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下语文 雪儿 教学设计

2024-10-12

苏教版三下语文 雪儿 教学设计(共10篇)

苏教版三下语文 雪儿 教学设计 篇1

5、雪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过渡:“我”和雪儿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一读,不会的字可以查字典。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有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卡片词语,指名认读。(2)理解词语

明媚:(春光)鲜明可爱。

信使:奉派传达消息或担任使命的人。

快慰:痛快而心里感到安慰。(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剩”“鸽”“捡”“盼”“线”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以及“哀”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一读

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

3、指导读“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五、学习生字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引导学生用钢笔描红。

4、反馈,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六、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过渡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雪儿的故事。

二、精读赏析第2、3段

1、出示幻灯片,问: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学生说。

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在课文中用——画出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想的句子。

2、出示幻灯片: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蓝天上那飘浮悠悠的白云„„

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作者的怜爱之情。

4、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交流“于是,我更盼望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我为什么更盼望呢? 指名读文中的句子。

三、精读赏析第4——6段

1、自由读第三部分,看看哪些动作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2、讲读,出示幻灯片:(1)“啊”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还有哪个词也可以表现这种心情?是什么使“我”如此惊喜?

(2)“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你听懂它在叫什么吗?

“我”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动作表现?(3)雪儿渐渐地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此时变得——(),高兴的是什么?得到的安慰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2、教师小结。

五、作业

1、写近义词

本领()似乎()快慰()向往()忠实()于是()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5、雪儿

洗澡 盼望 ← 敷药

取名

渴望 ← 飞越万水千山

传递信息

快慰 ← 欢呼 望着 喃喃说道 轻轻捧起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下册学过的课文《生日礼物》吗?文中的小朋友过生日,妈妈送给他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那是一份怎样的生日礼物?(一只非常漂亮的小鸟)结果怎样?(小男孩把小鸟放飞了)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小鸟有关的课文《雪儿》,看看文中的小男孩与小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感知大意

1、小声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一读:勾画出生字词语多拼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2)二读:长句、难句作上记号多读几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三读:一边读一边想,了解课文大意。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互相纠正字音,讨论生字的识记方法。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正音、评议。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生字

1、给“熟”“阻”“递”“弧”找“朋友”,比较区分。

2、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用钢笔练习书写生字,要求尽力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重点指导“哀”“熟”“递”“弧”等字。

第二课时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词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1、自由朗读第1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1)全班交流。

(2)引导:当你生病了,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你会有什么感受?(孤单、寂寞)

(3)指导朗读: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过渡:这里,爸爸给我带回了一只白鸽。爸爸带回的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鸽呢?

2、带着问题默读第2段,一边读一边勾画相关语句。(用“”画出)

(1)全班交流。这是一只受伤的白鸽。它的翅膀受了伤,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哀伤。相机理解词语“哀伤”。

(2)面对这只受伤的白鸽,你有什么感受?“我”和爸爸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用“”画出有关词语:洗澡、敷药、取名)

(3)爸爸和“我”的精心呵护,让“雪儿”发生了什么变化?

(4)从此以后,“我”和雪儿朝夕相处,我们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相机理解词语“飘飘悠悠”)他们还会看到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5)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对“雪儿”的怜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3、指导朗读、感悟3~6段。

(1)一天一天地,“我”和“雪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爸爸对信鸽的介绍,更加深了“我”对“雪儿”的了解。“我”从爸爸的口中了解到些什么呢?

全班交流。(相机指导理解词语:“艰难险阻”“蓝天信使”)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对“雪儿”的赞美。

(2)终于有一天,“我”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的“蓝天信使”雪儿飞起来了。“我”是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啊!

引读:啊,我为雪儿欢呼!

师读: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生一边听一边想象雪儿高飞的美丽姿态)

指导朗读第4段。

(3)“雪儿”能展翅高飞了,就要离开精心照顾它的小男孩了。美美地读读第5~6段,用“”勾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交流勾画的句子,指导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体会下面三个句子。

①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着我,似乎在感谢我,又像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你从加点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雪儿养好伤即将离开精心照顾它的小主人,它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能代雪儿说说心里话吗?

指导朗读:读出“我”和雪儿的不舍。

②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望着这位点缀春光的“蓝天信使”,顿时觉得自己的腿伤轻了许多,心里十分快慰。

美丽的雪儿飞走了,虽然我们有点难舍难分,但我的心里却十分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感到快慰呢?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我在默默地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带着喜悦的心情,读出对雪儿的不舍和祝福。

4、是啊!雪儿该走了,“我”多么舍不得它,它也多么舍不得离开“我”,真是人鸟情深啊!但雪儿属于广阔的天空,它应该到广阔的天空中去搏击风云,自由翱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和雪儿一样,伤好后去开创自己的美好生活!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讨论交流,畅谈体会

1、学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小男孩说什么吗?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指名结合课文,说说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四、摘抄优美词句。板书设计:

2雪儿

精心照料:洗澡 敷药 取名

放飞蓝天我:轻轻捧起 望 快 慰

雪儿:望 感激 祝福 人鸟情深

苏教版三下语文 雪儿 教学设计 篇2

与以往教材相比,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更加丰富, 按人文专题编排课文单元, 更利于人文精神的教育, 更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可以说在教材的改革上迈出了一大步。但是课后“学习活动”的设计不能很好地再现编者的设计意图, 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弥补教材的不足, 就会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我们可以从《美国语文》的设计特点获得教学设计的启示。

