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语文渗透环保教育(通用12篇)
三下语文渗透环保教育 篇1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
洪前分校
陈晓霞
如何向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各种知识;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好这个主渠道渗透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环境美”。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目是写景的,其中的美景描述让人心情愉悦,如临其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会“读”,在阅读、朗诵中体会“环境美”,使学生的身心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使学生愿意关注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草原》一课,写道:“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教师可利用放录像片,使学生亲眼看到草原美景,并在配乐朗读中去体会草原之美。
二、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各册教材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教材比比皆是。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鲸》《蛇与庄稼》《彩色的翅膀》《只有一个地球》,《桂林山水》《鸟的天堂》《林海》等。课堂上在教这些课文时,只要教师们稍加指导,学生们就能领会祖国河山的壮丽,了解目前的环境状况,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如教学《鸟的天堂》,“优美流畅的语言,以”爱“为主线,描绘出一幅人鸟和平共处的画面,” 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称这里是鸟的天堂?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可以得到答案:鸟儿们在这里可以自由自在,没有人的打扰尽情地享受着真正属于它们的生活。可是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很难听到悦耳的鸟鸣,很难见到鸟儿们快乐的身影了。教师可以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为此做点什么吗?孩子对小动物天生的亲近感会让他们更懂得珍爱环境!立足教材在语文课堂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余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另外课后作业促使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环保知识,如: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可让学生读一读有关环保的书籍,摘一些有关环保的信息,办一份有关环保的小报,举行一次有关环保的知识竞赛等等。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有竞争性的,在活动中不仅他们更全面掌握环境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活动能力。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少命题(基础训练)都和环保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应在作文练习中指导学生去深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潜移默化地进行环保教育。例如:观察校园附近的一处景物,写一篇作文。教师可带领学生观看校园景色,指导写作;同时渗透教育:校园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校园的景物等。
教师还可布置一些“小练笔”,例如《保护地球,我做什么》、《假如只剩下人类自己》、《小学生与环保》等。这些题目以环保为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文笔能力,又渗透了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提高观察能力,是个很好的推动,这无疑对小学生的未来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2013年12月30日
三下语文渗透环保教育 篇2
一、巧用插图, 唤起环保意识
插图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的有利资源, 教师应活用插图, 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去联想。如利用《九寨沟》的插图进行多媒体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高耸入云的雪峰、色彩斑斓的大小湖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错落的平湖瀑布。当学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 美丽的插图会唤起学生的愉悦之情, 这种审美体验, 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 继而使学生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此时,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地球上, 除了九寨沟的美景外, 还有广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 还有沟壑纵横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城镇、马达轰鸣的工厂和矿山……学生会由衷地感叹:古老、慈爱的地球, 像母亲一样养育了千万种生命, 她宽容、忍耐, 为人类无私地奉献了一切。既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 我们应该从小做起, 从自己身边事做起, 爱护环境, 美化环境, 做一名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二、移情感悟, 激发环保责任
在语文教学中, 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环境教育外, 还可通过对比, 使学生产生环保危机感, 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 打破教材的顺序, 引导学生将大瀑布的昨天和今天放在一起交流。在谈瀑布“雄伟壮观”时, 随着学生的介绍, 大家一起欣赏昔日雄伟的大瀑布。在此设计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名游客, 看着眼前的美景, 你会怎样赞美它?”在谈瀑布“逐渐枯竭”时, 观看图片, 然后又一次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 看到这样的瀑布, 会说什么呢?”通过文本内容的对比、图片的对比、音乐的对比,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感觉落差, 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瀑布消失的那种惋惜之情, 而且认识到这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最后以“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 消失的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以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
三、分析朗读, 增强环保愿望
在语文教学中, 要凭借重点语句的分析、朗读, 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 激活学生的想象, 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鲜明、生动的画面, 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从而受到形象的感染, 激起情感的共鸣, 不知不觉地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如学习《五彩池》《沙漠中的绿洲》《美丽的丹顶鹤》《白鹭》《大自然的语言》等课文时, 通过分析、朗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特别是有表情地朗读, 让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 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所以在教学时, 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美丽大自然的优美语句, 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 进而增强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美好愿望。
四、利用契机, 渗透环保教育
