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共13篇)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我听了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所作的“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课改报告,听过后受益匪浅,触动很大。结合自己看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知道原来老师也可以这样当,这样教,教得轻松,教得幸福。更重要的是知道了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我首先从思想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作为教师不只是给学生讲明白,学生听明白,更重要的是学生会自己思考、会自己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教法要改变,更重要的是对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改变。张老师的讲话对我是触动特别大,我除了要当好老师,也要当好家长。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张老师的《24字教学模式》,使自己要有一个全新的改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下面几点: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做到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尤其要尊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孤独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同时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学生、辱骂、训斥等等,我们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微小的成绩进步,赞赏他们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给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使学生感到自我价值是肯定,从而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促使积极上进。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使学生在明白学习什么、获得什么、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性向。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更专业化。
总之,在自己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新思想、新教法。使自己的学生在收获知识是同时,也体验到获得知识是乐趣。力争使自己向“智慧型”教师靠近。我相信,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定能达到成功教育的彼岸。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师资力量历来都是保证中小学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教育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重视教师的培训,要“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水平”。“新课改”是国家进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标志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1)(2)所以,新课改的实施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思路。而且“新课改”同时也明确提出,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本文旨在借助“新课改”契机,充分改革现有教师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授课效率,推动中小学素质教学的进一步深化。(3)
1“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工作针对性差
由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也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差别非常大,尤其是在对中小学教育中各学科的前沿知识的掌握、新式理念的把握、新型教学仪器的使用等方面差别更为明显,而这种差距在“新课改”的师资培训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很多培训的内容在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师早已经掌握,而对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就了解不多;另外,针对农村与城镇教师的培训也没有区别对待。这种缺乏差异性的培训导致培训的针对性差,整体效果差。还有,农村与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环境、教育素材上都不同,年龄大与年龄小、高年级与低年级教师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别,如何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充分提高授课效率就成为“新课改”下提高培训效率的重要着眼点。(3)(4)
1.2 培训考核方式单一
一般而言,因为学生自制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很多时候必须要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约束。而教师培训工作不能等同于学生上课,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进行个象征性的考试就算完事。显然,这种方式对于引导教师个性化发展是相违背的。本身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就存在很大程度的应试教育影响的痕迹,所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师资力量的培训应重点解决这种教育思想上的误区,注重拓展考核方式的培训。这样从源头行就灌输多样化考核方式、多措并举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方式对于“新课改”下师资力量的培训才是最有价值的。(4)
1.3 培训理念落后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教师培训工作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学习”的状态,很少注意培训过程中的教学技法、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等理念的灌输,导致中小学教师给学生上课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也非常普遍,甚至有部分教师照本宣科,严重阻碍了“新课改”要求的素质教育以及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2“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践行思路
2.1 建立差异化的培训体系
区别对待、差异化培训,殊途同归的多样化教师培训方式是“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最有效的途径。重点应从学校实力的强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学校特有的价值理念、教师本身的差异等几个方面加以区分。尤其是针对教育水平相对薄弱地区的教师一定要采取切合实际的教育方式,使他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在此基础上为教师们铺设一个宏观的学习思路,引导他们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他们在差异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的能力。
2.2 提高培训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堂第一责任人,教师水平的高低、教学手段的丰富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要想提高整体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培训工作有效进行,必须首先提高培训队伍的综合水平。为此,教师培训学校要通过政策、待遇等方面的倾斜加大力度引进具有丰富培训经验、学历高、能力强的培训人才的引进。并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
