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2024-07-05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通用6篇)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篇1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课前作业1

1、钠和水反应:

式: 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 2.钠分别和氧气、硫、氯气: 2Na+O2 点燃 Na2O2(或加热)

4Na+O2 = 2Na2O

点燃 2Na+S =Na2S

2Na+Cl2 2NaCl 3.钠分别和盐酸(或硫酸)、醋酸

++方程式: 2Na+2HCl=2NaCl+H2↑

离子方程式: 2Na+2H=2Na+H2↑

方程式: 2Na+H2SO4=Na2SO4+H2↑

离子方程式: 2Na+2H+=2Na++H2↑ 方

式: 2Na+2CH3COOH=2CH3COONa+H2↑

离子方程式: 2Na+2CH3COOH=2CH3COO-+2Na++H2↑ 4.钠分别和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

式: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离子方程式: 2Na+2H2O+Cu2+=Cu(OH)2↓+2Na++H2↑

式: 6Na+6H2O+2FeCl3=2Fe(OH)3↓+6NaCl+3H2↑ 离子方程式: 6Na+6H2O+2Fe3+=2Fe(OH)3↓+6Na++3H2↑

课前作业2 1.氧化钠分别与水、盐酸

方程式: Na2O+H2O=2NaOH

离子方程式: Na2O+H2O=2Na++2OH- 方程式: Na2O+2HCl=2NaCl+H2O 离子方程式: Na 2O+2H+=2Na++H2O 2.过氧化钠分别与盐酸、水

式: 2Na2O2+4HCl=4NaCl+2H2O+O2↑ 离子方程式: 2Na2O2+4H+ =4Na++2H2O+O2↑ 方

式: 2Na2O2+2H2O=4NaOH+O2↑

离子方程式: 2Na2O2+2H2O=4Na++4OH-+O2↑

3.过氧化钠分别与二氧化碳:2Na2O2+2CO2=2Na2CO3+O2

课前作业3 1.分别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鉴别固体Na2CO3、NaHCO3的方法)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2NaHCO△ Na2CO3+H2O+CO2↑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少量(或过量)的盐酸反应

少量的盐酸时:Na2CO3+HCl=NaHCO3

CO32-+H+=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HCO3-+H+=CO2↑+H2O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过量的盐酸时:Na2CO3+2HCl=2NaCl+CO2↑+H2O

CO32+2H+=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HCO3-+H+=CO2↑+H2O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少量(或过量)的醋酸反应

少量的盐酸时:Na2CO3+CH3COOH=NaHCO3+CH3COONa CO32-+ CH3COOH=HCO3-+ CH3COO-

NaHCO3+CH3COOH=CH3COONa+CO2↑+H2O

HCO3-+ CH3COOH=CO2↑+H2O+ CH3COO-

过量的盐酸时:Na2CO3+2CH3COOH=2CH3COONa+ CO2↑+H2O CO32-+ 2CH3COOH=2CH3COO-+CO2↑+H2O NaHCO3+CH3COOH=CH3COONa+CO2↑+H2O

HCO3-+ CH3COOH=CO2↑+H2O+ CH3COO-

4.二氧化碳通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或通入到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CO2+ Na2CO3+H2O=2 NaHCO3

CO2+CO32-+H2O=2 HCO3- 或

-CO2+ Na2CO3+H2O=2 NaHCO3↓

CO2+2Na++CO32+H2O=2 NaHCO3↓

-5.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方

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离子方程式: CO32+ Ca2+=CaCO3↓

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6.碳酸氢钠与少量(或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类似:澄清石灰水可以改为氢氧化钡溶液)少量澄清石灰水:2NaHCO3+Ca(OH)2=2H2O+CaCO3↓+ Na2CO3 HCO3-+Ca2++2OH-=2H2O+CaCO3↓+ CO32-

过量澄清石灰水:NaHCO3+Ca(OH)2=H2O+CaCO3↓+ NaOH HCO3-+Ca2++OH-=H2O+CaCO3↓

7.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方程式: NaHCO3+ NaOH=Na2CO3+ H2O

离子方程式: HCO3+OH=H2O+CO32

-8.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电解饱和食盐水(注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NaCl(熔融)=Na+Cl2↑

2NaCl+2H2O电解 -Cl2↑+H2↑+2NaOH

2Cl+2H2O

电解 Cl2↑+H2↑+2OH

-9.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滴2滴酚酞试液都呈

色,为什么?(用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溶液呈红色 CO32-+H2O

HCO3-+OH- 溶液呈碱性 HCO3-+H2O

H2CO3 + OH- 溶液呈碱性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篇2

一、抓纲据本、回归基础

《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化学学科三种考试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而形成这些能力的源头就是“双基”, 一道考题不管有多新颖, 能力要求有多高, 其知识的落点都在课本上或者说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其影子.因此指导学生要以教材为本, 以元素周期律为引领, 从整个中学化学的层面把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法及用途与保存等融会贯通, 将知识点统摄整理, 使之网络化, 有序地贮存.如从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来看, 其最突出的性质是——强还原性, 体现最突出性质的实验是——与水的反应, 强还原性的应用是——工业上冶炼钛、锆、铌、钽等金属.要求学生通过列表比较Na2O与Na2O2的颜色、状态、生成条件、稳定性及与CO2、H2O的反应和用途等, 列表比较Na2CO3与NaHCO3的颜色、状态、俗名、水溶性、与酸碱的反应、相互转化及用途等;要求学生判断把除去氧化膜的钠块长时间置于空气中, 可能的现象及反应原理[银白色→灰白 (暗淡无光) →表面有小液滴→白色固体→白色粉末];要求学生写出Na2O、Na2O2、NaOH、NaH、NaCl的电子式等.通过上面的活动还可以使学生的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得到加强, 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掌握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二、把考点知识化、知识问题化, 进行发散变换, 重建知识结构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应协同学生从化学与生活、技术及社会的关系中紧扣考点提炼出高质量的问题, 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不同思想激烈碰撞, 充分暴露出学生知识的不足及思维的缺陷, 不断地补充和纠正, 同时把问题横向联系, 纵向挖掘, 从而达到知识结构的重组, 以建构出合理的认知结构.如:

问题1.分别把小钠块投入下列三个烧杯中, 有何现象?反应原理如何?

