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字词练习

2024-08-30

中考文言文字词练习(通用7篇)

中考文言文字词练习 篇1

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记录)束手无策(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死者长已矣(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8、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当奖率三军(应当)今当远离(将要)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

19、道

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伐无道,诸暴秦(道义)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20、得

二者不可得兼(能够)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21、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22、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

23、吊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人皆吊之(慰问)

24、度

孤不度德量力(duó估计,推测)关山度若飞(过,越过)

25、端

左手执卷端(画幅的右端)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

26、恶

恶能无纪(怎么)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

27、发

有时朝发白帝(出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fà头发)

28、凡

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是)凡三往(总共)

29、方

方七百里(见方)有朋自远方来(地方)长方形(方正)30、分

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必以分人(分配,分给)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

31、奉

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奉)

32、否

尚能饭否(fò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

陟罚臧否(恶、坏pǐ)

33、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fú,发语词,那)夫环而攻之(fú,发语词,那)夫鼾声起(丈夫)罗敷自有夫(丈夫)

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

34、扶

便扶向路(沿着,顺着)出郭相扶将(挽扶)

35、拂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阻碍)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bì辅佐)以手拂之(轻轻擦过)

36、福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此何遽不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

37、富

与仓禀府库池苑囿之富且大(富丽)家富良马(富有,充足,有许多)

38、更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更相庆(互相)更上一层楼(再、又)举杯消愁愁更愁(更加)

39、苟 苟富贵(如果)故不为苟得(苟且)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苟无饥渴(且,或许,希望)40、固

固以怪之矣(本来)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君子固穷(安守,固守)

41、故

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余虽愚(所以,因此)

42、顾

顾野有麦场(回头看)无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

4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

44、冠

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帽子)既加冠(男子成人礼)

45、光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仿佛若有光(光线)

46、归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47、过

过秦汉之故都(经过)及鲁肃过寻阳(到)人恒过(犯过失)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

48、好

秦氏有好女(美)好鸟相鸣(美)

好收吾骨瘴江边(以便,能够)好为梁父呤(喜欢)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

49、号

阴风怒号(háo大叫,呼啸)故自号曰醉翁也(hào别号)号为张楚(国号)号令召三老(号令)50、还

飞鸟相与还(回家)

扁鹊望桓公而还走(同“旋”,xuán回转,掉转)

51、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无冻馁之患(忧患)

为乡人所患(当作祝害,认为是……祸害)

52、惠

大五加惠(恩惠)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53、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54、极

此乐何极(尽头,穷尽)南极潇湘(尽,到)尝极东方(穷尽)初极狭(非常,最)

55、寂

视端容寂(平静)寂寥无人(寂静)

56、加

而山不加增(更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57、间

立有间(jiān一会儿)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量词)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夹杂)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暗地)又何间焉(参与)

58、见

路转溪头忽见(通“现”出现)胡不见我于王?(引见)于是见公输盘(召见,接见)曹刿请见(召见,接见)子墨子见王(拜见)见往事耳(知道)贵人过而见之(看见)

59、将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领,名词;率领)公将战(将要)出郭相扶将(挽扶)宫使驱将惜不得(无实在意义)60、角

于厅事之东北角(角落)梦回吹角连营(号角)61、借

每假借于人(借)愿借子杀之(依靠)62、尽

担中肉尽(没有了)林尽水源(没有了)利尽南海(全部取得)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63、就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接近,趋向)颓然就醉(接近,趋向)承受 即使 64、居 居十日(过了)不可久居(停留)65、举

举大计亦死(发动)管夷吾举于市(被举用)黄生举进士(参加)举国欢庆(全)举世无双(全 66、具

具答之(通“俱”,全,都)各具情态(具有)67、决

孔子不能决也(判断)意难决舍(分别)故决然舍去(断然)68、绝 隔绝

以为妙绝(极点)群响毕绝(停止,消失)极高的,陡峭的 69、开

日出而林霏开(散开)连月不开(放晴)旁开小窗(打开)

70、可

高可二黍许(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71、苦

天下苦秦久矣(苦于)苦其心志(使……受苦)何苦而不平(愁)72、乐

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钟鼓乐之(使……快乐)而不知人之乐(乐趣)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快乐)73、类

绝类弥勒(类似)

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同类)74、利

天时不如地利(有利的)兵革非不坚利(锐利)怀抱利器(锐利)利尽南海(物资)75、隶 世隶耕(属于)隶而从者(跟着)76、良

良多趣味(真,实在)此皆良实(善良)77、临

执策而临之(面对,对着,当着)临溪而渔(来到,在)临池学书(来到,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近)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78、鳞

鳞浪层层(像鱼鳞一样)呷浪之鳞(借代,指鱼)79、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命令)忿恚尉,令辱之(让,使)陈守令皆不在(县令)80、妙

妙无一人肯泊岸(奇怪)

以为妙绝(奇妙)81、名

名之者谁(命名,起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故虽有名马(出名的,有名声的,著名的)82、谋

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聚室而谋曰(商量)深谋远虑(思考,思虑)83、奇

明人奇巧人曰王叔远(奇特)邑人奇之(惊异)长约八分有奇(jī零数)84、骑 骑千余(骑兵)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马)85、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狼不敢前(上前)86、强

刚强侠气(强悍)赏赐百千强(有余)不可强以仕(勉强)慕义强仁(力行)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项为之强(通“僵”,僵硬)87、且

