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设计提纲

2024-08-14

论文设计提纲(通用8篇)

论文设计提纲 篇1

《诺言》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这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设计自学程序,让学生循着自学提纲阅读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出示下表,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填写。

2.细读课文,理解词语

①本文的课题是“诺言”。“诺言”是什么意思?(“诺言”是指应允别人的话。本文以“诺言”为题,是说这个孩子遵守自己所说的话。这既是文章的中心,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教师应加以引导。)

②重点理解下列词语:“闪耀”、“隐约”、“奉命”、“发誓”、“实践”。有的词语是多义词,在查字典、词典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如“实践”一词,在本文中是指“按照自己的话去做”。

3.读中有异,适当点拨

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叙述故事,要读懂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可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下面几句对话:

“那你为什么不能走呢?”

“我是站岗的。”他说。

“站岗的?你站什么岗哪?”

“哎呀,你怎么不懂?我们玩呢。”

上面这段话中第一句是谁说的,第二句是谁说的?第一句中的“你”指的是谁,第二句中的“他”指的是谁?

4.熟读精思,把握中心

①“我”为什么“以为这个小孩有点毛病,神经大概不正常”?(我不了解孩子哭的原因,所以对孩子的精神是否正常产生怀疑。)

②为什么说“我想笑,可是一转念,觉得这有什么可笑的呢”?(孩子哭的原因是很可笑,可正说明这个孩子说到做到的`负责态度,所以又不可笑。)

③为什么“只有军人才能承认他已经实践了诺言,才能奉命离开岗位”?(因为孩子是以中士的身份奉命站岗,所以只有军人才能让他离开岗位,进一步表现了孩子遵守诺言、遵守纪律的好品质。)

④为什么说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孩子有坚强的意志,对自己说的话十分负责,一定会成为有益于人民,有所作为的人。)

5.默读课文,理清主线

按照“立下诺言――遵守诺言――实现诺言”的顺序,练习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6.复述课文,突出重点

按照课后练习2的提纲复述课文。一名学生复述,其他同学认真听,复述后,师生共同评议。

(毕经文)

论文设计提纲 篇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知道预习课文的重要性,也会在课前让学生先预习,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后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完成课文的学习。因此,老师应在课前设计出有指导性的导读提纲,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学生胸有成竹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来,我们就“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语文导读提纲”做了一些尝试。

二、小学语文导读提纲设计的原则

1. 合理性原则

一方面,导读提纲中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设计,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以感受学习的乐趣。如果难度太大,学生根本难以完成,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这个导读提纲就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导读提纲要体现导读的作用,让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导读提纲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中年级的导读提纲要半扶半放,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扶墙走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设计些开放性、选择性、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选做,练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层次性原则

导读提纲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还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体现学习任务的层次性。我们可以把小学语文导读提纲大致分为“生字新词”“整体把握”“深入品读”“质疑问难”四个部分。还可以根据不同教材进行调整,让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

3. 选择性原则

导读提纲应尊重学生不同的自学能力,设计可供学生选择的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预习,让导读提纲真正起到拐杖的作用。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可这样设计导读提纲:

(1)我会读。一级:读通课文,做到准确无误;二级:读通课文,做到准确流利;三级:读通课文,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

(2)深入品读。一级:课文中哪些段落描写德国奇丽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二级:“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说的是什么?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三级:“美丽并没有改变”怎么理解?“如入山阴道上”出自哪首古诗?

这样有选择性的导读设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题目,让学生能完成,愿意完成,乐意完成。

4. 重点突出性原则

小学语文导读提纲要体现语文学科的重点,老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引领学生学会把握文章重点,让学生的预习扎实有效,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课文是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这组课文重点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学习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这组课文导读提纲的设计就要围绕这些重点展开。《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让学生找出描写父亲外貌、动作的句子,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学会看病》一课,让学生找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狠心的妈妈吗?为什么?……这样,学习重点突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导读提纲设计的模式

我们课题组老师对小学语文导读提纲设计的模式进行实践、分析、总结,把小学语文导读提纲大致分为“生字新词”“整体把握”“深入品读”“质疑问难”四个部分。

1. 生字新词

把课文读准确流利是学习课文最基本的学习任务,要做到准确流利就要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导读提纲要教给学生借助拼音,借助字典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把字读准确,还可以让学生把难记的字写一写。如《长城》一课就可这样设计:(1)借助拼音,你能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吗?家人听了,给你的评价是什么?(2)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不能理解的还有哪些?(3)生字中较难记的字有哪几个,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根据这样的导读设计,大部分学生基本能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能完成把课文读准确流利这个基本的学习任务。

2. 整体把握

导读的第二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整体把握文章是中高年级学段要求具备的能力。因此,导读提纲的设计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大处着手,整体把握。如《长城》一课的设计:(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第几段写得比较详细,写了什么?看完课文以后,你知道了长城的特点是什么?(2)作者观察长城的顺序是怎样的,观察文中两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画出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 深入品读

“深入品读”是导读提纲的第三个环节,也是难度较高的一个环节,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主旨、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品读。还是以《长城》为例,细读课文第2、第3自然段,体会文章感情:(1)课文第2自然段写长城_,根据文中描述,在结构示意图上标出垛口、瞭望口、射口的位置。(2)在长城上,__着脚下的方砖、__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起了什么,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再读一读第3段,想想自己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4. 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老师在这一环节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把疑难问题提出来。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从关键的词语质疑,从重点句质疑,也可以从课文的难点质疑。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习主动性增强,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就更有效了。如《桥》一课,学生就从课题入手发问:“课文写的是人,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一下子击中了课文的要害,接下去指引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就不难了。又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学生从课文内容入手发问:“课文中举了三个例子,只是简单介绍,为什么不具体写他们的发现过程如何艰辛呢?”学生已经注意到课文的写作方法,这也是这课的重点所在。

四、结语

实践证明,合理的导读提纲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不能忽视的一方面。当然,导读提纲的使用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之间的平衡,还需要我们探索出一种更合理、更科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福建省龙海市实验小学课题组提出了“小学语文导读提纲的设计研究”,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语文,导读提纲,自学能力,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列提纲写作文教学设计 篇3

1.明确列提纲写作文的重要性

2.学会怎样列写作提纲

训练重点、难点

学会列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尤其是议论文几种文体的写作提纲

教具准备

幻灯片、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在读初中、高中的时候,一共有五六位老师教过我的语文,其中一位教我们写作文很有特色。每一次作文他都用一节课引导我们写作文提纲,然后选择几则有代表性的提纲讲解、分析,指出其优点和缺点。他要求我们在平时作文训练中一定要先写提纲再写作文。经过几次训练,那些害怕作文的同学不再畏惧作文了,我们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了作文前应该写好提纲,这是保证作文成功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列提纲写作文的方法。

二、错误作法

投影:

不少中学生作文时都没有写提纲的习惯。有的不懂得写提纲的重要性,怕耽误时间,会写而不写;更多的是不会写或不会写合要求的、有用的提纲。

三、名家指点

投影:

古人文成法立,未尝有定格也。

—— (清)章学成

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 老舍

单是一个提纲,即大厦的构造,就足以耗尽作者的全部智力。

——(俄国)冈察洛夫

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主从的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像出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还乱”,思路好象走入一条死胡同,陡然遭到堵塞,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免心绪意乱。这就是难产的痛苦。

——朱光潜

由此可见,学会写提纲,养成作文前写提纲的习惯,应该是中学生写作学习的重要任务,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四、知识技能

投影:

写作提纲,就像机械加工的图纸,工程建设的蓝图,是对文章格局,材料铺排的大体设想。写作提纲具有整体性,它反映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可以这样说,写作提纲的确立是构思成熟的标志。写作提纲又具有简明性,一目了然。写作前,列出提纲,便于推敲修改;写作时,参照提纲,使行文思路大致不脱离预想的方案。

写议论文时,围绕论点选好材料,这些材料往哪里放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文章从何处开头,在何处结尾,中间用什么来链接。材料与材料之间,材料与观点之间,如何水乳交融,谁在前谁在后,哪里该深入阐述,哪里可以简要概述。这一段与那一段如何承接转换、如何前呼后应等等,都是编写提纲时可以考虑的内容。将考虑的结果用提纲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深入地思考,不断地完善提纲,具体行文时,就不会出现有头无尾、丢三拉四、肢体残缺的毛病了。

提纲本身也有详略粗细之分。时间充裕,写的内容也比较多,提纲就可以列得细一点并加以修改完善,改出一个理想的蓝图。如果时间仓促,文章也短,提纲不妨粗一点,描出一个大体的层次框架,就可开笔行文了。即使在紧张的考场上,同学们可也不要乱手脚,至少也可以有一个大一、二、三的全盘筹划,以确保中心不乱,层次井井有条,结构完整统一。

五、避免触礁

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作战的计划,要力求写得符合要求。有些同学常写成这样的:

投影:

1.事情的开始;

2.事情的经过;

3.事情的结果。

这一类的“提纲”太空洞,对作文没有什么用处,不成其为“提纲”。也有同学把提纲写得太繁琐,也不好。还有的同学把提纲写得呆板、生硬,缺少变化,缺少特色,这样的提纲当然也不算好提纲,也会严重影响作文的质量。

六、现场操作

(一)提纲分类

投影:

编写提纲的方法,常见的有提要式和图表式两种,即以提要或图表的方式将一篇文章观点和材料的组合以及层次脉络表现出来。我们可从阅读入手来训练编写提纲的能力,学会编写提纲的方法。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领略文章的妙处,就不能不对文章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及其段落之间联系等等来一番提纲挈领的归纳概括。否则,见木不见林,只见文章局部不见文章整体,文章的精妙之处是读不出来的。它既可成为我们深入钻研文章的指导,又是启发我们自己作文编写提纲的样板,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二)以读促写

1.分发打印资料:唐弢的《作家要铸炼语言》,要求写出这篇文章的提要式提纲或图表式提纲。

2.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投影

下面以唐弢的《作家要铸炼语言》示例如下:

投影:

(1)提要式提纲:

题目:作家要铸炼语言

中心论点:作家要铸炼语言。

结构层次:

(1)论述作家为什么要铸炼语言。(1、2、3自然段)

(2)论述历代作家都重视铸炼语言。(4自然段)

(3)论述怎样铸炼语言。(5、6自然段)

(4)号召都认真地铸炼语言。(7自然段)

(2)图表式提纲:

论证观点列举的例证(例证法)第四自然段

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要有“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

1.古人强调“炼”字,主张“意胜”;

2.贾岛诗句;

3.卢延让诗句;

4.王安石的“绿”字句;

5.刘公勇词话举的“闹”字句;

6.福楼拜对莫泊桑说的话。

第五自然段

作家必须不断地“向生活汲取,从人民的口头采集”语言:

1.普希金跟奶奶学习语言;

2.列夫·托尔斯泰学习民间语言;

3.契诃夫记客人谈话;

4.阿·托尔斯泰从犯人口供中学习语言;

5.高尔基听别人私语的例子。

(三)写提纲应该注意哪些要求

(1)提纲要切题。例如,有同学写《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提纲是这样写的:

投影:

1.“有心”就是有明确的目的;

2.“有心”就是有正确的方法;

3.“有心”就是有认真的态度和创造精神。

认真审一下题便可知道,这一种提纲就比较切题。

(2)提纲要体现体裁特点。假如要以《门》为题分别写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则其提纲,应该分别体现出不同的体裁特点。

学生练习后投影:

议论文提纲:

1.总说“门”启迪我们要入好、把好人生的扇扇大门。

①入好知识门,才能获得知识。

2.知识、生活、社会的大门,门门入好:

②入好、生括门,才会懂得生活;

③人好社会门,才可能成为社会的好成员。

3.家庭、国家、思想的大门,门门把牢:

①把好家门防风雨盗贼;

②把好国门防敌人侵犯;

③把好思想门防腐蚀变质。

4.努力入好、把好扇扇人生的大门,让生命的航船扬帆远航

这是一种写法,请看另外的写法。分发打印资料:《一道无形的门》。(见《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15日,作者:王亮)

投影:

说明文提纲:

l.门有古老的历史——与人类同时出现。

2.门有独特的构造——由门面、门框、门袖等构成。

①按质地分,有金属门、非金属门。

3.门的种类多种多样——

②按作用分,有多用途门和专用门;

③按位置的所属物分,有建筑物的门、交通工具的门、其它器具的门。

4.门正向轻巧、牢固、美观、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投影:

记叙文提纲:

首先,舅舅家是一扇寒伧的小门;

后来,有了一扇红漆大门;

现在,新楼前是一扇威武的大铁门。

(3)提纲要简洁。写提纲要根据需要或详或略。但详不是繁琐啰嗦, 略也不是空洞无物,要做到不管详略,都力求简洁、精炼。

以《十年以后返校来》为题拟一则提纲。

投影一学生例作:

1.宣传窗内,有声有色地放映着历届校友和在校三好生的动人事迹;

2.展览厅里,小爱迪生们的小发明干奇百怪,琳琅满目;

3.图书馆名著荟萃,座无虚席……

其实,这些提纲完全可以精简成:

投影:

1.宣传窗有声有色;

2.小发明琳琅满目;

3.图书馆座无虚席。

此外,提纲还要求准确、明确等,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七、课堂小结

我们都知道,初学作文,不少人看见题目,苦于无话可说,或有些模糊的意思,不知从何说起。如果说这是一种病态,那治病的良药就是锻炼思路,使之有物并有条理。

思路条理的形成,要靠多方面的条件;就作文说,写提纲是个很重要的条件,或说很有效的办法。其实又不只对于初学,就是非初学,先写提纲也可以避免缺漏、轻重失宜、次序混乱等缺点。总之,这是费力不多而确有实效的办法,凡是有志为文而没有这种习惯的人都应该试一试。

