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教育论文

2024-08-20

高校安全教育论文(共8篇)

高校安全教育论文 篇1

会计学院关于做好学生假期安全教育的通知

假期临近,请辅导员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假期安全教育,内容如下:

1、各班在放假前务必召开以假期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并认真做好班会记录。

2、学生放假前请认真组织填写假期去向登记表,并指定留校负责班委。假期去向登记表请在12月31日前交。

3、学生放假后请宣传尽快离校,没有办理留校手续的学生,尽量要求在教师放假前离校。如有要求留校的学生,要求家长致电班主任申请,并做好联系记录。

4、学生离校前,请认真检查宿舍门、窗、水、电关闭;禁止摆放贵重物品在宿舍,如有贵重物品不能携带回家,请学生务必存放宿管科。

5、学生放假返家请尽量选择比较安全的、有保障的交通工具,不允许乘坐黑车;在路途中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6、学生放假期间,禁止到江河湖泊等没有安全设施的地方游泳。

7、学生放假期间,注意好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谨防上当、受骗;特别是谨防传销陷阱。

8、学生放假期间,尽量避免一个人外出;不允许到偏僻地段玩耍。

9、学生原则上不允许提前返校,如有特殊情况提前返校的同学,请返校后第一时间报告辅导员、班主任。

10、全体学生务必收假后按时返校,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返校的情况,请学生及家长向辅导员、班主任请假。返校后提交家长签字的请假条方能注册。

高校安全教育论文 篇2

1. 部门简介 (公安机关及学校安保机构)

首先要介绍这一方面的常识, 让学生了解学校及周边的安全管理部门, 这样在事发之际, 学生知道应该找什么部门, 在什么地方, 以便公安机关和学校安保机构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解决问题, 使损失降低。

如长江师范学院就有重庆市公安局文保分局团结派出所和长江师范学院保卫处。团结派出所共有7名同志:所长、政委各1人、民警2人。负责学校区域内的治安、稳定工作。保卫处共有工作人员24名 (其中有公安民警7名) :处长、副处长、科长各1人, 副科长2人, 处内设综合科、保卫科。保卫干部17人, 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保卫处下设组织:校卫队、“校园110”。团结派出所实行双重管理, 派出所、保卫处实行合署办公。李渡校区报警电话:72077121, 江东校区报警电话:87807398, 建涪校区值班电话:72028250。

2. 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

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远方, 对学院周边的情况 (包括治安状况) 不甚了解, 而且学生年轻气盛, 容易与周边的人发生冲突, 引起事端, 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有必要对新生进行学院周边治安状况的介绍。

如长江师范学院地处涪陵区, 共3个校区:李渡校区、江东校区、建涪校区。

李渡校区外围治安环境复杂, 学生夜间应按时回校。江东校区的周边治安环境较为复杂, 车流量大, 出校时注意交通安全。建涪校区处于涪陵城市中心, 外来人员流动量大, 重点防案件发生。

3. 新生入学安全须知提示

新学期到来, 为了使同学们有一个良好、安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校保卫处要求广大同学提高防范意识, 加强自我防范, 因此, 要注意防火、防盗、防骗、防事故, 注重交通安全、禁毒, 积极参与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遵纪守法。

3.1 防火

首先是防火的注意事项: (1) 寝室内不私装、乱拉电线, 人离开寝室注意切断电源, 注意用电安全。 (2) 寝室内严禁使用蜡烛照明, 严禁使用电炉、电饭煲、热得快、电热毯等大功率电器, 严禁烧水做饭。 (3) 不要在宿舍及走廊焚烧垃圾。

其次如果发生火灾就应该: (1) 迅速报警。火警电话号码是“119”。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的路名、门牌号码、靠近何处、燃烧物质及数量、火势情况、有无被火灾围困人员。报警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号码。 (2) 积极灭火。初期火灾火势较小, 比较容易扑灭, 应积极采用各种方法灭火, 如使用就近水源、灭火器, 把可燃物移走等方法灭火。 (3) 迅速疏散逃生, 不要贪恋财物。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 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应弯腰降低身体高度尽量贴近地面。身上衣服着火, 要及时把衣服脱下或就地扑滚, 万不可奔跑, 否则火会越烧越大。居住在楼上的人被火包围时, 要想尽一切办法下楼或向外打手电、扔小物品发出求救信号, 千万不要冒险跳楼。 (4) 对受到火势威胁的物品要及时疏散到安全地点。 (5) 保护好现场, 维护好火场秩序,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火灾现场。

