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024-09-22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共10篇)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

农村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由于我们身处农村,在阅读教学当中存在着的问题较多,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阅读能力较低、阅读兴趣不浓。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文的思想性,而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只顾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忽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而有些教师只专注于字词句和内容分析,而不注重深入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过分重于有声朗读,忽视了默读。走进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朗朗的读书声此起彼伏。朗读方法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发,出声音的读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回归,却摒弃学生“潜心静读”,冷落“凝神静思”,把默读弃之背后。

(3)课外阅读量少质低。一是无书读。农村经济落后没钱买书,家长买书意识淡薄,学校的图书室因为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很少让学生自由借阅。二是无质量。随着生理心理的渐趋成熟,他们对漫画,武打等尤感兴趣,特别是对动画片的兴趣远远超过了阅读的兴趣。三是无时间读。繁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来阅读一些好书。四是无指导。课外阅读老师关注太少,认为那是学生自己的事。而家长又忙于赚钱无能力指导,导致学生越来越对课外阅读失去兴趣。

(4)教学改革大张旗鼓,实效性差。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接受了一些新的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而这些信息往往因为缺少研究而流于形式,没有很好的实效性。

二、我个人认为从以下方面整改

1.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教师 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教室里。让学生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教育。如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每周更换一次 2.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最为经典的有这样一句:“得法课内,得益课外”即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然后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通过博览群书,让学生受益。

3.家校配合,提高阅读质量。课外阅读很多时候都是在课外和家里完成,这就需要家长给予配合。老师应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时机,向家长介绍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体趋势和个体情况,再针对家长文化素质较低的情况,教给家长督促帮助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让课外阅读发挥最大的功效。4.多多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应该深入实践研究,把新课标下的阅读信息,切实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当中。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2

问题一:偏重理解, 忽视感受。感受和理解是密切相关的, 感受是理解的基础, 只有感受到的东西才能理解, 但理解不能取代感受。新课程标准指出,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 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吕叔湘先生也主张:“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从语感生成角度看, 语感培养方法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可惜不少的语文教师却滔滔讲授, 细细分析, 剥夺了学生阅读、感知、体味、消化课文的主动权。比如一位教师教《社戏》, 只让学生读十余分钟的书。有的学生目光还来不及把几千字扫遍, 教师就发下一大张事先印好的练习题、思考题, 让学生做, 还要比谁做得快, 接着就一个个提问。事实上, 这种没有阅读任务和重点提示, 更没有学法指导的“高速度”“快节奏”的阅读, 除了几个尖子生勉强跟上趟, 其余的绝大多数学生只能是望文兴叹, 张口结舌。这样教, 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定然不会有好效果。其实, 阅读训练, 应该有具体的目标、阶段, 进行一系列从感性到理性的多层次、多途经的训练, 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方法。求速而不务实, 缺乏感受, 只能是欲速则不达。阅读教学要重视体验, 重视熏陶, 强化感受, 强化体味, 先感后知, 由感而知, 感中求知。

问题二:忽视了形式和思想的相互联系。教学一篇文章, 首先要指导学生通过接触语言文字 (形式) , 来领会它的深层含义。这里有一个从形式到思想的过程。可许多教师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一种意境情感, 从而领会语言在特定的环境里有什么特定的意义、情味、色彩, 获得审美的愉悦, 而是有时借助简单的是非问, 有时将课文的注释“改造”成问题, 机械地抓住文章的词句要学生分析“为什么”, 有时就文章的某些词句提出问题, 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或就文章的某些词句提出问题, 让学生围绕着问题讨论表现了什么思想、给人们怎样的启发与教育……乍看起来热热闹闹, 实际上思维容量极小, 这样就切断了由形式到思想的渐进过程。另一方面, 还有一个从思想再到形式 (语言文字) 阶段, 即领会这样的思想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的阶段。基于此, 假如给语文阅读教学列个公式, 那就是形式 (语言文字) ———思想 (隐含的深层含义) ———形式 (语言文字。) 它是个有效的密不可分的循环, 不能进入循环或者中断了循环, 都是陷入了忽视形式和思想的相互联系的误区的表现, 都会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问题三:功利主义思想浓重。当前考试考什么, 阅读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就针对什么, 师生被考试的指挥棒弄得晕头转向。中学语文阅读训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阅读, 它是有明确的具体的目的制约的思维和语言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先整体地阅读文章, 整体地感知和领悟文章, 整体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形成整体的印象, 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揣摩布局、遣词造句等阅读要求。为什么许多学生虽然在题海中浸泡, 可真正考起来照样是得分低?这是因为尽管学生做过大量阅读题, 但依靠的仅仅是某些技巧、某些零碎的知识, 而未能从整体上把握, 从容应付。另一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急功近利的阅读教学一开始就恶狠狠地斩掉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逼迫他们直接进入思维的“目的”。比如有哪几种释词方法, 段与段之间有哪些结构类型, 记叙文有哪几种安排组织材料的顺序, 诗歌有哪些特征等等, 使学生在知识点、在解题方法上打转转。虽然这种教学方法不能说没有效果, 有的还能“立竿见影”, 似乎挺方便, 但是, 我们知道, 一个人的美在于整体, 其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单独拿出来都不会是美的。同样道理, 文章被割裂, 文章的段落被孤立, 学生怎么能循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路子自己感知、体味、揣摩、领会?怎能形成较强的能力?除了得到一些可怜巴巴的零碎知识之外, 还能企求得到什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3

