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精选8篇)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篇1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职责
为了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研究生教学、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使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制度化和科学化,做到有章可循,特制定本工作职责。
一、招生工作:
(一)具体负责本单位研究生招生的宣传及生源组织工作;
(二)协助招生科制定本单位的招生计划工作;
(三)协助做好研究生复试和录取工作;
(四)协助做好研究生导师遴选与考核工作;
二、培养与学位工作:
(一)熟悉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并能熟练使用。指导研究生、研究生任课教师、导师使用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
(二)催缴研究生学费(自筹经费生、委托生),并登记备案在学生学期注册上;
(三)订购研究生专业课教材,根据研究生处下达的研究生公共课课程安排,编制各专业课程表,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至研究生处培养与学位科,并指导研究生在学位与研究生管理系统进行学期选课;同时做好调课、补课、考试、成绩登录及试卷存档等与研究生教务管理有关的各项工作;
(四)根据制定和修订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协助学院(教学部、中心、所)领导组织有关学科、专业具体制定和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按时交培养与学位科;
(五)组织各有关任课教师按照研究生处提出的教学大纲编写(修改)格式和具体要求,进行教学大纲的编写与修订,协助学院(教学部、中心、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教学大纲是否符合要求,并按时上交;
(六)负责审核,并督促研究生、导师按时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书。在新生入学三个月内收齐培养计划书,一份由学院(教学部、中心、所)归档,一份交培养科备案,并指导研究生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录入个人培养课程;
(七)根据研究生教学计划要求,参加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负责研究生开题报告审核工作;掌握指导教师授课情况及对研究生培养情况;协助研究生优质课评选相关的工作;
(八)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特别是盲评工作;
(九)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工作;安排学位论文答辩;协助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做好学位论文审核工作;
(十)组织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做好相关材料填写、统计、归档等工作;
(十一)协助培养与学位科做好本培养单位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三、学生管理工作
(一)配合导师及研究生处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协助研究生处做好新生入学工作,做好研究生证、校徽等办证事宜;
(三)积极宣传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鼓励本单位研究生积极申报,做好相关方面工作;
(四)积极宣传就业程序与就业政策,做好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接待工作,公布、统计用人信息,做好与研究生就业相关的各项工作;
(五)做好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研究生考勤工作,对于长时间不在校的研究生,做好记录备案工作;对于研究生外出参加校外活动,要做好安全、记录、备案等相关工作。
(六)协助研究生处做好集体活动宣传,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
(七)指导成立本单位研究生分会,领导与管理研究生分会工作,组织本单位做好研究生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评选工作;
(八)组织本单位做好研究生“三助”工作;
(九)协助做好与研究生工作相关的各类表格数据统计填写、报送等工作;建立各类研究生资料查询数据库等与研究生工作相关的资料档案。
四、学科建设
(一)协助分管领导做好本单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检查与评估工作;
(二)协助分管领导组织单位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
(三)学科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篇2
然而, 高校作为执行主体之一在对贫困研究生分割政策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着资助政策在高校中的持续实施与发展。所以, 为了充分了解新资助政策体系在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群体中的落实情况, 笔者对学校从事资助工作教师和部分研究生进行了走访与问卷调查 (共发放教师问卷100份, 收回教师有效问卷82份, 问卷有效率82%;共发放研究生问卷400份, 收回研究生有效问卷362份, 问卷有效率90%) 。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我们对实施资助过程中遇到的情况, 尝试性提出几点建议。
一、新资助政策体系在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处落实的总体状况
新资助政策体系在高校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资助体系。“集中解决经济困难研究生生活费问题, 以国家助学金为主, 以勤工助学方式为辅;解决经济困难研究生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 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新资助体系, 从资助范围看, 国家励志奖学金由每年的0.3%扩大到3% ;高校国家助学金由每年的3%扩大到20%”[1]。
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可以申请并按有关规定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除此之外, 国家进一步完善、落实和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并大力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申办工作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其他形式的资助主要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 予以落实。同时, 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经过调查, 我们发现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在执行教育部资助政策体系的过程中完全按照教育部的标准来执行,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 资助工作机构设置合理, 有效保证资助的公平
在通过对贵州师范大学教师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高校对资助工作都非常重视, 并且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 贵州师范大学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生资助管理机构——资助中心。研究生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都由资助中心负责管理、审核、发放。此外, 贵州师范大学22个学院都设立专职的从事资助工作的岗位, 有专门的教师负责统一管理, 以保证资助的公平、公正。根据以上的数据, 我们不难发现贵州师范大学在对待资助工作的岗位设置问题上比较重视, 人员配备比较充足, 能够有效保证资助的公平和公正。
(二) 资助制度比较健全, 充分保证贫困生的权益
在调查中, 有90%的调查者认为所在学校有健全的资助制度和规范的程序。各高校都能按照新资助政策精神, 在原有的“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基础上, 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来资助困难研究生。另外, 贵州师范大学还引入了部分社会资金来资助研究生, 争取校外岗位来锻炼研究生, 形式比较灵活。比如, 贵州师范大学学校领导获得香港著名慈善家田家炳的支持, 为学校建设、研究生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 还得到不少民营企业家的支持, 其中华藏奖学金资助了很多寒门学子, 支持学校人才的培养。还有的学院把对研究生的资助与研究生的感恩教育结合起来, 培养研究生的进取、务实、奉献、感恩的精神, 效果比较突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还与智诚百货企业合作为研究生设立“智诚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研究生, 并对考取博士的研究生进行奖励。