3.2 防盗

(1) 大量现金及时存入银行, 不要将身份证和存折 (卡) 放在一起, 不要以生日作为密码。网上查询、消费注意密码安全。 (2) 宿舍钥匙要随身携带, 不要外借他人。如有丢失要及时报告宿舍管理员。 (3) 外出或就寝时注意断好电, 关好门窗, 养成随手锁门的习惯。 (4) 拒绝推销人员并及时报告宿舍管理人员。 (5) 贵重物品妥善保管, 提高安全和自防意识。 (6) 在食堂、图书馆、教室等公共场所不要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位;离开座位 (如上厕所等) , 书包随身携带或者委托熟悉的同学保管。

3.3 防骗

(1) 不要轻易相信、“帮助”陌生人, 特别是对方有“借款”请求的, 慎用自己的同情心, 谨防上当受骗。 (2) 不喝陌生人的饮料, 不抽陌生人的香烟。不要将手机借给陌生人使用。 (3) 不随便约见网友, 网上不要暴露自己的隐私, 不窥探别人的隐私, 以防被敲诈勒索。 (4) 防QQ空间回贴发送虚假中奖信息骗取汇款。不法分子假冒“腾讯公司”名义, 通过QQ空间发送虚假QQ中奖信息。

3.4 防交通安全事故

(1) 校内行走时不抢行、不逆行、不骑车带人, 禁止骑自行车时抓住机动车辆尾随行进。 (2) 在市内道路上行走, 要遵守交通规则, 不与机动车抢道, 不突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栏, 过街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不闯红灯, 不进入标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险”等标志的区域。 (3) 不要乘坐没有安全保障的“黑巴”、“摩的”等, 乘坐火车、轮船、飞机时必须遵守车站、码头和机场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4) 发生交通事故时要及时报警、保护好现场、控制好肇事者和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等特征。

3.5 禁毒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毒品是全球性公害, 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它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社会安全。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 (冰毒) 、吗啡、大麻、可卡因和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3.6 外出注意事项

浅谈高校安全教育 篇3

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安全教育是依法治校的需要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理念的基本体现。《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权利与义务,体现了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视。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要把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列入学校的工作议事日程,并确定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加强领导。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了法律保证。

2.安全教育是构建平安校园的需要

高校安全稳定是平安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教育又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安全稳定形势日趋严峻。平安校园的创建,离不开校园的主体。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人,对平安校园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多少、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责任素质的优劣、防范技能的高低等等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影响着平安校园的创建。高校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只有在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中,学生才能安心地学习、茁壮地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新世纪是人的全面发展时期,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安全就是一种素质。没有安全素质的人,不能称之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安全。在遇到安全问题时,不至于无所适从,能够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反映和判断。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文化修养,健全大学生的人格,是由大学生历史使命和高校培养目标决定的。大学生在入学前基本上都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安全教育。从中学校门直接进入大学校门,社会经验缺乏、思想比较单纯、人生阅历较浅。因此,开展安全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和改善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1. 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作为教书育人的高等学校,不能仅仅只一味地强调对大学生的文化学习教育,高校的安全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同等重要。学院领导要从“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出发,充分认识到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等给予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应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建立由学院主要领导负责,学院党政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保卫处、后勤处、后勤服务总公司以及各院系等单位统筹兼顾的领导体制,具体实施和全面负责安全教育工作。彻底改变以往只在表面上做做工作的态度,防微杜渐,把安全教育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

2.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课堂作为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渠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高校开展安全教育也离不开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学院还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开展安全教育。如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可以此为契机,邀请市消防支队的领导来学院进行消防安全系列讲座,开展疏散演练和灭火演练。还可以举办安全知识竞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观看安全专题录像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橱窗、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3.加强安全教育的师资建设

