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考历史材料

2024-10-08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精选9篇)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 篇1

初三历史中考经典材料题答案

1.(1)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京。

(2)五四爱国运动;开国大典(3)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国 ④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1)赵州桥、李春。它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2)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苦、不怕牺牲)。(3)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急,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对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十一届三中全会。

(5)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注意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转变产业结构,发展无公害农业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6)一个国家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言之有理即可)

4.(1)中共一大的召开;八一南昌起义;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2)图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3)邓小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等。(任意一例即可)

(4)执政理念: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皆可。

(5)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操,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5.(1)凡尔登战役(2)《联合国家宣言》,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3)百团大战,彭德怀(4)当全世界人民面临共同的困难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克时艰。

6.(1)林肯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罗斯福新政 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侵略战争

(4)召开国际会议,共同协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7.(1)充足的自由劳动力与资本。《宅地法》。平均地权。(2)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3)新中国成立与政权巩固;土地改革的完成;农业合作化运动任写一例即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4)农业政策的调整要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放农村生产力;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8.(1)隋炀帝对百姓实行暴政

唐太宗关心百姓,仁政爱民

举措:戒奢从简

减轻徭役(救济灾民)(2)民生主义(3)发展经济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1)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动力;(或代替了人力、水力等);科技进步。(2)原因:美国内战,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内部障碍;抢占第二次工业革命先机等。(1分)(3)节能、低碳、环保、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符合题意,任意两点即可)10(1)顺序:CEABD;;意义:A: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E: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任答一例即可得分)(2)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求同存异方针。(写出一个即可得分)②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盛会:上海APEC会议、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写出一个即可得分)(4)邓小平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11.(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2)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维新运动(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3)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器物而制度而文化心理。新文化运动;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共七大 邓小平理论 12.(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2)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或拥有充足的工业原料和海外市场(任答三点即可)(3)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革命 :火车(或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或飞机、电话、电灯等)(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科技需要创新;发展高科技,进军科技前沿阵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掀起全民“学科技、用科技”浪潮;(意思相符,一点即可)(5)科技要发展,但发展科技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注重科技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思相符,一点即可)13.(1)图1——中英《南京条约》;图2——中日《马关条约》;图3——《辛丑条约》(2)人物:邓世昌。事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或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将士与四艘日舰展开激战,最后壮烈牺牲。

(3)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14.(1)不符合;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呼吁变法;反对与日本议和;支持公车上书;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

15.(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三民主义(3)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4)民主、科学 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或不能全盘西化,或洋为中用等)16.(1)“师夷长技”思想—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或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戊戌变法;三民主义思想(或民主共和思想,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实力救国思想—创办近代民族工业;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成就:取得了新民主 2 主义革命的胜利(或建立了新中国)。

(3)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启示: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自己的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

17.(1)查阅有关书籍,网上搜索,实地参观纪念馆,请教别人等。

(2)①中日甲午战争;②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3)1945年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或以战争为主)

1945年以后: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在曲折中逐步发展正常交往与友好合作关系。(或以和平为主)

(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未来中日关系应是和平共处,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18.(1)闭关锁国(2)《辛丑条约》(3)《马关条约》。戊戌变法(答“百日维新”也可得分)(4)南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台湾

(6)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也可);站立起来成为国家主人(7)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

19.⑴春秋战国时期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⑶《联合国家宣言》;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⑷平型关大捷;全民族的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抗日)⑸德国敢于反省,勇于承担战争的责任,值得肯定;日本仍为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和殖民统治历史狡辩,应受到谴责。(类似表述酌情给分)20.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或嬴政)

⑵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三者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⑶专制导致独裁暴政;民主依靠法律来确立和保障;民主有利于防止专制和暴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言之有理即可)

21.(1)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发明(宋朝以前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一点即可)(2)闭关政策,火车、汽船

(3)鸦片战争;从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4)出现垄断组织。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活动

(5)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神州5号、神州6号、神州7号等。我国古代有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近代一度落后;现在我国重视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发展,很多成就处于世界前列,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等言之有理即可 22.(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独立宣言》,国家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宣扬了民主个自由;拿破仑帝国时代,制定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专政。

(2)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美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3)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4)辛亥革命(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

(6)使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有利于人们法制观念的提高、具有依法办事的意识;加快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23.(1)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创立和完善科举制度;各民族友好交往,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等。

开放: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

(2)洋务运动,如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或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或辛亥革命: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或新文化运动: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祖国大陆的基本统一 土地改革的进行(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小岗村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改革、解放生产力的典型事例;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深圳特区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6)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言之有理即可)24.(1)农奴制危机;美国侵入。(2)①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②态度:废除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或反对国家分裂)。方式:武力或战争

③有选择的向西方学习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继承 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危机。

(3)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4)特征: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资本主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意思正确即可)

启示:要顺应历史潮流,大胆改革;要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培养人才;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等。(言之有理即可)

25.(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君主立宪制;《1787年宪法》。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3)①洋务运动 ②科学、民主 ③“五四”运动 ④独立、富强(4)考生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6.(1)图一: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图二:权利法案 议会 图三: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2)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民主、科学

(3)不同:英国近代化的历程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却是正好相反的,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最后到学习思想。启示:历史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要立足本国国情,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或方式。(言之有理即可)

27.(1)人文主义。共同作用: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奠定了思想基础。(意思接近即可得分)(2)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3)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如经济领域: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曾国藩等;思想文化领域:《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狂人日记》等。(符合题意即可得分)获取途径与方法:书本、上网查阅、查阅图书等。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 篇2

一、材料题的考查目的

材料题是考查历史学习、探究能力的重要题型, 是一种主观型试题。它的设计是在试题中引出一段或几段历史材料, 要求应试者在读懂试题的前提下, 依据课本所体现的历史知识, 从提供的种种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逐一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各个问题。这类题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一是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二是考查考生整理资料的能力;三是考查考生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四是考查考生利用材料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的能力;五是考查考生史论结合的能力。考生在材料题上的功夫能反映出其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相关知识面。

二、材料题的解题步骤

经过多年命题、阅卷、分析, 我总结出了以下一些解答材料题的技巧。

(一) 材料型选择题

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扩展和延伸。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 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 并根据材料设置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 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 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 认真材料阅读。因为阅读材料是做题的前提, 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中心字、词, 提取有效信息。

第二, 和所学知识相联系, 进行知识迁移。学生在读懂材料后, 要找准切入点, 将材料中的内容同所学知识进行整合。

第三, 搞清选项与设问的关系, 根据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 找出正确选项。

(二) 材料型解析题

一道材料解析题一般由若干材料和问题组成, 可按照读、找、答、查四步进行解题。

1. 阅读———解题的前提

(1) 阅读的内容。材料解析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 由文字、表格、图片、报告等多种形式组成。二是设问部分。在阅读材料的时候, 一定要认真, 注意读全, 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等任何内容。考生对此都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不可漏读。