二、就新资助政策体系在贵州师范大学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新的资助政策投入力度之大, 覆盖面之广, 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凝聚着党和政府对研究生成长的关爱, 减少了贫困生在学校顺利完成学业的后顾之忧, 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项工作关系到千万个家庭, 也关系到学校与教育的使命, 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未来。通过对贵州师范大学教师和研究生的调查采访, 我们就新资助政策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一) 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和配套措施
尽管国家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做了较全面的规定, 但由于从中央到地方的现行管理机构无法协调财政、教育、民政、银行、高校等各方力量, 难以形成一套完整、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 使得某些资助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到位。因此, 政府应赋予资助工作管理机构更大的权责, 以协调各方力量, 形成行之有效的资助工作机制。
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高校资助工作专门机构的建立及专职工作人员配备, 明确将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资助工作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地位予以充分重视。同时, 应健全监督机制, 确保各项资助金发放到位, 确保学校足额提取经费专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
1.统一贫困生认定标准。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 对贫困生的界定只有一个大致概念, 即“研究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 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研究生”, 尚缺乏一套便于操作的量化指标体系。据了解, 目前很多高校把各地民政部门或乡镇 (街道) 、村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作为认定贫困生的基本依据, 某些学校甚至视之为唯一依据。由于生源地部分职能部门工作浮于表面、把关不严, 在出具贫困证明时很随意, 少数并不贫困的研究生取得了贫困生身份, 并获得资助。
2.贫困生自身在建档过程中力求诚信。
被调查者中有32%的人认为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在建档过程中“缺乏诚信”。班主任、辅导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缺乏具体调查, 在评定过程中民主程度、公开程度不够。全面准确掌握贫困生的有关信息,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有针对性地到申请贫困资助的研究生家中实地考察, 班级、院系、校资助中心应严格执行贫困生评定程序。
(二) 进一步明确资助政策过程中的权责
1.明确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范围。国家指导意见第六条第四项规定:“认定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时应着重考虑孤残研究生、烈士子女, 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研究生。”这实际上为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划定了一个大范围, 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研究生家庭类型, 结合国家政策, 更详细地明确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范围, 做到有的放矢。
2.加大宣传力度, 鼓励贫困研究生振作精神, 开拓经济资助与精神扶助相结合的工作格局。有些贫困研究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导致了心理上的部分扭曲, 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这一点:21%的研究生觉得自尊心对贫困生建档影响很大。除了积极保证各项经济资助的落实, 还应认真研究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内心世界, 加强沟通, 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三) 进一步完善资助后期的工作, 搞好追踪调查
1.完善贷款制度。
要解决资助贫困生所需的巨额资金, 主要还是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在受助的研究生中有44%的人首选“申请助学贷款”来解决家庭难以负担的学费和生活费困难, 有47%的研究生表示自己申请过助学贷款。可见, 助学贷款已成为贫困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途径。然而, 目前这项政策的落实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 接受问卷调查的研究生中只有13%的人对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状况表示“很满意”, 而有21%的人明确地表示“不满意”。可见, 助学贷款在落实的过程中并不顺利。国家出台的助学贷款政策需要银行积极响应, 如果没有配套措施使银行有效地避免其自身难以承担的风险, 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银行放贷的积极性[2]。
为了保证助学贷款这条主渠道的畅通, 有很多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其中, 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是关键。例如:建立借款研究生网上查询系统;开展助学贷款网上追款业务;在网上发布有关违约毕业生信息, 或将恶意违约拒还贷款的毕业生的有关信息在媒体上披露, 包括其姓名、入学前家庭住址、毕业学校、毕业后的就业单位、身份证号码和拖欠贷款本息金额等, 使此类研究生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付出必要的代价[3]。
2.完善资助后的监督制度。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有些受资助的贫困生在生活中染上了抽烟、酗酒、挥霍浪费的不良风气, 违反了校纪校规。接受调查的研究生中有将近20%的人承认自己把助学金或奖学金花在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之外的消费上。因此, 应该对受资助的贫困生进行用款的监督与控制, 以保证国家资助政策的育人功能正常地发挥。学校可公布QQ号、电子邮箱、电话、网上博客等接受举报, 开设贫困生资助公布栏, 在校报等媒体开设贫困生专栏等进行监督, 使资助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 进一步建立多渠道的社会资助系统
1.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就学, 既帮助了经济困难研究生接受高等教育, 又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而且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公民道德修养水平。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力度鼓励各种形式的捐资助学, 大力开展社会互助、扶贫活动, 引领社会和企业资金, 如利用校友资源, 设立各种助学基金和奖学金。高校也应积极服务社会, 与社会各界广泛沟通协调, 争取多渠道资助。各部门、各地区、各高校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社会上捐资助学的先进典型, 营造全社会关注、关爱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良好氛围[4]。
2.大力挖掘和争取社会力量的帮助。高校贫困大研究生资助工作仅靠国家和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 而社会资助是解决贫困大研究生问题有效的重要的补充。高等学校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影响力, 主动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和沟通, 建立多渠道的资助网络;同时要积极面对企业开展捐资助学的公关活动, 让企业充分认识捐资助学的价值;配合企业开展捐资助学后的宣传活动, 使企业获得应有的回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Z].国发[2007]13号.
[2]肖阳.略论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 :22-24.
[3]仲丽娟.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的盲点[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7, (3) :18-20.
