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形势与对策

2024-06-11

高校安全形势与对策(精选8篇)

高校安全形势与对策 篇1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对策

我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这21世纪的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下面就围绕着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当前现状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作出浅析。

一、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我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近期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新的变数,不稳定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总体上呈现“北稳”、“西热”、“东闹”之势。

1、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2、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3.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谐在对手。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及中美战略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国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及对华施压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与蒙古的全面关系。

二、增强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长久之计

从苏联解体以及冷战历史教训得出,国家的竞争主要是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发展中心,以军事为后盾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长久之计。

1、自主建新,建立军事新思想

在科技强军上,向跨越式发展道路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宏集型向科技宏集型的较变,以信息化作为军事建设的发展方向,建立一支远洋海军,应考虑建造航母舰队,以捍卫中国海洋,国土和重要海上通道安全。建立一支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信息化高的陆军部队,以及战略空军部队,全军提高军事感慑和作战能力。

2、中国应理直气壮的发展国防现代化

当代中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内忧外患,中国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国相对于欧美国家以及日本,中国国防力量依然落后,而中国威胁论对制约着中国国防建设。对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没有必要过于关注别国言论,威胁论是它国面对大国崛起由不习惯到习惯,有反对遏制到逐步接受的过程。中国就是在威胁论中发展起来的,现在西方国家逐渐接受中国的崛起,威胁论反而下降。只要我们国防力量保持在积极所规定的合理水平,我们就应该大胆投入,不必顾虑中国威胁论。中国通过积极军事外交,宣传我国和平崛起国策,并且在国际社会担负起负责任大国,国际社会会把中国军力发展视为正常的。3.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军事领域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信息化时代对军事人员的要求也是全面的,除了政治素质上,最重要的是科技素养,军事院校要从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开始,加大培训力度和培养步伐。同时建立一种能留住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大批军事人才,提高国家军事力量。

三、结语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需要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睦邻外交下开展国际军事交往,增强军队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

高校安全形势与对策 篇2

二十世纪前后十年间,我国各类高校普遍扩大校园规模和学生人数,相应地校园网络不断得到改造扩充发展,依托校园网的各类资源也日益丰富和完善。目前校园网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要平台、内外信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手段和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在线人数不断增多、网络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1]。如何有效地保证校园网的安全,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成为高校普遍关注的课题。

1 高校网络特点

高校网络经过大规模的发展变革,既不同于以前,也不同于一般的公司网络或中小学校园网,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1.1 网络结构日趋复杂

高等院校经过近20年的扩张,基本上都已发展成为多校区,校园网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人数增加了,覆盖范围扩大了,出口从单一出口发展成为多出口,而且网络规模发生了很大变化,拓扑结构也从第一的拓扑结构发展成为混合型拓扑结构,如由星型结构和总线型结构结合在一起的网络结构,这样的拓扑结构更能满足较大网络的拓展,解决星形网络在传输距离上的局限,而同时又解决了总线型网络在连接用户数量的限制[2]。校园网络的核心设备一般采用双机热备份,路由策略、访问控制等更趋复杂。

1.2 设备众多,分布广泛

校园网物理上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通过主干光纤线路连接在一起,光纤收发器、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服务器等各类网络设备成百上千安装在各栋楼宇,价值大,易发生故障和安全事故,给校园网络管理和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1.3 网络用户众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一部分用户对计算机兴趣大,思维灵和,技术水平较高,一部分人却不具备基本的电脑常识,连如何设置I P地址都弄不明白,更别谈如何保护自己电脑免遭侵害,所以技术水平两极分化明显,同时网络上各类木马、病毒、破解工具泛滥,因而内网面临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如在学生宿舍,个别用户为了自己占有更多带宽或证明自己,利用A R P病毒攻击其他用户。

1.4 部分资源有访问限制,保密性要求较高

高校有些资源或有些应用服务由于使用许可等原因,有访问限制或者是不对外的,具有一定保密要求,例如图书馆藏资源不对校外用户开放,某些科研信息涉及国家利益不能公开,这就要求网管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阻止非法访问或非法入侵。