2.3 完善培训考核体系
考核是对培训中成功与失败之处进行总结。所以,考核是教师培训工作必要的环节。考核要针对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培训方式而定,一定要打破以考试为唯一考核方式的制度。比如培训教学技法,可以让学员们通过讲课比赛的方式考核;培训教学理念,可以以写论文的方式,让各位学员各抒己见,把他们的教学理念写出来。(5)这样一是有利于他们自身提炼教学理念,二是有利于培训教师更加全面的掌握学员对教学理念掌握的程度,方便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2.4 加强教学技法的培训
丰富教学手段是目前新课改中重要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中小学中很多科目中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一些定义或者带有想象力较强的知识点。所以,恰当的教学技法的采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很重要。教学技法的培训大概应包括兴趣教学、教具的全方位利用、教学内容生活化、鼓励教学法,另外一些类似辩论、分组讨论、话剧等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方法的培训。培训时可以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培训内容当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加深学员们对与教学技法的掌握。可以通过参观优秀教师的讲课、观看与分析一些高水平的讲课比赛录像,使学员们在一种探究、实践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能够及时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途径。
3 结语
“新课改”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教育事件,“新课改”使得中小学教学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提炼学科价值性和教学质量全面性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因此,“新课改”实际上也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教师培训,使中小学教师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变教具用法,并在教学进程上、教学手段上有更多的突破。(6)同时这对教师培训工作者本身工作也是一种促进,对于教师培训这项事业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充分展示“新课改”下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中小学教学方法与思路,提高教学效率,均有重要意义,并可谓其它相关类型的培训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摘要:伴随“新课改”后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所带来的契机,文章针对当前“新课改”后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简要分析,首先提出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培训工作针对性差、培训考核方式单一、培训理念落后等几方面。经过总结,文章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践行思路。文章旨在通过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问题,为下阶段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新的思路,多措并举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中小学教师培训,对策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86]教师字002号).
[2]张海兰,王欢.新课改教师培训的反思与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15-116.
[3]郝丽坤.论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J].衡水学院学报,2011.12(5):111-113.
[4]李雪玲.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0:192.
[5]卢卫林.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反思与突围[J].琼州学院学报,2008.15(1):111-112.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培训的思考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培训;问题分析;方法探讨;主动建构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之间,高中新课程实验在全省铺开已经整整两个年头了,追寻过去的足迹,回味改革的困惑与艰辛,一路走来,我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收获的欢乐,广大中学教师在课改大潮中,如沐春风,乘风破浪,不断进取,发展了学生,也发展了自己,可以说与新课程改革共同成长。但成长的历程是漫长的,许多教师在思想观念的更新、知识能力的提升、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与新课程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在方方面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培训实践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问题分析
1.部分教师思想观念保守,缺乏积极参与培训的动因
观念决定理念,理念支配实践,观念作为积淀在教师头脑中的意识,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不断强化,往往根深蒂固,加之高考制度、教学评价、社会关注的惯性思维影响,致使许多培训经常流于形式,甚至年龄稍大的教师还有畏难情绪,企图等、靠、磨。在平时教学中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我行我素,培训与日常教学严重脱节,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法律是神圣的,制订出来不执行还不如不制订,因为会使公民产生蔑视感。”不论教育理论多么科学,培训专家多么努力,倘若不能改变教师的理念,那培训只能是画饼充饥,徒劳无益,制约着培训效果的转化与推广。
2.许多培训组织模式单一,培训方法简单,培训内容枯燥,针对性不强
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建构;重计划,轻效果。传统的接受式培训是与“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一脉相承的。培训者是教研活动的计划者、决策者、主持者,是活动的主角,被培训者只是被动的听众、观众,所获得的都是被培训者强行“灌入”的,缺少主动的认知建构,缺少深入的理解质疑,缺少全面的互动交流,缺少针对性的典例示范。因此被培训者的认知全部是中性的、封闭的,即使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交流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文字游戏、虚拟互动、情景模拟,缺少真实性。加之网络技术保障难度大,管理监督更是流于形式,致使教研培训的实效大打折扣。
3.个别管理部门新旧体制并存,对培训关心支持不够,培训保障力弱
新课程实验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齐心合作。而现实表明,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对课程改革还很陌生,对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表现冷漠,在高考评价制度没有大的改变下,他们只关心结果、只看重当前利益,不关心过程、不看重长远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课改的进程和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热情和决心。另外,在实践中培训往往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时间紧张、实践引导不足、培训问题不切实际等,这一切都制约着培训效能的发挥。
二、方法探讨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培训效果,使教师肩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呢?
