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局长在2011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6篇)
陈局长在2011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在2011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
鹤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
陈高潮
(2011年3月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学习贯彻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新闻出版工作会议、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简要回顾总结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重点对2011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不断开创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新局面。下面,根据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2010年的工作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化新闻出版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文化新闻出版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市艺术中心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9500万元,主体已完工;投资240万元为24个乡镇文化站配送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文化活动设备;投资98万元为4个街道办事处文化中心和1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配送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文化活动设备;投资60万元建成了30个示范性农村文化大院;投资368万元建成了 184个农家书屋。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共投资136万元,均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区级支中心;淇县投资100万元为县图书馆购买新书和办公设备,建设多媒体阅览室,使图书馆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市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一级图书馆,浚县图书馆、淇县图书馆均被命名为三级图书馆。二是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取得新成绩。邀请央视节目录制组对《徐九经返乡记》、《新编三打金枝》进行了现场录制,并在央视11套进行了播出;小戏《调查》第四次晋京演出,参加了由文化部等7部委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农村题材小戏小品比赛“大地情深”开幕式演出;组织举办了双节系列活动、第二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动,淇滨区、山城区还举办了元宵节大型焰火晚会;举办了第三届“欢乐鹤壁”广场文化艺术节,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演出各类文艺节目3000余个,观众达60余万人次;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45场。淇县朝歌风艺术团相继开展了《欢乐重阳•秋之韵》文艺晚会、《平安淇县•万家乐》文艺晚会、《平安淇县•万家乐走进乡镇》巡回演出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果。勘探面积1000余亩,使一批地下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并实现了馆藏文物安全年;完成了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的检查验收、淇县宋庄墓地考古发掘和市博物馆文物库房保管环境提升工作;开展了淇河下游大赉店遗址群区域、豫北地区古瓷窑遗址考古勘查工作;浚县博物馆文物仓库安防系统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浚县对刘公荣氏张氏合葬墓和井固古钱币窖藏进行抢救性发掘;淇县卫国故城遗址公园建设有序进行;鹤山区鹤壁集天主大教堂申报“全国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进展顺利。市文化中心“三馆” 正常对外开放,图书馆举办了全民阅读集中活动月及服务宣传周等一系列图书服务活动,全年共接待读者20万人次,借阅图书32万余册次;博物馆举办了《鲁迅的读书生活》等11个临时展览,接待观众10万余人;群艺馆举办了王艺浓钢琴音乐会、“永恒的记忆”摄影图片展等活动,参加大型文化活动、广场文艺演出和接待性演出30余场;浚县西路大平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浚县民俗文化博物馆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浚县黎阳镇秦李庄周氏口腔咽喉科项目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各县区9人入选全省第二批非遗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了鹤壁市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录和第一批市级非遗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完成了古籍普查工作,共普查保护古籍600余册;浚县、淇县、山城区还公布了县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和传承人。四是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组建了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成立了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县区大文化管理部门改革基本完成,浚县、淇县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在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等七个市直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中继续推行内部激励机制改革,事业单位内部活力明显增强;特别一提的是,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怀下,解决了我市豫剧团、豫剧一团、文工团在工资、场地、用人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供给问题方面,2011年1月起,市财政对三个团离退休人员经费实行财政单列,在职在编人员全额供给档案工资基本工资部分;演出补贴方面,2011年起,按照每场5000元的标准,市政府每年购买100场演出。场地方面,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筹建鹤壁市豫剧院,并帮助其解决排练、办公等场地问题;用人机制方面,制定专门政策,严格选人标准、严格进人程序,适时引 进优秀专业艺术人才;奖励机制方面,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奖项的剧目或个人实施奖励。同时,确定了文化产业38个发展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对浚县石雕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浚县泥塑原生态文化村项目、古风陶艺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大豆油墨4个项目进行了帮扶。五是招商引资和争取上级资金工作实现新跨越。引进和建设了鹤壁影视城、鹤壁市百运佳印务(集团)公司二期扩建两个项目,投资额达4600万元,填补了我市新区电影院建设方面的空白,超额完成了4000万元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围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非遗保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免费开放等项目,争取到上级资金891.82万元,超额完成了120万元的争取上级资金目标任务,完成比例为743%。六是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监管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了“平安世博”保障、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闪电”系列、电子游艺场所无证经营整治、暑期文化市场整治、印刷企业清查行动、“迎亚运”扫黄打非、打击网络侵权盗版、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信息等集中行动50余次,共出动车辆300台次、人员120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000余家次,处罚违规经营的网吧、歌舞娱乐场所40家次,取缔无证经营的经营单位和个体游商50余家(个),对21家存在安全隐患的网吧、娱乐场所下达了《停业通知书》;收缴带有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机、盗版音像、计算机软件制品和图书等各类非法物件7000多件;对发现的45家“黑网吧”提请工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市场经营秩序逐步趋于规范。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省文物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十 一五”规划的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诸多荣誉。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全年获得市级以上各项奖励99个,其中省级以上60个。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文化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车管理使用先进单位;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全省新闻出版(版权)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文物局评为2010全省文物安全目标责任先进单位。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全市依法行政责任目标完成优秀单位、全市信访稳定责任目标完成先进单位等。各县区文化新闻出版部门在进行机构改革后,加强领导、科学统筹、振奋精神,深入推进各项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和荣誉。因时间关系,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我们能取得这么多的成绩和荣誉,与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分是不开的,与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与领导班子各位成员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支持和关心文化新闻出版工作的上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工作中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工作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仍不健全。县区两馆、城市社区和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覆盖率偏低,如淇县文化馆、淇滨区文化馆、鹤山区图书馆长期处于有馆无址的境地。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存在差距。许多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建成后疏于管理,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文艺精品不够丰 富。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还不多。四是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全市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资源相对分散,发展速度和效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五是文化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乡镇文化站等基层文化单位管理人才和文化产业经营人才严重不足。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破解这些发展中的难题,还需要我们今后作艰苦不懈的努力。
二、“十一五”工作回顾及体会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建设从打基础到迈大步,经历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过去五年,是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突飞猛进的五年。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三馆合一”的市文化中心每年接待观众和读者20万人次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市群众艺术馆、市图书馆被命名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被命名为国家二级馆。浚县文化中心、鹤山区文化馆、山城区文体中心等一批县级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扩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扶持建设了166个示范性农村文化大院和294个农家书屋。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市所辖5个县区建立了县级支中心,在所辖879个行政村建立了扩展型基层服务网点。开展了“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活动。实施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工程,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性电影的目标。至“十一五”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3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6个、博物馆4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33个、农村文化大院879个、农家书屋294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城乡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全市4家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超过30万人次。“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实施3年间,演出优秀舞台艺术300余场,实现了每乡镇每年至少一场公益性演出的目标。
过去五年,是全市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五年。完成了10余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取得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在市直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中推行了内部激励机制改革,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探索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市直两个剧团实行一团一策,推行市场化运作,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加快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组建了鹤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和鹤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县区大文化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执法成本大幅度下降,执法效率明显提高。
