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心得体会(共11篇)
美术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心得体会 篇1
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实施的执行,是我们每位美术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成了学天生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发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构建的增进者。我们教师不但要有驾驭知识的能力,还要有驾驭学生的思惟、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的能力。要想调动学生的情感,我们就要学会分析学生的情感心理,指导学生情感实践,由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是知识产生气力的桥梁的纽带。首先,教师本身要具有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由于情感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从现实来看,情感在人的事业及发展中经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稳定的情感是熟悉活动的动力和调理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情感实践,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教育,缘由就是很多美术教师并未理解甚么是真实的情感教育,也就是所谓的真教育。陶行之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在教学时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时接受情感教育。因而可知,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你自己首先要具有真实、强烈、深入、稳定的情感,要有益用美术教学传递情感的能力。因此,进步个人的情感素质,丰富个人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那末我们怎样丰富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学习,加强智力、道德与情感的整合,建立当代教育观,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师生之间的关系,要保持良好的心理气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在教学时,我们才能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会。其次,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情感,真诚的对待学生美术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教学中要多想想、谈一谈、看一看等语言,与学生互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情趣,自己要感情投入,教学时精力充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爱好。教师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以利于情感的沟通。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考试科目,很多美术教师常对学科轻视有情绪,上课时不够投入;又加上教师在社会上的角色也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调理自己的情感,把美术课上好,这也是我们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题目。有很多美术教师做得很好,他们在上课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关注自己的课堂,关注自己的学生;能以饱满的豪情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使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遭到感染,产生情感鼓励。要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思考、鉴别、判定来努力进步自己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能放得开,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发挥了自我,又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判定等方式加深了对作品的熟悉,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也进步了美术素养,丰富了情感。作为一位美术教师,不但要具有很高的美术素养,还要有一定教学机灵。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氛围及学生学习情绪等因素,进行灵活多变教学:如巧设情境,激起情感;以知育情、深化情感;加强情感与品德、意志等其他因素结合,拓展情感阈限等。如在欣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我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放映一些抗日画面,巧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当时国破家死亡感受,激起学生的护国情、爱国心,心灵遭到震动,深化了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心得体会 篇2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教学的安排上, 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以及美术教学的规律, 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 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希望能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 而且应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引导学生主动探求, 研究创造, 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 能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 体验愉悦和成就感。美术教师应多角度启发学生领会美术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 激发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
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 就决定了他怎么教学
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21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美术教师应该是教育工作者、而不是画家, 这两这有很大的区别。画家的工作是表达自己, 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特别是当代艺术, 很多都是艺术家自圆其说的作品;而美术教育者不同因为教育要服从主流艺术形式, 而这种形式是有它的语言规则的, 包括基本的技能技巧和表达方式, 要遵从一定的规律, 如果仅仅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来教育学生, 那就会误人子弟。
二、培养学生实践中的动手能力
在实践中, 教师要教学生会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但曾经深有感触他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 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 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 更趋向于创造, 更接近于发明。
三、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
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 应丰富多采, 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动画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西, 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 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 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 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 塑造开放的人格。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 学生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 每一个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内心的释放, 鼓励学生好奇心的张扬, 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 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等, 都能激发学生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 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五、改变师生关系
目前的师生关系存在着诸多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控制者、教学内容的传授者。以我们自己老师传授的旧方法去要求现在的学生例如在绘画时让学生必须该怎么画就怎么画, 该画什么就画什么, 这种完全有老师做主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读美术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 认真设计课堂教学, 并在课堂教学中精心组织设法想方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必将引发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 要经常走下讲台, 走出教室, 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 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 把知识讲透, 学生被动接受, 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 学生学会了, 但从发展的角度看, 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学习机会。
