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提标工作动员会上讲话

2024-09-08

农村低保提标工作动员会上讲话(共6篇)

农村低保提标工作动员会上讲话 篇1

农村低保提标工作动员会上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12年农村低保提标实施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由于县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我县城乡低保保障标准自2012年元月1日起,城市低保标准由月人均300元提高到36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1400元提高到3480元;为进一步规范做好农村低保这项民生工作,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经县政府同意,全面实施农村低保重新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工作。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此次农村低保提标实施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提标实施意义

2011年初我县农村低保已由年人均1000元提高到1400元,仅相隔一年农村低保再次大幅的提标,首先是由于市场物价大幅上涨等诸多因素,1400元的保障标准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急需要提高农村低保的保障标准,维护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其次是落实“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我县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标准都要实现年均10%以上的增长,并建立健全保障标准与物价挂钩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切实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第三是此次保障标准的提高是全市统一实施,三县三区农村低保标准统一提高至年人均3480元。第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市始终致力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城乡低保工作表现上是全面缩小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差距,最终形成城乡低保统一实施方案、统一收入测算办法、统一申请受理程序,达到城乡一体化。为此,各级民政部门以及低保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对待此次农村低保提标实施工作,切实增强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我县农村低保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二、严格申请受理、审核、审批程序,把握关键环节

农村低保要严格按照“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镇级审核、县级审批”的工作程序规范实施,不得随意减少工作环节,确保审批程序的性完整。同时,在农村低保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工作中要注重把握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准确核算申请对象家庭年人均收入。申请对象的家庭年人均收入是判断是否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唯一准绳,也是确定补助金额的“度量标尺”。今年我县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核定评估办法》,两个“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应计入家庭收入项和不应计入家庭收入项,在一定范围内确定了土地产出、养殖产出和外出务工、农业(农民)补助计算标准,以及赡(扶、抚)养费计算方式。请各级民政工作人员和低保一线工作人员严格对照两个“办法”,逐一入户核查申请对象的全部家庭收入,从而确定保障对象和补助金额。

二是要严格执行农村低保的民主评议和“三榜公示”工作。农村低保民主评议和“三榜公示”制度的执行是充分体现农村低保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各镇要切实督促各村(居)委会开展好农村低保的村民代表民主评议工作。评议会议不仅村民代表要过半数参会,镇包村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都必须参加民主评议会议,并与村民代表一起在评议会议记录上签名,对评议结果负责。同时,也可以邀请当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会,准许群众旁听,充分体现农村低保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此外,要实施好农村低保的“三榜公示”,对村(居)委会民主评议的情况、镇人民政府审核的情况、县民政局审批的情况张榜公示,将申请对象家庭的户主姓名、家庭成员姓名、家庭年人均收入、保障类别、补助金额分自然村张榜公示,第一榜不得少于7天,第二、三榜不得少于5天,并设立举报电话。民主评议和“三榜公示”的工作环节到位,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低保的公平、公正,杜绝“人情保、关系保”,做到农村低保“不失公正、不养懒汉、不悖公德”。

三是要着力实施分类施保。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在测算与评议相结合的基础上确定保障对象补助金额,根据造成家庭困难成因的不同,实施分类施保。对农村困难群众中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无赡“扶、抚”养人的“三无”人员实施全额救助,对因家庭成员重病、重残导致家庭困难和单亲低收入家庭给予重点保障,对其他因素造成家庭困难的给予适当救助。

三、强化动态调整,规范日常管理

一是切实加大动态调整工作力度。区划调整前我县农村低保实行复审,季度适当调整,农村低保存在“进多出少”、“只进不出”的现象。今年我县农村低保已取消审批,实行按月审批,对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对象及时核退,对符合条件新申请对象及时受理审批,各镇要加大动态调整工作力度,对农村低保动态变化情况及时上报,做到农村低保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同时,以此次农村低保全面实施重新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工作为契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动态调整,对原享受保障的对象通过进行入户核对家庭收入及保障人口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家庭保障人口和保障金额,对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对象予以核退;对已死亡或纳入社保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及时核减、核销;对已纳入农村五保保障的低保对象及时核退农村低保。

二是规范农村低保日常管理。首先规范“户”。农村低保明确规定“以共同生活家庭户为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存在部分“拆户保、拼户保”,造成低保对象不明确,资金发放不准确,其他配套政策难落实,在此次农村低保提标实施工作过程中,要切实整改到位。其次规范“表”。农村低保申请审批表明确要求提供书面申请、家庭成员户口簿及身份证、收入证明和其他证明材料(残疾证、重病医学诊断证明),缺一不可;申请时间、入户调查时间、民主评议时间、审核审批时间和“三榜公示”时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要规范填写;家庭成员年纯收入、家庭年收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与保障金额存在差额关系,要准确填写。第三规范“批”。县、镇、村三级要严把审核审批关,实行“六个不批”,即:不符合条件的不批,手续不齐全的不批,收入核查不清的不批,评议有异议的不批,不按规定程序的不批,未经集体研究的不批,农村低保要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和规定模式进行报批。第四规范“档案”。县、镇两级要规范农村低保对象档案管理,做到一镇一柜,一村一盒,一户一档,并保存村民主评议会议记录和公示清样。

四、分步组织实施,强化工作措施

刚才,县政府办纪检组长刁节霞同志宣读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此次农村低保提标实施工作共分六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都有时间要求和工作重点,请各镇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分步组织实施,同时各镇要强化工作措施,抽调人员,组织培训,切实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此次农村低保重新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工作。

同志们,农村低保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工作,事关农村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农村低保工作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开展这项工作,任何时候都忽视不得,粗心不得,松懈不得。这次农村低保全面重新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希望会议结束后,各镇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立即行动起来,集中力量,确保9月底前完成该项工作任务。

农村低保提标工作动员会上讲话 篇2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 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 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 对2011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水利部对贵州的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 陈雷部长亲自率队专程到贵州与我省签署了部、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共同推进贵州水利改革发展的合作协议, 并莅临我省省委农村工作会议, 向与会同志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辅导报告。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推进我省水利改革发展, 深入搞好农业农村工作,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省委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听取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和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 讨论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脱贫步伐进行奖励的意见》。会前, 省委办公厅已将这两个文件印发各地进行讨论, 会后下发。等一会, 克志同志还要作具体部署, 富玉同志还要作总结讲话, 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下面, 我讲四个问题。