当前,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都是由保卫处和学生工作处的工作人员、各院系的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在安全理论研究和开展安全教育的教学工作上显得力不从心。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培养一批既懂得现代教学规律,又具有丰富安全保卫经验的师资队伍来保证安全教育的效果。大学生辅导员和保卫处工作人员是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主体,学院要帮助他们开展理论研究,支持他们外出进修、交流学习。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从工资待遇、评优评奖、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和关心,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4.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的安全关系到社会、国家的稳定,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高校存在着轻视安全工作的倾向。要解决高校学生安全面临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安全教育的氛围,也就是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它就是指学校内部形成的,被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所认可并且自觉遵守有关安全问题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的总和。包括全校师生关于安全问题的价值观认识、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管理活动、教育活动以及外在物质设施等有形、无形的东西,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表现出的一种特定的安全文化氛围。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从而形成一个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人人自觉维护校园秩序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只有这样,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安全教育是一项全员参与、长期的系统工程。高校应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平安、稳定、和谐的良好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韦庆辛,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2)

[2] 冯小宁,陈木龙,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4

学校是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第二主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学校还应教会学生生存的一些基本技能及如何保护自身生命安全。

第一篇: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

1民族地区高校安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从内涵上来讲主要包括“大安全”教育和常识性安全教育两个方面.

具体来说:“大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教育.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文化结构以及特殊的学生构成都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把对大学生进行“大安全”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开展.

伴随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网络虚拟世界在给我们带来丰富的信息来源和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伴随着多元文化冲突、商业欺诈等巨大的隐患.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提高的当下,我国周边局势日益复杂,不断有外部势力企图扰乱和消解我国的崛起态势,网络媒介自然会成为一些势力发布虚假信息、挑唆民族矛盾、制造社会动荡的一个重要渠道.

作为民族地区高校,要基于社会环境、学生来源等的特殊性和我国大学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的教育模式,对一些信息和谣言缺乏判断力,容易误听误信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所散布的虚假信息和煽动性谣言.

这些都是民族地区高校进行大“大安全”教育的工作重点.

常识性安全教育主要是指“身体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部分.

“身体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理安全以及行为安全教育等.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因学生来源和综合素养等方面与内地学生均存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导致的安全问题相对来说较为突出.

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语言障碍等的特殊性,在生理安全、行为安全等都急需加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素质教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不断扩大,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就业造成巨大压力.

加之民族地区高校本身就存在着招生来源狭窄、学生素质相对较差、就业竞争压力较大等诸多特殊因素,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因其语言、专业以及基础知识等原因造成的差异,更加大了其日常人际关系、学习生活、未来就业的难度,往往造成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关注和解决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大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在国家和社会层面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当前国际局势发展十分复杂,而我国周边地区也十分混乱.

因领土、宗教、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所带来的冲突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些敌对势力和组织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制造混乱、散布谣言、破坏民族团结.

正因如此,在边疆地区高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大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和自身素质的较高的青年群体是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未来.

而且民族地区大学生作为公众群体,他们在高校的“大安全”教育从客观上对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都具有最直观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会伴随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走上社会不断的发酵,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个体层面,常识性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社会制度的调整、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的安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安全事件也表明我国高校安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高校的安全与稳定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状态.

预防和缓解各种不良因素对学校的安全与稳定造成的冲击,最主要的途径应该是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可以使校园管理更加系统和条理,一方面防止了各种不良因素对学校安全稳定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使学校更加和谐稳定,净化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同时结合当前在大学生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以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对社会安全、身心安全有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认识,使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自觉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

这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

第一,“大安全”教育开展的不够深入.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崛起的情况之下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尤其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尚未形成成熟、理性的人生观、世界观,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和一些虚假信息所左右.

而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在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教育上都进行的不够充分、不够全面.

在教育形式上仅仅拘泥于国际形势讲座、时事政治课甚至只是在一些特定敏感时期、事件等发生之后进行开会、讲座等.

这些常规举措在目前网络信息、娱乐生活空前发达的阶段显得滞后和空洞.

当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范围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一些虚假信息、登录到一些具有民族极端主义、危害国家安全的网站,高校管理人员根本不可能做到有效的管理.

同时,由于大部分高校管理人员不精通少数民族语言,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安全意识,造成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在“大安全”教育中未能充分有效的进行.

第二,安全教育的方式传统,内容单一.

民族地区高校由于资金、规模、周围经济环境等因素,致使高校在安全教育上仍旧采取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就是通过安全讲座、常规的安全检查、开会下达通知或者布告宣传等手段,内容上也是以防火、交通安全为主.