由实验现象判断ρ (Na) 、ρ (H2O) 、ρ (C2H5OH) 的大小顺序如何?H2O和C2H5OH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性怎样?

问题2.Na与H2O的反应是固液反应还是液液反应 (能量变化) 课本上为何用铝箔把钠包住再收集氢气?等质量的Na分别与足量的水反应, 一块用铝箔包住, 另一块不用, 产生氢气的质量一样多吗?如何检验氢气?

问题3:为何Ca与H2O的反应无Na与H2O的反应剧烈[Ca (OH) 2的水溶性及反应速率问题]?把Na投入Ca (OH) 2饱和溶液中, 有何现象?把Na分别投入AlCl3、CuSO4、FeSO4的溶液中是发生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吗?在什么情况下能置换出金属?稍大的Na块与CuSO4溶液作用时会出现黑色沉淀, 为什么?

问题4:为何同温、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去油污能力强于NaHCO3溶液?

问题5:不用外加试剂, 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如何鉴别Na2CO3与HCl两种无色溶液?把浓度、体积相同的上述两种溶液顺滴反滴, 所得到的CO2体积是否相同? (同温同压下)

问题6:把CO2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饱和Na2CO3溶液、Na2SiO3溶液、C6H5ONa溶液、NaAlO2溶液, 有何现象?请分析反应原理.

上述问题的解决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应用, 对有些问题需做深度联想, 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不断地获得提升.

三、设计及评价简单实验方案, 培养探究能力

以主干知识为素材, 设计成以实验为平台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优选实验方案, 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及推理能力及决策能力得到加强.

1.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Na2O2与CO2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把课本知识落到实处)

2.为了探究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变换 (1) :如何证明Na2CO3粉末中混有NaOH固体

变换 (2) :如何证明CO2-3与HCO-共存于溶液中?

3.实验室要用NaOH溶液与CO2来制取纯净的Na2CO3溶液, 已知CO2气体在通入NaOH溶液时极易因CO2过量而生成NaHCO3且无明显现象.可选用的试剂有: (1) 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2) 37%的盐酸; (3) 40%的硫酸; (4) 14%的盐酸; (5) 大理石; (6) K2CO3固体; (7) Cu2 (OH) 2CO3固体.仪器自选, 请设计一个制得纯Na2CO3溶液的方案.

4.有两瓶白色固体, 分别是NaCl和KCl晶体, 不用焰色反应, 如何鉴别它们? (用AgNO3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5.用金属Na制备Na2O, 可有多种方法:

试评价上述三种方案的优劣. (从后续反应、产品的纯度及氮气的保护性考虑

以上方案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或与实验有关的某些内容作更深层次的延伸, 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探究, 使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推理获得结论的全过程, 使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整体性和敏捷性得到提高.

四、建立模型, 形成迁移能力

由个别事例抽象归纳成规律, 能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化学问题.

如 (2004年全国卷) :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反应,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篇3

一、考纲解读

1.理解并能应用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Na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3.了解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4.认识化学在海水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实现物质间转化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二、紧绕考点的复习

考点一: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本考点的常见命题方向有:

1.以选择题某一选项的形式考查钠的性质及应用;

2.有关钠性质的实验探究。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

2Na+2H2O2NaOH+H2↑(2014年北京理综9)

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10)

C.钠与水反应:Na+2H2ONa++OH-+H2↑ (2012年四川理综9)

D.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2009年重庆理综10)

解析钠与CuSO4溶液反应,首先Na与H2O反应,然后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无法置换Cu,B错误;钠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C错误;Na与MgCl2溶液的反应首先是Na与H2O反应,然后生成的NaOH再与MgCl2反应,无法置换Mg,D错误。

图1例2如图1所示,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盛有少量煤油的大试管中后,塞上橡皮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滴有酚酞的水直至液体充满整个试管。根据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怎样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金属钠变化的现象是。

(3)大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4)装置中液面的变化分别是:

大试管中;长颈漏斗中。

(5)简述检验产生气体的方法:。

解析本实验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探究钠与水的反应,故不会发生起火、爆炸现象,要求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由于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所以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漂浮。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在逸出过程中把钠带入煤油层,钠在重力作用下再回到界面。反复多次,直至钠完全消失。产生的气体聚集在大试管上部,把液体反压到长颈漏斗中。

(1)关闭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向大试管中加水直至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钠与水发生反应,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两液体界面处作上下跳动,最后完全消失;(3)水溶液从上至下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4)液面逐渐下降;液面逐渐上升;(5)当漏斗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打开弹簧夹点燃气体,有淡蓝色火焰产生。

考点二:钠的两种重要的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本考点的常见命题方向有:

1.有关Na2O、Na2O2结构与性质的判断;

2.有关Na2O2与H2O和CO2等反应的计算;

3.有关Na2O2的实验探究。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2014年全国大纲7)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2014年全国新课标Ⅱ9)

C.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2013年江苏8)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 0.1 mol氧气,转移电子数目为0.4NA(2014年江苏6)

解析1 mol Na2O2固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3NA,A错;氧原子不守恒,C错;D项,过氧化钠与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1 mol O2时,转移电子数为2NA,故每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错误。正确答案为B。

例4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2O2固体,不会出现浑浊现象的是( )。

A.饱和Na2CO3溶液 B.Ca(HCO3)2稀溶液

C.Na2SO3稀溶液 D.饱和CaCl2溶液

解析Na2O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A中溶液饱和,由于水被消耗导致析出碳酸钠晶体;B中碳酸氢钙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中亚硫酸钠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钠,硫酸钠可溶于水,不会出现浑浊现象;D中NaOH与CaCl2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故产生白色沉淀。答案为C。

例5比较下列四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一组:①Na2O2+CO2;②Na2O2+SO2

二组:③Na2O2+FeCl3(溶液);④Na2O2+FeCl2(溶液)

三组:⑤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加热;⑥Na2O2加入到品红溶液中,加热

四组:⑦NaOH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⑧Na2O2固体加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

问题:(1)写出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判断③、④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3)判断⑤、⑥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4)判断⑦、⑧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