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88、清

水尤清冽(清凉)回清倒影(清凉)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89、情 必以情(实情)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友情,交情)90、请

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曹刿请见(请求)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请教)91、穷

欲穷其林(穷尽,动词)

而不其所穷(尽头,名词)乐亦无穷也(穷尽,形容词)穷冬裂风(深)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贫穷)92、屈

猥自枉屈(委屈)手指不可屈伸(弯曲)93、去

一狼径去(走开,离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94、阙

不知天上宫阙(宫殿)略无阙处(通“缺”,中断)95、容

虽席地不容闲(许,让)视端容寂(神色)

花态柳情,山容水貌(容貌)96、乳

妇抚儿乳(喂奶)儿含乳啼(奶头)97、善

岂爱人之善(专长,名词)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罗敷善蚕桑(擅长,动词)98、尚

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尊重,推崇)而君前途尚可(还)尚且 99、少

少时(shǎo一会儿)宾客意少舒(稍微)饮少则醉(不多)陈涉少时(shào年轻)100、舍

至舍(shè学舍,书馆)屋舍俨然(shè房屋)舍文轩而窃敝舆(舍弃)便舍船,从口入(舍弃)意难决舍(丢开,离去)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舍与你的(施舍)101、尝射于家圃(射箭)

乐安敢轻吾射(射箭的技术)102、恶

所恶莫甚于死者(超过,厉害,严重)流辈甚称其贤(十分)103、胜

此时无声胜有声(取胜,胜出,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美好)高处不甚寒(忍受,能承受)驴不胜怒(忍受,能承受)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104、施

然后施行(施行)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105、食

食不饱,力不足(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106、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使于秦(出使)使子为使(使者)107、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曾经)千呼万唤始出来(才)108、市

东市买骏马(集市)愿为市鞍马(买)109、势

逼兵势耳(势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姿势,形状)

110、是

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动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代词,这样)111、适 抱而适市(往)正此地适与余近(正好)其体不适(舒适)112、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得鱼鳆中书(文字,字条)

一男附书至(书信)军书十二卷(文件)113、数

众数虽多,甚末足畏(shù数目,数量)珠可历历数也(shǔ计算)扶苏以数谏故(shuǒ屡次)114、遂

已遂述数行(完成)遂逐其师(就,于是)然操遂能克绍(竟,终于)115、所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地方)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所”与“为”组合,表被动)116、所以

吾知所以距子矣(用什么办法)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117、通

初极狭,才通人(通过)未能通习吏事(通晓,掌握)政通人和(顺利,顺畅)通计一舟(整个)

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通报,传达)中通外直(贯通)118、图

不图观瀑一至于斯(想)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谋取)119、徒

叶徒相似(仅仅,只)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免冠徒跣(光着)徒步旅行(光着)120、推

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其亦欲推其事(推广)121、屯

大雪屯门(堆积)屯大泽乡(停驻)122、望

先达德隆望尊(声望)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看见)

123、为

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制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替,给;做,制造)此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为人五(刻有)故不为苟得也(为了)今为宫室这美而为之(接受)124、谓 谓为信然(说)谓先主曰(对)太守谓谁(是)予谓莲(认为)舍人相谓曰(商量)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太守自谓也(命名)125、文

皆披文轩(画着文采)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舍其文轩(彩饰)126、闻

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127、下

蕲下(攻下,攻克)日光下澈(向下)下见小潭(往下走)128、鲜

芳草鲜美(xiān鲜艳)陶后鲜有闻(xiǎn少)129、贤

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如此其贤(有才能)130、相

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起,共同)舍人相谓曰(互相)131、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取得成效)132、屑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子)133、谢

使君谢罗敷(请问)长跪而谢之曰(道歉)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致意)134、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谓为信然(确实)岂信然邪(确实)

欲信大义于天下(shēn通“伸”,伸张)135、行

性行淑均(品德)xíng

háng 行收兵,比至陈(行军)xíng 行深山巨谷中(行走)xíng 皆次当行(háng,行列,队伍)行阵和睦(háng,行列,队伍)136、许

杂然相许(赞成)

时人莫许之(答应,承认,同意)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承认,同意)高可二黍许(大约的数量)曳物许许声(hǔ拟声词)137、学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学而时习之(学习)138、寻

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139、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句末语气词)140、艳

艳装骑驴(妖艳,艳丽)略无慕艳意(欣慕)141、夷 船背稍夷(平)

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师夷长技以制夷(少数民族)142、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留给,给予)深追先帝遗诏(死去的人留下的)

遗风余思(死去的人留下的)得遗金一块(丢失的)143、已

蒹蔬采采。白露未已(停止)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且壮士不死即矣(算了,罢了)骨已尽矣(已经)144、义 坚持合宜的道德

舍生而取义(正义,仁义)引喻失义(适宜,恰当)145、异

奇山异水(奇异,特殊,不同)觉无异能者(奇异,特殊,不同)父异焉(认为……奇怪)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久行怀远,无它异也(意外的事)146、易

寒暑易节(交换)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容易)易以百金(交易,买)147、诣

由是先主遂诣亮(去,到,拜访)及郡下,诣太守(去,到,拜访)148、益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满招损,谦受益(利益,好处)有所广益(利益,好处)益慕圣贤之道(更加,进一步)益习其声(渐渐地)149、意 意少舒(心情)意暇甚(神情,态度)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想要)150、因

因屏人曰(于是,就)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就)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依靠)罔不因势象形(根据,依照)因以为号焉(因此)151、引