一、充分肯定“三农”工作显著成绩, 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

“十一五”是我省“三农”工作历尽艰辛、攻坚克难、再创佳绩的五年。我们克服了百年不遇的干旱、冰冻等自然灾害,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三农”工作的影响,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农业农村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农业增产增效取得重大成绩。粮食产量稳定, 肉、蛋、奶、蔬菜产量大幅增长, 市场供应充足。烟叶产业稳定发展, 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程加快, 茶叶、蔬菜、中药材等产业规模扩大, 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二是扶贫开发取得重大成果。减负增收、特色优势产业增收、务工增收、补贴增收等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村贫困人口由777.7万减少到505.3万。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和“滋黔”一期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 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加快推进, 96.9%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 96.7%的建制村通公路, 解决了无电村和无电户的用电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步。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扎实推进, 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五是农村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比全国提前一年取消了农业税, 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土地承包经营从耕地向林地延伸。六是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取得明显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了全覆盖。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农村民生的改善, 使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可以说,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较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农业农村经济取得的好成绩, 为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样的形势下, 为什么省委十届十次全会还要在两个“重中之重”的基础上, 提出第三个“重中之重”, 即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呢?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 建设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在农村。2009年, 全国各地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综合指数分为四个方阵, 贵州排最末方阵, 实现程度为59.4% (实现程度60为总体小康, 100为全面小康) , 与全国2000年水平基本相当。从具体指标来看, 2009年, 我省经济发展、人均GDP, 文化教育实现程度在全国倒数第一, 分别只有48.51%、21.9%和46.6%;生活水平实现程度不足60%, 是全国仅有的两个省区之一;社会结构实现程度在60%以下, 仅高于两个省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程度, 均处于全国挂末位置。其中, 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30.8%, 如果按100%的实现程度来比较, 我省农村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还相差69.2个百分点。总体上看, 我省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能不能在2020年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 也取决于农村。中央反复强调,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第二, 扩大消费需求的最大潜力在农村。我省农村人口多, 市场潜力大。现在我们遇到的消费需求不足, 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的收入和消费增长严重滞后, 由于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无法转化为现实购买力。2009年,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达4.28∶1, 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省份;城乡居民消费比为3.74∶1, 是全国城乡消费差距最大的三个省份之一;农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支出2421.95元, 仅为全国的60.65%, 列全国倒数第二;农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仅为全国的54%, 现金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全国最低的三个省份之一。我们要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 对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三, 确保社会稳定的深厚基础在农村。我省贫困人口多, 贫困程度深, 这本身就给农村稳定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 随着城乡互动增强和农村社会深刻变革, 出现了一些影响农村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一些地方, 因土地征收、环境污染、移民搬迁等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 因村庄整治、土地承包、集体资产管理等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 导致农村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 群体上访事件增加, 社会治安不好。这其中固然有多种原因, 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 才能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 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社会和谐稳定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总之, 在我省,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最需要加快。“三农”问题忽视不得、松懈不得、麻痹不得。无论任何时候, 我们都要坚持三个“重中之重”不动摇, 领导力量不削弱, 工作要求不放松, 投入力度不减少。要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抓住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扩大内需的机遇、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 精心谋划好今后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使“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深入贯彻“三化同步”重大部署, 全面提升“三农”工作整体水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部署, 是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是“三农”工作总体思路的进一步完善, 对推动“三农”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 深刻理解, 切实贯彻落实。如何从贵州实际出发, 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路子, 这是我省“三农”工作必须研究和破解的重大课题。

要解决我省要不要、能不能搞农业现代化问题。不少同志认为, 只有大平原才有条件实现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我省是山地农业, 地块小而散, 没必要也不可能搞农业现代化。这主要是对农业现代化缺乏全面认识。农业现代化不只是农业机械化, 我省不少地方难以实施大农机作业, 但不等于不能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 它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一场变革。传统农业是孤立的农业生产, 而现代农业则是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紧密相联, 是产加销服一条龙;传统农业是自然农业, 基本上是年复一年、年年如此, 而现代农业则是不断用新技术更新发展的农业, 从土壤到种子, 从耕作到植保, 从加工到销售等, 总是在轮回中得到提升;传统农业是手工劳作、粗放经营的农业, 而现代农业则是信息化引导、机械化武装的高效农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不断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觉得, 中央提出“六用三提高”, 就是对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概括和描述。从这些方面综合来看我省农业, 我们搞农业现代化, 还是有必要、有条件、有潜力、有作为的。当然, 我们的农业现代化同东北、华北大平原不会是完全一样的, 同华东、华南城镇密集、经济相当发达的地区也不会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要走自己的路。

要解决“三化”要不要、能不能同步的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 这是许多地方的事实所证明了的。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较为缓慢, 特别是农业物质装备条件差, 农业技术水平不高, 经营粗放, 农业效率和效益比较低下, 解决农民吃粮问题、收入问题、农村脱贫问题一直是我省的头等大事, 客观上影响我们腾出手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但同时必须看到, 这种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抓法、打法, 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农村面貌, 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必须相应地抓好工业化, 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质来装备和改造农业,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业;必须相应地抓好城镇化, 吸引更多的富余农民进入城镇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这个问题在我省尤为突出。我们曾经讲过, 在现阶段我们推进城镇化, 主要不是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需要疏散问题, 而是解决农民下山进城进镇创业致富问题。只有这样形成“三化”良性互动, 农业才能为城镇和工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生活、生产必需品, 工业才能为农业和城镇提供强大的装备和支撑, 城镇才能为农村人口提供巨大的就业空间, 为农业和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温家宝总理视察我省时曾指出:贵州的欠发达、欠开发, 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的欠发达、欠开发。这句话很有份量, 切中要害。在我省, 统筹城乡发展, 任重道远;实施“三化同步”, 至关重要。如果把握不好, 农业将出现受到削弱、面临萎缩的风险;农村将出现受到忽视、面临凋敝的风险;农民将出现从业艰难、深陷贫困的风险。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相比, 农业现代化更为滞后, 已经成为推进“三化同步”的“短板”。我们强调“三化同步”, 着眼点就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补齐农业这个“短板”。我们强调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 其目的之一, 也在于着力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 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思维, 加快新农村建设, 努力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要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我省农业、农村的最基本特征是:地少人多, 且大部分是山区小地块;农业气候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村落和农民居住分散, 交通不方便。我省发展农业现代化一定要从这些基本特征出发, 因地制宜, 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侧重、有所突破。一是多措并举实现水利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在工程措施中, 大型枢纽水利工程和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并举;在中小型水利工程中, 库、渠、站等排灌工程和窖、塘、池等集雨工程并举, 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节水农业。二是以中小型农机为主推进农业机械化。就大多数地区来讲, 无论是动力机械还是配套机械, 都不宜追求大, 而要追求各种作物的各个环节从整地、耕翻、播种, 到追肥、排灌、植保, 再到收获、加工、运输、销售等, 都能够实现机械作业, 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为此, 宜研制和发展各种中小型、多功能的农机具, 如中小型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浇灌机、植保机、采掘机、去壳机、脱粒机及深加工机械, 研制和发展水稻、玉米、马铃薯、茶叶等大宗农作物作业使用的机械。在发展农机组织上, 既要扶持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 也要更多地发展农机专业户特别是农机专业大户, 这样可以提高机械使用率, 降低千家万户的购机、作业成本。三是普遍地、大规模地推广农业科技。这是不受地域、不受交通、不受作物品种限制, 各地都可以、都必须要搞的。现在经常谈到的信息农业、精准农业、低碳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项目农业、旱作农业、转基因农业、太空农业、高效农业等, 说到底都是用现代技术武装的科技农业。我们要着力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的深度研发和大规模推广运用, 从质上提高我省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拉长农副产品的加工链条, 把农业向工业环节、向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 实现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五是多点布局、尽可能多地发展中小城镇, 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统筹推进。除培育、建设大城市或大型城镇外, 更多的地方是发展功能完备、产业特色突出、能够容纳就业, 规模却不一定很大的中小城镇。当前, 要根据农业滞后的特征,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面向农民, 突出乡村特点、地域特性、传统特征、民族特色, 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 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高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妥善解决失地与就业及医保、低保、住房、就学等保障的有机衔接, 切实解决好农民“愿意进、留得住、能致富”的问题。以上五个方面, 可能就是具有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路子。