(2) 阅读的顺序。阅读材料时, 要先读设问, 后读材料。先读题目设问, 给材料内容定位, 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会使学生答题思路更加清晰。这样做不仅节省了时间, 还使学生的思维有了目标。

(3) 阅读的目的。①看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材料的两头, 是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介绍的地方, 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这些文字往往给学生一些暗示, 有一定的帮助。②认真阅读, 读透材料。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第一遍细读, 找到材料的核心内容, 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以防止出现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问题。第二遍重点读, 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 并确定材料与教材中相关知识的联系。

2. 查找———解题的关键

阅读材料的过程, 也是思考的过程、寻找有效信息的过程, 要边读边想边找。

(1) 找材料与材料的结合点。结合点即一道材料解析题的主题。一般情况下, 每一道材料解析题都有一个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将若干材料结合一起, 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也是如此。找出了结合点, 确认了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后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 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 找材料与设问的切入点。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 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 回答设问提出离不开材料。所以, 找到设问与材料的切入点很重要。我们应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 然后在带着关键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 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 对号入座, 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 问题就能解决了。

(3) 从材料与教材中找相似点。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 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 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的材料题一般是没有的。正所谓“材料在书外, 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中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 确认材料与教材的部分内容相联系, 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 解题的大方向也就明确了。

3. 作答———解题的重点

经过前两步后, 如果你已经有了解题的思路, 接下来就是组织语言写出答案了。可是,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学生说“这个题我会”, 结果他所写的答案却拿不了满分, 甚至得不到分数。问题就出在写答案时忽略了一些细节。那么, 写答案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 问什么答什么。即紧扣题意, 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对号作答, 坚持“问什么答什么”, 不脱离材料, 随意发挥, 答非所问。

(2) 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答案时要注意设问的分值, 以河北省中考试卷为例, 基本上分值为“1分”或“2分”问题的答案就是一点或两点, 除非有特别注释说明。如果是两点一定要分开写清楚, 以免写成一句被误认为是一点。当然, 有些省市的试卷因为总分值较大, 会设置成2分一点。但总体来说是, 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 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数字要求更要慎重处理, 想好再下笔。

(3) 恰当使用历史语言, 表述准确, 少说大白话。历史学科中的一些关键历史名词一定要表述准确, 如“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

(4) 书写工整,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卷面整洁了才能使阅卷教师感到掌心悦目, 才能得到应得的分数, 甚至得到额外的印象分。

4. 检查———解题的保障

题目答完后, 要对题目和答案进行严格的检查, 看看审题是否有偏差, 答案要点是否齐全、完善, 知识点是否准确。

总之, 在开卷考试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真正解决好历史材料题并不容易。上面提到的解题方法和解题的步骤, 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在反思中不断总结。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 因材施教, 灵活选用, 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考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任鹏杰主编.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齐世荣主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试题与研究.中学生学习报社, 2012 (7) .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策略 篇3

——摘自【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

根据材料,归纳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机容量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从蒸汽机、水车的变化人手,反映了近代工业革命的历史发展。该题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蒸汽机、水车的革新,二是近代工业革命。第一个方面是表象,第二个方面是根本,二者存在必然的联系。命题者意在通过表象引领学生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该题有两个小问,第一小问针对材料本身,即归纳变化趋势,第二小问针对深层原因。学生如果理解了这一命题意图,就能顺利解答该题。 二、探寻答题线索 正确揣摩了出题意图,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答题的方向,但是要想给出具体、正确的答案,学生还必须寻找答题线索,找到突破口。许多学生之所以得不到高分,就是因为不会顺着答题方向,寻找答题线索。

就上例第一小问而言,归纳趋势的关键在于两点:归纳的主体是“装机容量”,归纳的内容是“变化趋势”。因此,答案的主体应该是固定式动力源装机容量或蒸汽机与水车的装机容量,归纳的内容应是装机容量的变化趋势,而“变化趋势”正是答案的核心内容。 三、激活知识网络 材料解析题的答案具有综合性,因此学生要激活知识网络,筛选出特定的知识点。

例。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洋务派创办了哪些重要的民用工业?(答出两个即可)为什么说他们“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对于第一小问,学生根据有关洋务运动的知识网络即可给出答案。对于第二小问,学生必须对整个洋务运动有一个总体了解,尤其是对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根据问题提炼出答题要点。由此可见,构建知识网络是解答材料题的基础。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才能有效激活知识网络。 四、提炼答题要点 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抱着以字求胜的心态,写满答题空格。但是,答题并不在于字数多少,而在于是否抓住了要点。

例如,上例第二小问的参考答案是: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这一答案的字数不多,但却能从本质上揭示问题的本质。“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是对“预期目的”的回答,“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对“反面”的回答。这两句话言简意赅,但针对性极强。

2011中考历史备考交流材料1 篇4

中考历史备考方案与方法

柳林镇中心学校

熊元芬

一年一度的中考又临近了,在座的各位都会思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上好复习课,这是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说它老是因为每年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说它新是因为每年都有不同情况,需要我们不断调整复习方法。但不管情况有何变化,我们思考的核心是如何使复习更有效?在总结2010年中考的基础上,谈一点我个人的体会。

我们在组织历史复习的过程中经历了依标据本、夯实基础(第一轮复习);领会《说明》、注重重点(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整理归类(第三轮复习);查漏补缺、仿真模拟、实战演练(第四轮复习)四个阶段。

一、依标据本,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我们的时间安排在2月下旬—4月上旬,内容以七、八、九年级基础知识为主。

首先以课、单元为单位,全面落实双基,理清知识点,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和基本线索。目的是通过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双基内容,重点是夯实基础,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在此阶段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不意味着不背,纵观每年的中考试卷都非常重视基础性,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的积累是不会有能力的提高的。只有识记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运用、触类旁通,对各种试题的驾驭得心应手。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按历史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精编单元复习提纲,含复习重点、时间、方法、知识点等内容,让学生按提纲索引复习教材,掌握线索,夯实基础。我们把这一轮复习简称为“纲举目张”的过程。

二、领会《说明》,注重重点

第二轮复习我们的时间安排在4月下旬—5月上旬,以中考《说明》中指定的内容为重点。仔细研读,深刻领会,例如:中国古代统一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中国近代化探索;近代民主革命历程;中国现代史中的工业化起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内容;世界近代史的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巩固;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世界格局的演变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等等,要把它们作为重点内容复习,反复训练,巩固强化。我们把这轮复习叫做“强化”过程。

三、整理归类,专题训练

第三轮复习是中考复习的关键阶段,我们安排在5月下旬—6月初,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求我们做到“横纵比较,贯穿古今中外”。具体做法是根据备考范围,归类整理几大专题,跨越时空和国家将类似又易混淆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分析并巩固记忆,学会运用教材知识对文字材料、图表及人物图像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把这一轮复习叫做“内化于心,学以致用”的过程。

