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822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共10篇)
贵州师范大学822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 篇1
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初 试)
(科目:822现代教育技术)
一、考查目标
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轨迹和动态。
2、熟悉常用的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化学习环境,能够获取并运用各种学习资源。
3、熟悉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掌握学与教全过程的基本原理。
4、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
5、能够分析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笔试、闭卷。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 6小题,每小题
5分,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 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三、考查内容
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
技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异同;信息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2、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特征;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教育中应用的现代教
育技术的基本思想。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学与教的变革作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范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范畴。
3、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关系密切的典型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等。
4、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轨迹和动态,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国内外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网络在线教育的发展。
二、现代教育媒体
1、教学媒体概述
媒体与教学媒体的含义;教学媒体的功能与作用;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阶段;教学媒体的分类。
2、教学信息获取
信息的本质;教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教学媒体使用的符号。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媒体理论;教学媒体的特性;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媒体在促进教育变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
1、常见信息化教学环境
学校教育技术环境概述;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教学技能训练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录播教室、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等各类多媒体教学平台及应用。
2、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
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网络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在线资源的管理。
3、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及其应用;数字图书馆及其教学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其应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种资源平台及应用。
四、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1、信息化教学过程
信息化教学及过程;信息化教学各阶段的特点;信息化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类型;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
1、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的层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几种主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式与方法。
2、信息化教学工具
获取、加工和处理工具,数字化教学素材的处理;对话、讨论和交流工具;模拟、创作与思维工具,教学流程图设计与制作,思维导图软件的教学应用;练习、测评的反馈工具。
3、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电子讲稿;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分类;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素;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多媒体课件开发流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主题知识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4、信息化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过程与方法;几种主要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六、信息化教育研究
1、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和范式
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信息化教育研究的范式。
2、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 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质的研究等。
3、信息化教育研究实践
当前信息化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的设计;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的实施。
参考书目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黄威荣,刘军等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现代教育技术》(第三版),张剑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贵州师范大学822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 篇2
考试大纲
考试阶段:初试
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一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一、科目的总体要求
《农业知识综合一》主要涵盖植物学、农业生态学和土壤学3门课程。要求考生认识和理解植物学、农业生态学和土壤学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其中,《植物学》课程要求考生了解基本的分类学知识,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植物组织的特征、结构和功能等基本知识;掌握被子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各器官的形态发生、生理功能和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等知识;了解主要大科的基本特征和代表种类;理解和掌握区域植被类型的特点,植被分布的规律与格局。《农业生态学》课程主要要求考生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理解农业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生态过程;了解农业发展中主要的生态问题。学会运用生态学的知识来分析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土壤学》课程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关土壤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科目满分值:150分 科目代码:339 考试时长:180分钟 《农业知识综合一》共包含3个部分的内容:《植物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所占分值为1:1:1。