1.5 网络使用频率大,网络脆弱性强

高校网络除深夜外,其余时间用户大多在线,网络设备带宽都是满负荷运行,白天集中在办公区、教学区,夜晚集中在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一旦个别用户机器中毒或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容易出现整栋楼宇无法上网甚至局部瘫痪。

1.6 网络资源众多,应用广泛,

依托于校园网的应用服务五花八门,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学校、系部W E B服务、域名D N S系统、邮件Email系统、视频点播VOD系统、文件下载F T P系统、图书查询借阅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精品课程系统、保卫监控系统等。防黑防木马防攻击,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网络安全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2 高校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高校网络出口多,带宽高,内外信息都能从网上方便快捷找到,用户对网络依存度较强,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网络攻击,特别是内部用户,对网络的结构布局和使用模式细节比较了解,因而网络所面临的风险很大,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点:

2.1 用户缺乏网络安全常识

与具有较高攻击防范意识的用户相对立的是大多用户包括部分老师和学生,严重缺乏网络安全常识,在他们的意识中只要安装了杀毒软件就以为万事大吉,电脑用户名及密码设置简单易于破解,有的甚至不给机器设用户名和密码,不打补丁、不给软件升级等等,这些机器往往成为“肉鸡”,给网络带来严重的威胁。

2.2 网络攻击频率较高

依托于校园网的各类资源很多,并大多与学生相关,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而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也就是校园网,因而学校各类网站资源往往为他们首选的攻击目标,同时对某些网络设备如防火墙、路由器、交换器的用户名密码,他们也采取各种手段破解,所以校园网成了木马病毒工具的试验场,攻击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场。

2.3 盗用学校网络资源严重

由于TCP/IP协议本身原因,一旦某个用户开户了,其他用户可以通过它以代理或共享上网的方式使用网络,因而私接路由器、私设代理、私接线路、破解无线路由的密码等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带宽耗竭,影响了学院利益和正常用户的使用。

2.4 网上留言草率

由于教学管理的需要,学校各系各部门有的在自己的主页上设有留言板、论坛之类的互动平台,便于老师与学生交流,然而个别学生却发表一些侮辱他人或有违法律的信息言论,给网络管理部门工作带来不必要麻烦。如我校某系留言板成了不发信息的发布点,给学院造成了恶劣影响。

2.5 病毒网内传播快,易大面积扩散

由于校园网规模大,在线用户很多,因而一旦某台电脑感染了病毒,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病毒将可能在短时间内散布到整个校园网络,严重的造成校园网堵塞瘫痪,影响网络的正常使用。

3 加强高校网络安全的措施与方法

3.1 加大网络安全和管理系统的投入力度

一般学校较注重校园网建设中硬件的投入,忽视甚至忽略网络安全和管理系统方面的投入。其实设备再好,说到底只有发挥设备的应有性能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现有的复杂环境下,仅靠网管人员的知识经验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入侵检测、入侵预防、身份认证、流量分析等各种安全监管系统,采用先进的安全检测手段,方能有效及时排除各种危险和故障。

3.2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强化网络安全宣传和培训

用户上网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电脑知识,导致系统漏洞百出,木马病毒泛滥,是大多网络安全事故产生的真正原因。因此,要使网络安全有序运行必须首先提高用户计算机水平并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及可能给个人和学校带来的危害,掌握电脑防毒防黑技巧,同时强化网络法制教育,并把网络安全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紧抓不懈。具体操作中,可把电脑安全设置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做成视频或P P T形式放在网上或张贴在公告栏,也可就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安全问题定期做一些技术讲座和培训,甚至可将网络安全、网络法律教育等纳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引导和规范用户的上网行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有效的操作规范

网络安全涉及面很广,学校必须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指导下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分工到位,落实到人,同时制订操作性强的用户上网规范,明确部门对其管辖的上网用户负有安全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违者必究,提高用户上网的安全意识。

