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营协议

2024-07-15

联营协议(共9篇)

联营协议 篇1

项目

联 营 合 作 协 议

年月日

甲方: 乙方:

甲方: 乙方:

鉴于:

1、甲方系一家在合法注册并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为;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为;具备等资质。

2、乙方系一家在合法注册并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为;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为;具备等资质。

3、甲乙双方一致决定以合同联营模式,共同承担 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工作。

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友好协商达成本协议,明确双方在联营合作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以资双方共同信守。

1、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1.2 项目地点: 1.3 项目内容:

2、合作内容

2.1 合作模式 / 10 双方一致同意,按照如下第种模式进行合作:(1)合同型联营(2)法人型联营(3)合伙型联营

2.2专业分工

基于双方各自具备的优势,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在联营合作过程中分工如下:(1)甲方:

A.B.C.(2)乙方:

A.B.C.2.3 利益分配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按照如下第种方式分配项目利益:(1)共同持股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就项目利益共同持有股权,其中甲方股权比例为,乙方股权比例为。项目竣工交验后,甲乙双方应在日内对整个项目的净利润进行最终清算,甲乙双方根据各自所持有股权比例承担经营风险、分配项目利润。除非得到另一方的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将所持股份部分或全部转让给第三方或以任何理由在任何阶段退出。

(2)利润分成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以该项目净利润分配收益,其中甲方按%分配、乙方按%分配。

项目净利润指标由甲方财务管理部门负责核算,乙方财务管理部门对该指标有异议时,可以进行核实。每结束后,甲乙双方应在次年月日前对上一的项目联营收益进行核算,确认双方的利润分配收益额。在相应资金已经到位(部分资金到位的按比例计算)的情况下,甲方应于月日前在国内以方式/ 10 将相应的收益支付给乙方。项目竣工交验后,甲乙双方应在日内对整个项目的净利润进行最终清算,确认双方的收益。

(3)一次性咨询/顾问费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由方或甲乙双方组成的联营机构向方一次性支付咨询/顾问费共计(大写:),具体的支付时间、进度及方式约定如下:。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自收到全额一次性咨询/顾问费之日起,即免除本合同项下一切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履行完毕后来自任何第三方的追索。

3、组织机构

为明确职责,加强项目集中管理,甲乙双方一致同意组建项目联营体,联营体下设机构如下:

3.1联营体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

3.1.1管委会负责项目的重大决策、资源配置和后勤保障,管委会是本项 目的最高决策机构,所有对项目的各项指令均由此发出。具体职权如下:

(1)确定项目部的经营方针、经营指标和重要经济活动;(2)委任、撤换项目部项目经理;

(3)负责对项目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4)决定管委会认为需要介入的任何其他重要事项。

3.1.2管委会成员由双方商定派遣,经甲乙双方商定,管委会成员如下:

合作管理各方可根据各自情况更换己方派遣的管委会成员。

3.1.3 原则上,管委会会议每月举行一次,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双方协商确定。如有必要,管委会主任有权决定召开临时会议。

3.1.4 提交管委会审批的所有事项,需双方一致通过。但为了兑现合同,在必要的情况下,管委会主任可以对不涉及双方直接经济利益的对外事项直接代表双方做出最终决定。/ 10 3.1.5若部分审批事项,在甲乙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时,应上报集团公司进行裁决。3.2项目部

3.2.1项目部全面负责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项目经理是实施项目日常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3.2.2根据项目的需要并结合各自的优势,甲乙双方共同派遣满足项目岗位要求的工作人员组成项目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3.2.3双方推荐的拟任项目经理由管委会审查合格后任命,其他项目部成员,由方审查合格后任命。

3.2.4任何一方推荐的项目部成员均应接受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对项目经理负责。

3.2.5项目部对外代表兑现合同承诺,对内向联营体管委会负责。3.2.6项目部的主要职责如下:(1)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2)对项目产品的质量及项目安全负责;

(3)严格执行总包单位、监督管理人、管委会的进度及其他要求;(4)对企业派往本项目的所有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管理和安全负责;(5)负责对项目部分包商及雇佣的劳务人员进行管理;

(6)及时就重大事项分层级向项目部监督管理人、管委会汇报或请示;(7)获得各项资源的权利;

(8)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和兑现奖励的权利;(9)执行管委会、项目部监督管理人交办的其他事项。3.3 项目部监督管理人

3.3.1按照项目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管委会全权委托对项目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项目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事项,应及时向管委会报告。

3.3.2 项目部监督管理人的职权和主要任务:

(1)对项目部的经营方针、经营指标和重要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并督促落实;(2)对项目部项目经理进行监督、考核; / 10(3)经管委会批准,对项目经理建议的其他项目部副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委任,并有权撤换;

(4)负责对项目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5)协助项目部处理与总包单位及其他上级管理部门的商务关系;(6)对企业派往本项目的所有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境外安全负责,并对其在境外办理相关落地手续进行协调和督导;

(7)对项目部的工作提出要求和建议,监督项目部的各项工作,审议项目部的工作汇报或报告;

(8)对项目部重大采购及分包协议等进行审批;

(9)制定切合项目实际的员工绩效和项目经营目标考核办法,并实施考核,考核结果报管委会审批后执行;

(10)执行管委会认为需要其介入的其他任何重要事项。

3.3.3项目部监督管理人应根据需要,定期召开项目部管理例会,如周会、半月会、月会等,会议纪要及时报送管委会备案。

4、财务管理

本项目的财务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的财务制度。根据集团公司相关财务制度以及本协议,项目部制定本项目的财务管理办法,约定资金管理以及成本、费用的列支原则和审批流程。

4.1资金管理

4.1.1项目资金实行集中管理,计价收入全额进入账户,对外付款支出按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由上述账户统一对外。双方约定为财务管理的主责方,对整个财务管理过程负全责。

5.2如有必要,需开立联营体专用银行账户,由双方派出财务人员共同管理。

5.3项目资金不足时,项目部可分批报资金需求计划向管委会申请资金用于项目生产经营。具体申请程序为:。

4.2 项目的成本、费用 / 10 4.2.1本项目的成本费用包括:为实施项目而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直接费用和项目部为经营管理和组织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间接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等。

4.2.2项目管理团队对整个项目的经营成本负责,对总包单位的经营计价、调价索赔、设计优化以及对内物资设备采购和分包结算等全面控制。项目管理班子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总体控制,项目经理是成本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对管委会负责。

4.2.3项目上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按照集团公司相关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及办法执行。严格履行经手人签字,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核,最后经项目经理审批,财务部核定等程序,据实列入项目成本。

4.2.4项目部监督管理人对项目成本控制进行监督管理,每月督促项目进行责任成本分析一次,每季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一次,同时,对项目所发生的费用有权进行审查。

4.2.5项目所有费用支出每三个月须由甲乙双方授权人共同签认后,方可列支为分阶段确定成本。

4.2.6对外统一由指定的项目部监督管理人建帐报税。项目部监督管理人内部设立专门项目账套独立核算,账套由双方派出财务人员共同管理。双方同意为财务管理的主责方,对整个财务管理过程负全责。

4.2.9在项目执行阶段,甲乙双方非项目部人员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由各自承担,不计入项目成本。

