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9的加减法练习十一

2024-09-22

8和9的加减法练习十一(精选11篇)

8和9的加减法练习十一 篇1

8,9的加减法的练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8、9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会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

2.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8、9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及会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大家先来回想一下,如何又快又准确的计算8、9的加减法?(提问2~3名学生)。

对,在计算8、9的加减法时,可以按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按算减法想加法的方法来计算,无论哪种方法,只要大家算正确就可以了。今天,我们就用小朋友喜欢的方法,来上一节8、9的加减法的练习课。(板书:

8、9的加减法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练组成: 口算要算得又对又快,必须记熟数的组成.(齐练2—9各数的组成.)

对口令: 练习2~5各数的组成。

口答: 7的组成有哪几组? 9的组成有哪几组?

打手势: 练习6和8的组成。

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的第4题。

(2)瞧!可爱的小兔来了,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几只吗?(出示课本练习十一的第2题)

这是一道统计的趣味题。

先仔细观察图,可以数数,可以提问题,可以说说它们在做什么。请你数一数。(根据表格要求,数棕色的和白色的各有几只)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提示:看着数完的数比较大小,不必再重新数了。)2.综合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3题。(课件出示13题的图)图上画得是什么?(小丑帽和小丑)小丑帽和小丑比谁多谁少?(小丑帽多,小丑少)你是怎么看出来小丑帽比小丑多的? 引导说出:把小丑帽和小丑一个一个对应起来比较小丑帽有多余的,小丑没有多余的,所以就知道小丑帽比小丑多,也可以说小丑比小丑帽少。

让学生在横线上填数并订正。

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答出: 小丑帽比小丑多2,小丑比小丑帽少2。)还有不同的比较方法吗?(可以先数个数,然后比较数字的大小)3.提高练习。

(1)练习十一的第7题。

拿出0至9的数字卡片。

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8?两人一组,边拿边说算式,互相交流。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9?小组合作找到算式写出来,看哪组找得多,有什么规律。

(2)练习十一的第6题。

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把左边的8只小象圈起来,给从左数第9只小象涂上颜色。

2.看谁算得都对。

3+5=

8-4=

0+9=

9-5= 2+7=

8-2=

9-6=

3+6= 8-5=

8-0=

9-3=

4+5= 3.在○里填上“+”或“—”。

4○5=9

9○1=8

9○5 =4

8○2=6 4.☆☆☆☆☆☆☆☆(1)一共有()个☆。

(2)把左边的5个圈起来。

(3)把从右边数起的第6个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综合:

5.看图填空。

6.看图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

□○□=□

□○□=□

□○□=□ 2.评价完善。

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矫正错误。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做了大量的练习。

8、9的加减法必须做到计算正确,得数脱口而出。我们还没有达到要求,今后还要加强练习,争取全班所有的同学都能做到正确、迅速地口算。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2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幼儿园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中他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教学中我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数学。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这样不仅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在学生说一说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同时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以及“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让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我注重了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3

这一节课有学习的基础,在前面已经学了2—7的加减法,学生对怎么想加减法算式得数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会看图说三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例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说用加法列式的三句话,在优生的带动下很多小朋友会说,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再强调加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说说减法的三句话,并列式,说说每个数字的意思,师生共同强调减号前面是总数。完成例题教学后,半扶半放地让学生做试一试,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在此又提问怎么想算式的得数。后面的练一练就完全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了。

8和9的加减法练习十一 篇4

8、9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5课时进行教学。教学8、9的认识、有关8、9的加减法、“用数学”,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八中的习题。

2.教学8、9的认识。

教学8、9的程序和方法与6、7基本相同,仍然引导学生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的个数的大小、序数、写数字的顺序去认识。

(1)数数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和线索,先引导学生数树、花、黑板上的字和花坛周围的蝴蝶等数量是8的物体,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有关8的具体数量,然后引导学生数学生和老师的人数、花盆的数量,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与有关9的数量。引导学生数数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7后面再增加1是8,8后面再增加1是9,如数蝴蝶的只数时先让学生数出花坛周围的8只,再数树外面又飞来的1只,使学生感受到9是在8后面增加1后得到的数。

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起点数数,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直观地感知“只要不重复,不遗漏,数数的结果与数事物的次序无关”。

③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数数,除顺着从1数到8、9外,还可以让他们倒着从8、9数到1。