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环保教育 篇3
关键词:课程资源 渗透 环保教育 生态文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绿色文明是21世纪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 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下面谈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环保教育的体会与做法。
一、选准语文教材,适时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资源,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例如:人加班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燕子》、《燕子专列》、《翠鸟》、《珍珠泉》、《咏柳》等课文,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图片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借助课件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对自然、对人文景观的热爱。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说明文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例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太阳》等。这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课文第四自然段后提问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学中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教师:“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环境科学知识,掌握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师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这些课文资源巧妙地进行环境教育。
二、在朗读训练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例如:教学《燕子》、《鸟的天堂》、《翠鸟》、《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我着重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利用语文课堂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是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因为语文书上有许多课文或描述大自然的奇妙风光,或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也有一些讲述因不受到保护而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故事,很多还配有插图,我们可以用这些优美的插图和文字熏陶学生,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引导他们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例如:开展环保手抄报、写环保征文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巧妙“渗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四、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习作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例如: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写“环保日记”,让学生记下自己每天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捡自己周围地上的垃圾,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保护一只小动物等日常生活小事。又如:教师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习作。每次作文前要安排学生参加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或观察校园、家乡的风景区,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来,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习作的方式写下来。通过对家乡优美环境的真实描写,抒发学生心中的真情实感。这样一来,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有对所见景致环境问题深深忧虑的,提出改善环境方面的自己的观点、见解等。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在习作训练中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習作素材。
《环保法》教育渗透 篇4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环保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环保的恶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合成塑料白色污染等已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法制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品德与生活》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社会思想和行为规范教育内容,通过社会“品德与生活”教学能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社会思想品质和行为意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安全、环保等法律知识,培养他们法律意识和知识对社会问题进行初步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为此,寓环保教育与科学教学之中是时代赋予每一位科学教师的义不容辞责任。
《秋游去》是我们二年级品生课的内容,“秋游”是一个学生无法自主决定的话题,“秋游带什么”一般都是由家长给准备的,到底什么是学生自己的呢?教师怎么对学生“出游”生活进行有意义的引导或指导呢?《秋游去》只教授最浅显的出游吗?我们现在提倡低碳生活,环保生活,在秋游过程中少不了环保这 个概念。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特意怎么将保护环境设为一个版块,让学生在普通的课堂学习中体会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他们对环保负责的观念行为,养成自觉保护环保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对保护环保应有的 道德和责任感。
平时在谈话和班会中也涉及到过环保的问题,所以大家对这一问题并不陌生,这节课上学生不仅了解到秋游的目的不仅仅是玩,在玩中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最重要的大家知道了如果没有我们大家对大自然的保护就不会有这些美好的体验。在教学设计中专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提出来,让大家列举在秋游中见到的破坏环保的行为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和现象的危害性,之后向学生讲明破坏环保是要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惩罚,专门板书我国关于环保方面的几个法律.
三下语文渗透环保教育 篇5
新城子明德小学
范善霞
环保意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养我们的母亲,我们同时还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地球。我们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湖海都是我们大家庭的成员。可是,由于人们不友好的行为,地球母亲和她的孩子正在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成为一个有环境素养的高尚的人,成为地球母亲喜欢的好孩子,成为社会的绿色小公民。