4.3 项目利润分成

项目竣工后,由双方组成联合审计组审计,报管委会审核确认后,双方按本协议2.3约定的利益分配方式对盈亏进行分配或分摊。

5、人事管理

5.1 工资和奖金

5.1.1依照《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赴境外工作人员薪酬管理办法》(中铁一海外人【2015】21号)及《补充规定》的相关规定和个人岗位,经管委会同意确定项目部人员工资标准。/ 10 5.1.2项目部人员工资由项目部统一发放并列入项目成本,其中应包括国内等候期间的工资部分。

5.1.2 项目结束后,根据目标责任书和项目成本情况,对项目管理人员考核兑现。

5.2 社会保险和人身保险

5.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由双方负责按时给各自派出人员缴纳国内各项社会保险。派出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个人部分个人承担,企业部分由项目负担,列入项目成本。双方每半年将派出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转项目结算一次。

5.2.2 应为派出人员办理出国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由统一办理,费用转列项目成本。

5.3 休假

项目部人员休假应遵守《中铁一局驻外员工休假管理办法》(中铁一海外人【2014】15号)的相关规定,但需履行项目部的相关请假手续。项目管理层请假需向项目部监督管理人备案。

5.4 品行职责

甲乙双方应保证所派遣人员品行端正,如果因为所派人员品行不端、违法、犯罪或未经批准中途回国,则更替人员所发生的费用,由派遣方承担。

6、保密

有关本工程的所有文件、资料和双方往来的信件、信息及情况,双方均应当予以保密。没有一方的书面同意,另一方不得将上述资料提供给第三方。

上述保密义务不受本合同期限的限制。

7、争议解决及适用法律

本协议执行过程中,若甲乙双方之间发生争议,不得到外部进行诉讼或仲裁,应及时将案情上报管委会及集团公司,严格按照《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经济纠纷调解办法(执行)》及《中铁一局集团内部纠纷调解裁决规定》的相关规定处理。

除双方特别约定外,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

8、其他 / 10 8.1排他性原则

在此项目上双方的合作属于排他性质,除非本协议书失效,双方解约。8.2 协议书生效及失效

8.2.1 本协议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8.2.2 在工程全部完工并获得业主颁发的最终验收证书,解除了合同中规定的一切责任和义务,双方结清全部财务往来账款并经双方书面确认后,本协议书失效。

8.3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本着长期合作的原则协商解决,必要时可签订补充协议并作为本协议的组成部分。

9、附则

本协议于年月日在签订,壹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本页以下无正文,双方各自签署)

甲方: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2015年月日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2015年月日 / 10

联营协议 篇2

1 经济风险

1)合作形式选择不当

每一种联营体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承包商在决定组建联营体后,对联营的目的,当前形势作以及潜在的市场规模缺乏详细分析,随意决定了联营体的形式造成形式选择错误,由此导致了经营风险。

2)投资数量不清晰导致的收益纠纷

联营各方因联营投资数量不清楚、盈余分配不合理、违约责任不明确、债务承担不到位,导致联营协议的履行不当、变更、解除。

3)保函、支付货币形式、税率变化的风险

若投标保函既没有以联营体的名义出具,也没有提到联营体各成员的名称,使得联营体各成员共同地和分别地承担责任,这样的保函往往在招投标中是无效的。联营体内部商议的支付是以一种货币或以混合货币形式进行,其时间限制造成的货币兑换率变化及利息支付的风险工程所在国税率变化引起的风险。协议未明确将如何分担。

4)过失方导致联营体的损失

联营体中的任何一方的疏忽或蓄意损害而导致联营体的经济损失或亏损,或造成重大的工程变更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影响的风险。协议中有没有明确规定由过失方承担主要责任,蓄意损害联营体内部或者第三方利益的,将如何处置。

2 管理风险

1)联营体内部协作、责任模糊

联营体成员在享有协作权利的同时,负有对内部其他成员提供协作的义务。联营体成员之间的业务往来(包括原材料供货,设备租赁,技术服务及技术转让等),书面形式记录并签字的资料是否齐全。联营体成员之间或与第三方之间的责任是否在联营体协议中明确规定。

2)分工不明确

联营体各方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工程是合同联营体的特色,但由于不够熟悉项目或工作疏忽导致项目划分的遗漏、分工不清,进一步造成责任不清,因而造成争端。向业主索赔的工期、费用如何分配也是一大争端,这势必影响联营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实施,造成严重的后果。

3)内在文化、组织结构的差异

特别是体现在劳务管理方面,国籍多,语言不通、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宗教信仰各有差异。劳务供应代理商多,为了利益关系相互拆台现象,不同代理商内部激励机制的差别,劳工待遇与收益各异。再加之劳工素质普遍低下,制造事端、闹事甚至罢工时有发生。同时,在外语应用能力、多元化的工作团队、信息处理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4)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困难

联营体各方需要及时、动态、准确的信息。在共享的信息平台下,能否运用相同的网络技术软件(P3,梦龙)进行数据的处理、信息的整合及反馈,使之标准化,用于指导各层管理者,同时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信息的衰竭———尤其是在联营体内部交界面处。但实际操作中,这是很难实现的。

3 技术风险

1)工种要求不同

在国际工程承包的工程联营体中,由外国承包商提供设备、技术,工程所在国承包商提供劳务的形式,外国承包商虽可省去对普通劳务人员入境的所带来的各种麻烦,但却带来了由于两国对工种要求不同所导致的风险。即当工程所在国对该工种要求较低而外国承包商所在国对该工种要求较高时,外国承包商使用该技术工种便产生了不符合要求的风险。

2)“特洛伊木马”

尽管联营体对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组织机构的渗透性,联营有可能为竞争对手提供了以很低的代价进入市场、获取新技术及商业机密的机会。一方面削弱了承包商的相对竞争力;另一方面减少了市场份额。因此企业在缔结联营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极大的危险。

3)创新技术产生的后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可能由于现场施工难度的加大,若需要联营体内部的合作,必须研发新的技术加以解决,或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由于新技术或改进设备市场前景比较大,那么很可能引起双方对新技术所有权及使用权的争夺,影响双方合作关系的深化。

4 条款风险

1)明示条款的不公平

第三世界国家的承包商通常无权独立承担本国的世行代款项目,必须与外国承包公司合作方能投标。这种合作大多是外国公司提供技术,借款国的公司提供劳务。在实际操作时,借款国的承包公司常常是夺标心切,经验较少,协议条款显失公平,在签订协议中处于被动地位。

2)默示条款的存在的不确定性

默示条款是由明示条款推理的必然引申的含义,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仅从职业行为或契约含义中认定即可。也就是说在合同条款中对某些情况未曾提及,而规定参照国际惯例和当地法律。那么要防止承包商之间利用默示条款转移自己的责任或风险,加大对方的责任和风险,将不利于合作关系的深化。

5 签订联营体协议时风险规避策略

在签订联营体协议时,采用整体风险最小原则——是系统管理理论的要求,即在责、权、利清楚的划分的基础上,更强调各人员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综合;将联营体作为一个系统,则整个系统的高效率为主要目标。以减少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参与方的风险控制和履约的积极性。