(一)第一部分《植物学》
1、了解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各级单位划分、理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几大类群的划分。
2、掌握植物细胞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和特征,了解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结构。
3、了解植物营养器官,了解单、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发育与解剖结构,了解芽的类型与结构,茎尖分区,叶的生态类型。
4、了解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形态与结构,理解种子的结构与发育;理解果实的发育与类型。
5、了解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理解植物双名法(拉丁名)的规则。了解松科、杉科、柏科、木兰科、毛茛科、十字花科、葫芦科、锦葵科、蔷薇科、豆科、伞形科、五加科、木犀科、菊科、茄科、唇形科、百合科、石蒜科、禾本科、莎草科等主要大科的基本特征和代表种类。
6、了解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陆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等植物生态类型;了解环境污染指示植物、酸碱性指示植物等的代表种类。
7、了解我国植被具有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分布的规律与格局。
(二)第二部分《农业生态学》
1、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农业生态系统动态与平衡;熟悉农业生态系统类型。
2、了解农业环境与农业生态因子(包括环境、生态因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掌握生物与农业环境关系、非生物因子(包括温度、水分和光等)与农作物的关系和农作物与土壤的关系。
3、了解生物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生物种群的数量特征与动态变化;生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和扩散;理解生物种群的行为生态学和生物种群进化生态学;掌握生物种群的种间关系。
4、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以及地球上的生物群落。
5、掌握生态农业的概念、技术和类型;了解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和危害;理解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成因与生态恢复技术;认识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中间的关系。
(三)第三部分《土壤学》
1、土壤的物质组成
(1)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黏土矿物、我国土壤黏土矿物分布规律。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及组成、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中的作用。
(3)土壤生物:土壤生物的组成、土壤生物的环境影响因素。(4)土壤水、气、热量:土壤水分基本性质、土水势、土壤空气、土壤热量与热性质。
2、土壤性质与过程
(1)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发育。
(2)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土壤颗粒、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力学性质、土壤耕性与耕作。
(3)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液态水运动、土壤气态水运动、土壤水循环及平衡、土壤水分有效性、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农田土壤水动态与调控。
(4)土壤胶体表面化学:土壤胶体的表面类型、土壤胶体表面性质、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
(5)土壤溶液化学反应:土壤溶液的组成与特性、土壤酸碱反应、土壤氧化还原反应、土壤中的沉淀溶解反应。
(6)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土壤利用与管理
(1)土壤肥力与养分管理:土壤肥力与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土壤养分的供应和迁移过程、农田养分管理。
(2)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污染土壤的修复。
(3)土壤质量与农产品安全:土壤质量的内涵、安全农产品内涵、安全农产品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关系。
(4)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我国土壤退化的背景与基本态势、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防治、土壤退化的生态恢复。
(5)土壤分类与调查技术: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资源调查方法。(6)土壤资源类型及合理利用:我国土壤的形成环境条件、土壤空间分异与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区域土壤资源的改良与保护。
三、题型结构
植物学:考试满分50分,考试包含3种题型:名词解释、选择题和简答题。
农业生态学:考试满分50分,考试包含3种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土壤学:考试满分50分,考试包含3种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四、其它要求
贵州师范大学822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 篇3
一、主要参考书目
王正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1版,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年
王正友,《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第1版,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年
李绯,《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王正友,《数字传媒设计与制作》第1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二、考试大纲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掌握Windows 操作系统及其使用
3.掌握Word 文字处理软件
4.掌握Excel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5.掌握网页制作技术及制作
6.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
7.了解数字媒体研究及应用领域
8.熟悉数字图像技术与制作
9.熟悉数字音频与数字视频技术与制作
10.掌握数字动画技术与设计
11.熟悉网络数据库基本知识
12.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贵州师范大学822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 篇4
一、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部分:
1、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及PN结的形成,掌握PN结的特性——单向导电性。熟悉二极管的结构、符号,掌握二极管的V—I特性、主要参数和二极管正向V—I特性的建模。会用模型分析法分析二极管应用电路。熟悉几种特殊二极管(稳压、变容、发光、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重点:二极管的特性及功能,用二极管模型分析法分析各种应用电路。稳压管的特性与应用。
2、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基本要求:熟悉三极管的结构、符号,理解三极管电流放大作用的物理概念及电流分配关系,掌握三极管共射接法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了解复合管的基本原理。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动态参数(电压增益、源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计算方法,H参数等效电路及其应用。掌握如何确定Q点和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的方法,正确理解三极管三种工作状态的主要特点和Q点设置对波形失真的影响。理解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了解上限频率fH、下限频率fL、通频带BW和频率失真、波特图等基本概念。