三、突出工作重点, 推进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当前, 统筹城乡的任务更重,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更多, 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更大,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更高, 加之宏观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农产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 使2011年的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必须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努力实现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 以结构调整为重点,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总的要求是,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工作目标上要体现“四个高于”, 即:贫困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要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要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 高于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高于以往历史时期的最高增幅。在工作思路上要提高“三个比重”, 即:着力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 立足特色、生态、安全、优质、高效, 大力发展蔬菜、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 积极发展薏苡、芸豆、高粱、荞麦等小杂粮;着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抓住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牛鼻子”, 巩固生猪生产, 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着力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村产业中的比重,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和乡村旅游业, 鼓足农民的“钱袋子”。在工作措施上要实施“十大助农增收措施”, 即: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农民转移就业、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乡村旅游等服务业、搞活农产品大流通、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科技服务、实施城镇化带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等助农增收措施。在来源渠道上要增加“四项收入”, 即: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 巩固提高经营性收入;鼓励农民“走出去”, 增加工资性收入;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 增加转移性收入;发展农村投资理财服务, 增加财产性收入。要突出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这个重点, 努力提高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来得最快、增收最多的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这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又是农民向工人、农民向居民、农村向城镇过渡的便捷通道。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重点培育一批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龙头企业;引导、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组建大型农业产业集团, 并推动其上市;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 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引导、扶持农民通过合作方式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 积极发展劳务合作、消费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组织, 逐步改变我省农业产业化组织规模普遍偏小、覆盖面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

(二) 以水利交通为重点,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重点研究了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问题, 首次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制定水利综合性文件, 这为推动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贯彻落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建立部省合作机制为契机, 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步伐, 努力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工程性缺水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水利设施薄弱是我省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水旱灾害频繁是我省的心腹大患,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首先要夯实农田水利这个基础。去年特大干旱以及多年的洪涝灾害警示我们, 加快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要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 着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提高灌溉保障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水利问题, 抓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和《贵州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布局, 统筹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继续开展长距离管道输水、江河湖库提水等试点工程建设, 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着力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基本建立起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抓好农田末级渠系配套建设, 切实解决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 要继续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土改造, 狠抓乡村公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水电, 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为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 以扶贫攻坚为重点,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扶贫开发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不只是局部问题, 而是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全省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34个贫困乡、13973个贫困村, 不少地方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及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的一半。按1196元的扶贫标准, 我省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5%左右, 居全国第一。如国家执行新的扶贫标准, 我省贫困人口将大幅增加, 贫困人口绝对数和贫困发生率都居全国第一, 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要实现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期间贫困人口显著减少的战略目标, 贵州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下更大的功夫, 花更大的力气, 用更大的力量解决贫困问题。不管任务多么繁重, 工作多么艰巨, 时间多么紧迫, 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决心绝不能动摇, “减贫摘帽”的要求绝不能动摇, 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绝不能动摇。我省不能拖全国的后腿, 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 牢固树立扶贫开发脱贫致富是贵州“第一民生工程”、是最大民生的意识, 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在新十年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一是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差别化扶贫和社会化扶贫, 积极实施产业化扶贫、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深入推进党建扶贫和“双万”结对帮扶活动。二是在对鳏寡孤独、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给予长期社会救助的同时, 重点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扶持, 集中攻克占我省贫困人口95%的老、少、穷地区的贫困问题, 鼓励重点县和贫困乡“减贫摘帽”。三是把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山脉等集中连片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区域, 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作为主攻方向, 把贫困乡作为工作重点, 实施大规模、区域性、产业化连片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四是扎实做好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完善、规范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五是大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依托各级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墓地、党校和远程教育资源, 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积极开展订单输出培训, 大力实施劳务输出, 鼓励贫困农户自主创业,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同时, 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体育和农村危房改造等社会事业发展, 凡是涉及民生的重大项目, 都必须一以贯之落实好, 切实构建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济的农村和谐局面。

(四) 以深化改革为重点, 激活农村体制机制。二十多年来, 我省农村改革试验取得了丰硕成果, 特别是在土地制度等方面积累了很重要的经验, 得到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当前, 农村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深层次推进, 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十二五”期间, 要力争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在完善农村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取得进展, 为改革探索路子, 为发展注入活力, 为决策提供参考。一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促进土地经营承包权的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 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改革试点,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等专项改革, 深入推进毕节、湄潭等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及站、点建设。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机制, 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提高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诚信农民创建活动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的内在动力。探索建立政府支持, 企业、农户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创新抵押担保方式, 切实解决农村、农民融资难问题。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逐步建立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着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 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四是创新涉农资金整合机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构建多元化农业投入格局。五是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以县乡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的农业服务体系。建立有完善的管理机制, 有规范的运行机制, 有精干的人员队伍, 有稳定的经费保障, 有必要的工作条件的基层服务机构。六是创新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机制,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鼓励涉农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与基层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 鼓励引导科技人员、资深专家、良种良法、资金项目下农村。发挥科技创新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科技特派员的积极作用, 推动形成城乡农业科技要素优化配置的长效机制。着力加强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农村服务型人才、农村管理型人才“五大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高产创建工程, 搞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计划和重大专项计划, 研究特色、优势产业的优良品种, 生产耐运输、耐储藏的鲜活农产品, 构建和完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标准化、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体系, 着力提高我省农业科技总体水平。

四、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以“创先争优”和“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十大助农增收措施”为重要抓手, 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第一, 落实三个“重中之重”, 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自觉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 各级党委在今年换届后要有负责同志分管“三农”工作, 并在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做到加强“三农”工作。要把“三农”投入、农民增收、特色农业发展等作为党政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完善“三农”工作考核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 认真研究制定配套措施, 创新工作运行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把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来抓。