八、学生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投影:

2006全国卷Ⅱ(黑龙江、吉林等地区)高考作文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是3.7%,2003年18.3%,2005年是27.8%。

要求全面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正文字数不少于800字,且正文前要有300字左右的写作提纲。

探放水设计编制提纲 篇4

一、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

以经会审通过的工作面水情水害预测分析报告为基础,明确工作面存在的水害类型及危险区段,预计积水范围、积水量、水压等,并确定本工作面探测的目的及任务。

二、物探工作方案及工程量:

1、仪器选用及实施单位。

2、探测方案及工作量:探测起始位置、探测间距、探测方向,工作面探测次数及工作量预计。附工程量布置图并注明探测点号及探测方向。

3、对物探成果必须结合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圈定异常区位置、确定异常性质及含水性。

4、地测部门编制钻探验证方案经总工程师审核后做为钻探设计的补充。

三、钻探方案设计:

1、巷道掘进安排:

叙述:探放水巷道的开掘方向、断面规格和支护形式及巷道的施工次序。

2、危险地段“三线”确定,附相对位置关系图。

3、探放水钻孔主要参数:即:超前距、帮距、钻孔密度(孔间距)的确定。

4、探放水钻孔布置:通常扇形或半扇形成组布置,列表详细描述各钻孔位置、方位、倾角及深度,附不同布置方式的钻孔平面、剖面、断面图。

5、单孔设计:详述开孔直径、开孔深度、套管长度及规格、终孔直径、孔口安全装置,并对孔口管固结、耐压试验做出要求。

6、设备选型及数量:钻机型号、能力及其配套设备及数量。

四、技术要求:

1、探水时必须按设计的孔位、倾角、深度施工,并认真填写施工原始记录,施工完毕必须经“三方”验收,发现有不合格钻孔必须补孔。

2、物探异常区钻探验证执行专项验证方案。

3、遇到地质变化时必须及时汇报地测部门,变更设计需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4、巷道掘进次序变动,探放水设计必须进行相应变更,且变更后的设计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

五、安全措施:

建筑设计入院培训提纲 篇5

第一部分:设计流程

工程建设程序四个阶段;建筑师的服务对象;建筑师职业化服务体系 1-1前期阶段(PROGRAM PHASE):

前期工作内容:

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

概念(性)方案设计和(实施性)方案设计

图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国有土地使用证及附图(宗地图)★设计条件(行政手续文件)的收集和保存

其它设计条件

1上层规划:2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3策划:4设计任务书和概念方案:★5特殊地段: 1-2设计阶段(DESIGN PHASE):

1-2-1方案设计(SCHEMATIC DESIGN)

大致分类;深度要求

资料收集1-设计基础资料(INCOME)

★资料的整理建议1----地形图整理

国标图集05J804《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读图:

资料的整理建议2----规划意见书和任务书整理:

资料收集2-设计背景资料

2-1区域环境2-2周边设施2-3基地踏勘2-4业主背景2-5地方法规

资料收集3-设计参考资料

小结:设计资料收集和设计条件输入(INCOME)

1-2-2初步设计(DESIGN DEVELOPMENT)

服务内容;深度要求:初步设计审查:

★参加审查(会审)会议工作的准备:

1-2-3施工图设计(COSTRUTION DRAWINGS)

阶段目标:深度要求:

施工图学习资料推荐:

必读规范:1规定+3标准;必读图集:3本;★必读参考:1本

1-3建造阶段(CONSTRUCTION PHASE):

1-4后期阶段(RUNNING PHASE):

第二部分:规范学习

2-1技术标准(规范)

国家技术标准的分类;技术标准的分级;常用的建筑设计标准分类: ★必读:《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分册 规范学习的注意事项:

2-2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标准图集)

作用;国家标准图集介绍;标准图集学习建议;标准图集引用 推荐图集—图示系列;推荐标准网站:

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篇6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办公室

2009年10月22日

关于公布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的

通 知

承担省地勘基金项目勘查单位:

陕西省2009第一批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任务书业已下达,兹将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和预查、普查工作要求及各类矿产勘查设计书编写提纲、预算编制要求(详见附件1、2、3、4、5、6、7、8、9、10、11、12、13)在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网站公布,请编写设计书时参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办公室

2009年10月22日

附件1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

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书是项目施工、监督检查、监审和成果验收的依据,兹对项目设计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一、工作程序

设计编写的工作程序,包括明确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编制。

1、明确任务

勘查单位须根据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达的任务书,结合勘查区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该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设计编写的具体方案,并做好设计编写前的准备工作。

2、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

设计编制前要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已有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研究项目立项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时的专家意见,还应根据编写设计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

3、设计文字及图件编制

编写设计书时,项目负责人必须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及相关要求制订详细的设计提纲,组织设计编写人员按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完成设计书文稿编写和图、表的编制。

二、基本要求

1、必须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使设计有充分的依据和可 1

操作性。

2、对于跨项目,在编制总体设计的同时必须编写工作方案。

3、设计书编写要符合相关规范、技术标准和要求,做到内容完整、文字精炼、重点突出,附图、附表齐全。

4、设计书编写要充分发扬技术民主,集思广益,技术手段的选择要适合本勘查区的实际,力争用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好的成果。

5、勘查项目设计应讲求经济效益,按有关要求编制设计预算和项目预算编制说明;还应根据预算定额或标准提出各工种人员的合理配置及组织计划。

6、项目设计书必须符合任务书的要求;如有较大变更,应报项目管理办公室批准后按批准后的任务书编写设计书。

7、设计书中的技术方案编写应按照各专业技术要求执行。

8、工作方案中物探、化探工作量大的项目需分别编写物探、化探专业的施工设计书。

9、经费预算参照附件11格式及要求进行编写。

三、设计书格式按后附执行

文本使用Word文档,排版格式:章为三号黑体、居中,节为小三号黑体、靠左,正文为小4号宋体;附表使用EXCEL格式;附图使用MAPGIS格式;插图、插表、附图,按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格式编排。

附件2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预查工作要求

矿产资源预查相当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所划分四个工作阶段中的预查阶段,是对具有一定工作基础、找矿潜力较大的地区,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野外踏勘、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Ⅲ-Ⅱ级异常查证工作,对有希望的远景区进行少量地表工程揭露,圈定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成矿远景区和矿产地。条件具备时,估算经济意义未定的预测资源量(3341+3342),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

工作目标

1、初步查明工作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

2、圈定成矿远景区,提出可供普查的矿产地和进一步工作建议。

3、对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进行总体评价,估算经稀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3342)

主要工作内容

1、系统收集区内已有区域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及矿点、矿化点等成果资料;对与成矿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初步优选重点评价的找矿预测区;配合遥感解译工作,编制区域中大比例尺地质矿产图及其他综合性基础图件。

