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08-31

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共8篇)

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1

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肯定上半年工作成绩,树立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信心

上半年,全市工商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工作部署,一手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手抓职能工作,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创新服务举措,深化延伸服务、细节服务、长效服务。

以举办商标战略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请市政府转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我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注册工作的意见》,出台支持企业改革改制十条措施,扶持重点私营企业大户发展意见,推广订单农业,开展农村合作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调研、行政许可提速,“走百家、访千户、谋发展”,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送岗位”等。为标志的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更加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特别是新华社湖北分社刊发的宜昌工商发展农村经纪人的做法,被省委书记批示。枝、都、五、秭、阳等县市局,、山、亭等分局运用职能服务县域经济、农村经纪人、发展农产品商标和订单农业等服务“三农”的工作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好评。

二是改革监管方式,探索长效监管、联合监管、和谐监管。

以工商、消协联手将维权网络延伸到乡、村,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深化“红盾护农”的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工商、卫生、质监、农业、动检、屠宰等部门联合监管食品安全、农资的机制,实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统一抽检,以及规费收缴分离升级——“阳光”定费、银行代扣、企业信用分级分类运用省局大型业务软件等为标志的监管制度、监管方式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监管执法职能到位,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区深化辖区综合监管、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县局培植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肉食品市场监管,县局巩固提高银行代扣规费,市局全面实行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信息化,分局推行自选预约服务维权新模式,分局实行大中型农贸市场驻场巡查制,分局整顿和规范坝区周边废旧回收,为三峡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工商、消协联手在全市乡、村、社区设立的多个维权站点,上半年受理投诉、申诉、举报多件,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受理投诉、申诉、举报量,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得民心。全市系统各级领导带领干部职工转变监管执法观念,改进监管执法作风,“遵立法宗旨、创和谐监管”的风气正在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不少基层干部撰写的创和谐监管的学习体会和对策很有价值,很有指导意义。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能力建设、效能建设、形象建设。

以先进性教育边整边改,加强“一把手”监督管理,实行县市局(分局)领导班子及正职实绩考核,贯彻实施防腐实施纲要,深化“五项清理”、开展练兵比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实绩考核激励机制,实行部门预算等为标志,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树立,队伍综合素质及服务发展、行政许可、市场监管、依法维权、队伍建设等五项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自动化和执法装备进一步改善,执法效能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执行《禁令》、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行风、形象进一步改善。市局举办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党课和反腐倡廉课;市局突出“五会”能力,实行网上练兵比武;公交分局开展“以会代训”和安排基层干部“进修”;市局在岗位练兵中领导和中层干部轮流授课;县局创新教育管理,开展干部定期升国旗仪式;县局开办“红盾”夜校和创办《红盾文苑》;县局推行人员专业化管理和细节化管理;亭分局领导带头凝聚人心;分局和县局整合工商所,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双项选择;陵分局等单位改革考核办法,提高工作效能;区局加强资产管理和各地进一步清退临时人员、处理遗留问题,开展增收节支、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措施以及各级开展的执法监察和行风建设等,这些做法大都比较符合实际,方便操作,便于检查考核,有力地推动了自身建设,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使“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更加深入、扎实、有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工作中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就市局而言,主要是工作作风深入不够,工作效率不高,指导基层工作不够有力,对基层创造的工作特色、亮点、经验总结推广不够。就全系统而言,主要表现在监管、服务、内部管理还比较粗放,系统化、细节化、长效化不够;队伍综合监管与服务的能力还不强,作风、形象不佳;有的领导干部作风不实,工作一般化,研究问题不深不细,个别领导干部工作有沾沾自喜、不善于听取意见等现象。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找出症结,分析原因,以便于我们更加理性地去认识,更加努力的去克服,更加勇敢地去创新,更加务实地去解决。让我们全市系统上下一心,振奋精神,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勇往

直前。

二、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在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上狠下功夫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最重要的是要把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使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成果定格下来,扩展起来,发展下去;最关键的是要把“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观念植根于党员干部职工的头脑之中,把“改进作风、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增进群众感情”的要求融入到推进各项工作的具体举措之中,使各级党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每个党员能够做到“平时工作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做到政治觉悟、思想境界、业务技能、工作业绩高于群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党和国家建设、工商事业发展的先锋力量。最终的目的,是要把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好范文版权所有

关于下半年的工作,国家总局王众孚局长在全国工商局长会议上安排部署的很全面、很细致,省局刘贤木局长在全省市州工商局长座谈会上就贯彻落实总局工作部署讲了很重要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工作方法和要求,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市局年初的工作安排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抓好落实。我在这里只就如何在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上狠下功夫提几点要求:

第一,切实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调整理顺服务发展、监管执法、队伍建设的思路。服务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使命,监管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神圣职责,队伍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长远大计。在具体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高度重视、十分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注重工作的细节。细节决定工作的好坏。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注重从细节入手。在服务工作上,要更加把职能贴近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充分运用职能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细化服务事项。如怎样从细节上深入做好“红盾扶农”、“红盾助农”、“红盾护农”三篇文章,引导和帮助农民打好“商标牌”、架好“经纪桥”、铺好“订单路”。省局决定月下旬在昌召开工商部门服务“三农”工作现场会,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更给我们带来了东风。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把服务“三农”工作做得更好。二是注重打基础、管长远。各级领导不仅要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还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宽广胸怀,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做管长远的工作。如监管方式改革如何深化,市场巡查如何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收缴分离对解放人力资源的作用,食品安全、保护商标专用权、虚假违法广告的长效监管,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业务软件的运用在市场监管执法的作用等。这些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一定不能图形式、走过场,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抓,抓出成效,形成经验。三是注重队伍能力和团队建设。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队伍能力和团队建设的首位,在全系统干部中营造讲学习、讲团结、讲和谐、讲纪律、讲奉献、进取向上、争先创优的导向和氛围;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多加关心、多加爱护、多加培养,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干部队伍的培训,广泛深入开展练兵比武,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培养一大批“精一业、会两手、学三门”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各级领导班子要在抓好核心领导力的同时,引导干部职工注重研究如何在系统内部形成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干部对工商团队的认同感、光荣感和归属感,把团队各成员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产生整体效能,内部形成凝聚力,外部树立好形象,为宜昌工商保持全省领先地位、追赶全国先进水平作出不懈努力。

第二,突出市场监管重点,认真落实省局安排的重点工作。工商管理市场的任务是准入、交易、竞争、维权。要增强市场状况反应能力、秩序控制能力和调处、查处的能力。省局刘局长反复讲,市场秩序责任大,几个不能出错:食品安全、农资、陈化粮、安全生产(有前置许可)、再就业政策的落实、防止三乱和执行《禁令》等,要善于规避风险。

市场监管的重点:一是切实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难点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重点在食品安全监管,薄弱点在农村市场,着力点在长效机制的建立。要认真贯彻实施《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积极探索、认真实施省局提出的在全省城乡构筑“一个体系”(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实施“两项工程”(食品市场准入工程、农村“消费放心店”工程),全面落实食品行业自律五项制度和行政监管六项制度,建立“全程防控、城乡结合、分类指导、长效管理”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形成工商监管、主体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各方联动、多层次、广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进一步深化农村消费维权,制定农村维权工作规范和相应的标准,开展联创“消费安全乡、村”、农村“消费放心店”、“农资连锁放心店”活动,把农村维权由工商主管变为政府主管,工商(消协)推动、地方共建,充分依靠乡镇、村党政组织体系,发挥乡村干部作用,发展“农村维权志愿者”,把调处消费纠纷与调解农业订单(合同)纠纷、受理投诉、申诉、举报、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消协作用,积极探索农村维权经费解决办法,使农村维权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二是继续深入抓好食品安全、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虚假违法广告“三项整治”和其它市场监管工作。重点抓好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儿童食品市场和月饼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侵犯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驰名、著名商标权益及涉外商标案件;强化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媒体等单位的监管,重点整治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化妆品、美容服务和利用互联网发布的虚假违法广告;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盐业市场整顿、查处重大不正当竞争案件和打击合同欺诈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行为;加强粮食、棉花、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场监管。

三是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确保市场监管职能到位。要进一步细化分解行政执法责任制,研究具体办法,解决平行机构和岗位的职权明晰界定与相互配合的衔接,规范执法行为和提高执法效率的衔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与工作目标考核及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的衔接,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与行政执法绩效突出、奖励的衔接,推动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效能的提高,确保市场监管职能到位。

第三,创新执法观念,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工作基础不尽相同,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切忌上下一般粗,照抄上级文件;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把上级的部署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新执行理念,创造性地抓好落实;要克服按部就班老一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抓科学决策,抓民主管理,抓重点难点,抓关键细节,抓薄弱环节,抓典型引路,抓制度机制,抓协调配合,促进各项工作高效、顺畅运行。