一.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的便捷路径

《美国语文》课后有详细的阅读指导, 学生可以阅读资料, 按照栏目提示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活动。《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 (作者:哥伦布) 课前的“阅读指导”栏目中呈现了“作家资料”, 在“背景知识”栏目中提供了与选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关于作者哥伦布的介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份; (2) 学习经历; (3) 航海经历; (4) 人生目标; (5) 航海的条件。这些资料经过了编者的精心提炼, 对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在“背景知识”一栏, 介绍了哥白尼所处的探险时代, 其他探险家的活动, 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产生这次伟大航行的时代土壤, 同时还呈现了哥白尼航海的路线图, 使学生对这次伟大航行具有更直观的印象。在“文学与生活”栏目, 提示学生从自己现实生活的角度审视课文中的人物经历, “阅读理解”“思考”“应用”“文学聚焦”提供给学生一个解读文本的路径。“文体介绍”“写作技巧重点”“构思”“写稿”“修改”等栏目在写作的每个程序都给予学生指导, 可见,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的便捷路径。

启示一:在教材不利于学生自学的情况下,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的自学提供路径;不少教师编订学案, 在学案上为学生提供自学材料、学习方法和加工过的学习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这是个很好的尝试。

二.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关联”的理念落到实处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教学的目的, 最终是要培养学生能在工作、生活中恰当而熟练地运用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 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 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联系, 使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也一定程度地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理念, 但从整套教材看, 关于“文学与生活联系”的教学设计零星散见于几篇课文中, 不成序列, “语文与生活相关联”的指向并不鲜明。

《美国语文》每篇课文前后都设有“文学与生活”栏目的学习活动, 这些活动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中与生活的联系。文本阅读前提醒学生注意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课文前“文学与生活”栏目的设计是:“联系你的经历:有一句格言‘只要你有梦想, 你就能够做到’, 然而, 有一些梦想, 比如, 乘小船环游世界或是发明治疗绝症的方法, 不只是有愿望就能做到的。一个人要实现梦想就需要经济的支援。即使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也需要为他的航海事业寻求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他的很多篇航海日志都强调了新大陆有丰富的资源, 这样才能保证伊丽莎白王后在读了他的航海日志后, 决定继续对他进行资助。”这段材料提醒学生关注实现梦想的现实可能性, 并且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语文能力可能在解决问题中发挥的作用。在“文学与生活”中的一个小栏目“日志写作”中, 这一意图更加明显:“有些人认为环游世界的航行不值得资助, 得不到足够的回报, 你认为怎样才能让他们接受这个想法进行资助呢?就这个题目, 在你的日志里写一篇有说服力的文章。”这个设计可以看出学生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水平, 而这一水平将成为学生学习的起点。这个设计的潜在课程是: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 生活中离不开语文, 哥伦布的航海日志一定程度帮助他赢得了女王支持, 使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哥伦布的成功可以丰富我们的经验。由于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这一涉及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示二: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并在阅读中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经验和能力, 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对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训练, 设计的“生活”指向要更加明显。

三.思维训练更加科学

思维训练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使用专门设计的教授思维技能的课程, 另一种是将思维训练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近年来, 专家们更倾向于认同后一种训练方式, 因为,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训练方式不仅指向思维能力训练, 同时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但苏教版语文教材问题的设计不够理想。比如, 《象山那样思考》 (苏教版必修一, 作者:[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文后的问题是:狼的嗥叫对牧羊人和猎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只有山能够“客观”地去听狼的嗥叫?研读《象山那样思考》, 说说山与猎人、牧羊人的“思考”有什么不同?这三个问题都是基于对文本的解释, 提出问题时, 对哪种思维品质的训练指向不明。

《美国语文》文本后的“问题指南”栏目之下, 除了“文学与生活"之外, 还有“阅读理解”“思考”“文学聚焦”几个栏目是以思考题的形式呈现的。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课后部分学习活动的设计如下:

【阅读理解】

1.哥伦布看到景色之后的反应是什么?

2.根据哥伦布的叙述, 为什么当他和船员到达那些房屋的时候, 里面空无一人?

3.哥伦布打算在这个岛上停留多长时间?

【思考】

〈解释〉

1.你怎样判断岛上的美景给哥伦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论据支持)

2.哥伦布选择送回西班牙的“样本”, 最大的初衷是什么? (分析)

3.根据哥伦布的叙述, 第一次与当地人相遇是怎样进行的? (概括)

〈评价〉

4.如果哥伦布写作的目的是请求进一步支持, 那么它在心明自己探险活动的价值方面做得如何? (做出你的判断)

〈应用〉

5.如果这篇描述是由一名船员写的, 将会有什么怎样的不同? (假设)

6.如果这篇描述是由一名观察到船员们活动的美洲当地人写的, 将会有怎样的不同? (假设)

这些设计呈现出以下特点:

思维训练的层次性更强, 目标指向更明确。前三个问题基于文本的信息把握和筛选, 只要仔细阅读, 就易回答, 能力层级较低。后三个问题设计需要一个人的概括、分析、综合、假设、推断能力, 比第一组问题要难,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 学生将得到更高级的能力训练, 问题设计由浅入深,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兼顾了学生思考训练的深度和广度。

注重批判思维能力的训练。批判思维是指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比如, 识别字里行间的假设, 识别偏见、情感因素, 识别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等等。西方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人们把批判思维看做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把它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人们提出, 增强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 应该把它放在教改的重要位置。《美国语文》的设计体现了这一理念。