过去五年,是全市文艺活动精彩纷呈的五年。文化广场活动成为全省的特色和亮点。全市大型社会文化活动常年不断线,年年有特色。成功承办的第八、九、十届全省音乐舞蹈大赛和第九、十届全省小戏小品大赛等大型赛事提升了鹤壁形象,组织举办的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欢乐鹤壁”广场文化艺术节、“欢乐祖国”合唱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不仅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也丰富和提升了城乡文化生活。农村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开展了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新编近代喜剧《伙夫县长》、新编古装喜剧《草根秀才》和现代戏《哈哈乡长》,荣获河南省戏剧大赛各类奖项20多个。《伙 夫县长》、《石武举别传》和歌曲《捏泥娃》被评为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小戏《调查》入选全国2008-2009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
过去五年,是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要求,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全面推动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积极开展队伍建设,依法开展文化市场管理,我市的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以网吧专项整治为重点,以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为抓手,不断加大对网吧、图书、音像、印刷、娱乐、演出等市场的专项整治力度,确保了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市场持续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素质和经营者的法制意识;通过持续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对公共娱乐场所开展经常性的安全防范检查,确保了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的安全运营;通过强化演出市场监督检查,杜绝了演艺市场中的不健康表演;通过强化网吧集中治理,规范了网吧经营秩序;通过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打击侵权盗版整治行动,营造了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繁荣了文化新闻出版市场。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单位449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营业收入达7000余万元。
过去五年,是全市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五年。全市庙会产业、文化艺术品产业、文化演艺产业、广告传媒产业、网络文化产业、休闲娱乐产业、文博会展产业、文体用品制造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产业初具规模。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企业及单位、经营实体3000余家,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近12亿元,增幅达35%,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增加,已成为拉动鹤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浚县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和全省文化产业先进县。文化产品宣传推介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浚县石雕城、鹤壁市古风陶艺有限公司、鹤壁市黄河古陶研制厂先后被命名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屯子石雕、杨玘屯泥咕咕等8件文化产品被评为全省知名文化产品。浚县城关镇、屯子镇郑厂村、杨玘屯村分别被评为全省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和十佳村镇。继续发扬光大牛派艺术,对我市主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演出剧目进行了深度开发。邀请中央电视台来鹤录制牛派经典剧目20余个,在央视月月有播出,对于传承发展牛派艺术、发展文化产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过去五年,是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的五年。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4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各1个。五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确保了地上和地下文物的安全。积极配合南水北调、京珠高速、石武高铁等国家、省建设工程和全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的文物调查、考古发掘工作,不仅使一批地下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而且取得了重大考古新发现。“刘庄先商文化遗址”填补了先商文化研究的空白,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刘庄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荣获国家文物局2006-2007田野考古质量奖。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全市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651处。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公布了两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一批非遗保护传承人。浚县泥塑、民间社火、西路大平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浚县“正月古庙会”等8个项目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了全市非物质文化 遗产普查工作,普查搜集线索8201个,共有14类1216个项目获得立项。
过去五年,是对外文化交流水平明显提升的五年。通过参加 “中原文化澳洲行”、举办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多角度宣传展示鹤壁文化,增强了鹤壁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五年来,中央电视台连续在我市录制了15台优秀牛派豫剧节目和5期“走进鹤壁——戏迷擂台赛”专题节目,并经常在央视11频道播出,为宣传鹤壁、提高鹤壁知名度做出了一定贡献。
五年来的工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第一,文化新闻出版工作重在为民。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重的观念,牢牢抓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群众奉献了丰富的文化产品,提供了优良的文化服务,切实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新闻出版建设才会有基础、有动力、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才能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第二,文化新闻出版工作重在持续。五年来,我们以公共文化服务、艺术生产与普及、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集中整治、人才队伍建设等为重点,努力推进基础设施、基本内容、运行机制、工作规范、基本队伍等基本建设,促进了全市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建设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多,推进全市文化又好又快 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坚持“重在持续、贵在积累”的方略,抓好总体规划、策划具体项目、落实工作责任,踏踏实实地搞好每一项建设,打好基础,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实现量的积累和质的突破。
第三,文化新闻出版工作重在创新。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创新作为搞好文化新闻出版工作的有力抓手。通过推进国有文艺院团和经营性文化、出版物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实现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有效激活了国有文化单位的活力,盘活了社会文化资源。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加大对全市公共文化资源的宏观管理,研究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工作规范,初步建立了绩效考评体系,激发了文化新闻出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只有实现从体制到机制、从制度到管理、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才能逐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调动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文化新闻出版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文化新闻出版工作重在提升。五年来,我们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文化馆和图书馆达标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及设施配备、博物馆免费开放和服务功能提升、舞台艺术送农民、农家书屋建设等系列惠民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施这些工程的过程中,各级部门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学习、认真思考、努力提高,把理论知识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工作思路变成实实在在的效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是我们“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应当持续坚持的重要方法。
总之,五年来的成绩值得自豪,五年来的经验需倍加珍惜。五年来,全市广大文化新闻出版工作者克服了许多难以 想象的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忘我的工作态度,勇敢承担起繁荣发展文化新闻出版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任,为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付出了艰辛劳动,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坚守在文化新闻出版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真挚的谢意和亲切的问候!
三、关于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因此,做好今年全市的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意义重大。全市各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一个中心、突出三个重点、实现八个突破,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根据2011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整体安排,下面我重点强调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载体,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强力推进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工程。配合相关部门抓好市艺术中心项目建设,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规划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城市展览馆,力争大赉店遗址公园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特别是要关注淇县文化中心和鹤山区文化中心建设;做好市博物馆临时展厅和基本陈列调整改造工作。二是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要在完善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基础上,再建设一批街道办事处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并为其配送文化设备,逐步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有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的目标。同时,重点抓好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的科学管理和正常开放工作,提高利用率。三是努力推进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要建设市级分中心,并加 强县级、乡级支中心和村级服务网点负责人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正常开展工作。四是不断完善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程。今年要建成339个农家书屋,做好规范管理和充分使用工作,力争在2012年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建成农家书屋的目标。五是认真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工程。要在全市基层和农村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100场以上。六是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程。全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今年都要向社会免费开放。
通过实施以上六大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人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以庆祝建党90周年节庆活动为载体,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上实现新突破
要紧紧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等主题,举办系列文化庆祝活动。重点举办好第三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全市第四届合唱节和第四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举办各类弘扬主旋律的展览、笔会活动。通过举办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努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以弘扬牛派艺术为载体,在打造文艺精品上实现新突破
通过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豫剧节、河南省第十二届戏剧大赛等大型赛事活动、邀请央视到我市进行现场录制节目等途径,不断推出新剧目,并对原有的牛派艺术剧目进行深加工、再提高,努力提升剧目演出水平,力争实现“创作一个好剧本、推出一台好剧目、办出一台好晚会”;还要创作一 批歌曲、美术、书法类的好作品,使鹤壁的文艺精品层出不穷、精彩纷呈。