第四,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抓手,努力实现增收节支预算目标。今年,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机关资源节约工作的有关意见。从我们工商系统实际情况看,内部管理控制不严导致浪费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要保障系统正常运行,提高运转效能,必须降低行政成本。各单位要认真执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系统政府采购实施办法》和《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几个财务规定,要增强节约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大力倡导以节约资源为荣、以浪费资源为耻的良好风尚,鼓励在节约资源方面大胆改革、制度创新。抓好用电、用水、公务用车、办公经费、会议文件成本、公务接待及机关餐饮管理等六个关键环节,制定相关制度,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对住房、医疗等实行社会化改革,对用车、接待、办公经费逐步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强化系统基础设施可行性论证,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入造成的浪费和损失。在这方面,长阳县局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分钱入手,把“节约型”机关建设落到实处,上半年的水电费同比下降,值得推广。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建设水平

近几年来,全市系统不断加强基层建设,“一项改革、三项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今年月下旬,省局在襄樊召开基层建设工作会,提出了以基层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为主题,进一步推进基层监管方式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建设、业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五个一”工商所创建活动,努力推进基层建设再上新台阶的目标任务。市局决定,借这次半年工作座谈会的机会,进一步贯彻省局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会上交流发言,有的单位就是讲的基层建设内容,还印发了几个单位基层建设的书面材料,供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我强调五点:

第一,各县市区局、分局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省、市局基层建设意见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突出推进能力建设,构建和谐基层的主题,加强检查督办,分类实施,不断推进基层建设上档次、上水平,使全系统的基层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第二,着手研究制定“五个一”工商所分类标准,提出分年分类达标目标,力争每年有一批工商所进入“五个一”示范标准行列。

第三,统一规划分类新建工商所办公用房,高起点的分年建设。根据财力和预算安排,各地需新建的工商所必须按照市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房型、统一色调、统一功能、统一标志”的要求,按类别建设。今年首批新建的部分工商所下半年启动。希望各地在建设中提出改进完善意见,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美观、实用,成为示范。凡新建的地方要认真执行市局最近印发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严格责任、严格程序、严格质量、严格预算、严格管理,把为基层干部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的好事办好。

第四,进一步改善基层监管执法装备,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去年底,市局决定统一基层执法交通工具,分别为基层工商所配置了一批执法车辆,今后还要有计划地统一配置,凡工商所需更新的车辆要按照市局统一车型的要求配置。今年初,市局提出的逐步为基层工商所统一配备办案箱等装备,下半年要抓紧配备到位。同时,要有计划地为工商所增添和更新计算机,试行简易商品质量检测设备,提高信息化建设和装备现代化水平。

第五,认真讨论修改练兵比武方案,出台后积极组织实施。练兵比武是加强队伍教育培训,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重要形式,要长期坚持下去。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了练兵比武的总体要求、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组织领导、保障措施等条款,总的要求是练兵形式要多,比武方式要活,希望大家认真讨论修改,使之更加适应现状、贴近基层、符合实际、便于实施。各级领导要带头开展练兵比武,多花点时间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提高领导工作能力和水平。我在这里给各县市区局局长、分局长、机关科长以上干部提点要求,坚持每一、二个月读一本书,每半年撰写—篇学习、调研材料,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市局机关科长(分局长)要按照《方案》提出的要求,组织拟定练兵比武《训练提要》,指导基层开展学习训练。市局年初安排今年再开展一次法规知识竞赛,机关有关科室要及早拟定方案,研究决定后组织实施。要积极组织参加省局开展的各种培训、竞赛活动,推动全员练兵比武活动深入开展。

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2

深刻认识海岛保护法的重大意义

(一) 海岛保护法的颁布, 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海岛是划分我国内水、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等管辖海域的重要标志。领海基点是划定领海的起始点, 我国已经公布的77个领海基点全部位于岛礁上, 海岛在我国国家权益维护和海防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岛保护法明确规定, 国家对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国防用途海岛等特殊用途海岛实行特别保护, 这就为我们对边远海岛实施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国内法依据, 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国土安全意义重大。

(二) 海岛保护法的颁布, 确立了海洋保护开发新格局

海岛保护法设立了海岛保护规划、海岛生态保护、无居民海岛国家所有权及有偿使用、特殊用途海岛特别保护、海岛保护监督检查等五项基本制度, 在海岛开发利用的同时对海岛实施有效保护, 将从根本上改变和解决海岛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消除“无序、无度、无偿”的海岛开发行为, 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秩序提供了法律保障, 确立了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保护与开发和谐共存的海岛保护开发的新格局, 有利于海岛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 海岛保护法的颁布, 开创了海洋事业新局面

海洋事业的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振兴, 而海岛事业也日渐成为我国海洋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岛保护法的颁布, 是对我国海洋事业的一大贡献, 为全面落实国家海洋政策提供了法律支持, 为海洋事业的全面深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从海域使用管理法到海岛保护法, 海洋事业完成了从海域到海岛的全面拓展;从海洋环境保护法到海岛保护法, 海洋事业经历了从保护海洋环境到保护海岛生态系统的升华。海岛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开创了我国海洋事业的新局面。

(四) 海岛保护法的颁布, 完善了海洋法律体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海洋管理的国家之一, 但与一些先进海洋国家相比, 我国在海洋综合管理法律法规方面较之还存在差距。海岛保护法的颁布, 提高了我国海岛法律规定的效力层次, 填补了我国海岛管理在国家立法上的空白, 使我国的海岛工作从此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对保护海岛资源与生态、规范海岛开发利用活动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海岛保护法的颁布, 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管理的法制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对健全和完善我国海洋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海洋系统贯彻落实海岛保护法的工作任务

海岛保护法凝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全国人大环资委、法律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的巨大心血和辛勤劳动。这部法律是继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之后, 又一部涉及海洋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法律。海岛保护法的颁布实施, 标志着我国海岛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的新阶段。国家海洋局是国家管理海岛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 海洋系统下一步贯彻落实海岛保护法的工作任务和安排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快建立海岛保护法配套制度

海岛保护法的贯彻实施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 国务院正在制定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审查批准的具体办法, 国家海洋局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正在制定《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国家海洋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其他各种配套制度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当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由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 争取尽快推出。为切实解决海岛工作中已经存在或面临的各类问题, 规范用岛、护岛行为, 我们正在组织技术支撑单位加紧制定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在2010年春节前我们也给地方政府部署了建设海岛保护法配套法规制度的任务, 对原有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 及时废止或修订不符合海岛保护法精神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 全面推进海岛保护规划

海岛保护规划制度是海岛保护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制度, 是从事海岛保护、利用活动的依据。国家海洋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事机关正积极推进海岛保护规划工作, 计划在2010年6月份发布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现已确定浙江、广东、广西省为省域海岛保护规划的试点省, 试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试点结束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省域海岛保护规划、海岛保护专项规划、县域海岛保护规划、可利用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技术支撑单位正在开展海岛保护规划相关基础理论、评价指标、工程技术等研究和应用, 他们将协助和指导沿海各地做好地方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 加强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

国家把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交给海洋系统, 使命光荣, 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海洋系统必须肩负起切实加强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和合理利用的重任。省级海洋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查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申请文件, 为审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把好关。要求各地要定期组织实施无居民海岛调查工作, 摸清家底, 开展对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的评估, 组织编制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关标准, 尽快建立海岛管理信息系统, 对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状况实施监视监测, 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违法用岛行为, 对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或者移交相关部门。

(四) 强化特殊用途海岛的保护

根据国家对领海基点海岛、国防用途海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内的海岛等特殊用途海岛实行特别保护的要求, 国家海洋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确定特殊用途海岛名录, 制定特殊用途海岛的保护规范。与军事部门密切配合, 切实加强对国防用途海岛的保护。各地也肩负着特殊用途海岛保护的重任, 县级海洋主管部门要建立或指定专门机构定期对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及其周边海域实施监视、监测, 发现领海基点标志损坏或移动的, 或者领海基点海岛地形地貌发生改变的, 将及时组织人力进行恢复和修复。组织编制和发布“全国海岛特别保护区选划建设工作方案”, 依法建设一批海岛特别保护区和海岛自然保护区, 完善我国海洋保护区网络。

(五) 协调开展有居民海岛生态系统保护

按照海岛保护法的职责要求, 国家海洋局以及各地海洋主管部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协同做好有居民海岛的生态保护工作。沿海城市、镇在编制海岛保护专项规划时, 海洋部门将积极主动为其他部门提供海岛背景资料, 并从保护有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用岛涉海项目要加强审批和管理, 从严审批在有居民海岛沙滩建造建筑物或设施和挖砂项目, 以及围填海、填海连岛工程, 对涉海项目的生态保护加强监管。对全国海岛保护规划中确定的需要重点修复的海岛, 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生态修复。组织科技兴岛活动, 为有居民海岛采用海洋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海水淡化等提供技术支持。

(六) 完善海洋及海岛巡航执法体系

各地海洋主管部门根据海岛保护法的职责要求, 明确责任, 采取措施, 从制度和能力建设着手, 切实加强对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合理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中国海监认真学习海岛保护法, 明确执法对象和执法目的, 不断完善海洋及海岛巡航执法基本制度, 充实力量, 强化海岛执法监察能力和执法力度, 对侵犯国家海洋权益、非法用岛、损害海岛环境与资源、破坏海岛设施、扰乱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秩序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保障海岛巡航执法的顺利开展。