古人说:心手相应, 机趣横生。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 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 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 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要求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
六、利用多媒体更新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手段在当今教育和未来教育中应发挥特殊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美术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 开阔学生视野, 诱发学生思维, 它使美术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 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
例如在传统欣赏课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课本+黑板+挂图”, 教师过多的关注了作品的客观内容, 如作品名称、时间、内容等, 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反映和心灵的感悟。现代教学“媒体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网络”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多角度, 多层次立体化平台展示知识面, 使学生从中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和精神因素, 感受作品独特的艺术意蕴。
七、转变评价观念
评价方式应向“素资鉴定”观转换采用作品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都现出来,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 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评价功能上, 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竟争意识功能, 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团体竟争意识和自我竟争意识的功能转变, 增强活动中小组, 团体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 只是一些不成熟的经验, 要让美术课的总体思路与“课标”的要求相一致, 就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和能力出发, 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体验、创新精神的培养, 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 在实施新课程中, 只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审视自我, 发展自我, 提升自我, 才能适应新一轮教改的要求。我们是老师, 同时也是学生, 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学习中, 我更加明白, 以后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还要和学生一起进步。
摘要:美术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 而且应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引导学生主动探求, 研究创造, 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 能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 体验愉悦和成就感。美术教师应多角度启发学生领会美术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 激发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
谈新课改下美术教师该怎样做 篇3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中心,面对新的美术课程,作为美术教师应转变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体现人文精神,要从生活美术的角度实施美术课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美术教育观念;教师自身素质;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伴随新的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富于创新精神,具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美术新课改的特点。面对更人文化、更生活化的新课程,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就该充分发挥美术课的功能。体现美术课的价值。
近年来,各学校也加强了对艺术教育的力度,美术教育也出现了很好势头。但我国学校教育中追求升学率的旧的教学观念还很严重,只重视知识文化的教育而忽视美术教育。由于这些旧的教育观念。背离了全面发展的原理。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才能真正步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站在新课改前沿的美术教师,更应该立足岗位,更新观念,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美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
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适应社会变化,提高自己美术教学水平,特别是作为小学美术教师,不要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而是以现有的教具为材料,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独具特色的课堂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内涵是双向的,它既是面向受教育者,又是面向教育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坚持学习,刻苦钻研。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试想一个生活懒散。不思进取的教师如何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如何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注重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慢慢地在不知不党中对人进行美化的教育。美术课的开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创造和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才能推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不管做什么事都会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这样的思考是自觉的,是学生自身的需要和欲望。传统的美术教学通常是老师讲并范画,学生看并临摹,学期末让学生完成一件作品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
在美术课上,要尽量多地去给孩子创造表现机会。美术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发挥特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地。只要是孩子大胆的想象,哪怕是怪异可笑的想法;孩子投入了较高的热情,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我们都应给予肯定,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的进行表现。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内心世界,没有更多合理与不合理的束缚,用心感知自然,创造自然。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投入很高的热情,并在绘画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在学习绘画过程中逐步改变的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三、提倡“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增进同伴之间的友谊和交流,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怎样很好地在美术教学中实施这一学习方式,是值得我们深讨的问题。多年来我分别担任过低、中、高年级的美术教学。从我校开展的“互助互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班级的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使用上都存在差别,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常常只注意感官的认识而观察不细、认识不全,为此我在课堂上常联系生活和具体事物,细心引导其观察、记忆,还布置观察作业,利用课间与他们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低年级的美术课选择一些活泼的方式启发学生,对提高学习兴趣很有必要。通过互助学习让个别智力开发晚或不善言词的孩子参与进来,共同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中年级的孩子观察力虽然有所提高,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评判能力。但是基础知识和技能技法训练不足。比起低年级即好动回答问题思路又广,不善于抓住重点又容易走题。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的增强,受到外界控制力相对减小,什么问题什么思路都有。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学生这一个性特点,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同时有目的地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得更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扶”非常重要。