2、编制项目工作设计书。

3、开展野外工作:①对已知矿点、矿化点、矿化线索,蚀变带及物化探异常进行全面踏勘检查,实地了解区域成矿地质构造背景条件,并开展区域类比工作; ②根据工作程度和地质条件,选择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法,测制地质、物探、化探等典型剖面和地质矿产路线调查,开展中大比例尺地质、物探、化探测量工作;③筛选物化探异常并择优开展Ⅲ-Ⅱ级异常查证;④

对有希望的矿化地段进行地质填图及相应的地表工程揭露和采样测试,并择优进行少量深部工程验证,编制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图; ⑤对矿化特征、矿体赋存状态、分布范围等开展研究,初步了解其矿化特征和成矿远景;⑥对矿石物质组分和选冶性能进行初步对比研究,对其工业利用意义做出初步评价;对新的矿石类型,应采集初步可选冶样品进行选冶性能研究。

4、开展综合研究:利用GIS技术,对取得的成果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修编区域地质矿产图和矿化地段的各类图件;进行成矿单元划分和成矿远景区圈定,并划分远景区类别,总结区域成矿模式和评价准则。

5、了解远景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开发的经济意义作出概略研究评价。

6、根据上述成果,进行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总体评价,提交可供普查的矿产地,估算经稀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或3342)。

附件3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普查工作要求

矿产资源普查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而进行的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其目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和找矿信息,以一种或几种矿产为普查对象,运用有效技术方法在选定的普查区内大致查明成矿地质背景,寻找、发现与评价各类物探异常、化探异常、矿化点和矿点,对有远景的矿产地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或矿体(层),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的矿产资源评价,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工作目标

1、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类型、分布规律及成矿远景。

2、大致查明矿体(层)的形态、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

3、进行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4、大致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5、在完成上述工作要求基础上,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提出是否具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详查区范围。

主要工作内容

1、系统收集矿区内已有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和矿点、矿化点资料以及综合研究等资料,全面掌握以往工作程度。

2、开展地质填图和物、化探工作,测制大比例尺(1:2000-1:10000)矿区地形地质简图和相应的物探、化探图件。

3、对矿层、矿带(矿化带)进行较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和采样分析,圈出矿体、矿化体、矿化蚀变带以及氧化带的空间形态或分布范围。

(4)选择主要矿体布置深部工程控制剖面,并进行工程施工。(5)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试验研究及选矿试验,如有同类型矿石的相关资料可进行类比研究。

(6)根据工作需要,可在普查矿区外围开展中大比例尺物、化探和矿点检查工作,以发现新的矿产地或同类矿床。

(7)通过上述工作,对普查区的资源量进行估算并作出总体评价,提出可否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4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预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1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1.2 目的任务

包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及重点、预期成果等。1.3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座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2.1 以往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情况

按先后简要介绍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扫面、区域物探(包括重力、磁法、航空电法、航空能谱测量等)、遥感地质调查及科研等情况,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对已经涉及本次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科研工作,要重点说明其工作成果和重要结论。2.2 以往矿产勘查工作

按时间先后扼要叙述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性质、工作程度、已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本项目有关的矿区,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予以表达。2.3 对以往地质工作的评述

结合本项目的目标任务,对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矿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和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加以评述,提出适合本区的有效勘查技术方法手段。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

主要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说明工作部署的依据。3.1 区域地质背景

重点阐明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及地层区划,并较详尽叙述各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含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同时阐述区域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和遥感信息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环境的关系。

3.2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已知典型矿床、矿点、矿化点等成矿信息,阐述区域矿产分布、矿化类型及其矿化特征,分析重要矿化类型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及相关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围绕区域成矿条件,重点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矿产分布,总结区域成矿规律。3.3 勘查区地质特征

重点叙述勘查区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

特征,同时对矿床类型及远景作出分析。

阐述勘查区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3.4 勘查区矿产地质特征

根据勘查区已知矿点、矿化点等成矿信息,阐述区内矿产分布、矿化类型及其矿(化)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分布特征,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品位、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等特征。分析重要矿化类型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及相关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总结成矿模式及成矿规律。必要时叙述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加工技术特性。

第4章 工作部署

4.1 总体工作部署

(1)总体思路或部署原则

根据项目任务书和区域地质矿产特征,广泛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尊循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综合找矿与综合评价的思路,提出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

(2)总体工作部署

按照项目任务书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在对前人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勘查区地质矿产特征和初步分析成果划分不同的地质矿产工作区,分别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总体部署,包括各种地区矿产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设计的编写、区域地质调查、面积性物化探扫面、各类矿点检查和异常查证,成矿条件研究等;阐述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探线布置依据、勘探间距的确定、各类资源/储量的工程控制程度;提出分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量安排情况,并附相应的工程部署图。说明预期新增资源/储量、提高工作程度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附资源/储量估算图。

4.2 工作安排

为便于指导野外施工和工作任务的考核,应对的地质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着重说明本设计的主要技术方法、探矿工程安排方案和施工顺序,并附主要勘探线剖面图。4.3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实物工作量。

第5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5.1 测量工作

根据不同比例尺,按相应的规范要求执行。5.2 地质填图

通过填图,大致查明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各类物化探异常、矿化带及矿(化)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主要控矿因素。研究地表矿体的产状、走向变化;对采矿遗迹和老窿进行调查,收集矿体、矿化体的资料。5.3 槽井探工作

说明各类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5.4钻探工作

重点说明钻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工作量,施工顺序及质量要求。一般只投入少量钻探工程,用于验证异常,了解矿带(体)的深部延伸。设计中应明确对钻探工程布置原则,工作量、施工顺序及技术质量要求。设计

施工剖面图可另报。5.5 坑探工程

本阶段工作一般不布置坑探工程。确实因条件限制不宜布置钻探,可布设少量坑探工程。设计中应说明对坑探工程的技术质量要求及施工目的。5.6 物、化探工作

根据工作任务、物性前提,选择有效的物、化探方法进行方法试验和应用。重点说明物、化探工作的地质任务及工作地区、工作方法的选择依据;分别叙述所采用的各种物、化探工作的具体任务、工作范围、面积、采样密度及施工顺序。比例尺及取样方法,要根据勘查区特点进行选择,并按有关规范技术要求执行。面积性工作费用达10万元及以上者应编制专业设计。5.7 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

若采可选性试验样品应单独编制采样设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说明勘查中对矿石可选性资料获取方法。5.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应进行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及其要求。

5.9 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勘查评价过程中,应收集其他开采技术条件资料,并做可行性评价的 11

概略研究。

5.10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执行DZ/T0078─93和DZ/T0079─93),说明资源/储量估算拟采用的方法。5.11 专题研究建议

结合勘查中需要解决的找矿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专题研究建议。

第6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编写,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7章 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7.1 组织管理

7.2 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7.3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7.4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第8章 预期成果 新增资源/储量 新发现矿产地和提交可供普查基地 3 提交成果时间