在一些特殊事件发生时在以开会或讲座形式加强安全教育.

这些常规的安全教育方式无论内容还有教育方式都显得空洞、单一,且僵硬的安全教育模式,很多的教育内容大都千篇 一律,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面对学校的安全检查和讲座也是疲于应付,不能有效深入学生内心,同时,过于频繁的检查、会议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但无法得到学生的重视,还浪费掉大量的人力、物力.

第三,安全教育平台建设缺位,跟不上时代发展.

目前,很多高校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学校—二级学院—学工办—辅导员—班级干部—学生”这种逐级、多层次管理模式上,没有利用先进的网络交流工具组建系统化、扁平化的安全教育平台,致使大量的安全教育信息无法及时传达给学生,在安全信息和安全教育上存在费时、费力、拖沓等不利因素.

在智能手机、网络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日益发达的今天,这种逐级、多层次管理不仅无法做到及时有效,反而使上下级脱节、信息滞后、浪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

虽然在一些部门和高校管理人员也与学生组建了QQ群进行沟通、管理、宣传安全教育,但是也仅仅只是部分人员和一些小团体.

无论是影响范围、参与人员数量都十分有限,在缺乏对学生接受安全教育效果评估和实用的安全教育平台情况下,只能通过逐级管理模式,很难及时、准确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第四,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落实和实施存在问题.

说到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和管理办法,大部分高校都有着较为完备规章和制度.

民族地区高校所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制度和具体措施上均拥有较为完善的管理里制度及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

但是,部分院校的很多的制度措施仅仅只是停留在纸面,并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实施,只能是在某些大学生发生安全事件或出现意外之后,才能在一段时期内被严格执行.

诸如某些高校把禁止学生饮酒、禁止打架等做为加强学生管理与行为规范的重要处罚规定,同时也在开会和安全讲座中加强宣传.

但是这些规定长久以来并未严格执行,导致学生对此并不重视,直到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才开始重视相关制度规定和具体措施的严格执行.

应当说,高校在安全教育制度和相关惩处规定上都是比较完善的,但是长久以来僵化的安全教育形式和浮于表面管理方式都让完善的制度只停留在文本之上,未能有效的落实到实处,也没有使大学生真正牢记于心、深思于行.

3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第一,树立“大安全”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坚持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大安全”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与传统的报纸、手机平台等传统交流媒介相比,智能手机、网络工具具有容量广泛性、交流及时性、传播多样性、空前开放性.

每个人都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网络交流工具发布各种消息、浏览各种网站、接收海量的信息.

正是网络信息工具的独特能力造成了对舆论和信息监控、引导的难度.

这就为某些势力或组织提供了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民族矛盾、抹黑我国政府的机会.

特别要注重民族地区的敏感性,使“大安全”教育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群体由于涉世不深,对一些信息和一些文化意识方面的宣传都缺少足够成熟的理性判断,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左右.

因此为了维护边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长期稳定民族团结,民族地区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应当做到:一是加大、加强“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QQ、微信等现代网络通讯工具扩展信息来源,严格控制某些虚假信息和带有挑唆民族矛盾的、破坏民族团结的网站和文化作品进入学生视野;二是积极利用网络阵地,宣传我国主流正能量信息.

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做到从思维到物质上的与时俱进.

对任何在网络散布不良虚假信息或是宣传民族极端主义的网站和文化作品都给予坚决有力的回击,必要时可以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三是根据目前出现的一些实时新闻、文化作品、网络谣传等,由学校组织具有丰富社会经验和思想意识端正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人员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够成熟、理性的来分析和认识这些网络谣言、文化作品,从而可以快速有效的控制反动网站散布的抵制虚假信息对学生思想意识的不良影响;

四是通过法制宣传和时事讲座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通过宣传《国家安全法》让学生认识到制造和参与网络虚假信息、制造民族矛盾等所需承受的法律后果,并且通过时事讲座对一些势力和组织散布虚假消息、挑唆民族矛盾、制造社会动荡的手段和方式或列举实例向学生进行讲解、分析和说明,进一步增强学生“大安全”的知识和阅历.

第二,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学大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安全教育拘泥于通过会议、讲座、书面通知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身体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僵化、收效甚微,同时又费时费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常识性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过于陈旧的安全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难以让同学们乐于接受.