下车引之(拉。表示好感)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引喻失义(称引)152、盈 曾不盈寸(满)

彼竭我盈(充满,士气旺盛)153、用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用,采用)遂用猖蹶(因此)154、友

与友期行(朋友)琴瑟友之(友爱,亲近)155、余

余寒犹厉(剩下的,留下的)余闻而愈悲(第一人称,我)156、与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尔而与之(给)157、欲

可汗问所欲(想)山雨来风满楼(将要)从民欲也(愿望)158、援

援疑质理(提出,引)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也(外援)159、缘 缘故

缘溪行(沿着)160、杂然

杂然相许(纷纷地)杂然而前陈者(交互错杂)161、再

再而衰(第二次)日再食(两次)162、曾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曾不盈寸(尚,还)163、争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争夺)

知而不争(据理力争)164、指

人有百指(手指)不能指其一端(指明)皆指目陈胜(指点)165、至

寡助之至(极点)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礼愈至(周到)166、志 博闻强志(记)寻向所志(标记)处处志之(做标记)歌以咏志(志向)

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立志)167、质

援疑质理(询问)非天质之卑(资质)168、致

听妇前致词(表达、表述)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取得)气可以养而致(取得)无从致书以观(取得)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招致、引来)169、诸

投诸渤海之尾(“之于”的合音,“之”是“到”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其西南诸峰(那些)

今诸生学于太学(各位、众位)170、主

齐命使各有其主《宴子使楚》(掌管)其贤者使使贤主《宴子使楚》(君主)171、属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类)徒属皆日《陈涉世家》(侪、辈)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管辖)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相同、同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zhú通“嘱”,嘱托)172、著

信义著于四海(显露)常著文章以自娱(写作)

著我旧时裳(同“着”穿)173、缀

缀以珠玉(点缀)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连接、紧跟)174、资

吾资之昏《为学》(天资、天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资助)175、子

子墨子闻之(夫子、先生、老师)愿借子杀之(您)子又生孙(儿子)176、自

并自为其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177、足 蛇固无足(脚)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满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充足)以中有足乐者(足以)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178、卒

卒买鱼烹食(士兵)卒于鲁也传之(最终)179、作

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属于作文以记之(写)180、坐

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满坐寂然(通“座”,座位)何坐?坐盗(犯罪)

异词 古义

今义 原文语句

课文 再

两次

又一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或许

选择连词“或者”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狱 案件 监牢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虽 即使 虽然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口技》

稍稍 渐渐地 稍微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科 法律条文 课程或业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爷 父亲 祖父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

妻子 妻子和儿女 成年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无论 更不必说 条件关联词 乃有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交通 交错相通 指运输和平共处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园记》 往往 到处 常常 旦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虽然 虽然如此 关联词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

何苦 怕什么 不值得做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阴 山北水南 阴暗 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 可以 可以凭借 能、行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身 亲自 身体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隆中对》

开张 扩大 店铺开业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羊 为正义事业献身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卑鄙 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品质恶劣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所以 用来 因果关联词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

披 分散 披挂 柔梢披风 《满井游记》 郭 外城 姓氏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孟子>两章》

池 护城河 水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两章》

去 离开 往 一狼径去 《狼》

汤 热水、开水 煮东西的汁 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辩日》

烈士 有雄心壮志的人 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私 偏爱 个人的 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谢 道歉 感谢 长跪而谢之曰 《唐雎不辱使命》

易 交换 容易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唐雎不辱使命》

虚词

之 代词 人称代词 他(它)(们)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指示代词 这 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主谓语之间 不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动词

往、到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于 介词 表示时间、地点、对象 在、到、向、从、对于 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

表示比较 比 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

表被动 被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以 介词 表手段、工具、条件 拿、用、把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核舟记》

凭借、靠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两章》

按照、根据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表原因 因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连词 表目的 来 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表结果 以致 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动词 与“为”结合 认为 或以为死 《陈涉世家》 其 代词 人称代词 他(它)(们)惧其不已 《愚公移山》

指示代词 那 其人视端容寂 《核舟记》

副词 表猜测 大概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表反问 难道 其真无马邪 《马说》 而 连词 表并列 并且(或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为多东坡 《核舟记》

表承接 并(或不译)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则》

表转折 但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表修饰 地(或不译)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中考文言文字词练习 篇2

教文言文, 字词是一个绕不开的坎, 然而, 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 却出现了对比鲜明的两种表现:在日常授课中, 教文言文主要解决字词;在大型的公开课中, 教师很少讲文言文字词。文言文字词教学好像是一个淳朴的姑娘, 她经不起打扮也不需要打扮, 她在平常的日子里为学生的文言文能力作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 一旦到了大型公开课上, 她就默默地退出舞台。在日常课和公开课中有着不同表现的文言文字词教学, 是很多语文教师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文言文中的字词教学的确令老师犯愁, 讲得多了学生听得发困, 失去学习兴趣。讲得少了学生听不懂, 理解不了文章内容。结果是教师左右为难, 学生苦不堪言。如何走出文言文字词教学的误区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忌面面俱到。

教师字字落实, 句句翻译, 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空间, 要做的就是记下教师讲的内容。教师所讲的内容, 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是注释上已经有的, 有很多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学生做了无用功, 得益却甚少。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消弭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实践证明:根据教学目的, 根据教材内容,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就能收到纲举目张之效。也就是说, 凡是教材关键处, 学生困惑处, 就要大胆讲, 要言不烦, 讲深讲透, 使学生一课有一得, 课课有所得。