1)经济角度:(1)应明确联营体的形式、组织机构、章程和权限分配,管理机构、经营宗旨、范围和规模。(2)各成员公司的投资比例(资金、设备、专有技术人员或知识产权等)和注册资本,认缴资本的数额和方式、费用的分担、以及对联营体的贡献度等,以此作为联营体实现利润分配或承担亏损的尺度。(3)保函、保险的办理,违约、纠纷的处理及不可抗力的处理等等。实现各成员公司完成自己负责的工程施工,承担该部分的施工费用,收入该部分的工程款,应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2)管理方面:(1)应对联营体的管理构架、管理模式、以及监督方式给予明确的规定。保证决策层能够运筹帷幄,有利于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2)将联营体整体承担的合同责任分配给各成员公司分别承担,各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协调合作;(3)联营体协议还应规定各成员公司在工作中应服从工程项目组或现场经理部的统一协调和领导,并且借鉴其它联营体成功的实践管理经验,争取联营承包的整体成果。(4)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门户(PIP),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对项目组织有很大的影响,降低重复信息调研及数据处理的成本,减少传输过程中的信息衰竭。

3)技术措施:(1)“工种要求不同”的风险,外国承包商应将其对所需劳务的技术要求详细说明后列表交给提供劳务的一方,由提供劳务方详细审查可否提供该劳务,对于技术要求描述有困难的,可通过技能测试来确定是否使用该劳务。同样对于机械、材料的性能要求在协议中都应有详细的描述,以避免类似的风险。(2)在联营体协议中应签订“保密条款”,联营体伙伴不宜选择太多,应建立比较长期的合作关系,防止商业机密和技术诀窍的散播。

4)条款风险的预防:(1)承包商从一开始就应对合作对象有所警惕,在联营体协议的签订过程中,承包商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不平等条款。(2)要预防对方把风险转嫁给自己,如果有则采用相应的条款来抵御。(3)有关解除联营体关系,退出联营体的要求及终止联营的条件等条款也应详细列入协议中。

5)财务管理:(1)联营体为投资(参股)比例提供资金,并规定联营体资金的使用范围。(2)联营体资金平衡表和支付证明书面送达所有联营体成员,欠款的联营体应有责任投入现金以平衡其帐户。(3)帐户平衡后,才予以支付。(4)规定季度财务计划的提交日期。(5)以所有联营成员名义设立帐户的名称和银行。(6)索赔成功后工期和费用的按投资(比例)兼贡献度分配。

6 结束语

联营体协议是解决联营体成员间矛盾的依据,加强对联营体协议的风险管理是减少联营体内在风险的有效途径,签订令各方都满意的协议书,保证各方在联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良好合作,尽量避免纠纷,发扬协作精神,相互支持,并维护承包联营体的经济利益和业务信誉,共同完成联营项目,争取联营承包的整体成果。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合同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李建设,吕胜普.土木工程索赔方法与实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李彪.工程承包联营体组建与管理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4]卢东升.国际工程承包联营体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6.

[5]罗凤,向科.联营体协议中潜在风险的分析及对策[J].四川建筑,2003,23(5).

联营包场协议 篇3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郑州未来翔隆商贸有限公司

合作内容:整体洗化区及个人护理、纸品区扣率联合经营。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甲方向乙方提供场地、货架达成协议,并且共同信守执行。

第一条:乙方同意以洗化区、个人护理纸品区整体销售_________,促销活动特价商品_____扣率为约定联营扣率。

第二条:甲乙双方结账周期约定:每半月按照实际销售及时结算。按约定扣率结款时并及时清扣。暂定为每月17号、次月 2号为结账日。

第三条:合同效期:_年_月_日至_年_月_日。

第四条:乙方就甲方店内商品交接方式:按照进货价核算库存商品金额,乙方在一个季度内分三次将店内商品金额付清。临期商品不纳入商品交接范围内。

第五条:甲乙双方权利义务:

1.甲方应于乙方签订本协议之日起_日内将协议所定的地方交付于乙方使用。

2.甲方在协议期间不能再向第三人使用所签署位置。

3.甲方应保证乙方所使用地方在使用期内的水电正常供应。

4.甲方有权利对乙方所经营的项目或商品进行监督,并对营

业员进行统一管理。乙方承诺守法经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所经营的商品证件齐全,并将各种经营文件的复印件(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生产者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合格证,生产合格证等文件)提供齐全。

5.乙方应对有商品质量的商品无条件给顾客退换。如对顾客造成重大损失,独立承担赔偿责任,并赔偿甲方名誉损失费1000-2000元。

6.租赁期间,乙方需积极配合甲方所举办促销的活动。

7.租赁期满时,乙方如需继续承租,须提前两个月与甲方协商,双方另行签订合同。

8.合作期间,甲方不得随意的向乙方收取费用,产生费用的地方双方应积极协商。

9.合作期间,甲方不得随意上调联营扣率,如有异议,建议双方应沟通协商,应及时的更新或补签补充协议。

10.如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后,就现有货架商品妥善移交应积极协商,按照能退则退,尽量减轻库存的原则来商谈此版块,尽量不因为产品,价格,数量。结款方式影响双方合作。

第六条:违约责任:甲乙双方协议签订后,如遇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协议的一方,应书面通知对方,其造成损失,双方商量解决。

第七条: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行约定,其补充约

定经双方签章与本协议同具法律效力。

1.单店不涉及以下费用,连锁超市整体合作可以就以下费用版块协商。

2.促管费:___元/人水电费:___元/月

春节:___元国庆:___元店庆:___元五一:___元

第八条:本协议一式两份。甲方一份。乙方一份。双方签字盖章后,方可生效。

运输联营协议 篇4

甲方:

乙方:

为了切实做好砂、石材的运输业务,合作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各尽所长共同发展。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决定实行砂、石材联营运输,特订立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

1、1、负责承接砂、石材贸易订单任务;

2、2、负责预付款及货款到位;

3、3、负责后勤补给配套。

二:乙方责任:

1、1、在签订合同前必须把有关公司运输手续资料及公司船薄资料等提供给甲方;

2、2、负责砂、石运输前后的装卸任务;

3、3、负责砂、石材的运输,必须保障运输的安全及运输的顺利进行; 4、4、负责协调维稳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三:甲乙双方利润分配另行明确。

四:此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为凭。

甲方:乙方:

代表:代表:

联营体协议书 篇5

成 员: (以下简称火花公司)

双方本着自愿、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进行合作,在工程项目满足双方资质、资金要求时,组成联合体,共同参加工程招标资格预审和投标。现就联合体投标事宜订立如下协议。

1、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为联合体成员。

2、联合体牵头人代表联合体各成员负责本招标项目资格预审文件、投标文件编制和合同谈判活动,代表联合体提交和接收相关的资料、信息及指示,处理与之有关的一切事务,并负责合同实施阶段的主办、组织和协调工作及工程竣工交验的全部相关工作。

3、联合体将严格按照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递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和投标文件,履行合同,并对外承担连带责任。

4、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外立面装饰工程施工,陕西火花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工程的钢结构设计、施工 。

5、本协议书自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本协议书签订后5年。

6、本协议书一式

注:本协议书由委托代表人签字的,应附法定代表人签字的授权委托书。

牵头人名称:(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 (签字)

年 月 日

成员名称:(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 (签字)