对高年级的孩子,我除了要求他们做到低、中年级要求的内容外,还注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他们的质疑、解疑能力、组织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在小组“互助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大胆放手,通过小组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施“互助互动”还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如上《明亮色和深暗色》一课,由教师先放光盘和欣赏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的同时,再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因为色彩必须通过自身的多次练习才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手工课课型《学做皮影》的制作比较困难,就应该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制作。制作皮影时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人物造型,然后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制作,最后每一小组将自己小组制作的人物介绍给全班同学。这样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互助互动”学习的过程中,质疑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教师的授课能力得以升华,并能让学生深层思考,理解授课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质疑与教师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美术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心得体会 篇4
荔城一中 陈思羽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其模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本人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以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亲近教学,感到学习的快乐。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以领域?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美术学科于自然界紧密相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现象,一些具有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教材中无限延伸。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心得 篇5
李晓峰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理念、内容、方法也被愈来愈多的师生所接受。这场深刻的教育改革,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契机。作为旧课程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受旧体制影响,而用曾经受到的教育方式去对待现在的学生;而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人,又充满着生机和创新,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去开创新的辉煌。
创新活力的教育理念并不是凭一己之想,一日可得的,而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首先需要的是一套有指导性的方法和观念去引导和学习。因此,我怀着一颗学习、再学习的心,认真阅读了《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一书,希望能从此书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来指导引导自己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将逐步形成;教学过程将从禁锢走向开放,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通过挖掘、补充和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由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以往单纯的听教师讲变为与老师学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下面我就从新课改下教师的变化来简单的谈谈我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点浅薄的认识。
1、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
以前,我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学生是不懂事的,生来就需要大人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就在这样的“管理”中,学生“望师生威”,培养了一批批平庸听话的“好学生”。新课程使我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像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更不像以前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
2、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
以前,我站在讲台上,像个讲经布道的大师,对着一群虔诚的信徒慷慨陈词,偶尔也会点到有数的几个信徒问几个无关痛痒的“大梦话”。而现在,我和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习、在争论中寻求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我不是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把学生尊为“主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受到重视,积极性大大提高。我的的主动参与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说唱脸谱的活动中,我和学生共唱《说唱脸谱》;在《看云识天气》中我和学生一起分组进行天气预报,看谁测的最准。
3、由独裁者者变为协助者
以前,在课堂上,我一人说了算,而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健全学生人格。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给以最大的帮助。当学生对《风筝》的主题争议不定时,我给以指导,并对那些持“不同政见者”给以肯定;对于那些很少发言的学习困难学生,我会给他一个发言的机会,解除他心中的恐惧。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方面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是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我的任务减轻了,我的担子也更重了。
学习课改理论心得 篇6
冯远航
通过学习课改理论,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课改的紧迫行。要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教师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使我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学案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课程改革使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并做好以下观念的转变。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
要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也正如李主任所讲。
第一、教师要从传授是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英国教育学家威廉。亚瑟讲:“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
第二、教师要由给学生“浇水”转向教给学生会“找水”。教师的知识是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但是一桶水,还要是自来水,常流水,不断把知识浇灌给学生的心田。
第三、教师要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成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盒实践者。
第四、教师要由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由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除了要做好以上的五个转变以外,还得做好以下的五个“关注”。
第一、要充分关注好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内部兴趣的形成。第二、要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自信心。第三、要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因素。第四、要充分关注师生关系。
第五、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共同体”。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转变。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差距,在学习课程标准,备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前辈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比如:江苏杨思中学的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以及窦桂梅老师提倡的“简简单单”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学习西方美术理论心得体会 篇7