2. 忌急于求成。

文言文字词的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虚词也好, 实词也好, 句式也好, 许多学生学了后头, 忘了前头。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联系旧课已学过的知识, 以旧知识带新知识, 增强知识的连贯性, 这样, 讲过的课文越多, 例句就越多, 像滚雪球一样, 越滚越大, 给学生的印象就越深刻。这样前前后后, 反反复复, 学生会越学越丰富, 越学越深刻, 越学越有兴趣,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3. 忌方法单一。

孤立的字词训练, 只能死记硬背。没有一定阅读量为基础, 死记硬背的积累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素养, 而且不能真正达到积累的目的。在文言文字词教学中, 要注意将字词放入文章的整体阅读中, 同时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 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 融会贯通。这样, 才能将文言文字词教学落到实处, 抓出成效。

新课结束后要引导学生作小结归纳。由学生归纳本课所学词语, 并进行分类:一词多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尤其对特殊用法要特别关注, 在课后练习中强化积累。教师设计合理的字词理解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下面, 我对几种一线教师常用的文言文字词教学课堂模式作分析:

1. 启发串讲式。

现在一提“串讲”, 专家和教师都深恶痛绝。的确, 串讲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第一句讲到最后一句, 是标准的“满堂灌”。但是, 如果把启发式教学融入“串讲”中, 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启发串讲课堂模式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诵读第一段后, 教师指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让学生解释和翻译, 其他段亦如此。

启发串讲式是教师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模式, 它的优点是节省时间, 便于操作, 易于教师掌控课堂;缺点是预设性过强, 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求。

2. 接力翻译式。

主要由班内不同的学生接力完成全文翻译, 具体环节如下:学生诵读———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翻译———第一个学生翻译第一段———该学生指出本段的重点字词———教师补充———第二个学生翻译第二段———该学生指出本段的重点字词———教师补充……

运用接力翻译课堂模式, 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训练他们的翻译能力, 但缺点是很多简单句子的翻译浪费了大量时间。

3. 自主合作式。

自主合作式的环节如下:学生自主诵读全文, 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 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一部分———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 每个大组负责一个较大的段落, 在小组内通过合作解决所负责段落内的大部分疑难问题———负责第一段的学生介绍本段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负责其他段的学生就第一段的疑难问题向负责第一段的学生提问, 负责第一段的学生解答———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则向教师提问, 教师点拨回答……其他段的教学亦如此。

自主合作式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的课堂模式, 它既能节省时间, 又能实现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自主合作式适用于有着良好自主合作学风的班级。否则, 会出现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讨论无效果, 问题无人提, 另一方面学生确实都不会, 仍需要教师全面讲。

4. 言文合一式。

言文合一式没有固定的课堂模式, 其字词是在师生共同品味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解决的。它可以避免纯讲字词带来的枯燥感, 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文言知识。

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比较喜欢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但是要注意言文合一式尽量用来教篇幅短小且浅易的文言文, 如果用这个模式教一篇篇幅较长的文言文, 则很可能使课堂节奏变得缓慢, 导致“文”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其比较适合在较高年级采用, 因为起始年级还是打基础的阶段, 学生的文言文知识积累不够。

总之,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部分, 我们要转变观念, 积极探索, 勇于改革, 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文言文的精华,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环节是一个教学难题, 而字词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字词讲得多了学生听得发困, 失去学习兴趣。讲得少了学生听不懂, 理解不了文章内容。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 增强教学效果。

中考文言文字词练习 篇3

一、文言文字词教学的“翻转”模式

云技术下的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翻转课堂之所以可行,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文言文字词的知识点单一,就是字意的认知,像《湖心亭看雪》这样篇幅的文章,其字词完全可以在三分钟内串讲完;就算是长点的文章如《出师表》,也可以分成几个微视频串讲完成。其次,文言字词在中考中的考点很明确,主要包括实词的一词多义和虚词的一词多义,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样的考法,把文言文中纷杂的字词,归纳成以字为联结点的知识模块,并设置相应的题目类型,比如说当学生做错一道考查“之”字用法的题目以后,我们可以通过云技术找到更多有关“之”字用法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而云技术下初中文言文字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见图1):一是教师课前准备,设计好微视频内容和习题,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初步的文言文字词学习;二是学生课前学,通过观看微视频,主动了解文言字词,并完成作业;三是课堂深化内化,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多层次的练习及教师指导,进一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四是评价反馈,教师在布置作业后,借助云平台的反馈功能实时掌握学情、改进教学。下面,我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湖心亭看雪》的字词教学为例,阐述我的“翻转”经历及体验。

(一)教师课前准备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准备了两个微视频。一个是文章的配乐朗诵视频,约一分三十秒;另一个是文言字词串讲,约三分钟。我让学生通过云平台观看这两个微视频,做到读对全文字音,并在课本上做好文言字词的笔记。此外,我还在云平台上给学生布置了三种类型的预习作业:字音,实词含义理解,虚词含义理解。每个类型各两题,基本涵盖了本课的全部文言字词。要求学生在晚九点之前完成。

(二)学生课前学习

通过观看配乐朗诵视频,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基本解决了字音问题。文言字词串讲,原本是传统课堂中最枯燥、学生最难跟上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自由自主地学习这部分内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流畅地播放视频并快速完成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调慢视频播放速度、暂停或反复观看等,也可以基本解决字词问题。