商品化的信任——“联营合作” 篇6

信任对于经济和社会良性运转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所谓信任, 是建立在对另一方意图和行为的正向估计基础之上的不设防的心理状态。信任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还能够提高政府的绩效、促进社会团结。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不断变革使信任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当前社会出现了一系列信任问题, 例如商业欺诈、政府腐败、传销杀熟等等。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 建筑业普遍存在大型国有建筑企业通过出借自身资质和信誉来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本文即旨在对从这一现象中凸显出来的“商品化的信任”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被商品化的信任:“联营合作”

(一) “联营合作”与“信任”问题

何谓“联营合作”?要回答这个问题, 先要说明联营合作目前在建筑行业两种主要的存在形式。

一是规范合法的联营合作。这是指几个具有不同资质或技术、资金等实力的企业互相联合以便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和能力, 以联合体的形式参与竞标并获得项目总承包的行为。联合体成员共同推举一个成员作为牵头人并在其组织下对发包方负责。联合体成员以内部联营合作协议来明确成员的权力和义务。这样的联营合作是一种合法的行为。

二是本文所讨论的“联营合作”。这是一种假借“联营合作”名义, 实质进行资质出借挂靠经营的违法行为。其典型表现是不符合要承揽的工程所要求的资质、业绩、能力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以营利为目的, 以具备相应条件的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施工项目。被挂靠企业收取项目管理费, 仅仅是名义上的负责而不从事具体实质性的经营管理, 项目具体实质性的经营管理是由挂靠方来完成。

我国《建筑法》第26条明文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利用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 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建筑市场管理规定》第16条明文规定:“承包方必须按照其资质等级和标准的经营范围承包任务, 不得无证承包或未经批准越级、越范围承包”。法律明确表明了挂靠是一种违法行为。

“联营合作”是现行的建筑市场由计划经济转型过渡到目前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透明、规范的混沌时期所产生的必然现象。十多年来, 脱胎于计划经济的建筑市场在步入市场经济后, 当务之急是建立有别于以往的新规则和新秩序和有效监督。新规则、秩序的维护根基是参入市场的成员之间遵纪守法建立起的可靠信任。“联营合作”就是现行的建筑市场遵纪守法和信任规则被破坏的产物。建筑业企业资质证明是政府对建筑企业依法从事经营活动的信任证明。因此, 建筑企业的资质证明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物质资本, 更包含了企业的社会资本—政府以及建筑业行内对企业的信任。

(二) “联营合作”利益、风险

“联营合作”借用资质的大都是资质较低的民营企业或个体自然人, 一般都是通过朋友关系、上下级、政府官员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作为中间人介绍认识的, 也就是说资质挂靠方与被挂靠方在各自的熟人圈子间存在着一定的交集, 而双方的企业以及中间人出于各自的私利和人情黏着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利益共同体。

具体来说, 一旦某公司与介绍认识的民营企业或个体达成合作意向后, 项目投标之前, 双方大都会签订《联营合作协议书》, 协议约定双方的合作形式及范围、权利与义务以及挂靠方需要支付的费用都有详细的约定。

据知情人介绍联营合作协议内容主要是立足于约定各方的经济利益。被挂靠方关心的是管理费的收取, 挂靠方关心的是工程款的及时拨付。随着当前建设主管部门, 安全、消防等部门管控越来越严厉和细致、具体, 联营合作作协议在被挂靠方方面也从仅仅注重管理费的收取转变为要求挂靠方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质量、消防、文明施工等增加了义务和一定数额的经济抵押, 并随情况不同派驻被挂靠方的管理人员进驻工地监管过程管理掩盖挂靠的事实。

联营合作的形式使得被挂靠方仅靠资质的出借以及依联营合作的方式签署施工合同, 每年就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一笔可观的“坐享”经济利益。一定程度上满足或迎合了该企业在经营规模和利润的增长使其能更容易的完成上级对其的考核指标。

二、国有建筑企业的信任商品化过程

在当前的建筑市场中, 凡是建筑企业几乎都有挂靠。“大企业大挂, 小企业小挂”。因为被挂靠的建筑企业大多都是业界有名的大型企业, 它们资质、业绩、声誉好, 在业界和社会影响力巨大, 广泛得到业界和政府、社会的高度信任。这些企业在与民营中小企业或个人联营合作时, 出借了企业的施工资质, 把政府、社会各界对其施工能力的信任和认可以及自身的企业声誉都当作了交易筹码来承揽项目获利。

(一) 国有建筑企业信任商品化的制度环境

1、建筑业市场的转型期

目前我国建筑业市场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人们祈求市场内新的规则、秩序力求做到公平、公正、透明、规范, 但是实际情况则不尽其然, 大大小小的权力、利益、人际关系、暗箱操作、违规违纪、腐败充实其间。统一开放的建筑业市场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形成。某些地区或行业还存在着区域和行业的垄断、地方保护主义等利益性障碍。例如, 大家公认的铁路、水利、电力、交通等存在着行业的垄断, 某些省市地方设定层层障碍阻隔外地企业进入等等。在上述情况下,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经营中都面临着各自的经营困境。

从根源上说, 我国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仍然保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府的直接指挥的烙印, 虽然拥有雄厚的施工实力, 良好的业绩、资质, 但仍未形成完全的市场经济运作的动力机制, 制度僵硬, 经营方式不灵活, 市场经营运作能力低, 在当前建筑业供大于求的现状下, 大都存在项目短缺的现实问题。

另一方面, 新进入建筑市场的民营企业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虽然这些民营企业大都拥有一定规模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 但面临着资质壁垒的困境, 民营经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创办具有高级资质的施工企业。此外, 当前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大量巨额资金的是政府, 由于政府背景的业主或官员对国有企业“照顾”、“帮助”起来无后顾之忧, 国有企业名义得到政府投资项目承包的机会就会多一些, 这自然使得大量的民营企业、自然人只有走曲线挂靠才能接到该类政府工程项目。挂靠和被挂靠双方都有利可图, 无形之中催生了国有企业的信任的被作为商品交换的挂靠联营行为。

2、政府部门有效监管的缺失, 违规经营成本低

尽管国家当前已经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挂靠联营行为予以明令禁止, 但由于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联营合作”行为被查处的几率很小, 企业违规的成本很低。这也是导致联营挂靠现象在建筑行业普遍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建筑法》第二十六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都对有关挂靠经营作了明确的禁止和违规处罚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对挂靠联营也都有明文的禁止和处罚条令。但在现实生活中, 监管部门对于挂靠联营的检查往往流于形式, 很少触及其根本问题所在。政府建设、安全主管部门虽然对于工程有着定期的抽查, 也往往表面上被挂靠企业也都会配备一定数额的自有人员现场应对或采取其他的变通应对措施而蒙混过关。只要联营工程没有出现明显的纰漏, 一般都无人去追。加之政府主管部门人员也大都是行业内的熟人, 通常被挂靠、挂靠方会找人事先打好招呼, 因而监管部门大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被查出的几率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监管法律、法规的执行失去了其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利益驱使

在建筑业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 每一个活动者都必须根据竞争态势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理性选择。对于具有高资质的国有企业而言, 只需将社会对自身的信用凭证出借给挂靠方就可以在自身不努力的情况下获得项目的承揽并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而对于资质的挂靠方而言, 他们只需要付出一部分小小的管理费给国有企业便可以运营超出自身资质级别的项目, 双方都能得到各自的利益。利益面前, 双方注重收益, 对潜在的风险视而不见, 或不去想看见。