在写这篇关于美学的专业论文之前,我咨询了诸多圈外好友,他们大多都是艺术方面的门外汉,对于美学和美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当问起他们什么是美的时候,给我的答案往往离不开这几种:好看、漂亮、优秀...。其实,之前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美。对此,也不能说他们认为的美是错误的,只能说他们看到的美是狭隘的。对待美没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在学习过西方美学理论的时候,老师对美以及美学通透的讲解之后,我对美学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高度。一直以来我们误认为美学是鉴别美,以及审美的经验,更多的去关心实在的问题和判断实物的美丑。实则,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的特征,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意见虽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亦有各自的缺陷,因而都难以取得学术界的公认。美学的研究美的学科,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学科,美学是研究艺术的一般原理的艺术哲学。应揭示和阐明审美现象,帮助人们了解美、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一般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美学学科本身,并从而提高人的审美欣赏能力外,针对当今社会,它尤其还要提高人的精神,促使人生审美化,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
我最近在拜读朱光潜老先生关于艺术和美学以及文学的著作《谈美书简》。再这本书中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的美和美感,审美范畴,形象思维等一系列问题。书中这样说到“谈美,我的从人谈起,因为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何况文艺活动,无论是创造还是欣赏、批评,同样也离不开人。”让我明白了人才是美的主体,创造了美,又在消费美。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创造美的意识以及能力。学习了美学,使我大致了解到如何审美。美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人们的主观想象。美学是一门超世俗功利的学问,它反映了人的终极关怀和追求。但它又与哲学不同,它把这种终极关怀和追求溶入诗意之中,用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打动人的情感,因而它更易被人所接受。
暑期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今天暑期的时候,我认真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改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篇二:教师暑期新课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暑期新课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暑期的时候,我认真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改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现把一年来的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一年级《摸一摸 画一画》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弯曲的线条,要求学生想象感觉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感觉像小河,有的说感觉像小路,有的说感觉像山间飘浮的云,还有的说像妈妈做饭飘出的香味,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想象去练习,不少学生画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创造性的生动的画面。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励和评价。例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创造力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 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课,我把全班分成六个组,每组有一组长,要求全组学生合作绘制花地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比,选出好的作品拼贴在一张大纸上,形成一张大的花地毯,最后各小组再把自己组的作品贴在一张更大的纸上,这样全班学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组合壮观,色彩鲜艳,达到了很强的视觉效果。全班同学眼前为之一亮,学生不由得在一起讨论,老师适时小结。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四、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 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2014最新心得体会范文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一败再败后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一蹶不振。这种现象在现行高中数学教学中较为普遍,在进入新课程改革后尤其严重,家长、学生相当苦恼。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层面,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初中教材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初中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中教材一开始就是集合、映射等近现代数学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而且很多是抽象函数,注重逻辑思维和分析理解,学生学起来相当困难,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较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高。此外,内容也多,特别是新教材,跟以往相比增大了容量,还压缩了课时,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这些都是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尽管课程改革在初中阶段已进行了两年,但是受中考升学指标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初中的数学仍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学习时间(包含晚自习)都由教师全程包办,学生有很强的依据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为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不了解,课上忙于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课后忙于应付作业,甚至是通过背诵解题步骤或常见题目的解题结果来获取考试的好分数,而是不首先消化所学内容。一句话,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得较被动。而高中则不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高中数学布置的课堂作业并不多,课后大量时间主要是留给学生消化吸引当天功课,完成相关练习,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针对性的调整补充,而许多学生在这方面能力较差,还像初中那样,以为课堂作业完成上交就万事大吉,这当然与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出入较大,效果也可想而知。
三、学生不能适应课程整合的要求
新课改的重要特点就是特别强调了课程整合,数学加强了与计算机、物理、化学等诸多学科的横向联系,特别是大量增加了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题目,涉及日常生活、天文体育等诸多领域,如潮汐问题、垒球问题等,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高,不少学生搞不懂题意,无从入手。学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强也是新课标推进的瓶颈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平时教学调研,认为课采取一些切实可行做法。
1.注重搞好初、高中之间的教学衔接。
高中数学教师要多研究初中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把握好难易度,做好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转换,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在学生刚进入高中就来下马威,一棍子打懵,让学生丧失信心。特别是新教材已注意到这个问题,降低了难度,拓宽了知识面,不能再依照以往的方法组织教学,加大学生的负担。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新课程特点,结合了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从初中知识开始来研究函数,注重分析,逐步过渡,从学生接受情况看,效果还不错。篇三:2015教师新课程暑假学习心得体会1500字
2015教师新课程暑假学习心得体会1500字
冒着炎炎的酷暑,十多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宣布告一段落。辛劳伴着收获,感想颇多。通过学习加强了对新课程的认识,益处多多,势在必行。学到了知识,但还有些笼统,仍需继续学习、理解、消化并用于实践。而最主要的收获是对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形象和角色产生前所未有的认识。