解析(1)①2Na2O2+2CO22Na2CO3+O2;②Na2O2+SO2Na2SO4;(2)③、④反应均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有气体放出,④中气体明显少于③中气体。Na2O2与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生成O2和NaOH,FeCl3与NaOH反应生成Fe(OH)3,Fe(OH)3 是不溶性的红褐色沉淀;④中Fe2+具有强还原性,易被Na2O2氧化并生成Fe(OH)3。(3)⑤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红色;⑥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不能恢复红色。原因是SO2的漂白性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易分解的无色物质,Na2O2的漂白性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4)⑦溶液变蓝,⑧溶液先变蓝后褪色。原因是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呈碱性,同时Na2O2又有漂白性。

考点三:两种重要的钠盐

本考点的常见命题方向有:

1.有关Na2CO3、NaHCO3的性质、转化、除杂及鉴别;

2.有关Na2CO3和NaHCO3的计算;

3.Na2CO3和NaHCO3的相关实验探究。

例6下列叙述与钠的化合物的性质与其用途不相符的是( )。

A.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的供氧剂

B.Na2CO3可作胃酸中和剂,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用热的烧碱洗去油污是因为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D.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CO2,可用作发酵粉

解析Na2CO3与胃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热,具有灼烧感,B错误;烧碱是NaOH而不是Na2CO3,并且Na2CO3水解显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易溶于水的物质,并非Na2CO3直接与油污发生反应,C错误。选BC。

例7为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A.分别加入1 mol·L-1的盐酸,看气泡产生的快慢

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有无白色浑浊

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D.分别配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观察火焰的颜色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学反思 篇4

1、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各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比较法是化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对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运用比较法可以使知识结构清晰,得出它们的共同点和性质差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强化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联系,提高知识的理解层次

学习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要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提高知识的理解层次,对其中存在的规律性加深认识。例如,金属越活泼,它的氧化物越容易生成,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性很强,在平时应用很多,而且与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联系起来,也使这一规律的内涵更加丰富。

3、向学生征集问题,鼓励学生质疑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可以开展向学生征集问题的活动。在征集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去自主复习,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4、理解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力求把相关的知识系统化。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篇5

(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5 mL0.10 mol·L—1的E溶液与10 mL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溶液的pH 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

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8分)(1)H2+SH2S(写成可逆反应也正确)(2)H2SO3 + 2H2S=3S + 3H2O(3)C+2H2SO4(浓)CO2 ↑+2SO2 ↑+2H2O(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如Cu+ 2H2SO4(浓)CuSO4 +SO2↑+ 2H2O等)(4)①H2SO3 +2OH- = SO32- + 2H2O ②大于 Na2SO3溶液中SO32-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③增大 升高温度促进Na2SO3溶液的水解 【知识动脉】 知识框架 1. 氯气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 2.硫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 3.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 4.硅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氯及化合物(一)氯气 1.氯 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排布式:

在周期表中位置:

2.氯气性质(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完成下列方程式)与非金属的反应(在氢气中燃烧)与金属的反应(Fe、Cu)与水的反应 与碱的反应(NaOH、Ca(OH)2)与盐的反应(Na2SO3、FeCl2、NaBr)3.制备及应用 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室制法:(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例1】:(1)现有一瓶饱和氯水倒扣于水槽中,当日光照射到盛有氯水的装置时,可观察到平底烧瓶内有气泡产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请用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说明)。

(2)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入含有NaOH的酚酞试液,红色褪去,说明有H+离子存在 B.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C.氯水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12分子存在 D.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离子存在 解析与评价:根据氯水中存在的7种微粒、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的角度去分析。要注意到Cl2无漂白性,氯水有漂白性的原因是氯水中存在HClO分子。

(1)氯气溶于水时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光照时2HClO2HCl+O2↑,产生气体,同时使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消耗Cl2,使溶液颜色变浅。(2)在氯水中加入NaOH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由于HClO的强氧化性而漂白,可以用下列实验加以验证,在褪色后的溶液中再加入NaOH溶液,发现溶液仍为无色。

答案:(1)氯气溶于水时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光照时2HClO2HCl+O2↑,产生气体,同时使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消耗Cl2,使溶液颜色变浅(2)、A 【变式训练1】浓H2SO4和KClO3反应生成具有爆炸性的黄绿色气体ClO2,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KClO3+H2SO4==KHSO4+HClO3,3HClO3==HClO4+H2O+2ClO2,2ClO2==Cl2+2O2(1)ClO2也能像Cl2一样在强碱(如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设计一个实验确定ClO2分解产物中O2与Cl2的体积比为2∶1: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6ClO2+6NaOH==NaCl+5NaClO3+3H2O(2)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倒扣于NaOH溶液中,振荡一会儿,观察试管中所剩气体占试管总体积的分数。

解析:此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卤素与碱的反应和实验设计。由于Cl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信息提供:“ClO2也像Cl2一样在强碱溶液中反应”,但在ClO2中,氯元素为+4价,歧化后的价态变化较大。由于Cl2能与碱液反应而O2不能,可用碱液吸收法测定Cl2和O2的体积。

例2.(09年天津理综·9)(18分)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方面,天津市位居全国前列。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

、。

(2)将NaCl溶液进行电解,在电解槽中可直接得到的产品有H2、、、或H2、。

(3)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为。

(4)步骤Ⅱ用SO2水溶液吸收Br2,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Br2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了如下装置简图:

请你参与分析讨论:

①图中仪器B的名称:。

②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是。

③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

④C中液体产生颜色为。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l2,可向其中加入NaBr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的分离操作是。

答案:(1)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及其其他合理答案中的任意两种(2)Cl2 NaOH NaClO(3)富集溴元素(4)Br2+SO2+2H2O=4H+++2 强酸对设备的严重腐蚀(5)①冷凝管 ②Br2腐蚀橡胶③控制温度计b的温度,并收集59℃的馏分④深红棕色 分液(或蒸馏)(二)氯的化合物(HCl、HClO)1.盐酸: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具备酸的通性)能使指示剂变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

与碱反应:

与盐反应:

2.次氯酸及次氯酸盐(HClO) 电子式:

性 质:弱酸性(用方程式解释):

不稳定性(用方程式解释):

强氧化性(漂白性):