(四)以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为载体,在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监管上实现新突破
要会同公安、工商、消防部门对全市娱乐、网络、音像、出版物等市场安全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市场安全;要深入开展“闪电”系列、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扫黄打非”集中整治、印刷企业清查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等行动,严厉打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网吧超时经营、销售发行盗版非法音像制品及出版物等违法违规活动,规范市场运营秩序;加强电子游艺娱乐场所、歌舞娱乐场所和演出市场的审批和管理;积极开展全市政府机关和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同时,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的情况下,适当发展文化娱乐和出版物市场,确保文化新闻出版市场规范运营、繁荣发展。
(五)以推进我市隋唐大运河申遗为载体,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隋唐大运河浚县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程;继续推进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朝歌古城探源工程和古瓷窑遗址发掘工程,配合宝山煤化工园区、鹤淇产业带、山西中南铁路鹤壁段、鹤辉高速公路等全市重点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做好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督促、协调相关部门推进双塔寺复建工作。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申报工作,使鹤壁的历史文化名扬海内外,扩大鹤壁的对外知名度。
(六)以推进十大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推进淇河文化旅游生态示范区、浚县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浚县屯子石雕城文化示范区、云梦山古军事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知名文化产品的推介力度,组织市属重点企业积极参加全国知名文博会;指导县区抓好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扶持大豆油墨、天章纸业、屯子石雕、杨玘屯泥咕咕、王庄柳编等项目,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七)以推进院团体制改革为载体,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要在2010年解决市豫剧团、豫剧一团、文工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组建鹤壁市豫剧院,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优势得到强力发挥,把鹤壁的艺术表演团体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院团。同时,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让经营性文化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发展规律进行规范的市场化经营,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县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八)以“争做人民好公仆活动”为载体,在思想政治、党风廉政、人才队伍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大力抓好全市文化新闻出版系统思想政治建设。结合全市即将开展的“争做人民好公仆”活动,下大力气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以“四同、四互、六要六不要”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 三个关键环节,做到对责任目标分解有量化、考核有标准、追究有依据。三是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紧缺的文化人才,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四是加强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文化。
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发展的新起点。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各项工作不断有新突破、新进展,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市顺利实现“加快两个构建、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实现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陈局长在2011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下面, 就进一步抓好教科硏r作, 提三方面意见。
一、要把教科研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些年, 我市对教科研工作.直都高度重视这次.之所以要强阔把教科硏工作摆在更加重耍的位搜,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方面, 这是全市教科研工作过去s年努力的结果。“十二五”期间, 市里重点整合了教科研资源, 优化结构, 强化功能, 逐步增强教科硏作在推动事业发展上的支撑作用在整合的M础上.通过五年的发展, 教科研发挥出了强有力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总的来看:
—教科硏承担起新职能比如, 教师培训, 全市培训住务的近三分之二, 黾由教科硏机构承担的, 打破了以往基本都委托给高校的局面, 使敉师培训更加接地气, 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在逐步增强。再如, 质置监测, 沈阳现在是国家中小学教育质s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 东北地区只有两家, 在全国影响很大。实践证明, 只仿通过整合, 才能强化教科研的质量监测职能, 才能承担起创国家实验区的仟艿
—教科研培育出新气势:在为宏观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教师队伍成长服务等方面.全市教科研队伍凝心聚力, 聚精会神, 特别是在服务能力建设上, 上下协凋, 内外协同, 形成了协同推进的闽好气势。
—教科研开创出新局面..全市教科研呈现出了四个“积极跟进”的I:作局面, 即跟上了教育决策的需要、踉上了教育管理的需要、跟h了教育改革的需要、跟上了队伍发展的需嬰.形成枳极跟进、服务苹业发展的工作局面
—教科研取得新成效:我市教科硏工作在全国兄弟城巾中越来越荇位贾, 越来越有自信和争先的劲头。这两年, 每年部不少于丨〇余个城市來沈阳考察学习, 我市教科研领域的-批后起之秀也陆续走上全国的论坛和讲坛教科硏支撑啦业发展的力4越来越大, 局m很多决策和工作.都是教科硏先行调硏和论证后, 才开始实施推进。
R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教科研在事业发展中已占据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地位, 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 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今后五年, 全市教育发展的仟务很重.耍伞面完成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实现这个目标.要逐步构S起现代管理体系、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框架、掂进教育内涵发展, 这些任务是繁爾而艰巨的.需要•环扪-坏地推进, 需要遐专业的人员、更专业的机构来支掠, 需要教科研做深入研究。比如, 构建什么样的管理架构, 才能加快教育向内涵发展转型;构建什么样的机制, 才能把现代教育体系建立起来, 才能让教学真正实现••以, 生发展为本”,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给负担重、乱补课、安全管理成本过高等热点难点fu:题降温。再比如, 我们的办学条件从外部武装到内部•办7条件的效益发押•, 需要教科硏的跟进指导;教育信息化的T/:体应用, 需要教科研的引导;提高教育质量的改革.需要教科研的直接引领;教学方式的变革, 需要教科硏人员的以身示范, •学校内部课程的完善和整合, 需要教科硏人员蹲点研究等等:所以, 无论是从事业发展的角度, 还是从现代治理的角度, 我们必须把教科硏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罝, 作为支撑教育发展除教育行政、教育资导之外的第三根柱子, 以教科研的思想、改革、行动来引领教育的内涵发展。还有一些更加宏观的问题, 比如未来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如何把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特别是我们国家提出工业2.0要向工业4.0转化, 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教育系统特別是教科研工作不仅仅足跟进和服务的任务, 更要承担先行和打基础的任务。这些要求我们必须把教科研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罝上。这是教科研工作走到今天的客观需要。哪个地区把教科研摆在这个位置上了, 哪个地区就抓住了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先机。
二、要切实加快推进教科研的转型发展
全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教科研是关键。这是当前教科研的重任。从教科研工作本身来看, 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 提升实力。转型的方向.就是做足和做好支撑、引领和服务。主要有四方面:
-足贤把教科研支搾做出米也就显教育聿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支撑, 教科研要顶得上去。具体来说, 要拿出有分量的决策咨询建议, 急教育决策之所急.沈阳教育走上了全面创新、探索发展的新阶段.方•向怎么确定、局面怎么摆布、改革怎么推进、工作怎么落实, 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 能拿来就用的经验和办法越来越有限, 必须花更多的m力和更大的气力, 办法, 自己摸索创新。教科研部门是教育发展的智库, 必须在拖进教育发展上有所思考、有所硏究.拿出真知灼见, 拿出有效的对策。这个对策要实退求是, 要基于数据实证、形势硏判、经验对比提升出来的。
要拿出有分量的教改计划, 急学校教改之所急。教育犮展M有节奏的, 要舒眼做体系、做质量;学校发展也是有节奏的, 资源主导、课程主导、思想主导, 教改也应该是有节奏的。这个节#是什么, 教科硏要深入研究, 从课程改革10余年的经验和教训中, 拿出有分量的计划。我们的教改不能齐步走, 何也不能总推待走。
要拿出教师专业成长的系统办法, 急教师成长之所急老师都想把课教好, 之所以有的老•师教不好, r H要是教学功力不足教科研人员是老师的老师, 仃责任、有义务做好扶持和指导, 重点是教科研人员的引领要更给力、更接地气, 不能蜻蜓点水或者高谈阔论, 让老师•头雾水。“卜三五”期间, 按照国家的要求, 必须建C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专业化是队伍建设的核心这个任务很重, 教科研豉拿出一套有效的破解办法.让老师都能实实奸/n地感受到“教科研人M就在我身边”, 丨上老师都能成为教学的明白人
二是耍把簿昶提升做出米在做好典型培扪的冏时, 重点要把造成工作薄弱的因素消灭掉、把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升上来, 教研员都是各负•摊, 管狩一块, 做出几个亮点是本礼但把整块工作都带起来, 才是真本事。R从学科教学的角度讲, 我市地域间、学校间、教师间的差距就很大, 好的可以拿到全w去比拼, 差的可能还明显的代差。究其原因, 就呈教学跟进指导还不到位;有的校长不会管, 有的教硏员不想管.越迠教学薄弱的7校, 越是教学功力不足的老师, 教研员越少问律缺学科教师, 这是行政部门的事;老师人在岗心不在岗, 这M学校的事;而老师想把课教好而乂教不好, 这就迠教研W的事, 我们耍逐步逮设起教硏员学科负责制, 也就是对所辖地区, 教研w要负责学科教学的总沐质负责学科教学改进计划的硏制和实陁, 负责学科教师的专业培训, 负责学科教学的常规建设。以后在这些方面出了问题, 我们就找教研员说话。今年开始探索, 明年全面推开, m教研院要带好头, 先行■两步实行:学科教研员先开始实行•奠他_的教科研人w陆续建立相应的负贵制目的就u把教科研工作尽快从以点带而、点面结合, 推向以面为午
飞足贤把 (Hk引领做丨I1, 来也就逞教科研人W要做专业领.域的精伸领油、改革先择和实践卨于•只有做到这-点, 大家才愿怠跟着你往前走:对部分教科研人w来说, 做到这-点还有困舴, f H这一步必须走, 而且越早走越好。为走好这•步, 教科研牮位要尽快把研训•体的工作机制建立起来, 谁负贵这个学科.胩就耍把这个学科的研究、教师培训部承担起来.要尽快把蹲点制度落实下来, 教科硏人员要把课堂作为教育实践的第一线, -年至少应该有-T的时问, 靠前调研, 谣前示范耍加强教科研创新硏发团队逮设, 鼓励和抉持有潜力的教科硏人吊.围绕专题, 削成_人, 幵展K-伐硏究, 努力把教科研单位办成教育T作者的创客空间, 打造成学校、教师创新的推逬器、教育思想和专业清神的孵化器。要在一些重要问题的破解h打所突破。比如,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形态、推进信息技术4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及走班教学等, 都要有说法.有做法, 拿出实实在在的招法來
四适要把V、lk化做出成效来也就是教科研人员要更专业, €点是教研员该干的活.能拿得起來, 拿得出-T•今后, 市m在队伍建设上, 核心3主打专业化, m括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W、校长、专任教师和主任等五支队f f L有专业标准的, 按照标准.-条一条培训提升.一项•顶在实践上落实;没有专业标准的, 就抓紧时间研制标准教科硏队m在专业化的队伍之列, 并且锊当其冲:如果其他队伍的专业化需要五年时间, 敉科研队伍的专业化必须提前两屯完成。没有通过专业化的, 不允许上岗:什么时候通过了.丨十么时候上岗:教科研队伍的专业化, 嬰突出专业精伸, 也就是要有责任感, 对所负责的领域存在的不足钔道着急;要有使命感, 有工作劲头, 不估i[好工作皙不罢休;要有荣辱感, 准确把握自己岗位角色的边线和红线, 以越边线踩红线为莫大耻辱。教科硏队伍的专业化, 要突出专业视野, 能跳出负责的领域、所处的地域, 以更宽的视野把握工作:只有视野越宽, 聚焦才会越准越清晰教科研队伍的专业化.还要突出专业素养.要求很多, f口.至少专业功底得厚, 在专业知识上, 应该知道得多一些;f丨专业主张.不仅f:『想法.而且想法要高出一筹:在教科研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方面, 市里将做好统筹, 市教研院要带好头.打好样。
三、要积极构建教科研发展的保障机制
在把教科研工作摆在史爾要位置的基础丨:, 各地区、各m位要•结合实际.提供有力条件, 枳极探索, 建立教科研发展的保障机制:
片先, 迆认制度丨:丨故奸女持在领军闭队建设上, 要突出教科研的位K L市里茌“十五”期间的领军团队建设中, 给教科硏增加•个系列.那就是用艽年时间遴选和培养出2 0名萏席教科硏人员、60 g教科硏名师和120 g教科研能p同时, 建立教科硏成果表焚制度.“十:j r中期和末期, 屮m将对确实产生实实在在影响的成U K集体和个人进行坪选和犮彰耍给予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 尤K:這要支持那些f了价值的长线研究, 确保拿出n o沈阳水平的成粜耍建立行政与教科研协同的丨:作机制。这一点, 和平区走在t前面., 各地区和各中.位要借鉴这种做法, 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迎能坐在一起, 研究x作, 分担x作, 互相配合, 协丨m推进, 做到推进工作只有分工, 没丫-了分家汽区县要按照市里的做法, 枳极探索, 从制度上设计幷纽立长期有效的制度, 确保教科研T:作持续健康发展。
典次, 耍加强对教科研I:作的督导要把教科研工作作为教育现代化评佔的•项内容, 重点盯住教科研的履职.:拖进教学改革的责任主体迠教科研部门, 这次还明确广>科责任制, 学H教7:质量不高、校际间差异太大, 就得问责该学科的教研员;要丨丨m:教科研工作效见, 建立由以服朽对象满意度为卞的效果评估机制;耍盯住政府的扶持力度, 重点打•各地区在师校建设、教科母样§费的拨付、人员配贸等行而的抉持措施及效果围绕这些内容, 市里将进行督导评估, 虛点推进, 确保教科硏工作持续发展.