贵州师范学院女学生就业促进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 师范 女大学生 就业率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是指毕业生在就业的既定有效期内,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就业受阻,不能实现就业或就业不理想的现象。随着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后,再经历了大学生的毕业制度的变迁后,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再是一个小范围小团体中出现的问题,它日渐在当今社会问题中占据了不大不小的一个部分。而如何改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了当今社会急需要解决一大难题。古时候的“人生四大喜事”,如今已经不及当年的地位,金榜题名已经不是一件足以令学子们欣喜的事情了,高校的扩招;高昂的学费;很多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孩子,在花掉父母所有的积蓄的同时,却换不回一份能够自食其力的工作,那些家长和孩子们的心情又有谁能够理解[1]。
一方面是开展得红红火火的高校扩招,另一方面是刚毕业就要面临失业的毕业生;一方面是父辈母辈的关系网铺垫出的阳关大道,另一方面是没有关系的孩子在人山人海的招聘会上挣扎;一方面是大企业垄断行业红红火火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是日渐减少的招聘需求。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鲜明对比,让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何原因导致了我们如今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笔者简单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亚洲国家。人口基数过于庞大是造成失业的最基本原因;
2、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阻碍了就业。中国式的马太效应造成强者权利延续子孙后代,弱者后代子孙翻身难的现象;
3、城市化进程造成就业的需求量扩大。但是在岗位职位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扩大的同时就业比率直线下滑;
4、片面的“人才观” 、大学生扩招(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不过关)。“泡沫人才”“万精油”涌现,高精尖端人员流失严重,使得用人单位招工单一化。
然而,在就业方面,作为弱势群体的女生面临着比男生更大的挑战。经调查,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7%。女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本来已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女大学生”自然成了弱势群体,就业难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类似“找工作不如找老公、跑招聘会不如跑婚介所”“朱红现象”“毕婚族”等等现象,使得女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饱受争议和关注,在当今大学里,女生的比例不断增加,尽管女生在校很多表现都比男生要好,但是在就业方面,与男生相比还是处于劣势。如何提高高校女生的就业率成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突破口[3]。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资料显示,女生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女多男少”现象正从语言类、师范类、财经类院校逐渐向综合型大学延伸,包括一些理工科院校,女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在高校女性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女性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7]。
1、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低于男性。贵州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2006年为85.72%,2007年为89.11%,2008年达90.43%(截止到当年年底)。然而从性别来看,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则普遍低于男性1至15个百分点(不同年份、不同学校和专业有差异)。
2、女性毕业生收入低于男性。女性毕业生就业难使女生被迫降低择业标准,不断降低自己的“求职身价”。据调查,在同等工作能力时,女性应届大学毕业生薪资略低于男性同类群体,即便是女性占多数的专业、职业和行业,女性薪资也明显低于男性;在女性薪资最高的专业和行业,女性薪资低于或大大低于男性。在女性薪资最高的职业,平均来看也是男性薪资略高于女性。
3、女性毕业生普遍遭遇性别歧视。女性毕业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普遍遭遇性别歧视现象,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只要男性或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据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的招聘单位向高校毕业生提出“只要男性”的要求,甚至一些國家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也在招聘条件中明确提出“只要男生”。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女生的就业弱势地位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在传统制造行业男性具有性别优势。而在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女生就业率则高于男生。未来世界大学生就业将面向全球,具有语言优势的专业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选择专业上面,女生需慎重考虑,如何扬长避短,发展自己的优势成了关键。另外在师范学院中,女多男少显然已经成为了不变的定律,并且在近年来还继续呈现攀升的趋势,以往就业率较高的师范女生也即将面临就业的严峻考验。2005年北京日报中就有报道,一师范女生表示“自己投了30多份简历,只有4家学校得到面试机会。而另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当的男生,投了10多份简历,就有4次面试机会。”另一位已经找到工作的女师范生表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据了解,目前师范生就业性别比例基本持平,但就业机会却存在差别,女生获得机会明显少于男生。造成师范女生的就业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就业人数的急剧上升,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与结构失衡。
2.教师的性别比例都严重失衡。
3.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
传统的性别歧视及女性生理、心理条件以及职业性别“隔离”造成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意识长期制约男性女性的发展模式和行为规范,在认知上对女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造成用人单位不愿意或者不愿公平地招聘女性毕业生,加剧了女性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地位。雇佣方常会担心女性不方便出差及产假、带薪休假和生育险制度等给自己带来额外的负担,令雇佣方更倾向于雇佣男性。一些女性毕业生缺乏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上容易情绪化,承受竞争压力的能力较差,有较强的依赖性,或自负心理严重,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等,这些表现都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主观因素。社会分工理论基于男女生理特质、心理特质的不同,划分出男性的优势行业和女性的优势行业,认为女性在其优势行业内的广泛就业更有利于社会整体效益的提高。基于女性特质,女性更适合在教育、医疗、纺织、服务业等一些特定的行业工作。这种职业隔离是由于文化或习俗等历史原因形成的,它在无形当中划分了劳动力市场,女性被排斥在某些领域和职业之外。
当然,本文主要从另一方面对女生就业难问题寻找突破口。
三、对如何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意见
据有关网站发表的“网帖摘录—— 五大专业最适宜女生 ”
①语言类 伶牙俐齿好工作
相比于男性,女性在语言方面更为突出、优秀。因此在语言翻译类工作中,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青睐。而且,近年来,国内急需大量翻译人才。为她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②管理类 天生管家会管理
女性在管理人和事物的时候往往比男性要更加认真、仔细、有责任心。这些都是一个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因此,女大学生在该类工作上更加得心应手,具有更大的优势。
③艺术类 墙内开花墙外香
该类工作一般重视个人形象气质,他们需求更高的素质。而艺术类专业女生明显比男生更具竞争力。这样的工作显然是为她们量身定做的。
④师范类 细心耐心得人心
女性在教育学生方面比男性要更加的細心和耐心,以及她们对学生的那份责任感,社会的认可度很高,使得她们在教育事业上如鱼得水。女大学生在此类型工作中求职中往往能够脱颖而出。
⑤经济、金融类 女生也顶半边天
现代市场经济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加精明和细腻的头脑使得她们往往能干得更加出色。经济、金融类女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从上述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总的来说,师范类女生的就业率在同类专业中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本文从加强高等院校就业工作角度,提出了注重就业心理教育、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加强课程改革、完善创业教育等应对措施,试图突破女生就业难题,遂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学生应该学会发掘自身优势,正确树立自我价值。