⒈传统阅读教学中“对话”的缺失。

在我国,教学基本被理解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活动。教师传、学生受,甚至解惑往往也是变相的传授,所以传统阅读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授受活动。教师和学生在授受着一种在他们之外的被称为教学内容的东西。师生知识上和年龄上的不平等,实际上使传统阅读教学成为“传话教学”。在传话教学中,即使是形式上的对话也是极少的,在“满堂灌”之余,只是一些近乎机械的问答,实在谈不上是“对话”。“……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因为仅仅学习书本上的课文不过是另外一种‘静听’,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依附于另一个人心理”,“静听的态度是被动的、吸收的,它还意味着已经有一些现成的材料,是地方教育官员、教育局和教师准备好了的,儿童要在最少的时间内接受这些教材,接受越多越好”。在学生这种“静听”的表象之下,掩盖着思维的贫乏、创造性的泯灭和才智的消磨。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生学”是一种不变的模式。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双主模式是阅读教学的常规形式,学生根据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务或设置的问题来学习和思考。这样做固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所有的教学活动指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但同时也造成教师牢牢掌握着解读文本的话语权,造成信息的单向传递,教育主体之间的对话形式单一,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有一种“强加于人”的倾向。“对话”只是课堂上被教案规划后的有问有答。课堂的表现形式为“问答”式,间以点缀着“讨论”等学生活动。这种教学形式割裂了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剥夺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打击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

传统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行为主要是由教师启动的,这意味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师生之间的对话对于学生而言基本上是一个非自主的过程,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他们主要扮演了一种“听众”的角色。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变成了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个性缺乏应有的尊重,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没有给学生主体品质的培养留下多少余地。而在理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应该各自占有一定比重的。

2.课改中阅读教学“对话”的异化。

在新的课改中,一些教师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探求语文阅读教学的多样性,这是值得钦佩的。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①与文本对话的淡化。

语文阅读教学总是以一定的文本作为载体展开教学的,虽然我们不赞同以一系列的“一课一得”或目标建构学生语文的知识系统或能力系统,但因此就把与文本对话放到一个可有可无的、极其不重要的位置,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教学内容,这也走入了一个极端。在新的课改中,有相当多的教师为追求新的教学方式,忽视与文本的对话,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相关文本的拓展阅读上,花费在所谓的模仿写作或发散性思维训练上,甚至花上很多的时间借助多媒体去听歌看录像,更有甚者,将《边城》这样的名著直接改编成学生表演,并与电影对比,这样的阅读完全异化了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是需要感悟、需要解读文本的。在这种与文本对话的淡化中,漠视了阅读教学活动产生的中介——文本,异化了“对话”。