陈局长在2011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市委、市政府对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视。李志刚市长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引领全市旅游战线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强力推进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学习贯彻全国和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于2012年1月12-13日在广州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在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会议分析了2012年旅游业发展总体形势,明确了今年重点抓的九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认真落实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三是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加大入境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四是坚持不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五是大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六是加大旅游业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七是扎实抓好旅游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八是加强跟踪督导,大力推动 41号文件全面贯彻落实。九是转变工作方式,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
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于2012年2月16日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副主席高雄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陈建军总结了2011年全区的旅游工作,并对2012年的工作重点作了部署。2011年全区旅游业发展得到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国家旅游局专门发了贺电,祝贺去年自治区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接待入境过夜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亿美元。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自治区政府马飚主席为此作了重要批示。郭书记指示,全区旅游行业要“在新的一年里抓住机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符合广西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做大做强我区旅游产业”,马主席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加快打造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强区建设步伐,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治区领导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旅游工作中去。桂林旅游对全区旅游贡献很大,入境人数、收入都超过全区总量一半。自治区对我市举办旅游博览会、旅游纪念品展销、旅游标准化建设等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会议明确了今年重点抓的八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将旅游工作全面融入到自治区中心工作中;二是树立大融合、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观念,推进旅游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三是千方百计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旅游拉动内需的作用;四是加快构建“两区一带”旅游发展新格局,推进旅游“四区”建设步伐;五是以“天下风景,美在广西”品牌为抓手,继续加大整体旅游形象宣传,深化旅游市场开发;六是坚持不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七是全面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八是大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和廉政建设。
二、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重大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国内外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以扩内需、保增长为核心目标,围绕“两改一融合一示范”、全面实施“五大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境外、国内市场两手抓,提服务、优环境、育品牌、建精品、保民生、促和谐,走旅游产业化发展之路,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提升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促进旅游业向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推进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取得新成效。
预期目标:2012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5%。
三、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2012年全市尤其是旅游行业要围绕“加快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核心,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支持,力争《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得到国家批复。发改、国土、财政、商务、林业、环保、海关等部门要切实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联系,争取相关政策和工作支持。重点做好“一推二抓三融合四建设”四大方面工作,以大融合开发大市场,以大市场打造大产业,以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一推”:全力推进以世界旅游城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
坚持把桂林世界旅游城作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点和广西旅游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区,强力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这个“一号工程”。要按照“一点三星三区”旅游空间结构,加快桂林世界旅游城各功能区和各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万福休闲旅游区、桃花江旅游度假区、罗山湖体育休闲产业园、国家森林公园、桂林国际旅游商品批发城改扩建、高新七星区甲天下大剧院、雁山愚自乐园地中海俱乐部、桂林·香港3D国际城动漫产业园、桂林国际足球产业园以及中华桂林航天城、平乐漓江小镇、兴安灵渠、龙胜龙脊、恭城山寨-水寨、象山景区中法合作项目、彭祖坪生态旅游景区、瑶族千家洞古镇、桂林印象兰花谷旅游生态休闲度假区、桂林冠岩旅游泽润大酒店项目等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加紧会仙湿地公园前期工作。今后凡是在星级酒店建设、国际酒店品牌引入,其功能区划分、规划、设计等方面市旅游局要介入指导和服务。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实施旅游总体规划,全市要形成狠抓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支持和推动以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各项旅游工作。
“二抓”:抓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和深化旅游市场开发。
抓旅游体制创新,就是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整合政府可调控的涉旅资源,统筹市级旅游行政管理职能,形成“旅游产业综合抓”的格局。进一步充实旅游行政部门管理职能,强化旅游规划、旅游产业布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职能,构建权责对等、合理、高效运转的旅游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成立桂林市旅游行政执法监察支队。旅游部门要提升协调、融合的能力,单打独斗做不成什么事,要主动协调、争取支持、各记其功。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漓江游览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漓江游览经营机制,多部门合作联动,全方位提升漓江景区品质。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探索完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旅游景区发展机制。
抓深化旅游市场开发,就是要强化营销、创新业态。
——深化旅游市场开发。要通过自己发力和善于借助外力等方式创新营销手段,提高营销效果,不断巩固和拓展原有市场,大力开发新市场,努力快速扩大高端市场份额。积极争取和支持开辟新航线。加强市场广告宣传和客源地旅游促销力度。加大桂林旅游形象宣传特别是产品宣传。建立旅游客源地桂林旅游营销中心。拓展旅游新市场,促进旅游市场高效益有序增长。要加大财政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旅游营销、重大旅游产业化项目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等。同时,深化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巩固扩大阳朔、兴安乐满地旅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漓江游览及各景区景点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加快乡村旅游标准化、品质化建设,逐步实现旅游标准化全覆盖,全面推进桂林市旅游标准化建设。
——创新旅游业态。着力打造提升4条旅游发展轴带,培育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专项主题三大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水路、公路、自行车三大水陆游线,形成七大旅游品牌。打造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和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大力发展高尔夫游、自行车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徒步游及攀岩、科学探险等旅游产品,推动旅游高端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着力解决产品结构性供给不足的矛盾。同时,加快旅游产品创新,使游客白天有看的,晚上有玩的,走时有带的。推进以漓江旅游产品多样化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加快开发城市休闲度假等深度体验的新产品。实施旅游纪念品品牌化战略,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生产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努力完善旅游纪念品设计、生产、销售体系,支持、打造、开发一批新的旅游纪念品。
“三融合”:推进旅游与信息化的融合、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新城与老城的融合。
——旅游与信息化的融合。市工信委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加快推进现代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游客为核心的现代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新体系。旅游与金融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力争桂林成为全国首批“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区”城市。全面建设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开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坚持旅游文化互动发展。文化部门要深入挖掘桂林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重点扶持打造《印象·刘三姐》、《山水间》、《夜王城》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演艺旅游产品体系。要以开放的思维思考桂林特色文化,尝试游客参与“百姓大舞台”的新形式,努力把桂林优秀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新亮点。积极推进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岩、古灵渠、各类博物馆以及秀峰区鲁家村民俗旅游村、高新区创新创意文化旅游园区、雁山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做强做精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桂林世界旅游城独特的文化体系。探索开发体育旅游、休闲养生旅游等特色旅游,推进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开发,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继续精心办好第六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第三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第二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以及县(区)旅游节庆节事活动。
——新城与老城的融合。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按照“疏解老城、提升品质”的指导思想,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在桂林城打造以象山景区至伏波山景区为轴线,涵盖正阳步行街、王城东巷、西巷、靖江王府等街区、景区的“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同时也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下大力气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核心竞争力。辖区政府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休闲区建设工作。把即将于今年五月推出的“梦幻桂林·数码象山”4D夜景灯光秀、大型玄幻杂技歌舞秀《山水间》、正阳文化旅游步行街、滨江民俗演艺休闲街、桂林文化书市及着手创意策划的王城夜游串成一体,打造成为集现代声光电艺术、杂技歌舞艺术、民间民俗历史以及特色咖啡馆、茶馆、书店、酒吧等不同业态的有机聚集,形成桂林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加快打造桂林世界旅游城独特的文化体系,充分考虑新区与老城之间的功能、设施及空间结构上的协调建设与互动发展。
“四建设”:加快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旅游监管体系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化工作,营造旅游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旅游企业依法经营的法制环境。完善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估、重大信息公告及旅游违规、投诉公示制度,依法高效处理每一起投诉,严密监控和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严厉打击强迫消费或者变相强迫消费行为。金融部门要积极推进旅游企业银行征信体系试点工作。培育和打造“诚信桂林”品质旅游形象。
——加强旅游监管体系建设。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促进旅游业监管逐步向旅游市场管理转变。市公安、交通、旅游、物价、文化、工商、卫生、质监等涉旅部门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快旅游市场监管数字化建设。重点强化漓江游览秩序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旅游市场管理和旅游突发事件中的指挥、组织和协调作用。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增加旅游咨询服务站网点建设。完善旅游交通通达系统。改造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及功能,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加强旅游安全和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制定完善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巩固旅游试验区成果。
——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从业人员晋级考核与培训机制,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桂林旅游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整体提升一线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大力开发旅游紧缺人才。通过举办导游员大赛等方式,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导游员。通过定期举办县区旅游局长、旅游专业人员培训班等方式,统筹和提高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旅游高技能人才队伍、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