3.4 汇聚各方力量,建立多维网络安全体系

每个学校都有不少对计算机网络兴趣高、技术水平高的用户,这部分人采取防堵措施是不行的,应该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技术运用到学校的网络安全建设中来,多倾听他们对学校网络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可聘请他们参与到学校网络管理中来,从而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保障了校园网的安全[3]。另外网络安全涉及的面广,技术更新快,网管中心还应着力探求与其他高校和公司的协作、合作和交流,建立立体多维的网络安防体系。

3.5 加强安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对网络安全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开拓进取精神,随时跟踪网络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变化,因而单位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给员工学习进修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不断地更新知识,了解技术新的走向,了解其他高校新的做法,吸收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达到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营造人才茁壮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 结论

网络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的载体,对学校的管理、发展至关重要[4]。网络安全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或某个部门的事情,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采用有效安全技术手段和措施抵御和防范来自网络的攻击、木马和病毒,同时也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的制度和规范。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更要不断加强学习交流,掌握新技术,发现新问题,改进和完善校园网络的安全策略,从而减少网络安全隐患,保证网络良性运行。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网络安全隐患日益突出,结合高校网络特点,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强化校园网络的安全对策。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入侵检测,ARP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84-305

[2]吴功宜,吴英.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7-18

[3]李新,孙中涛.高校校园网安全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装备.2010,97(9),27-29

高校安全形势与对策 篇3

一、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1、高校扩招以及教育观念的“功利化”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挑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自1997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规模急剧扩大,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日趋多元化,学生成分更加复杂化,素质层次差异较大。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严重滞后,这就使得学生与校园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引发的一些治安案件也大幅度增加。如因在图书馆抢座位引发的争执、打架斗殴,因食堂拥挤、服务质量差引发的争吵甚至打群架等等。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起了本质的变化,时代需要能在激烈竞争中摸爬滚打的、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全能复合型人才。高校的教育工作中也往往注重有多少博士点,硕士点,有多少科研项目,每年能培养多少专业性人才等等这些有形的成果,安全教育也因此被处于改革完善中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所忽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制、法规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他们自我管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经常会为了追求面子,追求名誉,为了学位或毕业证书,铤而走险,如因考试作弊,偷改成绩,花钱请“枪手”等等违纪违规的事情而不能正常毕业,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

2、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引发的安全教育新问题。随着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迅速推进,高校也正在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逐步走向社会,走向市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增加了高校与社会接触的窗口,一些原属于学校内部的服务性单位转为企业化管理,逐步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园区,社会上各种人员进校服务。这种复杂的新形势,造成学校与社会接触频繁,外来人口增加,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从而使高校的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化。高校校园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一方净土”,而更象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小社会。同时,由于学生规模激增,学生宿舍数量、条件、设施与学生供求矛盾愈加突出,许多高校把本该拆掉的、历史和学校一样悠久的宿舍楼重新简单粉刷一下勉强让学生住。宿舍楼是苏联式的老房子,房间内是木制的地板,通风不好,电线错综复杂,线路老化,甚至没有任何消防措施。而相当数量的学生更喜欢自行租房住在校外,自由自在而且条件又好,而学校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比较明确、有效的措施。使得学生各方面安全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3、网络化趋势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世界的奇特功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深切感受到。特别对于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更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正以为如此,网络也成为了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进行文化渗透,争夺大学生思想领域的主要工具。比如以李洪志为首的法轮功组织顽固分子就利用“明慧网”和“新生网”对国家政策和领导人进行恶意中伤;一些道德败坏的人还利用互联网传播不健康和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黄色网站等等,还有的人以网上交友为借口进行犯罪活动等等。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心理尚不定型,认识能力有待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之中,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沉湎于“网上世界”,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侵害。同时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去社会性、隐蔽性和弱规范性等特征,有的大学生经常会由于现实世界的失意,在网络中重新塑造另一个自我,按照自己的方式和个性,用尽各种方法去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比如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恶意中伤他人,进行人身攻击;非法进入他人的网络系统,破坏他人的数据和资料等等。1998年我国第一例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罪名逮捕的杨某就是国内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