②学生主体的虚假。

为打破传统教学的单纯问答式,有的教师整节课就设计为学生讲或学生演或者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讨论,教师的讲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这种表面的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恰恰体现了教师对“对话”的异化,为追求形式而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在教授《阿Q正传》时,有的教师简单地总结了上节课的内容后,提出一个讨论题:如何认识阿Q的“精神胜利法”。接下来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学生担任主持人,各小组推出代表发言,而教师则坐在一旁,一言不发,成为局外人。发言开始后,一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使阿Q在精神满足中忘却痛苦,它实际上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另一位同学起来反驳,两人唇枪舌剑。其他同学又分为两派,各执一词。直到下课,教师夸奖发言的几位同学见解都有道理,都很深刻。一堂课就这样结束,看上去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学生与学生之间以“讨论”为形式的“对话”交流很热烈,实际上没有作为重要对话者之一的教师的参与,这种教学仍处于一种低效状态。

针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由文本到教师再到学生的“传话”式解读文本和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信息流动的“独白”的情况,应提倡以“教师、学生、文本”为核心的多重对话形式: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及与教科书编者、教学环境等的对话。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学生面对教材时,不仅仅是解释与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在解释的时候,只存在一个意识、一个主体;在理解的时候,则有两个意识、两个主体。对客体不可能有对话关系,所以解释不含有对话因素……而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对话性的”。落实学生的主体性,促成学生与文本的直接交流与对话,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领悟和感知代替教师对课文的条分缕析,对于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情形是大有裨益的。

针对课改中与文本对话的淡化,要改变脱离文本而进行的“对话”。文本是阅读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创造力、获得阅读智慧和愉悦的沃土。阅读过程不是重复作品,不是复制作品情节,阅读是要借助与文本对话建立起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内容。巴赫金在萨兰斯克的莫尔多瓦大学任教时,曾在该校校报上就如何读书的问题给学生和青年教师提了“几点建议”,巴赫金写道:“书不喜欢心不在焉的读者,也不回答他们的问题。应真正而投入地阅读,并不是消极地掌握,而是与书进行生动的热烈的对话。”在巴赫金看来阅读也是一种“对话”。在读过一篇优美的文章后,如果有人心满意足地感叹一句:“这篇文章我读懂了。”那正好证明了他与文本之间对话获得了成功。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4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阅读教学,同时也是六年小学语文教学时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基本的兴趣、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教学目标把握存在偏差、小学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和运用存在不当等问题。此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承担着知识、思想以及情感等多项教学任务,所以绝对不可以采用机械的灌输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只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进行阅读所需要的最根本的能力就是理解,如果只是在阅读而没有进行理解,那么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片面性和随意性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儿童阶段的阅读对于儿童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童年时代所读的书可以让孩子一生铭记,从而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所以想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同时良好的阅读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果与学生语文的水平高低成正比,并且具有直接的关系。

二、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全体师生严格遵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领导,共同努力,使得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但是语文教学的新的发展只是相对的,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具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传统的知识管理和教育观念的影响,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该问题我们应当深刻反省自己。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把握有偏差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求被称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基础教育定的,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质量如何都是检验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的标准。适当的教学目标对日常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作用。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明确新课程改革对于当前自己所教授的阅读教学的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预期的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才可以保证对目标的把握不会有偏差,才可以顺利地寻找到个阅读课中的教学重点。但是事实情况是,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充分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所以很难对自己所教学的阅读内容进行准确的把握,不是教学不到位就是太过深入。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情况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偏向中年级、中年级教学目标偏向高年级、高年级教学目标这偏像于初中,如果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未能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就会对新课程改革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二)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对于文本的解读存在偏差

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出现语文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存在偏差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并且存在较为陈旧的观点。主要表现为你小学语文教师不懂得如何对文本进行细读、忽略文本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与文本内容脱离、对文本的内容断章取义等等。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不懂得如何对文本进行细读。他们在进行教材文本的阅读的时候,基本都是按部就班的依照教科参考书上面所提供的阅读建议进行解读,生搬硬套,完全不考虑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接受程度。这是很多小学生不懂得如何去理解文本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完全没有耐心去独立地进行文本阅读,都是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工具进行搜索。互联网的搜索功能的确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获取的渠道,也可以使得信息的获取量得到增加,但是太多的参考资料却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自主思考和分析。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是先阅读了大量的参考资料,然后再进行文本细读,这样会因为之前的参考资料在大脑中形成先入为主的影响,导致教师在进行文本细读的时候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学生。