以最近一段时期众多的女大学生“失联”为例,用以往开会和讲座的形式很难使学生提高警惕性.

学生工作人员要对大量公布的“失联”案例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其共性和特点,能够为学生讲解“失联”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其中的容易造成“失联”的一些征兆和犯罪手段,并通过QQ群和公共微信平台及时发布.

同时要结合其原本的民族语言和民族习惯,可以通过QQ、微信等及时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安全教育和有效管理.

第三,利用现代化手段创建安全教育平台,增强民族地区高校学大生安全教育的时效性.

在传统的逐级、多层次学生管理模式中,大量的安全信息和教育内容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传达和表述,同时也无法做到一对一扁平化管理和安全教育.

而利用QQ、微信等现代化网络通讯手段,组建高效的安全教育平台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将安全教育的信息所包含的图片、文字、语音甚至视频直接上传共享,还可以做到一对一的扁平化监控管理.

在微信平台上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不仅可以通过微信查看学生动态、直接联系到具体的`学生个体,甚至可以通过微信的定位功能查看学生大概的所处位置.

高校安全教育论文 篇5

[论文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和谐校园 问题 对策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效仿。2006年北京市将安全课设为高校的必修课,并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经验,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科研、教学等相比,安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当前的形势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认识到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高校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高校安全教育现状探究 篇6

在高校的校园里, 经常会出现学生被窃、被骗、被抢的案例, 学生的伤害、伤亡事故, 学校的"安全事件"正在急剧增加, 情势是相当不容乐观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安全事件"发生呢?我认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存有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对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1.1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之流于形式的教育, 而没有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 自身也具备一定安全知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因此, 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给高校的安全教育带入一个误区。1.1.2课程安排没有计划。在高校中, 会有几节课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讲座, 或者是进行一些形式上的安全教育活动, 不具有系统性, 因而, 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度不够, 其教育效果不明显。再加上系统、高效的安全教育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完整体系, 这些会直接导致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缺乏计划性和安全保障工作出现盲目性。因此, 一旦出现学生安全事故, 往往缺乏及时有效的措施, 致使事故扩大化或使学校整体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严重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这不是几节课能解决的问题, 而是需要长久的系统建立比较科学的体系,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2 社会化管理不够健全

在传统的高校办学模式中, 人们对安全意识淡薄, 因此在管理上缺乏安全意识。随着高校不断进行社会化, 与社会接触的越来越频发, 校园会有一些社会上的人员来往于校园之中, 这样, 会给相对安静的校园带来更多复杂的社会关系。高校校园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一方净土", 而更像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小社会。其原因主要有两点:1.2.1学校的学生数量与日俱增, 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 有些硬件设施没有更上, 比如校舍陈旧, 设备落后, 甚至没有任何消防措施。再加上有些学生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到校舍外租房, 这样学校就没有比较明确、有效的措施, 使得学生在各方面的安全得到有利的保障, 也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加隐患。1.2.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增加了高校与社会接触的窗口, 一些原属于学校内部的服务性单位转为企业化管理, 逐步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 校园成为一开放的教育园区, 社会上各种人员进校服务。这样与社会频繁的接触, 使校园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如果学校没有健全的安全体系, 这就避免不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自我防范意识差

由于从小没有安全教育体系的影响, 学生步入大学的生活后, 缺乏安全意识, 自我防范意识差。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3.1缺乏安全用火、用电及防盗等意识。校园的安全事故中, 由于不规范的用电, 而导致的火灾不计其数。各高校虽然加大了对学生宿舍管理的力度, 违章用电等要求, 但是还有学生会违章用电, 如用电水壶、电熨斗、电褥子、电吹风等及其容易引发火灾的电器。究其主要原因, 还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消防意识差, 缺乏正确的应急措施, 致使不少本可避免的火灾发生, 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物损失。1.3.2学生自控能力差。在学生的交往中, 往往会有不避免的摩擦出现。大学生如有受到家长、学校的管制少, 有时候还会酗酒等, 在意识不清醒下, 再加上年轻人的冲动, 会发生一些打仗、斗殴的现象, 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比较差, 没有是非观念, 因此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1.3.3学生缺少交通、食品安全意识。许多学生外出时不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往往会酿成惨重的交通事故, 造成严重家庭悲剧。如有横穿马路, 不看信号灯的;有乘坐无牌无证的车辆等。到了夏天, 有些学生愿意到河边游泳, 有的时候还是酗酒后下水, 容易造成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学生在吃一些地摊食品时, 只是注重口味, 而不注重食品卫生问题, 因此, 时常会有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2 建立高效安全的重要性