尼德勒 (Kneedler, 1990) 将批判思维的技能分为十二种, 其中之一是“区别事实、观点和合理的判断。能识别那些没有明确表述但可推想得到的假设、观点和结论”, “你怎样判断岛上的美景给哥伦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论据支持) ”“如果这篇描述是由一名船员写的, 将会有什么怎样的不同? (假设) ”这些问题的设计, 正是训练学生推想一种假设或对推想的假设提供论据的能力, 同时, 后一问题还指批判思维的另一技能, 即“比较异同点。能比较各种人物、观点, 同一时刻或不同时刻的情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启示三: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注意:第一, 依据学生的水平, 注意问题的层级性和目标性, 水平高的班级, 问题可以大一些, 整一些;水平低的班级, 问题可以小一些, 多一些;注意由浅入深, 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第二, 有些问题的设计要带有情景, 问题来自生活。第三, 创设良好的批判思维氛围, 以论题为中心, 鼓励质疑与争论, 强调不要只给出观点, 还要给出理由, 鼓励学生接受发散式观点和自由讨论, 让学生在向别人的观点挑战时感到安全, 要教会尊重不同的见解。

《美国语文》的设计并非尽善尽美, 但教学内容的确定性更高,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学习与借鉴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马浩岚.美国语文———美国中学课文精选[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

[2]张承明.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3]闫平周鸯.语文比较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苏教版三下语文 雪儿 教学设计 篇3

课始,通过谈话采访,让学生畅谈在哪里看到过广告?然后引出“猜广告”的游戏,明确话题要求我们说什么,怎么说。

二、 观看广告,评说广告

观看、欣赏多媒体播放的儿童广告——“青蛙王子儿童牙膏”“旺旺O泡果奶”“益儿益新一代功能性食品”,然后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及其理由。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孩子相互评价、补充、质疑、解答,并有意识地小结、点拨优秀广告的特点,如画面生动、文字简洁、音乐动听等。最后,让同桌发散思维,交流生活中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及理由。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要实现口语交际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就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因此,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播放学生熟悉又喜欢的多媒体动画课件,让孩子想说、敢说、爱说。而有意识的追问、引导、帮助和激励评价,搭起了学生互动评议、补充、质疑的桥梁,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由敢说、爱说发展为说得越来越清楚、明白,由说课内广告迁移到课外广告,拓展了学生思维。

三、 出示实物,引导设计广告

第一步以家乡融安的特产——金桔为例,让学生观察其形状、颜色、品尝其味道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广告语的特点,合作设计广告,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师生结合板书“广告的特点”进行评议和即时修改。第二步由学生个人尝试为自己准备的喜欢的小物件、小商品设计广告,并带着小物件上台来形象地展示交流所编的广告语,由学生互动评议,生成修改建议。教学时善于创设交际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尽可能真实、自然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积极主动交际,提高训练质量。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激励评价,以培养其自信心,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

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篇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体会打比方、作比较、列举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既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说明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两亿年前,地球上生活着那些动物吗?(恐龙)现在恐龙早已灭绝,(出示恐龙视频)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恐龙。板书课题。

2、那你最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呐?(引导学生设疑)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

茂密

轻型

凶猛

两亿

漫游

望而生畏

牙齿 匕首

谜团

吊桥

展翅高飞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4)齐读生字词语。

2、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4、理清层次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2)给文章分段。

(3)概括文章内容,用上“课文先写了——再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句式。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指生读第一自然段(2)两亿年前恐龙生活的环境怎样?(茂密的森林、沼泽地)

(3)恐龙漫游整个世界说明什么?(恐龙的数量多自由自在)

小结:恐龙的种类有多少呢?他们的形态是怎样的呢? 他们又是如何生活的哪?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五、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漫、猛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漫: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写法。

猛: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3)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板书设计: 20、恐龙 神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述课文;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体会打比方、作比较、列举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说的。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2)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板书:雷龙、剑龙、三角龙、梁龙、翼龙、鱼龙、霸王龙

(3)这些恐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是怎样具体介绍恐龙的特点的?

(4)齐读第三自然段。

(5)这一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哪一句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6)再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二、三两句话说的是什么?

(7)不同类型的恐龙有哪些特点呢?

雷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作比较

梁龙:“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起路来像是一座移动的吊桥。”列数字、打比方

剑龙:“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根利剑一样的尾刺。”列数字、打比方 三角龙:“三角龙的头上长着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有的角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列数字 鱼龙:“鱼龙能够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翼龙:“翼龙的身体两侧长着两个翅膀,它高高飞翔的时候就像是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打比方

霸王龙:霸王龙就是一种食肉恐龙。(8)你还知道哪些种类的恐龙?