陈局长在2011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推动财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本溪市财政局局长 龚振福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议题是:传达贯彻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我市财政形势,安排落实今年财政收支计划和工作任务。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专题听取了财政工作汇报,冮瑞市长还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于今年初在沈阳召开。常务副省长许卫国做了重要讲话,省财政厅厅长邴志刚做了工作报告。会议传达了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2008年全省财政工作,分析形势,提出了2009年财政收支目标和任务,并对今年的财政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是:
1.明确2009年财政收支目标。2009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559.3 亿元,比上年增长15%;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917.3亿元,增长17.8%;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基本保持在20%左右。在实际执行中,力争实现“两个不低于”,即:财政收支增幅不低于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的平均水平,不低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
2.把握三大重点任务,处理好三大关系。三大任务,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促振兴;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全力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处理好减税增支与增收节支的关系,财政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扩大政府投资与财政绩效的关系。
3.狠抓增收节支。加强税收征管,开展税收检查,依法组织各项税收收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加大非税收入统筹力度。强化公务支出管理,对公务购车、会议、公务接待和出国经费等支出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整合信息化建设项目。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增强预算执行刚性。
4.支持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利用好国债资金,增加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安排外贸出口科技创新资金和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支持外贸出口。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涉农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加大家电下乡、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义务教育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清理、归并、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
5.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促进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和监察标准化项目建设,促进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落实和改进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等征收管理办法,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支持东部重点生态区造林防沙、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涵养基地建设。
6.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支持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和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增加对农村道路、能源、小城镇建设、村屯绿化、饮水安全等公益事业投入,继续实施县(市)财源建设工程,增加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
7.实施改善民生工程。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全程助学体系,解决困难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增加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完善扶持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社保基金征缴力度,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增加财政投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8.努力化解企业改革破产等历史遗留问题。对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予以补助,提高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的平均生活补助标准。将社保试点期间移交民政部门管理,按城市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费,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
9.深化财税改革。推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收缴、政府采购和公务卡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拓展,逐步构建完善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体系。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推进县区政府财力资源整合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善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养路费相关配套措施。
10.推进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推进财政资金公开分配,完善预决算信息社会披露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扩大财政绩效评价范围,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把强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偿债资金预算管理,加大政府债务偿还工作考核奖惩力度。积极控制和化解乡级政府债务。
二、关于2008年工作简要回顾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化解财政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一是财政收支保持平稳增长。2008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2.4 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市本级完成26.8亿元,增长23%;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5.9亿元,增长20.1%。其中,市本级完成45.9亿元,增长17.2%。二是支持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果。筹措资金6亿元,用于市医药产业基地征地拆迁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大中型企业办理政策性减免退税9.1亿元,投入技改贴息、科技、环保、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2亿元,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900万元。三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支农支出4.3亿元,比上年增长23 %。重点支持了水库移民、森林资源管护、水利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了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土地治理、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畜牧小区建设,加快了村屯绿化、新能源和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确保了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三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四是民生支出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增加投入2.3亿元,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补助标准,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投入2.7亿元,确保了再就业政策落实。投入1.6亿元,完善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了农村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妥善解决了部分破产企业遗留问题。五是促进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投入1.5亿元,确保了沈本产业大道本溪段征地动迁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行了路桥改造建设。投入1.6亿元,加快了城市公益设施建设,保证了部分标志性公共建筑工程及时竣工。投入1.1亿元,对街巷路、摸黑路、人行甬道和车行道进行整修改造,实施了基础设施和绿化、亮化工程建设。投入6.2亿元,保障了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工程收尾和5万平方米以下棚改工程建设。投入1.1亿元,进一步改善了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六是财政改革迈上新台阶。细化规范公用经费定额体系,加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质量。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加大财政直接支付力度,对部分专项支出统一实行集中支付,实现集中支付额20.3亿元。积极开展服务类项目采购,加强采购信息平台建设,全市实现政府采购额3.9亿元,比上年增长37%,节约资金3,000万元。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将行政事业资产处置收益纳入财政管理,规范了征管秩序。七是依法理财不断向纵深拓展。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源税基管理,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财税收入保持稳步增长。进一步健全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决策制度。强化对收入征管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专项支出绩效评价、投资审核机制建设。编制落实债务预算,加大了政府债务清收力度。
上述成果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宏观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实现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县区、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广大财税干部职工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积极的努力。在此,我代表市财政局党组向各县区、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广大财政财务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十分突出。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财政的影响不断加深,尤其是钢铁产业税收增长趋缓较为明显,财政收入增幅呈前高后低态势,形势十分严峻。二是涉及民生的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农业、科技、教育要保持法定增长,财政支出刚性化趋势有增无减,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必要的发展性支出大量增加,有限的财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刚性增支需求。三是政府债务到期额度不断加大,尽管各方面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债务拖欠额仍居高不下,对预算执行和收支平衡带来了很大冲击。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面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关于当前我市财政形势
今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为我市财政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省政府全力支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全市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或投产,为经济增长、财政增收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金融危机对我市财政经济的影响还未见底,国家为拉动经济实施一系列减税让利政策,财政收入增长空间受到制约。而进一步提高对社保、农业、教育补助标准,规范事业单位津补贴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翘尾等,都需要大量的财力作保障,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从收入上分析,“两钢”是我市的主体财源。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钢材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目前尚未企稳,一季度,“两钢”主要产品每吨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1,000多元,预计全年产品价格将低于上年水平,税收难有大的增长。而市直其他企业税收尽管有一定增长,但所占比重较小,对收入拉动作用尚不十分明显。同时,今年实施增值税全面转型、扩大出口退税范围、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将对税收增长产生直接影响。而非税收入连续几年保持平稳增长,垫高了基数,今年国家明令取消和停征了220项收费项目,初步测算影响非税收入减少5,600万元,财政收入形势十分严峻。
从支出上分析,按照市人代会确定的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其中市本级收入增长10%的目标,市本级增量财力只有2.6 亿元,而涉及民生的新增支出额就达3.4亿元,主要包括:规范津补贴翘尾和二次规范津补贴增支23,242万元;人员增加和定额调整增支4,042万元;离退休费增加1,835万元;住房公积金支出增加1,467万元;抚恤金、丧葬费1,000万元;执行新标准取暖费增加3,960万元等。加上为保增长、保就业必须安排的医药发展专项、大学生创业及就业援助基金、住房货币化补贴增量资金等刚性支出,全年预算收支缺口达1.2亿元,需要在预算执行中逐步加以解决。
从一季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看,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显现出来。一季度,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亿元,为预算的22.1%,比上年同期增加1.8 亿元,增长21%。收入总量在全省十四个市中列第6 位,增幅列第11 位。从收入结构来看,税收收入完成8.3亿元,为预算的22.2%,比上年同期增加1.5 亿元,增长22.3%现,其中:耕地占用税一次性收入增加1.1 亿元,且不形成可支配财力;免抵调增值税指标跨转入5,787万元。剔除这两个因素,当季市本级税收形成的财力未增反降。非税收入完成2.2亿元,为预算的21.5%,增加3,092万元,增长16.2%,增幅下降态势十分明显。从收入来源看,“两钢”完成市级收入3.5亿元,增加1,604万元,增长4.7%,剔除免抵调增值税指标跨转入因素,则下降12%;市直其他企业完成2亿元,增加8,088万元,增长68.3%,主要是耕地占用税增加;两县四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亿元,增加9,012万元,增长28.8%。在市本级财政收入中,“两钢”收入占54.7%,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拉动收入增长2.9个百分点;市直其他企业收入占30.6%,提高了9.4个百分点,拉动收入增长14.5个百分点;非税收入(不含教育费附加)占14.6%,占比下降了3.2个百分点。虽然市直其他企业收入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但所占比重偏低,对财政收入贡献有限,“两钢”仍是市本级收入的主体。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财政收入增幅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随着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的逐步实施,各种刚性支出大量增加。一季度,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9亿元,为预算的27.7%,同比增加6.9亿元,增长63.7%。其中,农业、科技和教育三项法定支出3.9亿元,增加1亿元,增长3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亿元,增加3亿元,增长91.1%。合计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7%,增支额为财政支出增量的58%。同时,我市今年到期政府债务本息3.9亿元,还款压力十分沉重。