④数数时注意让学生在自然数和被数事物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切实经历数物体个数的实际过程。

⑤结合数数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全面发挥教材内容的育人功能。

(2)有关7和8、8和9的大小比较,可主要由学生根据点子图在圆圈里填上“>”或“<”,填写后注意让学生说明自己填写的理由。

(3)关于8、9的序数意义,可先让学生按照要求涂色,然后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4)数字8和9比较难写,首先让学生搞清楚8和9的字形,然后着重说明写8和9的笔顺,除教师示范外,还要注意带领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5)关于8、9的组成数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重视学具拼摆,让学生在摆学具的活动过程中感受8和9的组成。

②重点突出教材上提示的几种组成,8和9的其余组成情况,主要引导学通过联想去推出。

③注意让学生说一说等图示的意义,让学生感受两个数合起来是8(或9)的过程,从此为后面学习8、9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3.教学8、9的加减法。(1)充分利用教材第56页提供的情景图,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由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的学习。可将恐龙图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根据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写出算式,组长归纳全组同学所写出的算式。最后让各小组汇报、交流所写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板书出以下四个算式:

6+2=8 8-6=2 2+6=8 8-2=6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全体学生参与写算式的过程,让不同的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整地写出四个算式。

(2)教学第57页上有关9的加、减法时,要让学生认真拼摆学具(可以两人一组),通过操作一方面得出7+2、2+7、9-

2、9-7的结果,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摆学具算得数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计算方法。

(3)教学第57页有关8的加减时,重点要突出学生对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想”的活动。一方面可引导学生用8的组成较快地算出5+3、3+5、8-3和8-5的得数;另一方面也应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只要他们想的方法可行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8、9的加减法时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二是让学生在计算中初步认识两个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4)教学第57页上“生活中的数”时,要特别重视学生对生活中的数的实际感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本地区的邮政编码以及汽车的车牌号数(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不能说出的学生不要责怪)。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广泛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数,让他们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4.教学第58页上的“用数学”。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解决过这样的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不陌生了,所以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把第58页上的内容制作成动画片),根据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教学时还要注意,图中用问号表示的数量应让学生侧重通过计算去得出,不要过份强调学生去数未知部分的数量,以此体现让学生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编写意图。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并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其方法一是由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方法计算;二是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说明自己是选用什么方法计算和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方法计算,以此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自己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另外,教学时还应注意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5.关于练习八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5题是一道体现统计思想的趣味题,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再数数并填表,最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数、统计数据并比较大小的过程。

第6题“找朋友”,练习时可设计成活动并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哪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到8。本题有多种答案,练习时注意,让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答案。

第10题也是一道有多种答案的开放题,练习时也可以把它设计成一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出满足题中要求的所有答案,以此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有关8、9加减法计算的过程。

第11题是一个直观地比多比少的问题,练习时应注意给予适当指导:先让学生知道苹果和梨谁多谁少,然后再通过梨和苹果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发现苹果比梨多几个,梨比苹果少几个。

第13、14题是和第58页“用数学”相同的内容,只是省略了背景图。练习时注意让学生根据画面上两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写出算式并计算。

第15、16题是两道游戏题,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在游戏中巩固9(包括9)以内的加减法。第15题,是玩扑克游戏。玩此游戏可以两人一组,每人分得同样多的扑克,玩时一人出一张牌,用两张牌上的数相减(如果两数同样大,相减得0),谁先算出得数,扑克就归谁。这样玩下去,直到其中一人的牌输光为止。玩这个游戏,可以用扑克,也可以用其它数在9以内的卡片等。第16题,可以是出得数找算式,也可以是出算式找得数。这里一个得数可能会有多个算式,学生只要能找出一个就行。

8和9的加减法练习十一 篇5

星期三上午第一节,听了吴老师执教的《8和9的加减法》。她所上的这节课能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主要表现在:

1、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进行口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复习了8和9的组成,看图列式计算。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新知,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做了铺垫。

2、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新课的`教学中,吴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8朵花图,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初步总结出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用8的组成和分解),紧接着,出示9多花图让学生列式计算,从而引出课题8和9的加减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启发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利用8和9的分与合就可以解决关于8和9的加减法。

这节课也存在一点问题,主要是:

1、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没有面对全体学生,总是点那几个学生来回答问题,可以多给其他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在课堂中不应该反问学生:为什么6加2等于8呢?为什么不等于9呢?这样提问容易误导学生。教师只要求学生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想到的是什么?正确引导学生说出用8的组成来解决。

8和9的加减法练习十一 篇6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点:掌握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计算后请学生说说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是怎么算的?