第二, 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 提高领导“三农”工作的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对农业的认识, 增加对农村的了解, 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现在一大批有朝气、有学识、有才干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农村工作的各级领导岗位, 尽快熟悉党的农村政策, 坚持群众路线, 了解农村实际, 提高工作能力, 掌握同农民打交道的办法, 增强对农民的感情, 是他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 也要适应形势、更新知识、转变观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思想上提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 行动上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 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力戒浮夸作假、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把农民关心关注、直接受益的事情办好。

第三, 夯实组织基础, 为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紧密结合贵州农村实际和广大农民需要,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落实有人管事, 有钱办事, 有章理事, 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行农业产业党建工作,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让党员作用发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 全面铺开“党员创业带富”工程, 建成一支带头创业致富有实际本领、带领群众致富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围绕山水做文章, 走开发兴农之路;围绕资源做文章, 走地方特色之路;围绕服务做文章, 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围绕效益做文章, 走兴工致富之路。今年我省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班子都要换届, 要加强对换届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乡镇党委班子中来。要针对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村“两委”班子整体年龄偏大的实际问题, 继续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中选拔村干部, 切实优化村级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 付出了艰辛努力, 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爱, 加快建立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进一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 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优先位置, 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要研究、实施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和照看管理的政策、措施;要研究、实施具体的防止和处置因征地拆迁、村庄整治、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政策措施。要改进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管理, 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基层平安创建, 加强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及站、点建设, 加强农村警务室建设, 充分发挥农村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 提高农村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 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低保提标工作动员会上讲话 篇3

大家上午好!

刚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介绍了2011年工作情况,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四川大学等就出版学科建设做了交流发言。大家的发言认真梳理了招生、教学工作,总结和交流了办学经验,对2012年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谈了具体思路,有的单位还对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讲得都很好。教指委秘书处要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到2012年工作计划中。

近一年来,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积极创造条件,服务行业,服务教学,为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起步和推广,做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协调工作。各培养单位按照《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积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结合行业人才实际需要,遵循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规律,为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做了大量具体实施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扬帆起航。在此,我代表全国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各位委员、专家长期以来为我国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和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家知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专门用一个独立的部分,对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进行了系统论述。这是党中央在深入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新经验新情况基础上,站在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做出的全面部署。构建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和保障,是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科学发展、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对于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出版专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紧迫的要求。

近年来,新闻出版人才工作,特别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紧密围绕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管理的中心任务,坚持在继承中发展、改革中推进,取得显著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一是行业人才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向纵深推进。二是全面实施包括文化名家工程、“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工程在内的重大人才工程,大力造就高层次、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服务发展,大力培养新媒体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外向型人才、少数民族地区骨干人才等行业急需紧缺人才,有效地促进了行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力实施出版职业资格制度;积极与高等院校、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建设行业人才培养基地。五是夯实基础,促进行业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积极促进并扶持专业学科层次的提升,开展专业教材建设,组织出版了数十种面向大、中专院校的涉及出版、印刷、包装类专业统编教材。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大家也要认识到,当前,我国新闻出版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出版战线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社会思潮日趋活跃,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高层次,能够有效引导舆论的出版人才队伍;迫切需要一支继承优良传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出版人才队伍;迫切需要一支了解掌握现代出版企业发展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出版人才队伍。出版专业硕士培养是选拔造就高层次出版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能够为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出版强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总署经过长期努力及与教育部密切沟通,2010年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2011年开始招生,这是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好事,也是出版学科建设的一大突破,这为出版学科迈向一级学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出版专业硕士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即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兼顾的方向转变。从出版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专业学位教育对于实现学科建设目标、体现出版专业的实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出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核心知识体系,如编辑策划、外观设计、分销发行等等,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知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既在理论知识上高于一般职业教育,又在实践应用上优于学术研究生教育,在出版教育体系中非常必要、非常适用。特别是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出版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攻坚时期,出版业规模和内涵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现代出版人才。开设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出一条适应现代出版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之路,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出版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我国出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努力培养新时期高层次出版人才队伍

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面向未来、统筹规划、夯实基础、稳步推进,以不断提高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高层次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出贡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出版专业知识技能,具有较宽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出版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等重要人才培养理念,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提高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结合新闻出版行业发展规律和实际需要,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重点培养以下几个层面的人才。

第一,要致力于培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出版人才。新闻出版业既有产业属性,也有意识形态属性,是核心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服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和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牢牢把握正确出版导向,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有崇高的新闻出版职业道德,这是出版研究生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各院校要在公共课和必修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要在实践中探索提升理论素质教育新途径,使出版专业研究生真正能够做到自觉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具有为党服务、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素质。

nlc202309040113

第二,要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出版科研人才。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体系的范畴,其目标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积淀、知识素养和科研能力,有较高的起点与标准。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出版概论、出版营销、出版政策法规、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课题研究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开展出版工作普遍规律的研究,开展出版产业政策、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开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等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注重和强化专业理论功底的培养,为实践中开展出版科研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第三,要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学位教育的不同之处,就是表现为明显的职业性特征,出版研究生教育要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育与训练。因此,无论是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还是从师资体系、评价标准上,都必须紧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与出版的职业需求相结合,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能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第四,要致力于培养新媒体、数字出版高端人才。近年来,在总署的高度重视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我国广义的数字出版产业营销收入增长迅速,从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11年1349亿元,增长速度已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在全行业中名列前茅,数字出版的优势已经凸显。与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数字出版的开发、应用、管理和研究型人才的匮乏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教指委和出版研究生培养相关高校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注重技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把握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的数字出版、新媒体领军人才。

第五,要致力于培养成为出版名家、大家的人才。出版名家大家和数以千万计的出版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出版名家大家和优秀出版工作者必然是中坚力量中的核心,他们的数量质量能否适应出版业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将关系着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关系着新闻出版强国奋斗目标的实现。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都是在出版教育中具有很强实力的学校,希望你们要致力于成为培养出版名家大家的摇篮,下工夫培养有潜质的人才,坚定他们成为出版名家大家的信念和追求,在培养过程中使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的知识结构,精准的文化选择能力和自觉的创新能力,为今后在出版实践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成为出版名家大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把握专业学位教育规律,走出一条科学培养高层次出版人才之路

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遵循专业学位教育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努力提高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各院校在学科建设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高标准办学原则。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一开始就要把质量作为生命线来抓。确保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需要把好“三关”,即“入学关”、“教学关”和“出口关”。“入学关”,要严格选拔标准,规范入学考试程序,做到宁缺毋滥。“教学关”,要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手段等方面,学校、教师都要花精力研究,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出口关”,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毕业实习制度和论文答辩制度,要保证毕业生实习和论文的质量。坚持高质量办学是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影响力的基本条件。要将编写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作为重点举措,密切结合产业实际,对接行业职业标准,编写好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工作,要注重遵循行业发展进程和教材建设规律,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参与,科学设置编写环节和流程。对这项工作的难度,教指委要有充分的估计,要尽早开展,加强组织,力争尽早编写出内涵丰富、科学系统、具有较高教学起点的大纲与教材,为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开展教学和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是要推动出版专业学位与出版职业资格紧密衔接。出版专业学位与出版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主要包括:出版专业学位设置与出版相关职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出版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与出版职业人才评价标准的有效衔接,出版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与出版职业人才工作实际的有效衔接。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统筹规划,创新模式,把握住出版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的落脚点。管理部门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中已规定,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1年的同志,可以按有关规定报考出版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取得出版专业硕士将比照同等对待。教指委要积极宣传这一导向并指导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等方面与出版职业资格的要求实现有机结合。