2、读第四自然段

(1)那么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一些什呢?(板书:食物:食肉、食草)

(2)你是从哪个小节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小节来读一下

(3)那么它们又如何繁衍后代呢?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板书:繁殖:卵生)

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感悟一下恐龙的千奇百怪的形态特点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3、导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请说好所每句话的意思。

三、课堂总结: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恐龙,可是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科学家们设想了好多种原因,(课件出示)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想同学们长大后可以去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还可以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样的恐龙,它会有什么特征? 作业设计: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画出你喜欢的恐龙。

板书设计: 20、恐龙

雷龙 庞然大物 梁龙 身体很长

剑龙 有剑板和尾刺 三角龙 有三只大角 鱼龙

游泳

翼龙

长着翅膀 霸王龙

大脑袋、短身子

课文21 槐乡五月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五月“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写出ABB词语。教学准备: 多媒体,观察槐花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现在,来到云龙山上,就会闻到阵阵清香,那就是槐花。老师布置大家休息日去看看,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2、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篇和槐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设疑。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或者你能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

3、认读字词

(1)出示词语

槐花 肩膀 挎着 摆动 顿时 拌菜 咸的 大蒜 炒饭 芝麻

白茫茫 喜盈盈 甜丝丝 白生生 傻乎乎 香喷喷

(2)指名读,齐读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引导学生记忆生字: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2、理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1)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3)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

三、细读理解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听读评价。

(2)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槐花多、美)白茫茫:还知道那些和这个结构一样的词语。

(4)哪些词语表明槐花多、美?

2、想不想带我们到槐乡看一看?学生自由读,指名感情朗读。

3、出示“有的槐花……”句。自由读,思考:

(1)这句话写了什么?这两句话中有几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成什么?

(2)读一读,从这比喻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出示:“嗡嗡翁……啪啪啪……”句,(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小蜜蜂在说什么?从小朋友的脚步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小蜜蜂在说:

小朋友在说:

(2)谁能读出这种喜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4、出示:中午……这时候……在香海中了。

齐读:你闻到了什么?有几种味道?从“浸在香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朗读:读出这种香气四溢的感觉。

7、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槐、挎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挎:左右结构,注意右下不要多加一笔横。

咸:里面口上的横不能丢。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背诵课文第一段。

2、记忆理解字词。

3、写出ABB词语四个。板书设计:

21、槐香五月

花 多

槐花

花形可爱

花美 花 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默写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重点强调易错字。

3、指生朗读课文。

4、说说槐花的样子,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段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全班交流。(2)指名读第一层

这一层是写谁的?理解“傻乎乎”。什么情况下会傻乎乎的? 小朋友为什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呢?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层

这一层是写谁的?从中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吗?你喜欢他们 吗,为什么?(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相机板书 2、学习第三段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自由读一读,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想不想尝尝做槐乡孩子的感觉?男同学扮演小小子儿,女同学扮演小姑娘,试一试。

4、学习第四段自然段(1)齐读

(2)说说五月为什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你喜欢槐乡吗?喜欢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

(4)讨论: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抒发情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作业设计:

1、朗读背诵课文。

2、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3、完成课后第三题。板书设计: 槐香五月

孩子 勤劳能干 人美 热情好客 淳朴可爱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义,学习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解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我们学过有关大海的文章,还记得吗?

2、大海这么美,你知道海底又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板书课题——海底世界,去看看海底是什么样的。

3、理解题意: “海底”后面加上“世界”说明了什么?你想知道海底是个什么样吗? 我们就来通过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1、自由读课文,完成要求。标出小节号

画出生字词,学习字词。

注意长句子的停顿,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词语 海底 窃窃私语 汪洋 危险 肌肉 旅途 遇到

蜜蜂 长途旅行 遇到 攻击 伸缩 爬行(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4)齐读生字词语。

(5)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理解个别词语意思。(6)借助重点句,指导分段。

1、朗读课文第一节思:海底世界怎样?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2、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特产丰富。3、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海底世界的?

4、结合“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尝试分段。5、学习概括文章内容。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底、窃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底: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为点不能忘掉。

窃:上下结构,穴字头。

缩:右边的“宿”要写得紧凑些。旅:右下不能写成“氏”。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3、查阅海底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 22、海底世界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二)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二)指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白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见过)

2、(放录像)你们看,这就是大海!那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就象一堆堆白雪,多美呀!你可知道,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放录像)欣赏海底世界。

4、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想:为什么说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出示: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理解:波涛汹涌、宁静 换词理解:依然

2、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

3、对,海底的小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理解:窃窃私语

用“窃窃私语”说一句话。

4、听(播放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读一读描写声音的句子。

5、大海中就这些声音吗?(不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省略号)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省略了其他的声音)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声音?指名说。

6、连起来说一说。

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

一样

,有的像

一样

,有的像

一样,有的像

一样

„„

7、引读: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8、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像是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啊。看来,看似宁静的海底还真热闹!让我们一起奏响这美妙的乐章。齐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海底不仅声音奇异,动物活动时也各有特点。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小节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指名回答。这样的构段方式叫—总分。

3、这节中写了哪些动物的活动?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答案。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动物名称

活动特点

4、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一读,要把活动特点读出来。

5、小结: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它们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就在这快与慢、进与退、动与不动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它们的活动方法不同,说明了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很奇异。

四、学习第四节。

1、那海底的植物又有什么奇异的地方呢?课文的第四小节我想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学习。

2、出示学习目标:

(1)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这段话是采用什么构段方式?

(2)作者从哪两个两个方面来描写海底植物的差异?

(3)文中与“多种多样”意思相同的一个词语是。

(4)“„„”省略的可能还有哪些颜色呢?请说出四种来。

3、教师小结:在海底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看到动物各有个的活动特点,欣赏到差异很大的植物,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五、学习第五小节

过渡:海底物产丰富又体现在哪儿呢? 齐读课文第五小节。

六、小结全文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海底世界畅游了一番,了解到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动物活动的特点多种多样,植物色彩形态也是多种多样,海底地形奇特,矿产蕴藏丰富,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 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

这也是赞美海底、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再读!

2、学到这,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呢?