(三)课堂深化内化

云平台上的数据显示出每一个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我据此把学生分成了三个学习小组,并按组排好座位:正确率达100%的学生为第一组即上组,坐最后;正确率在50%以下的为第二组即下组,坐前排;其余的为第三组即中组,坐中间。

【课堂实施】

1.字音强化。我先让几个在预习作业中做错字音题的学生起来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帮忙指出读错音的地方,并板书了“更”“挐”“沆砀”几个读错率较高的词。然后全班齐读课文。

2.翻译内化及展示评讲。我给上、中、下三组分别布置讨论和翻译任务:上组通过讨论翻译全文,中组通过讨论翻译五句话,下组通过讨论翻译三句话。要求学生译好后写在本子上,再拍照上传云平台。最后我选择了每一组中最具代表性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评讲。

下组翻译的句子相对简单,但包含的知识点是他们在预习作业中错得最集中的。比如预习作业中的这道题: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停止)

B.上下一白(全)

C.三大白而别(酒杯)

D.余强饮(勉强)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D,但下组大多数学生都选错了,这说明他们对“强”字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在之前安排翻译任务时,我就让他们小组翻译了这个句子——“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他们拍照上传的答案是——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了。

我把该答案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举手分析这句翻译的问题在哪里。因为中组也要翻译这句话,所以,有一个中组的学生很快举了手,指出这个翻译对“强”和“而”二字的翻译不够准确。我肯定了他的回答,并展示了他的答案——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告别了。

这个环节看起来和常规的课堂没什么区别,但“翻转”后的这个环节是有的放矢的,是基于学生学情中的问题设计出来的教学环节,是对知识的纠偏和内化;分层讨论、翻译,也是基于学情,安排适合学生的任务,以保证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都能动起来且都能有收获,进而实现分层和个性化教学。课堂成了学生协作和自主探索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通过由三句到五句再到全文的翻译评讲,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文言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评价反馈

串讲完毕,我通过云平台当堂给学生布置了十道字音、实词含义理解、虚词含义理解题。学生当堂完成效果很好,正确率达到了93%。我记下仍有错误的学生,待课下单独辅导。

接下来,我又通过云平台给学生出了五道题,分别考查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如“更”“一”“焉”等。每道题考查一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最后的数据显示,“焉”字意义和用法的错误率最高,达到了56%。题目示例如下: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湖中焉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故水潦尘埃归焉不复出焉

C.父异焉故日月星辰移焉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

标准答案为B。学生的答案却是五花八门,说明他们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不清楚。我当堂帮学生归纳出目前学过的“焉”字的几种用法:①兼词于之;②代词;③语气词;④怎么,哪里。之后让学生再次分组讨论。上组给每种用法找两个例句,中组给每种用法找一个例句,下组给“兼词于之”这个用法找两个例句,最后展示。

最后布置这五道题,是为了和中考接轨。每道题四个选项,考查的全是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定位学生知识点的缺漏。课后我想,如果能够把十几个常见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做成微视频,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可以观看视频,这样的学习效率一定会更高一些。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的困境与思考

(一)对学生知识点漏洞的定位问题

云平台是通过学生做错的题目来统计学生知识点漏洞的。可是以实词含义理解题为例,一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里,至少会考查到四个字词的含义,而每一道题目只能设定一个知识点。所以,在考查字词含义的题目中,我们只能笼统地把知识点设定为“实词含义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准确地统计出学生具体是对哪一个字、哪一个词还理解得不够到位。

(二)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问题

学生的学情不同,完成课堂作业的时间也不尽相同。通过云平台布置统一的作业,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PAD实时监督全体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果要等到所有学生都完成作业再讲评,势必会让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如果照顾基础好的学生提前讲评,又会让那些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跟不上节奏,或者直接放弃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的锻炼机会。而布置分层作业时又会出现一个讲评什么的问题: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做的题目多一些,可当讲评这些多出来的题目时,学情薄弱的学生在没有见过、做过该题目的情况下,会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三)技术问题

在现阶段,我们在运用云平台的过程中时常出现习题推送延迟或网络掉线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节奏,导致教学不畅。

(责编 白聪敏)