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3

四、关于改进工作指导与服务

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在变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在深化,农业行政管理必须顺势而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我们要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策创设、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指导服务等方面下工夫,不断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变化的要求。

要主动加强政策协调,进一步加大农业政策支持。今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三农”投入持续大幅增长存在一定困难。各级农业部门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强化政策研究,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支持。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出台一批利当前、管长远的新政策,扩大资金规模,不断完善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要研究完善现有补贴政策,优化和调整支农资金存量,重点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等方面倾斜,向新型经营主体、主产区、优势区和关键环节倾斜,充分发挥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同时,要规范和完善操作办法,把加强监管贯穿于政策落实全过程,严防政策资金“跑冒滴漏”。

要切实推动职能转变,进一步提升指导服务水平。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前一段时间,根据中央要求,农业部把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作为转变职能的突破口,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7项,占现有审批事项总数的51.35%,国务院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下一步,重点要转到加强管理上来,深入研究审批取消后如何加强监管的问题,审批下放后如何落实地方责任的问题,职能转变后如何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的问题,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确保“放而不乱”。各地也要抓紧研究权力下放后如何做好衔接、管好用好的问题,确保不出纰漏。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还要统筹运用好法律、信息化等手段,改善和加强政府管理服务。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健全农业法律法规,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执法体制机制,依法科学处置各类涉农突发事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建立低成本、多样化、广覆盖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指导生产、引导市场,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

要积极探索绩效管理,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长效机制。2012年,农业部决定,选择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稳定粮食生产等5项重点工作,对省级农业部门开展延伸绩效管理试点。从一年来的试点情况看,这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效果不错,不仅有力促进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而且为深入推进延伸绩效管理积累了经验。在这次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我们要对考核优秀单位进行表扬,并将通报相关省级人民政府。下一步,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完善延伸绩效管理考评办法,构建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形成狠抓落实的长效机制。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工作。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农业部门与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最具体。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面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大力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廉洁高效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断提升服务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水平。

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4

年初以来,济南市文化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文化繁荣年”各项任务为目标,紧紧围绕全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的中心工作,大力实施“文化四保”战略,(扩大文化内需保增长、抓好公益文化保民生、发挥文化优势保稳定、促进文化繁荣保全运),开拓创新,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在公共文化服务、文艺创作生产、群众文化活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特别是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市委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在全系统广泛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强化措施,边查边改,突出特色,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任务,形成了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配合我市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中的“文化繁荣”行动,制定了“文化繁荣”行动规划。大力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目前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验收工作已经完成,近期市财政将对2008年已签订责任状并验收合格的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兑现每个20万元的奖励,其余8个列入今年奖励范围。作为我市九件实事之一的全市6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正按计划紧张有序进行,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对建设情况进行了督查,市文化局也组织人员对各县市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和督导。全市现有农村文化大院1919个,文化大院图书室979个,藏书892929册。市级支中心及十个县(市)区支中心建成,全市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已达到3573个,扩展型站点35个,并建有25个规范化站点示范村。

总投资16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全省首家现代化专业儿童剧演出场所宝贝剧场建成使用。该剧场拥有专业化舞台装置和现代化的演出设备,可容纳300余名观众,为省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专业艺术阵地。

积极参与制定出台我市文化发展专项规划。联合市规划局等经过一年多反复论证,六易其稿,召开了济南市文化专项规划专家评审会,市委、市政府分管同志到席会议并提出要求。

积极发挥市博物馆、华阳宫、市文物店、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等文化单位职能,开展了各种馆藏珍品展、出土文物展、精品书画、摄影展览、“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文化培训等有规模、有影响、有品位、常规性的阵地文化服务。市博物馆举办了《济南名士书画院丛书精品展》、《馆藏文房四宝展》等15个展览,接待观众4.8万余人次。并举办展览进校园活动,将《济南名士多》、《济南老建筑》、《古代体育》等图片展送进校园,为4.7万余学生提供服务。

组织市属艺术院团大力开展公益演出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深入社区、农村、公园等地演出,上半年完成180余场,观众近100万人次。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文化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拓展。上半年,市图书馆在重汽集团、省实验中学等建立基层服务点100余个,接待读者 39.4余万人次,外借文献30.1万册次,送书上门4万余册,图书流动车出车40余次,办理借阅证9016个,网站点击18万余次,举办读者活动、公益辅导培训70次7.5万余人次,提供检索咨询1.1万条次,分编各类新书、光盘1.6万种3.9万余册(件)。日前,市图书馆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市群众艺术馆“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文化培训活动开设培训班36个,为800多名市民提供近10个月的免费艺术培训。

二、艺术创作生产亮点突出

年初召开了济南市艺术创作会,确立了全年的艺术创作重点,与各院团等签订了创作生产责任书。立足齐鲁文化,展示地域风情,重点打造文化旅游风情剧《齐风鲁韵》、曲艺喜剧《茶壶就是喝茶的》、新编吕剧《我的兄弟姐妹》、山东梆子《郭巨传奇》。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韩国CJ娱乐株式会社联合推出杂技剧《终极使命》。进一步加工修改了儿童剧《我和我的影子》、京剧意象杂技秀《齐风鲁韵.粉墨》、京剧《辛弃疾》。其中,京剧意象杂技秀《齐风鲁韵.粉墨》已演出220余场,观众近20万人次。5月,该剧应邀进京参加文化部等主办的第九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系列演出活动。

三、品牌文化活动影响广泛

围绕“迎新春”、“书博会”、“园博会”、“迎全运”和“建国60周年”,先后组织举办了济南市新春秧歌大赛、第五届新春文化艺术博览会、第八届新春花灯艺术大赛、第八届齐鲁民俗艺术博览会、第五届秧歌大赛等文化品牌活动,启动了“迎全运,庆祝建国60周年”主题消夏广场活动。组织了“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动漫游戏进社区、“迎全运—送展到社区、学校”、优秀青年演员京剧专场、“泉城之春”戏曲演唱会、第七届“泉城文化社会办”项目洽谈会、第十一届齐鲁国际动漫艺术博览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第七届“泉城文化社会办”项目洽谈会策划推出文化项目225项、涉及资金约 4.83亿元。最近这一品牌文化活动已入选国家文化部文化创新奖50个入选项目中。

截至上半年,市属6家艺术院团共计完成演出 1125场,收入618.3万元,观众150余万人,场均收入0.5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9%,60%,51%和34%。济南豫剧团和章丘文工团演出127场,收入15万元,观众23万余人次。放映电影2万余场,观众近30 万人,收入670多万元,均较去年同期有大幅提升。其中,大观电影院放映电影7917场,观众6.2万人,收入130余万元,同比增长9.8%,441.5%,363.8%;鲁信影城家乐福、体育中心店放映电影1万多场,观众逾22万人,收入54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01.5%,101.7%,106.76%。济南顺风大剧院自2003年9月开业以来坚持一年四季演出,累计演出1000余场,观众约50余万人次。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的可喜态势。

市属6家艺术院团还立足北洋大戏院、珍珠泉人民会堂、茗曲阁、戏缘俱乐部等演出场所,开展济南市“泉城大舞台”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大戏、天天有曲艺”,赢得了泉城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欢迎。截至6月底,我市参加“泉城大舞台”演出 260余场,观众近20万人次。市曲艺团在茗曲阁茶楼、明湖居书场等地推出精彩曲艺演出,创造我市单一院团固定场地演出场次最多纪录的同时,还承办了消防百场文艺全省巡演,两个月的时间里行程近3万公里,在省内17个地市演出86场,收入110万元,观众达200万人次。

市杂技团还先后应邀赴澳大利亚、埃及、日本、瑞士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共计演出230余场,收入120万元,观众达56万人次。

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明显

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按计划进行,截至目前,已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700余处,复查不可移动文物400余处。启动了第七批全国重点、第四批省级和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完成了全市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意见,并报省文物局。启动了全市各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市博物馆、历城区博物馆、长清区博物馆、历城区辛弃疾纪念馆、章丘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已免费开放。年底前,市、县级博物馆将全部实现对外免费开放。启动了全市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配合省文物局完成了长清、历城、章丘行政区内齐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组织力量抢救发掘了章丘北毕汉墓、恒隆广场遗址、钟楼遗址、长清大学园区元代墓葬、女郎山汉墓群、奥体中路占压的部分张马屯遗址等。

平阴县投资682万元(不含拆迁费)对县学文庙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综合整修。

开展了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工程的城子崖遗址、大辛庄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子崖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立项报告》、《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大辛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立项报告》。现两个保护总体规划立项申请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府学文庙修缮保护工程取得重大成果。省市财政已累计投资2900万元,顺利完成了大成殿、月台、山门、影壁墙、早期台阶遗迹原址保护等,修复了东西廊庑、东西御碑亭、明伦堂、尊经阁等,基本恢复了府学文庙的原有规模。市文物店收购文物51件,整理文物8100件,珍藏文物已达6万余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不断深入。组织举办了“非遗进校园”、第五期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传习班等活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传习班除继续推出面塑、剪纸、鲁绣外,新增添济南皮影戏、京剧、吕剧、山东快书、相声等五个新传习课目。公布了济南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示了首批传承人。完成了省级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联合省文物局在泉城广场集中开展了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大规模宣传、展示和专家现场鉴定文物活动。