同时环境保护也是人类社会遇到的一个很难解决的一个新的课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汽车、机动车、摩托车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生活水平中。这些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使地球的环境越来越坏。这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所以环境保护成了全社会都关注的话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这唯一的人类生存空间,成了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道德修养的重视基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一. 阅读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阅读、讲读课文,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大自然中可爱的鸟兽虫鱼,如《走,我们去植树》、1 《小动物》、《珍珠鸟》等,这些课文的教学目的除了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美丽祖国的热爱之外还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壮丽的河山,可爱的鸟兽虫鱼对美化我们生活环境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保护它,爱惜它。课文上完后还要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如《沙漠中的绿洲》一课中写了植物,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有着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绿色植物以它的光合作用的高强本领,使大地充满生机,使人类得以生存的发展。人类的衣食住行,乃至精神世界,不可一日无植物,地球上要是没了植物,也就没了动物,人类也就无法生存。总之,在课文阅读中,有着纵横交织的无数的环保教育的渗透铺垫。
二.在作文课中渗透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话、作文课中有不少环保方面的材料,如《节约用水》、《特殊的葬礼》等,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如在《节约用水》这一课说话课时,先读这样一则报道:江苏省人口密,人均占有水资源仅1518立方米,缺水严重,人们为了得到水,对地下水的不合理过量开采,已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漏斗区不断扩大,地面沉降加剧。在一些干旱地区,大量吸收地下水使地下水明显降低,加上人们不合理的垦殖和放收,森林和草原遭到严重破坏,使这些地区极易产生“黑风暴”而刮走大量尘土。同时,使大片土地荒“沙漠化”。可见这样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水是非常不恰当的,而我们 每人每天要饮水用5公斤左右的水。我国是个12亿左右人口的大国,大家不妨计算一下,我国人口每天消耗多少吨水?学生通过计算后说:“全国每天饮用水消耗600万吨水。”我说:“600万吨水!也就是说一宽60米,深10米,长10公里的水库盛装的水,这才是一天的饮用水量,那么一年的使用水量呢?再加上农业生产和其他部门的用水呢?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了。所以,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应该学会节约每一滴水。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如何节约用水的。”有了上面的材料作为养料,同学们争先恐后都抢着说呢。这一节课较抽象的“要我说”的作文课马上变成了“我要说”的生动有趣的讨论课了。同学们对节约用水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意见。
三.语文活动课中渗透环保意识
语文活动课既有语文性,又有活动性。怎样在语文活动课中渗透环保意识呢?我认为,在语文活动课中可以在课内外组织学生参观周围的社区环境,对社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对社区环境中的良好现象进行宣传。可以多举办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墙报,还可以开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讨论会。目前我结合“环保绿色工程”的精神,首先让同学们看了一节“环保知识”的书,然后让学生写了“谈谈环境保护,我如何从现在做起”的读后感。同学们都谈得非常透彻深刻,然后,我又让学生做了“保护绿色工程”的宣传,最后让学生出了一期“保护绿色工程”的板报。至此,“保护绿色工程”的环保意识已深入了学生 之心,使他们感受日常生活与环境有着息息相关,从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中,发现并探索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学会善待地球,形成与环境友好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积极参与我们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行动。
化学教育中渗透环保知识论文 篇6
摘要:人类与自然环境彼此利用、依存,然而在给当今社会化学工业的发展污染了人类的环境,阻碍了人类健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提升学生对于环保的教育,结合化学的实验对于环保知识进行渗透教育。
关键词:环保教育;化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人类和环境彼此依存,在当今社会物质我发展的现在,能源结构不断发展,废弃污水的排放都具有污染环境的效果,这样不仅对于环境有危害,也阻碍了工业的发展,因此在教育工作得过程,尤其是化学教育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思想知识,只有在教育中注重保护环境,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注重保护环境,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思维,科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社会的情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化学学科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化学教学知识与环保知识理念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以基础的教学知识为基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因素融合化学知识于生活中,充分利用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培养其科学素养,虽然化学知识可能有些枯燥,但是我们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以现行的教材为载体,加强化学的教学。虽然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尤其是应用渗透教学法,使学生有意识的.将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增强学生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在化学教学中首先把握好知识,将知识和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结合教育知识进行备课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的进行。
一、结合化学教学,渗透环保知识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包含众多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及防治、温室效应、酸雨,白色污染、臭氧层空洞、室内装修污染等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比如在教学中要介绍物质的性质以及危害,讲述物质危害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教学中强调污染以及防止污染得重要性。关于温室效应等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运用学生获得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到温室效应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是地球升温,导致冰川融化等,对于目前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极其恶劣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温室效应的方法,人类应该控制战争,控制固体废物燃烧等,加强环保意识,增加植树造林,有助于生态环境改善。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知识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化学实验教学,通过检测环保知识的教育实验,例如检测雨水的pH值、测定水中的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实验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及认识能力。例如:“对某些有有毒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实验,应采取一定措施,或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这样做,一方面是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对实验室空气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而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学生对做实验一般都很有兴趣,但为什么要严格控制试剂用量却并不明确。如在检验SO42-离子的实验中,学生认为加的试剂量越大效果就越明显,故一次加入很多BaCl2溶液,我向学生讲解:“氯化钡溶液是一种有毒物质,水体中含钡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l,过量的BaCl2溶液转入废液,倒入地下会造成水质和土壤污染,而BaSO4溶解度很小,只要少量的SO42-和Ba2+就可观察到不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这样既节约试剂达到了实验效果,又净化了环境。这样在教学实验中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及保护环境,又可以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开始践行环境的保护。