高中文言文字词积累 篇4

一、容易读错的字词

螳臂当(dāng)车安步当(dàng)车大腹便便(pián)便(biàn)宜行事

箪食(sì)壶浆安土重(zhòng)迁间(jiān)不容发斗转参(shēn)横

自怨自艾(yì)方兴未艾(ài)为(wèi)虎作伥和(hé)衷共济

宁(nìng)缺毋滥兵不血(xuè)刃一哄(hòng)而散哄(hōng)堂大笑

未雨绸缪(móu)反躬自省(xǐng)牵强(qiáng)附会强(qiáng)弩之末

引吭(háng)高歌顺蔓(wàn)摸瓜禁(jìn)网疏阔乳臭(xiù)未干

靡靡(mǐ)之音泥(nì)古不化度(duó)德量力危如累(lěi)卵

奢靡(mí)之风一脉(mài)相承荷(hè)枪实弹呼天抢(qiāng)地

茅塞(sè)顿开犯而不校(jiào)毡帽zhān mào赊欠shēqiàn

蹊跷qīqiāo不足齿数chǐshǔ煽动shān dòng簌簌sùsù

视若草芥cǎo jiè落第luòdì衣兜yīdōu嗥叫háo jiào

堂倌táng guān赧然nǎn rán凛然lǐn rán河埠头hébùtóu

悚然sǒng rán瘟头瘟脑wēn庭训tíng xùn咂巴zābā

鸟窠niǎo kē孽障nièzhàng黑魆魆hēi xūxū茶坊酒肆cháfang jiǔsì

下颚xiàè惴惴不安zhuìzhuì怃然wǔrán错愕cuòè

咸与维新xián yù拗断ǎo翰林hàn lín秋行夏令líng

骤然zhòu rán舆论yúlùn初隽秀才chūjùn躄进bìjìn

斫柴zhuóchái络绎luòyì逾垣yú yuán阖上héshàng

兜搭dōu dā重听zhòng tīng追赃zhuīzāng释然

惩一儆百chěng yījǐng bǎi违拗ào穹顶qióng dǐng暴殄轻生tiǎn

昏厥hūn jué黏性nián xìng瘸腿quétuǐ蜷缩quán suō

愣愣怔怔lèng l zhēnɡ骷髅kūlóu讣告fù夷为平地

赝品yàn pǐn熵shāng唠叨dāo叨教tāo

呆滞dāi zhì古冢gǔzhǒng箭镞jiàn zú颦蹙pín cù

褶皱zhězhòu桅杆wěi gān荒谬huāng miù天篷tiān péng

土墩tǔdūn荒诞huāng dàn数典忘祖shǔ万劫不复

褴褛lán lǚ铁钳tiěqián痼疾gù jí一绺头发liǔ

灼伤zhuóshāng熙攘xīrǎng抖抖索索dǒu suǒ罹难línàn

方兴未艾ài锃亮zēng liàng麝香shèxiāng蝾螈róng yuán

曝晒pù shài棕榈zōng lǘ精雕细镂jīng diāo xìlòu推推搡搡sǎng sǎng

脚踝huái胼手胝足pián shǒu zhīzú自怨自艾yì窥伺sì

伺候cì症结zhēng征候zhēng扛鼎之作gāng扛枪káng

涤纶dílún纶巾guān吁请yù龟裂jūn龟卜guī

长吁短叹xū劫数难逃shù狙击jū纂著zuǎn篡改cuàn

咄咄逼人duōduō收讫qì迄今qì同侪chái舐shì犊之情

怅惘chàng wǎng援例yuán lì怙恃hù shì沽酒gū檄文xí

为虎作伥chāng贸然mào袒护tǎn针砭biān贬低biǎn

尘滓chén zǐ告罄qìng钟磬qìng接洽qià精粹cuì

效尤xiào yóu敕令chì钩玄gōu xuán附丽fùlì歆羡xīn xiàn

得陇望蜀délǒng wàng shǔ泽被(pī)后代冥冥之中míng折衷

衍射yǎn shè摩天大楼mó火钳qián煞有介事shà矫揉造作jiǎo róu

嬉戏xī左睇(dì)右盼瓦垄lǒng打拱作揖gǒngyī窠臼kējiù

荒谬绝伦miù言不由衷zhōng纸篓lǒu轮廓lún kuò感恩戴德

寥寥liáo蝼蚁lóu yǐ臭名昭著chòu琢磨zuómo坍缩tān suō

麒麟qí lín混沌hùn dùn模棱两可mólèng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言简意赅gāi味同嚼蜡jiáo là引擎yǐn qíng山沓水遝tà tà

秋风飒飒sà sà铿锵kēng qiāng波澜不惊lán一碧万顷qǐng

皓月千里hào宠辱偕忘xié掷地有声zhì骈体文pián席地而坐

意译忌讳jìhuì水泵bèng皂角树zào jiǎo简明扼要è

害臊hài sào洗耳恭听妨碍狭隘Xiáài穷年累月qióng nián lěi yuè

牵涉qiān shè垄断lǒng杜撰zhuàn干瘪biě瘪三biē

涵养hán yǎng应酬业务yìng chóu忖度cǔn duó纨绔子弟wán kù

刻骨铭心míng拭泪shì轰雷掣电chè葳葳蕤蕤wēi ruí骨软筋酥sū

身亡命殒yǔn惶悚huáng sǒng痛笞chī勒死lēi血渍xuèzì

挑唆tiǎo suō调唆tiáo suō恣心纵欲zì zòng跌宕多姿diēdàng

造次气噎喉堵yē学术泰斗tài dǒu起承转合穿凿záo勘察kān

倾轧yà凶神恶煞厮混sī封诰gào妆扮zhuāng涣然冰释

内帏wéi憨态可掬hān

二、成语中的`通假和古今异读现象

一曝(pù)十寒余勇可贾(gǔ)博闻强识(zhì)图穷匕见(xiàn)

暴虎冯(píng)河虚与委蛇(wēi yí)臧否(zāng pǐ)人物

三、成语中的难读字

病入膏肓(huāng)封妻荫(yìn)子休戚(qī)相关卑鄙龌龊(wòchuò)

负隅(yú)顽抗戛(jiá)然而止不容置喙(huì)怙(hù)恶不悛(quān)

汗流浃(jiā)背功亏一篑(kuì)股肱(gōng)之臣光风霁(jì)月

鬼鬼祟祟(suì)官运亨(hēng)通敛声屏(bǐng)息吹毛求疵(cī)