2.1 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的稳定性

建立高校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这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基础, 能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在现代教育的形势下, 增强大学生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稳定的鉴别能力, 使大学生无论在校园还是将来走向社会都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才能为国家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2 加强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创新

随着学校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 大学生更是手机和网络最广泛的应用者、最积极的参与者。这样的时代, 就会有其极为先进的方面, 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 学生的甄别能力还是需要培养的。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确保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顺利的进行。

3 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途径

3.1 加强治理, 构造大学校园的安全和谐的环境

高校要保证大学生安全是促使大学生各科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高校要建立健全的机构体制, 学校、院 (系、处) 设立分级管理机构, 形成书记、校长直到辅导员、班主任、科任教师等系列安全管理负责制。高校应把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摆到高校的重要位置, 做到事发前有预防, 发生问题及时妥善处置, 事后要进行责任追究, 认真总结, 汲取教训, 并制定整改措施, 形成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机构与措施。学校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学校的安全建设。要加强治理,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全力做好各项安全保卫工作, 为全校师生创建安全和谐校园的优良环境。

3.2 师生树立的安全意识

高校要改变观念, 提高认识, 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真正将安全教育知识纳入到大学生的课程教育中去。这就需要有专门从事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因此, 加强大学教师队伍的安全教育, 师生同进步、共学习, 是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3.3 规范管理, 加强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必须从严管理, 落实责任, 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领导、组织协调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建立健全的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大学生安全化教育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结束语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迅速发展和社会治安的日益复杂化, 高校安全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目标, 因此, 高校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也是至关重要的。高校要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研究, 探索现阶段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规律, 希望通过不断地完善安全教育工作的机制, 推动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为高校建立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 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告诉发展, 社会治安变得日益负责, 我国高校的安全问题成为各个高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有关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倍受社会各届关注。因此, 高校的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从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建立高效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途径三个方面来探讨高校的安全教育。目的是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体系, 为高校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找到更有效的措施, 提高校园的安定、和谐的氛围。

关键词:高校安全,安全教育,体制建立

参考文献

[1]董浩, 宋有, 郑吉南.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2]陈耀辉、游金辉.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

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篇7

【关键词】 高校;生命安全;素质教育;对策

生命安全素质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以及互联网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生命安全素质教育能否实施最重要的是高校各级领导与教师是否对生命安全素质教育有正确的认识,能否树立“生命安全”观念,把生命安全素质教育置于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将生命安全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高校生命安全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育目标的迷失。当前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学生的个性和针对不同学生的潜质、潜能实施特长培养。这样压制了不少学生的优秀个性和特殊潜能,同时学习的压力使得这些学生这不堪重负,进而迷失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追求方向。特别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早在大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就面临着专业课程学习选择。尽管国家的教育方针始终强调教育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才”却一直是唯一的被认可和强调的执行标准。从而造成学生为寻找所期望的职位,争先恐后地修习一些在现阶段直接用得着的热门专业或课程,而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需求,增加学生选修人数,片面地以学生兴趣为导向,课程选择更强调实用性,导致课程开设过于功利。

2.高校管理存在的过失。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是包括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学生感到不适应,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3.高校人文教育内容上的缺失。相对于知识教育侧重于成才教育,人文教育所侧重的是成人教育,即培养和熏陶学生立身做人的准则、思想、情感和品质,养成一个人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意志力等。由于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技能、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导致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不同步,从而引发人的精神失落,高校教育也过分侧重知识教育而忽略了人文教育,导致大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上出现困惑。一方面,大学生摒弃因循守旧、不图进取和安贫乐道等传统价值观,出现了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价值观,如效益观念、质量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平等观念以及敢破常规、积极进取、永不满足和勇于创造的精神等。另一方面,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社会责任感、社会义务感的淡漠,见利忘义行为的增长,人际交往中利用性和实惠性的盛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等。