1.创新机制,扎实推进,转变教师发展理念
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新时期教育理论和课改有关文件,明确课改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全新的转变。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培训对象上,要求全员参与,强势推进,分步实施。领导成员要高标准要求,全方位学习,尽可能参与国家、省级专项培训,加强学习提高,以便在工作中能够看得准、指得出、落得实,为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奠定管理基础。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如全省组织的“国培”、每年一次的继续教育、专家讲座、课堂展示、课例研讨等,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日常课堂教学活动。其次,要完善制度,制定培训方案,建立激励性学习机制,督促检查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成果。多方努力,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考查机会,鼓励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边学边干,开展课题研究,针对性地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2.主动建构,互动体验,提升教师培训效果
人文主义课程理念呼唤着全新的研训方式,它倡导民主平等的沟通,提倡积极进取的自主建构,提倡和谐互动的真实体验,从而全面提升培训效果。
(1)专家讲座与参与式培训相结合
初期培训可以多采用专家讲座引领的形式,主讲宏观理论,整体转变教师理念,使受益群体达到最大化,但在深入培训中应多采用参与式培训,从微观上解决具体问题,培训者由理念知识的传播者、呈现者变为教师自主发展的合作者、促进者。实行参与式培训,可以使每一个参与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互相倾听彼此的声音,交流经验,共享成果,平等参与,相互尊重。
(2)案例培训,建构认知过程
案例是产生新的教育理论的沃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可以来源于教师,也可以来源于学生,最主要的是引入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案例研讨中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展示分享来实现培训知识的全新建构。
(3)培训、教学、研讨一体化
结合学校“五个一”工程,即教师每天写一则教学反思,每周自学一篇高中新课改的理论文章,每月研读一本业务杂志,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发表一篇教学论文。将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示范交流、教师论坛、外出学习等活动统筹协调,立足课堂,服务学生,探索创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阵地,切实将教、研、训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培训效率。
3.部门主导,社会参与,创设良好的培训条件
中学教师由于受到教学工作时效性特点的限制,教研培训往往受资源、时间、信息、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因而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积极主导,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保障
没有一定的组织,任何管理都是一句空话
学校搞研训,领导的理念和决心是关键中的关键,领导带头就会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将学习的内容、活动、论文、讲座等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使其能在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环境中拼搏奋进,脱颖而出。
(2)资源共享
众所周知,信息资源、图书设备、校际交流、专家引领是教师培训的主导资源,而这些资源优势的发挥却需要整体的规划和运作,各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团体只有密切合作,资源共享才能使教师培训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推进。
(3)经费保障
把培训经费列入各级培训预算,专款专用,在培训资料征订、活动津贴、成果奖励方面要保证培训需要,甚至可以吸纳社会资金,超前规划。
(4)时间保障
学校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教师培训学习时,如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制定时间投入制度,甚至把培训研讨时间折合成教学时数按工作量标准记入考核,为教师培训减负增效。
新时期的教师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充电,一辈子受用”的现象已成明日黄花,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培训,学习新知,才能保证“水质”的清新,让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满足学生汲水的需要。为此,我们只有以创新的精神、理智的心态和求实的方式,引导广大教师在培训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将新课程实验工作推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朱汉国.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新课改) 篇4
一、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课堂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英语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教育观念要更新。
目前,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的压力,我们教师要如何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这次培训能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更新。
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开放教育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只有围绕以学为中心,才会千方百计寻找资源,一心一意提供服务,把搞好对学生服务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不只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门课程、某一个时期,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纵横交错的支持服务体系。
三、老师的信息素质要加强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随着以微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分享
创新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改在我省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
免费
分享
创新
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新课改在我省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
免费
分享
创新 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6
第一,务必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第二,务必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第三,务必转变教师主角,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按以下方式进行操作: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条件。在教学前,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3、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创新,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应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取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我的潜力状况,选取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完全能够到达很好效果。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此刻的教学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我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追求惟一的正确答案。教学资料偏难、偏多,学生对书本知识关注比较多,而对情感、态度关注比较少。