因此,我们目前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加深和落实国家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双重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各种必保的刚性支出大量增加,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我市财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此,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努力做到“四个进一步”,即:进一步加强收入征管,深挖增收潜力;进一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执行《中共本溪市委办公厅、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的通知》(本委办发[2009]11号)要求;进一步加大整合财力力度,集中资金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强化偿债意识,降低债务风险,确保全面完成财政收支任务,确保全年预算收支平衡。
四、关于2009年财政工作目标和措施意见
根据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2009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支持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依法加强收入征管,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确保财税收入稳步增长;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前提下,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等领域投入,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依法理财运行机制,推进“阳光财政”建设,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主要工作目标是:确保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以上。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完成28.1亿元,增长10.5%以上;县区收入增长20%以上。
为确保完成以上工作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增长是2009年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要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发展,促进财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大力支持扩内需、上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并利用国债资金,支持公益项目建设,加大对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出口退税、产业振兴、收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全力支持“两钢”等大中型企业发展。安排技改贴息2,0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0万元,安排服务业发展基金500万元,并多渠道加大科技、环保、节能减排和信用担保资金投入,吸纳金融资本、民间资金和域外资本等,做大投资规模,着力支持技改、节能改造和符合产业导向的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二是大力支持药业基地建设。制定落实扶持药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安排医药企业引进专项资金1,000万元,并多渠道加大医药产业投入,着力支持药业产业基地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药业新产品开发,为打造“中国北方药谷”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加快把药业培育成新兴主导产业和支柱财源。三是大力支持改革开放。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争取资金的鼓励政策,积极营造亲商、安商的财税政策环境。着力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支持重点招商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资本向我市聚集,促进域外企业入驻。积极争取外贸出口科技创新资金和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扩大出口,增强财源建设活力。
2.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完成收入任务。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必须从收入征管的各个环节入手,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挖掘收入潜力,确保应收尽收。一是进一步抓好收入目标责任制落实。要按照今年签订的国、地税、县区和非税收入目标责任状,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努力增收。要加强财政与各县区、各征收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完善增收激励机制,建立财税收入调度制度,加强收入分析,及时掌握收入进度,研究解决收入征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财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二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强化税源税基管理。巩固全市综合治税成果,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严格税收核算政策,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清收陈欠,杜绝新欠,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三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认真执行《本溪市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完善并严格落实非税收入项目库和征收委托证、票款分离、收缴分离制度。强化非税收入计划管理,建立健全非税收入征收调度制度。以城建配套费、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河堤维护费、物价调节基金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为重点,深入开展费源调查和非税收入专项检查,确保应收尽收。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管理,将资产处置、转让、出租出借等收入全额缴入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执法程序,规范罚没款物管理,确保结案后将收缴的罚没款物及时变现,足额上缴国库。
3.整合财力资源,确保重点支出。整合财力是化解收支矛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在今年预算缺口资金居高不下的困难情况下,必须区分轻重缓急,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整合财力保重点、办大事。一是整合存量财力。对全额和部分补助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要首先用于安排规范津补贴等工资增量支出。预算增量财力和法定增长首先用于规范津补贴和提高社保补助标准增加的支出。二是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种专项和政府性基金等,优先保障政权运转、社会保障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牵动作用的重点项目支出。结合实施项目库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深入开展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考核工作。三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认真落实《中共本溪市委办公厅、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的通知》(本委办发[2009]11号)要求,将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20%。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管理规定和配备使用标准,报废车辆一律实行交旧换新并统一上缴同级财政部门集中处置。凡是车辆没有定编的必须定编。凡是机关公务车辆,都要实行定点加油、定额保险。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15%。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费用支出要在 2008年基础上削减10%。大力压缩机关会议、文件、通信等日常办公费用支出。各级党政机关水、电、油消耗指标等一般性支出要在上年基础上降低5%。各级财政要通过调减部门拨款预算方式落实压缩支出的各项要求,各预算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核减后的经费预算执行,严禁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用于一般性经费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支出。
4.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促进和谐本溪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公共财政的责任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对民生支出的保障力度。一是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把扶持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增加就业专项投入,建立大学生创业及就业援助基金800万元,以完善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普惠制培训、小额贷款担保贴息等各项政策为依托,以支持关闭停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大学生创业为重点,建立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加强社保基金征缴机制建设、提高征缴率增收一块,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一块资金,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户补助标准,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增加财政投入,为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发放生活补助,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城镇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完善以临时救助、医疗、住房、就学、就业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低保和低保边缘户住房租赁补贴标准,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四是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认真落实好“两免三补”、“宏志生”和中职生资助等政策,着力解决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积极支持城市主次干路、人行甬道、街巷路、摸黑路改造建设,支持绿化亮化、生态风景林和铁路跨线桥、沈本产业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5.进一步增加支农支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健全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财政专项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县区根据自身优势,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安全饮水、“村村通”、新能源等工程建设。大力扶持发展精品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促进畜牧标准化小区、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增强县区财政实力。二是落实惠农政策。认真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继续实施县(区)乡(镇)财源建设工程,完善市对县区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县区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积极安排配套资金,确保提高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惠农政策落实,足额拨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加大土地治理、扶贫开发和综合开发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化“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认真做好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维护基层政权运转和社会稳定。
6.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改革创新是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源动力。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构建规范、透明、科学、高效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深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改革,健全人均定额和实物定额相结合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细化项目预算编制,实行项目库管理,将部门各项收入统一纳入预算编制范围,提高预算编制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简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扩大直接支付范围,开展公务卡改革试点,逐步将专项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畴,并不断强化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加快构建完善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体系。三是巩固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成果。完善采购制度,加强采购监管,提高采购效率,扩大采购规模,力争实现政府采购额比上年增长20%以上。
7.推进依法理财,加快法治财政、阳光财政建设。加强依法理财机制、制度建设,构建法治财政、阳光财政,是提高理财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财政工作中最基本的也是根本性的一项长期任务。一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认真执行《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健全完善覆盖预算编制、执行、财政资金管理、监督等财政全过程的法规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理财行为。二是积极推进“阳光财政”建设。不断完善财政政策、预决算信息、专项资金分配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提高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强化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加强对财税收入征管、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的监督检查,完善绩效评价制度,扩大评价范围,落实评价责任,提高评价水平。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支出安排的重要依据,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四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强化偿债意识,落实偿债责任,健全完善政府债务偿债准备金、资产保全等管理制度,继续实行偿债目标责任制,加强偿债计划管理,编制落实政府债务预算,确保及时足额偿还,把债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陈局长在2011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努力开创我市文化工作新局面
——在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 何建民
