 、козелотпущения (替罪羊, 代人受过) сольземли (精华) 等等。在研究俄语成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成语是以固有的形式出现在《圣经》中的, 这一部分成语我们称之为引文性的成语, 如:нехлебомединым, 这是耶稣接受魔鬼试探时说的话, 强调不应该只满足物质需求;还有一些成语是根据《圣经》中的故事情节经过加工而形成的, 称之为情境性的成语, 如:валтасаровпир, 该成语来自《圣经》中讲述的伯沙撒的宴会这一典故, 现指不能预见的即将到来的灾难。
2 基督教对俄罗斯人精神生活的影响
基督教对俄罗斯民族精神生活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1 基督教对俄罗斯人世界观的影响
俄罗斯民族对基督教的信仰使他们确信上帝是万能的, 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 但上帝不仅仅是创造了人类, 而且赋予人类生存的主动权, 例如在《旧约全书·摩西》中就有这样一句成语写到:БереженногоиБогбережет. (只有自己爱护自己上帝才会爱护你, -Боглюбиттех, ктолюбитсебя;тольковызаботитесьосебе, иБогзаботитьсяовас) ;再如:Человекпредполагает, абограсполагает (成事在人, 谋事在天) 就揭露了这样一个道理, 人们应该有思想和创造意识, 并将意识付诸于行动, 去构建美好的未来。
此外, 一些源自于圣经的俄语成语揭示了事物、现象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例如:возвращаетсяветернакругисвоя (已行的事, 后必再行) , всемусвоевремя (凡事各有其时) , невливаютмолодоевиновмехистарые (新瓶不装陈酒, 即不破不立) 等等, 从这些圣经成语可以看出俄罗斯人对世界的一些看法及了解。
2.2 基督教对俄罗斯人价值观的影响
基督教对俄罗斯民族价值观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其对善恶, 金钱等的看法上, 例如:来源于《圣经·旧约·申命记》中的:неединымхлебомживчеловек (金钱不是万能的) 可以从侧面体现俄罗斯人对金钱的看法, 虽然在俄罗斯拜金主义者也不在少数, 但基督教义还是对俄罗斯民族的金钱观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再如:Сучоквглазузамечать (看得见别人的小缺点, 看不见自己的大毛病) 则体现了俄罗斯人的另一种生活态度, 类似于中国的谚语“乌鸦站在猪身上, 只看到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
2.3 基督教对俄罗斯人人生观的影响
3 结语
宗教作为一种象征体系对人的精神有着极大的影响, 对语言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作用。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部分, 是人类交往的一种重要工具和传递思想的手段。它也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是人类语言活动的成果。
参考文献
用动物喻人的褒义成语 篇3
原见《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平常人怎知英雄的大志呢!(这里的燕雀喻平常人,鸿鹄hú(天鹅)喻英雄。)
2.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群众中显得很突出。
原见《世说新语》:“有人语yù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3.龙蟠风逸比喻人的非凡才能。
原意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意思说,所以那些像龙一样蛰伏待动,像凤一样振羽欲飞的人士,都想从那里获和是美名和好评。
4.龙骧虎视像龙那样昂起头来,像虎那样瞪着远方,比喻人的志气高远。
原见《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
5.腾蛟起凤形容人的才化,如蛟龙腾空,凤凰起舞。
原见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意思说:文笔像蛟龙腾空,凤凰起舞,都是宾客中掌管著述的孟学士一样的文章领袖。(词宗,文章领袖。)
6.鹏程万里比喻人的前程远大。
7.龟鹤遐龄比喻老人的高寿(祝颂之词)。
8.凤凰于飞比喻夫妇和睦。
9.鸾凤和鸣比喻夫妻生活和美。
10.凤毛麟角凤凰的毛和麒麟的角,都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
最绕人的成语猜谜 篇4
羊老虎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虎皮羊质
羊毛的来源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阳春为友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一面之交
杨得志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得意扬扬
杨炯的`名次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王后卢前
杨柳丛中无村落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依依不舍
杨修被曹操杀害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洋籼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沧海一粟
养蜂人搬家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秘而不宣
养鸡秘诀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鸡肥不下蛋
养小白脸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卧虎藏龙
夭土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半吞半吐
妖妇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嫁祸于人
妖魔鬼怪勿来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令人神往
腰里插竹竿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横生枝节
腰里挂榔头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吊儿郎当
肴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错落有致
谣传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若无其事
谣言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无稽之谈
咬耳根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交头接耳
药里有味合欢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苦中作乐
要富更要节约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发人深省
耀眼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灿烂夺目
耶酥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救世主
野渡无人舟自横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放荡不羁
野花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闲花野草
野生植物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自生自灭
野生植物;一览众山小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自高自大
野史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轶事遗闻
野外生活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餐风露宿
野外作业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无所事事
野味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村酒野蔬
业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一举两得
业精于勤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能者多劳
业余读物;大忙季节,谢绝参观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等闲视之
叶肥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叶落归根
叶公好龙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口是心非
叶公见之,六神无主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活龙活现
叶公惊倒,心跳停止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来龙去脉
夜半一逢人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独到之处
夜叉骂街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不堪入耳
夜很长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长夜漫漫
夜里吃烟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红光满面
夜游宝鸡城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暗度陈仓