例3.(08年上海化学·13)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变式训练2】氯胺(NH2Cl)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是一种有效的强力消毒剂,据此判断,氯胺在水溶液中因水解产生的物质是()A.HClO和HCl B.NH4C1和HCl C.NH4Cl和HClO D.NH4Cl和HClO3 二、硫及化合物(一)硫 1.硫 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排布式:

在周期表中位置:

2.硫性质(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完成下列方程式)与非金属的反应(在氧气、氢气中燃烧)与金属的反应(Fe、Cu)与碱的反应(热NaOH、Ca(OH)2)(二)硫的化合物 1、硫的氧化物(SO2、SO3)SO2的性质:(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与氧气的反应 与水的反应 与H2S的反应 与Cl2和H2O的反应 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漂白性(注意与Cl2漂白性的区别)SO3的性质:(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与水的反应 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2、硫酸 浓硫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吸水性(实验)脱水性(实验)强氧化性(实验)(与C的反应、与Cu的反应)浓硫酸的制备:三设备:

三阶段:

三原理:

例4: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序号 甲 乙 丙 ① CO2 SO2 石灰水 ② HCl CO2 石灰水 ③ CO2 SO2 Ba(NO3)2 ④ NO2 SO2 BaCl2 ⑤ CO2 NH3 CaCl2 A.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与评价:SO2是酸性氧化性,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有较强的还原性,遇氧化性试剂易被氧化生成。本题若忽略了在酸性条件下离子的氧化性会漏选③,若未注意题干中“一定”两字会多选⑤。对于①,由于石灰水过量,因此必有CaCO3和CaSO3沉淀,对于②,同样由于石灰水过量,因此必有CaCO3沉淀生成,对于③,CO2气体与Ba(NO3)2不反应,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后,由于溶液酸性增强,SO2将被离子氧化生成,因此有BaSO4沉淀生成,对于④,NO2和SO2混合后,SO2将被NO2氧化成SO3,通入BaCl2溶液后有BaSO4沉淀生成,对于⑤,当NH3过量时溶液中有CaCO3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CaCl2+H2O=CaCO3↓+2NH4Cl,当NH3不足时,最终无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2CO2+CaCl2+2H2O=Ca(HCO3)2+2NH4Cl 答案:D 【变式训练3】在①H2S ②SO2 ③CO ④Cl2 ⑤HI ⑥CO2六种气体中,属于酸酐的是_______;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

通入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是_______,只变红不褪色的是_______;

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是_______;

能与溴水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答案:②⑥ ②④ ④ ①②⑤⑥ ④ ①②⑤ 解析:SO2、CO2分别是H2SO3和H2CO3的酸酐。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l2与水反应产生的HClO既能使品红褪色,又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后褪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气体还有H2S、SO2、HI、CO2等酸性气体 与KI作用产生I2的气体是氯气,具有氧化性。能与溴水反应的气体是H2S、SO2、HI等 例5.(09年北京理综·28)(15分)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1)将燃烧黄铁矿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 +11O2 2Fe2O3+8SO2(2)接触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依据工艺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为使黄铁矿充分燃烧,需将其粉碎 b.过量空气能提高SO2的转化率 c.使用催化剂能提高SO2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d.沸腾炉排出的矿渣可供炼铁(4)每160 g SO3气体与H2O化合放出260.6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5)吸收塔排出的尾气先用氨水吸收,再用浓硫酸处理,得到较高浓度的SO2 和铵盐。

① SO2 既可作为生产硫酸的原料循环再利用,也可用于工业制溴过程中吸收潮湿空气中的Br2。SO2 吸收Br2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为测定该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同质量的铵盐分别加入到50.00 mL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沸水浴加热至气体全部逸出(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该气体经干燥后用浓硫酸吸收完全,测定浓硫酸增加的质量 部分测定结果:

铵盐质量为10.00 g和20.00 g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相同;

铵盐质量为30.00 g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0.68 g;

铵盐质量为40.00 g时,浓硫酸的质量不变。

计算:该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若铵盐质量为l5.00 g,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析与答案:(15分)(1)FeS2(2)2SO2+O22SO3(3)abd(4)SO3(g)+H2O(l)=H2SO4(l)△H=-130.3kJ·mol-1(5)①SO2+Br2+2H2O=4H++2Br-+SO42- ②14.56 2.31g 变式训练4、(09年全国理综卷I·27)(15分)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4(浓)+CCO2↑+2H2O+2SO2↑ 请从下图中选用所需仪器(可重复使用)组成一套进行该感应并检验出反应产物的装置。现提供浓H2SO4、木炭和酸性KMnO4溶液,其他、固液试剂自选(连接和固体仪器用的玻璃管、胶管、铁夹、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略去)将所选的仪器按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选用仪器(填字母)加入试剂 作用 答案:

C B A A A 浓硫硫和木炭 无水硫酸铜 品红 酸性KMnO4 澄清石灰水 产生反应物 检验是否有水 检验SO2 除去SO2 检验CO2的存在 三、氮及其化合物(一)氮气高考资源网 1.氮气物理性质:

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并且破坏这种共价键,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化学性质(完成下列方程式)和H2反应 和O2反应 和Mg反应 [思考题]:

①Mg在空气燃烧,主要固体产物有? ② 相同质量的镁,分别在纯氧中、空气中、纯氮气中燃烧,得到的固体产物质量分别为W1、W2、W3,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3、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的N2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统称为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有三种途径:

(1)生物固氮:

(2)自然固氮:

(3)人工固氮:

(二)、氮的化合物 1、氨及铵盐(1)氨气:分子结构:

电子式 结构式 分子极性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与酸作用生成铵盐(硫酸、硝酸、盐酸的反应方程式):

与盐溶液 NH3 + H2O + Fe3+ —— NH3 + H2O + Al3+ —— Ag+ + NH3 + H2O —— NH3 + H2O + CO2 + NaCl—— 与非金属的反应(O2、Cl2)实验室制NH3 1.实验原理(实验室制法):

(溶液还是固体?)2.实验装置:

,与制取 完全相同。

3.收集:

NH3 应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NH3可选用 ___做干燥剂。

4.检验:

小结:①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②什么能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可制取NH3? ③氨水成分与液氨是否相同?给氨水加热,[]、电离度如何变化?若煮沸呢 例6.试回答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图1 图2 ⑴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做干燥剂。

⑵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

⑶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解析与评价:本题以氨气的物理性质中极易溶于水为考察背景是常考容易题。(1)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收集时通常采用向下排气方法,干燥氨气宜选用碱石灰;

(2)喷泉实验主要原理是容器的内外产生压强差,1中是通过氨气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减小而出现喷泉;

(3)中要想产生喷泉,可以将烧瓶内的氨气压入烧杯中,先增大烧瓶内压强使氨气与水接触,进而使烧瓶内压强减少而出现喷泉。

答案:(1)向下排气方,碱石灰;

(2)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入烧瓶内;

(3)用热毛巾覆于烧瓶顶部。

【变式训练5】下列气体与对应的液体不能进行喷泉实验的是()A.NH3和水 B.HCl和水 C.Cl2和水 D.CO2和NaOH溶液 【变式训练6】有关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NH3是4核10电子极性分子,三角锥型,具有还原性 B.NH3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氨气易液化,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C.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水是电解质 D.蘸有浓盐酸玻璃棒遇氨气可产生白烟 例7.(09年全国理综Ⅱ·28)(15分)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加入的物质是,其作用是。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得现象是,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

解析与评价:本题以氨气的制备,氨气的性质为考察要点,属于中档题。(1)、制备氨气的药品NH4Cl和Ca(OH)2,(2)干燥氨气用碱石灰(或CaO),(3)主要描述固体粉末的颜色变化,方程式见答案。(4)、描述D中的现象重点强调出现无色液体,氨气检验方法。

答 案:(1)固体NH4Cl和Ca(OH)2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碱石灰(或CaO)除去NH3气流中的水汽(3)黑色粉末部分逐渐变为红色 2NH3+3CuON2+3H2O+3Cu(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无水硫酸铜变蓝 【变式训练7】(09年上海化学·4)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③④ C.③④ D.②④ 答案:B(2)铵盐高考资源网 物理性质:

[思考]:写出电子式:

NH4Cl(NH4)2S 化学性质:(完成下列方程式)水 解:请写出NH4+在D2O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与碱反应:铵盐与碱反应离子反应 △ 不稳 定性: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

△ NH4Cl—— NH4HCO3—— 铵根检验:

例8.用加热方法可分离的一组物质是()A.氯化铵和消石灰 B.碳铵和过氧化钠 C.碘和食盐 D.硝酸铵和硫酸钠 【变式训练8】(05上海)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C.加入氢氧化钠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3.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 ①氮的氧化物的种类、、、、、其中HNO3的酸酐是、HNO2的酸酐是 ②NO、NO2的性质、制法 物理性质 NO通常为、的气体,微溶于水。

NO2、气味 气体。

化学性质 NO和氧气的反应:

NO2和水反应:

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

NO2和NaOH溶液反应:

N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______SO2;

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______。

NO、NO2的制取 实验室制取NO的方程式为 ;

用______法收集。

实验室制取NO2的方程式为 ;

用______法收集。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计算依据(用方程式表示)例9.(1)标况下,盛有NO2和N2以1:1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中,充分反应后余气体积占原体积的多少。

(2)将10mLNO和NO2混合气体缓慢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的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有5mL剩余气体,求原混合气体NO和NO2的体积比。

解析与评价:(1)、假设试管体积为V,VNO2=0.5V,VN2=0.5V,由于3NO2+H2O=2HNO3+NO,剩余气体总体积为:V剩余=0.5V+1/6V=2/3V。

(2)、剩余气体应为NO,设10ml气体中NO体积为V1, NO2体积为V2,则有V1+V2=10,V1+1/3V2=5,求解得V1=2.5,V2=7.5,V1:V2=1:3.答 案:(1)2/3V,(2)、V1:V2=1:3.【变式训练9】(1)一定条件下,16mlNO和O2混合充满试管倒扣水中余气为2ml求NO占原气体的多少(2)将12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余气2ml(气体均在相同状态下测定)求原各气体的体积 答案:(1)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2ml为NO时,NO占原气体的5/8, 当2ml为O2时,NO占原气体的1/2.(2)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2ml为NO时,VNO2=10.8 VO2=1.2 当2ml为O2时,VNO2=8 VO2=4 ③氮的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4.硝酸的性质(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不稳定性:在常温下见光或受热就会分解,硝酸越浓就越,反应方程式:

[思考]久置的试剂颜色变化的较多。

①.如:Na2O2、、Fe2+ 化合物、AgX、AgNO3等。为什么? ②下列呈现黄色的原因是 ①久置的硝酸常呈黄色,如何去掉浓硝酸的黄色? ②碘化钾溶液和氢碘酸溶液久置均变黄 ③工业盐酸呈现黄色 ④纸张变黄 ⑤硝酸沾在皮肤上,皮肤变黄 ●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思考、如何只用蓝色石蕊试纸鉴别三瓶失去标签的液体:浓HCl、浓H2SO4、浓HNO3?   ①浓硝酸:现象: 原因  ②浓硫酸:现象: 原因  ③浓盐酸:现象: 原因  [讨论]只用铜丝鉴别三瓶失去标签的液体:浓HCl、浓H2SO4、浓HNO3。

●强氧化性(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①Cu+HNO3(浓)②Cu+HNO3(稀)③Mg+HNO3(极稀)—Mg(NO3)2+ N2O + H2O(配平,且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Mg+HNO3(极稀)— Mg(NO3)2+ NH4NO3 + H2O(配平,且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④Fe+HNO3(稀,过量)⑤Fe(过量)+HNO3(稀)⑥C+HNO3(浓)⑦FeO+HNO3(稀)⑧Na2SO3+HNO3(稀)⑨SO2+HNO3(稀)●与有机物的反应(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①与甲苯硝化反应 ②与丙三醇酯化反应 ③遇某些蛋白质显色反应 思考:现有稀HCl、稀H2SO4、稀HNO3、浓硝酸,请问如何除去附在试管壁上的银? 那么用浓硝酸好?还是稀硝酸好?(从污染和消耗酸的量来考虑)(三)、硝酸的用途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制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