4.网络性心理障碍。网络作为新兴媒介,已成为新一代大学生越来越推崇的一种沟通和排谴方式。近年来,大学生热衷于把网络当成排谴的对象。但由于网络具有隐秘性和虚拟性,这种虚拟的排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副症状,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比如崇尚暴力、色情,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二、高校如何强化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1.加强审美教育、以美育促进大学生的生命价值体验。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是进行美育渗透的第一步,也是做好美育渗透的关键环节。生命安全审美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对受教育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的享受和感悟,除了受制于审美对象和客体的存在状况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审美能力的高低。审美能力的高低受到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诸因素的制约,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而审美教育对于人的审美能力的造就和培养,则是最基本的一种教育形式。要求教师在在教学环节中具体实施美育渗透。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人格美,即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美育的中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养成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参加美育实践活动。制订心理测试活动中各项美育指标,进行各种培训活动。组织专题研究小组研究生命安全课程中美育开发,在生命安全理论课中加一些美学知识章节。

2.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职能的整合,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命价值教育环境。各高校要开设高校生命安全素质教育方面的必修、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等,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生命安全知识。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生命教育宣传周或宣传月、专题讲座等,在校园大力营造关心学生生命安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创建生命教育和咨询网站,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开展高校生命安全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学生相互关心与帮助的意识。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大学生生命安全测评,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改革与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活动。现实环境的多变性,学生心理的复杂性,心理素质发展的艰巨性,以及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矛盾,都决定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可能仅通过有限的课堂集中辅导,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个别咨询辅导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增进大学生生命安全,防治心理疾病的重要措施。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目的是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生命安全。它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服务方式形式多样,如通过个别面谈,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通过心理测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团体咨询,改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心理治疗缓解或消除心理疾病的症状。它所涉及的领域几乎包括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实践已证明,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有效途径。

4.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把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心理工作者应该由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的人员,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德育教研室的老师组成。心理工作者必须具备全面的生命安全知识以及具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经验。国外高校对这一部分生命教育专业人员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如英国规定,高校心理专家必须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这是资格注册的起点。爱尔兰、以色列等国一般是在获得心理学专业学士学位后,再获得一个教师资格证书才从事这项工作,整个培养时间为7~12年。我国心理治疗与教育工作刚刚起步,还缺乏这方面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面对新世纪素质教育提出的目标,高校就必须下大力气培养出一批心理教育专家,使他们既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系统的掌握,同时对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专门从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由于生命教育队伍专业化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高校生命教育工作的任务很多就要落在高校的政工队伍身上,特别是承担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和管理工作任务的辅导员身上。因此,这支队伍应该积极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重新塑造自己,发挥自己在生命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兼职承担高校生命教育工作,从而促成教育合力的形成。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 篇8

一、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根本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谋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国的教育方针就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是要注重以学生为本,要突出学生在高校内安全保卫工作全过程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高校主体,也是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不断满足广大学生安全需要,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既是安全保卫工作应尽的职责,也是学校保卫部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体现。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由过去的精英式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期。高校是我国人员密集的场所,也是我国知识分子精英聚集的地方。做好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事关重大。没有安全的校园治安环境,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高校越是发展,就越需要安全。不安全或安全遭到破坏,就会影响学校的事业,影响高校的改革,甚至影响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事关学校全局,任务繁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高校只要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位,重视程度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就能减少或杜绝事故和案件,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二、紧紧围绕“预防为主”的方针,扎扎实实地做好高校安全防范工作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树立高校全面的安全保卫观。我们要具备全面的安全保卫观,就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点。

(一)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做好安全防范的根本

同违法犯罪斗争的基本对策,一是打击,二是预防。打击是为了揭露、证实、惩罚犯罪;预防是防患于未然,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消灭在行为实施之前。做好高校安全防范工作,首先要抓对人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因为要有效预防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关键的是要做好人的工作,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搞好安全法规宣传教育,采取集中上课,请有关专家作报告,举办专题讲座,观看图片展览和影视节目,利用校内宣传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师生的防范意识。二是加强行为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安全规定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腐蚀和影响;指导班级开展安全法规学习和自律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安全用电、安全出行、谨慎处事,依法维护个人的正当权益。三是举办安全员和义务

消防队员培训,多渠道、多方位强化、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逐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人人重视安全防范工作的氛围。