夜总会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灯红酒绿
一、二、五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丢三落四
一;从一算起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接二连三
一把手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独揽大权
一百个人安大鼻子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洋相百出
一百五十分钟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时时刻刻
丫鬟抱着元宝睡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守财奴
鸭子抱蛋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枉费心机
鸭子走路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大摇大摆
衙门里的酷吏,宅门里的狗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仗势欺人
哑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有口难言
哑巴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不哼不哈
哑巴道喜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妙不可言
哑巴记事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不可言传
哑巴亏;哑女告状;好人入狱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不白之冤
哑巴伸冤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有口难辩
哑巴说大象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不可言状
哑巴说话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哑巴瞎了眼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闭目塞听
哑剧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装聋作哑
哑谜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难言之隐
哑奴暗示赵艳客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装疯卖傻
亚;封嘴;第二讲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哑口无言
呀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唇齿相依
烟花凌空时;五彩云霞空中飘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天真烂漫
烟熏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乌烟瘴气
炎夏穿棉衣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不识时务
盐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淡然置之
阎王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鬼头鬼脑
阎王出丧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鬼哭狼嚎
阎王殿;潜水艇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出没无常
阎王爷作报告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鬼话连篇
颜人中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颜玉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面如冠玉
掩耳盗铃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自欺欺人
眼镜 …… 打一成语 答案是:迫在眉睫
眼镜王蛇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大头小尾
眼里没有海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目空四海
眼前有景道不得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目瞪口呆
眼神似相思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目光如豆
眼药使用说明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引人注目
眼中唯有金钱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管中窥豹
演双簧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一唱一和
演武厅;师兄弟练武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同室操戈
演员出场;化妆品展览 …… 打一成语 答案是:粉墨登场
艳;放焰火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万紫千红
晏子使楚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不亢不卑
焰火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五彩缤纷
燕窝掉地 …… 打一成语 答案是:家破人亡
扬州 …… 打一成语 答案是:二分明月
羊给老鹰打电话 …… 打一成语 答案是:阳奉阴违
羊枯 …… 打一成语 答案是:折臂三公
写人的优秀品质的成语 篇5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兢兢业业: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任劳任怨: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克己奉公: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忠于职守:指忠诚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岗位,尽力地遵守自己的职业本分。
亲力亲为:指亲自(直接)参与,不由别人来代替。这个亲指亲自(如“事必躬亲”),即自己直接参与,如“亲自决策、亲力推动”。
以身作则:意思是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出自出处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出自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
恪尽职守:负责做好本职工作,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细心、耐心地守住职位或岗位。
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
艰苦朴素: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作风。
吃苦耐劳:耐:禁受得住。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
勤俭朴素:我国人民历来以勤奋为风范。不吃过头粮食,不用过头钱”是城乡居民长期养成的节俭风尚。日常生活精打细算,省食俭用,千方百计积攒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见义勇为:是一种明心见性的行为。见到义、勇而为之。义,比小我更高尚的真善美;勇,从头到脚(穿)有坚硬的盔甲的虫、在充满力气推动下的行为。
光明磊落:意思是形容人的行为正直坦白,毫无隐私暧昧不可告人之处,出自《晋书·石勒载记下》。
舍生取义: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畏天悯人的成语解释 篇6
【成语】:畏天悯人
【拼音】:wèi tiān mǐn rén
【简拼】:wtmr
【解释】:畏:敬畏。敬畏天命,怜悯世人的困苦。
【出处】:隋·王通《中说?周公》:“易之忧患,业业焉,孜孜焉,其畏天悯人,思及时而动乎?”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顺接】:人一己百 人丁兴旺 人不聊生 人不自安 人世沧桑 人中之龙 人中狮子 人中豪杰
【顺接】:暗箭中人 暗箭伤人 暗锤打人 百世一人 百年树人 百载树人 暴不肖人 北道主人
【逆接】:后生可畏 令人生畏 人言可畏 势焰可畏 望而生畏 惟施是畏 无私无畏 夏日可畏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篇7
1、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马克思说过“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 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恩格斯也说过, 人的全面发展, 就是要使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里所说的能力包括丰富的内容, 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因为旧制度和旧分工造成体力和智力的分离, 所以马克思特别强调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