2、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教师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学的资料,分得很细很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能够采用“大步骤”提问方法,多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
3、有时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时间过少,学生在叽叽喳喳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4、展示用心,但是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到达所有人都参与的效果,并且学生们还没有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7
7月20日, 郴州市教育局根据湖南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 启动了全市高中教师新课程第三轮全员培训, 新学期在高一、高二任教的4000余名教师将分批、分学科参与此次培训。这是郴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高中教师全员培训。
第一期英语、音乐学科培训班在郴州市委党校隆重举行。本次高一培训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共14个学科;高二培训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共9个学科。每期培训时间为4天, 与往年培训不同的是本次学科培训全部采取一级培训模式, 即由教材编写专家、先期课改省份的骨干教师、市教科院教研员和特级教师为一线教师上课, 避免了二级培训中因为传播对象的偏差, 导致一些教学理念在传播中有所削减等问题。一线教师通过与课程专家、同行进行面对面地交流, 提交作业和教案, 交流各种心得等方式, 获取大量的专业知识, 提高了专业化素质, 确保所有教学理念都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一线教师, 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新课改要求, 引导他们熟悉新课改、掌握新课改、驾驭新课改。
这次培训, 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高中学校全面动员, 精心组织, 不少学校领导与一线教师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许多一线教师热情饱满, 主动参与, 使得本次培训活动在举办之初就面貌一新, 盛况空前。整个培训将于8月20日结束。 (张贵付)
省级教师培训:课改关键转化力 篇8
第一,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从知识传播的角度弥补了职业学校教师知识结构上的缺失——职业科学知识与教育科学知识。第二,省级教师培训改变了过去说教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培养教师“做中学、学中做”的能力,使教师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培训采用微格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让教师能够把已有的教学经验跟学习到的先进课程教学理论相关联,进而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第四,教师带着实践中的课例、教案,通过培训进行集体反思、反求。教师在培训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通过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使先进的课程理念在教师个体身上真正生根。通过这些变化,让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在理念、认知和行动等诸多方面发生质的转变。真正转化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主体。
要实现省级教师培训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关键转化力的作用,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首先,对参培教师要设定一定的“门槛”。就是要严格而具体地规定参加培训教师的资格,让真正需要培训的教师得到专业的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有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案以便接受培训单位的遴选,要带着问题、课题参加培训,要备齐平时教学所用的教材、课例、录像等素材,做好培训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从而从假学习变成真学习、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阶段学习变成持续学习、个体学习变成团队学习。
其次,培训内容要直接指向教学行动。比如围绕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进行专业教学计划的二度开发,把职业岗位分析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其最终目的是让学校的专业设置及教学计划修订跟市场搞好对接,提高专业跟产业、职业和岗位的吻合度。同时每位受培训者在培训中都能开发出一个微型的项目课程,通过专家引领和教师共同参与,围绕课例进行集成开发或进行教学评析,从而促进教师在合作中开发、在反思中提升,提高研发能力。实现教师自身素质与课堂要求的对接。
第三,培训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要多样化。对参培教师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或分出优劣,而是要调动所有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教师都能参与、都有提高。为了防止评价的“走过场”或“一刀切”。对参培教师的考核既要有终结性的要求,更要有过程性的要求,要根据不同教师的状态、水平和能力,通过设计过程性作业,让每个受培训者都有机会参与,都有自己的角色分配,都有自己优势和特长的展示,最终都能达到合格的水准。
第四,要建立一支致力于教师培训工作的专家队伍。过去培训大多数是聘请大学教授,从理论和学科的视角,以普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为目的,以做专题报告为主。现在,我们要像培养专业培训师一样,要求培训专家能够把专业理论跟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现实问题相结合。从需求、问题、情境出发,带动教师开发成果和产品,完成教学项目。培训专家可以来自大学、行业企业,也可以来自研究机构,而理想的专家最好是上述的结合体,成为培训项目设计者、培训内容开发者和培训活动主持人。
新课改培训心得 篇9
威宁县羊街中学教师
李寿全
黔西北的三月,已是春风暖人,叶绿花开的景象。
在威宁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于2015年3月底到云南省昭通市参加了“全国名校创新优质课堂”培训学习。两天的学习,时间虽短,却受益匪浅。主要心得有:
一、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
东庐中学陈校长在《让孩子热爱学习》的报告中特别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平等地对待学生、平等地关爱学生、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大都有过和学生关系不太和谐的现象发生。面对这种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往往以权威者身份自居,缺失平等精神,缺失教育民主精神,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反感情绪,最终使教师的教学业绩下降或教学业绩平庸,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教学的内涵有了新理解
重庆市谢家湾小学陈校长谈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时强调一句话: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在于控制,而是吸引。这句话打动了我,警醒了我,教育了我。我和许多教师一样,在组织教学时往往表现出一种机械的对教学环节的调整和控制。其实不然。创新课堂,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教学的 各个环节,寓教于乐,靠教学艺术和精彩的情景吸引学生。
三、对“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有了新感悟