【规律总结】高考资源网 ①除Pt、Au等少数金属外,其余金属几乎都能与硝酸反应。

②常温下,浓硝酸对铁、铝等金属有钝化作用。故用 运输浓硝酸。

③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硝酸的还原产物与硝酸的浓度和金属的还原性有关,一般来说,浓硝酸还原为,稀硝酸还原为。

④硝酸与非金属反应时,非金属单质被氧化为相应的。

⑤王水:

混合后所得溶液,可以溶解所有金属包括Pt、Au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硅(一)硅 1.存在:自然界中仅有 态存在,地壳里硅的含量居第 位。

2.晶体结构:晶体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属于 晶体,该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以 键与 个硅原子相连构成一个小正四面体,以此为单元向空间无限延伸构成空间网状结构。由于,晶体硅的熔沸点或硬度均低于或小于金刚石。

3.物理性质:

【例10】下列物质:①H3O+②晶体硅 ③金刚石 ④CH4 ⑤NH4+ ⑥CHCl3 ⑦NH3,其中晶 体或分子的空间结构均不属于正四面体的是()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⑥⑦ D.①⑤⑦ 4.化学性质:(完成下列方程式)常温下(F2、HF和强碱)加热或高温下(O2、Cl2反应)5.工业制备:

思考与交流:硅和铝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二)二氧化硅 1.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 在SiO2晶体中一个Si原子跟四个O原子形成 个共价键,即每1个Si原子周围结合 个O原子,同时每个O原子跟 个Si原子相结合。二氧化硅晶体中Si原子与O原子以 的比率组成立体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晶体中1个Si原子与周围的4个O原子形成 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a.弱氧化性:

b.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c.与酸反应:SiO2+HF---4.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所以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 B.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C.二氧化碳通入水玻璃可能得到原硅酸 D.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三)硅酸、原硅酸 1.硅酸(H2SiO3)、原硅酸(H4SiO4)的性质:

2.硅酸(H2SiO3)的制备:高考资源网 (四)硅酸盐 1.硅酸钠水溶液叫水玻璃。在空气中会变质,反应式为:。

2.硅酸盐氧化物表示法:金属氧化物·SiO2·H2O 硅酸钠(Na2SiO3)可表示为:

正长石(KAlSi3O8)可表示为:。

高岭石[Al2(Si2O5)(OH)4]可表示为:

3.硅酸盐的用途:

a.土壤保肥 b.硅酸盐产品:

硅酸盐产品 主要原料 设备 反应原理 主要成分 特性 水泥 玻璃 陶瓷 不作要求 不作要求 例12.不能用磨口玻璃瓶贮存的一组物质是()A.溴水 氯水 碘水 B.氢溴酸 盐酸 氢硫酸 C.浓硫酸 浓硝酸 浓盐酸 D.NaOH溶液 Na2CO3溶液 水玻璃 【高考真题】.(09年江苏化学·3)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b c A Al AlCl3 Al(OH)3 B HNO3 NO NO2 C Si SiO2 H2SiO3 D CH2=CH2 CH3CH2OH CH3CHO 答案:B 2.(09年全国理综Ⅱ·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 B.1︰5 C.2︰3 D.2︰5 答案:A 3.(09年全国理综Ⅱ·28)(15分)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加入的物质是,其作用是。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得现象是,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

答案:(15分)(1)固体NH4Cl和Ca(OH)2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碱石灰(或CaO)除去NH3气流中的水汽(3)黑色粉末部分逐渐变为红色 2NH3+3CuON2+3H2O+3Cu(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无水硫酸铜变蓝 4.(09年浙江理综·28)[15分]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用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

相关信息如下:①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

②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③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物质 SiCl4 BCl3 AlCl3 FeCl3 PCl5 沸点/℃ 57.7 12.8 — 315 — 熔点/℃ -70.0 -107.2 — — — 升华温度/℃ — — 180 300 16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 ;

装置C中的试剂是 ;

装置E中的h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

(3)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填写元素符号)。

(4)为了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残留物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成Fe2+,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Fe2++MnO4-+8H+5Fe3++Mn2++4H2O ①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剂?(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

②某同学称取5.000g残留物后,经预处理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 mL溶液,移取25.00 mL试样溶液,用1.000×10-2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 mL,则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答案:[15分](1)MnO2+4H++2Cl―Mn2++Cl2↑+2H2O;

(2)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流出并防止漏气;

浓硫酸;

产物SiCl4沸点低,需要冷凝收集;

(3)Al、P、Cl;

(4)①否;

KMnO4溶液的紫红色可指示反应终点;

②4.480%;

【感 悟】非金属相关考察题目广泛,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推断,工业流程图题,元素化合物综合题,计算题等),从09高考试题看多属于中等难度试题,在做题时必须兼顾知识与技能的统一,灵活使用所学知识,审清题意。