2、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它是指人与人在个性方面的差异.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 个性才能充分发展, 每个人都能成为充分自由而又具特性的人。在马克思的论著中, 凡是讲到人的发展, 大部分都是指“个人的发展”。因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3、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具体指出过,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发展表现在诸多方面:如人同自然的关系、人同世界的关系、人同自身的关系、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不等于主体作用的发挥。
4、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是指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活动, 而处于支配地位, 成为主人的人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人的主体性全面发展不但指特殊属性的充分发挥, 而且指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体, 社会的主体和自我的主体。这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5、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体现在价值的实现上, 他标志着个人能够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 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 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马克思在其理论中不仅阐释了理论的深刻内涵, 还进一步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大力发展生产力, 为人走向全面发展提供经济前提, 使人们完全摆脱状态, 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前提。只有发展生产力, 才能使人最终成为生产的主人。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人们才会把劳动当作自我完善的根本手段, 而不是仅作为谋生的需要。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社会才能提供丰富的产品, 人们才能拥有充裕的时间, 充裕的时间将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发展生产力, 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发展的根本要求, 没有生产的高度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空想。
2、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相互结成的各种联系和纽带。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对于个人能力、才能和个性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人的能力、才能和个性能否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同他的社会关系的丰富程度密切相关。一个社会关系高度丰富的人, 他的个性和才能就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一个几乎不与外界发生任何联系的人, 他的个性和才能也只能处于比较原始的或低级的状态。关于社会关系的丰富程度, 马克思根据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 将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人的早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 个人没有独立性, 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同时, 在这一时期, 由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形态的简单和混杂,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没有分工, 这样, 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 都不可能自由充分的发展。第二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个性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 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和深化, 形成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和复杂的社会关系, 这无疑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次巨大进步。但这种社会关系是“物化”了的社会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实质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个人的独立和自由只不过是由人的限制变为物的限制。人的发展依然是受社会关系的束缚的, 人的发展依然是片面性的发展。第三阶段, 个人的社会关系高度丰富, 广泛的社会交往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 由于私有制的消灭和社会分工的完善, 社会关系不再以对人的依赖性和对物的依赖性为基础, 个人真正只作为个人, 而不再是作为某一社会等级的成员而存在。个人将在这种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真正的自由, 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只有在这种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并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对社会生产和培养人方面的重大作用:“他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 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教育能弥补不同的人先天的差异, 甚至超越人的天赋。恩格斯也指出: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熟悉整个生产系统, 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 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 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这里的教育指的是真正的全面教育, 是克服旧的分工所造成的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的教育。人们通过教育把在生产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普及、推广并传承不息, 使社会成员都能了解和掌握, 从而促进人的能力的发展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 要提高人的素质,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4、重视精神产品的生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精神产品是相对于物质产品而言的, 是一切科学体系、精神成果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它包括哲学、宗教、政治、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等。马克思非常重视精神产品的生产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要想生存和发展, 都必须进行精神产品的生产。精神产品的生产可以强化人的主体意识, 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使人逐渐形成对自身区别于他物的性质、地位、作用、价值的自觉;也增强了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能力, 从而促进物质生产,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基础。因此, 重视精神产品的生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意义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要把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关系改造成自由的个人能够充分发挥其个性和创造性的关系, 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奋斗的终极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和谐发展社会。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以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目标, 那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自觉地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素质和能力的相对提高, 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 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获得解放的社会形态, 也是实现人自由而发展的社会形态。因此,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实现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