插科打诨(hùn)大笔如椽(chuán)含英咀(jǔ)华擘(bò)肌分理

身陷囹圄(líng yǔ)莘莘(shēn)学子舐(shì)犊情深喟(kuì)然长叹

犄(jī)角之势麻痹(bì)大意推本溯(sù)源烜(xuǎn)赫一时

赧(nǎn)颜苟活一丘之貉(hè)秣(mò)马厉兵因噎(yē)废食

皮开肉绽(zhàn)奴颜婢(bì)膝一蹴(cù)而就沆瀣(hàng xiè)一气

针砭(biān)时弊杀一儆(jǐng)百歃(shà)血为盟振聋发聩(kuì)

别出机杼(zhù)良莠(yǒu)不齐稗(bài)官野史纵横捭阖(bǎi hé)

甘之如饴(yí)瞠(chēng)目结舌暴殄(tiǎn)天物魂牵梦萦(yíng)

邂逅(xièhòu)相遇缠绵悱(fěi)恻命运多舛(chuǎn)前倨(jù)后恭

蚍蜉(pí fú)撼树刚愎(bì)自用焚膏继晷(guǐ)风声鹤唳(lì)

户枢不蠹(dù)蛊(gǔ)惑人心罄(qìng)竹难书不胫(jìng)而走

疾首蹙(cù)眉扪(mén)心自问垂涎(xián)三尺繁文缛(rù)节

飞扬跋扈(hù)穷兵黩(dú)武茕茕(qióng)孑立众口铄(shuò)金

并行不悖(bèi)时乖命蹇(jiǎn)睚眦(yá zǐ)必报越俎(zǔ)代庖

饮鸩(zhèn)止渴韬(tāo)光养晦如火如荼(tú)通衢(qú)广陌

卖官鬻(yù)爵风驰电掣(chè)不落窠(kē)臼忧心忡忡(chōng)

羽扇纶(guān)巾亘(gèn)古未有浑(hún)水摸鱼渐臻(zhēn)佳境

佶(jí)屈聱牙草菅(jiān)人命矫(jiǎo)枉过正同仇敌忾(kài)

寥(liáo)若晨星面面相觑(qù)管窥蠡(lí)测色厉内荏(rěn)

鹬(yù)蚌相争提纲挈(qiè)领卷帙(zhì)浩繁拈(niān)轻怕重

中考文言文字词练习 篇5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

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

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

夜縋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

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

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

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

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

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词,无实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

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

岂取之易(天下)

择善而从之(它)

代百司之职(的)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董之以严刑(人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

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

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

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

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

贪于财货(对于)

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

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

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大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

为一击(替,给)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君为我呼入(替、给)

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

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开始)

法:

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

犹若不可法(效法,取法)

时:

有要于时也(当时)

时不与法俱至(时代)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肉袒负荆(背负)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引车避匿(调转)

秦军引而去(避开)

引酒且饮(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

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

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

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

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

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

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

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具告以事(介词,把)

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

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

以益所见(连词,来)

使:

使北营(出使)

会使辙交驰(使者)

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

竟使遇哨(假使)使来者读之(让)

使臣奉璧(派)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当: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

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

盛: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

呜呼,亦盛矣哉!(盛大隆重的事)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卒: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

买五人之 豆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

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

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

下:

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臣下)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伐: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

载:

载舟覆舟(乘载,装载)

载歌载舞(又)

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盖:

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盖在殷忧(因为)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闻:

闻道百(听见)

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

13级高二语文字词练习 篇6

成都七中高2013级语文字词练习(1)

高2013级语文备课组

说明:本练习考察的是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基础字音字形,请在15分钟内独立完成,不能做的或拿不准的可以查字典,用红笔写出正确答案,并将之抄写在积累本上。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呼吁()气喘吁()吁敷衍塞()责要塞()锐不可当().....

安步当()车栈()道信笺()萦()绕扪()心自问.....

参()差()号()叫号()召湍()急惴()惴不安......

喘()气揣()度倚()老卖老吮()吸解()甲归田 .....

浑身解()数押解()砧()板系()鞋带朔()风.....

回溯()千载()难逢装载()曲()径通幽给予().....

予()取予求商贾()遂()心半身不遂()漂()白.....

崔嵬()对称轴()压轴()戏狼吞虎咽()哽咽().....

迸()发更()改三更()半夜悄()无声息浸()润 .....

二、请根据字音写字形

中考文言文字词练习 篇7

【关键词】文言文 字词教学 生活化

文言文字词教学不得其法,效果欠佳,究其原因,对学生而言,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难以理解;对教师而言,“为考而教”的桎梏难以突破,教学过程不敢越“落实字词”的雷池。于是,字词教学慢慢远离了语言文字的本源,也远离了学生生活。那么,究竟该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我认为,在生活化的视野下进行文言文字词教学,使其与文化生活、文本生活、学生生活实现无缝对接,最终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深度感受文言字词的魅力,当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具体途径如下。

一、文化生活:于阐释中激发兴趣

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里面包含了许多造字时的社会意识、社会现象。汉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就是文化。教师如果仅仅注重字词的解释、翻译和练习,让学生机械记忆毫无生机和活力的字词解释,淡化甚至无视对字词背后文化内涵的阐释,那显然会祸害无穷。文言文字词教学应基于文化阐述的立场,作出合乎文化情境的正确解释,以追寻字词本身的文化本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文言文字词教学超越“冰冷”的解释,让学生在学习字词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陶冶。