江苏省洋思中学和上述两所中学一样都是全国名校。对洋思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早已耳闻,并在教学中曾经尝试过,可效果不理想。原因是我对 “先学后教” 的实质还没有理解和把握。
其一、“先学 ”是在课堂学,而不是预习,不是在课外学习;“先学 ”不是一般的自学,而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指导下学习。
其二、“后教 ” 不是传统的教师之教,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教学生,教师作适当引导。这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体现。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对教育公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都有较大收获。
美术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2012年至2013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xxx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我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一些理解和体会。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这次美术课程改革的动向,如何把课改中的新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如何去做,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高中美术课教师的我们急需做的是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在对比了新老教材以及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后,我有了一些的浅显的认识和感悟: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高中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质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以往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上课时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美术感觉很容易、有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西方有句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术鉴赏课来讲,应该是“有一千个学生,3、经过几日的学习,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而为了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发展要求的个体发展的多方面要求,新课程设置了四个领域供学生学习:a、造型·表现,b、设计·应用,c、欣赏·评述,d、综合·探索,对于新课程改革,我们学校也还在一步步的尝试当中,也许这些新课程我们还无法完全在学校开设,但我相信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深为我们所接受,并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逐一实践。
4、课改培训使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当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理念、观点;应当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应有教学的基本能力;有个性、特色;个人人格魅力,平易近人的态度;风趣诙谐的言谈;实际操作的专业能力、特长;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否定与自我否定,建立与重新建立的勇气、能力、见解;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美术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xx中学
2012.10篇二:美术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美术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至2013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xxx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我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一些理解和体会。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这次美术课程改革的动向,如何把课改中的新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如何去做,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初中美术课教师的我们急需做的是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在对比了新老教材以及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后,我有了一些的浅显的认识和感悟: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忽视情感智力。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初中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质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
2、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我们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以往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上课时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少,在课堂上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预设的,往往教师感觉良好,学生却没有兴趣。要彻底扭转这种被动状况,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转变形象,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凸显美术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接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美术感觉很容易、有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西方有句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术鉴赏课来讲,应该是“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你可以觉得她是忧郁的,也可以是快乐的,美丽的亦或平常,这都可以。教师在分析作品时留个空间给学生,而不是僵化于课本或自己认同了的一个观点,通过不断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给作品贴上了标签,也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既然是鉴赏课,鉴赏的过程中必然有争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种模糊区域应该是存在的。我们教师应该尊重、保护、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自己的主张。例如:在分析抽象派作品时,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看不懂”,“非常棒,有意思”,“恐怖”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敢说,想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困惑,我们教师在一旁给予肯定,或是帮助,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就会主动参与,形成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实际上,初中学生由于知识积累,思维和想象力提高,情感丰富稳定,审美意识观念初步形成,表现在审美对象不断扩大,能够对抽象的形像所包含的情感,意识有较深层次的体验和把握。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平台,当然这种平台是需建立在课前教师对步骤中的问题精心设计基础之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对于问题的难易巧妙地设疑,由易到难,需有一定的诱导性,使学生始终对问题保持兴趣,还需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思考中的阻塞现象及时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做准确评价。