4、学生自主性增强与传统管理模式的矛盾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挑战。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工作模式,高校学生工作体制相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与学习生活状况的不断变化而言始终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针对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大学生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交融、新生与陈旧交锋、先进与落后对垒、东方和西方文化碰撞的变革时代,他们的社会心理、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评价体系、价值观念的正发生急剧变化。原有的学生工作体制缺少相关的应对措施,与学生的新思维发生激烈的冲突。一方面,高校学生工作者作为享有管理特权的职能部门,在地位上高于普通同学,对于这些部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决策决定,在校大学生必须遵照执行,甚至强制执行。这种观念和做法遭到自主意识不断提高的大学生的反对,他们认为学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是服务者,不是管理者,也不是领导和监督,而是协助高校其他部门为大学生成才与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向多元化的小社会的发展,学生与社会、与市场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学生从事的各种家教活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等等,都不断地塑造学生消费者的角色,他们需要享受教育消费的服务,而不是为了安全问题,生活在学校划好的圈子中。

二、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必须研究新问题,采取新的对策,才能维护我国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培育好社会需要的、多功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认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构建一个平台。即要构建一个网络平台。一方面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牢固的、经得起考验的思想防线,决不能让他们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迷失自身在思想上和学业上的发展方向,要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加强对学生上网的引导,防止各种不道德的、破坏性的网络行为发生。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知识,如防火防盗、逃生自救等知识在网络上公开宣传,结合生活学习中的事故、案例进行网上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害、自我抗险能力。

2、转变两个观念。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条件下,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形势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日深,同时国内的政治、经济体制等一系列社会改革和高校内部改革的深化,也对高校安全教育的理念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首先要转变安全教育“无用论“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环境下,教育目标越来越功利化,社会对高校的要求也越趋向实用化,这样的环境为安全教育“无用论”提供了滋长的土地,认为安全教育只是空谈,就算学校重视学生也不会重视,学校重视的是教育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安全问题只要学生自己负责就好,发生问题、事故也是不可避免。其次是安全教育“形式论”。目前在高校中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纳入议程,没有任何安全教育课程,学生不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对有关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如放盗、防火、防骚扰、逃生等等也没有较好的认识。安全教育仅仅在形式上、在会议上长篇大论,往往等到发生事故的时候再来总结,再来反思,总结反思也往往停留在纸上,没有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因此,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大安全观,充分认识并自觉做好有关安全的教育,从思想观念上真正重视,真正筑起防火墙,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3、加强三个建设。首先是加强教育队伍建设。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基本上由政治辅导员承担。政治辅导员除了日常的管理外还肩负着繁杂的各项有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工作,而且目前辅导员队伍由于各项待遇、福利偏低以及出路的不明确,使得辅导员队伍人心不稳,工作热情不高,导致安全教育工作出现空挡。因此,高校要加强安全教育队伍的建设,不能把责任全部压在辅导员身上,而应该调动有关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的力量,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增强政治敏锐性,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的警惕,正确对待国内、国际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加强队伍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网络技术、防火防身以及工作技巧,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其次是加强安全教育知识的“三进”建设,即进学生宿舍、进网络世界、进社团活动。要做好有关各方面安全知识的宣传,使防火、防盗、防骗、逃生、自救等知识进学生宿舍,对学生宿舍中的思想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控制各种危险事故的发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进网络世界。网络世界的隐蔽性、自由性和弱规范性很容易使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甚至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引发网络违法犯罪事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优势为安全教育服务,做好安全教育知识在网络中的宣传,提高学生在虚拟世界中的分辨能力,使学生在网络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引导和规范;做好安全教育知识进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舞台之一,要做好安全教育知识在大学生读书社、艺术团、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等的宣传,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再次是要加强硬件软件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园的硬件软件措施建设,特别是在高校扩招、人口成分复杂的情况下,更要加强对学生集体宿舍消防安全措施的建设,加强防护网、道路减速障碍物、交通标识、停车场等等。同时在有关安全的管理上要实现网络化和科技化。