4、道德规范的真空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法律制度都处于改革和重组的阶段。在旧有道德观念不断被挑战质疑的同时, 新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并没有稳定成型, 人们的道德规范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 整个社会范围内稳定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 建筑从业者人格处于一种失范的状态。缺乏道德的约束是本文所述的信用交易的另一内在因素。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挂靠联营”为掌握着某些相关权利的人员进行权钱交易的提供了一种最方便的渠道。国有建筑业企业管理的粗放性、绩效激励的制度后滞、不确定性, 一定程度上促成国有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遵纪守法经营的自律性降低。明知道违背《建筑法》的明文规定, 却依然冒险从事挂靠违法经营活动, 出卖社会、政府的信任, 放弃了应负的社会公众责任。

(二) 建筑业的特殊运行模式与信任商品化

建筑业市场的特殊运行模式以及挂靠联营特有的隐蔽性是建筑业内信任商品化现象的直接诱因。住建部推行的现有建筑施工总承包模式是施工总承包企业承揽工程项目后, 可以雇用专业分包公司和劳务分包公司来实施项目施工的管理模式。施工总承包企业一般都是拥有技术、经营等管理层人员, 工程的实施过程通过分包的形式实现, 为掩盖联营挂靠提供了变通的方便。再者, 企业内部经营承包和挂靠经营界线模糊、难以区分, 使得合法分包、违法转包、出借资质挂靠经营的事实确认模糊, 增加了政府主管部门判断联营挂靠行为的难度。假借施工总承包的幌子, 各个层面的既得利益者和机会主义人士纷纷登场, 钻总包、分包的漏洞, 谋求得到自己的一份利益。企业在挂靠联营面临《建筑法》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和《合同法》认定合同无效和没收违法所得的双重打击下, 一旦被查被挂靠方和挂靠方对外界都拒绝承认联营挂靠行为, 并采取百变的变通手段规避、掩盖挂靠的实质, 瞒天过海撑起项目管理的组织架子, 以此应对业主、监理、政府的检查。当前政府相关部门的人力时间有限、检查执法不力, 给挂靠联营蒙混过关创造了可乘之机。

三、信任商品化的风险

国有建筑企业与民营企业联营合作对双方都带来了经济上的利益, 而这笔交易中所涉及的搭线人、工程投标资深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也都从中获取了私利。那么这笔公私联营的信任交易又将带来哪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呢?

(一) 交易方:经济纠纷和信誉受损

建筑企业联营合作的交易虽然涉及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双方, 但这笔交易的所带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主要发生在国有企业上, 具体体现在经济纠纷和信誉受损的两点。

首先, 被挂靠企业存在可能被卷入经济纠纷的风险。挂靠方在联营项目的具体组织活动中, 涉及到一些专业性强的项目必须由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分包企业来完成, 如防水工程、消防工程等。此外, 在工程实施中还需要劳务公司来提供劳动力, 材料商来供应所需建材, 设备公司提供机械设备的租赁等等涉及到的第三方。被挂靠的企业虽然没有实际参与工程的运营, 名义上却是项目的承包人。一旦出现资金短缺或是项目亏损, 当挂靠企业拖欠分包、材料、机械款项时, 往往会形成被挂靠企业的名义的欠款。被挂靠的企也要么先行垫付款项, 要么不得不在挂靠方和上述第三方之间进行协调, 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平息款项纠纷问题。

其次, 由于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 被挂靠企业还面临着信誉受损的风险。由于挂靠单位不具备借用资质所要求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施工经验和组织能力, 只看重经济利益、忽视文明施工管理的投机行为。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一旦出现质量、安全、民工闹事等情况发生, 被挂靠企业只有哑巴吃黄连, 独吞承担过错并接受相关部门的处罚。

(二) 市场:秩序混乱和安全隐患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联营合作的形式是在当前建筑市场的一种怪象。这一现象使得一些有资质、有技术、有管理能力的企业揽不到工程, 而那些资质不达标、技术薄弱、缺乏管理的但拥有社会关系的企业能够揽到工程。联营合作的现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对于被挂靠的国有企业而言, 投机心理的信任转让, 使得企业对自主竞争投标和管理、技术、创新产生惰性, 阻碍企业的壮大发展。

对于联营合作项目来说, 由于被挂靠的大型国有企业往往只是象征性地派驻工程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而不做具体实质性的工程运营、管理, 实际上并不具有对项目参与人员和再分包队伍的指挥权, 因而无法指挥工程项目的落实和执行。其潜在的风险是与其联营的企业或个人往往不能在施工能力, 综合管理等诸方面达到被挂靠企业的水平, 从而使得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消防、文明施工等综合管理得不到保障。其直接后果是时刻潜在着工程质量下降, 安全生产、农民工管理等不稳定事件发生。

四、结论与讨论

转型期中国社会在诸多层面和领域都面临深刻的信任危机。信任危机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摇了公众对公共权力的信任, 也造成了社会成员间人际关系的紧张。

联营挂靠行为这个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 这一现象在当今建筑业普遍存在。被挂靠方企业抱怨市场不公平, 有好资质、业绩、声誉、能力承揽不到工程;挂靠方同样也在抱怨市场的不公平, “我能做这样的工程, 为什么还必须要有资质才行”等歪理。在当前现行建筑市场体制不完善、有效监督缺失环境下, 联营挂靠的经营方式还会长期存在,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不可能做到彻底的根除。值得高兴的是, 目前建设主管部门陆续出台针对性的法规、条例, 并加大违法的处罚力度, 组织多部门联合督查、监察, 加强执法力度。随着推行反腐败的进程加快、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和法制监督的不断全面, 企业守法经营的信念加强, 这种信任交易的行为将会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李伟民, 梁玉成.《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中国人信任的结构与特征》, 《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3期。

[2]唐有财, 符平.《转型期社会信任的影响机制》, 《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3]杨中芳, 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 《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2期

[4]余章宝.《文化和经济发展---福山社会信任理论及其意义》, 《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4期

[5]晓飙, 张子营.《建设工程挂靠现象透析》, 《建筑经济》1999年第6期

工程联营工程合作协议 篇7

为了加强工程施工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本着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为了更好的优质完成工作任务,甲乙双方共同商议如下,现有合伙人甲乙双方对年月和施工总承包单位

签订项目《劳务承包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条款:

一、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的项目《劳务承包合同》由乙方签订,署名生效。

二、项目的施工任务全部由乙方负责组织实施,承包合同的全部内容,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承担本协议甲方的股份内工资及利润。

三、工程数量及造价:m3,元。

四、甲乙双方责任:

1、甲方责任

(1)、负责答定承包合同前期的联系协调工作及开支经费作为甲方投资。不参与项目工程的施工管理结算等一切事务工作。

(2)、甲方委派同志负责协助乙方督促建设方每月工程款的划拔,严格监督与承包单位的主合同所规定的条款的落实,若因承包单位的任何原因而造成损失,由乙方负责。

2、乙方责任

(1)、负责本工程开工前的场地临时设施的搭建并承担相应费用;(2)、全面负责本工程施工管理,包括机械设备、资金、施工管理人员的调配等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甲方所需一切住宿、办公室、民工住宿由乙方统一安排进入甲方成本;(3)、严格按照施工合同中的规定工期、质量、安全完成施工任务,保证无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4)、负责政府职能部门征收两金的缴纳,如有其它税费全部由乙方支付;