还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完全的忽略和脱离了文本。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提倡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独特感受,但是最为根本的对文本的探究却被忽略了。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整个课堂都是在进行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夸夸其谈,同学生之间进行的形式上的互动太过片面,并且不切实际。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变相的用整堂课的提问和练习来替代原来的整堂课的灌输知识,同样都是无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一直再进行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的讨论。从表面上看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实质上根本无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语言的目的,并且学习写作的手法。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断章取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没有从文章的整体进行课文的讲解,而是断章取义,对文章进行逐段分析讲解,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于文章整体的领悟理解。例如《诗经》中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原本这首诗所营造出来一种苦追女子却不得的那种捉摸不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但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这种断章取义的讲解,学生根本无法领悟文章的整体思想,所能学会的只是单个的文字的理解。而且小学语文教师经常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较为浅显易懂的知识的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严重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三)大部分学生缺乏语文阅读兴趣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语文老师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没有进行重点培养,或者是在日常教学的时候完全忽略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存在欠缺,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欲望,那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学生就没有灵感写作文,从而使得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逐渐的消失,进而又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恶性循环。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可靠调查数据显示,在小学中,小学生中拥有阅读兴趣的学生占中的学生的7%,通过具体的数据可以看得出,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

(四)小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缺乏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到主导作用,不可以完全由教师把控课堂,掌握课堂的绝对主动权。尽管新课程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我国的教学模式依然受到传统的理念的影响,所以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仍然是对课堂成绝对的把控地位,持续地对学生灌输新的知识,向学生传授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间接地阻止了学生自行理解课文内容,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良好个性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推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生能做的就是被动的灌输知识,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权利,创新意识自然也会被扼杀,根据作文与阅读能力之间的恶性循环,可以得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影响。

三、如何解决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语文教学发展,所以要对此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一)要严格遵循原则进行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

所制定的阅读教学目标应当保障阶段性进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新课改的内容进行深刻的领悟,彻底了解不同年级的不同目标、不同任务以及不同要求。在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之后在确定不同年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我国相关规定表示,认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此阶段主要注重的是朗读训练以及词汇的积累;读到一段话是中年级的重点,培养学生去把握一段话的中心部分;而高年级学生则是由原本的阅读转变为自己书写。

应当层层制定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以及技能型等领域共同组成了教学目标。而且依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领域是按照高低顺序排列。日常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也是要按照高低顺序分不同层次进行。在第一个层次是与他人交流作品中的生动的形象以及优美的语言。第二阶段则是与学习叙事性作品的目标要求相同,主题单元目标或者是课时教学目标不应该与可比较相同,逐渐养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要注重实践教学目标,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教学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课堂教学进度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进行调试的动态的过程。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而且学生受到教育之后的思维程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是无法预料变化的趋势的,针对这情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进行教学,而不是拘泥于固定的目标。

(二)将文本资源进行合理和充分的利用

要从总体方向把握文本内容。学生对于文本的内容是一无所知的,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文本内容,就很可能会因为断章取义而影响对文本的理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要保证学生熟悉合同读文本的时间,尽可能避免单独讲解文本中的一段或者一句,对于文章知识的咱姐应该是崇文门整体的角度进行。要注重对文本内涵的挖掘,让学生身临其境、带入到文本内容中去,学生阅读的学习效果与教师对文本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研究教科书之后引导学生去尊严和挖掘文本中的内涵,用心去感悟文本中的内容。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可以对课堂的节奏和发展方向进行很好的掌握,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解决课堂重点,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可以对文本进行更好的感悟和对话。具体可以通过提问一些与课文有关但是较为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兴趣。

(三)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整堂课都在不断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上课之前,要精心准备一段文字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正题。营造一个情景,给学生一个强烈的语文实体感觉,从而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传统的课前导语中,内容一般都是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创新,在经过短时间的适应之后,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再被这种传统的课前导语所调动。小学生本身对于新事物是非常好奇的,只要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对各种优势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就可以让课前导语变得与众不同而且富有新意,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兴趣。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可以盲目地要求学生一直使用想象力去领悟课文内容,因为很多情节或者事物是学生没有经历过或者见识过的,所以学生自然也就无法在脑海中想像出来,盲目的要求学生进行想像,很可能会使得学生的积极性都受到打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视觉和听觉让学生更加容易领悟文章的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老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合理的想像。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或者虚拟的场景中去感悟文章的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诸如朗读比赛、背诵比赛、讲故事等多种活动方式来吸引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拥有一个快乐和多彩的学习,语文的环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语文所带来的快乐,渐渐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开展多项活动旨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的深入程度,此外还教会了学生很多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顺利地阅读。