高校安全形势与对策 篇4

近年以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激励引导下,农业机械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农机监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课题,必须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当前农机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宣传不到位,致使农机拥有者和使用者法制意识淡薄。一部分机手甚至认为“农机监理只是收钱”,不愿意积极配合,逃避管理;二是为得到较高的收益,部分机手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三是各级政府对农机监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农机监理的投入不够,致使监理装备差,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四是农机手尽义务多,享受的权利少。各农机监理部门收费都有法律依据,并有明确的收费标准,但农机手只有缴费的义务,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权利,农机监理部门在处理监理与服务的关系问题上还未能及时跟上农机化工作的发展节拍;五是农机监理机构还不健全,监理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不固定、不专职,给农村的农机安全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之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属双层领导,工作内容较多,既要服从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还要从事农机管理、培训、推广等工作,间接地制约着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

二、做好新形势下农机安全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1.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宣传,开创农机监理工作新局面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部《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农机监理工作的执法地位和农机监理机构职责范围及权利义务,为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政策依据。农机监理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在农机手相对集中的厂矿企业、集市及乡(镇),采取多种措施对机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以举办农机教育安全讲座、播放农机安全知识录像等方式,教育机手、群众提高安全意识;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农民朋友进行农机安全教育,了解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性。

2.强化服务,提高农机监理的总体水平

农机监理的工作特点和社会性质决定了其职业道德,必须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宗旨,以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为工作核心,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尽职尽责为根本要求,以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为工作目标。

要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从实施规范管理人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工作水平、服务能力的高低源于素质。农机监理部门应把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严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理队伍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严把监理人员素质关,实行考核上岗、持证上岗。

要明确岗位职责与目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定期考核,奖罚分明,促进监理人员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自身执法行为。二是要文明服务,热情而义耐心地解答农民群众的咨询,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三是要实行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四是抓好廉政建设,做到廉洁自律,秉公执法。

高校安全形势与对策 篇5

浅析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管理对策

摘要: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对高校实验室实行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将对高校的`教育事业以及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就如何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进行阐述.作 者:赵齐 Zhao Qi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期 刊:现代科学仪器 ISTIC Journal:MODERN SCIENTIFIC INSTRUMENTS年,卷(期):2008,(3)分类号:X9关键词:实验室 安全管理 管理对策

高校安全形势与对策 篇6

摘要:现阶段我们的高校师资方面建设存在着很多矛盾与问题。主要矛盾是在我们高校教师师资力量管理方面与学校扩招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高校扩招后的需求,这样会加重在教学方面对高校教师的负担,同时还存在着教学经验较少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更好的分析和解决我们高校在师资管理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师资;教学;人才

要想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首先我们要抓好学校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只有清醒的认识到我们高校在师资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才能够用正确的办法处理好我们在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我们高校的教育事业推到更高的层次当中去。这是我们在未来需要通过不断努力来实现的长远发展目标,为我们高校在未来的教学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在师资管理与建设上存在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不断的在教育事业上得到高速的发展,高校学生规模由的340万人增加到的两2100万人,再到现在的3000多万人。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高校在教育方面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教育普及的大众群体化的教育阶段。高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是设备设施方面的问题,还有师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师资管理方面,急需大量有经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进行教学,有助于我们在教育事业上的长足发展。

以上问题只是我们高校表面上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在师资方面的管理能力和具体模式方面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表现。