四、查漏补缺,仿真模拟,实战演练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 篇5

屏山中学朱建坤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2014年中考即将来临,今年中考复习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提高成绩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的目的,下面就我在中考复习中的一些想法与大家谈谈。

我认为教育教学工作是神圣的职业,是“良心工程”,是希望工程。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扶植培育祖国“花朵”的良心和不断推动教改的动力心。

我想所谓有效复习,就是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应试能力。所以在复习阶段中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合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中考既然强调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那就需要进行知识的系统和整合,概括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框架体系,使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清晰,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根据复习阶段,可分别建立章节知识结构体系、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有了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就会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使知识的综合运用成为可能,也更加符合中考的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知识的复习。

课本首先是基础,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是以单元为体系,学生需整体认识单元知识框架,这就要布置学生有计划地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正文时要注意结合书中图片和史料(黑体字部分)学习,学会分 1

析和概括;注意课本的目录,探求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梳理线索、融会贯通、融合构建,学会阐释历史等。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新信息,从而激发复习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2、对各知识点的巩固要经常性,要精选相关试题,归类分析。以前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同一个知识点,换一种考法学生就不会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备课时收集相关试题,多方面多形式地考查某一知识点,最大程度地加深学生的认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能力。

3、加强中外历史的结合,在课本复习中注意横向联系,尤其是近现代史部分,这也是历年中考常考查的。

第二、紧抓课堂教学,力争45分钟出效益。

学生所学的知识要在试卷上表述出来,所以我在平时上课时就注意训练答题的规范。在课堂上我会特别注意学生是否能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尤其是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也要高标准、严要求,即使口答也不放松,要加强学生表述的规范性,要落实各种资料上的相关题目,尤其是主观性题目必须落实到书面上,强调规范答题,加大检查力度,坚决杜绝只做选择题、主观性题目只看答案不动手不动脑的坏习惯。所以在复习课上同样可以多提问,大部分同学还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尤其像言之有理类的题目,我都经常让学生探讨。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我都按照规范的给分标准给以评分,使他们有一个更具体的方向,知道自己应该答题才能得分。

第三,关注现实,关注热点问题。

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考题都注重联系现实。因此在中考复习时,也要多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具体到2013年例如: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与经济全球化、两岸关系的发展、二战结束68周年、联合国成立68周年等等。但是,在了解这些热点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依据课本中历史知识。这些热点问题在中考中出现只是作为考题的切入点,中考考察的更多的还是课本中的具体的知识点。因此,在复习热点问题的时候,还是应该在了解热点的基础上,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提升能力目标。针对与历史知识有联系的社会现实问题,确定主题进行综合认识、多角度认识,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中考最后的冲刺阶段,要注重综合模拟,加强对试卷的点评,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指导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查缺补漏,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 篇6

新安中学

袁国禧

2015年的中考即将来临,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如何帮助学生做好中考复习的最后冲刺,提高中考成绩,是每一位历史老师应有的责任。下面我谈谈在九年级复习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老师要了解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把握好复习方向。中考的考试依据是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很好地来熟悉这两份材料的内容,从而知道中考的考试范围,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目标要求,特别是中考说明里面的考试内容及目标要求,可以让我们了解了中考的考点范围,这对于我们老师的复习教学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指南。

二、要分阶段来帮助学生梳理,巩固好课本知识。中考历史复习,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地夯实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在这轮复习时,我主要以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为依据,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每一单元、每一章节所要熟记的课标要求的知识点,并根据具体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补充。时间大约在3月初到4月下旬。主要措施是先让学生根据2014年江西省中考说明的知识点(因为2015年的中考说明还没有到,也只好先用2014年的,从往年来看大同小异),在课本上将中考说明上的知识点先复习一轮,教师再结合“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达标训练题”,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力争当堂反馈。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几个专题进行归纳、整理、提高,同时配有相关的综合训练,目的是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时间大约在5月初到5月下旬。第二阶段的复习模式基本这样:先结合复习《2015年江西中考速查360历史》上的“专题解读”,帮学生理清线索,搞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要求学生理解;接着组内检查理解知识情况,然后进行专题强化训练,并当堂讲评。

第三阶段是全面演练,教授方法,提升能力。

这一轮复习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轻松迎接中考。时间大约在5月底到中考前。第三阶段的复习模式基本这样:前35分钟让学生完成中考模拟试卷,后10分钟进行讲评,重点讲评材料题,加强对主观题审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审题、解题的能力。

三、抓学生复习效果的落实。充分利用班小组教学,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对书本上的一些相当基本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要背得出,对于不够自觉的少数学生,可让一些成绩好并有责任心的同学督促其复习;对个别特殊学生,教师可以亲自抓一抓。

四、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做好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要针对中考的题型和要求进行专项指导。同时必须在复习当中,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并且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要做到三加强:

1.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用中心语、答项语、主干语和限定语的划

分方式来进行审题,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加强答题有效性的培养,使学生对不同的答项语、不同角度的设问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作答;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要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字迹工整,卷容整洁。拒绝错别字。

3.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比如说材料分析题的解答,从一些模拟试卷来看,材料分析题通常考查的内容,会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 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③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④根据提问 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⑤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⑥联系 实际,谈谈启示。而考查的方式则会这样,也就是每一道材料题正常会有三个问题,题目的题干往往会表现为这三种方式:

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 ;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请回答„„” ;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

那对于这三种题目的回答,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第一种 “根据材料,请回答„„” 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本地出现在材料中,这就得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就会出现在课本当中,这就得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及资料找相关的答案;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要么直接从课本中找,要么根 据材料结合课本来回答。这样,把中考题型的特点分析一下,学生的复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自身教学业务提高。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3.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4.正面激励学生,力争目标实现。定期检测,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实现。

六、谈谈值得大家注意的一个问题: 政治和历史是同场合卷,时间120分钟上,这就存在政治和历史争时间的问题,政治是前面,历史在后面,据往年毕业学生反映做完政治后没有时间做历史,如何处理好这问题。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在中考时先做完试卷上的选择题,然后做大题目,这样起码保证了30分的选择题已经完成。

总之,教无定法,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找到最佳切合点,让我们自己教得轻松,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得,这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最后,真心期望我们青原的初中历史教师能够精诚团结,共同钻研,加强交流与合作,将我区的中考历史成绩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以上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 篇7

一、试题特点

1.知识点的选择涵盖面广。

知识点分布较为均匀,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基本上平均涵盖。

选择题:中国近代史有第1~7题及第12题,8分;中国现代史有第8~11题,4分;世界近代史有第13~16题,4分;世界现代史有第17~20题,4分。非选择题:中外古代史有第21题,5分;中国近代史有第22题,7分;中国现代史有第23题,7分;世界近现代史有第24~25题,11分。如此布局,符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检测等的考查范围。