(四)注意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表明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摒弃原有的传统观念,明确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而且要教会学生去进行自主的阅读和学习,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当学会思考和质疑,不应该盲目相信课本中的内容。

适当采用一些问题来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问题的设定,吸引学生去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和积极进行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切实实现阅读实践教学,想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深刻领悟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给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教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讨论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语文是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学科,具有开放和充满活力的特点。尽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也真正做到了重视和研究,不断的寻找新的办法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将会继续沿着新课改的方向前行,肯定成绩、重视问题、不断的调整和反思,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5

(甘肃省通渭县职教中心 甘肃 通渭 邮编743300)

摘要 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策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教学策略的实施,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 存在问题 策略

英 语阅读教学是指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 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这是目前每位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英语教师应以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途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应有效实施英语教学策 略,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有效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本文就英语阅读教学策略问题提出方法。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方法简单化

阅读教学模式单一,拘泥于学生对所读的材料的表层理解。许多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往往采取与学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且仅局限于对阅读材料字面的理解,让学生回答的 问题大多是教材中的指定问题,认为生词解释清楚了学生就自然会懂得文章的意思,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简单化,基本上是解答考试阅读理解题,学生始终在被动阅读,失去了思考的动力;或者教师把阅读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 学,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阅读材料的应有功能。

2、阅读教学材料单一化

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完全依附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材料,阅读 训练材料选择单一化,教师依据自己的兴趣、习惯、熟悉程度、便利程度等,选择阅读材料的现象。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交给的阅读任务,不会自觉地阅读一些 课外资料,以此来扩大知识面。如何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实验。

3、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 教师受传统英语阅读教学观念和教材的影响,把阅读教学仅仅看成是语言点的讲授,对于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对掌握各种阅读技能的阅读 教学目标认识不足,以为只要多读、多做阅读题、增大词汇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而有的教师忽视在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和智力情感的点拨指 导,使学生失去深入理解英语文章文体特征、表达习惯和文化差异的机会,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阅读兴趣降低,阅读理解出现障碍等众多潜在问题。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6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主要来自于阅读。语文课程目标的绝大部分因素与阅读教学相关。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获取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并借以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的教师接受着新理念的洗礼,这正是我们勇于探索阅读教学的最好时机。

一、课内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被重视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不应成为课堂话语的霸权者和知识的权威者、控制者。如今的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将嚼碎的知识喂给学生吃的现象减少了,但提前预设好自以为完美无缺的一套方案,然后步步引诱学生入毂,钻人自己圈套的课越来越多;课堂的提问越来越多,但这些问题往往缺乏广度和深度,总是让学生用“是”还是“不是”来回答;课堂讨论多了,但往往华而不实,要不成为尖子生的论坛,要不成为了热闹的集市,嘈杂烦乱。于是启而不发变相的满堂灌式的阅读教学便堂而皇之地有了存在的理由。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感悟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很重视主体的感悟的,但随着西方科学试验法、分析综合法等研究方法的引入,阅读教学也被视为一门纯理性的学科,将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处处强调微言大义、篇篇讲究见微知著。以至有人调侃:恐怕作家本人并没有想到他的作品会有如此深刻的含义、丰富的内蕴、高超的技法。不可否认,读者有再创造的能力,但“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是不??变成“李尔王”的。如今的阅读教学脱离文本、架空分析、肢解内容的教法甚嚣尘上。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悟,给他们留出必要的时间,创设思维的情境,营造浓浓的探究氛围。

二、阅读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建立多效有趣和谐的阅读课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从幕前退到幕后成为整堂课的宏观掌控者,控制好课堂的节奏维护好课堂的秩序。教师应当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甘心成为学生的配角,放下身价,相信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当抓住课堂的核心知识,构建宏观框架,让学生为之添枝加叶。

2.统筹兼顾。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注重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相应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从回答问题中得到成就感。

3.求同存异。学生对文本的文化内涵的反应是多样化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语文教学中的普遍规律,但这不意味着不能寻求共识。对某些问题读者还是能够找到共识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有目的的主动行为,更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4.正确评价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重要的表现应当是以鼓励的方法来促使学生学习,无论是任何阶段的学生鼓励往往能使他们发挥最大的潜力。所以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二)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