以往体育教师在学校里的形象是什么?可有可无,什么人都能代替的放羊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轻松、愉快,无教学压力;小三门,底层人物,福利、职称、优秀往后排;时常还要参加些校内的体力劳动等等。从这次新课程培训的论坛交流上不难看出,多数体育教师的内心充满了自卑和不满,长期处于压抑和抱怨状态。至于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无非是以往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教育理论已经明确指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可行的改革方案,但地方的执行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学校体育改革的圣火已经燃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学校体育改革浪潮,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甘于付出,把这次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作为改变我们体育教师形象的时机。让体育教师成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备受关注的人群。让学校体育也像其他学科那受到社会和领导的关注。
要想改变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形象,我认为在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我们体育教师首要做到的是自身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
1、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上面讲,下面听,上面做,下面学。而要走到学生中间做活动的参与者、观察者、指导者、评论者、总结者。
2、教师从命令学生做练习的司令变成鼓励和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快乐运动的政治委员。教师不能在想让学生做什么,就让学生做什么了。而是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以目标引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快乐的参与运动。
3、教师从给学生测验、打分的考官变成给学生总结学习和锻炼成果、分析不足的教练员。教师不再单一的给学生做定量性质的评价。而是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和锻炼效果,为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不断进步起到推动和鼓励的作用。
4、教师从抱着教学大纲给学生灌输动作要领的书匠变为给学生带来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朋友。教师不再有现成的教学内容,不再在学生身上做无用功。而是要在有限的课堂上给学生带来终身的益处。
同时我们的学生也要做到角色转变:
1、学生从滥竽充数的随波逐流者变为有独立空间的运动者。学生不再只是跟着全班同学一起做很多不喜欢的东西。而是可以独立的思考,独立的练习、独立的进步。
2、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选择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和条件主动的选择学习内容。
3、学生从样样通,样样松转变为能够展示自我特长的个性者。学生通过选项学习可以集中的练习某项技术,该项技术水平必然得到快速的提高,有机会展示自我个性和特点。
如能做到以上转变,相信学校体育绝对会蹬上一个新的高度。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9
吉林省永吉县三家子中心校张库
学习了《2011年版课程标准》后我的收获很大,感触颇多,并在一次次感悟中豁然开朗,不仅体会到了教学过程应是充满灵动与灵性的,还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了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难看出,《新课标》是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将其体现为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上。所以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而去教学,真正做到知识与育人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基于此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针对《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 1
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两年来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确有感悟。数学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时空,让教学回归自然状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个性,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生活是数学课堂的源头,让数学走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使数学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一把钥匙。数学的学习方式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他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学会倾听、质疑、思考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具有个性、生动活泼、充满生命活力的。每位教师都要坚信“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而且要有效地促进这种变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明确的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
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小学生注意水平有限,不随意注意占优势,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需要用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强调以参与性、趣味性、实践性、互动性、情景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运用多样性的教学辅助手段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差别,形式单调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保持兴趣,只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课改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的天性在不断的有意识的活动中得以释放。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生动活泼、创造性的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主积累知识、丰富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这样不但使学在亲历过程中
个性、潜能的到了发展,而且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的目的。
针对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我在学习中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应是在学生学会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方法,让学生自己决定方法的有效性。所以我在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更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去主动寻求、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联系生活进行探究式学习,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学习《新课标》后我深深感受到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教师小学阶段是开启学生心智的教育阶段。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一生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而这些,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用平等的心态,尊重的意识,和变化的眼光对待学生。既能欣赏学生的优点,更能包容学生的缺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发展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教师要能在孩子面前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的王国学习的乐园,能为孩子指引探索方向,激励他们不断探求新知,作好兴趣的启蒙。老师要用智慧去点燃智慧,要用真情去陶然真情,要用爱心去温暖童心,要用语言去赏识期待的眼睛。
小学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最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关键是养成教育和启蒙教育,因此我们不仅是向小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保证学生获取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保障、鼓励学生思维情感的参与,让思维、情感等活动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创造意识、合作意识。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发展。这就需要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每一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特征;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及他们的学习要求;关注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不同理解;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会等待学生,善待学生,期待学生。允许不