五、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文化经营单位6312家,其中歌舞娱乐场787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70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130家(其中连锁网吧362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426家(其中连锁音像门店169家)、美术品经营单位1317家、动漫企业116家、其他文化单位2466家,吸纳从业人员9万余人,安置下岗职工3万余人。制定了2009年上半年全市网吧总量布局规划。积极做好文娱网济南子网站建设。拟定了《济南市游艺娱乐场所总量与布局规划草案》,现已报市政府待批。

上半年共出动3.2万人次,6000车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6万家次,受理举报案件300余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近4万张(盒),网吧电脑及附属设备58件,查扣违规电子游戏机线路版20余块。

启动了文化产业“3810”工程创建活动,即争创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扶持8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培育评选济南市10佳文化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成立了济南英雄山文化产业联盟。建立健全了文化产业工作体系,逐步建立了基础性数据统计及档案制度。代市政府起草的十三个部门《关于扶持我市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

六、维稳安保工作积极妥善

成立了信访领导小组,针对文化系统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及可能引发信访稳定问题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变上访为下访,变接访为巡访,深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思想政治和政策解释工作。上半年,共接访100余人次。

按照省市有关精神和要求,做好我市电影体制改革调整划转工作,保证人财物平稳交接,确保全运期间的社会稳定。突出抓好文化文物场馆和重大文化活动的安全教育、安全预案和安全保障工作。上半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下步工作思路和打算:按照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省委九届七次会议、市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和全国、全省文化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围绕“四保”和“四个济南”(创新济南、品牌济南、魅力济南、和谐济南)等全市中心工作,进一步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全力完成“文化四保”的各项任务,为我市“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以市属艺术院团转企改制为抓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省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扩大文化内需保增长。一是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危机”特殊时期的反周期性规律和比较优势,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紧规划,用足政策。(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中央财政将在每年投入10亿元的基础上大幅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已成立,基金规模100亿元。)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下步要着重规划文化产业发展框架,研究制定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中长期产业发展目标和阶段性实施方案。二是降低门槛,优化环境,吸引更多资金投向文化领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上规模、多功能、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场所,引导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场所向商业区和旅游区发展。积极争取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份额,加大扶持力度。积极组织文化企业申报文化部、省文化厅、市委宣传部等专项资金。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合作和支持,增加对文化产业的专项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前景好的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快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实现文化产业品牌新突破。积极发挥济南市英雄山文化产业联盟作用,促进该区域有序竞争,优化配置,打造英雄山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扶持即将开业的齐鲁七贤文化城,增强济南市艺术品经营业的整体实力。实施“3810”工程创建活动,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结合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以“齐鲁动漫”品牌为龙头,培育济南动漫产业链。四是学习长沙等先进城市经验,挖掘齐鲁之邦、泉水之都底蕴,充分利用奥体中心、园博园、大明湖扩建工程、泉城公园、鹊山龙湖等资源,策划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争取在奥体中心筹建中国举重博物馆及举重文化研发中心。

二、抓好公益文化保民生。一是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完成济南市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并力争通过市委、市政府研究审定和市人大立法批准,尽快出台实施,发挥规划引导作用。二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普遍均等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以赴完成全市6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市4563个行政村的农村文化大院建成率达40%。全市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和村级基层服务点建成率达到80%。扶持庄户剧团100个。组织市属艺术院团和济南市豫剧团、章丘文工团及各县(市)区艺术社团、农村庄户剧团等深入农村演出4100场(目前,已经完成3100场)。“以演代训”,培育辅导农民群众文化文艺骨干,由“送文化”发展为“种文化”,增强民间文化文艺的自生能力。年底前,实现市县(区)博物馆免费开放。继续开展府学文庙、题壁堂等重点文保单位的整修工作,力争全运会前实现府学文庙部分区域对外开放。三是立即开展迎园博会、全运会、国庆60周年的文化创新、艺术创作活动。积极开展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活动。创作出一批“四贴近”,为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剧(节)目。四是继续适时举办农村文化艺术节,进行农村题材类的文艺剧(节)目展演、展示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三、发挥文化优势保稳定。一是针对国际经济危机的特殊时期,充分发挥文化工作的独特作用,围绕园博会、全运会、建国60周年、棚户区改造等中心工作和济南阳光大姐、泉城青年志愿者等文化品牌,创作生产一批能够抚慰心灵、传递欢乐、充满希望、增强信心、鼓舞斗志、昂扬向上,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按照张建国市长指示精神,探索演艺业与旅游业互利双赢的新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创作演出地域品牌旅游剧《齐风鲁韵》,争取在9月中旬立上舞台。创作演出体现时代特色,反映泉城风情的曲艺喜剧《茶壶就是喝茶的》;做好“二安词”作品的谱曲工作。抓好现代吕剧《阳光大姐》等剧目的创作,继续加工提高新编京剧《李清照》、《辛弃疾》、京剧意象杂技秀《粉墨》、儿童剧《我和我的影子》等。通过编、画、展、说、唱、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斗志,营造团结进取、积极作为的浓厚氛围,以和谐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为迎园博会、迎全运和庆祝建国60周年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三是以社会稳定为第一责任,明确职责,完善机制,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文化系统信访安全稳定工作,保证全市电影体制改革调整划转工作顺利圆满。

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5

讲话稿

今天我和xx同志一起过来,除了看望大家,还要与大家分享XX年高考所取得的成果;分享你们在过去一年的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在高中教育、高考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分享你们通过付出而得到回报、“桃李芬芳”的喜悦和幸福。刚才我听了余如进局长的情况汇报,既全面实在,又振奋人心。去年8月22日,我在全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量化指标,今年这五个方面的指标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以概括为“五个5”:第一个“5”,本二以上的上线率第一次超过50%,达到%;第二个“5”,就是本二以上达线率在全省列第5位,超过了我们的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全省的排名;第三个“5”,我们有5名同学进入全省理科前100名,另外,还有4人进入全省文科前100名;第四个“5”,在教育均衡发展上,本二以上达线率低于20%的高中从过去的9所下降为5所;第五个“5”,宏志班的本二以上达线率这几年来以每年5%左右的比例逐年攀升。

近几年来,在以xx同志为班长的市教育局一班人的领导下,全市教育战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以往工作坚实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坚持“创新教育、精致学校、幸福师生”的办学目标,坚持走体现xx特色、xx特点、现代特征的教育发展之路,实现了全市教育工作的大发展、大突破、大提高。主要体现在:

一是教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提前三年普及了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所有县(市、区)通过了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

二是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建成合格学校。优质学校比例大幅提高,新创优质义务教育资源86%分布在农村。通过区域内学校组团办学和梅岭中学、梅岭小学、育才小学、树人学校等名校跨区办学,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共享。

三是教育教学质量连续攀升。今年全市高考本二上线人数已经连续六年突破万人大关,普通类本二净增数占全省近一半,近五年的本二达线率由%提升到%。

四是人才强校成果丰硕。连续多年实施师德师能建设双“百千万”工程,着力推进青年教师团队、骨干教师团队、名师团队和培师团队建设,高学历教师比例提升显着,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五是教育服务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全市每个县(市)都有一所国家级重点职教中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目前规模已达万人。

六是教育帮扶特色彰显。实施宏志班教育帮扶模式和“爱心助成才”社会帮扶模式,目前宏志班教育已经覆盖所有县(市、区)。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完善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市民待遇”。“名师坐堂”助学模式在全国首创,每年辅导学生2万多人次。

可以说,这几年教育取得的成绩,学生是满意的,家长是满意的,老百姓是满意的,市委、市政府也是满意的。这样一个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市教育系统全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注支持的结果,也是在以往工作积累积淀的基础之上,以如进同志为班长的教育局一班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市教育局连续多年在机关目标管理作风建设综合考评中获得优秀。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市教育局的领导班子和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这几年高中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尤其今年高考取得的成绩,有几条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即:一是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把教育作为最根本的民生,把帮助所有孩子成长成才、帮助千百个家庭实现孩子的“大学梦”作为最根本的追求,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二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思路, 旗帜鲜明抓质量,理直气壮抓升学,突出重点抓高三,实现了高考质量的持续攀升。三是坚持正确的办学重点,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重点,持续开展“教育质量主题年”活动,高扬素质教育这个主旋律,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开拓教科研这个主路径,不断优化涉及教育质量提升的要素配置,促进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教与学的质量同步提高。四是坚持正确的考核激励机制,把质量考核作为导向,形成了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考核评价机制,特别是建立健全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估机制和绩效分配机制,探索创新了普通高中办学效益考评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全过程、多元化的考评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有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的教育局长、学校校长和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们的敬业奉献精神,正是你们的苦干、实干和巧干,才取得了今天这样来之不易的成绩。所有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不断完善和深化。