附件

1.交通位置图(可附插图)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图

3.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矿产图 4.中大比例尺区域物化探异常图 5.中比例尺重要远景区地质矿产图 6.大比例尺矿区地质图及物化探图 7.总体工作部署图及其分图

附件5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普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1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主要工作任务、预期成果(跨项目应增加工作任务)。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坐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2.1 以往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情况

简要介绍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区域物探、遥感地质、科研等情况,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2.2 以往矿产勘查工作

按时间先后扼要叙述以往矿产勘查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本项目有关的矿区,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图。对已提交的成果应确切地予以表达。2.3 对以往地质工作的评述

结合本项目的目标任务,对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找矿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和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加以评述,提出适合本区的有效勘查技术方法手段。

第3章 区域及工作区地质

3.1 区域成矿条件

围绕区域成矿条件,重点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遥感地质特征、矿产分布,总结区域成矿规律。3.2 工作区地质特征

重点叙述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地质特征,同时对矿床类型及远景作出分析。

阐述勘查区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3.3 矿体地质特征

包括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分布特征,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品位、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围岩蚀变等特征。

必要时叙述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加工技术特性。

第4章 工作部署

4.1 总体工作部署

提出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部署原则,阐述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探线布置依据、勘探间距的确定、各类资源/储量的工程控制程度;提出分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量安排情况,并附相应的工程部署图。说明预期新增资源/储量、提高工作程度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附资源/储量估算图。

4.2 工作安排

着重说明本设计的主要技术方法、探矿工程安排方案和施工顺序,并附主要勘探线剖面图。4.3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实物工作量。

第5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

5.1 测量工作

根据不同比例尺,按相应的规范要求执行。5.2 地质填图

说明填图范围、面积、填图精度的要求及方法的选择。要说明与矿化带、含矿层、矿体有关的岩石、围岩蚀变、含矿构造带及其它地质现象的观察内容和图示方法。5.3 槽井探工作

说明各类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5.4钻探工作

重点说明钻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工作量,施工顺序及质量要求。5.5 坑探工程

说明坑探工程的施工目的及技术质量要求。5.6 物、化探工作

说明物、化探工作的地质任务及工作地区、工作方法的选择依据。分别叙述所采用的各种物、化探工作的具体任务、工作范围、面积、采样密度及施工顺序。

物化探工作量较大时,应编制专业设计,技术要求按有关规范执行。5.7 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样品缩分系数(K值)的确定、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

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说明勘查中对矿石可选性资料获取方法。对于组分复杂,矿物颗粒较细,在国内尚无工业利用成熟经验的矿产,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5.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应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及其要求。5.9 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勘查评价过程中应做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5.10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执行DZ/T0078─93和DZ/T0079─93),说明资源/储量估算拟采用的方法。5.11 专题研究建议

结合勘查中需要解决的找矿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专题研究建议。

第6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编写,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7章 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7.1 组织管理

7.2 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7.3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

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7.4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第8章 预期成果 新增资源/储量 新发现矿产地和提交可供详查基地 3 提交成果时间

附件

1.交通位置图(可附插图)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图 3.1:20万-1:5万区域地质图 4.1:5万-1:5千物化探异常图

5.1:1万-1:2千矿区地形地质图(附工程部署图)6.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7.资源/储量估算图

附件6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地球物理勘查专项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工作计划及成果提交时间等。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工作区坐标范围和预期成果等。1.3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工作区交通位置及自然、人文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概况,仅叙述与野外作业、生活有关的部分。要特别说明野外作业的通行和森林条件,自然与人文障碍物、干扰源和与作业有关的地方法规(如青苗、牧场和森林赔偿等)。

第二章 以往工作程度

2.1 以往区域地球物理勘查和科研工作情况

简要介绍各种比例尺区域化探、区域物探、科研等情况,并对其物化探成果作简要叙述。

2.2 以往矿产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情况

按时间先后扼要叙述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方法、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工作方法的可行性。对以往工作效果、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区内勘查的关键性问题和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加以评述,提出适合本区的有效勘查技术方法或手段。

第三章 工作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点

3.1 地质特征

简述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质特征、岩浆岩、构造、矿产。简述待查矿产的矿床、矿体特征(埋深、大小、产状、方位等)和控矿因素;

3.2 岩矿石地球物理特征

详列以往或邻近地区或类似条件的物性资料和干扰因素。并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能解决什么地质-矿产问题及解决到何种程度和存在什么天然和人工干扰);若工作区以往进行过相同或类似方法的勘查工作,应描述矿体异常特征及干扰体异常特征。

第四章 工作部署、方法选择及技术指标

4.1 工作部署及依据

含测区选择/比例尺和测网选择/精测剖面布置等。测区选择要满足有足够正常场做对比要求;比例尺和测网选择要满足发现最小有意义及测线垂直主构造线方向等要求;精测剖面要布置在异常地段且满足定性、定量反演的要求。还应说明与地质工作、化探工作的衔接关系或配合关系。4.2 实物工作量

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4.3 进度安排

含野外、室内各项工作的进度安排。4.4 工作方法技术选择及依据

根据任务要求、不同岩矿物性特点和测区自然景观条件等选择科学、先进和适用的物探方法。当方法的有效性不能确认或某些技术不能肯定时,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试验或写明开工前进行试验,依据实验结果选择方法与技术。工作方法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

4.5 质量检查工作与要求

检查工作要均匀(时间、空间)分布。明确检查比例、检查方式方法、检查工作量及超差处理原则等。

第五章 资料整理、处理与解释推断

5.1 数据处理方法及做图方法

说明每一种处理方法的目的、依据和效果。应有资料处理后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要求。编图方法与误差要求。5.2 解释推断

含定性、定量反演。定性解释应贯彻每一个编号异常都要解释的原则和室内对比与野外现场踏勘相结合的原则。凡有定量反演可能性的资料,均应进行定量反演。定量反演方法的选择应列出依据。应有定性、定量反演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要求。5.3报告编写

含报告编写要求、报告内容格式(参见相应规范)及预计提交成果。

第七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写要求(附件11)”预算,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七章 组织机构及质量保障措施

7.1 组织管理

项目组织管理体系。7.2 人员组成

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等。7.3 质量保障措施

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技术质量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所采用的培训措施等。

第八章 预期提交成果

主要阶段性和最终成果资料内容(报告、图件、数据等)及提交时间。

附图:

1、交通位置图(可插图)

2、物化探工作程度图

3、以往物化探异常图(1:50000-1:5000)

4、工作区地形地质图(附工程部署图)(1:10000-1:2000)

附件7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地球化学勘查专项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1.1 目的任务

简述项目来源、任务、工作范围、工作起止时间及有关要求。1.2 工作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景观条件

简述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坐标范围、自然地理、气候、交通等(附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2.1 地质特征

简述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质特征、岩浆岩、构造、矿产。简述待查矿 22

产的矿床、矿体特征(埋深、大小、产状、方位等)和控矿因素。2.2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简述工作区以往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物探、化探、遥感调查等工作程度,并对其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予以评述。2.3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工作方法选择