1.配乐朗诵调动学生情感。学生情感的调动主要是通过对文章的诵读而得到的,但是现在一般的诵读形式已经很难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了,这就要求教师探索更好的阅读形式。配乐朗诵是我在顶岗实习期间经常运用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这种阅读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诵读的积极性而且也激发了学生课下的诵读兴趣。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在课上表现的出色,在课下积极诵读。

2.从电影中得到直观情感。很多时候适当的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与文本相关的电影对调动学生情感是有很多好处的。现在的中小学生形象思维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电影教学更与他们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阶段相符合。一部有益的电影给学生带来的情感冲击更明显,更深刻。

3.建立体悟式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学中要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三)家长、学校、教师三位一体为学生(下转第17页)(上接第13页)提供良好阅读环境

1.引导家长创造家庭阅读氛围。首先要引导家长应给孩子提供阅读的条件。其次,营造家庭读书的氛围。如:引导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带孩子逛书店,给孩子买书,参与孩子阅读,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指导孩子的阅读等。使学生不只在校内阅读,在家庭中也能进行阅读。

2.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营造阅读风气。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阅读制度以此来推动阅读风气的形成,只有把阅读制度化、日常化,才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如:争取每天推荐一本好书。争取每周组织一次集体阅读活动,让师生在百忙之中能够轻松阅读几个小时。争取一个月组织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师生之间能够共同交流互相促进。

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一存在的问题:理论不清, 模式混淆

一直以来我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阅读教学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不是把英语阅读教学当成一般的课文教学:讲解生词——提炼问题, 过分重视词汇教学, 忽略阅读训练;就是把阅读教学当成课外阅读:解释生词——对对答案。匆匆走过场, 没有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扩大阅读量, 提高阅读能力”成了一句空话。正因如此, 学生在阅读中遇到新的单词, 立即产生畏惧, 无所适从。遇到篇幅较长的文本, 不能运用良好的阅读策略, 迅速捕捉语言信息。不具备语篇分析能力和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低下, 阅读能力欠缺。

造成阅读教学此现状的原因, 笔者认为, 是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清楚, 没有形成适合自己、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模式。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王笃勤在其《英语教学策略论》中指出, “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 教学策略的实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论。当教师对阅读教学理论没有一定的认识之前, 是无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恰当的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因此, 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阅读教学的文本通常是一个独立的语篇, 本身就具有作为语篇的语义功能、语用目的和语境。因此, 任何试图割裂文本, 提炼词汇、语法的教学方法都违背了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 都不可能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技能。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的整体语言教学法应该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遵循的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法强调, 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整体性而不是割裂性的。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 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的前提下, 保证语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自然的语言环境, 将文本看成一个功能完整的整体, 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 也是智力、情感的载体, 教学应从阅读、理解全文开始, 在此基础上展开各项教学活动。

二解决的方法:依附文本, 再构文本

我校所使用的教材为冀教一起版, 到中高年级时语篇教学已经占有一定的位置, 但并不是每篇阅读材料都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情。而教师在进行语篇教学时却过分依赖文本, 分毫不差地迎合文本。造成的结果是,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失去了灵活性和想象力。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毅力。为了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文本。

1. 结合学情, 再构文本

教材是通用的, 学生却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再构文本。或适当地降低难度, 或适当地拓展知识内容, 使阅读文本更加适合自己的学生。

2. 结合自身, 再构文本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专长, 在进行文本再构时, 教师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有些教师擅长表演, 可以根据文本的需要增加一些表演、对话的内容。有些教师擅长阅读,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文本含义。扬长避短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阅读教学的学习。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技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专项技能之一。阅读技能的培养是在阅读教学中整合进行的, 教师只有对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才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 从而形成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摘要:部分英语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重视不够, 认识不清, 模式欠缺。教师需要梳理整体英语教学法的理念, 结合学生的学情创造性地再构文本, 阅读前注重对学生图式差距的激活, 阅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 阅读后注重帮助学生提炼信息, 掌握能力, 形成习惯。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8

病症:请君入瓮套教参

“教参”只是教学的参考,但是多年来的考试确立了“教参”的权威地位。考试唯“教参”答案是从,教学也只能唯“教参”是从。这样,教师也就身不由己地充当了“教参”的代言人。虽然对话理论对“教参”的权威形成了冲击,但是在对话实践中,代“教参”立言的痕迹依然是十分明显。某位教师与学生讨论卖火柴的小女孩死因时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师:同学们,你认为卖火柴小女孩的死因是什么?