要培养每个女大学生乐观积极的就业态度,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去规划自己的就业前途,重视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心里教育。做事前先学会做人,学校老师在教授课程之前先要努力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帮助女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容应对社会招聘中的一些不平等现象。并开设各色各样的选修课程,让女学生自主的进行选择,在各色各样的选秀课程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使她们能充分的了解自身优势,发展自身特长。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竞争性的学生活动培养女生的成功意愿、竞争心理和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团和学生会机构组织讲座或竞争型比较强的活动,鼓励女生积极参与,让女学生认识到自身优势所在。
其次,高等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要与市场需求衔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我校的就业指导体系才建成不久,很多地方还缺乏完整的方案和措施,在学科规划、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女性教育特点和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对女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注重女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多为女大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加强正确性别观的引导,增强女大学生的独立、自强的意识。在就业指导方面,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应聘技巧、职业规划、求职心理指导。及时帮助她们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使她们信心十足地走进就业市场。
再次,学校可有针对性的适当的进行一些性别教育。从社会的角度,相对于男生,无论在学习、就业方面,还是在工资、事业方面,社会,家庭对女生的期望,甚至于女生的自我期望都要低于男生。几千来的数千年“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还存在于一些人的头脑之中,男女平等说了这么多年,可是社会对女性还是有很多轻视,总觉得女性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好,而这些轻视就影响到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选择,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因此,如何树立女生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尤为重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一些性别教育。如:女性心理学、女性人类学、女性法律学、女性教育学、女性创造学等女性学系列课程,加强性别教育并帮助女生树立自我意识和社会民主意识。由于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女生家长在女孩培养观念上存在误区,直接导致部分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依赖心理、求稳心理较重,主动性不高,进取精神欠缺。高校应及时掌握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女生家长的信息,包括家长对女生性别角色所持观念、家长对学生就业方向的预估等。
从社会的角度,相对于男生,无论在学习、就业方面,还是在工资、事业方面,社会,家庭对女生的期望,甚至于女生的自我期望都要低于男生。几千来的数千年“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还存在于一些人的头脑之中,男女平等说了这么多年,可是社会对女性还是有很多轻视,总觉得女性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好,而这些轻视就影响到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选择,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因此,如何树立女生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尤为重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一些性别教育。如:女性心理学、女性人类学、女性法律学、女性教育学、女性创造学等女性学系列课程,加强性别教育并帮助女生树立自我意识和社会民主意识。由于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女生家长在女孩培养观念上存在误区,直接导致部分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依赖心理、求稳心理较重,主动性不高,进取精神欠缺。高校应及时掌握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女生家长的信息,包括家长对女生性别角色所持观念、家长对学生就业方向的预估等。
引导女大学生认真思考,加强交流,携手攻克就业难关。及时主动与女大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形成教育合力。鼓励女大学生将求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跟大家交流。客观分析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原因。鼓励女生做到自尊,自信。加强挫折教育,求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引导女大学生要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积极争取新的机会。
这样有利于在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客观的对性别差异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使学生能够从性别视角来认识和分析自我,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增强自身的独立意识,从而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当代女性形象。
最后,培养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倡导创业精神。
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得更多的女大学生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应对未来市场的挑战,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最直接最明显的方式使得她们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的竞争中。同时也为一部分人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女大学生创业理念,培养创业“四大意识”即风险意识、创新意识、职业规划意识和吃苦耐劳的意识。注重以学科渗透为原则,将创业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开设相关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加强对就业指导和形式政策课的关注力度,适时有针对性的对女生进行创业教育。同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女大学生创业氛围。俗话说众人拾材火焰高,一个创业氛围的形成对女大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是由内而外且并不那么轻易就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动摇和改变的。我们可以采取建立创业试点,先扶持一批,再由经扶持创业成功的那批学生带动下一部分创业还未成功的学生。另外,我校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校外创建创业实践基地,“内外兼修”,引导女生进行创业实践操作,提升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女大学生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俗话说得好“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影响着女性整体的素质提高,关乎社会和谐进步和国家未来的发展进程。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呼吁整个社会要多管齐下共同创造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的搭建有利于女大学生提高能力、完善素质的舞台,充分发挥女性同胞细致、耐心、亲和力、相对稳定等职场优势,不断提高女生自身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顺利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晓宁,陈银凤. 贫困大学生就业障碍分析及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07,(2):93-95.
[2]赵立明.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初探[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6):43-44.
[3]费章娟,从政府包办到市场主导——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迁分析,池州大学学报〔J〕, 2008,(2):117.
[4]钱再见,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启示,甘肃行政学院学报〔J〕,2009,(3):86.
[5]周建民、 陈令霞,浅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辽宁工学院学报〔J〕,2005,(2):103-106.
[6]杨东平,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70.
[7]《大学毕业生就业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白皮书》[EB/OL]。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8]左春曼.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J].知识经济,2010,(2).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篇4
——我校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纪实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示范项目,贵州师范大学于2009年申请到了该项目。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2011年8月,贵州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三位同学接过接力棒,再次奔赴麻江县开展扶贫支教工作。
