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课堂学习心得

2024-09-24

三有课堂学习心得(精选6篇)

三有课堂学习心得 篇1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展情感课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展情感课堂

为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品位,转变教育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龙安区教体局在全区中小学倡导开展了“三有”教育,具体内容是:“做有信仰的教育、办有文化的学校、展有情感的课堂”。

这是依据国家教育的新形势及龙安教育发展现状制定的新的教育蓝图,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龙安的具体落实,是对“三名”工程的传承和发展,是实践“中国教育梦”、深入贯彻“十八”大精

神的具体要求。

在“三有”教育的三项内容中,“做有信仰的教育”是引领,“办有文化的学校”是抓手,“展有情感的课堂”是重点。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真挚情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展有情感的课堂,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所谓情感的课堂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展有情感的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应该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

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还要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想而知,“情感”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正如一位学者说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

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三有课堂学习心得 篇2

这里的“疏"和“密"是就教学内容的密度而言的。“疏”“密”之说, 借用了艺术学科的观点。课堂教学密而不疏, 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 容易疲劳, 思维受阻, 造成“消化不良”;课堂教学疏而不密, 学生情绪则会过于松驰, 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因此,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恰当地调控课堂内容。一般的知识点, 思维活动量小, 讲授应稍快;重要的知识点、关键的问题, 思维活动量大, 讲授应当放慢些, 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听懂弄通。课堂教学要设置好教学内容的密度, 具体地说, 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防止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 应注意疏密相间。知识密度的安排, 要遵循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规律, 以曲线式节奏推进教学, 设置教学的若干“浪峰”“波谷”, 做到节奏紧凑而不浮滑, 速度舒缓而不浪费时间, 快慢相宜, 错落有致。

第二, 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停顿一下就开始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而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 通常答非所问。这样的教学安排, 就犯了过“密”的大忌。一般来说, 教师应尽量不提那种学生脱口就能回答的问题, 而应该精炼自己的提问, 多提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后, 至少让学生思考了三五秒的时间。

第三, 适当留白。清代笪重光在《画签》中说:“虚实相生, 无画处皆成妙境。”有时画面留下大片空白, 反而起到“恰是未曾着墨处, 烟波浩渺满目前”的作用。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亦应恰到好处地留下空白, 这就类似于留“气孔”, 让学生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中, 教师既要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价值, 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与回味的余地。

二、课堂气氛张弛有制

“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时间不长, 40分钟内一般会出现分散注意力的情形。教学张弛有制, “波峰”和“波谷”错落开来, 学生才会学得劲头十足而不感到疲惫。一般来说, 课堂伊始, 应该创造紧张的气氛, 让学生将注意力较快地集中到课堂中来。上课铃声响了, 学生身体进入课堂, 心灵可能还未从课间休息时的嬉笑打闹中走进课堂, 他们的注意力。课堂中段和后段, 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节张弛的度。课堂上, 学生情感是外露的、可观察的, 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如此, 他们听课的表情、神态是思维、心理活动的直观表现。教师可以察其颜、观其色、听其言、观其行, 从而判断课堂气氛的张弛, 进而调整课堂气氛。比如, 学生认真思考, 时而发问, 时而皱眉, 这说明此时学生正处于“愤悱”状态, 我们可适当放松学生紧绷的神经。而当教师发现多数学生眼神游离、窃窃私语, 则说明课堂气氛过于松弛。此时, 老师如果硬要学生专心听课, 可能事倍功半。此时, 不妨让学生做做课中操, 或者游戏, 把学生从学习低潮中带出来。语调也是调控课堂气氛的法宝。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模仿童音或者动画片里的声音, 或高或低、或轻或重、变化有致, 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

三、偶发事件处理有智

教师的教学机智和随机应变, 是教师的一种特殊的能力, 能够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阻碍因素化解于无形之中。课堂教学中, 面对一些偶发事件, 最理想的做法莫过于将偶发事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将偶发事件变成优质的教学资源。如, 一位教师在教“分数大小的比较”时, 有些学生表现出一些不耐烦的情绪。教师适时地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人好比是分母, 他的才能好比是分子, 如果把自己看得越高大, 他就会显得越渺小;如果他把自己看得越渺小, 他就会越显得高大。大家想想看, 这是什么道理?”几句话, 简短而幽黙, 使沉闷的课堂局面很快被打破而又引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这样的处理又和课堂教学内容保持着必然的联系。这样的做法不可谓不机智。有效的课堂调控建立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之上。但当瞬息万变的课堂脱离了教师的预设时, 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预设, 机智“生成”。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 是课堂调控的最高境界。不过, 有些教师可能因为缺乏经验或者缺乏应变能力, 无法机智地化解偶发事件。此时, “冷处理”, 下一节课再讨论解决, 也未尝不是一种机智。