生1:饥饿。

生2:天太冷了。

生3:没有人疼爱她。

生4:大家都欺负她。

师:你们说的这些都不对,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才是导致小女孩死亡的真正原因。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死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用简单的方法加以解释。学生的理解有合理的成分也有片面的地方。教师的观点、教参的观点有其合理性也有不足,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强调教参的观点,学生只需记住这个观点也就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这就违背了对话教学的初衷。

治疗:引君入文有话说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而正是学生的解读与阐释,才打开文本意义结构的封闭形式,使其获得活生生的具体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萨特尔也指出:“阅读不是一项机械性的行动,不是像照相底板那样受符号的感应,阅读不仅仅是感知,而是想象、体验、理解、参与的过程,永远是主动的,自由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始终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

一、让学生好奇地问

让学生好奇地问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在这里,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着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那如何引导学生问呢?

1.在不同的切入口提问。问题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能力。教师在提问前尚且要思考,更何况学生?因为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往往觉得无从入手。此时,教师的专业引领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可以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提问。

(1)根据特点,集中范围。语文的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提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法有机地渗透下去,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大致的方向。题眼和结尾、关键词句子、矛盾处、含蓄处,都有疑可问。课文的语言运用、表现的中心、标点的运用、前后联系也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适时调控,使其会问。

(2)掌握方法,拓展路子。提问的对象可以明确,提问的方法也可以多元。有三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其一是比较法,可以是同一人物前后不同表现的比较,可以是不同人物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两篇课文人物的比较,或者是生活与文本的比较;其二是分析综合法,如在《将相和》中,根据兼颇、蔺相如两人的不同表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两人到底谁是赵国的英雄?其三是推理法,将给出的条件再一次深入归纳,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

二、让学生大胆地说和自由地辩

只要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去阅读交流,他们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就具有灵性。但是对话也要适可而止,如果交流心得和认识的时间过多,就会使阅读教学“跑了题”,挤掉了更为重要的读、写训练。因为,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作为主要目标,积累语言,学会读、写才是主要目标。

通过语言表达(即说),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逻辑性就会不断地增强。这时教师适时诱导,像经验丰富的渔夫一样,将“船”引向“青草更深处”,于是高效的教学就显现了。比如,教学“无忧无虑”时,我先创设了如下情境让学生说:

清清的河水里, 。

在那一望无际的蓝天上, 。

奶奶养了一群可爱的小鸡,瞧!它们 。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反复地运用生词,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接着,让学生独立用“无忧无虑”造句。学生们写句子的过程必定是深思熟虑的过程,是精心组织语言的过程,他们写的句子往往充满个性。最后,我还会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造句,把精彩的语句出示给大家欣赏。交流,使大家的视野更开阔、积累更丰富,还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说话。他们的造句不再简单空洞,能说自己想说的话,能说自己的生活,能说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9

如果说语文是体现教育诗性的优美诗句,而阅读教学则应是吟诵这优美诗句的美妙乐音。可是,审视当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我们发现这种美妙乐音正离我们远去,仿佛欲成绝响。

为什么呢?

我觉得在当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存在下面的一些问题。

1.在当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过份强调理性和智力因素的作用,忽视非理性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2.过份强调逻辑性和时间连续性,而忽视直觉、空间连续性和“反联结”的作用。

3.过份强调传授语修逻文等知识、开发智力,忽视培养情感、磨练意志和人格的完整塑造。4.过份强调阅读教学分析与理解的科学性,忽视阅读教学作为承鉴和涵咏人类文化中人文精神的载体的艺术性。

5.过份追求形式而胜过内容,过份追求技术而胜过艺术,过份追求客体而胜过主体,过份追求统一而胜过个性。具体一点就是过份追求朗读效果,忽视阅读能力培养。

那么如果在当前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文化遗产珍惜继承发扬之心的丧失;导致了认识和心理结构的“思维定势”,把陈旧过时的东西视为“天经地义”的常识,而缺乏开拓性、创造性,致使学生考虑问题理想化和脱离实际;导致了学生对发展和功利认识的迷惘,以及智力和人格的脱离与完整人格的肢解。