三是要密切加强与行业的沟通合作。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把实际的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这就需要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加强与出版行业密切合作,共同建设出版专业硕士的校外实习基地,共同打造产学研互动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构建出版专业硕士毕业生定向式就业的快速通道。专业学位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着眼于服务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各院校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通过高校师资和行业界师资的有机结合,通过对行业发展需求的密切跟踪,动态调整师资结构与课程设置,形成面向实践、服务行业、学以致用、动态创新的教学模式。

四是要形成多样化的办学特色。各院校应当根据各自的学科特长,在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规范要求下,立足于学科优势,在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上办出特色。比如,以人文学科为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编辑策划、文稿编校等人才方面形成优势;以理工科为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人才方面形成培养优势;以经济、管理为学科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经营管理、出版物营销、物流配送、财务核算等人才方面下工夫,塑造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吸收国内外办学经验。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看,以应用为主导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办学经验。国内一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包括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办学思想、教育机制和培养模式。大家要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先导,通过学习和交流,逐步形成较为完善、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

同志们,虽然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经验少,但是新闻出版行业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为我国出版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农村低保提标工作动员会上讲话 篇4

(2012年3月)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动员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动员部署我县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刚才××副县长宣读了《××县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请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认真学习、认真研究、认真落实;会上,县财政局、建设局、民政局的负责同志结合各自职责,就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了发言,讲得很好,会后要抓好具体落实;各乡镇还递交了责任状,希望按责任状要求迅速启动工作,不折不扣地坚决完成责任状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高度重视的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中央在去年支持贵州省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拿出40亿元补助中西部996个县改造80万户农村危房,中央对这项工作寄予很大希望,希望通过此项工作能够较好解决农村贫困群众住有所居问题。省委、省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7月6日在××召开了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省长××亲 1 自作动员报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事关农村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事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办实。

第一,要充分认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是要认识到,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保障农民住房安全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村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但由于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底子薄、基础差,全县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比较低,特别是农村还存在着不小的贫困面,一些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仍然比较差,还居住在破烂的危房里,很不安全,改善住房条件,是困难群众的热切渴盼和强烈愿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保障农民住房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惠农政策的又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关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危房改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二是要认识到,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举措。国家出台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八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一项,就是加强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把支持农民建房、改善居住条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农村消费的重要着力点。我们除了 2 要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外,还应该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住房是农民群众最重要的财产,建房是农村最大的消费。大家知道,住宅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带动面很大的产业,住宅投资及其乘数效应对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需要钢筋、水泥及配套设施设备,而且需要大量劳动力及配套服务。虽然单体工程建设规模并不大,难以和城市建设项目相比,但单体工程的个数不少,聚小成大,将形成相当大的实物投资量。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除了政府的投入以外,还将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企业和社会投资,成为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新的增长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不但是保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促进就业的好措施。三是要认识到,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党的十七大把“住有所居”确定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之一,解决“住有所居”问题是政府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解决“住有所居”,当前一是要加快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二是要加快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困难。在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方面,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首期64套廉租住房于2010年交付使用,第二期廉租住房和首期经济适用住房各108套已摇号分配,将于近期交付使用;第三期廉租住房658套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在解决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困难方面,我县在2011年启动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 3 作,今年还安排了130万元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资金,并结合新农村建设,陆续对农村部分危旧房进行了拆旧建新,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现在,我县被列入了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县,我们一定要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认真履行好职责,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实施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第二,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一是要增强机遇意识。中央、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农村危房改造,将有力缓解我县的资金压力,加快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进程,对农村困难群众来说,是一件雪中送炭的大好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这一历史机遇,切实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如果今年任务不能完成,明年中央不予安排补助资金,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珍惜机遇,全力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二是要增强责任意识。我们要把农村危房改造看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看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直接、最现实的举措,看作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三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重心在基层,实施主体是农村困难群众,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各级各部门也要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认真总结推广危房改造的好经验、好做法。4 四是要增强时效意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增强时效意识,克服畏难情绪,争分夺秒抓紧干,全力以赴达目标。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按照中央要求,我省的2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农村1.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要在年底前完成。今年我县要完成的危房改造任务是1363户,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4064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我县已经制定了《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和《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县农村危房改造的目标任务,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规划》和《方案》,紧密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对象要明确到位。农村危房改造,是对农村范围内的危房进行改造。所谓危房,是指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鉴定属于整栋危房(D级)或局部危险(C级)的房屋。这个界定,方案里已经很清楚。今年,我们首先重点解决家庭最贫困、住房最危险的困难户和无房户,具体地说,这类对象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其他人均年收入1400元以下户、无房户、因灾全倒户等特别贫困的家庭。根据初步摸底,这类对象全县有1363户,这是我们今年要解决的。对对象的确定,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要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准确认定,真正把符合条件的困难户纳入实施范围,5 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落到最需要关怀的群众身上。对象认定工作要严格按照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由户主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并把评议合格的对象资料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组织人员入户审核、审核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合格对象报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实地复核、审批、鉴定、核定补助方式及标准。我要强调的是,各级干部一定要秉公办事,决不允许出现以公谋私、徇私舞弊、或假造对象套资金等违法乱纪行为,否则将严肃查处、严惩不贷。

第二,规划要制定到位。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准建设,无设计不准施工。要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编制和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加大规划管理力度。新建房屋要符合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防止无序建设和违反规划建设。重建房屋选址要尽量选缓山坡地,避开地质、洪涝灾害易发生地段,不要把房屋建在河边和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地方。我在这里要求,每个行政村、每个自然村都要编制规划,实行就地改造还是异地改造,都要科学合理加以明确。在规划上要因地制宜,比如有条件的村,可以借此机会把五保户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村级供养点。同时,要结合实际,抓紧编制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农房图集,指导建房户自选房型,合理确定农房建设标准和抗震等级,使重建后的房屋适用、安全、美观,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象。改造资金大部分由政 6 府补贴的特困户,翻建新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平方米以内,其他贫困户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以后有条件了可以自行扩建。