重点: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及放大原理。三极管三种工作状态的主要特点及判别方法。共射(包括射极偏置电路)、共集放大电路的组成和静态、动态指标的计算。用图解法确定基本共射放大电路Q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3、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 JFET、MOSFET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熟悉场效应管的直流偏置电路。掌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共源、共漏接法和小信号模型、放大电路的静态及动态性能。
重点:能正确的选用、识别器件,共源、共漏电路的组成与特点,应用小信号模型法分析估算共源电路的动态指标。
4、功率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主要研究对象,熟悉放大器的三种工作方式—甲类、乙类和甲乙类的特点。熟练掌握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会用图解分析法计算输出功率、功耗、效率等指标。了解功放管的选择方法。正确理解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TL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指标计算。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应用。
重点: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输出功率、功耗、效率等指标的计算,功放管的选择。
5、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基本要求:理解零点漂移、差模和共模信号、共模抑制比等基本概念,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抑制零漂的原理,静态工作点Q、电压增益AV、共模抑制比KCMR等指标的计算。了解差动电路的4种输入输出方式及它们之间的相位关系。会对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和动态指标Av、Ri、Ro进行分析计算。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特点、电路组成和主要参数。
重点: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抑制零漂的原理,静态工作点Q、电压增益Av、共模抑制比KCMR等指标的计算。简单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和动态指标Av、Ri、Ro的分析计算。
6、反馈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会判断反馈的类型,分析各种类型负反馈电路的特点,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会根据实际要求引入适当的反馈形式,或选择合适的反馈放大电路。掌握负反馈放大器的方框图及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会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估算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
重点: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各种类型负反馈电路的特点及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近似估算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
7、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和非线性区的特点。能够运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各种运算电路输出和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掌握集成运放组件组成的比例、求和、减法、积分、微分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输入输出关系。了解对数、指数运算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熟悉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有源滤波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它们的主要性能。
重点:比例、求和、减法、积分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定量分析输入输出关系。一阶有源滤波电路的组成。
8、信号产生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产生振荡的相位平衡和幅值平衡条件。掌握RC桥式正弦波振荡的组成、工作原理、起振条件及振荡频率fo的估算,了解振荡电路中常用的稳幅措施和自动稳幅原理。熟悉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fo的估算,了解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单门限电压比较器、迟滞比较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传输特性。了解方波发生器、锯齿波发生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重点:振荡的相位平衡和幅值平衡条件,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各种正弦波振荡电路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RC桥式正弦波振荡的工作原理、起振条件及振荡频率fo的估算。比较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输入输出关系。
9、直流电源
基本要求: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和稳压管稳压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理解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稳压原理,能够估算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了解集成稳压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重点: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和稳压管稳压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输出电压及电流的平均值的估算。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部分:
1、数字逻辑基础
基本要求:了解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其研究的对象和分析方法。掌握各种进制数制和8421BCD码及其相互转换。掌握逻辑变量、逻辑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逻辑代数的与、或、非三种基本运算和与非、或非、异或、同或、与或非等常用复合运算及相应的逻辑表达式、逻辑符号。掌握用逻辑函数描述逻辑问题的基本方法。
重点:逻辑变量、逻辑函数的概念以及用逻辑函数描述逻辑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逻辑门电路
基本要求:理解二极管、BJT管以及MOS管作为开关管的主要特点及其开关条件,理解用二极管和BJT构成简单逻辑与、或、非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掌握其输出高、低电平的估算和用真值表、逻辑表达式描述其逻辑功能的方法。理解TTL反相器和与非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理解TTL或非门、OC门、三态门的电路结构和特点,理解CMOS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传输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逻辑功能的描述。理解NMOS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逻辑功能的描述。掌握简单CMOS、NMOS门电路输出高、低电平的估算和用真值表、逻辑表达式表示的方法。了解正负逻辑的概念。
重点:各种门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的描述。
3.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基本要求: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恒等式和基本规则,掌握用代数法化简和变换逻辑函数,用卡诺图法化简4变量以下逻辑函数。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重点;代数法、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4.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