2.强化课标,立足基础。

本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上每个都能在课标中找到依据。如课标要求“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和影响”,选择题第3题就通过描述辛亥革命的一段材料,要求学生判断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其他选择题第9题所示改革开放时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股票”,第11题考查的“863计划”,第13题《权利法案》的意义等均属课标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有,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科技革命及德国史、美国史,对这些重点考点的考查都依据课标,命题稳定成熟,符合新课改理念,对我省今后初中历史教学具有检测和导向作用。

3.注重能力立意。

本套试题侧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旨在让学生学会概括、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第1题、第8题、第21题、第23题、第24题,都考查了学生对图片的认知,需要学生明确图片表达的信息,回归教材知识,作出合理判断。关于对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如第4题,要求学生判断年代尺上的时间,联想发生的相关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并据此判断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国民大革命是反帝反封的重要阶段,全面抗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对照题中选项可以得出,年代尺反映的是民主革命的主题。如第8题,图片反映出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三件大事,它们起到的作用就是巩固新生政权。解答这样的试题,需要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有个整体上的把握,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第24题,要求写一篇短文,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依据要求组织所学知识,虽难度不大,但考查能力的倾向十分明显。

4.突出考查主干知识,且着眼细节。

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基本上都是考查主干知识,但往往在细节处设问,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对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外交、中国人民的抗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拿破仑对外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东问题等这些知识点的考查都属意料中事,但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却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中国近代化探索几年来成了考查热点,但戊戌变法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美国史学生掌握得非常熟练,但《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之间有何联系?

本套试卷非选择题每道题均为一个小专题。如第21题是“中外文明的发展与交流”,第22题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原因及影响”,第23题是“新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成就”,第24题是“科技革命与科技人物”,第25题是“美国的崛起与发展”。这些专题知识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以下这些理念:思想解放运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本国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国崛起的历程与启示。这也延续了河南中考的一贯特点。

5.依托周年,考查历史。

试题考查的许多事件属于整5周年或整10周年大事。如2013年是达·伽马开辟新航路515周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325周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230周年、马克思诞辰185周年、美国黑人奴隶获得自由150周年、卡尔·本茨研制成功汽车110周年、苏联工业化开始85周年、罗斯福新政80周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周年、以色列建国65周年、冷战开始65周年、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75周年、戊戌变法115周年、三大战役开始65周年、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改革开放开始35周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55周年等。

二、备考建议

(一)开卷考试闭卷备考,把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1.利用目录复习,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

2.进行专题复习,建立知识的纵向联系。

例: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年基本完成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颊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多角度训练,巩固掌握重点知识。

(二)如何回归课本endprint

误区:回归课本就是让学生背书。

回归课本的目的是把课本中的核心知识牢固掌握,理清易混点,突破易错点。围绕这一目的,方法有很多。

1.线索不清楚的,自己动手构建知识框架。

2.概念不清晰的,可以把关键词空出来填空、默写重要知识点等。

3.经常出错的地方,自己要将其整理到一起,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讨论逐个突破。

4.事半功倍的做法,还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题演练。如针对《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2013年各地中考历史试卷出了44道题,如果再加上2012年、2011年中考的相关试题,其中的必考点已全部囊括,把它们有针对性地挑选出来做,留心问题所在,重点复习,这样的效果比单纯背书要好得多。

(三)能力训练在平时

1.平时做练习题尤其是做选择题时,不仅要能做对,还要知道为什么选某一选项,并且弄清楚其他选项为何不对。

2.注重知识小结。可先建立知识框架,然后自己写出关键知识点。

3.平时作业、训练,要有意识地多做主观题,要认真做,按照考试要求做。

(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现实生活

“学以致用”是历史教学活的灵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将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与社会热点内容紧密结合是中考历史一贯的指导思想,近年来的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始终坚持了这一原则。粗略算来,2014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依法治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

◆切入角度:

(1)中国法制化道路: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2)世界法制化道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法典》、《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内容比较和作用归纳。

2.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切入角度:

(1)可从晚清弱国地位是怎样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弱国地位是如何发生根本性变化,国际地位又是怎样逐步提高的这条线索切入。

(2)也可结合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

3.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伟大革命)。

◆切入角度:

(1)三大巨变的代表性事件(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注意与改变社会性质的三大事件区分)。

(2)从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南京、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人手,认识其在近现代历史上的变迁表现和原因。

(3)从具体的社会生活变迁角度切入,分析变迁的原因(如深圳城市和衣食住行变化的原因等)。

4.大国发展(政治民主化过程、经济工业化过程、国际交往密切化过程)。

◆英国史切入角度:

(1)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2)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日本史切入角度: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对比、分析、归纳。

◆美国史切入角度:

(1)美国崛起的过程、应对危机的做法、国际地位的变化等。

(2)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和解再到合作的演变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带来的影响等。

(3)从中美共同应对挑战的角度切入,理解中美合作的历史作用,如共同应对法西斯的侵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等。

5.“三农”问题。

◆切入角度:

(1)历代农业科技发展,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

(2)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政策的演变和作用。

6.人类交流、合作求生存、求发展。

◆切入角度:

(1)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全球化加速,人类日益成为利益和命运攸关的共同体。

(2)二战中的反法西斯合作。

7.科技发展、科教兴国。

◆切入角度:

(1)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推动。

(2)二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3)科教文化因素在日本两次崛起中的作用

(五)解题技巧平时练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在此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对题干要做到“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是肯定还是否定角度,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答题内涵和外延。

对被选项要做到“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例1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例2 下列史实对解决民生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

①萨拉热窝事件②罗斯福新政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④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这两道题的答案分别是D和B。

2.材料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1)第一步,审题。审清题意是正确作答的前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①审关键词——明确要求答什么。

②审限定词——确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定、答案来源的限定。如“依据材料回答问题”,其答案来源范围自然要依据材料所给信息。

③审分值——量体裁衣,根据分值判断需要答几点(中考一般每点1分)。

材料题审题要先看问题,再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特别是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观点、事件、引文出处等),这样的阅读顺序目标性强,能够提高做题效率。

(2)第二步,打腹稿。根据问题按图索骥,准确对接,化整为零,重新建构,在心中列出答案提纲。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 篇8

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幅产品过剩的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面积和缩减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帖。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2分)

材料三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

(3)歌谣赞扬的是我国政府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此项政策的实行有怎样的重要意义?(2分)

(4)综合三国解决危机的经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1分)

【答案】(共7分)(1)粮食产量大幅度上涨。(1分)新经济政策。(1分)

(2)颁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发放农业补贴。(2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1分) (4)顺应历史潮流,大胆改革创新,化危机为机遇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来源:学+科+网Z+_+_+K]