三、密切联系实际,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教师应及时搜集化学环境保护有关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并将这些资料结合到日常教学中去,比如每天的空气质量日报、水泥厂和石灰厂排放的烟尘、造纸厂和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汽车排放的尾气等。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加强锻炼学生的自主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与教学有关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知识学习中,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环境保护要落实在行动上
进行环境保护中不止要进行纸面上的教育,应该注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实际中应用这些教学方式方法。要让每位学生都可以从自我做起,增加基础化学知识对于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充分利用能源、节水、节电、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用品、减少废弃物污染、防止旧电池的污染、防止室内空气污染、不用破坏臭氧层的喷发胶、分类处理垃圾等等”。只要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环境状况就会发生改变。
五、开展多种活动,进行环保知识教育
由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要十分注意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创设一种人人参与的环境和气氛,让每位参与者真正动起来——不仅是动口动手,更重要的是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思考人的作用和责任。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奠定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提升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动,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是我国的目前非常重要的行动,加强环保知识更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基本理念,贯彻执行这种教学理念,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为了孩子,为了学生要努力肩负起作为一个教育者的重要使命,将化学中的环保教学知识贯彻实行。
【参考文献】
[1]胡明星,宿辉.绿色化学理念在高等化学教育中的融入[J].黑龙江高教研究,(07).
[2]赵晨旭.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08).
[3]王月辉,张尊举,王红蕾.绿色化学理念在大学化学教育中渗透[J].才智,(15).
[4]茹婷婷.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轻工业,(01).
[5]唐建生.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03).
[6]田大惠.绿色化学理念在大学化学教育中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7]冯辉霞,郭静威,王毅,雒和明,张德懿,李思良.绿色化学教育与大学化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因而, 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课程, 理所当然肩负着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使命。寓环境教育于小学语文之中, 让环境教育在语文课上绽放异彩, 成为环保教育的沃土,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 我就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问题谈谈我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环保因素,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各册教材中, 可以渗透环保教育的教材比比皆是。只是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因素, 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像《桂林山水》《林海》《迷人的张家界》《草原》等这类课文直接描写了祖国山河的状丽秀美,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材从正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 展示有关图片或者播放有关录像, 创设情景, 让学生在欣赏优美风景的同时展开想象, 然后再引导学生欣赏描写美丽大自然的优美语句, 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状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这样, 学生很容易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从而唤起同学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保护大自然, 创造美好环境的意识。教材中也有写各种各样动物的课文, 比如《珍珠鸟》《松鼠》《雪猴》《鲸》等。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渗透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 生态平衡的知识, 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在语文教学中, 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环保教育外, 也可以利用课文中提供的反面例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让学生自觉地投身到改善生存条件、保护环境的行为中去。如教《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 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 充分理解黄河由利于人类生存变为威胁人类生存的根本原因, 在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思中懂得保护和治理好生存的环境, 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进而增强环保意识。再比如, 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 先引导学生将塞物凯达斯瀑布的昨天和今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使学生深深地为瀑布昔日状观景象的消失感到惋惜, 再引导学生探究形成这样强烈对比的原因, 使学生知道这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最后, 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环保资料”, 资料中的例子和画面都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听觉, 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此时, 学生的情感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 并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和紧迫感。