简述工作区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等,并重点阐述区域化探扫面的异常特征及异常检查结果等。选择工作方法的依据及有效性。

第三章 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1 野外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包括野外工作布置(附野外采样点位布置图),采样介质、深度、粒级、样品重量及样品加工等方法技术和质量要求。3.2实物工作量

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附实物工作量一览表)。3.3 野外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方法、检查工作量、误差要求及质量问题处理办法等 3.4 样品管理及送样分析 3.5样品制备

室内样品加工、制备等。3.6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

包括拟分析的指标及选择依据、分析方法等; 3.7分析质量要求

包括检出限、报出率、精密度等,以及分析质量检查及质量监控方案。

第四章 异常的评价和查证

4.1 异常查证方法及查证程度问题

包括异常筛选、评价方法的选择,异常查证的目的、查证方法及查证程度和最终成果等。

4.2 异常检查结果

提交的异常查证图件、结果及简报等

第五章 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

5.1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依据、方法及处理误差等 5.2 图件编制方法

编图方法及提交的原始和成果图件等。5.3 报告编写

含报告编写要求、报告内容格式(参见相应规范)及预计提交成果。

第六章 组织机构及质量保障措施

6.1 组织管理

项目组织管理体系。6.2 人员组成

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每年参加项目工作时间等。6.3 质量保障措施

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技术质量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第七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写要求(附件11)”预算,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八章 预期提交成果

包括提交的阶段性和最终成果内容、类型(报告、图件、数据等)及提交时间和新发现矿产地等。

附图:

1、交通位置图(可插图)

2、化探工作程度图

3、地质矿产图(含化探异常点、带)(1:50000-1:5000)

4、工作部署图(1:10000-1:2000)

附件8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煤炭资源勘查项目

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1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预期成果。1.3 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类型、水系、覆盖情况、绝对高度及相对高度、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供水、供电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座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1.5生产矿井与采空区

叙述工作及邻区的生产、在建、停闭矿井(露天)及小煤窑的建设、生产、煤炭资源利用及其它有关情况,包括井型能力、开采煤层、开采水平(或深度)开采范围及面积,探明煤炭资源量、保有煤炭资源量、累计采出量和采空区分布与范围等。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

扼要叙述煤田发现以来到本次勘查期间进行的各项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历次地质勘查单位、时间、性质、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质量、主要成果、地质报告审批、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时的评价等。

第3章 区域及工作区地质

3.1 区域地质 3.1.1区域地层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层分区及地层层序(插表:区域地层简表)。3.1.2区域构造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插图:构造纲要图)。3.2 工作区地质 3.2.1工作区地层

简述工作区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其变化、古生物组合等。叙述工作区含煤地层的厚度、岩性、物性、古生物、岩相、沉积特征及其在走向和倾向的变化。3.2.2工作区构造

叙述工作区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变化。叙述各种构造发育的一

般规律。3.3 煤层

叙述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分布及其组合特征、煤层层数及可采层数、煤层总厚度、煤层间距及变化特征。3.4 煤质

综述各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宏观和微观煤岩特征、变质程度等;综述各可采煤层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等;简述煤的工业用途和综合利用前景。3.5水文地质

3.5.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普查设计只对勘查区所在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做扼要叙述;

详查设计扼要叙述勘查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及其区域地下水的补、迳、排等水文地质特征。说明区域内与勘查区水文地质有关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与煤层的相互关系,含水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水量、水质、水温等水文地质特征。3.5.2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

普查设计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较为详细地叙述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本特征;

详查设计重点叙述影响矿区规划和开发的主要水文地质条件。3.5.3供水水源

扼要叙述勘查区内及邻近生产矿井的供水水源情况。3.5.4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收集并叙述勘查区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窑有关井巷、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数据和管理维护现状;概略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类型。3.5.5瓦斯、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倾向

收集并叙述勘查区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窑有关井下瓦斯监测数据、等级和瓦斯管理状况;

叙述勘查区内瓦斯成分、含量及分带情况;

根据勘查区内与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窑煤尘的有关资料,说明勘查区内煤层煤尘爆炸性;

根据勘查区内与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窑煤层自燃有关的资料,说明勘查区内煤层自燃倾向等级。3.5.6地温

收集勘查区内与临近生产矿井、小煤窑的有关地温资料,说明勘查区有无热灾现象。3.5.7环境地质

收集勘查区内与临近生产矿井、小煤窑的有关情况进行简述。说明勘查区环境地质基本特征,环境地质现状;

收集叙述勘查区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第4章 工作部署

4.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

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4.2 总体工作部署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选用正确的勘查方法,阐述各勘查手段的选择及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勘探线(地震测线)的布置依据、工程线距的确定、各类资源/储量的工程控制程度等。4.3 工作安排

说明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内容、工作量安排及施工顺序等情况。4.4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工作部署及相应实物工作量。

第5章 勘查方法及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5.1 测量工作

根据不同比例尺,按相应的规程、规范要求执行。主要包括: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起算依据、使用的仪器、方法,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及技术要求;

阐述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的使用仪器、方法;

简述采用地形图的比例尺、来源。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5.2 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

叙述填图的地表地质条件、地质填图方法和采用相关规程、规范等; 说明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

提出填图精度的要求及成果验收;

说明槽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5.3钻探工作

叙述本次钻探工程设计工程量、钻孔结构和采用的钻探工艺;根据现行煤田钻孔全孔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分项说明煤层、岩芯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封闭等技术质量要求。

其中钻孔封闭要求说明封孔层位、封孔材料及比例、封孔方法、封孔取样检查和透孔质量检查等。5.4 地面物探工作(二维地震)

说明物探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阐述地面物探地质条件、采用的物探工作方法、工作范围、面积、工程量布置原则、工作流程图及施工顺序等;

叙述地面物探野外工作采用的仪器设备、参数选择、设计工作量及其质量要求;

叙述室内资料处理方法、采用的仪器设备、软件、设计工作量和质量要求;

叙述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和成果精度; 说明地面物探专业地质报告的提交和验收要求;

物探工作应编制专业设计,技术要求按有关规程、规范执行。5.5地球物理测井工作

说明地球物理测井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简述工作区煤岩层物性特征、地球物理测井的工作方法、仪器设备和参数选择;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测井曲线选用种类;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设计的地球物理测井工作量; 叙述煤层、岩层、断点、含水层及其它方面的解释原则;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煤层测井成果质量、钻孔测井质量技术要求。5.6水文地质工作(含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水文地质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填图及其质量要求;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技术要求;

叙述勘查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本次勘查工作中水文钻孔布置及工程量和质量要求;

叙述本次勘查水文地质钻孔止水和抽水试验使用的材料、设备、方法、设计工程量和质量要求;

叙述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文地质工作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要求。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应进行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依据、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及其技术要求。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瓦斯勘查工程和采样点的分布、设计工程量及其质量要求。

5.7 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样品缩分系数(K值)的确定、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等。5.8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勘查评价过程中应做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5.9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依据、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5.10专题研究