(5)、承担因甲方人员前期投资的本金和利息,项目建设而产生的债务的相应部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收到发包方给付的工程款后,必须按时发放甲方所有投资人员的本金及利息,不得无故拖欠。

(6)、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乙方不得无故退场。若因乙方原因导致退场的,工程款结算按劳务承包合同相关规定执行。

五、利润分配及付款方式:

1、本工程合同单价人民币元/m3,甲方股份利润按照人民币元/m3分配,乙方工程执行价按人民币元/m3执行(包含乙方责任的所有内容)。工程总价款按最终协议合同为准。

2、工程款的支付按本项目的主合同及劳务承包合同相关规定执行,但必须由乙方到项目部划款签字结算,甲方不得擅自到项目部进行结算;在工程进度款到乙方账户后的3个工作日内,应按本协议支付甲方股份。

六、在与建设方签订本工程主合同及本合同协议后进场3日内,乙方支付甲方人民币万元(大写:),此款在甲方所得的利润中扣除。甲方的本金及利息合计元。

因本工程人员多,所以甲乙双方作出决定一致同意,便于管理协商规定按每立方元利润给甲方。

七、在本工程进场施工同时,乙方设立一个独立账户,由乙方掌管,甲方负责甲方的利益核算。

八、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当业主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比例或额度支付工程款或退还保证金、保函时,乙方负责与业主或监理洽商、催讨的主要责任。

九、违约责任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乙方的责任由乙方负责。若任何一方违约,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万元(大写:),从工程款中直接扣除。

十、其他

1、发生争执和纠纷,首先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凡因本协议产生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纠纷,可向工程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施工中,甲乙双方如有公司、人事、变动,本工程及本协议继续有效执行不变。

2、本协议壹式贰份,乙方双方各执壹份,本合作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补充条款,本协议作为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及《劳务承包合同》的附件上,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年月日年月日

联营协议标准版 篇8

提供方(以下简称甲方)经营方(以下简称乙方)居住地址:居住地址:

证件号码:证件号码: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遵循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就联

合经营电子教育和数码产品相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共同遵守。

第一条 联营场地

第二条:联营方式

1、甲方二楼书店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营电教、数码以及电子相关产品;

2、乙方如需改变现有装修设计,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3、乙方以现金方式全额接下甲方现有经营的电子商品(以实盘为准),并与甲方协商解决滞销商品。

4、合同期满后,若双方有意向继续合作,合同自行延期;若双方有一方不愿合作,则由甲方以现金方式接下乙方经营的商品(以现场实盘为准),双方协商解决滞销商品及后期售后服务。

第三条:结算方式及要求

1、甲方每月按乙方销售额_____%;其余产品按_______%作为销售利润提成;

2、货款结算方式:甲方每月___日前结算上月乙方所有销售货款;并以转帐的方式给予乙方转帐汇款。

3、乙方年度保底销售额不低于_______万元,若销售额低于双方协商金额,乙方将以现金形式补齐未达成销售额部分的利润:(保底销售额—实际销售额)×______%;高于保底部分甲方按_____%作为销售利润提成。

4、每月销售额以甲方的收银数据和乙方保留的销售票据为准。

5、甲方须保障乙方在书店的货物安全。

第四条:经营期限及未尽事宜

1、本协议有效期限为__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_月___日;

2、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3、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乙方:

中国百货店的联营制研究 篇9

1. 联营制的本质

零售商原本作为顾客的购买代理, 除了通过商品流通服务盈利外, 还要承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风险。但是近20年以来, 为了回避这种风险, 我国大部分百货店基本采用了联营制的经营模式并逐渐成为了一种商业习惯和制度。与现代欧美百货店在“买手承担风险 (Caveat emptor) ”交易原则下自担风险, 自主经营商品的经营方式不同, 我国百货店的联营制是以回避经营风险为前提, 采用招商方式吸引著名品牌商和代理商等入店经营, 并通过保底倒扣抽成而盈利的经营模式。

中国百货店联营制的本质是不承担商品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任何风险。通常在自主经营环境下, 商品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商品风险和商品保管风险。商品风险主要指商品随市场变化、消费者需求变化和季节变化所产生的商品价值的降低, 而不得不采取减价销售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商品保管风险是指采购的商品在库存保管中发生商品丢失、污损、毁坏而不能销售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因此, 为了回避和消化百货店自主经营商品带来的这些风险, 奥特莱斯等品牌折扣店业态才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我国百货店联营制的本质是在商品经营中既不承担商品采购和销售风险, 也不承担商品保管风险, 而把所有风险转嫁给品牌代理商和供应商的一种营销模式。由于商品经营风险总伴随着较高的利润, 因此不承担任何商品经营风险的联营制也注定会成为一种收益非常低的盈利模式。

2. 联营制的演化过程

联营制这种中国百货店独特的经营模式的形成有其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20世纪初, 当百货店这种产生于欧洲的新兴业态传入上海等中国大都市之时, 其大规模店铺形态, 巨大的销售额, 众多的商品种类, 以商品部门为单位的采购、管理、销售的经营方式, 提供细致的对面服务等业态特征并没有发生特别的变化。据上海地方志记载, 1917年开业的先施百货店, 以及之后开业的永安百货, 新新百货、大新百货等中国百货店的先驱公司在经营方式上或通过洋行, 或通过海外的采购据点, 经销西洋或东洋的化妆品和日用杂货, 并做到货到银货两清。这种最具有普遍意义和通用的经营方式只是在解放后的1956年之后才发生变化。

1956年之后在“统购统销”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下, 中国的百货店与其他流通机构一样, 在国家的严格管控下, 其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长达近3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 百货店主要不是承担商品的经营功能, 而更多的是单纯承担国家计划下的商品分配功能。因此可以说, 在计划经济时期, 中国百货店难以蓄积自主经营商品的知识和技能, 甚至难以形成完整的商品经营观念。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 针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我国国营商业企业政企不分、经营效率低下的状况, 1984年国务院颁布了《批转商业部关于当前城市商业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报告的通知》, 开始启动了对商业体制的改革。商业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将当时的国营商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此之后, 各级商业行政部门陆续将经营、计划、财务、物价、人事、工资、奖励等权下放给所属企业。在当时流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大多数国营百货店曾尝试走自主经营之路, 但是在既缺少自主经营的商品知识和技能, 又缺乏自有资金的状况下, 百货店难以组织丰富的商品以满足日益高涨的消费需要。因此, 当时许多百货店作为自营方式的一种补充, 开始引入引厂进店和出租柜台的经营方式, 以弥补自身资金短缺造成的商品不足。1984年北京市西单商场和王府井百货大楼率先实行“引厂进店”的经营方式, 并取得了明显的经营效果。实际上,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百货店业引入联营方式开始, 到2000年后的发展为一个普遍而复杂的联营制度, 期间经历了一个不断的演化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中国大都市国营百货店采用“引厂入店”的同时, 由于当时制造商品牌的稀少和产能的不足, 百货店的所谓“引厂入店”往往被各种形式的出租柜台所取代。但是由于当时百货店对个体工商户出租柜台的监管缺失, 很快导致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并由此引发了消费者对百货店强烈的不满, 并发展为社会问题。为此, 1993年当时的商业部特地颁发了《国有大中型零售商店引厂进店管理暂行办法》, 对商店“引厂进店”行为加以规范。该办法规定, 引厂进店必须实行商品由商店统一进、销、存管理, 统一收款, 统一销售凭证, 统一纳税, 统一管理解决消费者投诉并承担责任。商业部的《暂行办法》虽然力图将引厂入店和出租柜台为主的联营方式规范化和制度化, 但是将零散的联营形式发展为一套完整的经营制度主要还出自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兴品牌百货店的崛起。.是开始在流通领域推进对外开放。1992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百货店燕莎友谊商城在北京开业。之后, 马来西亚资本的百盛、日本的伊势丹和八佰伴, 以及台湾的太平洋百货、香港的新世界等相继在我国大陆的大城市开店。这些百货店以其豪华的设施、高档时尚的商品、优质的服务和高端的价格, 以迎合刚开始富裕起来的消费阶层。随后, 北京的赛特、当代商城、中友等一批国内资本的品牌百货店陆续开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 大连大商、广百、王府井百货、上海百联、西单商场等传统国营百货商场通过卖场改造也开始向品牌百货店转化。