经典中考素材通用 篇9

经典中考素材1

他说到这里,激动极了,从脖子红到脸,太阳穴的青筋胀得像豆角一样粗。她那白玉般的脸蛋儿泛出石榴花般的红晕,她陶醉在人们对她美貌的称羡中了。

她像一尊雕塑,老是那么个表情:不乐不忧,不慌不忙,不焦不躁。不管别人怎样嘲弄他,他都像海里的礁石那样无动于衷。

她浅笑盈盈,眸子像浸在水里的墨晶石,又黑又亮。

在座的人全都受到他影响,一下子也都变得严肃起来。就像钢水突然落到冷水里,一下子整个脸都凝固了。

她瞥了那人一眼,嘴撇得像个菱角。

他在写字台前一坐就是一上午,好比一块铁被磁铁石吸住了一样。走到跟前,他的眼珠像生了锈的锁心,再也转不动了。

爸爸两眼盯着我的“三好奖状”,站立在那里出神,好像在看着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

他走起路来,总是背着手、低着头,那神情,好像在思索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她说了没两句,那眼泪就像明亮的露珠一般滚落下来。

那不断头的泪水,像雨帘一般,流过她的面,头两边的枕头,湿了一大片。她脸色阴郁,眉心隆起,心像波涛中的小船起伏不定。

那少女的心就像秋天绵绵的细雨,久也晴不起来。

她的脸色忽然变得阴沉下来,眼神也黯淡了,就像晴朗的天空猛然遮上了一片乌云。

她整个脸仿佛蒙上了一层忧愁的面纱。

忧愁,像蛛网似的,紧紧缠住了她。

他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像久旱的庄稼一样没有精神。

一想起老头子,他下意识地抖了抖眉梢,但又立即一甩头,仿佛要甩脱那无名的烦恼。

天气渐暖了,而他却像进入了严冬。不仅脸上阴冷,嘴巴也像冰封雪凝。他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这股烦躁劲呀,就像脑子里有千军万马在闹腾!这时很难描绘他的脸色,瞬息之间,他那脸上就度过了春夏秋冬,经过了风霜雨露。

那姑娘惨烈一笑的表情,使我窥见了她内心莫大的悲哀。

她脸色阴暗得像夏季乌云满布的天空一样,随时都会雨点似的落下泪来。他好像伤了根的草,蔫溜溜地耷拉着脑袋。

她的脸一下子红了,红得像一朵含苞的石榴花。

父亲厌恶地皱皱眉头,仿佛有一只癞蛤蟆爬到他的脚面上。

她从外面走进来,脚步是那样缓慢,就像腿上带着两百斤东西似的,几乎抬不动了。

这意外的失败,使同学们一个个像霜打的树叶子,霎时无精打采地蔫了下来。

他的脸像刷上了一层白灰,死白死白的。嘴唇抖动着,似乎还想说什么,可终于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笑得那么豪爽,好像并不存在什么危难。

他两只大手托着脑袋,那脑袋这时候看上去好像有几百斤重似的。他那阴沉的面孔,像木头刻的一样,呆板而暗淡。

一家几口坐在地上,好像出了水的鱼一样,没精打采地垂下头去。

她从上次犯了错误,就像拉了架的瓜秧一样蔫下来了,怎么也打不起精神。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犹如布满田间的小道。

他的脸像涂了一层胶水,没有一丝表情的波纹。

她的眼睛无光无神,像个布娃娃。

那目光锐利得似乎也能劈开空气。

在黎明的亮光中,我看见他那孩子气的面孔,因激动而像火一样的红润起来了。

时而皱起满脸皱纹,仿佛感到费解;时而又舒展面容,似乎领略到这些人话中的奥妙。

像是喝了清醇的酒,嘴角也露出了笑。

她像是老虎爪上的小鸟,被恐怖捉弄着。

曾经充满渴望的嘴唇闭得很紧,时时像是防范什么。

他好像一只铁壳的暖水瓶,外表冷冰冰,内里却是一派滚烫。

贫农户急得要命,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人们身上像着了火,焦灼万分,痛苦不堪。

我心焦得就像牛毛吞进了肚里,毛躁躁的。

他像一尊雕塑,老是那么个表情:不乐不忧,不慌不忙,不躁不萎,不焦不愁。

他犹如生铁浇涛的武士像一样,那么稳重、沉着。

一眼看去,她平静得像秋夜的江水。

面对敌人的审问,他沉着好似一块石头。

女人脸上的笑容像孔雀开屏一样灿烂绚丽。

这女人虽是笑眯眯的模样,清明的眼中却还可以见到忧愁的暗影。

她坦然而慈爱地微笑着,那笑容就像春日明媚清丽的阳光。

她胆子小,脸皮薄,一见生人就脸红,羞答答的不抬眼皮儿,难得一开口,轻声细语,笑不露齿。

姑娘容光焕发,神采飞扬,像一只即将开屏的孔雀。

正方的额头顶着浓浓的乌发,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看什么都带一点审视与疑问,既有军人之威武,又有文人之灵秀。

红润的脸上带着一丝笑意,使人感到和蔼可亲;但眼神里又蕴藏着一点含蓄的威严,会使你不得不肃然起敬。

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地游动着。

她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安静得像一滴水

老王脊背稍微有点驼,好像整天压着一副千斤担。

他站在那里,犹如一座铁塔,显得格外英俊魁梧。

这姑娘个儿高高的,肩膀宽宽的,胳膊粗粗的,辫子长长的。

这姑娘的腰肢像杨柳枝儿似的又细又柔。

他的肚子膨胀得像一个气打得过足的大气球。

那个人体胖肢短,肚子圆鼓鼓的,像一只青蛙。

他浑身都是圆圆的,特别是肚子像酒桶一般凸起来,人没到,肚子先到了。那肥腆的肚皮紧绷绷地鼓起来,像是用气筒打起来的。

经典中考素材2

成功,只不过是一种心态

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她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好自己的事。”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很使人感动,也很令人深思。

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在达官显贵面前是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可她并不自卑,而且还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总统的工作相提并论,足见其心胸的豁达与坦荡。一国之君也好,一介草民也罢,他们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所以,她每天都在认真地收拾红墙内的灰尘和垃圾,同时也把散落在心头的苦闷和迷惘一起清扫掉。

经典中考素材3

1、竞争

一位老人和一只猎狗成了这个庄园的主人。两个月后,猎狗不吃不喝,很快瘦得像一具标本。有一天,一只觅食的苍鹰光临庄园,猎狗蹿起冲向苍鹰狂叫,这天,狗吃了许多东西。醒悟的老人从山里捕回一只狼,拴在庄园外的一棵树下,从此,情况改变了:只要猎狗看到狼,猎狗便显得非常精神,并且食欲大增,一天天胖了起来——没有了对手和较量,没有了危机和竞争,猎狗便会走向死亡。

2、自尊

我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某国一位儿童父母双亡,幸被一富豪资助,从此衣食无忧并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常有媒体对其追踪报道,富豪资助的事迹也便时常见诸报端。大学毕业在即,又有记者采访,问其准备怎样感谢资助人。谁料,此人语出震惊四座:?不,我不感谢他,贫穷是最可耻的事,他用我的贫穷换取荣誉,我们是等价交换。?乍一听,此人言语似有忘恩负义之嫌,然深思之下,我不由得生出几许同情和敬意来——人并非因为贫穷便丧失自尊。这个孩子的成才固然要感谢那位富豪的关爱和帮助,但是,尊重不是怜悯。在媒体报道中长大的孩子,因为贫穷,因为常常被迫把这种羞于启齿的贫穷暴露给公众而受到的深深的伤害,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和体会呢?