总之,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潜心提炼教材, 注重挖掘环保素材, 便可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 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画面, 创设交际情境, 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而现实生活中有关环保的话题相当多, 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有一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呢?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画一画。教材在设计上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不但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而且把单纯的环保行为和口语交际相结合, 有利于知行统一。为此, 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认真观察, 在课堂上认真交流, 让学生大致了解到生活垃圾的来源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 并用通顺、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然后让同学相互合作, 画一画处理垃圾的方法, 这样,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同时,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 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 学生和别人的交流能力以及待人处事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也从中学会了自觉地关爱身边的环境, 提高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 读写相结合,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仅仅利用教材因素进行环保教育是不够的, 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读和写的训练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首先, 孩子们求知欲望强, 好学上进, 对周围自然界充满了好奇, 教师要把握时机, 指导学生看些有关环保知识的书籍,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和生态平衡知识。
其次, 在写作训练中增强环保意识。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而写作能力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 思想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 以增强环保意识是完全可行的, 也是行之有效的。
比如, 我在教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之后, 引导学生写了读后感。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呼吁人们行动起来, 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人类耐以生存的环境等。在教学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后, 我引导学生运用文中学到的方法, 观察并描写一处景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 产生了保护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并且在作文中表达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让学生写想象作文, 也不失为培养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一种方式。比如写《假如我是一棵大树》, 让学生从当前山林毁坏严重, 森林火灾繁多, 人们为谋私利滥砍滥伐等现象入手, 道出大树希望受到人们的正确对待。再比如写《未来的家乡》, 让学生畅想家乡在十年、二十年后的变化, 使学生对家乡美好的未来有一种强烈的向往, 激发了学生保护家乡环境, 建设家乡的热情。
再次, 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 组织学生参加有关活动, 拓宽环保教育空间。比如, 我抓住本市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这个契机, 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到本地区所存在的环境问题, 然后写出有关的调查报告, 并向有关部门写建议书, 同时还参加有关环保的征文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 增强了学生的小主人翁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激发了学生为“创卫”和“创模”做出贡献的热情。后来, 我班有很多学生在“创卫”和“创模”活动中表现优秀, 被评为创卫小标兵和创模小标兵。与此同时, 我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除此而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保护日等组织一系列的活动, 使学生受到环保教育。
三下语文渗透环保教育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环保教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实施环保教育,从小树立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适时地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争做环保小卫士,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呢?在这里,笔者谈谈在语文教学生涯中的一点做法和感受。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①小学阶段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从生理发育还是从心理的发展来看,小学都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孩子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今后的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②语文课堂是培养一个人意识的基础。语文作为小学的主要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一个人的意识的基础,正确的意识有利于客观世界的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好多文学作品也从不同的側面引导孩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其中的一方面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生态问题也频频出现。像最近爆发的H7N9禽流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的结果。应该从孩子做起,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途径
①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不少,特别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更是很多,通过不断的朗读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鲜明、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形象的感染,激起情感的共鸣,不知不觉地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通过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不但可以净化心灵,还可以陶冶情操。因此,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应从自己做起。这样抓住学生的情感,引起心灵的碰撞,实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②在写作指导中渗透。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而写作能力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思想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过程中有机将环保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每个学期安排一两次环境教育内容的作文,做到写作训练与思想教育统一、相辅相成,环保教育题材的作文因地制宜,不脱离实际。