《毛遂自荐》一课,其中“毛遂按剑历阶而上”一句,课本将其注为“握着剑柄,顺着台阶一级一级走上去”。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背这个注释,就会失去一次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礼仪文化的机会。其实,台阶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些礼制习俗。古代的堂屋建于高台之上,有台阶可以上通。中华本《十三经注疏》中作了这样的训注:“凡升阶之法有四等:连步,一也,栗阶,二也,历阶,三也。历阶谓从下至上皆越等,无连步。”古代行宾客之礼,升阶用连步。所谓连步,就是一只脚踏上一级台阶,另一只脚跟上,使两脚相并。如果跟上的一只脚不与前脚相并,而是越过这一级台阶直接跨上高一级台阶,谓之“历阶”。《吕氏春秋·安死》中有这样一句话:“径庭历级,非礼也;虽然,以救过也。”可见历阶而上本是一种不合于礼的行为。按理说,毛遂面见楚王,本应是连步而上的,但由于平原君与楚王合盟,从日出到日中而不能决事,情势紧迫,不容再迟缓。此时此刻,毛遂无所顾忌,不讲君臣之礼,不顾欺君之罪,“历阶”而上,尽显出了毛遂勇敢果决、不顾个人安危的铮铮铁汉的形象。

而课本仅将此译为“顺着台阶一级一级走上去”,并无详注,教师也就照本宣科,这是很不应该的,说重点儿是在误人子弟。

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文言字词文化意义的发掘,并注意把字词的文化内涵和文本的文化意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让学生自然无痕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二、文本生活:于猜读中增强语感

作者创作文学作品,渗透着特定的时代特点和其本人的情感印迹,并非字词的机械叠加,文学作品的解读必须“以事解经”“知人论世”,落实到具体的文言文字词教学中,就是要有“语境”意识。这里的语境包含上下文的联结、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份与心理状况等。要有语境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还原作者创作之初的场景,客观推断,大胆猜测文言文字词的含义,进而进入文本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推断猜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所熟悉词语深层含义的推断;二是对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生僻字意义的推断。

董旭午老师在教学《寡人之于国也》时,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这几句话中“刺”的含义的讲授,就很有见地,给我们以很多提示。其实,“刺”很寻常,就是用枪尖刺的意思。可是,董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该词时,没有简单地把“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这句话翻译为“这与用刺刀刺人而后把他杀死有什么不一样呢”,他引导学生比较“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是何异于杀人”两句的不同,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刺”的深层意义:加一个“刺”字似乎不够简洁明了,但恰恰是为了突出好战而不爱民的君王的残忍程度——就像用刺刀刺人,一下刺不死再刺,直至刺死才住手。这样用词,更具可感性,更有表现力,更能“刺痛”人心。一个看似很不起眼的“刺”,董老师领学生深入文本生活,仔细品味咀嚼,学生自然对孟子讲话的用意及其“仁政”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

文言文词语的意义也是可以通过“课文生活”来猜读、推断和确定的,且这种推断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训练,学生也是可以形成能力的。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可以利用现代汉语语法常识、利用语言形式、利用相邻实词、利用人物身份推断等来训练学生。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由“怨”来推测“尤”的词义为责备,“际山枕水”,际、枕,都是接近、临近的意思。这就是利用相邻实词来猜读和推断。“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史记·屈原列传》)其中“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上官大夫和屈原的身份上来思考:屈原写的“宪令”是“未定”之草稿,上官大夫看了之后觉得与己意不合(或为“争宠”而为之),要求删除(或“改变”)某些条款,而屈原坚持己见,不赞成更不允许,于是上官大夫“谗之”。所以,“夺”即“削除”或“改变”之意,决不可望文生义地简单理解为“强取”。这就是利用人物身份猜读和推断词义。

文言文词汇很多,学生又不可能全都学过,即使学过,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也有所不同。可见,教师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走进“课文生活”,让学生练就大胆猜读、推断的本领,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等还是十分有益的。

三、学生生活:于引领中养成习惯

在文言文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积累的自觉和习惯。一是教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的自觉和习惯。要求学生自备《古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或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遇到难以理解的字词,立即查阅工具书;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某个文言字词的所有陌生义项(自己熟悉的就放过),连同例句,一并摘录整理。长时间坚持下去,文言文字词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量之后,学生就能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而且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也会随之越来越强。二是教学生养成成串积累的习惯。对于单个字而言,其义是不断发展的,沿着字义发展的脉络,指导学生进行一词多义的成串积累。

考虑到学生识记的需要,讲解时不一定要举远古的例子,可提供后世的典型例证,尽量举课本例证、课外名句。以“干”为例。干,本义是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有时“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借代指战争,如“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论语·季氏将伐颛臾》)。“防卫”与“触犯”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所以有时“干”的词义向相反方向引申为“触犯、冒犯”的意思,如干扰、干犯;又或引申为“追求、求取”,如干谒、干禄、干名;干的“冒犯”义有时又引申为“向上冲”的意思,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引申为“关涉、与……有关”,如“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南唐书·冯延巳传》)。

也可以按照文化现象分门别类地进行成串积累,如与政事有关的系列词语,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类积累。如下表所示:

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充实自己的文言“语料库”,久而久之,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文言经典作品是历代优秀知识分子思想和艺术才华的结晶,我们当以生活化理念为指导,扎实有趣地抓好文言文字词教学,以使学生进一步去体会其中的文采、文气、章法、情感、文化等,最终实现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价值。果如此,善莫大焉!

上一篇:社区小小图书管理员下一篇:桃花岛景色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