3、经过几日的学习,使我清晰地认识到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而为了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发展要求的个体发展的多方面要求,新课程设置了四个领域供学生学习:a、造型·表现,b、设计·应用,c、欣赏·评述,d、综合·探索,对于新课程改革,我们学校也还在一步步的尝试当中,也许这些新课程我们还无法完全在学校开设,但我相信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深为我们所接受,并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逐一实践。
4、课改培训使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当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理念、观点;应当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应有教学的基本能力;有个性、特色;个人人格魅力,平易近人的态度;风趣诙谐的言谈;实际操作的专业能力、特长;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否定与自我否定,建立与重新建立的勇气、能力、见解;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美术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xx中学
2012.10篇三:美术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美术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美术新课程为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爱好和不同发展要求的个体发展的多方面要求,课程设置了五个模块9个部分供学生自主选择:a、美术鉴赏,b、绘画、雕塑,c、设计、工艺,d、书法、篆刻,e、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脑绘画与设计)。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美术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美术新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保证基础,力争拓展。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培训使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实施新课改,教师是关键 篇11
一、实施新课改。教师应改变观念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已形成定势,在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方面,教师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只是简单的教材的变化,对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没有系统全面的认识。不少教师跳不出因循守旧的圈子,对新课改提出质疑,甚至缺乏信心。没有从时代和形势需要的角度去思考。
在教育改革的转型时期,教师首先应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应由传授知识型走向促进发展型,学生的学习也由接受型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型”。感受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学生观,新的课程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习观,新的教师观,从而促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把观念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增强对新课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若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课改的启动靠的是教师。因此,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营造主动参与、积极探讨的合作氛围。以课改为契机不断增强开拓进取的意识。从理论到实践,走稳新课改的每一步。
学校要创新管理模式。围绕教师发展的目标。采取“学习理论有见解。参与研讨有发言,课改探讨有辩论,比学赶超有激励”的管理措施。通过采取教师轮流主讲。骨干教师互动培训,课堂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经验交流,开展科研教研课题等多种形式。促使教师在适度的压力下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让教师亲身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逐步形成学习的制度化并养成习惯。优化教师组合,共搭学习平台,让教师在互相学习中加深对新课程的积极思考,焕发出对新课程的激情。积极鼓励教师扬长避短。自我超越。在教师群体中形成集体探索,一起努力,共同进步的氛围。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借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实施新课改。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
要想在实施过程中能走出一条既适合学生又适合自己的新的门径,要想完成好这一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教师的素质是保证。为此,教师应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探讨和实施新课改中要做到“三勤”:勤读书,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报刊杂志有关新课改的文章,广开门路积累搜集有关新课改的有效资料。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论,了解当前各地教改的新动向,掌握教改的新信息;勤思考,明确实施目标。根据新的教学规律去努力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去创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参加教研活动、学习培训,在交流和互相学习中使自己不断提升知识层次,在探讨过程中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旧更新;勤总结,教学过程中总是有得有失,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好得失记录,及时反思,不断完善自我。教师要善于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优化教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才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新的形势。
教师应与时俱进。大胆摒弃过去传统的教法。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灵活性、丰富性、创造性。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要有大目标、新起点,小目标、新收获。扎实有序,不断进取。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的变相轮回。让新课改逐渐走向课堂,走向学生,走向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情境的精心设计,要善于设置辨疑的条件。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气氛,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适时地引导学生提看法,谈见解,讲思路。要善于设置问题和悬念逐步引导学生走向研究性学习的新的境界。要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讨论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真正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
三、实施新课改,应扩大教师发展空间