通过观察、访问、调查,收集真实生活事例,这样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小河水质污染的问题,学生可通过观察现状,调查了解水污染的原因以及以前碧水清澈的盛景。通过对比,一定能写出情文并茂的好文章,能激发保护小河的使命感。除了课内作文,教师还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征文比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了保护好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意识。③日常行为规范中培养环保习惯。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本身就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环保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中注入环保教育内涵:从减少噪音开始,要求学生课间安静;从节约能源开始,要求学生离开教室随手关灯;从保护水源开始,要求学生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从减少白色污染开始,要求学生不用薄膜袋和一次性餐盒;从爱惜森林开始,要求学生保护好课桌椅;从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教育开始,要求学生不食用野生动物;从保护大气层开始,要求学生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垃圾,讲究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在日常行为教育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轻声慢行、仪表整洁、不追逐打闹,爱护花草树木、讲究卫生等文明素养在环境保护教育过程中便不断形成了。
三、教育者必须具备环保知识和意识
我们知道,人类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的城市污染、水资源的匮乏等已给我们的生活、发展带来了影响,使我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人力、财力资源去防治灾害、治理环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不乱丢垃圾,爱护一草一木,节约每一滴水,每个工厂都不乱排污水、污气,每个人都懂得树木、青草能增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能减少噪声。每一片森林都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就不会轻意有破坏环境的行为,那我们的环境就会整洁,空气就会清新,水就会清澈。所以,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并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去影响下一代,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去珍惜环境、爱护环境。作为人民教师,不能只把前人总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根据社会、时代的要求,把现实的、实用的知识和意识传授给学生。作为教师,必须首先为人师表,在思想上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从而在无意识中影响学生,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三下语文渗透环保教育 篇9
沧州市运河区南环小学
张帅
进入 2 1世纪 ,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水资源严重枯竭、土壤沙漠化、沙尘暴肆虐、臭氧层空洞扩大、旱涝灾害加剧、物种减少……这些已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将要毁灭在我们自己手里!”尽管环保人士发出了震聋发聩的警世之音 ,但人们的环保意识仍相当淡薄 :一次性筷子仍大行其道 ,铺天盖地的白色污染仍有增无减 ,水电资源的浪费触目惊心 ,更不用说滚滚的黑烟遮蔽了蓝天 ,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污染了有限的可饮用水源……这一切都源于人们没有良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因此唤醒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已成为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这一学科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既有思想性 ,又富形象性 ,文道结合 ,易于感染学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融入低碳理念,还要让低碳生活走进我们的课堂,要真正把节能、绿色、环保等概念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从而培养学生一种低碳的态度,进而携手共同打造我们绿色的课堂、绿色的学校、绿色的社会。
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分析课文,挖掘教材中的低碳环保素材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编入了不少有关环保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至少包含了以下方面环境教育的内容:
1、礼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环境是人类劳作、生息、繁衍和赖以生存的空间。煦暖的阳光、峻峭的山峰、澎湃的大海、肥沃的原野、广袤的草原、芬芳的花草,这些壮丽的自然景观流入到作家的笔下,成为我们进行环境教育的好题材。如:一年级上册《四季》、《阳光》,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荷叶圆圆》、《夏夜多美》、《画家乡》、《春风吹》和古诗《村居》、《小池》等。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北京》、《四季的脚步》、《秋天》和古诗《赠刘景文》《山行》等。这些课文不但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更是学生产生了护美的欲望。
2、讴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生物,与自然界其它生物物种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同样也是大自然的家。《鸟的天堂》是渗透环境教育的最好教材。当然,还有多篇课文都涉及到环境教育的部分,我认真的分析教材,挖掘深意,启迪学生的心灵,认识到优美的环境不仅需要人们去创造,更需要人们去保护,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3、敲响环保警钟,呼唤环境保护。地球本来是美丽的,但是由于人类的破坏,现在地球已经是“百孔千疮”了,所以大自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语文教学中制订教学目标时,先多一分环保之心,把它融进教学目标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在课堂上选择最佳的切入口,有的放矢地进行环保渗透,抓住课堂的点点滴滴增强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比如:童话《去年的树》,虽课文本意是赞美鸟儿和树这一高尚的友情,但从鸟儿的眼睛折射出它对人类破坏环境的无奈,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人类乱砍滥伐的严重性,它破坏了鸟儿的家园,致使有的鸟儿面临灭绝。这种生物界的失衡,最终将导致人类社会遭到严重破坏。我以童话形式渗透环境教育,更易为小学生接受,并真正从内心受到教育。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渗透低碳环保意识。语文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我们要针对备课内容,拓展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接受低碳环保教育知识。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时,我采用了课件演示,让学生亲眼看到张家界迷人的景色。由于张家界的景色我们以前都没见过,师生只能凭空猜测,我通过课件,使张家界的景色栩栩如生,让学生大开眼界,在心灵深处掀起情感的波澜。为了渗透低碳环保教育,我此时进行反向思维教育,向学生展示了张家界具有举世无双的奇异景观的同时,我话锋一转,指出这样的美景如果遭到破坏,就是糟蹋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通过现身说教,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应该和破坏环境的坏现象作斗争。此时向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在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环境、低碳环保的种子。
三、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课外活动,渗透低碳环保意识,落实低碳环保行为。