(2012年2月 日)
同志们:
经市政府同意,今天召开2012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全市党建工作会议和全市宣传部长座谈会精神,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工作。今天,市几大班子领导和市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莅临会议,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市直有关部门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关心和重视。陈强书记在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将要在这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战线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文广新局党组讲几点意见。
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规范管理服务,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2、市“三馆”建设加快推进。在市“四馆一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招标等方式,组织完成了市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改建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和市图书馆加固设计;编制完成了市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功能建设和设备采购清单。委托代理公司完成了市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改建装饰装修工程造价,经市政府核定后,组织开展了施工单位招标工作。经市长办公会议研究,自市博物馆馆址调整至府儒学之后,积极向省发改委、财政厅申报市博物馆建设资金1500万元,有望获批;编制完成了《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按照市政府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到省博物馆、马鞍山市博物馆考察调研,开展文物陈列布展文案的编写工作。
3、送戏送电影下基层进社区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全面完成。在各县区、九华山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文艺院团和电影公司讲政治、顾大局,精心组织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节目、选配优秀经典影片,冒严寒、战酷暑,深入社区、农村和基层,组织送戏800场、送电影6000场。按照中央和省要求,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9720场任务,实现了“一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
(二)创品牌促交流,系列文化活动出新出彩
兽灯等,赴澳门参加内地春节习俗展,取得圆满成功。圆满完成大型电视文化活动《品读城市〃池州》的摄制工作,该片已于2011年10月11日在央视科教频道首播,总时长55分钟,分为多彩池州、风雅池州、腾飞池州三个篇章,向广大观众充分展现了池州历史人文之富、生态环境之美和城市独特魅力。在市绿运会筹委会统一指挥下,举全局之力,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了2011中国〃池州 首届绿色运动大会开、闭幕式及文艺演出工作,并在央视七套播出,展现了池州文化特色,提升了池州文化影响力。
(三)抓保护重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亮点纷呈
1、非遗保护成效明显。6月11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九华山庙会”成功入选,我市国家级非遗因此增加至4项。青阳县杜村乡(青阳腔)、石台县大演乡(目连戏)被命名为“2011-2013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完成《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代拟稿);配合市人大完成非遗保护调研工作。为迎接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组织开展了以“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促进池州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文化遗产图片展活动。成功举办池州市第三届民歌赛歌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阳县专门成立了青阳腔保护小组,到江西湖口寻访,搜集青阳腔艺术资料,整理文字资料18卷、图谱4卷,为保护国家级非遗青阳腔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建成九大文化圈,打造“九华文化”核心品牌,基本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与皖江城市带地位相称,与传统历史文化相协调,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2、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中卡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制作完成我市首部动漫产品《九华小和尚》(第一部1—52集),已于2011年6月27日至9月4日在央视少儿频道黄金时段首播,并被国家广电总局推选为2011年第一批优秀国产动画片;目前,《九华小和尚》(第二部53—104集)也于2012年2月9日在央视开始播出。在切实抓好改革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策划生产现代黄梅戏《打工妹回乡》和地域特色音乐《九华梵乐》。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与张艺谋创作团队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正全力打造大型原创歌舞《印象〃九华》。规划保护面积459公顷的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正在抓紧建设。为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示范引领作用,组织中卡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和杏花村文化园成功申报安徽省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为中卡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做好动漫企业认定、动漫精品工程申报等服务工作。杏花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启动建设2万平方米的文化街区——杏花村坊,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坊内商业策划招商之中。
(五)抓管理促繁荣,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一是成立打击非法电视台(站)和网络共享设备领导小组,签定责任书,印发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牵头组织14个部门开展打击非法电视台(站)和网络共享设备专项整治工作,该项工作受到省督查组充分肯定。二是组织开展清理整顿非法销售、使用、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行动,查处一批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三是加大广播电视广告监管力度,按群众举报和日常监控,查处了一批广播电视广告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净化了音频荧屏。四是在重要会议、重大节日和重要保障期,组织全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展安全播出大检查,排查隐患,实行领导带班、值班人员坐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有效确保了广播电视播出安全。五是认真做好广播电视频道频率年检和核查工作,确保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播放内容合法合规。
(七)抓培训重服务,新闻出版工作明显加强
一是组织开展了池州市第二届印刷企业法规培训班,有力提升了新闻出版和版权管理人员政策法规水平和新闻出版经营业主守法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的属地管理,组织开展了全市报刊记者站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和打击非法报刊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起非法出版物案件。三是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营造良好文化环境。积极推动全市“全民读书计划”,向市直机关干部职工推荐优秀阅读书目200余册,积极参与省局组织开展的全民数字阅读活动,受到
全省第一方阵。市局先后获得市创建第二届省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市政府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市“十一五”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和市“四民”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战线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创新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文广新局党组向所有关心支持文化发展的各级各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向全市文广新系统的同志们致以亲切问候和衷心感谢!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文化产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不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能力不够强;文化人才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文化与旅游业结合不够紧密;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需要在今后的工作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我市文化工作新局面 2012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全市文化发展大会精神,迎接党
11、补齐欠账,夯实基础。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扎实做好市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程建设,力争尽早免费向社会开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市博物馆陈列布展工作。积极谋划市大剧院建设。积极推动各县区图书馆、文化馆达标升级和剧场建设。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要求,加强督查检查,加大考核力度,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1042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125个农家书屋等3项民生工程建设。
2、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建立健全民生工程建后管理使用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管理好、使用好、维护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工作人员岗位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公共服务绩效。按照“政府购买、企业运作、媒体参与和群众受惠”的原则,继续做好送戏800场、送电影6000场下基层进社区惠民实事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131”工程。全面开展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认真做好“公共图书馆服务周”活动。充分利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喜闻乐见的文艺调演、文艺演出和竞赛比赛等文化活动,切实增强文化阵地活力,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开展喜迎党的十八大系列活动,大力繁荣艺术创作 组织好喜迎党的十八大文化活动意义重大。要坚持一手抓
3复合体。建立健全文物机构和加强队伍建设,力争市文物局、市博物馆早日挂牌运营。积极争取文物保护经费,对齐山摩崖石刻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抢救性维修;对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立碑竖牌,与规划部门对接,确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加大执法力度,与公安部门联手,坚决打击法人违法、掠夺性开发文物以及盗掘、盗抢、走私文物等犯罪活动。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习宣传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两保护”(项目保护和传承人保护)为中心,促进保护优先、有效传承、永续利用。出台《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落实非遗保护经费和传承人补贴,依法保护传承人权利,明确传承人工作职责,搭建传承平台,努力实现非遗传承常态化、资助制度化。提请市政府公布第二批市级非遗项目,争创一批省级非遗传习基地。
创新工作思路和改进工作方式,组织做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增强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扩大我市文化遗产影响。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1、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按照改革一块、巩固一块、提高一块的总要求,着力在巩固改革成果、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上下功夫。帮助转企改制的文化单位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管理、分配、用人和评价激励约束等制度,运用现代企业管
5动,做好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寒暑假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二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网吧连锁,认真做好农民文化家园建设。三要重点解决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游艺娱乐场所赌博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和频度,增大违法成本。四要提高管理和执法水平,继续发挥集中执法、明察暗访和交叉执法的作用,认真抓好动漫、网吧、娱乐场所等行业协会和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五要落实文化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创造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的良好环境。六要大力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鼓励其闯市场、创效益、谋发展。七要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和“扫黄打非”行动,分阶段部署开展网吧市场、游戏机市场、演出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出版物市场、印刷市场和广播影视行业的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八要加强广播影视行业和新媒体新业务管理,加大对非法设臵播出机构和播出机构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规范广告播放行为。九要加强隐患排查、值班值守和节目审查审核,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十要努力推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软件正版化工作。
七、加强队伍建设,为加快文化发展提供保障
1、加强党的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 “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干部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厉
7展的奋进号角,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幸福池州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陈局长在2011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卫生监督事业发展新局面
市卫生局局长、党组书记 XX
(2012年4月10日)
同志们: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重要的一年,在此对卫生监督事业总结部署,意义重大。刚才,代联波同志传达了全省卫生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就去年全市卫生监督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卫生监督工作作出了安排,我表示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会上还对卫生监督工作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在此我谨代表市卫生局向获奖单位表示热烈祝贺。下面,我就抓好卫生监督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做好卫生监督工作信心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卫生监督系统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抢抓机遇、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公共卫生监督有力有效,职业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我市卫生监督工作呈现出好的态势,卫生监督事业步入健康发展新阶段。