3、价值(教育)

有一次到乡下,我们看到一位老大爷正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我们就问老大爷:“大爷您为什么不把它放在食槽里让牛吃,却放在那里呢。”老大爷说:“这种草料不好。要是放在食槽里,牛就会不屑一顾;但如果把它放在牛勉强能够到的屋檐上,牛就会努力吃,直到把草料吃完。”这真是有趣。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珍贵的?信手掂来的不是,价格最昂贵的也未必是。它就在我们不容易够到或者完全够不到的地方。

4、个性

大书法郑板桥的书法造诣很深,独树一臶,很有风格,但在成名前他曾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去揣摩、探索前代书法名家的字帖。功夫用得很深,虽无甚突破,仍练笔不止,以至睡觉时竟入神地在妻子的背上写来写去。其妻问道:“你在干什么?”郑板桥回答:“在练字。”“练什么字?”其妻怒道:“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是在别人体上缠什么?”真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一言惊醒梦中人”。郑板桥听后恍然大悟。从此,抛开别人的碑帖,脱颖而出,独创了自己的风格——板桥体。

5、蚂蚁的启示

蚂蚁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团结就是力量,永不气馁等。这里我也来讲一个关于蚂蚁的故事:两只蚂蚁想到墙那边去找食物,一只蚂蚁顺着墙往上爬,刚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如此反复了几次。另一只蚂蚁看到这种情况,就绕过墙到了另一边,等到第一只蚁爬过墙时,那只蚂蚁已将食物吃完了。第一只蚂蚁秉着那永不气馁、永不放弃的“美德”让自己失去了食物。这种事不仅发生在头脑简单的蚁国,在我们发达的人类社会里也屡见不鲜:一些作家一味地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结果让自己以后的作品与以前的作品一个风格,毫无创新,毫无新意。这难道不是一种不放弃的悲哀?可以说放弃就是新的突破,是超越自我的前提。轻言放弃是弱者,不言放弃是愚者,懂得如何放弃才是智者。

6、狐狸

老狐狸为了喂饱出生不久的小狐狸,不辞辛劳,到处觅食,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偷盗猎人布在陷阱里的诱饵。而小狐狸一旦长大,具有独自觅食的能力,老狐狸就毫不留情地将其赶出家门。如果有谁恋恋不舍,它就连抓带咬,将其逐走。老狐狸的这种前后迥异的亲子行为,用心良苦。大自然是残酷的,弱肉强食,几乎随处可见。只有敢于闯荡的强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狐狸,只是一般的动物,尚且知道为子女作长远的考虑。人为万物之灵,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理应比狐狸更理性。

经典中考素材4

发泄: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己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经典中考素材5

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

诗意在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伴随精彩的表现,一位位诗词达人进入大众视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令人动容,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

41岁的白茹云是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农民。她的抄写本上,密密麻麻誊写着20xx多首古诗词。一些硬纸板和老日志本的正面、反面都留下她对古诗词如饥似渴的印记……

2月7日,白茹云在家中展示多年来抄写的诗词。

白茹云在抗癌路上与诗歌结缘。在石家庄住院期间,她买了一本诗词鉴赏,最初是用来打发时间,后来她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字里行间,她寻找人生的感悟。白居易《放言》中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是她面对生活的写照。

白茹云也学着写诗填词。“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最能体现她学习古诗词的心境。“竹杖芒鞋轻胜马,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会坚持。”

如果说古诗词助添了白茹云克服困难的勇气,那么在武亦姝身上,兴趣让她自如穿越应试的夹缝。

“我们不会强迫学生背多少古诗词,古诗词学习也远不止一个背字,武亦姝的积累来自兴趣和坚持。”武亦姝的语文老师王希明对新华社记者说。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啊。”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周生说,武亦姝的这种感悟,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

诗词大会上发挥出色的姜闻页和侯尤雯,分别来自上海中学和上海文来中学。她们也像武亦姝那样,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流连忘返。姜闻页10岁时身高1米4,而她阅读过的书籍摞起来相当于她身高的两倍。侯尤雯除阅读外,还在学校里参加古诗文学习社团、辩论社。

“我平时不让孩子多看电视。但是,这个寒假,我和孩子一期不落看完了《中国诗词大会》,还把去年的第一季找出来回看。很少有电视节目能够让大人和孩子有高度共鸣,但是这档节目做到了。”上海市民小王说,“女儿告诉我,她感到诗意在流淌,有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经典中考素材6

一、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

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

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二)名家点评

(战国)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汉)司马迁: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唐)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明)朱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明、清)顾炎武: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志,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侩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谒夫子庙》

(现)钱穆: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经典中考素材7

当盘古用肩膀扛起蓝天时,他肩负的责任是为大地上、蓝天下所有生灵创造生存空间。于是他的血液流淌成江河,身躯矗立成高山,呼吸幼化为微风,泪水挥洒作细雨,当他用双肩挑起日月,他用生命成就肩负的责任。

当女娲用肩膀担起五色石时,她肩负起了为暴雨中的生命创造一方晴空的责任。于是,她燃起熊熊烈火,任滚滚浓烟暗淡她明亮的双眸,任红热炭火灼伤她的细嫩肌肤。当她用柔弱肩膀担起五色石飞向倾斜的天柱,她用美丽成就肩负的责任。

当大禹一次次用肩膀担起泥沙时,他肩负的责任不是自己一个小家的安危,而是天下苍生的忧乐。于是,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用毅力与洪水斗争,用智慧对洪水的纠缠,当他挺起坚实的胸膛,用有力的肩膀担起治水的重任,他用无私成就肩负的责任。(选自20xx年辽宁满分作文《肩膀》)

【所用话题】

题目:肩膀

【素材点拨】

列举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说明“用生命成就肩负的责任”。

列举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说明“用美丽成就肩负的责任”。

列举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说明“用无私成就肩负的责任”。

三个神话从三个侧面阐释了用什么来成就责任——肩负的责任,紧扣“肩膀”,强调为了个人、集体、民族、国家,要敢于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个沉重的主题。