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语文教学,它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还注重课外活动,要求内外结合“大小”课堂结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教师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后,我让学生也学邓小平爷爷那样,参加植树活动,亲手种一棵树、一棵苗。比如学习了《美丽的小路》一课后,结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身边的垃圾》,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在春游之前学习《失物招领》,谈谈春游我们应该怎么做,在春游中学生就能多一份低碳环保之心,做到不丢垃圾,看到垃圾能主动捡起来。学习了《“红领巾”真好》一课后,学习课文里的小朋友做一块爱护小鸟、小草或小树苗的宣传板。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低碳环保意识,丰富低碳环保知识,落实低碳环保行动。
三下语文渗透环保教育 篇10
教学目标:
一、认识一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二、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二、对“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教育学生爱护树木、鸟类,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融化、伐木”等词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流利,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猜谜谈话导入新课。
1.猜谜
又到村里去。(打一大类植物)
2.说说树的用处。
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有关树的童话故事《去年的树》,看看我们会有什么收获。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把生字词读准确了。
2.说一说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三、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通读全文。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同桌读,要求边读边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完成屏幕出示的练习题。(课件出示)(教师巡视,学生读书3分钟)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它唱歌)。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树不见了),她着急地找呀找,问过了(树根)、(门)和(小女孩),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唱起了去年的歌)。
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
1.读课文两遍。
2.查一查有关环保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二、对“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小鸟为大树唱歌的动画,教师配音。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棵大树和一只小
鸟是很要好的朋友,听,这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条正动情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画面呀。同学们,你们说,是吗?
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再来读美丽的故事《去年的树》(出示课题)。
过渡:同学们上一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已经能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那么这篇童话故事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呢?(小鸟、大树、树根、门、小姑娘)她们进行了几次对话呢?(4次)请你们用波浪线划出小鸟说的话,用直线划出大树、树根、门、小姑娘说的话。
二、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1.指导学习第1组对话。
(1)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第一次是谁和谁的对话呢?(小鸟和大树。同时板书小鸟——大树好朋友)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地惜别。大树说„„小鸟说„„(学生串读对话。)(幻灯片出示对话)
(2)你们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对话的?请你也找你的好朋友来练一下这组对话,好吗?(生就近找一位好朋友读,师指导)
(3)学生读对话,老师评价。
(4)再请一对朋友读。
过渡: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感觉到这对好朋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我们的男孩子来当大树,女孩子当小鸟。咱们一起来对对话看,好吗?(男女生分角色读)(教师根据情况评价、指导)
2.自学三组对话。
过渡: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来练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生自由练习)
(1)、指定一个小组读,问: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学
生评价)
A、小鸟应该读得更焦急些。我觉得这样子还不够焦急。
B、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再活泼一点。
C、我觉得树根应该读得悲伤一点。因为树根和树它们两个是命运相连的。就等于是好朋友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死去了,他们应该是很悲痛的。
从同学们的评价中,我们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作为主角的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地体会把握。那么就这样,让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小鸟说的三句话。
(幻灯片出示小鸟说的三句话)
(2)再指定一个小组朗读。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知道大树到哪儿去了吗?(板书:火柴、灯火)
三、角色扮演,体验感知。
是啊!小鸟焦急地寻找着她的好朋友大树,那么我们谁愿意来做一回小鸟?把这令人感动的场面表演出来呢?就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着,你在谁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读。明白吗?你们可以用自己的话,小鸟,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没有)
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样?你说
你们是不是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你们怎么呼唤的?你们从小鸟的一声声呼唤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板书:珍惜友情)那么让我们再来观看小鸟寻找大树的全过程,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四、观看动画,融入情境。
1.播放全部动画,教师配上音。
过渡:同学们,小鸟为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我们的眼前似乎又出现了去年小鸟为大树唱歌的情景,(板书:唱歌)让我们带着
这种感情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小鸟看了灯火几次,她会怎么想,有什么话想对大树说吗?你们现在就是这只小鸟,请你们静静地凝视着灯火,把想对大树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写后汇报)
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板书:信守诺言)。
五、拓展延伸,交流升华
同学们,读这一篇美丽的童话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想说,你想对谁说?比如说对伐木人„„想对谁说,就对谁说。
1.对小鸟
2.对伐木工人
3.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出示查找到的资料以警告人们爱护鸟儿、爱护树木。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个美丽而又令人深思的童话故事,一起为小鸟和大树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一起为大树的离去而伤心,那么让我们站起来一起共同祝愿:愿我们的世界---诚信之花遍地开放;友谊之树万年永存;环保之河绵延不绝!