1、思想观念落后导致高校师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高校在师资管理过程中,以行政管理来取代学术管理,行政管理在高校的外在管理上还是可以的,但是在内在的辅助上就略显不足了。学术方面往往体现为一种内在的形式,而作为教育管理的我们则一直做着自己的份内工作。如果两者进行有机结合,高校师资管理将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2、高校办学效益化导致师资管理的下滑。现今我们自高校教学方面的师资管理中,有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况,高校由于扩招师资力量不够,急需面向各种平台进行招聘。但有些高校却恰恰相反,并不是很急切地需要师资力量的补充,其主要原因是,师资引进不敢太过急于求成,还有就是在现实层面上师资力量少但是工资方面也相应的.变得丰厚了很多,虽然工作压力会很大,但是为了能够尽量降低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的开资,现在不少学校也都是这样的,宁可我们在师资数量上少一点,工作面乱点,压力大点,还是要尽可量的保持这种状态,以此方法来提高我们高校在办学方面的整体利益。因此,我们说现在高校为什么会这样运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经济利益方面的问题。

3、高校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我们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校的师资力量都是采用编制固定的办法进行管理,这样对师资的良性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二是,教师在职业的自信与稳定感较强,有较强的“铁饭碗”思想,不会过分担心因为自身的能力上的问题。三是,在高校师资的使用方面,过度重视在数量上的填补,在教师师资质量方面很轻视,在师资力量的考核方面过于形式化、走过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现在师资力量在管理方面提升缓慢的主要原因。

4、高校师资管理方面的认识较为偏激。我们高校在师资力量的创新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在认识上过度偏激。只重视在学历方面的培养,轻视了在能力上的提升。只注重片面的追求高学历。在学校的教育资源使用方面,只注重对外在人员的吸引,而不注重内在人员的使用,高新聘请在外的知名教师而不重用本校慢慢提升起来的老师。这样就引起在高校内部培养起来的人才的思想变动,造成内部人才的外流。

二、高校师资管理的对策

在高校的师资管理层面,主要是为了建设一支组织合理、素质过硬的全面型师资人才梯队,为高校发展做好充足的师资资源储备。具体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发挥学术自主,促进科学支教。高校在师资管理上应当认清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根本上达成共识的创新机制,能够让教师正确认识自身,约束自身,努力在高校的发展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我们在教学方面做好铺垫。我们要用学术的角度去管理,尽量避免利用行政管理的方法来管理教师,使师资管理方面切合理论实际,十分符合高校教学方面的实际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使用行政管理来代替学术管理的状况。

2、创新师资管理,促进整体效果。主要是在优化师资队伍在学历方面、学缘方面、学科方面、年龄方面、职称方面等,努力建设创新成为一个有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过硬的高校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在整体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3、创建优质环境,促进教师发展。高校要想真正创建出能够达到未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过硬师资梯队,就需要在师资人才的发展道路上下功夫,同时通过上级相关政策合理调控和在事业方面的引导,努力促进教师在教育上积极努力,追求上进。只有高校的师资力量在整体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才会相应的提高。

总之,在教育方面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努力,同时在教师管理上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目前在高校的师资管理上我们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本文在高校师资管理方面的形势分析和讨论,使我们也知道只有创新现在的高校管理机制才能够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上做好师资人才培养,才能在未来的国家人才培养事业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冰.我国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

[2]谢永强.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举措[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高校安全形势与对策 篇7

一、“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选题难以把握

“形势与政策”课除了介绍国际国内的基本形势与政策, 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等, 还要对当今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这些内容并非固定不变, 而是具有很强时效性和现实性。当前形势与政策发生改变, 或是出现新的社会热点问题, 授课内容也会随之改变, 可以说这是一门需要时时更新的动态课程。所以“形势与政策”一般没有固定教材, 高校一般会根据当年总的形势与政策制定一个教学大纲, 但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本人。而教师在内容或是角度的选取上往往容易将注意力放在一些社会焦点上, 疏于将选材与学生层次和专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容易割裂开来, 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视程度、认可程度不高

“形势与政策”作为通识教育课, 普遍不受学生重视。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所讲授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大政方针等内容与所学专业没有联系, 对个人成才没多大帮助, 是一门形式大于内容的课程。这种看法一方面表明学生对宏观的时事政治和社会形势关注程度不高, 缺乏政治敏锐度;另一方面体现出学生没有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国家繁荣联系起来, 缺乏宏观意识。

