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公办事清正廉明

2024-10-13

秉公办事清正廉明

秉公办事清正廉明 篇1

清正廉明

喻于物,廉是莲花。以莲花喻廉,在于莲花洁身自爱的高贵品行。古文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身陷淤泥却纤尘不染,不显媚态,不随风摇摆做事先做人。廉洁者,身处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社会中必像莲花不受沾染,不随世俗,恪守志节。喻于人,廉是一种人生态度死教我们怎样做人的明灯。廉政者,必持淡泊名利,坚守底线。若沉浮于浮华功利,痴迷于权利嗔念,则非廉也。“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阖闾话短长”,为政即使清贫,亦不追名逐利,保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态度,清正廉明,廉始于克己勿念。禅道有云:贪欲是许多灾祸的根源。人们的烦恼来源于贪恋不应当的拥有,不值得追求的东西。纵观那些不懂怎样做人一生追名逐利,玩弄权力者,均是“多藏苟得不敢言富,饱食嗟来不胜饥”地抑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欲廉者,需放下贪念,不为金钱名利所惑,不因掌声名誉迷失了方向。谨记做人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清正廉明,持志不动。廉,需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面对诱惑纷飞的社会、面对政绩业绩的压力,欲廉者需保持一颗务实的平常心,做事先做人。《无门关》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以平常心面对这瞬息万变的世界,胜固欣然败亦喜。为民谋福祉,是为政者的使命,亦是廉政者的人生修炼。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守做人原则,多一点务实,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公心,少一点私心,踏实地为群众干一番事业为政之德,在于常修廉洁之心,为政之要在于永保廉洁扬务实。溺奢靡、重贪欲、失廉洁,骥走崖边缰难勒,站直了做人。念民意、慎存私,重实干,沧海一世正气存,不愧赤胆不负民。廉是我们学会做人的第一步,在历史上廉洁奉公的千古名臣有很多,比方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韩擒虎、包拯、于成龙……还有好多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的这些先烈的高风亮节指引我们怎样做人。接下来极就介绍下一下北宋一代名臣包拯。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5],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传说中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包家清贫,包拯出生不久,父母去世。嫂子就把包拯与自己的儿子一起抚养,喂包拯奶,喂儿子粥,将其养育成人,并聘请老师,教诲他做人与处世让他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可以说,没有嫂子,就没有后来的包拯。贤惠的嫂子如同母亲一样,因此被包拯尊称为“嫂娘”。