第三,原则要把握到位。要把握六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农村危房改造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确保改造的住房符合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要求,不搞离实际的形象工程。二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农村危房改造的操作上,一定要公正透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要准确界定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对危房户的等级评定、补助标准要逐级审核,张榜公布,民主评议,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自愿自主的原则。农村困难户是农村危房改造的主体,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房屋确有困难并有统建意愿的,乡镇政府要统筹协调,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建筑企业统一施工。四是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要把安全、经济、适用、节能、节地、环保要求贯穿到农村危房改造全过程,做到一户一宅、建新拆旧,要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优先安排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老宅基地进行建设。五是分批实施的原则。要先解决重度危房、五保户危房、低保户危房、特困户危房和地质灾害危房。相对而言,这几类危房的鉴定比较容易,群众也不会有太大争议,先从这几类搞起,既是解决受危房威胁最大、最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迫切需要, 7 同时便于统一各方认识,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有序推进。六是整合资源的原则。本着“渠道不乱、投向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把扶贫项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村庄整治项目、沼气池建设项目、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乡村公路项目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资金以及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和社会资金等进行整合,统筹安排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政策要执行到位。一是在资金上要加大投入。县里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安排配套资金,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倾斜。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由上级补助、县财政配套、乡镇配套、挂点单位配套构成,其中县财政按修缮加固房屋每户200元、翻建新建房屋每户1000元的标准配套,乡镇对翻建新建房屋每户配套补助500元,挂点单位对翻建新建房屋每户配套500元。这里要明确的是,应由县财政配套的资金,县里将保证及时、足额配套;需乡镇、挂点单位配套的资金,各乡镇、各单位一定要强化宗旨意识,要舍得花这笔为民解困的钱,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要根据危房改造的计划、鉴定结果和各单位的承受能力,抓紧制定筹资安排。县里将对筹资到位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完成任务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同时单位主要负责人还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说明情况,另外,乡镇的资金到位情况还要和县里对乡镇的300万元奖励资金挂钩,奖优惩劣。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挤占、截留、挪用,违者将 8 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二是在用地上要保障。要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用地的保障工作,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不拖后腿。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预留地上安排,尽量使用山坡地、空闲地或未利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三是信贷上要支持。有关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帮助解决农户建房小额贷款,并尽可能在贷款方式、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四是收费上要减免。要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农村困难户解决在建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凡涉及到的收费项目,依照规定可以减免的,一律予以减免。五是在产权上要落实。对农村住房,要根据土地性质,依法核发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进行权属确认,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要坚持“一户一宅、建新拆旧”,鼓励农民拆除危旧房、交还宅基地。在工作中要坚持依法办证、规范管理,严禁借改造名义搞房地产开发,严禁向城市居民出售集体土地住房。

第五,质量要保证到位。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质量意识,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确保万无一失,决不允许将旧危房改造成新的危房,这是一项基本要求。要根据我县地处河—邵地震带的核心地段,地理地质结构复杂、地形地貌多样,滑坡、泥石流等常见灾害在地域分布、发生频率上不尽相同等特征,因地 9 制宜地建造不同结构的房屋,切实做好选址、设计、建造工作,提高房屋防抗不同灾害的能力,确保危房改造工程经得起时间、历史的检验。建设、房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对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建材工艺、施工质量和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从严把关,组织技术人员对村镇建筑工匠进行培训,并为建房户免费提供建房图纸。对不按设计施工、偷工减料、违规建设,造成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的,要及时责令整改并予以相应处罚。对造成安全事故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谋利的重大民生工程。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尊重民意为着力点、以注重实效为落脚点,协调联动,又好又快地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坚决避免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口号上。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县里成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县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和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是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把农危房改造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解决资金、土地等难 10 题,要层层细化量化任务指标,采取乡(镇)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户的做法,落实好责任制度。

第二,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根据职责分工,主动参与,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简化办事程序,减免相关收费,形成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工作格局,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保证危房改造工作取得实效。发改部门要安排好投资计划,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房管部门要抓好农村危房的技术鉴定以及办证工作;建设部门要安排危房改造计划、项目规划选址、质量安全监管和牵头组织竣工验收;民政部门要牵头做好补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和认定,参与项目工程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筹措拨付和监督管理工作,制定资金管理制度,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和绩效;国土部门要负责解决农村危房改造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审批审查建房用地,指导拆旧宅基地的整理、复垦;审计部门要做好资金使用审计监督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做好危房改造工作的纪律监督工作,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乡镇要具体负责组织施工和协调解决新房选址、周转房的落实、建筑材料购买及运输、工程安全等工作,要层层建立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分级负责,落实责任;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按照职责分工,全力支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三,要加强督查调度,狠抓工作落实。农村危房改造 11 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倒排工期,挂图作业,周密制定工作计划。民政局必须在8月15日前完成对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农村贫困户的调查摸底、等级造册工作;建设局必须在8月底前完成对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技术鉴定工作。9月份必须全面开工建设,12月上旬必须完成任务,以迎接省市的检查验收。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分别挂点联系1个以上乡镇,定期督导检查各乡镇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抓好调度、督查,严格实行每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制度,并在年底前组织检查考核。

第四,要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工作实效。农村危房改造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进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创造条件,积极拓宽农村危房改造的资金筹措渠道,形成政府、个人、企业和社会共同出资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的生动局面。各乡镇要积极筹措资金,充分发挥在农村危房改造中的引导作用;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要通过组织邻里相帮、结对帮扶、投工投劳等措施帮助困难户建房;要注重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此次农村危房改造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建筑节能,各乡镇要引导农户使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这样既能降低农户的建筑成本,还能帮助企业推广应用新型建材,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企业回馈农户,大力支持农户进行危房改造;此外,各乡(镇)和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更加具体、积极、有效的扶持 12 政策,引导农户参与农村危房改造。

第五,要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措施,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投身危房改造,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要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的宣传,树立典型和榜样。同时,还要加强舆论监督,对一些问题和不良现象进行及时曝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农村低保提标工作动员会上讲话 篇5