2、投影出示    8             9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可以分成几和几,你会填吗?看到这个你还能想到什么?9的组成呢?

3、今天,我们来学习和8、9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一图四式。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8个梨,左边2个,右边6个。

谁能来看图问问题吗?能编不一样的吗?

其余学生根据问题写算式。2+6=8    6+2=8

为什么根据同样的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将?写于不同处)编题,其余学生写算式。

8-2=6   8-6=2

这两道算式又有什么联系呢?

3、幅图,我们一共写出了几个算式?分别是哪几个?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4个算式,2道加法,2道减法。

4、你能根据一幅图来写出4个算式吗?请你拿出5个红色的小园片,4个黄色的小园片,象我一样摆。你能根据这些小园片,写出4道算式吗?把你的结果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汇报一下。

(二)、教学8和9的加、减法。

1、出示P57摆一摆的图,这两个小朋友也在摆园片,他们写出了四道算式,你觉得对吗?

2、这些算式的答案你能算出来吗?你可以象这两个小朋友一样摆一摆小园片,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来算一算。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的方法呢?

3、出示P57想一想,你会做吗?做完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棒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口头反馈。4+5=9  5+4=9  9-4=5  9-5=4

2、看来,小朋友都会算了,那么我们来开一次小火车。

3、游戏(仿照P63第16题)。全班做,小组做。

四、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7

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初步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8、9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小棒、方块、多媒体课件、展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水帘洞看看,调皮的小猴子又在干什么呢? 2.学生找出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整理问题:

(1)一共有几只小猴子?(2)还剩几只小猴子?(3)一共有几朵花?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谈话: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5+3= 谈话: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预设: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就是要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谈话:你能独立想出怎样解决这道算式吗? 学生独立探究。预设:

生1:摆小棒。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合起来是8根小棒。得出5+3=8。生2:摆方块。左边摆5个方块,右边摆3个方块,合起来是8个方块。得出5+3=8。

生3:数手指。先伸5根手指,再伸3根手指,合起来是8根手指。得出5+3=8。生4:利用数的分与合来算,5和3合成8,5+3=8。(2)还剩几只小猴子? 谈话: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8-3= 谈话: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预设: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几,要用减法。谈话:你能独立想出怎样解决这道算式吗? 学生独立探究。预设:

生1:摆小棒。摆8根小棒,拿走5根,还剩3根。得出8-5=3。生2:摆方块。摆8个方块,拿走5个,还剩3个。得出8-5=3。生3:数手指。先出8根手指,放下5根,还剩3根。得出得出8-5=3。生4:数的分与合。8可以分成5和3,8-5=3。

生5: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因为5+3=8,所以8-5=3。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将问题寓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易于学生提出具体问题,对知识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同时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 “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法,发展思维。巩固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三、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谈话:能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一下吗? 同桌互相交流探究过程。2.集体交流。问题(1):

生1和生2的方法到展板上操作,与全班同学交流想法。教师给予肯定。生3的方法到前面演示。教师给予肯定。

生4的方法说一说,与全班交流。教师给予表扬肯定。再指几名学生把这种方法说一说。问题(2):

生1和生2的方法到展板上操作,与全班同学交流想法。教师给予肯定。生3的方法到前面演示。教师给予肯定。

生4和生5的方法说一说,与全班交流。教师给予表扬肯定。再指几名学生把这两种方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算法多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交流中分析、比较不同算法的特点。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谈话:比较一下,以上的几种算法,哪种方法算起来更快、更方便? 学生思考、比较。谈想法。1.问题(1): 预设:

生1:第一、二、三种算法虽然比较直观,但是比较费时,第四种算法最快、最方便。生2(个别学习比较弱的):我还是喜欢直观操作的方法。

谈话:10以内数的分与合大家已经掌握的比较熟练了,所以利用数的分与合算10以内数的加法,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建议大家使用这种算法。

允许个别同学使用直观操作法,但后续学习中要提高要求。2.问题(2): 预设:

生1:第一、二、三种算法虽然比较直观,但是比较费时,第四、五种算法最快、最方便。

生2(个别学习比较弱的):我喜欢直观操作的方法。

谈话:10以内数的分与合大家已经掌握的比较熟练了,所以利用数的分与合、或者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来算10以内数的减法,是很好的办法!建议大家使用这两种算法。