今年5月,xx书记在xx调研时对xx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名城”的新要求。什么是世界名城?我以为,就是能够产生名人、名品、名景、名着,并具有世界影响的城市。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名人。xx历史上就是人才辈出的城市。不说太远,就当代而言,江泽民主席就是从xx走出去的国家领袖。将来xx要建设世界名城,必须进一步集聚国际化人才、吸引名人来xx工作和生活。但同时也要能够培养出从xx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人大家。教育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基本渠道,教育是提升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路径,教育是打响城市品牌、培育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只有办一流的教育、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建一流的城市。我们唯有认真落实“教育优先”方略,才能培育和造就更多的xx本土人才,从而为建设世界名城奠定坚实基础。

一要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高考质量的满意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满意度,提高人民群众对xx教育品牌的满意度,打造xx教育的品牌,让xx真正成为宜于办教、宜于从教和宜于受教的城市。

二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第一基点。着力推动学校的特色建设和内涵发展,创新高中生培养模式,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要善于学习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准,努力让更多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灵魂、xx特质的大国公民。

三要把培养高端人才作为第一突破。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建立有利于创新型拔尖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评价方法和培养模式,争取向清华、北大等985重点高校培养和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四要把打造优秀教师队伍作为第一支撑。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重视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使用,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倡导教育家办学,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选好配好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的校长。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全力维护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不断强化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

最后,我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教育放在与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把教育作为最根本、最长远、最重大的民生工作来抓,把高中教育作为最基础、最终端、最直观的成绩来抓,把提高高考质量、均衡度和高考成绩的争先进位纳入“三个xx”建设和世界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请全市各个高中的校长都给我写一页纸的信,为全市的教育工作出谋划策,提几条建议;我也请大家及早谋划今后的教育工作,明年的民生1号文件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列为头版头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真正把教育这件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在全市工商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篇6

这次全市工商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前七个月的工作,安排部署后几个月工作。下面,我代表市局党组讲两个方面内容。

前七个月工作情况的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市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工作要求,倡导“和谐、敬业、务实、创新”的承德工商精神,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监管执法为手段,以服务发展为目标,带领全系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到7月底,全系统共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6673件,其中立案1785件;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9612户,登记总户数达到62637户,从业人员138713人,注册资金27913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1%、8.2%、20.1%;新发展私营企业888户,登记总户数达到5424户,从业人员76048人,注册资金66911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4%、19.6%、38.3%;新发展私营企业集团5家,集团总数达到18家;发展注册商标50件,推荐河北省著名商标2件。财政收入超计划完成;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全面启动;市局办公楼建设进展顺利。

一、加强自身建设,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有新提高

(一)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市局和各县区局都按照地方党委的部署认真完成了规定动作,通过了检查验收。各级、各部门和全体党员制定了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目标,召开了学习交流大会和先进事迹报告会,坚持边学、边议、边改,广泛听取和征求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局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了深入讨论,结合当前工作和今后发展,提出了整改措施,逐项付诸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局工作的开展。

(二)稳步推进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编印了《工商所工作规程手册》,确定了试点所,在市局的直接指导和试点县区局的高度重视下,试点开展的有声有色。召开了全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就全面推进全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省局李继红副局长和市政府丁万明副市长到会并讲话,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三)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结合部门实际实施了阳光执法工程,整理了涉及33部法律、70部行政法规及法规性文件、10部地方性法规、45部行政规章计640项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职权目,录辑印公开并发给全系统干部人手一册。机关门厅和行政审批中心设置了电子触摸屏和滚动显示屏,对外职能科室摆放书式服务指南。这项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充分肯定。

(四)大力改进人事管理工作。按照“工作选人、小步快跑、加快周转”的思路,初步破解了多年来干部提拔调配问题上的难题。研究完善了干部管理有关制度。在省局的支持下,推荐提拔处级干部3人。对市县区两级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调整,共涉及科级以上干部75名,其中提拔43名,转任16名,免职16名,同时交流岗位20名。干部工作进入了正常轨道,调动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二、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新突破

(一)认真开展“四查四保”集中执法行动。一是开展“查食品、保健康”食品安全集中执法行动。查处案件241件,取缔无照经营1332户,罚没款120余万元。二是开展“查农资、保增收”红盾护农集中执法行动。查处案件140起,案值98.85万元,罚没款12.38万元,受理农民投诉26起,为农民避免和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各县区都抓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社会反映良好。三是开展“查商标、保名牌”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集中执法行动。取缔不具备专卖资格的专卖店3家,查处商标侵权案件41件,罚没款23.22万元。四是开展“查欺诈、保公平”打击商业欺诈集中执法行动。查处药品、保健品等违法广告案件112件,收缴违法印刷品广告14.5万份,罚没款39.43万元。端掉非法传销培训窝点5处,驱散传销人员750余人。

(二)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暖儿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后,市局紧急部署各县、区局对煤矿等涉危行业企业登记情况自查。市局领导带队深入县区督查。全市共自查涉危行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721户。对386户审批手续缺乏、过期或与营业执照不符的依法做出处理;对116个登记材料和登记程序不规范问题进行了弥补;对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对我局不能处理的问题向市政府和省局做了报告。

(三)“12315”投诉举报指挥网络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全系统开通了“12315”申诉举报指挥网络。开通以来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1926起,其中消费者咨询1566起;消费者申诉248起;受理举报108起。市局12315指挥中心分派县区局查处违法案件8起,罚没款7.55万元。

(四)“一会两站”执法维权体系继续巩固完善。在社区、较大商场、超市等场所新建“两站”130个,全市共有消协分会280个,“两站”2700个,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一会两站”执法维权网络,今年以来受理消费者投诉1082件,为广大农村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47万元。

三、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经济发展有新成绩

(一)全面实施企业登记绿色通道工程。制定了《企业登记绿色通道工程实施意见》,各县区局都按照市局要求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工程,为企业登记提供预约服务418件,延时服务215件,跟踪服务100件,建立企业联系点318个,企业联络员836名,接待热线电话咨询2831人次。

(二)深入企业开展上门年检。共为企业上门年检 5754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0%,为企业节省工时约12530小时,节省费用约25万元。还认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为企业办实事856件。

(三)积极开展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全系统包装了66个共500份招商项目,市及各县区局和个私协分别组织了赴北京、天津、山东等地进行招商引资,参加了北京和天津两地承德市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推介会,并将项目录入承德市个体私营经济网站,通过互联网向全国发布。招商引资活动已经初见成效。

(四)圆满完成裕华路市场退路进厅工作。拆除市场棚台4000多延长米,搬迁市场经营户900多户,为搬迁经营者减免管理费150多万元,实现了市场全部退路,道路恢复畅通,达到了领导满意,经营商户满意,市民满意的目标。市局和双桥分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裕华路市场退路进厅综合整治工作先进集体,多名同志立功受奖。

在肯定我们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是执法工作基础不牢,市场主体登记、年检工作等方面存有隐患,执法办案技巧和查办案件质量仍有待提高。二是市场巡查、商品准入、经济户口管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落实不够,存在对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和违法违章行为巡而不查、查而不见、查而不处的现象。三是规范化建设刚刚起步,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还很大。四是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一些同志的文化素质、业务能力、执法能力、现代化办公技能不能适应形势和工作需要,执法不规范、不文明,简单粗暴时有发生,造成了一些不良社会影响的问题。五是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与省局的要求差距较大。

后几个月重点工作

现在到年底还有不足五个月时间,全系统总体上要按照年初部署继续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有的工作已经召开专题会议或印发文件进行了具体安排,这里就不再多讲。结合落实7月29日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我再强调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全面完成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各项任务

各级要按照7月29日会议上钱局长提出的“高度警觉,突出实效;凸现‘强势’,体现威力;夯实基础,长效监管;拓宽领域,提高能力”的“四句话”要求,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的责任意识,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按照省局和市局部署积极抓好专项市场整治,全面加强市场监管。

(一)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按照安排组织好三次专项执法检查,即:第三季度儿童食品、农村食品市场、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中秋节前,以月饼市场为主的专项执法检查;第四季度秋冬季食品市场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同时要继续督促企业建立食品质量自律措施,要认真学习和落实《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在全系统建立起自上而下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体系。

(二)进一步加大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力度。抓好三、四阶段的专项整治:查处侵犯驰名商标、涉外商标、食品、药品商标案件,突出打击“傍名牌”行为;加大对涉农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打击不法商贩利用商标侵权形式坑农害农行为。

(三)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对那些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社会各界反应强烈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对屡查屡犯、拒不接受工商部门监管的媒体单位,坚决依法处理。要研究解决广告违法案件查处难的办法,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积极组织协调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加强协作,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做好广告监管公告工作,通过典型虚假违法广告曝光、违法广告提示、违法广告案例点评等公告形式,震慑违法分子,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认真组织开展盐业市场、成品油市场等专项整治,坚持不懈地抓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其他各项工作。按照省、市局部署,对所有涉盐加工、经销者进行拉网式检查,该取缔的取缔,该规范的规范,该处罚的处罚,确保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盐”。认真贯彻落实市局近日下发的《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加强与发改、商务、质监、物价等部门的联系,协同作战,形成合力,确保成品油市场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五)对传销和变相传销要继续保持高压势态。最近组织一次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有高度的警觉性,提高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对目前发现的以讲座形式进行虚假宣传,坑害消费者骗取钱财的行为,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查处,并加强宣传警示和防范工作。