刚才,XX同志分别就我县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工作进行了部署,新云同志宣读了严禁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擅自驾驶公车的管理规定。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关于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今年2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宣布★★县为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县。7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动员会,对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广泛的协商讨论,科学地处理各项改革间的内在关系,把重点放在“结合★★实际”上,经数易其稿,制定了具有一定指导性和操作性的“5+1”改革方案,8月19日,市长戴道晋、市委副书记李新泉率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来★★召开了全市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现场办公会,对★★的改革方案进行了修改和确定。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按照《方案》狠抓落实,扎实工作,确保我县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1、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深化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紧迫性。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是我国继土地改革、家庭承包制之后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重大变革,事关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事关农村社会长期稳定。我县被定为改革试点县后,部分干部群众对此心存疑虑,犹豫观望,有的甚至表现出了畏难抵触情绪。现在大局已定,不得不发,我们面临的问题已不是“搞不搞改革”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好改革”的问题。为此,全县上下务必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巩固税改成果的需要。我县自2002年全面推行农村费税改革以来,全县农村税费改革由“减轻、规范、稳定”转向全面免征农业税,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农村和社会大局稳定。农村税费的取消只是农村税费改革的破题之举,要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巩固税改成果,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干群关系的需要。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使乡镇一级政府的职能由经济管理和行政指导逐渐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目前乡镇政府的职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一方面,政府干了一些不该干也干不好的事情,另一方面,应当由政府做的事又没有做好,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又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来。通过农村税费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快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模式,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是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小康农村的需要。从我县来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运转困难,乡村债务沉重化解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缺乏稳定的途径。我们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2、明确工作要求,增强深化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针对性。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但是就某项具体改革而言,都有特定的环境和阶段。要抓好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必须按照全面深化、综合配套、巩固完善、探索创新、有所突破的思路,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一要做到有序推进。要吃透上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及省、市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深入掌握改革政策,把握改革方向,明确改革要求。要学习外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积极学习长沙县的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慈利县的农村改革试点、隆回县和汝城县的“乡财县管乡用”试点、沅陵县的乡村行政区划调整试点、津市和临澧县的化解乡村债务试点等省内外各地试点工作经验,少走弯路,提高效率。要摸准下情。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广泛本文来源于网络站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掌握数据信息,了解社情民意,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二要做到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以面促点,要统筹兼顾而不能顾此失彼,要齐头并行而不能“单兵突进”。当前,农村税费配套改革的重点是: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除抓好以上三项重点改革外,还要抓好与之相关的包括农村村组区划设置改革、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乡村债务化解在内的各项改革,做到协调推进。三要做到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本身是一次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在具体工作中,要以保稳定、促发展为前提,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特别是农村村组区划设置的改革,一定要按照群众意愿,积极稳妥的原则推进。凡是群众不愿撤消合并的,其行政区划一律不作变动。要通过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干部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乡镇领导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呼声,排查问题隐患,面向广大群众把改革的意义、目的和任务讲清楚,让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

3、健全运转机制,增强深化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效性。我们是试点县,既有一个面上出效益的问题,又有一个点上出经验的问题,要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建立一个“机动灵活,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必须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步调,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觉地围绕“5+1”抓好工作落实。一要加强领导,完善组织体系。各级各部门要将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乡及各有关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制。今后,凡涉及全县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问题,都由县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对各乡镇的方案审定、组织安排、实施步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交领导小组审定。二要因地制宜,完善操作体系。县委、县政府虽然在制定“5+1”工作方案时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但难免有的情况估计不够准确,问题预想不够周密,各乡镇在具体执行方案时,必须把问题考虑得多一些,把困难预想得充分一些,把情况估计的复杂一些,遵循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起来,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体现出来,风貌展现出来,合力表现出来。三要督促落实,完善考核体系。要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部署,领导小组齐抓共管,成员单位各负其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把推进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纳入考核目标,作为考察和任用各级党政干部尤其是乡镇党政领导的重要依据。要制定全县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各乡镇、各部门各项改革进行客观评价,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总结经验成果。要加强督促检查,把握改革进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去年我县计生工作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重管”以后,全县各级各部门坦然面对,虚心接受,认真整改,为实现计生“脱帽进类”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从这次省计生抽查组反馈的情况来看,我们已经看到了“脱帽进类”的曙光,这说明我们今年计生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的思路是正确的,工作成效是经得起检验的。明年,我县人口和计生工作要在推进村民自治全面落实“村为主”、消灭工作死角和提高计生率上狠下功夫,务求实效,全面提升我县人口和计生工作水平。

1、要全面落实“村为主”,实现计生工作重心真正下移。实践证明,全面落实“村为主”计生工作模式,是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县人口和计生工作仍处在基础差,底子薄的低水平阶段,尽管通过今年的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扭转了被动的局面,但我们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为村组对计生工作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主动性仍然不强,流出人口的管理仍然存在较多漏洞。这些问题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村为主”的计生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要全面落实“村为主”,实现计划生育工作重心的真正下移,首先,必须强力推行“一票否决”制。最近,县委、县政府以两办名义出台了一个对村级计生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的实施方案,对村级计生工作的任务与责任进行了规范,各乡镇要组织全体村组干部认真学习,增强村组两级抓好人口和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必须积极发挥协会的作用。计生协会作为协助政府开展人口和计生工作的一个群众团体,具有网络健全、会员众多、联系面广的特点,具有政府行为无法比拟的群众基础扎实的优势。各乡镇、村居要坚决抛弃“过去无法我有法,现在有法我无法”的错误思想,积极发挥计生协会“五老”的作用,让“五老”去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育龄群众的工作,把党的政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教化群众,提高计生工作水平。

2、要切实抓好“三查四术”尤其是纯女户结扎和人流引产工作,实现计生率有大的提高。“三查四术”是计生工作最基础薄弱的工作,也是测算计生率的关键指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此,全县各级各部门都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把抓好“三查四术”作为夯实计生基层基础,提高计生率的重点抓紧抓好,抓出实效。重点是要狠抓人流引产。要控制计划外人口的出生、提高计生率,关键是要狠抓人流引产的落实。各乡镇要在抓好“三查”到位的基础上,要组织精兵强将认真抓好每一例人流引产的落实,决不允许放过任何对象。难点是要狠抓纯女户结扎。纯女户是多胎生育的隐患,各乡镇务必采取得力的措施,将2000年以来的纯二女户结扎全部落实到位,决不能因今年计生工作抽查过关了,而抱有饶幸心理,麻痹大意,放松或放弃对她们的管理,使她们成为影响我县今后计生工作的不利因素。关键是要狠抓“三查”到位。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三查”到位难度最大的是外出务工的育龄妇女,她们有的借打工之名,行躲生之实;有的或者根本没有跨出★★,而是在亲属家居住。对这些人员,各乡镇必须要密切注意动向,多方获取信息,组织力量,安排资金,不惜一切代价予以追回到位,同时,要耐心做好他们在家亲属的说服工作,规劝外逃对象自觉接受“三查”,落实“四术”。

3、要着力消灭工作“死角”,实现计生工作有新的突破。计生工作重点是夯实基层基础,难点是拔掉“钉子”、击碎“顽石”。当前,我们面对的“钉子”和“顽石”主要是机关工作人员“四术”难以到位,执法环境没有改善。各乡镇和计生执法部门要采取过硬措施,彻底突破这些工作难点。一是要着力抓好县直机关单位“四术”对象的落实。据县计生委统计,上个季度县直机关人员上环结扎到目前仍未落实一例。这里面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关键问题是单位一把手对这件事情思本文来源于网络站想上不重视,对县委、县政府三令五申要求自觉落实上环、结扎措施执行不力。这里我再重申一次,9月30日之前,哪个单位干部职工的上环、结扎没有落实到位,县委、县政府将唯该单位一把手是问。二是要严厉打击对抗计生执法的行为。要加大计生执法力度,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切实抓好计生执法工作。要严厉打击干扰计生执法的行为,对公然妨碍计生工作且不听劝告的,有关执纪执法部门要介入进来,视情节轻重,该警告的要警告,该抓的要抓,绝不允许任何人阻碍计生工作进程。三是要加大力度做好本月的计划生育突击服务活动。要振奋精神,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打好计生工作的第一场攻坚战。