一是扎实开展作风整顿,卫生监督队伍树立良好形象。2011年,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机构从思想观念、工作纪律、监督检查、工作状态、廉政建设五个方面入手,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作风整顿,突出抓好了组织领导、工作要求、方法措施、督查检查、统筹兼顾“五个环节”,努力凝聚人心、提升士气,保证卫生监督队伍稳定,有力地推动了各项监督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是严查违法违规行为,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保障。深入开展医疗机构综合执法大检查、健康相关产品专项监督检查、规范放射诊疗行为检查和打击非法行医行动,同时加强饮用水、公共场所、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等工作,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树立了卫生监督良好社会形象。2011年,各地卫生监督机构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职业病危害、非法行医等突出问题,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严肃惩处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监督执法能力明显提升。2011年,我市全面加强食品安全、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医疗执法等卫生监督人才的培养,切实加强卫生监督队伍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卫生监督员培训和职业卫生服务人员培训,举办监督人员业务技能培训29期,培训监督员513人次;以宣传贯彻《细则》和《办法》为契机,开办培训41期,参训人员5994人,提升了 2 监管和服务能力。同时,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服务中心、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为主题,以“五比五看双满意”为活动载体,不断提高职工思想政治水平和为民服务的大局意识,促进了卫生监督执法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
在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全市卫生监督系统按照“稳定队伍、强化管理、落实职责、增强力度、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查处违法行为、健全监测网络、强化基层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我谨代表市卫生局向战斗在一线的全体卫生监督人员、职业病防治人员及相关公共卫生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
二、把握形势,明确当前卫生监督工作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卫生监督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药体制改革的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2011年职能调整和机构改革后,还面临如下一些问题。一是队伍建设方面,工作人员总体不足,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对业务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执法过程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缺乏用数据说话的能力;二是业务工作方面。执法覆盖面窄,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监管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工作效率还比较低下,3 政府负责、全民参与的监管合力偏弱;三是干部思想作风方面,个别同志对工作不够认真负责,工作纪律性不强,卫生监督检查不细致不逗硬。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更加重视队伍建设
2011年职能调整和机构改革后,经历了一段适应期。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万分紧迫。
一是要观念转变,适应发展。首先是观念上要正确认识卫生监督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卫生监督工作作为政府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权益的重要保证,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民健康、乃至子孙后代的身体素质和全民族的兴旺发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城乡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以及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卫生工作。”随着医药卫生改革的深入,已对卫生监督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卫生监督工作面临的一次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转变观念要做到更贴近群众,更贴近专业,更贴近重点,更贴近未来。
其次是观念上要正确认识职能调整。近年来,国家先后对食 4 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工作职能进行了调整,有的同志认为卫生监管职能削弱了,有的甚至感到可能无事可做了,对卫生监督工作的前途、卫生监督的未来比较担心,影响了卫生监督队伍的稳定。对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一是主观意愿要服从客观实在;二是要正确面对人生得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是职能调整后对专业要求更高,为专业工作作细、作精提供了条件,要在重点、力所能及点干出成绩。
再就是在观念上要坚定信心。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卫生监督事业的发展也是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步到位,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应该说,卫生监督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与其它执法部门相比,我们的法律法规不少,我们的监督力量不弱,我们的队伍素质不差,我们的技术含量不低,我们的发展前景很好。我们对此要有深刻地认识,要有坚定的信念,首先是领导干部不能在精神上打败仗。
二是要健全队伍,能够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争取队伍健全和工作发展,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尽快利用现有编制,将人员补足。编制不足的,要把卫生监督承担的大量职责任务及工作重要性等向领导汇报,一是从职能说明任务的X泛和艰巨,二是从保护人群等数据说明工作人员量的不足,三是说明会 5 引起的严重后果,力争通过3-4年的努力,监督机构的人员至少恢复到划转前水平。
三是要提高素质,持续发展。目前,我市卫生监督人才还比较缺乏,专家相对较少,基层队伍素质不高,对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以及某些执法领域的执法知识相对贫乏,直接影响了卫生监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人员素质不能只看重学历,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才是硬道理,在各个专业要有领军人才。因此我们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结合卫生部《2011-2015年全国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以提高卫生监督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卫生监督工作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制定卫生监督员近期和远期培训规划,抓好教育、抓好管理、抓好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优、业务能力强、执法水平高的卫生监督员队伍。一是要严把进人关,调进和招入的人员必须是作风好、素质高、能力强的;二是要加强能力培训,要在全市卫生监督系统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巩固作风整顿成果;三是要在工作中锻炼提高,积累工作经验;四是要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引进和开展,加强信息化管理;五是要加强卫生监督队伍文化建设,围绕事业发展、在强化责任心和不断进步上做文章。
(二)更加重视工作重心调整
餐饮、保健品、化妆品监管职能移交后,卫生监督工作的重心,毫无疑问的将是医疗监管、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职业病防治等。
一是全面履职。全面履职必须要明确监督机构到底要干什么,要按照“强化医疗卫生监管。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臵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的总体要求,围绕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卫生监督工作全面履职应体现在做好“三个保障”:一要保障人民健康。要加强学校、公共场所、临床诊疗安全、非法行医、非法医疗X告的治理、医疗垃圾的处理和生物安全,放射卫生等监管,切实保障学校、托幼机构、集中办公、休闲和医疗卫生服务人群健康,主要集中在三种人群,一是学校、托幼等机构集中人群,二是集中打工、办公等场所的集中人群,三是医疗服务人群。二要保障制度建立。各地监督机构做了很好的工作,但还不够,还需要延伸,还要加强,全市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程序,实施全覆盖监督执法。三要保障事业发展。要通过对医疗机构执业软、硬件是否合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从而来推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重心下沉。第一要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各地要按照“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 7 监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的医改任务要求,将医疗服务和血液安全执法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四川省卫生厅即将出台《四川省医疗机构监督标准》,各地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传染病防治医疗机构是重点,全国发生的几起丙肝传播事件,皆为医疗机构发生。在医疗机构发生传染病传播事件,医疗机构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监督工作是否到位,疾控机构是否工作到位,需要大家反思。要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制度,树立一批“诚信执业、规范服务”的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医疗服务行业的有序发展。要进一步健全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长效机制,要加大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提高老百姓的识别能力和参与热情;坚持快、准、狠、稳的查案思路,以查处违规医疗X告和打击非法行医为重点,加大查处力度,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树立执法威信;进一步探索建立与工商、公安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做好案件移交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
第二要强化公共场所监督。随着监督职能调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成为卫生监督一块十分重要的阵地,也是打造卫生监督公众形象的一张名片。公共场所的监管,重点应在三个方面,一 8 是重要的公共场所,二是人群聚居的地方,三是有危害因素潜在的地方。各地要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对公共场所监督的要求,分类指导,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要从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入手,丰富公共场所监管手段,提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
第三要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职业病防治涉及X大劳动者的健康利益,更涉及社会稳定,大家一定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以人为本的高度,在去年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适用的措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否则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三)更加重视强化管理
管理出效益。但具体怎么管,用什么方法管,大有文章可做。一是要工作任务明确,包括工作量、增长率、覆盖面、覆盖率;二是要使用数据管理,实行月报制度,强调掌握动态的工作量;三是要重视量和质的分析;三是要注重工作方法;四是要讲究工作效果。
市卫生局制定了工作要点,细化和量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时间进度,并实行目标考核,这些都符合要求,关键是各地要实实在在地抓落实,不能走过场。要从人群健康状况的改善,传染病控制,医疗质量安全和特殊人群健康保护等方面谈工作效率,9 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方法、流程来推动工作。要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建立工作统计平台,量化工作指标,加强对比,用数据说话;建立工作动态跟踪机制,通过月报制度,推动比、学、赶、超工作氛围。
三、落实保障,切实增强卫生监督工作能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投诉举报受理等工作程序和单位内部日常工作机制,规范全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全面推行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推行轻微违法警示制、行政处罚约谈制和罚款缴纳到期提醒制,确保卫生执法公开、公平、公正。
二是努力提高卫生监督水平。按照国家“十二五”卫生规划和2010-2020年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紧抓机遇,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人员编制和装备配备等执法能力建设,着手启动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继续完善对卫生监督人员的日常管理。根据2011-2015年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做好各专业执法技能培训,积极推X“现场快速检测”在日常监督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提高卫生监督工作的技术含量,使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三是搞好协调配合。卫生、质监、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明确各自的监督管理范围,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接收汇报,互通信息,形成合力。10 坚决杜绝因职责不清,辖管范围不明而导致的越权越位、争抢经营单位、无序监督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市卫生系统要督促指导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做好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相关工作,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自觉落实主体责任,改善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质量,不断提升经营服务水平。
【陈局长在2011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郑保山局长在2012年全市道路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01
领导在2021年全市司法局长会议上的讲话09-11
教育局局长在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则范文06-20
文化局领导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3
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08-31
统计局副局长在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准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23
局长同志在全市医改工作会议上的发言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