二、加强基础性工作,提高执法水平,防范执法风险

(一)强化执法责任和风险意识,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市场主体准入、市场秩序监管,事关生产消费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责任重如泰山。目前看,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把关不严、监管不力等问题。严格依法行政,不仅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也是对我们自身及家庭负责。只有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在登记中既按照实体法要求审核企业和个体登记条件及提交的证件,又按照程序法规定进行审批决定;在查处案件中既按实体法规定认定当事人违法事实、性质及责任,又按程序法规定立案、调查、取证、告知、审核、决定及执行,才能确保登记、办案的合法性,有效防范执法风险。要教育广大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执法水平。要认真落实市场监管各项制度,加强执法检查监督,落实责任追究,从制度上保障执法安全。

(二)切实组织实施好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是提高执法水平,建设高素质执法队伍的基础,是适应形势推进监管到位的需要。要从建设法治工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高度,以省局统一部署的全系统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为契机,在全系统迅速掀起学法用法的高潮。切实坚持“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一月一考”等学习制度,讲求学习实效,对法律学习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搞得好的单位以及评选出的学法用法标兵、办案能手要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对组织不力、走过场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对无故不参加学习培训或培训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人员,取消执法资格,离岗进行培训。要逐步建立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同时要重视培养和使用法律专门人才,充分发挥法律专门人才在依法行政工作中的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

三、积极推进市场监管制度改革

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主旋律,是推进和提高市场监管执法效能,完成好我们肩负使命的根本举措。年初省局和市局对此做了整体部署,从掌握的情况看,应该说有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总体上与省局的要求,与进展快的市比,有着不小的差距,需要全市上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快信息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局7月6日廊坊三河信息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暨工作会议精神。一要完善已经建成的省、市、县、所四级信息网,下力量解决一些单位网络不畅通问题。二要适应省局正在进行的软件开发按装和应用要求,完善各项数据库建设,年内实现经济户口、企业信用体系监管等软件的应用。三要在年内完成省、市、县(区)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信息化建设需要较大资金投入,各县区局要按照省局要求,从大局和长远考虑,按照不低于年公用经费8%的比例安排建设资金,专款专用。按照我市目前状况和最近三年建设需要,建议按照公用经费的10%安排。四要抓好办公自动化技能的培训,解决建了网、配了微机不会用的问题,特别是工商所,所长、副所长要带头学、带头用,带头掌握自动化办公技能。今后,凡不懂办公自动化的,不能当所长。

(二)加强“12315”申诉举报指挥系统和“一会两站”建设。一要有效发挥“12315”调度、指挥、督查、分析、综合功能,以此有效整合全系统执法维权资源,提高执法效能。二要以发挥维护消费者权益、协助工商查办违法案件、宣传法规政策和消费知识三方面作用为重点,推进“一会两站”建设。三要进一步密切与宣传媒体的关系,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12315”与“一会两站”的社会知名度,要通过有效的工作和宣传,打造承德工商这两大品牌。

(三)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行商品市场准入制度。要总结本地、借鉴外地经验,突出农资、食品两大行业,突出批发、区域代理、超市、商场等重点企业,年内全面推行商品准入制度。各县区都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情况,树立宣传一批落实商品准入制度好的企业。要把推行商品准入制度与“一会两站”建设和市场巡查及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四)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要按照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软件应用要求,尽快完善企业登记和监管数据库。登记部门牵头,建立并落实各类数据采集、录入、审核制度,保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实施。在目前条件下,要在工商所辖区市场经济户口的基础上,明确市场监管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做到重点突出,底数清楚,有针对性地加强市场监管。

(五)积极推进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制度。对此省局已经召开专题会议并发文部署,我们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意义,按照省局部署做好准备工作。重点是适应改革的需要,组织好申请登记注册审核员的培训考核,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登记注册审核员队伍。

(六)全面落实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要适应改革需要,调整工商所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争取年内全面落实改革要求,把不涉及前置许可的个体工商户登记权下放到所有的工商所,同时建立登记质量检查制度。

(七)强力推进工商所规范化建设。7月19日全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对此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近日,省局组织各市工商局长到西安学习考察了工商所建设,看到我们与西安的差距突出在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应用方面。学习西安经验,钱局长提出要抓认识、抓制度、抓规范、抓信息化、抓领导。我局的部署与省局要求总体是合拍的,要在现在“五个规范”要求上再加一个“信息化建设规范”。各县区局要按照市局“硬件建设分批抓,软件建设齐步走”的总体要求和各项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落实,年内每个县区局至少要有3个所硬件建设达标,软件建设统一行动,年底全面达标,争取明年年底前全市工商所硬件建设全部达标、升级。近期,市局将对此项工作进度进行督导检查。

四、发挥职能作用,为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各级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力争在服务经济发展上有新作为。

(一)继续抓好企业登记绿色通道工程的实施。各级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完善首办责任厅服务功能、规范工作程序、落实各项制度上下功夫,使绿色通道工程真正起到方便企业、服务群众、提高效率的作用。

(二)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要从支持发展的全局出发,切实落实好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继续实施“红盾帮扶”工程,同时,要注意调查研究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问题,向政府提建议,从更高的层面上为发展服务。

(三)继续抓好民营企业扶贫开发和招商引资活动。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积极筹备10月份河北省民营企业赴承德第二轮扶贫开发招商活动。此次省政府组织省内100名、省外100名民营企业家来承扶贫开发,我们现在包装的66个项目远远不够,要协调相关部门,把县区所有“待嫁”的项目都拢到一起参与招商。这项大的活动仅靠工商局也是不行的,近期各局要把此项工作向县区政府进行专题汇报,争得重视和支持,把相关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取得实效。同时,积极参加省局和市政府组织的其他招商引资活动。

五、突出行风评议,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年末渐近,民主评议行风等各项评比、检查将陆续到来。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民主评议行风免评单位免评不免建,况且我们还有隆化、丰宁、平泉、双滦等参评单位,另外,所有的基层所站还要继续接受评议。并且就我们目前的队伍状况,执法不规范、不文明,服务不规范、不热情,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仍然不可忽视。无论是为了在年终各项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还是为了尽快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都要坚持“两手抓”,在搞好市场秩序整顿的同时毫不放松的抓好队伍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确保行风评议目标实现。各级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各项制度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行为。要正确处理好监管执法与服务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条条与块块的关系。用支持经济发展、维护生产和消费安全的实绩争得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树立工商良好形象。要主动与地方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邀请有关部门对我们的执法服务工作进行检查评议,争取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让全社会了解我们的工作,认同我们的工作。隆化、丰宁、平泉县局和双滦分局要下定决心,超常工作,确保争一保二目标的实现。所有工商所要确保进入先进行列。

(二)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巩固先进性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结合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等工作,把以“提速、提质、为人民、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切实抓紧抓好,要学习先进经验,查找自身不足,继续探索创新,努力实现办事效率显著提高、监管执法质量显著提升、服务发展成效显著、队伍形象显著改善、社会认可度显著提高的目标。

(三)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要总结巩固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搞好第二批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和管理,努力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强化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意识,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要结合法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的执法水平,规范行政行为,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文明执法,善于处理和化解监管执法中的矛盾冲突。要教育干部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学习业务技能和现代化办公知识,不断提高文化素质。要注意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积极发现、培养、宣传表彰一批正面典型。

六、进一步做好财务工作,确保完成今年收入计划,认真谋划明年预算

今年全系统预计较年初计划增收500万元,各级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这一新的收入计划。同时要处理好执法与服务、收入与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关系,防止顾此失彼,更不允许因抓收入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发生。要认真做好明年的收入预算。明年的预算要本着“跳跳脚够(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得着”的原则,实行积极预算,较今年预算数的增幅应不低于10%。实行积极预算,既是保证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增加、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市消化历史债务的需要。作为一个单位的主管,决不能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为后人留下债务。市局要求:凡有历史债务的县区局都要做出两年内最长不超过三年消灭债务的计划,力争2007年底、确保2008年底之前全系统全面消灭债务。

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7

一、全省畜牧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年初以来,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 经过上下共同努力, 全省畜牧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 落实了省市县三级畜牧产业化大项目

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的“打造万亿元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目标, 省政府明确提出抓大项目的发展理念。工作推进中,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在全省重点确定了32个畜牧产业化大项目, 其中:省级投资4亿元以上项目13个、市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6个、县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3个。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起点高、带户功能强, 成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牵动力量。如温氏5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 建成投产后, 带户规模可达到3 000多户, 户均年收益可达16~20万元左右;中粮集团一期工程2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投产达效后, 年产值可达到50亿元, 利润8亿元, 安置就业2 000人, 带动全县2万人养猪致富。