三、关于迎接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工作

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将在9—10月份进行,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全力以赴,扎实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1、要统一思想认识。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县委确立的综治工作在全省进入先进行列、在全市“保三争二”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规范工作程序,着力夯实综治工作基层基础,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综治迎检工作既是今年我县政法综治工作的总结,也是来年工作的开篇。能否顺利通过省市考评,关系到全县上下一年来的努力是否被省委、省政府认同,关系到我县的综治工作是“争先进,夺红旗”,还是掉类别受惩罚。对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在思想上务必高度重视迎检工作,深刻认识做好迎检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2、要突出工作重点。做好这次迎检准备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对照省、市《考评办法》,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全面提升综治工作水平。一是综治委成员单位要继续抓好维稳工作,确保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迎接省、市考评。要继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重点排查集体上访、山林水事纠纷、矿山交通安全生产、娱乐市场消防安全隐患和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关键是加强对下岗工人、原乡镇农话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稳控,加强对社会上一些借“热点”问题挑头造势、煽风点火人员的教育,及时制止他们的过激行为,促使他们打消不法念头。政法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业务范围,对照省市考核评估办法,逐步落实,逐件兑现,关键要在执法质量、树立形象、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上下功夫。要加强领导,抽调力量迅速组成迎检小组,把准备工作做实做好。综治工作迎检,你们是主体,主体单位就要有主体意识,迎检工作做好了,功劳有你们的一份,没有做好你们也难逃其咎。二是要优化调查问卷环境,提高群众的满意率。社会治安状况和政法队伍建设问卷调查是综治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全省的问卷调查工作将在9月中旬左右进行。去年我县的综治工作考评在问卷调查上有深刻的教训,主要是问卷调查环境方面有差距,今年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重蹈覆辙。要加强对重点乡镇、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治安防范,严格社会面的控制,进一步降低刑事、治安案件的发案率。要找准本乡镇、本行业、本系统的治安复杂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重点整治,实现全县社会治安状况的进一步好转,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要迅速开展秋季“严打”攻势,重点打击“两抢”、“两盗”侵财犯罪和恶势力刑事犯罪,在全县范围内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政法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工作理念,不断提高政法机关执法质量,用实际行动消除群众对政法干警的误解,树立好政法干警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三是要进一步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基础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省市综治工作考评主要是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宏观上看的是工作效果,微观上查的是工作基础。★★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综治工作要上台阶,争先进,靠的是注重基础,注重细节,这也是我县综治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基本经验。年初,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年的决定》(安发[2005]3号),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把虚事做实,秉着尽善尽美的原则,重点抓好综治规范化和机构网络等软件建设。要把实事做精,在本级财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省市标准,重点抓好综治办、调解庭和防控网络等硬件建设。四是要加强联系,对口衔接。各考评责任单位要从全县综治工作考评的大局出发,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决不能以“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来应付考评迎检工作。要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工作联系,了解工作信息,把握工作动态,特别是要及时协调处理各类与综治考评相关的上报数据、资料,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四、关于严禁国家公职人员擅自驾驶公务用车的问题

我县少数公职人员违规驾驶公务用车的情况时有发生,问题诸多,个别单位甚至发生了车毁人亡的惨剧。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在思想上引起高度警觉,充分认识到国家公职人员擅自驾驶公务用车的危害。首先,这是个原则问题。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机关事业单位车辆必须由专职司机驾驶,非特殊岗位,公职人员不得擅自驾驶公务用车。其次,这是个形象问题。公职人员驾驶公务用车,群众都会认为你是公车私用,以公家之车行私人之便,这必然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再次,这是个安全问题。公职人员非职业驾驶人员,证件不齐,技术不熟,规则不懂,擅自驾驶公务用车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针对我县少数领导干部擅自驾驶公务用车愈演愈烈的现象,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出台了《关于严禁国家公职人员擅自驾驶公务用车的暂行规定》,各级各部门务必深入传达,认真落实。一要加强管理。各单位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并完善公务用车管理的有关规定,管好自己的人,管好自己的车本文来源于网络站。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有关规章制度,不擅自驾驶公务用车;专职司机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违规将公务用车交由公职人员或自借他人驾驶,对公职人员或专职司机,如有违规违章行为,要对相关责任人要予以党纪政纪处分;造成行车事故或其它严重后果的,要从严从重予以处罚。二要加强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中,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要加强严禁擅自驾驶公务用车的教育,站在讲党性、讲原则的高度,充分认识擅驾公务用车的危害性,自觉抵制擅自驾驶公务用车的现象。三要加强检查。县纪委、监察局、县交警队等有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上街巡查,对公职人员擅自驾驶公务用车进行专项检查并予以曝光。

农村低保提标工作动员会上讲话 篇6

近日,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把×××三处乡镇作为全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单位。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上级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一系列会议精神,动员试点乡镇和有关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大力发动,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

作,为今后在全市推开这一制度,积累经验,奠定基础。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切实提高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有效途径,对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保护农村劳动力,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实现小康社会历史重任的有力保证。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减少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为农民医疗保健提供有效保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资助和集体扶持等形式,引导农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民无钱看病、看不起病的问题。这是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为农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大举措,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其次,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通过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让广大农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化解不稳定因素,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思凝聚到发展经济上来,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第三,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全国各地的试点经验看,农民健康保障制度试点乡镇的卫生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三级医疗预防网络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工作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

第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据统计,我市90以上的贫困人口是因病致贫。城镇干部职工实行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同样是纳税人,他们在生病时理应得到救助,以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政府的责任。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通过政府、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出资,为农村群众建立一种医疗保险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是符合农民群众的愿望、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的好事。

第五,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广大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省、市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分别对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对于这项工作不是要不要搞的问题,而是不但要搞,而且一定要搞好,切实抓出成效。

二、精心组织,狠抓关键环节,积极做好试点工作

前段时间,由于受防治非典的影响,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一拖再拖。单就(上级市)市的形势看,我市的试点工作已经落在了后面,时间已经非常紧迫。各试点乡镇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树立信心,下定决心,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把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领导好、组织好,切实抓出成效。

关于试点工作的具体安排和要求,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市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方案》,希望试点乡镇按照文件要求抓好落实。下面,我强调四点:

(一)搞好宣传发动,提高广大农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把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来抓,制定切合实际的宣传计划和简明扼要的宣传提纲,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原则、政策和农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切实做到家喻户晓,让农村群众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特别是针对农民顾当前利益,怕吃亏折本的思想,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教育,使农村群众消除思想顾虑,增强互助共济意识,提高自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性。尤其要做好村干部和农村党员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带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挥表率作用。

上一篇:学校党支部换届选举流程下一篇:人生感悟的句子(写给女生)_人生感悟