一年来,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关注民生,结合服务地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以“青春助力•携手共进”为主题,开展了支教助学、走访调研、文化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初步形成了“成长体验营”、“润苗计划”、“快门三秒”、“善映计划”等品牌项目,引入各类社会资助累计41、7万元,近万名农民工子女受益。活动的开展先后得到国家级、省级媒体的多次报道。
一、严格招募、组织培训、加强管理,努力实现支教工作的规范化
2010年10月,依照团中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共青团贵州师范大学委员会立即与教务处、研究生处等相关部门协调,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蒲芝权、校长伍鹏程为组长的项目招募和管理办公室,并依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专门下发了招募选拔的相关文件,在学习成绩、学生工作、所获奖励、外语水平、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选拔条件上作出严格规定。招募过程按照自愿报名、学院初审、学校项目办 1 公室审查考核、研究生专业面试、身体健康检查的程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选拔。经过层层筛选,文学院傅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杨智、外国语学院覃怡等三位同学最终获得支教资格,组成贵州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
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立以来,校团委十分重视对支教志愿者的培养,多次组织学习团中央、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支教团管理的相关文件,并安排实践任务,培养团队精神。2011年7月,支教团全体成员参加了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组织的培训活动,圆满完成了针对支教队员的教学能力、教师素质水平、生活自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医疗保健知识等多个方面的培训任务。
第二届支教团抵达麻江县以后,校团委与当地项目办密切联系,了解支教团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定期听取支教团的工作汇报,帮助协调和解决支教团志愿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支教团志愿者们深切地感受到母校是支教团永远的坚强后盾。
二、倾心教学、创新形式、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支教团的突击队作用
支教团服务于麻江县杏山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是支教服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三名支教团成员克服各种困难,迅速从“学生”角色转变到“教师”角色,扎实开展工作。
(一)努力探索教学,认真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支教团成员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精心备课上课,细心辅导学生,认真批改作业,注意发掘学生们的闪光点,2 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向上届支教团成员和杏山中学教师虚心学习,借鉴经验,注重兴趣教学法,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半年来,支教团同学认真备课、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传播新的知识和理念,树立学生的成才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不断创新形式,注重兴趣教学,发展兴趣班和兴趣小组
在杏山中学领导、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傅振同学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在学校开设了普通话兴趣班;杨智、覃怡两位同学分别在自己所在的班级开展英语兴趣小组。兴趣班及兴趣小组的宗旨是“发扬志愿精神、爱心扶贫助学”,目的在于为家庭贫困而又积极好学的学生提供免费辅导。兴趣班及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三、认真调研、因地制宜、精心准备,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及所在地团组织工作
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同学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认真调研、因地制宜、精心准备,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所在地团组织工作,为服务地团学工作的成功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积极组织和参与杏山中学校园文化建设
一年来,指导成立学校广播站、校园志愿者服务队、编撰团学刊物、开展团课教育、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文化节等活动,支教 3 团成员在服务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
1、指导成立杏山中学校园之声广播站
9月,新学期伊始,傅振同学便在杏山中学指导学生们创建了杏山中学校园之声广播站,并担任指导老师,为广播站招聘了学生播音员、导播,指导学生开办播音节目,并在每周二、四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广播站及喜爱普通话的同学开办兴趣班(兴趣班学习教材由师大团委出资,研究生支教团自主编撰)。广播站的成立及兴趣班的开设,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2、指导成立杏山中学“阳光志愿者”服务队
为动员和带领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大力培育和弘扬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加强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经支教团成员与杏山中学领导研究,决定筹建麻江县杏山中学阳光志愿者服务队。11月初,杏山中学阳光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支教团成员杨智、覃怡担任指导老师。
3、协助杏山中学编撰《星光》刊物
支教团成员来到杏山中学后,了解到学校团刊《星光》刊物自2003年创刊后由于种种原因,已停办多年,学校师生长期缺乏文学写作、活动开展宣传的文字平台。因此,支教团队员积极协助学校收集相关素材,为《星光》刊物的编撰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及组织保障,新一期的《星光》刊物于2011年12月复刊。
(二)积极组织和参与所在地团组织工作
一年来,支教团队员除开展基本教学任务、服务学校团学建设外,还积极组织并参与所在团组织麻江团县委工作,如指导成 4 立全县首家大学生自主创业公司团支部、开展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傅振同学更是担任了几乎全县近一年的大型主持活动〃〃〃种种活动的开展,开拓了队员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和能力。
1、应邀为麻江中学学生干部开展讲座活动
8月28日,正值麻江中学新学年团委、学生会干部竞聘大会之际,应校方邀请,支教团傅振同学在麻江中学多功能教室为麻江中学团委、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开展了主题为“如何做好一名学生干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讲座,麻江中学团委教师及50余名学生干部到场听讲。
2、协助团县委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公司成立团支部 9月8日,支教团傅振同学协助麻江团县委在麻江宏途电脑公司开展团支部团课学习及重温入团誓词活动。由此,麻江宏途公司作为麻江县首家大学生自主创业公司正式成立团支部。
3、积极投身麻江青年“抗旱送水”行动
去年入夏以来麻江县持续高温,降雨量偏少,农作物干旱,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为缓解群众的燃眉之急,9月1日,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积极配合共青团麻江县委组织麻江团员青年志愿者,赴坝芒乡翁址村开展麻江县团员青年“抗旱送水”公益行动。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了支教团成员在抗旱救灾、服务大局工作中的时代风采。
四、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助学平台,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品牌活动,硕果累累
(一)充分了解杏山中学贫困学生情况,广泛发动社会力量,5 开展“一对一”助学
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支教团成员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详细了解并登记杏山中学品学兼优却家庭贫困同学信息,并通过网络平台及社会公益组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资助。截至目前,已为四名贫困学生筹得助学资金5000元。
(二)开展以“体验营,成长与关爱同行”为主题的培训活动
一年来,支教团先后为杏山中学农民工子女开展了两期成长体验营培训活动,一是如何处理团队合作,二是邀请省内知名心理师、麻江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沈智做的感恩教育,均收到良好反响。11年11月上旬,支教团三位成员拿出自己的生活费共1100余元,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采购了各种道具、材料及喊话器、羽毛球拍等物品。成长体验营活动结合民工子女的实际,通过室内室外拓展训练等综合性活动,以“经历-体验-成长”的体验式学习理念,通过设计的游戏、活动和情境,让更多农民工子女通过体验、反思和分享,获得启发,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三)搭建公益组织平台,为农民工子女募集爱心物资
12月14日,由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联合共青团麻江县委、贵州聚爱公益组织开展的为杏山中学农民工子女捐赠冬衣物资发放仪式隆重举行。麻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梁谊欧等县领导及杏山中学师生共约1000余人参加发放仪式。此次捐赠活动,共为杏山中学的农民工子女送去了价值7万2千余元的600套冬季衣物(包括外套、毛衣、裤子等)和400多双厚厚的棉鞋。
4月中旬,支教团积极争取到了凡客诚品的一批包括919双 6 新鞋、2630件新衣服、近200件学习用品等价值26、9万元的爱心物资。目前,这批物资已发放到全县12所中学的3000名困难学生手上。