允许个别同学使用直观操作法,但后续学习中要提高要求。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对多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交流,感受不同算法的特点和优劣,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进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算法,达到举一反三,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允许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看图写算式。(课本46页1、3题,47页4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懂图意。同桌互相交流做法。最后集体订正,个别题指名说想法。2.直接写得数。

3+5= 9+0= 4+4= 4+5= 8-6= 9-5= 8-4= 9-7= 3.一图四式。(课本47页6题)

这道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图四式”,要分析四道算式的意义,让学生透彻理解四个算式的由来。

4.看数轴写算式。(课本47页7题)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5.画一画,填一填。(课本48页8题)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维。

6.圈一圈,填一填。(课本48页9题)

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8减几的算式和9减几的算式。

7.解决问题。(课本48页10题)

学生独立解决,订正时指个别学生分析题意。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从而产生新的问题,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四、全课总结,回顾梳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我学会了怎样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追问:怎样算最快?)

生2:我学会了用加法或减法解决问题。(追问:什么情况用加法解决问题?什么情况用减法解决问题?)

生3:我学会了看图写算式。(追问:一图可以写出几道算式?)生4:我学会了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8和9的加减法练习十一 篇8

8、9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8、9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甚至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一幅图能够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能熟练计算8、9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学会根据一幅图能够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能熟练计算8、9的加、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其中教学的重点是计算8、9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看图列算式(减法算式)、正确计算。

四、说教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上我采用了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操作、思考、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归纳、合作以及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注意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各抒己见、广泛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习惯。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

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一年级的小学生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因此需要老师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要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所以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外,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我在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时,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摆一摆又动脑思考提出问题。

五、说教法

在教法上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方式,主要应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通过点拨、引导使学生形成技能。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学习的情境,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维,合作交流等活动,进行类比、分析、归纳、概括逐步解决提出的问题和发现新的知识。

我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从而提出探究问题,并为探究新问题创造知识条件。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不受拘束地自由交换意见,营造创造性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我着眼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应得的结论,使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和创造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导课。在这个环节中,首先给出了2道练习题,复习8、9的组成和

看图写算式。

第二:新课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因此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然后根据相关数据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图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在计算过程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帮助学生积累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直接出示算式5+3、3+5、8-

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第一题:通过看图写算式巩固一图四式的方法。

第二题:通过p53做一做第一题使学生熟练计算8、9的加减法。第三题:通过p53做一做第二题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复习巩固对序数和基数的认识,使学生熟练计算8、9的加减法。

第四题:通过出示一个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其它的3个相应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关系。

8和9的加减法练习十一 篇9

【教学目的】

1、复习8和9的组成,要求熟练掌握。

2、复习8和9的加法和减法,使幼儿较熟练地进行8和9的加减运算。

3、能看图、看试、看数正确地自编8和9的加减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8和9的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玩“报数”的游戏,复习8的组成。

1、“报数”游戏复习8的组成:教师先报一个数,幼儿再报一个数,(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两人报的数合起来应为8,教师依次请幼儿,报数的速度越来越快。

2、玩“拍手”或“出手指”的游戏,复习9的组成“拍手”游戏复习9的组成:教师先拍一个数,幼儿再拍几下,两人拍手的次数合起来应为9,教师依次请幼儿,拍手的速度逐渐加快。

3、算题比赛。练习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师在黑板的两边各写8和9的加减法算式若干,请幼儿一个接一个来写出每题的得数。一人算一题,写完得数将粉笔交给下一个幼儿上来算。比哪一组算得又快又正确。

(二)教师任意出示8和9的加减法算式卡,幼儿回答得数,或教师口说算式,幼儿回答得数。

(三)教师口述8和9的加减法的应用题,(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按题意列式算题。

教师板书8和9的加减法式,幼儿按式编应用题。

(四)练习指导幼儿做《数学》26-27页练习,提高幼儿运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

8和9的加减法练习十一 篇10

一、填空题。

1、填一填

4×□=36 6×□=42 63÷□=7

32÷□=8 48÷□=6 9×□=54

2、把口诀填完整,并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八四十

――――― ――――― ――――― ―――――

二、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里。

35÷7 42÷6 7×7 72÷8 36÷6

()>()>()>()>()