3、让我们捧起书本,再一次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七、课外延伸

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海底世界。

八、总结升华:

海底是神秘的,海底是诱人的,这节课上我们所了解的只是海的一部分。只有用智慧的钥匙,用渊博的知识,才能真正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同学们,蔚蓝的大海在静静地等待着你们去开发。

作业设计:

1、画一幅海底的美景。

2、写一段话,围绕中心句。3、完成课后第五题。板书设计: 22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大尖哥和水杜娘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课

1、读课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指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

2、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沉香救母》

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呢?(日月潭)————太阳、月亮(板书)

4、绍日月潭: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

5、你想知道日月潭的来历吗?请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简单谈一谈。

4、检查认读字词:

(1)出示词语

剪刀 商量 危险 漆黑 集体 躲藏 阿姨

饥饿

社会 冒险 英雄 千辛万苦 翻山越岭

(2)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3)齐读生字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2)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描写)。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动人”什么意思?

(3)在这美丽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动人传说,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个别字。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漆:注意漆的右下半部分的书写。集:注意右上四横。

冒:上宽下窄。

越:右边的写法。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3、了解一下中国的传说故事。板书设计: 日月潭的传说——动人 太阳 月亮 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哥和水杜娘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默写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你能把日月潭的传说讲一讲吗?(指生复述课文)。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提出大纲: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结果如何。

指名一生说说故事的梗概。(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大尖哥和水社姐降服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让人民重新见到了光明。他们自己却化作了青山。)(4)文中哪一节写出了故事的起因么?(第二小节描写了这一个内容。)从哪个词能看出当时情况严重。

4、默读第3节思考:(1)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

(2)文中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的办法不行?(一筹莫展)“一筹莫展”是什么意思?(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办法也没有)我们从什么地方看出人们“一筹莫展”呢?理解降服恶龙的两个条件:水性好;要有金斧头和金剪刀。“哪儿去找呢”都说明没有办法?

(3)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比较:比较哪个句子好,说说为什么? A、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B、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舍已为人、为民造福

默读思考:这一节讲了什么?按地点不同可分哪两层?每层的内容什么?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4)说说他们是怎样和恶龙决战的?(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等词语。)

比较句子:

A、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B、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5)练读这两句话。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2)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3)重点读:“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

(4)想一想: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5)提问:回到潭边,他们是怎样跟两条恶龙斗争的?(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结果怎样?(砍死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人们又见到了光明)这是故事的高潮。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指明回答大意。

(2)观察书上插图,回忆全段内容,讲述日月潭的故事。

(3)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个怎样的人?(人们永记住那些为民除害的英雄)

作业设计:

1、朗读背诵课文。

2、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

3、看一篇你喜欢的传说,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日月潭的传说 拿到(发展)救出

见到光明 大尖哥 化作青山 水社姐 化作青山

习作7 教学目标:

1、读懂李文,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见闻真实、明白、通顺的记录下来。

2、帮助学生掌握日记的一般格式。

3、在练说的基础上仿造例文写一篇日记。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能真实、明白、通顺的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同时要对日记的内容有所选择。教学准备:

投影仪、以往学生的日记、雷锋日记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前段时间刚刚学完雷锋叔叔,当时同学们找了好多雷锋的资料,其中有很多是雷锋叔叔写的日记——出示。你看,雷锋叔叔把发生事都记了下来,所以,雷锋叔叔虽然不在了,但是这些事情我们还是能知道得一清二楚。

2、写日记有好多好处你,看,这是以前毕业的学生写的日记,老师读几篇你来听听。

3、如果我们也用笔,把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身边的事情记下来,即使过去再久,也不会忘记的。那日记怎样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日记。板书——写日记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思考: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指名回答

(1)格式不一样:日记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2)日记一定要写当天发生的事情。

2、学生再读例文,体会文中趣味。

找出文中有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为什么有趣?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三、练习书写日记

1、学生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

带领学生回忆今天你看到了什么?做了哪些事?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 小组交流。同位说一说

2、指名说,集体评议。

3、学生练写。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4、自己写完修改。作业设计: 完成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写日记

第一行:日期、星期几、天气 格式 正文:

当天发生的事

第二课时

一、同位互为修改日记。

注意语句的通顺,事情的完整。(尤其是格式的正确)

二、指名朗读,集体讲评。

指名朗读。

提出优点和欠缺之处 学生修改作文

三、誊写作文。

练习7 教学目标:

看图认识五种花,读通两则谜语,并能猜出是什么花,能用几句话写出最喜欢的一种花,让同学们猜是什么花;写好钢笔字,一个字有两个捺笔,须分清主次;熟记八条成语,学写毛笔字;练习以“我的一张照片”为话题,具体有条理地说话。教学重、难点:

用几句话写出自己喜欢的一种花。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用字词、猜谜语、写谜语。教学过程:

二、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目。

(2)明确练习要求。

(3)借助拼音,指导学生读词,要读准字音。

(4)投影出示这五种花朵,请学生说说每一种花朵的颜色、样子等,要求,能抓住每种花的特点说,并且按照你好一定的顺序,说话要流畅。并随机请学生说出这种花的名字。(5)请学生在书上把花名与相应的花朵连上线。(6)交流连线结果。

(7)提问:你最熟悉其中哪一种花?关于这种花,你还了解些什么,用一句或几句话向大家介绍介绍。(抓住特点介绍——实物观看)

2、教学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让学生说说读谜语遇到生字怎么办。

学生练习读谜语。指名朗读,正音。

请学生说说,从谜语中看出每种花各有什么特点(抓住事物的特点——特征),请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回答。