品牌百货店的主要经营特征是几乎完全放弃传统的自营方式, 采取与品牌生产商或代理商联营的方式从事经营。其盈利模式也由传统的商品购销差价, 转而通过与品牌代理商签订“保底倒扣”协议, 根据品牌商的销售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提成作为自己的收益。“保底倒扣”是百货店联营制的核心, 其制度设计有以下几个密不可分的环节构成。百货店的销售提成, 即所谓的“倒扣”是以“保底”为前提的。首先百货店方以店铺运营成本和盈利为基础核算品牌代理商的最低销售额和提成比例。如果品牌代理商没有达到最低销售额则自行补齐, 以保证百货店基本运行费用和利润的实现。在“保底”的前提下, 为了确保销售数据的准确, 百货店均采取统一收银的方式, 使日常销售数据在POS系统中得以真实体现, 并据此分析各品牌代理商的经营状况, 对品牌代理商进行定期的清理和调整。联营制中的“保底倒扣”是以追求销售额的最大化为前提。由于品牌代理商的销售额越高, 才能使百货店在倒扣提成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因此百货店方就把商品促销看做维系经营发展的最大任务。通过以上品牌百货店精巧的制度设计, 联营制从20世纪80年代国营百货店的一种销售方式, 发展为一种经营制度, 并在中国零售业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2000年之后, 随着先期经营成功品牌百货店的管理输出和分店的扩张, 联营制迅速成为中国百货店的主要经营方式。与此同时, 伴随着连大卖场、综合超市、家电量贩店、便利店等新兴连锁业态的发展, 联营制跨越百货店业态的界限, 开始向其他业态渗透并不断发展为多种形态。其中, 以联营制为基础结合入场费制度的经营模式, 已成为我国大型连锁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营方式。

3. 联营制成立的原因

联营制在我国百货店业态的确立, 是在1990年代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下由百货店、品牌商和消费者三方面共同推动的结果。

(1) 百货店方面的原因

首先, 在20世纪80年代商业体制改革的环境下, 联营这种既不占用资金, 又可以转嫁风险, 同时又可以削减劳动力成本的经营方式, 一经出现就被缺少自主经营的知识和技能, 又缺乏资金, 特别是长期被人员臃肿所困扰的国有百货商场的欢迎和接受。因此可以说中国百货店的先天不足为联营制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其次, 20世纪90年代初期, 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以亚洲系为主的外资品牌百货店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出于低成本、低风险扩张的战略考虑, 这些亚洲系百货店在引入品牌百货店业态形式的同时, 在吸收了日本百货店的“委托销售制”经营模式的基础上, 将联营形式制度化。与此同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法国家乐福为了实现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低成本扩张和发挥竞争优势, 开始把在发展中国家确立起的“进场费”制度引入国内。当时在国内零售业一片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鼓噪下, 联营制和进场费制度都从外资身上找到了合理性的依据, 并直接推动其在零售业的普及和发展。

第三, 1993年, 当时商业部颁发的《国有大中型零售商店引厂进店管理暂行办法》, 对引厂进店”的联营形式加以规范, 这在政府层面和政策上表明了对联营制的肯定和支持。

(2) 品牌商方面的原因

首先, 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 随着我国市场由买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以及消费的升级, 市场的优势地位开始由生产商向零售商倾斜。在此背景下, 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一些品牌生产商也非常乐意通过联营的方式进入零售终端。

其次, 在联营制条件下, 由于商品的所有权、定价权、供给的调节权、卖场管理权等都掌握在生产商和代理商手中, 再加上其经营弱项的商品促销由百货店实施, 对于大部分品牌商来说, 联营制是一种低风险有较高收益的制度, 因此受到品牌商的欢迎。

第三, 在实践中, 大多数生产商和代理商认识到, 联营制对于他们最大的获益在于, 通过联营制进入品牌百货店是一种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最佳捷径。

3.消费者方面的原因

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我国百货店的联营制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种经营制度受到了当时消费者的支持。首先,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 由于联营制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更丰富的商品。其次, 由于许多知名品牌汇集于卖场, 便于消费者对商品的比较和挑选。第三、由于联营制使品牌商可以自发的调节商品结构, 使消费者能及时买到最时尚的流行商品。第四、由于品牌商在卖场派遣自己的促销员, 使顾客对商品的功能和性能有较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 再加上品牌百货店一流的购物环境、优质的服务, 使品牌百货店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得以快速发展。

二、联营制的风险博弈和形成机制

1. 百货店经营风险的回避和经营功能的放弃

百货店把经营风险转嫁给品牌制造商或代理商的过程, 实际上也就是百货店商品经营的去功能化的过程。在不承担经营商品风险的前提下, 联营制使百货店的经营功能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 商品经营功能的丧失

在“联营制”的经营模式下, 百货店首先丧失了自主商品计划、开发、采购等零售经营的核心能力, 具体表现为, 商品价格支配权和卖场支配权的丧失, 直接为顾客的服务权的丧失, 满足和调节顾客需求能力的丧失, 与供生产商和代理商的优势地位的丧失, 并最终丧失了百货店的个性。

(2) 百货店组织功能的异化

在商品经营功能放弃后, 百货店的经营职能也随之发生了异化。首先是经营功能的异化。在放弃了核心的商品经营后, 百货店的经营职能更多的是强化经营定位、招商与品牌管理 (遴选目标品牌并与供货商进行有关扣率和合作条件的谈判) 、布局与商品设施管理、整体促销管理、销售信息管理和服务管理等。

其次是组织功能的异化。由于百货店放弃了自主经营商品的权利, 因此也就自然放弃了商品计划人员、商品采购 (买手) 人员和直接与顾客直接接触的售货人员。组织职能更多的转为强化对卖场代理商和促销员的管理, 而弱化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培训。

第三是服务功能的异化。在直接与顾客接触的售货人员的放弃后, 百货店开始由直接服务顾客转为间接服务顾客。由于售货人员是代理商派遣的, 因此百货店通过与顾客的直接接触收集顾客需求信息, 以满足顾客需求的功能大大弱化, 服务功能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