(二) 建立了推进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 在推进畜牧大项目建设上, 省市县三级政府和畜牧部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机制。省政府将13个畜牧产业化大项目纳入了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 项目所在地市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 畜牧、发改、财政、土地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推进组, 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各级畜牧部门坚持把大项目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 建立了项目联系人、上门服务、定期会商、定期报送和项目考核“五项制度”, 层级明确任务, 层级落实责任, 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如洮南市成立了项目推进组, 定期例会, 做到每天通报情况, 每周例会研究工作,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伊通县积极帮助企业协调政府、乡镇和环保等部门, 为企业解决项目建设用地和环评等实际问题;长岭县、抚松县采取部门包保、专人定点帮扶、政府定期督导等措施, 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 省级畜牧产业化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省级13个畜牧产业化大项目计划总投资509亿元, 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 建成种猪场3个, 现存栏种猪4 500多头;建成养殖基地15个, 现存栏畜禽283万头只;建成饲料加工厂3个, 年设计加工能力68万吨。目前, 8个种畜禽场、27个畜禽养殖基地、5个饲料加工厂和1个屠宰加工厂正在建设中。中粮集团现已建成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目前存栏生猪4万余头;精气神公司现已建成一、二期种猪繁育基地, 目前存栏母猪3 800头, 仔猪5 000多头;雏鹰集团现已引进母猪7 000头, 预计年末可出栏育肥猪5万头。在大项目建设的有力推动下, 全省畜产品加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上半年, 全省畜产品加工企业屠宰加工畜禽1.24亿头 (只) , 实现销售收入530亿元, 同比增长12.7%。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我省畜牧大项目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全省32个畜牧产业化大项目计划总投资595亿元, 目前完成投资53.5亿元, 仅占投资计划的9%左右。据近期调度, 有5个项目尚未完成发改部门立项, 11个项目一再推迟开工日期。二是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增加。目前, 资金和土地已经成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制约瓶颈。如省级13个重大牧业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由原来的702亿元调整到509亿元, 减少投资193亿元。温氏集团在公主岭市一个村建设猪场项目, 征地40公顷就涉及170多个农户, 由于土地集中流转难、农户意见不统一, 建设用地至今尚未落实。三是行政推动力度亟待加强。个别地区对畜牧大项目建设重视不够, 工作中缺乏硬性措施, 服务不到位, 解决问题不及时, 影响项目建设正常开展。

这些问题, 既有政策层面的问题, 也有企业层面的问题, 我们务必高度重视, 加大力度, 攻坚克难, 全力研究好、解决好, 为项目建设铺平道路。

二、强力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

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忠诚副省长多次就全产业链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并将其作为实施“放心肉”工程的五大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全省畜牧业发展“三个三”战略, 把全产业链建设作为“三个重点”之一。省里对全产业链建设摆位之高, 重视程度之高, 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以此为契机, 采取突破性措施, 抓好全产业链建设, 引领畜牧业转型升级, 建设畜牧业经济强省。

(一) 牢固树立全产业链的发展理念

我省畜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呈现出产业结构调整重组, 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生产方式不断变革, 组织创新与时俱进的新特点。在现有基础上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抓全产业链建设, 既是当务之急, 更是重中之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抓全产业链是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现代畜牧业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具有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等鲜明特征。与之相对比, 我省畜牧业仍然存在标准化饲养水平不高、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品牌开发滞后、营销手段单一等突出问题, 在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上,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在短期内实现突破, 我想, 抓全产业链建设不失为一条捷径。在工作推进上, 我们要坚持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 最大限度地集聚政策、资金、市场等要素资源, 形成强大合力, 推动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品牌开发、兽药饲料、市场营销、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构建现代畜牧产业集群, 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版。

2、抓全产业链是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牵动力量。

我省畜牧业发展到今天, 无论是畜禽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 还是营销手段、组织方式, 都面临一个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是促转型的有效载体, 也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全产业链究竟怎么建, 从哪切入, 如何突破, 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就目前而言, 我省在建的32个畜牧产业化大项目, 就是全产业链的雏形, 就是畜牧业全面转型、整体升级的重要牵动力量。可以说, 抓住大项目、抓好大项目, 就抓住了畜牧业发展的“牛鼻子”, 就抓住了转型的突破点。对此, 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思想要入位, 工作要到位。

3、抓全产业链是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之源, 确保“菜篮子”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实施“放心肉”工程, 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大于生产、质量重于数量、效益决定发展”的全新理念。应该看到, 近年来发生的“健美猪”、瘦肉精、三鹿奶粉等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给整个产业带来沉重打击。问题到底出在哪,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核心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各链条分割经营, 特别是加工与养殖环节, 有的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 利益联结机制松散, 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生产。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问题, 在加强行业监管的同时, 必须强力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我省在建的一些大项目, 涵盖了良种、养殖、加工、饲料、营销等产业各环节, 形成了相对封闭运行的全产业链, 生产标准统一, 产品安全可控, 效益相对稳定, 这是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在保安全这个问题上, 我们要坚持以全产业链建设主线, 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 打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监管有力、安全高效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在市场上和老百姓心中筑牢吉林畜产品的安全可靠形象。

(二) 充分发挥龙头牵动作用

龙头企业是全产业链建设的主力军, 也是畜牧产业层次提升的核心力量。作为龙头企业, 必须做好全产业链建设这篇大文章, 进一步提升龙头牵动能力, 促进畜牧业整体转型升级。具体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加快企业养殖基地建设。

思路决定出路, 作为企业, 必须创新发展理念, 着力抓好养殖基地建设。一定意义上说, 养殖基地是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 如果源头抓不好, 企业就难以做大做强。基地怎么建, 我想,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自己建基地, 实现自给自足;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 可以采取自建、联建相结合的方式, 建设养殖基地, 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实现加工业与养殖业互利共赢、协调发展。在政策导向上, 省里对企业自建或联建的千头以上牛 (羊) 场、万头以上猪场、百万只以上禽场, 要给予重点扶持。企业也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真正把养殖基地建设好,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 要谋划好企业种源基地建设, 提高自主供种能力, 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2、大力发展精细精深加工。

我省畜产品多以分割肉和熟食加工为主, 动物皮毛、骨血、内脏的利用率较低, 在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等领域更是接近空白。全省生猪、肉牛、肉羊活体外销量分别占出栏总量的36%、40%和40%左右, “原字号”产品比重过大。这一问题不解决, 全产业链建设也就无从谈起。要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 大力发展精细加工、精深加工, 下功夫淘汰落后产能, 实现技术改进、产品换代、产业升级。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构建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体系, 着力在高端带动、延伸链条、扩大产能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3、加强畜产品品牌开发和现代营销体系建设。

品牌就是生产力, 就是竞争力。我省畜牧业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 就是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知名品牌。要深入实施畜产品品牌开发战略, 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 以发展“有机、绿色和地理标志”畜产品为重点,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畜产品品牌。在进一步做大做响皓月、正大、华正等品牌的基础上, 鼓励支持企业围绕延边黄牛、草原红牛、长白山黑牛、吉林山黑猪、吉林梅花鹿等, 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知名名牌。要加强畜产品市场建设, 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场调控能力的畜产品交易市场和连锁超市。要大力发展产销对接、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 提升畜禽及其产品营销水平, 扩大"吉字号"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同时, 要严格企业自律, 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对生产全过程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 优化提升畜牧行业管理服务水平

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项目服务, 是各级畜牧部门的重要职责。在全产业链建设上, 我们要始终坚持“指导、协调、服务”6字方针, 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水平, 使我们的行政管理职能在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具体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全力抓好在建畜产品加工大项目建设。

在推进大项目建设上, 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工作机制, 对项目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好的传统, 要继承和发扬, 更要改进和提高。从以往的经验看, 项目抓和不抓不一样, 大抓和小抓也不一样, 会抓和不会抓更不一样。我们服务项目建设, 首先要了解企业究竟需要什么, 哪些问题是我们能办的, 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协调, 工作中遇到困难, 不要有畏难情绪, 要有一种敢闯敢试的精神, 多想想办法, 多协调一下相关部门, 尽可能地争取理解, 赢得支持。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人抓、有人管。要积极创造条件, 帮助企业解决好政策与项目对接、企业与基地对接、产品与市场对接等问题, 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从全国畜牧业产业布局调整看, 大型畜禽养殖、加工企业, 加速由南向北和由非粮产区向粮食主产区进行梯度转移。在基地转移中, 谁拥有饲料、土地、空间和气候等生产要素资源, 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 赢得主动权。我省发展畜牧业有资源、有基础、有潜力, 这是我们承载产业转移的先决条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 坚持依靠产业招商、依靠资源招商、依靠展会招商、依靠政策招商, 通过真正到位的工作, 把域外大型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引进来, 通过招商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市场, 加快培育新的战略增长点, 引领畜牧业整体转型升级。

3、强化执法与服务。

畜牧部门承担动物防疫、卫生监督、畜禽屠宰、兽药监管等重要执法职责, 这些工作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要坚持在执法中服务, 在服务中执法, 能引导的就以引导为主, 该规范的就以规范为主。但对制假、售假、违规生产、违法经营等不法行为, 要坚决予以打击, 出重拳、出狠招, 强化震慑作用, 务求立竿见影。我们要认识到, 打击违法企业就是对合法企业的最大保护, 打击违规经营就是对依法经营的最大支持。应该说, 执法人员与基层最贴近, 与企业打交道最直接, 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 树立畜牧部门良好的执法形象。同时, 要加快推进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 加强畜牧业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适时发布畜产品市场价格和相关预警信息, 指导养殖、加工企业科学生产, 节本增效, 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4、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近年来, 国家和省里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强化, 在政策资金落实上, 我们要打破以往的条条框框, 整合项目资金, 集中打捆使用, 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予以倾斜。省政府已经明确, 整合原有的省级各类项目资金, 设立畜牧业发展引导资金, 重点支持实施“放心肉”工程。大企业、大项目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们要给予重点支持, 促进其尽快投产达效。各地要加大协调推进力度, 研究制定符合区域畜牧业发展实际的具体扶持政策, 能给的政策要给足给到位, 为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积极创造条件, 搞好对接, 大力吸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进入畜牧业融资领域。利用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政策, 探索推进利用草场、养殖圈舍和活体畜禽等畜牧物权开展抵押融资贷款试点, 从根本上解决好畜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8