(四)积极为杏山中学申报团中央“彩虹计划”资助项目 11月,支教团积极为杏山中学申报价值两万元的团中央“彩虹计划”资助项目,项目在今年6月份申报成功。接下来,支教团将针对杏山中学学生开展以“幸福放映室”为载体,通过一系列关爱活动,真正帮助杏山中学的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的感觉,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五)解决学生课外阅读难,着力打造梦想课堂读书会 2012年3月26日下午,支教团联合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共青团麻江县委、腾讯微博共同举办的“润苗计划”项目在麻江县杏山中学举办了第一期读书会活动。共青团麻江县委书记吴艳、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常亚运、腾讯微博贵州地区项目经理杨佳波、贵州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以及杏山中学七(2)班全体学生参加了读书会。“润苗计划”是支教团和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发起的一个山区农村学生阅读项目。“润苗计划”以“用图书滋润心灵”为宗旨,意在通过汇集社会各界的力量,向山区农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分享一段故事”,建立“梦想小书架”,从而改善农村学生阅读资源紧缺、课外读书困难的现状,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
(六)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打造“快门三秒钟”微公益活动
在我校团委指导下,研究生支教团联合爱卡汽车论坛爱心人士、麻江团县委于5月5日赴麻江县美丽的卡坞村开展“快门三秒钟——送给生命的礼物”公益活动。爱心人士为这里50位60岁以上老人和20位留守儿童免费拍照。社会爱心人士的到来,让这些远在深山的弱势群体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七)联合贵州电视台,开展“善映计划”关爱行动 2012年5月9日,我校研究生支教团作为贵州电视台“善映计划”栏目组合作伙伴在贵阳召开新闻发布会。善映计划将进行120场社区放映,走进5所乡村寄宿学校,1次善映夏令营,1场别开生面的慈善义卖,5个小小“慈善心愿”。5月10日,贵州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爱心人士、支教团成员一起赴麻江县杏山中学,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电影放映,收集了1100名学生的梦想心愿卡,并在贵州电视台及网络宣传。
(八)携手台湾高校学子,为农村学子开展科学夏令营 2012年4月,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功获批美国科技教育协会ESS科学夏令营项目。7月中下旬,来自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学生将和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一起为麻江县杏山中学150名农村学生开展为期5天的封闭式乡村少年科学夏令营活动。
五、加强宣传报道力度,增强志愿服务在全社会的广泛影响
一年来,支教团开展的活动先后多次被中国共青团网、中国青年网、贵州共青团网、贵州都市报、贵州志愿服务网、贵州师 8 范大学网、贵州师范大学团委网、麻江县教育局、麻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近百次。此外,支教团还充分利用微博、博客等新媒体手段宣传活动信息,其中,微博宣传影响广泛,各类活动转发评论数达千条以上。
对于支教团工作来说,宣传报道不仅是对自身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全社会志愿服务的正确引导,营造了积极的舆论氛围。
一年时光匆匆而过,留给了支教团成员太多的记忆和思考。今年5月4日,胡总书记在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了青年对于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重要性,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建功立业提出了殷切希望。作为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他们倍感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将继续沿着“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路径,让青春在实践中闪光,让自己在实践中成长,不辜负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争取早日成长为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新时代青年。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篇5
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实施办法
为保证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全面考察参加复试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规范招生复试工作程序,保证研究生的入学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一、管理机构及职责
研究生复试工作在学校研究生院指导下,由学院负责管理实施。主要的复试工作原则和研究生录取原则按学校规定的实施办法执行。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各研究生硕士点成立复试小组,负责具体录取工作。
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有:
1、制订学院招生复试原则和复试办法;
2、组织学院复试教师参加相关培训;
3、对拟参加复试报考的研究生进行调档,组织研究生调剂工作;
4、审定学院研究生复试人员名单,并向学校研究生院招办上报;
5、组织学院研究生的复试报名、专业复试、英语测试,加试等工作;
6、组织体检;
7、到各硕士点进行旁听,检查复试工作;
8、确定拟录取名单,并上报学校研究生院招办;
9、对拟录取研究生进行政治表现和人事档案审查;
10、向已录取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
学院设立5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小组,其中4个复试小组为学科专业复试组,1个为英语测试小组。学科专业复试组成员由各学科研究生导师组成,主要负责专业课程的复试工作。每个复试小组设秘书一人,负责整个复试过程的记录和相关的事务工作。
学科专业复试小组的工作职责有:
1、组织本学科点的专业复试工作(包括笔试和专业面试);
2、初步确定本学科点拟录取人员名单并上报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
英语测试小组的工作职责有:
1、拟订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2、负责组织参加复试研究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
3、评定复试研究生的英语测试成绩并上报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学院将在4月6日下午3点半召开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会议,进行招生复试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纪律的学习和培训。参加人员为各学科复试小组成员及复试工作管理人员,地点:电气工程学院会议室。
二、复试内容及要求
复试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原则上按1(实际录取数)﹕1.2~1.5(复试人数)的差额确定复试人数。各复
试点秘书要认真填写“复试情况记录表”,作好复试情况记录,复试结束后将复试成绩连同原始记录一并交学院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各学位点要及时将考生复试成绩及拟录取排名顺序上报,由学院通知考生,并进行公示。
复试内容包括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专业课程考试,专业综合面试。对同等学历者还要加试两门拟报考专业的专业课程笔试。
各课程复试的具体要求:
1、专业课程考试试卷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做好试卷内容的保密工作,试卷派专人保管。考试形式为闭卷,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专业综合面试主要全面考察考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考生的知识面与创新能力、实践(实验)能力、事业心与协作精神、理解与表达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仪表举止等综合素质,形式由各学位点自定。满分100分;
3、英语听力、口语测试由学院组织实施,主要考察学生英语听、说,以及专业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满分100分;
4、同等学历加试的两门专业课采取闭卷形式进行,每门课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均为100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加试课程为: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加试课程为: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加试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过程控制系统
三、复试成绩计算方法
1、复试成绩(专业课程笔试+专业综合面试+英语测试成绩)低于 180分,即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2、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任何一门加试科目成绩不得低于60分;
3、总成绩是录取排名的重要依据。总成绩计算=(初试成绩/5)×0.5+复试总成绩×0.5。录取排名以此计算排序。录取按推免生、一志愿考生、调剂生考生成绩依次排名录取。
四、复试地点及时间安排
1、参加复试考生于4月9日到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报到; 2、4月10日上午9:30—11:30,专业课程考试,下午13:30,各学位点进行专业综合面试。
3、4月11日上午8:00,考生体检,专业课笔试时间:上午10点—12点,下午13:00—18:00。下午13:30—17:30,同等学力加试考试。
4、4月12日上午英语测试,时间:上午8:30—12:00。
5、4月13日前各学位点将复试成绩、拟录取考生排名、复试原始记
录等材料汇总交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篇6
初试
(科目:841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考查目标
本复试题目包括C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两门课程,主要考查:
1、考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能够基于C语言实现计算机的常用算法,用以求解实际问题。