七、作业
1.写生字词语。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浅议环保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篇11
关键词:语文;环保;教学
初中语文课处处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等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来带动全社会,提高整个国民的环境意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初中語文课教学责无旁贷的重任。
一、发挥语文教材中渗透的环保思想
1.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一批蕴含环境伦理思想的文章,仅现代文部分就有:《斑羚飞渡》《向沙漠进军》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还很少有人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来研读这类课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我想,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站在环境伦理的高度来认识、体悟文章内涵,那么就能在人性得到升华的条件下,主动地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因为环境伦理是生态意识的核心,伦理的觉悟才是人最彻底的觉悟。
2.练习题精心设计对当前普及环境伦理意识十分有益。学生经过深思,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的生态道德观可以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如,《斑羚飞渡》课后练习三:“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向沙漠进军》课后练习四:“收集资料,了解沙尘暴袭击中国部分省市的情况,并在班上交流。”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正是教师努力唤起他们的生态良知,并诉诸切身行动的最好契机。
二、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
利用语文课堂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知道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共同家园,污染和破坏环境,实际上是在损害人类生存的家园。但在传授环保知识时,教学方式可多样化,把理论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张晓风的《敬畏生命》一文时,我尝试结合史怀哲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指导学生阅读。起初,学生的认识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对文中描述的植物的种子长久地飘洒备感惊讶。我就向他们介绍环境伦理的先驱者史怀哲的观点:“一切生命都有生命意志。”“敬畏生命”之内涵,是对生命持一种敬重感,是爱护生命,保护生命。基于这种认识,学生对文中“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等语句有了深切的感悟,学会关心其他生物的生命。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环境污染越来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利用教师这一岗位的特点,为打造我们绿色、美丽的家园贡献出一点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应渗透环保教育 篇12
由于高考在高中教育中的指挥棒作用, 取得高分成了整个高中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教育大纲所要求的知识, 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各类考试题目成了教育的目的, 但显然这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世界、了解人类发展的过程, 从而建立个人的价值观, 发掘自身的兴趣, 建立个人的发展规划。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通过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启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下面我将以低碳社会与化学教育为主题进行讨论。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 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 能源结构的变化, 化学工业的发展, 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 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 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 所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如何将保护环境渗透到化学教育中, 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体会到自己身边社会环境的变化, 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以及自身使命的认知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激发兴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举例子。教师应结合教育大纲, 将知识点与学生们可以接触的身边的事物相联系。比如, 一氧化碳的污染。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罐泄露, 大量一氧化碳释放在大气中, 导致25, 000人死亡, 50, 000人失明。对于这则事故, 除了对于死者的默哀外, 更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简简单单的化合物一氧化碳能够造成人体中毒, 究竟是一氧化碳的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导致了它的毒性, 在帮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这种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更深的了解, 同时, 如何应用化学知识防范和解决危机也是一个形成环境意识的契机。比如在讲解一氧化碳的诱毒机理的过程中就让学生了解到了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会和人体的血红蛋白相结合, 从而使血红蛋白缺失了携带传输氧的功能, 最终导致人体缺氧从而死亡, 同时也正是由于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当这一物理性质, 使得一氧化碳不容易扩散, 所以在解救的过程中要将患者搬离污染区至空气清新的地区。
为了让学生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可以在介绍了一氧化碳的例子之后进一步探讨关于二氧化碳的污染。通过对二者性质的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化学结构的奥妙和精细。同时随着全球变暖的加速, 作为元凶的二氧化碳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要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 让学生们在了解了二氧化碳物理、化学性质的同时也感受到它对于身边生活的影响, 从而拓宽到更广阔的领域。
【三下语文渗透环保教育】推荐阅读:
三下语文德育渗透教案07-27
三下语文词语08-22
三下语文生字组词07-02
三下语文复习要点110-10
三下语文词语积累1课件10-08
苏教版三下语文 雪儿 教学设计10-12
苏教版语文课堂作业本三下答案07-27
小学语文渗透美育教育05-30
小学语文渗透法治教育11-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