基本要求:掌握集成优先编码器74148、集成译码器74138的逻辑功能,掌握用74138产生逻辑函数的方法,理解74138用作数据分配器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数据选择器74LS151的逻辑功能,掌握用74LS151产生逻辑函数的方法。掌握1位、2位数值比较器的工作原理,理解集成数值比较器74LS85的逻辑功能。掌握1位半加器和全加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了解多位数串行进位加法器的工作原理。
重点:集成译码器74138、集成数据选择器74LS151的逻辑功能和应用。
5.触发器
基本要求:掌握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其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理解同步RS触发器、主从RS触发器、主从JK触发器、边沿D触发器、边沿JK触发器、T触发器、T′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以及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理解一次变化现象。
重点:各类触发器的工作特点、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和功能转换。
6.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基本要求:了解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区别,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重点: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7.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
基本要求:理解异步、同步二进制计数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N进制计数器的分析方法。理解用D、JK触发器组成3、4位二进制异步计数器及设计同步N进制计数器的方法。掌握集成计数器74161的逻辑功能,掌握用74161构成N进制计数器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了解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重点:异步、同步二进制计数器的组成,N进制计数器的分析方法和同步N进制计数器的设计方法,集成计数器74161的逻辑功能和应用。
8.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基本要求:理解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9.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基本要求:理解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和并行比较型A/D转换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转换精度的概念。
重点: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和并行比较型A/D转换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教材
1.康华光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贵州师范大学822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 篇5
考试复习大纲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专业中许多课程均以理论力学为基础。本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对于解决现代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力学课程内容:
静力学基本公理,约束与约束力,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简单桁架内力计算方法,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空间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运动学点的运动合成,科氏加速度,刚体平面运动的速度分析方法,刚体平面运动的加速度分析方法。
动力学基本概念,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对于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动能、势能、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及其在静力分析中的应用。单自由度系统振动方程与振动特征量。
贵州师范大学822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 篇6
山东建筑大学
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基本内容
1、管理与管理学:本章要求认识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了解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
框架,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与属性。
2、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本章要求认识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清管
理学发展的历史线索;把握管理学发展的动向和前沿问题;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应用价值。
3、企业管理伦理:本章要求掌握管理伦理的概念; 理解不同伦理观的基本思想;
认识管理伦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明确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对企业经营的重要
性;掌握当今世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之间的发展动向,明确如何实行道
德领导及如何实施社会影响管理。
4、决策:本章要求了解决策理论的演变过程,明确决策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决
策制定过程的基本步骤与决策的方法;了解决策制定的条件与影响因素;认识决
策制定过程中的偏见与错误。
5、计划和计划工作:本章要求了解计划工作的性质和计划编制的过程;掌握计
划组织实施的手段: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和网络计划技术;掌握计划的类型、制定计划的程序、方法;明确计划、预测和决策的关系。
6、战略性计划及环境分析:本章要求明确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战略管理过
程的步骤;掌握组织战略的类型: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掌握波特的三种基
本竞争战略;了解组织战略的新方向。
7、组织设计与变革:本章要求掌握组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影响组织
结构设计的因素;了解组织部门化的类型、公司组织形式的类型及各种形式间的区别;明确组织设计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掌握组织变革的动因、过程、规律、内
容;把握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的关系。
8、领导:本章要求掌握领导与领导影响力的内涵;了解领导者的素质与条件;
了解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掌握几种典型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领导方式的连续
统一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了解当代领导理论的最新观点。
9、激励:本章要求掌握激励的本质;认识动机的重要性,明确激励过程中需要、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掌握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
励理论、综合型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管理实践中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
10、沟通:本章要求了解沟通对领导及管理者的重要性;掌握沟通的过程、原则、类型;了解人际沟通的障碍,掌握人际沟通的类型及常用方法;了解影响组织有
《管理学》·考试大纲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效沟通的障碍,掌握组织沟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跨文化沟通与危机沟通的策略。
11、控制:本章要求掌握控制的概念及控制的重要性;了解控制过程的基本环节