3、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组成、分类、网络拓朴结构。
4、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数据交换技术的类型与工作原理、差错控制方法。掌握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各层功能及主要协议、TCP/IP协议及其结构。
5、掌握网络管理的概念,网络管理的功能、网络管理协议、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防火墙的作用和相关技术。
6、具备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具备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C程序设计占80分,计算机网络基础占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和填空题:共50分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共40分 计算题(论述题):共60分
三、考查范围
《C程序设计》部分
1、C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C程序的基本组成,数据类型与表达式等概念,算法的概念和表示。
2、C程序设计的上机过程,运行调试中常见错误的鉴别。
3、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语句的语法规定,能运用三种结构编写程序。
4、了解常用的程序风格和规范。
5、掌握C函数组装程序的意义,对库函数、自定义函数、局部变量和全程变量有正确的知识,并能用函数进行程序设计,了解递归函数。
6、对批量数据的处理,能正确运用数组或结构体进行程序设计,能熟练处理字符数据。
7、了解指针、文件和异常处理的概念,掌握文件的定义及处理方法。
《计算机网络》部分
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组成、分类,常见的网络拓朴结构。
2、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数据交换技术的类型与工作原理。
3、传输介质的种类,网络通信设备的种类。
4、IP地址书写的规范,及其IP地址规则。
5、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各层功能及主要协议、TCP/IP协议及其结构。
6、了解网络技术中检错码的使用原理及应用。
7、熟悉常见服务器的配置方法,如,web、ftp等。
8、熟悉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基本配置方法。
9、了解大数据、云计算新技术在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10、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防火墙的功能。
主要参考书目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篇7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 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有727万人, 比上一年多出28万, 而2015年达到750万, 并且2016年这一数据达到800万顶峰值的可能性非常大。同时根据《2015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可知, 在2016年“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将比2015年下降7.3%。这说明2016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还会增加, 就业压力也会增大。我的研究将调查对象定为贵州省内五所不同类别大学的大学生, 包括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 通过向这些学校的大学生发放有关其就业压力问题的问卷, 来调查贵州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状, 对其来源进行比较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差异, 从而对相关压力的解决提出一点意见与建议。
2 编撰与发放调查问卷
我研究的核心是贵州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状和来源。通过整理和搜索中国知网相关文献, 了解到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主要是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大方面。本文着重分析了其中的三个方面, 即个人、家庭和学校。在就业压力成因的探究过程中, 分类细化了不同方面的压力来源, 还制作了四等分量表, 以达到研究贵州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水平状况的目的。采用个人随机与贵大等五个不同院校的学生沟通联系, 再由联系到的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发放600份问卷, 回收596份, 回收率99.33%, 共566份有效卷, 有效率94.33%。
3 调查结果
3.1 来自个人方面压力的统计分析
表1中A1为“自己的交流能力较弱”, A2为“自己的综合能力较弱, 缺乏竞争力”, A3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 A4为“自己的适应性较差, 担心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A5为“自己没有考取某些重要的资格证书”, A6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A7为“自己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较差”。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54%以上的贵州高校大学生在个人的专业技能、交流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获取重要资格证书这四个方面比较自信;但并不满意自己的在校学习成绩和自我组织管理能力。总的来说, 来自个人方面的压力水平表现为一般水平。SPSS统计分析发现说明年级和个人适应能力是正相关的, 即是指年级越大的大学生适应能力越强;随着年级的增长, 大学生在获取重要资格证书、自己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逐渐增长。
3.2 来自家庭方面压力的统计分析
表2中B1为“父母与自己的就业意向不一致”、B2为“没有社会关系帮助自己求职”、B3为“家庭背景很一般”。表2显示50.4%的大学生认为其父母与自己的就业意向不一致, 还有38.3%认为父母与自己的就业意向比较不一致, 由此看出大学生来自父母和家庭方面的压力比较大。经SPSS分析发现大学生的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是正相关的, 家庭背景好的大学生在就业时机会越多;社会关系和生源地也是正相关的;父母的意愿与其就业所需要的社会关系也是正相关的, 即是指越符合父母意愿的大学生所拥有的社会关系就越多。
3.3 来自学校 (专业) 方面压力的统计分析
表3中C1为“所学专业市场需求量较小, 人才供过于求”、C2为“专业老师没有提供任何就业指导, 没有就业方向”、C3为“专业就业面窄, 对口的就业岗位不多, 选择机会少”、C4为“学校没有提供任何方面的就业指导, 感到很不适应”、C5为“不知道本专业究竟适合从事什么工作”、C6为“担心专业对口问题, 很难能从事与专业对应的工作”、C7为“就业前景不乐观, 是冷门专业”、C8为“所学专业是万金油的性质, 没有学到什么技能”。从表3可以看出, 在所学专业市场需求量、就业方向、专业就业面、专业适合的工作、专业对口、就业前景等方面, 有6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压力。经SPSS分析发现, 大学生认为就业压力与所学专业有显著关联, 而且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满意其对专业性质和专业就业方向的认识。
4 原因分析
4.1 个人方面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在学习成绩和个人组织管理能力两方面有压力, 但不明显, 因为其均值都是2.4。大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较为模糊, 因为他们在交流能力、获取重要证书以及专业技能这三方面的均值都徘徊在2.60至2.75之间。
4.2 家庭方面的原因分析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来自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这两方面的压力显著, 因其均值主要集中在2.0左右。调查中最小的值是1.8, 是与父母意愿方面的均值, 这说明大学生来自父母方面的压力是最大的, 而且农村方面的均值明显低于城市, 说明在农村中更为突出。这很可能是因为对于还没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 家庭关系是他们最重要的关系, 父母是他们最重要的人。来自于农村的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大学生更急需一份工作来分担家庭的压力。
4.3 学校 (专业) 方面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认为来自学校 (专业) 的压力显著, 因数据统计分析上显示其均值集中在2.2左右。主要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到位, 专业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对专业发展潜力和前景不甚了解。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二, 一是学生自己学习不够努力刻苦, 二是所学专业在师资和课程安排上不尽如人意。而且专业老师的就业指导的均值仅为2.3, 说明专业老师在对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上也存在提高空间。
5 解决压力的对策建议
5.1 个人方面
大学生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知道自己想要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 并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同时通过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 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自身的各项能力提高了, 将来就业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 就业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从而就业压力就会相对减小。
5.2 家庭方面
学生与父母的意愿保持一致, 会对他们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大学生通过沟通和征求父母意见来使自己的意愿尽量和父母一致, 以得到父母更多帮助和减小就业压力。同时也建议家长在子女择业的过程中最好是担任参谋的角色, 不要过多的干预并且尊重子女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大学生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 同时还可以促进大学生独立生活, 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5.3 学校 (专业) 方面