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耳熟能详的神话为内容;以整齐匀称的语言,以连贯的气势,取得切合题意,又抓住读者的心的双重效果。

经典中考素材8

沃尔玛:不看文凭

排名全球500强之首的美国零售帝国沃尔玛,被管理界公认为最具文化特色的公司之一。《财富》杂志评价它“通过培训方面花大钱和提升内部员工而赢得雇员的忠诚和热情。管理人员中有60%的人是从小工做起的。”在沃尔玛,很多员工都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拥有一张MBA文凭,并不见得能够赢得高级主管的赏识,除非通过自己的努力以杰出的工作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但这并不是说公司不重视员工的素质,相反,公司在各方面鼓励员工积极进取,为每一位想提高自己的员工提供接受训练和提升的机会。在一般零售公司,没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根本不会被考虑提升为经理,而在沃尔玛,经过六个月的训练后,如果表现良好,具有管理好员工、管理好商品销售的潜力,公司就会给他们一试身手的机会。先做助理经理,或去协助开设新店,如果干得不错,就会有机会管理一个分店。因此,今天的沃尔玛公司的绝大多数经理人员,产生于公司的管理培训计划,是从公司内部提拔起来的。

经典中考素材9

一、平凡小事的加速发酵源于“正能量”

一件小事,但它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反映的是爱的传递。所以,它才会以加速度发酵,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曾经一度,因“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极端事件,让我们有过道德下降的担忧和焦虑。同时,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从这件小事的加速度发酵、传播,不难看到它带给人们内心的触动和产生的共鸣。

大家对这种爱心产生温暖的感觉,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对善的认同。正是这种理解和认同,穿透了世间的冷漠与轻视,用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理,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

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善心和爱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触发的机会。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让人“一看就暖和”的温柔,这是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深刻铭记。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评论,“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正如有人认为,此事释放的是“正能量”,自己看到了,有责任传递下去。

在现实中,“正能量”带来的正效应确实不少。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

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传递感动,就是“正能量”的传递。爱心无价,不分大小,“正能量”也没有强弱之分。爱心是春风,可以温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是火炬,可以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爱心是担当,是奉献,也意味着收获。爱心照亮四周,同时也温暖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完美自己,升华自己,幸福自己。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

我们不盲目伟大,我们只做伟大的一个分子,我们的社会就会伟大,我们的民族就会伟大,我们的国家就会伟大。

二、让我们相信人性的正能量

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的美好,我们的人性也并不总是那么的高尚。“小悦悦事件”、“彭宇案”都曾经一度让人们感到道德的迷茫:为什么好人得不到好报,为什么周围都是冷漠的目光?于是,有人沮丧,有人彷徨,似乎人们已经找不到方向,似乎社会已经失去了力量。但张丽莉、王世伟等六位龙江英雄的事迹一次次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社会也好,人性也罢,都有着像硬币一样的正反面,我们不要以为看到了一面就看到了答案,这个世界,有黑暗就有光亮,有失望也有希望。而这光亮与希望,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我们在报道中看到,当护士拉开窗帘,张丽莉看见照进病房的阳光,不禁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而在张丽莉、王世伟、荆百岁、谢尚威、高铁成、郭肖岐等人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阳光,那是人性散发出来的美丽光芒,也会让我们感叹世界的美好与生命的坚强。正如本报在27日推出的《发现黑龙江之美·大爱读本》对于六位英雄的解读,在他们身上,都有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心怀责任、目标坚定、乐观坚强、平凡可爱的特质,这些都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微茫,而在危难时刻,便会转化成闪电一样的力量。诗人说:“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但其实,能把人做好了,就是最大的英雄,就有无穷的能量。

我们相信,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善向上,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善良#from end。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而在前几天,著名教授易中天先生在来哈的讲座中,也一再强调,与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善良。这种人性的善良,用易中天先生曾经的比方,“就是全人类都能输的O型血”,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

无论是英雄挺身而出的义举,还是民众爱心涌动的景象,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一定会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而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最终一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力量,无尽的希望,像水融入着水,像光簇拥着光。

三、让“正能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

在危难时刻克服身体严重不适,用生命最后力气刹住车,靠在路边让乘客安全下车,哈尔滨市32路公交车司机郑新鑫被追授为三星级公交驾驶员称号。冰城再现最美公交司机。(20xx年11月05日《黑龙江日报》)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最美司机吴斌,德州“最美女医生”刘秀丽,邢台最美女医生余文丽……

最美司机、最美医生、最美教师、最美农民……如今,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正释放着一种最有力的“正能量”。他们仁者爱人、光明磊落的情怀,不仅感人肺腑,而且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进而悄然形成了一种“见贤思齐”的“蝴蝶效应”。

何谓“正能量”?

即正面能量,正向能量。或者说,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温馨幸福的动力和情感,都是“正能量”。

任何一个时代中生成的流行语的背后都有深意,也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恰如物理学名词“正能量”,早已不是简单的本意,而已上升为充满象征意义的一种信息,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它表达着我们扭转逆境的渴望,追求幸福的期待。

不是吗?

对于一个人来说,你知识很多,能力很大,能量很强。假如这种能量用在正道上,就是“正能量”,就会有所成就,利人利己,福祉无限;假如用在邪道上,就是“负能量”,不仅一生一事无成,还可能害人害己,祸殃无穷。

为什么有人满眼“灰暗”,有人却“阳光明媚”?为什么有人有太多的“伤不起”,有人却能乐观豁达地恬然一笑?为什么有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为什么有人并不富裕,却满脸洋溢着知足的微笑?笔者认为,其中有心态问题,但更因自身免疫力弱,周遭负面信息入侵较多。要知道,负面信息产生的负能量,也会击溃一个人,甚至感染一个社会。所以,我们应把内心负能量华丽转变为正能量,并尽量缩短转化时间。

事实上,每人都带着正、负两种能量,也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只不过我们没有重视它,反而让负能量占了上风。物理学告诉我们,所有能量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有正有负,不生不灭,相辅相成,并可相互转换。你不可能凭空从外界抓来一把正能量贴在身上,也不可能把负能量完全地赶出你的世界。但可做的是,找回并发掘自己的正能量,坚定我们的信心。

让自己充满正能量,首先要找一些正面的事去做。

对于一个单位、一个社会而言,“正能量”多了,“负能量”就少了,就没立足之地。比如,积极向上、善良诚信、公平公道多了,悲观无聊、猥琐阴鸷、贪婪自私就会少,等等。前者是正能量,散发一种强磁场。与这样的人交往,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能让人感受到浩然正气,让你活得风生水起,阳光明媚。激浊扬清的“正能量”,能为整个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而后者正好相反。

人心与社会需要“正能量”源源不断地濡养,同时,也需激发、提升和传递“正能量”。它是美化大千世界的光与热,是消除社会毒瘤的白血球,有利于弘扬正气、提振士气、扬善抑恶,蔚然成风。只有“正能量”被积聚、被点燃、被运用,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充满力量和温暖,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精彩和幸福。

经典中考素材10

曾几时,梦醒他乡,追梦,寻一方成功净土。婵娟翔空,谁知?梦已成梦,梦中,花开种种,游戈于香逸之间,邂逅,梦已破碎。心已随之伤尽!