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是一门教学艺术, 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只有正确地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效地发挥教师的调控力度,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才能达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目标。

(作者单位:1福建省建宁县黄坊中心小学2福建省建宁县溪源中心小学)

三有课堂学习心得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不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96-02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不足

1.合作学习很热闹,但高耗低效。为“活动”而“活动”,热闹有余。问题症结是神话合作,夸大其作用,缺少对合作学习深度的思考。

2.合作学习缺少前提条件,合作显得过于操切。课堂只强调教的路线图(执行教案),不知道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互动。合作学习需要前提,那就是个人学习先有得或有惑,再讨论交流才会有深度。

3.教师缺位,缺乏调控,影响合作效果。有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放羊式”的小组讨论交流,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赶集市”合作,是为了展示而为的“作秀式”合作。

4.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学生立场不够,缺少思考,没有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小组合作变成了“优生舞台”。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小组建设,让合作学习有“序”

1.只有把合作的小组建设好了,小组合作的效率才会得到保证。我认为开始时小组人数不宜多,4个人一组是不错的选择。人数少,前后排掉个头即可讨论,便于组织。人数少,也便于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言的机会,这对于刚开始阶段尤其显得重要。班级的分组还是有所讲究的,本人比较倾向小组之间相对均衡。小组内部注意层次性,好中差正态分布。

2.小组内要形成“游戏”规则。比如发言规则,组内进行讨论时,需要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发言的机会。可组长负责制,又组长安排发言;可按方位顺序发言,每次轮换。我本人比较喜欢采用弱者优先的规则,这样就避免了优生说完,其他孩子无话说的尴尬。组际交流,小组形成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的制度。

3.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小组长的分工安排合理,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效运转,需要在平时不断进行训练,在实战中不断地提高。

总之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有助于学生学习中形成倾听、表达、支持、补充、求助、帮助等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参与度与幸福感。

(二)聚焦大问题,让合作学习有“向”

集中力量解决大问题,问题的细碎也不利于学习,更不利于合作学习。事实也是如此,小问题自己可以解决的,何必劳师动众。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鼓励用,但不可滥用。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组织方式,但不是每节课的必需环节。

我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主要是形成大问题意识,实现课堂的有向开放。一节课如果问题太多,整个课堂太过于零碎,就索然无味了。所以这个小组合作學习是随着年级的提高运用得相对而言越来越多一些。我的语文教学经验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大问题意识,讨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富有挑战性,这样合作学习才有可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个问题就该是大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问题的深入理解与有效解决。

如苏教版语文第八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大问题,我和孩子确定的就是“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这个问题具有综合性、挑战性,既需要联系课文内容,知道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到底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还要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联系樟树的可贵品质,问题逐步清晰化。最后谈到“以树喻人”就水到渠成。否则你再灌输以树喻人,孩子也是懵懂的。

(三)角色不缺位,让合作过程有“效”

1.合作学习目标指向要明晰。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实际操作。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评价的过程就是指导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指向性要明晰,不能出现连教师自己都理不清的现象。不该出现意气之争,那样讨论就会失去控制。这需要教师课前充分预设,当资源生成时能及时抓住。当“学问”之争变成意气之争,教师能及时引导。教师本人对讨论问题本身要有一定深度的认识。这个目标有可能是针对教学中讨论问题本身的分析,也有可能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身的建设问题,也有可能二者兼顾。总之,目标清晰,做到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

2.不走过场,时间上要得到保证。没有自己见解的讨论的价值是不高的,所以必须要有必要的自我学习,形成自己收获的时间。留足学习时间,形成自己见解,再讨论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分配时间老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合作学习时间必须要得到保证,保证个体学习的时间,保证交流、反馈的时间。教师对整个课堂要有时间、空间认识,这也需要合作学习有大问题意识。

3.实现互动,保证每个人积极参与学习。为提高效率,组际、组内要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组代表发言时要介绍组内交流状况,发言时是小组代表身份。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倾听学习习惯,否则就会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关注自己的学习状况,那样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诱导学生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

合作小组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规则、制度让合作“有序”;聚焦主要问题,让合作学习“有向”;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失位,保障合作学习“有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是一种教学策略,具有学生立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积极的帮助,发挥出了很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国庆.用有效教学理念引领小组活动——谈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0,(7):8-10.