(3) 百货店联营制的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

由于百货店放弃了自采商品差价以及通过降低成本, 加速周转而盈利的经营方式, 因此依靠品牌商的“保底倒扣”中的销售提成以及入场费、促销费等就成为了利润的主要来源。这种盈利模式主要取决于百货店的品牌知名度、知名品牌的聚合度、各品牌商销售额的提高和百货店促销水平的提高, 而不是依靠百货店自身自主经营的调整, 因此这也就注定了联营制百货店较低的毛利水平和盈利的不确定性。

当百货店从原本最主要的商品经营和现场服务中解脱出来之后, 百货店通常采取三种策略维系发展。一种是升级策略, 即为了追求销售额的进一步扩大, 而采取对现有卖场的改造升级以吸引和凝聚顾客。其次是扩张策略, 即利用现有品牌商资源加紧分店扩张和连锁化经营。第三是多元化经营策略, 即利用较充裕的现金流从事地产、餐饮、酒店等经营, 形成以百货店为核心走多元化集团的道路。

2. 品牌商的风险回避和成本转嫁

(1) 风险的回避

在百货店将商品经营风险转嫁给品牌生产商或代理商之后, 握有商品所有权的品牌商通过建立了一套的灵活的经营机制来回避风险赢得更大的利益。

首先, 拥有商品所有权和定价权的品牌商可以根据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以及竞争对手的状况灵活调节商品价格以确保利润。其次, 通过自己的促销员与顾客的直接接触掌握顾客购买行为的变化和每一单品的销售动向, 选择适当的商品、量、时间、地点、价格以满足顾客的需要。第三, 通过这种产销联模式动蓄积起丰富的营销经验和技能, 通过不断提高商品的企划、计划、开发、物流和库存的效率, 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 回避风险和。第四, 面对百货店的不断提升的“返点”、入场费、促销费等不正当的费用, 品牌生产商或代理商可以通过产销联动模式把百货店提出的各种费用追加的价格中去, 从而隐蔽地把销售成本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百货店的“联营制”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品牌生产商和代理商的经营模式。通过产销联动模式生产商和代理商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回避商品经营风险, 更重要的在于能更有效地在市场中树立品牌形象。事实证明, 联营制下的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模式是推动品牌生产商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 波司登、杉杉、九牧王、七匹狼、滕氏、维克多等一大批国内品牌生产商正是依托百货店的“联营制”从默默无闻的乡镇小厂, 发展为国内知名品牌。

(2) 成本的转嫁

以百货店的主力商品服装为例, 与美国从制造商→百货店→消费者的流通渠道不同, 我国服装的流通渠道大多要经历从品牌制造商→品牌代理商→百货店→消费者的四个阶段。一般来讲, 服装在进入品牌代理商阶段后, 价格开始有了大幅度的飙升。其中的原因在于, 品牌代理商在以2折~3折的价格从制造商那里进货后, 要根据与百货店签订的“保底倒扣”协定将30%~40%的销售提成扣除, 然后再加上促销员工资、进场费、促销费、物流成本、商品保管费、税金以及为疏通渠道的其他费用等等。然而成本并没有到此为止, 品牌代理商还要考虑到服装由于促销的减价、尾货的减价以及所带来的相关费用。以上这些可预见的和非可预见的成本必须要追加到价格中去, 代理商才能才能确保盈利。正是由于这种风险回避和成本的转嫁使品牌生产商和代理商在联营制中形成了低成本高收益的模式。

三、联营制导致百货店的衰落

1. 百货店经营能力的丧失

(1) 商品经营能力的丧失。中国百货店沉迷于联营制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经营的“去功能化”过程。长期以来, 联营制导致中国百货店自主商品计划、开发、采购等零售核心商品经营能力正逐步丧失。由于百货店放弃了自主经营商品的功能, 随之带来的是, 与大品牌商的交易优势地位、价格支配权、卖场支配权的丧失。当百货店核心的商品经营能力丧失后, 百货店也就从原本的商品经营者蜕变为商品经营的组织者, 并进一步沦为商业地产者或物业管理者。

(2) 服务功能和能力的退化。由于联营制下卖场的销售直接委托给厂家的促销员, 因此造成顾客实际需求的基本信息完全掌握在品牌商手中。除了品牌商自发的调整商品结构以满足顾客需求外, 百货店已基本失去了通过自主调整商品结构以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

(3) 严重的店铺同质化。由于一家品牌商要管理多家百货店的卖场, 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百货店的个性丧失和高度同质化。高度的店铺同质化必然导致百货店间的价格竞争。由于联营制下百货店的核心任务是促销, 因此频繁而花样百出的促销不仅加大品牌商的销售成本, 造成零供矛盾的紧张, 而且由于商品价值的降低, 造成忠诚顾客的流失。

2. 对联营制社会责任的质疑

近10年来, 我国零售业的联营制问题已超过单纯的经营问题而发展为社会问题。

(1) 联营制是造成“中国制造”二元流通结构的主要原因。

近20年以来, 被冠以“中国制造”的服装、鞋帽、五金、家具、小家电等生活用品以物美价廉充斥发达国家的各种业态的商店。但是, 这些代表高质量, 低价格的中国制造商品却很少惠及到国内的消费者, 形成了令人难以理解的中国制造商品的二元流通结构。造成中国制造的二元流通结构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零售商长期形成的经营模式和交易习惯。面对国内百货业日益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习惯于联营制的我国百货店难以通过大批量的采购实现价格的差异化, 难以通过PB商品开发实现商品差异化, 也难以把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纳入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因此也更难以在承担起扩大内需的重任。

另外, 随着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快速升值和我国与周边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我国零售业的全球采购已开始进入视野, 如果我们不改变联营制的习惯, 加强自采和商品开发的能力, 中国零售业的商品国际化和店铺国际化就难以展开, 目前自我封闭的中国零售业就难以有更大的发展。

(2) 联营制推高商品价格

近年来, 中国百货店商品的内外价格差不断扩大。其中主要表现为, 欧美国家同样的奢饰品牌价格远低于国内市场而形成的价格差;在欧美国家“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远低于国内市场而形成的价格差;在国内市场地区品牌的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高端奢饰品牌而形成的价格差, 这三种价格差形成了罕见的我国百货店同类商品的内外价格倒挂的现象。近年来国内经济学家从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流通结构、税收及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等不同的角度作出了分析。但是笔者认为, 国内百货店现有的联营制盈利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昂流通成本才是直接推动内外价格差不断扩大的原因所在。内外价格差的形成, 一方面造成国内中产阶层大量的向海外流失, 另一方面又抑制了国内的需求。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 如同日元升值对日本百货店的打击一样, 中国百货店业的发展将遇到严重的问题。

四、结论

在目前中国经济高速成长, 消费急速扩大的环境下, 如果说百货店联营制还有其生存空间的话, 但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加快、国内零售市场国际竞争激化、人口老龄化、消费行为的变化等环境下, 这种联营制的风险性和不可持续性已经显露出来。因此, 面对新的环境的变化, 迫切需要中国零售业转变增长方式走自主经营发展的道路。

上一篇:水渣运输合同下一篇:样板党支部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