说明结合工作区所确定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科研必须与勘查工作密切结合,解决勘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命题。

第6章 资源/储量估算

叙述各可采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估算方法、参数的确定、块段划分原则、资源/储量的分类、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及各类资源/储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

在叙述时应插入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第7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编写,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8章 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

8.1 组织管理

包括项目组织结构、人员组成及分工;

8.2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8.3工期及进度保障措施 8.4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8.5文明施工

第9章 预期成果

主要包括:

1、估算新增资源/储量;

2、基础资料成果;

3、提交勘查区地质勘查报告;

4、地震勘探专业报告;

5、提交成果时间等。

附图

1、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2、区域地质工作程度图;

3、勘查区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4、勘查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5、工程布置及采样点分布图;

6、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7、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附表

1、煤层综合成果表

2、资源/储量估算及汇总统计表

附件9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油页岩资源勘查项目

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1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探矿权人、勘

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预期成果。1.3 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类型、水系、覆盖情况、绝对高度及相对高度、气候概况、交通条件、供水、供电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座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

第2章 以往地质工作

扼要叙述以往进行的各项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历次地质勘查单位、时间、性质、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质量、主要成果、地质报告审批、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时的评价等。

第3章 区域及工作区地质

3.1 区域地质 3.1.1区域地层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层分区及地层层序(插表:区域地层简表)。3.1.2区域构造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插图:构造纲要图)。3.2 工作区地质

3.2.1工作区地层

根据以往资料,简述工作区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其变化、古生物组合等。3.2.2工作区构造

叙述工作区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变化。叙述各种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3.3 油页岩层

根据掌握资料,叙述含油页岩地层的分布及其组合特征、可采油页岩层数、总厚度、间距及变化特征。3.4 油页岩品质

根据以往资料,综述各可采油页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等;评述其工业用途和综合利用前景。3.5水文地质

3.5.1工作区水文地质概况

扼要叙述区域及工作区水文地质特征。3.5.2供水水源

扼要叙述工作区及邻近生产矿井的供水水源情况。3.5.4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收集勘查区内以往地质成果数据,简述区内工程地质特征。3.5.5地温

收集以往勘查资料,简述勘查区有无热灾现象。

3.5.6环境地质

简述勘查区环境地质基本特征,环境地质现状;

收集叙述勘查区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第4章 工作部署

4.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4.2 总体工作部署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则,选用正确的勘查方法,阐述各勘查手段的选择及勘查工程布置原则。4.3 工作安排

说明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内容、工作量安排及施工顺序等情况。4.4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实物工作量。

第5章 勘查方法及技术要求

详细说明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5.1 测量工作

根据不同比例尺,按相应的规程、规范要求执行。主要包括: 阐述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的使用仪器、方法;

简述采用地形图的比例尺、来源。并对其质量进行评述。评价用图是否满足本次勘查需要。

5.2 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含工程、环境要素)

叙述填图的地表地质条件、地质填图方法和采用相关规程、规范等; 说明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 提出填图精度的要求及成果验收;

说明槽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工作量、施工顺序、质量要求。5.3钻探工作

叙述本次钻探工程设计工程量、钻孔结构和采用的钻探工艺;分项说明油页岩层、岩芯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终孔层位、钻孔封闭、采样等技术质量要求。

其中钻孔封闭要求说明封孔层位、封孔材料及比例、封孔方法、封孔取样检查和透孔质量检查等。5.4地球物理测井工作

说明地球物理测井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简述工作区煤岩层物性特征、地球物理测井的工作方法、仪器设备和参数选择;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测井曲线选用种类;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设计的地球物理测井工作量;

叙述油页岩层、岩层、断点、含水层及其它方面的解释原则;

叙述本次勘查工作油页岩层测井成果质量、钻孔测井质量技术要求。5.5水文地质工作(含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说明水文地质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填图及其质量要求; 简述本次勘查工作中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技术要求;

叙述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文地质工作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要求。

说明在勘查工作中应进行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依据、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及其技术要求。5.6 取样化验工作

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样品缩分系数(K值)的确定、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等。5.7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勘查评价过程中应做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5.8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依据、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5.9专题研究

说明结合工作区所确定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科研必须与勘查工作密切结合,解决勘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命题。

第6章 资源/储量估算

叙述油页岩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估算方法、参数的确定、39

块段划分原则、资源/储量的分类及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在叙述时应插入油页岩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第7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编写,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8章 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

8.1 组织管理

包括项目组织结构、人员组成及分工; 8.2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8.3工期及进度保障措施 8.4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8.5文明施工

第9章 预期成果

主要包括:

1、估算油页岩资源/储量,提供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区块;

2、基础资料成果;

3、提交油页岩调查报告;

4、提交成果时间等。

附图

1、调查区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2、调查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3、工程布置及采样点分布图;

4、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5、各可采油页岩层的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附表

油页岩资源/储量估算及汇总统计表(可以在文字中插表说明)

附件10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地下水勘查项目

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1.1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勘查投资方式及经费、勘查单位、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时间等。

1.2 目的任务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任务及重点、预期成果。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状况

包括勘查区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水文地质、交通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应对工作区缺水现状、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需求,包括工作区产业结构、主要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及其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加叙述。

简述勘查区内生产水井、民井的有关情况。说明勘查区环境地质基本特征,环境地质现状;

叙述勘查区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1.4 矿权登记情况

勘查区探矿权(拟)登记范围、座标、面积等,附勘查区块图。工作区

内已设置其它探矿权或采矿权的,需加以说明。

第二章 以往地质、水文地质工作程度

以往区域基础地质工作情况:包括各种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区域物探、遥感地质、矿产地质、石油地质、地表水资源、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水源地勘察、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

分析测区内存在的问题,编制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图。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予以阐述。

第三章 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3.1地质概况

工作区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部位、地层及大的构造类型和特征。(插表:区域地层简表,插图:构造纲要图)

3.2水文地质概况

叙述勘查区所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及工作区地下水类型,说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类型、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及、控水构造其变化;含水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水位标高、水量、水质、水温,地下水埋藏类型、水力性质;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扼要叙述勘查区域与地下水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和河流、水库等概况。简述地下水、地表水动态变化。

3.3工作区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包括尚未查清的含水层分布、特征,地下水系统边界、地下水补给途径、排泄通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地下水水质等水文地质问题。

第四章 工作部署

4.1 总体工作部署

介绍重点勘查区缺水现状、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质可行性论述,提出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施工顺序。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部署原则,阐述工作方法手段的选择、精度和工程布置依据、提出分的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工作量安排情况,并附相应的工程部署图。说明预期新增水资源量、提高工作程度水资源量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附水资源量估算图。

4.2 工作安排

着重说明本设计的主要技术方法、深部工程安排方案和施工顺序,并附主要勘探线剖面图。

4.3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实物工作量。

第五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简述本项勘查设计采用的调查方法、精度要求以及侧重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对水文地质测绘、遥感解译、水文地质钻探、物探、野外试验、资源计算等各项工作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5.1水文地质测绘