猜一猜每一则谜语各指什么花,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

教师随机出示“仙人掌花”与“荷花”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两种花的特点。编写谜语,注意突出事物的特征。

3、教学第三部分

(1)指名读题。

(2)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强调要写出最喜欢的一种花,要抓住花的特点写,但不要写出花名。

(3)在学生明白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用几句话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

(4)师生随机点评有没有抓住花的特点写,句子是否通顺。发现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给予表扬。

(3)学生练习写句子。

(4)请部分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并由他点名请同学猜猜写的是什么花,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评议。

(7)请没有在全班读自己写句子的同学与周围同学交流,互相猜、互相评。

(8)对没有抓住特点的句子,举一两个例子组织全班同学口头修改。作业设计:

再练习写几个花的谜语,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练习7 郁金香 樱花 杜鹃 昙花 牡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出示成语,理解成语意思。

2、朗读成语、理解意思——能联系实际解释就联系实际解释。看图理解

3、交流:你是怎么学习这些成语的,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引导点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成语在意思有关联,读起来押韵上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指名背诵,集体齐背。

4、用上一两个成语说句话。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

(1)请学生自己观察“途、蓬、透”。每个字有两个捺,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强调“一个字有两个捺笔,须分清主次”。(2)教师以“途”为例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作业设计:

背诵8个成语,练习写钢笔字。用上一两个成语写句话。板书设计: 练习7 烟波浩渺 一碧万顷 游人如织 谈笑风生 一帆风顺 风平浪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我家的一张照片)、1、启发谈话,揭示口语交际话题“我家的一张照片”。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讨论说话的顺序。每个人根据自己说的需要确定顺序。

4、请学生从影集中选出一张最喜欢的照片,自由练说。

3、指名说,通过师生评议,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要介绍清楚照片上有什么人,照片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拍的。按照顺序观察图片。

(2)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要把话讲具体,讲得有条理。想想当时的做法、想法。(3)要讲真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4、练习。

(1)分组练习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2)每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

(3)让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

(4)写好后,请同学们交换影集欣赏,相互交流,增强了解,也进一步练习说话。(5)注意写话时,注意语句的完整,同时注意写作的要素要清楚。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毛笔字的重点是写好两个笔画:“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

(1)指导学生分析“及”“乃”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讲解要领边示范书写“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特别注意写字有困难的学生,并及时帮助。

2、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作业设计:

练习说话——看不同照片,讲清照片上的故事。板书设计:

苏教版三下语文知识点 篇5

一、照样子写词语。

1.湛蓝 乌黑 粉红 碧绿 翠绿 嫩黄 淡黄 浅蓝 紫红

2.金黄 雪白 瓦蓝 奶白 火红 漆黑 银白 铁青 桔黄

3.黄土 白云 绿叶 绿树 青草 红茶 红花 黄沙 白银 白纸

4.ABB式词语有:金灿灿 银亮亮 红艳艳 白花花 绿油油 黑乎乎 黄澄澄 红彤彤 红通通 白茫茫 黑压压 沉甸甸 慢腾腾 阴森森 笑嘻嘻 香喷喷 轻飘飘 湿漉漉 骨碌碌 喜盈盈 亮晶晶 孤零零 毛绒绒 胖乎乎 水灵灵 笑哈哈 圆溜溜 响当当 笑呵呵 脏兮兮 胖嘟嘟

5.风儿沙沙 春风徐徐 小雨沙沙 大雨哗哗 流水哗哗 雷声隆隆 闹钟嘀嗒

6.“有”字开头的四字词语有:有利可图 有机可乘 有根有底 有始有终 有口难言 有恃无恐 有求必应 有志竟成 有气无力 有名无实 有声有色 有条不紊 有口无心 有眼无珠 有备无患

7.“无”字开头的四字词语有:无地自容 无风起浪 无理取闹 无病呻吟 无计可施 无话可说 无能为力 无恶不作 无价之宝 无微不至 无拘无束 无中生有 无法无天 无可奈何

8.ABAB式词语有:雪白雪白 火红火红 碧绿碧绿 通红通红 乌黑乌黑 商量商量 讨论讨论 打扫打扫

9.AABB式词语有:飘飘悠悠 认认真真 仔仔细细 马马虎虎 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平平展展 热热闹闹 高高兴兴平平安安 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清清白白 快快乐乐 欢欢喜喜

10.形容自立自强的词句:坚强不屈 百折不挠 乐观向上 自强不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你不怕困难,困难就怕你。

11含颜色的四字词语:.红艳欲滴 瑰丽多彩 灿若云霞 梨花似雪 桃花嫣红 桃吐丹霞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碧水蓝天 芳草绿野

二、词语搭配。

优秀的选手 惊人的毅力 淡淡的清香 懂事的孩子 参加比赛 赢得荣誉 轻轻捧起 急切地询问 不屈的精神 动人的微笑 坚强的姑娘 天大的不幸 承受痛苦 传递信息 咕咕直叫 高高地托起 美丽的弧线 明媚的春光 金黄的眼珠 鲜艳的花朵 失去知觉 施展本领 喃喃说道 安心地养伤 嫩绿的小草 感动的泪水 朵朵的白云 惊人的毅力 战胜困难 询问情况 飞越高山 重重地摔下 蓝蓝的天空 清澈的湖水 紫色的葡萄 热闹的集市 充满希望 向往未来 温暖的手 意外地发生 勤劳的手 灵巧的手 五颜六色的晚霞 勇敢地承受 飞快地穿过 惶恐地望着 轻轻地问道 小心地摘下 一道弧线 一只信鸽 一对翅膀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3.读了《雪儿》,我觉得文中的小姑娘是一个心地善良、向往自由、爱护鸟类的孩子。