那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诸多问题,我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良性因素的迷失和受苏联教育模式影响至深所造成的。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呢?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是我们要大力研究、在教学中很好体现的。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得积极主动。在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首先应体现在自主阅读、潜心读书上。教师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认真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尽自己之所能,尽量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课文读懂。其次,应组织学生进行有预备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写法的特点。

2、关注阅读目标的阶梯性 《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总是一脉相承、前后联系的。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既要脚踏实地、胸有成竹,还要在本学段目标基础上登高望远,瞻前顾后。

例如《课标》在小学各学段提出的默读的目标是: 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很显然,对照要求,我们可以在各学段适度超前,但万万不能滞后,以免影响。

当然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引领学习过程,在要害处点拨以及精当的讲解上。并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不仅要能用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提“语言问题”。

浅议高校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0

关键词:高校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国分类号:H31

1.加强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21世纪以来,全球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大量涌现,但是在这些如海的信息中,只有一部分是有用的,而人生非常短暂,如何在这浩瀚的阅读资料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要求读者具有非常强大的阅读能力。对大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对其今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当今世界,英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新时期对英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提出来更高的水平。可以说,英语阅读能力是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社会人力必备的能力,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强大的英语阅读能力和优秀的教学能力才能上好英语与的课,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必须提高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要求我们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不仅要参与游戏,更应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争取更多的话语权,维护我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在经济发展中,英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2.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

2.1忽视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授课内容单一、授课方式单一等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改进阅读方法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教师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以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宗旨,一切从考试出发,把大量的阅读时间放在书本的讲解和枯燥的做题过程中,将英语阅读认为地限定在习题中,不重视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使得课堂缺乏活力,抑制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制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2.2重视应试教育,忽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有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认为英语阅读教学是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但是部分教师在大学英语阅读中教育理念落后,将教学精力全部放在知识传授上,而忽视学生情感需求。殊不知,有效教学效果的取得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重视存在紧密联系。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的活动,全面实施英语阅读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能力为目标,将学生当初朋友,实现师生平等互动,关注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2.3阅读策略和技巧的传授不到位

高校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中,忽视学生默读能力培养,当然这与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期间养成的诵读习惯有重要关系。诵读对发音和语感培养有很多帮助,但是对于阅读诵读影响非常大,很多学生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拿着笔进行记号阅读,这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单纯的理解上,而忽视文章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要强化学生默读训练,明确默读目的,提高阅读效果。阅读不是无规则的,而是有策略可循的,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大学生的阅读策略及技巧。

2.4学生的阅读量不足

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长期的阅读积累和技巧的总结。淡出依靠教师课堂传授知识时难以实现阅读能力的大幅提升的,必须充实阅读量。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课时非常有限,而分配在英语阅读上的课时则更少,教师要努力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阅读素材。

3.改进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

3.1提高教师素质

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扩大知识面,转变教育理念,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掌握丰富的阅读知识和素材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2重视学生阅读兴趣培养

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效果,关键在于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要从教学方法上动脑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演讲比赛、专题活动等形式开展,给与学生充裕的实践课前搜集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3.3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高校英语教师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默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形成对文章的正确理解。默读可以采取小组赛的方式进行,以一小时、一天或一周为计时单位,规定阅读量,看小组成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的多少。注重阅读策略和技巧的训练,针对不同文体運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浏览、略读、识别指代关系、猜测词义等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3.4扩大学生阅读量

有效的阅读量时提高阅读能力的保障,教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合理安排。注意文章的长度和难度,文章太难容易使学生失去阅读信心,文章太容易则达不到训练的效果;也要注意文章的趣味性,讲究阅读时效。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无形中扩大词汇量,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理解和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4.结语

英语是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人们对大量信息进行细嚼慢咽的方式无法满足社会化的发展需要,学生要快速理解英语信息内容,必须具备很强的英语阅读能力。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提高其阅读技能,扩大其阅读量,为学生后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贯之.英语阅读理解过程刍议[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3(2).

[2]吕中舌,涂远程.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4).

[3]潘海燕.英语阅读笫略与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11).

上一篇:论词汇语义的变化与发展下一篇:8和9的加减法练习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