【课后练习】 1.下图是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啊!地球出汗了》,这幅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臭氧层空洞 C.温室效应 D.光化学烟雾 2.为了探索月球上是否存在生命的痕迹,首先要分析月球岩中是否包藏有碳氢化合物。科学家用氘盐酸即DCl的D2O溶液处理岩石样品,收集放出的气体加以分析,结果只发现有一些气态碳氘化合物。试推断该碳氘化合物是 A.岩石中的碳酸盐与氘盐酸反应的产物 B.岩石中的碳酸氢盐与氘盐酸反应的产物 C.岩石中的碳化物与氘盐酸反应的产物 高考资源网 D.岩石中的碳氢化合物与氘盐酸反应的产物 3.下面对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气可使湿的红布条褪色,所以氯气具有漂白性 B.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C.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 D.闻其气味时要小心,将集气瓶放在鼻孔下直接闻 4.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棕红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 A.立即接上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待烧瓶中红棕色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立即用排水法收集 D.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普通玻璃呈淡绿色是由于含Fe2+ B.坩埚、蒸发皿都属于陶瓷制品 C.唐“三彩”是一种玻璃制品 D.高温下硅酸钙比碳酸钙稳定 6.含FeS2A%的黄铁矿W吨,在用接触法硫酸的过程中,损失硫C%,可制得浓度为B%的硫酸为 A.吨 B.吨 C.吨 D.吨 7.下列对溴化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是一种可溶于水的晶体,熔点较高 B.跟AgNO3溶液反应将生成白色沉淀 C.跟浓硫酸反应是制取溴化氢气体的常用方法 D.其工业制法之一是将金属钠跟单质溴反应 8.下列各组物质中,每一种物质都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AgNO3溶液、CCl4、碘水 B.Na2SO3溶液、FeCl3溶液、H2S溶液 C.FeCl2溶液、KOH溶液、镁粉 D.NaOH溶液、CO气体、氯水 9.O2-由于离子半径较小,且带2个负电荷,在水中会强烈地吸引并结合水中的H+而生成OH-,下列反应中不包含此步变化的是 A.Na2O+H2O=2NaOH B.2Na2O2+2H2O=4NaOH+O2↑ C.12Fe2++3O2+6H2O=8Fe3++4Fe(OH)3↓ D.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 10.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A.NaCl Na2SO4 B.NaCl NaBr Na2SO4 C.NaCl Na2SO4 I2 D.NaCl NaI Na2SO4 11.次氯酸盐最大的用途是漂白和消毒。这类漂白剂氧化能力是以“有效氯”的含量来标志。“有效氯”的含量定义为:从HI中氧化出相同量的I2所需Cl2的质量与指定化合物的质量之比,常以百分数表示。请问纯LiClO的“有效氯”为 A.121% B.100% C.89% D.21% 12.用浓硫酸吸收SO3可以得到H2SO4•SO3。用mg98%的H2SO4充分吸收SO3后再进行稀释,可得到98%的硫酸的质量为 A.2.42mg B.2.22mg C.2.02mg D.1.98mg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银氨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沉淀:

[Ag(NH3)2]+++3H++=AgCl↓+2+H2O B.在亚硫酸钡沉淀中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3BaSO3+2H++2=3BaSO4↓+2NO↑+H2O C.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2+SO2+H2O=2+ D.氧化铁可溶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 14.NH3和O2混合气体100mL通过红热的铂丝,充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再通过足量水最终收集到10mL残留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体积不可能是(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A.12.5mL B.21.5mL C.64.2mL D.70.0mL 15.(1)少量的Mn2+可以催化分解H2O2,其反应的机理可简单解释为:

试写出上述2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2)对于CO中毒、心肌梗塞、冠心病或小儿肺炎等危重患者都要采用吸氧治疗。普通医务室中没有氧气瓶,但一般都有消毒用的30%的H2O2溶液。同时还有可选用的试剂为:KMnO4、HCl、H2SO4、MnO2、Mg、CuSO4、NaCl、葡萄糖。请写出一种使H2O2中氧完全释放出来的理想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氰(CN)2的结构式为N≡C—C≡N,其化学性质与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CN)2和水反应可生成HCN和HCNO;

(CN)2的氧化性比Br2弱,比I2强。

(1)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填选项标号)。

A.(CN)2和NaOH溶液反应:(CN)2+2NaOH==NaCN+NaCNO+H2O B.MnO2和HCN反应:MnO2+4HCNMn(CN)2+(CN)2↑+2H2O C.向KCN溶液中加入碘水:I2+2KCN==2KI+(CN)2 D.在NaBr和KCN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NaBr==2NaCl+Br2(2)HCN的电子式为,按电子云重叠方式分类分子内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

(3)处理含(其中C为+2价)的工业废水常用氧化,生成的(其中C 为+4价)元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a+b+c=dCNO-+eN2↑+f+b+cH2O 上述化学方程式可能的配平系数有多组,请回答:

①方程式中e : f的值为(填选项标号)。

A.1 B.1/2 C.2 D.不能确定 ②若d=e=1, 则b=。

17.试依据下列事实,作出有关的结论。

(1)硅的非金属性特征大于金属特征,而锗的金属特征大于非金属特征,_____。(2)金刚石是电的绝缘体,石墨可以导电,而C60可作为制超导体材料,____________。

(3)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自然界中却没有单质硅存在,__ _。

(4)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时,可生成难溶于水的酸—硅酸,_ ___。

(3)碳单质的三种同素异形体:骨架型的金刚石、层型的石墨及球形的球碳分子,试确定那一种物质易在火山喷发口附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已知A、B、C、D、E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D、E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C均为气体,E为液体,下图中箭头上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1)当A与E反应生成B和C时,则A、E共同含有乙元素。生成的C气体易液化。常温常压下D是气体,冰水冷却D时变成无色晶体,此无色晶体的化学式是。根据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判断:在A~E各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有(填字母)。D溶于纯净的E时,能按物质的量比1:1化合,生成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写成化合物、复合物或氧化物形式均可)。试描述气体C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

(2)当A与E发生化合反应时,能观察到空气中形成大量的白烟,则A、E共同含有甲元素。通过上述描述可知:A的化学式为,E的化学式为。当小心加热A与E化合时的生成物F时,可得到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G(G和CO2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和电子数目)和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H,写出F分解生成的G+H的化学方程式。

19.某课外小组欲通过实验证明方铅矿分解所得白色粉末中含有氧元素,设计以下的实验装置:

在实验或改进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PbO+CPb+CO↑,2 PbO+C2Pb+CO2↑,Ca(OH)2+CO2=CaCO3↓+H2O [Cu(NH3)2]Ac+CO+2NH3 [Cu(NH3)4]Ac·CO △H<0。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装置A中不断鼓入氮气的作用是,能否用空气代替氮气?,其理由是。

(2)在实验过程中,未见B装置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在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证明氧化铅里含有氧元素的实验事实是。

(3)若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通过增添设备和药品,设计一个更加严密的改进实验方案是。

(4)若没有木炭粉和氮气,改用氢气行吗?,实验的装置和药品又将做怎样的调整?____________。

20.将23.9 g表面已锈蚀成铜绿〔Cu2(OH)2CO3〕的铜片投入12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中,充分反应后,硝酸被还原成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H+为0.160 mol。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滤出沉淀,洗涤,干燥后得到29.4 g蓝色固体。求:(1)铜片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