静夜无声,唯泪似雨,思乡无颜而久久难以心怡。看时别逝,人生不干就此磅跎,拾碎梦千片,片片将之组合。视之,梦已成梦。更不干就此放弃,待燃希望之火,为故里绽一片星辉,方可报其父母,答我中华!

曾忆否,三千流水之下,曾仰天起誓,与之共尽观言,重回旧地,老木沧悲,白发早与时飘零。蓦然回首,誓言已消散,空守誓言徘徊在霜叶之路,霜红又一叶,由心一班叶落纷飞,孤叹一片深秋,秋去冬来,伫冬梅下,孤享一片香远逸清;不如化一方冬泥,孤享一枝清高。

繁世呈新种种,种种刺人伤,伤寒有一叶,叶知心愁!……

经典中考素材11

春节本是全国人民合家团圆的日子,一家老少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可就在令人欢喜的春节假期结束时,泰山天鹅湖景区里的一对黑天鹅生下的五颗天鹅蛋不翼而飞。两只黑天鹅发现蛋不见后,已经四天不吃喝,不停寻找自己的天鹅蛋。

丢失鹅蛋的一对黑天鹅已经四天不吃喝,在水中不停鸣叫。

记者得知消息后,即刻赶到天鹅湖景区了解情况。泰安市天鹅湖珍禽养殖有限公司经理李亚明告诉记者,天鹅蛋丢失发生在2月1日下午一点多,是饲养员路过天鹅区 时发现两只原本守在巢中孵蛋的天鹅全都离巢,并且伸长了脖子不停鸣叫,对靠近的人攻击性也增强了。“这两只天鹅表现十分异常,饲养员走近观察发现窝里的5 颗天鹅蛋全不见了”,李亚明说。

发现蛋丢后,景区工作人员立即调取了监控视频,发现了一男一女两名疑似嫌疑人的游客,起初这两人只是观赏拍 照,而后男子手指向天鹅巢,又随手比划出类似鹅蛋的形状,疑似发现母天鹅正在孵蛋。监控视频显示,当时景区内客流量较大,这两名游客返身坐在一旁观察天鹅 巢许久,逗留约半小时后,游客减少了,天鹅蛋也不见了。

李亚明告诉记者,孵化期的天鹅一般都不会离巢,通常是公天鹅守护,母天鹅孵化,它们会在进食期间轮流蹲守,嫌疑人也许就是趁两只黑天鹅轮守的空档期拿走了天鹅蛋。

公天鹅守护母天鹅孵蛋

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动物界为数不多严守“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因此被视作忠贞爱情的象征。不仅对爱情忠贞,他们的产蛋过程也十分辛苦。一般天鹅会 在3至5年成熟,成熟后的母天鹅每年只在春天“生产”一次,大约4—7枚蛋,整个孵化期为36天。在此期间,公天鹅一直守护在窝旁,母天鹅在尽职尽责地趴 在窝上进行孵化,几乎不离巢。然而即使如此细心呵护,孵化出的天鹅成活率也仅有50%。

此外,天鹅湖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未孵化的天鹅蛋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毫无用处,既不能食用也不能孵化小天鹅,即便摆在家中观赏,天气炎热时也有可能爆裂,且现在孵化已经中断,偷蛋之人现在将天鹅蛋送回来,这5颗蛋也不可能孵出天鹅了。

泰山天鹅湖景区已于2月5日向当地派出所报案,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经典中考素材12

(1)坚贞与反抗——《诗经·氓》、《孔雀东南飞(并序)》

这是一首弃妇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娶,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的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应是人性纯美的最早体现。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热情讴歌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2)追求与坚守——《离骚》

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到小人馋毁被流放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用一种磐石般的坚贞诠释人生的崇高,从而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他用一颗高贵的心灵挥洒出惊天动地的华章——《离骚》永远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

(3)追求与本真——《短歌行》

短歌不短,意蕴深长。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

(4)离苦与乡愁——《采薇》、《涉江采芙蓉》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5)生与死——《兰亭集序》

如何看待生与死?王羲之在本文给我们作了一个深刻的回答。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尽头都是要死的。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要珍惜时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积极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满了哲理思辨,从而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文笔洗练,文风纯正,发人深醒,令人回味。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生与死;人生意义;自然与心灵;生活态度。

(6)悲伤与旷达——《赤壁赋》

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人一生的处世态度。从古至今,能把这帖药用好的除苏东坡外,恐怕没有几人了。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意境的一种体现。屈原的忠心与烈节令人敬佩,然其“自投汨罗”的态度却让人不敢苟同;李白的豪放与飘逸让人欣赏,然其放纵无度的行乐与狂欢却让人不能认同。而东坡居士却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真君子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悲伤与旷达;悲与喜;审视人生;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花一世界。

(7)自然与人生——《游褒禅山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自然万物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由游山洞,作者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

经典中考素材13

5月8日晚,在佳木斯市第四中学门前,正当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危急时刻,28岁的女教师张丽莉一把拽开了身边的两个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底。

在佳木斯,昔日,刘英俊舍身拦惊马,感动龙江,感动全国。而今,张丽莉拼死救学生,再一次感动龙江,感动中国。

11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勇救学生的感人事迹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打电话给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向张丽莉及其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并转达对张丽莉的崇高敬意,赞扬她的行为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深厚慈爱之情,令人感动,可钦可佩。

省委书记吉炳轩得悉张丽莉事迹后,高度评价张丽莉在万分危险时刻,挺身而出,不顾生命安危勇救学生,表现了一个人民教师慈母般大爱胸怀,展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龙江的骄傲,教师的楷模,更是人民的表率和伟大的时代英雄。

作为一个和谐的社会,爱是不可须臾离开的。有了爱,才能有一个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汇集起广泛的“良心资源”,真正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有了爱,才能助推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有了爱,人们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明媚,生活的幸福。

大美大爱,也并非复杂,她是那样的简单具体,张丽莉的事迹证明,只要平时善待他人,以一颗柔软的心待人,就能在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同样,爱也需要培养,我们要让全社会理解爱、尊重爱,我们要关心为了爱而做出牺牲的人,精心呵护爱的土壤。

经典中考素材14

史蒂芬。霍金当代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

霍金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他不久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研究黑洞、宇宙论。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著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经典中考素材15

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艰难困难,玉汝于成!杰克·伦敦的经历只不过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经验和真理再实践了一遍而已。

上一篇:认知施工实习报告下一篇:“浙江省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获得者徐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