清明时节,细雨纷飞,许多人回乡扫墓,这让我想起了《清明》中的两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牧

6.金灿灿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引来一群美丽的蝴蝶。小河河面映着蓝蓝的天空,再加上岸边碧绿的柳树,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10.小女孩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妈妈会高兴的。”“爸爸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四、反义词。

生气(开心) 诚实(说谎)

小心(马虎) 淡雅(浓重)

节约(浪费)成功(失败)

出现(消失) 清楚(模糊)

五、造句。

1.询问……① 妈妈详细询问我的在校学习情况。

六、写话。(写一写“我”和雪儿告别时的场景。)

雪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篇6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雪儿》,你们看,雪儿飞来了!

(出示展示飞翔的雪儿图)同学们,这就是雪儿,你们喜欢雪儿吗?请你说一句喜欢它的理由。

2、可是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出示受伤的雪儿图)它飞不起来了,你看,它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怎样?你会怎么办呢?

3、你们说得真好,我们知道作者此时正受伤在家,十分孤独寂寞,她看到受伤的雪儿,又会怎么想呢?

4、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对雪儿格外同情,那么她又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2、3小结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

(生读、画、师巡视)

2、交流。

3、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4、小黑板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①我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以及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范读)

③读得怎么样?你们也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6、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二)学习课文(4-6节)

1、在作者的细心照料下,她的盼望终于实现了。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

3、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

4、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学生从“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动作的有力,姿态的优美)

6、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我们配上轻快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配乐表演读)

7、看到雪儿终于翱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是啊,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我”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它悉心的照顾。我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我们之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挑战读。

(4)齐读。

10、“我”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我”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全文,迁移练习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我”帮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愿意把它写下来吗?……

苏教版三下语文 雪儿 教学设计 篇7

一、现阶段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在对选修课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没有话语权

高中语文课程的相关标准在对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概念的概括上已经表示得很清楚了, 也就是说选修课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规划需要在依据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 而且高中语文选修课也不应该沦为必修课的补充内容和为了应付高考而开设的课程。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学生在选修课的选择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切实保证学生在对选修课内容选择中的主体地位。相关的教材编写者应该也对实际教学工作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中预计会产生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目前, 国家批准出版的选修教材有很多, 学生找到感兴趣的应该并不难, 因此, 哪怕教师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的统筹兼顾, 也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独立选择。但实际情况是, 学生在对教学材料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完全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 对教材和课程内容的规划与安排往往由学校全权决定。教材和教学内容已经是事先由学校定好的, 教师在进行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其实也只是以选修课之名, 行必修课之实, 导致原本应围绕学生的兴趣导向来进行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变成纯粹围绕高考这个目标, 使所谓的“选修课”名存实亡。在高考的这种大环境下, 学校在对选修教材的选用上必然是紧跟高考方向的脚步。本来就已经变为的“选修课”又受到额外的打击——“选修课”只会出现与高考有关的内容。

2. 教学手段陈旧呆板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的。以保证共同基础为前提, 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进行适当的引导,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独立规划。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进行培养, 并且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实际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中, 教师往往在教学方式上仍然沿用传统上陈旧呆板的模式, 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或者是学生完完全全地自习, 这实际上是与新课标的种种要求与精神严重相悖的。从根本上讲, 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导致教学方法的单薄和重复, 由于高考的束缚教师往往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应有的主观能动性, 在对学生语文知识结构的构建上更注重系统性和统一性, 以更好地为高考服务。这样一来, 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其个性化发展也失去了根基。

二、落实好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学的思考

1. 深入理解课标, 更新教学理念

为了切实地全面、深入地理解新《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首先需要对选修课本身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一个人的自身发展上, 这就为教师在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用上提供了更大程度的支持。新课程中, 语文这门学科本身的基础性和实用性被表现得更为明显, 同时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也给予了更多重视。相比其他传统的教材, 这套教材散发出更为浓郁的人文气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要侧重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 在教授《史记》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详细考证、秉笔直书的精神以及自尊、自爱、自强的生活态度。

2. 以高考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展应当是以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依据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旗帜鲜明地表示语文课程的评价不应当过于注重评价本身对学生的选拔作用。但是, 在高考的压力下, 考试评价的选拔作用未有丝毫的改变——不管怎么说, 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为了高考而服务的。所以, 我们需要开发出一种把选修课程与高考相结合的模式。

参考文献

苏教版三下海底世界原文 篇8

jī ròu(肌肉)

wēi xiǎn(危险)

mì fēng(蜜蜂)

shēn suō(伸缩)

gōng jī(攻击)

yù dào(遇到)

pá xíng(爬行)

cháng tú lǚ xíng(长途旅行)

二、给多音字组词。

shēn(人参) cáng (躲藏 )

cān (参加) zàng (西藏)

níng (安宁) chā (差距 )

nìng (姓宁) chāi ( 出差)

三、把下面句子画线部分用成语来表示。

1、海底植物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五彩缤纷)

2、海底植物形态各不相同。(千姿百态)

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悄悄地说话,声音非常小,我们听不到。(窃窃私语)