[2]李青,周全.合作学习:基本要素、存在问及对策[J].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1):12-16.

三有”课堂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篇4

《护理学基础》教学设计

科 目: 授课章节: 授课教师: 教 研 组:

第十六章 药物疗法

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皮内注射法肖 娟 护理教研组

《护理学基础》

《肌内注射法》“三有”课堂设计

护理专业

肖娟

概述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编写教学内容。包括护士护理病人时所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突出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本节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护理学基础》第十六章第四节内容,本章介绍了药物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各种给药技术,《皮内注射法》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拓展和应用,为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作用。二

“三有”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依据)

以“建构性学习主义”理论为支撑,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学习的平台,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中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二)设计思路(流程)

【观看视频 课程导入→事件分析 设定教学目标→皮内注射操作流程(示范讲解)完成教学目标→分组练习深入探究→课堂总结 重点强调 →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理论结合实践,引领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培养懂理论、会操作的实用性护理人才的目的。

(三)“三有”课堂实施方案设计

1.结合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皮内注射的部位

掌握皮内注射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 熟悉对皮内注射患者的评估内容。

能力目标:能按护理程序的方法正确完成皮内注射的操作

情感目标 :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体现人文关怀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2.围绕“三有”课堂,实施组织教学

有用: 通过新闻事件让同学们关注教学内容,知道皮内注射在生活中的用处及重要性。

有趣:通过新闻事件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入操作环节。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课堂始终贯穿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让同学们所有动手机会可以更加深刻的去记忆本节课主要内容。

有效:通过理论讲解,示范讲解,图片展示,讨论及练习,让同学们很好的掌握皮内注射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够熟练的运用这门专业技术。

“三有”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第一环节:观看新闻视频 导入新课(3分钟)

通过新闻事件震撼学生心灵,让学生意识到皮内注射操作在治疗中是一种常见技能,让学生认识到皮内注射技术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以“当代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技能操作”引入

第二环节:事件分析 提出任务目标 老师示范讲解(12分钟)

通过新闻事件,向学生提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给学生分析本节课 重要的任务,利用任务驱动法来完成教学。皮内注射法的操作流程 1评估 如何做好评估过程 2计划 何如做好充分准备 3实施 如何为患者正确实施操作 4评价 操作后的正确评价

第三环节:探究参与 完成教学任务(20分钟)

以任务为引领,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思考,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图片解析,分组练习等教学方法来到达教学目标 任务一: 明确操作目的

任务二: 准确对操作部位进行定位

任务三: 穿刺技术的掌握,包括持针手法,进针角度深度 任务四: 操作流程演示 第四环节:教师总结 突破难点 布置作业(5分钟)

通过对学生练习的观察以及小组自评的方式,总结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足和错误,进行及时纠错、指导。同时再次强调操作要点难点,加深记忆。布置作业,对知识的回顾和记忆。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篇5

在此次暑期培训,特别是听了昌乐二中老师的课后,我收获颇多。我对于高中课改的必要性、目的性、具体内容及相关的操作注意事项等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现就我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课改必要性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文明的发展,新思想、新发现、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势必要求我们所教授的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科技发展的需要。我们原有的教材内容就要发生适应性的增删,要增加新的能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内容,也要删减陈旧的、过时的内容。惟其如此,我们的青年才不至于在知识技能上落后于他国的青年们。所以,课改势在必行,我们首先要理解其必要性,然后,才能以百倍的心情投入到对新教材的研习中,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课改教学。

二、对高中化学课改内容的认识

化学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当今,化学已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做出积极的项献。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第一次打破了按化学科学内容的传统体制,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的发展,选取和构建最基础的,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具体表现如下:

1、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自由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很突出的地方是,高中化学课程多了选修部分,这个部分占了很大的篇幅,包括4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2、课程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选修课中,“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

3、突出化学学科特征,以实验为基础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课程模块,在该课程模块中增加了定量实验和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介绍了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并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课程在两个模块中都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旨在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设置的。

三、今后的计划和努力方向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在思路、本质、操作上都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有巨大的差别。我们如何尽早的适应这种变化,以更快、更准的进入新课改的教学?经过几天的认真学习,我个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心态要对

对于新课改要理解、要以欢迎的姿态去主动适应。要清楚,这是一个大趋势,高中课改的实行是大势所趋。这样的话,就只能去适应,而不能被动。

2、要看到困难所在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高,把握知识的难度层次和技术衔接更自然。而且,其中的“大学内容的下放”、“课程结构的模块化”都要求教师的能力,所以,要看到困难,只有看到困难,才有可能克服困难。

3、静下心来,认真研习教材

老师的基本功就在于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而只有对教材了熟于心,才可能达到此境地。

和美课堂学习心得 篇6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上周末,“和美课堂”第十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合肥顺利举行。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去到观摩会现场,近距离聆听教育界大师们智慧的语言,学习他们教书育人的独到技艺,我收获颇多,也感受颇深。

此次学习,最令我兴奋不已的是,我见到了自己的“偶像”,著名特级教师,教授,清华附小党总书记、校长——窦桂梅。在我上班之初,还不知道如何去上课的时候,我就在网上浏览一些教学视频,当我看到窦桂梅老师视频的时候,便被她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深深吸引。这次能在现场看到窦桂梅老师,我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窦老师这次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教学的形式与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教学氛围。窦老师告诉我们清华附小在十一月份有个“苏轼文化周”,届时清华附小的教师将围绕“苏轼”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语文老师分工合作,分别对苏轼的诗、词、散文、题跋等不同文体进行公开课教学,数学老师则研究断桥的建造结构,音乐老师教唱苏轼的词,美术老师教学生画出苏轼的诗,还有老师负责研究苏轼的“朋友圈”,也就是跟苏有关的人,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及其他朋友,可谓是全校总动员。窦老师还告诉我们他们在研究鲁迅的时候有对鲁迅的一篇文章进行教学,也对他的一本书比如《朝花夕拾》进行解读。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劲头也十足,在放手让学生自行研究的时候有的学生还研究到鲁迅为什么总留“一字胡”,为什么头发总是平头而且是竖着的,思维的火花是强烈的碰撞,为我们呈现出多彩的艺术品。这种“全校总动员”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处于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真正全方位的了解一位文人,而且对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打造的清华附小独有的校园特色。

这次教学观摩会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视听盛宴的还有教育界的国学大师——陈琴老师。陈琴老师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教我们如何去诵读,我知道了我们在读“离离原上草”的时候不再是摇头晃脑传统式诵读,还可以是“离离原上草,原上草”或是“离离,离离原上草”,如果我们之前背书背的快要睡着的时候,若听到这样的读书声,可能会立刻精神抖擞。陈琴老师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等这些国学经典熟读成诵,而且她说他们班的学生也是如此,如果不喊停,他们都停不下来,我不得不为之惊叹。

此次培训给我印象深刻的教育学者还有福建省名师、作家,何捷,何老师风趣幽默,短短的一节课会场发出了八十多次的笑声;江苏省特级教师,“童话作文”的倡导者,吴勇,他提倡“宁凿一口井,不开一条河”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教学习作的时候认真学习。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些教育者们令我敬仰的不仅是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还有他们的人格魅力。十四日上午第一节课是由薛法根老师执教,在开始之前,主持人做开场白的时候,我发现黑板后面站着一个人,原以为他是会场的工作人员站在后面扶黑板或是摄像,结果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薛法根老师。还有林莘老师跟学生说话声音特别温柔,就想跟自家孩子说话一般。著名教授吴忠豪在评课的时候总是先给老师们充分的肯定,然后委婉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到时间时他会询问大家“我可以讲下去吗?”见过几位以前只能在电脑上见的“大师”之后,原来“大师”不“大”,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而且是那样的亲和自然。

上一篇:浅谈跨越中西方文化障碍下一篇:骑行看景赏梅记的游记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