3、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教学水平有限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高校都日益重视, 在师资结构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同时具备知识性和现实性, 并且结合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不同学科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而任课老师往往是由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或是辅导员担任, 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老师很少, 甚至没有。学校在优化师资结构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到任课老师的学历或是教龄, 却忽略了这些老师很可能只具备单一专业背景, 缺乏跨学科教学的经历或经验。任课教师不具备跨学科讲学的能力, 就容易在选题、备课、讲解的过程中陷入僵化, 难以将不同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讲解。教师在授课时就容易照本宣科, 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授课效果自然不尽理想。

4、考核形式单一, 成绩评定方式不科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一般以考查为主, 方式为由学生提交一篇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根据论文的完成情况打分。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出勤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作为平时表现, 只在总成绩中占10%到30%的比例。可见, 成绩主要来自课程论文的得分。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撰写课程论文时往往是对网上资料的抄袭或拼凑, 论文质量不高, 雷同率却高得惊人。这样的论文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在批阅时也不好拿捏评分标准。

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对策分析

1、引导学生将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无论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 还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 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 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因此,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 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2。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专门人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其个人的成才必然跟社会的发展, 国家的繁荣紧密相连。而形势与政策的大环境决定了大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空间的上限和个人发展的方向, 也制约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只有认清当前形势, 把握现实政策, 结合自身实际, 才能正确定位, 为自己的发展确定适合的职业和发展方向3。

任课老师在选题之初就应该针对性的选取一些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相关的形势与政策作为主要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也能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比如,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当加入就业形势与政策方面的内容, 可以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 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从而引导学生及早确立自己的定位与方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还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 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2、加强“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情况分析、思考专业相关的形势与政策, 使枯燥的政策理论知识获得鲜活的生命力, 也能促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形势与政策”课在自身学习和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真正进入到学生的意识中。

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教学内容就必须以实际为本, 以学生为本。任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出发, 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4等。教师在备课之初就应该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思想状况和专业特点, 同时密切关注与该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行业新闻动态, 并收集整理形成素材, 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及专业的实际情况, 为实现“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结合做好准备。在教学内容设置上, 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实际, 将专业发展趋势、职业素养等贴近学生的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 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一般没有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这些“非专业”的教师虽然有较高的学历, 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是不一定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跨文化、跨专业的背景。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高校应当建立起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形势与政策教师培训机制, 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的培训, 并将新的形势和政策发展介绍给教师, 同时也向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主动学习, 了解新的时事动态、政策导向, 了解学生的专业发展态势, 提升自己专业素养、教学水平的, 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

4、改进教学方式、拓展教学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媒体,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以真实案例引起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 引入理论教学的案例分析法;模拟真实社会环境, 让学生体验社会情境的情境体验教学法;选用适当教学相关视频, 帮助学生直观生动了解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教学法等。

5、成绩评定采用综合评价方式

现阶段的“形势与政策”课成绩评定体系以课程论文的成绩为主, 这种评价方式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形势与政策素养, 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当适当加强平时表现和实践教学的权重, 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可以从上课的考勤、课堂发言、分组讨论、平时作业等环节纳入平时表现评价中, 再结合课程论文的撰写情况, 将过程性表现与结果性评分综合起来, 做到成绩评定与学生能力发展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开放式的课程, 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也需要持续的创新与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2]、陈红媛, 陈若松, 唐海珍, 周立华编.形势与政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4

高校安全形势与对策 篇8

关键词:高校班级管理现状对策

班级在教书育人、管理学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是学校管理中的基本单位,学生的管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着我国高校的发展,班级管理在学生成长、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个性、学习成绩等存在差异性,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也存在差异性,进而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本文针对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状等进行分析,并给出一定的改善措施和对策,提高高校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1.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发生变化,在形势下,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着重要的挑战。从当前的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第一,高校班级管理缺乏凝聚力