及控制的目标;了解控制的原理;掌握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预算的形式、内容、作用;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损益控制的内容与作用;了解当前管理实践中面临的控制问题。
12、创新:本章要求了解创新的类别与特征;掌握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掌握目
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的特点与内容;掌握创新过程的基本环
节。
二、参考书目:
1、指定教材:周三多:《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5版。
2、参考书: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
贵州师范大学822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 篇7
考 试 大 纲
科目名称:
计算机网络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填空题 2.解释题
3.简答/计算/分析题 4.论述/设计题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本考试关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貌和相关细节,重点围绕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和主流网络协议。要求学生能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基础知识,熟悉和领会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Internet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各种主流网络协议的原理、网络分析方法等专业知识。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1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 因特网概述 1.3 因特网的组成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2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第1页,共3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2 点对点协议PPP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4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3.5 扩展的以太网 3.6 高速以太网 第4章 网络层
4.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4.2 网际协议IP 4.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4.5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4.6 IP多播
4.7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第5章 运输层 5.1 运输层协议概述 5.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3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 5.4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5.5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5.6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5.7 TCP的流量控制 5.8 TCP的拥塞控制 5.9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 第6章 应用层
第2页,共3页
6.1 域名系统DNS 6.2 文件传送协议 6.3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6.4 万维网WWW 6.5 电子邮件
6.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6.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以上内容为制定参考教材前6章,其余内容不列入考查范围。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第6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
贵州师范大学822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 篇8
——美术学专业技法(4小时)考试大纲
1.油画方向:以考油画胸像写生为主,考查学生的专业基础及专业技能水平,时间4小时,尺寸:80*60cm,(油画框、布、画具等绘画工具自备)。
2.中国画方向:以考线描人物写生和山水画、花鸟画命题创作为主(考生可根据专业方向在三项中任选一项),该专业方向考生还需加试书法,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技法水平。时间4小时,宣纸尺寸四尺对开,(宣纸、画具等绘画工具自备)。
3、壁画方向:命题创作,考查学生的专业基础及专业技能,时间4小时,尺寸:20*60cm,画在整开素描纸上,300字左右设计说明。(图纸,绘画工具自备)。
4、中国书法理论与创作研究:书法临摹与创作。临摹主要从真草篆隶历代经典法帖中选取2-3种临摹,创作为命题创作,以自己擅长的书体创作作品一幅,时间4小时,宣纸尺寸四尺对开,(笔墨纸砚等工具自备)。
面试:
贵州师范大学822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 篇9
考试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与理论
一、考试要求: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100分
三、考试内容:
1.杆件的内力分析,作内力图。
2.杆件在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变形时的应力计算,强度条件。
3.杆件在拉(压)、剪切、扭转、弯曲变形时的变形计算,刚度条件。
4.应力和应变分析(重点在二向应力状态、平面应变状态)。
5.强度理论以及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拉(压)与弯曲组合、偏心压缩、弯曲与扭转组合)。
6.压杆稳定性设计。
7.静不定结构(重点为一次静不定结构)。
8.能量方法(重点为单位载荷法)。
四、参考书目
贵州师范大学822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 篇10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民事诉讼法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民事诉讼法是法学本科学科体系中一门实用性突出的课程,也是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得学生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及具体规定。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及具体规定解决实践和理论中的民事诉讼问题。
二、考试基本内容
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诉权与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民事案件的主管与管辖、民事诉讼证据、法院调解、期间、送达、诉讼费用、审判程序、特殊程序、执行程序等。
掌握要点:
1.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3.诉权与诉
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5.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6.民事案件的主管与管辖
7.诉讼参加人
8.民事诉讼证据
9.法院调解
10.诉讼保障制度
11.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
12.普通程序
13.简易程序
14.二审程序
15.审判监督程序
16.特殊程序
7.执行程序
18.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19.司法协助
三、考试方式 闭卷
四、考试题型
【贵州师范大学822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推荐阅读: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大纲01-11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网08-23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06-03
2022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333教育综合真题09-27
贵州师范大学:策略12-15
贵州师范大学校徽08-18
重庆师范大学考研初试成绩查询通知11-03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实习中期小结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