(2)铜片与硝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C 6.A 7.A 8.C 9.B 10.AB 11.A 12.B 13.D 14.B 15.(1)H2O2 + Mn2+ = MnO2 + 2H+ H2O2 +MnO2 + 2H+ = H2O + Mn2+ +O2↑(2)5H2O2+2KMnO4+3H2SO4=K2SO4+2MnSO4+8H2O+5O2↑ 16.(1)CD(2)sp 2个σ键和2个π键(3)①B ②6 17.(1)表明同主族元素性质是递变的。(2)表明C60与石墨具有某种类似的结构。(3)说明在自然条件下,硅不如其化合物稳定。(4)表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弱。(5)三种物质中金刚石在火山口易被发现,因为该处温度高、压力大,有利于破坏石墨中的化学键,有条件形成金刚石。

18.(1)SO3 A和B H2S2O7或H2SO4·SO3或2SO3·H2O 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有毒(2)NH3 HNO3 NH4NO3N2O↑+2H2O。

19.(1)N2可将实验装置内的空气排净,并作为动力源将PbO与C反应生成的气体,赶入B、C两个实验装置处。不可用空气体代替N2,空气中的O2可与灼热的炭反应,且空气中还含有CO2、H2O等含氧化合物,均可导致实验失败。

(2)PbO+CPb+CO↑,在装置C处可见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淡蓝色火焰。(3)可在装置B后串联一个内盛[Cu(NH3)2]Ac溶液的洗气装置,吸收一氧化碳,反应完毕,取出吸收液加热解吸,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放出的气体,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4)可用H2代替N2和木炭,PbO+H2Pb+H2O,用无水CuSO4吸收生成的水,证明氧化铅中含有氧元素。装置B应改用内盛CuSO4白色粉末的干燥管。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策略 篇6

一、注重“建构主义”的应用, 科学整合教材

“建构主义”的核心就是打乱原有知识编写体系,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学情的新知识体系。

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就不能对课本内容简单重复, 而要从更高角度对各章节考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整理,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我们要从课本出发, 善于构建知识体系, 彼此融会贯通, 注意查漏补缺, 不求“深挖洞”而重在“广积粮”, 知识面要宽, 着眼点要高, 涉猎广泛, 兼收并蓄, 深挖教材, 使零散知识系统化。

如铜、锌元素在高考中常出现, 而教材中没有专门章节进行介绍, 我们可以从初、高中各册教科书中把有关铜、锌的知识提炼出来, 将其整理成关于它们单质和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1. 应用哲学中“普遍联系的观点”组织元素化合知识网络

学生感到难学化学, 反应最多的是知识点散, 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要靠死记硬背, 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因此, 学习元素化合物要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整合, 使孤立、零散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这样处理材料有利于学生一目了然, 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有利于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

元素化合物知识间逻辑关系主要有三种关系: (1) 内外因关系。元素化合物间内因关系主要是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制法、用途以及保存方法、性质反映结构等; (2) 类属关系。同一元素在单质及化合物中不仅有化合价高低顺序, 同价态原子也有物质种属类别不同。如:Fe—FeO;Fe2O3;Fe3O4——Fe (OH) 2;Fe (OH) 3——FeCL2;FeCL3; (3) 价态关系:化合价高低顺序:如CH4—C—CO—CO2—H2CO3组织元素化合物时, 逻辑关系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化, 但必须关系清楚、层次分明, 以保证知识头脑中有序储存, 使用时顺利、快速提取。

2. 选择恰当结合点, 建立起不同板块间联系与综合。

现在高考, 化学以理科综合形式进行考查。《考纲》一再指出, 所谓综合主要是学科内综合。因此, 元素化合物复习时不要就一点讲一点, 就一节讲一节, 要多与前后知识联系, 以某一点为线索发展去学习。

学习次氯酸漂白性时, 把能用于漂白的物质SO2、Na2O2、H2O2、活性炭、浓硝酸联系起来;学到硫酸时, 要把硫酸在无机、有机中用途结合起来;学到ALCL3与不同量NaOH反应产物不同时, 把氨气通入AgNO3溶液、CO2通入Ca (OH) 2溶液、H2S与O2反应一系列问题归到一块来学习, 同时还要加强元素化合知识与氧化还原理论、化学平衡理论、电离平衡理论、化学计算、有机化学相联系, 建立起不同知识块间的综合与联系。

3. 用化学实验探究元素化合知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我们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 要打乱章节, 把元素化合物性质高层设计成一系列实验去复习。

近年来高考化学实验题均取材于教材, 强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 复习元素化合知识时, 教师尽可能利用好本校各种资源, 多设计实验, 对于一些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安全可靠实验, 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使学生在感官上受到巨大冲击, 收获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以加深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忆和理解, 培养学生“假设——实验验证——分析、归纳——总结、反思”的学科素养。

二、采取科学方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 采取学案引导方式, 发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近几年, 笔者到洋思中学、杜郎。中学学习, 给笔者的启示很大。衡量教学效果, 不是看教师输出多少知识量, 而是看学生收获了多少。就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例, 元素化合物体系庞大, 知识点多且分散, 单靠课堂有限时间难以保证细致、全面的复习。教师在课堂上再能讲, 输出量也是有限的, 学生若不亲自动手疏理主干知识、整理要点, 很难形成自己的知识, 到考试时, 在有限时间内就不能随心所欲提取知识。可见, 没有学生的高效参与, 复习效果难以保证, 考试成绩也不会好。

针对上述情况, 采取学案先导复习模式就显得迫在眉睫。将每章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图表、反思、填空形式作为作业提前印发布置下去, 学生依据课本利用课余时间, 可自行整理回顾内容, 教师可通过收查作业、课堂提问、课堂测试等手段检查落实情况。这种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训练”模式,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提高了复习效率。

2. 狠抓典型例题的拓展, 强化能力训练。

在备考复习中, 教师要精心选择、设计例题, 强化知识规律应用, 对例题选择要做到“五要”。一是选题要精;二是设计问题要有梯度;三是要有针对性;四是要有发散性;五是一点一题, 一题多变。

高考题中无机框图题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的典型题目。我们要选择近三年高考题中无机框图题进行化学知识与能力整合以及审题指导, 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设计同类型变形题, 适度拓展, 点面结合对学生审题、解题进行规范阶级训练。

上一篇:写漂流的优秀作文400字下一篇:江西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