从当前高校学生的年龄、家庭进行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大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当代大学生的个性较为独特,而且思想开放、思维活跃,进而为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增加了难度。学生之间不知道如何沟通、合作等,也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等,造成当前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进行,缺乏凝聚力[1]。

第二,小团体现象严重

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学校生活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服务意识较低,大多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学生经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且大多以宿舍为主,形成一个小团体,而对于班级的管理关心程度较低,进而使得整个班级中出现很对小团体,没有一个整体概念,造成班级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展开。

第三,学习气氛差

学生从小就接受者高压学习,尤其是初中、高中阶段,面临着升学压力,不敢放松,但是一旦进入大学,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苦日子”已经结束,需要尽情的享受自由的时间,加上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开放,很容易受到各种诱惑,无法在大学里认真学习。大学管理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管理不同,大学管理相对开放,所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低,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淡化,没有学习目的,这类型的学生比比皆是,所以高校班级学生的学习管理质量较低。

第四,良性竞争较差

班级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和班务管理中,需要重视竞争,学生之间的进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争。良性的竞争可以促进共同进步,恶性疾病将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目前在高校班级管理中良性竞争较差,有其是在奖助学金竞争中,出现了很多严重的不和谐现象。国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性,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继续进行学业,开设奖助学金。新形势下奖助学金自助力度的提高,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和挑战,也是学生在奖助学竞争中,产生了一种恶性状态,在奖助学金竞争中,只顾自己利益,不关心同学、不关心学习,这种恶性竞争状态,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影响着班级管理。

综合当前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我们认为当前影响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因素主要有:(1)班级中的个体,集体意识较低;(2)学生家庭生活对班级管理的影响;(3)学生自己本身在高校学习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4)高校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这些都是当前影响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因素。(5)高校的扩招,增加了班级的成员,将班级管理工作增加,并加强了班级管理的难度。这些影响因素,影响着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也影响学高校管理质量的提升。

2.改善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现状的对策

第一,将班级管理制度完善

完善高校班级管理制度,是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第一步,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和完善中,需要将行为规范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民主参与制度等加入其中,完成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之后,要将其落实在实际的工作中,并嚴格的执行。通过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等。在班级管理制度制定中,需要保证制度的规范具有可行性,保证制度的制度是为整个班级管理服务的,保证公平,促进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第二,组建干部队伍

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需要一支干部队伍,帮助辅导员完成班级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需要保证每一位干部,承担不同的管理任务,并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干部队伍的建设,可以公开的竞争选举,由学生推选出自己较为信任的同学担任,辅助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

第三,营造班级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每一位成员都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影响人物,提升班级管理质量,需要从学生自身出发,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或者是沟通交流,根据了解到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制定班级管理的目标、制度,充分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为班级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这个氛围和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参与班级管理,并提升自己,主动学习。

第四,加强师生沟通

高校管理相对开放,学生的时间非常充足,几乎除了上课时间,学生有教师之间没有见面的机会,因为对学生的现状和心理没有了解,进而使得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较低。为了加强班级管理,需要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并借鉴学生的意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等[3]。

第五,建设班风、学风

为了在新形势下,提高高校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良性竞争、关心同学、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需要加强学风、班风的建设[2]。针对奖助学金等激励机制,要对学习和生活上真正有困难的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奖评制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班级中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辅导员需要高度的重视,并主动、积极的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中,让每一位班级成员都有一种集体归属感,积极的为班级管理做贡献。

改善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现状的对策,还有很多种,例如建立特色班级文化、转变管理模式、开展特色活动等等,都可以促进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改善。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班级组成成员的工作参与,发挥各自的作用和优势,为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为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增强班级成员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班级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是高校管理的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中,影响班级管理质量和效果的因素有很多种。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为了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需要针对其发展现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师生共同为高校班级管理努力。

参考文献:

[1]黄文华. 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 世纪桥,2012(03):147-148.

上一篇:学校迎新年活动新闻稿下一篇:听蝉,听蝉赵嘏,听蝉的意思,听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