(二)狠抓制度建设,规范师生的安全行为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一种约束机制,没有制度就等于没有规矩,没有约束力。高校必须建立一整套制约机制。除了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外,同时还应体现自身的工作管理特色,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校纪校规,约束师生员工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本着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既约束了违法违纪行为,又可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

(三)狠抓内部防范,从源头上构筑确保安全的防线

科学的防范体系是多种防范功能、措施和手段的有机组成体系。要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重点要在防范上下功夫,运用各种预防手段,达到安全的目的。学校内部安全防范必须建立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综合防范能力。首先要做到“人防”落实。人的防范是决定性因素。要配强配足保卫干部和精明强干的校卫队员;要加强门卫管理,把好校园秩序的第一道关口;学校重点要害部位要实行专人专管,24小时值班守护;加强校园“110”建设,提高保卫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等。二是要加强物防。对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严格落实“三铁一控”(铁门、铁窗、铁橱、防盗报警监控系统),双人双锁制度,预防和避免因物防不到位发生事故和案件。三是技防是关键。要充分发挥高科技手段在学校内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作用,完善计算机管理网络,充实性报资料数据库,建立与健全电子监控、报警体系,实现科技创安,加强科技防线。

(四)狠抓检查,强化整改,防患未然

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要突出抓好三个检查。一是要突出抓好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的重点检查;二是要突出抓好放假前、假期中、开学后的全面检查;三是要不间断对校园不放心部位实施突击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指定有关部门和责任人限期整改。对问题大、花费多、存有重大隐患的部位,要向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汇报,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确保不发生人为的治安和安全责任事故。总之,高校安全防范是一项基础性的、常抓常新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防范工作的内涵,从工作指导思想、工作措施、工作方法上加以创新,不断开创安全防范工作的新局面。

三、加强高校保卫队伍自身建设,是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基本保障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保卫工作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保卫队伍建设好,因为高校保卫队伍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战斗集体,是一支担负着繁重保卫工作任务的队伍。因此,高校保卫队伍的建设,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受到学校党委、行政和师生员工的密切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对保卫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高校保卫队伍,是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基本保障。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高校保卫队伍应当具备以下六点基本素质。

一是政治素质要坚定。高校保卫队伍担负着防范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保障国家财产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高校政治稳定和校园治安秩序、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秩序的重任。要完成好这些任务,要求高校保卫队伍在政治上必须合格,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严格的政治纪律,以及很高的政治鉴别力和很强的政治敏感性。这就要求高校保卫队伍要自觉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政治素质,进而保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会迷失方向。

二是道德素质要崇高。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保卫队伍应具备如下职业道德素质。热爱保卫工作,热爱教育事业;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努力工作,勇于创新;文明执勤,热情服务。

三是心理素质要沉稳。目前高校保卫部门尚无执法权,保卫人员履行工作职责时,会有许多困难和不便。这就要求保卫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克服各种畏难情绪,培养乐于吃苦,勇于奉献,敢于拼搏,不怕挫折的精神,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磨炼自己的工作意志,做到处变不惊,镇静自如,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四是作风素质要过硬。保卫队伍要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自律作风。具有这些优良作风,才能对师生员工热情服务;对待犯罪分子打击有力;对待突发事件果断处置;对待生与死视死如归。真正成为一支让师生满意、领导放心、犯罪分子惧怕的队伍。

五是业务素质要专深。高校保卫工作是一项集执法、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胜任这些工作,必须具备娴熟的查案破案能力和制定实施保卫工作方案的能力;熟知保卫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定;熟知违法犯罪和各种灾害事故的预防、预测和综合治理;具备良好的视察思维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快速反应和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素质,就需要保卫队伍有较高的文化基础,要善于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注意经验积累,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自觉提高专业本领。

六是身体素质要强壮。保卫工作具有突出性、连续性、紧张性、危险性等特点,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因此,保卫队伍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是做好保卫工作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保卫干部平时要正确处理工作与身体锻炼的关系,在繁重的工作中,也不要忽视身体的保健和锻炼。高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也要关心保卫干部的成长进步,健康状况,落实福利待遇,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中去。

上一篇:学校创建武汉市园林式学校汇报材料下一篇:纪检机关孙文龙纪念馆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