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他在任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包拯担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完成了使命。回朝后,包拯根据自己在辽朝的观察,上疏建议朝廷挑选“素习边事”的将领守边,并重视代州(今山西忻州代县)的将领选择,以应对边境突发的情况。此后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于庆历六年(1046年)六月左右出京任京东路(治今河南商丘)转运使。庆历七年(1047年)四月,改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陕西转运使。庆历八年(1048年)五月二日,包拯调任河北路(治今河北大名)转运使,六月二十二日,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务所,需要造船木材,不过一律向百姓征收索取,又七个州交纳河桥竹索的赋税,一般有几十万,包拯都奏请加以废除。辽朝在邻近边塞地区集结军队,边境州郡渐加戒备,仁宗命令包拯去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肥沃的土壤,百姓不能耕种,邢、沼、赵三州农田一万五千顷,一概用来牧马,请求把这些全都分给百姓。”仁宗听取了他的意见。解州盐法规定使百姓困竭,包拯前去加以经营管理,请求一概与商贩流通交换。皇祐二年(1050年),包拯受任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他多次论述斥责权贵得宠大臣,请求免去一切由内廷施予的曲意恩赐。又依次递上唐魏徵的三条奏疏,希望放在座位右侧,作为借鉴。又上言天子应当明于听取采纳,分辨朋党,爱惜人才,不坚持先入为主的说辞,一共七件事请求废除苛刻不宽厚的做法,抑制侥幸投机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兴建劳作,禁丘妖言妄说。朝廷大多加以施行。当时,张贵妃(温成皇后)的父亲张尧佐被任命为淮康军(治今河南汝南)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包拯一起奏论此事,认为应追夺对张尧佐的任命,或者选择宣徽、节度中的一个授予。最终,张尧佐辞去了宣徽使、景灵宫使之职皇祐四年(1052年)十月,除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曾经提议太平无事时把军队调到内地,没有答复。至此时,请求:“解除河北驻守军队,把他们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兖、郸、齐、濮、曹、济各郡,如果有紧急情况,没有误时的忧虑。如果说驻守军队不能立刻削减,请求训练民兵,稍加供给干粮,每年的费用,不到驻守军队一个月的开支,一个州的赋税,那么供给的人数就多了。”没有答复。数月后,转任高阳关(今河北高阳东)路安抚使。同年七月,调知瀛州,各州用官府的钱做买卖,年累计亏负十多万,都上奏加以除去。因丧子请求任政务清简的州郡任职,遂改知扬州,又转知庐州,并加刑部郎中,至和二年(1055年)十二月,包拯因担保推荐官员失误获罪,贬官兵部员外郎、知池州(今安徽池州)。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复职刑部郎中、知江宁府。同年十二月,被召任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包拯上奏说:“太子的位置空缺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为此感到担忧,陛下这么长久地不作出决定,是为什么呢?”仁宗问他说:“你认为立谁为好呢?”包拯回答道:“臣下无能,还没有考虑,臣请求早立太子,是为宗庙万世之大计着想的。陛下问臣想立谁,这是怀疑臣。臣已是六十岁的人了,又没有儿子,并不是为自己和后代邀宠考虑的啊!”仁宗听了大为高兴,说:“这件事还要慢慢商议。”他请求裁减内侍,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按条文督促各路监司尽忠职守,御史府可以自己举荐所属官员,减少官吏一年的休假日期,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七月,以权御史中丞职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他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包拯以廉洁著称,他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做事先做人。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为肃正纲纪,惩处贪官赃吏,他弹劾贩卖私盐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役使兵士为自己织造一千六百余匹驼毛缎子的汾州(今山西汾阳)知州任弁及监守自盗的仁宗亲信太监阎士良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弹劾王逵。王逵曾数任转运使,巧立名目盘剥百姓钱物。激起民变后,又派兵捕捉,滥用酷刑,惨遭其杀害者不计其数,因而民愤极大。但王逵与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关系密切,又得宋仁宗青睐,故有恃无恐。为此,包拯连续七次上章弹劾,最后一次更直接指责仁宗说:“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其言激切刚直,朝野震动,舆论汹汹,朝廷终于罢免了王逵。任地方官时,包拯也善于体察民情,兴利除弊,因而颇有政绩。任京东转运使时,他曾巡察各地访问贫困冶铁户,并据实情申报转运司,豁免了这些户所欠的官铁,同时又鼓励有能力者开炉冶铁,发展生产。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是教我们怎样做人的表率,包拯在社会享有盛誉,因而人们广泛传诵他的事迹,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包龙图生前日审人间案,夜去阴间审理阴案,包拯申张正义,天下闻名。不仅蒙受冤屈的人找包拯申冤,连蒙受冤屈的鬼也找包拯申冤。包拯日能审阳,夜能断阴。可以招冤魂,下阴曹。在《探阴山》的故事里,包拯下到阴曹地府审案,还斩杀了徇私枉法的地府判官。包拯死后,成为十殿阎王中的第五殿阎罗王。南宋时有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和戏曲,元杂剧中更有大量的包公戏如《陈州粜米》。包拯是以龙图阁直学士(后世讹为大学士)职名任权知开封府,包拯世称包龙图。有小说《包公案》《龙图公案》流行,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包拯是幸运的,遇到了宽容大度的宋仁宗,正是宋仁宗成就了不畏权贵,敢于直谏的包拯。一次,包拯与宋仁宗面对面据理力争,说到激动时,口水四溅,喷了宋仁宗一脸,宋仁宗也没有怪罪包拯。包拯英明决断,诉讼公正。常替百姓申冤,惩奸除恶,体察民情,深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被百姓称为“包青天”或“包公”。

上一篇:护士求职英文简历模板下一篇:山东省优工程申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