市委、市政府对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视。李志刚市长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引领全市旅游战线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强力推进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学习贯彻全国和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于2012年1月12-13日在广州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在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会议分析了2012年旅游业发展总体形势,明确了今年重点抓的九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认真落实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三是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加大入境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四是坚持不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五是大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六是加大旅游业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七是扎实抓好旅游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八是加强跟踪督导,大力推动 41号文件全面贯彻落实。九是转变工作方式,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

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于2012年2月16日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副主席高雄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陈建军总结了2011年全区的旅游工作,并对2012年的工作重点作了部署。2011年全区旅游业发展得到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国家旅游局专门发了贺电,祝贺去年自治区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接待入境过夜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亿美元。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自治区政府马飚主席为此作了重要批示。郭书记指示,全区旅游行业要“在新的一年里抓住机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符合广西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做大做强我区旅游产业”,马主席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加快打造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强区建设步伐,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治区领导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旅游工作中去。桂林旅游对全区旅游贡献很大,入境人数、收入都超过全区总量一半。自治区对我市举办旅游博览会、旅游纪念品展销、旅游标准化建设等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会议明确了今年重点抓的八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将旅游工作全面融入到自治区中心工作中;二是树立大融合、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观念,推进旅游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三是千方百计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旅游拉动内需的作用;四是加快构建“两区一带”旅游发展新格局,推进旅游“四区”建设步伐;五是以“天下风景,美在广西”品牌为抓手,继续加大整体旅游形象宣传,深化旅游市场开发;六是坚持不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七是全面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八是大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和廉政建设。

二、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重大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国内外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以扩内需、保增长为核心目标,围绕“两改一融合一示范”、全面实施“五大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境外、国内市场两手抓,提服务、优环境、育品牌、建精品、保民生、促和谐,走旅游产业化发展之路,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提升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促进旅游业向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推进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取得新成效。

预期目标:2012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5%。

三、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2012年全市尤其是旅游行业要围绕“加快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核心,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支持,力争《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得到国家批复。发改、国土、财政、商务、林业、环保、海关等部门要切实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联系,争取相关政策和工作支持。重点做好“一推二抓三融合四建设”四大方面工作,以大融合开发大市场,以大市场打造大产业,以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一推”:全力推进以世界旅游城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

坚持把桂林世界旅游城作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点和广西旅游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区,强力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这个“一号工程”。要按照“一点三星三区”旅游空间结构,加快桂林世界旅游城各功能区和各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万福休闲旅游区、桃花江旅游度假区、罗山湖体育休闲产业园、国家森林公园、桂林国际旅游商品批发城改扩建、高新七星区甲天下大剧院、雁山愚自乐园地中海俱乐部、桂林·香港3D国际城动漫产业园、桂林国际足球产业园以及中华桂林航天城、平乐漓江小镇、兴安灵渠、龙胜龙脊、恭城山寨-水寨、象山景区中法合作项目、彭祖坪生态旅游景区、瑶族千家洞古镇、桂林印象兰花谷旅游生态休闲度假区、桂林冠岩旅游泽润大酒店项目等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加紧会仙湿地公园前期工作。今后凡是在星级酒店建设、国际酒店品牌引入,其功能区划分、规划、设计等方面市旅游局要介入指导和服务。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实施旅游总体规划,全市要形成狠抓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支持和推动以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各项旅游工作。

“二抓”:抓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和深化旅游市场开发。

抓旅游体制创新,就是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整合政府可调控的涉旅资源,统筹市级旅游行政管理职能,形成“旅游产业综合抓”的格局。进一步充实旅游行政部门管理职能,强化旅游规划、旅游产业布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职能,构建权责对等、合理、高效运转的旅游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成立桂林市旅游行政执法监察支队。旅游部门要提升协调、融合的能力,单打独斗做不成什么事,要主动协调、争取支持、各记其功。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漓江游览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漓江游览经营机制,多部门合作联动,全方位提升漓江景区品质。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探索完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旅游景区发展机制。

抓深化旅游市场开发,就是要强化营销、创新业态。

——深化旅游市场开发。要通过自己发力和善于借助外力等方式创新营销手段,提高营销效果,不断巩固和拓展原有市场,大力开发新市场,努力快速扩大高端市场份额。积极争取和支持开辟新航线。加强市场广告宣传和客源地旅游促销力度。加大桂林旅游形象宣传特别是产品宣传。建立旅游客源地桂林旅游营销中心。拓展旅游新市场,促进旅游市场高效益有序增长。要加大财政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旅游营销、重大旅游产业化项目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等。同时,深化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巩固扩大阳朔、兴安乐满地旅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漓江游览及各景区景点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加快乡村旅游标准化、品质化建设,逐步实现旅游标准化全覆盖,全面推进桂林市旅游标准化建设。

——创新旅游业态。着力打造提升4条旅游发展轴带,培育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专项主题三大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水路、公路、自行车三大水陆游线,形成七大旅游品牌。打造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和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大力发展高尔夫游、自行车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徒步游及攀岩、科学探险等旅游产品,推动旅游高端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着力解决产品结构性供给不足的矛盾。同时,加快旅游产品创新,使游客白天有看的,晚上有玩的,走时有带的。推进以漓江旅游产品多样化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加快开发城市休闲度假等深度体验的新产品。实施旅游纪念品品牌化战略,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生产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努力完善旅游纪念品设计、生产、销售体系,支持、打造、开发一批新的旅游纪念品。

“三融合”:推进旅游与信息化的融合、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新城与老城的融合。

——旅游与信息化的融合。市工信委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加快推进现代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游客为核心的现代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新体系。旅游与金融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力争桂林成为全国首批“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区”城市。全面建设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开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坚持旅游文化互动发展。文化部门要深入挖掘桂林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重点扶持打造《印象·刘三姐》、《山水间》、《夜王城》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演艺旅游产品体系。要以开放的思维思考桂林特色文化,尝试游客参与“百姓大舞台”的新形式,努力把桂林优秀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新亮点。积极推进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岩、古灵渠、各类博物馆以及秀峰区鲁家村民俗旅游村、高新区创新创意文化旅游园区、雁山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做强做精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桂林世界旅游城独特的文化体系。探索开发体育旅游、休闲养生旅游等特色旅游,推进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开发,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继续精心办好第六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第三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第二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以及县(区)旅游节庆节事活动。

——新城与老城的融合。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按照“疏解老城、提升品质”的指导思想,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在桂林城打造以象山景区至伏波山景区为轴线,涵盖正阳步行街、王城东巷、西巷、靖江王府等街区、景区的“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同时也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下大力气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核心竞争力。辖区政府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休闲区建设工作。把即将于今年五月推出的“梦幻桂林·数码象山”4D夜景灯光秀、大型玄幻杂技歌舞秀《山水间》、正阳文化旅游步行街、滨江民俗演艺休闲街、桂林文化书市及着手创意策划的王城夜游串成一体,打造成为集现代声光电艺术、杂技歌舞艺术、民间民俗历史以及特色咖啡馆、茶馆、书店、酒吧等不同业态的有机聚集,形成桂林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加快打造桂林世界旅游城独特的文化体系,充分考虑新区与老城之间的功能、设施及空间结构上的协调建设与互动发展。

“四建设”:加快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旅游监管体系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化工作,营造旅游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旅游企业依法经营的法制环境。完善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估、重大信息公告及旅游违规、投诉公示制度,依法高效处理每一起投诉,严密监控和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严厉打击强迫消费或者变相强迫消费行为。金融部门要积极推进旅游企业银行征信体系试点工作。培育和打造“诚信桂林”品质旅游形象。

——加强旅游监管体系建设。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促进旅游业监管逐步向旅游市场管理转变。市公安、交通、旅游、物价、文化、工商、卫生、质监等涉旅部门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快旅游市场监管数字化建设。重点强化漓江游览秩序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旅游市场管理和旅游突发事件中的指挥、组织和协调作用。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增加旅游咨询服务站网点建设。完善旅游交通通达系统。改造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及功能,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加强旅游安全和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制定完善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巩固旅游试验区成果。

——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从业人员晋级考核与培训机制,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桂林旅游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整体提升一线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大力开发旅游紧缺人才。通过举办导游员大赛等方式,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导游员。通过定期举办县区旅游局长、旅游专业人员培训班等方式,统筹和提高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旅游高技能人才队伍、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

上一篇:旅游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大班故事教案《高老鼠和矮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