主要指地貌、地层构造、水点调查和水文调查,根据工作精度、不同勘查性质和地区提出调查内容和要点。另外根据勘查任务不同,可增加缺水现

状调查内容。

5.2 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

叙述填图的地表地质条件、地质填图方法和采用相关规程、规范等; 说明填图的比例尺、范围、面积; 提出填图精度的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

5.3水文钻探工作

叙述本次钻探工程设计工程量、钻孔结构和采用的钻探工艺;根据现行水文钻孔全孔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分项说明说明主要勘探孔类型和地质技术要求,包括设备、钻井方法、钻孔结构、钻孔垂直度、循环液、钻孔取芯、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止水、洗井、抽水试验及水文测井等。附设计柱状图。

其中钻孔封闭要求说明封孔层位、封孔材料及比例、封孔方法、封孔取样检查和透孔质量检查等。

5.4物探

包括地面物探和水文测井两部分内容。详细说明布置的物探手段执行的技术规程、采用的物探仪器设备、主要测量参数、提交的资料和技术质量措施等。

其中。水文测井应叙述本次勘查工作测井曲线选用种类、含水层测井成果质量、钻孔测井质量技术要求。

5.5 试验工作

主要指岩水样采集与测试,应详细说明采样的种类、方法、规格、数量、采样点的布置原则解野外观察内容,样品加工程序及样品分析、鉴定、测试项目、检查分析的数量等要求,包括仪器设备、工作流程、观测的数据参数、提交的资料和技术质量措施,以及实验测试单位的资质情况等。

5.6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说明野外工作阶段及室内整理工作依据、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5.7资源评价

包括水资源量评价和水质评价两部分。水量评价包括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根据勘查性质和精度拟采用的评价方法以及取得的资源量精度(A、B、C、D级);水质评价包括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及生活饮用水水质、工业用水水质和灌溉水质评价等,提出具体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 经费预算

按照“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附件11)”,包括编制说明和预算表。

第七章 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7.1 组织管理 7.2 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7.3 质量保障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7.4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第八章 预期成果 项目的最终提交的报告、图件及信息系统。

分阶段提交的报告和图件。附图: 1.交通位置图

2.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图 3.区域地质图 4.区域水文地质图 5.地下水勘查工作部署图

附件11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查要求

依据中地调函[2006]60号和陕政办发[2008]128号的有关规定,对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提出如下要求:

一、项目设计预算是项目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项目设计书中以独立章节编写。

二、项目设计预算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结业证书的专业人员编制,并在预算表中“预算编制人(签章)”处签章;“预算审 47

核人(签章)”,由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审签。

三、项目设计预算由编制说明和预算表组成。

四、预算编制说明的内容包括:项目概况、预算编制依据、采用的费用标准及计算方法、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需要说明的问题等。项目预算中有其他经费来源和外协经费支出的,应予以重点说明。

1、项目概况: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所属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实施单位、项目编码、目标任务、工作区基本条件、实物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起止年限、经费来源渠道、总费用及经费安排等。

其中工作区基本条件包括工作区范围、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情况、交通情况等。

2、预算编制依据:项目立项论证(评估)阶段的专家审查意见、项目任务书、项目技术设计方案、《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国家、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的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其他有关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及工作区的实际资料和规定、工作区技术条件等。其中工作区技术条件包括困难类别、地质复杂程度、航(卫)片可解程度、地形等级、岩石级别、地区调整系数等。

3、采用的费用标准及计算方法

3.1 采用的费用标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7年3月15日颁发的《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财建„2007‟52号)中规定的标准。对于《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论文设计提纲 篇7

尤其是在教与学方式转变的现代课堂中,我们感到学生的课前预习变得更为重要。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如若能在老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提纲的引导下进行预习,那效果将事半功倍。

自学提纲是学生预习的“指向标”、“方向盘”,自学提纲的设计尤为重要。不当的自学提纲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五上“认识小数”为例,探讨在本课中自学提纲设计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自学提纲不当,导致预习结果偏差。

第一次施教前,学生用自学提纲(如下图)回家预习,第二天授课时,出现如下问题:(1)学生虽然能看书找到答案,但仅仅只停留在知其然,却不知其所然;(2)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学仅仅是按照教师事先安排的思维方式进行填空,伪“自学”实“灌输”;(3)忽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4)学生仅完成例题的自学,缺少自我的体会和总结。所以,尽管经过课上交流、汇报,题组练习时学生还是出现很多错误,对小数的意义更是一脸茫然。

【对策】研读教材,精心设计。

自学提纲的设计,应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把学生在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合理地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因此研读教材就变得尤为重要。

1.关于例1。例1从已有经验切入,呈现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设计例1自学题目:

2.关于例2。例2在新的素材(长度的改写)中继续体验小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小数概念。

设计例2自学题目:

3.增加“我的发现”。“我的发现”有助于学生对自学题目的梳理和反思,并形成有数学价值的思考,使小数概念得以抽象和概括。

【思考】自学提纲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在研读文本、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自学提纲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自学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具体、易操作。行为动词的使用非常关键,例如:记住……说出……做出……会算……

2.自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突出重难点。如在预习“认识小数”时所设计例1的自学题目:

3.自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规律。如在预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的自学题目:(1)你能写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吗?你能找到窍门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它们吗?(2)你知道它们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吗?剪下书附录中的三角形拼一拼,把你的拼法画下来。(3)比较它们的面积: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8厘米,高是4厘米,求出它的面积;一个三角形,底是8厘米,高是4厘米,求出它的面积。通过比较,学生达到会记、会求、会总结: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学会撒网和提纲 篇8

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班与班,个人与个人的情况均有不同,要从实际出发。尤其对那些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要给他们开开“小灶”,促使其完成复习任务。为此,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知识的同时还要对他们讲学习的规律,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灵活地实用所学过的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前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讲、练结合,新、旧知识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最后一学期既要讲究一本书,又要总复习,十分紧张。不过,我觉得切不可忽视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看书。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目的,有计划地联系旧知识,如汉语知识(语素、词、短语、句子分析等)、修辞知识、文学常识等等,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注意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比如说:要交给学生怎样阅读、分析文体,怎样写不同文体的文章等。还比如说:学习文言文时,我们要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分清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要教学生学会如何断句。因为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要达到古人所说的“信、达、雅”的要求。最后,多读也是学好文言文必不可少的一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尤其是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3. 每单元后适当做些配套的练习,最好在课上做,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因为多做练习可以节省在考试中做基础题的时间和准确度,给后面的难题挤出时间,为学生获得高分做准备。多做练习还可以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可以积累做题的技巧。

4. 总复习时,要善于运用比较法,把易混的知识点通过比较加以区别,重点讲解,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样做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这样的方法复习字音、字形适用,复习其他汉语知识也适用。

上一篇:感恩尽孝演讲稿下一篇:2023领导班子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