学校应想方设法给教师提供交流、互动、合作、创新的机会,让他们在逐步适应中得到自我体验,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对教师要多一点人文关怀,做到以人为本,让他们在被关怀中树立信心,在支持中进发热情,在探讨中品味乐趣,让他们在付出的同时有所获得、有所感受。只有这样他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才会有更多的获得。学校要立足全局。立足教材,立足教师,立足管理。组织各学科的课题实验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校情的校本教材探讨。开展全员性、实践性、有效性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要以课改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现有的校本资源,以科组为单位,发挥群体智慧,突出以教研为先导,以改革为手段,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教学效率为核心的集体探究。要充分发挥老、中、青教师的有效优势,开展“一帮一”“众帮一”活动,让教师们的不同经验和活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要努力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自我表现的平台,善于激励。调动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开展优秀教案设计活动和课堂教学评优活动。鼓励教师撰写学习体会和教学论文。定期进行交流和评比。并将评优结果列入教师考核管理。要充分拓宽教师的学习渠道。通过组织教师送出去学习,请进来辅导,让他们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开拓思维。从辅导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提高感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只有将教育、教研和常规教学与教师学习、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三位一体,互通互动,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让新课改改出新路子,改出新目标,改出新导向,改出新成果。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新东方作为一个民办教育科技集团, 其发展速度是让人惊叹和佩服的。虽然其民办教育的现状目前还有很多的争议, 但是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共鸣:集团生存的民办性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为准则, 其应聘教师的工资收入是与学生的评价严格挂钩, 而教师的生存残酷又要求教师专业成长,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才能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 不被淘汰。而且民办教师还有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等方式看到职业的前景。压力和希望带来了动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强烈内驱力和主动性, 其教育产业的发展活力四射。二者在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我认为这不是某个教育部门管理或者某个学校办学理念的问题。这个内驱力的增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问题, 而是一个必须和整个人事制度的真正改革为主, 辅以教育部门的打造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关于教师内驱力的增强, 笔者有几点认识:
认识一、实现公办教师的专业成长内驱力的提升, 事业的需求为精神感召先行。教师自身要有专业成长的理念和意识,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 建立专业责任感。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公办教师更是如此。人一旦有了精神的支撑, 就会对工作学习达到忘我的状态。这种精神可以描述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勤奋好学、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观念超前、步子扎实的实干精神;知识共享、资源共用的团队精神。教师要树立并弘扬“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学校还必须加强学校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师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 耳濡目染、精神向上, 努力拼搏, 为学校的进步努力提升自己, 感到自己在这样的集体骄傲, 努力去学习, 争取在这样的大集体做出更多的贡献。凭心而论, 在我们的教师中, 那种真正对工作无所谓, 主观上想把工作做差的人几乎没有, 大家都还在尽力而为。
认识二、实现公办教师的专业成长内驱力的提升, 常规的打造途径为辅。教育部门或者学校按照常规的培训途径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教育部门或学校通过提供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等培训活动, 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通过岗上培训, 离岗培训, 听课、评课、赛课、读书、外出参观学习等的办法渗透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 诱导一定的内驱力产生。教师如果抓住这些对自己成长有利的机会实行自我加压、自我逼迫、督促成长, 成长是明显的。这条途径只能是辅助办法, 学校可以组织很多活动、提出很具体的工作要求、制定很严格的奖惩制度。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认识和需求, 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很多东西最终只能是形式而已, 有的甚至还有相反的作用。
生物新课改培训心得 篇13
2006年暑期期间,我参加了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改岗前培训。经过几天的培训,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标准在教育理念、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虽有些心得体会,但通过录像看了两节老师的示范课,我觉得与我现在的课堂教学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点:
一、教学目的转变,由“双基教学”转变为“三维”目标的教学。
看了这两节示范课,我充分体会到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往往会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角色的转变:教师已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是重点,因此教师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法指导者。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配合学生去学习,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目的。
三、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添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去探究,思考。
过去的上课模式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回答,学生跟着学,而录相上的两位老师改变了这种上课模式,他们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上课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
四、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
新的教材中探究活动贯穿全书中,因此,它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
自己去提问题、作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转变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的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六、由封闭的小课堂转变为开放性的大课堂
新教材安排3个必修模块,3个选修模块,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美术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心得体会10-04
新课改下教师反思05-20
新课改与教师转变11-26
新课改下教师的作为09-01
新课改下教师的成长09-10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研究12-04
生物新课改培训心得09-30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评课08-13
新课改呼唤教师基本功论文07-23
高中化学新课改培训心得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