一个学校的专业结构, 专业课程安排, 教育模式以及就业指导等,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学校不仅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还应该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从专业上来说, 学校要从充分做好入学教育入手, 加强专业教育的力度, 从专业性质、就业方向、就业前景等方面来加深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采用面向社会的教学与培养模式, 并结合本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适当调节课程安排和专业结构, 实现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改革, 让学校专业远离“万金油”这一说法。
当然, 虽然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个人、家庭、和学校 (专业) 这三个方面, 然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解决并不能仅仅依靠这三个方面, 还需要社会以及政府方面更多的帮助和扶持。
6 总结
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三个主要来源中, 家庭导致的就业压力最高, 其次是学校和专业, 最低的是个人方面。第二,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尤其是个人的环境适应能力, 会随其年级的升高而加强。第三,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要大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研究的最后得出需要个人、家庭以及学校作出更大的努力来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这一问题, 同时还需要社会以及政府方面更多的帮助和扶持。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大学生这一群体也变得越来越庞大, 就业成为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业压力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据此, 拟以贵州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希望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 对其来源进行比较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差异, 从而对相关压力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压力,压力现状
参考文献
[1]李胜强, 李虹, 金蕾莅.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71-76.
[2]张振铭.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应对策略研究[J].林区教学, 2013, (195) :67-68.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篇8
摘 要: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观反映。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贵州某省属高校在校本科生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该类学校的学生具备较为积极的学习态度,但是却没有付诸实践,无论是课堂表现、与老师的交流以及学习方法的利用上都不尽如人意。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态度;省属高校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方法
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往往从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状态、情绪状态和意志来体现。本研究对当下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现状调查进而分析,了解当下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现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成五个模块,分别是自身情感品质;课程学习行为表现;专业课影响因素;教师因素;学习结果调查;要求被调查学生回答其赞成程度。问卷共对贵州某省属高校发放300份,回收了300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男生85人,占28.3%;女生215人,占71.7%。大一学生28名,占9.3%;大二学生85名,占28.3%;大三学生187名,占62.3%。
二、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分析
1.对自己学习整体的认识现状
对学生自己学习整体的认识包括学生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对自己的成绩是否满意以及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自己到大学学习的目的有明确的态度 “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共占49.4%,“不确定”的有35.7%,“不太符合”的有11.7%,只有3.3%的学生觉得“完全不符合”,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来大学学习的目的明确。
学生对自己成绩感到满意程度认为“不确定”为32.7%,“不太符合”的为31.3%,“比较符合”的25%,“非常符合”才4.7%,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满意程度不是很高。
对于学习方法认识,通过分析发现有80%的学生认为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很重要,但是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感到满意的只有30%。进一步研究班上的排名与“自身认为学习方法很重要”之间的相关性,得到P=0.007<0.05,表明两者之间是显著相关的,且班上成绩排名越靠前的学生,更能认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课程学习行为表现分析
课程行为表现包括课前预习状况、课堂表现状况和考试水平状况。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新课前并不会去预习,只有5%的在课前预习功课这项上选择“非常符合”,而“比较符合”的选项也只占19%左右。
就课堂表现情况,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持不确定的态度,仅有12%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利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研究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会认真听讲的情况,P=0.032<0.05,表明不同年级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两两比较可以发现,大二与大三上课听讲状况差异显著。
而考试检验水平状况,有32.3%的学生对于考试能够检验我们学习水平的说法认为不太符合,甚至有15%的学生认为完全不符合,只有4.7%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说明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考试不能检验出自己的学习水平。
3.学生专业情感状况分析
学生的专业情感状况包括学生喜欢专业状况,掌握专业知识状况。
学生喜欢自己专业的状况 “不太符合”和“非常符合”的(约34%)略多于“完全不符合”和“不太符合”的(约29%),而认为“不确定”的占了大多数(约36.3%),说明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呈现出“三分天下”的状况,学生对专业的喜爱情况并不佳。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喜欢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08),并且男生比女生更加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
而掌握专业知识状况同样也表现出“三分天下”的情况,其中选择“不确定”的占到了42%左右,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完全符合”。这一研究结论也正好对应了学生对专业喜爱程度的结果。
4.学生与教师情感状况分析
学生与教师的情感状况包括学生向老师提问状况以及老师教学方法对学习影响状况。就主动向老师提问情况来看,约35%的学生不愿意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约37%的学生表示不确定,只有28%的学生会跟老师进行主动交流。而教师教学方法对学习影响状况,有50.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习影响很大,有26.3%的学生选择了不确定,这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方法也能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表明,贵州省属高校大学生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一定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分析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情况发现学生自主性学习不是很强,同时也应看到,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主动,不是发自内驱力,所以也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相关知识,不会主动向老师提问。
参考文献: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推荐阅读: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网08-23
贵州师范大学校徽08-18
贵州大学美学研究的新成果07-20
贵州生态消费模式研究10-06
贵州财经大学——母校寄语06-11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论坛10-17
贵州历史文化村落研究07-05
贵州茅台股利政策研究08-24
贵州温泉旅游开发研究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