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听课和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我能体会到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
其次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设备的影响,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
美术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心得体会 篇11
优秀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一年一度的培训学习,都是为了搞好教学工作,适应新一轮,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工作,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更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为期一周的新课程培训让我学到了新的东西
通过一周的远程培训,引发了老师们对于教育、教学诸多方面的思考。每位老师都对新课程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对于这次远程培训我个人感到:
1.这个培训平台不仅提供了老师们一个学习的空间,同时也给老师们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意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这种形式的培训很好(在网络顺畅的情况下),希望以后各级教育部门尽可能多的采用这样的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2.加强了对高中新课改的整体了解,对教材的结构,教材的内容,实施与评价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新课程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新课改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保护学生的探索兴趣,学习欲望。
3.关于教学方式改革的几个具体专题,包括探究教学,实验教学及概念规律教学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对他们以后的教学实践参考帮助很大;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的研修内容,包括新课程中的疑难问题案例,课程资源开发等几个方面,使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也产生了一些疑问,现归纳如下:
1、尽管培训中在线研讨了今后高考怎么考得问题,但是并没有一个结果,那么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就不能减少,为了高考题海战术又不可避免了。
2、对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3、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4、对学生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许许多多的心得与感触却不是这么一两句话可以说完的,这次培训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期待能有机会再学习。远程培训让老师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教学的新思路,真是学有所得,培训结束后每位老师的培训心得,发自内心,感人肺腑,每位老师以新课标写的一堂课教案,虽说不一定完全适应新课程教学,但也是一种大胆尝试,理念已先行,但实践才刚刚开始!相信我们一定会在新理念的引导下,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探索规律,开拓出我校教改的硕果。
优秀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篇2
通过网上学习《新课程培训—教师成长》,我感到长了许多见识,对我教学工作地有效开展有着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教师的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招数,也因此认识了许多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管理智让我校钦佩不已。如何吃透教材,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引发了我深刻地思考。我们都曾听过一些教育教学的权威人士的讲座,回过头来,又因缺乏指导、和有效的解决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生成的问题,一些好的做法无法实施。以前总是强调教师成长的三个因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校本教研。但是对于三者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体现得不很明显,对成长的促进作用,体会不是很深。通过学习印证了三者的作用。通过这次学习鼓舞了大家,要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演绎自己精彩的生活。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不仅要有高素质,而且要有较强地课程驾驭能力,要尽量做到“吃透”教材,超越教材,灵活地用教材教;还要有较强的资源意识,正如《教师成长》中提到的“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那么这样的教学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成功一半”。从中看到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学习,我无论是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还是具体的课堂操作能力,个人基本素养等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另外,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反思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恰当、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等,我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请教其他老师,为今后进一步的改进作充分的准备。
总之,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
优秀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篇3
作为即将上岗的新教师,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短暂的教师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同时也令我豁然开朗。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的那一套不成熟的观念。一些些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就谈谈我对新教师培训的点滴体会:
通过三天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我明白了教师的使命和职责,并且扭转了我原先一些错误的思维。教师自古以来就秉承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教师即“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学生,只讲奉献而不求回报,以至于在社会重重的无形压力下,教师肩负着无形的压力。但那只是以前腐朽思想的观点,我觉得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它既不伟大也不渺小,但它却在当今社会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容许不了忽视。同时,正因为它不容许忽视,所以处在这个行业中,每个教师都必须有责任感,教书育人双重重任予一身,它不仅代表着教好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技术,而且还要更好的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与做人的原则。所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误人子弟,就必须热爱自己的选择,调整好心态,靠着责任感,努力做好工作!
然而,光靠责任感也是不行的,还必须在头脑中贮存“墨水”,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长流水的趋势,孜孜不倦地学习,储备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个事实。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从事这个行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修养”、“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等。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在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我觉得教师的劳动应该充分体现灵活、机动性,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原先我认为教师在毕业后,工作时只要勤备课,勤批作业,勤解题,勤答疑就行了。但是现在看来,这是绝对行不通的,我们在学校里学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和时代紧紧相扣。教育的理念、方法、形势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才能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不断地弃莠汲良,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最优化,教育活动才最有效率!教育要与时俱进,教师只有学习!
【美术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新课改下的中学美术课,教师应该如何去教学07-14
新美术教师工作体会05-24
美术组新教师亮相周总结10-19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8-08
美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7-21
美术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10-19
大学实习美术教师体会小结11-16
小学教师美术听课心得体会11-15
新课改下中学美术教学反思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