三、应用题。

8和9的教案 篇11

张沟一小:曾红梅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4页的内容及习题。教材分析

教材把8、9的认识放在同一课时,编排上与6、7的认识基本一样,但是要求更高了,主题图上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了,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所以数的时候更应注重有序性。

8、9的基序数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虽然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数字增大必然增加难度。

学情及个别化分析

学生由于有了幼儿园的基础,很多小朋友都已经会数数并认识8、9和比较它们的大小,能写出8、9这些基础的知识;即使有个别学生(像程俊杰、洪雅淇等)没有幼儿园的基础,但在前一阶段中,学生学习了怎么数数,该怎么去判断两个数的大小等知识,所以这节课我只是需要将知识进行正迁移,学生都能很快得掌握。

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最好能结合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量理解8和9的含义,知道0~9的数序,并会比较

0~9几个数字的大小。

过程性目标:

1、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2、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情感性目标:

1、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尝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正确书写8和9。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探索发现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8和9的数数,数的顺序和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时,我充分利用挂图、点子图和计数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7添上1是8,8添上1是9;通过点子图的比较,得出7<8、8>7;8<9、9>8。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

在教授8、9的书写时采用先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再让学生独立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实际操作法

为了巩固数数8和9,让学生从各自的袋子中数出8或9根小棒,通过动手摆一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我们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学会通过观察、操作,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会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的能力。

二、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游戏的名字是“谁是顺风耳”,我拍手的时候请大家仔细听,并在心里默默的数,待会儿告诉我一共我拍了几下。

活动展开,师生互动,创设情境

对了,今天我们就学习:8和9的认识(板书)。

[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有两个:一是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拉到课堂上;二是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到生活中寻找8和9。

师:现在我们仙桃市现在正在评选文明校园的学校,我们学校也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你们瞧,老师和同学们正在精心打扮我们的校园呢!(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数一数,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是怎么数的呢?蝴蝶乱七八糟的飞,你怎么数得清楚呢?我们怎么数才能把蝴蝶一只不漏地数出来呢?重点方法:可以数的时候每次做个记号,课件演示。)

(生回答,老师总结)[从主题图中抽象出8和9,并不失时机的总结,建立学生的数感。师: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事物呢?

师:其实只要我们平时注意细心观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渗透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思想,教导学生学好数学知识]

2.师:我们又认识了8和9这两位数字宝宝,他们在尺子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同学们你们瞧,还有几个位置没有数字宝宝,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座位吗?那7的后面是几呢?8的后面呢?

请同学们从小到大读一读0、1、2、3、4、5、6、7、8、9

从大到小读一读9、8、7、6、5、4、3、2、1、0

闭上眼睛背一背。

3、比大小。(课件出示点子图)

(1)先让学生数一数这三幅图上的点子数,然后看哪些小朋友说一说他们数的那么快的原因,有什么好方法。

[重点放在8、9的含义上面,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好办法]

(2)比较图片,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大小。

4、基序数含义教学

(1)课件出示,故事导入,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差别。

[通过情景创设,很好的将基数和序数这个难点解决,并且学生主动的愿意参与学习和思考]

1.做改编题(每个学生发一练习纸)。

2. 完成书本蝴蝶图

请把左边的8只蝴蝶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9只蝴蝶涂上颜色。生练习,做好后与课件对答案。

三、教写8和9

① 教师领写(讲解书写要领和占格情况,课件演示);②学生书空;③描写。

[8和9的写法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里做比较详细讲解。]

1、开放题

师:这里有三个气球,中间这个气球的编号是7,你能有规律的给还有2个气球编上号吗?

2、走迷宫(如下图)。想一想按照数的顺序走回家,都可以怎样走,用彩笔画出来。

3.多甜的糖葫芦呀?你想要哪一串?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一串。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家有位邻居,他就要学习8和9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能先教教他8和9的有关知识吗?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数数、数序与比大小、基数与序数、8和9的书写。其实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形式,为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数学。在新授知识的引入中,我采用的是在“听中数数”,利用一.个快板,做了一个“谁是顺风耳”的游戏,要求是“老师敲了几下,请你用嘴巴默默数一数”。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敲铃是时候,学生竖起耳朵,真的是没一点其它的声音,完全的投入到了课堂活动中去。我觉得这个环节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好的引入可以把学生的心拉到课堂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上一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下一篇:编书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