四、仿写句子。

1、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鸡一样唧唧。

2、水里有鱼 ,有虾 ,还有水草。

新苏教版三下平移和旋转评课 篇9

1、从生活中选取熟悉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中选取大量的、儿童熟悉的学习材料,如火车的运动、电梯的运动、国旗的升起,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平移和旋转,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概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平移和旋转”是属于描述性概念教学。周老师借助丰富多样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内涵。如用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悟它们的外延。这样,从感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体验、理解概念,并建立表象。从而达到不用理论性语言的表达和记忆,学生能深刻地烙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特别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时,学生列举的例子很多,如关窗户、关门等形象的描述其运动样子。

3、让学生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理解和认识平移和、旋转,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

周老师在本课中设计了比较多的体验活动,如玩平移: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让学生平移到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玩转盘:让学生将指针A旋转一圈、旋转四分之一圈,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苏教版三下语文 雪儿 教学设计 篇10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结构特点

苏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新教材, 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国家首批通过的五套高中语文新教材之一, 也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得到评价最高的国标本高中语文新教材。该教材自2006年秋始在我省推行使用, 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在苏教版教材的教学使用过程中, 我们可以发现苏教版教材把单一的文选式教材结构改变为跨文本、超文选的块状的教材结构这样一个特点。

传统的语文教材, 虽然也先后发生过几次变化, 但始终是单一的文选式结构。一本教材五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四五篇课文, 一个单元一种文体, 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知识, 一个单元一个训练点。初中如此, 高中也是如此, 形式单一。而苏教版教材跨文本、超文选的块状的教材结构, 则不仅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更有其科学的内涵。“块”, 是这一次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新的课程理念。长期以来, 对语文学科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由“点”到“线”, 由“线”到“网”, 由“网”到“块”的变化过程。所谓“点”, 就是认为语文素养是由一个个知识点构成;所谓“线”是认为语文素养由听说读写四条线构成;所谓“网”是认为语文素养是由网状的双项目标构成。而新的课程理念则认为, 语文素养是一个块状的结构, 具有很强的模糊性、混沌性, 是无法清晰分解的, 更是无法合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 苏教版必修教材呈现为一种块状的结构。一个模块 (一本书) 由几个专题构成, 每个专题, 由两三个小板块组成, 每个板块或者一篇课文, 或者两三篇课文不等, 以板块为单位组织学习活动。这样的“块”状结构, 一方面体现新的语文课程理念, 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所谓跨文本、超文选, 就是学习材料突破了单一的文本形式, 每个专题也不再是单一的文体。这样的安排, 既是为了体现语文课程“块”的特点, 也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教材, 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价值, 拓展教学的空间, 丰富教学的形式。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 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四种:一是学科取向;二是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三是社会问题取向;四是混合取向。所谓学科取向就是指以学科自身的逻辑为根据, 围绕学科核心结构来组织课程的倾向;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是指根据学生的心理结构、围绕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来组织课程的倾向;当课程以适应或改进社会生活为目的, 围绕主要的社会问题组织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当课程综合考虑学科逻辑、学生的心理逻辑、当代社会生活问题的时候, 就形成了混合取向的课程。混合取向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学校课程本质上是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当代社会生活经验三方面的统一, 因为人的经验本身具有整体性, 任何从整体中截取部分加以片面强调的做法, 对学生的健全发展都是不利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典型的混合取向性教材。

二、课堂教学导语设计要符合教材的结构特点

时下, 不少教师对苏教版教材还是延续以往单课教学的方式, 孤立起来教授课文。

单篇课文的学习, 是板块教学和专题教学的前提。单篇教学得不到落实, 整个阅读教学就会架空。因此, 必须要扎扎实实进行单篇课文的教学。但这与我们现行教材以人文主题为统领进行组元的初衷相违背。以前单一的文体组元教材, 是以语文知识为序的教材, 是典型的学科取向, 其优势是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及文学发展脉络, 但缺陷也显而易见:由于学科取向教材是以语文知识的逻辑体系建立起来的, 代表着成人世界, 体现着成人意志, 所以容易漠视高中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导致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盛行;此外, 由于语文学科课程有其悠久的逻辑系统和知识结构, 学科取向容易导致忽视当下现实生活的不良倾向。

所以, 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体现整体意识。整体意识, 也指有些板块的教学, 可以根据文本的情况采取跳出单篇将两篇或几篇文本整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安排。因此, 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必须为体现苏教版教材特有的块状结构模式而使我们的课堂导语有别于以往, 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体现整体意识。

三、苏教版教材导语设计的对策

理想的导语设计应该是全盘考虑模块、专题、板块、选文之间的衔接性、对比性、互补性、共同点及角度的不同的。

(1) 同一专题不同板块之间的衔接性;

(2) 同一板块不同篇目之间的对比性;

(3) 不同专题之间相近主题的互补性;

(4) 发掘主旨的共同点与切入角度的不同。

笔者现任教高一语文, 学生对这种全局性的导语设计形式感到兴奋的同时, 更多的是感受到来自思考的神奇, 学生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将很多知识融会贯通, 看来, 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的决策, 无形中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

好的导语是优秀的作曲家谱出的一段序曲, 散发出神秘的魅力, 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 放射出独特的光芒, 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好的导语是架设在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彩虹桥, 呈现出七色的神采, 连接着通向语文理想国的神圣殿堂。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苏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基本特点及教学建议[J].现代语文, 2006.

[2]魏书生.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5.

[3]丁凡.语文必修一教学参考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下一篇: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